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红楼中的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中的路人全文阅读

作者:平沙秋冬     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     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章王子腾身死(二)

    皇后心里面恨的是咬牙切齿,但面上依旧装成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模样,贾元春知道家里面投靠的是三皇子,但她并不是很看好三皇子,三皇子这个人心思诡异,不如太子人品敦厚,生母又是那样唯唯诺诺的一个人,真的能帮自己的儿子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舅舅和父亲做的选择她不能干涉,但她在后宫之中想替自己的家里再做一层保障,对皇后是毕恭毕敬,皇后不大瞧得上贾家的作风,有些同情贾元春生在这样的一个家里面,若不是王子腾的事件出来,皇后对贾元春还是很客气的,王子腾事情一出,皇后想对贾元春客气一点也是不能的,自己的儿子受到了这样的诬蔑,哪一个做母亲的能忍,更何况是坐在凤位之上的皇后。

    “这冬日冷风严寒,你以后就别到凤仪宫来请安了,好好的在宫里面养着自己的身子,将自己的身子养好了来年再服侍陛下”。

    贾元春手上的指甲差点插到了她的肉里面,她失宠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以前还好一些,今年一年都没有见到陛下的的人,她的宫里就像个冷宫一样,皇后娘娘说这番话分明就是在羞辱她。

    其他的嫔妃个个都噤了声,有的在伪装看自己衣服上的刺绣,有的是低着头不说话,宫外的那些流言她们也听到了,无论是等着看笑话,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里都道传流言的人是笨得无话可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且不说圣上多次在席上骂太子妇人之仁,就说王子腾是正二品的大员,太子有多耐不住才会想去毒杀他,毒杀一个正二品的大员是什么样的罪名,太子若真是干出了这样的蠢事,皇后的凤位都保不住。

    贾元春在皇后这里受了羞辱险些吐出一口血来,皇后不耐烦她的样子,就让嫔妃们早早地回宫,临走之前再次告诉贾元春,这个冬天就不要到她的宫里来了,众嫔妃见皇后是动了真怒,没有一个敢替贾元春说话。

    贾元春回到宫里面立马躺了下来,她的贴身大宫女抱琴含泪对她说道,“姑娘,何必去到皇后娘娘的宫里面去,因为舅姥爷的事情,皇后娘娘很是不待见姑娘你,平白的受这些冤枉气”。

    “我的身子是不行了,可我有父母之恩没有报,我还没有看到宝玉为官作宰,舅舅和父亲依附着三皇子,可我真的不看好三皇子,出生不如太子,生母又是那样唯唯诺诺的一个人,心思诡异,我真的怕哪一天圣上会抄了家,我得多替他们想一想,若是我去了,皇后看在我恭敬至极的份上,或许会替家里面求求情”。

    贾元春自知自己的大限将至,自己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已经是享受完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面,宝玉还小刚成亲,即使有他的岳家帮衬着,还得他自己有所作为才能护住家里,她还想多尽尽孝帮着自己的弟弟一些。

第三百六十一章王子腾身死(三)

    “姑娘你光想到府上,你得多顾及一下自己的身子,宝二爷还小,老太太如今年纪大了,您若不好将来宝二爷指望谁去”,宫里面的传言抱琴也听说了一些,心里面像那些传流言的人祖上十八代都骂了一遍,自己是丫鬟出身不假,但在宫里面这么多年多少也是长了一些见识的,那些个王八羔子怎么就那么不安分,什么样的流言都敢传出来竟然还有人信了,他们到底是有多蠢才相信这些,太子是什么样的人将来的国君,他有必要去杀一个正二品的大员,圣上不喜太子又能怎么样,一个国君的废立牵扯的是整个江山社稷。

    王子腾身死王家乱成了一片,贾府也乱了起来,王子腾是他们在朝堂上最有力的靠山了,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西南之地,王夫人哭晕了好几次,薛姨妈听说自己的哥哥死在了西南之地直接晕了过去,慌的薛蟠请医问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邢夫人听闻王子腾死在了西南之地,心里面暗自得意,自己的那个儿媳妇最大的靠山不就是他们王家,如今王子腾都没有了还看他怎么威风,琏儿院子里那个古姑娘,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对自己倒是恭敬得很,比王熙凤这个儿媳妇强多了,自己何不乘着这个机会将儿媳妇彻底的弄下来,让她再没有翻身的余地。

    古姑娘与邢夫人想到了一处,她进贾府可不是想要一个姑娘的身份,她想要一个正经奶奶的身份,在这样的深宅大院住久了,也将深宅大院里的规矩给弄清楚了,一个姑娘连个姨娘都不如,她能够进贾府靠的是儿子,现在机会就摆在她的眼前,若是将王熙凤给弄下来了,贾琏那个二世祖又是一个很好哄之人,她又有儿子傍身,若是成了名正言顺的奶奶也能给儿子挣一个好的出身。

    想到一处的邢夫人与古姑娘空前的愉快了起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亲生母女,王熙凤和平儿的处境更加的艰难,平儿慌了手脚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最后到了贾宝玉的院子,杜衡对王熙凤生了怜悯之心同样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王熙凤出身比她还要高,却在贾府如此受辱。

    邢夫人和古姑娘得知平儿去找了杜衡也不怕,官家小姐又能如何,二房的人还能管大房的事情不成。

    娇养长大的杜衡,可以轻松的将袭人和麝月从贾府赶出去,对付邢夫人和古姑娘却是毫无章法,古姑娘自尤三姐撒泼之后,也不想在做什么识文断字的姑娘,她识文断字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将来,撒泼如何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试一试又何妨。

    邢夫人和古姑娘将杜衡羞辱了一番,自小顺风顺水要什么有什么的杜衡,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羞辱,一怒之下一甩帕子不管了,她是二房的人大房的事情与她何干。

