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九)
司马英无奈的摇了摇头,只能由著他,此时刘嫣也从舱内走了出来,她来到司马英的身边,与司马英并肩而立,司马英扭头看了看刘嫣,刘嫣朝他微笑著点了点头。望著刘嫣脸上明媚的微笑,,司马英原本因為鯤鹏到来而有些不安的心神顿时镇定了下来。
就在那黑云飞速靠近的时候,黑sè的海水开始剧烈的翻腾起来,像是一锅被煮沸了的水一样,海浪击打在船舷上击得粉碎,冲天的水花腾了起来,抛在天空中近十丈高,让这些自幼在海边长大的水手们不禁也瞪大了眼睛。
慢慢的,那朵黑云渐渐显出了本相,海面上显现出一个鸟形的巨大黑影,随著那黑影的逼近,嗡嗡的声音仿佛要刺穿人的耳膜,每个人都觉得有锋利的长针一直刺进了脑颅中,赶紧用手捂住了耳朵!
猛然间,船上的人们只觉天上一黑,原来那鯤鹏飞快的从航船的上空掠过,阳光完全被它所遮掩,波涛起伏的海面上顿时浮起了一道巨大的水痕笔直的shè向了航船,仿佛是一道隐形的气刀割开了海面似的。
“快闪开!快闪开!”见状,老林顿时面sè一变,立马朝还在甲板上呆立的水手们狂吼起来。
只见那道隐形的气刀“砰”的一声斩击在船舷上,硬木製成的船舷竟然為之崩裂,幸亏老林提醒,那些水手闪避及时,没有為这气刀伤到,此刻眼见此幕,不禁皆是心有餘悸。
须臾,那巨大的黑影在天空中盘旋了一圈,又是飞了回来,这一次人们终於是清清楚楚的看见了这鯤鹏的模样,它长颈青羽,全身通体黑羽,它的翅膀不下百尺,双翼猛地一振,对著天空飞升而起,振起的大风几乎要将航船生生压进了海水中!
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生出一丝恐惧。但既然司马英敢来,必然是早有所準备,只见他一声令下,旋即有十数个水手从船舱中拖出几个木箱子,水手们用手斧砍开了箱子,一阵檀木香升起,狂风将箱子中的檀木的碎屑席卷上了天空,一片濛濛的黄雾笼罩在周围。
这檀木香似乎天生对鯤鹏有所克制,鯤鹏巨大的身体在空中不断盘旋,不断发出尖锐的啸声,但就是不敢再度从航船上空飞过。眼见于此,水手们再度生出了胆气,他们赶紧从船尾推来了两座硕大的弩机,调整方向让弩箭遥遥指向天空中的鯤鹏,那弩箭的箭鏃上泛著绿莹莹的亮光,分明的淬了剧毒!
这两样东西都是司马英临行前卧龙先生赠予他的,那檀香木克制鯤鹏之法是卧龙先生从古书上读来的,如今看来果然有用,而这两座弩机更是卧龙先生才研製出来的,被他称為元戎弩,一次能发shè数十支箭,所用的箭矢也是特製,火力极强,卧龙先生相信用元戎弩shè出的弩箭必定能够伤到鯤鹏,因此让成都的能工巧匠赶制了两座,命人给司马英送来。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十)
鯤鹏在空中盘旋,而后忽然对著天空笔直的升腾,变做极小的一个黑点,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是因為它已经腾入了极高的空中。
“不好,它要将我们撞沉!”老林再度狂吼起来,连声道,“快转向!转向!”
事实证明老林又对了,天空中的黑点再度出现,在人们的瞳孔中极速变大,鯤鹏垂直的对著木兰船下冲,显然是想用自己庞大的身体把整个船撞成碎片。
还好随司马英出航的都是北海郡最好的水手,他们扯著棕缆飞纵起落,在狂风中竭力cāo纵著风帆,航船迅速的在海面划了一个半圆,这让鯤鹏的攻击落了空,但它在临近水面不到百尺的地方猛振双翼,再次升起,无人可以想像这遮挡rì光的庞然大物竟然可以那麼灵活。
而就在这个时刻,司马英抓住机会,下令水手们放箭,元戎弩上的毒箭化成一阵箭雨飞shè而出,从弩机上shè出的数十支箭组成的一个箭阵极速shè向鯤鹏,只听一声闷响,毒箭全部投shè在鯤鹏的颈部,暴雨般落下的水花中,当即便多了星星点点的红sè,像是一场血雨一样。它的颈部一阵一阵的血雾迸溅,而鯤鹏的速度把减缓了许多,显然是毒xìng开始在它体内发作了。原本它似乎想要故伎重演,再度飞高然后用身体衝击航船,可是这次飞起的高度还不到上次的一半,俯衝下来的时候速度也分外缓慢,给了船上掌舵的水手们以充足的规避时间。
水手们欢呼起来,连刘嫣也情不自禁的流露出一丝笑意,但唯有司马英却依旧目不转瞬的凝望远去的鯤鹏,而他左手中紧紧攥著,似乎是握著什麼东西,一直没有鬆开来过。
眾人的欢呼声还没有停歇,刚刚看似已到了强弩之末的鯤鹏却是在远处猛地折身,它似乎是被刚才那道箭雨所激怒,眼眸由黑sè变成了赤红sè,鯤鹏张大了嘴,发出的不再是刚才那种刺耳的啸声,而是有如风雷一般的咆哮,震的周围嗡嗡作响。
下一刻,鯤鹏竟然是一头扎进了檀木形成的黄雾中,掌舵的水手没想到它竟会如此,待发现之时再没有给他们调整航船位置的时间,望著扑面而来的鯤鹏,所有人都摒住呼吸抓住了船舷和桅杆,都明白双方逼近的那一刻,便是决定生死的时间。
轻易的穿过了黄雾,鯤鹏顿时全身一振,它奋力驱动被毒液麻痹了庞大的身躯,几乎就要压到船上,“喀嚓”一声的裂响,鯤鹏与航船重重的撞到了一起,航船仿若受到了重击,一侧的船舷被完全撞碎!
