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红楼中的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中的路人全文阅读

作者:平沙秋冬     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     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七十二章画中情(十二)

    贾母抱贾惜春收到膝下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团团,宁国府那些糟心的事儿,她也是知道的,但她到底是荣国府的老太太,有些事情不好过多的干涉,只能将这个可怜的小娃娃收到自己的膝下。

    “他们都以为我老了,那些事情我何尝不知道,只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这个做老封君的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他们若是不珍惜我也是没有法子”。

    说到动情处贾母落下泪来,府上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如今连凤丫头都不来她的院子了,宫里面的娘娘缠绵病榻,往日里的富贵热闹成了过眼云烟。

    “其实何止是你,就连玉儿若是有了出家的念头,我也是要劝一劝的,往日里面我带你们道观里面去,咱们家既有道观又有女尼庵,里面的那些龌龊事我何尝不知道,只是我老了,我心里面想着只要将你们姐妹几个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就算是闭了眼我也能够安心的去见你们的爹娘”。

    “你们两个小小年纪不知道人间的险恶,以为到了佛祖那儿,就能过什么安心太平的日子,岂不知这世上有的人连佛祖都不放在眼里,你嫂子比你的哥哥强许多,你那个爹太过于糊涂求神拜佛了一辈子,以为能到天上当神仙去,放着人间好好的富贵日子不过,抛下妻女当道士结果又如何”。

    “四丫头,你可不能学你那个糊涂爹抛家弃业,一个人若是连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救不了还当什么神仙,不如不去当神仙认真的在这个世上做官好庇护自己的家人”。

    说到自己的大侄子贾母心里到底是有几分恨意在的,若不是他想着去当什么神仙,抛弃了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儿女,整个宁国公府能让那个混帐弄成今天这个地步。

    “四丫头你心里也不要怕,我如今虽老了但还是有些薄面,我必将那个李家二公子打听得清清楚楚,若是那个李家不是真心来求娶你,那个二公子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纵使李家在有权势富贵,我也不答应”。

    贾惜春落下泪来,她自小就养在老太太的膝下,老太太有那么多人要照顾,还有宝哥哥和林姐姐在老太太面前最是得宠,甚少会听到这么暖心的话。

    贾母在贾惜春那说了一会儿的话,就让林黛玉和鸳鸯扶着她回了自己的院子,贾母一边走一边对林黛玉说,“我的儿,你时常到你四妹妹这边来劝劝她,别让她生出出家的念头,这家若是那么好出三清佛祖那早就挤不下了,你们自小就养在富贵之家,不知道这人心的险恶,那尼姑庵龌龊事情还少了不成,你们这清清白白的女儿家,若是沾上了那些龌龊事,这一辈子就像掉到了泥坑里面,我怎么对得起四丫头死去的娘”。

    “老祖宗的话玉儿记得了,我会时常来劝劝四妹妹,只是若四妹妹不肯听老太的话,这又该如何办”。

    老太太叹息道,“若是四丫头不肯听我的话,就看那个来求娶的二公子心意如何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画中情(十三)

    郁府百花齐放芍药牡丹竞相争艳,李思齐的老师见自己弟子画的画心中大为满意,这小子去了一趟郊外竟动了情了,以前画的画并不是不好只是少了一些情意在。

    “这副百花争艳图,可比你往常画的百花争艳图多了一份情意在,你这小子莫不是红鸾星动,有了喜欢的姑娘,若是有告诉为师”。

    李思齐羞涩地说道,“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天真可爱让人心动,我的母亲已经去说亲了,只是那个姑娘好似不大乐意,那个姑娘自小就爱钻研佛经,对凡俗之事并不是十分的热衷”,说到这儿李思齐的心里有些难过,老师以前说过他的画少了一份情意,在如今懂得情了,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哦,这倒奇了,不知道是哪府的姑娘自小就爱钻研佛经,对我的这个弟子竟然不心动,这样的一个姑娘,我到十分的好奇”。

    郁画师的心里十分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拒绝自己的这个徒儿,自己这个徒儿家世相貌在这个京城也是排的上号的,眉眼之间自带一股浩然正气,这样一个要家世有家世要长相有长相的少年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拒绝他的求亲,“说起来老师也是知道的,她是宁国公府的嫡出小姐”。

    宁国公府郁画师的眉头一皱,自己的徒儿怎么看上了他们府上的小姐。

    “那宁国公府为师也是知道的,你怎么会看上他们府上的小姐”,郁家世代都是宫廷画师,与国公府那样的世家没有任何交集,奈何宁国公府在京城的名头实在是不怎么样,就连他们这样的人家,都听说过他们家的传言。

    “老师此话是何意,难不成老师也像府外的那些人一样人云亦云,还记得老师以前经常教导我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天地间的一切,老师并没有见过宁国公府的四小姐,怎可轻易下定论”。

    郁画师见平日你好声好气的徒儿,既然如此与他说话心中好笑,对他说道,“并不是老师人云亦云,只是说起来话也就长了,我们郁家几代都是宫庭画师专为皇室作画,想当日宁荣两位国公深得圣上的圣心,在京城那也是响当当的人家,那个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宁荣两位国公爷的容貌我是见过的,可惜的是自从两位国公故去之后,这宁荣两府多的是不孝的子孙,没有一个有担当的当家之人,自从那宁国公死后,他的儿子就放弃了爵位到道观里去当道士去了,这件事情当时在京城引起了热议,不少人家都拿这件事情来当稀奇的事情说,我若是记得没有错的话,你相中的那位姑娘应该是如今宁国公府当家人的妹妹,这么说起来的话那位姑娘拒绝你的求亲,也并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情,她的父亲当年抛家弃业到道观里面去当道士,有其父必有其女,你这小子一片痴心,只怕是错付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画中情(十四)

