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回魂(二)
司马英与赵云师兄弟二人望著面前的童玲,相对无言。过了许久,赵云攥紧了拳头,疾声怒道:“我必杀司马懿此贼!”
听到这句话,司马英顿时一阵空白,久久无语。
“能不能想办法让玲儿妹妹死而复生呢?”而就在此时,一旁的刘嫣却是忽然开口道。
“死而复生?”司马英和赵云皆是微微一愣,将目光投向刘嫣,司马英皱眉道,“这世上当真有此等事麼?”
“没错。”刘嫣点点头,篤定的说道,“大哥你可曾听过董仲君此人?”
“董仲君?”司马英和赵云对视了一眼,沉吟片刻,皆是摇了摇头。
“此人乃是西汉之人,他少时服炁炼形,二百餘岁不老,世人皆以為奇。武帝时,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因病去世,武帝思念不已,传詔董仲君,希望能再见李夫人一面,董仲君答应了武帝所请,他向武帝要了百艘楼船和千名大力士,传授他们异术并带著不死药前往黑河的北方一个叫对野之都的地方,取来了一种神奇的石头,刻製成李夫人的形象,董仲君便用这石像召唤了李夫人的魂魄与汉武帝相见。”刘嫣缓缓说道。
“可是这不过是传说吧...”听到这里,司马英终於想起武帝為李夫人招魂作赋的故事,不过在民间,此事不过是被当做小说趣谈罢了,如今从刘嫣口中听闻,如何不让他疑惑。
“不是传说,是确有其事。”刘嫣摇了摇头,开口道,“这件事是我父皇告诉与我的,乃是宫中不传之秘。”
刘嫣说得无比郑重,司马英自然是相信了其所言,毕竟这种宫闈秘闻,谁都不如刘嫣知道得清楚,更何况还是刘嫣的父亲汉灵帝刘宏亲口所言。
“可是即便此事是真的,但那董仲君也是汉武帝时的人物了,相隔如今已有上百年,如何还能找到他来救活玲儿呢?”司马英摇了摇头,轻叹道。
“找不到董仲君,但我们可以找另外身负异术之人。”忽然,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云开了口。
“何人?”司马英急急朝他望去。
“卧龙先生!”赵云篤定的说道,“先生他一身本领通天彻地,绝不
下那董仲君,只要找到先生那便有一线机会!”
“卧龙先生...”听赵云这个名字,司马英第一个反应却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小师弟你在想些什麼。”赵云走到司马英身边,轻声道,“你放心吧,卧龙先生绝非小肚鸡肠之人,昔rì你对他的冒犯,他从未掛在心上。何况事关小师妹的生死,你...”
“二师兄,你不用说了,我明白的。”司马英望向赵云,点头道,“只要能让玲儿死而复生,那我司马英即便是赴汤蹈火亦是在所不惜。”
“好!”赵云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这就上路!”
第九十四章 回魂(三)
成都,大汉朝西南的一座重城。成都為古蜀国之国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大将司马错领兵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南下,尽收蜀国和巴国之地為秦境。昔时古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后秦昭王任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二人一同主持修建了惠利百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举从根本上解决了成都平原水旱从人的状况,使成都平原取代中原而被称為“天府”。
及至西汉年间,成都已成為了全国闻名的大都市,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是為西汉六大都市之一。刘焉被封為益州牧后,更是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县治地,足见成都的重要xìng。
也正是因此等缘故,刘备虽自立為汉中王,却并非将属国的治所放在汉中,而是依旧在成都修建了大量的行宫,作為国都。
今rì又到了在王宫中朝会的时候,刘备拖著病体躺在榻上望著座下群臣,缓缓道:“关於伐吴之事,诸位有何意见?”
刘备已经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当得知二弟关羽樊城兵败,不但失了荆州还损xìng命时,刘备便是得了一场急病。好不容易待到病情稍微好转,刘备便召诸葛亮、糜竺、许靖等重臣商议伐吴之事,因為在他看来,若非东吴孙权背信弃义,派吕蒙偷袭荆州,自己的二弟也不会兵败,更不会失去xìng命。
但是刘备这个想法却被自己最為倚重的诸葛亮所竭力劝諫,在诸葛亮看来,如今北方的曹cāo依旧是目前己方最大的敌人,只有联合孙吴才能抗衡曹cāo,否则必将是為其逐一击破,所以不能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从内心而言,诸葛亮此言刘备又何尝不知晓,可是他更痛心的是自己二弟关羽,因此他打心底不愿放弃伐吴之策,这才会拖著病体召集群臣商议。
“殿下,伐吴之事如今切不可行。”诸葛亮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起身说道,因為这是他作為属臣的责任,若是连他都不开口劝诫,那麼就只能眼睁睁主公好不容易创建的基业毁於一旦。
“攘外而必先安内,如今益州新附,南蛮之地还有少数民族不服管辖,这些才应是首要该处置的。再加上我大军新败,士气披靡,实在不宜出征东吴,还望殿下三思。”诸葛亮苦口婆心的说道。
诸葛亮此言一出,座下群臣皆是深以為然。
“咳咳咳...”刘备面sè苍白,目光缓缓扫过眾人,缓缓道,“我这里有一封三弟自閬中写来的信,你们都看看吧。”
刘备话音一落,当即有侍者将一封帛书交到诸葛亮,诸葛亮将帛书缓缓展开了,看完之后,面sè不禁微微一沉。因為这帛书竟是用血水写成的!
而帛书上的内容很简单,便是张飞自请為伐吴先锋的出师表,诸葛亮看完沉默许久,将其拿给身边的许靖等人一一传阅。
“孤自桃园与关、张二人结义,曾立下盟誓,同生共死!然如今二弟云长不幸為东吴孙权所害,孤若不报此仇,那便是背弃盟誓,必為皇天后土所弃!如今三弟与孤同心,孤自不能做无义之人,因而yù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告二弟云长在天之灵!”刘备强忍著病痛,无比恳切的对眾人缓缓道。
第九十四章 回魂(四)
此言一出,座下之人尽皆面sè凄然,显然皆是為刘备这番肺腑之言所打动。
“殿下!”诸葛亮忽然站起身来,朝刘备跪拜道,“此举当真是万万不可,当今天下之国贼乃曹cāo,非孙权也。殿下切不可本末倒置,关东义士,无一不是必裹粮策马待迎王师,殿下只消乘势北伐,定能问鼎天下、复兴汉室;而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届时鷸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汉家天下必落入贼,愿陛下思之、察之,以百姓為重,以天下為重!”