    贾琏那边闹哄哄,古姑娘更是想出了一条毒计,王熙凤如今最在乎的就是她的一双儿女,若是邢夫人将她的一双儿女给要过来就妙了,她就不信了邢夫人将王熙凤的一双儿女要过来,如今还吊着一口气的王熙凤会不快快地将位置让过来。

第三百六十二章王子腾身死(四)

    王家的富贵全都靠着王子腾,王熙凤在贾家威风凛凛的那些年,丝毫不知道收敛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王子腾在时还好,看在王子腾的面上不敢过多的为难王熙凤,如今王子腾已去,新仇旧恨全部涌了上来。

    邢夫人听完古姑娘的毒计,心里也觉得甚好,儿女是娘的一条命,现在王熙凤还吊着半口气,她要是将她的一双儿女给夺了过来,这半口气只剩下一小半了。

    邢夫人摆婆婆的谱,强行要夺王熙凤的一双儿女,王熙凤哪里肯答应,父亲一去她的靠山就没有了,即便是这样,她也不能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受苦,自己的那个婆婆恨不得日日折腾自己,怎么会那么好心帮着自己看一双儿女,怕是要将没有撒出去的气,全撒在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

    王熙凤以命护着自己的一双儿女,邢夫人不耐烦直接让王善保家的去抢,王善保家的比邢夫人还要恨王熙凤,她是大太太的陪嫁,琏二奶奶仗着家世从来都没有将她放在眼里,反倒对二太太的陪嫁毕恭毕敬,现在虎落平阳王善保家的就想给王熙凤厉害瞧一瞧,先是给了平儿一巴掌,随后要去夺王熙凤怀里的一双儿女,王熙凤如同吃人的母虎要与王善保家的拼命,两个人争夺之中,王熙凤摔倒在地人事不知。

    贾母杜衡和王夫人收到消息,匆匆的赶到了王熙凤的院里,院子里面乱作一团,贾琏也从外面回来了,来瞧病的大夫皆说不行了,邢夫人这才慌了起来。

    贾母恨极了这个愚蠢的儿媳妇,都这么大岁数了做事之前都不想想后果,邢夫人心里很害怕,来瞧病的都说王熙凤这下子不行了,对调唆自己的古姑娘恨到了极点,若不是她出了这样的毒计,自己又怎么会来王熙凤的院子,邢夫人本来就不喜欢古姑娘,除了喜欢说一些好话之外,也没见她孝敬自己几两银子,听说琏儿在外面赚的银行都放在她这里,琏儿媳妇对自己虽不如对她姑妈那样恭谨,到了该舍银子的时候丝毫的不小气,害怕贾母兴师问罪的邢夫人,便将古姑娘给供了出来,言语之间都是古姑娘挑唆她,自己也是好意,想着王熙凤病了这么长时间,两个孩子在她身旁不能好好的养病,还不如到自己的身边来,等琏儿媳妇病好了再叫两个孩子到他们母亲的人的身边。

    贾琏站在一旁看向贾母,贾母心累,在这个时候大房的人还想着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情,淡淡的说了几句话便去瞧王熙凤。

    王熙凤的床边平儿不停地哭,见贾母来了连忙将位置让给贾母,贾母见王熙凤躺在床上双眼圆睁,心里是懊悔不已,她早古氏不是什么正经人,没有想到她竟然如此毒辣,早知这样就不该同意琏儿让她进府,好好的一个凤辣子,自从她进府之后不知道吃了她多少暗亏。

第三百六十三章王子腾身死(五)

    王熙凤身心俱碎,唯一不放下的就是平儿和她的一双儿女,吊着自己的最后一口气等贾母,要贾母护好她的一双儿女和平儿。

    王熙凤的事情传到王家,王家更乱了,王仁带着王家的几个家丁和小厮跑到荣国公府,要邢夫人和古姑娘给她的妹妹偿命,他的妹妹自嫁了过来什么好处都没有给王家捞,现在没了,他要给妹妹报仇。

    邢夫人与古姑娘躲在自己的屋子里面不敢出来,王夫人是王仁的姑母,自小瞧着他长大,知道他那个无法无天的脾气,怕再生事端的王夫人出面劝说王仁。

    贾府闹哄哄朝堂上也不太平,豫亲王之子赶到西南之地,先让太医检查了王子腾的尸身,得到了一个让众人都感到意外的结果,王子腾不是因为中毒,而是因为染病,太医推测王子腾在路上染了病,却没有发觉,等到西南之地时又忙着调查启元帝让他调查的事情,匆匆的喝了几副药没有细心的调养,导致了病情的加重。

    “众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启元帝拿着收到的折子不满地问道,“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居然还有太子毒杀正二品大员,这样的传言流了出来,各位也是饱读诗书能文能武的栋梁之才,不是市面上那些听风就是雨的市井小名,这样的传言,你们竟然信了”。

    太子毒杀正二品大员的传言越演越烈,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幕后推手,启元帝冷眼瞧着,对太子这个儿子越发的满意,被这样的流言困扰,他还能做到不急不躁,每天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贾雨村的心里面不安,原以为可以借着王子腾的死,好好的灭灭太子的威风,他投靠了三皇子,若是三皇子将来做不成储君,最后登不上至尊的位置,那么他最后会是什么下场,他想都不敢想,三皇子和他一样都是有野心的人,三皇子不甘心只做一个王爷,他也不甘心做启元帝手中的一把刀,他想要给自己和自己的儿孙创下一份更大的家业,来到京城见识了那么多世家子弟的无能,自觉自己并不比他们差什么差,就差在没有一个更好的家世。

