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红楼中的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中的路人全文阅读

作者:平沙秋冬     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     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七十三章元宵节(一)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贾母让贾政嘱咐赵力让他元宵节的时候,带着父亲和妹妹到荣国府一起来过元宵节吃元宵。

    赵老爹一听元宵节竟然要到荣国府,那样的府邸去吃元宵过元宵节,本能的有些害怕,儿子虽然作了官,可荣国公府那是什么样的府邸,说什么也不肯跟儿子,媳妇儿一块儿去,赵力拗不过他就将赵老爹送回了乡下,让他跟着安小虎一家过元宵节。

    薛宝钗想着那一日她去给贾母恭贺新年的时候,戴的是红宝石头面,想了想今天又换了一套头面是用翡翠的,赵力今天也换了一身青色的冬衫,腰间挂着一块玉佩,他是真的不想到荣国府去,每次宁国府的那个贾珍见到自己,都会在自己的身上相看一番,虽然知道贾珍不会对自己做什么,但一个老男人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真够难受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之外,最热闹的就是看花灯了,赵力,薛宝钗,赵花坐在马车里面掀开窗帘一看,大街上这花灯全都架了起来,有山水灯也有美人灯,还有可以转动的彩灯,还没有到点灯的时候,灯一点起来也不知道哪家的灯能夺魁了。

    “夫人,花妹你们瞧”。赵力用手一指,离皇宫不远高达数丈用机关可活动的山棚彩灯,“我听李小将军跟我说,这个灯是圣上特意定制的,这几年国泰民安百姓富足,圣上高兴的不得了了,想在今年的元宵节也闹一闹与民同乐”。

    薛宝钗掀开车帘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座高约十丈的彩灯楼绘成江山永固这四个大字,赵花也挤了过去。

    “这家灯笼坊可真是了不得,也不知道这架彩灯是怎么做起来的

    赵力笑着笑摇了摇头,“这可是人家吃饭的家伙,是不会随便告诉我们的,但我听说今年的圣上要在城楼之上,带着宫里的娘娘们一块来欣赏这京城的美景,你瞧这街上的灯是不是比往年出彩了不少,今年是圣上与民同乐,各家灯笼坊都将看家的本事给掏了出来”。

    夫妻两个人掀开车帘子看了一路上的灯,到了荣国府见荣国府也热热闹闹地准备起了花灯,夫妻两个一看,也有那些美人灯,山水人物灯,还有五色琉璃灯,罗绡纱灯,各色各样的花灯将院子里挂满了。

    天一暗,贾母就命人将那些花灯全部点亮,五彩精莹,赏心悦目,赵力坐在贾家的男人之中,背后是个大柱子,柱子上面绑着一个干漆的珐琅倒荷花灯上面插着烛火,每个席面间隔之处都设了一个小几,上面放着香炉,焚的是御赐的百合香。

    这个百合香赵力曾经在李家父子的书房里也闻到过,香味清新携永,他的旁边坐的是贾宝玉,上一次聊过之后,贾宝玉没有像以前那样排斥赵力,还给他倒了一杯酒,赵力笑着接了下来。

    荣国府的元宵节自然不是吃元宵赏花灯这么简单,他们不像普通的人家吃完元宵之后,男女都可以到街上去看花灯。

    PS:今天有些事更新晚了,对不住。

第一百七十四章元宵节(二)

    两间并排的大屋子,一间坐满了女眷一间坐着男眷,赵力听见了有敲鼓的声音,想来隔壁是在玩某一种游戏,以鼓点和梅花为信号,鼓一敲响就传递梅花,鼓声息梅花落在谁的手上谁就要讲个笑话儿或者是出个灯谜之类。

    赵力这边就很俗套看看谁写的诗好,评出一个魁首来,众人都知道赵力是个武将,他也表示自己不会写诗,众人也没有为难他,贾宝玉,贾环,贾兰还有其他几个贾家子弟,以及住在荣国府的清客门,都写了几首诗交到贾政的手里,贾政和贾赦兄弟两个人相互评论谁写得些更好,清客们都说贾宝玉写得更好,但贾赦却说好归好,但难免书呆子气多了一点,反倒是贾环的诗貌似更有志气一些。

    赵力和薛蟠坐在凳子上面吃着席上的菜,绚丽多姿的烟花放过之后,就属院子里面的那些灯有看头了。

    薛蟠一推赵力笑着说道,“妹夫是不是觉得特别的无趣,其实你大舅哥我也觉得特别的无趣,还不如听戏来的痛快一些,那年我在府上过新年,你是没瞧见那戏台上的小戏子们可高兴了,一篓子的赏钱就跟下雨似的往戏台上面撒,那才叫有趣呢”。

    赵力笑了一下,大户人家尤其是像这样的富贵人家,过新年图的是个乐呵,而普通的百姓图的是赏钱,大年三十儿,本该是个团聚的日子,他们这些人还在台上唱念做打,若赏钱不是翻倍的来,谁愿意伺候别人。

    薛蟠如今不同往日了,媳妇将家里的财政大权握得死死的,薛姨妈听了薛宝钗的话之后,儿子到这边来耍赖她就当没听见,余姑娘对她很是孝顺吃的喝的又不短了她,如今自己又有孙子了,儿子那么大的人了花起钱来还大手大脚的,这孙子若是学了他可不就是不学好。

