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太子是什么东西(四合一)
听完云霆的话,时逸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换身衣裳。
这一次,他换了一身鸦青色,和平时的一样。
“这身如何?”
他走到云霆面前,紧张地问。
“嗯,可以了。”
云霆打量了他几眼,淡然地点了点头。
“那就穿这身吧。”
时逸理了理袖子,面上表情甚是满意。
“你今天怎么回事儿?”
云霆蹙眉,往日里,怎么没见他这么在意自己的着装?
“有点事儿!”
时逸笑了笑,站直身子负手道:“那我先走了,云兄你随意。”
说罢,便欢快地出门去了。
云霆走到门口站立片刻,决定去陆家食肆偶遇一下傅思思。
傅思思性子跳脱,才刚来没几日,就已认识了不少的小姐妹。
再加上她的身份,各家的姑娘们更是牟足了劲去邀请她参加各种宴。
所以,这段时间,很少能看见她的身影。
————
余府。
余明月正和余夫人和余老爷在用早膳,忽见丫鬟送来一封信,说是给余明月的。
余夫人以为是哪家小子送的,面上不由大喜,忙让余明月快拆开。
“快瞧瞧,到底是哪家公子给咱们明月写的。”
“不急。”
余明月将信封放在一旁,继续吃东西。
余夫人写信之人实在好奇,一时间连早膳都吃不下,目光不时落在那封信上。
余老爷怕女儿不好意思,忙扒拉碗中剩余的粥后就起身出门了。
“你爹走了,快拆开看看。”
若是碰到人品家境都不错的,她就直接和老爷说,让人去说媒。
余明月无奈,忙放下筷子,拿起信封拆开。
她目光阅览了一遍内容后,唇角勾了勾。
这表情落在余夫人眼中,误以为是余明月的意中人来的信,忙问:“快和娘说说,是哪家的公子。”
“娘自己看咯。”
余明月微微挑眉,将信递了过去。
余夫人接过一看,一时间也不知是该惊喜还是该失望。
落款人哪家公子都不是,而是陆笙。
“原来是陆姑娘啊,娘还以为是你意中人来的信呢。”
她轻叹一声,将信还给了余明月。
“既然陆姑娘约女儿品茗,那女儿就先行一步了!”
余夫人微微颔首,“去吧。”
这边,时逸刚进门,就见楚斯寒和陆笙,还有陆洲一行人都在。
“楚兄,三王爷,陆姑娘!”
时逸笑着朝三人打了招呼,旋即看向上官殿和幽默,表情有些疑惑。
“这二位是……”
楚斯寒替他介绍道:“这两位分别是上官殿和天惜,王爷的朋友。”
“这位小公子怎么称呼?”上官殿笑眯眯地问。
“在下时逸,见过上官大人,见过天公子。”
时逸面上在笑,心下却有些疑惑。
眼前这位名唤“上官殿”的男子,看起来似乎比他还要年轻,怎么称呼他为“小公子”呢?
“别客气,快坐。”
对于陆洲认识的人,上官殿对他们都很和气的。
时逸刚入座,云霆就走进来了。
“云兄,你怎么也来了?”
时逸惊讶,他还以为云霆要去找傅思思呢。
云霆和众人打招呼,又和上官殿和幽冥彼此介绍之后,才入座问时逸道:
“所以,你今早衣服换了又换,就是要来见客人?”
他还以为时逸来见姑娘呢,没想到,竟是两个陌生男子。
时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的确是来见客的,只是客还没到。”
“没到?”
云霆微怔。
所以,时逸并不是为了见上官殿和天惜换的衣裳?
那另一位客人又是何人?
陆笙朝窗外看了一眼,偶然起身道:“那个,你们先聊,我先招呼一位客人。”
说罢,她朝时逸眨了眨眼。
时逸还没反应过来,倒是楚斯寒先反应过来了。
他侧头往窗外看去,就见余明月正撑着伞往这边走来。
他微微挑眉,看向还在茫然的时逸道:“呆子,你的意中人来了。”
“什么?”
时逸一惊,立即正襟危坐。
云霆有些狐疑,正要问是何人,却听陆笙已经走到大门处笑着喊道:“余姑娘,您来了?”
余明月笑道:“听说陆姑娘找我,所以就来了。”
“快请进来坐!”
陆笙将人请了进来,然后寻了一桌空桌让她先入座。
然后又去后厨泡了一壶茶来,才在余明月对面入座。
“是她?”
云霆看了余明月好一会儿,突然想起,这正是当时在东方府和时逸撞上的姑娘。
原来,时逸今日这般注重着装打扮,就是为了这位姑娘咯?
“我,我……我怎么办?”
时逸深呼了好几口气,还是很紧张。
“别跟个小媳妇儿似的,能不能大胆一点?”
云霆那是一脸嫌弃。
“呵——”
楚斯寒冷笑,“以五十步笑百步。”
云霆一怔,轻咳一声不敢再开口。
“小公子喜欢那位姑娘?”上官殿小声询问。
陆洲闻言眼睛微微一眯,提醒时逸道:“他说什么你都不要信,既然爱由心生,那就顺心而行。”
上官殿一脸无辜。
他明明什么都还没说,怎么就不能听了?
说得跟他要棒打鸳鸯似的。
时逸点了点头,“谢谢三王爷的提醒!”
他朝余明月那桌看去,陆笙正巧朝这看来,然后朝他招了招手。
时逸指了指自己,蓦然一笑。
他正欲起身,却见楚斯寒先他一步起身朝那桌走去。
云霆一见,也跟着起身,跟在楚斯寒身后。
时逸:……
到底是喊他们还是喊他啊?
“明月见过楚大人!”
见楚斯寒过来,余明月赶忙起身行礼。
“余姑娘不必多礼。”
楚斯寒淡声回了一句,然后在陆笙身边入座。
“你们怎么来了?”
陆笙低声问。
楚斯寒也低声回了一句:“过来给时逸那傻狗撑场子。”
陆笙:……
她朝余明月尴尬一笑,忙替余明月介绍云霆道:“这位是云公子。”
余明月微微颔首,淡笑着道:“我们曾见过一面。”
“时公子来了,快坐。”
陆笙余光中瞥见了时逸,赶忙让他在余明月身侧落座。
“姑娘,又见面了。”
时逸入座之后,同余明月笑着打招呼。
“公子,又见面了!”
余明月朱唇含笑,清澈的眸子亮晶晶的。
时逸心下狂跳,面上却依旧故作镇定道:“在下时逸,不知姑娘尊姓大名?”
“我突然想起还有些事儿没做完,笙笙,我先回一趟楚府。”
楚斯寒说罢起身,作势要离开。
云霆会意,也忙起身道:“来了黄阳镇也有好一段时日,忽然想起,还没和老太君打过一声招呼,楚兄,我陪你走一趟楚府吧。”
“也好。”
见二人说走就走,陆笙不由微微挑眉。
她看向对面的二人,垂眸一笑。
“小女子余明月,见过时公子!”
余明月起身送走了二人,这才同时逸做自我介绍。
“我后厨还有些事儿要忙,二位请随意,想吃什么尽管差人来说,当然,余姑娘若是觉得闷,可以到后院走走。”
“好。”
余明月心下虽然疑惑,却也没有多问。
陆笙请她来,总不能真的只是请她来喝茶吧?
一时间,桌前只剩两人,气氛有些尴尬。
时逸轻咳一声,看着她提议道:“余姑娘,要不,咱们到后院走走?”
余明月侧头看向他,隐隐约约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不过,她还是颔首应下了。
等二人进了后院,陆笙才从后厨走出来。
“小笙,替舅舅将这壶酒送到角落那桌去。”
何勤提了壶酒走过来。
“好。”
陆笙接过酒,因为心系着时逸和余明月二人,所以没怎么注意那桌的客人。
等她把酒放到桌上,那人发出声音时,她才微微一怔。
“谢谢。”
这声音嘶哑难听,像是喉咙受伤的人发出的声音。
她抬眸看了那人一眼。
却发现,此人身穿黑衣,头戴黑色的帷帽,让人没法看清他的脸。
他左手处的桌上放着一把剑,那剑鞘上雕刻着一条甬长的复杂花纹,看起来有些古怪。
“客官,您请慢用!”
怕停留太久会引起此人的注意,陆笙态度客气地说了一句后,这才转身离开。
她没注意到,在她转身的瞬间,那黑衣人忽然抬眸,一双瞳眸直视着她的背影,脸上挂着狰狞的笑。
“好俏的丫头,今晚,就从你开始好了!”
黑衣人声音低哑地说了一句,然后低头饮酒。
陆笙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寒,她回过头,目光若有所思地瞥了那黑衣人一眼,这才朝陆洲一行人那边走去。
黑衣人的目光随着她移动,在看到她坐在陆洲身旁时,眉头不由皱了皱。
“既然是三王爷的人。”
他表情微凝了凝,帷帽下的脸露出不甘的表情。
陆洲似有所觉,目光淡然地望了过来,黑衣人身子一顿,慌忙转过身去。
“师父,此人有些古怪。”
陆笙将自己冷掉的茶水倒掉,低声开口。
“嗯?”
