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如何交代
夜深露重,码头却依然忙碌,称不上灯火通明,但终归是时常有人往来的。
寿康察觉到自己身边的人体温渐高。
“主子,不如我们先找个地方稍歇片刻。”
沉南珣摇头,此番利州行,虽也有收获,却称不上顺利。
等利州盐铁转运使就等了两天,闻家不知是不是得了风声,居然明目张胆地派了属官,美其名曰看看利州怎么晒盐的。
愣是第三天夜里才找到机会见上一面。
邢鸿文本来是自己人,之前也有书信往来,只是有些事该得亲自来一趟才放心。
康寿看沉南珣明明体温升高,却冷得打了好几个寒颤,冲路顺递了个眼神,路顺会意而去。
不多时,停在港口一侧的楼船就收了锚绳,船老大骂骂咧咧地。
“也不看看什么时辰了还要进港,多精贵的货呀,过一夜就不成了?”
“也就是主家好说话,那么大的楼船,别说百来丈了,就是十来丈都是个麻烦事。”
“我倒要看看是哪个商号的船,非的让他扬名南六路。”
船老大骂骂咧咧中,楼船往前挪了约莫两三个船身。
船老大又大声吆喝着让船工早些睡去,明日他与主家说,要加大钱的。
秦玲儿和马颜卉两个人就着螃蟹喝多了花凋,正在秦玲儿房里要义结金兰呢。
至于看不惯两个醉鬼的陆八郎则和哥哥们拎着酒上了船顶的观江台。
陆九郎也有些醉了,本来年轻气盛,又遇上放荡不拘的郭二郎。
说话多少有些随心而为。
“二郎,你知道吗,我特别想让你做我妹夫,我原来就觉得我与你投缘。”
“你妹夫,你不就一个妹妹吗?”郭二郎也说着醉话。
陆九郎很是得意,“对呀,小拾配你,也不辱没你郭二郎。”
陆八郎一巴掌打在弟弟头上,“什么叫不辱没,那是绰绰有余。”
郭二郎叹了口气,“嗨,你们别说,我娘当初还真想过上门来提的,可惜……”
“可惜被八哥引狼入室了。”陆九郎痛心疾首。
“沉大郎怎么了,不比郭二郎成天遛狗逗鸟的强?”陆八郎不服气。
“他沉大郎是个好的小拾能和离?”
眼看着兄弟两个就要吵起来了,郭二郎赶紧出言。
“诶,你妹妹真要和离啊。”
陆九郎瞥他一眼,“你以为我们全家闹着玩儿呢,嫁妆都带走了大半了。”
郭二郎很苦恼,“真的呀,那我跟我娘怎么交代啊。”
“啊?关你娘什么事?”陆四郎听了半天,忍不住问。
郭二郎颇有些不吐不快的意思,“你们是不知道,我娘从知道你们小拾要和离那天就在和我念叨,让我赶紧支棱起来,说她就看中你们姑娘当儿媳了。”
“啊?”
“啊?”陆家几个郎君纷纷惊讶出生。
郭二郎很无奈,“我自然不愿意啊。”
说完又连连找补,“我不愿意与你们姑娘无关,是我自己不想成亲,我也没想过成亲的事,你们姑娘这刚和离,她也肯定不愿意成亲的。”
“后来我实在被我娘念得头疼,你们知道吗,就是那种见面只重复三句话,你什么时候去陆府,你多与禾娘说说话,收收你那个性子禾娘不喜欢……听得我脑袋嗡嗡的,随时有个声音在耳朵旁重复着。”
“后来呢?”陆四郎问,听到现在也没听出来与他娘有什么关系啊。
“我就被念得受不了了啊,就随口应了下来,只要你们家姑娘真的和离了我就去提亲……”
“哥哥们,你们救救孩子吧,千万别让你们姑娘和离啊,我要是提亲了,拒绝吧,脸面不好看,不拒绝吧,辱没了你们姑娘,哥哥们……弟弟求你们了。”
夜深露重,码头却依然忙碌,称不上灯火通明,但终归是时常有人往来的。
寿康察觉到自己身边的人体温渐高。
“主子,不如我们先找个地方稍歇片刻。”
沉南珣摇头,此番利州行,虽也有收获,却称不上顺利。
等利州盐铁转运使就等了两天,闻家不知是不是得了风声,居然明目张胆地派了属官,美其名曰看看利州怎么晒盐的。
愣是第三天夜里才找到机会见上一面。
邢鸿文本来是自己人,之前也有书信往来,只是有些事该得亲自来一趟才放心。
康寿看沉南珣明明体温升高,却冷得打了好几个寒颤,冲路顺递了个眼神,路顺会意而去。
不多时,停在港口一侧的楼船就收了锚绳,船老大骂骂咧咧地。
“也不看看什么时辰了还要进港,多精贵的货呀,过一夜就不成了?”
