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红楼中的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中的路人全文阅读

作者:平沙秋冬     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     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七章舐犊情深(二)

    周贵妃哭的是情真意切,想到大皇子的生母哭着说道,“可怜大皇子连他的母亲一面都没有见过,这个孩子自小就养在我的膝下,他虽为人鲁莽却不是那种奸邪之辈,定是受了小人的教唆才做出这样的事情,还请圣下看在他过世的生母,服待圣上那些年饶了他这一回,千错万错都是妾的错,妾自愿请去贵妃之位被圣上贬为庶人,妾不懂得教子,圣上您若是剥去了他王位为普通百姓,这孩子该如何在民间生存,圣上开恩”。

    书房内的启元帝听到周贵妃的话,想到大皇子的生母,一个倩影浮现在他的面前,大皇子的生母自小就服侍在他身旁,为了保住自己生的孩子,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自己将那个孩子抱到周贵妃的面前去养着,也是因为周贵妃是个心地宽厚之辈,他的这个儿子自小为人鲁莽,禁不住别人的三言两语,他岂会不知今天的这件事情是自己的这个儿子受了小人的挑拨,但他在深宫之中,用鞭子抽了自己的臣子这件事情,他若不狠狠的处罚自己的这个儿子,满朝文武岂会善罢甘休。

    士可杀不可辱,这天下想要太平运转起来,就得靠这些文武百官替自己的这个姓氏拼命,若是没有这些文武百官,替自己的这个姓氏拼命,天下皆可降唯独君主死社稷,自己的这个儿子如今都这么大了,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认凭周贵妃如何的哭诉,启元帝还是不肯见周贵妃一面,周贵妃终于支撑不住晕了过去,她一晕跟随来御书房宫女太监慌了手脚,大内首领太监周深训斥了一顿之后,就有软轿将周贵妃抬回了自己的宫里面。

    周深自小就去了势,跟在启元帝身边多年,是启元帝身边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人,他躬身回复道,“贵妃娘娘已经被送回了宫里面,只是这大皇子该如何处置,还请圣上示下”。

    “你这个老货,如今也跟我玩起了这些心眼子了,怎么你们都不把朕当成这天下的君主,我的这个儿子自小鲁莽经不住别人的三言两语,今天在这大内之中用鞭子抽了李将军的儿子,无论如何都要给这天下的臣民和朝堂上的官员一个交代,废了他的亲王之位变为普通百姓已经是开恩了,周贵妃若是再这么闹下去,就将她软禁在宫里面,不许她外出”。

    “圣上这个处罚是不是太重了”,周深知道启元帝当了陛下这么多年,若是心不狠的话,这朝堂无法握在自己的手上,只是大皇子是圣上的亲生儿子,他的亲生母亲,更是为了保这个孩子而离开了人世。

    “你这个老货,也觉得朕太过于无情,不顾父子之情,也不顾绿儿对朕那么多年的情谊,他今天在这大内之中用鞭子抽了李小将军,你可不要小瞧了大殿之上的那些文臣武将,平日看着最是温顺不过,可若真的激怒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朕的这个儿子是废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舐犊情深(三)

    周深与大皇子的生母是干兄妹,他们两个自小跟在启元帝的身边服待启元帝,两个人的主子是同一个人,不但同一个姓还是同乡,拜了干兄妹在宫里面扶持着,启元帝那是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在宫里面可有可无,启元帝封王之后,大皇子的生母就成了启元帝的第一个女人,太子的生母是启元帝的第二个女人也是他的正妃。

    照排列顺序来说,大皇子是太子的亲哥哥,太子是启元帝的第二个儿子,由于他是太子不是皇子,并不按照皇子的排列顺序独成一子,启元帝共有八子,大皇子虽然不是嫡子却是长子,而且他的养母是周贵妃,因为他的性子启元帝对他颇为不喜,周深说道,“圣上明知大皇子是受人挑拨,为何不提大皇子洗冤”。

    “你这个老货,如今也是倚老卖老起来了,年轻的时候那谨慎的性子去哪儿了,朕知道你和大皇子的生母有兄妹之情,可在这深宫之中,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母女之情,父母子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之物,朕的这个儿子为人鲁莽却重情,这既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坏处,因为他是长子皇后对他颇有记惮,若不是他的性子被朕所不喜,他的大皇子之位未必能够做得这么长久,去做一个平头百姓对他来说是一种福气,而不是一件祸事,这天底下的人心最是贪得无厌,他的生母自小服食朕,养母又跟了朕这么多年,看在这两个女人的份上,我得替我这个儿子好好的打算打算,他不适合生活在皇家,去民间的话或许能落得一生平安”。

    “圣上莫不是怀疑太子”。

    “朕的这个儿子性子和皇后一样,朕和皇后夫妻多年,皇后虽不如刚跟着朕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在这深宫之中谁没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小算盘,但若说是皇后或太子做下了这样挑拨的事,朕是不信的,皇后出身名门自幼受教,这天底下的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朕的确该好好的查一查,到底是谁挑唆了朕的这个儿子,做下了这样的糊涂事,朕想与朕的这些儿子女将父子之情维系下去,只怕也是不能的了”。

    周深躬身退了下去,启元帝的暗示他听懂了,若他听不懂圣上与他说这句话的意思,那他也不配在圣上身边呆这么多年,大皇子摆明是受了别人的挑唆,别说圣上想要查出到底是谁,挑唆了大皇子打了李小将军,就连他也想将这件事情查清楚了还大皇子一个清白,大皇子去做一个平头百姓之事,已经不容更改,但这个仇他是要替大皇子给还回去,这才对得起他与大皇子生母的兄妹之情。

