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总结(前两卷)
治政谋臣:
刘伯温(刘修身边),智谋:99+,政略:96+,
房玄龄(前往洛阳),谋略:97,政略:99+
统帅人才:
韦睿(桂阳郡),统帅:96+,武艺:??,谋略:96+,政略:96+,
谢玄(长沙郡),统帅:93+,武艺:70,谋略:90+,政略:85。
六郎杨延昭(15岁,洞庭水寨),统帅:80(90),武艺:85+(90),谋略:75(80),政略:??
杨业(武陵北),杨业,统帅:85+,武艺:95+,智谋:70+,政略:??
佘赛花(武陵北),统帅:85+,武艺:70+,智谋:80+,政略:??
大将猛将:
罗成(护送房玄龄),统帅:75+,武艺:97+,
二郎杨延定(武陵北),统帅:60+,武艺:94+,
三郎杨延光(22岁,刘修身边),统帅:65+,武艺:92+,
罗艺(北疆),统帅:80+,武艺:90+,
七郎杨延嗣(13岁,前往北疆),统帅:60(70),武艺:92+(97),
杨衮(武陵南),统帅:70,武艺:92+,
文武辅助:
谢家四文:谢渊,谢攸,谢靖,谢康,
谢家两武:谢豁,谢琰
大朗杨延平(武陵北),统帅:75+,武艺:82+,智谋:65+,政略:??
四郎杨延辉(19岁,洞庭水寨),统帅:75,武艺:85+,谋略:70,政略:??
五郎杨延德(17岁,零陵郡),统帅:70,武艺:87+,谋略:70,政略:??
杨门女将,
更新推迟
有事在忙,更新推迟到晚上...抱歉抱歉
出现过的一些文武数据
一些数据集中下,本人记性不大好,如果前后有漏洞的,各位帮忙提出,谢谢大家了。
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多提提,会考虑的...
文中有许多人物像刘繇之类的就没必要设置数据了,至于曹操的数据还没考虑好设置多少...
文聘,统帅:80+,武艺:84+,谋略:75+,
纪灵,统帅:70+,武艺:88+,刘晔,,谋略:93+,治政:85+;
孙坚,统帅:80+,武艺:95,谋略:70,
孙权,统帅:70+,武艺:65,谋略:80+,政略:85+,
孙策,统帅:80+,武艺:97+,谋略:75+,
周瑜,统帅:96+,武艺:??,谋略:99,政略:90+,
太史慈,统帅:75+,武艺:96+,谋略:70+,
甘宁,统帅:80(85+),武艺:95+,谋略:75+,
周泰,字幼平,统帅:70+,武艺:94+,
程普,统帅:77+,武艺:85,谋略:70,
韩当,统帅:77+,武艺:85,谋略:70,
黄盖,统帅:80+,武艺:85,谋略:75,
董袭,统帅:70,武艺:85+,
陈武,统帅:75,武艺:87+,
曹操,字孟德,典韦,统帅:??,武艺:99,
许褚,统帅:65,武艺:98,
夏侯惇,统帅:83+,武艺:93+,谋略:70,治政:70;
郭嘉,谋略:99+,治政:80,
荀攸,谋略:96,治政:92+,
程昱,谋略:93,治政:85,
吕布,统帅:80+,武艺:100+,
张辽,统帅:80+(90+),武艺:92+,谋略:75(80+),
陈宫,谋略:92,政略:80,
刘备,统帅:75,武艺:75,谋略:80,政略:80,
关羽,统帅:78(88+),武艺:98(100),谋略:75+,
张飞,统帅:70,武艺:99,
刘修(9次召唤),
治政谋臣:
刘伯温,智谋:99+,政略:96+,
房玄龄,谋略:97,政略:99+,
赵普,谋略:96+,治政:99+;
统帅:
韦睿,统帅:96+,武艺:??,谋略:96+,政略:96+,
谢玄,统帅:93+,武艺:70,谋略:90+,政略:85
薛礼,统帅:90,武艺:99,智谋:78,
罗成,统帅:75+,武艺:97+,
罗艺,统帅:80+,武艺:90+,
张蚝,统帅:70,武艺:98;
杨衮,统帅:70,武艺:92+,
杨业,统帅:85+,武艺:95+,智谋:70+,
佘赛花,统帅:85+,武艺:70+,智谋:80+,
大朗杨延平,统帅:75+,武艺:82+,智谋:65+,
二郎杨延定,统帅:60+,武艺:94+,
三郎杨延光(23岁),统帅:65+,武艺:92+,
四郎杨延辉(20岁),统帅:75,武艺:85+,谋略:70,
五郎杨延德(18岁),统帅:70,武艺:87+,谋略:70,
六郎杨延昭(16岁),统帅:80(90),武艺:85+(90),谋略:75(80),
七郎杨延嗣(14岁),统帅:60(70),武艺:92+(97),
文武辅助:
谢奕,谢家六子,韦睿四子,杨门女将,
今天两更在晚上
今天两更放在晚上,应该不会太晚
今天更新时间会非常晚
今天更新时间会非常晚,估计得凌晨,但是不会断更...
周五在晚上晚上更新
周五在晚上更新...
又是周五,照例会很晚更新
又是周五,照例会很晚更新,实在抱歉...
还在外面,这个还是手机上传的
还在外面,这个还是手机上传的.....??
只能今天之内补了,实在抱歉....??
第129章 孙策决定,府中谈话
","chaptername":"第129章 孙策决定,府中谈话","maxpageindex":-1,"prechapterid":89608732,"nextchapterid":90903933,"price":0,"rebateprice":0,"lastupdatetime":"2015-11-12 21:01:43","hadbookmark":0},[{"chapterid":90903933,"bookid":3585703,"isvip":0,"content":" 说实话,本人纯新手,也很郁闷刚开始时候怎么就用了那首诗,但现在改也来不及,所以,大家看不爽的可以跳过那章,后面不会再有类似的诗词出现,希望各位别在意那一章....谢谢各位了...