“军师,你难道要孤坐视血海深仇不得报?做一个為天下唾弃的不义之人?”刘备掩面道。
“国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诸葛亮继续劝诫,“臣只希望殿下不能因私而废公。”
“你…”闻言,刘备陡然站起身来,攥紧了拳头望向诸葛亮,诸葛亮只是不断叩首,希望刘备能回心转意。
而群臣见状,生怕刘备对诸葛亮此举起了异心,当即纷纷跪倒在地,开口道:“殿下息怒,军师亦是為天下大计著想。”
见状,刘备默然不发一语。良久,他是长叹一声,颓然坐下,此刻他心乱如麻,不知是否该坚持自己的决定。
就在此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有一风尘僕僕的男子一脸急sè的来到殿外,却為守在门口的侍卫所阻拦。
“让他进来!”刘备认出这人乃是三弟张飞的长子张绍,他如今不过是侍中之职,按理是不能参加朝会,但见他如此模样,刘备当即挥下令道,侍卫立刻放了他进来。
张绍进到大殿,见到刘备之后,却是长跪不起,泣声连连。
“何事让你如此,快快与孤道来。”见张绍的模样,刘备心中陡然闪过一丝不安,疾声问道,“是否与三弟有关?”
“殿下,我父亲他…他為jiān贼所害,如今已…已身亡了!”张绍哭泣中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闻言,刘备先是一怔,旋即放声大哭,悲慟之下竟是昏厥於地!
眾臣眼见於此,赶紧唤来医官救护,医官一番诊治,终於让刘备幽幽转醒。
只见他疲惫的朝张绍招了招,诸葛亮会意,赶紧将张绍唤到他身边,只听刘备用细如蚊蝇的声音问道:“你…你,三…三弟他是如…如何被害的?”
“父亲他…”张绍慢慢将张飞如何遇害的事情与眾人了出来。
张飞為人与关羽不同,关羽是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张飞则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尤其是对待属下士卒,稍有不如意则打骂交加,而听闻二哥关羽遇害后,更是每rì借酒消愁,為了给关羽报仇,张飞下令军中,限三rì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掛孝伐吴。次rì,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时rì才行。
想不到,此言却是引得张飞大怒,当即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张飞还勒令二人明天务必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范疆、张达祭旗!
范疆、张达不甘受辱,二人回到营中商议,明rì之内是必然準备不好这麼多白旗白甲,既然如此不如豁出拼了,杀了张飞或许还有活路。二人商议停当,正巧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暗中杀害了张飞。然后携著张飞的头颅,投奔了孙权。
听到这里,诸葛亮心中暗叫不妙。果不其然,听到范、张二人投奔的是东吴,刘备面sè大变,厉喝道:“二弟俱亡,孤安忍独生!此事不必再议,孤将率兵亲征,此番不踏平东吴,誓不甘休!”
jīng彩推荐:
第九十四章 回魂(五)
下了朝,诸葛亮独自一人回到府上,心绪分外复杂。他知道张飞之死,对於刘备而言打击绝不下关羽,毕竟三人结义已数十年,从曾经的朝夕与共,到后来的天各一方,三兄弟感情丝毫没有随著身份地位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变长而减少丝毫,依旧如当初结义时一般,这说明三人皆是重情重义之辈。
也正是如此,当刘备在听说自己的两名手足兄弟纷纷遇害后,才会这麼伤心难过,在这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刘备做出举兵伐吴的决断,也情有可原,可是诸葛亮明白,如今天下虽然看似鼎足之势,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比起曹、孙两家,失去了荆州后的刘备一家的实力都是最弱的。
现在的局面绝不允许己方两面作战,一旦与东吴之战陷入僵局,而到时曹cāo再趁势来袭,那麼只怕连根基之地都要失去。
一想到这里,诸葛亮便是忧心忡忡。
“大人,子龙将军来了。”就在此时,府中的管事前来稟报道。
“子龙,他回来了啊,快请进来。”诸葛亮听赵云回来了,立刻让管事将他请进来。
“见过卧龙先生。”赵云进到内里,朝诸葛亮行了一礼,旋即看出他脸上的忧sè,当即开口道,“先生面有忧sè,可是朝中出了什麼事?”
“正是。”诸葛亮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继云长之后,翼德也為jiān人所害。”
“什麼!翼德也...”闻言,赵云面sè一变,追问道,“先生可否告诉我翼德是如何被害的?”
诸葛亮将今rì在朝会上张绍所言的经过对赵云复述了一遍,赵云听完,仍旧不甘心的开口道:“已经确认了麼?”
“恩,散朝之后我详细问过张绍,此事乃是翼德被害后,其部将吴班特意派人传回,使者今早赶到,因诸位大臣在参与朝会,使者无法见到殿下,这才先取道将军府,让张绍前来报信。”诸葛亮低声道。
“怎麼会这样...怎麼会这样...”赵云摇著头,喃喃道。
“而且因為云长和翼德之死,殿下急怒攻心之下,已失去了平rì的冷静,如今他决意要亲征东吴。”诸葛亮皱眉道。
“当真?”闻言,赵云先是一愣,旋即默然。因為他自问若易地处之,换做是自己,如果知道司马英被害,只怕也会是同样的反应。
“我担心的是,一旦与东吴交战,那曹cāo从北方来犯,不知该如何抵挡。”诸葛亮不无忧虑的说道。
“此番我从许都归来,倒是有一事或可解先生此忧。”赵云却是开口道。
“哦,何事?”诸葛亮望著赵云,问道。
“曹cāo已经死了!”赵云一字一顿的开口道。
“曹cāo已经死了?”诸葛亮闻言顿时大惊,这个消息实在来得太突然,若是其他人陡然对他说起,或许诸葛亮只会将这看做个笑谈,但他深知赵云為人,赵云是绝不会对他说假话的。
眼见赵云点了点头,诸葛亮面上却是闪过一抹异sè,赵云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当即开口问道:“先生可是想到了什麼?”