    李思齐听完老师的话心中有些难过,第一次情窦初开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郁画师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想到,自己的这个徒儿真是时运不济,红鸾星动竟然碰上了这样的人家,可惜了自己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若是有女儿的话就招他为婿,免得自己的这个徒儿受这相思之苦。

    李思哲在酒楼之上一拍笑得不可抑制的赵力肩膀,“你到底给不给出个主意,我弟弟现在在家里是茶饭不思,你当时劝我不要想的太过于简单是我鲁莽了,我哪里想到一个小丫头竟然这么固执,这么好的一个男子放在她的面前都不要,宁肯出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的性子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赵力笑着说道,“我早就与你说过这个四姑娘跟别人的性子不一样,她自小失父失母只有一个老太太,可老太太有那么多儿孙照看不过来,最疼爱的人又不是她,性子难免有些古怪,可惜啊你不听我的话去提亲,撞在了一座大冰山上”。

    贾母的劝说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只是让贾惜春这个小冰山暖了那么一点点,她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想要融化这座冰山并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赵力见李思哲那苦恼的模样,笑着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这件事情哪怕是贾家的老太太亲自出马,也未必能够改变她的心意,你想要融化这座冰山还得靠你弟弟,所谓金石为开,俗语说得好,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她现在只有出家的念头并没有实际上的行动,就得看你的弟弟对贾家的这个四姑娘,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了,男女之情贵在一个真字,贾家的这个四姑娘善画你弟弟也擅长此道,不如就将那情意绵绵的画送到园子里面去,虽然这样与礼不合,但你的弟弟若是想抱得美人归,就不能按常理来办”,反正贾家也不是个守规矩的人家,赵力心中想到。

    “你这个馊主意出的极妙”,李思哲一拍桌子说道,“我就知道凡是来找你铁定有主意,我已经打听过了,那贾家的四姑娘住在园子里面,而贾家的人又是视钱如命,只要给点银子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我夫人来,你就不要去凑合了”,赵力说道,“贾家的人视钱如命,那些婆子丫头更是如此,极少有忠心的,他们能为钱办事也能为钱出卖你,我的夫人跟贾家的四姑娘是极好的姐妹,你将那些情意绵绵的画交到我夫人的手上,再由我夫人交到四姑娘的手上,保管将这件事情办的妥妥当当不出任何纰漏,贾家虽然是个不守规矩的人家,可姑娘的名声还是要的,这件事情又不能按常理来办,四姑娘年纪小性子有些左,若是激怒了她只怕会适得其反”。

    李思哲听着觉得有些道理,小小年纪就爱读佛经的女子,脾气大概与常人不同,若是激怒了她,只怕会与弟弟的心愿越来越远。

第二百七十五章画中情(十五)

    贾惜春恼怒地将一幅画扔到一边怒道,“宝姐姐这是什么意思,将男子的画送到我这儿来,难不成宝姐姐也觉得老太太的话是对的,我应该嫁到李家去,宝姐姐如今是嫁为人妇过的是如鱼得水,岂知天底下的女子又有几个人像宝姐姐幸运,我一心向佛,宝姐姐竟想将我拉到这红尘中来”。

    薛宝钗见怪不怪的说道,“可不是姐姐我想将你拉到这万丈红尘中来,我不过是受人之托,将东西送到你这儿来,你若是不喜欢的话,或是毁了或是扔了都可,李家的那个二公子实在是可怜,对妹妹你念念不忘大有痴心不改之意,妹妹若是辜负了李家二公子的一番心意,莫要后悔才是,姐姐只是搭了这么一座桥,至于你们之间有没有缘分,那就要看妹妹你的决定了”。

    薛宝钗给清莲使了一个眼色,清莲笑着将其他的画都接了过去,薜宝钗离开了贾惜春住的院子,去了林黛玉的潇湘馆,一路之上感慨颇多,她已经很久没来这个园子了,记得当日姐妹们一起住进来的时候是何等的热闹,园子里面繁花似锦,处处精致,春有牡丹,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梅,园子每走一处就是一景,逛上个几天几夜都不会觉得厌烦,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如今这个园子里面住着林黛玉和贾惜春姐妹两个人,有的地方已经看到了杂草,薛宝钗一边走一边想着母亲的话,国公府是真的穷了,空有国公府的名头只是一副空架子,姨妈前几日向自己的母亲借银子,妈妈如今不在管家了,家里的银子让嫂子把持着,姨妈见母亲实在是凑不出银子来,有些恼怒的走了。

    贾惜春见薛宝钗将手上的画交到了清莲的手上,想让清莲将那些画给扔了,“那李家二公子对姑娘是真心的,人活在这个世上真心是多么难得的一件物件,俗语说得好,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姑娘何苦来着,我虽然不像姑娘那样读了那么的书,也瞧得出来那李家二公子每次送过来的画都是情意绵绵,像我这样的门外汉都看得出来,姑娘怎么会瞧不出来,说句让姑娘不喜的话,难不成姑娘真的想在这个园子里呆着一辈子不成,紫鹃姐姐悄悄的告诉我,宝二爷与林姑娘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只是如今宝二爷还没有功名,等着宝二爷有了功名之后,老太太就将林姑娘许配给宝二爷,林姑娘一走这个园子里面只剩下姑娘你一个人了”,清莲劝道。