    圣上在朝堂之上替太子证明了太子的清白,王子腾算是白死了,没有借着这件事情灭太子的威风,下次想要陷害太子,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启元帝将文武百官的脸色看在眼里,继续往下说,“王卿为国捐躯,朕的心里也是悲痛至极,也没如众爱卿那样听风就是雨,太子是储君,他的性子无论是作为一个君主还是一个父亲都十分的明白,毒杀正二品大员的事情,他是断断做不出来的,太子是国之储君是将来的国君,你们是不是觉得朕糊涂了,会选一个心思狠毒之人来做将来的国君”。

    被流言困扰许久的太子,听到启元帝在朝堂之上替他证明自己的清白,震惊之外更多的是感动心头一酸,父皇这么说等于是认可了他,无论是太子还是儿子在父皇的心中都得到了他的认可。

第三百六十四章王子腾身死(六)

    太子在幼时并不是很得启元帝的喜欢,认为这个儿子妇人之仁,整天跟他说一些大道理,那些大道理在启元帝的心里屁都不是,这几年几个儿子为了皇位摩擦不断,他最信任的臣子告老回乡,后宫里的那些女子又因为儿子的原因去了好几个,启元帝开始认真地反思太子曾经对他说的那些话。

    太子的心里十分的感动,三皇子的心里却是怒火中烧,他的父亲给他的哥哥证明清白,刚才的那一番话更是奠定了太子将来储君的地位,那他算什么。

    贾雨村的心里有些慌,圣上的刚才那一番话分明就是告诉群臣,太子就是太子,太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国君,如果太子将来是名正言顺的君王,那么三皇子他效忠的主子算什么。

    启元帝的一番话像龙卷风席卷了整个京城,皇后的心里比喝了一壶热酒还要舒坦。

    众嫔妃来请安见皇后笑语盈盈,专挑一些吉利话来说,三皇子的生母坐在椅子上面低头不语,女人之间的恩怨往往没有源头,身在其中却是深仇大恨,剪不断,理还乱。

    皇后不说话,与三皇子生母之间有恩怨的嫔妃更来劲了,皇子与皇子也是不同的,想要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那也要看看他的母亲是谁。

    “娘娘今天可真解气,瞧三皇子生母那个样子奴婢就觉得解气,仗着三皇子也不知道在这后宫之中,结了多少仇家还不知”。

    “这你倒是冤枉她了,若不是三皇子那个不知道轻重的儿子,她在这后宫之中也不会树敌如此多,心比天高有什么用,出生在这个地方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等到将来封亲王,太子还会亏待他们兄弟不成”。

    皇后的心里也觉得很解气,那些流言蜚语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但皇后认定这件事与三皇子脱不了干系,以前还真的没有看出来,那么一个知礼守礼的孩子,竟然藏着这样的祸心,倒是可怜了他的母亲,出身不好唯唯诺诺的过了半辈子,竟然因为儿子在后宫之中树了这么多敌人。

    “奴婢还是觉得解气,因为三皇子在后宫之中可是嚣张了一阵子,也不看看自己都多大岁数了,娘娘您是中宫圣上来陪您是应该的,可她那个样子竟然占着圣上不放,岂不是遭人记恨,您刚才也是瞧见了,那些比她年轻的美人淑人言语之间那样的为难,三皇子的生母在得圣上恩宠时,也该想一想那些年轻的淑人美人后宫之中该有多寂寞”。

    “在这后宫之中的哪个女人不想得到圣上的恩宠,不想在这漫漫长夜之中圣上能陪着自己,哪怕是再唯唯诺诺的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都会生出贪心,这也不怪她,要怪就怪三皇子心思太过于狠毒,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牵扯到自己的母妃身上”。

    皇后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污蔑太子这件事情触到了皇后的底线,她儿子为难她儿子,她照样可以为难她。

第三百六十五章王子腾身死(七)

    王子腾死后哀荣,启元帝给了王子腾一个极高的荣耀,安抚好王家,启元帝就开始处理起另外一件事情。

    王子腾到了西南之地让他查出了一些事情,豫亲王之子顺着王子腾查到的事情,继续往下追查发现真的有将领通敌叛国。

    西南之战起先大败,既有神武将军和南安郡王指挥不当之因,也有驻守在西南之地的将领通敌叛国的原因,启元帝大发雷霆,写了一道密旨给豫亲王之子,让他全权处理这件事情,若是遇到那些不服的人先斩后奏。

    事情处理完,转眼之间又是新年,贾元春照样报病不能来宫宴,启元帝想到王子腾,又想到太医与他说的话,就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去贾元春的宫里瞧一瞧。

    贾元春失宠已久宫里面冷冷清清,衣食炭火倒是不缺,除此之外完全不像一个贵妃所住的宫殿,启元帝身边的首领大太监在贾元春住的宫殿里转了一圈,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告辞。

    等到二月份宫里的红梅还开着,贾元春没熬过去一道圣旨就来到了贾府。

    贾母接到那份圣旨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王子腾去了整个王家一夜之间坍塌,连带着贾府也坍塌了一半,若是连贵妃娘娘都没了,贾府在朝堂后宫之中还能找到谁,替贾政在朝堂上说说话。

    贾母不好,王夫人带着杜衡日夜服待,邢夫人在贾母面前完全没脸,想要到贾母面前服侍她一场,贾母不肯见她一面。

    王子腾一去,整个王家就成了贾仁的天下,贾仁和京中所有的纨绔子弟一样,吃喝玩乐无一不通,王子腾在时王仁还不敢过多的放肆,王子腾一去王仁就像脱了缰的野马,竟无一人能够管得住他,吃喝玩乐无一不通的他终于闯下了大祸。