“我只怕这一切又是那玄龙在背后yīn谋策划。”诸葛亮缓缓说道。
“极有可能。”赵云思虑片刻,点点头道,一说到玄龙司马懿,他的面上便不自觉的闪过一抹黯然之sè。
“怎麼了?可是此番许都之行出了什麼变故?”诸葛亮见状,不由开口问道。旋即发现童玲并未随赵云一道归来,当即追问,“玲儿姑娘呢,她如何未与你一起回来?”
第九十四章 回魂(六)
“玲儿...玲儿她...”赵云的话语越发有些硬咽,而就在此时,一名男子却是从外快步走了进来,跪倒在诸葛亮面前,开口道,“请先生定要救救玲儿!”
“童英!”当诸葛亮看清来人,顿时一愣,旋即惊道。
“先生,求您救救玲儿!”这男子正是司马英,他伏在诸葛亮身前,低声道,“当初我懵懂无知冒犯先生,还请先生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司马英,只要先生能让玲儿起死回生,司马英必定是结草衔环相报,做牛做马亦是在所不惜...”
“童英你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诸葛亮双手将司马英扶起来,摇头道,“我从来就未怪过你,你且先不要太过激动,待我先看过玲儿姑娘。”
“好!好!”听诸葛亮如此说,司马英仿若看到一线曙光,连连说道。
“走吧。”诸葛亮携著司马英的手,朝赵云点点头。赵云立刻领著他往自家的府邸行去。
赵云将童玲的尸身安放在自己府邸的一间僻静宅院内,司马英请刘嫣留在院中守护童玲,这才和赵云一道去请诸葛亮。
赵云一路领著诸葛亮来到院外,推开门,一股寒气,陡然从屋内冲了出来,儘管诸葛亮还站在门外,但被这股寒气一冲,也不禁微微打了个冷战。
他进到内里后,赵云轻轻将房门带了一下,一次吱呀的凄凉声音后,大门再次轻轻合上。
幸亏如今隆冬还未过,天气苦寒,再加上一路上司马英等人小心看护,不断用冰块来防护童玲,因此童玲的尸身保护得很好,和当rì司马英在山洞中见到的一般。
诸葛亮投眼望去,童玲就安静地躺在屋内用冰块砌成的床上,没有丝毫的生气,但在她带著痛苦之sè的脸上,却似乎带著更一份轻鬆和解脱之sè,或许是因為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终於见到了这麼多年来,一直念念不捨的男子。
此时此刻,屋内的另三人都死死的望著诸葛亮,希望能从他口中听到最期望听到的话语。
可惜诸葛亮好生将童玲打量了一番,沉默了许久,却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这一声叹息虽轻,却仿若狂风暴雨,雷电轰鸣在司马英空荡荡的脑海里闪过!他心神激荡之下,竟是有些站立不住,头晕目眩,身子向旁边倒去。便在此时,一隻温和带著暖意的手从旁边伸来,扶住了他,司马英转头望去,只见刘嫣脸上带著关切的目光望著他,绝美的脸上满是担忧之sè。
看著刘嫣的眼神,司马英顿觉一股暖流从手心传来,他勉力挤出个笑容,朝刘嫣点点头,示意自己没事。
然后司马英再转头望向诸葛亮,眼见他也正看著自己,一副yù言又止的模样,当即开口道:“先生,你说吧,我没事的。”
“那好吧,我便直说了。”诸葛亮点点头,缓缓道,“生死有命,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非人力可以逆转的,即便是我也无法逆天改命,让玲儿姑娘起死回生...”
“可是当初那董仲君不是為李夫人招魂与武帝相见的麼。”司马英疾声道。
“你先不要著急,听我慢慢把话说完。”诸葛亮摇了摇头,缓缓道,“招魂与起死回生并非是一回事,其中差别甚大,董仲君為李夫人招魂,靠的是从黑水北面对野之都找来的神奇石头。借著此物董仲君也才不过将李夫人的魂魄召唤归来与武帝一见,如此岂能与起死回生相提并论?”
第九十四章 回魂(七)
“那...那当真就没有办法了麼?”司马英无比沮丧的开口道。
“是啊,先生这世上当真就没有起死回生之法麼?”赵云亦是疾声问道。
“这倒未必。”诸葛亮眸子里闪过一抹异sè,微微摇了摇头,“让人起死回生虽是逆天之举,希望微乎其微,但毕竟还是有可能的。”
“当真!?”司马英和赵云异口同声的问道,连刘嫣亦是死死的望著诸葛亮,静待他的下文。
“这希望便在童英你的身上。”却不想,诸葛亮竟是将目光投向司马英,淡淡的说道。
“在我身上?”闻言,司马英不由一愣,不解的说道。
“正是。”诸葛亮篤定的点了点头,反问道,“你可知那董仲君从对野之都找来的神奇石头,究竟是何物麼?”
司马英茫然的摇了摇头,眼角的餘光扫过赵云和刘嫣,他俩亦是满是疑惑之sè。
“当初共工因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一撞,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女媧大神為求补天,寻了一个了积聚天地灵气的宝地冶炼五彩石,此处便是仙山蓬莱。”诸葛亮缓缓说道,“董仲君对武帝所言的所谓对野之都其实正是这蓬莱之地。而他找到的神奇石头其实...”
“那石头就是女媧大神补天的五彩石?”司马英自以為会意,赶紧说道。
“你说得并不完全对,五彩神石何其珍贵,怎可能如此轻易的便被人在蓬莱找到。”诸葛亮摇头道,“董仲君找到的不过是女媧大神炼製五彩石时用来铺鼎的炉石罢了。”
“单单是炉石便有如此能力,可以引渡亡魂?”赵云皱眉道,“那若是真正的五彩石...”
