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杯具的人生
“这……这是什么地方?”
方圆艰难的睁开眼睛,打量了一下周围,有气无力的嘟囔一句。
周围是残墙断壁,俨然是一栋倒塌的土坯房,只有他所在的这个角落的上方,还有一小片茅草毡没有脱落下来。
遮风是不可能了,但可以挡点小雨,最起码下个小雨的时候,不至于淋着。
就在方圆想从地上坐起来,一阵无力感袭来,脑袋一阵刺痛,倒了下去,然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方圆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脑袋里多了一段记忆,一段不属于他的记忆。
确切的说,这段记忆应该是属于他现在这副身体的主人,只是这副身体的主人是一个八岁大的孩子,所以记忆有限。
根据这段记忆,这副身体原来的主人叫毛毛,很显然,这只是小名,记忆里也只有这个名字。
他是跟着父母和村里的人从中原省逃荒过来的,父母一路上把吃的东西都给他了,所以双双饿死在半路上。
也是,现在是六零年,刚好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二年,中原省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在村民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父母,然后跟着村里人逃荒到了帝都,估计他父母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用最后的口粮保住的儿子,最后还是饿死了。
没办法,毕竟他才八岁,跟着村民来到帝都以后,大家都各奔东西了,他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
方圆想坐起来,才发现浑身无力,也是,这副身体可是饿死的,怎么可能有力气。
但是方圆不想死啊!死,他才刚刚经历过一次,再也不想尝试了。
方圆,出生于八零年,属猴,大学毕业以后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在帝都开了一家旅游公司,算得上事业有成。
就在他以为好日子就要到来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二零二零年农历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国内疫情爆发。
旅游公司,做的就是开门迎客,疫情一爆发,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这生意还怎么做。
房租,再加上员工最低基本工资,几个月下来,方圆又变回了穷光蛋,真应了那句话,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还好没有欠账,赔的都是他这些年的积蓄。
在十一的时候,国内疫情基本上已经全面得到控制,大家都出来旅游,方圆想,自己开着旅游公司,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旅游过,就准备出去转转,然后从头再来。
他也没有报团,就坐车来到了八达岭长城,不知道是因为大家憋的时间太长了,还是报复性消费,出来旅游的人太多了,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就算是这样,方圆还是爬到长城上,看着远方,心情也好了很多,完全忘了他刚刚经历过破产。
心情一好,方圆就想大喊几声,这不,他就爬上了长城上的瞭望口,也就是凹进去的地方。
就在方圆刚把手抬起,还没有放到嘴边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在后面推了他一把,直接把他给推了出去。
其实是在他后面的一个女孩,看到他站在瞭望台上,又抬起手,以为他要跳下去,就想去拉他一把,可惜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这个拉也就变成了推。
按说他所在的这个位置离地面并不高,又加上长城外面有那么多的树,地上的落叶就有厚厚一层,就算是掉下去,最多也就是受重伤,可是方圆太倒霉了,因为是推出去的,头先落地,又刚好有一块石头,所以他就悲剧了。
这不,醒过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可以说是悲剧加上悲剧,哪怕是重生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也比重生在一个八岁孩子身上强啊!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干什么。
又是这个年代,那就更不用说了,就更不能干什么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又活了一回,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个时候就要靠毅力了,还好方圆的毅力一直不错,从地上随便抓了一根棍,扶着墙艰难的站了起来。
顺着残墙断壁的缺口往外看了一眼,就看到了一排砖墙,这让方圆眼睛一亮,连忙拄着棍艰难的往那边移。
好不容易移到墙边,方圆往东西两头看了一眼,发现这排墙很长,这应该是一个大院,或者说是一家大型工厂。
就在这个时候,方圆看到一只猫从旁边的草丛跑了出去,然后迅速离开。
方圆拄着棍,移了过去,用棍在草丛里拔了一下,眼睛一亮,原来在草丛里有一个洞,一个通往墙里的洞。
洞很小,应该是特意留的排雨口,方圆看了一眼这个洞,然后趴下来把脑袋伸了过去。
脑袋能过,而且还很轻松,基本上脑袋能过,身体也就能过,当然,这说的是小孩,如果是个成年人,那就别想了。
方圆先把棍放进洞里,这才往里面爬,这副身体现在已经瘦的皮包骨,可就算是这样,他也爬了几分钟才进去。
这倒不是说不容易进去,而是他没力气,稍微活动量大一点,就累的气喘吁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
进去以后,方圆从地上爬起来,发现这是一处厂房的后面,厂房很高很大,窗户所在的位置,比一个成年人还高,方圆更不可能看到里面是什么情况了。
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不会被人发现,方圆看准了方向,就往这个方向移动。
他也不知道移了多远,也不知道已经穿过几个厂房,他就知道刚才天还在亮着,现在已经天黑。
就在这个时候,方圆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一个特别饥饿的人,对味道是最敏感的,特别是食物。
不知道是下班了,还是怎么回事,反正方圆一直没有碰到人,等他找到这个发出食物香味的地方,又过去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这是一处大房子,方圆抬头看了一眼,上面有一块白色的牌子,也是因为是白色的牌子,他才能知道上面有字。
至于字体是什么颜色他就不知道了,可能是黑的,也可能是红的,或者说是别的颜色。
反正看到上面的字,方圆很激动,因为上面写着职工食堂四个大字。
食堂已经关门,并且锁着了,不过这对于方圆来说和没有锁一样,问题就出现在门上。
因为这门上用的是一种很古老的链扣,就是三个椭圆形的铁环连在一起,从左边的门上挂到右边的门鼻上,然后上锁。
这种锁门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推一下门,两扇门中间会有一个缝隙,不过这个缝隙很窄,成年人,甚至说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进去的,但是像方圆这样七八岁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就能钻进去。
方圆上去推了一下,果然出现一个缝隙,方圆试着能不能进去,很轻松的就过去了。
外面已经天黑,屋里没有灯光就更黑了,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估计这都不算什么,但方圆可是生活在一个灯火通明的年代。
所以有点不适应,但是他知道,他必须适应,食堂里应该是有灯的,可是他不敢开。
现在虽然是夜里,可是谁又敢保证就没有人,万一被人发现,那么就真的成了瓮中捉鳖。
稍微想了一下,方圆就开始往里面走,大堂是吃饭的地方,现在这里除了桌子板凳,什么也没有,想找吃的,只能去后面的厨房。
如果说大堂那边很黑,进入后厨就更黑了,大堂那边好歹还能借到外面的一点亮光,这里简直是漆黑一片。
不过黑有黑的好处,就是因为黑,外面的光线进不来,那么里面的光线也出不去。
方圆把后厨的门关上,然后就在门的一侧摸索,很快就摸到一根线,拉了一下,顿时变的亮堂起来。
后厨很大,但是一眼就能看过来,除了一堆白菜萝卜,方圆没有看到有什么可以吃的。
这个时候,方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过去拿起一个萝卜就啃,这个时候,也不管干不干净了,啃下一个萝卜,感觉到身上有了一点力气。
方圆这才开始对厨房进行摸索,和他想的一样,什么吃的都没有,就在这个时候,方圆发现厨房后面还有一扇门,就走了过去。
这扇门没有锁,方圆就把门给推开了,借着厨房的灯光,看到里面堆满了麻袋和布袋。
有了一个萝卜垫底,方圆的步子也快了很多,连忙走了过去,发现麻袋里装的都是土豆。
然后方圆又去解开了一个布袋,里面装的是玉米面,还有一些布袋里装的是白面,不过装白面的布袋很少,只有十几袋而已。
看到这些东西,方圆的眼都绿了,他现在没有别的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想到就做,方圆又跑回到厨房里,刚才他在厨房里找吃时候,发现了几个铝饭盒。
拿起一个饭盒,方圆又回到这间储藏室,本来他想弄点白面,想了想还是抓了几把玉米面。
第二章 道德和死亡
虽然玉米面是粗粮,但是熬粥比较好,最起码比白面好,而且抗饿,方圆现在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饿',两个字形容就是很饿,三个字就是特别饿。
抓了几把玉米面方圆就连忙往厨房里跑,虽然是玉米面,但是比较粗糙,应该叫玉米糁比较合适。
拿起瓢从大缸里装了一些水倒进饭盒,然后来到灶台这边,灶台烧的是碳,不过现在已经封火。
方圆从地上捡起火棍,在灶台中间捅了一个眼,然后就把饭盒放了上去。
也就几分钟吧!饭盒里开始冒热气,现在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反正方圆是感觉到冷,这也可能是因为饿的。
又过了几分钟,玉米粥的香味扑面而来,方圆知道,已经差不多了,连忙跑过去拿了一双筷子,把筷子分开插进饭盒把里,把饭盒给端了出来。
没办法,饭盒把现在很烫,只能用这个办法,把饭盒放在灶台上以后,方圆就有点迫不及待了。
开始刚做好的粥很热,方圆只能用筷子挑着吃,这样不至于烫伤,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感觉到身体慢慢的变的暖和起来。
这也让方圆感觉到自己活了过来,没错,就是活了过来,因为他身上已经有了一些热气。
一饭盒玉米粥吃完,方圆感觉到这副身体上的力量全部回来了,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
不过方圆现在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怎么办,他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更不可能每天夜里跑过来。
因为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甚至说明天早上就会被人发现。
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顺便带些吃的走,可是这又和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相违背。
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不拿别人的一针一线,这是道德品质问题。
但是当生命和道德碰撞到了一起,方圆也只能选择不道德了,没办法,活下去最重要。
方圆进入储藏室,把门口的一堆空布袋抱了进去,然后从那些装满白面和玉米面的布袋里往这些空布袋里倒。
这副身体只有八岁,多了他也拿不动,只能一个布袋里装一点,装到他能拿动。
很快一袋白面被他装在五六个布袋里,然后又打开一袋玉米面,半个小时后,方圆的脚下放了二十多个装了白面和玉米面的布袋。
这些加在一起是两袋白面和两袋玉米面,这些粮食,足够他把这个冬天熬过去。
弄完这些以后,方圆想了想又把装土豆的麻袋打开,然后装了七八小袋土豆。
装完这些以后,大概是夜里十点左右,这个时候还太早,方圆准备过了十二点以后再出去。
这个中间,方圆把厨房里的灯给拉灭了,然后从厨房里出来,就在食堂里转了起来。
饿了那么长时间,又吃了满满一饭盒的粥,有点吃顶了,其实就是撑着了。
在食堂里刚转了几圈,方圆发现在食堂里的一个角落里还有一扇门,而且这个门还给锁着了。
方圆眼珠子转了转,转过身回到了厨房,把捅火的那根铁火棍给拿了过来。
把火棍从锁鼻子里插进去,往下一板,锁没事,门鼻子从门上掉了下来,也是,就两颗钉钉在门上,一点也不结实。
推开门进去以后,方圆也没敢拉灯,虽然里面很黑,但他也不知道里面的光线能不能照到外面。
方圆就在里面乱摸,很快摸到一种桌子,是这个年代用的那种办公桌,不用说,这应该是一间办公室,而且在这里办公的还是一名小领导。
在职工食堂里当领导,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食堂主任。
顺着桌子,果然在里面摸到了一把椅子,方圆试着拉了一下抽屉,没想到真的拉开了。
因为看不见,他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反正是有东西,而且方圆还摸到一个盒子,摸着手感是一个木盒,方圆就给拿了出来。
别的东西都是一些纸质的,应该是文件或者什么,方圆没有动,就把这个木盒给拿出来了。
从这间办公室出来以后,方圆又回到了厨房,关门,开灯,木盒上有一把小锁,特别小的那种。
方圆想用火棍给别开,发现火棍根本就插不进去,那么就只能砸了,一火棍下去,这个小锁就报废了。
方圆把盒子打开,发现里面有一摞钱,连忙给拿起来数了一下,整整六十二块钱。
有两张十块的,三张五块的,两块的有七八张,剩下的就是一块的,五毛的,两毛的,一毛的,没有分币。
除了这些钱,里面还有一些票,方圆拿起来看了看,发现是一些粮票,油票和菜票。
粮票有三种,分别是细粮票,粗细粮票和粗粮票,细粮和粗粮方圆明白,这个粗细粮是什么东西?这让方圆一头雾水。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什么,细粮不用说,应该是白面和大米,粗粮是红薯和土豆,那么粗细粮应该就是玉米面,红薯面和高粱面这些。
要不然真说不通这粗细粮是什么东西,当然,这个粗细粮应该还包括小米。
细粮票很少,只有一百多斤,粗细粮也就两百多斤,剩下的全部是粗粮票,差不多有一千斤。
然后就是油票了,这个更少,只有七斤,这么大一个职工食堂,竟然只有七斤油票。
最后是菜票,上面分别印着萝卜、白菜,而且就只有这两种,怪不得厨房里只有这两样东西。
这两种菜票,其中萝卜票五百八十斤,白菜票两千一百二十斤。
看到这些,方圆脸上只有兴奋,有了这些钱和票,不要说一个冬天,就算是一年也没有问题。
这些东西在一个大工厂的食堂可能不算什么,甚至都不够一顿吃的,可是对于方圆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这已经很多了。
时间一分分过去,感觉到时间差不多了,方圆就开始往外面运粮食,他并没有因为那些票,就不要这些粮食了。
因为他还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再说了,这些票现在能不能用还是一个问题,所以他还是要把那些装好的粮食弄出去。
方圆一次提两袋,提到院墙跟前就从院墙上扔出去,还好他不是从他进来的地方往外扔,要不然这么远的路,他不知道时间够不够。
用了一个多小时,方圆才把他装好的那些东西全部扔出去,然后又跑回去拿了几条麻袋。
之所以拿麻袋,当然是为了御寒,麻袋是麻绳编织的,用来保暖很不错。
排雨口很多,方圆随便找了一个就钻了出去,还好院墙外面是一片荒地,而且离院墙不远就是一大片芦苇荡。
这里也就不可能来人,因为时间来不急了,方圆就在附近找了个地方把这些粮食给埋了起来。
包括他拿出来的几个饭盒和那些麻袋,全部都给埋了起来。
把这些粮食埋好以后,方圆又回到了那一片残墙断壁前,找到了他之前躺的地方,然后坐了下来。
他没有睡,不是因为弄了那么多粮食兴奋,而是有点担心,担心工厂里的人找过来。
不过他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了,这倒不是说工厂里不重视,而是压根就没想到是外面的人到工厂里偷的。
毕竟工厂那么大,想找到食堂的位置都不容易,而且一下子偷了那么多,所以一大早发现以后,工厂立马开始调查。
甚至连派出所都来人了,两百多斤粮食,还有六十多块钱,另外还有那么多的粮票、油票、菜票,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案子了。
可是派出所和工厂里想的一样,也认为是工厂内部的人做的,这不,调查了一圈子,什么也没调查出来,这件事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这也多亏了方圆是后世过来的人,并且经常看一些刑侦案件的电视剧,所以不管是里面还是外面,都被他给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也是他为什么用了那么长时间才把那些粮食给弄出来的原因。
方圆也是没办法啊!不说他是一个成年人,哪怕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也不会去偷。
可他现在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除了这个,他还有别的办法吗?要不然他也不至于饿死。
上午十点左右,感觉到没什么事了,方圆也从墙角里出来了。
方圆前世在帝都生活了十几年,对帝都还是很了解的,听帝都的那些老人说过,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菜窖。
这里的房子虽然全部都倒塌了,但是菜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他想找个菜窖,用来做栖身之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放他那些粮食。
一天,方圆来回在各个倒塌的房屋之前翻着,不知道是这里没有菜窖,还是被倒塌的房屋给掩埋了,快到天黑也没有找到一处。
而这个时候,方圆已经饿的不行了,昨天晚上吃了一饭盒的玉米粥,这都差不多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了。
要说不饿那是假的,当然,和之前比那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最起码现在只是饿,并没有到了快饿死的时候。
第三章 陌生的熟悉
就在方圆准备放弃的时候,让他这最外围找到了一处菜窖,这处菜窖同样被埋了,不过埋的比较浅,让方圆给扒了出来。
这一处菜窖在这片残墙断壁的最边缘,离芦苇荡也就十来米远,如果方圆真的只是一个孩子,估计他会跑的远远的,绝对不会来这里。
就比如之前这副身体的主人,都快死了,他还是找了一处离工厂院墙近的地方栖身。
把菜窖的入口扒开,里面黑漆漆一片,可以说什么也看不见,还好里面有一个梯子。
也不知道这梯子在菜窖里放了多少年,朽了没有,还好他现在只是一个孩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方圆还是先伸下去一只脚试了试,感觉到没问题这才下去,菜窖不是很深,也就三米左右,方圆很快就来到了菜窖底部。
从兜里摸出一盒火柴,这也是从工厂里的厨房里顺出来的,火柴“刺啦”一声划开,借着火柴的亮光,方圆发现这处菜窖很大。
最起码有七八个平米,这也让方圆很兴奋,因为他不但找到了存放那些粮食的地方,还给自己找了一处栖身之地。
住在菜窖里好啊!这玩意冬暖夏凉,而且不需要担心被人发现,现在这个年代,出来逃荒的流浪者很多,说不定就有人摸到这里。
自己前世虽然活了四十年,但现在他就是一个孩子,打,打不过,那还不被人给抢了啊!