    王子腾的夫人在贾府哭的是死去活来,自己的这个儿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老爷再时疏于管教,老爷不在了做母亲想要管教为时已晚,完全听不进去一句话,哪怕听进一句话也不至于现在身陷大牢。

    杜衡的心里很是为难,自己执意嫁到贾府来,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却不如往昔,每次回府父亲叫自己进书房说话,问的最多的都是夫君最近的功课如何,三年之后是否有把握能够中举。

    父亲对自己说京中官员的调动变化很大,京城本就是才子聚集之地,让自己提醒夫君不要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就将天下人都看扁了,母亲也对自己说父亲对自己执意嫁到贾府还是有些怨言,因为贾家的关系,父亲在朝中官职的晋升并不如往昔那样顺利。

    父亲对自己生了一丝怨气,也因为贾家的原因,在朝中的晋升并不如往昔那样顺利,若真的像王夫人所说的那样,自己回家去求父亲让他帮忙打通关系,将贾仁给救出来,父亲答不答应还是一回事情,兴许还会认为自己不懂事总是给娘家找事情做。

    夫君的表兄犯的是杀人的大罪,人生物证俱在,父亲是吏部的尚书又能如何,还能将那些证据毁去不成。

第三百六十六章王子腾身死(八)

    王子腾的夫人到贾府来哭诉,想让杜衡伸出伸手救救她的儿子,王夫人很是为难,王仁那个混账在青楼与人打斗将人给打死了,这件事情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连圣上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他们王家怎么出了这样的不肖子孙。

    王子腾夫人哭诉了半天也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哭哭啼啼的回了自己的府上。

    “婆婆儿媳并不是想置之不理,这件事情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表兄他闹得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圣上都关注了这件事情,人证物证俱全,我父亲也帮不了表兄”。

    王夫人对这个儿媳的喜爱并不亚于贾母,不但帮自己敢走了儿子身边的狐媚子,还让自己的儿子安心的读书,宝玉是她唯一的指望了,原先以为儿子还小不懂那些为官作宰的道理,如今想来是儿子身边藏了一个狐媚子,偏偏自己看走了眼没有将那个狐媚子给认出来,还以为她是贤良之人,有这样的一个狐媚子在儿子身旁,儿子哪里能够读得进去书。

    “这件事情我并没有怪你,仁儿过于胡闹竟打死人,我哥哥在时就对仁儿那个孩子颇多不满,我们王家怎么出了这样的一个不肖子孙,为了争一个青楼女子竟然将一个官家的子弟给打死了,那么多人看在眼里,嫂子也真是糊涂了,亲家公是吏部尚书又能如何,还能让那个官家子弟活过来不成”。

    婆婆并没有责怪自己,杜衡心里松了一口气,婆婆是自己的婆婆也是王家的姑娘,若是婆婆硬要自己帮忙,自己回府去求父亲少不得一顿骂。

    王子腾的夫人在贾家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便跑到薛家来想让赵力帮忙,薛姨妈听完嫂子的来意顿觉不可思议,自己的侄子在青楼杀人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听闻当今圣上也对这个案子颇多关注,就算女儿在世,应了嫂子的求去找女婿,女婿一个带兵的能干什么。

    王子腾的夫人在王夫人和薛姨妈那里都碰了壁,见薛姨妈不应她的求,便在薛府大骂不止,薛姨妈是个好脾气的又可怜自己的嫂子,哥哥过世不久儿子眼看着就要问斩,女儿也没了,一声不吭任由着王子腾的夫人在那里大骂。

    余姑娘与香菱在屋子里面带孩子,听到谩骂声就让丫头去瞧一瞧,薛姨妈院子里出了什么事。

    丫头去了薛姨妈的院子,将事情搞明白之后就来回,余姑娘一听就来了火气,贾仁的事情整个京城都传遍了,薛蟠为了这件事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出去,朝廷的律法又不是薛家说了算,王家在京城也是有名的人家,事到如今除了他们谁伸出了援手。

    余姑娘让香菱在屋子里带孩子,一个人到薛姨妈院子里帮薛姨妈解围,王子腾的夫人被余姑娘几句话羞得满脸通红,骂了几句之后带着丫鬟婆子离开了薛家。

    薛姨妈见嫂子走了,心里面松了一口气轻轻地说了余姑娘几句,余姑娘和薛姨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婆媳,知道自己这个婆婆是个软性子,站在那一声不吭,薛姨妈也觉得自己无趣,让人回自己的院子她要去礼佛了。

    薛姨妈自女儿过世之后就和王夫人一样,每日大半的时间都在佛堂度过,王仁这个侄儿她是无能为力了,希望菩萨保佑侄儿,将来投胎做个好人,不要像这辈子糊里糊涂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书房一夜(一)

    赵力的书房,薛潘和赵力抱怨个不停,“我那个舅母是不是糊涂的很,仁表兄在青楼将人给打死了,让我娘到你面前来说一说,帮帮我仁表兄,你又不是个文官跟刑部的官员不打交道,怎么能将我那个表兄从牢里弄出来”。

    王子腾一死王家在京城的地位是一落千丈,人走茶凉无论是远亲还是近亲,都不想碰王家的这个烂摊子,王子腾的夫人也是被逼急了才想出这么一招,跑到薛家让薛姨妈道赵为的面前说一说,让他帮自己的儿子脱罪,朝廷设六部和内阁,六部的官员各行其职互不干扰,无论私底下的关系有多好,在公事上面都秉着互不干扰这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大明律上写的是清清楚楚,若是有官员干涉其他一部的公事立刻革职查办。