陆洲收回目光,狐疑地看着她。
陆笙压低声音继续道:“他那把剑似乎不太简单,我看那把剑时,心下总觉得有些沉闷。”
“哦?”
陆洲蹙眉,“可有特别之处?”
“那剑鞘上雕刻着一条甬长的古怪花纹,此花纹徒儿从未见过。”
“什么古怪?”
上官殿听了半晌,才低声询问。
陆洲瞥了他一眼,示意他闭嘴,这才继续问陆笙:“徒儿可记得那花纹长什么模样?”
“记得!”
陆笙低声道:“有些像黑蛇藤,却又和黑蛇藤不一样。”
“像黑蛇藤?”
陆洲沉吟片刻,道:“要不,你画一个。”
陆笙微微点头。
她拿来帕子将面前的桌子擦干净,这才用茶水在桌上大概描绘了下那花纹的大概模样。
陆洲看过之后淡淡一笑,“倒也不是什么名剑,不过,此剑倒也有些来头。”
上官殿闻言,也凑过来看了一眼,不过,却依旧一脸迷茫。
“什么来头?”
他抬头问陆洲。
陆洲淡声解释道:“此剑名唤曜浊,是仙界一位堕落者所铸,上面雕刻的,是来自冥界的一种花藤,叫鬼藤,后来,那堕落者后来被仙界带回去关禁闭,这剑便被遗落在了凡间。”
陆笙微微点头,“原来是鬼藤啊!难怪我觉得那花纹有些古怪。”
上官殿撇了撇嘴,“这般听来,这把剑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陆洲冷嗤,“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然怎么叫曜浊?”
那边,黑衣人将剩余的酒用酒葫芦装好,然后丢下一块白银,起身离开。
陆笙拿出一道符,咬破手指,然后随手捏了个劫,最后点在那符上。
只见一道金光闪过,瞬间没入那把剑中。
黑衣人只觉得手臂一麻,他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根本没人看自己。
他微微蹙眉,在原地伫立片刻,这才大步离开。
等黑衣人离开,陆笙才将手中的符拍在桌上,只见上面瞬间浮现出黑衣人的身影。
“这是什么符?”
上官殿看得一脸惊奇。
陆笙笑眯眯地道:“通屏符,比通音符更高级一些。”
“为何我从未听说过?”
通音符他倒是听说过,通屏符,他几乎闻所未闻。
不过,陆洲给他买的那个手机倒是有这个功能。
陆洲沉默半晌,才低声开口:“你当然没听说过,这是她自制的。”
自家闺女这方面,当真是了得。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师父,您瞧!”
那黑衣人翻墙进了一座院子,然后进了一个房间。
房间里,一名玄衣男子正背着黑衣人站立窗前。
等黑衣人进门,他才缓缓转身,他的脸也出现在陆笙面前。
“这不是太子殿下吗?”
“太子?”
陆洲挑眉,他垂眸看了眼桌面,发现那人的的确确就是太子。
“徒儿见过他?”
陆洲微微蹙眉,似没想到陆笙竟然认识太子。
陆笙一愣,“我没和你说过,我见过皇上和太子还有大皇子吗?”
“没有。”
他只知道,她和国师一起除妖。
陆笙眨了眨眼,“哦,那可能是我忘了。”
陆洲冷哼,却没再继续追问,而是狐疑地嘀咕道:“这货来黄阳镇做什么?”
“太子是什么东西?”
上官殿突然问了一句。
陆笙噗嗤一笑。
陆洲则一本正经地回道:“他不是东西。”
第四百零四章 记住你今日的话
太子这些年造的孽可不少,死在他手下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他的确不是个东西。
不过,他怎么会到黄阳镇来?
“嘘——”
见上官殿还想再开口,陆笙赶忙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上官殿微愣,忙点了点头。
“有事?”
太子看向黑衣人,面无表情地询问。
“回主子,属下今日在一家食肆看到了三王爷!”
“陆洲?”
太子蹙眉,“他在这儿做什么?莫非,他也收到了消息?”
他眼睛眯了眯,脸上尽是肃杀之气。
黑衣人闻言,忙回道:“属下不知!”
太子冷哼,再次背过身去。
“让人好好跟踪他,可不能让他坏了本宫的好事。”
听到这儿的陆洲微微挑眉,心下有几分疑惑。
“是!”
黑衣人起身朝外走了两步,旋即又顿住脚步,回过身继续道:“主子,属下还有件事禀报。”
“说。”
“陆洲身边有个年轻的姑娘和一名黑衣少年,他们关系似乎很亲密,而且,属下觉得,那位少年似乎都不太简单。”
“哦?”
太子再次回过神,蹙眉道:“年轻的姑娘?是不是一位年纪约摸十六岁,容貌绝色的小姑娘?”
“正是!”
黑衣人心下有些疑惑。
他重点指的是那位少年,为何主子却特意问了那名姑娘?
莫非,那位姑娘也非同一般?
“哼——”
太子冷笑,“那少年姑且不论,那位姑娘倒是不简单。”
黑衣人微顿,“何以见得?”
太子坐在旁边的太妃椅上,布满血丝的双眼看向黑衣人。
“她就是陆洲的徒弟。”
“什么?”
黑衣人大惊,“主子是说,那姑娘就是当初破坏夏侯大人计划的人之一?”
“不错。”
太子面色有些凝重,“如今师父的病越来越严重,大皇子的人越来越猖狂,这一次,是本宫重新立威,你们都要谨慎一些,无论是遇上陆洲,还是那姑娘,都记得避远一些。”
听到这儿的陆笙微微挑眉,她看向陆洲问:“师父,他知道您的身份了?”
“非也。”
陆洲摇头,“为师这身躯壳,也叫陆洲。”
陆笙轻啧一声,忍不住感慨:“天意啊!”
陆洲点头赞同,他自己都觉得这是天意。
“不过,徒儿有些好奇,他此行到底是因何而来?”
听二人的对话,太子来黄阳镇,似乎是因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此事为师自会查清,你不必管。”
陆笙听罢,忙点了点头。
“已经开春了,下个月冰雪应该要化了吧?”
“所以?”
陆笙眯了眯眼,总觉得他这句话意有所指。
陆洲看向她,淡声道:“徒儿这食肆的新菜也差不多该上了。”
陆笙:……
她就说他不可能无缘无故说这个,感情是惦记她池里的小龙虾呀?
“新菜?”
上官殿眼睛一亮,“什么新菜?”
现在的这些菜虽然好吃,但也吃腻了,一听说有新菜,他就忍不住兴奋。
“虫子吃不吃?”
陆洲抬眸,看着他凉凉地开口。
“虫子?”
上官殿顿时一脸嫌恶,“虫子我可不吃。”
他可是妖界的王,怎能吃那些恶心的玩意儿?
陆洲点头,淡声道:“记住你今日说的话。”
第四百零五章 想与姑娘当个朋友
后院,一处小凉亭中。
时逸拿出手帕擦了下石凳,“余姑娘,请坐。”
“谢谢!”
余明月微笑着道了声谢。
“余姑娘,其实我……”
“今日,是您请我来的吧?”
两人静坐了一会儿,时逸正欲开口解释,余明月已淡笑开口。
时逸惊讶,“你都知道了?”
“猜到的。”
余明月淡淡一笑。
陆笙说有事找她,之后却和楚斯寒还有云霆一样寻借口避开,却单单让时逸照顾她,她便隐隐猜到了。
“不知时公子找明月何事?”
“也不是什么事儿。”
时逸挠了挠头,憨憨一笑,“就是觉得姑娘性子很好,想要与姑娘当个朋友。”
“时公子谬赞了。”余明月微微垂眸,双颊染上了红晕。
时逸闻言,急忙道:“我所言并非是客套话,我的确觉得姑娘性子很好。”
余明月抬眸瞥了他一眼,旋即抿唇一笑。
时逸以为自己惊着了余明月,忙解释道:“我这人向来心直口快惯了,若有鲁莽之处,还望姑娘见谅!”
余明月微微抬眸,与他目光对上,又慌忙垂首,细声道:“时公子想与明月交朋友,这是明月的荣幸。”
“你……这是答应了?”
时逸似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是交个朋友,有何不敢答应的?”
余明月抬手将鬓前的发丝撩到耳后,这次,终于抬眸直视着他。
“太好了!”
时逸欣喜地喊出声,旋即发现自己有些失礼,慌忙轻咳一声,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余明月轻笑出声。
“嘿嘿——”
时逸傻笑两声,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我能喊姑娘的名字?”
“自然可以。”
余明月对于这些倒不是很在意,她觉得,名字就是给别人喊的。
“外边挺冷的,要不,咱们回去喝杯热茶?”
