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红楼中的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中的路人全文阅读

作者:平沙秋冬     红楼中的路人txt下载     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一十八章贾府被抄(九)

    赵力喝了一杯酒暖暖自己的胃,无论薛蝌心里有多少恨如今都过去了,他肯在喝醉酒之后将自己的心里话吐出来,以他的性子会逐渐的恢复,最怕的是他喝醉了酒之后还不将自己的恨意说出来,而藏在自己的心里面那样太过于伤身了,薛家如果真的想振兴的话,真正能靠的除了薛蝌之外,暂时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树倒猴散这样也好就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发挥他的才能,而不是让一个已经烂掉的大树绑住了他的手脚。

    如同玉盘的月亮挂在空中散着淡淡的月光,狱卒奇怪地看了一眼贾宝玉,心里面想到这个富贵公子哥,可跟关押在牢的贾家所有的人不一样,不但与贾家的人不一样,跟他见过的所有犯人都不一样,他做狱卒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牢中还这么气定神闲,这么晚了不睡反而在那淡定的写诗真是个怪人,狱卒看了贾宝玉几眼之后就去别的牢房瞧瞧。

    一盏油灯一方笔墨,贾宝玉将写好的诗认真的看了几眼烧掉重新再写,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牢里面神情平淡地写诗。

    家里被抄远在江南的姨妈一家也被连累进京,好在圣上是个开明的君主只是罚没了一些家产,就将姨妈一家全都放了出去,姨妈一家为了自家到处奔走,宝姐姐的兄弟薛蝌来探监的时候,跟自己说了一些外面的事情。父亲养的那些清客们在外污告自己,以前家里没有被抄家之时,父亲养的那些清客对自己和父亲都是阿谀奉承,见家里倒了纷纷投靠了新的主有的还投到了贾雨村的门下,贾雨村为了让圣上相信他虽然姓贾,但两家交情却不如传言的那么深,捏造了不少罪名来诬陷自己和父亲,竟然说自己写的诗是反诗当真是可笑。

    贾家和薛家两家人加起来一个狱神庙关不了,有的被关到了其他的地方,随后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发卖的发卖狱神庙空了下来,贾宝玉和贾环这对兄弟俩在狱神庙相见,贾环恨透了贾宝玉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李思齐和贾惜春来看贾宝玉就是那么巧,夫妻俩使了银子将他们兄弟俩给分开,贾宝玉才有如今这样相对清闲的日子过。

    贾母病危贾惜春没有回京,李思齐劝说贾惜春回京见贾母最后一面,不想贾惜春孤拐的性子又发作了起来,李思齐只好随了她,等到贾赦贾政送贾母回南边安葬,夫妻俩已经在那个地方等了许久,贾政和贾赦见到贾惜春不免唠叨了她几句,李思齐替贾惜春辩解了几句了这件事才作罢。

    贾家被抄,贾惜春知道事情重大性子连忙回京,夫妻俩个赶回京城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贾家人进了大狱。

    贾迎春夫妻两个随着薛家人一起出了大牢,贾探春的夫君在外地为官不好回京,贾探春便单独回了京,姐妹三人相见不免又哭了一场。

第四百一十九章贾府被抄(十)

    姐妹三人在京城相聚感慨颇多,贾宝玉知道三姐妹平安无事,没有因为贾家的事情而受到牵连也就放下了心,家里人遭难与他有关联的亲人越来越少,姐姐和妹妹没有因为圣上抄家而被夫家厌恶,他心里面是十分的感激。

    知道姐姐妹妹没有事情的贾宝玉心里面没有了多少牵挂,成了狱卒眼里最奇怪的人,吃饭睡觉写诗不像是来坐牢的,反倒像是来认真做学问的。

    贾宝玉又写完一首诗将它烧去,希望在天上的林妹妹能够看到他写的诗,在这个世上除了林妹妹之外,大概就没有几个是真心懂他的人,赵家哥哥是个好人可惜不懂他。

    写完诗觉得有困意的贾宝玉安然地入了梦乡,在梦里面他又回到了潇湘馆,林黛玉还是像往常那样站在廊下喂八哥进食。

    “你这个呆子站在那儿做什么,你也真是的天天给我写那么多诗,也不管我乐不乐意看”。

    贾宝玉淡然一笑,“你若是不想看烧了便是,我写我的你看你的”。

    林黛玉拿帕子遮了一下嘴,“你这个人真是个怪人,在那样的一个地方还能安然入睡好像没一点儿事儿似的,都是经历过事情的大人了性子还是改不掉,什么时候才能不让人操心”。

    “我是个无用之人,这性子只怕是永远都改不掉了,可惜老爷太太生养了我一场,老太太对我又是异常的疼爱却不能报答他们的生养之恩,好在家里的姐姐妹妹没有因为我的无用而遭难,我这才略略的放了一些心”。

    “依我瞧你那叫白操心,家里的姐姐妹妹哪个不比你强,若他们是男子定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像你只是在女儿堆里厮混”。

    贾宝玉哑然一笑,林妹妹这张嘴还是不饶人,但她说的何尝没有道理,“家里的姐姐妹妹本就比我强一些,何止是比我强依我瞧比家里的绝大数男儿都强,三妹妹曾说若他是男儿身早就闯出去闯一番自己的天地出来,不像我反而让老太太,老爷,太太担心了那么多年”。

    林黛玉见贾宝玉神情沮丧劝慰他道,“你到这人世间来本就不是来建功立业的,老太太是通透之人想来大概早就看清了,你到这个世间来就是来享富贵的,才没有逼着你建功立业,老太太疼你一场圆了你们祖孙一场的情分,老爷和太太虽说希望你将来有出息可也没有太过的逼迫于你,你在你这儿过多的自责也是无用的,老太太和老爷太太疼你一场,你也无须过多的责备自己”。