    “你这个小蹄子在我面前胡说什么,这些话也是你该说的,你若再胡说,我就像撵入画那样撵走你”。

    “纵使姑娘像我撵走我也得说,姑娘怎么不想想那个妙玉,为什么在咱们这个园子里住着了,老太太说的是对的,家要是那么好出的话岂不是人人都能成神仙,我怕姑娘误了自己一辈子”。

    贾惜春一扭头看自己的书去了,眼睛盯着那些字心里静不下来,清莲见她这样暗喜,想着老太太的劝说终于起了效果,便将那些画悄悄的放在书桌上。

第二百七十六章兵器论(一)

    西南沿海又不太平,启元帝想要出兵遭到了文臣的反对,他们并非反对启元帝用兵,反对的是兵器局研制出来的那些火药,在读书人的眼里这些是不祥之兆,启元帝坐在龙椅上听到那些人啰哩吧嗦的话,气得一拍椅子说道。

    “你们这些读书人个个嘴里说着爱民如子,爱民如子,若真的是爱民如子,那西南沿海小国杀了我朝这么多百姓,你们竟然反对朕用兵,究竟是何用意”。

    “臣等并非是反对圣上对西南沿海用兵,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来都没有用过火器,臣等一直反对圣上用火器,只因火器威力无比请圣上三思,圣上有了这等火器,在西南沿海之地大开杀戒,恐怕有辱圣上圣君之名,请圣上三思”。

    赵力站在武将的最后面心道,这文臣的一张嘴可以说死天下鬼,所谓圣君,若是背后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鬼才听你的话。

    大朝会不欢而散,赵力与李思哲走在一处,李思哲碰了碰赵力的肩膀说道,“这文臣的嘴可真够厉害的,将圣上立于仁德之君这个位置上,自从这火器被兵器局制造出来之后,整个天下的文臣就叨叨叨叨个没完,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叨什么,整天一张嘴说着爱民如子,可真出了事的时候,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赵力有些不屑的说道,“文臣的世界从来都是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却从来都看不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使看见了也或许当做看不见吧,圣上让你爹到御书房去。等你爹回家的时候,估计书房的灯又得亮一夜”。

    “我这几天在我媳妇的教导之下认真读书,我想写兵器论,你文笔比我好你帮我写写看,这天底下的兵器每到一个朝代都是有变化的,咱们可不能学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文臣,只知道死守着那些死规矩不放,我想着这天底下的兵器与其说是为了杀人,倒不如说是为了救人,始皇帝创造了步车为的是一统天下,咱们太祖皇帝创造出来的那些兵器要比始皇帝厉害得多,归根到底也是想结束这天底下的乱世,咱们的圣上制造火器可不是为了对付天下百姓,而是想对付那些乱臣贼子”。

    “你能想到这些不容易啊”,赵力笑着说道,“天底下的事情有利必有弊,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兵器既能杀人又能救人,今日朝堂上的那个文臣说,但凡是圣德之君莫不以仁德施恩天下,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若是没有我们这些当武将的站在背后,这天下早就被那些乱臣贼子给弄没了”。

    “你这句话说的我心里极为的痛快,若是没有咱们这些武将站在仁德之君的后面,难不成那些乱臣贼子,还会跟你讲什么知乎者,还会跟你讲什么仁慈,早就一刀把你砍了,这些当官的不怕死,反正富贵名头他们都占了,死了还能搏个忠君之名,天底下的老百姓,可是想要安居乐业的”。

第二百七十七章兵器论(二)

    两个人边走边聊,李思哲为了写他这篇兵器论,显然是下了一番死功夫,引经据典,将历朝历代每到关键的时候,而研发出来的新兵器都说了一遍,而这些兵器在扭转整个战争局势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赵力听完他的讲述觉得,他虽然引经据典颇为精彩,但文字太过于直白,引不起文臣和天下读书人的共鸣,一篇文章想要写得好,不但要引经据典,还要文辞优美,他的这篇文章不是写给天下普通百姓看的,而是写给朝堂上的官员和那些读书人看的。

    两个人在赵力的书房研究了好几晚之后,写了一篇兵器论递给了当今的圣上看,启元帝一看开篇,“天下兵器莫不是因战事而生,然仁德之君并不以兵器为天下”,启元帝越往下看越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精彩,天下的兵器皆是因战事而起,要知道研究那些兵器花费的银子,每每报到他的面前都让他肉疼,只是为了天下太平,这些兵器不得不研究。

    “瞧瞧这篇兵器论写的,真是甚得朕的心,天底下的百姓皆以为朕是一个嗜杀之徒,却不知朕研究这些兵器皆是为了天下太平,若是没有这些兵器再拿什么来打仗,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每日叨叨叨,对付那些乱臣贼子耍嘴皮子有什么用,只有将他们打服了他们才会听你的话”。

    启元帝将这篇兵器论递到范尚书的面前,范尚书看了一眼之后笑着对启元帝说道,“这你家的小子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些耍嘴皮子的事情,这篇文章文字颇为优美,看着不像李家那小子会写出来的东西”。

    “不管这篇文章是不是李家那个小子写出来的,但意思是支持朕用研制出来的火器,对付沿海的那些小国,沿海的那些小国趁着先帝仁慈屡屡上岸挑衅,如果朕不给他们一些教训,他们还真的忘了以前俯首称臣的时候”。