    “大舅兄知不知道今年圣上也设了花灯,听说圣上还在城楼之上与民同乐,我本来想带着令妹和妹妹一块去街上转一转,不想荣国府的老太太竟然让我到府上来过元宵”。

    “这件事情我听说过,当今圣上要设花灯,这京城的百姓早就沸腾了,我本来也想着到时候去瞧一瞧,可妈妈媳妇儿将我拽到这个地方来,我也是没办法”。

    贾宝玉站在贾政的身边,扭过头见赵力与薛蟠两个人有说有笑的,也想凑过来和他们说笑,但他素来敬畏贾政,贾政不让他走,他就不敢走。

    贾政听说贾宝玉这几日很是勤奋,自己主动地捡起书本来读了心里宽慰不已,看到贾宝玉写的诗心里想到果然是进益了,宫里的娘娘若是知道的话心里必是宽慰。

    每次想到这个女儿贾政心里既心酸,又安慰,又内疚,当年将女儿送到宫里他是不同意的,但贾母和王夫人一手拍板的事情他又不好反驳,在宫里面苦熬了那么多年总算熬成了一个贵妃,他是一个男子不能进宫去见女儿,每次看到夫人抹泪,他心里面的愧疚之心就更胜一分。

第一百七十五章元宵节(三)

    自从贾元春做了贵妃之后,每年到元宵灯节都绘制一个灯谜到贾家来让贾家的众人猜,今年也不例外,她也让人制作了一个宫灯送到贾家来。

    一声低低的轻叹,从贾元村宫殿的偏殿传了出来,几个围着炭火的宫女坐在一起静静的说道,“原以为跟着这位贵妃娘娘,我们就有好日子过,没想到也不过是得逞了一两年,突然之间就失宠了,圣上今年在城楼之上设宴,宫里那么多嫔妃都去了,偏偏咱们这位没去”。

    “可不是怎么说也是贵妃,皇后娘娘和后宫那几位贵人都去了,偏偏咱们这位贵妃娘娘没有去,明面上说是身体不好,实际上谁瞧不出来圣上不想带贵妃娘娘去,听说圣上还特意让人弄了花灯,十几丈高的花灯可好看了,偏偏咱们不能出去看”。

    另外一个小宫女说到,“你们就知足吧,怎么着我们跟的人也是贵妃娘娘,宫里面又不会短了我们的吃喝,跟着那位美人才叫倒霉呢,不过就是一个美人仗着自己得宠,得罪了多少人,如今圣上不宠爱她了,瞧见了没有连饭菜都比别的宫里差”。

    “可不是”,另外一个长脸的宫女说道,“得宠的时候都巴结着你,不得逞的时候人人都踩一脚,那位美人也太过放肆了,仗着陛下的宠爱就连在皇后娘娘的宫里面也都嚣张跋扈,皇后娘娘是一国之母,宽宏大量不计较,新来的那位草原小公主就比她聪明多了,圣上虽然宠她,可是对皇后娘娘还是恭恭敬敬的,可比那位美人有脸色多了”。

    “可不是,人家还是公主呢,比那位美人身份要尊贵多了,就论咱们这位的身份也没有人家尊贵,可见了咱们宫里这位还是行礼”。

    “就算是贵妃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失宠了,这宫里面圣上的宠爱最是重要,没有宠爱就算在尊敬也是明面上的事情,那位小公主自从进宫之后,圣上就将她捧在了手心里面,我听宫里面的人说,她宫殿里的器皿都是用金子做成的,金器啊那可是皇后娘娘才能用的东西,一个小小的嫔妃既然也敢用”。

    “这你就不懂了吧”,长脸的宫女笑道,“嫔妃身份还是公主,可比皇后娘娘尊贵多了,又是来和亲的圣上又宠着,就算用金器也不为过”。

    “可不是,就算是妃子那也是公主,皇后娘娘虽然出身好,但跟公主一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突厥国的小公主一进宫,启元帝就为她开了许多先例,比方说她的宫殿里的器皿可以用金子做的,这哪怕是皇贵妃都不曾开过的先例,又比如她可以不用随着宫里的嫔妃去给皇后行礼请安。

    宫里那些嫔妃都不服气,在皇后娘娘面前挑拨,皇后只是微微的一笑,轻轻的说了几句人家是远道而来的,而且身份尊贵,比起她这个皇后还要尊贵,用金器那是突厥国皇室的规矩,她贵为公主不过是延续自己母国的规矩罢了,至于请安,一国公主的请安了她可不敢受,轻轻的几句话就将挑拨的嫔妃给打发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元宵节(四)

    “这命好的人就是好”,长脸的小宫女说道,“一生下来就是公主,到了这宫里面,就连皇后娘娘都不敢把她怎么样,哪像咱们这位打的也是国公府的名头,可连一个小小的美人再得宠的时候都敢欺辱她,真是同人不同命”。

    抱琴在偏殿的窗下听着这些话,真的很想狠狠地训斥她们一顿,但如今姑娘不得宠了,圣上今年在元宵节的时候都没有带姑娘一块儿去城楼观灯,带了突厥国来的小公主,说是身体不好让娘娘安心的养病,可自己家的姑娘身体为什么不好,她不相信当今的圣上一无所知。

    在城楼之上观灯的启元帝得意非凡,江山永固四个字的大花灯被点亮了之后,就将街上的一切花灯都给压了下去。

    突厥国来的那位小公主穿着明黄色的黄妃服,头上戴着珠冠,对着大彩灯惊讶不已,她随着后宫嫔妃一起来到这城楼之上,隔着马车的珠帘,伺候她的工人将路上的花灯一一的指给她看,有罗霄纱灯,山水人物的五色琉璃灯,也有冰清玉壶的白玉灯,还有画着飞天美人的美人灯,这一路上以为自己已经见识够多了,没有想到还有十几丈高的彩灯。