    朝堂在启元帝的治理之下,逐渐恢复了清明,一扫先帝后期的混乱不堪,王仁在青楼闹的太大,启元帝颇为关注,在这个时候有谁敢伸手去干扰办案的官员办案。

    “我这样的混账都知道,你是在兵部,办案的事归刑部管,我舅母那么多年的官太太是白当了”。

    “心急难免办错事,你表兄的这个案子实在是太大了,他打死的那个人在京城也是有几分分量的,圣上治国这么多年,对官家子弟的管教不像先帝那样松懈,两个官家子弟在傍晚时分就跑到青楼去,发生了争执,你表兄还将人给打死了,若是不闹出事情来圣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闹出了这样的事情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谁敢在这个时候插手到这个案子里面来”。

    赵力和薛蟠在书房里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到了晚间钱满到书房来请赵力和薛翻去饭厅用饭,薛蟠这才告辞。

    赵力吃完了饭就按照老规矩到书房看一会儿书,钱满端着茶来书房。

    钱满给赵力生下了一个女儿,赵老爹就催着钱满给赵家再生个孙子,赵花在娘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见哥哥的情绪日渐的平静,就和自己的夫君回了家,回家之前对钱满说,哥哥这个人看着凶得很实际上心肠最软,要钱满好好的照顾哥哥,早点给赵家生下一个儿子。

    钱满将茶送过来,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去,而是拿着书坐在一旁心神不宁地翻着书,自己现在是府上的太太了,家里面的日子更加的好过,赵伯伯让自己快点给赵家生下一个孙子,太太过世一年,赵家哥哥就回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显怀,不单赵伯伯急,娘也有些急。

    娘对自己说,男人都喜欢一些有趣味的事情,自己不要总是那么死板板的,夫妻两个人在房间里做任何事情,关上门别人都瞧不见有啥好害羞的。

    钱满慌乱的翻着书,赵力见她没有走,以为是因为今天薛蟠没有留下来吃晚饭想和自己解释,薛蟠时常来将军府,钱满没有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反倒是薛蟠不好意思时常不在这吃饭。

第三百六十八章书房一夜(二)

    赵力将钱满手中拿的书拿过来一瞧书都拿反了,“薛兄这个人向来是大大咧咧的,你不要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如今府上是你当家,薜兄难免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个人没什么坏心眼,心里面估计有些过意不去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手中的书突然被拿走,钱满慌张不己,赵力说的话钱满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脸都快滴出血来,暗示性的小动作让赵力笑了起来,一把将人抱起放到了屏风后的榻上。

    书房屏风后的榻,是赵力暂作休息时之用,现下做了这样的用途,赵力觉得荒唐又好笑,钱满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整个人像是海上的一帆船一样,随着波浪完全不由自己做主,两人回房又胡乱的荒唐了一回。

    天一亮,钱满迷迷糊糊的睡醒,想到昨天晚上的事情,恨不得将自己埋在被子里面不肯出来,转念一想赵家哥哥是自己的夫君,就像娘说的那样,夫妻之间将门一关,做什么事情别人也不会瞧见。

    钱满在幼时见过赵力几面,两家人是在一个村子里面住着,爹娘对赵家哥哥的评价却不是很好,说闲话的时候说到赵家哥哥都是不肖子孙,不想赵家哥哥到边关五年,不单给赵家带来了财富还带来了名誉,爹娘那个时候感叹。赵伯伯生了一个好儿子,如果自己的弟弟能像赵家哥哥那样光宗耀祖,这一辈子就没什么遗憾了。

    钱满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赵家的媳妇,一个乡下姑娘能像母亲一样,嫁给爹那样老实本分的男人已经是自己的福气了,家里面穷她又是长女,爹娘时常对她说,长姐如母要帮着家里的两个弟弟,让他们娶妻生子长大成人。

    赵力带薛宝钗回乡下时,钱满也混在人群里面,对薛宝钗是羡慕不已,那样一个仙子似的姑娘跟赵家哥哥真的是相配,不像自己一个乡下丫头,将来嫁给同村的一个人生儿育女草草一生。

    钱满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有一天进府上来,能够给赵家哥哥当妾室,赵力在西南之地带兵打仗,薛宝钗病倒,钱满好几次都想来照顾薛宝钗,薛宝钗不让她来,她就在院子里面悄悄的替薛宝钗祈福,希望太太的病能早点好起来。

    钱满的那点小心思,薛宝钗早就看得一清二楚,薛宝钗在临终的时候对赵力说,钱满是个好姑娘,将他放在她的手上她放心,两个人好好的过日子,千万不要因为她而伤心,或者是冷落了钱满,夫妻一场缘尽于此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要向前看,那些被困在过去的人既无知又可怜。

    薛宝钗过世赵力不是不伤心,但他活了两世,理智早已超出了一般常人,他在劝贾宝玉时对贾宝玉说过,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如意,这世上不是有句俗语说人生不知一时十有八九,被困在梦境不肯醒的人才是这世上最可怜的人,他们看似多情实则软弱无能。

第三百六十九章书房一夜(三)

    赵力回府,钱满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思绪,像往常一样伺候赵力用饭,到了晚间在书房的窗前来回晃动。

    赵力好笑的看着窗前的影子走来走去,想进来又不敢进来,即使是为人妻,女子的脸皮总是比男子的脸皮要薄一些,书房荒唐的一夜让钱满见识了赵力的无赖,她想将手中的茶递给赵力,却又不敢进去,前夜发生的事情在她脑中浮现,她开始责怪起她娘来不该跟她说那些事情,若是让赵家哥哥误解,觉得自己不是什么规矩的女子这可怎么办。

    赵力在书房里等了一会儿将蜡烛吹灭,如今是夏日院子里面不像春日或者是秋日那样凉爽,在外面站了那么久身上该有些不痛快了,两个人之前因为薛宝钗中间总是像隔了一层似的,薛宝钗将钱满教的很好,钱满也是全力的模仿薛宝钗,但无论怎样的调教和模仿,两个人的心性和自小长大的环境总归是不一样的,赵力不希望钱满事事都学着薛宝钗,她可以不如薛宝钗,也可以不像薛宝钗一样将自己照顾得很好,但至少那是一个真实的钱满,而不是薛宝钗的影子,这样对钱满不公。