说明、歉意
说实话,本人纯新手,也很郁闷刚开始时候怎么就用了那首诗,但现在改也来不及,所以,大家看不爽的可以跳过那章,后面不会再有类似的诗词出现,希望各位别在意那一章....谢谢各位了...
第一章:南下之路
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董卓假天子诏书以刘表代王睿为刺史。
其时山东兵锋四起,江南宗贼大盛,又有关东反董诸侯之一袁术心思荆州,堵截刘表,使之无法直接上任。
故刘表匿名独身赴荆州,后单骑入宜城。
时年,荆州多有豪族,其中最有名者七家:庞、黄、蔡、蒯、马、习、杨。而刘表为八骏之一,有乐存之心,负盛德之名。因此荆州各氏族多有支持归附之人。其中荆襄名士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更与刘表共谋大略。果然,不出一年,南郡、南阳、江夏等三郡皆已平定,自此刘表合军兵屯于襄阳,以观时变。
..................
初平二年春(191年),荆州初定,刘表便差文聘领三百骑轻车简从,北上接家眷迁往襄阳居住。一对数百人即使轻车简从,亦是声势不小。
初平二年三月,天晴。
这日,文聘与刘表家眷正翻山越岭,缓缓前行。大公子刘琦已年过二十,略通文武事,因此骑马与文聘并行。队伍中间,则是家眷马车,三公子刘琮年纪较小,则在马车之中,马车两盘为奴仆步行跟随。
而队伍边上还有一少年也骑着一骏马随行,少年长的颇为壮硕,身高六尺有余,容貌温厚,乃是刘表二子刘修,虽长的颇为高大,年纪却只才十一岁。
此时的刘修,虽骑在马上,眼中却透露着迷茫,疑惑,不可置信。上一刻,刘修还是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下一刻却成了东汉末年、刘表的二儿子,还是一个不受待见的私生子。一霎那间的变化使得刘修都来不及有任何的反应。迷茫过后便是不可抑止的恐惧、害怕:东汉末年、三国、战争、死亡....这是刘修的第一个反应,要知道三国百年,百姓锐减数千万,由不得刘修不怕。至于说虎躯一震,文武来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纯属扯淡。根据这身体的记忆,诸侯伐董正伐的高兴,而他现在不过十一岁之龄,等他虎躯长成,恐怕文臣武将早已都投了别人。
刘修骑着马,思虑着,可惜越想对自己的未来越迷茫、越担忧.....
...................
不同于刘修的忧虑,队伍前方的刘琦却是于文聘交谈融洽。
“父亲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文将军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嘱咐琦要多向文将军讨教,此次南下之行还要多谢文将军护送。”
刘琦拱手言道。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理所应当,大公子无需客气。”文聘抱拳,恭敬答道,看了一眼刘琦,之后又继续扫视四周。
对于文聘的恭敬,刘琦也是无法,只能把话一转,问道:“琦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不知文将军能否为我解惑?”
“大公子但有所问,末将定当知无不言。”文聘仍是恭敬回答。
“我等为何不走官道,十天半月当可抵达襄阳。却为何要绕这崎岖小路?”刘琦自小修习儒家经义,又对荆州局势不明所以,故有此一问。
文聘答道:“只因这荆北南阳附近多有黄巾余孽,官道虽快捷,却容易于黄巾贼劫道。且南阳袁术早欲图谋荆州,于主公领荆州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其但有所谋,我等俱危矣。倘若不慎被擒,到时主公定然处处受制,因此才选这山林小道。”
“将军深谋远虑,琦佩服之至。”刘琦闻言,当即双手抱拳,身子微微一拜。
“大公子客气了。”文聘亦是双手抱拳回礼。
...............................
刘修跟在队伍一旁,看着前方刘琦与文聘交谈融洽,心里可是不好受:要说这刘修虽然是刘表二儿子,但却是与奴婢所生的私生子,不管是在刘氏宗族之中,还是在外人士族看来,身份地位却是连妾侍之子都不如。因此,刘修前身在家中行为孤僻,大多是一人习文练武,朋友甚少。一想到这些,刘修心中却是愈加担忧了。
..............................
不管此时刘修心里如何想的,这越是被担忧的越是要来。
只见山林之间一阵鸟兽沸腾,四周霎时间也变得寂静无声。
“停......”文聘挥手一声令下,几百人的队伍转眼间便停顿整齐,可见文聘治军之严谨。
“文将军,为何停下?”刘琦好奇道。
“前方当有埋伏,”文聘目光凝视前方林子深处,向一旁兵士下令道:“传令下去,原地休整,严加防守,莫教人有可乘之机。”
兵士打马自去传令。文聘仍是目视前方,一挥手,众人队形不变,手握兵器,严阵以待。一时间,竟连马鸣与风声也消失了。
文聘有转头对刘琦说道:“大公子且退往阵中,阵前危险。”刘琦也不多言,径自退往兵阵之中。
还未停顿多久,林子之中便杀出一群头裹黄巾的贼人,将众人团团围住,打眼望去,裹着黄巾的脑袋闪闪现现,起码千余人。
文聘心中暗道不妙,手中紧握青铜长刀,紧盯着对面为首的两骑,一个是身材高大、黑面虬髯、手执大刀的关西大汉,其后一人也是头裹黄巾,身穿战袍的壮汉。
身后那黄巾大汉打马上前,喝道:“我乃天公将军部将裴元绍是也,来者快留下马匹财物,即放尔等过去,否则莫怪我等手下无情。”
“某乃是刘荆州麾下文聘文仲业,蚁贼猖狂,竟与张角为盗,可是想试一试某刀之利?”文聘也是怒喝回应,同时不忘攥紧手中长刀,枕戈待旦。
黑脸汉子一听文聘言语辱及张角,立刻打马上前,暴喝一声:“好贼子,怎敢辱及天公将军,某家周仓周元福,吃某一刀。”
吼声,刀声,马蹄声,刚刚落下,大刀便已经到了文聘眼前。文聘也不怠慢,快马前冲,执刀横斩,
“噹......!”只听巨响声起,两人已是斗在了一起。刀光,刀声,马鸣,相交于一处,可谓势均力敌。这响声也如同号角一般,两方将士同时发起了冲锋,刹那间,刀光伴随着血光,溅在雪还未全部化开的土地上,显的更加妖艳。
........................
