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薛蟠娶亲(一)
薛家的小主子四个三个都已经有了婚事,唯独薛蟠到现在还没有定下婚约,别说婚约了那姑娘的人影在哪都不知道。
薛姨妈眼看着新年将近,自己的儿子是一天大过一天,这红鸾星还没有动,可女儿已经定下了婚事,儿子若是再这么拖下去可是要拖累女儿的婚事的,且还有薛蝌与薛宝琴这两门婚事。
宫中的老太妃是去年的时候过了身,圣下了旨意一年之内有爵或是做官的人家不许有鞭炮音乐只响,所以今年新年的时候大家都是安安静静的吃了个新年饭。
薛蟠这个人一贯没心没肺,见王熙凤没有被休出贾家就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随后与薛蝌一块去做生意去了,这一做生意不但向货带回来了,还将自己的亲事给定了下来。
薛蟠兴冲冲地来告诉赵力他相中了一个女子,万幸的是那个女子不姓夏姓余,姑娘家里原是读书人家可惜的是家道已经中落,今年已经十八岁长得甚是貌美,家里面除了她以外还有一个弟弟,她与薛蟠是在酒楼上相识的,薛蟠上酒楼喝酒,见她被几个人欺负英雄救美了一番之后,那女子对他是一见倾心,此生非他不嫁。
薛蟠在书房里讲的是兴致勃勃,赵力一边喝茶一边挑眉,一见倾心英雄救美,除了薛蟠这个缺心眼儿的人相信之外,有几个人真的会相信这样的巧合。
“兄弟,你是不知道这样的事情,那个时候几个大汉正在欺负她一个弱女子,我一瞧这能行吗便大喝一声冲了上去,将那个女子给解救了出来,当时那个女子被吓得是眼泪涟涟,被我解救了之后对我是一见倾心,我对她也是一见倾心,我们两个是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既是如此的话,那岳母可曾派人细细的打听她家里的家世,舅兄你可有将这个女子的家是给摸透”。
“那是自然”,薛蟠一拍大腿对赵力说道,“我与她一见倾心了之后,就派人将她的家事给打听清楚了,说起来也是可怜家里原本也是读书之家,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儿家道中落,父母又在几年前一起过世了,家里面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个弟弟”。
“原来如此”,赵力轻轻地笑道,“那在这里就要恭喜舅兄你了,马上就要娶得佳人了”。
新年过去那位太妃的丧期就已经过了,京中的无论是有官位的还是有爵的都可以嫁女或者是娶媳。
薛姨妈听说自己的儿子相中了一个女子,就连忙派人去打听那女子的品行如何家世如何,在听到那女子的家世的时候,薛姨妈却有些迟疑了,自己的家在不济那也是皇商之家,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去娶一个家道中落的女子为妻,将来蟠儿又该怎么借助她娘家的势力。
薛姨妈不乐意给自己的儿子提亲,薛蟠当即就和薛姨妈闹了起来,说如果不娶那个女子为妻的话,那他终身就不娶,薛姨妈这一听还如何得了,自己儿子不娶的话,她怎么向蟠儿过世的父亲交代。
第一百零四章薛蟠娶亲(二)
薛蟠在家里面与薛姨妈闹别扭,说什么都要娶那个女子为妻,薛姨妈被折腾到了没有法子,就派了媒婆去她家里提亲,那女子的家里面没了父母只有一个弟弟,便自己给自己做主将自己给嫁了出去。
薛蟠要娶亲,薛姨妈和薛宝钗不好在在贾府住下去了,便找了王夫人与贾母请辞,薛家有喜事婆媳两个人也不好再留,薛宝钗和薛姨妈母女两个人便回家去了。
薛蟠急着要娶亲那姑娘的家世又太过于简单,用了两个月就将婚事给办了起来。
赵力有空的时候也会到薛府去帮忙,他与薛宝钗已经定了亲事,仔细算起来的话也算是半个薛家人。
薛宝钗的贴身大丫鬟莺儿,笑嘻嘻地引着赵力往花园里面走,薛姨妈和薛宝钗搬回薛府了之后,赵力曾经来拜访过一次,两个人隔着屏风说了几句话。
赵力和薛宝钗坐在亭子里面,莺儿替他们把风,“凤姐姐的事情我听妈妈说了,可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本朝的律法摆在那个地方,若是没人追究的话还好,但若是追究起来,就得看圣上了”。
薛宝钗捏紧了帕子轻轻地问道,“如果圣上追究起这些事情来,那会不会牵扯到林妹妹她们身上”。
“不会追究到她们的身上,毕竟她们是女孩子,事情又不是她们做的,但如果这些事情让人一纸状书告到圣上的面前,对她们的婚嫁确实很有影响,有那样的一个嫂子,她们的人品会受到那些当家太太们的质疑”。
“那依你瞧这件事情该如何办,才不会影响到她们的婚嫁”。
“依我瞧的话自然是快快的将她们嫁人为好,若是她们出嫁的话,就算圣上追究起来也不会追究到出嫁女身上,只是如果这些事情都让人给掀了出来,她们的婆家会如何看她们,就不得而知了”。
薛宝钗的心里面乱的跟麻似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凤姐姐竟然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做下那样的事情,女子的婚嫁跟自己的娘家可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林妹妹和探春妹妹要好一些,林妹妹若是嫁给了宝玉她算是二房的人,探春妹妹也是二房的姑娘,追究起来的话不会追究到他们的身上,迎春妹妹又是那样软弱的性子,若是这些事情掀了出来做下坏事的是她的嫂子,将来她的婆家又该如何看她”。
