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史家被抄(四)
“你这个人可不厚道,趁着我将棋子下错地方,赢了我整盘棋”。
赵力一面收回棋子,一边对李思哲说道,“落子无悔,这个棋子是你下错的,既然是错了,我岂有不干净利索的道理,你呀还是没有将圣上的心思看清楚,圣上才是那个下大棋的人,之所以迟迟没有动贾家,不是因为王子腾也不是因为三皇子,而是因为贾雨村”。
贾雨村,李思哲经过赵力的这一提醒脑子一激灵,突然想通了这里面的关窍,贾雨村和三皇子一样,都是这几年在启元帝有意无意的提拔之下新生起来的力量,可不要小瞧了这股力量,围绕在他们身边可有不少人。
“圣上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三皇子继位”,两个人重新又开了一局,赵力啪的一声落下一个黑子,“咱们的这位圣上刻薄寡恩薄情寡性,却是一位很睿智的帝王,他知道如果三皇子继位,整个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太子虽被他所不喜,总是说太子妇人之仁,可圣上这么多年动了许多军事,若是想让天下太平下来太子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子仁慈,这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坏处,可咱们这得圣上明白,一个武帝之后不能再出一个武帝,圣上如果想让太子即位,那么就必须帮他安插好太子需要的人,你可不要小瞧了太子他的手上可有不少能人”。
史家被抄家,何尝没有因为史家挡了太子君王之路的原因,没有明确的痕迹表示史家投靠了三皇子,但史家的姻亲贾家投靠了三皇子这件事情毋庸置疑,在这样的大事上面,有些必要的牺牲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毛骨悚然,三皇子和太子表面上看着三皇子是稳超胜卷,但细细的一算起来赢的人却是太子,太子身边虽没有那些老牌的世家支持,却有许多先进京的文臣替太子说好话,他们的心大概都是偏向太子的”。
“现在你明白我说的那句话,圣上才是下这盘棋的人,就像你家院子里的那棵树一样,你那时跟我抱怨树已经坏了,我对你说把它铲除掉,重新再种一棵树就是新的一景,朝堂上的局势何尝不是这样”。
启元帝不肯动贾家,为的就是铲除贾雨村这个三皇子的心腹之人,贾雨村再次为官是因为贾政,他对权利的眷恋是他这个人身上最致命的一点,为了权力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看看他怎么对帮过自己的甄老爷就知道了,像他这样的人若是有一天反水贾府,为了保全自己丝毫都不会犹豫。
“你们这些玩心眼的人总是这么恐怖,若不是你这一提醒我就不知道圣上为什么要留着贾家,贾雨村是三皇子的心腹,若是圣上找了机会将他铲除掉,就等于断了三皇子的一个手臂”。
“何止是这样,贾雨村这个人贪慕权势,他与三皇子之间都是相互利用,这里面可没有多少真心在其中,若是到时候他反咬主子一口,圣上便可不会吹灰之力,就替将来的圣上铲除掉他最大的障碍”。
李思哲不由得替三皇子感到可怜,能投身在皇家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事情,老老实实的做个皇子和王爷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坐到龙椅上。
第三百四十六章史家被抄(五)
“人各有志,或许三皇子觉得坐在龙椅上才是他毕生之所求,史书上那些因为想做皇帝而被砍头的皇子,有像三皇子者有不像三皇子者,岂是一个可惜可怜能够说尽的”。
“我看那些人就是闲的,能够当皇子那得是多好的命,做了多少好事儿才有的身份,我要是投胎投到皇家,我什么事情都不做每天吃酒看花赏美人,朝堂的事情我不关心,反正到时候坐上龙椅的不是哥哥就是弟弟,他们还能亏待了我不成,我的日子过得轻松,他也能够对我放心,岂不更好”。
赵力扑哧一声笑了,“若是三皇子有你一丝的洒脱,他也就不会沦落到成为他父亲的一个棋子,可惜呀,人各有志”。
那些想上位的皇子,若是不那么执着于龙椅,这天下就能太平许多,那些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老子们,也不会费尽心思地与儿子斗,骨肉相残本就是天下最悲哀的事情之一,把儿子当做棋子抛弃君王,作为父亲他们心里也未必真的如史书所写的那样心如磐石。
“说的倒也是,咱们不说史家的事情了,你听说了没有贾家的那个凤凰蛋与史部尚书的女儿订婚了,奇不奇这史部尚书的女儿怎么会看上贾宝玉,贾家如今都成了这个样子,史部尚书怎么敢将女儿嫁到他家去”。
林黛玉过世之后,贾宝玉觉得生无可恋,娶什么样的人做妻子,他已经无所谓了。
要嫁给贾宝玉的吏部尚书之女,第一次见到贾宝玉之后就非他不嫁,她的父亲在吏部尚书这个官位之上才做了两年的时间,与贾府并无任何交际,打听了贾府在京城的名声之后,极力反对女儿的这桩婚事,小姑娘在家里面绝食吓唬自己的亲生父母,夫妻两个对自己的这个女儿自小便是百依百顺,不想让女儿嫁到贾家去也是为女儿好,眼看着女儿闹成这个样子就随了她的意。