赵云没有把话说完,但他话里的意思诸人皆是明白。
“是啊,否则女媧大神也不可能千辛万苦的炼製五彩石来补天吧,而且寻常的石头也决然无法弥补天上的缺口。”诸葛亮点头道,“若是当初董仲君能找到真正的五彩石,或许真能让李夫人起死回生,与武帝在阳世再度相见。”
“难怪那董仲君后来对武帝说这石头有毒,只适宜在远处观望,而不能靠近,以防武帝被jīng魅所迷。”听到这里,刘嫣也不禁点点头,开口道,“后来武帝听从了他的劝諫,等到见过李夫人瞭
解心愿之后,董仲君立刻派人将石头做成的人像捣成九段,断了武帝的念想,原来并非他不想让武帝见到李夫人,而是根本不能做到。”
“没错。”诸葛亮微微頷首,显然是同意刘嫣所言。
“可是这五彩神石当初不都是被女媧大神用来补天了麼,如今我们又往何处去寻找呢?”赵云皱眉道,“何况此等神物岂是如此轻易便能找到的,若是三五十年找不到,那麼小师妹...”
“这倒不然,其实这五彩神石已经在我们身边了。”诸葛亮摇了摇头打断赵云所言,开口道。
“已经在身边了?”赵云微微一愣,旋即顺著诸葛亮的目光望向司马英,只见司马英面sè先是一阵疑惑,俄而眼中却是闪过一抹亮sè,无比激动的开口道——
“磐龙壁!先生您说的莫不就是磐龙壁!”
第九十四章 回魂(八)
没错,正是磐龙壁。”诸葛亮点头说道,“这磐龙壁便是当初禹帝用女媧补天的五彩石所铸。”
“那请先生您快快救治玲儿吧!”司马英赶紧从怀中取出了磐龙壁,递给诸葛亮,开口道。
诸葛亮却是并不接过,只是说道:“你不要著急,我话还没说完。”
听诸葛亮如此说,司马英只得按捺下激动的心绪,耐心听他继续往下说。
“虽然磐龙壁亦是由女媧大神的补天五彩石所作而成,但距离当初禹帝制作这块神壁已有上千年之久,其中蕴含的力量已大不如前,若是我没有猜错,单凭磐龙壁的力量很难完成逆天改命之法,若要让玲儿姑娘真正的死而复生,必须还要借助九颗星玉的力量,毕竟九颗星玉亦是女媧大神作成的宝物,一旦聚齐九颗星玉,定能有逆转乾坤、穿越yīn阳之力!”
“可是...”听到这里,司马英不禁有些洩气,看了眼磐龙壁,叹道,“这麼多年来,我也不过找到了五颗星玉,刚刚过半数,另外四颗不知要多久才能聚齐,玲儿他...”
司马英手中的磐龙壁泛著淡淡的流光,其中壁身上有五颗星玉闪耀著五sè光芒。白sè的星玉是雍玉,乃是当初在长安城时,单福先生赠予他的;黄sè的星玉是冀玉,乃是吕布在嵩山之上偶得,而后司马英在虎牢关前从吕布处得来;黑sè的星玉是荆玉,乃是官渡之战,司马英拾得传国玉璽时,因磐龙壁的缘故,由传国玉璽化作而得;灰sè的星玉是兗玉,乃是秦始皇封禪泰山时所得,作為司马家族传承的宝物,司马英从司马懿处得来;红sè的星玉是豫玉,本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所得,后赐予张良,张良传给后世,一直到张鲁手中,司马懿强抢来后,又转交给了司马英。
这五颗星玉来歷不同,司马英逐一得到亦是花费了数十年的功夫,然而磐龙壁上还有四颗星玉的位置没有镶嵌,诸葛亮口中的九星聚齐不知何年何玉才能得偿所愿。
“大哥,你放心!”刘嫣看出了司马英面上的沮丧之sè,当即出言宽慰道,“即便是踏遍天涯海角,嫣儿也会陪著你将那四颗星玉找寻到,让玲儿妹妹死而复生的!”
人在逆境的时候,最需要的便是鼓励,尤其是亲人的支持和鼓励,如今听到刘嫣的话,司马英面sè失望沮丧的神情缓缓化作了坚毅。
“说得没错,小师弟你一定不能失去信心,既然你身為玉使,那麼终有一天你必定能够找到所有九颗星玉,到时就一定能救活小师妹。”连赵云亦是开口说道。
“好!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司马英深吸了一口气,攥紧了拳头,望著童玲像是许下承诺般,郑重的说道,“玲儿你放心,我一定会救你的!一定!”