    范尚书见启元帝真的想用火器对付沿海的那些小国,有些担忧的说道,“用那些火器可保我朝百姓太平,只是那些火器威力巨大,若是真的用到了战事之上,臣担心会有伤人和,那沿海之国的君王虽可恶,可百姓终究无辜,战事一起最无辜的还是百姓,到时候免不了家破人亡”。

    “若是不用那些火器,爱卿有几分的把握对付得了那些沿海的小国,你可不要小瞧了那些沿海小国,他们擅打海战,而我大明朝最不善的就是海战,以前对付突厥尚且有办法,怎么说我们大明朝开国之君也是马背上夺天下,海战却从来都没有打过,朕在登基之初就想过,若是对付西南沿海之国用火器最是方便,那火器不用近身只要有船便可,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用那火球来攻打船只,先帝还未去世之前火器就研究出来了,只是先帝认为此为不祥之物,朕却觉得若是火器用在了战事之上,可保天下太平数年”。

第二百七十八章兵器论(三)

    启元帝见范尚书有意再劝解,对他摆摆手说道,“你现在是越来越宅心仁厚了,初见你时的那副雄心壮志,朕没有忘却,你倒是忘了”。

    范尚书有些苦涩的说道,“臣如今老迈,不像圣上雄心还在当年”。

    启元帝心里微微一叹,朝堂上的纷纷扰扰,还是将他的心给整的老去了。

    “你前几日对朕说要辞官,朕本来是不舍,你在年轻的时候就跟在朕的身边,是朕最信任的人之一,朕又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你跟在朕的身边这么多年,替朕解决了多少烦心的事情,如今这天下太平有你一份的功劳,如今朕瞧你的这副样子似有留恋山水之意,不如再等一两年,等着西南沿海的这些事情平定了,你辞官的折子朕就准了,只是你想好了没有,由谁来接替你的位置”。

    尚书一职是百官之中最要紧的官职之一,范尚书在尚书之位上做了这么多年,若是他辞官的话,启元帝想知道这朝堂之上,有谁能接替他的位置。

    “臣跟随陛下多年,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若不是当年陛下在天牢之中将臣给救了下来,臣早已经埋骨多年,跟随陛下这么多年臣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只是臣如今的心已经不是当年,若还是做着尚书恐怕对陛下对江山不利,至于这接替臣的人却一直都没有想好,尚书一职何等的重要,若是找个平庸之人或心思诡异之人来接替臣的位置,恐会毁了陛下的太平盛世”。

    启元帝摆摆手对范尚书说道,“你既然没有想好由谁来接替你的位置,那这件事情就由朕来忧心,你说的极对尚书一职是何等的重要,若是找个平庸之人来做你的位置倒罢了,若是找一个心思诡异之人来接替你的位置,对江山对百姓是极为的不利,容朕想一想”。

    “陛下的心中一向有计较。臣相信臣辞官之后,陛下会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替臣的位置,只是臣有句话还要告知陛下,三皇子此人心思诡异,臣知道陛下抬举三皇子心中必须有自己的念头,只是三皇子极为难控制,陛下还是不要抬举过了,若是三皇子超出了陛下的控制,以后的局面只怕陛下不好收拾”。

    三皇子在启元帝有意无意的抬举之下,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盛隐隐能与太子相抗衡,范尚书担心启元帝太过于抬举自己的这个三儿子,虽然圣上有圣上的目的,若将来不好控制了会留下后患,他和陛下都日渐老迈,虽然陛下的雄心还在当年,但年迈这一事实谁都无法抗拒,而三皇子却是正当年。

    启元帝生儿子生的晚不像他爹,前几胎生的都是公主,不知是该庆幸还是难过,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他爹相中立为太子,虽然这个理由很奇葩,但启元帝不得不承认,自从他的太子哥哥过世之后,他的父皇就有些不正常,有一个不正常的爹他的日子极为难过。

第二百七十九章兵器论(四)

    范尚书一走启元帝瘫在龙椅上回忆往事,自从他的太子哥哥死了之后他的爹就有些不正常了,先是立他为太子,随后又想废除他折腾了好些年,他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做的是战战兢兢了,生怕他真的被他爹给废了,亏得当时皇后一族力保他,他虽然不喜皇后但这份恩情他使终记得,若是没有皇后也就没有今天的他。

    在皇后一族的力保之下,他终于登上了皇位,他跟皇后之间是相敬如宾,他不喜欢皇后,皇后也不喜欢他,各自有各自的目的,为了这些目的两个人凑在一起过日子而己,启元帝心里很清楚自己若是百年之后,唯一能让这个天下重新运转下去的,除了太子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太子是一个仁德之人,他是一个好武之人,那么下一任皇帝必须是个仁德之君,在他的众多皇子之中,除了太子之外没有任何人符合这个条件,当皇帝或许他不适合,但当一个承平之君他最适合不过,三皇子也不过是他拉来替太子铲除掉需要铲除的人,范尚书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对他的心思是摸透了,他的提醒也不是没有道理,启元帝一直都是个很清醒的帝王,哪怕是坐在龙椅之上他都时刻保持清醒,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心思诡异难测,若是他背着自己发展自己的势力,到时候朝堂不在他的控制之上,这盘棋到时候就由不得他来控制了。

    赵力和李思哲合伙写的兵器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李思哲也体会了一把名人的感觉,赵力笑着一拍他的肩膀说道,“瞧你那点出息,你好歹也是一个名门公子,怎么出了点小风头就把你乐成这样”。