史湘云与神武将军之子卫若兰定下了婚事,薛宝钗还送过礼过去,两家婚期都定好了,因为西南之战婚期延后,不想卫若兰的父亲神武将军战死沙场,卫家还被圣上革去了所有的职位,史湘云的叔叔见卫若兰现在成了一个平民百姓,怕族人说他亏待了自己的侄女,自己能够成为史家的当家人全都是因为大哥大嫂突然离世,若是自己的这个侄女儿婚事不顺嫁的不好,那些不服自己的族人该怎么瞧自己。
怕被人说嘴的夫妻二人,就想将史湘云另嫁他人,史湘云在家里闹了一阵子,原先祈望贾母帮帮自己未能如愿,贾家那个时候也是一片混乱,林黛玉突然离世,贾母和贾宝玉病倒,整个贾家混乱一团怎能够顾及到她。
史家突然被抄了家,史湘云这个待嫁女与史家中所有的女眷一样入了奴籍,贾宝玉想将她救出来,先是托赵力将史湘云在什么地方打听出来,随后贾宝玉便去求了那个爱慕他的姑娘。
第三百四十七章史家被抄(六)
史湘云得救之后,贾宝玉对那个姑娘心生几分感激之情,姑娘的父亲也同意了女儿的婚事,贾宝玉的婚姻就这么定下了亲事。
“史部尚书也是爱女心切,他进京为官才两年,两家人结亲与他的前程并没有什么大碍,最多将来的儿孙在仕途上有些障碍”。
“贾家的凤凰蛋成婚了,贾家有没有给你送帖子去”。
“送了,我也送了礼过去,我夫人虽不在了,但我与贾宝玉相识一场,那位林姑娘过世之后,我还到贾家去劝慰了他几句”。
林黛玉过世之后,李思哲的小妹妹很是伤心了一阵子,在李夫人的细心劝慰之下才又活泼了一些,说到这件事情李思哲替林黛玉有些不值,赵力却辩解道,如果他们处在贾宝玉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够替林黛玉守身如玉。
史湘云得救,贾宝玉就将她安置在了别处,她的心里面还是心心念念不忘她的未婚夫卫若兰,若不是叔叔婶婶想要嫁她嫁给别人,那么此时她与卫若兰已经成为一对夫妻,也不至于险些让自己成为了官妓,好在宝哥哥将她救了下来,若不是宝哥哥出手相救,那么她宁肯去死,也决不成为那些男人们取乐的玩意儿。
贾宝玉也不知道卫若兰现在到底在何处,他跟史湘云承诺会尽量将卫若兰的所在打听清楚,若是卫若兰想与她结为夫妻,那么他就帮助两人,让他们成为夫妻远走高飞。
家里的官职被一撸到底,卫若兰就在寻求自己的求生之路,薛蟠与卫若兰相识大腿一拍,便让卫若兰跟着自己做生意,卫若兰左想右想觉得这是一门好主意,便跟着薛蟠到了西南之地,薛蟠对他的这份骨气十分的佩服,他的父亲就是在西南之地死的,不想卫若兰有这样的骨气。
贾宝玉从薛蟠那里打听到卫若兰的去处,连夜写了一封书信将史家的事情告诉他,在书信中告诉卫若兰史湘云到现在还在等他,若是卫若兰至今没有意中人的话,回到京城就让他与史湘云远走高飞。
卫若兰收到贾宝玉的书信,想到那个只与自己见了几面的女子,暗叹她是个有志气的人之外,更叹自己如今落魄成这个样子了,竟然还有女子不嫌弃他与他成为夫妻,薛蝌看到贾宝玉的那封书信,替卫若兰感到高兴,遇到这样一个有志气有骨气的女子是何等的幸运。
薛蝌由薛姨妈做主与邢岫烟成了一家人,邢岫烟的聪慧与人品让让薛蝌十分的喜爱,邢岫烟在大观园住着,与豪气如男子的史湘云十分投缘,夫妻俩在闲聊之时也说到园子里的姑娘,邢岫烟言语之中多是对史湘云的赞誉,薛蝌今日看到贾宝玉写的这封书信,心想回京之后,自己出银子帮卫兄将这样的女子娶回门。
史湘云收到卫若兰的亲笔回信喜极而泣,她在府上闹的时候无人相助倍感绝望,不想她的这桩婚事竟然峰回路转。
第三百四十八章宝玉成婚(一)
宫里的贾贵妃越来越不好,贾府的人担忧至极,若是宫里的娘娘不好了,圣上一时兴起又责怪起贾府,他们该怎么去应对。
王夫人想让贾宝玉快快的成婚,冲一冲喜让宫里的贵妃娘娘心里也高兴高兴,说不定宫里的娘娘一高兴病就好了,贾母的兴致不高,王夫人来说这件事还是那句老话,婚已经定下来了,何时成婚你们夫妻两个看着办。
宫里的贵妃娘娘,在得知自己的弟弟要与吏部尚书之女成婚,赐下了赏赐的同时,整个人精神也好了许多。
贾宝玉成婚,王夫人为了让未来的儿媳妇和她的娘家感受到贾府对这次婚事的重视,从自己的私库里面拿了百两银子出来用作打赏,另外还有千两银子塞进了聘礼当中,贾宝玉是嫡次子的嫡次子是贾家的正枝,按照贾府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像他这样的子弟成婚都是有规定的,贾母疼爱贾宝玉知道这场婚姻关系到了贾宝玉的后半生,从自己的私房里掏出了许多好东西,聘礼之丰厚,让邢夫人和贾赦都吃了一惊。
邢夫人和贾赦这些年也捞了不少银子,但与王夫人和贾政一比两个人都觉得吃了亏,想到贾母那儿告自己的弟妹和弟弟一状,贾母不见他们两个人,心里面越想越气的邢夫人便到贾琏的院子里去找凤姐的晦气,贾琏院里的古姑娘见邢夫人找凤姐的晦气,假模假样的出来劝解,邢夫人被她劝的原本只有三分火有了十分的火,王熙凤被自己的婆婆一刺,贾宝玉的喜宴是不能去了,平儿到王夫人和贾宝玉面前来告罪,母子两个让平儿照顾好王熙凤。
王熙凤有些养好了身子,被邢夫人古姑娘一番说又不好了,心里面吊着一口气,为了养在她膝下的哥儿姐儿,她也不能这么轻易的认输,贾宝玉送平儿出门,悄悄的问平儿王熙凤的身体到底如何,平儿只说不好其余的什么都不肯说。
“如今我也大了不像小的时候,琏二哥哥的院子我也不方便进去,劳烦平姐姐转告一声,让凤姐姐好好的养身子,待到三年之后我再考科举,到时候必定不让凤姐姐过得如此辛苦”。