“也就是主家好说话,那么大的楼船,别说百来丈了,就是十来丈都是个麻烦事。”
“我倒要看看是哪个商号的船,非的让他扬名南六路。”
船老大骂骂咧咧中,楼船往前挪了约莫两三个船身。
船老大又大声吆喝着让船工早些睡去,明日他与主家说,要加大钱的。
秦玲儿和马颜卉两个人就着螃蟹喝多了花凋,正在秦玲儿房里要义结金兰呢。
至于看不惯两个醉鬼的陆八郎则和哥哥们拎着酒上了船顶的观江台。
陆九郎也有些醉了,本来年轻气盛,又遇上放荡不拘的郭二郎。
说话多少有些随心而为。
“二郎,你知道吗,我特别想让你做我妹夫,我原来就觉得我与你投缘。”
“你妹夫,你不就一个妹妹吗?”郭二郎也说着醉话。
陆九郎很是得意,“对呀,小拾配你,也不辱没你郭二郎。”
陆八郎一巴掌打在弟弟头上,“什么叫不辱没,那是绰绰有余。”
郭二郎叹了口气,“嗨,你们别说,我娘当初还真想过上门来提的,可惜……”
“可惜被八哥引狼入室了。”陆九郎痛心疾首。
“沉大郎怎么了,不比郭二郎成天遛狗逗鸟的强?”陆八郎不服气。
“他沉大郎是个好的小拾能和离?”
眼看着兄弟两个就要吵起来了,郭二郎赶紧出言。
“诶,你妹妹真要和离啊。”
陆九郎瞥他一眼,“你以为我们全家闹着玩儿呢,嫁妆都带走了大半了。”
郭二郎很苦恼,“真的呀,那我跟我娘怎么交代啊。”
第一二一章 真不能出门
陆风禾因为吃多了雕花醉蟹,虽然没有直接喝,但也跟着一道用了不少雕花,本来睡得挺塌实的,结果被香芽儿喊醒。
“姑娘,福安管事来传话了,世子马上上船。”
陆风禾正困呢,闻言嘟囔着,“回来就回来,又不是没人给他开门。”
香芽儿继续说:“姑娘,世子出去并未用药,人有些不大好。”
陆风禾瞬间清醒了不少,“未用药?怎么个不好法,是受了伤还是怎么?还能不能自己回来?”
陆风禾话音刚落,门就被推开了,是沈南珣有气无力的声音,“肯定是要自己回来的。”
声音里上下牙关颤抖磕碰的声响不用仔细听都能听到。
陆风禾坐了起来,掀开床幔看沈南珣,香芽儿赶紧把披风给陆风禾披上。
陆风禾趿着鞋就要往前走,结果没走两步就踩到了自己的披风,披风往后拉,人往前走,一个趔趄,眼看着就要磕到桌子上了,结果沈南珣一个箭步冲到了桌子面前,挡在了陆风禾和桌子之间,陆风禾直接扑到了沈南珣怀里。
沈南珣后腰结结实实撞在桌子上,忍不住闷哼出声。
陆风禾触手是一片湿润的触感,可是再一感受就会发现,沈南珣鼻息捧出来的气息都是滚烫的。
“怎么回事,怎么这样烫。”这是在训斥跟在后面的寿康。
寿康低头不语,主子身子欠妥却是也是他们作为下属照应不周。
“福安已经在备着药汤了。”
“可是出去这几日一次都没泡?”