见余明月搓了下手腕,时逸赶忙出声提议。
“好。”
等两人再次回到屋中,却见三王爷和上官殿几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陆笙一人独坐在那儿。
“你们回来了?快坐下喝杯热茶暖暖身。”
陆笙起身,笑望着二人。
“其他人呢?”时逸低声问。
“刚走。”
陆笙让二人入座,然后让人泡壶茶送来二人。
“余姑娘有什么想吃的吗?我让人给姑娘做。”
陆笙边擦桌边笑着问。
余明月微微摇首,“不用了,我吃饱了才来的。”
“行。”
陆笙笑了笑,看着二人道:“那二位慢坐,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
说罢,还朝二人眨了下眼,这才转身回了柜台。
最近,陆然和何来都回学院去了,所以,帮工一下少了两个。
“小笙!”
陆笙刚搬出账本,正准备对一下账,就见梁平和陈氏匆匆走了进来。
“梁大哥,嫂子,你们怎么来了?”
陆笙忙从柜台走出来,看着二人问:“可是吃过了?”
“吃过了!”
陈氏回答完,忙拉着她走到一旁。
“怎么了嫂子?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陈氏的表情看起来有些慌张,陆笙赶忙低声询问。
第四百零六章 夜枭(二合一)
“我妹妹有一女儿,才三个月大,这两日一直哭哭啼啼的,奶也不喝,觉睡不到一会儿就会醒来,然后又一直哭,请大夫看过,还是那样。”
陈氏说罢,看着她道:“我见上次小原子也是你给治好的,所以,想请你给我那外甥女儿瞧瞧。”
“原来如此!”
陆笙问:“不知那孩子现在何处?”
“在我们家呢,孩子哭哭啼啼的,也不敢抱到镇上来。”
陆笙点头,“行,那嫂子,您和梁大哥先等一会儿,我去和我舅舅说一声。”
“好!”
陆笙和何勤说自己有事,让他看柜台,然后又去和时逸还有余明月打声招呼,这才和梁平还有陈氏离开。
梁平和陈氏二人是借里正家的牛车来的。
陆笙为了快一些,忙让梁平自己架牛车,她则和陈氏租了辆马车先回村。
马车刚在门外停下,陆笙就听见里面传来婴儿的哭啼声,还有大人们不停哄孩子的声音。
陆笙付了车费后,忙和陈氏二人进了梁家的院子。
陈氏的妹妹叫陈小芳,才十七岁,嫁同村,人有些黑瘦。
可能是因为过于担心孩子的原因,一双眼又红又肿。
“姐姐回来了!”
陈小芳的丈夫见陈氏走进来,赶忙出声提醒。
“这……小芬,你不是去找神婆吗?怎么带了个姑娘回来?”
陈小芳的婆婆见跟在陈氏身后的陆笙时,不由蹙了蹙眉。
这小姑娘,年龄还没她儿媳妇大呢,能看出什么?
陆笙被人质疑,倒也没说什么,只是淡笑着朝几人微微颔首。
于婶一听,忙替陆笙解释道:“妹妹可别小看我们小笙,之前原子也是无缘无故大哭,多亏了小笙我们原子才好起来的。”
吴氏听着半信半疑,倒是她儿子,也就是陈小芳的丈夫,直接对陆笙道:“还请姑娘帮我闺女瞧瞧,看是什么原因。”
陆笙点了点头。
陈氏忙对还在哄孩子的陈小芳道:“小芳,快把孩子抱来。”
“来了!”
陈小芳声音沙哑地应了一声,忙将孩子抱了过来。
陆笙伸手,低声道:“让我抱抱吧。”
“劳烦姑娘了!”
陈小芳吸了吸鼻子,哽咽着开口。
陆笙淡淡一笑,将孩子抱了过来。
说来也奇怪,原本大哭不止的孩子,被陆笙接手之后,竟奇迹地停下了哭声。
不过打嗝声却还在。
“好孩子!”
陆笙轻拍了两下孩子的背,对处在不敢置信之中的几人道:“劳烦倒点热水来。”
“哦,我……我去!”
陈小芳抹了把泪,慌忙去找东西倒水来。
陆笙对她道:“你给孩子喂点水,她哭太久了。”
“好!”
见孩子停止了哭声,陈小芳一时间又是欣慰又是激动。
孩子喝完水后,打嗝声也终于停了下来。
见陆笙对着自己笑,孩子忽然挥舞着两只手,也对陆笙咯咯直笑。
“笑了笑了!”
吴氏捂着胸口猛然松了口气。
“谢谢姑娘!”
陈小芳和她丈夫忙出声感谢。
陆笙将一枚平安福塞进孩子的襁褓中,这才将孩子交还给陈小芳。
“谢谢!”
陈小芳接过孩子,见她没再哭,自己却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丈夫忙低声劝她别哭,免得再吓到孩子。
“小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陈氏走了过来,上前低声询问。
吴氏和于婶闻言,也都看了过来,似乎在等她说出答案。
陆笙看向陈小芳的丈夫问:“夜里,家附近是不是常听到夜枭啼叫?”
“夜枭?”
陈小芳的丈夫一愣,疑惑地看向陈小芳,却见陈小芳摇头道:“没怎么注意。”
“有!”
一旁的吴氏突然开口。
“前两天的确有听见,那时候都很晚了,大概子时的时候,我因为担心下大雪把猪圈压塌,所以出去看了一下,的确听到夜枭的叫声,而且,就在我们家后院。”
陈氏蹙眉,“莫非,小外甥女儿这样,和那夜枭有关?”
“这……不能吧?”
夜枭不就是一种鸟吗?
吴氏实在不敢把自己孙女儿的反常,和那夜枭的啼叫联系到一起。
“这话可不能不信!”
于婶低声道:“你瞧,方才孩子还大哭不止,小笙接手之后却止了哭声,这你能说出个一二来吗?”
吴氏听着也觉得有理,方才她确实亲眼目睹陆笙接手之后,自家孙女儿就不哭了。
可是……
“姑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为何您会提到那夜枭的啼叫?”
陆笙淡声解释道:“这夜枭并非都是鸟,也有可能是别的东西所化,尤其是夜间喜欢在人家附近叫唤的,大多都是一些邪物。”
吴氏似懂非懂地点了下头,“这么说来,我孙女儿就是因为听到了夜枭的声音,这才哭的?”
“嗯。”
陆笙点头道:“家里有孩子的,这东西会经常出现,平时听到,记得将它赶走,否则会把孩子的魂魄招走。”
“什么?!”
吴氏大惊,“那我孙女儿怎么办?”
“姑娘,我女儿她是不是也被……”
陈小芳说到一半,眼泪又有些忍不住了。
“二位别慌。”
陆笙看了那孩子一眼,低声道:“这孩子三魂七魄都还在,只不过是灵魂受到了惊吓,这才导致人有些不安,我已送她一枚安魂符,只要随身携带就不会有事。”
“谢谢姑娘!”
陈小芳的丈夫拿了一个红纸包的东西递给了陆笙,“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望姑娘收下。”
“不必。”
陆笙伸手挡了回去,淡笑着道:“既然是嫂子的亲人,那便是自家人,不必弄这些虚礼。”
“这……”
陈小芳的丈夫有些迟疑地看向陈氏。
陈氏笑着道:“既然小笙都这么说了,你们就收回去吧。”
这百来文钱,对陆笙来说,却算不得什么,但对妹妹一家来说,的确是一大笔钱了。
陆笙好心提醒道:“下回可记住了,听到夜枭啼叫,记得把那东西赶走。”
几人默默地点头,算是应下了。
陈小芳的丈夫道:“说起来,我们村里最近倒是有件怪事儿。”
“什么怪事儿?”陈氏好奇。
“就是,在后山,夜里时常听到马车滚动和人走路的声音。”
第四百零七章 陈家村后山的声音
“这……莫非是后山闹鬼了?”
陈氏话音刚落,正巧一阵凉风吹过,吓得几人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不,不会吧?”
陈小芳表情有些畏惧地道:“我觉得,应该是有人在后山做什么。”
“我也是偶然听见的。”
陈小芳的丈夫看向陆笙,“姑娘,我们村的后山我一个白到发光的人,在这一期全特惠愣是一个光都没有,娘的最近总是频繁地听到这两种声音。”
“起初我以为是自己听岔了,可是后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大晚上的,我也不敢靠太近,只隐隐能看到山上有火光。”
“我怎么没听见?”吴氏蹙眉。
“最近没再下雪,我便偷偷到山下弄了几个陷阱,想要弄两只野鸡给小芳补身子,所以半夜的时候想去瞧瞧,这才碰巧听见。”
听完陈小芳丈夫的话,陆笙突然陷入了沉思。
“姑娘,我儿子该不是撞邪了吧?”
看到孙女儿的病好了之后,吴氏对陆笙的实力也终于认可。
此时听完儿子的话,忽然有些担忧儿子是不是撞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不一定。”
陆笙打量了下陈小芳的丈夫,淡声道:“而且,他身上并没有邪气。”
撞邪的人身上多少会沾些邪气的。
“如此就好!”
吴氏顿时松了口气。
“该不是碰巧有人经过吧?”
陈氏迟疑着开口。
陈家村的后山有一条老路,那里以前常有来黄阳镇的商人经过。
不过,后来因为修了别条路,那条路便再无人走动,时间久了就长出藤草,直接荒废了。
“不可能!”
