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中秋赏月(四)
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李夫人想了想,那个时候他们一家人不在京城,她跟着自己的夫君在镇守边关,新皇登基之后才一旨诏书将他们一家人招回了京城。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当年也是轰动了京城的,中了探花人又长得俊俏,不少人想招他为婿最后让荣国功夫给截走了,许多人家都深表可惜,贾敏出嫁的时候也是十里红妆,郎才女貌当时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后来林探花带着他的夫人去了扬州离开了京城,也不知道他们过得如何,他们的姐儿怎么会在荣国府”。
薛宝钗回答道,“林探花夫妇已经过世许多年了,嫂子难道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秦氏摇摇头笑道,“毕竟不是一家人,我只是在幼时听父母谈起过这段往事”。
“说起我那个妹妹也是可怜,如今家里面只有她一个人了,父母和弟弟都已经过世了,我姨娘家的老太太舍不得外孙女儿,林大人在过世的时候也将我那个妹妹托付给了荣国府的老祖宗,这才在荣国府住着”。
“这又是何道理”,李将军的夫人不明所以地问道,“难道林家那边再亲眷了不成,怎么说那也是外祖母,按照规矩来说还有叔叔伯伯,应该交给他们抚养才是”。
“夫人有所不知,林家那边虽然也有亲戚可关系都远的很,不然的话林大人也不会将唯一的女儿托到荣国府来抚养,林家子嗣向来单薄,就拿林大人那一支来说也只有林大人这么一个独子,我那个妹妹本来还有一个弟弟,可惜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林大人到他这一代只有他一个人了”。
“原来如此,真真是个可怜人,既无父母又无兄弟姐妹只有一个外祖母,可怜林大人和林夫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竟是这样收场”。
众人皆是感叹,唯有李思哲的妹妹清脆的问道,“赵家嫂子,那个林姑娘有你好看吗”。
李将军和李夫人生这个女儿的时候年纪已经上去了,众人都笑她是老蚌生珠,可李夫人不在意,女儿生下来之后疼得跟什么似的,李家的家教向来很严,这个小姑娘虽然有些骄纵但并不任性,性子也是天真烂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她的相貌比我好看多了,姑娘若是不信的话,改天可以到那个园子里瞧一瞧林姑娘”。
“我不信我不信,这世上还有比我嫂子和赵家嫂子还要好看的姑娘”,小姑娘摇摇头,“娘,你说我说得对不对,我嫂子和赵家嫂子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当然啦,娘也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娘”。
秦氏见小姑子这么夸自己捂着帕子笑了起来,“你这么夸嫂子,嫂子都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奖励你了,只是当年的林探花京中可有不少女子都想嫁给他,荣国府的那位过世的姑太太听说相貌也是京中女儿家数一数二的,想来他们两个生下的孩子容貌必定不俗,林探花出身书香世家,荣国府虽然是武将出身了但后来走了文路,那位姑太太也是极通文墨的,那位林姑娘文采必定也不俗”。
第一百四十四章中秋赏月(六)
贾家已经弃武习文很多年了,虽没有出现过什么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但文字功底还是不错的,如今的做派完全是一副文人的做派,众众卧室里面挂着的宝剑,也只是悬挂在那儿瞻仰瞻仰,想想自己的祖宗是怎么发家的。
贾宝玉坐在贾政的旁边闷闷不乐,晴雯,藕官,芳官这些女子被王夫人赶出了大观园之后,他的心绪就一直不佳,如今虽然还住在大观园里,但他现在想去见林黛玉比往日困难了许多,王夫人又时时盯着他让他好好的读书,贾政也逼着他读书,他最厌烦的读那些四书五经了,这些东西平日里只是应付着来。
贾母赏月在凹晶馆用一个大屏风隔了两桌,贾宝玉透过屏风去看林黛玉见她清瘦了许多,心里痛得跟什么似的。
林黛玉和史湘云坐在一起,史湘云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的性子一向是开朗不比林黛玉那么心思敏感,知道中秋之后她恐怕也要家去了,就想劝一劝林黛玉不要想那么多,能过一日是一日。
林黛玉和史湘云出了凹晶馆在别的地方转悠,转到一个有荷花池姐妹两个人就谈起了各自的心事。
“姐姐你何必这样,省得将自己的身子给糟蹋了,你瞧我也是个没有父母的人,可我还是这样能过一日是一日,能乐一日是一日,最可恨的是宝姐姐,原本还说我们姐妹在一起不想她竟然嫁了人了,现在想来与自己的夫君正在一处赏月,就像我们姐妹抛在脑后了”。
林黛玉笑着打趣她,她也是订了亲的人了,想来明年也会与自己的夫君在一处赏月,也不会想到贾家的姐妹们了。
史湘云见林黛玉笑了,便提议她们两个单独联诗,不与贾府众人一起联诗就她们姐妹两个,林黛玉见史湘云如此好意,便决定与她一起联词,心里想到湘云妹妹平日豪放大气不像自己那么多心,刚才老太太让迎春三姐妹坐到她那边去,没有叫自己与湘云妹妹,妹妹定是怕自己伤心才来陪着自己。
悠悠的笛音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到了凹晶馆,林黛玉听到那悠悠的笛音声音悲切,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小的时候也是和母亲在家里面一起赏月来着,可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老太太虽然疼自己,可到底是自己的外祖母不是亲祖母,自己身边的亲人除了外祖母和宝玉之外难得有对自己好的,湘云妹妹虽不是自己的亲妹妹,但与她相处了这么多年姐妹之间情真意切,不像与薛宝钗总是隔着一层。
