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晴儿的田园生活TXT下载晴儿的田园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晴儿的田园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千年书一桐     晴儿的田园生活txt下载     晴儿的田园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晴儿的田园生活全文阅读

人物关系图

    曾老爷子和田氏(女主的阿公阿婆)育有二子三女

    大儿子曾瑞庆娶妻周氏育有:曾子萍曾子荷(早殇)曾子全

    二儿子曾瑞祥娶妻沈氏

    (女主父母)育有:四子二女

    曾子福、曾子禄、曾子晴(女主)

    曾子寿、曾子喜、曾子雨(女)

    大女儿曾春玉嫁燕仁达育有:五子二女

    大毛、二毛、桂英(女)三毛

    桂花、四毛、五毛

    二女儿曾夏玉嫁周天清育有一子:周齐文

    三女儿曾秋玉嫁周云江育有二子二女:木木、宛晴、如晴、林林

    沈家老太太何氏(女主外婆)育有三子一女

    大儿子沈建山娶妻许氏育有四子一女

    二儿子沈建水娶妻赵氏育有三子二女

    三儿子沈建仁娶妻萧氏育有三子一女

    好容易弄了个图,结果上传后还打不开,只好这样列出来了。第一次写文,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提意见,每一次评论我会认真拜读的,再一次谢谢大家。有哪位朋友会做封面,请帮忙设计一个,先谢谢了。

    [[[CP|W:544|H:371|A:L|U:file2./chapters/20128/25/2434776634814863147810826505277.jpg]]]

上架感言

    今天接到编辑可乐的通知,我的作品可以上架了,说实在的,我心里的忐忑是多过欣喜的,毕竟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而且是在很长时间没有提笔写过东西之后,重新收拾起自己的心境后的第一次试探。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一直留心大家的留言,基本上只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的我都有回复,从中吸取我需要的养分,在此我谢谢大家。

    再一次说明,我的文章是比较纯粹的种田文,讲述的是家长里短的温馨的乡村生活,虽然后面会有些磨难,有些牵扯,但基本上的主题不变,喜欢这类风格的朋友请支持订阅。

    再次感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感谢那些细心地指出我文中有缺失的朋友,我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中秋致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桐在此祝所有的亲们中秋节快乐,月圆人圆,合家幸福,同时,小桐也感谢所有的亲们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有好几个亲还特意给我送来了心意月饼,小桐一直铭记于心,再一次鞠躬致谢。

    还是有很多亲们对曾瑞祥和沈氏的做法不满,认为如果没有子晴,曾瑞祥连妻子儿女都养不活,这话有些夸张了,我不认同,这数字是我自己仔细推敲过的。

    分家时,老爷子和田氏没有了田地,曾瑞祥家可是有了一亩水田四亩旱地,南方的田地基本可以种三季,养活一家大小还是没有问题,曾瑞祥本身也会做很多农活,也知道心疼妻子,每次回家都是在地里田里忙乎。知道自己本家指不上,要大舅哥帮忙。那时,自己有了点田地,养猪养鸡再加上他自己的六两银子,一家温饱还是可以勉强糊弄的,只是生活质量肯定要差好多。而且当时田氏也说了,为了女儿出嫁暂时要那么多银子,女儿出嫁后就不必了。后来是因为曾瑞祥看家里的条件好了才主动要给十二两的,而且,分家时也没说要衣服,那是沈氏见家里条件好主动孝敬的。

    而且后来曾瑞祥为了妻子孩子回到村里开学堂,家里的外活也是他在操持,不能说他没有一点贡献。

    极品大姑一家要只羊的做法,是当着村子里很多长辈和外人的情况下张口的,要曾瑞祥如何拒绝?大姑爹就是因为从曾瑞祥手里要不来东西,才想的计策当着族人和村民的面要,确实没法拒绝。沈氏一直要把自己儿子培养成读书人,哪能因为一点小利坏了自家的名声。

    至于我自己肯定做不到这样,现代女性接受了那么多的现代教育,有几个肯委屈自己的,实在不行大不了离婚,可在古代来说就不一样了,不用说古代,就我父辈这一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这样的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日子从小耳闻目睹了不少,说实在的,曾瑞祥和沈氏的性格有些我父母的影子,你们可能不理解,我母亲遭遇的委屈一点也不比文中的沈氏少,而且,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在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开始好转时,我母亲因为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知道我母亲心里最大的痛是因为我大哥的过继,所以我在文中设计周氏生了一个儿子,而我大哥最大的痛是母亲走时不能以长子的身份主持葬礼,以致于他抚棺痛哭良久,还有我的二姑,确实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及时医治,终生没有孩子,而且五十刚出点头就走了。这些要都写出来,估计你们更不能接受了。好了,不说这些了,无独有偶,我刚嫁人时,常听我婆婆念叨,她一个人独自带着我丈夫生活了六年,而我公公的工资都寄给了他父母,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其实生活有时候真的比小说还要精彩,还要无奈的多。

    这些都是题外话,有些过于沉重了。小桐这段时间一直出门在外,回复不是很方便,好多年没回老家过中秋了,今年借着单位来这旅游的机会,回老家陪陪年老的父亲过一个中秋,听我家侄子说还有烧塔的活动,我准备再去感受一下儿时的欢乐,只是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玩伴了。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中秋快乐,再一次鞠躬感谢所有看我文章的朋友,再一次鞠躬感谢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你们的每一个点击,每一个订阅,每一次的评论,每一次投票,每一次打赏,我都铭记于心,谢谢大家。

    最后,告诉大家一声,十月份以后每日更新六千字。

曾瑞祥性格剖析

    再一次谢谢各位亲们的支持,今天才知道有冲榜一说,谢谢亲们的粉红票和月饼,也祝你们中秋快乐,合家安康。

    两天没上网,看见好几位亲的留言,觉得曾瑞祥和沈氏的性格太包子,有些憋屈,不理解。

    其实,我并非刻意把他的形象塑造成那样的,我觉得这么一大家人供养出他一个秀才出来不容易,而且因为供他念书,害得妹妹生病没有钱及时医治,这种歉疚在一个百善孝为先的古代是很难一时磨灭的。对父母对家人的这种歉疚使得他在一些小问题上容易让步,曾瑞祥知道家里的年收入已达上千两,怎么会因为十几两银子的赡养费去为难爹娘为难曾瑞庆一家呢?况且前面也说到过,小的时候,曾瑞庆待他还是不错的,知道护着他,只不过成亲后两人的关系才生疏了,这对念旧的曾瑞祥来说,这种难得的亲情伴随他成长,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铭记在心。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底线,曾瑞祥和沈氏的日子好过了,家里的人偶尔上门来打打秋风,两人不可能置之不理,不来往,也不是说送上门去受气,爹娘再怎么偏心,总归是抚养他长大的爹娘,长兄再自私,也是从小护着他长大的兄长,自己该有的孝敬还是要的。

    后面曾瑞祥留在家里,慢慢知晓了一些事情,性格也逐渐有了些改变,也知道该拒绝的拒绝,该伸手的伸手,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一个正常的善良的古代读书人的品性。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亲们能理解吗?不过也没关系,后面的情节就慢慢转变过来了。

生日加更

    各位亲们,今天是我的生日,一早起来,我就在想,如果今天有人给我打赏的话,我就当是在给我庆祝生日,我老公说我人品没那么好。我很是不服气,我想一定有跟我心有灵犀的亲。