所以他打算把这个地方以后就当成他的家,最起码暂时可以当成家,等他对周边的环境熟悉以后再说。
方圆并没有立刻去搬那些粮食,而是从菜窖出来以后先对盖菜窖的盖子进行改造。
第一要做一些伪装,哪怕有人路过也不会被发现,甚至说踩在上面也发现不了。
第二就是透气性,菜窖虽然不是很深,但是把盖子盖上以后,空气不流通,氧气也就少了。
别到时候没有饿死,而是因为缺氧死在菜窖里,那就有点不值了,所以他要给改造一下。
因为不但要透气,还不能漏雨,要不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个也是不行的。
只是这个比较有难度,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作为一名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这都不是问题,只不过麻烦了一点而已。
当然也需要一些时间,可是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先做了一下伪装,然后通气,至于防雨,这个暂时先放那,等回头再说,没办法,因为弄那个需要时间。
等天完全黑下来以后,方圆就开始搬粮食,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都快累虚脱了,方圆才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搬进了菜窖。
然后方圆抓了几把玉米面放进一个饭盒,又从菜窖爬了出去,在芦苇荡里给饭盒里装了一些水。
这里方圆白天已经看过了,而且还喝了不少这里的水,这个年代的水是真的干净。
就算是芦苇荡也是一样,轻盈透亮的,一眼就能看到水下面的泥沙,这在后世根本就不敢想。
装上水以后,方圆找了一个墙角,把两块半截砖支起来,然后把饭盒放了上去,在旁边随便捡了一些柴火,拿出火柴给点燃。
至于引火,旁边就是芦苇,随便弄点就齐活,把粥煮好,方圆又从兜里掏出两个土豆放在火堆上,用火灰把土豆埋着,又能了一些土把火灰给埋着。
之所以烧两个土豆,方圆是为了给自己准备一点吃的,什么时候饿了就可以拿出来垫垫。
因为没有油水,虽然吃的饱饱的,但还是很容易饿,而且白天不能生火,准备一些总不会多余。
这主要还是菜窖没有改造好,如果改造好了的话,方圆就可以在菜窖里做饭,那样就不需要担心被人发现了。
不过要想改造成在菜窖做饭不让人发现,这可是一个大工程,绝对不是三五天可以完成的,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方圆白天也只能啃几个烧熟的土豆。
吃完粥以后,方圆把饭盒在芦苇荡的水里给洗干净,然后把土豆给扒出来,就回到了菜窖。
把从工厂里顺的一盏马灯给点上,整个菜窖变的亮堂起来,一个角落里放着那些粮食,剩下的就是几条麻袋。
除了这些东西,菜窖里什么也没有,然后方圆又从菜窖里出去了,来到芦苇荡这边,方圆开始揪芦苇花。
菜窖里虽然不冷,但湿气重,所以方圆准备弄一些芦苇花铺在下面,反正这玩意有很多,方圆也就多弄了一些。
来回跑了好几趟,总算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然后方圆把一条麻袋铺在上面。
现在的方圆,躺下来还没有麻袋长,所以一条麻袋足够了,然后他又拉过来一条,准备睡觉的时候盖在身上。
这玩意虽然比较粗糙,但真的可以御寒,还好这是在菜窖里,如果是在外面,估计要盖好几条了。
方圆把马灯熄灭,躺下了就睡了,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天没亮他就起来了,因为他要在天亮之前把粥熬好。
因为天亮以后生火,烟气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至于说为什么不怕火光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个根本不需要担心。
这里虽然都是残墙断壁,但是有很大一片,完全可以把火光给遮挡着,方圆又不傻。
粥做好以后,方圆又把火灰给埋上,一是怕火被风给吹进芦苇荡。二是掩埋痕迹。
这次方圆没有在外面吃,而是端着饭盒进了菜窖,在菜窖里美美的把粥吃完,然后揣着两个土豆就出去了。
今天的天气比较好,方圆要出去转转,最起码要弄清楚这里是什么地方。
他知道这里是帝都,但这里是帝都什么地方他就不知道了,所以他要弄清楚,这是方圆前世的一个习惯。
特别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就算是什么事都不干,也要先把附近给摸透。
方圆顺着工厂的院墙往东去了,因为往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只有东边可以看到房屋。
这家工厂的院墙,方圆目测了一下,从东头到西头,差不多有六七百米长,他所在的位置,靠西一些。
四百来米的距离,十几分钟就走到头了,这个时候方圆发现,工厂东边好像是个街道。
因为这里有很多的房子,之前院墙给遮住了,方圆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部分房屋,现在来到工厂东头,没有什么遮挡了,他也就看清了。
工厂的东边就是一条马路,其实就是一条水泥路,而且是很窄的那种,不过在这个年代,能修一条水泥路已经很奢侈了。
估计也是因为这家工厂,顺着马路往南走,大概走了七八分钟,工厂大门出现在方圆眼前。
在大门的正上方,有一条用红布做的条幅,上面贴着用黄纸写的这个年代独有的标语。
同时方圆也知道了这是一家什么工厂,清河毛纺厂,没错!就是清河毛纺厂。
清河这个地方方圆还是知道的,在后世这里可是很有名气,这么说吧!这里虽然后世在北五环以外,但他的房价甚至比北四环附近还高。
但是在这个年代,这里只是一个公社而已,清河公社,绝对算得上郊区中的郊区。
现在的帝都,东南西北四个门,分别是东边的建国门,南边的永定门,西边的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出了这四个门,就属于郊区了。
而清河就在帝都的北边,离德胜门十二公里左右,如果在后世,骑辆电动车,十二公里分分钟就到。
可是在这个连自行车都稀有的年代,这十二公里就有点远了,走路的话,就算是个成年人,也需要两个多小时,这说的还是半路不能休息的情况下。
所以这里现在绝对算得上郊区中的郊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方圆心里就有底了。
虽然现在的清河和后世很不一样,但大概还是有点轮廓的,最起码不会让人感觉到太陌生。
别忘了方圆前世可是在帝都十几年,帝都还真的很少他没有去过的地方,特别是清河这边,因为从市里出发,很多旅游景点都会路过这里。
比如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别的景点,其实就一个八达岭长城,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很多人来帝都旅游,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八达岭长城。
现在的清河公社只有一条大街,就是从毛纺厂东门一直往东,这条街就算是在后世,也是清河的主要街道。
整个公社的人,都是住在这条街道的两侧,这条街道很长,从西头到东头,差不多有两公里。
这在后世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年代,这已经算是很长的街道了。
其实之所以有一条这么长的街道,还是因为毛纺厂,在毛纺厂没有搬过来之前,这条街道也就东头那一小截。
为了毛纺厂里的车辆出行方便,才把路修到毛纺厂大门口,然后附近的人就在马路两边盖房子,就形成了这一条比较长的街道。
。。。。。。
ps:合同已经寄出,大概星期五晚上改状态,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大家想投资的要加快速度了。
新书,有推荐票的投点,谢谢!
第四章 活着的动力
不要以为住着公社就都是吃商品粮的,错了,清河公社现在住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
因为现在的清河公社,只有一家毛纺厂,而毛纺厂里的职工,都住在职工大院。
除了这些职工,还有很少一部分在公社上班的人才是领工资,吃商品粮,剩下的基本上是吃大锅饭。
大街上人很少,甚至都没有看到几个人,也是,现在是三年困难时期,除了上班的,大家都尽量减少外出。
因为活动是要消耗热量的,让人更容易饿,还是躺在家里不出门好一些,再说了,睡着了也就不饿了。
现在这个季节,地里已经没有活了,地里的庄稼也就刚长出来,离收割还有好几个月。
方圆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逃荒到帝都来,因为他知道,就算是帝都这里,日子也不好过,只能说比别的地方强了一点点。
街道很冷清,也没有什么店铺,方圆走了快一公里,就看到一家供销社在开门。
方圆没有进去,这倒不是说他不想,而是不能,他现在从外表上看,完全就是一个小要饭花子。
破旧的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衣服脏兮兮的,好像几个月没有洗过一样。
不要说别人,方圆自己都认为他是一个要饭花子,不过这正是他想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好的活下去。
如果他要穿的干干净净,还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估计到那个时候,无论他怎么隐藏,都会无济于事。
虽然没有进去,但方圆也知道,供销社里卖的东西很少,除了一些粮食,估计也就一些生活用品。
比如烟酒糖茶,油盐酱醋这些,可就算是这些东西,买的人也很少。
因为买这些东西都需要票,没有票根本就不会卖给你,如果是在城里,可能还好一些,但这里是清河。
继续往前走,方圆又看到了菜站,菜站里的菜就只有三种,萝卜、白菜和辣疙瘩,也就是咸菜。
也是,这个季节也只有这些,就算是有一些别的菜,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估计在城里可能有别的菜。
菜站过去没有几步,就是肉站,肉站里只有一名中年人坐在那抽烟,而顾客一个都没有。
而肉案上,也只有一块差不多快风干的猪肉,最重要的是,这块猪肉不超过三斤。
一直走到街东头,方圆再没有发现一家店铺,本来方圆打算在外面转一天的,可是看到这种情况,他就直接回去了。
第一是真没有什么好转的。第二是他已经转过来了,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没去,不过已经没有必要,因为他已经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他的窝给弄好,把后顾之忧给解除,到时候再看看需要做点什么。
回去以后,方圆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人,这才把菜窖打开,然后进去。
接下来半个月,方圆就干了很多事,首先就是在菜窖里搭了一个灶台。
本来是不需要的,因为他没有锅,只有几个饭盒,可是如果不搭灶台的话,就没有办法把烟排出去。
因为他顺着菜窖挖了一条烟道,然后外面又用泥给糊上,这样一条烟道就被他给弄好了。
不要以为这样就行了,这只是菜窖这一部分而已,还有菜窖外面,因为方圆要把这个烟道的出口给弄在离菜窖十几米远的芦苇荡里。
所以在地面上也需要挖一条沟出来,不过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先挖一条沟,然后上面用那些残砖破瓦给盖上,再用土给埋着。
就这样,一条烟道就弄好了,现在方圆在菜窖里烧火,那些烟会从芦苇荡里飘出来。
当然,能没有烟,还是尽量没有的好,这个就要看你怎么烧火了,如果让柴火充分燃烧,是没有什么烟的。
只有燃烧的不彻底,才会出现烟气,这个方圆很清楚,也很明白,所以就算是他做饭的时候,也很少有烟气。
与此同时,防水的通气孔也给弄好了,其实就是给通气孔打了一把伞,而且方圆把通气孔做的很隐秘,如果不是他自己知道,估计也找不出来。
弄完这些以后,方圆拿了一条麻袋,在麻袋的底部弄了一个洞,然后把两侧也分别开了一个洞。
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把麻袋往身上一套,刚好脑袋穿过麻袋底部的洞,而两边的洞是两条胳膊。
方圆太小了,而麻袋又太大,没办法,他只能把多余的部分给叠到身上,这样还能增加厚度,然后用提前编好的草绳从腰里一系。
这样的话,方圆就多了一套衣服,当然,方圆是没有麻袋高的,加上脑袋都没有,所以他把下面多出来的一部分给卷上来,给掖在腰里,看上去不伦不类。
不过这对于方圆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虽然前世他没有经历过这些,但他也不是没有吃过苦的人,这也是他那么快就适应的原因。
方圆之所以穿麻袋,是他想把衣服给洗一下,要不然味太大了,什么他都可以接受,但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个。
从菜窖出来以后,方圆拿着衣服来到芦苇荡这里,当然,他去的地方离他住的地方很远。
因为他天天吃的就是芦苇荡里的水,远一点,最起码在心理上可以接受。
没有洗衣粉,没有肥皂,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干搓吧!
搓了半天,方圆发现好像根本没有用,就在芦苇荡旁边找了一块石头,然后又找了一根木棍,开始敲了起来。
还别说,这可是比干搓强多了,一棍子下去,衣服上就会有黑水流出去,不过方圆也知道,不能敲的太狠,要不然衣服都给敲烂了。
他可就这一套衣服,说句不好听的,破了都没有地方补去。
半个小时后,感觉到差不多了,在水里又冲了几遍,这才拿着衣服回去,随便找了一根木棍,就把衣服晾起来了。
帝都十一月份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今天天气很好,太阳直接晒到身上,让人暖洋洋的。
不过天气好像就没有不好过,方圆来到这个年代已经半个多月,从来没有一天是阴天的。
这倒不是说这个年代雨伞少,而是这个年代没有雾霾,在后世,明明是大前天,但是看上去和阴天一样,那是因为太阳被雾霾给遮挡着了。
把衣服晾上,方圆就进了菜窖,没办法,外面冷啊!只有菜窖里比较暖和。
就算外面有太阳也是一样,还是没有菜窖里暖和。
第二天上午,方圆焕然一新走出了菜窖,他不但把昨天洗的衣服穿到了身上,还把头发从后面给扎着了。
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剪头了,头发长的可以扎辫子了,当然,方圆不会去扎辫子,他只是系了一个马尾。
方圆今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剪剪头,这长头发真的是太难受了,主要是不好打理,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头发老是披散下来。
街上是有一家理发馆的,就在街中间,而且理发不需要票,也很便宜。
再次来到大街上,方圆感觉到一身轻松,虽然他身上穿的衣服还是补丁摞补丁,但是很干净,让谁看到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要饭花子了。
因为在这个年代,穿这种衣服很正常,甚至很多人连这样的衣服都没有。
在农村,甚至有的一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不出门的时候就呆在被窝里。
方圆这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有一身衣服,而且是全套,只是看上去单薄了一些。
理发馆里有一名五十多岁的老人,不用说,这位老人就是理发师。
看到方圆进来,老人站起来问道:“理发?”