而此时,在队伍中间的刘修一见有黄巾拦路,一言不合更是大打出手,立马吓得直往队伍最后方退去。虽然他心里清楚,来了三国,这种事便再也避不过了,可对于初来此间的他而言,还是不免有些心惊胆战。甚至连脑海中那机械的叮咚声都未曾注意到。
待刘修退到了队伍的最后方,才勉强安下心来,观望起前方战事,除去奴仆护卫保护家眷以外,文聘的三百骑兵对阵黄巾一千多装备不齐全的民夫,不说胜算,最起码也不会在这正面对战中落败。
在砍杀声与倒地声中,两方人马也逐渐分开,文聘的三百正规骑兵对上五倍的普通黄巾,堪堪斗个不分胜负;而文聘与周仓亦是势均力敌。
只见战阵之中,文聘、周仓两人每出一刀,便有巨大的铁器碰撞之声传来。周仓力大,每一刀皆有力劈华山之势,而文聘虽然气力不及周仓,但刀法井然有序,避开了周仓的刀势,之后伺机而动。因此在刘修看来,两人确实是势均力敌。
两军冲杀一阵,便也逐渐冷静下来,各自分开。裴元绍在周仓耳边轻声道:“周大哥,这些骑兵攻守得当、进退有据,看来这个文聘确实是刘表麾下那个镇守荆北的大将。”
周仓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恩,确实如此,这厮打起来气力虽不及我,但刀法甚是厉害,不比我差,只怕一时也拿他不下,这可如何是好?”
“如此打下去只怕是抢不来东西,还得拼个两败俱伤,”裴元绍方才自然也看到了那文聘的武勇,思虑了下,又回答道:“不如咱们先撤退,待会儿派人跟着他们,只等他们一松懈,咱们就打个回马枪,杀他个片甲不留,如何?”
周仓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恨恨的道:“也只能如此了。”接着便打马上前:“兀那小子,今天天色不早了,你周爷爷先回去吃饭,待我来日再来与你这厮一较高下。”
周仓完全不顾这日正当中的天气,继续吼着:“兄弟们,撤.....”
周仓刚说完,身后那不足一千的黄巾民众便‘呼啦啦’一声,如鸟兽般,一下子跑进林子,不见了身影,远远地似乎听到周仓那雄厚的喊声:“一群臭小子,打仗怎不见你们跑的这么快......”
...........................
看着黄巾一众逃之夭夭,文聘丝毫没有乘胜追击的意思,看着自己颤抖的右手,心里思量着:这黑脸大汉好大气力,若是再战几百回合,我只怕连刀也握不住了。
文聘又回头看着自己的兵马,虽不是损失惨重,但如今加上伤员,也只剩两百余骑,心里不由的一阵叹息:这一路回襄阳,三百弟兄,不知还能剩几人,哎...
紧接着又是叫过手下亲兵,吩咐道:“火速派人往襄阳求援,再遣些斥候往前方继续打探,抓紧时间稍加整顿,收拾下马匹,等会马上启程。”
“喏!”
之后,文聘又来到刘琦身前,拱手作揖,说道:“大公子,如今看来,咱们的行踪怕是已经泄露,这黄巾贼不过小事,只怕袁术也知道了咱们的行踪,那就麻烦了。”
刘琦也是回礼道:“那不知将军可有良策?”
“无甚良策,我已派人火速赶往襄阳求援,我等现如今唯有加快行程,在袁术兵马追来之前,赶到襄阳地界。”文聘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只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又对刘琦拱手说道:“大公子,还请你整顿下家奴仆役,呆会儿让他们赶路时莫要拖拉,咱们接下来当是不会再停歇了,请二公子和三公子多坚持坚持。”
刘琦回应道:“也好,我这便去与他们说说,马上准备出发。”说着便赶往队伍后方家眷处。
第二章:一文一武
且不说在前方忙开了的文聘等人,跑到队伍最后方的刘修见战事平息,心中稍安,却是终于想起方才脑海中的机械响声,凝神观望那机械声的来源,竟然是一个寄宿与他脑袋里的奇怪系统,系统页面之上写满了使用说明。当先一条便写着:具体使用方法,请自行研究。好吧,一个没有智能的系统。之后又是一大堆的使用说明,刘修稍微分析了下,主要也就说了几点。其功用只是召唤,大到谋臣良将(中国古代人物),小到宝马良驹,神兵利器,兵书战策,黄金古玩;至于规则,只有当他实际占据一座城池,方才会有一个随机召唤机会,而唯有占领一郡郡治,才能随机召唤人物一次,其余那些小城小县只会随机召唤些宝物。至于人物的召唤范围,则是晋朝以后的,皆在其内。看到这,刘修完全明白了,这东西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完全没用。不过还好,系统初启,他有两个名额,指名召唤文武两位老师。................................
还未等刘修考虑该选哪两个老师,来到后方的刘琦看到刘修竟因为黄巾贼的攻击,而躲到了队伍最后方,眼中立刻露出蔑视、厌恶之情,不过刘琦仍是对着刘修喊道:“季緖(刘修的字),还不过来!...”喊声中的愤怒却是两旁奴仆都可以感受到的。
刘修正思考着两位老师的人选,却一下子被刘琦的喊声唤醒过来,无法,只能停下思考,来到家眷车马旁,听候吩咐。
“大哥,可是有事?”刘修举手行礼道。
“前有蚁贼,后有追兵,”刘琦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便对着马车中的刘琮、以及车外众人嘱咐道:“待会儿出发之后,便不会再有停歇,你们全都手脚麻利些,不可慢下来,清楚了吗?”