    这件事情很快就查清楚了,启元帝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神色不定,这件事情一下子牵扯到了他的三个儿子,他冷笑着说道,“真真是好手段,朕竟不知道朕的三子,还有这样的本事”。

第二百一十九章舐犊情深(四)

    李思哲在深宫挨了大皇子的一鞭子,这件事情让满朝文武震惊,李家为朝堂镇守边关多年,直到圣上登基之后才将李家招回京城,李家也是靠军功起家,只不过比那些跟随太祖打江山的武将们晚了那么几年,对圣上最是忠心,从来不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是直臣的代表人物。

    李思哲的母亲看到儿子身上的那个鞭痕,既心疼又气愤,生气的是儿子挨了这一鞭子,气愤的是大皇子虽然是主子,可也不该无缘无故的打自己的儿子,他们李家替赵家卖命多年,功劳苦劳皆有,若不是李家镇守边关那么多年,替这天下保住了太平,他们赵家还能坐稳这个江山,还能在这个京城纵意享乐。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也敢说出来”,李思哲的父亲训斥的说道,“大皇子是主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有听命的份,你难道不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如今不过是挨了一鞭子,就惹来了你这些满腹牢骚的话,若是让圣上知道了,那岂不是灭门之祸”。

    李思哲的父亲也心疼儿子无缘无故的挨着大皇子的鞭子,他的心里也愤怒不已,但他自小就受了他父亲的影响,做武将做了这么多年深知认命的重要性,他训斥了自己的夫人一顿之后,就将自己的夫人和儿媳妇轰出了屋子,屋子里面只留下他们父子两个人。

    “你可知大皇子为何在深宫之中抽你一鞭子,你可有得罪他的地方”。

    “就像父亲说的他是主子,而我们不过是做臣子的,平时里看到他恭敬不过来怎么会得罪他,儿子今日奉诏去宫里面,在御书房与圣上说了几句话之后,圣上就让儿子出宫,哪想在长街之上竟然遇见了大皇子,儿子连忙给他请安,哪知大皇子竟然问起儿子,前几日去酒楼喝酒碰到周贵妃娘家弟弟的儿子之事,说儿子对周贵妃的母家不恭敬,就抽了儿子一鞭子”。

    李思哲前几日约赵力去酒楼喝酒,两个人在酒楼之上碰到了周贵妃母家弟弟的儿子,周贵妃的母家也是京中老牌的世家,像他们这种出身多半都走了文臣的路子,周贵妃的弟弟之子却想走武将的路子,可惜的是没有门路,在洒楼碰到了李思哲,就想走他的路子到军中去效力,李思哲婉言的回绝了他之后几个人就散开了,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让大皇子给知道了,大皇子认为李家瞧不起周家,就在长街之上特意等李思哲,想让李思哲看一看这天下到底是由谁说了算。

    “大皇子为人鲁莽经不住别人三言两语的挑拨,依儿子瞧这件事情定是有人告诉他,只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圣上的年纪是越来越大了,以后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咱们李家还要经历多少,儿子如今挨了大皇子一鞭子,就当是给父亲提了个醒,纵使咱们家不想掺和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中去,也未必能够在这个京城独善其身”。

第二百二十章舐犊情深(五)

    李将军听到儿子的这些话有些意外,别有深意地问道,“这些话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赵家的那个小子,与你闲聊的时候说出来,你记在了心里面说给为父听的”。

    “儿子哪里能够想到这些,这里面的是是非非,儿子纵使能够猜得到也未必能够说得出来,我知道父亲你一向不太喜欢赵力,他虽为人冷淡,可他对儿子确是情真意切,真心拿儿子当兄弟”。

    李恩哲的父亲的确是不太喜欢赵力,总觉得他这个人太过于薄情,不像他呢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心思,凡事都有几分算计在其中,李家的家风以宽厚为主,结交的亲朋好友之中也甚少有赵力这样的人”。

    “为父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没有阻止过你们之间的来往,只是觉得赵家那个小子心思过于深沉,不像一个武将,反倒像一个老谋深算的谋士文臣,我李家的家风向来以宽厚为主,甚少有像他这样凡事都有几分算计在其中的人”。

    “他若是不算计怎么会有今天,我大明朝制度苛刻,他一个平头百姓若是不算计,在这朝堂之上如何能够立足,只怕早就被人算计了去”,李思哲替赵力辩解道,“他虽是个喜欢算计之人,但却不是一个喜欢算计无辜之人,他所求的也不过是自保,也不过是想在这个世道给自己的亲人,谋求的一个更好的前程”。

    “你说的有理”,李将军说道,“你与他来往为父从不多问,为父相信你的性子,不会结交那些奸诈之人,你若觉得他好那他便好,为父日渐老迈,这个家迟早是要交到你的手上的,你弟弟兴许是投错了胎头到咱们家里来了,只喜欢写字,画画,这些东西,为父也想活依着你弟弟的性子,既当不成文臣也当不成武将,李家有你撑场面也就可以了,我也没有指望过你弟弟将来有多大的出息”。

    李思哲的弟弟李思齐出身武将之家,但他却只喜欢写字画画,尤其是对画画特别的痴迷,他的师傅是宫中一位有名的大画师,辞官了之后就收他为关门弟子,若不是那位画师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只怕会招他为婿。

    “父亲不用担心二弟,二弟的心思单纯对于经济仕途官场名利,他一点都不喜欢,我瞧着将来做个有名的大画师,就像他的老师一样能养活得起自己,少沾惹这些是是非非,不是为一件好事”。

    “你这个做大哥的,对你的弟妹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要用心”,李将军很满意李思哲重情义,当年他们一家人在边关的时候,他终日在边防,李思哲既当哥哥又当父亲,帮着妻子料理家里的事情。