惜春妹妹就更不必说了她是宁府的姑娘,虽说自小就养在老太太的膝下,可毕竟是分了家的,但她在园子里面住着隐隐约约的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话,她也不知道这些传闻是真是假,又不敢去问自己的妈妈,便想问问赵力外面的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的。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关于宁国府的那些传闻,我住在园子里的时候,偶尔听到过一句两句,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赵力轻轻的点了点头,宁国府里那些事情只怕比外面传的还要更加不堪,只可惜了贾惜春小小的年纪竟生出了要出家的念头。
第一百零五章薛蟠娶亲(三)
薛姨妈一直很操心薛宝琴的婚事,她的婚事早早的就定了下来,但自从她和她的哥哥来京了之后,总是薛府去梅翰林家拜访,也不见梅翰林来催将婚期定下来,她便想借着这次薛蟠成亲的事儿,将薛宝琴的婚期也定下来,她哥哥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嫂子进了门之后便是姑娘出门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她的心里面是越想越美,忍不住和薛宝钗念叨起了这些事情,完全没有注意到薛宝钗坐在凳子上面走神,赵力在亭子里面和薛宝钗说了一些宁国府的事情,他并不是完全清楚,但也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宁国府除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干净之外都是脏的,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也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薛宝钗是何等的聪明姑娘,听完赵力的暗示就想到了以前的许多事情,又想到了尤二姐脸色惨白惨白。
薛蟠将自己的心上人娶回家很是缠绵了一段时间,那个姑娘倒也聪明将薛蟠死死的捏在自己的手里面,她也是知道像薛蟠这样的富家子弟,将来少不得有几个姨娘来撑撑场面的,又听到府里的妈妈们说那个叫香菱的姑娘是薛蟠买过来的,将来定是作为屋里人收着的。
香菱怯生生的站在屋子里面伺候新进门的奶奶吃饭,作为薛蟠的屋里人,伺候主子奶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的心里面也很忐忑,不知道这位新奶奶是什么样的脾气,若是她的脾气像自家的姑娘宝姑娘一样那就好了。
薛蟠新娶的奶奶也是读过几天书的,父母过世了之后便将这些东西远远地丢开了,她问了香菱几句话,见香菱回答的有理有据不像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好奇之下便问这些诗句都是谁教给她的。
“是荣国府的那些姑娘们教给我的,咱们府里的姑娘也是个文采极好的姑娘,大爷去做生意的那段时间我就住在姑娘的屋子里面,奶奶若是不信的话便可去问姑娘”。
余姑娘轻轻的笑了一下,“我又不是老虎你那么怕我做什么,我听府上的妈妈们说你是大爷花银子买进来的,我瞧你这身气派也不像是小门小户的人家女儿,难道真的不记得自己生身父母是谁”。
香菱摇了摇头眼眶都红了,她被拐卖的时候还小,除了拐子的打骂之外她什么都不记得了,余姑娘见她不像作伪的样子,便不再追问她这些事情。
香菱已经伺候了薛蟠,余姑娘见香菱长得貌美性子又软,还有些痴痴呆呆的病征,谈起诗文来便是滔滔不绝,不像是那种掐尖要强的人,想着干脆给香菱开了点脸正式收作薛蟠的屋里人,自己不便的时候可以替自己伺候薛蟠。
“我的儿这可如何使得,你与蟠儿成婚才不过这段时间,怎么好端端的想起要给香菱开脸”。
薛姨妈也觉得稀奇,香菱虽说己经伺候了薛蟠,自己的媳妇儿怎么好好的想起来要给香菱开脸。
第一百零六章薛蟠娶亲(四)
余姑娘笑着给薛姨妈端了一杯茶,“太太你也是知道的,我出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陪嫁的丫头,可大爷又是这样的家世,像我们这样的家,哪个爷们儿的屋子里面没几个屋里人,按道理来说本该是我的陪嫁丫头做大爷的屋里人,或者是太太您赏一个丫头到大爷的屋子里面来做大爷的屋里人”。
薛姨妈慢悠悠地喝着茶,她想听听儿媳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然跟自己说要给香菱开脸做屋里人,正式的让蟠儿收了她。
“只是我这样的家世,又到哪里去找人给大爷做屋里人,我瞧着香菱就很好,这个丫头长得貌美性子又好,我听院子里的妈妈说,香菱本不是咱们家的家生丫头是大爷花钱买回来的,我想着如今她也大了,以她的样貌若是配给府里的小厮那可真是糟践了她,给大爷岂不是正好,这里面还有儿媳妇的一点小心思,香菱的性子又是那么软不像是那种掐尖要强的人,想来就算得了大爷的宠,也不会仗着大爷的宠给我这样的破落户难堪,最难得的是她通诗文,我瞧她那个样子不像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将来给大爷生下一儿半女必定也是温和且通诗文的,太太也是知道我的家的,若是大爷在外面纳个掐尖要强的,仗着大爷的宠爱给我难堪,一来是闹得家里不宁,二来我也未必镇得住她,所以才求了太太这个恩典”。
薛姨妈想了想觉得儿媳妇说的有道理,自己的那个儿子比不到自己的女婿是个洁身自好的,自己的女婿如今到了这个岁数,府里还有那样的美婢连一个屋里人都没有,一心一意的等着自己的姑娘嫁进他家里去,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怪自己小的时候过于宠爱她,将他养的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在一些事情上也太糊涂了一些。