    等啊等啊等,没想到藤上秋千还真的在晚上七点给我打赏了,我正在啃螃蟹,这个激动啊,多想给你送一只螃蟹过去,谢谢你,秋千。

    当然也谢谢小脸胖嘟嘟和dan-hua和玲珑爱伯远的粉红票票,谢谢。

    最后,也谢谢一路来支持我帮助我的朋友们,晚上十点半加一更。

故障

    好了,没事了,发出来了。

新春感言

    窗外的鞭炮声断断续续地传来,在这举国沸腾辞旧迎新之际,我坐在了电脑旁,回顾了这半年的写作历程,甘苦自知。相逢与离别,惊喜与失望并存,世间不乏五味杂陈的复杂记忆,辛勤耕耘只能孤注一掷,脚踏实地之余难免妄自菲薄,幸好还有你们,有你们一路陪我走来。

    一桐真心地和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笑笑66的和氏璧,这是我收到的最大的新春礼物,也谢谢18912529299这位书友的财神钱罐,是我收到的第一份大礼,还有娃娃鱼游股海、藤上秋千、猪头的520、mableip、kim21、洁曦、海啦啦、米闲、若爱我不离、stillia、vanykuo、香雪晨曦、pinkylinky等亲们的打赏,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那些每月都默默给我投月票支持的朋友,以及一直正版订阅支持的朋友,像浪游1、904306681等,一桐一直记在心里。

    再一次鞠躬感谢所有看我文章的朋友,再一次鞠躬感谢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你们的每一个点击,每一个订阅,每一次的评论,每一次投票,每一次打赏,我都铭记于心,谢谢大家。同时,也谢谢编辑可乐的帮助。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在蛇年来到之际,愿我们每一个人的期待都能出现,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实现。愿每个人的未来都海阔天空,因为有梦想的人海阔天空。

    Ps、春节期间尽量更几篇免费的番外答谢大家,原本想免费赠送二章,可是,一桐怕把文章秩序弄乱了,还是来几篇番外吧。只是,春节期间,家里会来客人,一桐有些忙,这些日子在赶稿,怕断更,番外还要现写,大家勿要着急。

完结感言

    《晴儿的田园生活》至此全部完结,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说实在的,感觉比十月怀胎还辛苦。整整九个月的时间,我陪着晴儿一路成长走来,有过欢欣,有过泪水,也有过沮丧,总之,书中人的酸甜苦辣,我也跟着尝了一遍。

    这本书,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挨过的骂似乎比表扬还要多一些,不管怎样,一桐都当作是大家的厚爱了,是你们大家的提醒,一桐才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尽管一桐已经尽力去改正和弥补,可是,仍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谢谢大家的宽容和包涵。

    再一次拜谢大家。有兴趣的请去支持下我的新书《重生破茧成蝶》,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女孩重生后破茧成蝶的故事,青春成长题材的。

    最后,祝所有看文的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千年书一桐

    2013年4月30

新书上传

    一桐开了一个新坑,《农女书商》,下面有直通车,简介如下。

    一朝醒来黄叶村,人丁兴旺家底薄,缺衣少食吵不休,农家破院是非多。不如,脚底抹油先开溜?什么,隔壁住着曹雪芹?那就留下来好了,发家致富做书商,男主嘛,还要好好挑挑。

    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一章 最后的璀璨

    这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因着次日一早就要返校开学,又得几个月见不到刘岑了。因而,刚吃完晚饭(当地习俗,过年过节一般就吃两顿饭,早上十点之前,下午四点之前),曾子晴就急匆匆的来到约好的小河边。

    不知为什么这次寒假回家,曾子晴总感觉刘岑似乎有些不对劲,看她的眼神不知不觉就漂移了,似有似无的莫明情愫,让曾子晴有些恐慌,不知道刘岑究竟在想些什么。所以这次曾子晴想好了,今天一定要让他把心事说出来,不能带着猜忌分开几个月。

    刘岑来的比她早,坐在河岸边,看着对岸一动不动,旁边还有一个大的纸箱子,夕阳的余晖静静的撒在他身上,那样柔和的画面子晴却读出了一种落寞,眼睛也跟着酸楚起来。静默片刻,她悄悄的走到他背后双手搂住了他。

    “晴晴,你来了。冷不冷?”

    “不冷,我还以为岑哥哥你要变成石人了呢?岑哥哥你要变成石人就不是望夫石,而是望妻石了。”子晴说完才意识自己的话有问题,脸倏地红了。幸而刘岑不知想什么,没在意她的话。

    子晴见此便伸出自己的凉手放到了刘岑的脖子里。

    “又淘气了。”

    年少时曾子晴和刘岑比邻而居,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刘岑比子晴大了四岁,子晴一直跟在刘岑的后面“岑哥哥,岑哥哥”的叫,这么多年下来,积习难改。

    后来,刘岑家搬离了原处,先到了县城,子晴家在几年后也随后而来。这段异地恋从子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两人也只是在放假的时候能有机会在一起,如今刘岑已大学毕业独自在上海闯荡,而子晴还在离家乡不远的省城求学,还有半年毕业。

    “来,晴晴,看看岑哥哥今天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呀,烟花,好大的烟花,单给我的?太破费了吧。”虽然心里很高兴,但子晴知道这么大的一箱烟花少说也得七八百,够自己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没办法,俗人一个。

    “没关系,我想让你过一个难忘的元宵节。以后,以后。。。。。。”

    “以后就怎么了?”

    “没什么,等夕阳下去了,月亮上来了,岑哥哥给你看最漂亮的烟花。”

    “岑哥哥,你是不是有事瞒我?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刘岑站了起来,拉着子晴的手,“陪我在河边走走吧,我坐这半天了。”

    “好。”

    南方的早春,地里还是有不少的绿色,空气中有一种温润的潮气,带着野草的清香,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晴晴,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吧?有没有想过毕业后做什么?”

    “想过啊,毕业后我就去上海找你,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一起努力挣钱,存钱,买房,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曾子晴大手一挥,豪气顿生。

    “傻丫头,你不是不喜欢大城市吗?”

    “我是不喜欢,可是你喜欢啊。”

    “那也不能因为我喜欢就委屈你自己啊。你好好想想,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最想做的?我说了你别笑话我啊。”

    “好,不笑话。”

    “我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个大大的类似北京四合院的房子,要有一片果园,一片菜地,有灵感时写写文,没灵感就种种菜。做一个简单快乐的米虫。”

    “你的理想看似简单,可真正做起来也不大容易。人总是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知道啊,我要的不多。我原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嘛。”

    “晴晴,”

    “嗯?”