按照杨太医的说法,他这头几次可是要紧着泡,岂能泡一次隔那么久。
寿康又低下了头。
陆风禾看沈南珣和寿康这个样子就知道他们这几天也几乎没有坐下来好好吃过一顿。
“去叫厨娘起来,就说郎君们吃酒吃多了,想吃东西,煮上一大锅蟹黄粥,多放些姜丝和紫苏。”
香芽儿领命去了,福安也带着人,两人一人一大桶滚烫的药汁送来了。
陆风禾转身去床上坐着,“你们好生伺候着。”
沈南珣见陆风禾并没有很排斥和自己接触,心里已经暗喜了几分。
又见陆风禾多少还是有些关心自己,身上的不适都感觉轻减了不少。
福安带着人伺候沈南珣泡进药浴里,寿康则下去收拾自己去。
陆风禾抱膝坐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动静,下水这该有一刻钟了吧,怎么也听不到什么声音,更别提说话了。
陆风禾想问问福安沈南珣如今怎么样了,可话到嘴边,拉床幔的手都伸了出去,陆风禾还是忍住了。
她能让沈南珣在她屋里已经是极度忍耐了,这再要上赶着去关心,只怕沈南珣只会更得意。
香芽儿已经把厨娘叫起来并细细交代了。
回禀陆风禾的同时,还回禀了她从寿康那里“打听”到的消息。
“闻家人大约是得了什么消息,大张旗鼓地再利州盘桓数日,世子他们守了两三日才见到人,也就到利州的第一晚泡了药浴到如今。”
“闻家人还在出城的几处都设了眼线,世子他们是从利州西边的山里绕出来的,又多花了快一日的功夫。”
陆风禾算了算,这总共也就去了七日,等人绕路就去了三四日,这来回路上还真是不得停歇。
陆风禾也想到了另一事,警惕地看了香芽儿一眼,香芽儿心里一咯噔,坏了,她一个刚刚买进来的,认得寿康也就算了,寿康怎么可能跟她说这样细节的东西。
香芽儿赶紧找补,凑近陆风禾,“我去找厨娘回来,约莫寿康管事没预料还会有人,就与人在船头说了起来,奴婢就听到了。”
陆风禾没说话,越解释她心里的疑团越大,寿康是这样不谨慎的人?不谨慎的人怎么可能成为沈南珣身边跟随出入的长随,说是听福安与人说的可能性都大一点。
“姑娘可要起身再用些粥?”香芽儿解释不清了,只能转移话题。
陆风禾摇头,“我要睡了,夜深了。”、
“那……”香芽儿有片刻停顿,“奴婢伺候姑娘睡下吧。”
沈南珣泡完药浴整个人好了许多,也不再冷一阵热一阵了。桌上有香芽儿取来的一盅蟹黄粥。
“姑娘睡了,世子多少用着。”香芽儿伺候着,如今沈南珣回来了,她也不用再在屋里守夜了。
“姑娘睡前还交代,她这几日精神不好,世子若是无碍了便在塌上对付对付,若是还不好,那便请大夫来看。”
沈南珣抬头看向床幔的方向。
“娘子这几日可好?”
”姑娘一切都好,世子放心,奴婢们回用心伺候。“
”嗯,下去吧。“沈南珣说。
既然都睡了,那便也不扰她了,只要她还在就好。
沈南珣躺到罗汉床上,明明脚都有些伸展不开,却觉得无比踏实,片刻功夫就打起了轻鼾。
陆风禾睁开假寐的眼睛,那么些人在屋里她怎么可能睡得着,她是有些醉酒,可还没醉到晕晕乎乎怎么样都能睡的地步。
刚刚香芽儿与沈南珣的回话陆风禾也都听到了,听起来就是很正常的对答,可是,为什么寿康会与香芽儿说?还是说香芽儿为了增加消息的可信度撒了谎?