“shè它翼根!shè它的翼根!”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老林又叫了起来,“它的弱点就是翼根!”
经过老林前面一系列的表现,诸人已再无人对他的话產生一丝怀疑,此时水手们已经為元戎弩装填好了弩箭,他们立刻调整元戎弩的方向,指向鯤鹏的翼根。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十一)
又是一阵凌厉的箭雨,不过这次shè向的位置是鯤鹏翅膀的根部。然而鯤鹏亦是通灵之物,它刚才已经吃过这元戎弩大亏,自然不会这麼轻易给水手机会,他硕大的翅膀微微抖动了两下,卷起一阵强风,让shè向自己的弩箭全部偏离的预定的方向。然后扑著翅膀腾空,显然準备飞走后再度来袭。
“让我来!”就在这个时候,司马英从背上解下了长枪,大吼一声,竟是一个踏步冲到了船舷边上。
此时鯤鹏刚刚转过身,正準备飞起,显然是没想到竟然有人如此悍不畏死的冲了过来,如今腹背全部留给了司马英。司马英手中猛然用力,银sè的长枪宛如一道闪电般挟著破空之声,直刺向鯤鹏!
下一刻,鯤鹏口中发出了一声怪异的悲鸣,司马英的长枪不偏不倚的刺中了它的右翼翼根,巨大的疼痛让鯤鹏顿时全身痉挛,不停的痛苦的拧著脖子。
因為翼根被袭的缘故,鯤鹏再无力高飞,只是撞断了桅杆斜斜的飞了出去,完全失去了风的依託,仅仅滑翔出一里,就栽进了大海中。巨大的水花铺天盖地的飞扬起来,鯤鹏缓慢而无力的沉进了水中。
而司马英也不好过,因為离得太近,他被鯤鹏搧动起的风势带倒,重重的撞在船舷上,好不容易在刘嫣的搀扶下艰难的站起来,嘴角不自觉的缓缓流出一丝殷红的鲜血。船上每个人都围了过来,望著司马英,他们回想起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若非司马英这惊天一刺,若再让鯤鹏往航船撞击一次,只怕整个龙骨都要被撞断,到时即便是杀了这鯤鹏,自己也无法回到故乡了,当真是在死亡的大门边走了一圈。
“不用管我,林老呢?”而司马英回过神来回,想到的第一个便是那老林。
眾人四处张望,这才发现老林已经倒在了血泊中,他的胸口像是被巨大的钝器猛地其中,整排的肋骨都已经断裂,人早已昏迷过去。
然而就在司马英上前,想要托起老人的身体时,老人忽然又睁开了眼睛,面上闪过一抹恐惧之sè,吐出一口鲜血,用尽全身力气对司马英说道:“它...它还没...没有死...”
他的话音还没有落,整个船身剧烈的颤抖起来。水手们跑到船舷边,手指远处的海面,惊恐得说不出话来。刚才还在不远处的鯤鹏忽然不见了身影但是海面上却是突然多出了一道近十丈高的狂浪,像是一堵水的墙壁向航船直扑而来!
这样巨大的浪头,休要说司马英,便是这些水手们也没见过,即便是最大的海啸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著那道水墙带著雷鸣般的声音扑近,最后把自己完全的吞噬掉。
可是就在水墙距离航船不过半里的时候,整个水墙和周围的海面一齐裂开了。巨大的水花中,白茫茫的水雾冲天而起,黑sè的鯤鹏振翅冲出水面,凌空翻转著扑了过来!
司马英面sè苍白,他早就该知道,正如那庄子《逍遥游》中记载,这鯤鹏在天翱翔时便是鹏鸟,而入了海中畅游便化作鯤鱼,既是如此它怎麼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死在海里?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十二)
巨大的风压下,鯤鹏张开了锋锐的长喙,而且他是直扑向司马英,显然通灵的鯤鹏知道刚才是何人重创了自己,它此番便是要找对方报仇。
这是怎样的一副场景——覆盖天地的鯤鹏缓缓从海面露出头来,高过船舷而停在司马英的头顶,深红sè的瞳孔完全可以将司马英整个人完全装下,仿佛一面巨大的幽深的镜子,司马英在其中可以看清自己的影子,也可以感觉到对方那种打从心底发出的疯狂愤怒。一人一兽对视了数息,那鯤鹏猛地加速,对著司马英直冲过去!
“不!”远处的刘嫣悲呼一声,迈开双脚拼命的向司马英冲过去,想要挡在鯤鹏之前,可惜距离实在太远,还未等她赶到,鯤鹏已经距离司马英不过寥寥数尺。
就在这个所有人都几乎绝望的时候,司马英做出了一个让他们甚至连鯤鹏都没有想到的举动,已经没有了长枪的他竟然是不闪不避,反倒是扬起左手迎上前去。与此同时司马英一直攥紧的左手终於张开了来,诸人看清了他手中的东西,那是一张符咒,上面满是殷红潦草的字跡和符号。
这符咒也是卧龙先生给司马英的,而且远比另两样东西重要,因為这是卧龙先生用自己鲜血写成的符咒!临走之际,卧龙先生无比郑重将它的交到了司马英手中,还特意嘱咐他务必要在最紧要的关头使用。因為这符咒威力无比巨大,一旦使用不慎,很可能伤及自身。所以司马英一直都隐忍不发,等待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他明白此物才是这场猎杀鯤鹏成败的关键所在!