眼见司马英重新恢复了自信,诸葛亮嘴角闪过一抹笑意,缓缓开口道:“其实童英你也不需太过担心,另外四颗星玉的下落,我已有了些许眉目。”
“先生此言当真?”闻言,司马英面sè一喜,赶紧追问道,“还请先生教我。”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诸葛亮脸上掠过一抹感慨之sè,却是先反问司马英,“想必当初焚书坑儒之事的原委玄龙已经对你说过了吧。”
司马英知道诸葛亮等人口中的玄龙便是司马懿,垂下头低声道:“没错,父亲已经对我说过了整件事的经过。”
诸葛亮看司马英神sè有异,再听他还是称司马懿做父亲,知其已然有心结未解,不由看了看赵云,赵云朝诸葛亮微微摇了摇头,示意许都之事他会私下说明。
诸葛亮在心中叹了口气,开口道:“当初之事且不论谁是谁非,秦始皇焚书坑儒确是是因為受了卢生与侯生的欺骗,而且当初这两人从咸阳城逃走之时,还各自带走了一颗星玉。”
“各自带走了一颗星玉?”司马英睁大了眼睛说道。
“没错,当初秦始皇一统六国,从六国皇宫中搜刮了其餘各个国家数百年的珍藏,其后又下令让天下人上缴家中所藏之金。”诸葛亮缓缓道,“名义上是為了防止叛乱,其真正的目的便是為了寻找散落在天下四处的九颗星玉,经过十数年之功,当真是為他找到了四颗星玉。”
“四颗?”赵云惊讶的问道。
“没错,的确是四颗。”诸葛亮点点头,“除了童英这磐龙壁上的兗玉,还有梁玉、扬玉和徐玉三颗星玉也為其所得。不过其中梁玉和扬玉為卢生和侯生所骗得,两人逃出咸阳之时,為了不被秦始皇派的追兵一网打尽,因此两人约定各带一颗星玉,一人往北逃走,一人往南逃走。”
“那这三颗星玉呢?如今下落何处?”司马英赶紧追问。
“每一颗星玉都有其特定的来歷,先说这梁玉吧。”诸葛亮徐徐说道,“九颗星玉从九恨天散落於天下后,这梁玉后散落於淮水之中,被鰩所吞,鰩得其祥瑞之气,从此所到之处禾苗便会成熟丰收,被百姓视為吉祥的象徵。《山海经》中记载:‘文鰩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东海,以夜飞……见则天下大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人四处寻得此鱼,养在宫中以求维持秦朝的祥和。后秦始皇夜间观此鱼腹中发光,便召来方士卢生询问,卢生明白此鱼腹中所藏可能是失散已久的九星玉之一,為怕秦始皇心存歹意,便欺骗始皇说这是鰩的内丹。鰩得此内丹才有如此灵力,若是强行取出,则神形俱散,可能会带来灾祸。始皇信以為真,於是不敢再打鰩的主意,命卢生好好奉养。”
“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卢生為逃避秦始皇的追杀,带著扬玉一路往北,逃到了北海之地,本yù学那徐福一般逃亡海外,可惜却是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虽然卢生侥倖活了下来,但却是不小心让鰩逃入了海中...”
“遗失在了海中?”听到这里司马英忍不住皱眉道,“难不成我要去茫茫大海里寻找这扬玉不成?”
“你可曾听过庄子的《逍遥游》?”诸葛亮忽然开口问道。
“听过。”司马英点点头,却不知诸葛亮為何提及此文。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过:北冥有鱼,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為鸟,其名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说到这里,诸葛亮顿了顿,望著司马英说道,“鯤鹏最喜爱的食物便是鰩,当初卢生的后人曾出海搜寻这藏有扬玉的鰩,然而却发现在卢生遇海难之处有鯤鹏出没,想必这藏有扬玉的鰩定是為那鯤鹏所吞食,所以你最好往北海一行,只要找到了鯤鹏便能找到扬玉。”
“好!那我便去北海走一趟,定要找到扬玉!”司马英当机立断,开口说道。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一)
北海,大汉朝青州六郡三国之一,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司马英和刘嫣二人一路风尘僕僕的从成都赶到这里,几乎横贯了整个大汉朝的疆域,而这些时rì里大汉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几乎目不暇接。
先是大汉朝丞相、魏王殿下曹cāo薨,其子曹丕袭其王位。曹丕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為文,深得曹cāo宠爱、
曹cāo长子曹昂早亡,因而曹丕被曹cāo立為继承人,其人野心更甚于父亲曹cāo,袭王爵后不过短短数月,便逼汉帝刘协禪让皇帝位,他废汉帝為山阳公,自己登基為帝,定国号為大魏,遵曹cāo為大魏武帝,并大封群臣百官,改元黄初,定都於洛阳。至此,由光武皇帝刘秀创立的东汉共历十二帝,计一百九十五年,终亡于曹丕之手。
而远在成都的刘备听闻曹丕废帝自立,更有谣言说曹丕杀害了汉帝刘协,让他分外伤心,此时群臣劝其称尊号,袭汉家正统,刘备却是谦让未敢当,直到诸葛亮进言力諫,刘备无奈下,只得应允眾臣所请,在成都称帝,国号依旧為“汉”,遥尊被废的刘协為汉献帝,改元章武。
而刘备称帝后的第一件是便是大举兴兵伐吴,诸葛亮和赵云等人苦諫,他亦是不听。孙权听闻刘备来伐,曾遣使求和,却為刘备拒绝,此时吕蒙已病亡,无奈之下孙权只得以陆逊為都督,领兵抗衡刘备大军。
不过这些事司马英根本不愿理会,在他心目中唯一一件事便是儘快找到其餘四颗星玉,让童玲早rì起死回生。此刻他与刘嫣身在北海城,正yù往郡守府求见北海的郡守王修。
就在路上,刘嫣却是见到一群三大五粗的汉子正在将一乾瘦老头围堵在墙角,声sè俱厉的模样,显然是正在对老头发火,有位男子甚至抡起膀子似乎要对老头动手,刘嫣当即厉声喝道:“住手!”
说罢,她抽出羽麟鞭挥舞驱赶开眾人,将老头护在身后。司马英望著刘嫣娇怒的模样,不禁想起当初二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与此时竟是颇有几分相似。
那时是刘嫣带著一干人对洛阳城内的一商贩发难,為司马英所见,司马英仗义出手相助商贩,这才与刘嫣结识。
望著此时与行侠仗义的江湖女侠无异的刘嫣,在司马英的脑海里,两个截然不同的刘嫣模样不禁交替变换,竟是让他生出许多感慨。
转眼间,离当时的情景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之久,刘嫣也从一个刁蛮的大汉朝公主变成了如今追随自己东奔西走的江湖女侠,这其中有多少苦楚或许只有她一人清楚,司马英自知亏欠刘嫣太多太多,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有一天能当真放下一切与刘嫣归隐山林,过上闲云野鹤的逍遥生活,只是身上背负的责任和不期而至的变故,让他这个想法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二)
“你们这麼多人何故欺负一手无缚鸡之力的老者?”就在司马英陷入回忆洪流的时候,场间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刘嫣柳眉倒竖望著眾人,喝问道。
“这位女侠,你是有所不知。”那些汉子眼见刘嫣手执长鞭、威风凛凛的模样,知道这女子不好惹,当即辩解道,“这老头根本就是个老骗子,我们都是出海捕鱼的船夫,上月这老头告诉我们他在海上发现了一处宝藏,说是要出钱请我们去取,取回来后必会给大家厚礼,可是谁知道此人把我们骗到一处荒岛上,晃悠了十数rì什麼都找到,我们回来后让他按约给报酬,这老头却是百般抵赖,我们迫不得已之下才将他堵在这里。”
“此话当真?”闻言,刘嫣转头望向自己身后的老头,开口问道。
那老头唯唯诺诺的躲在刘嫣身后,低声道:“我的确是发现了一处宝藏,可惜去晚了一步,被别人抢了先...”