史湘云和林黛玉在池边随口写诗,林黛玉被一个仙鹤吓了一跳,史湘云随口说道,“寒塘渡鹤影”,林黛玉想了想看着天上的明月,说道,“冷月葬花魂”。
句子虽好但听着不吉利,史湘云想让林黛玉再说一个别的,林黛玉却说她多心了。
悠悠的笛音还在吹着,贾母听着有一丝悲凉之意,林黛玉和史湘云也不在连句了,坐在池边静静的听着那悠悠的笛音。
第一百四十五章秋弥(一)
中秋过后便是秋弥日,大明朝的开国之君是以武夺了别人家的天下,为了让子孙不忘当年的先祖吃了多少苦头,每当秋末冬初便会有几天秋弥日。
京城的郊外有一家皇家猎场,里面养了许多獐子,鹿或者是老虎这样的动物,每当到了秋末冬初这样的日子,猎场便会迎来当今天子的圣驾。
当今的天子不像他的父辈,只是象征性的到这个围场开个弓,住个一两晚就会回去,当今的天子若无紧要的事情,多半都会在这个地方住上半个月。
猎场之上静悄悄的,除了有马儿偶尔的嘶鸣之声之外,静的听不到一丝声音,猎场里面的动物也似乎察觉到了不寻常之处,警惕地将自己藏在树林之后,只听到嗖的一声,当今天子开了第一弓,赵力骑在马上拍了拍自己的马,示意让他安静下来,这匹马本来是草原上的马,被赵丽俘获之后成了自己的马,平常野得很只有在赵力的手上才乖乖的,他似乎闻到了那幽幽的青草味,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赵力眼睛扫了扫前面,领头的是当今的天子,赵家父子跟在他的后面,与当今天子站在同一个位置上的便是太子与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几个皇亲国戚,其中一个男子形容秀美,穿着一身白色的蟒服上面绣的爪子是四个爪子,赵力见他骑在马上,不像其他武将或者是皇子英姿挺拔,就多看了他几眼。
启元帝开了第一弓,随后猎场之上只听得马蹄声和动物的嘶鸣之声,还有射出去的箭在冷风之中流转的声音,赵力不想打猎,反正到时候他可以去蹭李思哲的猎物,只是让胯下的这匹马尽情的奔跑,跑了半天之后他骑着马去找李思哲。
李思哲见赵力一个猎物都没有打到,却骑着马来找自己,就知道这小子估计是惦记上自己的野物了。
“你这个小子也是可以,自己不打猎却跑来蹭我的东西吃”,赵力笑得光明正大,“咱们两个是兄弟,你的猎物就是我的猎物,我让这马儿跑了一圈光想着他了,也没有想给自己猎个什么东西吃,不来找你找谁”。
李思哲让自己的亲兵去将猎物烤了,赵力也让安小虎陪着他一块儿去,两个人一起进了李思哲的帐篷。
“今年的秋狄倒是有意思,圣上不但带了一些文臣过来,还让一个宫里的嫔妃一块儿跟着到了这个围场,听说了吗,她就是那个来和亲的公主”。
“这件事情还用着你说,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有京城的百姓,哪个不知道圣上如今最宠爱的就是突厥来的那位公主”,赵力想的那个公主替她可怜,如花似玉的年纪长得又是娇美可人,像草原上的一朵格桑花一样偏偏入了宫,圣上的年纪又比她大那么多。
“纵使贵为公主又能怎么样呢,不过就是个名头罢了,关键的时候还不是被家中的男人给推出来”。
“你这话还是别说出来为好,省得有人治你的罪,你爹是正一品的武将,将来你是要袭官位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也该改改你的脾气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秋弥(二)
李思哲笑着对赵力说,“这话还用的着你说,为了改我这个脾气,我爹不知道抽了我多少鞭子,想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人还不在京城,过得是何等的快乐,来了京城见识了京城的富贵,这日子却过得提心吊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得提前在自己的脑子里面想一想,生怕说出来给自己的家族惹祸”。
“你知道就好,你身上可担着你家族的重任呢,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你从小就能吃许多人不能吃到的东西,穿着别人不能穿的东西,可不能只想着富贵而不想想自己身上的担子”。
秦氏给李思哲生下了一个女儿,自从做了父亲之后,李思哲的性子也改了许多,“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我一生下来就能享富贵,而我家的那些奴仆一生下来就得受罪,现在想明白了,有的时候真觉得自己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跌下悬崖便是粉身碎骨,想来我爹应该也有这种感受,所以自小便对我那么严格”。
“还是那句话,凡事多动动脑子,想想为什么别人可以过这样的人生而我却不能,有的时候也要想想为什么自己能过这样的人生,而别人却不能”。
“你说起话来总是那么老气横秋的,感觉年纪比我爹还老,要不是看着你的样貌还真以为你是七老八十的老头了”。
赵力笑而不答,自己可不是一个老头了,想到今天在围场上看到的那个穿着蟒服的年轻人,赵力便问李思哲可知道那个人是谁。
“看他那个样子不像是善骑射的人,又不是文臣,身上穿着四爪的蟒服”。
“你竟然不认识他,他就是北静王,想当初四王八公的祖先与本朝的开国之君一起打天下,天下打下来之后,有的分封为王有的为公,如今的四王八公名存实亡,北静王却是唯一一个掌有实权的人,你可不要小瞧了他,他可不简单”。
“我没有小瞧他,只是觉得奇怪,他看着不像是精于骑射的人,穿的蟒服也不像亲王的蟒服”。
人分三六九等,哪怕是贵为黄皇亲国戚也要分出个高下来,普通的百姓以为只要是王爷,那就一定是皇亲国戚跟皇帝老子是一家人,其实不然像北静王和忠顺亲王就不是一家人。