“是!”
“大哥,是何方来的追兵?”虽然知道这个大哥不待见自己,但为了更多信息,刘修仍是硬着头皮问道:“除了黄巾贼,何人竟敢追父亲的车队?”周围奴仆亦是竖长了耳朵偷听。
刘琦闻言,斜看了他一眼,说道:“汝南袁术向来与父亲不和,因此前来劫杀,”又有些犹豫,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无须知道那么多,待会儿你只需照看好自己,莫要慢下来,掉了队。”对于刘琦的回答岁不怎么满意,却也没办法,只能飘飘的回了句:“是,大哥。”刘琦可不管刘修的回答,直接打马往文聘处去了,估摸着也就是去听候吩咐的,不过却是刘琦争取这位荆州大将好感的难得机会。
..............................
再说刘修,从刘琦那知道了如今险境,他更迫切的想要召唤出自己的这两位老师,或许一两个人改变不了如今局面,但至少也能保他自身安全。
至于召唤谁,本来应该是要好好认真考虑的,但时不我待,如今只能事急从权了。文武两人,在刘修有限的历史知识看来,谋臣自然是要以诸葛孔明为标准的,而后世能与诸葛孔明媲美的,他也就认识那么几个。
最著名的自然是那些开国皇帝身边的谋士,尤其是尤其是那唐、宋、明三朝的开国谋士,唐初的房谋杜断、宋初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以及‘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一时间他也只能想起这四人。
唐初的房谋杜断指的是李二麾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其中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是助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最主要谋士,而两人合作绝对是能够与诸葛孔明相比,甚至稍胜一筹的人物,只可惜现如今他只有一个谋臣名额,虽然这两人每个都不差诸葛孔明多少,但终究不能作为首选。
而宋初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则指的是宋太祖麾下的赵普,传闻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着整个宋朝的国运民命,若硬要拿此时的人物比较,赵普绝对是如荀彧般的人物,皆是政治才能远胜于自身的军事谋略,可惜很明显,如今的刘修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偏政略的谋士。
而最后的‘神机妙算’刘基,被称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据刘修所知,不管民间还是野史,他与诸葛孔明都一样是几乎被神化的人物,除发明一项之外,不管是政略,学术,法制、还是文学思想,两者都能相媲美,尤其于谋略一项,更是难分上下。
而绝世武将,在刘修看来,肯定是要那些个能和吕布匹敌的,首选自然是他比较熟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据说力大无穷,手执八百斤擂鼓瓮金锤,能‘旱地单臂起龙舟’,若是有危险,他绝对能护着刘修安全离开。只是这些猛将虽能护他周全,但统兵作战的才能上却多有不及,相反的,智将却少有如此勇猛之人,想了半天,只能打算先把刘伯温召来,让他想办法,为自己出谋划策。
只是他却忽然想起:‘自己还不知这召唤的人物是如何出现,若是凭空出现,让人看见岂不是麻烦。’无法,他只能对着身旁的仆役说道:“待会若有人问起,便说我去林中解手。”
“喏,二公子。”
.................................到了林子深处,刘修四处看了看,便迫不及待的召唤了刘伯温。只见一个年纪二十许,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眼中有神,闪着智慧光芒的人影一点点的凭空出现,如此出场方式却是让刘修为自己的决定感到英明。
人影方一现身,便弯腰拜道:“刘伯温拜见主公。”
待到刘伯温拜见,刘修方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道:“快快请起,先生快快请起。”
刘伯温闻言,亦微微一笑,回道:“多谢主公。”
“先生可知自己如何来?”刘修对这让人凭空出现的能力仍是异常震惊,一开口便追问道。
刘伯温仍是微笑着回道:“不曾知道如何来,只知乃是在虚无中、奉主公之命而来,将胸中韬略,献于主公,助主公平天下、定安邦。”
刘修支着手,右手摸着下巴,思虑着,又是问道:“那你可知系统?”
“伯温知道,便是那虚无之处。”刘伯温微微点头回答道。
刘修闻言,更心急着问道:“那先生你熟悉这东西的用法与规则,又是否知道我如今所面临的情况?”
刘伯温很自然的应了声:“颇为熟悉,不知有何可为主公效劳?”
刘修闻言,理了理自己的思路,沉声说道:“如今,车队前有蚁贼后有追兵,危险至极,而我只能与车队同生同死,因此我欲召唤绝世猛将护我周全,但若是选择猛将,却又担心日后无人为我领兵征战,如今正是苦恼,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刘伯温闻言,却仍是微笑着,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虽然他三国及其之后的历史记忆被封印,但却仍然继承了前世的学识、能力、经验、智慧,因此心中早有定计,反问刘修道:“主公可知,主公那能力有条规则,唤作连带召唤制?”
刘修一听,尴尬的挠了挠头,说道:“情况紧急,我还未曾详细研究过哪些规则,先生可于我说说?”
刘伯温微微行了一礼,说道:“喏!其实这所谓的连带召唤制讲的是,若主公召唤一人,那么主公所召唤那人的祖父、父亲、妻子、孙儿皆会受召而来,主公稍加查看便知。”
“原来如此,待我查查。”刘修迫不及待的便闭眼查看起来,只见那主页面之下确实出现了一个人才表,表中只有一人,便是刘伯温。刘修点开其中头像,头像下方则是四个数据,分别写着:
统帅:??,武力:??,智谋:99+,政略:96+,
而后还有一段括号里的蝇头小字,写着:数据为正常情况下的范围值,非固定值,随年龄、健康、情绪等情况而变,问号意为忽略或无法估计,加号意为更高,减号为更小。再之下则是一张亲属名单,其上全是刘伯温的直系亲属,等待着刘修召唤。
看到这,刘修大概算是明白了,反正就是那人的家人越多,他所能一次性得到的人才也越多,可惜刘伯温的亲属中并无值得注意的人才,此时也多有不便,因此没有多加关注。刘修睁开眼,抬头对刘伯温说道:“我已查过了,确实如此,不知伯温有何人选建议?”