“嗯!”方圆点了点头。
“五分钱。”可能看方圆是个小孩,怕他没有钱,老人先把钱说了出来。
方圆连忙从兜里拿出一毛钱递过去,因为他手里的钱最小面值就是一毛的。
老人把钱接了过去,又找给方圆五分钱说道:“坐下来吧!”
等方圆坐下来以后,理发师拿起一把推子问道:“留多长?”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发型,所以理发师不会问你剪什么样,只会问你留多长。
可方圆是从后世过来的啊!让他剪一个这个年代那傻乎乎的头,他还真不适应,就对理发师说道:“两边和后面剪短一点,上面稍微留长一点。”
其实方圆说的这个就是后世的小平头,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让理发师皱了皱眉头。
估计是因为没有剪过吧!没办法,方圆只能说道:“您先剪着,回头我再告诉您。”
您是一个尊称,在帝都必须这么说,方圆既然想一直呆在这里,就必须要养成这个习惯。
“行!”理发师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给方圆剪。
在方圆一番悉心的指导下,理发师终于给他剪了一个小平头出来,虽然看上去不是太好,但也不错了,这说明理发师的手艺还不错。
理完以后,理发师又倒了点热水帮他洗了一下,代价就是他剪下来的那些头发被理发师给收起来了。
第五章 车条与黄鳝
要知道头发是可以卖钱的,特别是像方圆这么长的头发,而且还不便宜。
方圆没有说什么,就算是理发师不给他洗头,他也没打算要这些头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地方卖去。
剪完头以后,方圆又来到街上,前世在帝都待了十几年,方圆的普通话说的还是不错的,所以并没有人感觉到他是外地逃荒过来的。
现在方圆最想做的事,那就是弄点肉,可他也知道,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这倒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因为他没有票,肉票,在这个年代,有票才能买到东西,没有票,你有多少钱都没用。
而且现在是三年困难时期,也是物资最紧张的时期,特别是粮食,肉就更不用说了。
买肉是不可能了,所以方圆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其实他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因为他住的地方就挨着芦苇荡。
要知道芦苇荡里可是有鱼的,但最后让他自己给否决了,因为他对芦苇荡里是什么情况不清楚。
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如果贸然进入芦苇荡,还能不能出来都是个问题。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就在岸上抓几条鱼,可是他观察了几天,都没用在水边发现鱼。
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离芦苇荡不远就是清河公社,如果芦苇荡有鱼的话,估计根本轮不到他来抓,早就被人给抓完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并不是只有他自己没有肉吃,大家都没用肉吃,他最起码还有粮食吃,很多人连粮食都没得吃。
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可是方圆现在是真的想吃肉啊!都半个多月没有闻到肉味了,这在前世简直不敢想象。
在前世,不说顿顿有肉吃吧!但是每天最起码有一顿肉吃,而且这说的还是普通家庭,像方圆这样做生意的人,基本上顿顿都离不了。
就在方圆漫无目走着的时候,前面出现一处修车铺,这当然不是修理汽车的修车铺,而是修理自行车的修车铺。
虽然整个清河公社都不一定有几辆自行车,但修车铺是一定要有,要不然自行车坏了怎么办。
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自行车,但公社书记,还有那些在公社工作的人,他们可是有自行车,就算是为了方便自己,他们也会弄一个修车铺。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修车铺可是公家的,私人是不能做生意的,至于给修车铺的工人开工资,那也不是花他们自己的钱。
方圆又没自行车,所以看了一眼就准备离开,可就在这个时候,方圆看到修车铺门口的地上有几根废车条。
方圆停了下来,并且走了过去,修车师傅是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到方圆走过来,问道:“小孩,走远点。”
可能是因为怕方圆偷修车铺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公家职工的服务态度。
方圆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道:“大叔您好!请问这地上的废车条您还要吗?”
中年人看了方圆一眼,又看了一眼地上的三根废车条,对方圆说道:“不要了,拿着赶紧走。”
“好嘞,您忙。”方圆捡起地上的三根废车条就跑开了。
这玩意根本不值钱,说句不好听的,不要说三根,就算是一把,估计都卖不一分钱。
方圆之所以要这废车条,是因为他有用,方圆前世也是农村孩子,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沟沟渠渠钓过黄鳝。
当然,那用的工具可是比这废车条好多了,但方圆现在去什么地方找,就只能用这废车条,总比没有强吧。
拿着三根废车条,方圆就回去了,其实一根就够,之所以把三根都捡走,是不想让中年人起疑,还以为他就是为了三根废车条。
回去以后,方圆挑了一根比较长的,把另外两根短的扔在地上,然后找了一块石头,就在芦苇荡边磨了起来。
很快就把一头给磨尖了,而且看上去还特别锋利,磨完以后,就是把尖锐的这头给弯个勾。
就像鱼钩似的,方圆也没有工具,而且自行车条还比较硬,方圆想了想,就准备晚上做饭的时候,把自行车条放在火里烧一下,那样的话就会容易一些。
天黑以后,方圆进了菜窖,在进菜窖之前,他捡了两片比较薄的石片。
下来以后,方圆先把马灯给点燃,然后把粥给煮上,等火烧起来以后,就把自行车条给放进里面。
火虽然不大,但烧了一会还是把自行车条给烧红了,方圆用两根树枝把自行车条取出来。
烧的是带尖的那头,另外一头没有烧,只是有点烫,方圆拿起旁边的一块麻袋片,把没烧的那头包了一下,拿在手里。
从地上把那两片石头捡了起来,夹在烧红的一头,很轻松就给弄弯了,一个特大号鱼钩就这样弄成了。
方圆往上面浇了一些水,刺啦一声,冒出一股白眼,红红的钩也变成了乌色。
这个时候,粥也已经煮好,方圆把钩放下,把粥从灶台上端下来,他并没有把火灭了,而是让它自己烧完。
这样不但可以给菜窖增加温度,而且也没有烟气。
把粥放下,方圆从一个布袋里捏了一粒盐,直接给放进了粥了,又用筷子搅了搅。
人不吃盐是不行的,不吃盐没有力气,至于这盐,也是方圆从毛纺厂食堂里顺的,是那种大粒的盐。
这种盐吃多了也不好,因为没有加典,长时间吃这种盐,很可能会得大脖子病。
但是在这个年代,也只有这种盐,再说了,从古到今都是这种盐,也没有见多少人得大脖子病,那只是有可能而已,并不是绝对。
在玉米粥里放盐,说实话味道真的不怎么样,可方圆还是给吃了下去,而且是一滴不剩。
吃完以后,又给装了一饭盒清水,放在了灶上。
之前是没有条件,所以他直接喝芦苇荡里的水,现在有条件了,当然要把水烧开以后再喝。
他现在可不能生病,最好是健健康康的,那样的话,他活下来的几率就更大。
又往灶里放了一些柴火,方圆把马灯熄灭,这玩意方圆也不舍得点,这倒不是说马灯有多金贵,主要是里面的洋油金贵。
他又没有洋油票,根本就没有地方买去,还好他拿回来的时候,里面的洋油是满的,省着点用,足够他用很长时间。
所以平时用的时候,方圆就把火调的特别小,有亮光就行,而且吃完饭立马给熄灭。
水就在灶上烧着,反正现在也不喝,方圆就睡了,这水是夜里渴的时候喝。
第二天早上,方圆给自己弄了一点吃的吃完拿着钩就出去了,先在他附近找了一处比较潮湿的地方,用棍扒拉几下,一条蚯蚓被他扒了出来。
接下来又扒了几条,方圆给捡了起来,过去掰了一根芦苇,折断以后留下一节。
芦苇是空心的,方圆把蚯蚓放了进去,就在芦苇荡岸边找了起来,当然是找有没有洞口。
黄鳝这玩意,都会在岸边比较隐秘的地方打洞,只要看到有洞,里面基本上有东西。
当然,并不是只有黄鳝在岸边打洞,也有可能是蛇,在没有钓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洞里是什么。
芦苇荡很大,面积最起码有好几个平方公里,方圆找了半天,也不过才很短一段距离。
这倒不是说这一段距离没有洞,可是方圆把钩放进去根本就没有反应,不用说,估计是空洞。
中午的时候,方圆从兜里摸出两个煮土豆,三下五除二的给吃完,然后继续找,如果换了别人,一上午没有钓到,估计已经不钓了,纯正是浪费时间。
可是方圆不会,因为他有的是时间,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就当是打发时间了。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方圆在芦苇荡岸边的一棵树下发现一个洞,就把钩放了进去。
这个洞比较隐蔽,如果不是方圆找的比较仔细,根本就发现不了。
方圆轻轻的一提一放,来来回回十几下,就在他以为这又是一个空洞的时候,感觉到钩一沉。
方圆连忙抓紧钩,然后往外面一拉,一条一尺多长,身上发黄的黄鳝被拉了出来。
这条黄鳝很大,差不多有半斤重,说实话,这已经不小了,方圆抓住钩,连忙离开芦苇荡。
他是怕黄鳝脱落以后再跑进芦苇荡里,离芦苇荡远一些就没事了,就算是脱落了,他也可以抓到。
方圆现在很兴奋,因为很快他就可以吃上肉了,虽然一条黄鳝没有多少肉,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肉。
看着黄鳝没有脱落的意思,方圆抓住钩就往菜窖那边跑,黄鳝是比较滑的,如果从钩上取下来,拿回来也比较麻烦,毕竟他才八岁,手上没有那么大的力气。
回到菜窖这边以后,方圆用一块大石头压着钩,从地上把一根比较短的自行车条捡起来,就在旁边的石头上磨。
不过这次不是磨尖,而是磨自行车条的一侧,他准备磨一把小刀出来,不需要有多锋利,只要能用来收拾黄鳝就行。
第六章 满足与未来
十几分钟后,方圆就给磨好了,一侧有刃,而另外一侧还是圆形,方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就用一根草试了一下。
没想到还挺锋利,草随着刀刃飞过,直接断开,方圆很兴奋,站起来就往黄鳝那边走。
过来以后,方圆从黄鳝的脑袋下面一点,直接切了过去,方圆用的力气不小,可也只是把黄鳝割破了一层皮。
没想到削草那么顺利,在黄鳝这里就不行了,不过能割破皮就行了,大不了慢慢来,既然能割破皮,那么也就能把黄鳝的头切掉。
几分钟后,方圆总算是把黄鳝的头给割掉了,黄鳝血是大补,壮阳,特别是鲜血,可惜他年龄太小,要不然就给喝了。
黄鳝这玩意,血很少,像这么一条半斤来重的黄鳝,总共也没有几滴子血。
头没了,黄鳝还在地上乱窜,不过这属于回光返照,果然,没有几分钟,它就不动了,而方圆这边已经准备好。
拿着那把不是很锋利,自行车条做的小刀,来到芦苇荡这里,就给黄鳝开肠破肚了。
清洗干净以后,方圆就拿着回到了菜窖,在饭盒里给切成一段一段的,用盐给腌了一下。
在腌黄鳝段的时候,方圆又拿出一个饭盒,弄了一些白面,又弄了一些玉米面,掺在一起。
他这是准备做发糕,也是他刚想起来的一种吃法,这样的话,白面和玉米面就可以一起吃。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可是比喝玉米粥要顶饿的多,很快面和的差不多了,方圆烧了一把火给面加热。
没办法,菜窖里的温度虽然不低,但是要发面的话,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加把火就不一样了,面很快就会发好。
在发面的时候,黄鳝段也差不多腌好了,方圆这里没有调料,可以说除了盐什么都没用。
半个小时后,面发好了,刚和好的时候,只是在饭盒底一层,现在都大半饭盒了,这说明发的还不错。
方圆没有锅,不过这也难不到他,先把装面的饭盒给盖好,然后又拿出一个饭盒装上一半的水,把装面的饭盒放在装水的饭盒里。
这样就可以蒸了,虽然没有锅蒸的好,但他现在就这条件。
把火生上,开始蒸发糕,然后又给装黄鳝段的饭盒里加上水,也放了上去,两个饭盒并排。
也就十几分钟,方圆就闻到了香味,当然是肉香,吞了吞口水,把火烧的小一点。
又是几分钟过去,蒸发糕的饭盒里也飘出了香味,当然是发糕的香味,方圆知道,再过一会就可以吃了。
接着方圆又烧了五六分钟,方圆就不在往灶台里添柴,让火自然熄灭。
火熄灭以后,方圆并没有着急去吃,而是等了一会,因为这个时候饭盒都很热。
感觉到饭盒冷却下来了,方圆这才把饭盒端下来,先把装黄鳝的饭盒打开,一股更浓烈的香味扑来。
这让半个多月没有见过肉的方圆两眼发光,口水都流了下来,迫不及待的夹了一块放在嘴里。
“哎呀!好烫。”烫的直吸凉气,方圆也不舍得给吐了。
方圆知道,肯定会烫一个泡,但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还别说,炖的还挺烂。
虽然说没有太多的味道,但对于现在的方圆来说,这就是人间美味。
方圆又把另外一个饭盒打开,里面已经满满的了,当然是因为发糕蒸熟了。
方圆揪了一块放在嘴里嚼了嚼,还不错,有点甜丝丝的味道,这当然是因为玉米面本来就带甜味。
一口发糕,一口黄鳝,方圆很快就吃饱了,而且是属于吃撑的那种,不要说方圆没有出息,估计谁到了他这个份上也是一样。
发糕还剩一半,黄鳝也剩了一些,这已经很多了,他相当于吃了半饭盒的发糕,另外还有那么多黄鳝。
这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绝对不少。
吃饱喝足以后,方圆不得不想以后的事,天渐渐的冷了,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冷。
他现在虽然有吃的了,但是却没有御寒的衣物,铺盖就更不用说了,几条麻袋现在还行,但到了冬天就没什么用了。
所以他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把衣物和铺盖给准备好,什么地方有这些东西?当然只有商店有。
可是他又不能去买,再说了,就算是商店,也没有做好的衣服和被子卖,只能买布,然后自己做。
而且买布他没有布票,就算是有布票也没用,他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去做衣服。
那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别人家借,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去偷。
可方圆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如果说是公家的东西,方圆可以说服自己,但是老百姓的东西,他下不了那个手。
说句不好听的,就清河公社这里的老百姓,估计大部分的日子还没有他过的好,你让他怎么去下这个手。
既然不能对老百姓下手,那么就只能对邻居毛纺厂下手了,反正已经偷过它一次,再偷一次也无所谓。
大不了以后自己有能力了再还回去,就算是不能还东西,还别的也是一样。
当天夜里,大概十一二点的时候,方圆就出动了,比着半个多月前,现在的方圆身体要强壮很多。
不过他还是从排雨口钻进去的,因为让他翻墙还是有一定难度,毕竟墙太高。
已经不是第一次进来,不说轻车熟路,最起码知道一个大概的方位,不过他这次不是去食堂。
而是想找库房,毛纺厂最不缺的是什么?当然是布料了,方圆就是来弄布料的。
在毛纺厂里面转了半天,方圆也没用找到库房,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库房在什么地方。
再说了,这里面的房子都差不多,他也不知道哪是车间,哪是库房。
就在方圆准备放弃的时候,在路过一处房子门口,看到两个人从房子里面往外搬东西,然后装在门口的一辆卡车上。