平儿和王熙凤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这样暖心的话了,在院子里伺候王熙凤的平儿,听院子里的丫头说嘴,贾宝玉如今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好归好小孩子气难免重了一些,现在竟像一个大人一样也会替别的丫头婆子考虑了,平儿听到这一番暖心的话心道,宝二爷果然是长大了知道该怎么体贴人了。
“宝二爷的这一番话我必定转告给我们奶奶,奶奶已经许久没听到这么暖人心的话了,听到宝二的这番话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强”。
“也是我少时不知事,若是我知事一些凤姐姐也不至于这么艰难,凤姐姐昔日待我如同幼弟,可在凤姐姐难时我却不能伸出援手,想想也是惭愧之极”。
第三百四十九章宝玉成婚(二)
贾宝玉回想往昔王熙凤待他如同幼弟一样,他却在王熙凤如此境地之时伸出援手都不能,若是他将来有了功名在这个家里有了权,到时候大太太再为难凤姐姐,他可以帮一帮凤姐姐。
平儿回到住处将贾宝玉的一番话说给王熙凤听,王熙凤笑了笑,“可见我当时给宝兄弟的心没有给错,如今我在家里这个样子,肯想到我的人少之又少,宝兄弟还肯这样待我,可比我们这院里的爷强多了,就是不知道宝兄弟娶的那个吏部尚书之女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林妹妹一半或是薛妹妹一半儿,若是有她们一半,我还可以到宝兄弟的院子去转一转”。
王熙凤在院子里面养病,贾宝玉与人定下亲事的事情,她还是听平儿告诉她,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虎落平阳的滋味她算是尝到了。
“那还用的着奶奶说,咱们宝二爷是什么样的品行,二老爷和二太太对宝二爷如眼珠子一样疼着,若是娶一个不堪的女子回来,岂不是毁了宝二爷的一生,老太太还在呢”。
王熙凤想着,她的那个好姑母将宝兄弟当成眼珠子来疼爱,昔日林妹妹她都不大瞧的上,那个女子必定是要比林妹妹还要强一些,才入的了她那个好姨妈的眼。
贾宝玉娶亲,贾家也给赵力下了帖子,赵力的马车刚停就听到有铜钱哗啦洒在地上的声音,掀开窗帘一看,贾府的大管家林之孝家的正带着几个小厮站在门前洒铜钱,另外几个小厮站在他们的后面捧着盒子,赵力在马车里看了一会儿,这么一番下来少说也得有八九十两银子。
贾府里外喜气洋洋,红色的灯笼和红色绸布随处可见,贾宝玉牵着即将要成为他妻子的女子,先是给长辈行了礼之后便入了新房,新房布置的也是喜气洋洋,贾宝玉有些木然地掀开盖在新娘头上的红绸布,一阵恍惚好似看到了林黛玉坐在他的对面无限的娇羞。
袭人看他神色不对,悄悄地推了一下贾宝玉,贾宝玉这才缓过神来,与新娘子喝完合卺酒贾宝玉到外面去应付宾客。
贾宝玉一走,坐在床上的杜衡神色一变,父亲是极为反对她嫁到贾府来,她也使人悄悄的打听了要和她共度一生的俊美男子,不但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屋子里面还有几个声誉颇好的大丫头,那个表妹已经过世了不足为惧,而刚才悄悄地推了一下自己夫君的大丫头,看样子好像是自己的劲敌。
母亲在自己出嫁时也对自己说过,如夫君这样的世家公子,屋子里面的大丫头少不得被当做屋里人来安排,像这种和自己的夫君从小一起长大的大丫头,对自己将来的地位最有威胁,她们对自己的夫君了如指掌,得找个好的时机将她们打发了,刚才的那个丫头推了夫君一下又帮着自己的夫君说话,未免太过能干了一些,今日暂且不论,等过几日再作打算。
第三百五十章宝玉成婚(三)
袭人想不到自己平常的一个举动,竟然让宝二奶奶对自己起了疑心。
荣国府内喜气洋洋,得了赏钱的丫鬟婆子都是满脸笑容,贾宝玉的脸上没有几分喜色,只有强装出来的笑脸,从喜房里出来敬酒,到赵力的席面有意地站在了赵力的身旁,轻轻地拽了一下赵力的袖子,赵力眼见贾宝玉敬完了酒就借口有事离了席。
“宝兄弟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敬完了酒怎么不会新房去瞧瞧你的新娘子,反而在这里吹冷风,当心吹病了”。
“今日娶得本就不是我心爱之人,原以为自己已经能够接受,但还是骗不了自己,刚才在揭喜帕之时恍惚间看见了林妹妹”,大喜的日子贾宝玉心里除了苦,完全没有感受到一点甜。
“宝兄弟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这样的话你跟我说说就,万不要跟别人去说,这样子将你的夫人置于何地,你们两家为何要结亲,你心里有数,林姑娘能将往昔的一切烧得一干二净,她一个女子尚且有这样的心志,你一个男儿还对过往念念不忘,岂不是连一个女子都不如,现在坐在新房里的那个姑娘是你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回来的,你已经辜负了林姑娘,若是再辜负一个女子对你的心意,可别怪我这个做哥哥的瞧不起你”。
贾宝玉心如刀绞,林妹妹当时将往昔的一切烧得一干二净,丝毫不做留念,连当年他挨打两个人互通心意的旧帕子她也烧了。
赵力见贾宝玉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心头一软劝道,“宝兄弟事已至此,你再留恋痛苦是无用的,人活一世不要总是向后看,更多的是要向前看,坐在新房里的那个姑娘对你可是一往情深,她的父亲是吏部尚书在这个京城是扎稳了根底,她若是想嫁人大可以找个比你好的,如今京城的局势,你也算是看清楚了,她在这个时候还要嫁给你,这是多大的情谊”。