忠顺亲王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他们是同一个祖宗,而北静王只是分封为王就像国公府一样,那只是一个封号与皇家并无什么关系。
“原来他就是北静王,果然形容秀美,圣上对他似乎也很器重”。
“可不是”,李思哲笑着说道,“圣上对他甚是器重,你瞧见这次圣上带来秋狄的人没有,老牌的世家,除了北静王带来了之外其他人都没有来,带来的都是近几年崛起的文臣武将,圣上是什么意思朝中人大概都懂了”。
启元帝这些年大权在握,老牌的世家让他打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宫中得宠的那些嫔妃也大多与老牌的世家没有什么关系。
“圣上这些年大权在握,他本就有意打压那些老牌的世家,可不趁着这个机会,好让朝堂中的人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只是今年他不但带了太子来,还带了几个年长的皇子过来”。
第一百四十七章秋弥(三)
“圣上本来就不是太子,而是皇子登基”,李思哲特意将声音压低往赵力这边坐了坐,“你瞧瞧这朝中可有夺嫡的势头,若是有的话这京城恐怕又得掀起腥风血雨”。
夺嫡,这大概是每个王朝都无法躲过去的灾难,赵力拍了拍李思哲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启元帝一块来围场的文臣武将,都按照自己的官职找到了自己的帐篷,赵力的帐篷与李思哲的帐篷隔了两个帐篷,在帐篷里睡了一觉,第二天赵力便与李思哲一块去打猎却与北静王不期而遇。
虽不是皇亲国戚,但他领着一个王爷的头衔,赵力与李思哲都得下马给他行礼。
“两位将军快快免礼,还不知道这位将军怎么称呼”。
赵力是第一次随着启元帝来这个围场,他的官职还没有高到可以跨进北静王王府的门槛,因此北静王并不认识他,赵力报上自己的姓名之北静王惊呼一声,“你就是与荣国府结了姻亲的将军,荣国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可在本王的面前提到过好几次,今日一看将军果然是英姿挺拔”。
赵力一笑说了几句恭维的话,北静王便策马去打猎去了,“你不是说荣国府那位小公子对你印象并不是很好,这个北静王怎么当着你的面,夸荣国府的那位公子对你印象颇佳”。
贾宝玉会夸自己那才奇怪了,赵力与贾宝玉第一次相见是在一次宴席,他随着薛蟠去赴宴说了几句让贾宝玉不喜的话,随后每次见到贾宝玉对自己都是退避三舍。
“这位北静王能够握着实权,想必也是一位不凡的人物,他如果不对自己这么说,该怎么说,难道说贾家的那位公子对你可是厌烦至极,这句话若是说出来岂不是让我跟荣国府结仇”。
李思哲笑着拍了一下自己的脑子,“可不正是这句话,贾家的那位公子对你是十分的不喜,如果北静王实话实说的话,岂不是让你们两家结仇”。
两个人重新骑上马打了一天的猎,将猎物交给安小虎和李思哲的亲兵,让他们到固定的地点去烧烤这些野物。
两个人正在说笑,一个男子就掀了帘子进来,他一进来就冲两个人抱拳,“两位将军勿要见怪,下官贾雨村有事要来找李将军”。
赵力见来人自称是贾雨村,就连忙将李思哲拽了起来,李思哲古怪地望向他,赵力示意李思哲别说话。
“原来是贾大人,不知道贾大人找本将有何事”,赵力的官职在贾雨村之上,说一声本将并不是逾越之事。
“下官来找将军并无什么要紧之事,只是以前在政公那听说过李将军的大名,却从来没有拜访过深表可惜,今天听说将军也来了秋狄就特意来拜访,不知可打扰到两位将军”。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这贾雨村落井下石的事情可没少做,赵力对这种人不以为耻,但也不想得罪他,说了几句好听的话,但显然贾雨村是不相信赵力说的那些话的,两个人客套了半天贾雨村告辞。
第一百四十八章秋弥(四)
赵力将贾雨村送走之后掀了帘子进来,李思哲古里古怪的问道,“这贾雨村到你这儿来就是为了说几句好听的话,还是来跟你攀亲戚的,荣国府的那些人姓贾,你又不姓贾,你娶的又不是荣国府的姑娘,怎么着也不会跟你扯上关系”。
赵力说道,“若是人家真心想跟你攀亲戚,无论隔了多远都能攀上亲戚”,刘姥姥不就是拐了弯的亲戚到荣国府讨到了不少好处,虽然他们两个的目的不相同,但拐着弯认亲戚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贾雨村到我这里来究竟是做什么,这种人宁可对他客气些也不要得罪他,这世上的小人最是难缠”。
李思哲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贾雨村曾经也来找过他的父亲,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如今他的官职已经不小了,一个布衣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很难得了,难道他想封王不成。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想做王爷,但是一个人若是有野心的话,神仙佛祖也未必满足得了他”,赵力拨了拨火盆里的火,“李将军不是曾经也说过,这个贾雨村曾经跟他套过近乎,文臣武将素来不来往,但他近来频频的跟我们这些武将套近乎,不知道他葫芦里面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依我的猜测恐怕不是什么好药,你还是提醒将军一声莫要上了他的套才好”。
贾雨村出了赵力的帐篷,拐了几个弯之后,看无人拐到了林子深处,对着前面的男子一行礼口中称着,“三皇子”。
“本皇子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没有想到连一个小小的将军你都笼络不住”,启元帝的三儿子手上拿着一片黄叶漫不经心的说道。
