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TXT下载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全文阅读

作者:姑苏寒蝉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txt下载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孤独的日记 A18: 四岁的杰西 (2)

    不知何时,布偶猫在地上对着镜子玩了起来。那是一个破了的落地镜,只有小半块镜子留在上面。无咎经常对着它看。

    布偶对着镜子里的影像吼了几声,蹲下来,一动不动。它又要和那个镜子里的对手争斗了。

    “杰西,撵走猫,别让它把镜子弄坏了”。我吩咐道。

    杰西下了床,走过去,试图抓布偶。布偶歪头看了他一眼,喵一声,跑了。

    杰西略微猫下腰,对着镜子照了照,又摸了摸自己头,忽然回头对我说:“爸爸,姐姐说…说…说你不像我”。

    “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像我了。再说,你长得更像妈妈。姐姐长得像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无咎又对他说长得不像我了。

    “那…妈妈呢”?杰西边说边向我走来。

    “妈妈有事出去,然后…”。

    “被…”,他停下来,转身看着外边,伸手指着外边,继续说:“被大雪隔住了,暂时回不来了,是么”?

    “是的”。他说的正是以往我经常对他说的。他已经记住了。

    “那…那…雪什么时候没”?他歪着脑袋看着我,问。

    “不知道。也许,雪停了以后还有雨。雨停了后,路不好走。等你再大一点儿,妈妈肯定会来接你…”,像往常一样,用同样的话回答他。

    “嗯”,他使劲点点头,然后转身向外边走去,快到门口时对我说:“我去看…蛋,鸡蛋。要留给妈妈一些…”。是的,平时哄他时,我经常对他说类似的话,他也记住了。

    “去吧。还有鸭蛋、鹅蛋,你都留一些,等妈妈来接你时,给她吃”。

    看着他离去,我目光转向窗外。雪,鹅毛大雪,一点风都没有。想起来,我该去看看那些鸡鸭鹅,看看窝棚是否已被大雪压塌。

    我下了床,走到门口,穿上鞋子,来到外间走廊。走廊西侧那里,无咎在忙着什么。杰西在西边屋里的角落里蹲着,在数筐里的蛋“一个、两个…八个、一个、两个…八个”。他反复的数着。

    他最多能数到数字八,多数时候会数错顺序。

    他一身蓝色的衣服。最里边穿的是棉毛衣,是我用杰克的棉毛衣给他做的。棉毛衣外是三件一样的衣服,是用废墟里捡到的那些护士服改做的。穿的棉毛裤,原来是无咎的,我将裤腿绾上后再缝一下,一个棉毛裤当两个穿,厚实,保暖。当然,外侧穿了两件相同的外套,同样是用废墟里捡到的那些护士服改做的。

    头上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也是用废墟里捡到的那些护士服改做的。我挑了一件护士服,剪成圆筒状做成一个套,里边塞上各种碎步条,简单缝一下,然后往脑袋上一套,算是帽子了,至少,可以有效地保护最容易着凉挨冻的耳朵。

    鞋子最惨。三年前开始和杰克、汉娜夫妇一起学做衣服、鞋子,三年下来,虽然谈不上已经成为大师,但是也小有所成。可惜,工具少得可怜。无论如何,也无法自制鞋子。以前从废墟里捡的那些破鞋,都被我们保存了起来。我从中找了两只比他脚大一号的鞋子,然后塞进一些干草垫在下面,上面用蓝色护士服上剪下的布料铺上,给他穿。同样的方法,给无咎也做了一双。

    好在,这里干草很多,随时可以更换。

    “爸爸,我要拉屎”,杰西跑了过来。

    “好。但是要文明,叫大便…”,我给他纠正。

    “爸,大便也不文明。叫解手”。无咎走了过来,打断我的话。她手里拿着一件被我剪过的蓝色护士服。

    “好好,你对”,我拉着杰西向东侧客厅走去,走两步,回头问无咎:“你要做什么”?

    “我要再做一个文胸,照着汉娜阿姨给我做的那个做。那个有点大了”。无咎回答。

    “好。那你先自己把尺寸量好,一会儿回来我帮你做…”。

    “我自己会做”。

    “那好。那你留意点,一会儿我先把杰西送回来,然后我先去南边看看鱼篓,把鱼拿回来,杀了后烤着吃。今晚就吃鱼吧…好像还有点儿蔬菜,再吃点蔬菜”。

孤独的日记 A19: 不同的视角 (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A19:不同的视角(1)***

    我烧火。无咎准备煮挂面。鱼已经杀好,准备一会儿用土灶中的余火烤。

    “再少放点挂面,少吃面,多吃鱼”。我猫着腰,边加柴火边对无咎说道。

    “那儿…谁要再少点儿才行。我把水弄出来一些”。无咎正想下挂面,听见我说,停了下来。

    “可以。只要能煮熟就行”。我说,看着灶火。

    挂面存量还不少,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盐。挂面在制作过程中的加盐量通常要高于其它加工类食品,目的,既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口感,也是为了增大挂面的储藏期,所以,一般来说,挂面比较咸一些。

    我们的食盐存量有限,为节约食盐,吃挂面时尽量少用水,然后将煮挂面的水一起喝掉。

    无咎取来一个塑料盆,将锅中的热水舀出一些后,又兑了一点凉水,将盆放在我旁边:“你先用这水洗洗脚吧,要不浪费了”。

    于是,我边洗脚边看着灶火。

    很快,挂面熟了。无咎先给杰克一家送去四碗,然后我俩每人一碗,一锅,连面加汤正好六碗。

    我俩坐在灶火旁,边吃边一起烤鱼。

    看起来是面条,吃起来跟面糊差不多。

    “你说,鲁智深真是大英雄,还有武松。后来他俩怎么样了,什么结局,死了吗”?无咎边吃边喝边问我。

    “嗯…忘了,好像一个受伤了,受伤后又去当和尚了。武松…武松就去照顾鲁智深去了。怎么,那本水浒传不全,后边没有啦”?我喝掉碗中最后一点点面汤,将碗放在一边,开始烤鱼。

    事先已经杀好了鱼,用竹签串了起来。

    “没了,不全。剩下那点很多地方也看不清”。

    “啊…”,我看看她。她脸色有点苍白。我略微想了想,问她:“无咎,你觉得鲁智深和武松是大英雄”?