贾宝玉听了赵力的劝回到了新房,史部尚书之女杜衡一见贾宝玉立刻笑脸如花。
第二天天亮,袭人和麝月如往常一样去伺候贾宝玉,杜衡带过来的陪嫁丫头笑嘻嘻的接过了她们手中的活,口中说着让两位姐姐休息,其他的事情让她们来,袭人和麝月两个人一愣。
杜衡带过来的陪嫁丫头总共有四个,都是自小跟在她身边一起长大的,像她们这样的陪嫁丫头,若是在姑娘有孕时会选其中一两个给自己的姑爷做房里人,运气好的话还会成为姨娘,有春心萌动的丫头见到长相俊美的贾宝玉动了心,另外不动心的也想帮衬着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妹。
“两位姐姐昨日辛苦了,知道两位姐姐从小伺候姑爷,可我们姑娘脾气两位姐姐恐怕还有些不知道,待两位姐姐将我们家姑娘的脾气摸透了再来伺候,两位姐姐瞧着这样好不好”,说话的是对贾宝玉没有动心的山茶,她的地位与袭人的地位一样,昨夜几个人已经相互见过礼了,袭人知道她的地位,笑着拉扯了一下麝月。
第三百五十一章宝玉成婚(四)
袭人笑着对山茶说道,“山茶姑娘开口了,那我就和麝月两个人偷个懒,今天这活儿就交给山茶姑娘了”,说完就拉着去麝月走了。
两个人一走,山茶和其他三个丫头就捧着东西站在门外,等着主子叫唤。
杜衡原以为昨天晚上会是她最终身难忘的一个夜晚,不想贾宝玉经给了她一个小小的难堪,想到父亲在她出嫁前一晚说的话,心里面再委屈也忍下来了,父亲对她说,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若是后悔还来得及,若是她觉得不后悔,那以后在贾家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杜家虽不是什么侯门之家,但也勉强算得上是个书香门第,若是她以后心里心生悔意,杜家也没有为一个女儿与别人撕破脸遭人耻笑的决心。
贾宝玉也知道昨天晚上她给了杜衡一个小小的难堪,想到赵力对他说的那些话,去拜见王夫人和贾政之时,言语之中都是对杜衡的维护,这让杜衡的心里生出了一丝丝暖意。
新婚夫妻两个人去拜见府里面最高的长辈贾母,贾母见杜衡长相娇美可人,行动之间也是进退有度,对她这个老婆子恭敬有加,原本准备好给他们夫妻俩的礼多加了几件,杜衡收到贾母的礼喜出望外,那位过世的表妹是老太太的亲外孙女,贾母给她送这么厚的礼等于是认可了她,收到东西的杜衡笑容真了九分。
杜衡随着贾宝玉在贾府走了一圈,将贾府的现状摸透了,虽然是嫡次子,但自己的这个夫婿真的如之前所打听的那样,在贾府很是得宠,大伯是个不中用的,贾府还得靠自己的公公和夫君,到时候分了家他们二房也不必担心大房会压制他们。
用完了午饭,杜衡一个人在新房里面,她的大丫鬟山茶将今天早上的事情告诉了杜衡。
“奴婢瞧着姑爷身边的丫头没有几个安分的,特别是袭人和那个叫麝月的,姑娘你可要多多的当心她们两个人,奴婢今日使了点银子打听到了一些事情,这两个丫头可都不简单,那个袭人姑娘在府上颇有贤名,一个丫头又不是主子奶奶要贤名做什么,我看她的心可不小”。
“一个从外面买回来的丫头,能在这深宅大院里博得贤名,何止是心不小心”,杜衡放下了手中的珠花,“不管她以前有什么样的名声,现在我进了府,断断是容不得这样的丫头伺候在我夫君的身旁,那个麝月瞧着也不像是什么心思单纯之人,得找个时机将她们两个人打发了”。
“那个袭人还好说,是从外面买回来的奴才打发了就打发了,可那个麝月是家生子,奶奶若是想将她打发了恐怕有些难”。
“有什么难的,不过是一个奴才罢了,我若是高兴了将她们留在身边,若是不高兴就将她们打发了,若是不快快地将我的威立起来,这府上的丫鬟婆子有几个人将我放在眼里”。
第三百五十二草宝玉成婚(五)
贾宝玉与杜衡成了婚,杜恒成了宝二奶奶,贾探春很自觉的将府上的管家权交到了杜衡的手上。
“这个家里原是三妹妹管着,我进来才多长时间,府上的有些事情我还不熟悉,若是现在就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出了纰漏岂不是让府上的丫鬟婆子笑话,还得劳烦三妹妹在管几日,等我将事情都熟悉了,三妹妹再交到我手上也不迟”。
贾探春笑着对杜衡说道,“太太总是和我说嫂嫂是个聪慧的,听闻嫂嫂之前也管过家,嫂嫂嫁过来才几日,府上的丫鬟婆子对待嫂嫂赞不绝口,之前是琏二嫂子管着家,琏二嫂子病了才将管家事情交到我的手上,我原不想管来着论聪明才智我连二嫂子一半都不如,也不知道出了多少纰漏,亏的老太太和太太不计较这才勉勉强强的管着,如今嫂嫂进门了,是这个家里名副其实的当家奶奶,二哥哥也说嫂嫂聪慧我自惭形愧的很,想着赶紧交到嫂嫂的手上”。
贾探春的一番吹捧让杜衡的心里很是受用,杜衡嫁过来一月有余跟贾探春打了几次交道,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姑子虽然是庶出,论才干可比一般的男子都要强,说了几句客气话之后就将管家全给拿了过来。
到了晚间杜衡将这件事情告诉贾宝玉,连夸着贾探春好几句,“早就听闻三妹妹聪慧能干,我原本也不想讲这个管家权给拿过来,可三妹妹自己说的有理,我若是不拿过来的话倒显得我不知好歹似的”。