看到他们搬的东西,方圆眼睛一亮,因为他们搬的是被子,这里可是毛纺厂,应该不会生产被子吧。
而且还是半夜搬,那么这些被子……,方圆往近了看一下,刚才离的远看不清。
当走近了以后方圆发现,这些被子都是新的,而且看上去特别漂亮,用绫罗绸缎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如果方圆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他就白从后世过来了,马上就要进入冬天,还有什么东西比被子更容易讨好领导。
说白了,就是有些人想拍马屁,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赏识,然后就利用职务之便,假公肥私。
这个没办法,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特别是这个年代,那就更是如此了。
本来方圆怕被人发现想离开的,可是他又停了下来,然后开始计算这两个人出来进去的时间。
就在这两个人在他过来以后搬第三趟的时候,方圆跑了出去,而这个时候,两个人已经进去。
方圆爬到卡车上,扔下来一床被子,然后又连忙下来,抱着被子就跑。
这被子很厚,估计得有十斤以上。
方圆并没有跑远,就跑到他之前藏身的地方,然后把被子放了下来,车上已经装了很多,少一床也不会被人发现。
就在方圆刚藏好,两个人又搬着被子出来了,方圆也已经准备好。
就这样,来来回回三趟,方圆从车上弄下来三床被子,之所以弄三床,方圆也是有打算的。
两床用来铺盖,一床给拆了做棉衣,要知道这被子里面用的可是棉花,是这个年代最保暖的东西。
弄了三床被子,方圆就准备悄悄的离开,而这个时候,两个人又从里面出来了,这次搬的不再是被子,而是一捆一捆的东西。
因为外面是用报纸包着,方圆也看不出来是什么,但是能被用来送礼的东西,应该不会差了。
现在车上还少,方圆没有动,等两个人搬了几趟以后,方圆跑了出去,这次连车都没有上,只是踩在卡车后面的保险杠上,拉下来一捆就跑。
一捆并不重,不会超过十五斤,因为刚才那两个人一人就报三四捆,回到藏身的地方,方圆并没有把报纸打开看看是什么。
反正不管是什么,他已经抱过来了,那么就要带出去,哪怕没用也无所谓。
这个时候天还早,方圆就一直等着,半个小时左右,两个人终于把东西都装上了车,然后开车离开。
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少了三床被子和一捆东西,也是,不管是被子还是那些一捆一捆的东西,数量都比较多,如果不清点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发现。
他们之所以选在半夜装这些东西,就是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人,所以也不会装好以后再清点。
在卡车离开以后,方圆也准备离开了,这么多东西,他一趟是不可能拿走的,一趟最多只能拿一件。
被子虽然不重,但块头大啊!一床被子就差不多把他给掩埋了,来回跑了四趟,方圆才把这些东西给弄到墙头外。
第七章 恩怨与报复
方圆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但是他知道一点,做什么事情要坚守本心,只有跟着自己的本心去做,至于是对是错,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而方圆的本心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当然,反之也亦然,方圆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好人。
不过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坏人,最起码他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更没有去欺负弱小。
三床被子是他从墙头上扔出去的,那一捆东西是他从排雨口顺出去的,这玩意是一个长条,又比较重,根本就扔不出去,只能从排雨口顺出去。
再次从排雨口钻出来,方圆连忙把东西往菜窖里搬,又跑了四趟,方圆把东西全部运进菜窖。
被子都被方圆放到芦苇花上,然后把那困用报纸包着的东西打开,当看到里面是什么的时候,方圆眼睛一亮。
因为这是一捆布匹,没错,就是布匹,而且摸着手感还不错,肯定是一批好布。
整整一捆,这可以做很多衣服把,只是这布的颜色是黑的,不适合方圆这样的小孩穿,倒是比较适合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穿。
也是,这可是毛纺厂送给上面的东西,而上面的人,怎么可能有年轻人。
这困布是卷成一个圆筒,直径有二十厘米,方圆目测了一下,最起码有二十米长。
这么多布,足够他用很多年,虽然颜色有点不合适,但总比没有强吧。
有了这些东西,方圆就想进一趟城了,因为他要找人做两套衣服,另外再买点东西。
在清河这边,方圆不敢去买东西,但是到了城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城里有钱人比较多,一个孩子拿几块钱出来,并不是没有。
不过在去之前,方圆也要准备一下,首先要带一些吃的,然后就是棉花和布料。
方圆先蒸了几个发糕,然后把一床被子给拆了,果然,里面用的全部都是新棉花。
接下来方圆把那捆布料打开,弄了差不多有四五米长,用之前的自行车条小刀给划下来,又给叠好。
这些都弄好以后,方圆出去看了看,还是半夜,估计最多也就四点左右,这个时候走最合适,省的被人看见。
把东西困成一捆,方圆背着就走了,当然,走之前又好好的伪装了一下菜窖入口。
两三个小时后,天已经蒙蒙亮,方圆背着东西也来到了德胜门外,抬头看了一眼德胜门城楼,方圆就进去了。
这个时候还太早,裁缝铺根本不可能开门,所以方圆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把东西放下,拿出一块发糕啃。
走了这么远的路,方圆还真是又渴又饿,可惜他没有带水,因为没有装水的东西。
啃了几口发糕,方圆实在吃不下去了,因为他渴,要知道渴比饿更让人难受。
方圆又把东西给背上,准备找个地方喝点水,进入德胜门就是德胜门内大街。
这里到处都是那种四合院,而且还是那种大四合院,这样的地方,一般一个院少了住几十人,多了住上百人的大四合院。
当然,也可以称为大杂院,这样的房子,这个时候有很多,不光是德胜门这边,就算是前门那边也是一样。
这样的地方,想找一个有水的地方很容易。
方圆随便来到一处大杂院门口,直接就进去了,刚好有一名中年妇女在大门里面洗衣服,方圆走过去,礼貌的说道:“阿姨您好,能给我一口水喝吗?”
听到方圆的声音,中年妇女抬起头,看到方圆是个孩子,惊讶的说道:“可以,当然可以,你等着,我去给你倒水。”
“不用了阿姨,自来水就行。”水龙头就在中年妇女旁边,方圆指了指。
“凉水怎么能喝,你等一下。”
说完不等方圆说什么,站起来擦了擦手,就往屋里走。
方圆本来想喝点自来水就走,可是想了想还是等一下吧!要不然等人家端着水出来他已经离开,有点不礼貌。
中年妇女出来的很快,最多也就两分钟左右,就端着一碗水从屋里出来,笑着对方圆说道:“快点喝吧。”
“谢谢!”方圆接过碗,先对中年妇女道了一声谢,这才开始喝。
“这孩子,就一碗水,还谢什么。”
虽然中年妇女这么说,但方圆喝完水以后还是深深的看了她一眼。
他要把中年妇女的面相记住,方圆是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在中年妇女看来只是一碗水,但是在方圆这里,这就是恩情。
出去以后,方圆又看了一眼这处四合院,把这个地方记到脑海了,以后有机会绝对要报答。
不渴了,方圆也就有了胃口,把发糕拿出来,一边走一边吃。
很快方圆就找到一家裁缝铺,不过这家裁缝铺还没有开门,主要是方圆来的太早。
如果让人知道,方圆是从清河那边过来的,估计会更惊讶吧!这可是十多公里啊!
走了十多公里,还来这么早,那方圆是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如果说方圆是个大人也就算了,他还是一个孩子啊!难道就不害怕?
方圆当然不害怕,他是个无神论者,什么妖魔鬼怪更不相信,再说了,严格意义上讲,他也不是一个孩子,只是批了一个孩子的外衣而已。
把手里的发糕吃完,方圆就坐在裁缝铺门口等,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一名中年男子过来。
先看了方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就过去把门打开了。
看到中年男子把门打开,方圆连忙站起来走过去。
“你有什么事?”
方圆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上面是补丁摞补丁,估计把方圆当成要饭的了。
方圆这身衣服,在清河那边估计还不错,但是到了城里以后,那就不行了。
城里虽然也少吃短喝,甚至大部分人穿的也是旧衣服,当然,也有很多人身上的衣服有补丁,可是像方圆这样补丁摞补丁的,绝对没有。
“您好师傅,您这里能做衣服吗?”方圆连忙问。
“您做衣服啊?”听到方圆的话,中年人语气都变了。
在帝都就是这样,来者都是客,只要是客人,不管大小都要用尊称,这叫和气生财。
“嗯!”方圆点了点头。
“您请进。”中年人连忙把方圆让进去。
进去以后,方圆把背上背的东西放下来,然后打开说道:“我做两套棉衣,另外再做两套外衣。”
“没问题。”中年人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中年人连忙拿把尺子过来帮方圆量,一边量,一边拿笔在本子上记,很快就给量好了。
做外衣没问题,但是做棉衣有个问题,那就是方圆没有做棉衣的里子。
“小同志,您这没有里子啊!”中年人看了看方圆那些东西说。
“嗯!我知道,用这个做里子怎么样?”方圆指着他拿过来的布说。
中年人,也就是裁缝铺的师傅摸了摸布料说道:“这布做面,或者做衣服都是好布,可是做里子有点太硬了,穿着不舒服。”
“那怎么办?”方圆没有脾气了,就像这位师傅说的那样,这布做里子确实太硬。
看方圆这样,中年人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这里刚好有一块可以做里子的布,就给你用上吧!”
听到这位师傅这么说,方圆愣了一下,然后看着这位师傅,方圆只是表面上是一个孩子,可他真的不是一个孩子,他能不明白这位师傅后面还有话。
“是这样的小同志,你这布料不错,而且还有富裕,能不能把富裕出来的布给我,就当是我给你换。”
听到这位师傅这么说,方圆松了一口气,原来是看上他这块布了,也是,这可是毛纺厂那边要送给上面的布,绝对是好布。
只是这块布给他做完衣服好像剩不下多少了,最多也就够给一个小孩做一套衣服。
“可是好像剩不下多少了!”方圆看着这位师傅说。
“没关系,其实我就是想给我们家孩子做一件新衣服。”
这个时候,就算是裁缝铺也是国营单位,这位师傅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工,他上面还有经理。
估计他说的那块可以做里子的布就是他自己的,准备用来给孩子做衣服,现在看到方圆这多余一些好布,这才开这个口。
说实话,对于这位师傅这样假公济私方圆并不反感,大家都是各取所需而已,方圆需要他手里的布,而他也需要方圆剩下的那些布。
“小同志,您看怎么样?如果不行就当我没说。”看到方圆不说话,这位师傅连忙说。
“可以可以,就按您说的办。”方圆连忙点头说。
听到方圆这么说,师父笑了笑,说道:“那行,我这就给您开票,下午您就可以过来取。”
裁缝铺并不是只有中年人一个人,而是有好几个人,估计今天是他值班,所以他才来那么早。
“嗯!”
等这位师傅开好票,方圆拿着票就离开了,他今天可不光是来做衣服,还是来买东西的。
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还是要买的,另外还有锅碗瓢盆这些都要买。
第八章 挨打与被打
从裁缝铺出来以后,方圆来到街上,先去了附近的一家铁匠铺,他要买一口铁锅。
还好的是,买锅并不需要票,这也让方圆松了一口气,要不然他连锅都买不到。
除了锅,方圆还要买一把菜刀,这个是厨房必不可少的东西。
另外还要买一把斧头,方圆准备用来劈柴,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需要准备很多的柴火。
最后方圆又买一把瓦刀,他准备在菜窖的上方盖一间小房,确切的说是用来掩饰菜窖入口。
这个年代的冬天,可是经常下大雪的,到了冬天,很可能一个冬季都有雪,如果没有个掩饰,很容易就会被别人发现。
一把菜刀,一把斧头,另外加一把瓦刀,一共花了方圆一块两毛钱,菜刀是五毛,斧头四毛五,瓦刀两毛五。
然后又花了两毛钱在铁匠铺旁边的店里买了一个竹篮,把这些东西放进去。
买完这些以后,方圆又去买了碗、筷子、在路过一家副食店的时候,看到里面卖的点心,方圆吞了吞口水,快步离开了。
没办法,他没有点心票,而且买点心必须要用票,要不然多少钱都不卖给你。
现在是六零年,最贵的就是粮食,不过这个方圆现在并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有买过粮食。
现在是六零年,也是三年困难时期最严重的一年,至于说三年困难时期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说是天灾,其实真正的说法应该是人*。
。。。。。。。。。。。。。。。。此处省略五百字。
当然了,这说的是农村,城市里要好很多,因为城市里是吃商品粮,每个人每个月都有定量。
当然,这个定量也不多,不过绝对饿不死人,而且吃完了定量还可以用粮票去购买。
方圆手里倒是有粮票,但是他现在不缺粮食,所以也不会去买,但有一样东西他缺,那就是油。
方圆有油票啊!而且有七斤,不过他这次出来就带了半斤,这倒不是他不舍得买,而是不敢。
七斤油票,那可是很多了,很多家庭两三年都没有这么多的量,他怎么敢一下子拿出来那么多,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阿姨,您好!我买油。”来到一家供销社,方圆对售货员说。
让他一个四十来岁的人喊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阿姨,说实话还真是为难他了,可是没办法,谁让他现在只有八岁呢。
“买油?”售货员愣了一下,看着方圆。
方圆还能不明白怎么回事,连忙从兜里把油票拿出去,递给售货员。
售货员接过去看了一眼,是半斤的油票,惊讶的看着方圆说道:“你等一下,我给你拿。”
除了全国粮票,别的票都是属于地方,比如帝都,所有的票据,全部是帝都各个局印发的。
比如副食品,全部都是帝都副食品商业局印制,粮油,是粮食局印制,还有布票、小商品什么的,是物资局印制。
因为这个时候,全部是计划经济,生产出来多少东西,就印出来多少票,当然,这个票和钱是一样的,最后还是回到印制单位。
再生产出来的时候,就不需要去印制了,把收回来的票再发出去就行了。
很快售货员拿着一个小瓶出来,是那种装半斤的吊瓶,就是医院给病人输水的那种瓶子。
因为这种瓶子有一个胶皮盖,盖上以后特别严实,绝对不会撒了,这可是油啊!撒一点都让人心疼。
“多少钱?”把油接过来,方圆问。
“三毛。”
方圆连忙从兜里拿出三毛钱递过去,他这次出来带的全部都是毛票,没有敢拿大票。
没办法,来到这个时候,就是要处处小心,因为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万劫不复,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买完油以后,方圆抬头看了一样太阳的位置,还早,就准备在街上转转。
城里可不像清河,街道上连个人都没有,这里很热闹,副食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都是等着买副食的人。
街道上也是人来人往,方圆背上背了一口小铁锅,胳膊上挎个竹篮,看上去虽然很滑稽,但并不起眼。
要说起眼,也就是他身上穿的那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不过好像也没有人特别注意他。
“站住!”