    “晴晴,你是一个好女孩,听岑哥哥的话,你一定会过上你想要的日子。”

    “可是,那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

    “晴晴,我,我有话和你说。”

    “我知道,我会陪着你一起去上海的,我不怕吃苦的,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你会一直在我身边的,是不是?”子晴抢着说道。

    “晴晴,我怎么忍心?我在上海这几年,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刚开始的两年,不停的换工作,不停的搬家,有好几次,我都差点要放弃了,可我不甘心。每次我快撑不下去时,就想着我多年的努力不能白费,家里人还在看着我呢,咬咬牙,又挺了过来。也就这一年我的工作才稳定下来。算了,不说这些。我的意思,你还是留在家乡比较好,至少,这里有父母,有家人。我不想你在外面打拼那么辛苦。”

    “可是,这里没有你啊。”

    “我,我已经找到了适合我的人,晴晴,对不起。”

    “你的意思是我不适合你。那为什么你现在才来告诉我?我们在一起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这么多年,我什么性子你不知道?现在才说我不适合你?”子晴冲刘岑喊道。

    “晴晴,你明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的意思是我现在找到了一个更适合我的。以后,你也能遇到一个比我更适合你的人,省得你跟着我去吃苦,我也舍不得让你去吃苦。”

    “果然是男人的逻辑,不爱了,一句舍不得让我吃苦,就把我打发了。那她呢?你就舍得让她吃苦么?我猜,想必她不会让你吃苦吧。”子晴嘲讽道。

    往常,她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在刘岑的心里,她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可再乖巧懂事,她也是有脾气的。

    显然,刘岑被这样的子晴问住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了。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爬上来了,托着一层淡淡的黄晕,凭添了一份温暖,只是这温暖并不能直达子晴的心里。多年后,子晴依然记得这一夜的月亮,温暖却又冰凉。

    曾子晴向来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看惯了太多的分分合合,也知道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爱就是爱了,没有任何理由。只有不爱了才会找各种各样的藉口,而不论哪一种藉口都不会再回复到从前的甜蜜。

    “走吧,岑哥哥,你不是说买了烟花要放吗?”

    “晴晴,你,对不起。好吧,我们放焰火去。”

    美轮美奂的焰火,耀眼而短暂,记得有谁说过,美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譬如青春,譬如爱情,譬如生命,所以,要懂得珍惜。璀璨的焰火下,是湿漉漉的脸,含泪的微笑。刘岑的心弦被拨动了一下,想说些什么,终究还是忍住了。

    “岑哥哥,再见。”子晴轻轻说道。

    “再见,晴晴。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知道这句话太轻巧,弥补不了我对你的伤害,可是,除了这句话,此时此刻,我真的找不到更适合表达我歉意的话,我也不敢说什么求得你的原谅不原谅,毕竟伤害就是伤害。”

    “我知道,岑哥哥,我不怪你。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这一个假期,恐怕你都在琢磨怎么把这话说出口。其实有好多次,我都看出来你心不在焉,我还以为是工作的缘故,没想到是这个。对不起,让你为难了,是我不够优秀,所以无法站在你的身边。再见,岑哥哥。”子晴说道。

    “胡说,子晴,我不许你这样说你自己,你明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是我不够优秀,给不了你我想要给你的富足悠闲生活,是我的错。”

    “岑哥哥,你也不要这样,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再多的借口也只是借口,我想回家了。”

    “那,走吧,我送你回家吧。”刘岑习惯性地来拉子晴的手。

    “不用麻烦了,我自己回去吧,就这样吧。”子晴把手放进自己的衣服口袋里。

    刘岑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心里叹了一口气,说道:“晴晴,不要这样好不好,再不济,我也是你的岑哥哥,让我送你回家,太晚了,路上不安全,万一有什么事,你让我如何心安?听话,跟我回家。”

    子晴想了想,也确实是如此,便不再执着拘泥,跟在刘岑的后面,在离自己家门口五十米的地方停下了,这时,不知谁家在放烟花,满天都是,子晴抬头再看看半空中绚烂的烟花,真是够美丽也够短暂的。

    子晴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两人挥手道别。见刘岑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子晴在心里默念:“再见,我的青春我的爱,再见,岑哥哥,你记的也罢,忘记也罢,此生最好不相见。有人说过,相爱的人不能相濡以沫,还是选择相忘于江湖比较好。我相信,前方会有这样一个人等着我,不求富贵荣华,只要他知我懂我,爱护我,包容我。”

第二章 新的身份

    “水,水。。。”曾子晴也不知道怎么了,像是梦魇一般,头疼脚疼,浑身哪都酸疼,还渴的要命,不会是昨晚在河边吹风着凉了吧。不对啊,不是坐上了返校的大巴吗?等等,糟了,大巴翻车了,可是这是哪里啊,不像是医院,没有消毒水的味道,有的是臭味,好像是猪圈的臭味,好多年没闻了。

    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使得曾子晴睁开了眼睛,天哪,低矮的土坯房,茅草房顶,倒是没有四处漏风,还有一个窗户,木棱的,没有玻璃也没有用塑料布糊上,而是用稻草胡乱蒙上了,估计是临时的。嗯,必是被山里的好人家给救了。可是这户人家也太穷了点吧,现在要找这样的茅草房还真不大容易,除非是猪圈和牛圈。坏了,这味道可不就是猪圈吗?

    曾子晴慢慢爬起来,刚刚还满怀感激,这会儿可就是咬牙切齿了。

    “你说这人怎就不好事做到底呢,不送我上医院也就罢了,还不能给我找个干净点屋子,你说你到底是让我感激你好还是让我恨你好?”曾子晴有这个没事就自己叨叨的习惯。身边的人都习以为常了。

    “啊,碰到鬼了,我的手,我的手怎么会这么小,脚呢,完了完了,脚也这么小,头发,头发,天哪,枯草一样。”诡异的发现让子晴立刻闭上了最初的尖叫。沉下心来思索了一会,难不成是自己穿越了?要不怎么解释?可是一点这个小女孩的记忆也没有啊,这里是哪里,什么朝代,为什么会扔到猪圈来?

    这些问题子晴是一无所知。

    不过从她身上破破烂烂的衣服以及裸露的棉花来看,这应该是一户穷人家的孩子。

    再一看身上的衣服没有花色,也没有纽扣,只有几根带子胡乱绑着,这应该是在古代的。

    还好,自己躺的地方倒是铺上了厚厚的干净的稻草,该庆幸这户人家还算厚道,没有让她与猪为伍。

    没办法,曾子晴的心就这么大。

    要不昨晚得知相恋多年的男友另有新欢时也不会含笑祝他幸福了。

    可是,那边的父母要怎么办?家人知道自己不见了要如何伤心?想到疼爱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也许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了,曾子晴不禁悲从中来,抽噎起来,忘了地点,忘了时间。

    “晴儿,晴儿,你醒了?你好了吗?我是二哥,二哥来看你。”有人在门外喊。

    “二哥?晴儿?我还叫晴儿?”子晴一边暗自思忖一边爬了起来,地上有双小布鞋,也看不出颜色,子晴穿上布鞋走到门口。

    小木门从外头锁上了,透过手掌般宽的门缝,看到外头蹲着个6、7岁大小的男孩。还好,还比较干净,长的也算秀气,只是衣服也很破,中间的头发拢在头顶扎成一束,两边的自然垂下来,一看就是电视剧中古代小孩的发型,明显不是清朝。

    “晴儿,你真的好了?太好了,娘昨晚生了个小弟弟,大哥一早去舅舅家了送信了。阿婆给爹爹捎信了,爹爹回来你就可以出来了。”

    什么,曾子晴听了怒不可赦,有爹,有娘,有兄长,可这么小的小孩居然被关在猪圈里自生自灭,这是什么样的一家人?太极品了。

    粗心的曾子晴根本没有意识到小孩说的不是普通话,而她却听的懂。

    可问题是她没有原主的记忆,对这个家是一无所知,只好慢慢套话了。

    “二哥,晴儿渴了,也饿了,你给晴儿找点水和吃的来,好吗?”声音糯糯的,出来的居然是同样的方言。

    “嗯,你等着。我去灶房看看。”

    等待的功夫曾子晴仔细打量了一下茅草房,沿着墙角用木条把整边墙围了一个矩形的坑,坑里有三只肥猪在睡觉。另一边也有一个坑,只是没有猪坑深,也没那么大,旁边有一根木棍立着,地上有一堆凌乱的稻草,估计是牛圈了,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牛圈的另一墙角堆满了农具,挨着门边一小块干堎的地铺上了新的稻草,就是曾子晴躺着的地方了。

    “晴儿,来,二哥给你找到吃的了。”

    从门底的大缝递过来一个小碗,是米汤,还真有一股米香,子晴端过来就迫不及待往嘴边送,没办法,又渴又饿,喝完一碗,子晴把碗递过去,“还有吗?”