    “我们李家虽没有攀附权贵之意,只是那些是是非非,权贵上的事情也未必能够绕得过我们,你挨了打圣上的赏赐和惩罚就立刻下来了,也不知道是谁挑拨大皇子,但这件事情未必就会如圣上所愿那样风平浪静,我想着让你的母亲带着你妹妹和弟弟到郊外的庄子上去避一避,等事情过去了或者是京中无风波才回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舐犊情深(六)

    “父亲的这个念头极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如今齐弟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母亲平日里去各府走动之时,女眷们都问起了齐弟的婚事,我想着齐弟与经济仕途为官作宰的这些事情完全不感兴趣,若是联一个平民家的女子与齐弟琴瑟和鸣,我这个做哥哥的自然保弟弟的一世富贵”。

    “我和你母亲也是这么想的,如今这京城看着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波涌,皇子们都大了圣上也老了,夺嫡是早晚的事情,你母亲与媳妇赴宴的时候都问起了你弟弟的婚事,细细的打量各府都有各府背后的主子,若是娶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与你弟弟恩爱一生,你母亲也不用操心你弟弟的事情”。

    李思哲的弟弟李思齐从他的老师家里回来,听母亲说要带他去庄子上住几日不大乐意去,他母亲便对他说道,“如今庄子上风景正好,这郊外风景可不是京中能够比的,你老是闷在你老师家里能画出什么,无非就是对着你老师家里的那些屋子,那些都是死物,这郊外的风景可是活物,我虽然不懂你们那些,可你母亲也知道要活学活用,明天你到老师家里去跟先生告个半个月的假,母亲带你去郊外瞧瞧”。

    李思齐是个孝顺的孩子,第二天便到那位画师的家里,跟老师报了半个月的假,他老师摸着花白的胡子说道,“李夫人说的有理,我这里的东西都是死物,而京郊的风景才是活物,你跟着老夫我学画这么多年,楼阁池塘或者是模拟先人的名画,这些对你的画技的增长并无益处,你跟夫人到京郊,将京郊的风景都画下来,让为师看看你跟为师这么多年画艺可有增长”。

    郁画师家里几代都是宫庭画师,很受世人的追捧,他年少的时候便有了名气,侍奉过两代帝王,启元帝对他的画艺更是赞不绝口,辞官之后京中不少人想拜他为师,其中不乏那些真心想跟他学画的人,但他有自己的儿子,让那些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李思齐是他唯一一个破例。

    若论画艺李思齐并不是他见过,或是所有想拜他为师的人中最好的一个,若论赤子之心在那些人中最是赤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为李思齐破了一次例。

    李思齐为了拜他为师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几番考验之下,终于如愿拜他为师成了他的关门弟子,郁画师待李思齐如子如徒,李思齐更是敬郁画师如父如师。

    “你自从拜我为师之后,无论是寒暑严冬从来都没有吿过假,你既然要到那郊外去,为师就给你出几道题,你到庄子上之后就将这几道题给拆开,让为师瞧瞧我的这个徒儿到底资质可有增长”。

    郁画师半认真半玩笑的说道,若论资质这个弟子只能算是中等,他就是想看看他的这个关门弟子,在他的教导之下资质有没有往上提一提。

第二百二十二章画中情(一)

    李思哲的母亲带着李思哲的妹妹和弟弟到庄子上去住几日,李家的庄子要比赵力买的庄子大很多,两家庄子隔的也不远,李思哲的母亲来时就听说薛宝钗带着贾家的几个姑娘也住在了庄子上,就让家里的婆子到庄子上来请薛宝钗,到她们庄子上去坐一坐。

    她在京城中也听说过贾家的名声,但李思哲的母亲并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女人,她更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见到贾家的几个姑娘之后,心里面想到这传言果然听不得,明明都是好姑娘,却被传言说得如此不堪。

    李思哲的小妹妹初见林黛玉惊为天人,林黛玉那出尘的气质,即使在几个姑娘当中也是格外的醒目,自从见到林黛玉之后就整天围着林黛玉转,更是被她的才学给惊到了,她的大嫂子也是书香之家出来的,嫁过来之后跟着她的嫂子也学了几句诗文,本身就是很聪慧的姑娘,凡是一点就通,只是她从小出生武将世家,对那些诗词兴趣缺缺,让李思哲的夫人失望不已,本来想将小姑子调教成能诗绘画的姑娘,只得作罢。

    “林姐姐,探春姐姐,惜春姐姐,赵家嫂嫂”,李思心清晨就跑到赵力买的庄子上来,一身劲装打扮背后背着弓箭,“今天我和我娘要到那林子里面狩我娘让我问你们要不要一块儿去”。

    李思哲的母亲也是武将世家出身,弓马娴熟,自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见今日天气晴朗便想带着女儿到林子里面去打猎,自己的小儿子就算了,自小就不像这个家里的人,反倒像是一个读书人家出来的少年郎,整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要么读书,要么画画。

    林黛玉见李思心一身粉色的劲装,乌黑的头发上面压了一朵珠花,将弓箭背在后面,一张明媚娇俏的脸生机勃勃。

    笑着对李思心说道,“我们几个就不去了,你和李夫人到林子里面去,我们几个对弓马不娴熟,去了反而给你和夫人添乱”。

    李思心显得有些失望哦了一声,转而笑着说道,“林姐姐,你和探春姐姐,惜春姐姐,还有赵家嫂子若是不到林子里面去,那到我家的庄子里面去钓鱼也好,我家庄子里面养了那么多鱼,我和我娘到林子里面打一些兔子回来”。