    “难道不是么?你觉得不是”?她吃完最后一口面,问我。问完后,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面汤。

    “你看的是水浒传,水浒传把他俩还有宋江那些人描写成英雄。你也顺着作者的思维去思考这些人,于是,你也就把他们看成英雄、看成正义一方…”。

    “这有什么不对么”?她打断我,问道,低着头看了看灶火,将两条鱼伸了进去。

    “没什么不对。只是你这是用作者的角度看这些人,你要是换个角度,那就有点不一样了”。

    “比如…”。

    “比如…比如你是北宋官员。或者说,假如你看的是《宋史》,那你多半就会觉得这些人是反贼、坏蛋,或者说是反面人物。这个时候,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孤独的日记 A19: 不同的视角 (2)

    “嗯”?她不太明白。

    “比如你是被武松杀死的那个丫环,或者那个丫鬟是你的女儿,那你会怎么看待武松这个人呢”?

    无咎坐直身子,手中拿着那两条烤得半生不熟的鱼,看着我,也不说话。

    我从她手中接过竹签,将鱼伸进灶火中继续烤。边烤边继续说:“又比如,你是那个去送酒的酒保,鲁智深突然从路边跳出来,抢了你的酒喝,虽然给了你银子,但是对你的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来说,就是强买强卖,是吧。假如你的客户是另一个鲁智深呢,这另一个鲁智深要么就是和这个鲁智深打架,要么就是拿你这个酒保出气,是吧。进一步说,当时鲁智深身上要是没银子呢”?

    “好像你说得有点道理”。沉默了一会儿,无咎接过我烤好的鱼,边吃边说。

    “这就叫,看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武松杀西门庆-当做没毛病,但那些被他顺手杀的丫鬟、仆人,却是很冤呐。至于鲁智深,抢了酒喝,又给了酒钱,看似合理,其实就是刚才说过的,强买强卖”。

    “好像明白了”。

    “这些人,作者的角度,是当正义的一方来写的。但是从北宋政权角度看,那他们就是非正义的一方…”

    “那…武松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无咎扔了几条鱼给如意。如意摇着尾巴汪汪几声,呱唧呱唧的吃着。

    “嗯…你的思维就不对。看历史人物,最好不要二元化,非此即彼,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的二选一选择题。你可以就把它当成一个事件来看。宋江、方腊他们…当然,武松、鲁智深等人多半历史上并不存在,你就把这些人的起兵这件事当成一个历史事件来看,就行了,而不是简单的认为他们这是起义…这么一个褒义词,或者用反贼这个贬义词。简单的二选一的概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会限制你的思维”。

    “嗯”,她似懂非懂的接过我递给他的一把烤好的鱼,要给杰克一家送去。

    跑了不远,又跑了回来,问我:“那宋辽金三国,也不能简单地说宋就是好的,辽金就是坏的,对吧”?

    “对的。小说、通俗演义看看就好,但别受作者的影响”,我点点头,指了指他手上的烤鱼,继续说:“快送去,一会鱼凉了”。

孤独的日记 A20: 减字木兰花

    我们三个钻进被窝,布偶窜了上来,趴在我和杰西中间的被上,瞪着圆圆的蓝色大眼睛,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片刻后,向杰西走来,嘴里咕囔着什么。

    杰西害怕,翻过身去向着无咎。

    大约是看见杰西不理它,布偶便向我走来。我任它用额头蹭我的脸,用手抚摸它的脑袋,对无咎说:“这个大黑脸,感觉越来越黑了”。

    “是的,重点色布偶,就这样”。

    布偶甜了我守几下,“喵喵”叫了几声,然后身子一歪,躺在我头边,嘴里又咕嚷了一声什么。

    美短也窜了上来,靠在无咎另一侧趴下。

    “它们也冷?所以过来取暖”,无咎说。

    “应该是”,我说,“感觉布偶的发音要比美短多、复杂,美短就那几个简单的发音”。

    “感觉好像是。一直没给它俩起个名字,什么名字好”?无咎在另一边问我,随即训斥杰西:“你老实点,别老动,真烦”。

    “就按品种叫吧,一个叫美短,一个叫布偶”,我说,“反正又没别的猫”。

    布偶“咕嚷”了一句,跳了下去,到沙盆中左挠挠,右刨刨,然后一蹲。

    无咎坐起来看了一眼,说:“是小便”。

    “也许是先小便后大便”,我看了一眼窗外,感觉应该到了它大便的时间。它俩一半一天一次或两次大便,多在早上或者傍晚。

    布偶已小便完毕,不停地刨沙子埋。埋完后,抖抖脚,围着沙盆转了一圈,又刨了刨木板地面,抬头冲床边叫。

    “看来要大便,只是嫌沙盆里脏,我去收拾一下”,边说边起床,用木片清理了一下沙盆,弄出好几泡猫尿。

    “好大味,一会儿把沙盆放走廊吧”,我说。

    “那不会冷”?无咎反驳。

    “没关系,它又不会一直在那大小便”。

    “那好吧”。

    看我收拾完,布偶又跳进沙盆,两只前爪一阵猛刨,刨出一个大坑,然后屁股对准大坑开始大便。

    先是小便,后是大便,我发现猫的大小便姿势,其实差别很大。小便时,屁股下蹲的更大,两后腿向外撇的更厉害,小便时身体不抖。大便时身体,尤其是肚子位置,会上下颤抖几下,大约像人一样,腹部在用力。