刘伯温似乎早已知道刘修的问题,毫不犹豫的开口道:“主公,伯温已经毫无后世历史记忆,因此在人才方面无法为主公提供任何意见。”
刘修闻言,却是眉头紧皱,一阵气恼。
“不过,伯温却是可以为主公分析分析。”还未等刘修考虑多少,刘伯温便继续开口道:“主公可多考虑考虑那些家族庞大,一门多豪杰的将门世家,想来有些将门一家不缺猛将智将。”
对于刘伯温一句话两句说的行为,刘修毫不在意,现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得赶紧考虑下召唤何人才行,他出来的时间却是挺久了,若再晚些,只怕要吃顿骂。刘修低着头,摸着下巴嘀咕着:“待我好好想想。”
第三章:刘基之谋
他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唐朝的薛家、宋朝的杨家将以及南宋时的岳家军,只是细细想来,岳家和薛家的直系亲属似乎比没有杨家多,况且杨家将的能力也不输于其余两家。
既然有了决定,也不多加考虑,刘修当即输入了火山王杨业杨令公的名字。
刘修心念一起,系统主页面中便出现一图像,上有杨业各种信息数据,
杨业,统帅:85+,武艺:95+,智谋:70+,政略:??,
金刀令公杨业的各项数值确实高的出乎刘修意料,在他心里,按着水平估摸着都能与黄忠斗上千百回合了。
再下方便是一通介绍:北宋名将,一把金刀所向无敌,号称‘杨无敌’,骁勇善战,功勋卓著。
最后则是一系列长达数十人的亲属表,杨家众将赫然在列,虽然年龄各有不同、甚至是负年龄,但也几乎看的刘修流口水。
刘修一点召唤,只见一四十岁上下,身着青黄锁子甲,右手执一柄金光大刀,左手牵一匹黄骢马,见了刘修,倒头便拜道:“拜见主公!”声音雄厚,铁血之气扑面而来。
刘修看的两眼发直,即使在群雄并起的三国,这也是最顶级的战将,求一而不可得之人。
刘修看的几乎流口水,还是身旁刘伯温出言提醒,方才惊醒,尴尬的咳嗽两声,介绍道:“杨将军,这位是刘伯温刘先生,”又对着刘伯温说道:“这便是方才经伯温提醒,我选出来的杨业杨将军了,莫看杨将军如今已是不惑之年,可他不管是统兵作战还是冲锋陷阵都是当世顶尖武将之流,而且杨将军膝下七子各个骁勇无敌,能征善战,府中女将亦是各个顶尖,可是一门多俊杰...”
不管刘修滔滔不绝的介绍,刘伯温却是脑中急转,分析着杨令公以及如今主公的种种情况,又思虑着条条计谋,待刘修停下,便出言问道:“不知杨将军之子如今年岁几何?”
“待我查查。”
还未等刘修闭目查看,一旁的杨令公已出言说道:“末将膝下七子,大朗杨泰字延平如今二十有三,二郎杨永字延定方才弱冠,三郎杨勋字延光已经十八,四郎杨贵字延辉刚过十四,五郎杨春字延德年仅十二,六郎杨景字延昭方满十岁,七郎杨希字延嗣不过龆年,”杨将军稍稍停顿了下,又说道:“大朗于领兵颇具天赋,二郎、三郎亦有些武勇,末将夫人佘赛花亦是文武兼备,具可为主公效力!”
听了杨令公的回答,刘伯温当即有了想法,出言问刘修道:“依主公如今处境,伯温有上下两策,不知主公愿作何选择?”
刘修闻言,立刻问道:“不知下策如何?上策又如何?”
刘伯温摇了摇手中羽扇,不急不缓的说道:“根据大神所给予伯温的相关记忆,主公如今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名声权势,皆是不如人意,便连刘荆州也从不过问主公;至于荆州文武氏族多重声名,想来或结交大公子刘琦,或奉三公子为主,而主公只怕不管从政还是从军都是难有一番作为。”
说到这,刘伯温看了看刘修的表情,见他只是暗暗思考,而不曾有过多的反应,暗自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因此这下策便是,主公回去之时,带上我与杨将军一家五人,若是有人来攻,主公便介绍杨将军一家于文聘文将军,到时有杨将军全力出手相助文将军,两人配合,想来当能度过此次危机;而后至襄阳,因杨将军之恩,定能入得荆州军,但因与主公关系,恐怕日后作为不大,所能给予主公的帮助亦是有限;此便是下策,可助主公轻易度过此劫,但与日后不利。”
听到这,刘修算是明白了:他还在为这段行程担忧,刘伯温却已经在考虑以后的荆州生活了。想了想,刘修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问道:“那上策为何?”
刘伯温眼中闪着精光,缓缓说道:“上策虽好,但却于杨将军将来声名有碍...”
杨令公一听,却立刻回应道:“能为主公效力,何惜家与声名!”
刘伯温微笑着、眯着眼夸道:“杨将军果然如主公所说,忠肝义胆!”