    李家的庄子要里面有一方人工挖的湖,湖里面养了许多可食用的鱼,李思心想着,今天她和她娘到林子里去打猎,多打一些野物回来,再让婆子煮几条自己庄子里面养的鱼。

    “我和我娘都不在庄子里面,我二哥整天只知道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看书画画闷都快闷死了,林姐姐我想吃庄子里面养的鱼,庄子上面的婆子懒得很,我若说我想吃庄子上面养的鱼,那些婆子定是偷懒随便弄几条糊弄,不像林姐姐你钓的鱼定是又肥大又味美”。

    李思心嘴甜,这几日将林黛玉哄得如同她的亲姐姐一样,李思心说想吃鱼,待她一走林黛玉果然到了李家的庄子去钓鱼,一同去的还有薛宝钗,贾探春和贾惜春。

第二百二十三章画中情(二)

    林黛玉给李思心去钓鱼,贾惜春和贾探春也一块儿去了,薛宝钗对弓马这些事情也不娴熟,也跟着三个人一块儿来李家钓鱼。

    四个人在临湖而建的石舫上钓鱼,贾惜春钓了一会儿就想去解手,从茅厕出来沿着小路走着走着,见一棵树下种了一株几米高的月季,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停在那月季上面,那月季花也只打了几朵花骨朵并没有盛开,贾惜春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正要抓那只蝴蝶刚走到面前,那只蝴蝶就展开翅膀飞走了。

    温和的阳光透过树缝如同水面上的波纹,洒在少女的衣裙上面灵动而又调皮,贾惜春见那只蝴蝶飞走了,便探下身子用鼻子嗅了嗅还没有盛开的月季花,花香让她会心的笑了一下,贾惜春的性子一向清冷少做小儿女姿态,一缕阳光透过树缝照在她的脸上,她用手挡了一下调皮地皱了皱鼻子,转过身便去找林黛玉。

    李思齐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他不会故意的,老师留了几道题给他,他想不出便拿起望远镜解解闷,不想看到如此美景。从一棵高大的树后面。他没有见过贾府的几个女眷,听妹妹说赵家的嫂子带着贾府的几个姑娘也到了庄子上住着,为了避嫌用饭的时候也只在母亲给他设的一处单独用饭。

    薛宝钗着贾家的几个姑娘在庄子里住了将近一月有余,这天她来李家的庄子辞行,李思齐的母亲特意的看了贾惜春一眼,见这个小姑娘容貌清丽别有一番清冷姿态,想着自家的那个傻儿子,笑了笑说了几句话之后,薛宝钗和贾府的几个姑娘就乘着马车回了城里。

    李思齐见到贾惜春之后,红鸾心动成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他的母亲将他的心思看在眼里,心中暗喜自己的这个儿子,终于不再是一个傻小子,套了他几句话之后,知道了自己儿子的意中人。

    薛宝钗带着贾府的几个姑娘先到了老太太那里去请安,老太太见林黛玉,贾惜春,贾探春姐妹两个人都是笑语盈盈,便留薛宝钗在她这个地方用午膳。

    薛宝钗的母亲也来了,老太太笑着对她说道,“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夸你家的宝姑娘,老太太我如今年岁已经上去了,府上的太太也不大出门,若不是你家的宝姑娘心里还想着她们姐妹几个,岂不是辜负了这大好的青春”。

    “老太太可不要夸她,如今都已经嫁为人妇了还只是想着玩儿,这么调皮也只有我那个女婿纵着她,若是嫁到别地府上去见她如此调皮,还只是想着玩儿岂不是要说嘴”。

    老太太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往日那热闹的情景好像成了一个幻影,老太太每每从睡梦中醒来,见这里冷冷清清的心里颇有一番感叹。

    贾家的姐妹两个人和林黛玉,从庄子上带了不少野物回来分给了贾府的众人,跟随她们而去的小丫头也都是心灵手巧之人,见郊外绿柳依依,鲜花丛丛,就地取材编了一些好玩的东西送给自家的姑娘。

第二百二十四章画中情(四)

    贾家的几个姑娘回府之后,才知道府上出了大事,贾探春特意去王熙凤的院子里面向王熙凤致歉。

    王熙凤说道,“只要你的小丫头跑一趟就可以了,何须你亲自来,太太让我管家是我没有管好,不过是让府上的婆子给气着了,何必你来,又不是什么大病,若是让人知道了岂不是说我轻狂”。

    贾探春见她的言语不似往日那样亲密,心中微微一动说了几句客气的话,留下了物件之后就回了自己的院子,王熙凤透过窗子对平儿说的,“可惜了这三姑娘,真真是个好姑娘,只想着她来日嫁一个好人家,别像我似的”。

    平儿见她说的心灰意冷,眼泪又不争气的落了下来,自从奶奶病了之后二爷就不大回来了,听外面的人说二爷在外面养了一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无论真假奶奶病成了这个样子,正是二爷要宽心的时候,可二爷对奶奶不闻不问,这才是让人心寒的地方。

    贾琏在外面养了一房,赵力知道之后心里面摇头叹气,劝了几句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再劝了,那个女子长得温柔和顺说起话来也是轻言轻语,不像王熙凤那样争强好胜,容貌虽不及王熙凤胜在性子柔顺举止贴心。

    薛宝钗在那个庄子里面一住就是一月有余,晚上两个人一见面少不得要恩爱一番。

    院子里面的事情都交给了玉莲,玉珠因为定了亲事对赵力又有一番别样的心思,极少出现在他的面前,薛宝钗回府之后没过几日,就将玉珠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玉莲眼泪涟涟心中十分的不舍,在玉珠的宽慰之下才松了手。

    京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大皇子被贬为了平民百性被圣上弄出了京城,五皇子也因为大皇子的事情受到了牵连,被圣上罚在自己的王府里面闭门思过,五皇子是周贵妃所生,众人都以为是大皇子连累了五皇子,却不知这件事情是五皇子咎由自取,因为记恨大皇子得到他母妃的母爱,设计了大皇子。