“是下官办事不力请三皇子息怒下官,没有想到李家的那对父子竟然这么固执,不过下官已经想到办法,可以将你家的父子拉拢到三皇子您这边来”。
“就凭那个姓赵的将军,还是凭着荣国府和宁国府,算了本皇子已经想明白了,李家的父子从来效忠的只是圣上,而不是我们这些皇子,本皇子的太子哥哥已经长大了,父王对他也生出了不满之心,若本皇子将李家那对父子拉拢到本皇子这边,只怕会引起父皇的不满,等什么时候父皇废了太子,本皇子在将李家父子拉拢到本皇子这边也不迟”。
“殿下圣明,可难道殿下就不怕太子和二皇子还有大皇子,悄悄的拉拢李家父子,姓赵的那位将军与荣国府是攀着亲的,还请殿下在给下官一段时间,让下官再使使劲儿,兴许就能将李家的父子拉拢过来”。
“李家的那对父子若是那么好拉拢的,当年也不会镇守边关那么多年而不回京城,这里面的缘故你仔细的想一想,至于那位姓赵的将军,据本皇子所知他娶的不是荣国府本家的姑娘,而是个亲戚家的姑娘,何况他又不姓李,就算你将他拉拢过来也未必有什么用,还不如替本皇子想一想朝中还有哪些官员可以拉拢,李家那对父子还是先放一放”。
第一百四十九章晴雯梦醒(一)
赵力随着启元帝去围场,整个将军府都是薛宝钗在当家,自从薛宝钗将晴雯从他哥哥嫂嫂那儿接回来之后,就请大夫治她的病,刚开始的晴雯有了求死之意并不是十分的配合,薛宝钗和莺儿劝了又劝之后才肯吃药。
病好了之后薛宝钗本想告诉贾宝玉一声,不想晴雯不让薛宝钗这么做。
莺儿去晴雯单独住的院子,瞧了瞧之后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就去了薛宝钗和赵力住的院子。
“姑娘,你说这件事情奇不奇,自从晴雯醒了之后不哭也不闹,也没有去找宝二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亏的宝二爷经常打发他身边的小厮过来问这晴雯究竟病得如何”。
贾宝玉总是派他身边的小厮,到将军府来问薛宝钗晴雯的病究竟如何,如今王夫人和贾政将他看得很紧,他不能随便出府了。
薛宝钗将这个月的账目给算好就去了晴雯的院子,想问问她究竟有什么想头,她如今的病已经养好了,她听莺儿说过晴雯的哥嫂家是一户屠夫,小的时候就狠心的将晴雯卖到国公府去,她去接晴雯的时候只见晴雯躺在土炕上,身上盖的被子也是破破烂烂的,莺儿使了钱她的哥嫂才同意莺儿将人接到将军府来。
晴雯病好的第一件事情就将手上的指甲给剪了,她披着衣裳坐在窗前安安静静地绣着刺绣,这是她最拿手的活计了,想当年荣国府的老祖宗给了贾宝玉一件雀金昵,宝玉去不慎将那件雀金呢给弄破了一个洞,那件雀金呢五彩晶莹就像是天上的孔雀一样,怡红院那么多大丫头没有人敢去缝补那件雀金呢,最后还是自己将那件衣裳给弄好的。
晴雯一件薛宝钗就规规矩矩的给她行了一个礼,弄得薛宝钗惊讶不已,要知道这个丫头当年在院子里的时候,看到自己可很少会给自己行礼,有的时候还会摆脸色给自己瞧,不想这丫头现在竟然也学会了这些规矩。
薛宝钗连忙让她坐下来问问她有什么打算,“宝兄弟总是派他身边的小厮茗烟到将军府来问你究竟病得如何,我听莺儿说,你如今的病已经好了可有想过要去哪儿”。
晴雯苦笑,自己被太太从园子里面赶出来,又将自己的生契还给了自己,自己随身的物件儿这么多年的积蓄都没有带出来,只有几件贴身的衣服,回哥嫂家被他们很是奚落了一阵子嫌弃自己没用,这么多年只在府上享荣华富贵都没有想给自己的哥嫂捞什么好处,最后被人赶了出来,还只能回到这个地方。
“姑娘你信吗,我和宝玉是清白的,我被太太赶出园子的时候是存了死志的,她们说我和宝玉不干不净,说我是个妖精勾搭宝玉,可我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我那个时候想着我若是死了什么事都甘心,唯独这件事情不甘心,我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却被她们这么糟践我死都不甘心”,晴雯嘤嘤的哭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章晴雯梦醒(二)
晴雯哭着说道,“若是早知道有今日,我当日就该将这个罪名坐实了”。
薛宝钗冷清的说道,“你这个丫头怎么到今日还不曾明白,不管你将这个罪名坐实了还是没有做,她们才不会管你有没有做这件事情,她们的心里何尝不明白你不是这样的姑娘,可她们就是恨你,恨你这么清清白白的活着,恨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相貌有这样的才情,而她们却不能有,恨你得宝兄弟的宠爱而她们却不能,你若是以宝兄弟坐实了才随了她们的心愿,你清清白白的活在这个世上才能让所有的人哑口无言,让那些污蔑你的人明白谁才是那个肮脏的心思”。
晴雯听到薛宝钗的这些话哭得不能自已,口中一直喊着宝玉,宝二爷。
薛宝钗见她这个样子,想到那一年宝玉挨打,她到宝玉的屋子里面坐着给他绣肚兜,那个时候自己也像她这么糊涂,一片小儿女心肠。
“以后莫要惦记宝兄弟了,宝兄弟虽然待女儿家和气,当你在他身边这么多年,难道就不明白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林妹妹,你是老太太给他的,按照他们家的规矩老太太兴许是想让你做宝兄弟的屋里人,可宝兄弟那边想做屋里人的丫头又何止你一个,咱们不说别地就说三姑娘的生母赵姨娘,熬灯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可见那个姨娘岂是那么好做的,宝玉的心里又只有一个林妹妹,你若是做了他的屋里人,你们三个人又该如何相处,到头来不过是让三个人都伤心罢了,林妹妹是那样的一个人,宝兄弟又是那样的一个人,你若是插在他们中间,你们三个人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薛宝钗劝慰着晴雯不要让她再惦记贾宝玉了,他的心里面只有一个林妹妹,她回想到当日哥哥问她的那句话,她嫁给宝玉之后就真的好了吗。