    我笑道:“看来猫大便,也是挺费劲的,要全身用力才行…”。

    无咎笑。

    “不过,猫比人强,你看它,大小便永远都是分开的,即可以先小便再大便,也可以反过来,不知道它是怎么控制的”。

    “爸你观察还挺仔细,还真是这样”。无咎赞同,同时下了床。

    布偶已大便完毕,开始嗅来嗅去、刨沙子。我将它抱起,右手抓住它两只前脚靠近身体部位,左手抓两只后退腿根部位,肚子朝上,抱起来,无咎拿纸给它擦屁股。

    布偶猫的毛太长,很容易粘大便。

    “我记得小时候,你小叔大便时老是尿裤子,他就其实就是裤子没完全脱下去。有一次呢…你奶奶让他先大便…大便不是蹲着吗,让他大便完后再站起来小便。哈哈…太搞笑了。然后…你想象得到的…哈哈。然后,你奶奶就骂你小叔‘让你先大便,站起来再小便,怎么就不听呢,你看,又尿裤子了吧…’,哈哈,当时我是强忍着没笑…”。

    “后来呢”,无咎边擦边笑边问。

    “后来?后来你爷爷知道了这件事,和你奶奶吵了一架…”。

    怀里的布偶叫了两声,表示不满,大约嫌我们擦屁股时间太长,或者是无咎擦屁股上的毛时,弄疼了它。它已经习惯了大便后被擦屁股,有时顾不上它,没注意到它大便,它在大便后会跑到我们面前叫,要求清理沙盆,给它擦屁股。

    在布偶小的时候,每次给它擦屁股,都是十分不情愿,又叫又咬,有时甚至会发出低沉的吼声,警告我们,“再不放下我,我要咬你了”。现在它已经长大,已经完全习惯了给它擦屁股,虽然偶尔有时还会不耐烦的吼两声。

    “好像有点拉肚”。无咎边铲屎边说。

    “会不会是着凉了”?

    “有可能,也可能是它喝的水太凉,或者不干净”。

    “美短拉肚子吗”?

    “没,今早没,晚上它还没大便。不过,布偶猫的肠胃,先天就弱”。无咎说。

    “那…每次我们生火做饭时,给它们换一次水”。

    “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无咎没好气的回答。大约,她觉得她的劳动被无视了。

    美短凑了过来,绕着沙盆转了几圈,跳了进去,开始刨沙子。

    End

孤独的日记 A21: 小女初长成 (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A20:小女初长成***

    十二岁的年龄,当是小学毕业上初中的年龄。十二岁的女孩,当是扎着小辫穿着花裙、总是围着父母索要冰激凌的女孩。

    按照我的日记记录,无咎,今年已经十二岁。她大约一米六五的个头,身材修长,略有些偏瘦。我给她修剪的头发,七长八不短的,盘在脑袋上,让它看起来显得比实际身高高不少。平时经常笑,看起来性格很随和。

    这几天我一直发烧,头痛,恶心,当是感冒着凉了,已经躺了五六天了。感冒发烧,没个七八天不会好。今早感觉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最初的两三天感觉浑身乏力,什么都吃不下,头痛欲裂,发烧发得厉害。

    无咎一直照顾我,不停地用凉毛巾给我冷敷降温,负责做饭、喂鸡鸭、照顾弟弟杰西等一应家务。现在,她已经很熟练这些杂事。只是间或问问我某件事该如何去做。毕竟还小,不能完全记得住,也不能完全应付得了突发的意外情况。

    此时,她正在窗边的书桌旁看书,是连环画,见我坐起来,便转头问我:“爸,你要起来”?

    “嗯”,我摸摸头,使劲摁了摁太阳穴,说:“老睡觉,睡得腻了,想走走,活动活动”。

    “上次你留的作业,早都做完了。这几天你生病,我没作业可做,就看看这些连环画,是我在那边一个木屋别墅里翻出来的”。

    “那就…拿来吧,我看看做得对不对,顺便再留一些作业。好像…”,我边下床边想,最后说:“好像该学一点儿双曲线的知识了吧”?

    “也许是的。初中平面几何知识,你一直没教我呢”。

    “有空教你一点儿,就教教基本的知识就行了,再弄点题目做做。平面几何中辅助线最重要,你让我出这方面的题目,还真有点费劲,没有教辅资料,很难做太多的题目,这类题目很难编,不像函数类题目,我熟悉,这平面几何的题目,我也不熟悉”。

    “我翻了所有的木屋别墅,没看到任何教材”。她边说,边过来扶我。

    “还不用扶,我可以”。我对有人来扶我的行为感到有点生气。刚过四十,就需要人扶着吗?真逗。

    “我来琢磨一下,给你编一个关于双曲线、椭圆知识的简易教材,再加一些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什么的。不难。还是几何题目难编。几何知识倒是不多,教起来容易”。

    “那…英语、德语呢”?她不再扶我,站在我旁边问。

    “外语?那就不学了。外语和汉语学习都是一个套路,就是多读多听多说。我们没足够的外语资料可读,就不学了。不过,语文,还是要坚持学”。

    “语文?你要编写语文教材”?明显,她有点惊讶。

孤独的日记 A21: 小女初长成 (2)

    “不,就读书,读隔壁放着的那些书,还有电脑里的电子版《二十五史》,足够了,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电子字典。你不认识的,我基本也不认识,嘿嘿…”。

    “嗯”,无咎答应着,继续说:“我去把词典充一下电,快没电了。再给猫加一点儿猫粮”。看着地板上“哇呃哇呃”不听叫的布偶,她边说边往外走,走了几步,又转了回来,问我:“爸,晚饭吃什么,还是煮挂面吗”?