    狱卒端着馒头和稀饭来到贾宝玉的牢门前,见贾宝玉嘴唇含笑早就见怪不怪敲了一下牢门。

    贾宝玉被狱卒弄醒,抬头看了一下窗天已经微亮,从床板上下来将稀饭和馒头端到桌上,神色平静地将东西喝完随后将两个碗端到了牢门口。

    昨夜他又梦见林妹妹了,说来也奇怪自从他进牢里之后频繁的梦见林妹妹,但这样也好在潇湘馆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潇湘馆,可以像往常一样说些贴心的话。

第四百二十章平儿探夫(一)

    刘姥姥知道贾家被抄,赶忙带着带着外孙板儿到了城里面来,赵老爹和赵花以及她的夫婿在城门口等着刘姥姥,随后一群人便到了李大将军的府上。

    李思哲曾经在赵力的口里听说过这个老人家,见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不辞辛苦从乡下赶来了,就为了还当年贾家的恩情,对姥姥是更加的敬佩,刘姥姥在李思哲父子的相助之下将平儿以及贾琏的三个孩子都买了下来,刘姥姥恨不得给李思哲父子俩嗑几个响头。

    平儿获救之后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和刘姥姥回了乡下,赵老爹年纪大了,赵花不放心赵老爹一个人留在乡下,硬是将赵老爹接到了城里来,赵老爹对这个女儿比对赵力还要疼爱,赵花的一句话顶得上赵力十句话,赵力做不到的事情赵花轻易就做到了。

    王熙凤和平儿对巧姐儿姐弟的教养十分的上心,姐弟两个虽然恨古姑娘却不恨古姑娘所生的儿子,先前姐弟三个人在一处关着,巧姐又当姐又当妈的照顾两个弟弟懂事的让人心疼。

    赵家的屋子空着,赵老爹就将房子借给了平儿,刘姥姥本想将平儿和巧姐一行人接到女婿家里去,一想家里不宽敞女婿不是个大方之人,自己一下子带了四个人回去,女婿嘴上不说心里面难免会不高兴,还是先让平姑娘巧姐和两个哥儿住在赵老爹在家里比较好,她挺多就是辛苦一些多跑些路就是了。

    刘姥姥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富,她的女婿也成了村里面有点体面的人,刘姥姥的女婿深知自己能有今日的体面,靠的是自己的岳母把刘姥姥当做贵人,刘姥姥也适时的装傻每天乐呵呵的过日子,春暖花开刘姥姥带着肉去赵家看望,远远地瞧见三个孩子在田野里玩会心的一笑,当日平儿带着三个孩子到乡下来,她原先还以为是平姑娘不好意思留在赵老爹的女儿家,现在看三个孩子玩得那么开心可见平姑娘是做对了。

    平儿穿着粗布麻衣在窗前织布,织布机是刘姥姥给弄来了,刘姥姥早年间守寡带着一个女儿,平日里靠织布换点钱度日,平儿看到刘姥姥连忙走到门前将人扶进来,刘姥姥笑着对她说。

    “在门口就瞧见姑娘干活了,姑娘的手可真巧,托我卖的那些布在镇子上卖的可好了,我刚才走过来遥遥的看见哥儿姐儿在玩闹,姑娘真是辛苦了,若是二奶奶在天有灵看见了也可以放心了”。

    那年回家之后刘姥姥就再也没有进荣国公府拜访,家里面的日子宽裕了不用到处求亲告友的,荣国府的老太太,太太,奶奶们人好,自己一个老婆子也不能总仗着自己的老脸到荣国公府去,若是再去还当自己没完没了。

    刘姥姥几次去荣国公府目的都是不同,最后一次去是想着自己的家里瓜儿果儿丰盛,刘姥姥感恩当年荣国公府的相助,就想着送一些瓜果儿去,没想到有了那样的奇遇。

第四百二十一章平儿探夫(二)

    多年未去荣国公府的刘姥姥,不知道王熙凤故事的事情,等荣国公府抄家了之后刘姥姥才知道王熙凤病故,在牢房刘姥姥痛哭流涕王熙凤过世她没有到人跟前磕几个头,惹得平儿也痛哭不止。

    说到王熙凤平儿的眼眶又红了,刘姥姥自责不已日子不该说起这件事情让平儿伤心。

    “您老说的是哪儿话,若不是你老我和哥儿姐儿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当时您老的府上去我和奶奶也没有用心的招待您老”,说到这件事情平儿的心里十分的惭愧,当日刘姥姥逛大观园去,老太太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在大观园玩乐,王熙凤没少捉弄刘姥姥来逗老太太开心,若是奶奶在天之灵知道刘姥姥救了自己和她的一双儿女,还有二爷的小儿子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姑娘又说这样客气的话,我一个老婆子还是个乡下的老婆子,也不知道修了几世的福分才到那样的园子里去逛一逛,老婆子我活了这把岁数有那样的一番奇遇人生已是无憾了,反倒是姑娘你带着一个姐儿和两个哥儿,可不能这样日夜的操劳,若是将身子弄坏了可怎么得了”。

    平儿闻言和刘姥姥商量起了正经事儿,树倒猕猴散往日热热闹闹的一家子如今各奔东西,她想到贾琏流放的地儿去寻夫。

    刘姥姥见平儿跟自己说,想要到贾琏流放的地方寻贾琏心里高兴,“姑娘能这么想真是对了,民间俗语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往日里二爷是糊涂了一些,做了许多糊涂事伤了姑娘和奶奶的心,可二爷如今在边关若姑娘都不问他一声,他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刘姥姥朴实善良,想要劝着平儿与贾琏重归于好,不看在别的份上就看在三个孩子的份上,贾琏流放边关二十年,平儿心里在恨还是有一丝牵挂的,老太太过世了,大老爷,二老爷,大太太,二太太也都没了,若是自己对二爷不闻不问二爷的日子以后可怎么办,哥儿姐儿虽然不说但平儿也瞧得出来,他们对贾琏这个父亲还是很牵挂,平儿带三个孩子到乡下来,本意是想让他们远离京城的是非和流言,三个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平儿就想要到贾琏的流放之地,去看一看贾琏现在日子过得如何,顺道告诉贾琏现在哥儿姐儿的好,让他安心在边关服刑。