    “你懂什么,我家在京城虽也算排的上号,但以前出风头那也是我爹出风头,哪像现在许多人当着我爹的面夸我,说我虽然出身将门但文采极好,我娘出门的时候,那些妇人们也当着我娘的面夸我,说以前没有看出来,若是早知道我的文采这么好就将女儿嫁给我了”。

    李思哲这几天有些飘飘然,他写兵器论是不服气那些文臣们将兵器说成不祥之兆,心里想着要给兵器局搏一个面子出来,却不想他想的这篇兵器论,竟然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你想的这篇兵器论正中圣上的下怀,兵器局研究出来的火器,圣上也是在群臣的反对之下,顶着群臣的压力,硬是让兵器局沿着先帝在时研发出来的火器改造而成,圣上就是想用你想出来的这篇兵器论,为兵器局证名,让天下人都想一想,如今天下太平靠的究竟是什么”。

    “可惜了,就算咱们写了这篇兵器论,西南沿海的仗也不会由咱们来打”,李思哲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怎么有一种替别人做嫁衣的感受,原本想着这沿海之战应该由我们来打,可没有想到圣上竟然让别人来打这场仗,而把咱们晾在一边”。

第二百八十章兵器论(五)

    李思哲的抱怨赵力不以为然,这次领军的将领是三皇子推荐的,三皇子如今在朝中的势力能与太子相抗衡,然而赵力很不看好三皇子推荐的两个领军的将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当然不对了”,李思哲讽刺的说道,“这次领兵的是南安郡王和神武将军,他们都是京城老牌的世家跟着太祖爷一起打天下,神武将军罢了,南安郡王可是从来都没有领过兵的,我们李家镇守边关多年,知道圣上为什么突然之间将我们招回京城,只因为在朝堂之上除了我们李家能打仗之外,就没有几个能打仗的”。

    李思哲说得极对,天下承平己久,李家奉旨镇守边关与突厥来来回回那么多年是真的上过战场的,不像朝廷中的那些将领。赵力低头喝酒,他想到了哪里不对了,有那样的利器在手,南安郡王爷也罢神武将军也好,他们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些东西,就像一把宝剑落在了一个孩童的手上,到最后伤的只能是自己,他在朝堂上见过三皇子也听闻过三皇子的传闻,西南沿海之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三皇子怎么会推荐已经很多年没有领兵的神武将军和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的南安郡王来打这场仗,启元帝那样一个理智的君主,怎么会同意三皇子这样荒唐的决定。

    赵力将自己的疑惑说李思哲听,李思哲听完之后背后冷汗直冒,他挨了大皇子一鞭子,随后启元帝赏赐了他不少东西,大皇子也被赶出了皇城沦为了平民百姓,这件事情让他看到了皇家的无情残酷了,父于兄弟之间亲情都不讲,更何况是君臣之间。

    “你是说”,赵力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李思哲喝了一口酒暖暖自己的胃,“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如我们猜的那样,我们也要尽快做好准备,来接手他们的烂摊子”。

    李思哲回到自己的家里,与自己的爹说了一下他们在酒楼上说的事情,李将军叹了一口气说道,“当日圣上让南安郡王和神武将军去领兵,我就察觉到了不对,你和赵家的那个小子说一说,要让他尽快准备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军就要走”。

    儿子走后,李将军坐在书房里深思,南安郡王爷和神武将军当日领到启元帝的圣旨时,脸上的喜色绷都绷不住,他那个时候就替他们两个人担忧,虽然有火器那样的利器在手,可你如果不懂得打仗照样没有用,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讲究的是战略和人心,南安郡王是小辈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神武将军已经年迈,这样的一老一小上了战场,他真的担心他们两个人能不能活着回来。

    那南安郡王也就罢了,他担心的是神武将军,他这个人有勇无谋并不是什么大将之才,神武将军也曾经领过几次兵到了边关,两个人见过几次面过程并不是很愉快,打仗这件事情,哪有他们两个想的那么简单。

第二百八十一章赵老爹的心思(一)

    秋日的麦田随风起伏,形成一道又一道金黄色的波浪,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赵老爹抽着烟袋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面皱头深思,作为一个已经不能上战场的军户,他已经不关心国家的大事,也不关心朝堂之上派了多少人去西南沿海之地,这次领兵的又是谁。

    安小虎的爹来找自己的好友兼东家,想跟他说说今年收成有多少,见他愁眉不展心下有些奇道,“如今的赵家在村子里面是有名的大户,儿子在京城里当着官光宗耀祖,女儿马上要出嫁了,嫁的也是个读书人家,赵老爹还愁什么”。

    赵老爹用力的吸了一口烟说到,“按道理说我这一辈子也该知足了,儿子光宗耀祖,女儿马上出嫁嫁的也是个读书人家,家里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吃的喝的也不用愁,可我的心啊,就是有些不知足”。

    安小虎的爹知道赵老爹愁的是什么,也抽出了自己的烟袋吸了一口烟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愁什么,别说你愁,我也替你家小子愁,你家媳妇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按理说我们这样的人家不能挑三拣四说她什么,只是做俗语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家媳妇儿至今也没给你家小子生下个一男半女,别说你愁,我和小虎的娘也替你家小子愁,我家小子娶的是你媳妇的贴身丫鬟,如今都是有身子的人了,可你家媳妇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家小子如今在京城里面做官,按照他现在的身份就算纳个妾,你家媳妇儿也不好多嘴,依我瞧,若是明年你家媳妇儿肚子再没动静,就给你家小子纳个妾,这种事情在京城之中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别说京中了,就算镇上那些富户家里面,谁家没个妾室”。