就在方圆漫无目的闲逛的时候,一声大喝在他前面响起,方圆把目光从两侧的店铺收回来,看向他的前方。
“看什么看?说你呢!”
说话的是一个比方圆大不了多少的小男孩,最多也就大个一两岁吧!
在这个男孩后面,还站着两个男孩,一看就属于跟班的那种,而对方圆大喝的这个,估计是他们两个的头。
带头的男孩身上穿了一身橄榄绿,一看就是用军装改的,而且还戴着一顶火车头帽。
这个时候戴这种帽子,放在后世说就是装13,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冷。
除了这些,这家伙左右两边还分别挎着一个带五角星的书包和一个水壶。
如果腰里再系上一根皮带,就更像那么回事了。
他后面的两个家伙和他差不多,只是没有戴火车头帽和挎书包、水壶。
“你们有什么事?”方圆不想惹事,毕竟他属于初来乍到,而人家是本地人。
不是有那句老话吗!强龙不压地头蛇,在方圆眼里,这三个男孩就属于地头蛇一类的。
“你篮子里装的什么?”
方圆篮子里装的当然是菜刀、斧头和瓦刀,另外还有一瓶油,为了不引人注意,他在供销社找了一张旧报纸给盖着了。
没想到没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倒是引起了几个小孩的注意,这让方圆有点哭笑不得。
很显然,估计这几个孩子以为方圆篮子里装的是吃的,所以才拦着他,这在这个时候很正常。
不过方圆是不想惹事,但他不怕事,再说了,就三个小孩而已,方圆还真不放在眼里。
不管怎么说,他前世也活了四十来岁,这三个孩子如果比他大个五六岁,他还真考虑考虑,但对方也就比他大一两岁,那么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关你什么事?”方圆给了对方一个白眼。
“你说什么?”戴火车头帽的家伙以为自己听错了。
也是,方圆一看就比他们年龄小,年龄小还这么横,他怎么不以为听错了。
“我说关你什么事!”方圆重复了一遍。
几个孩子之间发生的事,并没有引起从旁边路过那些大人的注意。
这很正常,不管什么时候,小孩子打架都属于家常便饭。
听到方圆这么说,戴火车头帽的家伙一拳就打了过来,方圆冷笑了一下,然后转了一个身。
他这一转身,戴火车头帽的家伙就倒霉了,别忘了,方圆可是背着一口铁锅,这个时候的锅可不像后世那么薄,而是很厚的那种。
“砰!”火车头帽一拳打在锅上。
“啊!”
一声惨叫从方圆背后响起,方圆回头看了一眼,就看到火车头帽一边甩手一边跳。
方圆对他笑了笑,然后撒腿就跑,当然,他不是真的跑,而是进了旁边的胡同。
因为在大马路上收拾他们,有点不太合适,还是进胡同里比较好,最起码不会让人看到。
三个家伙看方圆往胡同里面跑,直接就追了上去,他们就住在附近,对附近很熟悉,一看方圆进的胡同,就知道这是一个死胡同。
方圆倒是不知道这是死胡同,但对于他来说,什么胡同都无所谓,因为他只是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收拾他们而已。
进入胡同没有跑多远,就到了胡同的尽头,方圆就停了下来,而这个时候,三个家伙也追了上来。
看到方圆停下来了,戴火车头帽的家伙一边揉着手,一边说道:“跑啊!你怎么不跑了?”
方圆笑了笑,把篮子放到地上,然后把篮子里的报纸拿开,一手拿一把斧头,一手拿一把刀出来。
看到方圆手里拿的东西,三个家伙的脸都绿了,其中有一个家伙甚至往后面退了两步。
“都不许动,打*。”方圆说完嘿嘿的笑着。
虽然他笑的一点都不恐怖,但是在这三个家伙看来,方圆笑的很可怕,让他们腿都有点发软。
方圆往三个家伙身边走了走,看到方圆过来,三个家伙连忙后退。
。。。。。。
ps:求打赏,收藏,推荐票,谢谢!
第九章 活着与将来
“站住,再动一下试试?”方圆掂了掂斧头。
看到方圆这个动作,三个家伙果然站在那不敢动了,也是,他们虽然可以跑,但是能跑过扔出去的斧头和刀吗?
当然不能,所以三个家伙变老实了,不但变老实了,而且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
方圆绕到三个家伙后面,说道:“打劫,把身上的东西和衣服全部脱下来。”
“什……”戴火车头帽的家伙刚想说什么,但是看到方圆手里的菜刀和斧头,把后面的字又给吞了下去。
“没听到我说的话吗?把身上的东西和衣服全部脱下来。”方圆一边说,一边用菜刀在后面一个家伙的脑袋上拍了拍。
被方圆拍的家伙吓了一哆嗦,连忙开始脱衣服,很快脱的就剩下一个大裤衩了。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冬天,但是帝都这里已经很冷了,脱完衣服的家伙立马开始打哆嗦,这次不是吓的,而是因为冷。
本来方圆还想着刚做的衣服太新,而且还是黑布料,现在好了,有人送上了门。
还有就是,橄榄绿可是好东西啊!特别是在这个时候,走在大街上都是身份的象征。
当然,大部分都是假的,不过这三个家伙身上穿的这种绝对是真的。
“还有你们两个,快点脱,再不脱的话,我就帮你们脱。”说这话的时候,方圆用刀背在斧头上敲了一下。
方圆是站在他们身后,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些,可是这已经足够,因为就在方圆刚拍完,两个家伙就开始脱衣服。
也就一分多钟的时间,又是两个穿着大裤衩的家伙出现,而这个时候,三个家伙抱着胳膊,一个个冻的打哆嗦。
“行了,你们可以走了。”
听到方圆这么说,三个家伙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冷了,一个个撒丫子就跑,很快消失在胡同口。
而这个时候,方圆上去把三个家伙的衣服捡起来,直接塞进篮子里,包括那顶火车头帽和书包、水壶。
不管是衣服,还是火车头帽,甚至说书包和水壶,这可都是好东西啊!最起码如果不是这一次,方圆弄不到这些东西。
把东西收好以后,方圆也快速的离开了这里,三个家伙住的地方离这里估计不是很远。
方圆担心他们带着大人过来,所以他要快点离开,只要离开这个地方,估计想再找到他,难如登天。
不要说这个时候,就算是在后世,你要想找到一个特意躲起来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
离开胡同以后,方圆连忙顺着德胜门南大街这条路往北跑。
十来分钟后,方圆来到了德胜门内大街,这里离南大街最起码有一公里多,这么远的距离,再想找到他根本不可能。
而且方圆也没有打算站在大街上等着人来找他,所以到了这边以后,方圆连忙找了个比较背的地方躲起来。
没办法,现在离去取衣服的时间还早,他只能先躲起来,等去取衣服的时候再出去。
躲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方圆就把带的发糕拿出来,然后开始啃,跑了这么远,方圆还真是饿了。
下午三点左右,时间差不多了,方圆这才出来,然后来到裁缝铺这里。
现在的裁缝铺和早上可不一样了,裁缝铺里有五六个人,四个男的,两个女的。
按说做裁缝这一行,应该是女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这样的,怎么说呢!这就跟饭店的大厨基本上都是男的一样。
也就是说,不管是做什么,真正撑大梁的还是男人,把各个行业能做到极致的也是男人。
方圆并没有看不起女人的意思,他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而已。
“您来了,都给您做好了,您可以试一下。”
看到方圆进来,早上接待他的那名中年人连忙从里面跑出来。
“不用试了,给我吧!一共多少钱?”
“八件衣服,一共一块两毛钱。”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指了一下裁缝铺里面挂的牌子。
方圆看了一眼,上面写的是单衣一毛钱一件,棉衣两毛钱一件。
刚好他做了四件棉衣和四件单衣,这里做衣服不论套,就论件,而且做裤子和做上衣是一样的价格。
“给您钱。”方圆把钱拿出来,抽出两张五毛的,另外又拿出一张两毛的。
中年人接过去点了一下,把衣服递给方圆说道:“刚好。”
四套衣服被捆到了一起,不用说,这应该是中年人弄的,就是为了方便方圆拿。
“谢谢!”方圆把衣服接过来,然后背在了背上,直接就出了裁缝铺。
方圆没有停留,从裁缝铺出来,就往德胜门外赶,这个时候回去,到清河的时候天刚好差不多黑。
本来方圆是着急回去的,可是就在他出了城没有多远,就碰到一大片人,这些人一个个看上去都特别谨慎。
这让方圆不明白怎么回事,眼珠子转了一下,就往前跑,他当然不是去看热闹,而是往清河那个方向跑。
当然,他也不是直接准备回去,之所以跑那么远,他是准备把身上带的这些东西放起来。
找了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方圆把东西放下,然后又拽了一些草把东西盖住。
如果不是知道这里有东西,绝对不会被人发现,把东xc好以后,方圆拍了拍手,又转过身往回走。
很快方圆就到了那一片人所在的地方,并且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里是一处倒买倒卖聚集地,说白了就是这个时候独有的鸽子市,大家把自己用不上的东西拿这里进行出售。
当然,有人卖就有人买,甚至还有很多人是以物易物,反正让人看上去是眼花缭乱。
方圆把这里转了一圈,基本上把这里算是给摸熟悉了。
“同志,这二斤粮票卖给我吧!我给您两块五一斤。”就在方圆路过一个摊位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方圆旁边响起。
方圆停了下来,他当然没有听墙角的意思,之所以停下来,那是因为他被刚才的对话吓了一跳。
二斤粮票五块钱,那么平均一斤粮票就是两块五,这可比他所知道的肉都贵多了。
方圆不知道,今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最严重的一年,根本就弄不到粮食,定量吃完的情况下,想要弄粮食根本不可能。
除非你有粮票,没有粮票说什么都不会卖给你粮食,在黑市上,也就是这样的鸽子市,粮票早就被人炒到了两块钱一斤。
这也能想象得到,方圆弄到那么多粮食是多么的幸运,甚至说庆幸,要不然的话,无论如何他也度不过这个冬天。
帝都这边的人都如此,更何况别处,就更不用说方圆了,他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干什么。
说实话,听到粮票两块五一斤的时候,方圆都有把手里粮票出售的打算,可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有粮票,才有活下去的保证,他可不想为了这点钱,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钱这玩意,以后有的是机会赚,眼前最重要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以后。
这也让方圆明白了为什么副食店门口有那么多人排队,也是,副食也是粮食啊!
手里有副食品票的人,当然要去买副食。
在这里待了也就十几分钟,方圆就走了,同时也变的更加小心,因为人饿急了的话,可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到了之前放东西的地方,方圆把东西取出来,一一背到身上,然后就往清河那边走。
不过这一路上方圆走的很慢,本来他是打算天挨黑到清河,但是现在,他想更晚一点回去。
本来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方圆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等他回到清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
十一月份,即将进入十二月份的天气,七点多早就已经黑了。
而这个时候,大家早就已经休息,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大家为了减少消耗,都会早早的入睡。
方圆这个时候回来,可以说很安全。
很快方圆就出现在菜窖这里,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周围转了一圈,这才把菜窖打开进去。
从里面把菜窖盖好,方圆松了一口气,先把身上的东西取下来,过去把马灯点燃。
灶台上有一饭盒早上烧的开水,不过现在已经凉了,变成了凉白开,方圆过去给端起来,咕嘟咕嘟给喝了下去,他现在是又渴又饿。
背了那么多东西,又走了十几公里的路,要说不渴不饿那是假的。
喝完水以后,方圆又给自己做了一些吃的,还是发糕,不过今天的发糕做的比较好。
也是,用饭盒做和用铁锅做的能一样吗?如果一样的话,方圆也就不去买锅了,还继续用饭盒多好。
吃完饭以后,方圆把那一捆布拿了出来,从上面裁下来一块,然后给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足足有好几百个小块,接下来方圆又把今天买的针线盒拿出来,把这些小布块一块一块的给缝到了那三套橄榄绿上。
。。。。。。
ps:感谢诸天御兽两万起点币的打赏,感谢四亿亿年书虫一万起点币的打赏,感谢洞中狐两千起点币的打赏,感谢所有给本书打赏的人,谢谢!
第十章 小鱼和小虾
要说这三套橄榄绿虽然不是新衣服,但也没有破,方圆为什么要在这上面打补丁。
其实很简单,他就是要让别人以为他这是破衣服,最起码看上去是破衣服,衣服如果不破的话,谁会在上面缝补丁。
方圆这也是没办法啊!不但这几件橄榄绿,就算是他刚做的那几套新衣服也要弄成这样。
只不过现在没有别颜色的布料,就先放到一边,等这几身橄榄绿穿破的时候,再给加上补丁。
方圆之所以这样,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新做的几件衣服用的布料,那可是毛纺厂这边才有的,穿出去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这在之前是他考虑的不周,不过现在好了,有了这三套橄榄绿,那么就没有问题了。
当然,棉衣是要穿的,反正是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到。
就目前的天气来说,还穿不上,因为从三个家伙身上扒下来的不光有橄榄绿,还有毛衣。
用了一夜的时间,方圆把所有的补丁都缝在了衣服上,包括里面的毛衣,上面也是一块一块的补丁。
只是毛衣上面的补丁比较大,而且只是在露出来的部位有。
时间比较紧,他缝的也不是很好,看上去像百宝衣似的,说白了就是要饭花子穿的那种衣服。
这不正是他要的效果吗?
如果是前世,别人穿过的衣服,怎么着他也要洗一下再穿,可是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方圆拿起一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衬衣,给穿在身上,然后又穿上一件毛衣,最后把全是补丁的橄榄绿给套在外面。
至于剩下的两套,他准备给洗一下再穿,还别说,穿上这些衣服,感觉到真的很暖和。
因为三个家伙的年龄比他大,衣服当然也大了一些,比如裤腿和袖子都长了一些。
这根本不是问题,方圆还在长身体,再说了,长了卷起来就行了,反正长的也不是很多。
这样的话看上去更像一个要饭花子,因为要饭花子怎么可能穿上刚好合适的衣服,还不是逮着什么穿什么。
天快亮了,给自己弄了一点吃的,方圆就从菜窖里出来了,然后就开始在这些残墙断壁里找砖头。
这里的砖头基本上都是半截砖,估计囫囵砖都被人捡走了吧!就算是半截砖,也都是比较小的那种。
但是这对于方圆来说根本就无所谓,用了三天的时间,方圆捡来一大堆的碎砖头。
没有沙子水泥,方圆就用泥土,从芦苇荡挖一些比较黏的土,又加上一些黄土,可是垒墙。
方圆要建的这个房子很小,长只有两毛,宽也就一米五左右,反正这房子只是用来掩饰菜窖,根本不需要建那么大。
又是三天过去,这房子总算是有了一些雏形,房子不高,也就一米五左右。
上面也没有用什么梁,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木棍棚上去的,没办法,他倒是想弄梁,可是他弄不动啊!