    “有,你等着,我再去。”对方拿着碗飞快地跑了,不一会又回来了。

    子晴一直喝了三碗,其实碗也不大,也不满,更看不到多少米粒。

    “二哥,我怕,你跟娘说说,我要回家。”

    “娘也是没办法,阿婆不让,非说你会把病过给别人。二姑成天病着,也没说要过给别人啊。还不是偏心。我都听见娘哭呢,三婆婆说娘就是生气了,小弟弟才会提前出来。”

    原来如此,真是他奶奶的。

    “那爹爹呢?爹爹也不要晴儿了吗?”

    “爹爹不没在家吗?爹爹回来就好了。”

    “爹爹为什么不在家啊?”

    “晴儿你忘了吗?爹爹在县里的官学,今天是回家的日子,爹爹一会就回来。”

    还好,差点露馅,幸亏对方是个6、7岁的小孩。

    “二哥,我得的是什么病?”

    “你不是出天花吗?阿婆怕过给一大家人,大爹大娘说给你一个人关这里。”

    老天,这也能活下来?等等,大爹大娘,都什么家人?

    “小二,你又来看看妹妹了。”

    小二,这名字好有喜感,我喜欢,子晴默念。

    “大哥。你快来,妹妹好了。”

    “真的?”一阵风似的跑过来一个略大一点的男孩。

    “老大,要不要这么激动啊,看在你真心关心我的份上,这次事件就不计较了。”曾子晴在心里碎碎念。

    “妹妹,你真的好了?你告诉大哥,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就是还有点酸疼酸疼,还有,还有点迷糊。”

    “哦,那我先告诉娘去,再找阿公给你找周村的老郎中给你看看。”

    “大哥,你快去吧。二哥陪着我呢。”

    等待的功夫,终于套出了这一大家子的情况:阿公阿婆也就是爷爷奶奶有五个孩子,三闺女两儿子,两儿子为大,都成亲有孩子了,大姑春玉嫁到离家十里地的燕村,二姑夏玉和三姑秋玉还待字闺中,二姑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据说爹爹挣来的束脩都换成了药钱。

    大爹曾瑞庆家至今只有一女,十岁,比大哥大一岁,大爹在州府的一个什么衙门做什么工作,二哥也说不清楚,毕竟是小孩。只知道他每月都会回家住几天。

    剩下的就是这身体本尊家了,爹曾瑞祥和娘沈氏加上昨晚刚添上的小弟弟,一共五个孩子,子晴居中,两哥两弟。大哥曾子福今年九岁,不知是周岁还是虚岁,已经在镇里的私塾开蒙了,二哥子禄七岁,还未开蒙,曾子晴刚五岁,同名同姓倒是便宜,估计就是她穿来的原因,还有一个三岁的萝卜头曾子寿外加一个刚出来的曾子喜(猜的)。这下福禄寿喜都来了。

    这么一大家人,居然没有分家,曾子晴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这日子,该有多热闹啊。还不得天天鸡飞狗跳的,曾子晴的心里不怀好意的窃喜,日子不会无聊的,生活不会寂寞的,她全然忘了,生活是艰难的,日子是需要流泪流汗的。此事即将验证。

    “二哥,咱家为什么不分家,分家娘就不用受气了,我也不用关起来了。”

    “大娘天天吵架要分家,大爹也是,还不是阿公阿婆不同意。”

    估计是为了两个姑姑,还需要药钱和嫁妆钱。子晴又立刻分析出了问题的实质。唉,还不知道这家到底有多少田地家产,想来也不会太好。曾子晴终于后知后觉想起生活质量问题了。早知道会穿来昨天跟刘岑对着月亮许愿就该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大地主家的孩子,至少衣食无忧啊。

    这一大家子,也没别人过来看看她,太冷漠了。极品果然就是极品。子晴又在心里碎碎念。

    正念着时,一个人影又冲到了门外,“晴儿,晴儿,你怎么了?你别吓唬爹爹啊。爹爹上次回家你不还好好的吗?”

    “爹爹,晴儿没事了。晴儿要娘。”子晴一激动,心理年龄也变小了。

    “好。晴儿回家。”曾瑞祥把门打开,一把抱住曾子晴,“晴儿,爹爹来晚了,让我的晴儿受苦了,都是爹爹不好,爹爹差点就见不到晴儿了。”

    曾子晴感到脸上一阵湿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本尊老爹真的是怕失去他的女儿吧。可是他不知道,终究还是失去了。

    不过,曾子晴想她会做的更好。

第三章、 重见天日

    曾子晴刚和新认的老爹走出茅草房,一个穿着小棉袍戴着小方巾的少年带着两个老汉过来了。

    “爹。”曾瑞祥低头行了个礼。

    曾子晴一看猜到那就是爷爷了,也就是阿公,古人结婚的早,按理应该也就五十岁左右,可因为常年的劳作看起来像六十的。

    打量过阿公,子晴转向老爹,还好,个子虽然不高,也就一米六左右,但是那股书卷气她还是蛮喜欢的,穿着长衫也是玉树凌风的。

    “周郎中,麻烦你给小女看看。”

    “曾秀才太客气了,你可是秀才老爷呢。”

    子晴悄悄打量了下所谓的周郎中,看起来比阿公还老,而且浑身上下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农民。不过衣服没有补丁,短衫,双目很精神。

    “小女娃,把手伸出来吧。”

    子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怕露馅,只好假装露出点怯意,靠着她爹把手伸出去了。

    对方给子晴把了脉,又摸了摸她的前额,还仔细看了她的胳膊、脸和脖子,然后松了一口气。

    “这孩子命大,没事了,热也退了,不会再过给别人了。”

    众人一听均露出一脸喜色,连最严肃的阿公的脸也柔和了不少。

    “哦,太好了,妹妹你没事了,大哥没照顾好你,大哥对不起你。”曾子福过来抱住了子晴。

    “大哥,妹妹不怪你。爹爹,晴儿好怕。呜呜。”小孩嘛,这时不给上眼药何时上,怎么的也要让阿公有点愧疚,好争取点福利。最好让老爹一生气,把家分了。

    “好了好了,别站外面,都进家吧。”阿公发话了。

    大家走进茅屋对面的房子,子晴发现这里的房子没有篱笆,也没有院子,房子比较老,大概有一米高的墙是碎砖头垒砌的,再往上就是土砖了,就是那种农村自己用黄土夯的方砖,没有经过高温烧制,当然就不用花钱。还有一面墙是和邻居共用的,还好,房顶是瓦片的。