现在司马英觉得时机到了,所以他才如此决绝的扑了上去,将手中的符咒重重的按在鯤鹏的眉心之处,而他亦是用血肉之躯与鯤鹏的脑袋撞在了一起,狠狠的摔倒在船舷的一角。
火焰!那张符咒被贴在鯤鹏眉心的一瞬间,驀然燃烧,旋即升腾起来,变成一股冲天的大火,而在火焰中仿佛还藏著龙吟虎啸之声,将鯤鹏脑袋上的羽毛尽数点燃,然后急速蔓延开来。
猝不及防下,鯤鹏只得暂时放过已受重创的司马英,哀嚎一声,回到海中,不断的翻腾,显然是想让海水来浇灭自己身上的火焰。
可是很快它便发现这些不过都是徒劳,那火焰根本不惧海水,反而越烧越大。人们能从鯤鹏口中发出的巨大哀鸣声中听出它此刻是有多麼痛苦,整个大海被它翻腾得仿佛地狱,海水飞溅入天空掀起一层层巨浪,而航船在漩涡中急速飞转,让人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天,什麼是海,世界仿佛倒悬过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在滔天的大火中,鯤鹏终於失去了最后的力量,它无力的栽进水中,黑sè的背脊泛著一股难闻的气味,天空中的水缓缓滴落,打在它的尸体上,一切都安静下来。司马英和水手们呆呆的站在船舷边,许久都不知身在何处。
良久,还是司马英第一个回过神来,他艰难从怀中取出磐龙壁。此刻磐龙壁上正发出幽幽的光彩,果不其然,那颗被鯀吞吃的扬玉正是在这鯤鹏腹中。
“大哥,小心!”眼见司马英的动作,刘嫣已然知道他下一步要干什麼,当即关切的出言。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十三)
013-11-24
司马英没有答话,只是朝刘嫣点点头,示意她不用担心,然后他让水手缓缓将航船靠近鯤鹏的尸体。此时火已经差不多消散了,不过司马英还不放心,离的远远的便让人放下一扁小舟,他独自一人去到舟上朝鯤鹏划去。
越是靠近,就让司马英越是感叹这鯤鹏有多麼庞大,如此庞然大物竟然也会為自己所杀,不禁让他有股如梦如幻的不真实感。不过旋即他又自嘲的一笑,须知亙古以来,这可有不死不灭者?再如何强大的生物也逃不过生死这个宿命。
司马英乘著小舟来到那鯤鹏背脊身边,此时磐龙壁上的光芒已经分外耀眼,这样的现象司马英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所以他已经可以完全确信那颗失落的扬玉就在这鯤鹏体内。
司马英运了口气,暂时压抑住体内的伤势,然后慢慢爬上鯤鹏的脊背,正当他思虑如何寻找扬玉之时,只见磐龙壁上忽然青光大盛,一束光芒从鯤鹏的脊背上shè了出来,不偏不倚的shè到其上,下一刻,壁身上已经多出了一颗橙sè的星玉。
司马英顿时大喜,心知这便是那卢生遗失的扬玉,如今费尽千辛万苦终於找到了它,司马英赶紧将磐龙壁收好,下到扁舟中往回划去。
上了航船,诸人见他迫不及待的下令返航,知其已得偿所愿,所有人皆是长出了一口气,水手们赶紧各司其职,除了cāo舵的人,其餘眾人都开始修补起因鯤鹏撞击而损毁的船体来。
而司马英和刘嫣两人则是亲自照看受了重创的老林,因為若非这位老人,或许他们便再也无法踏上回家的路了
踏上返程的十天后,重伤昏迷的老林终於醒了过来,在他睁开双眼后的很短时间内,船上的所有人都围拢了过来,屋内站不下脚,那些水手便站在船舱外久久凝望著这个老人。
老林勉力朝他们笑了笑,然后对司马英费力的微微摇了摇头。司马英明白了他的意思,让眾人都散去。
老林缓缓握著司马英的手,司马英知道他是有话要对自己说,赶紧将耳朵贴了过去。
“公子应该已经知道,我并不是第一次见到鯤鹏。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情欺骗了公子您,我并不姓林。”老林勉力开口道。
“那您姓”司马英诧异的问道。
“诸葛”老林轻轻吐出两个字。
“诸葛?”司马英眸子里闪过一抹异sè,似有所思。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十四)
其实从公子您说出自己想要猎杀鯤鹏之时起,我便知道你是想要寻找遗失已久的扬玉。”老林面上浮起惘然之sè,显然是回忆起了往事,“当初我与公子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也曾随族人一起来到这里猎杀鯤鹏,為的也是这颗星玉,因為这是我们诸葛一族的先祖所遗失的,这数百年来不断有族人想寻回此物,我亦不例外。”
“或许这便是我们这一族的宿命吧,也可以说是使命。”老林惨然一笑,接著道,“可是这宿命实在是太过残酷,单凭区区人力便捕杀鯤鹏这样的生物,实在是难入登天,因此当初我一见到这鯤鹏后,便是心生惧意,竟然...竟然...”
说到这里,显然是勾起了老林心头不忍回首的一幕,使得他语气不禁有些硬咽,司马英本想劝他休息一下,但话还没出口,老林已然摇头道:“还请公子听我把话说完,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如果这些事现在不说出来,那便再无法对人倾诉了。”
闻言,司马英不禁默然,船上带有医术高明的大夫,早已為老林诊治过,老人早已是到了油乾灯尽的地步,如今能苏醒,靠的全是药物的效力,而一旦这效力过去,那麼...