    “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赵老爹一边抽着烟袋一边说,“按理说,我家媳妇儿知书达礼,人又贤惠,又是大户人家出身,肯嫁给我家小子,那是我家祖辈烧高香了,只是她的肚子到至今还没有个动静,我不能看着我赵家绝后,只好委屈她了”。

    “这有什么”,安小虎的爹宽慰赵老爹说道,“这种事情在京城之中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家那个小子回来的时候也跟我说,你家媳妇的哥哥屋子里面就有一个妾,咱们也不想着娶个多么貌美如花的妾室放在你家小子的身旁,最主要的是看着好生养,你家媳妇的相貌是一等一的,想要找个比她更好的只怕也是难,咱们只求好生养身子壮实,将来生下一儿半女放到你家媳妇儿膝下养着,无非就是多给几两银子罢了”。

    赵老爹在安小虎的爹的宽慰之下,心里总算舒服了一些,给自己的儿子纳妾,他总觉得哪里怪怪的,赵老爹为人宽厚,薛宝钗嫁给赵力这么长的时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他也没说什么,安小虎的媳妇儿有了喜讯之后,他才急起来。

第二百八十二章赵老爹的心思(二)

    赵老爹苦恼的说道,“我都是快入土的老头子了,我家的儿媳妇论样貌论才情都是极好,他们两个小夫妻恩爱的很,要是放个妾在身边,指不定你还会怎么埋怨我”。

    “你家的那个大小子素来孝顺,你家的儿媳妇又是知书达礼的人,定是能明白你的苦心,咱们找一个能给老赵家生孩子的女人,又不是找一个貌美如花的妾室放在你家小子的身边,让他们俩夫妻两个日子过得不痛快了,我觉着老钱家的那个大姑娘就不错,他们家里穷,姑娘长得不算是太好看,也不算难看,平日最孝顺不过,你多给他们家一点银子,姑娘是个老实的姑娘,给你家大小子生下儿女养在你家儿媳膝下,当作你儿媳生的”。

    赵老爹使劲地抽着旱烟袋,心里想安小虎的爹说的有道理,乡下姑娘不像城里的姑娘那样金贵,买个人回来生儿育女就是几两银子的事儿,老钱家的那个姑娘人长得壮实,一看着就是好生养的,他们家和自己家不一样是农户,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老实巴交的一家人,若是将他们家的大姑娘放到自己儿子身边,不担心以后会成为那些作妖的妾室。

    赵力给妹妹赵花选的夫婿是一个读书人,性子老实木讷堪称是男版的贾迎春,不适合在官场上,只适合去教书,他的父亲和范尚书有几分交情,临终的时候将自己的儿子交到了范尚书的手上,范尚书想着他的性子,就想给他找一个家势不太明显的岳家,他便想到了赵力,赵力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赵花只想让她一世安乐,这么亲事就这么成了。

    赵老爹的心里存着事儿,想在女儿出嫁之前,找个机会和钱老爹说说让他家的大女儿给儿子生孩子的事,便有事儿没事儿的去钱家溜达,钱老爹的租了赵家一方池塘养鱼,忠厚老实自得其乐。

    赵老爹每次去钱家都会格外的留意他家的大姑娘,越看越满意。

    送走赵老爹钱老爹蹲在门口抽着烟袋,心想如果赵老爹他看上了自己家的大闺女,到时候托人到他们家来提亲,他答应还是不答应。

    钱家的大闺女钱满见爹蹲在门口抽烟袋心下奇怪,走到她爹的面前说道,“爹,你是怎么了,赵家伯伯刚走,是不是赵家伯伯来催我们交银子”。

    钱满长得不算难看也不算好看,人微微的有点胖,长年累月的干活皮肤有一点黑,人格外的精神,一双灵活的大眼明亮有神采。

    钱老爹见自己家里懂事的大闺女,心里面叹气,自己家里穷,如今一家几口人还有一口饱饭吃,全都是托了赵老爹的福,如果赵老爹真的看上了自己家的大闺女,想让她去当续弦,总比跟着自己吃苦好,只是这事儿还得问过自己家的闺女,赵老爹那么大岁数了,如果自己的闺女不愿意,他也不能把闺女往这个坑里推,赵老爹还伤了一支腿。

第二百八十三章赵老爹的心思(三)

    赵老爹没有想到,钱老爹竟然会误会,他想让他的大闺女给他当续弦。

    “闺女就想问你一件事儿,如果让你去给你赵伯伯当续弦,你乐意不乐意,你赵伯伯虽然年纪大了一点,可他家里的日子富贵,儿子又在京城里当官,我听说他家的小女儿马上要嫁个读书人了,你是知道咱们家的,种着你赵伯伯的几亩田,还有一方池塘养点鱼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才挣了一口饱饭吃,你赵伯伯为人不坏,若是让你去当续弦,必定会善待你”。

    钱满脑子嗡的一声,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她低下头有些哽咽地说道,“咱们家以前的日子不好过,赵伯伯家发了财之后我们家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如果爹让我去我就去,我听村里面的人说,赵伯伯的儿子在京城里面当了大官,光是他们家那些下人的月钱,就够我们这些穷人过一年的了,我想着家里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这个做大姐的总是要多替他们想一想,如果我到赵伯伯家里当了续弦,请赵伯伯将两个弟弟送到京城里面去,找个先生让他们好好的读书,咱们钱家的以后的日子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秦老爹蹲在门口巴拉巴拉地抽着烟袋,他让自己的大女儿钱满先回屋子里面去,他得好好的想一想,大女儿自己愿意到赵家去当续弦,但赵老爹的岁数实在是太大了,自己家的大闺女虽然不是什么千金小姐,可他也是满心的疼爱她,又在这样的年纪里,如果去当续弦,那岂不是糟蹋了她这一辈子。