陈小芳的丈夫微微摇头,“若说偶然有人经过,那也就罢了,可是后来连续两日,那声音却依旧在,而且,每晚子时才开始。”
他当初还会去听听,后来偶尔听到兵器的声音,便不敢再靠近了。
“我知道了。”
陆笙看着他道:“我会和傅县令说一声,您莫要再同别人提及此事。”
她怀疑,陈小芳丈夫所说的事,很有可能和太子突然前来黄阳镇有关。
“傅……傅县令?”
陈小芳三人同时一怔。
陈氏忙解释道:“小笙在镇上开了家食肆,傅县令很喜欢他们家的吃食,常到那儿去吃,这一来二去的,也就认识了。”
陆笙认识的人,梁家的人多少都知道的差不多了。
起初他们也很是震惊,但久而久之,便也觉得习惯了。
“原来如此!”
听完陈氏的话,吴氏三人看向陆笙的目光,都多了几分敬佩。
像他们这样的小村民,别说什么大人,就是连和村里的里正交好,他们都觉得很了不得了。
陆笙看向于婶和陈氏道:“于婶,嫂子,我这儿还有别的事儿,就不多留了。”
陈氏提议道:“你梁大哥应该快回来了,要不先坐会儿,正巧小芳带了两只鸡来,等你梁大哥回来杀鸡,吃过晚饭再回去吧。”
陈小芳也忙劝道:“是啊姑娘,您这儿帮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还没感谢您呢。”
“不用了!”
陆笙笑着道:“此事很重要,不能推辞。”
几人闻言,只好作罢。
“记住,莫要再和任何人提起此事。”
临走前,陆笙又叮嘱陈小芳的丈夫一声。
第四百零八章 意外吧?
陆笙到里正家时,梁平正巧换完车从院子里走出来。
“梁大哥。”
见到她,梁平有些惊讶。
“小笙,那边好了?”
陆笙点头,“已经好了,没什么大碍。”
“你这是要回镇上吗?要不,我再去和里正叔说一声,让他借我牛车送你回镇上。”
他方才在半路时就碰上了送陆笙她们过来的马车,知道陆笙应该没车回去。
“不用。”
陆笙淡淡一笑,“梁大哥,你先回去吧,家里还有客人,我有些事儿要和里正叔说。”
梁平点头,又问:“那你几时回镇上?什么时候要回去就和我说一声,我送你回去。”
这眼看着太阳都已经偏西,等陆笙回到镇上,只怕天都暗了。
“梁大哥不必担心,我已经和我舅舅说过,让他酉时过来接我。”
梁平闻言点了点头,“那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陆笙笑着微微颔首。
“哟!”
梁平刚离开,方氏正巧从屋里走出来,见到陆笙,顿时大喜。
“笙丫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不久。”
陆笙进了院子,笑问:“婶,叔在吗?”
“在的在的!”方氏笑着连连点头,“在屋里和你陶大哥说话呢。”
“陶大哥?”
陆笙挑眉,“他还没回玉山镇啊?”
玉山镇正是陶嘉老丈人所在的小镇,因为做生意的缘故,陶嘉大多时候都在那边。
“没呢,你嫂子带着你小侄子先回去了,他要开春再回。”
“娘,谁来了?”
陶嘉听到方氏跟别人说话的声音,忙高声询问。
“是笙丫头,说是来找你爹的。”
方氏说罢,忙让陆笙赶紧进屋。
“笙丫头?”
里正一听说是陆笙,连忙起身,把坐他对面的陶嘉看得出来一愣一愣的。
不明白,陆笙过来有什么好激动的。
“叔,陶大哥。”
“哎哟喂!”
里正笑呵呵地迎了上去,看着欢喜道:“你这丫头,从过年到现在,也没见你过来看叔一眼。”
陆笙一脸无奈,“食肆有些忙,我哥和我小堂舅都在念书,我得要帮忙的。”
方氏笑呵呵地道:“你别理你叔,他知晓的。”
“你是……小笙?”
陶嘉有些不敢置信。
他已经很久没见到陆笙了,春节回来到现在,他见过陆然,却没见过陆笙。
上次回来让陆家的人过来一起吃顿饭,不过,后来听陆然说家里来了客人,陆笙在招待,所以没有过来。
他还以为,那只是陆然替陆然找的借口。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陆笙还是那个一见人就低着头,胆子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姑娘。
可眼前这姑娘,明媚耀眼,说话更是落落大方,没有任何拘谨和无措。
若说她是另外一个人,陶嘉是相信的。
“意外吧?”
方氏笑道:“咱们小笙如今可了不得了,开那个食肆没多久,那收入比你东奔西跑多年的人还多数倍。”
“是吗?”
陶嘉不以为然,只觉得母亲在夸大其实。
他东奔西跑这么多年,兜里就算没有百万两,也有几十万两了。
他还真不信,一个刚开张不久的小食肆,能挣得有他多。
第四百零九章 买地(二合一)
见儿子这态度,方氏就知他不信。
“你可别不信啊,人家之前一天收入就有几百两,现在更是一天上千两不止,比那大酒楼一天挣的还多呢。”
“一个小食肆,能容纳的客人不多吧?”
陶嘉还是不太信。
“人家做了三餐,什么早餐中餐晚膳的,娘去过一次,那客人排的队哟,简直长得吓人!”
“行了。”
里正无奈道:“你们娘俩也别争了,小笙还在这儿呢,问问她不就行了?”
“果真如此吗?”陶嘉问陆笙。
陆笙淡淡一笑,“差不多吧。”
陶嘉一惊,“不知,这里头卖的什么,竟这么多人吃?”
“都是一些新颖的吃食。”
陆笙寻了张椅子坐下,继续道:“陶大哥若是好奇,明天倒是可以去看看,想吃什么我请您。”
“那怎么能?”
不能陶嘉说话,方氏已经开口:“都是做生意的,笙丫头,你可不能做亏本生意,你陶大哥不缺钱,不必替他省着。”
陶嘉耸了耸肩,一时间也不知这是自己亲娘,还是陆笙的娘。
陆笙轻笑,“一顿而已,我还能请得起的。”
陶嘉笑着颔首,“那大哥明日就不客气了!”
陶嘉和里正长得有几分像,容貌帅气,身材硬朗,虽是生意人,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温和之气。
“对了丫头。”
里正笑道:“你的事叔已经替你说了。”
“是吗?”陆笙大喜,“我此番前来,正是想问问您这事儿。”
她之前想和里正买了百亩地,准备留着种土豆和西红柿的。
去看过之后,她相中了一片地。
不过,那附近有一些是别人家的,她想全都买下,所以托里正去和那些人家协商一下,若是不愿意卖,租给她也行。
“他们都已经同意租给你,不过,要价可能有点高。”
说到价钱方面,里正也有些为难。
“一亩多少?”陆笙问。
“说是每年给他们五两银子一亩的地租。”
“什么?”
方氏双眼一瞪,“五两银子一年?他们怎么不去抢?”
里正轻叹,“我与他们说了,只是他们知道是小笙要的之后,便执意不让步。”
连他的面子都不给,他总不能强迫人家不是?
都是一个村里的,再加上自己是里正,也不好说什么。
方氏听了冷哼,“这一亩田顶多就产三石多,这是丰收的时候,遇上大旱时,连一石都没有,他们还真敢开口。”
这卖出去,一年一亩田顶多也就挣个二三两。
这还是包括劳力费的,现下不用自己出力反而想要得更多。
这摆明了拿陆笙当冤大头了。
“小笙,既然他们不让步,那就罢了。”
方氏劝道:“大不了往别处买去,可不能惯着他们,什么人啊这是?”
都是一个村的,哪能这么坑人呢?
陆笙心下一暖,忙笑着点头,“好!”
她看向里正道:“叔,不知,那附近的田都是谁家的,一会儿让他们过来,我有话要和他们说。”
她要百亩地,那一片余下的二十亩都是别人家的,只有八十亩无主。
不过,她买下之后,那以后便都是她的了。
那八十亩地已经处理好,就剩旁余的二十亩。
说起来,八十亩应该足够了。
不过,她空间镯里还有一些红薯和紫薯,是前世在山上种时放进去,想要多一些土地拿来育种。
“知道的。”
里正点头,“一会儿,叔去帮你喊人过来。”
陆笙笑着谢道:“我和您一起去。”
她自己去的话,那些人可能不会来,说不定还会坐地起价,让里正陪着去正好。
陶嘉起身,“我和你们一起。”
方氏点头,“行,那你们快些去吧,我去做饭。”
————
陆笙和里正父子去见了那十几户人家,最后,他们每家都派一个代表过来。
大抵都是家里能说得上话。
十几个人,有男有女,拥有的土地面积也有多有少。
“里正,不知您找我们过来所为何事?”