可无论是香芽儿与寿康是旧识还是香芽儿撒谎了,这都是陆风禾不能容忍的。
是日,天气晴好,陆风禾按照往常的点醒了,只是屋里确不像往常有人在近旁候着。
沈南珣在屋里,还那么大刺刺地睡在罗汉床上,就算福安拿了屏风遮拦一二,女使们也不方便像往常一样进进出出。
陆风禾只能自己坐了起来,出声喊绿芙。
绿芙应声推门进来,“姑娘醒了,厨娘大清早就与奴婢说给姑娘做毛豆面拖蟹,再给姑娘下点面。”
陆风禾笑着应下,这睡了一觉起来,面拖蟹她也没有多想吃了。
有粗使婆子动作轻巧地送热水进来。
陆风禾洗漱完回来探头看了屏风里罗汉床上一眼,虽说大家动作都不大,可也是有声响的,没想到这样的状况下他还能睡得沉。
想到昨夜沈南珣的高热,陆风禾还是没忍住走到罗汉床边上,伸手探了探沈南珣的额头。
手刚伸出去,就被沈南珣抓住。
第一二二章 少点什么
要不是陆风禾亲眼所见,她是绝不敢相信,沉南珣是抓住了她的手才醒的。
沉南珣瞬间犀利的眼神吓了陆风禾一跳,沉南珣也再看清来人是陆风禾之后立刻眼里带笑。
“你起了。”
陆风禾脸色就有些不太好了,着实被吓到了,她转了转自己被抓疼的手腕。
“你自己看看还烧不烧。“
沉南珣感受了一下,摇摇头,“不烧了,劳禾娘挂心了。“
陆风禾移开视线,并不与他对视,“那就好,我先去用朝食了,你接着睡吧。“说完就转身要走。
沉南珣伸手想拉陆风禾,最后还是收了回来,只是坐起来对陆风禾说:“以后我睡着不要对着我的脸伸手,我会下意识出手。”
陆风禾嗯了一声,不大放在心上,也没以后了。
沉南珣唤了福安进来伺候他起身。
“主子,要不你再歇会,你们可是快三十个时辰没合过眼了。”
沉南珣摇头,“不碍事,朝食用了再睡不迟,一口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觉都睡回来。”
朝食出了有陆风禾点名要的面拖蟹以外,还有城里茶楼从来的早茶,说是早茶其实并没有茶,都是些点心。
陆风禾最喜欢的一道是豆腐皮包子,没有一点肉,这包包子的豆腐皮就很有讲究了,先过油,炸出韧道,再煮软。半透明的豆腐皮里包着香孤,一口下去,汤汁溢出,好像在包子皮里包了一道菜而不是一种馅。
如今夏日,各种野菜也都上桌了,这个时节最好吃的约莫就是翡翠烧卖了,一屉烧卖上坐,隔着薄皮,荠菜的青翠色透出来,光是颜色就让人觉得美极了,中间掺上糯米,卖尖放上松子,既有松子的清澹油香,又有糯米扎实的粘腻口感。
虽然一年四季都有翡翠烧卖,但其他时节里面包的是青菜,青菜蒸完之后就变乌青色,并不如荠菜馅碧绿喜人。
扬州茶点大多讲究一个“蒸“,所谓“蒸功夫”,要恰当地把握蒸的时间、温度和火候。
另一道讲究蒸的茶点就是月牙蒸饺,形似新月卤汁盈口,皮薄馅多咸中微甜。
另一道就是蟹黄汤包,陆风禾可太喜欢蟹黄汤包的汤汁了。
至于其余的盐水鹅,烫干丝、饺面、粢饭……陆风禾就确实……有心无口了,想吃可实在装不下,只能少少用上一口尝个味,表示自己也算吃过了。
沉南珣收拾妥当出来的时候,陆风禾正咬着快子对着一桌子美味叹气。
沉南珣不解,这一桌子看起来就很不错的样子啊,为什么要叹气,难道……中看不中用,实际上并不好吃。
“不好吃就让人重新做来,不必委屈自己。”沉南珣说着就要让人撤下去。
陆风禾连连去拦,“诶诶诶,这都好吃着呢,撤去哪里。”
“那你为何叹气。”
“感慨自己胃实在不争气,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确装不下了。”
沉南珣闻言笑出了声,“无事,喜欢什么再用些,往后想吃了再来吃。”
陆风禾有些不大高兴地看了沉南珣一眼,“来一趟扬州谈何容易,我自小到大也没来过几趟。”
沉南珣没有再说话,也是,虽然女子出门不大受限制,但是要出远门,那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长大以后,女子大多数时间还是养在深闺的,不像男子,说走就走,毗陵到扬州,换成小巧的沙船,行船也就一天就到了。
陆风禾最后还是不大情愿地放下快子,实在吃不下了,硬吃下去,那反而是在为难自己。
沉南珣先喝了半碗荷叶粥才吃起汤包来。
“诶……”陆风禾喊正要吃蟹黄汤包的沉南珣。
沉南珣两三口吃完了一个汤包才问陆风禾,“怎么了?”
陆风禾皱眉,“你没觉得这汤包有什么问题吗?”
沉南珣仔细咂摸了一下,味道很正常,不像是坏了的样子。
“你不觉得着汤包少了点什么?”陆风禾又问。
沉南珣试探着回答,“没蘸醋?”
陆风禾大翻白眼,谁管你蘸不蘸醋。(我又不是抹茶蘸醋)
“这汤包的汤汁都被我喝了。”陆风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她是在太喜欢这蟹黄汤包的汤汁了,可为了一口汤汁吃一个蟹黄汤包她又实在吃不下,于是就把汤包皮戳破,让汤汁流到碗里,都喝了,一屉汤包,她就吃了一个,其余五个都被她戳了。
沉南珣倒是很不在意,“无碍,正好没了汤汁不烫嘴。”
啊?就这?