    “可以。明天我俩一起去贮藏室看看去,捡点一下我们的粮食储备”。

    “何时去捕鱼,我馋了。这几天你生病,天也不太好,一直没去那边看看收获”。

    “等…天好一点儿吧”。我无奈的向窗外看看。

    窗外大雪,抑或是暴雪。

    我下床,活动筋骨,做几个拉伸,感觉舒服多了,精神头好了不少。我站在窗前向外望着飘落的雪花,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脑袋里在想什么。良久过后才回过神来。也许现在就可以去贮藏室看看,顺便活络一下筋骨,已经六七天没出去走走,上一次出去时,被雨淋了一下,结果生病感冒。

    我穿好外衣,走到门口,取上自己的鞋,正穿时,无咎拿着猫粮回来,看我穿鞋,问我:“爸,要出去”?

    “嗯,憋闷的难受,外边冷不冷”?已经能感受到外边的温度,只不过还是习惯性的问一下。

    “不冷,感觉…零下四五度吧。等我一起”。

    “好,带上如意”。我穿好鞋,在客厅里等着无咎。

    “爸,你喝水”。杰西从南侧书房门探出头来,问我。

    杰西大约四岁。四岁的小男孩,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年龄,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打滚、惹邻居小女孩生气、连狗都嫌烦的年龄。杰西跟着我们,一样会和我撒娇,一样会惹他姐姐生气。在这里,他学会了许多同龄人不用去学的一些东西,比如,这次问我是否想喝水,已经会自己生火。有些,是我主动教他的,而有些,不知是谁教他的。或者,是他不自觉中养成的。

    “谢谢。帮我拿个杯子过来吧”。怕他摔了我们那个唯一的热水瓶,因此吩咐他帮我拿个杯子,那是个铁杯子。

    答应一声,他缩回头进去了,片刻后给我递了一个杯子出来。我自己从客厅旁边靠墙的架子上取来热水瓶,倒了一杯热水,坐下。

    杰西挨着我坐在桌子旁,拿出一张纸,在上边写着什么。我凑近看一眼,是算术题,看那字体,一定是无咎给他出的题目。纸上的题目是用黑色笔写的,写在铅笔写的字上面。为了节省纸张,我们先用铅笔写,写满后再用黑色笔,最后再用红色笔写,最后将纸张留存起来,至于留存起来干什么用,目前还不知道。总之会有用的,至少,还可以用于引火用。

孤独的日记 A21: 小女初长成 (3)

    看见杰西左手包了个布条,我问他:“怎么啦”?

    “刀子割的”,他脆脆的声音回答。

    “你切菜了”?我能猜的到,他是帮无咎做饭时用刀割伤了。

    “嗯”,他点点头,右手条件反射似的摸了摸那个布条,接着说:“姐姐帮的”,神情镇定,像没事一样。

    “好。以后要小心点儿。一会儿我们要去贮藏室看看,你一起去吗”?我问他。

    “去、去。要大便一下”。他边说边放下笔,去书房找他的帽子去了。

    那是一顶橘黄色的帽子,是他妈妈汉娜生前用自己的毛线衣织的。这个简单的帽子,汉娜织了整整一个冬天。她以前从未织过。她自己琢磨如何织,织了拆,拆了织,再拆、再织。一个冬天都在干这件事,最后,织了两个平坦的围巾出来,然后折起来后缝起来,勉强做了两顶帽子,杰西和麦克每人一个。帽子两侧各缝了一个红色飘带,戴上后颇像云南某个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只是,这个帽子没有顶,戴上后露着头顶。

    准备就绪后,无咎率先开门出去。开门一瞬间,一股不十分凉的凉气扑面而来,感觉更加气爽了许多。一出门,右手有个狗窝,里边是中华田园犬——如意。如意一跳一跳地向我们扑来。无咎喊着它:“过来,如意,跟着我”,在前领路,半走半跑着,边和如意打闹。

    我右手牵着杰西,左手拿下墙上挂着的一个陈旧的李宁双肩包,背在肩上,伸脚关上门。

    雪很大,十米远外便不见人。无咎带着如意,边走边回头张望,每当快看不见时,便停下来等我们两个,或者退回来几步。

    从我们的木屋别墅到第一贮藏室,走路大约有一百米的距离,直线距离只有三十米左右,中间还有另外两个贮藏室,我们编了号,分别为第二、第三贮藏室。这段路,已经走过了无数遍,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经过第三贮藏室时,我犹豫了一下,想进去看看,但是忍住了。