刘修也出言说道:“令公乃我虎翼,自然了得,不过且先听听伯温先生上策为何。”说完便目光灼热的盯着刘伯温。
刘伯温也不继续打哑谜,直接出言说道:“上策便是我与杨三郎随主公回去,而杨将军、杨夫人以及杨大朗、杨二郎则与我等分开,紧随队伍之后,若有敌军,到时杨将军等人便乔装为去荆州投军路过的一家子,出手相助文将军;只是如此一来,杨将军非是主公介绍,又无提前相商配合,此行只怕会有些艰险。不过,如此一来,待杨将军到了襄阳,没了主公关系,应更能得刘荆州及其它氏族重用,日后杨将军若能领军一方,到时定能给予主公诸多帮助;但也应如此,届时杨将军少不得违抗刘荆州之命,甚至叛出荆州,转而主公麾下,因此我说可能于杨将军将来之声名有碍......”
听刘伯温说了这么多,刘修却是完全听明白了:无非是因为他的关系,杨令公若作为他的部下加入荆州,则会被他声名地位连累;而上策则玩的是‘无间道’,这上策对他将来却是帮助会很大,但对杨令公一家名声不好。想了想,一时也无法决定,便转头看向杨令公。
杨令公也注意到了刘修的目光,一下单膝跪地,说道:“何惜一点声名,但凭主公吩咐!”
还未等刘修下令,刘伯温又说道:“不仅如此,杨家三郎等人日后要在主公身边停用,因而恐怕短期内无法与杨将军相认,须得装作见面不相识。”
闻言,杨令公又是立刻回答道:“无妨,只要能为主公效劳!”
一旁的刘修默默的听着,最终做出了选择,说道:“那便依上策之计行事,只是如此要辛苦杨将军了。”
“喏!”杨令公大声应诺,又是说道:“末将定为主公效死力!”
...........................
三人既商讨完毕,刘修自然要将杨门年龄符合如今情况的几人从亲属表召唤出来,只见几人依次从无到有,现出身形。
第一人便是杨夫人,名佘赛花,或称佘太君,年近四十,亦是一身白袍白甲,手牵白马,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让人一见便觉得是女中豪杰,一生领兵征战无数。(统帅:85+,武艺:70+,智谋:80+,政略:??)
第二位则是大朗杨延平,手执一杆屈卢浑金枪,二十岁许,生的英武不凡(统帅:75+,武艺:82+,智谋:65+,政略:??),身后跟着其两位夫人花解语、周云镜。
第五位二郎杨延定,手中一杆八宝赤金枪,能力举千斤,甚是勇武(统帅:60+,武艺:93+,智谋:??,政略:??),身后亦是其两位夫人耿金花、邹兰秀。
最后则是三郎杨延光,手握透甲缕金枪,年不过十七,但也煞是勇猛(统帅:60+,武艺:90+,智谋:??,政略:??),其夫人董月娥精善箭法。
之后,因时间有限,众人匆匆说了情况,杨令公便带着杨夫人一行八人道别离去;同时,刘修则带着刘伯温及杨延光夫妇回了队伍。
第四章:暗夜杀机
待到刘修回到队伍,抬眼见到的便是大哥刘琦那充满怒火的俊脸。
刘修连忙两步并做一步,快速走到刘琦身前,如同犯了错的小孩,低声说道:“大哥...”
“你跑哪去了,可知现在有多危险?若是耽误了行程,我等众人可不会等你!”刘琦几乎是吼出来的。
刚刚确实耽误了些时间,刘修有些愧疚的说道:“方才解手,恰好碰到洛阳的先生和同窗,因此聊了会儿,忘了时间,下次不会了。”
刘琦似乎也能理解这种情况,便也没再多说,只是道:“不准再有下一次!”顿了顿,又问道:“这两位便是你洛阳的先生和同窗?”
刘修听得他这么说,想来是没什么事了,也就干脆的回答道:“正是,这位是我在洛阳时拜的先生刘基刘伯温,他曾教授我儒学经义,而这位杨勋杨延光、以及其夫人,延光同我一起在伯温先生门下学习;此次他们听闻我将迁往襄阳,因此欲随我同迁荆州居住。”
刘琦见三人,一位是与他差不多年岁的儒士,想来就是先生;另一位只有十六、七岁年纪,手中一杆金枪,长得有些威猛,而那年轻妇人长得标致,手中也拿着长枪弓箭,应是他夫人,但这威武青年看起来却不像是儒生,倒像是个小将军;不过既然是他二弟介绍来的,应当也不是贼人,便只是深深地看了几眼,也没多计较。
随后刘琦又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下不为例;前方文将军下令,我等马上出发。”
“好的,大哥。”刘修亦是应诺。
......................................
天色渐暗,寒风吹起林间的枯枝落叶,打着旋飘向远方。
刘修一行数百人,快马加鞭,不再停歇,一路上也未曾再出过状况。虽襄阳以尽在眼前,明日傍晚想来便能到达,可惜不管是兵士,还是仆役皆已是又饿又累,无法继续前行了。
如此情形,文聘自然也只能下令休息,不过却未曾允许起锅造饭,而只是食用干粮。
..................................
刘修等四人亦随着众人在后方收拾歇息,四人围在一起,借着点点月光交谈着。
“今日整天都未曾有人来攻,明日黄昏我等即可到达襄阳城下,想来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刘修似肯定又似疑问的询问着刘伯温。
“这却未必,越到最后若越放松,危机也越大,”虽有寒风,刘伯温却仍然微微摇着羽扇,笑着分析道:“若真有敌军,如今能容许敌军进犯的时间唯剩今夜与明儿早上,等明日下午进来襄阳地界,便再无机会了;因此若敌军欲来,有三策,下策乃是明早儿来攻,那是最后的机会;中策乃是入夜之后来攻此乃夜袭之策;而上策则是天方亮之时袭击我军,那时守夜之人已累,他人等方醒,此时方是最佳的袭击之策。”
刘修还在思考,一旁的杨延光已出言问道:“那按先生之意,那敌方最有可能在卯时袭击我方?”