“我竟然独自撇下船上的族人们,自己乘了一艘小舟拼命的逃离,那时的我只想要保住自己的xìng命,因此并未想到此举的后果。”老林轻声叹道,“虽然我逃得了xìng命,却是落得有家不能回,只能改名换姓,四处流浪,而且这麼多年来,一想到当初自己的所作所為便无法成眠,我之所以不愿离开北海,為的就是偶尔能在高山上眺望家族所在,但此举又能如何呢?不过是徒增叹息罢了。”
“所以我愿随公子你出海捕杀鯤鹏,不单单是為了公子你,也是為了我自己,如今我终於能无愧的去见泉下的族人们,所以我真的...真的很感激公子你。”老林脸上浮现起一丝笑意,然后用最后的气力抓住司马英的手,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还有一些话想对公子你说。你是有大志向的人,我不希望公子你如我一般,遇到一些挫折便选择逃避和放弃,须知有些人的宿命和使命是无法逃避和放弃的,只能够勇敢面对。就像今次猎杀鯤鹏一般,若是公子你因為畏惧鯤鹏的强大就半途而废,那麼又如何能得到扬玉呢?虽然我不知道这星玉究竟有何用,但却知道此物乃是神物,而公子你既然有德取之,那麼希望你能善加运用,多做一些造福天下苍生和百姓的事,这也算是老朽的遗愿吧...”
说罢,老林缓缓闔上了双眼,他嘴角掛著释然的笑意,想必这番话对司马英说出之后,纠结在他心中数十年的心结便已经打开了。
司马英看著这位老人的遗容,想到对方临终前的教诲,心中一时是百感交集。十rì之后,司马英的航船回到了北海,司马英抬著老人的遗体下了岸,亲自為他举行了葬礼,而所有出海的水手都身穿白衣参加,墓碑上司马英只留下了“诸葛族人”四字???
第九十六章 诸葛家族(一)
然取得了扬玉,但司马英并没有立刻返回成都,并不是他不着急,而是他还有一些事务要处理,比如说将借来的航船还给王修。
而就在他出海的这几个月里,天下大势又发生了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为了给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复仇,称帝不过三个月的刘备便亲率大军出长江南岸缘山截岭攻吴,先前攻势颇为顺利,刘备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而后又联络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大军作战,一时荆州震动。孙权与刘备求和不成,转向对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而前线大将陆逊为了避刘备大军锋芒,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退守夷陵后,陆逊一面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使其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另一面他也在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大获全胜。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刘备仅以身免,率领残兵败将退守永安,这便是与官渡、赤壁齐名的汉末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
当听闻这个消息时,司马英第一个反应便是追问卧龙先生和二师兄赵云的安危,后来听说这二人皆是力谏刘备不要出兵伐吴,因此刘备出兵并未带上这两人,而是让卧龙先生留守成都,让赵云统帅后军,并未直接参与前线作战,司马英这才放下心来。
在北海的郡守府,司马英向王修交还了那艘航船,正待离去,王修却是突然拿出一物来,对司马英说:“我听闻将军您喜好古物,对古文亦是有所研究,此物乃是我出海打击海盗所得,不知将军你可识得?”
“唔...”司马英接过王修递来的东西,那是一个古朴匣子,打开来,里面却是有一卷锦帛,锦帛上写着一些他看不懂的篆文。
司马英摇了摇头,本yù开口,然而电光火石间,他忽然发现这帛书上的文字竟是与当初自己在水镜先生处所看到的《古文尚书》颇有几分相似。
“怎么,将军你...”王修看出司马英的异样,不由出言道。
“哦,这些字我只识得一部分,不过大概意思还不尽明白。”司马英顿了顿,接着道,“可否让我将此物带回许都,请高人辨识,再交还给大人您?”
王修沉默了片刻,笑着说道:“如此也好,将军自取去便是,我便在此静候将军您的佳音。”
“多谢王大人了。”司马英将古匣收入袖中,朝王修拱了拱手,然后出了府去。
王修目送他远去,却是不自觉的轻声疑惑道:“这父子二人到底是在各自做些什么打算呢?”
第九十六章 诸葛家族(二)
司马英和刘嫣二人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成都,也没有休息,径直求见诸葛亮。
“你们可算回来了,来,先生已经在内等候了。”正好赵云亦是在诸葛亮的府中,他听闻司马英归来,兴奋的迎了出来,一路将二人引到书房外,开口道。
“先生,司马英拜见。”司马英朝赵云点点头,在门外开口道。
“快请进来。”门内传来诸葛亮的声音。
司马英三人进到内里,只见诸葛亮正含笑望着他,说道:“我算了下时rì,猜到你差不多就是这几rì回转。”
“多劳先生挂心,司马英感激不尽。”司马英朝诸葛亮拱手说道。
“此行还顺利,可是拿到了那扬玉?”赵云迫不及待的问道。
司马英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了磐龙壁,诸葛亮和赵云朝磐龙壁望去,只见壁身上已经多出了一颗星玉,正是那扬玉。
“我就知道小师弟你一定能行的。”看着扬玉,赵云兴奋的说道。
“这都多亏了卧龙先生给我的三样宝物,还得了一位老者相助,若非如此,我们真不一定能活着归来。”司马英轻叹道。
“老者?”赵云诧异的问道,“是谁?”