    一进去是个大厅,大概二十多平米,左边第一间很明显是厨房,没有门也没有墙,有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在忙活,见一堆人进来便迎了出来。

    大哥二哥都叫了声“大娘”,曾子晴知道这是大娘周氏,只好从善如流地也叫了一声,尽管内心里她是很不情愿的。

    “老大家的,周郎中说子晴已经好了,不会再过给别人了。今天开始就回家了。你先给她做点吃的吧。估计这孩子该饿坏了。”曾老爷子说道。

    周氏答应一声,让子晴跟过去。

    “周郎中,这边请,今日过来顺便给我家二女儿瞅瞅吧,吃了几天的药了。福儿,去叫你二姑出来。”

    曾子晴看着他们围着厅里的大圆桌坐下来了,大哥子福走进厨房的隔壁那间屋子。这房子是中间厅,两边对称的两间屋子,上厅靠墙是一条长桌,供着祖先,香炉,花瓶,长桌下套着小方桌,子晴扫了一眼就跟着周氏进了厨房。

    “喏,大娘给你盛好了,你就用这个碗吧,记住了没。”

    “大娘,郎中说我好了,不会过给别人。”

    “我不管,反正你得听大娘的,要不就不给你饭吃。”

    子晴见她把碗放在灶台上,只好自己过去端了起来。还是刚才二哥送过来的米汤,凉的。碗是磕掉了一个缺口的。倒是好认。

    “大娘,有热水吗?我想洗洗。”

    “洗什么洗?你萍姐去山上捡松塔搂松毛,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可怜我的宝宝女啊,跟她娘一样的苦命啊,从小就伺候这一大家人。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完了,撞枪口上了。

    子晴仔细打量了她大娘。很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一点出色的地方,头发盘成简单的圆髻,插一根变黑的银簪,这个子晴认得,微胖,没有吃不饱饭的感觉。衣服比较旧,没有补丁,蓝色粗棉布,下身是黑裤子,是个干净利落的,只是一看就比较难缠。不知为什么至今就一个孩子。

    “大娘,我二姑怎么了?”还是换个话题吧。

    “哼,能怎么了?还不是老毛病。这银子哟,花的跟流水样的哟,见天的吃药,得养到什么时候?可怜我和你大爹啊,累死累活的还堵不住这么多张嘴。”

    这话题依然不好,要不是为了套点有用的信息,曾子晴早就甩手走了。这么一大家人都住在哪里呢?看这栋房子除了这厨房,还有三间屋子,大哥方才叫二姑去的是厨房的隔壁,估计是二姑和小姑。还剩两间,爷爷奶奶也就阿公阿婆肯定要一间,大爹大娘也得要一间吧。萍姐也不小了,大爹在家的话她也不能和她父母住在一起吧?最关键的,子晴一家人住在哪里?应该还有别的房子吧?

    说来也怪,子晴虽然没有原身的记忆,却又天生会她的语言。

    “大娘,我娘呢?”

    “你娘昨晚又生个男孩,看人家这好命。孩子多还不用做事。比不了哟。”

    “大娘,您不用着急,您也会好命的。”

    “臭女娃病好了倒是比以前嘴巴甜了。去去去,小细伢子懂什么。找你娘去吧。”

    “大娘,阿婆和小姑呢?”

    “你阿婆去菜地了,你小姑不是和你二姑在房里绣花就是在后头和秀英在一起。你今天怎么这么多话?去去去,我还要准备一大家的晚饭,哪有功夫和你磨牙。叫你二哥一会过来帮我烧火。”

    子晴一听,估计后头还有一栋房子,这么一大家人,居然没有人记得子晴娘刚生完孩子,需要人照顾。古代的农村妇女果然是太命苦了。子晴不禁唏嘘。

    再待下去会引起怀疑,子晴出来了,厅里的人还没有散,郎中还没走,正和她阿公唠着天气,收成,旁边坐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一看就先天不足,一脸病态,穿了件粉色的薄棉袄,那头发子晴也形容不出来,头顶盘了发再一边垂下一绺绑着红绳。这应该就是未笄年少女的发型吧。

    “子晴,听说你好了,来,上二姑这来。”

    “二姑,你好点了吗?”

    “二姑好多了,子晴真懂事。来,二姑帮你把头发梳梳。”

    “不用了,二姑,我和大哥二哥先找我娘去。”主要是想先找热水洗洗,要不实在太难受了。

    “走,小妹,大哥领你去。周郎中,我领妹妹先走了,谢谢你来给小妹看病。”上过学的说话就是不一样。

    说完,子福牵着子晴的小手,子禄跟着,跟周郎中道了别,从后门出去果然还有一栋房子,进去的格局跟前面一样,大小也差不多。往墙上一看子晴吓了一大跳,因为墙上钉着好几张动物的皮毛,怪吓人的不说还有一股怪味。

    子福并没有往四个屋子进,而是直接走到后门,后门出去是个过道,两边各有一间木板房。话说好像所有的屋子都是用木板隔的,应该是为了图省钱。

    过道上一个台阶是木板房,感觉还不小,不过子晴还没来得及细看子福就推开了右手边的门,子晴只能先跟着进去,房间里面比较阴暗,也没有窗户,还有股怪味。子晴见此心头实在不喜。尤其在看到门后面的木桶里的排泄物时,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实在是没有一丝的热情和憧憬。

    该死的,为什么啊?只不过说了句想过田园生活,也没必要发送到这鬼都不爱来的地方磨练吧。这回想不相忘于江湖也不成了。

第四章 初识家人

    “大哥,二哥,姐,呜呜”一个小萝卜头跑过来了,看到子福、子禄和子晴,惊喜过后就哭了,是那种仿佛有了依靠之后的喜极而泣。

    “小三乖,不哭了。”子福上前摸了摸他的头。

    “嘿嘿,小三,嘿嘿。”子晴实在忍不住笑了,这都什么名字,不是小二就是小三的。

    看到大哥狐疑的目光,子晴才意识到差点露馅了,“我高兴的,看到三弟高兴的。”

    忍得好辛苦啊,这气氛实在不适宜大笑。

    “晴儿,晴儿,过来让娘看看。”

    “娘,晴儿没事了,娘别担心。”子晴走到床头,没敢握着她娘的手,怕细菌传染过去。沈氏看起来与大娘不同,小家碧玉型。子晴喜欢她的温婉大方,所以很快就接受她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老天保佑。谢谢菩萨。都怪娘没本事,让我的晴儿受苦了。娘摸摸,女儿瘦了吧。”

    “没有,晴儿就是想娘了,娘,晴儿脏,你别摸。小弟弟呢?我看看。”床里头用小被包了个小婴儿,皮肤皱皱的,粉粉的,眼睛闭着看不出大小。子晴觉得自己刚从猪圈出来,实在不敢去摸小婴儿。

    “对了,福儿,你去跟你姑婆说一声,你挑点水,在她家灶上烧上热水,给你小妹好好洗洗。这几天他们家人少,赶紧的,要是都回来了也不方便。”

    子福答应了就要走,临走叫子禄:“小二,把妹妹的衣服找来就过来帮哥哥烧火。”

    “烧火,对了,大娘还说让二哥去烧火呢。”差点忘了。

    “小二,找完衣服再去吧。别淘气惹大娘生气。”

    子福牵着子晴的手出去了,走到刚才看到的木屋,所有的墙都是木板,一上台阶的左手边就是一个猪圈,很久没用了,右手边墙上一堆杂物,是竹竿和竹子做的三脚架,过几步是个八仙桌,往前挨着并排的两门,这木板房的面积并不小,分了两部分。

    “姑婆,你在吗?”子福带她进了第一个门,是个厨房,里头有个白发老太太坐在高凳上。旁边放着一根拐棍。

    “是子福呀,嗯,子晴病好了?”

