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刘姥姥(一)
快过冬了,赵力决定到林子里面走一趟,一到冬天林子里面的飞禽走兽大多都会选择冬眠,到时候打猎就不方便了,得趁着这个时候给家里准备点过冬的粮食。
赵老爹坐在屋前编着篮子,一见儿子背着弓箭就知道儿子要出门,他的眼睛不禁有些酸涩,儿子今年才十二岁,就得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是他这个做爹的没有用,连累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儿跟着吃苦。
赵老爹的小女儿赵花一看到哥哥背着弓箭,也要跟着哥哥一块儿去。
赵花今年才八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洗衣做饭,喂鸡就没有她不会的。
“哥哥我跟着你一块儿去,我不吵你,你多打些野物,我在后面替你扛着,等回家咱们把那些野物的皮给剥下来,换到市集上去卖钱”,穿着一身粗布麻衣扎着小辫子,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哥哥。
两年前哥哥掉到水里,醒了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以前的哥哥会偷偷的打她,还会跟爹发脾气骂爹没用。
现在的哥哥不仅不会打她,还会带她到林子里面去打猎,打到的那些野物可以换好多的钱,她头上的红头绳就是哥哥给她买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哥哥去林子里面打猎换回来的。
赵力和赵老爹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牵着妹妹的手进了林子。
正值入冬之际,林子里面的飞禽走兽大通都缩在自己的洞里面,赵力双手扶着一棵不知道活了几百年的老树,树冠高耸入云,让赵花在树下等着,手上拿着削尖的树枝爬了上去。
赵花在树下看的直咽口水,只觉得稀稀松松的黄叶之间,哥哥的影子看到时真是假,恍恍惚惚的。
啪的一声,一只大松鼠掉在了她的面前,赵力险险的站在树干上,手上拿着削尖的树枝,啪的一声又一个大松鼠掉在了赵花的面前。
到了晚上兄妹两个人满载而归,除了几只松鼠之外,还有两只灰兔子。
赵老爹早就做好了晚饭,等着他们兄妹两个回来。
赵家在这个村子里和所有的村民一样,住的都是泥瓦房,赵老爹的大名叫赵水,是赵家村土生土长的人,以前是当兵的在战场上弄伤了腿,回老家之后用自己在战场上拼搏回来的银子,盖了这间泥瓦房。
房子里面有三间屋子,赵力一间,妹妹赵花一间,赵老爹一间。
赵力在这间泥瓦房里住了两年的时间,对大明朝的风俗习惯也有些了解,在这个普遍重男轻女的时代,赵老爹肯给自己的女儿留间屋子,可见他并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
回想这两年的生活,赵力也逐渐接受了现在的身份,家里虽然穷,但赵老爹为人厚道,在这个村子里面名声不错。
妹妹赵花小小年纪却懂事异常,想想以前生活的那个时代,八岁的小姑娘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要糖吃,可她就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帮着家里分担家务,自己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
第二章刘姥姥(二)
兄妹俩第二天照样到山上去打猎,一回家就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人。
来的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妇,穿着一身灰色的粗布袄子,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赵力和赵花一见那个老妇就连忙喊,“姥姥好”。
刘姥姥一见两个孩子,笑的像是糖化进了水中,“好,好,好,两个孩子都好”。
赵力第一次看到这个刘姥姥是在他醒了的半年之后,那天也是带着妹妹赵花去打猎,只打着了两个野兔子,回家之后看到一个老妇人也是穿着一身粗布麻衣,全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看着极其清爽。
这具身子的原主是个混小子,嫌家里穷,整天在家里与赵老爹斗嘴欺负妹妹,那天他在赵老爹在床板上摸到几块铜板,就要去找那些狐朋狗友喝酒,一时失足落到了水中,赵云柯就是那个时候穿进这具身体里面的。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看你家小子看着可比以前乖巧懂事多了,赵老爹,你瞧,我以前怎么劝你来着,孩子不懂事儿总有懂事的时候,这可不真是应了我的话”。
赵老爹欢喜地摸了摸嘴下的胡子,自家的小子醒了之后确实比以前懂事多了。
刘姥姥与赵老爹在屋子里面聊天,赵力带着妹妹赵花在院子里面剥兔子皮,犀利的匕首一刀而过,慢慢地将皮剥下来之后放在火上烤干。屋子里面已经有了许多兽皮,城里面的老爷们喜欢这些兽皮,他打算带着妹妹过几天就到市集上面将这些兽皮全部卖掉,换些银子来过冬,冬天一到打猎就不方便了。
妹妹赵花笑嘻嘻的看着赵力,“哥哥,我知道刘姥姥来干什么,她是来给你说亲的”。
听到刘姥姥三个字,赵力笑了笑,八七年那版的红楼梦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刘姥姥,无论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书里,可是很有名的一个人物。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农村老妇,却在贾府落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卖房,卖地也要救王熙凤的女儿出火坑,远比那些读书的无耻之徒要高贵的多。