“你既然有了这样的想头,我这个做娘的有什么不准的了,只是这件事情未免太过于委屈了你,你嫁进咱们家才这么短的时间,就想着要给蟠儿纳姨娘,不如再等些时间,等过了一段时间,在正式的给香菱开脸,这样才不委屈了你”。
薛姨妈想了想给香菱开脸这件事情还不能太早,自己家的儿子刚将媳妇娶进来,就给香菱开了脸这未免也太早了些,香菱是自家买进来的丫头,整个府里的人都知道香菱是蟠儿的屋里人,但却从来没有正式的开过脸,薛姨妈想着再等一段时间在给香菱开脸也不迟。
给大爷那一辆这件事情。儿媳妇没有觉得好委屈的。就咱们家的这个家事。若是在寻常人家。早就安排上了。可是大爷到现在屋里面除了我一个以外。就不见其他人。大爷的岁数也不小了,像你那岁数也不小了。我还等着相邻。和我一样给大爷开枝散叶,到时候好叫太太,你早日抱上孙子。像你妹子是那样的财贸,我想着若是他早一事给大爷戴上育儿伴侣。必定是极好的。
第一百零七章薛蟠娶亲(五)
余姑娘软磨硬泡,最终还是让薛姨妈改了口,香菱早就知道自己是要做薛蟠的屋里人的,但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是自己的奶奶提出来的,而且太太已经同意了。
“奶奶我若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告诉我我一定改了,奶奶若不喜欢我谈论那些诗文,香菱以后再也不敢了,只求奶奶千万别将我卖出去,香菱以后任凭奶奶打骂,绝对不会说一个字,只求奶奶千万别叫我卖出去”。
余姑娘见香菱吓成这个样子,自己倒先吓了一跳,自己只是让她做薛蟠的屋里人可没有卖她的意思。
“这好端端的说的是哪里话,我只是想着你的年岁也不小了,大爷的年岁也不小了,我总有不便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你替我去伺候大爷,若是给大爷生下一儿半女,岂不是更好”。
香菱满是泪水的头给抬了起来,“奶奶,你不是想卖我”。
余姑娘被相邻的样子弄得是哈哈大笑,“奶奶我若是想卖你的话,何苦让大爷收了你,你这个丫头又从哪里听来那些乱七八糟的话,觉得奶奶我要卖了你”。
香菱见自己家的奶奶不像是作伪,不哭了。
薛蟠正式将香菱收住了自己的屋里人,这个消息一出去人人都夸薛蟠娶了个好奶奶,能给自己的丈夫主动纳妾。
荣国府的贾母和王夫人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趁着一次吃饭主动问起薛姨妈这件事情。
“我原本担心蟠儿的婚事,他那个时候跟我说要娶这个姑娘的时候,我还仔细的打听了一下,这个姑娘的父母去的早,家里只剩下她和弟弟辛辛苦苦的拉扯着,原本想着这样门户出来的姑娘不知道品行如何,可没有想到她竟然主动要了香菱,自己不便的时候,让香菱去伺候蟠儿,老太太也是知道香菱的,当年为了她也不知道惹出了多少麻烦,我原本还压着蟠儿,这个丫头不肯早早地将他,为了这件事情我家的那个小冤家和我打了多少官司,我都没有松过口,我那个媳妇儿那天到我屋里来说,蟠儿和香菱岁数都大了,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法子,不如早早的给了蟠儿让她替蟠儿生下一儿半女,我一想我这个媳妇儿说的也对,原本香菱就是我打定好要给蟠儿做屋里人的,这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且他们的年岁都上去了,早一点开枝散叶我的心啊也早一点定”。
袭人在怡红院听说香菱被薛蟠收做了屋里人,还是开了脸的那种姨娘,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上,她原本是伺候老太太的,老太太给了宝玉,二太太又给自己长了姨娘的工钱,这什么意思整个府里的人都知道,现在香菱已经有了归属可她自己呢。
原本以为宝姑娘会成为宝二奶奶,不想宝姑娘竟然定了亲眼看着就要嫁出去了,若是宝二爷娶了一个很厉害的奶奶,就比如像琏二奶奶那样的奶奶,那她将来的日子只怕比平儿还要难过,若是林姑娘成了宝二奶奶,凭着自小的情分林姑娘就不会为难自己。
第一百零八章袭人的试探(一)
余姑娘嫁进薛家之后,薛太太便将家里的管家钥匙交到了她的手上,薛宝钗对这个嫂子也是格外的尊敬。
余姑娘将香菱开了脸正是收做薛蟠的屋里人之后,想着借着别人的嘴将自己的贤名给说出去,便给荣国府的姑娘们下了帖子,也给其他几个交好的人家下了帖子,赵力也收到了帖子,让赵花带着果儿一块儿去薛府。
薛家的后花园也是泉石林木,溪水亭台,请来的戏班子也是有名的戏班子,应邀入府的女眷见余姑娘做事利落,说起话来也是进退有度,荣国府的几位姑娘见她这个样子,颇有几分琏二嫂子的爽快,香菱改了发型一脸娇羞的跟在她的后面,招呼着其他府的女眷,众人的心里都十分纳闷,也暗叹香菱有了个好的归宿,在这样一个主子手里面至少不用吃苦了。
薛宝钗带着赵花坐在林黛玉的那一桌,两个人的婚期也定了下来,再过个把月就要成婚了,赵花带着果儿见到薛宝钗乖巧的行了一个礼叫了一声嫂子,果儿站在赵花的后面给赵花打扇子,将这一桌子上的几个女眷左瞧瞧右瞧瞧,心里想到果然如姥姥所说,这荣国府的姑娘都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余姑娘见到荣国府的贾迎春之后心里爱着什么似的,父母过世了之后家里只有一个弟弟和她相依为命,自己的那个弟弟就是个闷葫芦,平时只知道读书读书,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理,如今已经十六了,她如今的日子算得上是称心如意,便操心起了弟弟的婚事,她也是个有志气的不想给弟弟娶那些什么小家之女,便相中了荣国府的贾迎春。
到了晚间她去套薛蟠的话,从薛蟠的嘴里知道了贾迎春的父母,最爱的就是银子,为了银子大概卖女儿都可以,尽心尽力的伺候了薛蟠几天之后,便将自己的念头给说了出来。