    周贵妃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先是将五皇子叫到自己的宫里面,狠狠的训斥了他,母子两个发生了争执,五皇子被关在自己的王府里面闭门思过,周贵妃缠绵病榻就连去向皇后请安这件事情都做不到,皇后体谅她的病情特意免了她请安,圣上的心情不是很好后宫众嫔妃风声鹤唳,生怕大皇子的事情牵连到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唯有三皇子得意洋洋。

    “你的脾气未免也太好了一些”,李思哲对赵力说道,“那个贾雨村几次三番的邀请你到酒楼相聚,你也去了,这样的阴险小人,你理他做什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宁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我也不想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如今三皇子春风得意,他既然是三皇子最得意的谋士自然也是春风得意,我可不想遭到他的记恨”。

第二百二十五章画中情(五)

    李思哲不解的问道,“那个贾雨村也实在是奇怪,你跟他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你在朝堂之上又不是什么名将,众人看在我李家的份上才对你多了几份器重,整个朝堂上的人都知道你是我李家的部下,他请你做什么,难不成是想通过拉拢你来拉拢我李家”。

    “我怎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赵力笑道,“如他这样的人你永远猜不到他会去做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不上他的套,纵使他想通过我来拉拢李家也是做不到的,李家是直臣我又没有想要再往上面走一圈的心思,纵使他费心思,也不过是白费心思”。

    “说的倒是”,贾雨村见赵力与薛宝钗成亲了这么长时间,至今没有儿子,就想送一个美人到赵力的府上,赵力婉拒了之后贾雨村就再也没有送赵力娇妻美妾,但他还是频频的约他喝酒,若贾雨村是想通过赵力来拉拢李家,那实在是愚蠢,李家是直臣可并不愚蠢,若是赵力上了贾雨村的套,李家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赵力这个部下,在这天下一个正四品的将军并不是非赵力不可,对于这一点赵力有着清醒且冰冷的意识,纵使他跟李思哲的关系不错,可如果自己起了别样的心思,李家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

    “我今日邀你到酒楼上来,就是想问问你,贾家的那个四姑娘人品如何”。

    赵力奇怪的望向李思哲,“你一个大男人怎会打听人家姑娘的品性如何,难不成是想纳妾,李家在京城虽有些权势,而宁国公府已经没落了,到底还有一个国公府的名头在哪儿,她可是嫡女虽父母早逝,哥哥嫂嫂也不大管她,只将她养在园子里面,可那个姑娘性子倒是刚烈,若是她不愿意的事情宁肯一头碰死,也绝不委屈了自己”。

    李思哲见赵力说的认真,知道他弄错了自己的意思,他不是替自己来打听,而是替他的弟弟来打听,自家的那个傻弟弟自打那一日,见到了贾家的四姑娘之后便魂牵梦绕,还特意为她画了一幅画,母亲便让自己来打听那四姑娘的品性到底如何,贾家在这个京城名声不是太好,特别是宁国公府的名头,世人说到宁国公府只说一句话,只怕最干净的是那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内里却是肮脏不堪。

    “是我的母亲来让我向你打听那四姑娘的品性到底如何,宁国公府的名头在京城可不是太好,若是我的母亲去打听,对那个四姑娘也不是太好”。

    赵力叹了一口气说道,“只怕你的弟弟未必如愿,那个四姑娘自幼失孤,哥嫂对她不闻不问,养在老太太的膝下,可老太太的膝下有那么多儿女和子孙也顾不过来,何况老太太最疼爱的,是她的亲孙子贾宝玉与外孙女林家姑娘,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个姑娘的性子有些孤拐,小小年纪便喜欢钻研佛经,性子有些左,对红尘并不像其他的女子那样热衷,你弟弟怎么瞧上了她,我瞧着府上的三姑娘就不错”。

第二百二十六章画中情(六)

    赵力有些奇怪,李思齐怎么会看上了贾惜春,这个喜欢钻研佛经,最后遁入空门的女子。

    想到贾惜春赵力有些替她可怜,明明出身名门又是嫡女,偏偏和林黛玉一样失父失母,虽然有哥哥嫂嫂却是那样的不堪,最后抛弃了家遁入了空门。

    “我母亲也与我说过说贾家的几个姑娘,她见着真是不错,可我的那个弟弟却偏偏瞧上了四姑娘,我母亲原本相中的是林家的姑娘,见她小小年纪容貌出尘文采不俗,若与我家齐弟若是成了夫妻,想必十分的投缘,我跟我夫人是圣上赐婚,但幸运地是我和我夫人情投意合也不过是磨合了一段时间,你瞧着这世上的夫妻又有多少人幸运地向我和我夫人那样,人活一世实属不易,若是处处算计,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家既没有攀龙附凤之意,又不想拿着自己的儿子去谋求更贵的富贵,我们这些做父母做哥嫂的自然想帮助他,圆了他的这个梦”。

    李思哲的母亲原本是相中的林黛玉,想着她诗文极好,若是与自己的儿子成了夫妻,将来夫妻两个人云游天下做一对神仙眷侣,岂不快哉,李思哲的母亲也不想为难儿子,就让李思哲帮着打听打听那四姑娘的品性如何,她瞧着四姑娘是好的,多少有些记惮四姑娘出生宁国府,若是打听了这四姑娘人品不错,就帮着儿子说下来。

    “那姑娘的人品你不必怀疑,自小就养在贾府的老太太膝下,老太太对孙女的教养,你看宫里的贾妃娘娘就知道了,且她性子刚烈眼里最是容不得沙子,只是有一点这个姑娘自小失孤性子有些左拐,若是娶回了家,只怕这日子”。