不过这已经很结实了,虽然没有梁,但他用的木棍比较多啊!差不多都快把房顶给铺满了。
然后就用芦苇在上面给铺了一层,铺完芦苇以后,上面用糊了一层泥,然后又铺一层,接着再糊泥。
最后总共铺了五六层芦苇在上面,没办法,没有瓦,只能多铺几层芦苇,这样的话,就算是下雨了也淋不透。
房子虽然比较小,但墙很厚,差不多有四十公分左右,这是方圆担心房子塌了,那样的话不就把他给埋在菜窖里了吗。
另外方圆之所以把房子弄这么小,也是有原因的,他是怕有流浪汉过来给占了。
这房子总共才两米长,一米五宽,可是光墙就四十公分厚,这样的话,两米长就变成了一米二,一米五宽就变成了七十公分。
这说的是房子里面的空间,这么大的空间,估计也就可以住下方圆这么大的小孩。
成年人就算是蜷缩在里面都困难,更不要说住。
房子弄好以后,方圆又给他弄了一个门,门很小,本来他留的门口就小,只要他自己能出来进去就行。
方圆之所以费劲巴力的弄这个小房,是因为冬天已经到来,随时都有可能下雪。
现在还好,可以把菜窖口进行伪装,但是下雪以后,无论你怎么伪装,都会留下痕迹。
有了这个小房就没问题了,出来进去再也不需要担心这个,只要把里面伪装一下就行。
弄完这些,方圆开始去弄芦苇花,他就住在芦苇荡旁边,芦苇花这玩意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方圆就把房子里给铺了厚厚一层芦苇花,而且在菜窖的盖子上,还给绑上了一些。
这样的话,在他进入菜窖以后,看上去就给铺好了似的,不会让人发现什么。
一个出来进去都困难的小窝,也不会有人进来看,因为从外面一眼就看过来了,就是一些芦苇花,别的什么都没有。
这个时候,方圆才松了一口气,住的地方是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让自己吃好。
这个时候,想要吃好哪那么容易啊!这就需要方圆想办法了。
吃上肉是不可能了,不要说他没有肉票,就算是有,他也不敢去买,就算是敢买,也不一定买到。
不过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这不,刚过了中午方圆手里提个篮子就出发了。
在芦苇荡的最东边,离方圆住的这个地方一公里多的地方有一个大水泡,说是大水泡,其实就是一个湖。
这一段时间方圆早就把芦苇荡周边给转了一遍,他今天就是要来这里给自己弄点东西打打牙祭。
在湖的北侧有不少树,而且还是大树,其中有一颗树长歪了,歪向湖面一侧。
来到这里以后,方圆把准备好的草绳拿出来,系在了篮子的把手上,然后就爬到了这棵树上。
很快方圆就到了湖的上方,这个时候,方圆从怀里拿出一块发糕,把发糕揉碎放在篮子里。
然后一点一点的松绳子,等到篮子刚进入水里一点,方圆停止了放绳,他要让发糕泡透。
发糕泡透才能沉下去,沉到篮子里,现在直接放下去,发糕在水面上漂着,还不漂跑了啊!
也就几分钟吧!发糕慢慢的沉了下去,而这个时候,方圆才一点一点的放绳子。
当然,篮子之所以能沉进水里,是因为方圆早就在篮子里放了两块半截砖,要不然篮子根本不可能沉下去。
感觉到已经差不多,方圆就停止了松绳,然后把绳子系在树干上。
他当然不会在树上等着,因为这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把绳子系好以后,方圆就从树上下来了。
下来以后,方圆把黄鳝钩拿出来,上面放上蚯蚓,开始在湖边找洞。
洞找到不少,但是没有碰到一条黄鳝,也是,估计这些洞,之前不知道被多少人光顾过。
上次能钓到一条已经是他的运气,这次的运气不好,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篮子都放进去差不多两个小时,方圆毛也没有见到一个。
而这个时候,方圆要去收篮子了。
来到放篮子的地方,方圆又爬了上去,不过这次爬的很小心,他怕树晃动。
他这个担心完全就是多余,这么大的树,就他这小身体,根本不可能让树晃动。
爬到系绳子的地方,方圆迅速把绳子拉了起来,等篮子离开水面,篮子底部全是密密麻麻的小鱼小虾。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但估计最起码有半斤多,这可是把方圆给高兴坏了。
把绳子解开,提着篮子从树上下来,把篮子里的两块半截砖扔在地上,然后就往回跑。
这么多的小鱼小虾,足够给他打打牙祭了。
回去以后,方圆拿出两个饭盒,然后开始对这些小鱼小虾进行清洗。
数量远比方圆估计的要多,虾少了一些,但是光小鱼就超过半斤。
清洗完以后,方圆就回到了小屋里,把门关上,然后进了菜窖。
按说这些小鱼小虾炸炸更好,但方圆可没有那么奢侈,油可是很金贵的东西。
方圆先把虾给炒了,放进一个饭盒里,然后直接把小鱼倒进了锅里,加上水,又放了一点盐,他这是准备熬一锅鱼汤。
弄完这些,方圆并没有烧火,而是弄了一些玉米面和白面给和了一下,和好面以后,方圆这才把火烧起来。
然后把面弄成一团一团,给贴在了锅的一圈,是的,方圆为了图省事,准备做点贴饼子。
十来分钟后,鱼汤的香味飘了出来,方圆不在加柴,这是小鱼,根本不需要烧多长时间。
等火自然熄灭以后,方圆把锅盖打开,用筷子从油瓶子里蘸了一下,然后在鱼汤里搅搅。
鱼汤已经熬白了,方圆迫不及待的盛了一点尝尝,还鲜美,也很美味。
就连忙盛了一饭盒,然后从锅沿上拿一个贴饼子,开始吃了起来。
一边吃着鱼汤和贴饼子,还一边从另外一个饭盒里捏只虾吃,方圆心里那个美啊!
。。。。。。
ps:感谢四亿亿年书虫两万起点币的打赏,感谢起点、qq阅读、书城所有打赏的读者,谢谢!谢谢!谢谢!
第十一章 对比与不同
惬意的日子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这一个星期的时间,方圆每天都会去弄点小鱼小虾回来。
这天只是,把昨天吃剩下的鱼汤给加热一下,吃完就准备出去,可是当他从菜窖出来,刚把小屋的门拉开,一阵寒风吹了进来,并且眼前白茫茫的一片。
从几天前方圆就感觉到要变天,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没错!外面下雪了,而且下的很大。
方圆建的这座小屋虽然不大,门也就八十来公分高,但是现在有一大半被雪给埋了。
也就是说,这雪最起码有五十公分厚,就算是挨着房子的地方因为风的原因会厚一点,这雪也够大的了。
虽然现在已经不下了,可是天更冷了,也是,俗话说下雪暖和化雪冷,就是因为不下了,天才变的冷了起来。
而且下过第一场雪以后,以后的天就更冷了,一直会冷到过完年开春。
之前方圆还没有穿棉衣,但是从现在开始,他是必须要穿棉衣了。
方圆连忙用把门关上,再次回到了菜窖,菜窖里面是没有一点感觉的,不但没有感觉,里面还挺暖和。
这么说吧!如果待在菜窖不出去,方圆就算是只穿一件外套也不会冷,更不要说还穿着毛衣了。
把外套和毛衣脱了,方圆把棉裤和棉袄拿出来穿上,当然,还有他那缝了五十个补丁的外套。
穿上棉衣以后,方圆再次从菜窖出来了,这次打开门,就没有那么冷了,连忙把门口的雪往外面推了一下,然后从屋里出来。
一眼望向远方,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披上一层银装,芦苇荡里的芦苇,现在已经看不见。
不是说没有了,而是这些芦苇已经被雪压到,倒在了水面上,上面又铺了一层厚厚的雪,当然就看不见了。
不用说,水里也已经结冰,要不然上面也不会有雪,这个对方圆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他要吃水啊!
不过暂时他不考虑这个,从附近找了一片瓦片,先把门口的雪给清理一下,要不然雪化了以后会流进屋里,然后流进菜窖。
下雪了,方圆也就不去弄小鱼小虾了,没办法,湖面已经结冰,他可不想去冒那个险。
他现在毕竟还小,最重要的怎么活下去,本来是想出来看看就进菜窖的,可是这么好的雪景,方圆又不想超过。
因为在他那个年代,这么大的雪已经看不见了,现在刚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所以他想趁着大雪封门,外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的时候出去走走。
现在的清河公社和后世可不一样,现在就是一个长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东西长,南边窄。
从最东头到毛纺厂西边的家属院差不多有四公里,可是南北连五百米都没有。
整个清河公社,都是顺着中间那条路修建的,一直到毛纺厂东门,在毛纺厂的西边,挨着毛纺厂西门就是家属院。
今天方圆没有去街上,而是去了毛纺厂西门那边,这里住的都是毛纺厂里的职工。
就算是有一些不是,那也是职工家属,要知道职工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他们虽然也是在清河公社,但他们不种地,而是吃商品粮,就是每个月有定量的那种,基本上和城里一样。
方圆这还是第一次来这边,还别说,这里和公社那边还真是不一样,最起码这里的小孩穿的比那边好。
在公社那边,这个时候你根本看不到有人出来,更不要说小孩,可是在这边,方圆刚过来就看到几个孩子在雪地里玩。
跑着闹着打雪仗,还有孩子拉着铁锹在堆雪人。
方圆的到来,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可能是他们是因为年龄小,心思比较单纯。
是的,这些在外面玩的孩子都比方圆小,方圆并没有看到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或者是比他年龄大一些的。
毛纺厂家属院很大,从毛纺厂西门往西差不多有五百米,南北也差不多,而且家属院并不是一个,而是有很多个。
每个家属院大门口上面都有一块牌子,有的上面写着翻砂一车间、翻砂二车间,有的写着生产一车间、二车间等等这样。
不用说,应该是按照各个部门,给分配的住房。
这里的房子都一样,全部都是砖瓦房,反正方圆没有看到有一栋是两层的。
正对着毛纺厂西门是一条街,一条东西街,这些家属院就在这条街的两侧。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街竟然很热闹,完全不像清河街上那种死气沉沉。
刚进入街口,方圆就看到一家早点铺,而且这家早点铺竟然在开着门,里面还有人在吃早点。
这让方圆很惊讶,要知道这个年代可是禁止私人做生意的,而这早点铺一看就不是公家开的。
方圆手里虽然有钱,也有粮票,但是他并没有进去,一个穿的跟要饭花子似的人,去早点铺吃早点,那不是开玩笑吗!
别说他已经吃过,就算是没有吃,他也不会进去。
方圆接着往里面走,又发现了别的店铺,只是这些店铺现在还没有开门。
一直走到最西头,再往外就是荒地了,方圆这才往回走,一路上,方圆数了一下,光这条街上的店铺就有十几家。
其中光卖早点的就有三家,剩下的就比较杂了,有副食品店,有杂货铺,还有供销社,菜店、肉铺等等。
让方圆感觉到,这里和帝都城里差不多,也是,别忘了这里住的都是毛纺厂职工。
这里的人和城里的人一样,都是领工资的,他们吃的用的都需要花钱买。
当然,买东西也是和城里一样,都需要票,没有票同样买不到东西。
就在方圆从街西头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些年龄比他大,或者是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孩子从各个大院出来。
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斜挎着一个书包,不一样的是,这些书包五花八门,有军用挎包,有布包,还有一些方圆说不上来的材料做的书包。
但是他们都忘一个方向走,方圆知道,那个方向是学校,刚才他就已经路过那里。
。。。。。。
ps:刚发现,今天竟然是星期一,新的一个星期,求打赏,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
第十二章 心灵的美丽
方圆并没有回去,他准备等这些店铺开门以后去试试能不能买点东西,他现在急需一个能装水的东西。
以前吃水可以随时取,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只能把冰凿开取水,那样的话会很不容易。
凿开一次,最起码弄的水要够吃几天吧!
方圆不是没有想过用雪化水,但用雪化的水洗个脸还差不多,至于说吃还是算了。
要知道雪这玩意可是很脏的,雪这玩意是水蒸气和微生物遇到一起空气达到零度以后形成的。
而且在飘落下来的时候,会沾染大量的灰尘,吃是绝对不能吃的,如果方圆是这个年代的人,估计他会去吃,可是他不是。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这说的只是前几场雪,再往后下的雪还是很干净的。
可是这是今年第一场雪啊!所以绝对不能吃。
一个陌生人出现,这些上学的孩子也是只看了他一眼,这可能是因为马上就要上课。
方圆也没有准备搭理他们,因为他知道,在这些孩子眼里,他就是一个小要饭花子。
不过方圆还是很羡慕他们的,不是羡慕他们有学上,而是羡慕他们有一个家,如果他有一个家的话,也就不需要像现在似的每天提心吊胆。
至于说上学,方圆还真没有想过,不管怎么说,他前世也是大学毕业,让他再从头再来一遍,说实话,他还真不想。
等学生都进入学校以后,那些店铺陆陆续续也开始开门了,方圆来到供销社这里。
供销社都是公家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开,也必须是公家的,要不然它连进货的渠道都没有。
“小要饭的,出去,这里没有吃的。”方圆刚进来,一名中年妇女就对他这样说。
“我不是……”
方圆刚想说他不是要饭的,中年妇女已经走到他面前,用手里的鸡毛掸子捅他,估计是怕弄脏了手。
“四婶子,别这样,让他出去就行了。”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孩走过来拦着中年妇女说。
供销社里有三个人,除了这名年轻女孩和中年妇女,另外还有一名中年人,从头到尾,中年人都没有抬一下头。
“你呀!”中年妇女看着年轻女孩摇了摇头。
在中年妇女离开以后,年轻女孩蹲下来对方圆说道:“孩子,我们这里是供销社,你如果饿了,去街头的小吃部看看。”
说完以后,年轻女孩想了想,咬了咬牙,从兜里拿出一个手绢,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张票,又拿出五分钱递给方圆。
“如果他们不给你,你就把这些给他们。”
方圆没有接,但是他看到那张票是一张二两的粮票。
对于这位好心的年轻女孩,方圆很有好感,所以他摇了摇头说道:“姐姐,我不是要饭的,我是来买东西。”
“啊!”年轻女孩惊讶的看着方圆,连忙说道:“对不起啊!我……我不知道……”
方圆笑了笑,说道:“没关系。”
“你要买什么东西?”女孩连忙把钱和粮票给包起来,装进兜里以后问。
“我想买个桶。”
“买桶?”女孩看了看方圆,确定他真的不是要饭花子了。
因为要饭花子谁会去买桶啊!估计是家里的大人让他来买的,至于说他没有见过方圆,毛纺厂光职工就有几千人,家属更多。
而且经常有从总厂调过来的人,她认为方圆应该就是跟着大人从总厂那边调过来的,所以她不认识。
还有就是,方圆虽然穿的衣服很破,(这个破是破洞的破,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补丁)但是很干净,甚至比毛纺厂这边大部分小孩穿的都干净。
还有就是,方圆的脸很干净,也是,如果是要饭花子的话,怎么可能把脸洗那么干净。
“嗯!”方圆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你要什么样的桶。”年轻女孩脸红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她把方圆当成要饭花子原因。
“什么桶都行,只要能装水。”
听到方圆这么说,女孩看了一眼方圆单薄的身体,从里面拿一个塑料桶过来说道:“你看这个行吗?”