    钱老爹左想右想都想不出所以然来,他决定到安家去走一趟,想让安小虎的爹帮自己参祥参祥。

    安小虎的爹听明钱老爹的来意之后,笑得差点没一口茶喷出来。

    “我说,秦老弟,你怎么能想到这个上头去,赵家小子的爹多大岁数了,给你女儿当爹都可以,你家大姑娘见到他得叫一声伯伯,这要是去当了续弦,村里的人还不将他的脊梁骨给戳穿了,我实话和你说了吧,他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他家的大小伙子,他家的大小伙子和他的媳妇儿成亲这么长时间,他媳妇儿都没给他家的大小伙子生下一儿半女,这不他就急了,看着你家闺女是个好生养的模样,就想着给他的加拿大小伙子纳个妾”。

    眼见钱老爹要急起来,安小虎的爹劝道,“我说钱老弟你可别急,这个主意啊还是我给他出的,你家大姑娘要相貌有相貌人又聪明能干,你就不想让你家的大姑娘去京里过好日子,赵家的那个小子是咱们从小看到大的,虽说以前混账了一些,可如今变好了在京城里面当官,你家的大姑娘,若是给了他当妾,看在咱们是一个村的份上,他就不会为难你家大姑娘,说句难听的话,你忍心让你家的大姑娘,在这个村子里面就这么过一辈子,还是你忍心让你家的大姑娘和你一样过一辈子的穷日子”。

第二百八十四章赵老爹的心思(五)

    到了晚间钱老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让自己的大闺女去做妾,俗语说得好,,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为人妾室那是没有办法家的女儿才会走的一条路,可他又觉得安小虎的爹说的有道理,自己家的大闺女虽然不如城里的姑娘那样娇美,模样也算不错聪明能干,如果在村里找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嫁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头,难道真的要和他一样,在这个村子里面过一辈子穷日子苦日子。

    钱满的娘见钱老爹睡不着,便从床上坐起来点燃了煤油灯对他说道,“你今天是怎么了,到安家走一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还是为我们家大姑娘的事情,你不是说赵家大哥没有想让我们家姑娘去当续弦,你还在操心什么”。

    “赵家大哥没有想过要让我们家大姑娘去当续弦,他是看上我们家大姑娘,想让我们家大姑娘去给他儿子当妾,我今天到安家走了一趟,安小虎的爹告诉我,赵家老哥正在给他儿子选一个妾,他相中了我们家的大姑娘,我这心里面不是左右为难,这俗话说得好,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我怎么着也不能将我家的大姑娘卖到赵家去当妾室”。

    钱母说道,“你倒是有个志气的,到赵家去当妾有什么不好,赵家的那个小子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以前混账了一些现在人也出息了,他家的那个媳妇儿你也是见过的,看着不像是那种蛮横的女人,我听说他们两个成婚这么长时间,到现在都没有个一儿半女,看样子是不能生养了,我家的姑娘若是到她家去,给赵家生下一儿半女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两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女儿若是到他家去为妾,看在一个村的份上就不会为难咱们家的大姑娘,你以前不是还琢磨着赵家老哥看上了咱们家的大姑娘,这件事情你都想得通,怎么给他儿子当妾你就想不通了,跟着儿子总比跟他爹好,赵家老哥都多大岁数了”。

    钱老爹双眼一瞪,“那怎么能一样,当续弦那也是正妻,给他儿子当妾,妾是什么呼来喝去的玩意儿”,说完将头蒙在被子里面不去理钱满的娘。

    安小虎的爹往赵家走了一趟之后,赵老爹就带着礼上了钱家的门,两个老头坐在院子里面抽着烟袋,赵老爹对钱满的爹说,“钱家老弟不瞒你说,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我家那个媳妇儿你们也是知道的大户人家出身,按理说我这个老头子在村子里面好好的呆着,去掺合他们小两口的事情做什么,我这心里面也是急了才想了这么一个点子出来,你们家大姑娘在咱们这个村子里面是出了名的能干姑娘,两家人在一个村里知根知底的,我心里面是放心你家姑娘的,若是进了门,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儿子亏待她,虽说是去做妾可是贵妾,不是贱妾,咱们两家人在一个村子里面,我怎么着也不能让你家的大姑娘吃亏不是”。

第二百八十五章赵老爹的心思(六)

    妾分两种,一种是贵妾需要正经的文书,男方到女方家来下聘,日子选定后一顶小轿子将女子接走,而贱妾却不同,贱妾是不需要文书的,给几两银子就行了。

    钱老爹抽着烟袋没有搭话,赵老爹说道,“我家的那个大小伙子在京城里面做官却不是什么大官,说句不怕老弟你笑的话,我也没想过要找什么样貌美如花或者是有才情的姑娘给儿子做妾,我就是想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性情好的姑娘为妾,你若是不同意那就算了,咱们一个村儿里住了这么多年知根知底,没得为了这件事情闹得红了脸”。