司马英缓缓将自己此行的经过与诸葛亮和赵云叙说了一遍,诸葛亮听闻这鲲鹏竟是如此厉害,不禁皆是皱眉说道:“想不到我还是低估了此僚,若非那林姓老人相助,只怕我便误了童英你二人了!”
“先生也不必愧疚。”眼见诸葛亮面带愧sè,司马英赶紧摇头道。
“那林老呢?你没带他一起回来么?”赵云追问道。
听赵云如此问,司马英不由面sè一黯,低声道:“林老他伤势太重,在回北海的途中已经逝世了。”
听到这里,诸人尽皆默然。司马英沉默了片刻,却是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缓缓道:“林老在临终前曾告诉我其实他并非是姓林,而是...”
“他是姓诸葛。”司马英话还没说完,诸葛亮却是长叹一声打断他的话。
“先生如何知道?”赵云将目光投向诸葛亮,分外疑惑。
诸葛亮眼见司马英yù言又止的模样,缓缓开口道:“既然你已经大抵猜到了,那我也不再隐瞒了。没错,我这一脉的诸葛族人正是那卢生之后。”
此言一出,除了司马英之外,屋内的另两人面上皆是流露出震惊之sè。不过他们都没出言,只是静静等待诸葛亮的下文。
“当初先祖辗转逃亡北海,本yù出海避祸却是遇上了海盗袭击,后又在北海遇到鲲鹏,结果吞食了扬玉的鲧为鲲鹏所吃,先祖侥幸逃得了xìng命,最后逃至了琅琊一带,因为诸葛在当地为大姓,所以他改姓诸葛,在琅琊繁衍生息。”诸葛亮顿了顿,叹息道,“先祖一rì也未忘记寻回扬玉,因此曾数次出海寻找,可惜皆是一无所获。而他逝世之后,后人继承他的遗志也屡次三番出海找鲲鹏,想要夺回扬玉,童英你所说的那位林老大概便是最近一次族内派去寻找扬玉的族人,可惜据我所知那一次出去的族人亦是遭遇了海难,无一人生还,想不到...”
..
..
第九十六章 诸葛家族(三)
“林老他...”司马英声音低沉的将老林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与诸葛亮和赵云复述了一遍,并把自己如何为其办理后事也说了出来。
“你做的很对,想必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诸葛亮不无感慨的说道。然后屋内的众人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久久未发一语。
“如今我已经找到扬玉了,那么敢问先生,其余几颗星玉的下落?”良久,还是司马英先开了口,开口问道。
这次轮到诸葛亮疑惑的望向司马英了,他原本以为司马英还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
“林老说过,有些东西躲避和放弃不了的,既然我身今世的玉使,那么便应以收集星玉为己任,何况...”司马英垂下眼帘,摇头道,“玲儿她还在等着我救她。”
“那好吧,当初我曾与你说过,秦始皇得到了九颗星玉中的四颗,其中扬玉和梁玉为卢生、侯生窃得,卢生所带的扬玉你已经找到了。而梁玉乃是从凤凰涅槃重生的三昧真火中淬炼而出的星玉。《鶡冠子?度万》中记载:“凰者,纯火之禽,阳之jīng也。”凤凰每过500年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幸福。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自我的升华。,梁玉伴随凤凰涅槃而生,所以内含燃烧一切(包括灵魂),使万物重生的力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其与其他六国珍宝一同收入阿房宫中。”说到这里,诸葛亮将目光望向了赵云,接着道,“当初侯生带着梁玉往南逃避秦始皇的追杀,一路到了西南蛮夷之地,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寻找他们的下落,多亏了子龙相助,终于找到了侯生后裔所在。”
“他们在哪?”司马英赶紧追问道。
“南中!”赵云界面说道。
闻言,司马英微微一愣,旋即开口道,“莫不就是如今正在叛乱的南中?”
“正是。”赵云点了点头。
在归来的路上,司马英已经听闻了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守永安,孙权虽获胜但仍主动求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此时的他已是疾病缠身,终是在永安城,也就是俗称的白帝城病逝,临终前传位与儿子刘禅,并托孤于诸葛亮、李严等一干大臣。而就在刘备驾崩不久,原属益州的南中蛮族便起兵造反。
“既然那些蛮族与侯生颇有渊源,那为何又会起兵作乱呢?”一直没有开口的刘嫣不解的问道。
“侯生定居在南中,与当地女子成婚而繁衍生息,但由于南中甚为偏远,而其后代多不识文字,因此家族使命只能靠口耳相传,如今与始皇帝的年代相隔已是数百年,想必其后代对很多事早有遗忘,因此才会起兵作乱。”诸葛亮摇头说道。
“那先生待如何做?”司马英开口问道。
“先生已向陛下请兵,要亲赴南中平定叛乱。”诸葛亮还没答话,赵云已然开了口,“一方面是为了社稷安定,另一方面便是为了这梁玉。”
闻言,司马英眼中闪过一抹异sè,当即朝诸葛亮抱拳开口道:“还请先生应允司马英一事。”
“你说吧。”诸葛亮神sè淡然,仿若已然知道他所请之事,点头应道。
“请先生答应司马英此番随侍在先生左右,与先生你一同寻找那梁玉。”司马英郑重的开口道。
“此事你便是不说,我也会邀你一道去的。”诸葛亮笑着说道,“你乃是当世玉使,我想若是有你在,或许更能取信于那侯生的后人。”
“多谢先生!”听诸葛亮如此,司马英顿时大喜。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一)
周代的《礼记·王制》中曾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xìng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其中四大外族之中,南蛮分佈最為广阔,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先民皆為南蛮。
昔年秦始皇派大将屠雎和赵佗征讨南蛮百越族,大胜而归,开疆拓土上万里,岭南之地的南蛮势力被大大减弱。但在南中,却还有不少落后的南蛮部族聚集,这些部族名义上虽归附中原政权,但实际上却是根本不听zhōng yāng统属,时常聚眾叛乱。此番雍闓联络南中各大南蛮氏族高举叛旗,使得诸葛亮下定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后顾之忧,然后才能安心準备北伐中原的大计。
五月,诸葛亮率领大军顺利的渡过了瀘水,便进到了南中之地。雍闓听闻诸葛亮亲自率蜀汉大军前来征伐,不由心生畏惧,原本声势浩大的叛军也有不少人纷纷逃离,雍闓与高定商议之后,当即将兵力集中在永昌郡,準备在这里与诸葛亮进行决战。
天光破晓,蜀汉大军已在永昌郡城外摆开了阵势。旌旗密佈的汉军大营中,诸葛亮端坐中军大帐之中,此番随军出行的文武大臣分别侍立在两边,此时帐幕大开,遥遥可以望见远方永昌郡城门开啟,一队队叛军从其中走了出来,準备在城下佈阵。
诸葛亮此番讨伐雍闓共分三路大军,他亲率的乃是约莫三万人的中军,永昌城并不大,诸葛亮在城前摆开了阵势,势要攻取这座叛军的据点。
此刻,诸葛亮深邃的目光眺望永昌城下雍闓率领的叛军,忽然喝道:“何人敢為我军掠阵!”