“行!”方圆点了点头,问道:“多少钱?”
“一毛钱,另外还要一张桶票。”
“桶票?”方圆一头黑线,别的要票也就算了,一个塑料桶竟然也要票。
“呃!你没有票吗?”女孩问。
方圆连忙摇头说道:“没有,我多给钱行不行?”
方圆不差钱,但他差票,在这个什么都需要票的年代,有时候钱真的没有什么用。
“不行。”女孩摇了摇头,笑着对方圆说道:“那你就买铁皮桶吧。”
“铁皮桶?铁皮桶不需要票吗?”方圆惊讶的看着女孩问。
“不需要,不过贵。”
“没关系。”
想想也是啊!方圆去城里买锅、菜刀好像就没有用票,铁做的东西,好像不是计划内产物。
“你等一下。”女孩连忙进去,从里面拿出一个白铁皮桶,对方圆说道:“你看这个行吗?”
“嗯!可以。”方圆连忙点头。
这白铁皮桶比刚才那塑料桶要大很多,女孩估计是看方圆身体单薄,所以才给他拿的塑料桶,只是她没有想到方圆没有票。
“这个要两毛钱。”
“姐姐,给你。”方圆连忙拿出两毛钱递过去。
女孩把钱接过去,揉了揉方圆的脑袋,又把钱递给柜台里面的中年男子说道:“主任,记账。”
“嗯!”中年男子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等女孩回过头,看到方圆还没有走,咦了一声问道:“你还有事吗?”
“姐姐,你们这里还有什么东西不需要票?”
“呃!你问这个干什么?”
听到女孩这么问,方圆愣了一下,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姐姐,我是想下次来买东西的时候,就知道需不需要拿票了。”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告诉你吧!除了铁制品,剩下的全部都要票。”
“啊!”
本来方圆还想着有什么东西不需要票,就买一些回去,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谢谢姐姐,我知道了。”
“嗯!快点回去吧。”女孩对方圆笑了笑。
说实话,女孩并不是很漂亮,最起码在方圆看来是这样的,但是这个女孩有一种心灵美,看着让人很舒服。
“嗯!”方圆点了点头,然后从供销社出来了。
虽然没有买到别的东西让他有点失望,但是能买到一个铁皮桶也不错了,最起码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回去以后,方圆先进菜窖把斧头和一个饭盒拿出来,然后来到芦苇荡这里,把上面的雪扒开,露出下面的冰块。
几斧头下去,砸出一个冰窟窿,现在是刚结冰,而且还不是特别冷,冰还比较薄,再过一段时间就没有那么容易砸了。
怕马上又给冻着,方圆连忙拿饭盒往桶里装水,很快就装了满满一桶,这一桶可不少,最起码有三四十斤。
如果是半个月前,方圆估计根本就提不动,可是这一段时间,方圆每天是吃的好,睡得好,身体也强壮了很多。
所以四十来斤慢慢的提还是没有问题的,再说了,只要给提到小屋里就好,因为到了小屋他就有办法了。
一共也就十来米的距离,方圆用了四五分钟才把桶给提到小屋里,这也让方圆松了一口气。
四十斤还真不是他这个年龄可以提的,虽然能提动,但也只是提动,基本上是走一步停一下,然后再提再走。
进入小屋以后,方圆在一个角落里翻了一下,在芦苇花下面翻出一样东西。
这是一根粗铁丝还有一个轮子,轮子是木头的,方圆自己做的,其实就是一个滑轮。
方圆没有轴承,就只能简单的弄一下,本来是想着以后弄重东西的时候用,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把滑轮绑在菜窖入口上方的几根木棍上,然后把绳子穿过滑轮,给系在了铁桶的提手上。
先把菜窖入口打开,方圆拉了一下绳子,桶很快离开了地面,刚好到了菜窖入口的上方,然后慢慢放绳子,很快铁桶就落地了。
在铁桶落地以后,方圆把滑轮给取下来,然后拿着就进了菜窖。
菜窖里和外面根本就是两个天地,外面冰天雪地,里面温暖如春,方圆连忙把棉衣脱下来,又把外套给穿上。
在菜窖里,根本不需要穿棉衣,最多穿一件毛衣就行了,而且这还是在不烧火的情况下。
现在的菜窖,和方圆刚过来的时候可是大变样了,里面的空间不但大了很多,而且看上去更整洁了。
面积是大了,可是方圆活动的空间更小了,没办法,因为大部分的面积被他放上了柴火。
为了弄这些柴火,可是把方圆累的够呛,手上都磨了好几个泡,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值了,因为这些柴火足够方圆烧到明年开春。
现在离中午还早,方圆走到一个架子前,然后上去,可是做起了仰卧起坐。
方圆这个仰卧起坐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平躺着,而他是把腿挂在架子上,头朝下,起来的时候必须头过膝。
。。。。。。
ps:唉!星期一的数据真的很差啊!
感谢四亿亿年书虫一万多.asxs.币的打赏,谢谢!谢谢!谢谢!
第十三章 再临鸽子市
其实不光是这一种锻炼,方圆锻炼的有好几种,什么深蹲,俯卧撑每天都要做一些。
当然,他现在身体正处于发育期,不能练的太狠,每天基本上都是尽力而为。
想要好好的活下去,不但要有吃有喝,还有有一副好身体。
作为一名从后世过来的人,方圆比谁都清楚这个,不要说从后世过来,你让任何一个中年人回到年轻的时候,他都会去锻炼身体。
因为只有人到中年,才知道身体的重要性,而方圆前世就是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回到菜窖,方圆今天不打算出去了,主要是外面太冷,天气越冷,越容易消耗热量。
这一段时间弄的小鱼小虾,还剩下不少,最起码够吃几天的,他准备等雪化了以后再说。
可惜他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这么想,因为这个年代的雪,只要下过以后,就会没完没了。
现在看着雪是停了,很可能过两天就又下了,甚至有时候连着下十天半个月的。
这些方圆当然不知道,他还以为和后世一样,过几天雪就完全化了。
中午的时候,方圆吃的很简单,把发糕在火上烤一下,烤的酥焦酥焦的,方圆很喜欢吃这样的烤发糕。
吃完东西以后,方圆就钻进被窝休息了,菜窖里很热,被子又比较厚,方圆基本上半拉身子都在外面。
他已经习惯这样,因为如果把身体都盖完的话,他很快就会热醒。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这一个星期方圆基本上很少出去,除了去芦苇荡打水,然后弄点雪化水洗脸,他基本上不出去。
本来想在等雪化了出去,可是这一个星期又下了三场雪,不但如此,还一场比一场大,这让方圆很无奈。
今天方圆从菜窖里出来了,没办法,菜窖里现在除了白面、玉米面和土豆,别的什么吃的都没有了。
虽然说土豆这玩意能做菜,可是谁也不可能每天都吃这一种吧,所以方圆想出去买点菜,哪怕是大白菜也行。
他手里有菜票,之前之所以一直不要,是因为怕被人发现,但是现在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从菜窖里出来,方圆直接去了毛纺厂西门的街道上,是的,他没有去清河街道。
说白了他还是有点担心,不过不是担心被人发现,而是担心别的。
清河那边住的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农民这个时候吃的是大锅饭,谁会去买菜。
这边就不一样了,这边都是吃商品粮,吃的用的都需要自己去买。
这样的话,方圆过来买东西根本就不起眼,如果去清河街道买,可想而知会怎么样。
方圆没有赶到早上去,也没有赶到中午,而是半上午去的,这个时候街道上人比较少。
因为这个时候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街道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
“师傅,我买点白菜。”来到菜站以后,方圆对一名菜站师傅说。
“票!”这名师傅没有说废话,直接跟方圆要票。
菜票也有很多种,这个很多种说的不是菜不一样,而是有需要钱的,还有不需要钱的。
比如方圆手里的这种菜票,叫代价券,就不需要花钱,因为这种票不但是菜票,也是钱。
要不然干嘛要叫代价券,其实不光是菜票有代价券,还有代价粮票,同样不需要花钱,因为这种票里面本来就有钱。
“给您。”方圆连忙拿出来一些票递给这位师傅。
师傅接过去看了看,是代价券,问道:“都要?”
“嗯!”
“等一下。”
方圆没有拿出来那么多,就拿出来二十斤,这也是他可以拿的动,当然,多一些他也能拿的动,不过没必要。
吃完又不是不能买,干嘛要一次买那么多,而且齁累的,还是轻松一点比较好。
二十斤白菜根本没有多少,也就三颗而已,刚好方圆一下子能抱完。
光有白菜没有肉也不行啊,所以方圆把白菜抱回去以后,就又出来了。
不过他这次没有再去毛纺厂西门的街上,也没有去清河街上,而是去了德胜门外的鸽子市。
没办法,因为他手里没有肉票,他是去鸽子市看看有没有人卖肉票,如果有的话,最好买一些回来。
因为是出远门,方圆不但带了干粮,还把水壶和带五角星的挎包给带上了,一边是水壶,一边是挎包。
另外方圆还把火车头帽给戴在了脑袋上,现在可是冬天啊!外面很冷。
准备好以后方圆就出发了,如果是别人,肯定会走大路,可是方圆没有,而且他走的地方根本没有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是一个孩子,虽然他穿的破破烂烂,但保不齐这破破烂烂都有人能看上。
如果他是住在城里,那没什么问题,因为德胜门离城比较近,谁也不会在城门口对他动手。
比较那地方人来人往,可是这里不一样啊!这里离德胜门鸽子市有十一二公里,而且路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行人。
说句不好听的,把他弄死给埋了,也不会有人发现,所以他要小心再小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年龄小的弊端了。
如果他是十几岁,就不需要这么小心,最多打不过跑,可是现在,就算是跑他也跑不过别人。
既然这样,那么就只能小心一点,本来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哪怕因为下雪,也就三个多小时,可是方圆差不多走了快有五个小时才到这里。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上午三点左右,还好他带着干粮,要不然这个时候估计饿坏了。
虽然现在已经是冰天雪地,可是德胜门鸽子市这里还是有很多人,方圆并没有大摇大摆的进去,而是从一个没人的角落钻进了人群。
他个子矮,基本上没有人会注意他,这也让方圆松了一口气。
“大叔,您这都有什么票?”方圆来到一个摊位前,对一名中年人问。
“您要什么票?”
中年人并没有因为方圆年龄小,就把他赶跑。
其实这很正常,鸽子市这样的地方,毕竟是违法的,所以就有很多大人担心出事,让孩子过来进行交易。
这是因为小孩就算是被抓着,也不会有什么事,可是如果大人被抓着就坏了。
“有肉票吗?”
听到方圆这么问,中年人看了他一眼,又左右看了看说道:“肉票有,但是价格比较高。”
现在粮票一斤就能卖到两块五,更不要说肉票了,还好方圆并不需要多少,有个一二斤就可以。
二斤肉,如果省着点吃,吃到过完年都没有问题,要知道每人每个月的定量只有四两。
二斤的话,那么方圆一个月就是一斤了,相当于别人两个半人的定量。
“二斤?”中年人惊讶的看着方圆。
“嗯!”方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二斤。”
“五块钱一斤,您看……”
“可以。”
如果方圆不是知道现在粮票就卖到两块五一斤,听到这个价格一定会跳起来。
但是现在他不会,这也就比粮票贵一倍而已,可以说已经很便宜了。
当然,一斤肉和一斤粮食是没有办法比的,很简单,一斤白面,可能够好几个人吃的,而且还能吃饱,可是一斤肉,做熟了估计都不够一个人吃的。
这也是为什么肉票只比粮票贵一倍的原因,这个时候,谁还管能不能吃上肉啊!这个时候,能不饿着才最重要。
也就方圆,才会光想着吃肉。
“啊!您真要啊?”
“当然要了,这是十块钱。”方圆拿出一张十块的纸币递过去。
他知道肉肯定不便宜,所以出来的时候,就多带了一些钱。
看到方圆递过来的钱,中年人连忙接过去,然后把怀里抱的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些票。
中年人拿出来的这些票,可以说五花八门,基本上什么都有。
很快中年人在这一堆票里挑出来几张,递给方圆说道:“一共二斤,您数数。”
方圆并没有大方的说不用了,我相信你什么样的话,而是很认真的数了一下。
没办法,肉票太贵了,少一两那可就是五毛钱,如果在后世,五毛钱掉地上,还要考虑一下捡不捡。
但是在这个年代,五毛钱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么说吧!如果是吃商品粮的家庭,五毛钱足够两个人三天的生活费了。
方圆很快就把肉票给数完了,不多不少,刚好二斤,方圆把票装起来,然后就准备离开。
方圆刚抬起腿,然后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对中年人说道:“大叔,您这粮票多少钱一斤?”
“怎么?您还要粮票啊?”
“不是,我就问问。”方圆连忙摇头。
他要粮票干嘛啊,可以说他最不缺的就是粮票,他手里各种粮票加在一起,那可是有一千多斤。
在这个时候,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够他吃很长一段时间。
“我告诉你,现在粮票一斤已经两块五。”中年人小声的对方圆说。
。。。。。。
ps:感谢四亿亿年书虫成为本书的掌门,谢谢!感谢太白猫猫打赏一万起点币,感谢起点、qq阅读所有打赏的读者,谢谢!谢谢!谢谢!爱你们!
第十四章 倒买与倒卖
“啊!两块五?怎么这么贵?”方圆故意装作很惊讶的样子。
他当然知道现在粮票多少钱,而且还知道现在粮票为什么那么贵,他这只是确定一下而已。
方圆现在手里有细粮票一百多斤,粗细粮票二百来斤,粗粮票一千来斤。
当然,两块五一斤的粮票,说的是细粮票,粗细粮票和粗粮票可没有这么贵,怎么说呢!价格大概相差三倍吧。
也就是说,一斤细粮票相当于三斤粗细粮票,一斤粗细粮票相当于三斤粗粮票。
不光是粮票,粮食也是一样,一斤细粮可以换三斤粗细粮,九斤粗粮,而且还不需要找钱。
不过这说的是正常情况下,现在是特殊时期,粗细粮之所以相差那么大,主要是有人想吃好,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价格差的并不是很多。
现在一斤细粮,估计连二斤粗细粮都换不到,同样的,一斤粗细粮也换不到二斤粗粮。
所以说现在的粗粮票还是很贵的,方圆手里现在就有一千来斤粗粮票,他准备给卖出去。
方圆菜窖里面的粮食,还有他手里的细粮票,足够他吃到明年过年,而到明年这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也已经过去。
既然这样,他干嘛不给卖了,就算是明年再买回来也可以啊!