    启元帝见到她那个样子,心里十分得意,突厥的小公主又能怎样,现在她的父亲不照样向他俯首称臣。

    皇后坐在圣上的左手边,一如既往的高贵端庄,她对这个突厥国来的小公主倒是十分的喜欢,听说她在她娘家那边也就是十分的得宠,一战之后被她的父亲送到京城来和亲。

    “令妃自小就生活在草原,大概没有见过京城这么热闹繁华的灯市,今年圣上特意让人制了花灯,不但让京城的人开了眼,就连我们这些后宫的嫔妃们也都开了眼”。

    小公主点了点头笑脸如花地说道,“我自小生活在草原,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热闹非凡的灯市,父汗当日送我来京城的时候,还跟我说京城挺闷的,我当时还想到底怎么个闷法,今日一见才知道我父汗孤陋寡闻了,这京城分明热闹得很,若是我父汗来京城的话,我非得和他好好的说一说,这京城的热闹法,让我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也羡慕我”。

    坐在后面的那些嫔妃们,听到小公主这么说都捂着嘴唇笑,皇后娘娘喝了一口金盏中的酒,心里想到,这个小公主自小生活在草原,可比有些中原女子多了几分聪慧,平平无奇的几句话就得到了圣上的欢心,可比那些仗着家世而行愚蠢之事的后宫嫔妃聪慧多了。

    如今她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也被立为太子了,那些有皇子的后宫老人们也都蠢蠢欲动,皇后娘娘的眼里闪过和清酒一样的冷意,真是愚蠢之极,圣上还没有到那个年纪,那些皇子们就开始不安分起来了。

    这个小公主一进宫就来给自己请安,也没有仗着自己得圣上的宠爱就摆架子,可比那个敢在自己宫里嚣张的美人要安分多了,且再看看吧,若是能拉拢就拉拢,若是不能拉拢也不能轻易为敌。

第一百七十七章开春(一)

    阳春三月一场厉害的倒春寒走了之后就正式的进入了春季,爱美的少男少女们,哪怕是畏寒的女子也都换上了轻薄的春纱。

    王夫人一开春就将贾宝玉挪出了大观园,林黛玉看贾宝玉挪出了大观园病了一场,紫鹃给她熬薛宝钗送来的燕窝,哄了几次好歹吃了几口。

    贾宝玉开始认真念书了,无论是贾政和王夫人对他的看管就少了几分,他一早就穿戴好骑着马到赵力的将军府来送晴雯,行至郊外晴雯下了马车,贾宝玉下了马。

    晴雯自那一次大病之后,整个人就变了很多,见贾宝玉来送自己也没有过多的排斥,贾宝玉还想像以前一样去拉她的手,她轻轻地躲开了,“宝二爷,如今我已经不是你们家里的人了,你还要自重”。

    “晴雯你”,贾宝玉受伤的说道,“如今连你都跟我生分了吗”。

    “宝二爷,那个时候我们还小,不知道这世界上的所有事情,肆无忌惮”,说到以前的那些事情,晴雯的眼里闪出一抹亮色很快就消失了,“可如今我们都大了,也该懂点事情了,不能像小的时候那样,宝二爷你还是听我一句劝好好的读书吧,明白这世上的道理”。

    “怎么连你都劝我读书,这世上的人都劝我读书,我以为只有你和林妹妹不会劝我读书,没有想到如今连你都变了”。

    “宝二爷不是我劝你读书,只是突然之间我懂了”,晴雯平静的说道,“以前不明白袭人姐姐为什么总是劝你读书,只是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了,读书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男人只有明白了道理才不会做糊涂事,才不会拖累家里的女子,宝二爷你可想过,如果你不读书将来准备做什么,难道还靠老爷,太太,老太太养不成,老太太如今年纪是一天大过一天了,老爷,太太总有一天也会变成老太太那样的人,你若是永远长不大,老爷,太太老了靠谁”。

    若是以前,或者是换个人来对贾宝玉说这些话,贾宝玉多半都是不听的,但晴雯跟他说这些话他细细的听了。

    “宝二爷,如今我们都大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我走了,院子里的其他丫头也都会走,你想过没有,若是有一天宝二奶奶进门了袭人姐姐可怎么办,她自小跟着你生死福祸都系在你的身上,你若是不读书不争气一些,她将来靠谁去”。

    “林妹妹是那样心善的人,将来老太太将她许给了我,她必定会善待袭人”。

    晴雯淡淡的笑了一下带着几分残忍,“我的宝二爷,就连我都看得出来太太不喜欢林姑娘,你的婚姻大事终究是太太做主的,若是太太给你重新找了个宝二奶奶,你可怎么办”。

    贾宝玉如遭雷劈,晴雯接着说道,“林姑娘来府上那么长时间了,你可见过林家的人有谁来看她一次,那年你在院子里面闹的是天翻地覆,难道你就没有想过紫娟为什么要和你说那些话”。

    贾宝玉呆呆地站在哪儿,口中喃喃自语道,“不会的,太太不会不将林姑娘许配给我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开春(二)

    晴雯笑得美丽又残忍,“自古以来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和林姑娘在园子里面住了那么多年,太太若是有意的话早就求了老太太将你们的婚事定下来了,可见太太并不属意林姑娘,二爷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林姑娘又该怎么办”。

    薛宝钗将莺儿嫁给安小虎之后,莺儿仍然到将军府来做事,两个人闲聊之际,有些事情突然之间就明白了。

    住在园子里面的时候不懂,为什么有的时候林姑娘和宝二爷闹的是天翻地覆,连老太太和太太都惊动了,特别是那一年贾府众人到道观里面去,道观里的老道要给宝二爷说亲,林姑娘为了这件事情和宝二爷闹的是天翻地覆,老太太在看戏的时候也说,这两个玉儿是一对冤家,还说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

    两个人都替林黛玉感到担心,特别是晴雯她被王夫人从怡红院拖了出去,在众目睽睽之下赶了出去,那个时候心里面的绝望几欲让她求死,今日见到贾宝玉忍不住想提醒贾宝玉一声,若是宝二爷懂了的话,她也算是积了阴德,若是不懂只能听天由命了。