“据如今所知,乃是袁术欲派兵来袭,但袁术麾下并无如此智谋之士,若袁军真来,想来也想不出那上策,最有可能的便是今夜来袭。”刘伯温相当自信的说道。
“如此说来,我等今晚当提高警觉、严加防范?”刘修闻言,如是问道。
“确实如此,”刘伯温给了刘修答案,又对杨延光说道:“今晚须要麻烦三郎你了;若是敌将再蠢些,只怕明儿早上才会来。”
“先生客气了,延光定护主公周全!”杨延光信誓旦旦着说道。
刘修亦说道:“杨三哥还须注意自身安全。”
“谢主公关心,延光会的。”杨延光感激的说道:“既然有敌将至,那我等可要提醒大公子一声?”
“应当如此...”
一旁的刘伯温却说道:“无须如此麻烦了,且看那边。”
刘修等人围在一起时,刘琦本想过去警告他们不得生火,却不想刚走近他们,便听到刘伯温所分析的情况,便停了下来,在不远处静静听着,却是越听越心惊:他没想到这位刘先生竟有这般智慧,将敌方所有的路都考虑的一清二楚,边听边思虑着,却见刘修等人往他这看来,心中一慌,连忙掩饰着走开,想来是找文将军商量布防去了。
...............................
夜班无声,月光如水,远处漆黑一片,周围林子中安静的只有呼呼寒风之声,犹如鬼哭狼嚎,稍微胆小些的丫鬟仆役们尽是围在一起打着盹、瞌睡着,却依旧瑟瑟发抖,也不知是冷着、还是吓着。
除了杨延光,刘修几人也都歇息了,而刘琦与文聘却是不知道怎么布置的防守,只是营内的精骑少了一半。
便在营地之内众人打着瞌睡时,营地不远处却迎来了数十个黑衣黑靴、黒巾蒙面、手执短剑之人,只见这些人几个跳跃便进了营地,熟练的割断了那些守卫的喉咙,竟连一丝声音也未曾发出,对自己的手段似乎有些满意,稍一停顿,这些黑夜刺客便继续快速往营地深处突进。
只可惜对他们自己来说似乎无懈可击的刺杀,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文聘来说,这些刺客的杀气使得他们如那黑夜的明灯般闪耀。因此还未等刺客进入营地深处,早已埋伏四周的精骑便将他们团团围住。
两方人马也不说那些无用的场面话,直接了当的开始了冲锋。一时间,点点猩红染着月色,在雪地上开起朵朵娇艳红梅,让漆黑的夜显得更加诡异、妖媚。
不多时,数十个刺客便被杀的一干二净,至于突出重围,他们似乎从未想过,只是与士兵们以伤换伤,以杀止杀,不畏生死的进攻,便连文聘也是受了些剑伤。
...................................
如此动静,刘修几人自然也无心再睡,围在一起,又开始商量起来。
杨延光当先佩服的说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今夜竟真有人来袭,幸好有先生事先提醒,不然定会损失惨重。”
刘修也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今夜若不是先生,我等俱危矣。”说着又是感叹道:“想来接下来的行程不会再出问题了吧?”说着转头看向刘伯温,希望得到一个肯定。
刘伯温注意到自己这个主公的心思,摇了摇头,说道:“并非如此。”
“为何?”刘修与杨延光皆是惊奇出声问道。
“敌军不是已经退去?”
而这时,不知什么时候,刘琦与文聘也已把营地收拾妥当,站在了刘修等人身后,两人本是来道谢的,却不巧,又听到刘伯温的谈话分析,亦是连忙出口问道:“今夜多谢先生出口相救,不知先生方才所说何意?”
“大公子(大哥),文将军...”见了两人,刘修众人稍稍见了见礼。
接着,刘伯温便摇着羽扇说道:“方才刺客被围之时,皆是以命相搏,而非设法突围,可见刺客并非为刺探军情而来....”
“确实如此,方才那伙贼人皆是不畏生死,剑剑以命相搏,致使我麾下十数人亡,数十人伤,不过刺客却未有一人脱身,当不是为情报而来。”文聘听了刘伯温所说,亦是回想起方才情况。
“刺客来此,不为情报、不为刺杀,又以命搏命....”刘伯温缓了缓,又摇了摇羽扇,说道:“想必敌军以探知我军人数情况,此次刺客当是专为杀人而来,用以削弱我方兵力,好为明日的进攻提供优势。”
这下众人都有些急了,刘修急忙问道:“这可如何是好,按文将军所说,我方伤亡近百人,能战者已是不多,明日敌军来袭,我等岂不是坐以待毙?”
刘伯温闻言,却是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勿忧,敌军既派数十刺客来杀人,想必他们所来之兵亦是不多,我等尚有近两百骑可战之兵,又有许多仆役,当可一战。”
“那我等是否无须理会?”一旁的文聘开口问道,在他看来,这位先生确实有真才实学,请教他应当不会错。
“非也,我等当将计就计,”刘伯温仍是温和的说着:“立起营帐,多备起火之物,我等今夜便埋伏与营地四周,待敌军入营,我等以火箭袭之,精骑两旁杀出,定能杀他个措手不及,再以仆役四周摇旗呐喊,当能乱起军心士气,胜利可期!”
刘琦、文聘听完计策,当即大拜,说道:“先生大才,多谢先生相助。”
“无需如此,我既已拜二公子为主,当为主公性命出谋划策。”刘伯温也起身还了一礼。
刘琦闻言,却是脸上表情怪异,不过仍是随着文聘前去布防。
第五章:三方相会
待刘琦、文聘走远,刘修方才开口向刘伯温问道:“先生入夜前曾让杨业将军跟着我军之后,随时相助文将军,以得晋身之资;如今却为何出谋相助?如此,岂非与先前之谋相悖?”
杨延光夫妇亦是疑惑的看着刘伯温,显然也想知道为什么。
刘伯温却只是微微一笑,摇着羽扇说道:“主公可还记得早上那些黄巾强盗?”