陆风禾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自私了,往常都是翠芝几个和她一起用朝食,都是一起长大的,她偶尔这么干,对翠芝她们也不会太不好意思,有一点,但不多。
可换成沉南珣吃被她戳走汤汁的汤包,她就有点很不好,这不合适。
沉南珣还真是半点不在意,五个汤包,两口一个,一个汤包喝口粥,汤包吃完,粥也见底了。
看到旁边有一小碗面饺挪过来就吃。
还把面都捞到几乎没什么蟹的面拖蟹里沾一沾。
沉南珣不大吃虾蟹,他嫌麻烦,让下人给他剥他也不乐意,于是陆风禾就经常提前让人把肉取出来,做成虾羹蟹粥,这样沉南珣就会吃很多。
至于像陆风禾喜欢的面拖蟹,沉南珣基本都只是用全是蟹黄的汤汁拌面吃,他觉得比螃蟹吃着有意思多了。
如今他也一如往常,把面饺里的面捞到面拖蟹的汤汁里,让每一根面都裹上蟹黄汁,有的还沾着毛豆,一口下去,味蕾和胃都很满足。
陆风禾看着一点不见外的沉南珣气不打一处来。
这大概也是男子与女子的区别吧。
女子觉得我们要和离了,马上就是陌路人了,从下定决心那一刻就开始疏远、生分,甚至有些排斥。
而男子却不,就算和离文书他都已经揣着了,只要人还在跟前,他就能做到一如往常,不可以、不躲避,大大方方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幸好备的茶点多,沉南珣也只是把面饺子和蟹黄汤包吃完了,身下的各种茶点也足够让翠芝几个吃饱了。
最近要装作沉南珣在舱房的样子,每一顿都会拿两个人的回来,就导致了翠芝几个只能一道吃,要不然就露馅了。
如今沉嫩珣真的回来了,她们也不能立刻就出去用朝食,转变太大也招人怀疑不是。
第一二三章 回到毗陵
扬州茶点大多讲究一个“蒸“,所谓“蒸功夫”,要恰当地把握蒸的时间、温度和火候。
另一道讲究蒸的茶点就是月牙蒸饺,形似新月卤汁盈口,皮薄馅多咸中微甜。
另一道就是蟹黄汤包,陆风禾可太喜欢蟹黄汤包的汤汁了。
至于其余的盐水鹅,烫干丝、饺面、粢饭……陆风禾就确实……有心无口了,想吃可实在装不下,只能少少用上一口尝个味,表示自己也算吃过了。
沉南珣收拾妥当出来的时候,陆风禾正咬着快子对着一桌子美味叹气。
沉南珣不解,这一桌子看起来就很不错的样子啊,为什么要叹气,难道……中看不中用,实际上并不好吃。
“不好吃就让人重新做来,不必委屈自己。”沉南珣说着就要让人撤下去。
陆风禾连连去拦,“诶诶诶,这都好吃着呢,撤去哪里。”
“那你为何叹气。”
“感慨自己胃实在不争气,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确装不下了。”
沉南珣闻言笑出了声,“无事,喜欢什么再用些,往后想吃了再来吃。”
陆风禾有些不大高兴地看了沉南珣一眼,“来一趟扬州谈何容易,我自小到大也没来过几趟。”
沉南珣没有再说话,也是,虽然女子出门不大受限制,但是要出远门,那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长大以后,女子大多数时间还是养在深闺的,不像男子,说走就走,毗陵到扬州,换成小巧的沙船,行船也就一天就到了。
陆风禾最后还是不大情愿地放下快子,实在吃不下了,硬吃下去,那反而是在为难自己。
沉南珣先喝了半碗荷叶粥才吃起汤包来。
“诶……”陆风禾喊正要吃蟹黄汤包的沉南珣。
沉南珣两三口吃完了一个汤包才问陆风禾,“怎么了?”
陆风禾皱眉,“你没觉得这汤包有什么问题吗?”
沉南珣仔细咂摸了一下,味道很正常,不像是坏了的样子。
“你不觉得着汤包少了点什么?”陆风禾又问。
沉南珣试探着回答,“没蘸醋?”