    钱满不像薛宝钗在一个相对严格的环境里成长,也不如薛宝钗那样聪慧一点就透,她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比薛宝钗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收到相同的结果,赵力没有想过钱满能在一夕之间明白他的意图,反正来日方长徐徐图之。

    薛宝钗早已将莺儿还成了自由身,莺儿不舍主仆一场的情谊,她生下孩子之后继续服待薛宝钗,现在在家里面安心的做着她的安家媳妇,玉莲也被放出了府嫁人去了,院子里伺候的是新进来的两个丫头。

    两个丫头自进府以后一直照顾钱满,跟着钱满进了如今的院子,玉秀笑道,“太太这两日的气色真是好,人也越发的美了”。

    另一个丫头玉佩也笑道,“太太和老爷夫妻恩爱,太太之前还担心姥爷不喜欢太太,我们两个瞧着太太是多虑了,太太心眼好老爷心眼也好,这心眼儿好的人都喜欢心眼好的人,这叫做天生一对”。

    钱满没有自己的陪嫁丫头,玉佩和玉秀进府之后就一直跟在她的身旁,有什么心里话多半也都会和玉佩和玉秀说。

    玉秀和玉佩觉得钱满有些多虑了,前太太出生富贵之家人又美是不假,可她进府这些年都没有给老爷生下一儿半女,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老爷性子再好前太太再聪明贤惠也逃不了这一关,在这一点上太太就比前太太强了不少。

    前太太再好都已经过世了,死人是没办法与活人相比的,太太每日陪在老爷身边照顾的是无微不至,老爷又不是用石头做成的,看在姑娘的份上,老爷的心总有一天会融化的。

    老爷性子再好,但人总是向前看的,待到哪一日太太给老爷生下一个儿子,到那个时候老爷和太太只怕会更好。

    两个丫头左一句右一句钱满都记在了心里面,心里暗想,自从姐姐过世赵家哥哥的心思基本上都放在她生到女儿身上,想到这个地方钱满心里甜滋滋的,那是他们两个的女儿,她是她的亲生母亲谁都替代不了。

第三百七十章书房一夜(四)

    书房一夜两个人都似有所悟,隔在两个人中间那一层薄薄的纱,经过那一晚捅破了一些。

    房间里面的烛火明了又灭,灭了又明,在迷迷糊糊中钱满感觉好像自己又回到了书房的那一夜,占的这具身子这样的年岁,有使不完的力气,趁着这段时间赵力想多生几个孩子,赵老爹盼孙心切,早日生下一个男孩儿,赵老爹就不用整天琢磨这些事情。

    钱满性子和顺,连带着她的眉眼都是温柔和顺,两个人躺在床上赵力回想她刚才的样子好笑不已,于他而言到底还是个孩子。

    钱满,赵力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只是觉得与她在一起时,许多事情都不用过脑子,这一点让他特别的舒服,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谨言慎行的性子,与薛宝钗在一起的时候都很难松懈下来,薛宝钗也知道他的性子,两个人关上房门说话,都要想一想这句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说了这句话会不会让对方不喜,与钱满在一起时赵力完全不用担心,钱满或许不懂许多事情,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样替他排优解难,与她这样相处赵力自觉已经够了。

    豫亲王之子回京启元帝又动起了他手中的屠刀,西南之地那些通敌叛国的将领都被押解进京,西南的将领之位就空了下来,兵部要挑选一些将领去西南之地镇守,朝堂之上又乱哄哄的,赵力这几日也是累得很。

    钱满双手按在赵力的太阳穴上,以前的钱满是不敢这么做的,那一夜之后钱满的胆子就大了起来,赵力对她的这种变化喜欢的很,两个人是要过一辈子的,他本性上不太喜欢那些唯唯诺诺,问一句话要想半个时辰才会回答你的女子,他又不想去娶那些庶女回来当继室,熟悉起来的钱满是最好的选择,两个人之中还有一个女儿在,若是他娶一个继室回来,若是心性好的还好,若是心性不好的,他不想女儿受委屈也不想钱满受委屈。

    “怎么不早点睡,这几日朝堂上出了一些事情,你不必等我,若是想睡的话就早点去睡”。

    “老爷不回家我也睡不着”,钱满实话实说,“我不懂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只是去李大哥家去串门儿的时候,嫂子和我说朝堂上出了一些事情,我想着老爷在朝堂上为官,必须要被那些事情给绕住的,就想着等老爷回复,我给老爷揉揉肩让老爷松快松快”。

    钱满成了赵力的继室,有些必要的场合就得跟赵力一起出席,钱满在这件事情上特别的用心,生怕自己出门被人嘲笑,连带着丢了赵力的脸,每次出门都要精心装扮好久,认真的学着那些官太太的一言一行。

    李思哲的夫人对钱满照顾有加,钱满柔顺的性子颇为讨喜,两个人相处起来不比薛宝钗差,一些话也不瞒着,钱满去串门知道朝堂上出了事,赵力早出晚归想替夫君解忧。

第三百七十一章西南为官(一)

    西南将领之职空了出来,启元帝开始动起了脑筋,他将主意打到了李思哲父子带的将领身上,将豫亲王之子给招进了宫,让他选一些人选出来。

    范尚书辞官回乡,豫亲王之子就时常出入启元帝的御书房,启元帝虽不喜欢他的父亲,但对这个侄子倒是格外的喜欢,有干劲不怕苦又肯学的侄子谁不喜欢,皇室子弟众多,能入启元帝眼的没几个,豫亲王之子就是其中一个。