    “你话中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我会告诉我的母亲与齐弟,我那个弟弟的性子,你见他去拜他的老师为师就知道了,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一个小姑娘而已,纵使她是一座冰山只怕也能融化了”。

    赵力笑着对他说道,“你可千万不要过于乐观,将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女子的心性最是难测,你见我家的那个夫人就知道了”。

    薛宝钗对赵力很好,事事周到,李将军的夫人见到了薛宝钗都说赵力娶了一个好的媳妇儿,但赵力心里很清楚薛宝钗爱的不是自己,她对自己如同他对她一样,要的从来都是生活而不是爱情。

    他们两个人做夫妻,更像是一种权衡之下的妥协,薛宝钗的心里始终空着一块地方,那个地方藏着她心里最深的一个秘密,一个赵力从来都不介意且去不了的地方。

    活了两次的赵力,对爱情已经没有了年少时的向往和冲动,他要的是那种平平稳稳的生活,薛宝钗恰恰能给他那种平稳的生活,两个人没有成婚之时,在几次试探之下达成了某种协议,赵力对薛宝钗很是佩服,这样的女子正是他需要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画中情(七)

    赵力告诉李思哲这件事别想的太过于顺利,人心是这个世上最难猜测的东西,哪怕是男人和女人对于情爱之事也难以猜测,或许那个姑娘并不想嫁人,只想修道成仙也说不定。

    李思哲却不以为然,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弟弟是全天下最好的男子,弟弟对那个姑娘是情真意切,并不是说说而已怎么会拒绝,自己若是那个女子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

    赵力笑而不答,就等着李思哲吃瘪,得到赵力的回复之后,李思哲就将赵力的话告诉母亲,不同于李思哲父亲对赵力的几分不喜,李思哲的母亲觉得儿子身旁有这样一个好友可以少吃不少亏。

    李思哲的母亲请了官媒去说亲,尤氏见到官媒起先有些疑惑,想着家里还有哪个姑娘要出阁,三姑娘出阁的话也不该说到她这边来。

    打扮得格外喜庆的媒婆笑道,“夫人到底是应还是不应,虽说来说亲的是李家的二公子不是李家的大公子,可李家在京城那也是了不得的人家,且二公子为人谦和,他的老师就是那位郁画师,就连当今圣上都对他的画技赞不绝口,有了他的真传,就算二公子将来不为官为宰的,前程上也是无忧的,说句托大的话,李二公子那也是嫡出公子,这身份上也是般配”。

    尤氏强忍着心中的欢喜,让崔媒婆将那些话给说完,“我们家的这个姑娘,这李家夫人可是真心来求娶,不会是耍着我们玩儿吧”,这李家她起也是听过的,要权有权要贵有贵,怎么会来求娶她家的姑娘。

    “瞧夫人你这句话说的,天底下还有谁会拿这件事情来玩笑,若李夫人拿这件事情来玩笑,别说夫人你不应,我定要到他们府上去闹去”,崔媒婆笑着说道,别看她是个媒婆,若是李夫人拿婚姻之事来玩笑,她是可以一纸状书将李夫人告到府衙去的。

    “不是我不相信李夫人,也不是我不相信崔媒婆你,只是我们家那个姑娘的性子实在是有些左,我们家那个姑娘自小就爱研究佛经,为人也有点儿冷清,就是不知道李夫人怎么会想到我们家的姑娘”。

    崔媒婆一愣,一个喜欢研究佛经的姑娘,难不成是要遁入空门做尼姑去,宁国公府的名头她也是听过的,在这个京城实在是不怎么样,若不是那丰厚的报酬,她实在是不想接这一单生意,她们家虽然在京城没有什么权势,可好歹也是好几代的官媒,家里的生意可不能砸在她的手上,只是那个报酬实在是太丰厚了,让她的心动了起来。

    “这件事情还得从一位姓赵的太太说起,说是你们家的远亲,带你们府上的几个姑娘到她家的庄子去住了几日,李将军的夫人见过你们家的四姑娘,对你们家的四姑娘格外的喜欢,想着她们家正好有个小儿子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见四姑娘真真是个好姑娘,就想着给自己的小儿子说过来成就一段好姻缘”。

第二百六十八章画中情(八)

    崔媒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尤氏听者心中欢喜,一位姓赵的夫人可不就是姨太太家的宝姑娘,她带着自己的姑娘到庄子里面去住了几日,不曾想天上竟然掉下这么好的一个姻缘来。

    尤氏欢天喜地地送走了崔媒婆,欢欢喜喜地来到了贾惜春住的院子,大观园里面如今只住着林黛玉和贾惜春两个人显得空空荡荡,虽然有婆子在园子里打理,可那些婆子偷懒偷习惯了,除了林黛玉和贾惜春住的院子还算精致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有些破败之相。

    贾惜春见到尤氏有些惊讶,住在院子里住了这么长时间,自己的是个嫂子可是很少来看自己,上一次来看自己还是她赶走入画的时候,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见尤氏脸上面带喜色,她的反应平平淡淡。

    自己的小姑子一向如此,尤氏早就习惯了,见到贾惜春笑着说道,“真真是天上掉下个好姻缘,我在这儿要恭喜姑娘你了”。

    贾惜春冷清的说道,“嫂子这里是什么话,我这儿有什么可恭喜的,要恭喜的话应该是恭喜嫂子才是,不知道嫂子今日到我这个地方来有什么事儿,若是无事的话,我还要替姐姐画几幅画,就不送嫂子了”。

    尤氏也不恼,笑着对贾惜说道,“姑娘,如今是红鸾星动了,还画什么画,真真是姨娘家的好姑娘,带姑娘到庄子上去住了几日,竟然从天上掉下这么好的一个姻缘来,今天有人到府上来给姑娘你说亲,真是不得了是李家的那个二公子,姨太太家的宝姑娘嫁的不就是他家军营之下的一个小将军,你瞧着如今日子过得多红火,我听那个媒婆说李家几代都是在军营讨生活,李家的那个二公子虽说不像他家的大公子那样做着将军,可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拜了一个大画师为师,姑娘若是嫁了过去,还愁以后没有好日子过”。