只是这个姥姥和电视剧中的姥姥一点都不像,圆圆的一张脸见人便是三分笑,赵力也不敢确定这个姥姥是不是红楼梦中的那个姥姥,转念一想是又能如何,自己上辈子拼死拼活,这辈子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赵力一敲妹妹赵花的额头,“小小年纪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话,我才多大还没有到娶亲的时候,别瞎想姥姥或许只是来串门子”。
“姥姥才不是来串门子,哥,你上次去市集卖草药,姥姥到家里来跟爹说,想要给哥哥找一个可以过日子的媳妇儿,哥哥,我是不是快要有嫂嫂了”。
赵力无奈了,这个世界的孩子太早熟了,照花才只有八岁的年纪,就知道这些事情。
这个世界啥都好,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只要不懒山里面草药野物都有,就是有一点,这里的人结婚太早了,家里但凡有十五六岁的男孩儿女孩儿,父母就要着急了。
第三章刘姥姥(三)
“你这个老赵头,同意还是不同意给句话呀,那家里还等着我回话呢”。
赵老爹想了想摇摇头,“刘姥姥,你今天来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赵力这个孩子如今是家里的顶梁柱,可那个闺女家里竟然说要让我这大小子去当上门女婿,这富贵,我们赵家不要”。
刘姥姥心道果然如此,她本来就不看好这门亲事,架不住女儿,女婿的一顿劝说,就厚着脸皮到赵家来。
老赵头就这么一个儿子早年间上了战场瘸了腿,家里还有一个只有八岁的妹妹,老赵头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当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就跟嫁女儿一样,离了赵家的门就由不得赵家来做主了。
刘姥姥心里不由得有些责备自己的女婿,小的时候当了几天公子哥,长大了之后就不老老实实的种田过日子,每天只想着那些歪歪心思,让自己来多这个嘴。
刘姥姥在赵老爹那里得到了准信,也不再做片克的逗留,里面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她。
“有你这个准信儿,我就给那个家里一句准信”。
赵老爹有些过意不去,说了好几句陪礼的话,刘姥姥反倒不在意,他要是有这么一个儿子,也舍不得让儿子去做上门女婿。
赵力见刘姥姥要走,就将准备好的兔子肉送给刘姥姥,刘姥姥这个人古道热肠,帮了赵家不少的忙,现在跟着她的女婿一起过活,赵力听赵老爹说,她这个女婿是个有今天没明天的主,估计刘姥姥在那边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赵力送过好几次兔子肉给刘姥姥,刘姥姥也不矫情,拿了之后将兄妹俩夸了又夸,提着兔子肉就到隔壁村她女婿家里去了。
赵老爹腿没残之前,一直梦想着家里能出个读书人,省吃俭用的将儿子送到村里的私塾去读了几天书。腿一断他就没有办法在到战场上去,只能回老家来种地,为此觉得十分对不起儿子。
“爹,姥姥虽然说是好心,可是上门女婿我是不会去做的”,刘姥姥上门,果然如赵花所说是来给他说亲的,但这个亲无论是赵老爹和赵力都不会同意,去做人家的上门女婿,不用想都不可能。
上门女婿如同嫁女,一旦进了女方的门就与赵家彻底脱离了关系,生或者死都由女方来掌控,这种事情但凡是个有骨气的男儿都不可能接受,若是碰到懂礼,知礼的人家还好些,若是碰到夏金桂那样的,还不如早死早投胎。
赵老爹的腿瘸了做什么都不方便,赵花只有八岁,自己如果真的做了上门女婿,这老老小小以后可怎么过,就算对方愿意出两百两银子,还愿意给赵力读书的机会,赵力都不会答应。
赵老爹是真的觉得儿子大了,也懂事了不像以前那么混,抹了抹泪想到已经过世的婆子,一定是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
赵力没有赵老爹想得那么多,他只是想着将这些兽皮卖完,手上有钱给赵花买个衣柜回来,赵家除了这泥瓦房还看得过去之外,家里穷的衣柜都被虫子蛀了好多口子。
第四章安小虎(一)
赵力想给妹妹赵花买个衣柜,赵老爹不同意说不能惯着她,现在家里刚刚有些好转,不能总是给赵花买这买那,惯坏了可怎么得了。
赵花也十分懂事的对赵力说,娘生病的时候家里花了好多银子,哥哥每天辛辛苦苦的到山上去打猎,她不能再乱花银子,惹得赵力心疼不已,多懂事的孩子呀,这要是放在他那个时代,全家还不得当做心肝来疼。
赵力和赵花的母亲董氏生病的时候,将家里的积蓄花的七七八八,家里的那些东西也全都去补了这个窟窿,用家徒四壁这四个字来形容赵家恰如其分。
赵花的那间屋子连个梳妆台都没有,只有一个小柜子,赵力想着等开了春,他多去打一些野物一定要将柜子买回来,不想突厥突然大兵压境,当今的圣上决定在玉门关开战。
大明朝等级分明,爹是做什么的,那么儿子就必须得做什么,就拿赵力来说,赵老爹在村子里面是军户,如果没有战事发生的话,赵力可以一辈子在这个村子里面平平安安的活下去,但如果一旦有战事发生,赵力就必须得抛下妻儿到战场上去,这也是为什么赵老爹做梦都想让儿子去读书,如果赵家的老祖宗保佑儿子的话,他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改变整个赵家的命运。
突厥大兵压境来势汹汹,赵力今天才只有十二岁,还远没有达到可以上战场的年纪,照样被征了兵。
赵花在赵力的怀里哭着惊天动地,赵老爹恨不得在自己脸上狠狠地抽几巴掌,要不是他没有用的话,儿子也不至于上战场,只有十二岁万一到了战场上送了命,他怎么对得起赵家的列祖列宗和离了世的婆子。