“末将愿往!”“末将愿往!”
两个声音异口同声的响起,帐内眾人循声望去,开口的乃是两名年轻将领,一人姓关名兴,一人姓张名苞,这二人乃是虎将关羽和张飞之子,皆是在父亲的督导下自幼习武,一身本领jīng湛,此番二人随诸葛亮前来剿平叛乱,
诸葛亮微笑著看了看面前的两名年轻果敢的青年俊才,心中却是有了几分盘算。张苞和关兴二人虽然武艺非凡,但毕竟太过年轻。
而且此番初次上阵,若让他们為先锋,谁也不敢年少气盛之下这二人能否全胜而归?何况这掠阵之举,事关双方士气的消长,不战则以,若是出战便定要必胜!
思虑及此,诸葛亮心中已然计量,他头微微一偏,望著身边束手而立的一男子,开口道:“李立何在?”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二)
闻言,那男子上前拱手应道:“属下在。”
若是刘嫣在此,看到此人的模样必然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為这李立不是他人正是司马英装扮而成。司马英刻意将鬍鬚弄得密了一些,长的丑一些。身材魁梧些,看上去和眾人无异。之所以如此,他是怕军中有人认出自己来,须知如今他的身份还是大魏朝车骑将军,虽然他从未到过魏军的军营里当过一rì职,但魏国却依旧没有将他除名。司马英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刻意所為,或许在司马懿心中,父子二人还有和好的可能。其实司马英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所以他才会如此将自己打扮一番,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毕竟他是為了星玉而来,并非是当真想要加入蜀汉。
诸葛亮沉声道:“我命你带前锋营兵士五百人出战掠阵,务必重创敌军,大胜而归,若是折损一人,则不必回来见我。”
听到这里,帐内的眾人皆是微微皱眉,心道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须知如今永昌城下的贼军足有数千人之多,诸葛亮非但要让这李立大胜而归,还要不能折损一人,这条件实在太过苛刻。因此连张苞和关兴也没有继续请战,只是侧目望向司马英。
“末将必不辱使命!”未想,司马英却是当即领命而出。
出了营寨,司马英片刻的工夫便点齐前军的五百士卒,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司马英心知这三百士卒每一位都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之辈,而且心思坚韧、配合默契,因為他们并非寻常的士兵,而全部都是白眊兵士卒。
这白眊兵乃是当初刘备的亲兵,原本由大将陈到所统领,陈到此人早在刘备在豫州之时便归属刘备,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这白眊军士卒,个个都是陈到jīng心挑选,因此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深得刘备器重和信赖。刘备崩后,陈到被任命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為永安都督,白眊军一部分随陈到镇守蜀汉东部大门,是魏、吴不敢犯蜀汉东境;另一部分则便被留在成都拱卫京城,成為宫廷禁军,此番诸葛亮南征,汉帝刘禪特意拍了一千白眊兵随行,作為诸葛亮的亲卫,可见刘禪对其信任。
司马英上马,除了一杆长枪,还带了六袋箭。眾将见状都是骇然,心道一般将领出军,带两袋箭地都是少见,他带了那多,莫不是準备以死相搏不成?
司马英哪有这麼多念头,手中长枪一挥,高声道:“锥形阵,随我衝锋!”