贾宝玉一直担心着晴雯的病,总是让他身边的小厮到将军府瞧一瞧,晴雯的病到底如何了,听说她病好了之后就想来看一看,但王夫人最近盯他盯得紧,就想打发袭人到将军府来瞧一瞧她,秋纹听说这件事之后自告奋勇代替袭人来看晴雯。
秋纹也是贾宝玉的大丫头之一,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估计没有一个人不对贾宝玉抱有幻想,秋纹长相不如晴雯,论名声不如袭人,就连不声不响的麝月她都比不上,当年一个丫头趁着她们几个人不在的时候在宝玉的面前露了脸,她就训斥了她,可后来她听说那个丫头离开了怡红院去了琏二奶奶的屋子里面伺候,她就开始想难道真的成了宝二爷的屋里人才是她们这些人唯一可走的路,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吗。
秋纹跟着茗烟来到将军府,见将军府虽不如府上那么富贵,但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如今都已是冬天了还有几颗青绿的树立在院子里,想到如今的园子忽然之间有些明白了,笑了笑之后就大步的往晴雯住的院子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晴雯梦醒(三)
秋纹见晴雯坐在床上病已经好了,大喜过望握着她的手说道,“我的好姑奶奶,如今总算捡回一条小命来了,可要保重千万别做那些想不开的事情,如今园子跟咱们去住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太太将宝二爷看的特别的紧,我还是扯了一个谎才能出来的,以后莫要惦念宝二爷了,咱们如今都大了不像小的时候那样,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可得好好的保重”。
“宝二爷,如今怎样了”,晴雯轻声的问,“我如今不在宝二爷面前伺候,他过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无非就是哭几场,偶尔想你的时候偷偷的哭一次抹一抹泪,太太如今将他看得很紧,连去林姑娘那边的屋子都不能够了,要我说宝二爷还是要好好的念书才是”。
“你这个蹄子,什么时候也学得像太太袭人一样总是催着宝二爷念书”。
“宝二爷如果不念书不求取功名,难道还能像我们这些女孩子一样嫁人,找个依靠不成”,秋纹想到这里清幽幽的说道,“我是知道你的心思的你总是不服袭人,可你不想想袭人为什么能得太太的宠,还不是因为她总是劝着宝二爷读书,咱们那个家看着家大业大的,可子孙后代如果不珍惜,再大的家到最后都是会败下来的,宝二爷是个男儿家不像我们女儿家,我们女儿家无非就是找个老实可靠的男人将自己嫁了,以后生儿育女了儿孙膝下”。
晴雯今天两日都听到这样的话眉头一皱,秋纹见她这个样子接着劝导,“你自小就相貌好又得老太太的宠,被分到宝二爷的屋子里面,宝二爷若论对我们这些丫头之中对你是最好的,可人活在世上你可知道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不清醒,我想了这么多年才想明白,像宝二爷那样的男儿纵使再好,也不是我们这些女儿家该选的夫婿,宝二爷就像我们那个园子一样处处精致,处处好,可需要人精心的打理,若是没有人精心的打理就残败不堪”。
“我说这话你也别不服气”,晴雯坐在床上,秋纹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她的面前,“我且问你,咱们在府上为什么精心的伺候宝二爷,那些婆子为什么每日辛苦的打扫园子,当年的刘姥姥又为什么要到府上来”。
“当然是因为有银子”。
“那是自然,若没有银子,谁愿意给人白干活,宝二爷自小出生就好,偌大的国公府老太太最心疼的就是他,府上的人都说老太太的家私将来大概都归了宝二爷,可你瞧着我们家那位爷像是能留得住这些东西的人,若没有银子供他在这个世上花销,谁愿意替他去穿衣裳,谁愿意去替他捧上一杯热茶,莫说世人无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女,谁的心里不是偏着自己的儿女的,你瞧咱们园里的林姑娘,还不是因为没有爹妈给做主,老太太年纪又大了,府上的婆子说她,她也只能默默地流泪,若她有父母在何苦苦成这个样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晴雯梦醒(四)
晴雯震了一下,没有想到秋纹会想这么多,她一直都以为秋纹也是有意要做宝二爷的姨娘的。
秋纹笑道,“宝二爷对女孩子向来和气又长成那个样子,咱们院里谁敢说自己没有对宝二爷没有想头,她们打量着我不知道呢”,说到这个地方秋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若能傻的话,咱们院子里就数你最傻什么都说出来,宝二爷总说女儿家是水做的,成了亲之后就变成了鱼眼珠子,可他怎么不瞧瞧我们这些水做的女儿家是如何变成鱼眼珠子的,还不是因为找到了一个不靠谱的男人”。
“宝二爷也总说那些未成亲的女孩子都是干干净净的,成了亲之后就不干净了,可你瞧着我们院里的那些姑娘,有几个真的是心思通透的,背地里面使绊子还少了不成,你还记得咱们院里曾经有个叫小红的,她的爹妈是咱们府上管事的,后来跟了琏二奶奶,那个时候我也不明白,你想着咱们这怡红院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来,可她偏偏要出去,可后来我见她在琏二奶奶那儿过得比在怡红院要好得多,我才想明白她可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晴雯想了想,想起来那个叫小红的女孩子,她本来叫林红玉,因为名字里面带了个玉字,犯了林姑娘和宝二爷所以大家就叫她小红,她本来是怡红院里二等的丫头,被琏二奶奶要去了之后跟在琏二奶奶的身边。