    “抄家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我们二爷,我们二爷去了哪儿得多亏了姥姥四处打探,一大家子各奔东西除了我之外谁还会挂念着二爷”,平儿经过抄家之后心思更加的通透,若自己都不管二爷的话,恐怕就真的没有几个人将二爷记在心上了。

    平儿和刘姥姥说完自己的心里话,第二天刘姥姥就让她的女婿雇了一辆车,送她和平儿以及巧姐儿和她的两个弟弟一块儿到城里去,平儿要到边关去瞧贾琏,家里的三个孩子不能跟着她一块儿去,刘姥姥就让平儿将孩子暂时放到赵花家里去。

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儿探夫(三)

    薛姨妈一家举家回南边,余姑娘不放心弟弟也将贾迎春夫妇二人一起带到了南边,薛家所有的铺子房屋都被朝廷查封,薛家人出狱之后朝廷发还了老宅,顾及到薛姨妈年迈朝廷还了几个下人给薛姨妈,香菱被买回来之后,薛姨妈想着家里不比往日了主动卖掉了两个下人,贾迎春夫妻和薛姨妈一家回了南边,一同住在了老宅子里。

    贾探春不方便在京城久留,贾家的案子落下来没多久就回到了丈夫身边,贾惜春也不和李思齐一起云游天下了,李思齐的陪伴温暖了她的心,将她有些左的性子扭转了很多,时常到尤三姐的宅子里去看看嫂子,偶尔到乡下来看看平儿和巧姐儿姐弟。

    平儿本来想将三个孩子放到李大将军府,贾惜春是三个孩子的姑姑,放到李大将军府名正言顺一些,赵家姑娘是个好人两家人不沾亲只是有些交情,将三个孩子放到那儿平儿有些不好意思,放到李大将军府平儿又担心当日三个孩子受到的惊吓没有完全好转,两相选择之下听了刘姥姥的话将三个孩子放到了赵花的府上。

    贾惜春有些不高兴地对平儿说道,“你怎么不将我侄子侄女放到我这儿来,反正放到别人家里去,可是信不过我”。

    平儿将三个孩子放到了赵花家,便来到了李大将军府,对三个孩子说自己要去寻他们的爹爹,让他们安心的在这里等她回来不要顽皮,三个孩子曾经在赵花家里住了一段时日对这并不陌生,都乖乖的点头说会等平儿回来。

    “我原也想着将哥儿姐儿托到四姑娘的面前,李大姑娘是个好人,我们两家毕竟不是什么亲戚,往日里只是有一些交情,能对我们伸出援手已经感恩戴德了,怎么还好再麻烦他们,可我想着哥儿姐儿在抄家的时候受到了惊吓,将军府是带兵的,哥儿姐儿若是在这里闹腾了起来可如何是好,四姑娘里现在还有了身子,想来想去还是听了姥姥的话,将哥儿姐儿放到了赵大姑娘的家里”。

    贾惜春一想平儿说的话有几分道理,几个孩子还太小最大的巧姐还是个姑娘,抄家的那些官兵如狼似虎,若是让他们再次受到惊吓该怎么都好,自己如今也不方便刘姥姥也在那府帮着看几个孩子。

    贾惜春自小便被抱到了贾母面前养着,和自己的哥哥并不亲近,不但不亲近心里还有一丝怨恨,贾珍和贾蓉父子俩在边关服役,贾惜春的血脉之情涌现,想起了贾珍和贾蓉对自己偶然的关怀,平儿要到边关去找贾琏顺着去瞧瞧贾珍父子如何,贾惜春让平儿带了不少东西给贾珍父子,还让李思齐从李家的下人中找两个可靠会武的护送平儿到边关,平儿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不少东西到边关去,身边只有一个车夫跟随贾惜春是真的不放心,李思齐很听贾惜春的话,亲自去了李思哲的院子要人。

第四百二十三章平儿探夫(四)

    李思哲听闻便选了两个可靠武艺高强的下人,一路护送平儿到边关去,一路之上平安无事,到边关平儿见到贾琏忍不住哭了起来。

    贾家人的长相都属上层,贾琏是其中的翘楚一双天生含情的桃花眼,不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平儿见现在的贾琏,除了那一双眼睛还算有神之外整个人萎靡不振老了十几岁,贾琏也没有想到平儿竟然会到边关来找他,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贾宝玉,贾环,还有贾琏的一个庶弟和贾珍的一个侄儿皆在牢里面坐牢,贾政,贾赦,贾珍,贾蓉父子要在边关服苦役二十年,贾赦和贾政受不了边关的严寒匆匆去了,贾琏身体还好一些抵过了边关的严寒,现在他不担心自己,担心贾珍父子会不会向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那样熬不过第二年的冬天。

    “以前只是听说过边关的苦处,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体会到了”,贾琏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擦泪一边,和平儿说他们来边关之后的事情,“现在还好些一到了冬天整宿整宿的睡不着,爹和二叔病了,四妹妹托了夫家照顾也是无济于事”。

    平儿听的是潸然泪下,以前听说过要到边关服苦役只是当一件新闻来听,没有想到到边关来服苦役,比想象中的还要苦十倍不止,若不是那双眼睛她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二爷。