薛姨妈一听也觉得好,她本来就觉得贾迎春的身世实在是可怜了些,为人又是那么敦厚的一个性子,若是嫁到旁人家里去被人欺负了还不知道怎么地,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她暗暗的给了大太太一些银子,现在不过是在给大太太一些颜色让大老爷点头罢了。
大太太收了薛姨妈的银子之后,便去游说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贾迎春这个女儿在贾赦的眼里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女儿不能像他的弟弟的女儿那样给他长脸面的话,那就多换点银子最实在。
贾赦点了头纵使贾母心里有些不满,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她笑着对薛姨妈说道,“姨太太真是好算计,可是从我的府上劫走了三个人了”。
薛姨妈笑着将这件事情推到了余姑娘的身上,“这件事情也是我那个儿媳的糊涂心思,自从那天在府上见到了二小姐之后心里爱的跟个什么似的,哄着我家的蟠儿将这门婚事给定了下来,这件事情也怪老太太将姑娘调教的那么好,我家里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让别的府上的女眷瞧见了府上的姑娘,这福气啊就得给别人劫走了”。
第一百零九章袭人的试探(二)
贾迎春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太太趁着这个机会将贾迎春挪出了大观园,回到自己的院子里住着,她想调教调教贾迎春,好让贾迎春从薛家的身上弄点油水下来。
贾迎春自小不受贾府众人的重视,伺候她的那些丫头们还好都是向着自己的姑娘的,伺候她的那些婆子仗着她的软性子,就连她的首饰都敢拿出去偷偷的当了,她也从来没有吭过一声。
自小就软弱惯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极少有说硬话的时候,邢夫人见她那个样子是恨铁不成钢了,但她是订了亲的人了,虽说嫁的不是薛蟠本人,嫁的是他的小舅子,细想起来的话还是有银子在手里的,那些狠话就收回了嘴里。
薛宝钗和贾迎春都回了自己的家里面,园子里面就空了许多,林黛玉不免伤感了一番,又想到自己的婚事又病了一场,贾母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亲自到园子里瞧了她,说了几句宽慰的话,薛姨妈也来了,现在薛府的管家大权她交到了儿媳妇的手上,自己做起了老封君,听说林黛玉病了之后就来潇湘馆瞧了瞧她。
贾宝玉听说林黛玉病了,就丰让袭人到潇湘馆去瞧一瞧林黛玉,袭人早就想到潇湘馆去瞧瞧林黛玉,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潇湘馆还是老样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别的影响,袭人总觉得这潇湘馆透着一股凄凉。
紫鹃见袭人来了连忙让她坐下来,“早就想来看看姑娘了,但那边总是不得空,今儿个二爷打发我来瞧一瞧姑娘身上到底如何了”。
林黛玉笑着说没事儿,几个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贾迎春的身上,“真是没有想到,二姐姐竟然定给了薛姨妈家里,那一日我们去薛府听戏,看薛大嫂子那风风火火的样子,跟琏二嫂子还有几分像”。
“可不正是这句话,姑娘大概不知道,这府里面的人私底下都在说,别看那个薛大奶奶风风火火的像琏二奶奶,可比琏二奶奶贤惠多了,香菱的命可比平姑娘的命好多了,正式的开走了脸进了屋子里面去也算有个依靠,我还听人说那薛大奶奶总是劝薛大爷要多去香菱的屋子里面,想着香菱莎早一点生下一儿半女给薛家开枝散叶,香菱这算是有福的了”。
“可不正是这句话,香菱若是能给薛家的那位大爷诞下一儿半女,也算是终身有靠的了”,紫鹃坐在一旁笑着说道。
“可不正是,我们平常看着琏二奶奶虽然风风火火的,但她的性子也太厉害了一些,将琏二爷管得死死的,平姑娘虽说是开了脸的,可跟一个奴才也没什么不同,也难为平姑娘总是尽心尽力的伺候着那位奶奶,却成了这个样子”。
林黛玉想了想说道,“这家里的事情无非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或者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只是那位余姑娘也真是奇怪,竟然主动给宝姐姐的哥哥纳妾,难道真的那般贤良了不成”。
袭人笑着说道,“虽说无非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或者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但像琏二奶奶那般何苦来着”。
PS:有急事断更几日,请原谅。
第一百一十章袭人的试探(三)
袭人接着说道,“既做了爷们儿的屋里人,心里面本就怯了一分,也就指望着奶奶们能够施施恩德,若是奶奶不施恩德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那位也太厉害了一些逼着琏二爷做出了那样的事情,生生的将夫妻之间的情分给弄没了,到最后那位不想认也得认下来了”。
林黛玉再袭人走了之后将这件事情想了又想,觉得袭人说的挺有道理,她幼时在家里见父母如此恩爱,爹爹的后院里面不照样有几个姨娘”。
袭人回到怡红院之后将林黛玉的话转告给了贾宝玉,贾宝玉欢喜的跟什么似的,转头又和秋纹她们玩儿去了,袭人见他那个样子本想劝一下贾宝玉还是用功读书的好,怡红院的丫鬟们虽说自小就是伺候他的,但大家如今是一天大似一天,宝姑娘已经有了亲事了,史大姑娘被她的叔叔婶婶接回去了,听说也正在相看人家,可这位宝二爷还是像小的时候那样喜欢和丫头们胡闹,他是爷胡闹府里还有老爷,老太太,太太他们疼爱有加,可这些丫头们该怎么办,总不能陪着他在这个院子里面一直胡闹下去。