“我有一次见她风风火火的跟在琏二奶奶身后,琏二奶奶对她重用的很,我那个时候就想她在怡红院是什么样子,跟在琏二奶奶的身后又是什么样子,难道咱们怡红院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去处了不成,宝二爷待我们和气,难道我们就一辈子跟在他身后不成,为了宝二爷姨太太的位置你斗我,我害你又有什么意思,不瞒姐姐说我已经和我家里的妈妈商量过了,等什么时候去向太太求个情让我去嫁人去”。
“你舍得”,晴雯幽幽的说道。
“有什么舍不得的,难不成我能陪在二爷身边一辈子不成,府上的姨娘岂是那么好做的,你瞧瞧二老爷身边的那些姨娘,赵姨娘还好一些,好歹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比周姨娘他们强多了,可还不是在太太跟前伺候着,熬灯油似的熬着,那年她到咱们院子里面来撒泼,众人只看到她的撒泼却不想她的苦,我是不想过这样的日子的,我宁肯去配一个小子,就是在外面伺候别人,可到了自己的屋子里面自己说了算,为了一个姨娘的位置从小到大一起的情分生生的弄没了,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何苦来着”。
“你这些话以前怎么不和我说”,晴雯幽幽的问道,“怎么到了今日才跟我说这些话”。
“我原以为你会成为宝二爷的姨娘的,你到底是老太太给的,我平日也时常劝着你别总是那么掐尖要强,凡事多顺着一些太太,可你不听我的,我也没有想到太太把你赶出园子的时候,宝二爷连求情都不敢,若是知道宝二爷在那个时候连求情都不敢替你求,我怎样都要说一说你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晴雯梦醒(五)
秋纹的话像一把薄薄的刀直插晴雯的胸口,她那个时候多希望宝玉能救一救自己,别让自己那么狼狈的拖下去,可太太一个眼神就让他不敢动了。
“自从你被太太赶出园子之后,我是怎么睡都睡不着,每次想到你被捆在柴房里的时候,咱们家的宝二爷只知道哭,却从来不敢到太太或者是老太太那儿替你求求情,这样的男人真的是我们女儿家该依靠的吗,晴雯听我一句劝,如今我们都大了也该替自己想一想了,这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你瞧,咱们刚进园子的时候,那个时候多好就像一个梦一样,可到如今梦也该醒了”。
秋纹回去之后,晴雯躺在床上想秋纹的话,又将薛宝钗的话想了又想,想到半夜她恍恍惚惚的睡了过去,梦到自己第一次见贾宝玉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刚被赖大家的买去送到贾母的面前,贾母见自己模样俊俏小嘴又甜,又比别人多了一分玲珑便把自己给了宝玉,那个时候宝玉真是好啊,对自己是格外的好,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总是会想着自己,那个时候大家也都是和和气气的,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宝二爷屋子里的姨娘,大概就像秋纹说的,只要在这个世上是人都会变,树会长高人也会长大。
秋纹来了一趟之后晴雯的身体逐渐的转好,薛宝钗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她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打算,薛宝钗想到她刚被王夫人从大观园赶了出来,家里的哥哥嫂嫂又都是那个样子要是再让她回去,她一个姑娘家在这个世上又该怎么生存,就暂时让她留在了府上,晴雯便揽了府上所有的针线活儿,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也不出去,总是每天闷在屋里做针线活。
将军府的许多人都向晴雯讨教刺绣的手法,晴雯也一一的传授,在晴雯看来她是在将军府躲灾的,而那些丫头是将军府的人,自己将绣法交给她们也是报答了薛宝钗和赵力对她的恩情。
莺儿在荣国府就与晴雯交好,她与安小虎的婚事也定了下来,马上就要嫁为人妇了,她知道晴雯的绣品价值几何,就想多巧教一下将来好传给她的女儿。
“你也别每天总是呆在屋子里面绣着这些东西,也该出去转一转,咱们府上的梅花也该开了,你去瞧一瞧,太太给你准备了一些过冬的衣裳,你穿上去我陪你去瞧瞧那些花儿,兴许心情就能好一些”。
“我在府上白吃白住了这么长时间,姑娘不记我以前失礼的地方已经是大恩了,我怎么敢仗着姑娘的势瞎转悠,若是让府上的丫头瞧见了岂不说我轻狂”。
莺儿听到晴雯的话心里叹一声,这死过一次的人就是不一样,以前的晴雯虽说有些轻狂却是真性情,姑娘每次与她说起晴雯的时候,也都是叹息一声,这丫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现在听她的话哪里是以前的晴雯会说出来的话,听说宝二爷总是想来看看晴雯,依莺儿说还是不要来的好。
第一百五十四章晴雯梦醒(六)
“你这话说的倒稀奇,你若是愿意的话可在府上伺候姑娘,我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姑娘以前在府上的时候就说过你好,你若是愿意的话就留在咱们府上伺候姑娘,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宝二爷再好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去接你的时候看到你的哥嫂家那样,你若是回去指不定他们又把你卖到哪儿去,不如就留在咱们府上,哪怕是做个绣娘也是好的”。
“自从太太把我赶出园子之后,我就知道我不可能再宝二爷那边了,至于我的哥嫂,那天你去接我的时候不是掏了银子给他们,我若是再回去也不过是让他们再卖一次”。