赵力没有那么慌,他今年才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孩子上战场能干什么,无非就是抬抬尸体,或者是跟在后面摇旗呐喊,若真的上了战场他就躺在人群中装死。
刘姥姥听说赵力被征了兵,从她女婿家里赶了来,抹着泪嘱咐赵力到了外面去,要好好的照顾自己,凡事多想想家里的爹和妹妹。
赵力不担心自己,他上辈子混成了一个油子,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可这家里的一老一小怎么办,给刘姥姥磕了几个响头之后,刘姥姥擦着泪跟赵力保证,只要她一口气不断,怎么着也不会让这一老一小受欺负。
兵征的是又急又快,只是在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得跟人走。
赵力混在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每天停停走走,吃吃喝喝,不像其他的孩子或惊恐或兴奋。
走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到了玉门关,一股肃杀之气,让赵立既兴奋又陌生。
他跟同村同样只有十二岁的安小虎,一起进了未等营,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上战场还不够突厥人一刀砍的。
末等营就是专门安置像他们这样,十二三岁还不够上战场的小兵,平常就是到战场上收尸,捡武器,操练,等到十五岁的时候再上战场。
第五章安小虎(二)
众人走了将近一月有余,终于到了军营,将自己的户籍年纪报给上头之后,领到了自己的牌子。
拿着自己的牌子,再进到一个帐篷里面脱光衣服给人检查,检查完之后赵力有些疑惑,北魏时期的花木兰是怎么逃掉这些检查的,难道真像人家猜的那样,花木兰是个骑兵,所以不用经历这些严苛的检查。
此大明非彼大明,当今皇帝不姓朱,和赵力一个姓,兵种沿袭的是前朝,分骑马的和不骑马的,赵老爹是不骑马的,身为他的儿子赵力到了十五岁,他也只能跟在那些战马的后面奋力向前。
他和安小虎接受完检查就来到了自己的帐篷,一进帐篷便找到了自己的床位,两个人的床位是挨在一起的,安小虎抽了抽鼻子,有赵力哥哥在他就不那么害怕了。
安小虎的爹和赵老爹一样,在村子里面都是军户,之前和赵力的关系并不是太好,自从两年前这个赵力醒了之后,两人的关系比以前要亲密一些。
夜深人静,赵力昏昏欲睡,安小虎睡不着,他从来就没有离家这么长时间,手上握着他离家的时候他娘给他绣的荷包,想到家里的姐姐和妹妹,还有爹娘怎么睡都睡不着。
“赵家哥哥,你怕吗”,他睡不着就想将赵力给弄醒,陪着他说说话也是好的,在这个泛着杀气的军营他有些害怕。
赵力被安小虎给弄醒本来想发火,但听到安小虎的哭腔硬生生的忍了下去,仔细听,今天晚上睡不着的何止他一个人。
掀开被子让安小虎挨他挨得更近一些,“没什么好怕的,咱们都有十二岁,按例只有十五岁的人才可以上战场,咱们离真正的上战场还有三年的时间,我离乡之前偷偷的打听过了,这次突厥兵来势汹汹,圣上决定在玉门关迎战,让咱们来这军营只是应个景罢了”。
“真的”,安小虎抽了抽鼻子,“咱们真的不用上战场”。
赵力笑了,“就咱们这样上战场有什么用,够那些突厥人一刀砍的吗,不用担心了赶紧睡”。
有了赵力的话,安小虎欢欢喜喜地睡了过去,第二天,天一亮就被人叫下了床,跟着那些已经上了战场的兵后面,重复做着劈砍的动作。
稀里糊涂的过了一个寥寥草草的新年,赵力和安小虎是十三岁的少年了,每天操练对着那些木头人劈砍,两个人都被晒黑了不少。
安小虎长得虎头虎脑模样像个大阿福,这一晒黑倒有了少年郎的模样。
赵力长的比他要俊一些,剑眉星目,腰杆子挺得直直的像一颗刚刚长成的松树。
两个人跟在比他们年长的兵后面,到战场上去收拾遗留下来的兵器。
安小虎哆哆嗦嗦的跟在赵力的身后,一面捡兵器,想哭却又不敢哭。
赵力沉默地捡着兵器,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哪怕是在现代,大家嘴上总是说,打科技战,科技战,但只要真的开了站,死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安小虎要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真上了战场逃命都不知道怎么逃。
第六章安小虎(三)
军营每半个月才洗一次澡,赵力洗完澡在军帐里面没有找到安小虎,便跑到一个小山坡去找他。
十三岁的安小虎哭成了一个泪人,“赵家哥哥我害怕,你说咱们以后也会变成缺胳膊断腿的人吗”。
再怎么像个少年郎心智还是个孩子,赵力很想说一些宽慰他的话,但又不想说,要是还像往常那样骗他的话,只能害了他,既然来到了这儿,就要接受这儿的残酷,战场不是一个风花雪月,或者是谈梦想的地方,你死我活,适者生存,但凡是心里藏着一点仁慈之心,下一秒躺在地上的人可能就是你。
赵力将小虎给搂紧了,“哥哥很想说一些让你心里舒快一点的话,但今天你也看见了,咱们既然来到了这儿,就要明白这是什么地方,咱们今年十三岁了,如果运气好,在两年之中这场战事要结束的话,我们还能回到家乡,如果运气不好真的上了战场,就得靠平常的狠心”。
平常操练的时候,安小虎但凡想偷懒,赵力会在他的屁股后面踹他一脚,他们和村里的那些农户不一样,农户只要负责交粮,哪怕是突厥人打进了玉门关,农户还是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种粮食,但他们是军户,一生下来就已经记档在案,只要是有战事发生,他们就得上战场。
他们两个人的爹,一生下来就已经记档在案,他们两个人只是重复了他们的爹的生活而已。
安小虎的爹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胳膊,两个人随着领头的兵去战场上兵器是,安小虎吓得不轻,他想到自己的爹失去了一条胳膊,之后再也没想小的时候那样抱着他玩儿,不由得大哭了起来。