见到陆笙在,众人都心知肚明,不过,还是有人明知故问。
里正轻咳一声,淡声道:“上次和你们说的事儿你们应该还记得吧?笙丫头有话要和你们说。”
说罢,回头看了陆笙一眼。
陆笙上前,先是和大家问好一番,才开口:“今日让大家来,想必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小笙啊,也不是婶子想坑你,只是,这年头大家过得也不容易,你若执意想要,那就按我们说的,给每亩五两的年租就行,若是不能,那就罢了。”
一个妇人笑呵呵地开口,眼中却闪过一抹算计。
“很好!”
陆笙淡淡一笑,“我这里只能给你们每亩三两的年租,同意的人留下,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离开。”
她现在虽然不缺钱,但不代表她可以任人宰坑。
“这……”
方才说大话的妇人,一时间有些尴尬。
她左右看了下众人,发现大家都在犹豫,不由蹙了蹙眉。
当初说好的,要是陆笙不同意就一起拒绝的,怎么这会儿却都犹豫了?
这不摆明了坑她吗?
她现在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了这钱就没了,她家可是有三亩地呢,是十几家中最多的,这一亩三两银子,一年都能有九两了。
过去,她们家那三亩地,一年顶多也就四五两的收入,再加上缴税,基本都没多少了。
为了留下,她只能干笑着道:“小笙啊,这一亩三两,会不会有点儿少啊?”
“这位婶子若是嫌少,您可以回去。”
陆笙面上依旧挂着恬淡的笑,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
可是,说出的话,却让人没法反驳。
“呵呵,我也就是觉得有点少,其实,三两一亩也是行的。”
没办法,大家都不动,总不能她一个人找罪受。
陆笙笑了笑,挑眉看向众人道:“我也并不是非你们那二十亩地不可,不过是因为那二十亩地在我买的地边缘,这才想买下或租下,你们若是自己想继续种,我也不反对。”
“就按笙丫头说的吧。”
一位老人负手站了出来,看着陆笙笑呵呵道:“我孙子之前说的不算,笙丫头若是心仪我家那块地,直接买下也成,就是不知,买断的价钱怎么算?”
第四百一十章 有心照顾
“不是,秦老,这地可是用来养活咱们粮食的出处,怎么能说卖就卖呢?”
那妇人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向老人。
“这地怎么就不能卖了?”
秦老笑了笑道:“我那儿子儿媳什么德行想必大家都清楚,这地都不种,谈什么粮食出处,与其每年拿着那几百文钱,还不如直接卖了一了百了。”
秦老的儿子儿媳都不喜欢种地,老伴去世的早,他本身又有腿疾,能力有限,只能照顾靠家的那两亩田。
至于别的地,都被他儿子儿媳租给别人种了,每年只得五百文钱,收成不好的时候就直接减一半。
之前里正上门的时候他没在,所以儿子和朱氏一行人私下商量,说要统一和陆笙讲价,一定要每亩五两才同意。
要不是今天村长和陆笙他们上门,他只怕还要被儿子儿媳蒙在鼓里。
他看向陆笙道:“笙丫头啊,不瞒你说,我那一亩多的地放在我们家这儿,和白放着没啥区别,你若是真心想要,随便给个合适的价就成。”
“好!”
陆笙笑道:“那地我也看过了,我愿意给出五十两一亩。”
“五……五十两?”
秦老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旁的朱氏已经惊讶出声。
要知道,他们手里的土地当时和村长买过来时,也不过二三两一亩。
陆笙现在竟然直接给五十两,这若是多一些的,岂不要拿到上百两?
普通的人家,五两银子也够花一年了。
五十两,省吃俭用也能花上好几年。
而且,这土地卖了,这缴税问题以后也不归他们愁了。
这么好的事,谁不愿意。
“小笙啊,我也愿意卖那块地。”
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陆笙认得他,就是在村头卖猪肉的李屠夫。
“我也愿意。”
“我也……”
…………
一时间,众人纷纷同意。
就连之前还在大言不惭的朱氏,也同意把地卖了。
“既然大家都愿意卖,那我一会儿就帮大家登记,大家只需在上面按手印即可,至于钱,等地契过到我名下,我便将钱发给大家。”
朱氏听后大失所望,“不是现给啊?”
她还以为是现给呢,白高兴一场。
“自然不是现给。”
陆笙淡淡一笑,“等所有程序走完,我自然就把钱给你们。”
“可……”
朱氏还想再说什么,却听里正道:“朱氏,你若是不愿意卖你的地,那你就继续留着种。”
“哪能啊?”
朱氏一听顿时干笑着回了一句。
五十两一亩,她家可是整整三亩,能拿一百五十两呢。
这以后就能盖和村长一样的大瓦房了。
想想她就高兴,怎么可能不卖?
里正冷哼,“小笙愿意给你们高价,并不是傻,而是有心想照顾你们,就你们这土地,顶多也就值个二三两,种出的东西,大半辈子都捞不到这么多。”
“里正说得极是!”
秦老手都在微微发颤,他笑着道:“笙丫头的确是有心在照顾咱们。”
朱氏听着觉得有些羞愧,却只能用干笑做掩饰。
陆笙笑了笑,让大家稍等片刻,她则和里正借些纸笔,然后摆在院子里开始登记。
第四百一十一章 忠孝难两全
陆笙登记完之后,这才将一群人送离里正家。
而此时,方氏正巧把饭做好。
见陆笙在,她还特地多加了两个菜。
方氏的手艺比起一般的村妇还是很不错的,可能是因为佐料多的原因。
村里平常人家,只要能吃饱就行,一般都没太大的讲究。
“丫头啊,你一会儿是要回家去住,还是直接回镇上?”
晚饭结束的时候,外边已被暮色笼罩。
“我舅舅应该会来接我。”
她临离开时,曾和何勤说过,若是自己天黑还没回来,就过来接自己回镇上。
方氏点了下头,旋即又问:“你们那屋不准备推了重盖吗?”
“听阿然说,那屋子会推掉但不会重建,而是准备用来养什么虾,这是真的吗?”
陶嘉提着一壶茶走进来,看着陆笙笑问。
“差不多吧。”
陆笙淡笑着道:“反正镇上离村里也不远,住哪儿都是一样的。”
就是少了点情怀。
“也罢。”
方氏笑道:“今儿你陶大哥才和我们说搬家的事儿,只是,你叔是里正,哪能说搬家就搬家?”
“搬家?”陆笙挑眉,“搬去哪儿?”
“玉山镇。”
陶嘉道:“我准备在那边买座院子,把他们接过去一起住,但他们不愿意。”
他常年在玉山镇,一年到头才回来一次。
如今母女年纪也有些大了,他就是想让他们过去,住一起方便照顾。
陆笙听后道:“叔是咱们柳月村的里正,住玉山镇去,的确不太合适。”
玉山镇离这里可是有大概一周的路程,来回的确不便。
“可不是?”
方氏将炉火已近,边烤火边道:“再说了,这里可是咱们的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哪能说搬就搬的?”
儿子舍得,她和老伴可舍不得。
陶嘉听了忍不住反驳,“又没说常住,过年过节还是会回来祭拜祖先的。”
“那也不成。”
里正坐直身子道:“这一个家若是没个人在,那像什么话?你和小楠就带着乐乐住在玉山镇吧,我和你娘有时间就去瞧瞧你们。”
“这来回少说也得十来天,你们身子不好,哪能这么折腾?”
陶嘉轻叹,“既然你们不愿意去,那便算了,等我生意稳下来,我就搬回咱们黄阳镇,到时候,就在黄阳镇买房吧。”
大小就孝顺的他,最后不得不妥协。
父母都是年纪大了才有的他,如今自己才二十五,父母就已将近六十,的确不容易。
“这个不错。”
听陶嘉说要回黄阳镇买房,里正和方氏二人都很赞同。
毕竟再怎么说,黄阳镇才是他们的根,别的镇再好,自然也比不上自己的故乡。
陶嘉无奈地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
自古忠孝两难全,妻子有意呆在玉山镇,离岳父岳母近一些,他本想着,若是父母同意,倒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事。
只可惜,父母不愿意,他也没办法。
妻子是个体贴入微的好姑娘,一定能理解他的。
“这么晚了还不来,你舅舅不会是忘了吧?”
方式看了眼屋外,不禁有些担忧,“夜里路滑,这时候回去多不方便?要不,你先留下,明早再和你陶大哥一起回镇吧。”
第四百一十二章 山高皇帝远
陆笙也觉得何勤可能是忙忘了,这都已经戌时了,还是没有听到马车进村的声音。
不想再留下打扰陶家人的美梦,陆笙忙起身辞别。
“叔,婶,陶大哥,那我先回去等等。”
“要不在这儿住一晚吧?”
方氏提议道:“那屋子漏风,夜里怪冷的,婶这儿有间房,每天都有打扫的。”
“谢谢婶,不过不用了!”
陆笙笑道:“我就怕我舅突然想起,半夜过来接我没瞧见人。”
方氏拗不过她,只好无奈点头。
陶嘉起身道:“天怪黑的,我送小笙回去吧。”
里正点头,“也好,记得带灯。”
陆笙摆了摆手,“不用了陶大哥,我自己一个人能行的。”
“没事儿。”
陶嘉拿起挂在墙上的一盏灯,拿过来点上,这才继续道:“正巧有些事儿要问问你。”
陆笙听罢,只好点头同意。
两人出了陶嘉后,陆笙才奇问:“不知陶大哥有什么事儿想问?”