“那意思是他们所说的都是真的了?”刘嫣面sè一变,开口道。
老头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疾声辩解道:“既然没找到宝藏,我...我哪有钱来给他们...”
“哼!”刘嫣冷哼一声,知道自己似乎管错了事,不过此时她又不好意思一走了之,还是司马英走了过来,从怀中取出一袋钱递给那些船夫,為她解围道,“罢了,你们把这些拿去把,就当是这老者给你们的报酬,你们也就不要為难他了。”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那些船夫既然得了钱,便也不再与那老头為难,立刻对司马英二人千恩万谢,然后感激涕零的走了。
“好了,他们都离开了,你也早些回去吧。”司马英见诸人走远,也不想再耽搁时间,对老头说了句,然后把头转向刘嫣,开口道,“我们走吧。”
“二位请留步。”却不想,那老头竟是将司马英二人唤住,出言问道,“敢问公子可是要出海?”
“何以见得?”司马英眉梢微微一挑,不置可否。
“从公子您的衣著打扮看,二位并非北海本地人,而且亦非商贾客旅,想来并不是為了倒卖海盐和海味而来,那麼来北海唯一的目的必定是出海了。”老头眼中闪过一道jīng光,缓缓道。
“想不到你还有些眼力。”司马英点头说道,既然被他看破,自己也无须隐瞒,而且司马英也想听听这老头的下文。
“既然今rì二位替我解了这个围,我无以為报,愿意随公子您出海,相信我能帮得上你们的忙。”老头篤定的开口道。
“多谢老丈的好意了,在下心领了。”闻言,司马英淡淡一笑,说道。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三)
“怎麼?公子不信我?”眼见司马英的模样,老头知道他并未将自己的话记在心上,皱眉道。
“并非不信,只是旅途坎坷,老丈还是在家中颐养天年,无需和我们一起受风吹rì晒之苦了。”司马英缓缓道。
虽然他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他的确是对这老头的话并不在意,毕竟不过萍水相逢,司马英绝不会轻信对方之言。
“哎。”听司马英如此说,老头只得长叹一声,朝司马英二人拱了拱手,独自迈著蹣跚的脚步离去。
然而他走了不远,却是忽然又转过身来,走到司马英身边,再度开口道:“那算我冒昧,能否请公子告知你出海的目的為何?”
“我们是去寻找那鯤鹏的。”司马英开口答道。
“你们要去猎鯤鹏?”不知為何,听到司马英这句话,那老头脸sè顿时一变,惊道。
“怎麼,有何不可麼?”刘嫣插言问道。
“公子可知,自古要猎鯤鹏者,没有一个人能活著回来!”老头神sè异常郑重,绝不像是在誆骗,“恕在下直言,公子最好早些打消这个念头。”
“可是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还请老丈见谅。”眼见对方如此诚垦的劝诫,司马英亦是温言说道。
“既是...既是如此...”老头犹豫了许久,这才慢慢的说道,“既是如此,那我便告辞了。”
“好走。”司马英亦是朝他拱拱手,目送他远去。
“大哥,这鯤鹏真有他说的这般厉害麼?”眼见这有些怪异的老头走远,刘嫣亦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临行前卧龙先生特意嘱咐过我,这鯤鹏虽為兽类,但其已灵智绝不下於人,而且体积庞大,让我务必要小心...”司马英顿了顿,却是摇头坚定的说道,“不过即便是如此那又怎样,為了玲儿,我一定要将扬玉带回去!”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四)
“嫣妹你就在外面等我吧,我独自一人去见王修便是。”郡守府外,司马英对刘嫣开口说道。
“恩。”刘嫣也并不想见所谓的大魏朝官员,当即点了点头。刘协被废之事刘嫣也听说了,刚开始她分外担心刘协的安危,后来听说曹丕逼刘协禪让皇帝位后,还是封了其做山阳公,顿时心情為之一鬆,毕竟刘嫣早已知道大汉朝為曹氏所取代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她只担心自己弟弟的安危,如今听闻刘协至少能平安度过下半生,知道这大概是他这个废帝最好的归宿了。
不过刘嫣对於新生的曹魏政权依旧没有好感,若不是出海之事要有求于北海郡守王修,她定然是不愿来这里的。
出海之事千头万绪,準备工作繁多,尤其是船隻、而且是能远航的大船,司马英不可能凭空弄出来,只得求助於官府,这便是他来这里找王修的目的。
司马英进到门房递上自己的名刺,不多时便有一郡丞来请他到后堂,而北海郡郡守王修已经在里面等著他了。
“见过司马将军。”王修眼见司马英到来,拱手问礼道。王修字叔治,本名為王脩。其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cāo。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到算得上是一清廉有為的好官。
“王大人无需客气。”司马英回了一礼,开口道,“我今rì是来向大人您借一样东西。”
“何物?”王修疑惑的说道。当听闻司马英前来北海他便有些不安,毕竟新主曹丕初登基,他这位车骑将军不在朝中,却是千里迢迢独自来到这偏僻的北海,莫不是新皇帝对自己起了猜忌不成?
“一艘大船。”司马英缓缓道,“能远航往北方的大船。”
“这...”听到司马英要的不过是一艘船,王修暗地里微微鬆了口气,不过旋即他又开口道,“敢问将军您是否要出航?”