    当天夜里钱老爹就将赵老爹的话告诉了钱满,她若是到了赵家为妾,是为贵妾不是贱妾,是有正经的文书和聘礼的,钱满在煤油灯下点了头。

    赵花出家的日子总算要到了,赵力让安小虎到乡下去把他的爹接过来,不想赵老爹竟然带了钱满来,赵钱两家在一个村子里面住着,赵力是见过钱满的,恍惚之间还是个小丫头,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姑娘,赵力有些诧异赵老爹为什么将钱满带到家里来,但赵老爹已经将钱满带到家里来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过就是一碗饭的事情,荣国公府那样的府邸,都能让刘姥姥住几晚,何况是自己。

    赵老爹带着钱满住了下来,收拾了一番之后穿上薛宝钗给她准备的衣裙,倒有几分清秀的模样。

    薛宝钗从庄子回来之后犯了几次病,吃了冷香丸之后就好了,赵力担心她的身体不让她过度操劳,薛宝钗对赵力说,妹妹出嫁做嫂子的无论如何都要亲自安排,不能假手于人,薛宝钗嫁进来之后与赵花的感情不错,赵花对她这个嫂子比对赵力要好。

    赵花的嫁妆,赵力很早以前就备好了,赵力担心赵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她的夫君是那样一个老实木讷的男人,准备的嫁妆看着没什么,细算下来可保夫妻两个人两辈子了,薛宝钗也担心赵花的日子又塞了许多银票过去,夫妻两个都是同样的心思,赵花看到自己的嫁妆,到夫妻两个面前狠狠的哭了一场,说哥哥嫂嫂不必如此,总不能为了她出嫁将整个赵家给掏空了。

    薛宝钗没有嫁过来之前都是赵花在管家,嫁妆表面上看着不显山不漏水,但实际上哥哥嫂嫂给她准备的嫁妆,足够他们夫妻两个吃几辈子的了,但她也不想因为自己,让哥哥嫂嫂的日子不好过。

    赵花哭的伤心,赵力听得诧异,这个妹妹想到哪里去了,他敢给赵花这么多嫁妆,一是担心赵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二是手上的田庄铺子每年给他带来的收入可观,他不用担心以后的日子。

    赵力看着就是一个普通的一家之主,但他到底每年的收入是多少,除了薛宝钗知道之外,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就连妹妹赵花都不知道,家里面到底有多少银子。

第二百八十六章赵老爹的心思(七)

    赵力不好对妹妹细说,只好含糊不清的说这些东西大多是她嫂子给她准备的。

    薛宝钗哭笑不得,宽慰几句将赵花给哄走了,夫妻两个说了一夜的话,天有点亮色赵力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赵力向兵部请了几天假,一摸枕头薛宝钗已经起床了,穿戴好之后打开房门就看到忙里忙外的钱满。

    赵力和薛宝钗都拿捏不好,到底该如何对待钱满,若说她是客,跟赵家只是在一个村子里面住着,若说她是下人,她是赵老爹亲自带进来的,又是一个村子里面住着的,夫妻两个人只好这么迷迷糊糊地应对着。

    钱满到赵家来之后也不偷懒,每次起得很早忙里忙外,她本身就是干农活长大的人,比那些千金小姐出身的婢女要会干活的多,每日将赵力与薛宝钗住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带着赵老爹她都伺候的好好的,就差没有到后厨去帮后厨大娘的忙了。

    她见赵力站在门口看她,有些难为情地喊了一声老爷,随后低下了头,赵力见她这个样子实在是好笑,他印象中的钱满是个走路带风的姑娘,以前在村子里面的时候,见到赵力都会喊一声赵家哥哥。

    赵花要出嫁,整个将军府红彤彤的一片,赵力见院子里面满目皆是红色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有好些年没有见面,但小姑娘利索爽快的性情还是没有变,薛宝钗之前发了几次病,吃了冷香丸之后就好了,也不知道那个冷香丸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薛宝钗每次发病都会吃那种药,两个人成婚这么长时间,薛宝钗还是第一次在赵力的面前犯病,赵力也是第一次见到冷香丸异香扑鼻,但他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总觉得这药不好,但薛宝钗的病只能靠那种药,他将冷香丸拿到太医院去寻找相熟的太医,帮他看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赵力想看有这么一个利索的姑娘帮忙,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薛宝钗去了赵花的院子,赵力要到赵老爹住的梧桐院去瞧瞧赵老爹,和钱满说了几句话之后抬腿就走,钱满摸了摸自己有些红红的脸,想着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夫君了,来这个宅子这么多天,她一边干活一边打量这个院子,她从来还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宅子,赵家哥哥只是在小的时候见过几次面,他到京城来做官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只是听自己的爹娘说赵家哥哥在京城里面做着大官,赵花也变成了千金小姐,在一座很漂亮的宅子里面住着,每天吃得好睡得好穿的也好,这里以后就是她的家了,虽然是去做妾,但她相信赵家哥哥不会亏待她,赵家伯伯是那么好的人,赵家哥哥为人又和气,就像她娘跟她说的话,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跟赵家伯伯来京城的时候,她娘对她说,她若是成了赵家哥哥的妾,给赵家哥哥生下一儿半女,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507/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作者:平沙秋冬所写的《红楼中的路人》为转载作品,红楼中的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中的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中的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中的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中的路人介绍:
赵力第一次见到刘姥姥的时候只以为是同姓,从战场回来接妹妹回家,才惊觉这是红楼中的世界,万幸自己不姓贾,但红楼中的女子着实可怜,要不要帮一把这是个问题。红楼中的路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中的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