    “好了,谢谢姑婆惦记。娘让我来找姑婆烧点热水给晴晴洗洗。一会我再帮姑婆挑水去。”

    “烧吧,是得好好洗洗。就在隔壁的灶房洗吧。正好没人。”

    “嗯,谢谢姑婆。”

    于是,在大概一个小时后,子晴终于在木盆中开始了清洁大业,头发是子福给洗的,先用小木盆,洗澡时子晴说什么都不用大哥帮忙了。开什么玩笑,好歹思想上是成年人。

    换上了干净衣服,都是补丁,子禄找过来了,说是开饭了。子福、子禄两人抬着把水倒了。子福很自然的拿着布巾过来帮子晴擦头发,再用梳子梳顺了,散着晾干。

    子晴看他做起来特顺手,想必经常给弟弟妹妹做。

    没办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期间,曾子晴秉着尽量多看少说的原则,要是露馅可就不好玩了,恐怕到时也就不是玩了。

    给子晴弄好,子福先去沈氏那说一声,并带着小三一起出来了,四个人又回到了前面的房子。

    可能是因为在农村又加上地方实在小,并没有男女分席。阿公阿婆在上座,阿婆田氏五十岁左右,看起来还比较年轻,估计不大到地里干活,不像阿公常年劳作。

    二姑旁边那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大概是小姑,大娘旁边梳着包包头的大概就是堂姐了,小姑一看就是聪明伶俐型的,长得也算漂亮,尤其在农村来说,看的出来是娇养的。堂姐一看不出彩,身材偏胖,随她母亲了。

    “小二先给你娘把饭送去,福儿坐你爹那先吃吧。”老爷子发话了。听出来了,大孙子还是不一样。

    “子晴你带着小三到灶台那吃去吧。大娘把饭菜都给你们留出来了。这边太挤。”周氏说道。

    他祖母的,第一顿正式的饭就被撵下去了,子晴的心里充满了怨念,目光投向了她爹。

    “晴儿乖,你看弟弟都去了,你看好弟弟啊。吃完去看你娘。”曾瑞祥弯腰哄着子晴。

    敢情她不是因为生病没地位,而是一直就和小三在灶台吃饭,要不小三怎么自觉奔向他的饭碗。子晴认命地端起那个缺角的饭碗。还好,是半干的米饭,子晴上辈子就是南方人,不爱吃面食。一人一小碗,还有一盘像是煮的绿叶子蔬菜。子晴照顾子寿吃完饭,悄悄问子寿,“小三,你吃饱了吗?还要添饭吗?”

    “姐,不是一人就一碗吗?不可以添的,你忘了?”子寿给了她一个白眼。

    “姐没忘,姐想偷偷给你添点。嘘,别告诉别人。”小孩还是比较好糊弄的。

    把菜都打扫干净了,子晴偷看了一圈,实在没有可拿的,不像北方有馒头大饼啥的可以揣怀里。这会她也不计较爱不爱吃了,果然穷人是没有条件矫情的。

    “阿公阿婆,我和弟弟吃好了,我们先过去了。”人数实在太多,没法一一招呼,这要一圈叫下来还不得听晕了,子晴挑重点了。

    刚走到沈氏的房间门口,看到曾老太太拄着拐棍向她招手。子晴赶忙跑过去。

    “姑婆,用我帮忙吗?”对这姑婆子晴还是有点好感的。

    “不用,子晴来,姑婆给你留好东西了。”

    看来这曾老太太对这前身还不错,子晴跟着她进了厨房,锅里温着一碗荷包蛋,上面还飘着绿绿的葱花,真香。

    “来,快吃吧,病刚好,要补补,姑婆知道你在那也吃不到好东西。别说你那,你娘刚生完孩子不也啥都没有。”

    子晴听了眼睛一热,她抬起头甜甜地冲着她姑婆笑了。

    “姑婆,谢谢你,你真好。我能不能把这碗鸡蛋端给娘吃去?”

    “我们子晴真懂事。去吧,别告诉别人。”

    “嗯,我一会就把碗给你送过来。”

    子晴小心翼翼地端着这碗鸡蛋送到沈氏的床边,让沈氏趁热吃。

    “哪来的?早起你阿婆不是送了一个吗?”瞧这老娘,昨晚生的孩子,今早吃个鸡蛋就知足了。老母鸡汤估计是没得喝。

    “姑婆给的,快吃吧。要不小弟弟没奶吃。”

    “你这孩子。听谁说的这些。细伢子不要偷听大人说话。”

    “没有,就刚刚姑婆说的。晴儿没有偷听。娘,你快点啊,凉了就不好了。”

    “知道了,小管家婆。”

    “娘,你看你。”

    “哦,不说了,娘的乖晴儿。把碗给你姑婆送去吧。”

    子晴把碗送过去,就便从水缸里舀点水洗了。后知后觉的子晴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这姑婆应该是阿公的姐姐,她怎么会住在这里?而且她腿脚不方便,怎么没有人照顾她?看她的穿着应该比阿公家条件要好。

    “姑婆,怎么就你一个人啊?他们呢?”

    “你秀英姑姑不知道到哪疯去了,你小舅娘他们后天差不多能回来。”

    小舅娘跟姑婆什么关系?人物关系啥时能弄明白?又不敢瞎问。看墙上钉着的动物毛皮,这家定然是打猎为生的,刚才洗澡的那屋还有很长的面板,不像平常小家用的,大概是开店用的。姑婆家的条件应该不错吧。赶紧找二哥打听清楚,要不明天露馅怎么办?

    “子晴,你吃饱了吗?姑婆这还有他们走之前留的烧饼,姑婆给你拿一个,你饿了就吃。算了,就三个了,都给你吧,要是他们都回来了姑婆也不好再给你。省的他们嚼蛆。”(俚语,胡说八道的意思)感情是卖烧饼的呀。嘿嘿。这下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姑婆,你对晴晴真好,以后晴晴也要对姑婆好。”适当的卖萌还是有必要的。

    “好,好,姑婆就等着。要不是你老姑公刚走,你姑婆的日子也不会难过。”

    什么情况?感情他们一大家人都奔丧去了,就留了一个秀英姑姑在家照顾她。

    哎呀,这长夜漫漫,没有电视没有电脑要如何打发啊?估计为了省钱,连灯都不会点的。还是找小二哥哥八卦去吧。

第五章 私议分家

    回到沈氏房间,屋里点着盏细细的油灯,曾瑞祥和子福他们都在。沈氏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子福、子禄抿着嘴,很不高兴,只有小三瞪着眼睛一脸迷糊。