贾宝玉柔柔一笑,“三妹妹将管家全交给你,你接过来就是,你如今是院子里的宝二奶奶,这管家全本该就交到你的手上,我珠大哥哥去的早,大嫂子要给哥哥守节不方便管家,这才交到了凤姐姐的手上,凤姐姐到底是大房的人管着家名不正言不顺,府上的人也都拿这件事情来说嘴,平白让凤姐姐受了不少冤枉气,三妹妹虽然是咱们这边的人到底是个姑娘家,你将管家全接过来让太太省了不少心”。
“二爷这句话说的好像我有多想要这个管家似的,只是二爷说的有理,琏二嫂子再好也是那府的人,让那府的人管着这府的家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顺,三妹妹虽聪慧能干却是个姑娘家将来是要出阁的,三妹妹也管了这么长时间的家权当练手,等到将来出了阁管着她那边的家,可没有做姑娘的日子了,我将管家全接过来让三妹妹松快松快”。
杜衡的聪慧不在贾探春之下,与贾宝玉成了几天的夫妻之后,将贾宝玉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知道这个人心软,若是想将他的心收到自己的手上,不能硬着来得软着来,平常与他说话的时候故意说几句能够让他心软的话,果然杜衡这么一说,贾宝玉想到杜衡曾经与自己说,在娘家日子过得是如何的轻快,想到家里面这一团子糟心事儿心又软了下来。
杜衡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与贾宝玉说了几句让他欢喜的话,贾宝玉听到杜衡说去瞧了王熙凤,心里面果然欢喜。
第三百五十三章宝玉成婚(六)
杜衡从贾探春的手上接过管家权,将贾府的财政情况算明白了,心里面暗暗吃惊,贾府看着富贵实则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便想到了一些应对之策。
杜衡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府上一些用不着的奴才和下人,弄到府外去给他们一个自由之身,贾探春自从交了管家后,时常到贾母的面前说笑,待她听到杜衡的想投极力的赞成,贾母也知道如今的家里是养不起这些多人,思虑再三之后让鸳鸯到王夫人处,交了一份名册给王夫人。
王夫人拿到贾母心道,老太太恐怕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如今的家里的确是养不起这么多人,这些个奴才仗着恩惠做的也实在是不像话,王夫人和贾母一样早就有了这个想法,碍着她太太的身份不好将一些人给弄出府去,现在儿媳妇提了这个念头,老太太也同意了,就顺水推舟让儿媳妇去办这件事情。
杜衡见贾母和王夫人都没有反对,将她早已想放出府的袭人和麝月也一同放出了府,袭人和麝月两个人自二奶奶进府之后一直心神不宁,听说宝二奶奶要将她们放出府都不知所措,袭人惊醒过来之后想到王夫人面前去求情,王夫人派了身边的大丫头玉钏来告诉袭人,这个是宝二奶奶的恩惠,让她快快收拾了东西出府去。
王夫人得知自己的儿媳妇要将袭人弄出府,心里面生出了几分不满,但想到儿媳妇的出身,这份不满就立刻化作了乌有,让她身边的大丫头玉钏来警告袭人,不要生出什么事端来,这样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她若是肯出府,就给她一些银子回去之后好好的过日子。
袭人听到王夫人的警告如坐针毡,还以为她与贾宝玉的事情让王夫人知道了,王夫人生平最恨哪些人,若是让她知道了她与贾宝玉的事情,想想她曾边的大丫头金钏,于宝玉调笑了几句就跳了井,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丫头能有什么好。
袭人和麝月两个人哭哭啼啼的收拾好行李,杜衡没有让她们立即出府,到了晚间与贾宝玉道个别,第二天立刻出府,也是全了他们主仆一场的情谊。
到了晚间袭人和麝月到贾宝玉面前,两个人将最后的希望都放在了贾宝玉的身上,希望贾宝玉能够挽留她们两个,不要让她们两个都出去。
贾宝玉知道杜衡要让两个丫头一起出府,对于麝月他没有做任何的挽留,只是说了一些珍重的话,至于袭人他和杜衡全盘托出,他与袭人早就有了首尾,若是让袭人出府岂不是要将她逼上绝路。
杜衡听完之后心里面大骂袭人不要脸,更加坚定了要将袭人赶出府的想法,府上人人称赞的贤惠人却是这样一个不知廉耻之人,夫君那个时候年纪尚小,而那个贤惠人可比自己的夫君大上许多,这不是勾引爷们是什么,杜衡第一眼见到袋人就觉得这个丫头心思深沉,不想竟比自己想的还要不堪。
第三百五十四章探春远嫁(一)
杜衡本来只想让袭人离开贾府,却诈出了这样的事情,王夫人原先以为袭人是个好的,不想千防万防竟然在这个丫头身上栽了跟头,那个时候的宝玉才多大,就与自己的宝玉有了首尾,贾母听说了这件事情也是怒不可遏,这个丫头是她给宝玉的,原先以为是个安分守己,却不想是这样的一个丫头,宝玉小小年纪就与她做了那样的事情,若是将他的身子给勾坏了,可怎么得了。
贾宝玉本想保住袭人,看到盛怒的王夫人和贾母知道袭人在这个府上是待不下去了,偷偷地塞了一些银子给她,让她离开贾府去过自己的日子,袭人的心里懊悔不已,原以为自己会和别的丫头不同,没有想到竟是这么一个下场,离开贾府之后她又能去哪儿,身子已经给了宝玉了,早知道如此就不该痴心妄想。
袭人收拾好东西离开贾府,杜衡的心里才好受一些,幸好自己听了母亲的话,想着要将夫君身边的大丫头全都弄走,不然的话由着这样的人勾搭自己的夫君,夫君的前程和身子岂不是都要毁在这贱人的手上。