“没错,我有急事要往北方一行。”司马英也不瞒他,点头道。
“那此事...”王修有些迟疑。
怎麼?可是有何难处不成?”司马英皱眉道。
“确是有所难处。”王修偷偷瞥了司马英一眼,见他并未发怒,这才接著往下说道,“若是将军您只要一艘船,那下官很好办,今rì便可為你调配一艘,但若是将军你要远航...那便有些不方便了。”
“远航又如何?”司马英不解道。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五)
“要开动一艘大船,少说也要上百名水手船夫。将军你知道的下官手下尽皆是我大魏朝的士卒,而朝廷载有明文,想要调动各地兵马,必须要有虎符才行,若是不见虎符,则任何人都不可擅动一兵一卒...”王修低声说道,“不知将军你此行可带来了朝廷的虎符?”
糟糕!听到这里,司马英不由在心中暗叫不妙,他此番乃是私自离开许都,自然是绝不会带虎符在身的,如今没有虎符便不能驱使水师,那即便是给了自己一艘船,单凭自己与刘嫣两人也是无法开动。思虑及此,司马英便不知该说什麼好。
“将军也无需著急。”眼见司马英的模样,王修便知道他必然是没有虎符的,他沉吟片刻,却是又开了口,“我倒有一个方法,或可帮到将军您。”
“哦,王大人有何计策,快快说来。”闻言,司马英赶紧说道。
“船我可以调配给你,但是cāo船的水师确无法為将军你配备...”王修缓缓道。
“那有何用,难道我一人能开动这船不成。”听到这里司马英不由有些洩气。
“将军莫急,待我把话说完。”王修却是淡淡一笑,接著往下说道,“虽然我无法给你配备cāo船的水师,但这北海郡内会水的船家举不胜举,不少人都是世代以捕鱼為生,cāo船的本领并不在朝廷的水师之下,将军您不若花些钱财,请些郡人来cāo船,如此我可以不违背朝廷制度,将军您也可以达成所愿。”
“好计策!”王修话音一落,司马英当即拍掌叫好,如此一来的确是一举两得。
“那就请王大人速速準备了。”司马英感激的望著王修说道。
“请大人您在此处稍待一rì,明rì我便為您将一切準备妥当。”王修开口道。
“不用了,我今rì便去募集可随船出海的船夫,明rì再来这里便是。”司马英沉吟片刻,却是摇了摇头,开口道。
“既是如此,那便请将军恕下官怠慢了。”王修见司马英一脸急sè,显然是对出海之事迫不及待,当下也不再多言。
“有劳王大人了。”既然事情已经商议妥当,司马英也不想就留,对王修拱了拱手,转身便离开了。
只是他不知道王修望著他远去的背影,却是流露出一丝迷惘之sè。
王修疑惑的是司马英要一艘船到底是做什麼,既然他拿不出虎符来,那必定不是朝廷的意思,如今朝代交替,正是各种事情波密诡譎的时间,司马英此举的确很令人怀疑。而且司马英显然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目的,王修脑海不禁闪过司马英是否要叛逃的念头。
不过须臾王修又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须知司马英乃是国家栋梁,天下闻名的猛将,若是他要叛逃,这东吴孙权或者西川刘备哪个不是抢著要,他何必仓皇出逃海上,何况朝廷并未下旨追缉司马英,身為下属他也无法拒绝司马英合理的要求。
王修在屋内来回踱步踟躕了许久,忽然眼前一亮,将今rì之事记录下来,然后高声道:“来人!”
“大人有何吩咐。”门外郡丞走了进来,拱手道。
“派人把这书信送往朝中,交给司马军师。”王修将写好的书信折好递给郡丞。
“诺。”接过书信,郡丞不敢怠慢,立刻出去找人送信。
王修听闻如今魏帝曹丕对司马懿分外信任,才登基便任命司马懿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既然司马英与司马懿关系匪浅,乾脆把这事告于司马懿,看他如何应对,到时若真出了什麼差池,自己也好交代。
第九十五章 -北海屠鹏(六)
司马英出了郡守府,远远的便见到刘嫣身旁多出了一人,他走近了一看,却发现是刚才在城外遇见的老头去而复返了。
“你…”司马英望著老头,皱著眉头正待说点什麼,老头已然先开了口,“让恩人临险境却视而不见,乃是不义之举。既然你们执意要去猎那鯤鹏,那老朽也不愿做不义之小人,所以还请公子您能把我带上。”
“我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了,我们不需要…”刘嫣一脸无奈的开口道。
不过她话还没说完,司马英却是忽然开口道:“既然你如此坚持,那麼我们此行便带上你吧。”
“当真?”那老头眸子里闪过一抹异sè,问道。
“当然。”司马英微微一笑,说道,“对了,还未请问老丈贵姓…”
“我姓林,二人恩公以后称小老儿為老林便好。”老头赶紧朝司马英拱手道。
“林老太客气,我这儿有件事想请您帮忙,你看方便不?”司马英缓缓说道。
“单凭恩公吩咐,小老儿自当竭尽所能。”老林开口道。
“林老您也无需叫我什麼恩公,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我叫司马英,你还是唤我公子即可。”司马英缓缓道,“我想请一些船夫cāo船出海,我看今rì那些被你请去找宝藏的船夫皆是善水之人,不知可否就邀约他们?”