“咱们两个一生下来就记档在案,这次能逃过去,下一次呢,小虎别哭了,既然咱们来到了这个地方,就得想着怎么平平安安回家,哭是没有用的”。
赵力第一次没有说一些哄骗安小虎的话,小虎不像他,孩子的外皮大人的心,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孩子,是一个从来就没有见识过世界残酷的孩子,十三岁如果在他那个年代是个初中生,但他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一生下来就没有的选择。
安小虎哭完之后,随着赵力一块儿回了大帐里,军帐里的人见你心眼眶红红的,就忍不住想要笑他,赵力挥了挥拳头众人立刻闭上了嘴。
这军帐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赵力靠着拳头给自己和安小虎,弄出了一个安静的地方。
军营就是这点好,什么事情都可以靠拳头来解决,但凡有不服气的干完了再说。
刚来的时候有人仗着,赵力和安小虎在这个军营里面无依无靠,又没有什么背景就想要欺负他们两个,被赵力打掉了一颗门牙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惹他们两个。
那次赵力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挨了几棒之后就被关到小黑屋里面思过去了,关了几天,见赵力还是好吃好喝的有些诧异。
第七章要钱还是要官(一)
唐朝的诗人李贺曾经写过一首诗,叫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赵力没有那么高尚的品德提携玉龙为君死,他只想着多砍几个人头,既保了自己的命,又能多拿一些银子。
战场之上马声,砍杀之声混在一起,黑云压日,在开战之前,赵力就嘱咐过安小虎要跟在他的身后,上一次他们两个上战场,安小虎差点就丢了性命。
退兵的号角之声响起,带兵的突厥将领带着突厥人迅速的往后撤,而这边也没有想起追兵的号角,其他活着的人全部撤回了城里。
安小虎这次倒是好些,没有向上一次那样吐得稀里哗啦,连做了好几天的噩梦,两个人洗完澡正要回自己的帐篷,就听到身后嗳的一声。
“你这个人胆子倒大,一点都不怕,一点都不像第一次上战场的人”。
赵力微微的侧目,“你不是也不怕”。
还未脱去铠甲的李小将军笑了笑,“我和你不一样,我从小就在军营里面长大的,瞧你长的也不赖胆子倒是挺大,砍人倒是猛的很”。
赵力冲着那个浓眉大眼的小将军说道,“到这儿来不就是来砍人的,你不砍别人,别人就砍你,又不是去逛窑子,还等着别人伺候你,叫你一声爷不成”。
李小将军哈哈大笑,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你这个比方打得倒是好,到这儿来就不是来逛窑子的,是来砍人的,你不砍别人,别人就砍你,上一次多谢你救我表兄”。
“不用谢,你表兄不是突厥人,我救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上一次上战场是赵力和安小虎十五岁的成人礼,在上战场之前赵力嘱咐安小虎要牢牢的跟紧了他,不想一会儿就看不到安小虎的人,他砍人,砍红了眼,生怕安小虎出一点意外,稀里糊涂的救了一个领头的,事后听说那个人背景挺深,好像是什么了候爷的侄子。
“上一次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你是要钱还是要官”,李小将军,李思哲再度开口问赵力。
“我既不要钱,也不要官,那个时候红了眼也分不清楚谁是谁,无功不受禄”。
李思哲冲着他们俩的背影,狠狠的一挥拳头。
“你好好的去找两个兵干什么”,李将军责怪儿子,“你要是有这些闲工夫的话,就到操场上面给我多劈几下刀,你手头上的功夫,哪里还像我的儿子”。
李小将军在赵力那受了气,到他爹帐篷狠狠的一摔帘子,正在案桌上写着字的李将军被儿子吓了一跳。
“那个兵已经跟你说过了,官不要银子也不要,你去找他们做什么,还嫌你爹这儿不够乱的”。
李小将军撇撇嘴,“我是想替爹选一些真正能上战场杀敌的人,在战场上杀敌,又不是去窑子里面闲逛,那些什么侯爷,国公爷,他们是闲着没事儿做,将儿子,侄子丢到军营里面来”。
第八章要钱还是要官(二)
李将军心里一叹国家承平已久,京中的那些不孝子孙一个赛着一个,知乎者也背不出来几篇,舞刀弄枪样样不在行,但你若问他,京城中的青楼妓馆,他们可以不喘气儿的跟你说半个时辰。
“小兔崽子,你以为你爹不知道那些王八羔子是什么德行,京中的水浑得很,打着骨头连着筋,拐弯抹角都是个亲友,他们要来塞儿孙,你爹我有什么法子”。
李小将军嘿嘿一笑,“爹怎么可能没有法子,爹不是让那个侯爷的侄子上了一次战场,吓尿了,上战场是真刀实枪的干,又不是去翠鸣阁逛窑子,看那小子的下场,将来以后谁还敢把自己的子孙往战场上放”。
李将军朝儿子一甩笔,上好的狼毫毛笔就掉在了地上。
“你又是在哪里听到了这些混账话,既然将军营说成了窑子”。
“就是上次救了那个胆小鬼的那个兵,他这个人倒是有意思,我问他要钱还是要官的时候,他说无功不受禄,爹你说他是真的不想要官儿,还是欲擒故纵”。
李小将军将地上的狼毫毛笔放到李将军的手上,“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不想要官还是欲擒故纵,他救了那小子,你呆会儿送些银子,说是谢他”。
李小将军欢天喜地的走了,李将军看了看手中的狼毫毛笔,写不下去了。
太上皇驾崩之后,圣上就一心筹划要将朝政给拢到自己的手上,这些年也是在慢慢的布局,四王八公这些个权贵之家占位置占得太久了,圣上登机之初就已想要除掉他们,碍于太上皇的脸面才没有朝他们动手。