    “我和你倒这么多苦水做什么”,贾琏苦笑道,抄家之后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平儿,自己一个犯人又没有什么门路,在边关没日没夜的干苦力,贾琏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平儿好好的,他已经对不起王熙凤了,只要平儿好好的他死了也甘心,平儿出现在他的眼前应该说些让她高兴的话,怎么跟她倒起了苦水。

    平儿一边落泪一给贾琏收拾床铺,“我知道二爷在这儿受了很多苦,自从打听到二爷在哪之后我就想着早日来,家里的哥儿姐儿在抄家那天受了惊吓,巧姐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瞧得出来心里是挂念着二爷的,不但是巧姐两个哥儿也都是这样”。

    贾琏一边听一边和平儿一样流眼泪,他对不起王熙凤和尤二姐,王熙凤和尤二姐给他生下的的一双儿女却时刻惦念着他,古氏对不起他,他心里亦是恨透了古氏,却时刻挂念着古氏给他生的小儿子。

    “姥姥是个善心人,当年她进府奶奶和我怎么都想不到竟有一日会受她的恩惠,四姑娘也时时到乡下去瞧我们,赵家大姑娘也是好人,不但借屋子给我们住,还说等哥儿姐儿心绪平静了,就将两个哥儿接过去认他们读书,可我想着怎么好再麻烦人家,两家人只是有些交情又不是亲戚,平白的住人家的屋子已经是够难为情的了,怎么好再去麻烦人家,可赵家大姑娘说这件事情是她哥哥特意写信交代她的,说男儿在世是要明白一些道理才好做人,我一想也是这么一回事儿,等什么时候两个哥儿有出息了再报答也不迟”。

第四百二十四章平儿探夫(五)

    赵力在赵花的书信中知道,平儿和贾琏的三个孩子被刘姥姥赎出来的事儿,特意写信交代赵花等两个男孩儿心绪平静一些,就找一个好的老师教他们读书,他跟贾琏相识一场后来虽分道扬镳,事关到两个孩子的前程他不能坐视不管。

    贾琏的心安了一些赵兄只要肯出手相帮,那么就一定会安排好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不指望将来两个儿子能够重振家业,只想让他们好好的读书明白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要像他这个父亲一样做人糊里糊涂的。

    “这是四姑娘给珍大爷和蓉哥儿以及二爷准备的东西,四姑娘说在这么一个苦寒之地,准备一些好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我想着也是这么个理儿,给二爷带的东西都是实用的东西,二爷你自己瞧一瞧这件棉袄是特地为二爷做的,里面的棉花都是新鲜的棉花,还有这些御寒的东西和一些散碎的银子,都是四姑娘让我带过来的,四姑娘还说边关苦寒若二爷和珍大爷他们缺什么,就偷偷的塞银子给那些看守的人,让他们给我们去一封信,我在京里给二爷准备好就送过来”。

    贾琏心知肚明这是平儿安慰他的话,希望他在边关好好的别生出了一些轻生的念头,来边关服役的都是犯了重罪的人,若没有当今圣上的大赦,苦寒之地缺医少药康健的贫寒人家到这个地方来极少有能够回家的,更何况像他们这种自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富贵过了大半生的权贵子弟。

    “你和四妹妹还能挂记着我们,我和珍大哥哥已经足够欣慰不敢再有什么奢望,我也没有别的想头只望你能看在你主子的份上,好好的将巧姐儿他们带大,我和你主子来生做牛做马再报答你的恩情”。

    平儿听到贾琏的话心里又怒又悲,“我是奶奶的陪嫁丫头这一辈子就是奶奶的人,我自小就跟在奶奶的身边,我们奶奶虽说脾气不好待我却是极好,姐儿和哥儿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古姑娘生的哥儿他娘虽然对不起我们奶奶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二爷是知道我的,我不是那种心狠的人,他娘发卖了我若是不管那个孩子将来可怎么办”。

    平儿每说一句贾琏就落一次泪到最后泣不成声,平儿见到这样的贾琏心里亦是伤心不已。

    贾琏几个人到边关之前李家就四处打点,李家常年在边关知道边关的苦,贾政和贾赦到边关没吃什么苦就去了,贾珍在边关狠狠的病了一场,若没有李家的打点也难保性命。

    贾琏的身体要比贾珍父子强壮许多,到边关来的第一个冬日他也病倒了,看守劳役的衙役们没有过多的为难他们,贾琏病好之后就和贾蓉日夜照料贾珍,贾珍病好身体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贾琏很担心贾珍能不能熬过第二年的冬季,若是熬不过他和贾蓉也只能干看着,这种感觉真的难受。

第四百二十五章平儿探夫(六)

    平儿一个妇道人家是不能在这个地方过夜的,到了晚上贾珍父子俩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就来找贾琏打听京城的事情。

    贾珍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当地的官员就给他安排了一些轻松的事情,贾蓉的身体也不好到底比贾珍要年轻一些,看到贾琏屋子里的东西两个人惊喜到不知该怎么说。

    “到底是姓贾的心里面还是记挂着我这个哥哥的”,贾珍听到尤氏让尤三姐接到了家里面去,而贾蓉的媳妇不知道被卖到哪儿,尤氏还在找心里面有些不是滋味,去年的冬天熬坏了他的身体,他还得在这个地方再熬十几年,他心知自己是熬不下去的,想到尤氏就想让平儿转告一句,让她自己找个人家过日子罢。

    “珍大哥哥这句话说笑了,柳兄是个仗义之人不会丢下嫂子不管的,三姐嘴硬心软还会少嫂子的一碗饭吃不成,再者说还有四妹妹呢,不会看着自己的亲嫂子留落在外不管不问的”。

    “四妹妹说说性子淡了一些到底还是姓贾的,大哥哥瞧瞧平儿带过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四妹妹准备的,有衣裳和被子还有一些散碎的银子,李家也托了人照顾我们大哥哥莫要灰心”。