杜衡借着给宫女娘娘祈福的名义放走了贾府的许多人,贾府的那些丫鬟婆子抱怨杜衡是个如琏二奶奶的人,也有几个仗着老脸想到老太太面前求情去,袭人的事情一出眼见老太太,太太动了真怒,那些想仗着老脸给杜衡没脸的人个个乖觉了起来,被撵出府的不敢去求情,那些没有出府的乖觉得让贾探春都暗自佩服自己嫂子的能力。
杜衡在与贾探春打了几次交道之后,对自己这个小姑子是另眼相看,人聪明又识趣儿,若不是自己的小姑子在老太太面前说了话,自己想让那些人出府哪有那么容易,少不得得费一番心思,回家之时与母亲一说,杜母来了心思想给贾探春找一门好的婚事。
“老太太,太太有所不知,我的那个堂兄虽然与我们家是隔了辈儿的,但人品和才干那都是一等一的,只是他的家里不如咱们家里富贵,中了榜之后我爹给他求了官职,我娘想着虽然不是我的亲哥哥到底是一个祖宗,就想给他求一门好的亲事,我哥哥的那个人品才干放在那,若是娶了一个差一点的媳妇儿,岂不是辱没了我哥哥的人品和才干,我回家的时候时常与我母亲说起三妹妹,我母亲对三妹妹的聪慧和才干是记在心里,就让我来求求老太太和太太,也不知道老太太和太太应不应这门婚事”。
贾探春原先的亲事没了之后,贾母和王夫人就开始操心起了贾探春的婚事,那个男子虽然与杜家是隔了几辈儿的亲戚,但到底是一个祖宗,人品才干放在那个地方,宝玉媳妇儿的父亲对他很是看重,宝玉媳妇儿是三丫头的亲嫂子断不会将三丫头推到火坑里面去,只是三丫头与他成婚了之后要到外地去,也不知道要去多少年能不能回京。
第三百五十五章探春远嫁(二)
杜衡见王夫人和贾母似有所动继续说道,“虽说我那个哥哥是到外地去做官,但我父亲说过以我哥哥的才干,假以时日定是能到京中来做官,就算不能到京中来做官也是大有作为的,三妹妹为人聪慧,若是嫁给了我那个哥哥,必定是夫妻恩爱做好当家的太太,等到将来我那个哥哥做出了一番成绩,我的父亲帮衬着我那个哥哥,三妹妹还是能回京的”。
贾母和王夫人还有杜衡在前面商量贾探春的婚事,贾探春在后面听着手中捏的帕子绕来绕去,林姐姐,宝姐姐走了,二姐姐和四妹妹也都出嫁了,宝哥哥都有了自己的奶奶,家里面只有她一个人了,说不急那怎么可能,只是家里面如今这个样子,除了着急又能做些什么,总不能到老爷太太面前让老爷太太去给自己找夫婿去。
王夫人和贾母都有些异动,杜衡见到两个人脸上的表情,说了几句之后就借口要去管家回了自己的院子,王夫人对贾母说她要去拜佛也告辞了,林黛玉过世之后,王夫人到贾母这儿来请安的日子是越来越短,即使来请安婆媳两个也是无话可说,贾母摆摆手让王夫人自己去自己的,她有些话要对贾探春单独说。
王夫人一走,贾探春就从后面的屏风绕了出来,贾母笑着对贾探春说道,“刚才你嫂子的话也听见了,你觉得如何,你嫂子这个人有些心眼儿却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娇养出来的女孩子难免娇惯了一些,但我瞧着她对你倒是不错,想来也不会将你推到火坑里面去,那个男子家虽不如咱们家,老祖宗活了这么大岁数也活明白了,没指望将来你能给家里挣来多大的荣耀,只要你们平安喜乐就好”。
贾宝玉与杜衡成婚,贾母原以为这喜气能冲一冲娘娘的身体,她的这个大孙女儿为了家里的荣耀进了宫,贾母回想起来是悔不当初,林黛玉病逝贾母想通了一些事情,现在的她不指望贾探春能给家里带来多大的荣耀和财富,只想着自己的这个孙女能够嫁个待她好的人,就像二丫头那样,二丫头嫁人之后气色是一天比一天好,作派也与在家时完全不同,贾母希望贾探春能嫁一个真心待她的人,与自己的夫君好好的过日子。
“刚才孙女儿听了嫂子的一番话,觉得那个男子甚好,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嫂子的一厢情愿”。
贾母特别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女儿爽快的脾气,这样的大事也不扭捏,“你的嫂子竟然说了这样的话,必然是有十足的把握,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断断不会到我和太太面前来说,我听着她刚才的话也觉得那个男子不错,只是有件事情,若你嫁给他就要到外地去赴任,这山高水远你可要想好了”。
杜衡的父亲给杜衡口中的哥哥找的官职是在闽南之地,这对于从小在心中长大的贾探春而言,是一个山高水远之地,贾母不放心担心贾探春过不惯那样的日子,就开口提醒。
第三百五十六章探春远嫁(三)
贾探春思索了一会儿对贾母说道,“老祖宗说的话孙女儿都明白,若是我所嫁的男子有志向不怕辛苦,孙女儿也不怕”。
“你竟然有这样的志向,那我这个做祖母的就放心了,等你家老爷下了朝,我让鸳鸯把老爷请过来,好好的和他商讨一番”。
贾政下了朝让鸳鸯请到了贾母的院子,贾政对自己的这个女儿还是很是疼爱的,一直叹息,若他是个男儿只怕比宝玉还要强一些,之前的婚事作罢了之后,贾探春的婚事贾政一直放在心上,他不想委屈了自己的女儿。
“宝玉的那个媳妇儿给三丫头做媒,我瞧着她的心性比宝玉还要强一些,断不会胡乱给三丫头做媒,三丫头若是男儿少不到建一番自己的功业出来,这门婚事,我也问了她,我瞧着她心里也是乐意的,跟着自己的夫君到外面去闯一番自己的功业出来,也是对得起她的这一番志向了”。
贾政对杜衡的这个儿媳妇儿,心里面和贾母一样是十分的满意,得知这门婚事是杜母作主,那个男子是杜衡远方的堂哥,如今也中了榜,不由得喜上眉头。