袭人见贾宝玉和丫头们闹成这个样子,心里明白,就算她将这话说出来宝二爷也不会听她的,便转身走了。
“姑娘夜已经深了,姑娘在这里做什么呢,还是快快地睡了吧”,紫鹃将林黛玉扶上床替她盖好被子,“姑娘的病才刚刚好就不要想那么多,想太多的话又该吃药了,虽说府上不在乎姑娘吃的这些药钱,可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姑娘老是吃药对身体也不好”。
“我只是在想今天袭人跟我说的那些话”。
“袭人是二太太定下来给二爷做屋里人的,如今宝姑娘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就连香菱都给薛大奶奶正式的开了脸,收到薛大爷的屋里了,二姑娘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也总该想想自己的终身”。
“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个丫头的心思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紫鹃在林黛玉的身旁躺好,“袭人有自己的小心思也不能怪她,她不是咱们府上的家生奴才,与晴雯一样都是买回来的,又给二太太指定了做宝儿爷的屋里人,若都是像晴雯那个丫头那样没心没肺,只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将来的日子还不知道要过成什么样呢,如今宝二爷也大了,院子里的丫鬟也多大了,以后谁是宝儿爷的屋里人,谁要拉出去配小子,大家也该思量思量”。
“说到晴雯,你觉得她以后会怎么样”。
“晴雯虽和袭人一样都是买回来的丫头,可跟袭人不一样的是,她不是咱们府上直接买回来的丫头,是赖大家的买回来献给老太太的,若真的论起来的话她连袭人还不如,我们这些人好歹老子娘在这里面,就算出去配了小子好歹根基还在这个地方,等到了年纪无非就是府上开恩给她几两银子让她回家,若是到了那个时候那才叫苦呢”。
第一百一十一章贾元春的苦楚(一)
“娘娘快歇了吧,陛下今天晚上不会来咱们的殿里了”。
贾元春站在门口遥望天上的明月,她的大宫女抱琴将她扶回到殿内。
后宫出现了一位美人,得宠到贾元春看到她都要退避三舍,贾元春看着退下来的那件明黄色的贵妃服,甚至觉得刺眼。
抱琴自小伺候她,见她一直盯着那身明黄色的贵妃服不说话,便安慰道,“奴婢知道娘娘今天在御花园受委屈了,只是那位美人甚是得逞,往日里她在皇后娘娘的宫中也是嚣张得很,皇后娘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娘娘暂且忍过这场气,等来日她失宠,咱们教训她在不迟”。
“皇后娘娘有家室有儿女,就算皇上宠幸那位美人又能如何,再大能大得过皇后娘娘去”,贾元春嘲讽的一笑,“皇后娘娘不跟她计较,后宫众人只会说皇后娘娘宽宏大量,有六宫之主的风范,我不和她计较别人只会说我失了宠爱,连一个小小的美人都斗不过”。
启元帝来贾元春宫殿里的日子是越来越短,有的时候一个月都不会到她的宫里来坐一坐,更别提留在她的宫殿里面夜宿了。
“娘娘何必妄自菲薄,娘娘比皇后娘娘也不差些,娘娘比皇后娘娘缺了就是儿女,若论家世的话姑娘也是国公府出来的姑娘,不比别人差些”。
“国公府出来的姑娘,那也不过是爷爷的名头与我有什么相干,府里的大老爷糊涂透顶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女人,才让我的父母住进了荣禧堂,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概府里的人都忘了,我那个糊涂透顶贪花好色的大伯才是国公府袭了爵的人,我不过就是个二房的姑娘,需要承担大方姑娘的责任”,贾元春说到这里忍不住流下泪来,“我的父母虽然住在荣禧堂,却不是名正言顺的国公府当家人”。
抱琴见贾元春哭了出来,忍不住流下泪来,姑娘的心里苦啊,明明只是二房的人需要替大房的姑娘承担整个国公府的责任,真正的当家人是那样糊涂又好色的性子,老太太只能将整个国公府的担子放到了二老爷的身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姑娘在这个宫里面过的是什么样荣华富贵的日子,可他们哪里知道这姑娘的心里苦的连一点糖都进不去。
先头一进宫做了一个女史,说好听点是女史说难听点就是伺候人的,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贵妃的位置,却不想圣上的宠爱就只有那么一两年,若是像皇后娘娘那样有个一儿半女好歹还有个依靠,可不想竟然连这点盼头都没有。
皇后娘娘虽然不得圣上的宠爱,可她有家室有儿女身上看在这个份上,圣上还会到皇后宫里面去坐一坐,那些后宫的美人就像春天的花,今天开了明天败,谢了之后又有别的花接着开,红颜未老恩先断,宫里的那些老人们大多平常也见不到圣上一面,若是有家世儿女的还好一些,圣上看在那些家世女儿上,也不会过分的冷落她们,若是连这点都没有就只剩下一个名头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贾元春的苦楚(二)
名头又有什么用呢,不过就是做给外人看的样子,外人叫着好听一些。
“娘娘不必忧心,咱们府上的宝二爷还小呢,若是哪一日宝二爷金榜题名了会给娘娘长脸的,圣上看在宝二爷的份上会想起娘娘的好的”。