朝堂上的局势在之后的几年定有所转变,京中的那些老狐狸好似嗅到了一样,急着让自己的儿孙有所表现,要么努力读书在科举上占一席之地,要么就往军营里面送,真是一片苦心,只是被繁花迷住了眼的那些后辈们,又有几个像他们的长辈那样,敏锐的嗅到京中的局势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李小将军带着银子去找赵力,还未踏进军帐里面就与想要出门的赵力撞了个满怀。
李小将军见赵力与安小虎两个人已经脱了铠甲,换上了一身布衣,“刚刚才打完一场仗,这么急着出去,这是要去哪儿”。
赵力不咸不淡的说道,“刚刚才砍完突厥人的几个人头得了些赏银,就想要到驿站去将这些赏银,还有一封刚写好的家书寄回家里去”。
李小将军好哥们儿似的一揽赵力的脖子,“你救了我表兄,我跟我爹都是感恩图报的人,我爹让我给你带些银子,说是谢谢你”。
赵力一个擒拿手,就将小将军的手擒到了背后,“要说话就好好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你要是好男风可以去找别人,别往我身上使劲儿”。
李小将军就一听就火了,拳头挥了过来,赵力微微的一侧头避开了拳头,抵着他的脚一拽一甩将李小将军甩在了地上。
第九章要钱还是要官(三)
被甩在地上的李小将军,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地上站了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土,“你这是什么功夫,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
“家传的,我爹传给了我,我以后传给我儿子”。
李小将军查过赵力和安小虎的背景,他们两个的爹都是军户京城人氏,赵力的言下之意就是,这是我家传的东西想学没门。
李小将军一摆手,“既是你家传的东西,君子不夺人所好,原想和你比身手,不过看在今天你要去寄家书的份上就不找你了”,从怀里掏出一百两的银票,“这是我爹要我给你的别唧唧歪歪的”。
为了鼓舞军中的士气,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下过一条律令,军中的将士除了可以领自己的响银之外,上阵杀敌勇猛者不但可以有另外的银子领还可以做官,凭着这条律令,爱钱者享受富贵,爱权者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后代的命运。
一百两银子,这是多少突厥人的人头,安小虎掰着手指头在那算。
“咱们别算了,算来算去也算不过这些当权的,咱们到驿站将家书和银子寄回家,这一百两银票到银庄对开了,和帐里的兄弟一起分了”。
安小虎舍不得这一百两银票,他们上阵杀敌得砍多少突厥人的头才能赚一百两,大帐里面有二十个人,一百两每人摊开了算,只能得五两银子。
安小虎舍不得这意外之财,赵力不想节外生枝,这大帐里面他是砍人头砍的最狠的一个,拿钱消灾,是古今最通用的一个办法。
离了驿站,两个人就往城里走,街上人来人往倒也十分的热闹,因临近玉门关,这个地方就叫玉门城。
说是城,其实就是个镇的规模,玉门关是边疆要塞,大军已经驻扎在玉门关将近三年,估摸着还要再驻扎几年,原本不甚热闹的玉门城变得热闹了起来。
将一张一百两银票给对开,全部换成了散碎的银子,每个人五两银子,至于他们怎么花掉这五两银子,就与赵力无关了。
赵力与李小将军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切搓了一番之后,问道,“这可是一百两,你怎么舍得给大帐里的人,每个人五两银子”。
“这一百两银子是意外之财,分了是件好事”。
“你这小子坏的很,拿我爹给送你的一百两银子做人情,这下大帐里面的人大概对你都是佩服的不得了”。
赵力不咸不淡的说道,“既然是将军送给我的,这东西就是我的了,至于我这么处置跟你没关系了”。
“你这小子果然坏的很,拿我的话来堵我,看在你这么坏的份上,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知道带着你们打仗的那个将军是什么来头”。
“不知道”,两个少年郎躺在地上,仰头看着蔚蓝的天,“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来头,但肯定是京中的贵人,本朝律法是世袭,他若不是京中贵人之子的话,才二十岁出头就能领着我们打仗,想你只不过比我大三岁,就是已经有了小将军之称”。
李小将军被他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自己本来想给他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却被他不咸不淡的刺了一句。
第十章要钱还是要官(四)
“你这个坏小子,我拿你的好友,你却这么讽刺我,不过你说的也对,本朝律法是世袭,你爹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不过现在有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当今圣上有个亲哥哥,他就是他哥哥的儿子,你可别告诉任何人,包括跟在你身后的安小虎都不能告诉他,他可是正宗的皇亲国戚,比那个什么四王八公要高贵的多,你要是将这个机会给抓住了,还愁你以后儿子没个好前途,你是军户,你爹也是军户,你儿子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也是个军户,就看这个机会,你能不能抓住了”。
李小将军刚想起身就被赵力一把抓住了,“他是凤子龙孙怎么会到这个军营里面来,按照他的出身,不需要到这个军营里面来给自己增加分量”。
“你怀疑我在骗你”。
赵力摇摇头,“我没怀疑你在骗我,当今圣上是他的亲叔叔正宗的龙子凤孙,吃饱了没事干跑到这个军营里面来”。