    晴雯坐着马车去了镇里面,贾宝玉像个木头一样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明茗见到他那个样子以为他是伤心,不想贾宝玉突然之间跃上了马直奔将军府而来。

    薛宝钗正在屋子里面准备赵力春季要穿的衣裳,只听的外面惊呼一声,贾宝玉竟然不管不顾的就进了屋子,眉头一皱却没有说什么,只是让玉珠,玉莲两个丫头下去。

    “宝兄弟你是怎么了,你不是去送晴雯了,你如今也这么大了也该懂得避讳,咱们两家虽是亲戚,可你这样往一个妇人的屋子里面闯像什么样子,若是姨爹姨妈知道了又得把你看紧了不可”。

    “宝姐姐对不住,赵家哥哥在家吗,我有话要问他”。

    莺儿本来站在薛宝钗的旁边,见到贾宝玉直接往她们房里闯,也是眉头一皱,说话的语气就有些不善,“我的好二爷,这天底下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是个闲人一个,我们姑爷可是有事情要做的,如今新年都过去了,这春季都开了,姑爷里面的事情也多了起来,你若是找我们姑爷有事的话,等过几日再来吧,我们家姑娘现在可有不少事情要做”。

    贾宝玉被莺儿训斥得满脸通红,刚才来的时候是有些心急了些,急匆匆地往院子里面闯,闯了进来听到几个丫头的呼声,才想起来这不是自己的家,也不是自己的院子。

    “对不住了宝姐姐,我是太心急了些,我是急事找赵家哥哥才进了你的屋子”。

    薛宝钗心里也有些生气,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小的是一样,说往人家姑娘闺房里面闯就往人家姑娘闺房里面闯,幸亏是自家亲戚,大家要是知道他的性子才不跟他计较,这要是换了外人,还不知道要传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开春(三)

    “无事的宝兄弟,只是你姐夫如今正在大营之中,我们都是进不去的,你若是有什么话就和我说,等他回来我再告诉他”。

    贾宝玉一听赵力不在就失魂落魄地出了院子,莺儿见他出去了,生气地与薛宝钗说道,“这个宝二爷,如今都这么大岁数了,眼瞅着新年过去又长了一岁,还跟小孩子一样,不管不顾的就往人家屋子里面闯,大家幸亏是亲戚才不跟他计较了,若是别人岂不是要和他闹,女子的闺房他一个外男说进就进,幸亏姑娘穿戴整齐了,若是姑娘在换衣裳,岂不是平地就要起波澜”。

    薛宝钗也摇了摇头对莺儿说道,“你刚才的话太重了一些,宝兄弟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想起他那个时候,不也是不管不顾的就往人家院子里面闯,姨爹姨妈也该好好的管教一下了,若是再让他这么胡闹下去,人家女子的名节还要不要了”。

    袭人见贾宝玉失魂落魄地回来,以为他在外面吓着了,连忙问他可是在外面出了什么事儿。

    贾宝玉倒头就睡,也不回答袭人的话,袭人不敢告诉王夫人或者是贾母,掖了掖他的被角,拿了一个绣凳守在他的床前做起了活计。

    赵力从大营回来之后,听薛宝钗说晴雯给送走了点了点头,后来又听说贾宝玉不管不顾的冲进了里屋里面来眉头一皱,这个贾宝玉怎么还是这个样子,他如今已经不是七八岁的小孩子了,男女之防,难道他就没有听说过,就算再怎么天真浪漫不懂人事,最起码的规矩也是要守的。

    “我今天见宝兄弟失魂落魄的走了,又是急匆匆的进来,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他早上去送晴雯的时候还是好好的,莫不是晴雯和他说了什么,老爷你若是有空的话还得去瞧瞧他,若是他的呆病发作起来姨娘又该伤心了”。

    想到那一日见到的王夫人心里面除了叹气之外,还想到如果贾宝玉肯成长一些,不要总像个孩子似的天真烂漫,围绕在他身边的困扰就能解决了。

    贾宝玉自那一天回去之后,当天晚上竟然发起烧来,吓得袭人,麝月连忙禀告王夫人和贾母,就连住在大观园的林黛玉都惊动了。

    王夫人彻夜守在他的床前,只听他的嘴边一直喊着林妹妹,林妹妹,听得王夫人心惊胆战眼泪涟涟,见到自己的儿子这个样子,王夫人就像被摘了心肝儿一样,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别人家的姑娘究竟是对还是错。

    贾宝玉高烧未退嘴里喊着林妹妹,潇湘馆那边的林黛玉也是一夜未睡,只穿着一件里衣睁着眼睛靠在床头上想着贾宝玉。

    紫鹃见她那个样子,担心她旧病复发劝道,“姑娘睡吧,我听说宝二爷的烧已经退了下来,现在能睁眼了还说饿了,姑娘你若是也病倒了老太太知道了该有多心疼,为了宝二爷的病老太太也是一夜未眠”。

第一百八十章开春(四)

    “紫娟,宝玉怎么好好的说病就病了,他到底是怎么了”。

    紫鹃挣扎了几下之后说道,“宝二爷这病到底是为何,姑娘难道就真的不知道,这些年宝二爷为了姑娘的病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别人都说他呆,可我瞧的分明,他时常到咱们这儿来坐一坐,夜深了还不走,我听着他那是在为姑娘祈祷呢,直说姑娘的病若是好了,让他做什么都成”。