两家人很快的交了庚帖,杜衡的那位堂兄即将要到外地去赴任,这门婚事就从简,贾探春不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她的母亲赵姨娘在得知女儿要做官太太之后,就想让女儿给自己撑脸面,原本以为贾探春会风光大嫁,在得知一切从简,不由得怒从心头来。
杜衡和王熙凤一样不大将赵姨娘放在眼里面,若不是看在贾探春的份上,杜衡瞧都不会瞧赵姨娘一眼,赵姨娘到杜衡那里撒泼,杜衡三言两语就将赵姨娘给镇住了,赵姨娘见杜衡不吃自己的这一套,还拿出了管家奶奶的身份,就像看到了王熙凤一样立马不闹了。
贾探春挺不好意思,自己的生母到嫂子那边去弄,嫂子将这件事情摆平了没有到太太,老太太面前去告状,杜衡却不以为意,一个姨娘而已何必放在心上,若是放在了心上那才叫笑话。
贾探春的婚事办的比贾惜春要差好几分,比贾迎春的要隆重了一分,贾探春生怕赵姨娘又去闹,特地到赵姨娘的院子里面去和赵姨娘说道理,赵姨娘听得不耐烦,认为女儿跟自己不贴心,都快出嫁了还是要来呕自己,自己这般闹到底是为哪样,还不是为了她想让她脸上好看一点。
贾探春与赵姨娘再次不欢而散,在赵姨娘的院子看到疯玩的贾环,想到自己都快出嫁了且又到闽南之地,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就耐着性子和贾环说了一些贴心的话。
贾探春与贾环是同父同母的姐弟,关系却怎么不怎么好,贾探春是个十分要强的姑娘,她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和自己一样,将来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不要总想着靠祖宗,贾环被赵姨娘教的有些歪,听不进去姐姐对他的那些细心教导,认为姐姐更喜欢贾宝玉不喜欢他。
贾环从丫鬟婆子口中也知道了这个姐姐要嫁人的事情,不知道何时才能回京,也耐着性子听贾探春说给他的那些道理。
第三百五十七章探春远嫁(四)
薛宝钗在时赵力和贾家的关系还算密切,薛宝钗一走赵力与贾家的关系日渐生疏,贾探春的婚事办的有些仓促,赵力还是从薛潘的口中才得知了这件事情。
“我姨爹姨娘做事实在有些不地道,也不能因为我妹妹就与你生分了,我妹妹不在了你在啊,三妹妹嫁人这么大的事情竟然都不告诉你一声”。
赵力浅笑薛蟠这个憨憨,他和贾府本就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或亲属关系,不过都是因为薛宝钗的缘故,薛宝钗的这一层关系一断,他们理所当然地回到了陌生人的这一层面上面,他没有想过要在纳妻,就和赵老爹商量,干脆让钱满成为他的正妻,赵老爹也同意了。
“宝兄弟娶妻的当日不也是请了我,三姑娘的婚事办的有些仓促,没有想到我也是在情理之中”。
薛蟠惋惜这么好的一个妹夫就这么跑了,按照大明的传统,一个男子的正妻若是故去,男子只需一年就可以在续娶,他再怎么惋惜也不能拦着自己的妹夫娶别的女子。
“妹夫,赵兄,这一年之期都快到了,你怎么想的,依照你现在的官职,想要再娶一个也不是难事儿”。
西南之战打赢后整个京城都在传,圣上要嘉奖去西南之地的将领们,甚至传出李家有封侯的传言,回来之后圣上只是赏赐了一些东西下来,并没有京中传言的那样,李思哲和李大将军心态平和,随着启元帝一步一步削弱老牌世家的势力,李家在京中崛起,跟随他的将领们也引起了一些人家的注意。
“我已经和我爹说过了,等过了一年就让钱家大姑娘成我的正妻,就我这个性子,除了令妹和钱家大姑娘还有谁能忍受得了,令妹在时对我多方包容,她的这一番情意我可不能轻易辜负了”。
薛蟠被赵力说的眼泪汪汪,想到自己过世的妹子伤感不已,若是妹子还在的话跟妹夫该是多好的一对夫妻。
“也是我那妹子福薄,像你这么好的男人去哪找,我娘每次说起这件事情都是一肚子眼泪,我跟我娘说,你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不会因为我妹子不在身边了就断了和我们的联系”。
薛宝钗病故,赵力没有和薛家断了关系,就好像薛宝钗还在一样,到了该送礼时还是往薛家去送礼,薛姨妈起先还担心赵力会断了和薛家的关系,见到那些礼和薛潘的话更伤心了。
“我与令妹缘浅,令妹待我的好,我一直记在心里面,更别提舅兄对我的那份情谊,人活一世情谊最是难寻,我若是就这么断了两家的关系,岂不是辜负了薛兄对我的那些情谊”。
赵力自觉薛蟠对自己是没有话说,在自己落难时,薛蟠不仅帮着自己照顾赵老爹和赵花,还肯将薛宝钗嫁给自己,自己可不能轻易的辜负了兄妹俩对自己的好,人活一世不谈建多少功业,最起码的良心还是要有的。
第三百五十八章探春远嫁(五)
薛潘听完赵力的话倍感窝心,心里面叹惜自己的姨爹姨娘不像自己这么慧眼识珠,自己的妹子不在了,宝兄弟与赵家兄弟关系匪浅,宝兄弟成婚姨母不想给赵家兄弟发帖子,还是宝兄弟多了一嘴。
贾探春嫁人不久就要随着她的夫婿去外地上任去,她所嫁的男子并不是京城人士家是在皖南之地,贾探春算是远嫁,她一出嫁原本还与她呕气的赵姨娘不由得担心起女儿的处境,听院子里面的丫头说嘴,女儿嫁的夫婿虽有个能干的叔叔,两家已经是隔了好辈的,一个祖宗又能如何还能靠得住不成,又到那么远的地方上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京。