他话一出口,已经率先冲出了营帐,径直朝将要布好阵势的叛军杀去,身后的五百兵士虽是疾驰,却是错落有致,步伐虽快,但阵型保持得极好,宛如一把尖刀般準备刺入敌阵,又好似一柄巨锤,即将重重砸向对方。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三)
锥形阵又名牡阵,早在chūn秋战国时代这种阵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孙臏兵法》中也有对其记载,孙臏大家将其列為十阵之一。锥形阵是一种前锋如锥的战斗队形,是一种强行突击的阵法。非勇悍无比的将领和jīng锐的攻击型部队无法使用。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
司马英不过只带了区区三百人便敢於使用此阵型,当然是因為他对自己实力有充分的信心。汉兵马快,黑压压的乌云般地涌了过去,自出了营寨到接近盗匪週边之时,叛军甚至还未来得及补好防御,好不容易将兵力分出一部分,却只是来得及像长蛇般地倒卷,首尾并不能合拢。
司马英见状,心知机不可失,手中长枪一抖,紧夹马肚,想也不想的杀入敌阵之中。他此举一出,不但是远处观战的汉军将领们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一区区偏将竟然有如此胆略,一人杀入千军万马中,连叛军的兵士也是万万没想到,略一愣神之下,便被司马英突入阵中深处。
下一刻,血光四溅!司马英虽在敌阵中,却仿若一条蛟龙般如鱼得水,杀得几进几出,手中长枪每一次挥出,都会带起一股血雾,掀起漫天血雨。片刻之后,司马英四周竟是没有一名叛军敢靠近,而此刻那三百白眊兵亦是突入了敌阵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汇合在他身边。
“刺!”看援军赶到,司马英当即喝道。兵甲鏗鏘声中,长矛林立。盾牌竖起。阳光一耀,照在矛尖盾牌之上。寒光森然。只是片刻的功夫,刚刚已被司马英杀得胆寒的叛军再遭重创,白眊兵纷纷出招,有如巨石投入了河面,涟漪一圈圈的扩散。而每荡漾出一圈涟漪,便意味著有一茬叛军士卒的毙命。不多时,便有数百人死于这支先锋部队手中!
看到此幕,城头上的雍闓和高定不由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心中都是同一个想法:这员虎将究竟是何许人也,生得如此兄悍?
非但是他们,连这边的汉军将领们亦是连声讚叹,想不到己军阵中还藏著如此的驍勇善战之辈,而且身份竟不过是一名偏将。
刚刚还因為请命出战而不得所以心生怨懟的张苞和关兴二人则紧抿著嘴唇,一言不发,他们内里了然,若是诸葛亮当真派自己率兵掠阵,决计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面sè各异的眾人之中,唯有诸葛亮依旧是轻摇羽扇,脸sè风轻云淡,毕竟他瞭解司马英之能,对如今的局面自然是早有预料。但其实他的心中也在轻声喟叹,想当初先帝初即汉中王之时,手下猛将如云,五虎上将无一不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绝代猛将,更不用说还有魏延等一干智勇兼备的名将,可是这才短短几年的光景,五虎将中已有四人逝去:前将军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天下,然而却因大意失了荆州,最终败走麦城,客死他乡;右将军张飞向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果不其然,张飞因為兄长报仇心切,為小人所害;左将军马超,昔年举义兵反曹,渭水边大败曹军,险生擒曹cāo,然而归顺刘备后,却是鬱鬱而终,时年不过四十七岁;后将军黄忠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阵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勇毅冠三军,但亦是在先帝任汉中王后次年病故。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四)
如今蜀汉大将凋零,拿得出手的猛将不过赵云、魏延二人而已,此番南征,诸葛亮让魏延留守汉中以备曹军偷袭,又让赵云自领一军伐云南,如今环顾四方,竟是再无一员可称得上是当世闻名的虎将,只能靠司马英来掠阵,不禁使得诸葛亮亦是生出一丝悲凉之感。
不过诸葛亮毕竟非常人,这股复杂的感觉刚刚涌上心头便被他打消,眼见司马英已使得叛军阵脚打乱,他羽扇一横,沉声道:“敌军阵势已乱,后军留守,其餘诸军进击!”
诸葛亮此言一出,眾将皆是拱手领命,各自带著部属朝永昌郡城下的叛军杀去。然而张苞和关兴两名小将却是再次被诸葛亮留下待命,这让两人分外不解,只是碍於诸葛亮在军中上下的威望,他们虽有不满也不敢流露得太过明显,但毕竟是少年心xìng,脸上始终还有少许愤懣不平的神sè,
诸葛亮望著这两人的模样,却是笑而不语,只是手中的羽扇微微扇动了两下,长髯在风中随之摆动···
郡城十数里外是片地域颇大的森林,白rì里从天空中shè下的阳光為层层叠叠的树叶所遮蔽,根本照不到林中深处,使得这里的光线分外yīn暗,仿佛盘亙在地面的一个怪兽,静静的等候著吞噬著世间万物。
远方的大战仿佛并未对这里造成一丝影响,森林周围安静得有些过分。然而虽静寂无声。可若是仔细的去听,才发现这股异常的静寂中有种不安的sāo动,有种不安的恐惧!
森林像是怪兽,内里动静却像是平静的海面下蓄积的惊涛骇浪般,一旦翻涌而出,下一刻便能将海面上所有的一切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数千兵士静静的埋伏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中,一动不动,就像雕塑一般,天sè已经渐渐寒冷起来,兵士却丝毫感受不到,铁打的神经般凝望远方,远处正在激烈交战的两军渐渐融汇在了一起,不分彼此,战况显然已经到了最激烈和胶著的地步,稍微懂兵事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只要任何一方再投入一支兵马,那麼战局便会立刻改变。
兵士恪于将军的威令不敢稍动,林子中的几百匹战马却是有些不安和兴奋,马衔枚,人衔草,只為了不為敌方察觉。
葡匐在最前头之人面sè怪异,黝黑的脸上用顏料画著许多谁也看不懂的图腾形状的图案,此人便是越嶲的夷王高定。
南蛮这些少数民族选择自己的头领向来都是遵循古法,只会选择部落中最勇武之人,这高定便是如此,一身怪力力大无穷,因此才会成為如今夷王。
只可惜在高定眼中只知这南疆广袤无边,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只不过听信了雍闓一番巧言令sè的游说,便决定与其一起高举叛旗。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五)
此刻高定抬头眺望远方的战况,战意已被完全激起,心中愈发振奋,浑身发热。雍闓对他说了,今天要做一件足可以震惊天下的事情,只要在这永昌郡城下斩杀了新立的蜀汉柱石诸葛亮,那麼整个蜀汉朝便会不战自溃,到时一路打进成都,雍闓即位称帝,他高定便是整个南疆之王。
因此,雍闓早早的便让高定在此处埋伏,一旦两军交战,到了紧要的关头,高定率军杀出,定能一举奠定大局,战而胜之!