    “你别说了”,林黛玉流着泪,贾宝玉为她祈祷的事情,她又怎会不知道,可她瞧的分明舅母不喜欢她,纵使老太太的心里愿意让她和宝玉凑成一对,可老太太的年纪是一天大过一天了,再者说二舅母才是宝玉的亲生母亲,若是亲生母亲不点头不答应这门婚事,老太太还能强按着舅母接纳她这个儿媳不成,宝姐姐没出嫁之前二舅母就喜欢宝姐姐,如今宝姐姐出嫁了,原以为二舅母会多多少少把她放在心里面,可如今瞧着二舅母分明是没有把她放在心里面。

    二姐姐迎春已经出嫁了,这大观园里面走的走,搬的搬,当日住进大观园来的时候有多热闹,现在就有多落寞,她住在这个园子里面,就好像这天地之间只有自己一个人似的,就连宝玉都搬出了园子。

    紫鹃替林黛玉擦完泪说道,“姑娘,万事还有老太太在呢,就算老太太”,紫鹃没有往下接着说,话锋一转说道,“还有薛太太呢,薛太太心疼你跟女儿似的,只要薛太太在二太太那儿说几句,兴许会管用的”。

    “姨妈是心疼我,可我到底不是她的亲生女儿,我姓林,她姓薛,若是多管闲事别人会说她的,何况还是这样的婚姻大事,一个外人如何能多嘴”。

    紫鹃也忍不住流下泪来,姑娘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宝二爷的婚姻大事握在二太太的手上,可二太太不喜欢姑娘,老太太都没有办法,薛家的太太又能有什么法子,薛太太也时常到园子里来瞧姑娘,每次瞧见姑娘都是欲言又止,走的时候会嘱咐自己要好好的照顾姑娘的身子,凡事不要往坏处想,怎么能不往坏处想,姑娘如今都这么大了,连史家大姑娘的婚事都定下来了,眼看着就要出阁了,姑娘还是没有着落。

    赵力与薛宝钗听说贾宝玉大病一场,带了几件补品就来到了荣国公府,如今贾宝玉不住在大观园里了,住在离王夫人和贾政很近的院子,他一进去就见贾宝玉病歪歪的躺在床上了,轻轻的笑了一下,几个伺候的丫头看见赵力就退了下去。

    “好端端的怎么说病就病了”,赵力开门见山的问道,“莫不是你那次去送那个丫头的时候,那个丫头和你说了什么,不管她说了什么让你难受的话,你也多担待一些,那个丫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大喜大悲之下难免会说几句让你不喜的话,老太太都这么大年纪了,若是让老人家受了惊吓如何使得”。

第一百八十一章开春(五)

    “我知道我让老太太担心了,赵家哥哥我若是想娶林妹妹,你觉得老爷和太太会不会让我娶林妹妹”。

    这话他怎么问自己,怎么不问王夫人和贾政去,“我不知道,婚姻大事自古以来就是父母做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宝兄弟莫要小看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以为父母说的话都是错的”。

    许多的年轻人都会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以为老一辈的人就是过时,就是不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可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情,他们父母的那一辈儿也都是从年轻过来的,他们在想什么难道真的不知道吗,经历了风霜雨雪的老人,往往都有一种过人的智慧,能将生活给看透了,当然不排除那些糊涂的老人,他们稀里糊涂的办事情,可老人之中不乏那种睿智的老人,吃尽了生活的苦头,看惯了世间的繁华与落寞,在生活的历练之中领悟出了一种能从容的面对生活的办法,而那种对于人生的领悟,是许多年轻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赵力与贾宝玉平静的对视,贾宝玉突然之间说道,“赵家哥哥那日你在廊下和我说了那么多的话,是不是有许多话是不能说出口的,你只是借着别人的故事来点我,我去送晴雯,晴雯和我说父母掌握着我们的终身大事,我想要的他们未必会给我,而那些我不想要的,他们会强塞在我手中”。

    贾宝玉的聪慧,赵力早就领教过了,他也不做辩解那样毫无意义,“确实有许多话是不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只能靠你的领悟了,你既然已经悟出来了,可有想过该怎么做才能握住那些你想要的,宝兄弟我还是那句话,不问前程,不问父母,不问姻缘,不问过往就真的能够了悟了吗”。

    贾宝玉沉着脸在那沉思,赵力坐在凳子上对他说道,“我虽不知道那个丫头跟你说了什么,可我瞧着好像也不是什么很好的话,你是一个聪明人,听了她的话之后当天回来就病倒了,想必也明白了你如今的困境了,有些事情我不能明白的告诉你只能去提点你,其实何止是我在提点你,许多人都在提点你,很多事情我们都看得分明,只是你不愿意去面对罢了”。

    赵力大体上已经猜到了,晴雯走的那天和贾宝玉到底说了什么,才让贾宝玉回来之后,当天晚上就病倒了大概与林黛玉有关系,他们如今这一天大似一天了,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没有提过要将他们两个凑在一起,王夫人还将贾宝玉挪出了大观园,无论是赵力还是薛宝钗都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他们两个不能很明白的告诉贾宝玉他如今的困境,只能很委婉的去提醒他,赵力突然之间有那么一丝佩服晴雯来,能够直言不讳地告诉贾宝玉他如今的困境。

    “我若是立志考取功名,太太会答应我的请求吗,若是为了我们两个人的将来我奋力一搏,太太会不会如我的愿”,贾宝玉不安地问道。

第一百八十二章开春(六)

    赵力不敢很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如今的贾家千疮百孔,看似荣耀繁华实际上已经走到了末路,元宵的时候圣上就没有带贾贵妃到城楼去关灯,无论怎样在不得宠到底还占着一个贵妃的名头,可那天晚上他竟然将她抛在宫里面,却带着一些嫔妃去了城楼,那天也有许多嫔妃没有到城楼去观灯,可她到底还是个贵妃,占着贵妃的名头却没有贵妃的待遇,何等的讽刺。