“你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打算,总不能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姑爷每次说到宝二爷的时候,都说宝二爷是个好男人对女孩子又和气,只可惜太天真,他出身好又没有防备人的心思,眼下老太太活着还能住在那个府上,老太太若是过世了到时候一分家,那个园子还不知道要怎么样呢,每次姑娘和姑爷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皆说宝二爷若是能明白一些自己发奋图强好好读书,给自己争得一些功名,你们这些跟着他的人好歹还有个依靠,自己不发奋图强,总是靠着祖宗的那些功名又有什么用,祖宗厉害,厉害的是别人又不是他自己,不过就是占了一个名头罢了,名头就像天上的云一样说飘走就飘走”。
“我们姑娘也总是说宝二爷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这世上难道就有人真的不用长大了不成,养育你的父母终究会老,且不说父母需不需要你养育,就说跟着你的那些女子们,难道一辈子就不需要儿女了不成,我们这些女子活在世上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儿女双全夫妻和睦”。
晴雯静静地听着莺儿的唠叨,这几天她将这么多年发生的所有事情,如何进的国公府,如何进到宝玉的院子,又如何得到宝玉的宠爱,到最后被王夫人从大观园赶了出去仔仔细细的想了一再将薛宝钗,秋雯和莺儿说的话也仔仔细细的想了一遍,她忽然之间有一种梦醒了的感觉。
“你总是说你们家姑爷,你就不怕宝姑娘担心你想做你们家姑爷的屋里人”。
“你这个小蹄子我和你说正经话,你却不正经回答我,我们家姑爷是个规矩人才不会收我们这些人做房里人,姑爷说了收那么多人做房里人干什么,男儿来这个世上活一遭,就算不顶天立地也该修身养性,不要学那些人总是左一个姨娘又一个姨娘的,害了别人不说也害了自己,你想想荣国府的大老爷收了那么多姨娘,那些小老婆们每天为了一点点事情就争风吃醋,何苦来着”。
是啊,何苦来着,晴雯仔细的想了想荣国府的那些事儿,和园子里面的那些事儿,又想到小红,人人都想进怡红院,唯独她出去了,也不见得她的日子过得有多不好。
莺儿还坐在那儿叨叨絮絮的说着,晴雯慢慢的绣着她手上的花,一朵又一朵艳丽的芙蓉花,在她的手上慢慢的拼凑而成。
第一百五十五章贾迎春嫁人(一)
贾迎春自从跟余姑娘的弟弟定下婚期之后,余姑娘就想着让弟弟快快迎娶贾迎春。
贾迎春的母亲过世得早,大太太,大老爷对她又不是很在意,跟贾琏王熙凤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她的婚事定下来之后,王熙凤也只是来了她这儿见过她几次,她也是个聪明人也从不去打扰任何人,只是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绣着自己的嫁衣幻想着以后的日子。
余姑娘想早早的将她娶进门,拿到卖女儿银子的大老爷和大太太,回禀过贾母之后婚期很快就定了下来,贾迎春羞羞答答地从王熙凤的院子出来,就想到潇湘馆和姐妹们道个别。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宝姐姐嫁人了二姐姐你要嫁人了”,林黛玉和贾迎春相对而坐感慨地说道。
“是啊,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姐妹在一起,日子过得是何等的快乐,只是这人终究是要长大的,我听说宝姐姐在那府过的是十分的好,她时常到你这来瞧你,你见她过得是真好还是假好”。
“宝姐姐那样的聪明人,无论到哪大概都过得很好,有的时候瞧我总是送些东西过来,只是如今我见她比往日好像忙了不少,想来家里的那些事情也够她操心的,若要我说的话,我瞧着她现在这个样子,可比在薛家做姑娘的时候要爽快多了,风风火火的样子还有几分凤姐姐的样子,可见日子是过得真好”。
“妹妹你是我们里面最聪明的一个,你既然说她过得好,她自然就是过得好,想来宝姐姐是嫁对人了,想那个时候她跟姨妈一块儿来咱们府上,人人都夸她好,可我总觉得她有些太老道了,不像咱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你说如今她风风火火的样子有点像琏二嫂子,可见她在那边过的是真好”。
“姐姐马上就要成为余家的人了,若论起来的话将来你跟宝姐姐还是一家人呢”,林黛玉笑着说道,“宝姐姐日子过得好,姐姐嫁到那家去,想来日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贾迎春想到自己未来夫婿写给自己的那些诗和信件,羞得跟什么似的,“不瞒妹妹说,我的那个姐姐待我是极好的,比我的亲嫂子还要好”。
贾迎春本来挪出了大观园,但邢夫人见她油盐不进,就又将她送回了大观园,贾迎春和林黛玉道完别就回了她现在住的院子,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她也住在大观园里面,等王夫人查完大观园,大太太就又借着她已经是定了亲的人,又将她挪出了大观园,那天晚上王夫人并没有查抄她的屋子,听说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之后,她连忙让司棋将那些东西全部给扔了或者是烧了,后来听说司棋那跑掉的那个兄弟回来找司棋,贾迎春便问司棋作何感想有什么打算,司棋说愿意和她的兄弟成为一家人,但是得姑娘出嫁了之后她才出嫁,贾迎春便将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面。
大太太和大老爷靠着卖女儿赚了不少银子,贾迎春又是国公府的姑娘,她出嫁该有多少嫁妆是有规矩在哪个地方的,邢夫人不敢克扣,贾母知道邢夫人的品行偷偷的在她的嫁妆上面又添了一些东西,贾迎春知道之后,对着贾母磕了三个响头就上了花轿。
第一百五十六章贾迎春嫁人(二)