    路上要绕过一个水沟。气温虽然是零下,水沟中的水未结冰,腾腾的冒着水汽,因为这个岛底下有温泉。

    贮藏室,就是原来的木屋别墅,也是全木结构,内部布局与我们的住处一模一样。无咎打开门上插销,先进去,我和杰西随后跟进去,抖抖身上的雪,关上门。

    无咎直接向里走,她知道我们拥有的每一样东西的确切位置。今天,我们要取一些挂面、面粉和盐、黄豆回去,这些东西都在最里的房间。

    看她带着如意进去,我便任由杰西自由走动。好几天没来这里,我开始审视这个木屋。虽然已经审视了无数遍,但是,每次,当我来这里,都想仔细审视一遍。

孤独的日记 A22: 无奈的晚餐

    一进门是原来的客厅,客厅内放着我们平时常用的工具,有锯、斧、锤等,有渔网、鱼篓、鱼竿、鱼线。来时绕过的那个水沟连通太湖。只要将鱼篓放在沟里,就能捕到鱼,最初捕到的鱼都比较小,不过,很快,第二年开始,鱼量增大,鱼的个头也变大。后来,我们选择在南面不远的另一个水沟里捕鱼,因为这个水沟逐渐被倒塌的房屋形成的废墟堵上,水不再流动。

    原来的棋牌室里是各种各样的调料,还有象棋、围棋,还有一台老式的街机。我们自己住的那个棋牌室被我改成了书房。于是,所有的木屋别墅里的棋牌室,都被我们称为书房。

    杰西拿起一个酸菜鱼的配料袋,冲我喊:“爸,我想吃这个”。

    我接过他递给我的这个调料袋,原本是液态的调料,被冻成半凝固状。我看了看保质期,略微思考一下,点头同意。他高兴地从我手中接过那包调料,小心的放进自己的小挎包里。

    木屋别墅中间的房间内放的全是各种衣服、被子、褥子等。再向里边走,最里边的房间放的全是吃的,以挂面、方便面、面粉为主,挂面最多,还有一些蔬菜种子。我一直想用用这些蔬菜种子,但没机会用。没机会用也挺好,因为地上总有蔬菜供应,虽然量少了点。

    最主要的是,我不会种蔬菜。

    无咎正在那从面粉袋中向外一碗一碗的舀面粉,倒进她带的一个大塑料罐子中,已经快满了。俄尔,她将碗放进袋子中,扎好口,又盖上塑料罐子的盖子,把面罐放在地中间的一个桌子上,然后弯腰去找挂面。

    所有吃的都在床上和两个桌子上面摆着。我蹲下来,仔细看地面,借着反光查看是否有老鼠的踪迹,还好,没有,仅有稀疏的猫爪印痕。大约和我们偶尔会把布偶和美短放进来有关吧。

    良久过后,无咎取好了挂面,又取了一袋盐,准备往回走。我粗略地清点了一下所有的存粮,除了挂面比较多以外,其余的都不多了。

    临出门之前,我抬头仔细看客厅顶棚那个打开的预留通道,从那里可以进入棚顶。在棚顶和木屋别墅的上盖之间有锂离子电池组,它与木屋别墅顶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一起构成独立的光伏储能系统。

    每一个木屋别墅都配有一套这样的系统,最初,除了我住的以及杰克夫妇住的木屋别墅的光伏系统外,我关掉了其余所有的光伏系统,后来杰克夫妇死了以后,他们那个光伏系统也被我关掉。现在,我们住的那个木屋别墅的光伏系统已经接近寿命终点,容量衰减的厉害,晚上维持不了多大一会照明时间。我在想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个房间,以便换个储能系统。

    “爸,看什么呐,快点,等你呐”。无咎在外边喊我,她等得不耐烦了。

    “是,来了来了”,我答应着,拉着杰西,关上门,插上插销,向雪幕中女儿和如意那若隐若现的身影追去,脚下的雪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我去看看鱼篓去,把鱼取回来”。我抖抖身上的雪,对无咎说。

    “你…病刚好一点儿…我们一起去吧”。无咎说道。

    正说着,感觉大地动了一下,地震。

    我俩先是对视一眼,然后等了一会儿,大约也就几秒钟。大地没有再动。如意汪汪了两声。

    “好,一起去,估计收获不会少。杰西,你也一起去吗?收鱼去”?我问杰西。

    “去”。杰西答应着,又开始穿鞋。他刚刚脱了鞋。

    无咎牵着如意在前,我领着杰西在后边跟着,又钻进雪幕中。

孤独的日记 B01: 码头 (0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B01:码头***

    鱼场山、大贡山,名字叫山,实际上都是太湖里的小岛,岛上的山,都是小山。以这两个岛为界,北侧为无锡,南侧是苏州。鱼场山岛北高南低,大贡山岛上西高东低,这里是太湖里出鱼量最大的位置。

    北宋时期,太湖是朝廷花石纲的主要供应基地之一。当时运送花石纲的船,便在离此不远的南岸出发进大运河。几年前,鉴于太湖沿岸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开始修建横跨太湖的东西向与南北向高速公路。其中,东西向高速公路东侧的起点便是鱼场山岛南侧的湖岸,西侧终点是宜兴,途经乌龟山岛、平台山岛、大雪山岛。南北线南侧始于湖州渔山,经苏州西山风景区最西端的马王山,太湖中的平台山岛、小焦山岛,北侧到太湖北岸的龙头渚。

    当东西线东侧修建到鱼场山岛时,据说被环保部门叫停,于是,剩余部分公路修建暂停下来,准备邀请国内外专家讨论,如何修建一个绿色公路,降低对太湖生态的影响。无论如何,鱼场山、大贡山通了公路。这段公路起于南岸马山,通大贡山岛东侧黄狗头,再到鱼场山岛东南侧。至于当时为何有如此之拐弯,不甚明白,也许是为了照顾鱼场山岛的捕鱼市场。