抱琴有些侥幸想着,姑娘当日是占着国公府的名头进宫来的,就算现在老太太年岁是一日大过一日,若真的有那么一天,两府分家了,二老爷二太太从府里出去了,不是还有宝二爷吗,宝二爷自小就聪慧又是娘娘一手带到那么大的,宝二爷若是有一日金榜题名了,圣上或许看在宝二爷的份上又会到娘娘的宫里来坐一坐。
贾元春露出了一丝苦笑,她曾经与抱琴一样将希望都放在她的那个弟弟身上,小的时候不懂,进宫了之后才明白,家里若是有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女儿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这公宫里红颜易老的女人何止她一个,但因为家里男人各有各的作为,过的日子却完全不同,自己的那个大伯她是完全没指望,父亲又是那样迂腐的性子,她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宝玉的身上,当年回府省亲的时候就对父亲说过,要宝玉好好的读书,她将来好有个依靠。
若是有一日想让国公府重现祖宗当日的辉煌,大概只能在宝玉身上实现了,可瞧着祖母和母亲那个样子大概是不能的了。
她自小便养在祖母的院子里面,那个时候弟弟也养在祖母的院子里面,想到那个时候的情景,贾元春脸上的苦笑就更深了,宝玉自小就不是喜欢读圣贤书的人,若是教他一些别的东西一学就会,但一叫他念那些正经书,他总是想办法逃脱,自己那个时候见他小就由了他,现在想来却是大错特错了。
贾元春的身体自开年之后就不太好,贾母和王夫人每次进宫请安,都会讲一些家里面的趣事给她听理解她的幽闷之心。
“娘娘大概不知道你姨娘家里的宝丫头马上就要出阁了,虽说门第里低了一些,可那个孩子是在战场上自己给自己挣的前程,我原本想着将你的二妹妹许配给他,可不巧那个时候那位将军已经有了婚事,不想最后竟然让你姨母截了那位将军,想想也是奇缘”。
贾元春隔着珠帘躺在贵妃榻上静静的听着这些事情,“姨娘家的妹妹”,她点了点头说道,“那天我回家的时候见到了两位妹妹,都是如花似玉的样貌,也不知道那位将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品行,可配得上姨娘家的那位妹妹”。
王夫人笑着说道,“我原本还担心这样来着,生怕那位将军糟蹋了你妹妹,可后来听你姨娘说,对这门婚事她是满意的很,你姨娘家的妹妹自己也是点了头的,想来必是一门极好的婚事,我虽然没有见过那位将军,但听你琏弟说人品极佳,这门婚事还是宝丫头的哥哥一力促成的,想来必定不会错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贾元春的苦楚(三)
贾元春听完点了点头说,“那就好,女子的婚姻大事最为重要,若是出了错那可是要受苦一辈子的,待会我让抱琴到库里面去找找,祖母和母亲出宫的时候,将东西交到妹妹的手上说是我恭喜她新婚之用”。
贾母和王夫人见她这个样子,纵使心里有泪也不敢流出来,贾母轻声地安慰道,“娘娘的心意我自然会带到的,娘娘也不必过于灰心了些,我听琏儿说那位小将军在圣上面前挺得脸,或许那有那么一日,那位小将军在身上面前更得脸了,我将你姨娘家的那个妹妹带到这宫里来你瞧一瞧”。
“祖母不必劝慰我,这深宫大院的没有召哪里敢擅入进来,祖母这话虽说是为我好,可我听着却不大信了”。
贾母笑着对贾兄春说道,“你自小就养在我的院子里面,我何曾对你说过假话,娘娘在这宫里面也不必过于自怜,这天底下的事儿任谁都没有想到,不拿你姨娘家的那位妹妹来说,就拿你二妹妹来说我以前还担心不知道她将来会如何,可任凭大太太和我都没有想到,竟然让薛家的人聘了去,我听薛太太说那个孩子甚是争气,娘娘你也要爱惜自己的身子”。
贾元春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家里的二妹妹婚事定下来的事情,听贾母这么说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听祖母说起二妹妹的事情,我心里爽快了很多,以前在家的时候就觉得二妹妹的性子过于软弱了,可如今婚事也定了下来只盼着她以后能过一些好日子”。
“家里的姐姐妹妹还不是托了娘娘的福,才能有今天的日子过”,贾母继续劝慰贾元春,“你的妹妹们不象我们可随时进宫来瞧娘娘,可对娘娘也甚是关心,听说娘娘身子不爽利大家都担心的很,二老爷在家里也是长吁短叹,恨自己是男子不能进这个后宫来瞧娘娘一眼,宝玉虽说在院子里面住着,可每次到我这儿来总是要问起娘娘的身体如何,娘娘还要好好的保重身体,才是正理”。
贾元春听着不由得落下泪来,当年她回府省亲见到家里的妹妹们,一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相貌且才情不凡,那一晚是何等的痛快。
贾母和王夫人出宫了之后,贾元春便让抱琴将她珍藏起来的册子拿到她的跟前来。
贾元春拿着这些册子左瞧右瞧,报琴便劝慰她道,“娘娘何必将这些册子拿过来左瞧右瞧,等什么时候陛下在开恩娘娘在回府便是了”。
“自那一晚回府了之后,我也想着什么时候陛下在能开恩,我在回府里去瞧一瞧,可现在看来那是不能的了”。
贾元春离家那么多年,只在那年回府省亲才回了一次家,她原本想着自己或许还能再回去,但现在想来是不能的了,家里面已经没有银子了,这件事情贾某已经告诉过她了,像到老祖母年纪那么大在自己的面前竟然落下泪来,她心里不由痛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四章家产(一)
天还没有亮,薛宝钗就被母亲和她的丫鬟莺儿从床上拖了起来,开脸梳妆穿上凤冠霞帔静等着花轿来接,荣国府的几位姑娘也来了,好奇地盯着薛宝钗左瞧右瞧,史湘云平日里就是最爱闹的一个人,如今她的亲事也定了下来,薛姨妈笑着打趣她,过几日她也要穿上这凤冠霞帔去做新娘子去。
赵力早早地起了床,穿上大红色的喜服迎亲,李思哲笑着给了他一拳,“你这个小子,今日终于将你心心念念的姑娘娶回门了,洞房花烛夜可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