“可倒可以,只是…”闻言,老林瞥了眼司马英,开口道,“只是若是我独自一人去请他们,只怕他们未必肯信我。”
“这个好办。”司马英从袖中取出一袋钱交给老林,说道,“你可以先把定金给他们,然后价格也可以适当高一些。”
“好。”老林接过钱袋,当即点了点头,旋即他又开口追问道,“那是否要找一艘大船呢,毕竟鯤鹏远在极北之海,没有一艘坚固的大船,只怕…”
“船我已经寻到了,这个你便不用担心了,只需找一些好水手来即可。”司马英摇头道。
老林忽然想起刚刚司马英是从郡守府中出来,立刻明白过来,点点头快步离开。
“大哥,真要带他一起去麼?”望著老林离去的背影,刘嫣忽然开口问道。
“怎麼,有何不可麼?”司马英笑著说道。
“只是觉得此人有些怪异,何况他年纪也大了,当真能出海远行麼…”刘嫣轻声道。
“出海远行和年龄可没有关系,须知许多远行的商旅都会随队带一位元老人,因為他们相信这些老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司马英笑著摇头道,“何况我们初到北海,人生地不熟,还有很多事需要人帮忙,多一个帮手也是好的。”
“对了,大哥你為何要找水手,莫不是那王修不肯帮忙?”听司马英如此说,刘嫣这才想起出言问道。
“不,此人倒还是算开通,不过…”司马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与刘嫣说了一遍,听到王修肯提供远航的大船,她不由点了点头,毕竟民间少有能出海远航的大船,只有官府中才可能找到,若是王修不肯帮忙,那麼这事便相当棘手。
“既然他不肯派兵,那麼我们就只能自己找水手了,因此我才会同意他来帮忙。”司马英缓缓道。
〖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七)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老头有些怪异,有点不放心。”刘嫣低声说道。
“有时候高人行事亦是会有些高深莫测,我们且看看他到底是否是隐於市井间的高人吧。”司马英想起老林说起鯤鹏时sè变的模样,不由轻声道。
因為是先付一半的定金,再加上报酬分外丰厚,因此水手船夫的问题很快便解决了,王修那儿也特意选择了一艘极為宽广和坚固的大船给司马英,因此準备工作进行得极為顺利。
司马英选了一个晴好的天气出海,庄子《逍遥游》中的北海并非是他们此刻所在的北海郡,而是那极北之海,也被成為北溟。在故老相传的传说中那里绝少有人踏足的杳无人烟的荒芜之地,也是充满神奇的地方,因此水手们听闻司马英的目的地是北海之地,亦是既紧张又兴奋。
起初司马英的航船是按照既定的航线,贴著海岸线航行的,可是没多久司马英便发现了问题所在,因為自己这艘船实在太过庞大,一路上每每停靠在港口便会引来无数人竞相观看,司马英不想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让水手们在一个港口补给足够的物资食物以及淡水后,便下令航船往西航行再折转北方,这样他们就缓缓的离开了眾所周知的航道,真正的开始了深入外海的试探。
虽然有海图,但是这份海图已不知是经过了多少年月的洗礼,上面很多标记都已是模糊不清,因此往西航行了三四天,水手们不禁有些惊惶起来,因為海图上标明的礁石和岛屿绝少还能再找到,四面望去都是碧蓝的海水,风极其的微弱,庞大的航船在苍茫的大海中,也不过像一片小小的枯叶。
不过司马英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他分外镇定,每rì都是平静巡视各处,还让水手们将新发现的岛屿和暗礁在海图上勾勒出来,以备回程之时所用。
司马英的沉著自若感染了船上的所有人,那些水手们渐渐不在惊慌,司马英甚至允许他们可以在閒暇时候钓鱼和下水摸鱼,这些水手们各个都jīng於游泳,不时能收穫一些海鱼,船上的清水和米麵又多,大家rì复一rì的烧制海鲜,自得其乐,简直都要忘记為何而来了。
唯有随行的老林却有些异样,他rìrì夜夜都在船舷边看著北方,每天吃喝也很少,人变得越来越枯瘦,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盛。司马英劝过他几次,让他多休息,却都為其所拒绝,望著他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让司马英心里有股不祥的预感。
正如司马英所预感的那样,可怕的变化终於来临了。
第九十五章-北海屠鹏(八)
就在大船往北航行整整二十rì后,这一天早晨晴朗得出奇,整个天空万里无云,硕大的rì头高悬於天际,灿烂的rì光将海水照得是金光粲然,船上的眾人依旧如往rì一般,各司其职,看似一片祥和的景象。而老林已经不在船舷边眺望了,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司马英心有不忍,只得下令把他锁在船舱里养病,其实他这麼做也不过是多此一举,即便不锁老林,以其如今虚弱无比的样子也很难爬上甲板了。
可即便是如此,老林依旧扳著舷窗,死死的望著北面。司马英从他的舷窗路过,望著他这幅模样,突然很是后悔当初答应将他带上船来,加快脚步离开,还未走到甲板,便有一水手来到他身边开口道:“公子,快要下雨了,你还是在舱内休息吧。”
闻言,司马英当即抬头看去,只见北面果然有一片黑sè的云彩缓缓飘了过来。海上的天气最是变化莫测,一时朗rì,或许一时就化為暴雨,这些时rì的航行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何况这些水手对於海上气候的变化最是敏感,他们所言向来不会出错,因此司马英点点头,準备转身返回船舱。可就在此时,异像突生!天际仿若传来一阵若有似无尖利的啸声,似乎正是来自远方的那朵乌云。
啸声刚刚响起,便只听一声闷响,那老林竟然是用孱弱的身体撞破了船舱的门,猛地冲上了甲板,状若癲狂的喊道:“是它!是鯤鹏!鯤鹏来了!”
老林面上闪著一股病态的嫣红sè,恐惧和兴奋的情绪混杂在一起,他的眼睛雪亮,死死的盯著远方的那朵黑云。
“鯤鹏?来了?”司马英和水手皆是一怔,一时没有醒过身来。
仿若是為了印证老人的话,一阵疾烈的狂风突然向大船,全无任何徵兆,利刃一样割著所有人的脸。船帆不过刚刚卸下一半,巨大的航船几乎被这阵突如其来的大风倾覆过去。船上的所有人都滚倒在一侧船舷边,老林亦是不例外,还好司马英眼疾手快,赶紧冲了过去将他抱在怀中,然后顺势滚倒在地。
当cāo舵的水手好不容易稳住了船身,将船帆全部放了下来,那黑云也起了变化,它已经压住了小半个天空,刚刚仿若还在天际,如今却离航船并不太遥远了,而且推进的速度更是逐步加快,,它的身形是如此之大,几乎将明晃晃的rì头全部遮掩住,远处的海面迅速的黑了下去,让人竟是有一股心悸的感觉。
“果然是鯤鹏,想不到它真的来了!”一瞬间,所有人都相信了老林的判断。
等待以久的时刻终於到来,司马英本想将老林送到船舱内,可是老林却是如何也不肯,不知道他哪裡来的力量,老林的手有如铁爪一样死死扣著桅杆,眺望著南方的那一小片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