    “嫂子说的可真是稀奇,林姐姐和三姐姐还没有说亲,怎么会轮到我,纵是有这么好的婚事也不该轮到我的头上,要知道我在这府上的名声可不是很好,外头的人纵使来说亲也不会说到我的头上,整个贾府的人谁不知道,府上的四姑娘只喜欢研究佛经,将来是要遁入空门的谁还想娶个尼姑不成”。

    尤氏陪笑着说道,“姑娘,这说的是什么话,天底下哪有女儿家不嫁人,跑到庙里去当尼姑去的,也只是那些没有法子的人才成了尼姑,姑娘你虽然养在老太太的膝下,可到底是我们宁国府的嫡亲姑娘身分可是尊贵无比,李家能看上姑娘也不稀奇”。

    贾惜春冷笑着说道,“宁国府嫡亲的姑娘,我怎么不知道我是宁国府嫡亲的姑娘,我养在老太太的膝下,哥嫂可是平常很少来看我,我在院子里面住了这么长时间,我竟忘了我还有一个哥哥和嫂子,嫂子也快别说这句话了,你去告诉那媒婆一声我不嫁,嫂子也别提那些好话我是不信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画中情(九)

    尤氏被贾惜春气个半死,天上掉下这么好的一个姻缘姑娘竟然说不嫁,到底是闹哪一出难不成真的想遁入空门当尼姑去,那天底下的人岂不是要将她们宁府笑话死,说宁府的人将嫡亲的妹子逼得遁入了空门。

    “姑娘你恼归恼,可不要说这种小孩子才说的话,天底下哪有一个小姑娘,尤其是像姑娘这样出身名门的姑娘跑到尼姑庵去当尼姑去,如今家里虽然不如以前那样富贵,可到底名头还是要的,姑娘不要你自己的脸面,我们还要自己的脸面,若姑娘真的遁入了空门,这世上的人会怎么说”。

    贾惜春也气的,“嫂子,这话可真是稀奇,若嫂子真的要脸面的话,那府外面传的那些传言怎么会在外面闹得是沸沸扬扬,世人皆说门口除了两个石狮子干净之外,其他的都是脏的,你们将我养在老太太的膝下,就拿我当傻子哄以为我不知道那些龌龊事情,岂不知那些龌龊事整个园子都传遍了,若你们真的要脸面怎么能做下那些龌龊不堪的事情,我在这个园子里面住着好歹能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你们那些事情不要牵连到我的头上”。

    尤氏呯的一声从椅子上面坐了起来,指着贾惜春说道,“我早就说姑娘是个冷心冷情的人,当日你赶走入画的时候我就劝过姑娘,凡事不要太绝情了,没想到姑娘还是没有将我的话给听进去,天下掉下这么好的一个姻缘来,姑娘不珍惜就算了何苦拿这些话来堵我,说句让姑娘不喜欢的话,姑娘若不是出阁在这个院子里住着,那些泼脏水也会泼到你的身上来,我不像姑娘读过那么多圣贤书,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可我也明白一句话,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姑娘的父母已经过世了做长辈的只有我和你哥哥,你的婚姻大事你当由我们来做主,这门婚事我是应下来了,姑娘你是不想嫁也得嫁,没有一个姑娘住在自己家里不出阁的道理,姑娘若是不怕人家笑话你的话,我也拿你没办法,可到了该出阁的时候还请姑娘收拾收拾,离开了这肮脏之地去找你的清静日子”。

    贾惜春也站了起来冷冰冰的说道,“嫂子,这是要赶我走,我也给嫂子一句话,纵使这婚姻大事是由嫂子来做主,可如果我不乐意,纵是嫂子逼着我,我也不出去,若到了那一日,我要么出家,要么一头碰死,你和我那个好哥哥看着办”。

    尤氏见贾惜春那个样子,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离了她的屋子之后就直接去找老太太,她如今也是想明白了,贾惜春是真的不会听她和她哥哥的话,兴许老太太有办法,老太太的屋子里面只坐着林黛玉陪着老太太说笑。

    林黛玉去庄子里面住了那一个多月,只挑几件好笑的事情说给老太太听,说到李将军家的小女儿时老太太心里也欢喜不已,可惜的想道,如今的贾家是没落了,若是还在老太爷的那个时候,她定要下帖子让李将军的家的小女儿到府上来聚一聚,瞧一瞧那姑娘是不是真的如玉儿所说那样爽利。

第二百七十章画中情(十)

    贾母与林黛玉正在说笑,见尤氏怒气冲冲的来到了自己的院子,林黛玉先是一愣,随后给尤氏行了一个礼就到里屋去了。

    尤氏坐在凳子上面一边擦泪,一边对贾母说道,“说句不怕老太太你笑的话,我虽然是续弦,可对四姑娘那也是真心疼爱的,我又没有自己的儿女,四姑娘又比蓉儿小,我是真心拿她当女儿来看待的,姑娘说话也太绝情了真真是扎我的心,一个姑娘家最要紧的就是能不能嫁个好人家,老太太你也是知道的,在这我也不瞒着了,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我真心的想着让四姑娘嫁个好人家,那李家林姑娘也是见过的是再好不过的人家了,我们那府的事情,瞒着老太太也是没用的,老太太什么事情不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若姑娘错过了这个人家将来还有谁家来求娶,若是耽误了姑娘的前程岂不是让人家说嘴”。