“今日见你买了那么多地,不知,要拿来做什么用?”
陶嘉是个生意人,对于买卖的事情较为敏感。
他见陆笙今日买了这么多地,便知道,此举肯定不简单。
陆笙挑眉,“若我说拿来种菜的,您信吗?”
“信。”
陶嘉笑着颔首,“不过,肯定不是一般的菜。”
他看着陆笙道:“上次回来,见我娘还留着几个怪东西,我问了,她说那是土豆,而且是你给她的,你要种的,应该是那个东西吧?”
“算是吧。”
陆笙点头道:“那东西是我偶然得来的,后来发现的确不错,所以,我想大面积种植。”
“的确是个好东西。”
陶嘉抬眸看着前方道:“我不久前跑生意,曾到过一个靠山的小村庄暂住,那里正逢大旱,粮食产量减半,连缴税都不够。”
“好多人都饿得只剩皮包骨,有些甚至只能靠啃树皮为生,有一些年龄太小的,因为挨不了饿,病的病,死的死。”
他说到一半,轻叹着道:“若是他们那里有你那土豆就好了,兴许能助他们度过一劫。”
陆笙听到这儿,心下不免有些感慨。
古代的确是看天吃饭,若是老天不赏脸,那的确连饭都吃不上。
不过……
“朝廷不管这事儿吗?”
天降大祸,难道朝廷都不去管?
“管什么呢?”
陶嘉冷笑,“正所谓山高皇帝远,他们那边的县令都不管他们,还有谁能管啊?”
他当时看见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只是,他一个普通商人,哪里管得了这些?
除了给他们送点儿吃的,那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是。”
陆笙面上露出一抹淡淡的讥笑。
这种事情,别说古代,现代都有。
远离天子脚下,碰到个一心为民的清官也就罢了,若碰到个作威作福的官员,那肯定是一手遮天,以压榨百姓为乐。
“不知,那个村在哪里?”
陆笙想了想,好奇地问出声。
陶嘉帮不上的忙,或许她能帮得上。
“永福小镇,文山村。”
因为对那里的人印象深刻,所以,对那个村的名字也甚是深刻。
第四百一十三章 久等了
陶嘉虽然不懂陆笙为何突然问这个,不过,却也如实地告知了她。
不过,永福小镇离这儿几乎千里远,他不认为陆笙能帮得上那些村民的忙。
眼看着离家门不到百米,身后忽然传来车轱辘滚动的声音。
二人同时回过头,不远处,有一辆马车正缓缓地往这边行驶。
即便隔得有些远,不过,在幽暗的灯光下,陆笙第一眼就认出那车夫是楚云。
她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
陶嘉见她这幅表情,笑着问:“莫不是你舅舅来接你了?”
“不是。”
陆笙扬了扬唇道:“不过,应该是来接我的没错。”
“是心上人?”
陶嘉很少回来,对于陆家的事情也只是半知半解。
父母都不是多嘴之人,私下也很少和他提及村里的事。
所以,陶嘉到现在还以为,陆笙的心上人依旧是段振。
“心上人?”
陆笙微愣,旋即笑道:“算未婚夫吧。”
她话音刚落,马车正好稳稳地在她面前停下。
“陆姑娘。”
楚云喊了一声。
陶嘉好奇地看了过去。
只见帘子微动,旋即被一只骨节分明的白皙大手掀开,一名相貌不凡的男子探出头来。
男子凝视着陆笙,唇角挂着温和的笑,“久等了。”
“不久!”
陆笙走近马车,笑嘻嘻地问:“怎么是你来接我?”
“去了趟陆府,正巧看到舅舅驾车出来,问了之后才知是准备来接你的。”
楚斯寒说话间,目光朝陶嘉那边看了一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悦。
面上却疑惑地问:“这位是……?”
“哦,这位是里正叔的儿子,也是我哥的好朋友,陶嘉。”
陆笙说罢,又转向一脸茫然的陶嘉笑道:“陶大哥,这位是楚大人。”
“楚大人?”
陶嘉一怔,忙询问道:“可是临江府知府大人?”
陆笙点头,“正是!”
“原来是楚大人!”陶嘉忙作揖道:“陶嘉不识公子竟是楚大人,罪过罪过!”
“无妨。”
楚斯寒见他站在陆笙身边已经很不悦了,又听到陆笙喊他一声“陶大哥”,心情更是郁闷了。
他认识小姑娘这么久,也没见她喊自己一声楚大哥过。
不行,他一定要让她以后也喊自己一声楚大哥!
“小笙,你和大人……”
陶嘉心里实在震撼,不明白陆笙怎么会和楚斯寒扯上关系。
她的未婚夫不是段振吗?怎么又成楚斯寒了?
所以,她方才问自己那个小村庄的下落,并非是无意询问,而是真的有能力帮忙?
永福小镇也在临江府的管辖之内,若是陆笙和楚斯寒提及这件事,文山村的那些难民是不是就有救了?
“陶大哥,我就先回去了。”
“哦,行!”
被陆笙的声音唤回思绪的陶嘉,忙点了点头。
等陆笙上车离去,他才慌慌忙忙回了陶嘉,将自己遇上楚斯寒的消息告知了父亲。
本以为父亲会惊讶,谁知,父亲却一脸平静地道:“是楚大人来接的小笙啊?那就不用担心了。”
陶嘉:……
父亲以前不是和他提楚斯寒的事迹吗?
怎么今日听到他说遇见楚斯寒,反而这么淡定?
而且,听他的口气,似乎楚斯寒出现在柳月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迷蝶院(四合一)
“爹,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陶嘉一脸茫然,“小笙的未婚夫不是段振吗?怎么又变成了楚大人?”
他实在想不通,长期生活在村子里的陆笙,到底是怎么和楚斯寒有牵扯的。
“此事儿说来话长。”
里正表情淡定地道:“至于楚大人和笙丫头的事儿,只大概听说,这门亲事是国师钦点的,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国师钦点?”
陶嘉震惊。
想必整个玄月国,应该没人不知道国师吧?
在玄月国,国师的地位几乎和皇上一样,甚至有时候,连皇上都对他言听计从。
而且,他曾经听说过,国师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法术还十分了得。
这般了不得的人物,他指的婚,几乎和圣旨没什么两样。
若说皇上指的婚,陶嘉只怕会有所怀疑,但国师钦点的婚事,那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
传闻国师会算命,这么说来,想必陆笙和楚斯寒应该是良缘天定。
“这有什么?”
方氏端着簸箕走进来,放在角落里,然后看着自家儿子道:“我们小笙如今也是不差的,听你于婶说,她之前去京城,帮人家抓了犯人,皇上还赏赐她两个金元宝呢。”
“还有这等事?”
这下震惊的就不止陶嘉了,连里正也被惊到了。
要知道,陆笙认识楚斯寒已经够让他们震惊的了。
这下连皇上的赏赐都得,那得多了不得啊?
“自然了。”
方氏得意地道:“我当初听他于婶说的时候还不信,特地去陆家看的,还是小然亲口跟我说的,还能有假不成?”
里正蹙眉,“这事儿你怎么没同我说?”
这可不但是光宗耀祖的事儿,还是整个柳月村的光荣。
这么大的事儿,他这作为里正的,竟然被蒙在鼓里?
他要是知道,肯定要在村里大肆宣扬一番,让那些背后嚼舌根的人听一听,看陆笙做了多么伟大的事儿。
“我原本是想同你说的,只是小笙不让。”
方氏耸了耸肩,一脸无奈。
“为啥不让啊?”
里正蹙眉。
“那丫头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她向来低调惯了。”
里正一听,也觉得陆笙有时候确实有些低调过头了。
“这事儿阿然怎么没和我说?”
陶嘉听完之后,很是不满地来了一句。
他虽然比陆然年长几岁,但可以说,整个柳月村的年轻一辈中,他和陆然的交情最好。
原本,他和段振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但是,后来段振中了童生之后,性子也就变了。
跟他走远了不说,在学堂里,也只和那些有钱的富家子弟玩儿,对他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冷嘲热讽的。
他性子直,最不喜欢段振这种势力眼,所以,从那之后,他和段振的关系也就疏远了。
反倒和陆然走得越近,虽说,自何氏过世之后,陆然有些自暴自弃,甚至还和孙虎那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过,陶嘉却还是很相信陆然的为人。
这也是为何陆然对别人爱答不理,却每次听他回来都会过来找他的原因。
关于陆笙见过皇上,还得了赏赐这么大的事儿,陆然竟然没和他说,实在太过分了!
“这也不能怪小然。”
方氏打了个哈欠,继续道:“还不是小笙不让说?若不是亲自上门去问,他指定连我也不说的。”
“行了。”
里正轻叹,“既然笙丫头不愿意说,那便算了,嘉儿,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
夜幕低垂,黄阳镇两侧挂着的红灯笼照的街上一片亮堂。
夜市还在继续,但行人却没有过年时人多。
“你和那位陶嘉很熟?”