    据说,鱼场山岛附近出鱼量大,是因为这里恰巧位于太湖湖底盆地的边缘。这里水温高于太湖里边,从这里向东北延伸的部分的水域位于太湖湖底那层密不透水的岩石层的外侧,是泥土性质的水底,因此,水温偏高且于是也多。在两处不同性质的水域交界处,形成了大渔场。同样道理,再往北的康山渚与它对面的中山、小焦山一线,因为也是处于两种水域的交界处而盛产太湖鱼。而在太湖西侧逆时针到太湖南,也就是宜兴到湖州一线,因为水域边缘就是太湖湖盆的边缘,并没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水域交界,水温较低,所以没有大型渔场。不过,却有大型温泉出现在离岸边不远的内陆中。

    每当谈起太湖,有的当地人会给出上述看起来十分有道理的说法。

    “不知对不对。不管对错,看起来相信的人还不少”,我自言自语着,站在北太湖大道上,望着面前残破的跨太湖公路大桥的桥墩发呆。桥墩的位置正是原来贡山码头的位置。

    鱼场山通公路以后,贡山码头便废弃不用。此时,几艘生了锈的破渔船被弃置在那里,偶见猫狗从中窜出。

孤独的日记 B01: 码头 (02)

    最初,弃置的渔船被当做农家乐使用,生意相当红火。一到周末,苏州、上海的城里人蜂拥而至,太湖沿岸的农家乐就靠这些人的消费养着。现在,这些船像个大号的柳树叶子一样,半嵌在码头上的泥土里,倾斜着指向北侧天空,通体灰褐色。

    一阵北风吹来,北面不远处的鱼场山岛附近升腾起一阵阵浓密的水汽,向南侧扑来,扑在我脸上,感到一阵阵凉凉的潮气。我睁大眼睛,仔细向鱼场山岛张望,希望看到点什么,但什么都看不见。

    桥墩子底下,几只野狗追来追去,是几只中华田园犬,通体黄色。那是几只未成年犬,严冬即将到来,它们中的大部分将会死去,无法熬过即将到来的严寒,因为食物匮乏。

    大约十天前,我来这里时,还有两只其它叫不上品种的犬在这里。估计,那两只已经被淘汰了。中华田园犬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在残酷的大自然竞争中,它们占据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养了一只大黄狗标致,和一只德国牧羊犬别致,没有能力再继续收养野犬,虽然我内心里有着收养桥墩下那些野犬的强烈冲动,我必须控制住这种冲动。一旦收养,我就会舍不得再扔掉,那样会让我们的食物供应陷入困境。

    我向东侧望去,有些许绿色,在一片白色的背景中,看不出远近。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是雪,还是什么。北面来的水雾,时断时续的,笼罩着我,一会儿功夫,就感觉眉毛上有了一层露水,或者是霜。

    向西望去,湖面一分而二,南侧是一层薄冰,北侧是蓝黑色的湖水。

    难得一见的晴天。

    收回目光,一眼瞥见路南侧那辆红旗七座越野车,车体锈迹斑斑,右后车门不知哪里去了。车轮深陷泥土之中,地面一层薄薄的积雪中,隐约可见绿草荫荫。向车内望去,座椅上的皮子已经碎烂,轻风之下,里边猫毛狗毛乱飞。

    红旗越野车西面,一辆道奇车四轮朝天,车体浸在土里。车南侧紧靠着一只锈蚀得不能再锈蚀的不成型的破铁船,破船再往南是一辆不知品牌的侧翻了的面包车。面包车内原来装的是给鱼场山岛上温泉度假酒店送的货物,主要是活鸡、活鸭、面粉和大米。

    我走到四仰八叉的道奇车旁,动了动车轮,出乎意料,还能转,“质量不错”,我心里嘀咕着。蹲下身子向车内看,什么都看不清,车窗玻璃已碎,不知哪来的木板正好挡在窗户位置。

孤独的日记 B01: 码头 (03)

    我又去旁边的那艘破船检视。在这个位置出现一艘破船,引起我的好奇心,我无论如何想不明白它是怎么到这里来的。以前,并未见这里有个这么样的一艘船,也不相信这里会有艘船。以前这里是当地人摆摊卖小吃、特产的绝佳位置,不会允许一个破船占在这么一个宝地上。它,一定是地震时被湖水冲上来的。但是它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到这里的,却不是我能想得通的。也许,大自然中很多现象,根本不是人能想得通的。就如木星上那个气旋风暴一样,人们一直想不明白它存在数百年之久的动力源。

    也许是我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上次和儿子讨论这艘船从哪里来的,儿子认为十分简单:它本来沉在码头的水下,地震时被湖水冲上了路南,就这么简单。也许,就真的这么简单。

    “那么这个道奇车呢”?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个道奇在破船的上面,而且是四轮朝天呢”。

    “更简单。破船先到这,然后道奇被水冲到这里。至于四轮朝天,那是因为轮子里边有气,密度小,自然轮子朝天。当然,最可能是偶然的,就像我那晚上生病一样”。

    回想着以前的对话,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抬起脚踢了一下斜插进土里的船舷。一踢之下,船舷就像松脆的墙一样,轰然塌了下来,把我吓了一跳,本能的向后跳了一步。船舷支撑着的道奇车随之晃了一下,原来挡在车窗部位的木板倒了下去,这下能看清车里的情况了,几只死狗躺在里边,已经冻死了不知多久了。