    “晴儿,来,上爹爹这,我的宝宝女受委屈了。”曾瑞祥一说这话,沈氏的眼泪又哗哗了。

    “太欺负人了,连孩子也不放过。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呜呜,还是分家吧。带着自己的孩子,是苦是甜我自己认了,坐月子不要说老母鸡,连鸡蛋都不舍得给,孩子们也是有一口没一口的。”

    “分家了,我不在你身边,你一女人带着五个孩子,还是累啊,再说了,你当大哥家不愿分了?他们比咱们还想分,不就是爹不同意嘛。要分家,我挣的十八两银子估计最多给咱们八两就不错了。福儿要上学,过两年禄儿也大了。难啊。分也难,不分也难。”

    “分了好歹还能剩几两,一年紧着花也差不了多少,不分咱一个铜子也落不着,光落埋怨了,不就嫌弃咱家孩子多吗?不分,就这两间屋子,孩子越来越大了,住哪?我还要攒钱买地盖房子呢。”

    “呵呵,志向还不小。福儿,你也读书明理了,你说说分好还是不分好?”这老爹还挺民主的。

    “爹爹,孩儿也觉得还是分了好,孩儿会在家帮着照顾弟弟妹妹,孩儿放学就回家。还能帮着做点地里的活。”子福说道。

    “还有我,我会烧火,会捡柴火,还会照看弟弟妹妹。”子禄也急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生怕老爹不问他。

    子晴当然不能示弱,“爹爹,晴儿会打猪草,会帮娘喂猪喂鸡,还要喂鸭子,喂大白鹅。”

    “哈哈哈,晴儿会的还不少,你为什么想喂鸡喂鸭啊?你想吃鸡蛋吗?”曾瑞祥的脸总算有了一丝笑意。

    “给娘吃,弟弟吃,大家都吃。”子晴继续装嫩卖萌。

    连子福、子禄也被逗乐了,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

    “好,还是晴儿知道体贴娘。你们都是娘的好孩子,娘有你们几个,这辈子,苦也知足了。”沈氏搂过子晴说道。

    “不苦,咱家会越来越好的。娘,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念书,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子福说道。

    “可是,娘,我干什么呀,小三什么也不会做?”小三一脸纠结的表情太有喜感了。

    “呵呵,小三,你可以等弟弟长大了带弟弟玩啊。”子晴逗他。

    “哦,那我要快快长大。”子寿皱着眉说道。

    一屋子的人都被小三逗乐了,这才是温馨的一家人。曾子晴这一刻下定决心,一定要守护好这份家的温馨。贫贱家庭百事哀,首要的是脱贫致富。

    “好,分家的事你们先不要出去说,爹会处理的,记住了吗?福儿,来,爹爹看看你这几天都学什么了。禄儿你送妹妹先去睡吧。”

    “娘,这还有三个烧饼,姑婆给的,留给你饿了吃。”子晴想起手里的三个烧饼。

    “娘不饿,你们分了吃吧。”

    “那就留着什么时候饿了再吃。”子晴递了过去。

    “好孩子,那就给娘留一个,你们分两个吃了吧。”

    “好吧,我们分一个,娘和爹爹分一个,再给娘留一个明天吃。就这么定了。”子晴说道。

    “好,就听晴晴管家婆的。”沈氏笑道。

    “娘,你又笑话晴儿。”

    “好好,不笑话你。”

    于是,在昏黄的油灯下,一家人静静地享受着两个烧饼带来的幸福感。还别说,这烧饼外面有芝麻粒,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甜馅,子晴觉得比上辈子的月饼还好吃。

    子禄带着子晴出来,正好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端着盏灯站在厅里和姑婆曾老太太说话。像是要送老太太进屋。

    “子晴,你出来啦。病好了?秀英姑姑看看。今天小脸洗得挺干净的,不错,你萍姐还没上来,要不今天你跟我睡吧。反正我也是一个人。”

    “原来我是和堂姐一个房间睡觉的。”子晴心里默念,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屋子里,她堂姐子萍和周氏的对话:

    “娘,反正我就是不跟她睡,脏死了,她都跟猪睡了,又脏又臭的,我不要和她睡。”子萍扭着身子求周氏。

    “娘看她洗过了,还挺干净的,而且,郎中不是说她病好了吗?娘看没事吧。”周氏说道。

    “那哪知道啊,反正爹没在家,今天我就和你住了。”

    “好好,真是磨人。那你去告诉她一声吧。让她和她哥哥们去挤一挤吧,别把咱家床弄脏了。”周氏想了想说道。

    于是,曾子晴和子禄最终还是回到自家的房间了,子禄点亮了屋里的灯,屋里居然还有一个小书架,应该是曾瑞祥用过的,还有一个木桌,然后就剩一个床了,床是用木板搭的,用两凳子支着,角落里还有个木桶。子晴脱了外面的棉袄棉裤,里面还有粗棉布的长衣长裤,等钻进了被窝,子晴感觉躺上去悉悉索索的,原来下面铺的是厚厚的稻草,薄薄的褥子,看来稻草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在子晴有意识的套话中,明白了姑婆一家的情况:老姑公家在距此十多里地的一个小村里,离外婆家很近。老姑公姓萧是猎人,娶了姑婆就在这住下了,这镇叫梧桐镇,虽小可是离州府很近。姑婆生了很多小孩可是就活了四个女儿,最小的女儿都有小孩了,大女儿嫁给了子晴的小舅舅,小舅舅在临县的县城做什么工作,把一大家人都带去了。小舅娘在那开了个烧饼店。

    因为姑婆没有儿子,老姑公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彭氏,这小老婆生了三男三女,大闺女出嫁了,大儿子二儿子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了,老姑公是病死的,有段日子了,这次他们是回乡立碑去了,因为冬至快到了。

    当地的风俗,人死下葬后不能立刻立碑,要在当年的冬至来临之际立碑,要是冬至之后没的呢,就要在来年的冬至立碑了。

    够头疼的,好大一家人。子晴临睡前还迷迷糊糊的发愁可怎么住啊,一定要分家搬出去。

第六章、冬至来临

    第二天曾子晴醒来的时候床上就剩她自己了,这觉睡得够香的,子晴穿上衣服先到沈氏的屋里看看。沈氏正坐在床头吃早饭,还好,有一个荷包蛋。

    “晴儿醒了,睡的好吗?”

    “好,娘,哥哥他们呢?”