赵姨娘为贾探春担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女儿见上一面,也不知道女儿远嫁之后过得好不好,夫婿对她好不好,想到自己远嫁的女儿对杜衡就恨上了一分,这个女人进门就夺了自己女儿的管家权,还说服老太太,太太将女儿嫁得远远的,让她们母女俩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见上一面。
赵姨娘日盼夜盼,贾探春的书信终于到了,在书信里面贾探春没有一丝抱怨的话,只说夫君对自己很好,为官的地方虽不如京中繁华,但民风淳朴是个可造化之地,贾母和王夫人收到贾探春的书信喜出望外,婆媳两个人都知道贾探春是个要强的性子,但若是嫁的不好或者日子过得不好未必会跟她们说实话,瞧着书信没有一丝抱怨,想必日子过得还算顺心。
贾探春在书信之中,只是浅浅的问候了赵姨娘几句,赵姨娘回房狠狠的哭了一场,大骂贾探春没良心,亏得她日夜悬心早知道这个女儿是攀高枝的,还不如不生下她。
赵姨娘在屋子里面骂的难听,贾环想到那日贾探春对他说的话,便对赵姨娘说了几句开解的话,赵姨娘如同见鬼一样认真地打量了儿子一眼,随后便对贾环开骂,他和贾探春一样是个死没有良心的,一心只想着攀高枝,不将她这个做娘的看在眼里面,他若是有志气有本事就离开贾府找她姐姐去,不然的话就别在她眼前现世。
贾环对赵姨娘的辱骂早已习以为常,自他有记忆,自己的母亲心里面不舒服了少得骂他几句,以前姐姐在家里待自己虽不如宝玉哥哥那样好,但若是他在赵姨娘那儿受了辱骂,姐姐就会耐心地开导自己,还会给自己拿果子吃。
赵姨娘亲儿子不言语,心里更气了直接让他滚,贾环也不耐烦赵姨娘说的那些话,姐姐对于自己虽然不如对宝儿哥哥那样好,但也没有像母亲说的那样不堪,对自己不闻不问了攀高枝,他现在大了也知道女子的婚事是在太太手里,像三姐姐那样的庶女,若是想嫁的好那得看嫡母的脸色,母亲能给姐姐找什么样的好婚事,难道要将姐姐嫁到舅舅家去,他们在是庶子庶女那也是主子,给他们脸叫一声舅舅,若是不给脸再怎么着他们也得受着。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子腾身死(一)
在西南之地被掳走的南安郡王,回京之后一直都是安分守己,在自己的王府里面轻易不走动,平地一声雷一道折子递到了启元帝的面前,在折子上面申诉自己与神武将军打败仗打得冤,并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有将领通敌叛国。
这道折子无异于冬天里的一道旱雷,若南安郡王折子上面的事情属实,那么刚抄完别人的家,想要过个好年的启元帝又得挥起手中的屠刀。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缩起了自己的脖子,生怕启元帝一个不高兴就拿自己开刀,启元帝心情不好看到上朝堂上文武百官的表现心情更加不好,王子腾在这时站了出来,他曾经在西南之地为官,对西南之地颇为了解,可以帮启元帝查明事情的真相。
启元帝给了王子腾特权,让他去西南之地将事情的真相查清楚,不想王子腾到西南没几天,启元帝就收到了王子腾暴毙的消息,朝堂上下更加的不安,王子腾去西南之地那是正二品的官员职位,人说没就没。
启元帝的脸黑的都能滴出墨来,正二品的大员在西南之地呆了几天,那些人得多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三皇子收到这个消息心里面在滴血,王子腾这个人能力在贾雨村之上,又是那样的家世,是自己手中的一员大将,现在折在了西南之地,他恨不得将那些人全砍了。
豫亲王之子带着圣旨去西南之地将事情查个清楚,人还没到西南之地,诡异的流言却在京城传播,王子腾并非是西南之地的那些人所杀是被太子毒死的,这样的无稽之谈让坐在龙椅上的启元帝怒极而笑。
皇后的凤仪殿,皇后坐在凤位之上淡定的喝着茶,瞧都不瞧今日来请安的贾元春一眼,一个将死之人不在自己的宫殿里面好好的休养,跑到她这边来做什么,难不成还想倒打自己一把不成,三皇子的生母不安的看向贾元春,见她脸色苍白想替她说几句,奈何自己嘴笨,说出来的话若是让皇后娘娘不喜,岂不是害了对方。
“贤德妃的身子不好,怎么不在自己的宫里面好好的养着,本宫早就与你说过,每日的请安你大可不必来,圣上也说过你身子不好,让你好好养着”。
贾元春强撑着露出一抹笑,“嫔妃给皇后请安是嫔妃的本分,皇后娘娘是好意不想让我来回奔波,我却不能因为皇后娘娘的好意,而失了自己的本分”。
“你尽了自己的本分,也要顾及一下自己的身子,这冬日寒风凛冽,你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太医说了你要静养,若是在给本宫请安的路上出了差错,本宫怎么和圣上交代”。
王子腾是被太子所毒杀这种诡异的传言,不但传遍了前朝还传到了后宫里面,皇后恨不得将传言之人拉出去五马分尸,她生的儿子再蠢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王子腾领着正二品大员的官位去西南之地,她的儿子是有多蠢才会让人去毒杀王子腾,他们母子两个人老老实实的做着太子和皇后,是哪个挨千刀的传出了这样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