    贾琏刚到这个地方来是心灰意冷,平儿来瞧他说了一些话让他的心有些死灰复燃之象,平儿走后他也细细的想了平儿的话,觉得平儿说的特别有道理,贾家是倒了没有错有些亲朋旧友还是在京里面。

    得了好处的看守见平儿又来了,连忙让贾琏从干活的地方回到他住的小屋子,贾琏一回来见自己住的破破烂烂的小屋子已经被平儿收拾了一番,心里面的酸甜苦辣一涌而出。

    他们住的地方是由木板搭建而成,屋子被平儿这么一收拾整洁干净让贾琏的心暖洋洋的。

    从京城到贾琏服役的边关之地,平儿一天都不敢歇走了有二十多天,平儿从来就没有来过这么远的地方,好在李思齐给她找的两个人,让平儿不至于一路上提心吊胆,昨夜住在客栈里面辗转反侧,不由得担心起住在李家的几个孩子,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怎么样了,有没有害怕或者是吵闹。

    平儿不放心放在赵花家里的三个孩子,贾琏也有些不放心,“昨天晚上珍大哥哥还和我说让大嫂子改嫁”,平儿听到这句话吃惊地说道,“大老爷怎么说这么糊涂的话,尤大奶奶还在等着珍大老爷回去呢,若是让大奶奶听到珍大爷的这句话该有多伤心”。

    “边关苦寒珍大哥哥去年差点就没熬过去,虽说好了但身子已经败坏了,蓉儿年轻身子也不好,糊涂了那么多年身子也熬的差不多了,珍大哥哥是在替大嫂子想,想她以后总得有个靠”。

    宁国公府是贾珍当家,没有长辈压在上头的糊涂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贾蓉是他的儿子见父亲胡作非为也跟着学,若没有祖宗留下来的那些家业,父子俩的身子早就支撑不住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平儿探夫(七)

    贾珍还有一个侄子同样是姓贾,荒唐的传闻都传到了荣国公府,平儿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对贾琏说道,“我瞧着大奶奶不是那种忘本的人,三姐和柳大爷也都是心善之人不会看着大奶奶不管的,何况还有四姑娘呢怎么着都会给大奶奶一个安身之地,不过就是一碗饭的事情不会不管”。

    尤氏在宁国公府时就是个很会做人的人,贾母在世的时候对她印象也颇好,平儿跟在王熙凤身后对尤氏的品行是一清二楚,就算哪一日三姐厌弃了她那个姐姐,四姑娘也不会放任着自己的大嫂子在外面吃苦而不管。

    平儿在边关逗留了两日便启程回京,巧姐儿带着两个弟弟在赵花的家里乖巧的让赵花心疼,赵力写信给赵花让她务必帮着平儿,不能让三个孩子走他们父亲的老路,贾琏在边关他照顾不到,但他的三个孩子还是要照顾一二的。

    巧姐和两个弟弟见平儿回来了兴奋不己,巧姐是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懂事的让赵花想到了自己幼时,到了晚上赵花去找平儿商量三个孩子前程的事情。

    “赵将军看在往昔的情分上能给我们母子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已经很感激了,怎么还敢奢望别地东西”,平儿感激地对赵花说道,“我去边关瞧我们二爷,二爷对赵将军也是感激不尽”。

    “不单单是为了哥哥也是为了我,我记得那年姥姥带着我到府上去寻求一个庇护之所,二奶奶和平儿姐姐对我也是多方照顾,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报答一二”。

    听到这儿平儿不由得有些脸红,当年赵家大姑娘到荣国公府是姥姥带进府的,她和二奶奶也没有多照顾她,人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领过来瞧的,二奶奶管着家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她就想着人名记住了奶奶若问起来她好答。

    “不瞒平儿姐姐说,巧姑娘在我这儿住了这么多时日,我喜欢的跟什么似的,二奶奶不在了平儿姐姐就是巧姐的母亲,平儿姐姐总得替巧姑娘以后做打算”。

    平儿已经想好了巧姐的岁数已经在这个上头了,再过几年就可以说亲了,她没有想过让巧姐儿嫁给什么大富大贵之人,家被抄了对巧姐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姐儿看着不像奶奶到底是奶奶生的性子像极了奶奶,与奶奶不同的是巧姐儿是将性子藏起来了,不像奶奶那样事事张扬,就这样的一个性子平儿以前还担心会落得和奶奶一样的下场。

    “我和我们二爷商量过了,若姥姥不嫌弃我就将姐儿许给姥姥的外孙板儿,那个孩子老实人善幼时就再过面,将来必定会好好的待姐儿”。

    平儿想得很清楚依巧姐的性子,若想是将来过得好只得嫁一个老实敦厚的男人能够包容她的人,富贵不富贵的平心不考虑,只要他真心待巧姐好,小夫妻两个只要不好吃懒做将来还会饿死不成,平儿相中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两个人在幼时就见过几面说来也是一段奇缘。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儿探夫(八)

    贾琏对巧姐这个大女儿十分的愧疚,若不是他当时过分的宠爱古氏,也不会引来古氏放利子钱这件事,也不会让自己的这个大女儿早早的丧母。

    平儿去边关探望贾琏,也和贾琏商量起了巧姐的婚事,平儿对刘姥姥是满心满眼的敬佩,就想将巧姐嫁给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在平儿看来巧姐已经不是国公府千金,还是要找个老实人好好的过日子,真心的对巧姐好才不辜负了奶奶对自己的一番嘱托。

    赵花一听瞬时间就对平儿敬佩,贾家抄家巧姐而失去了贵族小姐这个身份,刘姥姥聪慧人善她的外孙板儿性子有几分像刘姥姥,巧姐若是嫁了过去不但不用受气,王家在村里的日子也过得去也不用受苦,这可比将来求什么富贵日子要好得多。