    “宝兄弟我只能跟你说,有些事情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严峻,我只能提点到你这儿了,你若是用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许多事情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不堪”。

    贾宝玉清澈如水的眼神里面闪过一丝忧色和悲伤,“赵家哥哥,难道事情就真的没有回头的转机了,我说是肯努力的话会不会还有可能”。

    若是在几年前贾宝玉肯努力的话,事情或许还有转机的可能,可是如今贾宝玉说这句话太晚了,如今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贾府就像病入膏肓的老人一样,每次躺在床上眼看着生命一点一点的流逝,慢慢的接近死亡,纵使府里出过那么多出彩的人,也照样挽救不了它的衰败。

    “宝兄弟你看到院子里面的树没有,一点一点的长高,一点一点的长大,可你知道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只要诞生的那一刻就有终结的那一天,我不知道庙里的菩萨,佛祖能不能改变这些东西,但我知道许多事情,我们纵使痛心疾首,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看着他消失在我们的眼前,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读几部佛经,或者是在佛祖面前吃斋念佛就能改变的事情,佛祖也好,菩萨也好,只是将这些道理告诉我们,让我们接受罢了”。

    赵力如今也做了官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他的子孙会千世万世的享受着他的庇护。

    “赵家哥哥是从哪里想到了这些道理,我竟然从来都没在别的书上读到过,赵家哥哥不用担心我,我不会剃了头去当和尚去的,至少现在我不会”。

    赵力轻轻地笑道,“若是有一天你剃了头去当和尚,想来我也不会奇怪,你出生的时候带了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下来,想来你的前世也不是什么凡人,这世界上的凡人,谁会在出生的时候还带了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下来,这是你的好处可同时也是你的灾祸,只是我想提醒宝兄弟一句,不管你的前世是谁,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得好好的想一想,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什么,不然的话受了那些苦楚也只是白受了,想通了才会心甘情愿,想不通纵使修成了大罗金仙也未必去得了那极乐之地”。

    贾宝玉的身躯一震,只听赵力接着对他说,“令堂生养你一场不容易,一个女子十月怀胎得受人间多少苦楚才将你生下来,我们这些男子不是女子,不知女子生育之苦,你在做那些决定的时候,还是要多想一想,许多事情做了出来不是一句悔过就能改过的,也不是一句悔过了就能重新再来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李思哲挨打(一)

    今年开春不像往年那样顺利,贾宝玉刚生了病,李思哲又挨了打。

    李思哲嘟着嘴躺在床上穿了一身白色的里衣,“你说我倒不倒霉,我不过就是去酒楼喝了个酒就被我爹给打了一顿,你说我冤不冤,人家也能去酒楼喝酒,我凭什么就不能去,再者说那个酒楼也不是我愿意去的,是别人拖着我去的,这在京城里的交往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别人不挨打我就挨打”。

    赵力抽出匕首插在一块翡翠糕上,李思哲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用匕首将糕点往嘴巴里送,“我说你想要吃翡翠糕,难道就不会用手用匕首多危险”。

    “我用匕首插糕点危险可有你危险吗,明明知道那是一个局你还偏往里面闯,我瞧着李将军打你是打轻了,还好你没有将那个女子带回来,你若是带回来的话,府上的清净日子就别想过了”。

    赵力冲着李思哲翻了个白眼,在京城送礼的花样还是那样,不是送银子就是送女人都是什么毛病,是觉得自己府上的女子多了,闲的没地方放就往别人府上送,若是那样的话,大营里面有那么多单身的男人了,多好既解决了大龄剩男不能婚配的问题,又解决了他们府上女眷多的问题。

    李思哲嘿嘿一笑,“我也知道他们想算计我,可那我不是一时兴起就去转一转,看看他们又玩什么花样,哪知道他们竟然送一个女人给我,你还别说那姑娘长得,窈窕身段,柳叶眉,芙蓉面,樱桃嘴”,李思哲冲着赵力做了一个手势,赵力没憋住笑了起来。

    “你如今在京城也学坏了,净往这些乱七八糟的地方想,那个女子就算是天仙下凡你也不能接,谁知道是从哪里弄过来的,若是接了你府上十有八九就太平不了”。

    “这还用得着你说,我这不是没接吗,还让我爹给打了一顿,你还别说见到那个姑娘的时候我也吓了一跳,你说这京中的官员可太有意思了,往别人的府上塞女眷还说什么是自家的妹妹愿意伺候我,他们真以为我在边关打仗将自己脑子都给打碎了,会猜不出来那个女子是做什么的”。

    “你还是小心些,他们今天没送成改天再设一个局,这次算你走运没跟那女子成就好事,若是成了好事就算不想接也得接”。

    李思哲清幽幽地叹了一句,“看到那个女子说实话,不心动那是假的,但一想我家中已经有了夫人,怎么着也不能对不起我家里的夫人,虽说京中纳妾,十个富贵家里面九个家里都纳妾,只有一个不纳妾的,可你瞧,我爹不是只有我娘一个女人”。

    “你可不要可怜那些女人,那些女子大多来路不正,扬州瘦马你可听说过,扬州不但玉器出名,他的瘦马之名可跟玉器一样有名,扬州有不少人家都做着这样的生意,在那些女子很小的时候就精心的挑选,然后养在宅子里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卖给那些高官或者是权贵们,这些女子与细作也没什么不同,若是收回家十有八九都是灾祸”。

第一百八十四章李思哲挨打(二)

    赵力见李思哲不以为然说道,“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女人,她们最大的武器就是美貌,试问这天底下又有几个男子能抵得住女人的美貌和柔情”。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最大的武器就是她的美貌,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最让人防不胜防,三十六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人计,这些扬州瘦马自小就被那些富商,或者是专门养育她们的妈妈精心的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柔情似水,配上她们的绝顶的美貌,多数人都会栽在她们的头上。