    贾母见尤氏说的可怜劝慰道,“你这个做嫂子的对四丫头那是真心实意的,咱们家的四丫头性子是有些左也有些冷,只是这李家是否真心来求娶,那李家要权势有权势要富贵有富贵,怎么会看上咱们家的姑娘”。

    贾母也是有些困惑,她虽然在府上坐着老封君,在自己的院子里不大走动,可两府的事情她是一清二楚,只是有些事情趣不太好过多的干涉,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该尽到的责任已经尽到了,若是过分的干涉只会讨嫌,那府的龌龊事情若不是蓉儿媳妇儿死了,她迟早要寻个由头,让蓉儿将媳妇给休了。

    她将四丫头拘在大观园里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公和儿媳妇儿有染,这件事情传出去两府的名声都会跌到谷底,更别说来求娶了,蓉儿媳妇虽然已经死了,但那些事儿还是隐隐约约的传到了外头去,像李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来求娶他们家的姑娘。

    “要不说咱们家的四姑娘不知好歹,李夫人请的是官媒,还是京城里最有名的崔媒婆,她做了多少姻缘,这样的事情她会来说笑的,崔婆婆来的时候我也好奇,心里想道莫不是来取笑我们家的,或者是那府的二公子有什么隐疾不能说出去,这才来求娶咱们家的姑娘,可那崔媒婆信誓旦旦的跟我说,是那府的太太瞧上了咱们家的姑娘,这才来说亲的,李二公子是个要相貌有相貌要才气有才气的人,这可不是天底下最好的一桩姻缘”。

    “你可真的是问清楚了”,贾母说道,“咱们家如今的这个情况呢,我就是知道的,跟那个李家可不是能相比的,姑娘家的婚姻大事最重要,若那个二公子真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岂不是害了四丫头的一生”。

    “崔媒婆在亲中的官媒之中最有名声的,但凡是她做的媒就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他跟我说是李家的太太相中了咱们家的四姑娘,觉得咱们家的四姑娘是个难得的好姑娘,那个二公子虽然说出生在那样的家里面,却是个性子淡泊的人,李太太想找一个性子淡泊的姑娘来配他们家的二公子,这才相中了咱们家的四姑娘”。

第二百七十一章画中情(十一)

    贾母听完笑着说道,“那可真是天下掉下一个好姻缘,四丫头那儿你就不必担忧了,她不肯听你的好歹还能听我的,我去跟她说说,只是有一件事情你这个做嫂子的要操心,若是这桩婚姻成了四丫头的嫁妆可不能少,她是嫡女若是嫁妆少了可是会让人说嘴的,你们夫妻两个商量着办”。

    尤氏说道,“若是老太太肯出面劝一劝四姑娘,嫁妆的事情不必担心,怎么说那也是我们宁府的脸面,我们也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她若是出嫁自然是要风风光光的,若是连妹妹的嫁妆都凑不出来,岂不是让人戳脊梁骨”。

    老太太由林黛玉扶着进了大观园,她已经很久没进这个园子了,见到原先贾迎春与薛宝钗,贾宝玉住的地方都显得有些萧条,心中大为不喜。

    贾惜春见到老太太由林黛玉和鸳鸯扶着来自己住的地方,心中奇怪,自从宝哥哥不住在这个园子里,老太太就甚少会来这个园子,除了偶尔来看看林姐姐之外,贾惜春听明老太太的来意之后,哭着说道,“怎么连老太太都来逼我,我嫂子来逼我,老太太也来逼我,何苦来着我赶明儿就把头发给剃了,当尼姑去”。

    林黛玉正要安慰贾惜春,贾母开口说道,“我的儿,这怎么会是逼你是难得的好人家,他肯来向你提亲我们心中自然是乐意的,你自小无父无母是在我的膝下养大的,我护的住你一时护不住你一世,你若不出嫁,难不成还能在这个园子里待着一辈子不成,纵使你想当尼姑去,一个侯门千金哪个尼姑庵敢收你,且说那尼姑岂是那么好当的,我已经问过你嫂子了,那李家是真心求娶,那李家的二公子人品相貌都是好的,你若是错过了这么好的姻缘,将来还能嫁什么样的人家”。

    “难道女子的一生只能是嫁人这一条路了,老太太你也心疼心疼我,我只愿长伴我佛不愿意想那些红尘事,纵使那李家的二公子是天人下凡,我也不嫁”。

    贾母叹息地说道,“你想着要长伴我佛,可没想过我佛愿不愿意接纳你,当年的这句话我也问过你爹,你爹那个时候一心想要到道观里当神仙去,我问他,天底下的神仙若是那么好修的话,不是人人都能成仙,你爹没有听我的吃丹药将自己吃死了,你爹误了自己一辈子,难不成你也想误你自己一辈子不成,你娘死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她这一去最放心不下的那个人就是你,想让我照顾你到大,看着你出嫁,你可不能辜负了你娘对你的良苦用心”。

    贾惜春出世没多久,她娘就去世了,贾母是看着贾惜春的母亲咽气的,心里对她的那个侄子是大为的不满,好端端的去修什么仙,做人都没活明白,纵使到了天上去做神仙,也不过是个糊涂神仙。

    “你爹我是没有本事劝阻,可我不能看着你学你爹,若是没有好的来求娶你,我宁肯你青灯古佛一辈子,如今有个好的来跟你提亲,四丫头若是人人都能成神仙,这天底下就没有凡人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507/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作者:平沙秋冬所写的《红楼中的路人》为转载作品,红楼中的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中的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中的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中的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中的路人介绍:
赵力第一次见到刘姥姥的时候只以为是同姓,从战场回来接妹妹回家,才惊觉这是红楼中的世界,万幸自己不姓贾,但红楼中的女子着实可怜,要不要帮一把这是个问题。红楼中的路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中的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