一想到这里,高定忍不住摸了摸身旁的长刀,嘴角浮起一丝yīn冷之sè,在他看来雍闓此计可以说是设计天衣无缝,断然没有失败的道理。
此刻远方的战事到了最白热化的地步,两支军队纠缠在了一起,几乎是不分你我。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诸葛亮率领的汉军无论从兵员素质以及兵器鎧甲都是远在雍闓所纠结的叛军之上,再加之叛军刚才為司马英的突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连阵势都没有摆开,这场战斗根本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只怕这个时候,眼见于此,高定当机立断,手中长刀一挥,高喝一声蛮语,森林里早已蓄势待发的夷族人士兵当即高声回应。那声音仿若是深夜里群狼的嚎叫一般,在森林中突兀的响起,让人不寒而慄。
远处的汉军将领们显然是注意到了此处的状况,听到这个声音,不少人脸sè不禁微微一变,显然是没想到雍闓还有如此后手在。
诸葛亮嘴角闪过一抹笑意,却是连看都不看森林那边一眼,目光淡淡的扫过刚才还情绪低落的张苞与关兴二人,出言道:“何人愿出战?”
“末将愿往!”闻言,张苞与关兴面sè一振,迫不及待的出列拱手道,说罢他俩并不像其他将领一样恭敬的低头等待诸葛亮的回应,反而是急切的注视著丞相,内心中显然是万分的迫不及待了。
“既然你二人愿往,那好。”诸葛亮脸上笑意却是有几分高深莫测,他缓缓道,“我予你二人三百人马迎敌,若是让叛军前进半步,那麼军法从事!”
闻言,眾人不禁微微一愣,从那森林方向传来的声响看来,这支叛军伏兵只怕有数千人之多,虽然汉军强悍,但诸葛亮只给张苞和关兴三百人,说是以卵击石也不為过。
虽然年纪不大,但张苞和关兴因家世的缘故,他们自然也熟读兵法,绝非高定这样的蠢人,所以听到诸葛亮此言,不禁有些意外和踟躕。
“怎麼,不敢麼?”眼见他们的模样,诸葛亮脸上的笑意更盛,缓缓道,“刚才那偏将难道不是率三百人掠阵的麼,难道区区一偏将都能做到,你们两名将门虎子还做不到麼?”
听到诸葛亮此言,张苞和关兴脸上顿时变sè,对於他俩而言,父辈笼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是荣耀亦是一种压力,对於他们而言,除非不上战场,若是上了战场便决不能堕了父亲的威名,他们只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服眾,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六)
“怎麼,不敢麼?”眼见他们的模样,诸葛亮脸上的笑意更盛,缓缓道,“刚才那偏将难道不是率三百人掠阵的麼,难道区区一偏将都能做到,你们两名将门虎子还做不到麼?”
听到诸葛亮此言,张苞和关兴脸上顿时变sè,对於他俩而言,父辈笼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是荣耀亦是一种压力,对於他们而言,除非不上战场,若是上了战场便决不能堕了父亲的威名,他们只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服眾,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而如今诸葛亮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显然用的是激将法,张苞和关兴年轻气盛,如何受得了他激,两人对视一眼,当即答道:“有何不敢,此番若是不能取胜,我俩提头来见丞相!”
“那好,你俩去吧。”诸葛亮点点头,羽扇一挥,目送两人领兵而去。
“丞相,三百人是否太少,毕竟两位小将军都是初次上阵,若是...”参军蒋琬来到诸葛亮身边,不无担忧的望了远去的张苞和关兴二人一眼,轻声出言,显然是想要说点什麼。
“公琰不用担心。”诸葛亮笑著摇了摇头,接著道,“你去后军準备一下,等会派人打扫战场、安抚郡内被贼军挟持的百姓吧。”
蒋琬见诸葛亮成竹在胸的模样,知其必定有安排,因此也不再多言,转身前往后军安排一干事宜了。
“怎麼回事!”距离冲出森林已经有差不多一主香的工夫了,高定却发现自己以及身后率领的一干人与远处永昌郡下的战场并没有缩短丝毫的距离,反而有越拉越远的感觉。
再看当下的战况,此时的战局已经完全是一边倒的状况,叛军四散而逃,蜀汉兵士已经是必胜之势,而自己还在这里浪费时间,高定的额头上不由泛起了一层冷汗,心中分外焦急。
“大王,你看!”就在此时,高定耳边响起一个族人的声音,他循著开口的族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旌旗密佈,尘土飞扬,一支大军正朝自己的方向杀来,士卒密密麻麻只怕足有万人之多,当先两人面sè兄神恶煞,仿若从天而降的魔神一般。
眼见于此,高定顿时乱了心神,非但是他,在其身后的夷族兵士更是為此时的场面吓得不知所措,有几个胆小者当即便开始转身逃跑。
可惜无论他们怎麼努力都始终跑不远,甚至想要循著原路返回到森林之中都不行,只能眼睁睁的看著汉人大军风驰电掣般逼向自己,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敌人,那些夷族人心中满是绝望,还没与对方展开接触,士气便已消散得乾乾净净,连手中的兵器也拿不稳了,更不用提佈阵迎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