刘修闻言,微微一愣,疑惑的说道:“自然,怎得提他们?”
“主公莫非以为他们会就此退去...?”刘伯温未曾回答,却是反问道。
“先生意思是那伙黄家强盗还会再来?”刘修确实没想过那伙蚁贼还会再来,在他看来,强盗不应该会对这势均力敌之人再一次下手,这不仅会令他们损失惨重,还会得不偿失。
刘伯温理了理思路,缓缓说道:“我军如今只剩近200骑可战之兵,明日伏击袁军之后,即便是胜,所余兵力也不会太多,如此好的机会,既能复今早之仇,又能得来钱财,那黄巾贼再傻,也会懂得坐收渔利这种事;到时黄巾残兵一来,杨业将军突袭,配合文将军所剩之兵,想来刚好能胜他一筹。”
“额....”
刘修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如此计谋,虽然将敌我双方都算了进去,有些危险,但却能将利益最大化,想必此次到了荆州,杨业将军等八人之名定能传遍荆襄之地,晋官位,得兵权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刘伯温智谋之名也会在某些人士中传开;而同时,刘修的地位也会因此而有所提升。
......................................
月色温润如水,一夜时光转眼即过。
此时已是晨曦初上,朝阳初升。
刘修等人营帐之中只见得寥寥几个身影在那晃动,而四周林子之中却是安静的连飞鸟之声都不曾有。
正在这时,营地后方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马蹄之声,由远及近,如迅雷炸响。
林中的刘修往那雷声处看去,只见得滚滚烟尘,似一条土黄色的长龙,带着一队轻甲骑兵而来。
远看过去,骑兵最前方乃是一位满脸络腮胡子、长相魁梧、手执一口三尖两刃刀的壮汉。在这壮汉的带领下,近500骑兵快速接近营帐,也不停顿,
‘杀...!’
一声令下,整队骑兵便一头扎进了营地,往那营帐中的影子晃动之处砍杀而去,俨然一副斩尽杀绝模样。
只是还未等他砍倒那些身影,四面八方便射来无数火箭,两轮火箭下来,营地中立时火光四处,一众轻骑兵被烧伤、射杀,一时间减员怕是有近200骑。
‘要糟,中计了!’那壮汉立刻意识到这点,马上大声吼道:“中计了,撤....!”
壮汉那剩余的300多轻骑还未全部撤出着火的营地,林子中的文聘便带着200精骑杀出,恰好将那壮汉轻骑堵了回去。
两方人马也不问话,只是‘杀’声一起,或是无数猩红飞溅;或是人影落处被马蹄踏做肉泥;又或是连人带马倒在地上,几下就被刺成了渗血的沙漏,犹如破布娃娃。
.............................
至于仍在林子中的刘修,此时看着这手起刀落,脑袋、脑浆、肉泥、残肢、断臂,却是整张脸白的如刷了粉般,虽然一直告诫自己:这没什么,但全身扔是无法抑制的颤抖,不过好在昨天见过一次,今天已是好了许多。一旁的杨延光则是死死地守在刘修身边,即使是在这稍显安全的林子中,却仍是寸步不离;另一边的杨延光之妻董月娥则是弯弓搭箭,箭箭如流星、箭箭断人命;只有刘伯温跟在刘修身后,像是安静的美男子,只有眼珠不停地转动、不停的观察、不停的思考。
................................
战场中的两位主将此时也已经交手数十回合,只是此时文聘心中却是有些发苦,连续两天都遇上如此高武艺的猛将,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昨日那黑厮,自己还能斗哥旗鼓相当,而今日与这三尖刀壮汉才不过交手数十合,自己已经开始气力不济,十刀中有七八刀实在防守,如此下去只怕真的危险了。
而对面的壮汉也注意到文聘出招章法有些混乱,更是一阵狠攻猛进,一时间杀的文聘只有招架之力,顿时局势更危。
就在林中刘修等人为文聘之危心急时,骑兵的对决却是分出了胜负;骑兵对决之初,敌军便减员近两百,文聘率军突然杀出时亦是杀伤敌方近百人,之后交战时,又有仆役呐喊、弓箭等助威,文聘的精骑很快便将对方压制住、围拢起来,恰恰好以人数的优势弥补了文聘武艺上的落差,转危为安。
两方人马逐渐分开,形成对峙。文聘率人围而不攻,壮汉心里虽慌,却估计人数差距,不敢轻举妄动。
..................................
密林之下,阴影之中。
在文聘明显开始落入下风之时,刘修便已忘记了那血腥场面,眼中只有那文聘险险招架的景象。不过虽然敌方武将之勇有些出乎意料,但好在刘伯温的计算仍然并未出现差错,险险取胜。
这时,刘修终于松了口气,整个人瘫坐在地,毕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如此认真的观看一场小规模骑兵战,惊心动魄的同时亦是心惊胆战。
放松之后,刘修却来了兴致,利用系统查看起场中两方主将的信息来,
文聘(字仲业),统帅:80+,武艺:84+,谋略:75+,政略:??
纪灵,统帅:70+,武艺:90+,谋略:??,政略:??
看了这信息,刘修才明白为什么文聘只能与那纪灵相斗数十回合,原来两人武艺相差不止一筹(ps:通常情况下,三点差距,算作一筹)。
...............................................
战场之上,两方对峙,虽然双方人数不多,但周围的气氛仍是凝固的让人难以大口呼吸。
不过就在这时,营地远处竟又杀来一对人马,但并非骑兵,而是清一色的黄巾裹头,黄布裹身的黄巾贼,显然是被刘伯温说中了,那就是昨日的黄巾强盗。
只见一整队过千人,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直接将对峙的两方都围了起来。当先两人又是那熟悉的黑厮和黄巾大汉。
顿时,这变故直接将本就紧张的气氛提升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