“别搞得好像你从来都没有经历过似的,你迎亲的时候我可没有为难过你,还在迎亲的时候帮了你一把,若是敢闹我,等我缓过来了,你瞧我怎么折腾你”。
李思哲听赵力这么说就不敢再闹他了,这小子平时坏的很,若是让他记了你的仇,太平日子只怕是没有了。
薛家有个国公府给他们撑腰长脸面,李思哲父亲便让李思哲去给赵力撑腰,好歹也是大将军府拿得出手。
照着迎亲的规矩,薛潘和薛蝌还有几家亲戚劝都拦在薛府的大门口,赵力打了几个拳又背了一首诗之后,薛家的大门正式打开。
薛宝钗由他的哥哥薛蟠背着进了大红花轿,在薛姨妈的眼泪之中正式的出了门。
贾宝玉也站在大门口,怔怔地看着薛宝钗的花轿越行越远,莫名的有一股奇怪的念头涌上了心头,想到薛宝钗刚刚进府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与林妹妹到薛姨妈那儿去吃酒,现在宝姐姐嫁为人妇了,只怕是那时的光景就不能存在了。
赵力的将军府热热闹闹的一天之后,赵力有些微醉的进了洞房,那些交好的官员死命的灌他酒,好在李思哲讲义气替他拦了大半下去,不然的话非被这些人灌醉了不可。
掀开大红色的盖头,赵力看见烛光下的那张脸有些发愣,迟迟都没有缓过来,真是一张美丽的脸。
莺儿见自家姑爷这个样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赵力尴尬了几秒之后就接过莺儿端过来的酒杯和薛宝钗喝了交杯酒,喝完交杯酒之后莺儿就退了出去,屋子里面只剩下两个人。
薛宝钗一觉睡醒眨了眨眼,猛然间想起来自己昨日过门了,赵为见她醒了笑着对她说醒了。
薛宝钗羞涩的点了点头,赵力就让屋外站着的人进来伺候。
莺儿,玉珠,玉莲刚才站在门外等着,彼此打量了好几眼之后,纷纷端着水盆进来了。
一番梳洗之后,赵力带着薛宝钗去给赵老爹敬茶,赵老爹早早的就醒了,带着赵花等着新婚夫妻两个人。
赵老爹对薛宝钗这个儿媳妇是格外的满意,心里面想着自己原本不过就是个普通百姓,竟然能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妇进门,心里面是乐开了花。
心满意足的将这杯儿媳妇茶给喝完之后,赵老爹将他准备好的礼物放到薛宝钗的手上,薛宝钗将东西转交给莺儿之后,又和赵花姑嫂两个人见了礼。
第一百一十五章家产(二)
薛宝钗与赵花早就见过面了,对薛宝钗这个嫂子满意的不得了,想到那个时候哥哥在边关,她在荣国府当差自己的嫂子就住在梨香院里面,第一次见到嫂子的时候就呆住了,嫂子就是她见过的最漂亮的姑娘,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最漂亮的姑娘竟然成了她的嫂子。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了第一天,第二天赵力就带着赵老爹与赵花,薛宝钗回了乡下,他虽然不是真正的赵力,但是占了人家儿子的身子,这个孝道还是要尽到的,赵花母亲的坟就是在乡下,他得带着薛宝钗回乡下一趟。
赵家的门口早就挤满了人,刘姥姥也来了,这些年刘姥姥的日子过得甚是滋润,刘姥姥去荣国府得了不少的资助,这些年赵家也帮衬着,比不上那些大富之家但日子过得也甚是滋润,她的外孙女儿已经出嫁了,嫁的也是个小富之家,外孙子如今在学堂里面念书,刘姥姥一见薛宝钗就笑成了一朵花儿。
薛宝钗一见刘姥姥就连忙给刘姥姥行了一个礼,“我的好姑娘,快快快我老婆子可受不起你这个礼,那年我去园子里面逛,怎么都没有想到姑娘你竟然会嫁给赵家的小子,赵家的小子能娶到你那是天大的福分”。
村里面的人见赵力娶了一个天仙似的媳妇儿,羡慕的跟什么似的,纷纷交头接耳都说赵家是祖坟冒青烟了,该他们这一家这一辈儿这个时候发达。
看热闹的村民散去了之后,赵力就带着薛宝钗和莺儿去看他的资产,薛宝钗是千金小姐,远一点的路都是坐马车的,来到一个山脚之下赵力蹲了下来,薛宝钗满脸羞红地爬上了赵力的背,莺儿在后面远远的跟着。
到了一个平地,赵力将薛宝钗放了下来,薛宝钗往山下一看还不见莺儿的踪影。
“夫人看到这山下的田地没有”,薛宝钗往山下一看,几丈宽的河水绕着良田而转,百亩良田里面的稻米开始由青转黄,薛宝钗惊讶的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赵力见到薛宝钗这个样子笑了一下对她说道,“这百亩良田以前是个土地主的,可惜的是他的儿子在城里面不学好,为了一个青楼女子惹上了人命官司,为了救他的儿子便将这百亩良田全都卖了出去,不止是这些亩,就连夫人脚下的这块山也都是他家的也一起卖给我了,不知道夫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想头,看看这山上可种些什么”。
薛宝钗看了一下这个必虽然很小,但是有大片的竹林,竹林青翠,便想到大观园那一片竹林,贾探春将大观园承包给那些婆子,她去那边闲聊的时候聊到了这件事情,贾探春告诉她光是那一片竹林就收益不少。
等莺儿爬上山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两个人就已经商量好要将这片竹林承包出去,既有了收益拿又能照顾村里的邻家,赵老爹不喜欢在城里面呆着,有了邻家的照顾赵力的心里会放心一些。
第一百一十六章家产(三)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一样,林黛玉自小出生在书香世家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薛宝钗出生在商户之家,对这些商贾之事比赵力还要熟悉几分。
赵力带着她去看了那百亩良田之后,又带着薛宝钗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几座山连在一起,山上养了鹿,獐子,还有野鸡,野鸭。