    我感到一阵寒意升起,不知是真的冷,还是意念发冷,随之咳嗽几声。

    我又向北面鱼场山岛看了几眼,那里仍然是白茫茫,看不清也看不见任何东西。我迈步向西走,看着湖面那南侧是冰北侧是水的分界线。不知道这分界线向远方延伸有多远。这种情形的形成原因很简单,简单归简单,仍然要问问儿子对它的看法。

    “你认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当第一次看见这个分界线时,我问儿子。

    “嗯…你让我想想”。他想了好几天,也没想明白。也许是因为他太笨,也许是因为他还小,见识、学识均不够。年少不知愁滋味,这话不错。现在在我这里还多了“年少不知凶险多”,有一天背着我不注意,儿子上了湖面上冰层玩耍,结果遇险,冰面咔咔作响,开始碎裂。儿子吓得不知所措,哇哇大哭。还好老娘我读的书多,反应快,站在岸上一声狮子吼:“快给我趴下,像王八那样”。

    平常不太听我话的儿子,这次意外的立即照我说的去做,趴了下去。平时,我吩咐他什么事,非要重复三四遍不可,总是磨磨唧唧,像个娘们,和他爸一样的性格。这次竟然出现了奇迹,不用我说第二遍,一遍就管用。

    “像王八那样,慢慢往回爬”,我继续吼着。

    他向前爬了两下,停了下来,转了转脑袋看了看面前的冰面,冲我喊:“王八是向前走,向前就掉水里了。是不是该像螃蟹那样,横着走…横着爬”?

    我忙仔细看他附近的冰面已经他的姿势。他说得没错,他头朝北腚朝南,若往前爬,将会掉进水里。这种局面还有心抬杠,和他爸完全一样。我气极而笑:“对,向螃蟹那样爬”。

    本想等他上岸后揍他一顿。

孤独的日记 B02: 涵洞 (0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B02:涵洞***

    马山涵洞,在贡山码头南侧不远,洞口朝东南,东侧不远就是男本走向的公路。公路在地震中被彻底破坏,上面满是沟坎皱起。路东侧正对的是马山山峰。这里的山峰都不高,包括马山,也就几十米高。山峰南侧是一大片草坪,曾经是著名的姑苏生态城。生态城中原来都是一层二层,最多三层的建筑。如今都已化为废墟,两年的风吹雨打下来,废墟几乎都已经消失,仅剩一些砖瓦、生了锈的钢筋铁架暴露在那里。

    草坪上是一块用砖块、木板等圈起来的区域,里边东北角是一个鸡窝。鸡窝面朝西南,内分两层,一层鸡窝一层鸭窝。此时,鸡鸭都在圈中,阳光之下,母鸡慢慢踱着步,大多时间低着头,在草丛里东啄一下,西啄一下。那只大公鸡则跳到圈内一棵矮矮的树上,一动不动,不知在打盹,还是在警戒,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假的。鸭子们则在小水塘内游来游去,偶尔叫两声。

    涵洞出来左手是用铁笼子支撑起来的一个狗窝。铁笼子东北两面以及上面堆着各式各样的柴禾,外层覆盖着塑料布,最外面压着两个轮胎。这是大黄狗标致、德国牧羊犬别致的家。它俩为我们守护着涵洞,同时守护着对面草坪上的家禽。

    马山涵洞历史悠久。北宋末期花石纲兴起,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运送太湖石。起初这里并没有这个洞,仅仅是山体向内凹陷一些而已。当时的役夫们在此埋锅做饭,长时间的烟熏火烤之后,旁边山体的石头受热,一冷一热反复作用下,石头逐渐脱落。俄尔,当时的苏州制造局忽发奇想,想在大石之上贯穿个洞,然后将这块整石用船运往当时北宋都城汴京,起名天穿石,意思是上天凿出的洞,以向当时的徽宗皇帝邀功。

    于是,强拉民间役夫日夜兼程的赶工。不过,刚刚开始不久,方腊起兵,席卷东南,随之北宋灭亡,天穿石的事情便不了了之。其后南宋高宗立,地方官又想重启天穿石计划,以博取高宗赏识。

    好在金国并未给南宋吃喝玩乐的时间,又有宗泽、李纲等人的反对,于是,不了了之。

孤独的日记 B02: 涵洞 (02)

    尽管有这样的传说,也不知真假。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洞是人工凿出来的。常年在此捕鱼的渔民把它当成躲避风雨的临时落脚点。他们在洞内生火做饭,千年下来,洞顶被熏黑。期间不断有人向里凿石,扩大里边的空间,最终形成了一个深十米左右、洞口宽一米、内部宽两米左右、高一米五左右的石洞。

    石洞内部里高外低。能防止外边的雨水向内流,还能留住热气,冬季不会太冷。

    古人也懂这个道理。

    洞分内洞外洞。从洞口向内,也就是向西北方向,延伸大约两米,然后向正北方向拐进去,再延伸大约八米深。相应的,以距离洞口两米处为界,向外,洞顶越来越高;向内,洞顶也是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在外洞生火做饭,才不至于烟灰向洞内倒灌。

    古代人,也许真的是有智慧,也许是生活教会了他们必须如此设计。

    曾听人说,北宋著名的道士林灵素和王允诚曾经在此居住近二十年,在洞内石壁上曾经有林灵素的题诗:

    苏黄不作文章客,

    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

    不知奸党是何人。

    此诗作当是其作于受宠之前,大约这个时候的林灵素还有些正义感。后来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当时有人恨其败国,遂将洞内的题诗抹去,改为:

    昔怒童蔡社稷臣,

    欲学苏黄文章客。

    三十年后有定论,

    原知奸党是何人。

    估计是当时太湖某渔樵闲茶淡饭之余所作,长年累月的侵蚀,字迹已几乎分辨不清。不过,对于这类遗迹,几乎分辨不清却又能让你分辨清时,才会更加有味道。

    内洞又被杂物分成两部分,我称之为内室和外室,各有不到四米长,两室中间是一个短腿桌子,桌子腿仅一掌左右高,上面堆满了收纳箱、纸箱,和一个拉杆旅行箱。在桌子边上留了仅容一个人通过的小通道。桌子男北侧另堆着其它杂物,或装在纸箱中,或装在木箱中,箱子大小不一。

    大量杂物的存在,使得内外室可供人呆着的实际空间并不大。内室空间尤其小,因为那里没有一点光线,整日黑咕隆咚,只是睡觉时用。

    外室,在白天,稍稍明亮一些,勉强能看见东西。

    外洞最亮。外洞正中靠里摆了一个正方形小桌,大约半米高,桌子周围摆了几个小凳子,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十分粗糙,勉强可用,平时在此吃饭喝水、看书、写日记。

    小桌子外侧紧挨着是一个小灶台,与北方黄河一带冬天用的火炉大小差不多,灶台上有一个炒勺,旁边另有一个炒勺、水壶挂在石壁上。在外洞西南侧墙壁上,有铁皮弯曲后固定在墙壁上,形成一个管道,在最上面用铁丝绑着固定在洞外的蔓藤上面。它的底部与小灶台相连,充当烟囱用。

孤独的日记 B02: 涵洞 (03)

    马山涵洞的洞口,如果不是那个狗窝在那里,很难被发现。洞口外侧地面上与南北向公路之间有一排水沟,夏季用于排水之用。

    马山向南不远处是米泗山,再向南是邢舍山、西马山。西马山向西是西京湾,像一个大象的鼻子一样伸入太湖,呈东西狭长形状,南北最窄处只有二百米不到。在最窄处有南北向小沟,它联通了南北两侧的太湖水。

    如果以小沟为界,西面就是太湖中的一个小岛。

    小沟名叫渔家沟,不知道这名字的来源。不过,在我们被困这里不久后,就自然明白了这个名字的最可能的来源:当地人可能把这条沟当做了太湖中的那些鱼儿的家了吧。

    随着风向、潮汐等因素的影响,这条联通南北太湖水的小沟里面的水,永远都是在流动中,要么由南向北流,要么由北向南流。抓住这一特点,只要在沟中适当位置放上两个鱼篓,并让其中一个鱼篓的口向南,同时另一个口向北,总会保证其中一个鱼篓会有重大收获,从来不会空手而归。

    而如果能够事先预知水的流向,只要用一个鱼篓就够了。不过,我经验不足,无法预知,只好采用笨办法,每次放两个鱼篓。

    在米泗山与邢舍山之间有一西北、东南走向的水沟,通湿地公园,要比渔家沟窄,水也浅一些,水流速较慢,鱼量也要少很多。天气不好时,我会在此放鱼篓捕鱼,每次捕鱼量大约是渔家沟的三分之一。

    上述是我向南走得最远的地方。

    向东最远到达龙潭港,沿着胡岸北太湖大道可到那里,沿途无所收获,只捡了小桌子等杂物。在初期常走这个线路,从沿途的废墟中可获取一些日常杂物、衣服布料等。后来,在衣料、杂物足够了以后,我主要向南探索,以捕鱼为主。

    从马山涵洞向东向南的路线都是沿着胡岸。向西南方则是深入陆地,因路不好走,又害怕迷失方向,仅走过一两次,走得也不远,便未曾再去探路。

    总之,我未离开马山涵洞住处太远。

    蜗居偏僻小洞中,值此大难而不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为了生存,获取周边废墟中无再用之物,实为生存所迫,非偷也。

孤独的日记 B03: 三餐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B03三餐

    稳定下来以后,若天气条件允许,通常,早上一起来就会去渔家沟检查昨天午后放下的鱼篓,一南一北两个相隔大约五十米左右的鱼篓,将捕获的鱼带回来,将鱼篓放在岸边晾晒一下。

    有时候会午饭后去检查鱼篓,看我们早上起来的时间和心情。开始阶段,我和无错一起完成这项工作,慢慢地,由他自己独立完成,每次让标致或者别致陪他。

    天长时,每天三顿饭。早餐,最初有大米、面粉时,多吃米粥或者面疙瘩。后来,在大米和面粉吃没了以后,就白开水加鸡蛋或者鸭蛋,外加烤鱼。

    中餐,一直以烤鱼为主。有挂面时偶尔会吃一些挂面。

    晚餐吃鱼。

    在路东侧草坪上鸡圈的南侧位置,开了一块地,定期拔草,不过从未特意种植什么菜,长什么吃什么。夏季天比较热时总会长出一些可吃的野菜。冬季天冷时,会在积雪底下找一些残存的菜根吃。

    在天气最热的时候,马山西南山坡上有一些水果可供采摘,有草莓、枇杷。杨梅树上的杨梅,从未熟过。

    冬季两餐。天亮后一餐,天黑前一餐。另准备一些烤熟的鱼,一般在半夜时无错会吃一点儿,否则他感觉饿。

    在后期,鱼成为我们的主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9811/ 第一时间欣赏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 作者:姑苏寒蝉所写的《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为转载作品,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介绍:
号称毁灭之神的小行星阿波菲斯终于还是来了,它带来了严寒,同时,也带来了孤独。
本书是前一部《雪映姑苏之上官的日记》的续集。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