李小将军神秘的一笑,“这件事情我可不能告诉你,我只是将这件事情告诉你,让你抓住机会”。
李小将军走后赵力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要钱还是要官儿,李小将军将这个消息透露给自己,就是想让他眼皮子往上开阔一些,不要总是盯在钱上面。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残酷的厮杀,这句话赵力上辈子就深有体会,上辈子拼死拼活,最后成了一个油子,可他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的妻儿。
这辈子呢,难道还想要重复上辈子的生活,可如果不重复上辈子的生活,他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赵小将军说得对他爹是军户,他也是军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儿子还是军户。
适者生存,这是赵力上辈子的人生导师,跟他说过这么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如果你的运气好,一生下来就有人庇护,你就可以少与人厮杀几次,可如果你的运气不够好,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就只能与人私斗拼搏,除非你将自己练成孔子那样的圣人,或者学佛祖道家老祖那样与世无争,喝口水都能怡然自得。
何为争,通俗一点的说就是争斗,再通俗一点的说就是打架,抢东西,现在有一个机会放在赵力的面前,抢还是不抢。
赵力一扬手中的土,如果不抢,对得起自己在军营中的这几年,如果他不将这个机会抢过来,那么他的儿子以后就只能是个军户,赵花那个懂事的让人心疼的孩子,自己想要给她更好的生活也是不能的。
在这个等级分明,有钱也未必穿得上好衣服的时代里,赵力想给赵花一个更好的生活,或者是给自己的后代一个更好的生活,如果他不要这个机会的话,别人就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想通了这个问题之后,赵力一个鲤鱼打挺就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大步的向军帐走了过去。
隔了几天看到李小将军,赵力冲着他一抱拳,算是谢过了他之前给自己的这个消息。
李小将军爽朗的一笑。
第十一章刘姥姥进荣国府(一)
“咳咳”,赵力轻轻的咳嗽一声,两年前立下的志愿终于在几天前实现了,李小将军偷偷的告诉安小虎,让安小虎转告赵力,他这两年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更是在几天前以身相互,救了当今圣上的亲侄子,他爹在折子上替他向当今的圣上讨赏。
隔着厚厚的帐帘,依旧能够听到外面战马的嘶喊,和只有在军中才能听到的铠甲走动发出的声音。
北风伴随着鹅毛大雪吹在手拿长枪的兵卒脸上,到了换岗的时间,将手中的长枪递给来人之后,搓着手全部跑到了营地当中的伙帐去打一口热汤去去寒。
赵力和安小虎人缘好,来打热汤的兵卒看到安小虎在伙帐,纷纷跑过来询问赵力的伤势如何。
安小虎谢过了之后,端着饭菜去赵力的帐篷里面,惹得众人羡慕不已,跟在赵力的身后不愁没有肉吃。
结合这些年打听出来的消息,赵力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未来的几年京城的局势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的贵族在几年之后就会退出京城的舞台,而新的贵族就会接过老贵族的班成为新的贵族。
“妈的”,赵力忍不住在心里呸了一声,他道李小将军为什么对他这么好,原来他心里面自有他的盘算。
刘姥姥带着他的外孙板儿去荣国府的后巷,去找荣国公府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一见到刘姥姥喜笑颜开,随手抓了一把果子给板儿吃。
“我说姥姥你也是,孩子放在我们这儿,你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一年总是要来看好几回”。
刘姥姥陪笑道,“周家嫂子你说哪的话,孩子放在这儿,我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府上的好名声都传到我们乡下去了,只是你也知道这孩子家里的事儿,哥哥打仗去了,家里的爹瘸着一只腿,她哥哥临走的时候可怜见的对着我磕了好几个响头,让我帮衬一些”。
周瑞家的亦是一笑,“那还不是看在您是个菩萨心肠,才将妹妹咐托给你”。
“我算什么菩萨心肠,不过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帮一把,哪有府上的太太,奶奶和您有菩萨心肠”。
周瑞家的听到刘姥姥的奉承,心里面别有多得意,“姥姥,你好不容易来一趟,按理说呢怎么着也得让你见孩子一面,只是不巧咱们家的大小姐刚刚被封为了贵妃,又得圣上的恩典回家来省亲,忙里忙外的好几天都不得闲,这都好几天了还没有收拾好,你要不改时候再来瞧这个孩子”。
刘姥姥一听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可不正是善人有善报,这京中都道您家的好名声,这不就让大小姐做了娘娘了,只是今儿务必求求嫂子让我见这个孩子一面,她哥哥一去就是五年,这不才刚刚打完仗马上就要回来了,而且这孩子的哥哥得了一个什么官儿,她爹嘱咐我今儿一定要见到这孩子,跟孩子说一声让她在耐烦几日,等这孩子的哥哥一回京,就将她赎出去,这喜讯我们整个村的人都知道了,也让这个孩子心里欢喜欢喜”。
第十二章刘姥姥进荣国府(二)
刘姥姥说完将十两银子递到周瑞家的手上,周瑞家的想接但又怕人看见连忙推辞道,“姥姥,这是怎么说的,怎么动起了银子来,这可如何使得”。