    柳湘莲和赵力的妹夫本来没什么交集,因为贾家的事情成为了好友,尤三姐时常来赵花的府上瞧瞧自己的外甥,两个女人聚在一起说起两个孩子的前程,一致认为还是要好好的读书,就算将来不为官作宰振兴贾家做个清闲雅士也不错,刘姥姥也劝平儿要多替两个孩子想一想,自小就出身富贵终究与他们从小在泥里打滚的孩子不同,万不可耽误了他们的前程,平儿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让巧姐和她的两个弟弟到城里去。

    平儿带着三个孩子到了赵花家里,赵花让平儿帮她一起打理家里的事情,这些事情在贾家平儿是做惯了的,有了平儿的相助赵花是如虎添翼人也清闲了不少。

    贾惜春在李家一直等平儿从边关回来,她想知道自己的哥哥和侄儿在边关过得怎么样,贾家的事情平静了之后,贾惜春本来想到边关去瞧一瞧,但不知为何突然之间又不敢去了,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是让平儿带着她准备好的东西,去瞧一瞧哥哥和侄儿。

    “四姑娘若是得空的话还是到边关去瞧一瞧珍大老爷和蓉哥,二爷跟我说边关那个地方苦寒,珍大老爷和荣哥自小金尊玉贵的养着怎么受得了那里的寒冷,二爷和我说珍大老爷去年冬日大病了一场,还好姑娘的夫家提前打点好了一切,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知道姑娘你心里还是有丝怨恨,大老爷不该将你放在老太太那儿不管不问,兄妹一场是上辈子修来的,姑娘若是哪时想通了去瞧一瞧大老爷和蓉哥省得抱憾终身”。

    贾惜春手上的帕子都让她给弄皱了,自己的亲哥哥在那样的一个地方受苦,贾惜春很想去但又不想去心里面矛盾到了极点,自幼被忽视的苦楚一时间涌向心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平儿见她的神色耐心的劝道,“姑娘是荣国府的嫡姑娘与珍大老爷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心里面是肯定有许多苦楚的,我劝姑娘去珍大老爷如今的地方瞧一瞧,就是怕哪一日姑娘突然之间后悔了,却没地方买后悔药吃”。

第四百二十八章平儿探夫(九)

    “哥哥与蓉哥儿病的很重吗”,贾惜春问平儿,“你瞧着到底如何”。

    “还是姑娘亲自去瞧一瞧心里面才会安稳一些”,屋子里面只有她们两个人平儿对贾惜春说道,“姑娘昔日还未出嫁之时有些事情应该也听说过,那是姑娘苦处我本不该提,可姑娘若是到了边关见到了蓉哥和珍大老爷,定会明白我为什么劝姑娘还是早早的去,姑娘是没有瞧见那个地方,大老爷和蓉哥住的地方连我们当时被关的牢房都不如,就几块木头板子搭成的屋子,二爷和我说现在还好些到了冬日,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冷风直往被窝子里面钻,大老爷和蓉哥自小金尊玉贵的养着人参鸡汤的喝着,在那个地方怎么苦熬的下去,大老爷去年还病了一场,还不知道今年的冬日该怎么过,姑娘送的那些东西只能让大老爷好过一些”。

    平儿在临走前贾琏嘱咐平儿,若是回到了京城见到了贾惜春,就尽量劝说贾惜春到边关来瞧一瞧,不至于像老太太那样抱憾终身。

    平儿前脚刚走后脚李思齐就进了房,见自己的爱妻不停的扯着手上的帕子,知道她定是遇到了为难的事情。

    “平嫂子与你说了什么,若是有为难的事情不如告诉为夫,为夫替你想法子”,李思齐知道贾惜春孤拐的性子,一个不好就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将自己给堵死,贾家老太太过世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因为自己说错了话让爱妻养育她多年的老太太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贾惜春知道老太太不好准备和李思齐一块来京城,不想李思齐说错了话将贾惜春有些孤拐的性子勾了起来,贾惜春一生气没有回京,事后回想起来到现在贾惜春都十分的后悔。

    “平儿嫂子去边关瞧琏二哥哥,平嫂子与我说若是有得空的话就去边关瞧一瞧我哥哥和侄儿,二姐姐人在江南三姐姐又在那么远的地方不像我在京城这么方便,到底是自己的亲哥哥和亲侄儿,总不能只是让带东西过去人都不去瞧一瞧”。

    李思齐点头赞道,“平嫂子这个主意出得甚好,大哥哥与蓉哥儿在边关也不知道身子如何了,边关苦寒还要去做劳役想来只会更苦,大哥哥蓉哥儿自小金尊玉贵的养着,若是身子受不住可怎么得了”。

    贾惜春哼了一声言不由衷地说道,“公公已经托了人去照顾,新做的被子衣裳我都已经让平儿带过去了,还要我去做什么”。

    李思齐连忙哄道,“你若不想去那我们都不去,我只怕你将来会后悔就像老太太一样,你自小在这京中长大每到冬日都得待在暖和的屋子里面,边关的苦寒是没有见识过,若是见识到了还不知道怎么心疼大哥哥和蓉哥”。

    贾惜春和李思齐云游天下,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清贫的是她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自小养在闺阁的贾惜春不安地问李思齐边关是不是真的如平儿和他说的那样寒冷。

第四百二十九章平儿探夫(十)

    李思齐轻轻的搂着贾惜春对她说道,“平嫂子亲自去了我们还会骗你不成。你和大哥哥怎么说都是一家人,纵使大哥哥和蓉哥当日对你不好,可如今大哥哥与蓉哥儿在边关受苦,你若是真的坐视不管可能心安理得,不为别地就为我们将来的孩儿积德你也不该坐视不管”。