贾迎春不咸不淡的嫁了出去,余姑娘如今把握着薛家大部分了钱财,薛蟠也被她治的是死死的,薛姨妈虽有些不满,但看在她肚子和薛蟠如今老老实实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薛宝钗回娘家的时候也劝着薛姨妈凡事往开了,“妈妈想想哥哥以前是多淘气,家里的银子是大把大把的往外面流,如今嫂子虽然说握着家里的银子,可好歹哥哥是老实了,那些银子还留在薛家家里面,无非就是哥哥苦了一些,可苦有苦的好处,哥哥如今也学精明了一些,外头那些人想骗哥哥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就算嫂子偷偷的接济了一下她弟弟,好歹还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余姑娘是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媳妇,在家里过的是什么样子日子,她本来就没打算荣国公府会对自己这个弟媳妇儿有多好,也就没指望着她的嫁妆,看到那些东西只是点了点头。
成亲三天之后回门,余姑娘让她弟弟和贾迎春带了不少东西回贾府,大太太和大老爷看到那些回礼心里是十分的满意,心道余家人做事实在的很,问都没问一声自己的女儿在他们家过得怎么样,姑爷对她好不好日子满不满意,有没有受委屈,至于姑爷他们夫妻两个表是一致的不想见,要见的话就让贾政代劳好了。
贾政在梦坡斋见了贾迎春嫁的男人,见他虽然瘦了一些脸上没有多少肉,但说起话来也是斯斯文文的便十分的满意,说了几句客套的话,余姑娘的弟弟有些呆,对于人情世故远没有他姐姐来得那样精通,与贾政说了几句话之后两个人便开始聊起了诗文,这些文人喜欢的东西,这下贾政对他更满意了。
王夫人的屋子里面,贾迎春羞答答的坐在炕上,贾探春和贾惜春两个人坐在下面的椅子上。
王夫人见她的脸色比做姑娘的时候还要好,可见在那个家里是没有受苦的,贾迎春也说了不少好话,说夫君如何善待她如今的日子过得是如何的称心如意,只是以前没有学过什么管家的事儿,在这方面有些头疼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好,好在姐姐是个厉害的,对管家的事情也十分的精通,自己以后若是有不懂的地方,恐怕除了问夫君的姐姐之外,还得到府上来找三妹妹跟她多学着一些。
“我的儿,你这算是苦尽甘来了”,王夫人转动着手上的佛珠笑着说道,“这管家的事情,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就到府上来多问问你的三妹妹,三丫头二姐姐若是有不懂的地方来问你,你可要细细的告诉她”。
贾探春笑着站起来说了一声是,“二姐姐若是有不懂的地方,你尽管来问妹妹,妹妹一定知无不言”。
贾迎春柔柔地站了起来,“那就多谢三妹妹了”。
夫妻两个人在贾府吃了晚饭之后,乘着马车回去了,贾政当天晚上来了王夫人的院子,将贾迎春的女婿夸了又夸。
第一百五十七章贾迎春嫁人(三)
贾政笑着对王夫人说道,“以前还担心这个丫头,也不知道将来会许配给什么样的人,只是今日见她的夫君文质彬彬,又是读过书的想来不会苛责了这个丫头,大老爷和大太太该放心了”。
王夫人笑着不说话转着手中的佛珠,想道大老爷和大太太自然放心了,将二丫头卖出去赚了那么多银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至于二丫头死活他们才不操心,今天二丫头回门还带了姑爷来,哪有老丈人不见自己姑爷的道理,反而让老爷与自己陪着新姑爷和二丫头的道理,蟠儿娶的那个媳妇儿也是大方,两个人回门竟然准备了那么多东西。
贾探春和贾惜春见贾迎春如今过得这么好,心里十分的欣慰,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身上,林黛玉听说贾迎春今天回门,隐隐的听说她过得十分的好,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上。
贾探春练了一会儿字儿,就让侍书将笔墨弄好,侍书见她的心情十分的好笑着对她说道,“如今二姑娘总算是苦尽甘来了,今天二姑娘回门带了那么多东西来,就连大老爷和大太太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可见二姑娘的姑爷对她是十分的好,也不知道姑娘将来会怎么样”。
贾探春呸了她一声,“好个没脸没皮的小蹄子,这句话该是你一个做姑娘该说的,横竖有老太太,太太,老爷做主呢我操心什么,没得让人笑话了去”。
侍书笑着说道,“难道姑娘就一点没想过自己的终身大事,以前的时候还小不开窍,总是想不到这些事情,想当年林姑娘,宝姑娘,还有二姑娘在咱们这个秋爽斋结诗社的时候,这日子好像还在眼前一样,可是一眨眼不就这么大了,宝姑娘和二姑娘都出阁了,老爷和太太也该操心姑娘的终身大事了”。
“好个没脸没皮的小蹄子,林姐姐和宝哥哥的婚事还没有订,老爷和太太怎么会想到我的事情,我的岁数比他们小呢,若论的话应该论宝哥哥和林姐姐的婚事,才会想到我”。
“宝二爷和林姑娘老太太许早就打算好了,让他们做一对儿,林姑娘在咱们家住了这么多年,如今还在园子里面住着,可不就是打算让他们凑成一对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到侍书的话,贾探春的脸色开始有些不好,老太太当年接林姐姐到这个家里来,想来是打算着亲上做亲的,可如今这个家还会允许林姐姐这样的媳妇吗。
侍书见贾探春脸色不好以为自己说错话了,轻轻的问了一声,“姑娘,是不是我说错话了”。
贾探春笑着对侍书说道,“你没有说错话,只是想到林姐姐,我已经许久未见林姐姐了,也不知道她病得如何了,说来也奇怪以前的林姐姐虽说也经常生病,可没有这么几年老是并着三天两头的病,叫人悬心的很,我如今和大嫂子管着家不能总是去瞧她,你若是得空的话就经常往那边瞧瞧病得如何了”。
侍书轻叹道,“依我瞧,如果宝二爷与林姑娘成了亲,林姑娘的病就会好了,说来说去还是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