刘姥姥人老成精,“这是那孩子的爹,托付我一定要给嫂子你的,那孩子爹还说了,当年要不是您在太太面前说情的话,这孩子未必有今天的好日子过,这些年孩子在府上也受了您的照顾,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您的恩情怎么着也是不能忘的”。
周瑞家的见刘姥姥这么说也不再推辞,将二十两银子收到了袖中,当日刘姥姥带着那个孩子到府上来,凑巧的是府上要买丫头,她不过就是顺嘴说了几句,以后也没怎么照顾,今日收了人家十两银子,她就到二奶奶面前说一说,将那个孩子带出来见一见刘姥姥。
为接贵妃省亲荣宁两府忙的时候人仰马翻,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手上的活也是不少,只比那些小丫头们要轻松一些。
她快步走到王熙凤的院里,王熙凤忙的都错过了午饭的时辰,勉强吃了几口就让小丫头给她捶捶腿松快一些,她的陪嫁平儿也坐在榻上。
“那个刘姥姥怎么又来了,难不成是听到咱们家的大小姐被封为贵妃,又来打秋风了不成”。
周瑞家的陪笑着说道,“咱们家有这天大的好事儿,有没有传到刘姥姥的耳朵里也未可知,只是今天这事儿奶奶猜错了,她不是到咱们府上来打秋风的,奶奶还记不记得她几年前领过来的那个小丫头”。
王熙凤面露疑惑,一旁的平儿插嘴道,“奶奶怎么不记得她了,因着当日是刘姥姥领过来的,奶奶你还见了她一面,她本家姓赵,原本在梨香院打扫庭院,薛姑娘一家人来了之后,奶奶你本来想让她去别的地方,但太太说,她们几个小丫头打扫梨香院是打扫惯了的就留在那个地方,她刚来的时候,奶奶你嫌她的名字不好听,又说她的嗓子像百灵鸟,就给她改了一个名字叫百灵”。
“原来是她呀,那刘姥姥怎么会突然之间想要来见她,难道是担心我们府上薄待了她不成”。
周瑞家的陪笑着说道,“奶奶可别往歪处想,刘姥姥今天到咱们府上来是有喜讯告诉那个丫头,她哥哥马上就要回来了,好像还封了一个什么官儿,那孩子的爹就托了刘姥姥到咱们府上来,说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个孩子,这不刘姥姥就来了”。
王熙凤哎哟了一声,“这可不得了,咱们府上还出了一个官小姐,可打听出是什么官儿”。
“凭他是什么官,也不可能跃过咱们府上,不过就是一群泥腿子,祖上冒青烟捞了一个小官当当,哪比得上咱们府上,那可是正经的国公府公子出身”。
“正是这话呢,咱们国公府可是正经的皇亲国戚,又有娘娘圣眷正浓,任他是什么官儿都不可能越过咱们家去,行了,难为刘姥姥到府上来跑一趟,就让她见见那孩子”。
第十三章刘姥姥进荣国府(三)
周瑞家的得到了王熙凤的首肯,出了屋子快步往梨香院走,王熙凤笑着问平儿,“你这个小蹄子,怎么将一个小丫头的名字都记得那么清楚”。
平儿笑着说道,“奶奶,你是贵人事多,一个小丫头的名字自然是记不住,但是这个小丫头是周瑞家的领到奶奶面前的,周瑞家的是太太的陪房,咱们府上的这些管家婆子们哪一个是好相与的,这些太太们,奶奶的陪房更是一个都不能得罪,奶奶贵人事多记不住的事情我自然要帮奶奶记着,这万一到时候周瑞家的来问奶奶,奶奶也好回复一二”。
平儿能帮她想这么多,王熙凤的心里着实宽慰,只是她平日里十分的要强,那些感谢的话说不出口,想了想就将头上的一支金钗插到了平儿的头上,这只金钗是她的陪嫁亦是她的心爱之物,平儿不敢要。
“这有什么不敢要的,我的就是你的,我之前有四个陪嫁丫头,现在留在我身边的只有你一个了,别看平日里她们奉承我,可我心里清楚的很,背地里不知道怎么诅咒我,肯真心实意帮我的也就那么几个,太太虽是我的姑妈也心疼我,可我不是她的正经儿媳,我那个婆婆眼皮子浅只知道捞钱哄老爷开心,我若再不要强些,咱们在这个府上还怎么过日子,最可恨的是,二爷平日里只知道花钱,一点都不心疼我,他总说我要强,我若不要强这府里可还有一点我们的位置”。
平儿的心里也替王熙凤委屈,老太太不喜欢大老爷,连带着二爷也没有宝二爷在老太太面前那么得脸,奶奶若不是要强些,这府里的日子还怎么过。
周瑞家的去梨香院,恰巧薛宝钗和王夫人也在这里,梨香院本来是老国公晚年的时候静养之地,老国公去世了之后,这梨香院就一直空着,王夫人的妹妹薛夫人带着一双儿女来京之后便住在了梨香院,小小巧巧的院子里面种了几株梨花树,因要准备贵妃省亲,薛家一家人便挪到了别处,专供府上买来的小戏子们居住。
王夫人不知道百灵是谁,薛宝钗却知道,“姨妈不知道,她是梨香院里一个专门负责扫院子的小丫头,我和我妈妈来这梨香院的时候,就已经在这儿了,听莺儿说过她是有一个哥哥在外面打仗,好几年都没有回家”。
“宝姑娘真是好记性,这么一个小丫头姑娘都记得,这不仗打完了这一家人就快团聚了,听那个刘姥姥说她哥哥好像还当了一个什么官儿,那刘姥姥大老远的赶过来,就是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个丫头”。
王夫人笑得慈眉善目,“既然是好事,你就带着那个丫头快去快回,因贵妃省亲的事情整个府里都忙得人仰马翻,你领着她快去快回,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
周瑞家的陪笑说道,“不过是一个小官哪有娘娘的喜事大,她哥哥在外面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喜事,咱们家的大小姐一当上娘娘,他们家就有喜事来了,兴许还是沾了娘娘的福气”。
第十四章刘姥姥进荣国府(四)
王夫人笑着让周瑞家的,带赵花去见刘姥姥。
因贵妃娘娘省亲,宇荣两府着实忙碌了一阵子,王夫人便带着薛宝钗在梨花园听小戏子们唱戏,好松快松快。
十三岁的赵花现在改那名字叫百灵,随着周瑞家的去见刘姥姥。
刘姥姥一见百灵笑的脸上都开了花,“阿弥陀佛好孩子,你在这里再耐烦几天,等你哥哥回来就赎你出去,你哥哥可不得了现在都是个官儿了,你以后可是正经的官家小姐了”。