    “如今圣上的几个皇子已经长大了,太子虽然立了,只要他没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任何人都有可能,你爹是正一品的武将手上握着兵权还是小心的为好,你府上的那些美貌的婢女也不是没有,若是耐不住的话找她们安全些,那些扬州瘦马虽然可怜,可谁知道她们背后的主子是谁,若是有那些不安分的人,将那些人送到你的府上来挑拨你府上的是非,你们家的太平日子就不用过了”。

    李思哲躺在床上,若不是屁股挨了打,他真的很想下床跟赵力打一架,这小子什么叫做受不住的时候找府上的婢女也是可以的,他就有那么急色。

    赵力摇摇头说道,“并不说你急色,只是你现在正是年纪血气的时候,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玩笑的话,府上的婢女,尤其是那些签了死契的婢女,你若是找她们的话还能给她们一个好的前程,总比找那些女的来得安全些”。

    李思哲憋憋嘴说道,“我也是知道,我不过是一时好奇,想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也是想替我爹分担分担,你是没瞧见我娘生辰的那天,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送了礼过来,我们家刚到京城来的时候冷冷清清的,突然之间热闹了起来,还有那些想给我爹送小妾的人,我就是想去瞧一瞧那些人还有什么花招”。

    “那些人想做什么,你不是已经清楚了,大将军在朝堂这么多年,这些事情还是能够应付的过来的,你就不要瞎添乱了,你弟弟的亲事定好了没有,若是没有定好的话尽快定好,你的婚事是圣上赐的娶的是没落之家的女子,若是在娶亲的话还是娶那些没落之家的女子为好”。

    “提到这件事情,我爹我娘都头疼,那些人可真够可以的,给我爹送小妾不成,就把主意打到我弟弟的头上,今天这个人来说亲,明天那个人来说亲,我妹妹才几岁这些事都快安排好了”。

    “若是在平常你爹未必引起朝堂上这么多官员的关注,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挨过这阵子就好了,圣上还没有到那个年纪,那些皇子们就开始不安分起来了,若是引起了圣上的震怒,那些不安分的皇子跟后宫的嫔妃未必有什么好的下场,太子只有一个。圣上也只有一个,可圣上的儿子却有很多个,圈几个损失不了什么,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明哲保身是最好不过了,那些从龙之功谁愿意,谁想要就给谁”。

第一百八十五章李思哲挨打(三)

    李思哲笑着说道,“那些从龙之功我们李家可不想要,可这世上的人贪心,可有不少人想要这个东西,不说这件事情了说说我爹让你帮他写的东西,你写得怎么样,西南那边那些海域之王们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出了好几件事情”。

    西南沿海之地有不少岛国,那些小岛自立为王,大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派出了不少使臣俯首称臣,愿意建立往来,这些年许多王开始不安分起来派出了不少探子,到大明的国土上来刺探情报,启元帝刚刚收拾了突厥国,就想对那些西南沿海的乱臣贼子用兵。

    “我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写”,赵力想到这个问题就有些心烦意乱,西南沿海之地不像突厥国,突厥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大明朝这么多年来一直与他交战,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案,再者说与突厥国交战是在地面之上,在地面之上可以不用热兵器,用冷兵器的话也是可以的,突厥国也没有大炮这些东西不象在西南沿海之地,若是与那些西南沿海之地的小王们作战,船大炮这些东西都得提到方案上面来,这些东西才是对付西南沿海之地的最佳利器,只是这些东西若是提上来,那就与突厥用兵不同弓箭这些东西是冷兵器,大炮这些东西是热兵器其杀伤力之强,赵力也犹豫要不要写到这个东西。

    “这可不像你的性子,你是不是有什么担心的地方,若是说出来的话我也好替你分担分担”。

    “我也想了很长时间,若是与西南沿海那些成乱臣贼子们开战的话,船自不必说,你可记得兵器局几年前研制出来的新型利器火炮,若是对付那些西南质地的乱臣贼子,用那个是最好不过了,只是用了那些东西的话,只怕是后果有些不堪设想”。

    “火炮就是那个长得圆圆的,杀伤力要比弓箭厉害许多倍的东西”,李思哲拉下脸来说道,“你怎么敢想这些东西,你难道不知道兵器局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就有许多大臣上折子反对圣上用那个东西,说此为不祥之兆会给大明朝带来血光之灾”。

    “我也是知道,但用那个东西最好不过了”,启元帝本质上是一个好武的皇帝,他在兵器局制造招揽了不少人才,几年前研制出了大炮这样的利器,遭到了许多臣子的反对。

    “若西南之地开战的话,可不像在突厥用兵,那是马上的战事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了,有些事情已经顺理成章了,可还记得史上那些杀伤力巨大的兵器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许多文臣反对过说此乃不祥之兆,可那些皇帝们照样用了,京城的这些将士们到草原之上打打仗还行,若是到了海上船一开就会晕头转向,弓箭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可这些火炮却不同只是要固定在船上用火点燃即可,只是这些东西杀伤力远非弓箭所能比的,弓箭再厉害最多也只能要两个人的命,可这些火炮要的可是一群人的命,我也在想到底该不该想提醒李将军用这个”。

第一百八十六章李思哲挨打(四)

    李思哲脸色缓了下来,“你和我爹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们这些京城的将士们打打地上的战还行,若是真的到了海上面晕头转向,而那些西南的小国们最擅长的就是打海战,只是若是真的用了那些东西,可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那些文臣们也不知道会说什么样的话,万一到时候将我们李家弄到风口浪尖上,可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

    弓箭这些东西,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仍然有些文臣叽叽歪歪的说这些东西是有伤天和与国不祥,若是李思哲的父亲建议启元帝用火器这样的东西,朝堂之上还不知道要吵成什么样子。