    “你大哥今日沐休,吃早饭去了,一会可能要和你二哥萍姐他们上山搂松毛去,你带着小三玩吧。”

    “知道了,我先吃饭去。”子晴摸摸小四的小皱脸,“小四乖,姐姐走了。”

    走到前房,大家都吃完了,小姑秋玉正帮着周氏收拾桌上的碗筷,曾老爷子和曾瑞祥在商量明天冬至祭祖的事情。阿婆田氏和二姑夏玉不知在嘀咕什么,子福换上了一身旧短装,和子萍他们准备出门搂松毛,听口气外头还有不少人等着。子寿还坐在灶台边慢慢吃着,还好,给子晴留了饭。

    “小三,吃完姐姐带你出去玩,今天太阳好暖和。”

    饭后,花了大半天,曾子晴在曾子寿小朋友的陪伴下,总算弄明白了周边的环境。

    阿婆家门前是一条鹅卵石路,也就一米多宽,两边都住着人家,有几百米长,挺秀气的老街,就是房子不怎地。姑婆那木板房北门对着官道,据说官道直通州府。官道两边是商铺,大概有一千多米长。子晴带着弟弟转了一圈,发现有客栈、饭馆、米铺、布铺、钱庄、铁匠铺、篾匠铺、木匠铺、漆匠铺、杂货铺、药铺、肉铺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小镇一条街。西门外有一棵桃树,西门对着一大片空地,像个广场,广场的那头是一口水塘,一般在这洗衣服。水塘旁边有一口井,附近的住家在这挑水。

    怪不得这两大家人都要挤在这住着,这位置确实便利。尤其是门口的广场是当墟(北方叫赶集)的场所,据小三说墟日人太多了,子晴想到时再看看这个时空都有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改善生活。毕竟她只有五岁,太过出头总是不妥的。

    晚饭时曾子晴见到了把她关进猪圈的大爹曾瑞庆,曾瑞庆不苟言笑,不知是否在衙门工作的原因,不怒自威。子晴发现似乎所有的人都有点怕他。连曾老爷子和田氏跟他商量明日祭祖的事情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开罪了他。子晴一看这架势,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早早开溜。

    第二日,吃完早饭,曾老爷子、曾瑞庆他们将准备的肉,斋饭、斋饼、蜡烛、香、鞭炮等物放进竹篮,周氏在一边用一个小铁锤敲打另一个铁器模子,模子下面是黄色的草纸,一敲黄纸上有对应的月牙,跟现在祭祀用的纸钱一样,田氏坐一旁把敲好的草纸分开,秋玉把分好的草纸用白纸包好粘上,而曾瑞祥在一边指导子福在包袱上写字。曾瑞祥念子福写,“今逢冬至之际,孝男水生,孝孙瑞庆、瑞祥,孝曾孙。。。。”子晴凑过去一看,嘿,是汉字,大多数都不认得,又听曾瑞祥念年号,“元宏十年冬至。”子晴虽说是学工科的,可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朝代大致还是知晓的,要具体说出皇帝的名号,也就明清两朝还勉强熟一点。元宏年,确实没听过。子晴不敢瞎问。曾子福可能初学写字没多久,字迹勉强算得上工整。秋玉在一旁打趣到,“子福,你可得好好写写,你可是大孙子啊,要写的不好,老祖宗不认得,没收到,没银子花,可就是你的罪过了。”

    “小姑,你不知道有一个词叫鬼画符吗?那就是不管画成啥符号,鬼都认得。”

    “你这个小兔崽子,连老祖宗你都敢编排了。”曾老头就手给了子福的后脑勺一个大巴掌。

    子福摸着后脑勺瞪了秋玉一眼,秋玉冲他做了一个鬼脸。

    冬至祭祖没有女人的份,子晴想看看能帮母亲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便跟田氏打了一声招呼走了。

    “娘,爹爹他们都走了,小三也去了,现在就我一个人陪着你了。”子晴看到屋里的矮凳上搭着小弟弟换下的尿布,“娘,我先去把尿布洗了吧。趁着有太阳好干。”

    “你会洗吗?会不会掉到水塘里?还是等你大哥回来吧。你才五岁,又才刚刚病好。”

    “娘,没事的,我会小心的,再说我是女孩子,大哥要做好多事,还要念书。”

    在曾子晴的坚持下,把尿布放到了小竹篮里,因为木盆她端不动,还知道拿根小木槌,水塘边有一个小斜坡,斜坡下是一块青石板,子晴去的时候还有旁人。

    “子晴,最近怎么没到婶娘家来玩?你三婆婆昨天还念叨你,今天你就出来洗衣服了。用婶娘帮你吗?”

    子晴一听,猜到对方是堂奶家的堂婶,昨天听曾子禄的口气,这三婆婆似乎是同情子晴和沈氏的。

    这一转念,子晴就甜甜的笑了,“谢谢婶娘,就不烦婶娘了,婶娘教我怎么洗就好了。”

    子晴的这一举动迅速获得了婶娘的好感,在婶娘的帮助下,子晴很快回家了。可是晒东西又成问题,看别人家用两个三脚架支起竹竿,可这两样她都搬不动,只好去找人帮忙。

    子晴懒得去前房那边,就在自家这边找到萧秀英,萧秀英一边帮她一边问:“子晴会洗东西啦?怎么没找你小姑姑帮你?”

    子晴还没来得及回答,呼啦啦来了好多人,萧秀英迎了过去,子晴还没数过人头,就冲出一少女,双手掐着子晴的脸颊,“小晴晴,想我了没?想秀水姑姑没?小没良心的,肯定没想我?嗯,说不说?”

    虽说是故作一脸恶相,不过子晴立刻喜欢上了这个豪爽的女孩子,未来的日子有她相伴一定会有趣的多。

    “想水姑姑了,水姑姑你怎么才回来?”子晴回了对方一个笑脸。

    其实对方也就十岁左右,和子萍差不多大,性格可讨喜多了,穿一身淡绿衣裙,是彭氏最小的女儿,看来他们家的日子过的比曾家富裕多了。

    “水姑姑偷偷告诉你,水姑姑兜里有好几个铜板了,等当墟了,水姑姑带你买好吃的去。”

    “嗯,水姑姑你真好。”子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里的阿公阿婆、大爹大娘、小姑、堂姐什么的都不爱搭理她,许是家里孩子多,嫌烦?可是姑婆和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姑真的对她很好,是一种发至内心的喜欢。

    子晴找了一圈,没发现类似她小舅舅和小舅娘的人。

    “别找了,你舅娘去你外婆家了,明天过来。一会告诉你娘一声。”彭氏说。

    子晴答应了一声,大家忙忙叨叨地进屋了,子晴也不跟着去添乱,回到自己母亲身边,母女俩有一搭无一搭说了一会闲话,子晴还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

    一觉醒来,子晴想起一件大事,今天不是小四的第三天吗?古代不是都有洗三这一说吗?怎么没做?她还等着看看热闹呢。好不容易来了,没见过的当然想见识一下。

    “娘,弟弟生下来这几天咱家不用摆酒吗?”

    “摆什么酒?满月不还早着呢。到时看你阿婆的了,你阿公倒是喜欢孙子,你阿婆还不得嫌累,几个本家外加你外婆那边还是应该请请吧。左右不是第一个孩子。还不凑合凑合。”沈氏苦笑着说道。

    子晴一听就明白了,当不了家就做不了主,什么时候都这样。还是快点分家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0336/ 第一时间欣赏晴儿的田园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千年书一桐所写的《晴儿的田园生活》为转载作品,晴儿的田园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晴儿的田园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晴儿的田园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晴儿的田园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晴儿的田园生活介绍:
好好的元宵节,非要对着月亮许愿,说自己喜欢轻松自在的田园生活,谁知月亮果真听到了她的心愿,把她送到古代农家,穿就穿吧,还非得穿到猪圈。什么?父亲是个秀才,可是挣的银子分文落不到,母亲只能抱着孩子痛哭。好吧,一切只能靠自己,躲在哥哥后面出出主意,把哥哥弟弟培养成才,自然也要为自己挑一个门当户对的好良人,欢欢喜喜过自己的田园生活,生几个包子,没事数数银子,一不小心居然成了个大财主。
*******
又开新文了,《庶门风华》,请大家继续支持。晴儿的田园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晴儿的田园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晴儿的田园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