    贾惜春本想回嘴忍住了,李思齐继续的劝道,“你赶走你的贴身侍女入画都心生悔意,更何况大哥哥和侄儿,大哥哥和你是一母同胞几辈子修来才能做兄妹,他在那苦寒之地吃苦,夫人的心里是真的准备不管,若是真的想不管不问的话何必让平嫂子带那些东西过去”。

    平儿去边关探望贾琏,贾惜春是天天的盼着她回来想要问一问哥哥和侄儿在边关如何,李思齐将她的心思看在眼里耐心地劝说她。

    “我是恨着我哥哥的”,贾惜春说道,“我不是恨他对我不管不问,也不是恨他将我抱到老太太的膝下养着,哥哥是个男孩儿我是个姑娘,若没有老太太的教养到了年纪说亲该怎么办,我恨他行为不检做出了那么多让我难堪的事情,两个府上都传遍了那个时候我是真的恨”。

    贾惜春恨自己的哥哥贾珍和自己的侄儿,身为男子就算不建功立业,也该洁身自好才是,父子二人做出了那么多让她难堪的事情,两府都传遍了府上的丫鬟婆子时常对着她指指点点让她难堪,若不是遇到了现在的夫君,她真想剃光了头发当姑子去省得带累了自己。

    “我知道夫人昔日在府上吃了许多苦,可我更怕夫人将来你后悔,夫人若真的狠下心来对大哥哥和荣哥儿不管不问那倒好了,我怕夫人某一天想起来会责怪自己”。

    李思齐长得好出身武将世家却没有武人的粗犷,在他的老师身旁学画那么多年,沾上了他老师清如明月般的气质,贾珍父子第一次见到到李思齐时眼睛一亮,李思齐跟着父母回京也知道了京中许多不好的风气,对贾珍父子从来都是退避三舍,他是真的很怕贾惜春若有一日想起来会后悔,自己的夫人性子虽冷却没有做到断情绝爱的这个地步,若是有一日想起来还不知道怎样的自责。

    “话都让你说尽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平嫂子和我说我哥哥在边关染了病,哥哥岁数这么大了边关苦寒,还不知现在怎样了”。

    李思齐听说贾珍在边关得了病心里咯噔一下,他不是贾惜春,自小在京城长大也不是自小就养在闺阁里的千金小姐,微微一叹对贾惜春说道,“那咱们就更得去了”。

    贾惜春顺从地点了点头,平儿和李思齐的劝说,让贾惜春心里的那道坎终于快过去了,老太太在她出嫁之前对她说,她姓贾即使心里面有再多的怨恨,也不要忘了这一点,许多东西是前世修来的,无论这辈子你是来还偿还是来抱恩的,遇到了都要好好珍惜。

第四百三十章回京(一)

    赵力来西南之地已经有六年了,钱满给他生下儿子之后又生下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简单而又满足。

    夏日炎炎院子里的蝉声不断,已经为人妻的玉绣和玉佩,正带着将军府的其他丫头粘树上的知了,钱满站在一旁给赵力扇风,天气太热屋子里的冰依然解不了赵力心里的燥热。

    贾家被抄家之后圣上就着手开始对付三皇子,父子两个人斗了几年的法,启元帝使终稳稳地占了上风,启元帝这次病倒也不知道会给京城带来什么样的变数。

    钱满心疼赵力要在这夏日炎炎的天气中赶回京城,赵力安慰她圣上的旨意没有人可以更改,好在官道上有凉茶铺子可以解渴。

    赵力一路快马加鞭赶回了京城。不曾想李思哲竟然在城门口等他,赵力一见李思哲还以为要出大事儿,李思哲一拍他的肩膀笑着对他说道,“你在西南之地当官这么多年胆子是越来越小了,李家坐镇京城你还担心会有人兵变不成”。

    赵力一笑自己的确是多想了,圣上这些年为了太子顺利继位处处打压三皇子,三皇子的党羽被圣上剪去了十之七八,就算三皇子想要造反也未必有那个实力。

    在李家李思哲告诉赵力,圣上在半年前就病了,那个时候只以为是小病没有引起群臣的重视,启元帝上了岁数偶尔病一场也很正常。

    “三皇子这些年过的可不甚如意,贾家被抄身圣上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朝臣们私底下都说三皇子是个心狠的,以前依附他的那些朝臣们恐怕心里面都生了悔意”。

    赵力浅笑依附于三皇子的人,大多是京中老的权贵荣华富贵享受惯了,启元帝想要重新改革朝堂难免触动起他们的利益,太子是个读圣贤书的人心里眼里面只有天下百姓,与朝堂上的旧权贵也不大合得来,所以有不少人选择了三皇子,赵力很早就对李思哲说过三皇子表面上是赢了,实际上他的败局早已经注定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己。

    “新的代替旧的本就是人间常情,京城的贵族们已经习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想让他们放手谈何容易,三皇子与他们在一起也是铤而走险,这些老牌的世家没有几家真的能够做到知礼守信,反而拖累了三皇子”。

    李思哲不以为然的说道,“那些老牌的世家固然拖累了三皇子,可三皇子这个人也有些不地道,贾家被抄家京中传言三皇子可做了一把推手,三皇子不承认这件事,但京城这些年败落的世家当中,三皇子难道就没动过一次手”。

    “无论是不是三皇子做的,圣上早就有所打算,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心中不去贪恋那些富贵,其他的事情操心做什么”。

    李思哲点头说道,“可不就是这样京中的局势已经成了定局,老牌的是家败落只有几家幸存等着再次起伏,而新贵可都是忠心于太子。并非三皇子,三皇子心里再有不甘又能如何”。

第四百三十一章回京(二)

    历经多年打压的三皇子也逐渐明白了他的败局,也知道了他的缺陷在哪,曾经想过要拉拢那些新进的官员,却不想那些新进的官员对他这个庶子出生的皇子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叶障目的三皇子才明白过来,他的父亲才是那个最会下棋的人。