    “你对你大将军手下的将领最熟悉不过,帮你皇叔好好的想一想,究竟派谁到西南去镇守,兵部送来的那些名册朕瞧着都是不妥,西南之地多是沿海,兵部送来的这些人选要么太老,要么太年轻朕不太放心,你也帮你皇叔想一想究竟派谁合适”。

    启元帝心里的那些小九九,豫亲王之子心里明白,皇叔这哪是嫌兵部送来的人选不好,皇叔分明是想从李家挑一个人出来,然后再安插一个人进去。

    “李家这些年在京城渐渐的崛起,打赢了突厥又打败了西南沿海作乱的藩王,皇叔是担心李家功高盖主,或是起了异心”。

    “若是想问侄儿选谁的话,侄儿这里倒是有个好人选,李大将军的部下有个姓赵的小将军,不知道皇叔还记不记得他,他曾经在边关救过侄儿一命,他现在的官职还是李大将军替他求来的,家世清白不像京中的武将,多多少少都牵扯到了一些世家里,侄儿去西南之地他也跟着一起去了,侄儿听李将军家的公子说,他对兵器局制造出来的火器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西南沿海不像草原都是茫茫的一片海域,打起仗来也用不着战马,非得有一个熟悉火器的将领在那儿镇守,才能保得住那儿的平安,侄儿觉得他最合适不过”。

    姓赵的将军,启元帝在脑子里翻了一下资料想起来了,“原来是他朕记得范离为官之时,对他也是颇为赞誉,他妹妹的婚事还是范离给牵的红线,可朕记得他不是娶了那个姓薛的商户女,薛家和贾家还有王家关系匪浅”。

    “圣上好记性”,豫亲王之子拍了一下启元帝的马屁,“但圣上恐怕有所不知,那个薛家女已经过世一年多,咱们大明侓上明文规定,若是官员百姓的正妻过世,得替自己的妻子守一年才能娶妻,他替那个薛家女守了一年,才将府上的妾室扶为妻,可见他的重情重义”。

    启元帝来了兴致,这件事情他倒是第一次听说,大明律上有这样的律法,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官员娶妻纳妾都有着明文规定,但私底下他们怎么样启元帝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有的官员表面上情深不已,家里面只有一个正妻和一个妾室,背地里面偷偷的养着外室和儿女,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启元帝有时会让自己的贴身大太监去市井走一走,打听一些这样的趣事来说给他听解解闷。

第三百七十章西南为官(二)

    “倒是个情真意切之人,只是这样的人放到西南之地是否不妥”。

    “侄儿觉得没什么不妥,他领着朝廷的俸禄,自知道该为谁效力,薛家女一过世贾家就和他断了关系,更别提王家了,最重要的是侄儿看中了他对火器的熟习,兵器局制造出来的火器威力之大,侄儿在西南之地算是见识了,若不找一个忠心爱国之人来镇守西南之地,那些火器侄儿担心有一日会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

    启元帝挑眉,自己的这个侄儿敢做敢拼,就是有一点不好性子和他爹一样有些闷,倒是难得听到他夸一个人。

    豫亲王之子在启元帝面前推举了赵力,启元帝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去兵部将赵力的存档全部拿过来,他要细细的考验一番,看完之后又将李家父子叫进宫。

    “我那个侄儿在朕的面前举荐了一位姓赵的将军,朕这几日也将他的存档翻了一遍,觉得这个人颇为妥当,想让他到西南之地去替朕守着那个地方,你们父子俩觉得如何”。

    李家父子心中吃惊,西南边防之将的位子,最后竟砸到了赵力的头上,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们父子俩这是什么表情,难道你们父子俩不认可这件事情,那位姓赵的将军官职还是你替他向朕讨来的,范尚书在辞官之前在朕的面前,可是替他说了不少好话”。

    李大将军往前走了一步,“西南边防事关重大,若圣上问臣赵力这个人可不可靠,能不能担得起这个责任,臣可以向圣上保证,赵力绝对担得起责任,臣当日向陛下要官职,是觉得这个人是个可造之才性子也沉稳,圣上是个明君,这京城的许多事情看得比臣要明白许多,臣想着这样的人若不能被陛下所用那真是可惜了,这才替他向圣上求了官职”。

    李家的忠心启元帝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李将军看人的眼光启元帝也没有怀疑过,有了李大将军的保证,正三品武将的官职哐当一声砸在了赵力的头上。

    “你该不会是被吓傻了吧,这可是正三品的官职,多少人求都求不到,想当年咱们在边关说的那些话,竟一步一步的应验了,也不知道该说你小子运气好,还是说你小子运气好”。

    赵力蒙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怎么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西南沿海的军职会落在谁的身上,赵力也做过猜测,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块馅饼竟然落在了自己的手上。

    “圣上让我们父子俩进宫,我和我爹都没有想到竟然是因为这件事情,你都不知道当圣上问我们父子俩的时候,我和我爹都吓着了,你想想西南军防那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怎么就落到了你的手上,你别看我爹现在是正一品的武将,可你也得想想我李家替朝廷镇守边关那么多年,打了多少仗才拿到正一品武将这个官职,那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想当初我爷爷是正二品的武将,爷爷老死边关我爹又打赢了仗,朝廷为了嘉奖我李家才给了我爹这个官职”。

第三百七十一章西南为官(三)

    李家的官职是怎么来的,赵力已经听了不下于十遍,他拍拍李思哲的肩膀说道,“这个故事我已经听了不下于十遍,我只是在想圣上怎么会让我去西南之地镇守,京中的武将为了这个官职,打了多少嘴皮子上的仗,兵部也不送了不少人员的名单过去,这馅饼掉的我有些恍惚”。