    春日已到,天地间的万物由静默无声转变成春意盎然,启元帝心情大好地看着栽种的树慢慢有了绿意。

    “听说李家的那个小子挨着他爹的打,到现在都起不来床,到底打得如何了,是为什么是打的他,范爱卿可知道”。

    “圣上耳聪目明,这些小事何须来问臣”,范尚书跟在他的后面小心的说道。

    “耳聪目明”,启元帝冷哼一声,“也只有你们这些臣子还觉得朕耳聪目明,朕膝下的那些皇子们,却觉得朕早已经到了该退位的时候,一个个都如此不耐烦,他们怕是忙了他们那几个叔叔是怎么死的”。

    范尚书听到启元帝这么说打了个冷颤,启元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在启元帝的身后,跟了圣上这么多年对启元帝的手段再清楚不过,皇家若是到了夺嫡的时候,就是骨肉相残的时候,圣上可不是先帝的那位太子心慈手软,可若那位太子不是心思手软念情,当今圣上也未必能够坐上龙椅成为一国之君。

    “朕的这些儿子们除了太子还安分之外,其他的几个皇子就跟朕当年的几个哥哥一样,以为朕是父皇”,说到他的父亲和哥哥,启元帝心里亦是叹息,他的父皇跟他那过世的太子哥哥一样,都是心慈手软之辈,除了对他以外,他的父皇出生好中宫皇后所出,又得他皇爷爷的疼爱,被立为太子之后就顺风顺水的坐上了龙椅,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他的皇爷爷从来就没有让他粘,都被他的皇爷爷悄悄地处理了,而他的哥哥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性子和他的父皇一模一样都是心慈手软之辈,最后郁郁而终。

    “以为有了那些人做例子,朕的这些儿子们到底会安分一些,没有想到树还没有长高,就想着要冒头了,为君者应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这些儿女私情该抛弃的时候就得抛弃掉,才能稳住这天下江山”。

    “圣上圣明”,范尚书有些违心的说道,“只是圣上膝下有这么多皇子,如今太子已立,若是那些皇子们不安分,圣上不顾骨肉亲情的话只怕与江山社稷不利”。

    启元帝用一种很怀疑的眼神上下打量范尚书,“范爱卿什么时候开始心思手软起来了,当年爱卿跟在本皇子身边,可帮着本皇子出了不少主意,现在竟然和朕说这样的话”。

第一百八十七章李思哲挨打(五)

    “就是因为当年帮着圣上出了不少主意,引起了不少骚乱臣这些年也时常后悔,想着如果当时不是那么年轻气盛,或许事情就是另外一种样子,如今臣老了看许多事情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意气用事,皇子们虽然有些不安分,可圣上是他们的父亲,子不教,父之过,圣上难道就不想想,皇子们如今这个样子到底是学了谁”。

    “依照范爱卿的意思,皇子们如今是有样学样,朕也不是太子登基而是皇子登基,是朕挑起了他们的夺嫡之心”。

    “臣不敢”,范尚书的腰弯成了九十度,对着启元帝说道,“臣不敢质疑圣上,只是皇子们夺嫡已经不是一家之事,京中许多官员似乎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上来,圣上前几年抄过许多人的家,许多人家骨肉分离,圣上若是想对那些皇子们动手的话,势必要牵连到许多官员的身上,臣担心那样的人间悲剧,会降临到更多的人身上”。

    “范爱卿如今果然是老了,竟然变了,你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启元帝摇头叹息地说道,“你以为朕不会动手,这样的人间悲剧就不会发生了,那些参与到夺嫡来的官员,许多事情朕就算想不动手,那些官员们也会逼着朕动手”。

    启元帝轻叹一声说道,“那样的人间悲剧,朕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了,当年朕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见过,我的太子哥哥郁郁而终,为了这件事情我的父皇杀了多少人,菜市口的血都将地染红了,可照样阻止不了那些想要取得更大财富的官员们的脚步”。

    范尚书的心理亦是一叹,那个时候他刚刚来京城,还没有做到如今的位置,还只是一个学子,他的同窗就拉着他到菜市口看人行刑,血都将菜市口的地染红了,可照样还有人凑上去送人头。

    “微臣也知道富贵动人心,就算圣上抄了一次家,照样有人将人头送上来,只是陛下如今和臣一样已经不是少年了,还是要给自己的儿孙多积些阴德才是,那些皇子是陛下的亲骨肉,若是骨肉相残这史书又该如何去书写陛下,那些皇子的母妃们跟了陛下这么多年,这么多年也有夫妻之情在,陛下还是看着这些夫妻之情上能免则免”。

    夫妻之情,启元帝本来想讽刺几句,但心里面猛的一软,想到二皇子的生母,刚进他的府邸的时候是那样一个明媚娇俏的女子,现在带着重重的玉冠,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往日里的娇俏明媚全然不见了。

    “你这个老家伙还是像年轻的时候,揪着朕最心软的地方说,那些皇子的生母门,跟着朕一辈子,朕的心里也明白,若是动了她们的儿子,跟要了她们的命也没什么不同,朕也不想如此无情,只是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也不能随了朕的愿”。

    满园都是生机勃勃的绿意,都没有将启元帝的好心情给留住,太医院的太医来报,庆贵妃只怕是这一两日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507/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作者:平沙秋冬所写的《红楼中的路人》为转载作品,红楼中的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中的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中的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中的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中的路人介绍:
赵力第一次见到刘姥姥的时候只以为是同姓,从战场回来接妹妹回家,才惊觉这是红楼中的世界,万幸自己不姓贾,但红楼中的女子着实可怜,要不要帮一把这是个问题。红楼中的路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中的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