“夫人不必这么看着我,我自小就是在农家长大,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夫人可曾看到这山上面的高树,这树上可有不少小家伙在这里安家”。
薛宝钗扑哧一声笑了,她到底是嫁给了一个当官儿的还是一个做买卖的,自己的夫君表面上威风的像个将军,实际上比她这个出身商贾之家的女子还要商贾。
京中的官员们都有自己的私产,朝廷明令官员做生意,但就连皇家都有自己的生意,只要是正正规规的做生意,没使用什么卑鄙的手段闹上朝堂,当今天子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不干涉。
赵力和薛宝钗总共在村子里面住了三天,前两天赵力就带着薛宝钗去村子里转一转,看看他的良田或者是山林,最后一天薛宝钗随着赵力去看了一下赵家的铺子。
等薛宝钗看完赵力在镇子上的铺子,数了一下,有胭脂铺,糕点铺,还有一家布庄,另外二家一家是卖杂货的,另外一家就是酒楼。
薛宝钗想不明白赵力为什么要在镇子上买下这五间商铺,若是有银子的话,在京城里面做生意不是更好吗,京城有那么多富贵人家。
赵力从薛宝钗的头上拔下一根银钗子,将烛火挑了挑,烛火更亮之后又插回到她的头上。
“京城的富贵人家虽然多,但想在京城做生意,远比在其他地方做生意更难,京城是富贵的集中地,皇家,权贵之家,谁家没在京城有几间铺子,就连一件不起眼的小铺子背后都可能是一些高官,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将军,在这个京城实在算不得什么”。
薛宝钗听得极其认真,灯下看美人是越看越美,赵力将薛宝钗莹白如玉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上,一黑一白,羞的薛宝钗想将自己的手抽回来,可她哪里比得过赵力的力气。
赵为接着说,“若是在这个小镇子上做生意,那就不一定了,在小镇上做生意有两大好处,第一权贵之家对这个镇子向来没什么大的兴趣,在这里可以安安心心的做生意,第二人的眼睛总是向上看的,镇子上的百姓对京城总有一股向往之神,若是打上京城的招牌任何东西都特别的好卖,夫人可曾听过宋仁宗的一个典故”。
赵力又笑了一下,“这个故事还是我从一本书上看过来的,据说宋仁宗曾经有个爱妃张贵妃,这个张贵妃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特别的喜欢珍珠,她曾经用过珍珠做成一个冠子,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传到了宫外,京中的贵妇们纷纷效仿,不仅京中的贵妇们效仿,就连周边有钱人家的妇女都学,一颗上好的珍珠得千钱才买得到,可见宫中的那些贵人们对百姓的影响之深”。
第一百一十七章家产(四)
薛宝钗想了想,今天她跟着夫君去看那些商铺的时候,那些商铺的生意,明显比其他商铺的生意要好,莫不是夫君在里面动了什么手脚。
“动手脚倒是不敢说,只是镇上的百姓都知道,这些商铺学的东西都是京城里面的东西,镇子上的那些富户们不用出京城,就可吃到京城里面的糕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京城时兴的样式,自然生意比别的商铺要好”。
薛宝钗笑了一下明**人,赵力一时之间看呆了,随后叹道,“可惜的是我不能去江南那边,若是去了江南那边的话,这京城的生意更是好做”。
在村子里面过了三天之后,薛宝钗了随着赵力一块儿回了将军府,赵老爹留在了村子里面,那百亩良田如今成了赵老爹的心肝宝贝,说什么都不肯随着夫妇两个一块儿回城里去。
几声清脆的鸟鸣之声将薛宝钗给唤醒,她转过头一看,赵力已经不在床上了,摸了摸自己羞红的脸她也起床。
薛宝钗没有进门之前都是赵花在管着家里的账本,赵花知道嫂子进门之后,这个府上的女主人就是嫂子了,自己一个待嫁的姑娘,应该将自己手中的账本全部交给嫂子才是。
薛宝钗也没有推辞,接过赵花手中的账本之后就和莺儿一起算起了赵家的帐,算了几天之后,她又重新弄了个账本,让莺儿将这个账本送到赵花的院子里面给自己的小姑子,赵花已经是将笄之年,她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女婿是一个小官之后,但这门婚事是范尚书牵的红线,想来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赵花虽然管了几年的帐,但跟薛宝钗一比还是差了一大截,薛宝钗将自己先弄好的账本让莺儿送过去之后,赵花便带着果儿到赵力和薛宝钗住在院子里面,轻轻热热的拉着薛宝钗的手了,连说了几声好嫂子。
薛宝钗整理了这些账本之后心里也惊讶,赵家远比哥哥想象中的还要富裕,自己夫家虽然在京城之中没有买卖,仔细算起来的话,比京中的买卖还要赚钱。
京中的买卖若是背后有强硬的靠山,是亏是赚只有自己家的商铺才知道了,镇子上的那些买卖可不能小瞧了他们,虽然赚的很少,但只要赚进来的银子,有很大一部分全部拢到了商家的手里,不像京城的那些银子虽然赚得很多,但真正收到商家手里的只有一小部分,若是这么算起来的话,这几家商铺一年的话有上万的收益。
那上百亩良田还有几座山的收益并不在这银子之中,莺儿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也特别的惊讶,她没有想到自家的姑爷不显山不漏水的,既然过得也这么富足。
姑娘的婚事刚定下来的时候,家里的太太担心姑娘,生怕姑娘嫁过去之后受苦,现在看来太太是多虑了,自家的姑爷虽比不上那些大富大贵之家,但姑娘的日子可比那些大富大贵,需要在婆婆面前立规矩的人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