“贵吗?就这能买到就不错。”中年人摇了摇头说。
听到中年人这么说,方圆往他手里看了一眼,果然,别看他手里各种票据有很多,但粮票很少,只有寥寥几张。
“大叔,粗粮票多少钱一斤?”
“你要买粗粮票啊?我这里没有。”中年人摇了摇头。
“呃!”
不过想想也是,细粮票那么贵,有多少人买得起,要知道穷人更多,那些细粮票,也就一些有钱人会去买。
“大叔,我就想知道个价格。”
“这样啊!”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细粮票两块五,粗细粮票一块五,粗粮票八毛,甚至一块也有人买。”
“啊!这么贵!”方圆这次是真惊讶了,他想过粗粮票现在不便宜,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贵。
要知道如果有票的话,一斤猪肉也不过四五毛钱,这可是比肉贵多了。
当然,这说的是有票的情况下,刚才他不是还花了十块钱买二斤肉票吗!
因为没有票根本就不会卖给你,就算是你有再多的钱都没用。
方圆之所以要把那些粗粮票给卖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把利益最大化。
现在这些粗粮票卖的钱,以后足够他吃好几年,甚至十来年,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三年是特殊时期,平时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三块钱左右。
当然这说的只是最低标准,说白了就是能活下去,高一点的标准,一个月五块钱足够。
就按吃好了算,一个月八块钱,一年也就九十六,再加上逢年过节吃的更好,一年一百块钱算,十年也就一千。
而现在的粗粮票是八毛一块,就按八毛算,方圆有一千斤左右的粗粮票,那就是八百块钱,足够他以后吃八年的。
而且还是高标准的八年,因为很少有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能有那么高。
开玩笑,要知道一名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七块五,而这三十七块五要养活一大家子。
就按一家五口人计算,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才七块五,而且不能都花了吧!总要留下一些应急吧。
再说了,这个年代,五口之家的家庭很少,很多家庭光孩子都不止五个,再加上老人,十来口的家庭很正常。
如果是双职工还好一些,如果是单职工的话,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要知道一个家庭有双职基本上不可能。
这么说吧,帝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是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方圆只要把手里的粗粮票给卖了,手里的钱完全可以支持他长大。
再说了,方圆是个能闲着的人吗?当然不是,他心里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贵!”中年人摇了摇头说道:“贵也要买啊!总不能饿死吧,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呃!这倒也是。”方圆点了点头。
然后方圆看着中年人问道:“那您这里为什么没有粮票?”
听到方圆这么问,中年人摇了摇头说道:“我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拿出来卖。”
“这……”方圆有点无语了,认为这中年人没有一点职业道德。
做生意讲究的是个利,只要有利益,根本不会管那么多。
摇了摇头,方圆离开了中年人的摊位,他当然不会把粗粮票卖给中年人。
这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担心拿出那么多粮票会被人惦记上,所以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
当然,他也不会一下子给卖完,只是卖很少一部分。
鸽子市里人很多,很快方圆就被掩埋在人群中,而这个时候,方圆离中年人差不多有十几米远。
方圆随便找了一个角落,把书包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从兜里拿出十几张粗粮票。
这些粗粮票有一斤的,也有两斤的,加在一起是二十来斤。
就在方圆刚把票放到书包上,一名中年男子就蹲了下来,看了一眼方圆问道:“小同志,你这粮票卖多少钱?”
“八毛钱一斤。”
方圆虽然知道只要他坚持,就算是一块钱一斤也有人买,不过他并没有那么做。
“我全要了。”中年人说完,连忙去掏钱,好像生怕被别人抢跑了似的。
“呃!大叔,您全要?”
“对,全要,你这里有多少?”中年人已经把钱拿了出来,一边数一边问方圆。
“二十斤。”
“嗯!这是十六块钱,你数数。”中年人把钱递给方圆说。
“噢!好。”方圆把钱接过来数了一下,不多不少刚好十六,就把粮票递了过去。
中年人高兴的接过粮票,小心翼翼的给装进兜里,然后离开了这里。
在中年人离开以后,方圆也把书包拿了起来,站起来离开。
当然,他不是真离开,而是换一个地方而已,反正鸽子市很大,随便都能找到一个地方。
方圆可不想太招摇了,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很快方圆又在一个地方蹲了下来,同样拿出二十斤粗粮票。
这次和刚才差不多,基本上是他刚把粮票拿出来,就会被人买走。
接下来的时间,方圆来来回回找了二十多个位置,每次都是二十斤,并且很快给卖完。
而这个时候,天快要黑了,鸽子市上的人也在减上,方圆很清楚,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他就偷偷的溜了。
一个多小时,方圆卖了差不多有五百斤粗粮票,也就是说就这一次,他差不多把他手里的粗细粮卖了一半。
怀里揣着差不多四百来块钱,方圆就更小心了,甚至连来的路都没有走,而是绕了一圈。
代价就是等他回到芦苇荡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但这一切都值了。
还好他里面穿的是新棉花做的厚棉衣,要不然非冻出个好歹不行,可就算是这样,也把方圆冻的够呛。
连忙给自己煮了一碗玉米粥喝下去,这才感觉到好了很多。
喝完粥以后,方圆并没有休息,而是把书包里的钱全部拿了出来,然后开始数。
很快就数完了,加上他之前的,一共是四百三十六块七,这么多钱,在这个年代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数完钱以后,方圆走到菜窖的一侧,在墙上敲了几下,然后一块土露出一截。
方圆把这块土拿下来,里面有一个小木盒,就是之前从毛纺厂拿出来的那个。
方圆把钱放进木盒,然后又把木盒塞进去,又用那块土给堵上,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什么。
方圆之所以能很快找到,那是因为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找到。
先不说这菜窖里黑不隆冬的,就算是有灯光,谁又能注意到这个。
把钱放起来以后,方圆这才躺下休息,不过他并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因为天亮了。
方圆起来以后,先跑出去解决一下生理问题,然后就在外面用雪洗手洗脸。
之前方圆还化一些雪水烧热了洗手洗脸,但是现在,他已经习惯用雪洗了,因为他感觉到用雪洗完以后更舒服。
回到菜窖,方圆拿着昨天买的肉票,再次出了菜窖,当然,他没有都拿着,而是就拿了二两。
说实话,二两已经不少了,来到这个年代这么长时间,方圆已经在用这个年代人的思维去想去做了。
方圆这次去的还是毛纺厂家属院那边的街上,还是和之前的原因一样,来这里买东西不会有人注意他。
“师傅,我要二两肉。”方圆把肉票递过去。
卖肉的师傅也是一名中年人,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他比别人大了几圈。
是的!这位师傅很胖,反正来到这个年代以后,方圆就没有见过比他还胖的人。
。。。。。。
ps:求打赏、收藏、推荐票,谢谢!谢谢!谢谢!
第十五章 幸福和满足(求收藏)
胖师傅从方圆手里把票接过去,看了看说道:“还需要一毛钱。”
“给您!”方圆连忙掏出一毛钱递给去。
拿着票买肉,一斤肉是五毛钱,方圆就买二两,也就一毛钱。
胖师傅接过钱,从一大块肉上切下来一小块,用秤称了一下,高高的,递给方圆说道:“刚好。”
一刀给切了个刚好,估计这胖师傅卖肉的时间不短了,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这么准。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大部分人来买肉,差不多都是二两,这倒不是说不能多买,而是没有人舍得一下子买那么多。
不管家里有多少人,基本上都一样,因为这样可以多吃几顿。
像方圆这样一个人一次买二两的,估计在这个年代很少有,没办法,方圆是吃肉吃习惯了。
一次二两已经很少了,如果不是他手里的肉票少,估计他一次能买一斤,最起码也要买半斤。
“谢谢大叔!”方圆对胖师傅笑了笑说。
“等一下。”就在方圆接过肉准备走的时候,胖师傅叫着了他。
“大叔,怎么啦?”
“这个给你。”胖师傅从案子上拿起一根骨头递给方圆。
“啊!这……”
“拿着吧!就这一根了。”
估计是方圆那句谢谢大叔起了作用,这位胖师傅竟然送了他一根骨头,虽然这就是一根骨头,上面一点肉也没有,但方圆还是很高兴。
骨头并不是用来吃肉的,而是用来熬汤,这么说吧,就这一根骨头,如果熬上汤的话,它的营养甚至比方圆手里的二两肉都强。
“谢谢大叔。”方圆说完,拿着就跑了,他倒不是怕胖师傅反悔,而是因为高兴。
不管他前世多少岁,但是他现在就是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这叫天性使然。
从毛纺厂家属院的街上离开以后,方圆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绕了一圈。
他今天买的可是肉,万一被人跟踪就坏了,其实他想多了,就算是人家看到他买肉,也不会去跟踪他。
很简单,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不是毛纺厂家属院的人。
毛纺厂这么大,大大小小的家属院加在一起有好几十个,谁也不可能都认识。
回到菜窖以后,方圆先把肉和骨头洗了一下,然后把肉切成一块一块,如果是别人,肯定会把肥肉切下来炼油。
可是方圆没有,而是把肥肉和瘦肉一起切了,他现在肚子里缺油水,怎么可能去把肥肉炼油。
再说了,他又不是没有油,还是先好好的吃一顿再说。
很快方圆就把火烧上了,也没有放油,直接就把肉给放了进去,因为有肥肉,根本不需要放。
很快肉香味就飘了出来,方圆吸了吸空气,然后吞了吞口水,继续翻炒。
看到超的差不多了,方圆把肉铲了出来,然后把刚才洗好、切好的大白菜放进去炒了几下,也算是把锅上的油给吸干净。
等白菜炒的差不多,方圆又把肉给倒了进去,然后放盐,几分钟后,一个猪肉炒白菜就炒好了。
说实话,其实猪肉根本不适合炒白菜,如果有别的菜方圆绝对不会用白菜,可是他这里只有白菜。
把菜铲出来放到一个饭盒里,把盖子给盖上,方圆就把骨头给放进了锅里。
不要因为方圆现在熬骨头汤是准备一会吃,错了,他是现在就给熬上,这骨头汤熬的时间越长越好。
用根树枝串了两块发糕,在火上烤了一下,等烤好以后,方圆又给灶台里添了一些柴火,这才打开装菜的饭盒吃。
这一顿饭方圆吃美了,可以说自从来到这个年代以后,这是方圆吃的最美的一顿饭。
虽然之前他经常吃鱼吃虾,可是那玩意虽然算是肉,但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油水。
所以就算是天天吃,方圆还是很馋,要不然他也不会花十块钱去买二斤肉票。
要知道十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是对于方圆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毕竟他现在还小,不能像大人一样去工作赚钱,可以说他的钱是花一个少一个。
但是你要让他不吃肉,这绝对不行,要知道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可不希望以后个头长不高。
前世的时候,方圆身高一米八,这一世,就算是比不上前世,怎么着也要长到一米七八左右吧。
吃完饭,方圆没有再出去,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所以他要补个觉,想要长高,不但营养要跟上,还要休息好。
这一觉,一下子睡到晚上,他是被饿醒的,虽然中午吃了不少肉,也没有什么活动,但方圆还是饿了。
没办法,像他这个年龄,是很容易饿的,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说的就是孩子比较能吃。
中午的菜还剩下一大半,他也不打算热一下,因为锅里有骨头汤,也没有办法热。
所以他就把饭盒放到灶台上,又把火给烧了起来,骨头汤已经凉了,他再给加热一下。
又烤了两块发糕,等骨头汤烧开以后,饭盒里的菜也差不多热了。
方圆把饭盒拿开,先给自己盛了一饭盒骨头汤,就开吃起来。
一口菜,一口发糕,然后再来一口骨头汤,这小日子过的,给个神仙也不当。
吃完饭以后,方圆把盛汤的饭盒洗了一下,装菜的饭盒没有洗,因为里面还有一些菜。
如果是在前世,估计吃完中午饭他就给倒了,但是现在他不舍得,不但不舍得,还尽量少吃一点,这样的话就能多吃一顿。
收拾完这些以后,方圆就开始锻炼身体,他现在早上和晚上是必须要锻炼的,而且是从来不间断,这也是他为什么睡觉也会饿的原因。
把各种都锻炼了一遍,方圆也就休息了,不知道是不是白天睡的太多了,睡到半夜方圆就醒了,而且怎么都睡不着了。
既然睡不着了,方圆也就不睡了,从被窝里爬了出来,然后穿上衣服,准备了一些干粮、水,就从菜窖里出来了。
没错!方圆准备再去一趟鸽子市,把手里的粗粮票给卖了,反正他也睡不着了,而且这个时候去正好。
大冬天的,外面冰天雪地,也不会有人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出发正合适。
如果走的快一点,很可能在天亮之前赶到鸽子市,而且最好是先进城,和城里人一起从城里出来。
那样的话,可以很好的掩饰一下,让人因为他也是住在城里,这样就不会有人打他的主意。
说白了,他年龄还是太小了,可以说随便一个人就能收拾他。
把火车头帽戴到头上,然后把两边的帽耳朵给拉下来系上,方圆就出发了。
帝都冬天的夜里很冷,方圆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还是有点冷,不过没关系,走一会就暖和了,最起码身体会暖和很多。
这次方圆没有再走小路,而是走的大路,这样就快了很多,在天亮之前,方圆就摸到了城里。
找了个被风的地方,方圆把干粮拿出来吃了一些,就在他把水壶拿起来准备喝点水的时候,他才发现水壶里的水冻上了。
而且是冻的死死的那种,不要说喝水了,吃冰块都吃不上,方圆苦笑着摇了摇头,把水壶给放了下来。
要知道他可是特意烧了一壶开水倒进去的,就是想着如果冷的话喝点热水。
其实这很正常,水壶又不是保温的,在冰天雪地里好几个小时,不冻上就怪了。
就算是开水也是一样,开水刚开始没什么事,但它也会凉啊!凉了还能冻不上。
时间一分分过去,天也慢慢的亮了,街道上已经有行人,方圆也就从被风的地方出来了。
说实话,躲在角落里被风,还不如起来走走,可是他进城的时候,路上还没有行人。
如果那个时候在街道上走,纯属是没事找事,所以他才去被风。
现在好了,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来来回回走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方圆感觉到暖和了许多。
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出城,不过方圆并没有现在就出去,他又等了一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出城,他这才跟上。
可以说方圆现在是越来越小心了,没办法,对这个年代越了解,方圆也就越小心。
一大群人,就方圆这样一个孩子,还是很引人注目的,这刚好是他想要的,因为这些人都可以证明他是住在城里。
不过大家虽然都注意到他了,但是也没有人太注意他,因为他们这些人不是出来做倒买倒卖的,就是来买东西的,谁会去在意他一个孩子。
来到鸽子市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不少人。
鸽子市,说白了就是一个黑市。
不过现在并没有那么严,所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事,再过几年就不行了,到时候那些红袖标会到处撵人。
运气好不被抓住,运气不好被抓住就麻烦了,这叫投机倒把,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
ps:感觉到大家特别关心金手指的问题,透露一下,金手指肯定有,但是需要触发条件,现在触发条件还没有达到,所以还没有出来,请大家放心,绝对是个惊喜。
另外希望大家支持一下新书,谢谢!谢谢!谢谢!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