    启元帝寝殿内显出老态的首领大太监给启元帝端来药,启元帝摆了摆手让他将皇后给叫来,他们两个人夫妻多年纵使没有夫妻之情也还是有恩义在,有些话他要嘱咐皇后。皇后来到启元帝的寝殿内刚想要行礼,启元帝就对她说,“紫桐我们夫妻多年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必行那些虚礼,到朕的跟前来有话朕要嘱托于你”。

    皇后一愣跟启元帝多年的夫妻,启元帝对她的称呼从王妃,太子妃到皇后,从来没有叫过她的闺蜜眼眶不禁一热,走到启元帝的床前,启元帝拍了拍床沿让她坐下对她说道。

    “算起来我们做夫妻已经有四十余年了,朕心里面明白你当初是不愿意嫁到宫里面来的”,皇后笑着对他说道,“我也明白皇上也不愿意娶我的,圣上那个时候最想做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子,而不是困在这四方天地之间,受外面香火的供养”。

    启元帝微微一笑,他的这个皇后嘴还是这么不饶人,年少之时他们两个可没少因为她的性子而吵架。

    皇后对启元帝说道,“纵使圣上不想娶我,可我却没有后悔过,圣上这么多年为我多有纵容,无论怎样的争吵圣上也没有想过要废了我”。

    皇后的心里是很感激启元帝的,当日嫁到皇室中来真的非她所愿,嫁过来才知道自己的夫君也不想做一个皇子,竟然想到外面去做一个侠客就像那些话本小说里写的那样行侠仗义,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急躁的性子,纵使自己的夫君不喜欢自己,但对自己还是相当的爱护,坐稳了皇位之后想废后于他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他还是很维护她,自己生的那个儿子在众多皇子之中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坐稳太子之位床上躺着的男人功不可没。

    启元帝不喜欢自己的皇后对太子也有诸多不满,但他明白以太子的性子将来必定会成为好的一国之君,启元帝起先对自己的病情并不是很在意,想着以自己的年纪不久之后就会痊愈,他最信任的御医支支吾吾才知道事情不妙。

    “你我夫妻多年,你将太子教养得很好”,启元帝惆怅的说道,“太子将来一定是个明君,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要受群臣的爱戴,而朕不过就是一个好武的君王罢了,朕今日叫你来不是为了太子,而是为了突厥的那位小公主”。

    突厥的小公主进宫启元帝受用了那位美人,对她的防备之心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大明和突厥你来我往这么多年,总会是一个女人就能将往日的恩怨一笔勾销的,若能的话还打什么仗。

第四百三十二章回京(三)

    启元帝明白这个道理皇后同样明白,“圣上的顾虑我懂,那位小公主表面上天真浪漫心思却不比这深宫中的女人少,但她毕竟是一国的公主进宫多年也为圣上生下了一位公主,为了自己的女儿她也不会生出什么谋反之心”。

    突厥的公主进宫之后对皇后分外尊敬,哪怕是太子在被人质疑那段时间,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皇后的态度,启元帝对皇后说道。

    “人心难测,若她真的没有什么谋逆之心,你就给她们母女一个好的前程,若她生出了异心你须对太子说身为君王万不可心慈手软,他的身后是大明的百姓,君王出错最终替他背负这份错的却是天下百姓”。

    启元帝一生病三皇子和贾雨村就四处打启元帝的病情如何,与自己的父亲你来我往这些年,三皇子已经看出自己的父亲才是那个下大棋的人,对父亲又惧又恨的三皇子自启元帝病后易怒易燥。

    “殿下一定要沉住气,圣上的病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年岁在那个地方,圣上这些年对王爷十分的防备,若是王爷生出了歹意岂不是给了圣上一个好的把柄”。

    贾雨村十分的恐惧怕三皇子谋反,就凭王爷府上的这些亲兵他们能做什么,且不说宫中的那些禁军就说驻扎在京城几百米之外的军营,直接听命于李大将军,而李大将军听命的人是当今的圣上而非三皇子。

    “那本王又能如何”,三皇子愤怒地问道,“父皇这些年将我玩弄于股掌之中,他既然不顾及父子之情,那本王也不顾及父子之情,来个鱼死网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等到太子登基为帝,本王还有什么好收场不成”。

    贾雨村见三皇子失去了平日里的理智,对三皇子说道,“王爷千万要沉住气圣上并不是带什么大病,下官悄悄的去问过给圣上治病的御医,都说圣上只是年岁上去了酷暑之中了暑气而已,王爷千万要沉住气,圣上对王爷的猜忌颇重,王爷不能在这个时候露出了马脚”。

    三皇子冷笑着说道,“你就敢肯定你打听到的消息都是真的,而不是父皇故意让人说给你听的,父皇在龙椅上坐了那么多年手段了得,将本王和你耍了那么多年,你敢肯定你打听到的所有消息,不是父皇故意说给你听的”。

    贾雨村被三皇子问的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圣上坐在龙椅上那么多年,将权力紧紧地握在他自己的手里面,贾雨村反问自己,若是他打听到的所有消息都是启元帝故意散播出来的,让朝中的臣子们相信他真的只是中了暑气,若真的是这样到时候太子登基为帝他又该如何。

    “殿下若是不相信下官的话,下官再去打探就是,下官只是请求殿下在给下官一段时日,若下官打听出了蹊跷殿下再做打算也不迟,圣上为帝多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莫不是对圣上俯首称臣,下官请求殿下三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507/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 作者:平沙秋冬所写的《红楼中的路人》为转载作品,红楼中的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中的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中的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中的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中的路人介绍:
赵力第一次见到刘姥姥的时候只以为是同姓,从战场回来接妹妹回家,才惊觉这是红楼中的世界,万幸自己不姓贾,但红楼中的女子着实可怜,要不要帮一把这是个问题。红楼中的路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中的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中的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