马车转入胡同时,楚斯寒突然淡声开口。
陆笙听着心下暗笑。
楚斯寒能憋到现在才开口,委实有些不容易。
“还行吧。”
陆笙沉吟片刻,淡声道:“他和我哥关系不错,我记得小的时候,他时常到我家找我哥玩儿。”
“你们今儿怎么会走在一起?”
楚斯寒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让自己郁闷一路的关键问题。
干陆笙这行的,总不会是怕走夜路才让陶嘉送她吧?
陆笙不以为然地道:“哦,他送我回去,是因为有话要问我。”
楚斯寒眉头越皱越紧,陆笙却故作视而不见。
她低头盯着烛光,故意不看他。
“都问了些什么?”
憋了许久,才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陆笙压下心底的笑意,看着他面色淡然道:“也没问什么,陶大哥是生意人,之前得知我这儿有些稀奇玩意儿,便来问问。”
陶大哥陶大哥,喊的这么大声,是怕他听不见吗?
楚斯寒心下不停地冒着酸泡,却又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噗嗤——”
他欲言又止的表情,直接逗笑了陆笙。
“楚大人,您两只眼睛越靠越近了。”
她若再不解释清楚,他两边的眉毛只怕要黏在一块儿了。
“陶大哥已经有妻儿了,嫂子和小侄子儿都在玉山镇,至于他方才为什么会送我回去,的确是有事儿要问我。”
一听陶嘉已经有了妻儿,楚斯寒的表情这才恢复些许的正常。
他轻咳一声,淡声道:“我也并非在意这些,只是,毕竟男女有别,这大晚上的,让他送你回去,确实有些不好。”
“哦?”
陆笙挑眉,“莫非大人不是男子?”
“这不一样。”
楚斯寒淡声道:“我是你未婚夫,即便别人说了什么,这也不叫误会。”
这双标的话,让陆笙冷哼一声。
“这有什么?陶大哥的人品我们柳月村的人都知晓,即便那些有心人乱嚼舌根,别人也是不会信的。”
“那可不一定。”
楚斯寒听她维护陶嘉,原本好一点的心情又微微变差了。
“不扯这个。”
陆笙看着他问:“大人知道永福小镇吗?”
见她神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楚斯寒也不禁暂时放下心中的醋意。
“知晓,距离咱们这儿也就千里,骑马的话,大概三四天就能到了。”
他狐疑地看着她问:“怎么忽然问这个?”
“距离咱们这儿千里远?”
陆笙蹙眉,“那永福小镇几月前是不是有村庄闹旱灾?”
“闹旱灾?”
楚斯寒摇了摇头,“从未听过。”
永福小镇上缴的税和往年一样多,怎么可能会闹旱灾?
“我听人说,永福小镇有个叫文山村的小村庄闹了旱灾,粮食收成减半,却还得缴税,最后食不果腹,那些孩子和老人因为挨不住饿,病的病,死的死。”
几个月前若是大旱,那么,冬天他们又有什么吃的?
喝的可以煮雪水,但吃的呢?总不能只喝水不进食吧?
“还有这等事儿?”
楚斯寒蹙眉,在他管辖之外,竟然还有人敢瞒报这等大事?
陆笙轻叹,“我也只是听说,暂时不知真假,不过,事关人命,大人还是派人去一探究竟为好。”
她前世也和师父走过不少的路,也见过因为长期挨饿,营养跟不上而变得瘦骨嶙峋的老人孩子。
那场面,即便到现在,她依旧觉得触目惊心。
为了让那些村民跟得上营养,师父还特地留下,替他们做了场法事,等把雨唤来,又给村民们留一些吃的,才带着她离开。
楚斯寒点头,面色凝重地道:“我今晚会亲自去一探究竟。”
陆笙突然想起,楚斯寒和她不同,人家有能瞬移的法术,她却没有。
看来,改天得研究研究这方面的符文了。
陆笙微微挑眉,“大人,能捎上我吗?”
她没别的本事,不过,办场法事,让老天下场大雨的本事却还是有的。
楚斯寒微微颔首,“可以。”
求之不得。
恰在此时,马车正巧停下。
只听楚云道:“大人,陆姑娘,陆府到了。”
“好的。”
陆笙应了一声,这才掀了帘子下车,楚斯寒也跟着她一起下车。
他对楚云道:“楚云,你明天回临江府一趟,帮纪捕头把近日的案子解决一下。”
“是!”
楚云也没多想,只以为楚斯寒会留下,是因为舍不得陆笙的缘故。
他以前不大明白“红颜祸水”这个词,如今算是理解了。
陆姑娘就是那传闻中的“红颜祸水”无疑了。
过往他家大人无论是大案子还是小案子,都会亲力亲为。
如今……
唉,不说了!
说多了都是泪。
楚斯寒微微颔首,“你先回去休息,明日一早就出发。”
“是!”
楚云应承之后,和陆笙道别,这才驾车离开。
陆笙左顾右盼一番,对楚斯寒低声道:“大人,我们走吧。”
楚斯寒微微挑眉,似笑非笑地问:“不准备进去和大家说一声?”
“对哦!”
陆笙笑了笑,“那先进去和舅舅他们说一声,咱们在离开。”
“离开?”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陆笙一个激灵。
只见两道黑影从墙上跳了下来。
在大门红灯笼的照耀下,陆笙这才看清两人的真面目。
除了陆洲和上官殿,还能有谁?
方才出声询问的,正是陆洲。
陆笙一时间有些无语。
“师父,妖王伯伯,这大门坏了?”
上官殿摇了摇头,“没坏啊。”
“没坏你们不从大门出来,翻墙做什么?”
陆笙眼睛微眯了眯,挑眉问:“你们这鬼鬼祟祟的,准备做什么坏事儿去?”
“没准备做什么坏事儿,就是想到……”
“嗯哼!”
上官殿话说到一半,陆洲突然重重地清了下嗓子。
这货到底知道不知道何为“善意的谎言”?若是让小丫头知道他要去那种地方,小丫头还能放他去吗?
楚斯寒扫视二人一眼,和陆笙解释道:“这街上最近多了一个恋蝶院,据说,那里的姑娘各个美若天仙不说,酒也是一绝。”
陆洲轻啧一声,眯着眼道:“小子,你怎么这么了解,该不是背着我家徒儿去过了吧?”
那里的酒是不是一绝他不知,不过,今日从那儿路过时,的确被那酒香吸引了。
“陆师叔说笑了。”
楚斯寒淡声道:“您可别忘了,那迷蝶院要开张,还得经过衙门的同意,恰巧那老鸨去找我表哥时,我就在那儿,她得知之后,便送了我两坛酒。”
当然,那酒他并没有接,反倒被时逸给抱走了。
至于那里面的姑娘,他也是今天去见傅闲云时,偶听守门的衙役偷偷聊的。
“那酒呢?”
上官殿欣喜地问。
楚斯寒淡淡一笑,“送人了。”
上官殿:……
空欢喜一场。
陆笙挑眉,“这么说来,师父和妖王伯伯是真的要去那迷蝶院咯?”
“徒儿放心!”
陆洲道:“为师保证,拿到酒就离开!”
“徒儿懂的。”
陆笙朝他眨了眨眼,“虽然是仙人,但也是有需求的嘛,徒儿都明白,您去吧。”
陆洲:……
合着是他想多了,小丫头不仅不反对,好像还很支持。
上官殿笑道:“那些姑娘再好看能好看到哪里去?你师父连我们妖界的美人儿都瞧不上,对这些风尘女子就更瞧不上了。”
“是吗?”
陆笙挑眉。
这么说来,她师父的眼光确实挺高。
那些妖界的女子她见过,的确是个顶个美。
不知楚斯寒的母亲长什么模样,竟然能被她师父看上。
上官殿笑道:“伯伯说的绝无虚假,不信你问问你师父。”
“行了。”
陆笙摆了摆手,“快去吧。”
陆洲挑眉,“徒儿还没说,你们要去哪儿呢。”
“哦,”陆笙解释道:“我今儿听说,不远处的永福小镇有个小村庄闹了旱灾,却没人上报,所以,想和大人去探探真伪。”
“是吗?”
陆洲点了点头,“需要为师帮忙吗?”
“不用。”
楚斯寒淡声道:“这点小事儿,侄儿还是能解决得了的,就不劳烦陆师叔了。”
“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去吧。”
陆洲点头,“明日一早我再同你舅舅他们解释。”
“那就劳烦师父了。”
陆笙笑了笑,“师父,您和妖王伯伯先喝酒去吧。”
陆洲点了点头,同上官殿一起离开。
等他们离开,楚斯寒才看向陆笙,确认道:“是永福小镇的文山村是吗?”
“嗯。”陆笙点头。
楚斯寒微微颔首,大手一挥,一个漆黑的漩涡顿时出现在二人眼前。
等两人的身子淹没在漩涡里,那漩涡才逐渐变小,最后直接消失。
第四百一十五章 文山村(1)
陆笙回过神来时,发现已经到了一处陌生的山脚下。
这里很黑,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楚斯寒手指微张,一朵泛着红光的曼珠沙华很快浮现在他手中,红光瞬间驱散了黑暗。
“大人,这里就是文山村吗?”