赵花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官家小姐,但五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哥哥,听刘姥姥说她哥哥要回来了,险些落下泪来。
刘姥姥连忙替她擦泪,“好孩子,不哭,咱们不哭,你哥哥就要回来了,等你哥哥回来就接你回家去”。
说了一会儿说话,周瑞家的便带着百灵重新回了梨香院,因贵妃省亲府里从年前就忙到年后,现在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活,需要这些小丫头能干,自己拿了十两银子让她见了这小丫头一面,可不能耽搁太长的时间。
百灵跟在周瑞家的后面,脸上的喜气藏都藏不住,哥哥要回来了,她要回家去了。
周瑞家的见她如此忍不住打趣的,“你哥哥马上就要回来了,你就是正经的官家小姐了,心里是不是乐开了花”。
百灵摇摇头,“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哥哥要回来了,我也快要回家去了,这心里就高兴”。
周瑞家的见她如此心里面忍不住想,真是一个实心眼的傻孩子。
百灵一进梨香院就干起了活儿,跟她关系比较好的小丫头都来恭喜她,过不了多长时间她就要离开这个地方,去跟她的哥哥过好日子了。
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先去赵家,将今日见到赵花的事情告诉赵老爹,随后便回了自己的女婿家里。
他女婿的祖上原也是做个小官的,家业萧条之后便回了老家,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刘姥姥一回女婿家,她的女婿就十分殷勤的将自己的岳母请到炕上来坐。
刘姥姥见女婿这个样子就知道他肚子里面又有打算,“你又在打什么点子,有话快说有屁就快放,今天走了一天的路,我也有些累了”。
“我的好岳母,我是你女婿,咱们是一家人,我算计谁都不能算计到您老头上,只是听说赵家的那个小子当了官儿,是与不是”。
“是不是与你有什么相干,女婿,你也别怪我多嘴,你说你一个大男人,这整天不想着怎么安身立命,也不想着怎么给自己一家老小多挣一碗饭吃,就整天盯着那些歪脑筋,就算赵家的那个小子改天当了皇上那也是人家的本事,你呀,就别动人家那点歪歪心思,这一家人也不容易,好不容易熬到了现在有了点出息,人家跟你也不沾亲带故,要不是看在老婆子我这点面子上,人家能送你那点好东西,你呀,就歇一歇”。
刘姥姥的女婿被自己的岳母训的一点话都说不出来,自己的这个岳母平常倒好,一说起自己来了,自己一个大男人竟被他说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十五章回乡(一)
“正五品的武德将军,你小子可以啊”。
“比起你爹来可差远了,只是初授武官,你爹可是正一品,怎么着也得向你爹看齐”。
李小将军恨不得要跟赵力重新再打一架,“你这小子贪心不足,十七岁就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了,你怎么不说将来你要封侯封国公”。
“我想过,但是当今圣上不一定会给就算了”。
冬日去春日来,春暖花开,战事也过去了,李小将军和赵力躺在草地上,赵力随手摘了一朵野花放在嘴里。
“打了五年,眼看着就要打进突厥的王廷了,既然鸣金收兵了,想必你爹和你心里都十分的不痛快”。
“何止是不痛快心里窝火的很,那群王八羔子只知道勾心斗角,也不想想咱们这五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别以为你爹跟憨憨似的,心里面有主意的很,我这个正五品的武德将军还是你爹给我讨来的”。
李小将军学赵力将野花放到嘴里,“我知道你想讲什么,只是心里面实在是憋火,我爹只负责打仗,不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原以为太上皇没了,我家就能安安心心的打仗,没想到啊还是这个鸟样子,不过刚才你那两句诗倒是有意思,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啥意思”。
“意思就是说美人得在最好的时候死去,将领最好的归属就是马革裹尸,世人只喜欢看见美好的事物,而不能接受美人迟暮英雄落寞,这正一品武官的官职你家世袭已经三代了,要知足”。
李小将军的神色落寞不已,“我们李家领着正一品官职已经三代了,到了我这一半儿还没有好好的打过一场仗,眼看着就要有扬名利刀的机会让人给劫了,我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
“咽不下去,也得咽,你爹好歹还给我捞了一个正五品的武官官职,这是当今圣上补偿给你们家的,京中的水混着呢,这口气若是咽不下去,将来若是有一日真的顶替了你爹的位置,面对着各种刁难,你更咽不下去”。
“你这个小子说话怎么总是老气横秋的,今天才十七岁口气比我的爹还要老,我今年二十二岁,像我爷爷那个时候已经是有名的将军了,我还是一事无成,若是再这样到了地底下,我爷爷非拿鞭子抽我不可”。
赵力侧过头冲着李小将军怪怪地笑了一下,“不用担心你将来没有扬名立万的机会,只是时候还没有到,你还是先听将军的把自个儿的字给练好了,要不然到时候你连战报都不会写,圣上一看到你那些狗爬的字,还得猜,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
李小将军一跃而起,冲着赵力就是一拳头,“你这个小子坏的很,今天我非教训你不可”。
赵力也不怵他从地上爬起来,活动了一下自己的手脚,两个人在草地上玩起了摔跤。
狠狠的干了一架之后,两个人又重新躺在草地上面,“马上就要回京了,你离京五年了想不想离家”。
想,怎么不想,想得肝疼,慈爱的老爹懂事的妹妹,怎么可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