    “有啥好恍惚的,馅饼砸在你身上你接着就是,圣上的圣旨下来了难道你敢不接,不用操心我和我爹都替你打听过了,是豫亲王之子在圣上面前提了你,还帮你说了不少好话,你这个小子人缘不错呀,范尚书离京之前也在圣上面前替你说了不少好话,我怎么就没看出来,你在京中的人缘竟然这么好”。

    “那还不得多谢你,在边关提醒我注意豫亲王之子,那一箭可不是白中的”,赵力指了指胸口,当年为了一个官职差点将命搭进去,调养了许久才逐渐的好了起来。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在战场上丧命的人多了去了,就你这小子运气特别的好,让豫亲王记了你这么多年,你还记得你刚入兵部的时候,兵部的那些官员为难你,你让我到豫亲王府去,那个时候我到亲王府去也只是想碰碰运气,我想着如果豫亲王不理你那就让我爹帮你,我爹怎么着也是正一品的武将,兵部的人看在我爹的面上也不会过多的为难你,没有想到豫亲王竟然真的肯帮你,这件事情我想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想通”。

    当年他也只有两份的把握,自己在战场上救了豫亲王儿子一命,但回报已经回来了,他也没有想到豫亲王真的会到兵部来帮自己一把,像他这样的人豫亲王完全可以无视他,赵力想了许久归结于三个字,运气好。

    “你何止是运气好,简直就是上天眷顾,我与你多年的好友有时都嫉妒你,我爹让我跟你说,到了西南之地之后要更加的谨慎,圣上让你到西南之地恐怕是有别的心思在,你是从我李家出去的,若是你在西南之地犯了错,我李家也过不了好”。

    李大将军回府之后,将启元帝的话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圣上让赵力到西南之地去,若没有自己的小心思,李大将军愿意将自己的宝马拱手让人,想了许久让儿子告诉赵力一声,凡事多当心要谨言慎行。

    “大将军的话我记住了,圣上让我到西南之地去恐怕有别的心思,既然圣上选了我,我们就没有别的选择,思哲兄告诉将军一声,我到了西南之地后必定会更加的谨言慎行,绝不给李家招祸”。

    两个人在酒楼分开,赵力骑马回府,晚风将赵为的脑子吹醒了一些,启元帝让自己到西南之地去,估计是想抽掉李家的一些将领,李家的忠心启元帝不是不知道,但人心易变,太子这个未来的国君是个仁慈之辈,启元帝这是在防着李家呀,若是李家起了不臣之心,太子和太孙该怎么办。

第三百七十二章西南为官(四)

    但凡是名将,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名将,都会成为他们同时代君王的一根心头刺,启元帝也不例外,太子生下的太孙和太子一样,都是喜欢拿着书本讲儒家道理的人,启元帝可以抽走李家的一些将领在安插一些人进去,这样就可以替自己的儿孙打下两代的太平。

    除了李家之外赵力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援助,这样的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夺了许多人想要的位置,恨的人多来恭喜的人也不少。

    赵力喝的晕晕乎乎头疼不已,钱满心疼地替他按太阳穴,“老爷如今升官了,我怎么瞧着老爷平日里都没有这么累,那些人到底怀着什么心思”。

    赵力笑钱满这个傻丫头,“无论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咱们都得接着,我在朝堂上除了李家以外没有任何援助了,我之所以被圣上选中,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正三品的武将朝堂上明争暗斗了这么久,都想要这个位置却让我给夺了,这段时间都得谨言慎行,甚至要比以往更加慎重,府上的人你看好了,不要有什么得意忘形之人”。

    钱满点头,老爷升官了本来应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情,可她瞧着老爷比往常还要累,李大哥家嫂子也告诉自己,这段时要将府上的下人全都看好了,若是有那些仗势欺负人的立刻发卖了。

    儿子要到外地上任去了,赵老爹自豪的同时又担心起家里的这些田产,赵老爹担忧若是自己跟儿子一块到外地去,家里的田地铺子该怎么办,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也不想来回奔波,光宗耀祖是好事,赵老爹更想安养天年。

    刘姥姥拿着东西来赵家,见赵老爹愁眉不展心中奇怪,儿子升官了,赵老爹怎么反倒愁眉不展起来。

    “儿子光宗耀祖,我这个做爹的心里比谁都高兴,可你瞧,如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要是跟着儿子一块儿到西南之地去真心是舍不得,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乡亲们对我这个老头子照顾有加,到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不熟,来往的那些官员,见我儿子有这么一个老爹指不定怎么想,以前他在京城为官,我在乡下住着来回跑跑也方便,可到了西南之地要是想回乡可没这么方便咯”。

    刘姥姥一想也是这么个理,赵家小子之前在京城为官,多次都想接赵老爹到城里去享福去,赵老爹不乐意,赵家小子就托了安小虎的爹娘时常照顾着,这要是到了西南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不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刘姥姥这辈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京城,不知道西南之地在哪儿,但听女婿说那个地方远的很,不然也不会给赵家小子那么高的官职,离乡背井就算是去享福,换做自己的话她也未必乐意去,人一老就特别的念家,赵家小子娘的坟还葬在乡下,刘姥姥给赵老爹出了一个主意,赵老爹一想这主意还挺好,两个人就合计了起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507/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作者:平沙秋冬所写的《红楼中的路人》为转载作品,红楼中的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中的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中的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中的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中的路人介绍:
赵力第一次见到刘姥姥的时候只以为是同姓,从战场回来接妹妹回家,才惊觉这是红楼中的世界,万幸自己不姓贾,但红楼中的女子着实可怜,要不要帮一把这是个问题。红楼中的路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中的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