“应该在不远处,我们往前走走看。”
前面有一条望不见尽头的小道,应该是通往文山村的路。
两人顺着小道一直往前走,四周格外地静谧,偶有不知名的动物爬过雪地,发出稀稀疏疏的响声。
约摸一刻钟左右,两人才望见小村庄的身影。
此时已是深夜,村里几乎一个人影都没有,甚至一声犬吠都没听见。
最可怕的是,这里人气似乎有点单薄。
陆笙微微蹙眉,“大人,这村子里好像没什么人了。”
莫非这并不是文山村?
正在两人疑惑间,有一家忽然亮了灯。
楚斯寒眉头紧蹙,沉声道:“我们去问问。”
他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总觉得或许他们已经来晚了。
两人上那户人家敲门。
然而,敲门声刚响,屋里的灯骤然灭掉。
陆笙微微蹙眉,她伸手再次敲了两声门,大声问:“我们是路过的,请问有人吗?”
“你们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屋里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听得出来,她声音中还夹杂着些许的恐惧。
陆笙和楚斯寒相视一眼,而后继续喊道:“老婆婆,我们偶然路过此地,不知道该怎么出去,所以才进村来问路的。”
“顺着村口往外走,外面有条小道,望右走,一直走就能走出山口。”
听得出来,这老人并没有要开门的意思。
“可是,我们又饿又渴,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了。”
陆笙的话落下之后,屋里瞬间陷入了寂静。
没一会儿,灯再次亮起,门也被人拉开。
站在门口的,是一位满头银发,身子佝偻的老婆婆。
在老婆婆开门之前,楚斯寒手中的曼珠沙华已经华为一盏花灯。
在看到外边站着的陆笙和楚斯寒二人时,老人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两人的着装打扮,都与这个村庄格格不入,她实在想不通,这大半夜的,这文山村怎么会来这么两个贵气的年轻人呢。
“你们进来吧。”
“谢谢婆婆!”
二人进门之后,陆笙笑着开口。
老人没理他们,而是迅速将门锁上。
看样子,好似外面有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二人心下很是疑惑。
陆笙打量了屋子一眼,发现除了这位老人,屋里还有两个孩子,看着不过六七岁左右。
两人都很瘦,脸都已经瘦到有些脱相,看着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看见陆笙他们进屋,两个孩子似乎都有些畏惧,他们躲在屋子的角落里,眼神防备地盯着他们。
这也让正欲张口要和他们说话的陆笙无奈地合上嘴。
“坐吧。”
二人微微颔首,在一旁的小矮凳上坐下。
老人将灯放到一张斑驳的木桌上,沉声问二人道:“看你们也不像附近的居民,怎么会出现在这?”
而且,二人看起来,并不像是饿得走不动路的模样。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文山村(2)
“我们……”
“嘘——!”
陆笙正欲开口,门外忽然开始起风。
老人赶忙将灯吹灭,低声嘱咐着二人道:“一会儿听到什么声音都别出声,也别说话。”
二人相视一眼,乖乖地点了下头。
“叩——叩——叩——”
门外忽然响起了敲门声,一下一下的,一共响了三声。
“阿奶,是不是鬼又来了?”
两个孩子都纷纷往老人那边凑,一人挽住她的一边胳膊,怯怯地开口。
“别怕,奶在这儿呢,没事儿的!”
老人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轻声哄着。
“外边的不是鬼,是人。”
陆笙淡声开口。
她抓鬼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门外是人是鬼?
方才那阵风,也不过是巧合而已。
这文山村就在山脚下,夜里起风其实很正常。
谁知,老人却淡声道:“不管是人是鬼,在这儿都一样可怕。”
文山村闹大旱,附近的村庄自然也一样。
这个时候来的,除了贪吃鬼,还能有什么?
“他们吃人!”
小姑娘眼里都是恐惧。
“吃人?”
楚斯寒蹙眉。
陆笙却心下大惊,都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
“婆婆,您能和我们说说,这村里发生了什么吗?”
“还能是什么?”
老人面无表情地道:“从闹旱灾到现在已有两年之久,山上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差不多吃完了,吃人又有什么好惊讶的?”
话虽这么说,但老人搭在两个孩子肩上的手却在微微发颤。
“既然处境都这么难了,您为何还放我们进来?”
楚斯寒淡声询问。
老人听罢淡淡一笑,“因为粮食没了。”
她藏起来的粮食,在今早就已经吃完了。
这几天一旦起风,门外就有敲门声,她从门缝里看出去却没看到人。
这一连好几天都有敲门声,而且,每次都没看到人。
她一大把年纪了,自然是相信那些东西存在的,所以,今天陆笙他们一敲门,她才慌忙关灯。
直到从门缝中看到灯光,又听到陆笙的声音,这才大胆开门的。
“那吃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衙门那边不管吗?”
听陆笙的话,老人不禁苦笑。
“衙门管什么?这两年收成减半,今年更是颗粒无收,连缴税的量都不够,有些甚至将去年的旧粮补上才够缴。”
“大家都求着衙门的人,让他们等明年再收税,不但没得到半点同情,反而被衙门的人打断腿脚,甚至还让人守在各村的村口,谁若敢逃出去告状就被活活打死。”
老人浑浊的目光看向二人,哑声道:“你们这一路进来应该也感觉到了,这整个村庄,也就剩下我们祖孙三人,其他人不是饿死就是被人杀死,要不,就是翻山越岭离开了此地,已经没人了。”
陆笙蹙眉,“不是说几个月前才开始大旱的吗?”
“两年前就已经大旱了,几月前大家眼见着生活无望,这才开始反抗,可惜昏官当道,只顾自己,哪会在意百姓们的生活?”
楚斯寒听着脸色甚是难看。
这么大的事儿这边的县令竟然不上报,他们那边又收不到半点消息。
害死了这么多人,这个永福小镇的县令确实该死。
第四百一十七章 文山村(3)
“笙笙,你先陪他们在屋里坐着,我出去瞧瞧。”
楚斯寒压下心底的怒意,对着陆笙低声开口。
“小公子,您千万别去!”
见他起身,原本面无表情的老人表情顿时大变。
她起身拦住楚斯寒,颤声道:“如今什么吃的都没了,那些人为了活着,连人都敢吃,你若是就这么出去了,只怕就再也回不来了啊!”
她之所以不愿带着两个孙儿离开,就是害怕那些人,不,是“怪物”会吃了她的孙儿。
“婆婆别担心,我大哥他会功夫,外面那些人奈何不了他。”
陆笙的一声“我大哥”听得楚斯寒心下大跳。
他目光炙热地看着她片刻,薄唇微扬了扬,转身绕过老人往外走去。
“他真的会没事儿吗?”
老人看着楚斯寒的背影喃喃地问了陆笙一句。
陆笙点头,“他会没事儿的,而且会把你们平安地带出文山村。”
“除文山村?”
老人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希冀,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出不去的!”
她轻叹一声,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声音黯然地道:“村外有吃人的怪物,半路上又有官兵挡道,走出文山村只有死路一条。”
比起死无全尸,她宁愿带着两名孙儿饿死在这屋子里。
“婆婆,您儿子和儿媳人呢?”
“他们?”
提起儿子儿媳,老人的脸上忽然多了一抹笑意。
“他们在别的镇上给大酒楼做帮工,已经两年没回来。”
过去她总怨他们不回来,可是现在却又十分庆幸他们没有回来。
“奶,我想爹娘了!”
“我也想爹娘了!”
两个孩子双眼中都溢满泪,看得陆笙有些于心不忍。
她取了帕子想给他们擦泪,却被他们避开了。
知道他们怕生,陆笙也不恼。
她收回了帕子,低声道:“你们别怕,姐姐不会伤害你们的。”
两个孩子听了并没有回话,只是双眼却依旧盯着她。
“你们是不是饿了?”
陆笙笑了笑,再次低声询问。
老人有气无力地道:“今早吃完最后一碗米汤,今晚只喝了水,别的就没了。”
陆笙想了想,看着他们道:“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她起身走出屋子,站在角落里,然后从空间镯里拿出半袋米。
这是前世吃剩的,放空间镯中,一点异味都没有,还是满满的米香。
她想了想,又拿出一些树菇,一起放进米袋里,在屋外站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回屋。
祖孙三人原本暗淡的目光,在看到她手中的东西时,三人眸中顿时直直地盯着。
在饥饿已久的人面前,食物对他们来说,就像溺水之人碰上了浮木一般。
“婆婆,不知厨房在那儿?”
陆笙看着老人低声询问。
“那儿!”
老人起身,指向旁边。
“你们先坐,我去给你们煮点吃的。”
祖孙三人乖巧地点了下头。
起初还能坐得住,等陆笙煮到一半时,祖孙三人实在饿得慌,最后实在坐不住,都纷纷到厨房围观陆笙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