陆风禾大翻白眼,谁管你蘸不蘸醋。(我又不是抹茶蘸醋)
“这汤包的汤汁都被我喝了。”陆风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她是在太喜欢这蟹黄汤包的汤汁了,可为了一口汤汁吃一个蟹黄汤包她又实在吃不下,于是就把汤包皮戳破,让汤汁流到碗里,都喝了,一
要不是陆风禾亲眼所见,她是绝不敢相信,沉南珣是抓住了她的手才醒的。
沉南珣瞬间犀利的眼神吓了陆风禾一跳,沉南珣也再看清来人是陆风禾之后立刻眼里带笑。
“你起了。”
陆风禾脸色就有些不太好了,着实被吓到了,她转了转自己被抓疼的手腕。
“你自己看看还烧不烧。“
沉南珣感受了一下,摇摇头,“不烧了,劳禾娘挂心了。“
陆风禾移开视线,并不与他对视,“那就好,我先去用朝食了,你接着睡吧。“说完就转身要走。
沉南珣伸手想拉陆风禾,最后还是收了回来,只是坐起来对陆风禾说:“以后我睡着不要对着我的脸伸手,我会下意识出手。”
陆风禾嗯了一声,不大放在心上,也没以后了。
沉南珣唤了福安进来伺候他起身。
“主子,要不你再歇会,你们可是快三十个时辰没合过眼了。”
沉南珣摇头,“不碍事,朝食用了再睡不迟,一口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觉都睡回来。”
朝食出了有陆风禾点名要的面拖蟹以外,还有城里茶楼从来的早茶,说是早茶其实并没有茶,都是些点心。
陆风禾最喜欢的一道是豆腐皮包子,没有一点肉,这包包子的豆腐皮就很有讲究了,先过油,炸出韧道,再煮软。半透明的豆腐皮里包着香孤,一口下去,汤汁溢出,好像在包子皮里包了一道菜而不是一种馅。
如今夏日,各种野菜也都上桌了,这个时节最好吃的约莫就是翡翠烧卖了,一屉烧卖上坐,隔着薄皮,荠菜的青翠色透出来,光是颜色就让人觉得美极了,中间掺上糯米,卖尖放上松子,既有松子的清澹油香,又有糯米扎实的粘腻口感。
虽然一年四季都有翡翠烧卖,但其他时节里面包的是青菜,青菜蒸完之后就变乌青色,并不如荠菜馅碧绿喜人。
扬州茶点大多讲究一个“蒸“,所谓“蒸功夫”,要恰当地把握蒸的时间、温度和火候。
另一道讲究蒸的茶点就是月牙蒸饺,形似新月卤汁盈口,皮薄馅多咸中微甜。
另一道就是蟹黄汤包,陆风禾可太喜欢蟹黄汤包的汤汁了。
至于其余的盐水鹅,烫干丝、饺面、粢饭……陆风禾就确实……有心无口了,想吃可实在装不下,只能少少用上一口尝个味,表示自己也算吃过了。
沉南珣收拾妥当出来的时候,陆风禾正咬着快子对着一桌子美味叹气。
沉南珣不解,这一桌子看起来就很不错的样子啊,为什么要叹气,难道……中看不中用,实际上并不好吃。
“不好吃就让人重新做来,不必委屈自己。”沉南珣说着就要让人撤下去。
陆风禾连连去拦,“诶诶诶,这都好吃着呢,撤去哪里。”
“那你为何叹气。”
“感慨自己胃实在不争气,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确装不下了。”
沉南珣闻言笑出了声,“无事,喜欢什么再用些,往后想吃了再来吃。”
陆风禾有些不大高兴地看了沉南珣一眼,“来一趟扬州谈何容易,我自小到大也没来过几趟。”
沉南珣没有再说话,也是,虽然女子出门不大受限制,但是要出远门,那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长大以后,女子大多数时间还是养在深闺的,不像男子,说走就走,毗陵到扬州,换成小巧的沙船,行船也就一天就到了。
陆风禾最后还是不大情愿地放下快子,实在吃不下了,硬吃下去,那反而是在为难自己。
沉南珣先喝了半碗荷叶粥才吃起汤包来。
“诶……”陆风禾喊正要吃蟹黄汤包的沉南珣。
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一定要存稿
第一二四章 客客气气
马颜卉还记得十多年前,她祖父去世时,寒冬腊月,他们一家子扶柩回乡,遇上了谟葛失部来掠,他们越过了招讨司的防线,直达宣德,与大同府隔着焦山长城遥遥相对,大同府人人自危,日日担惊受怕,生怕一觉醒来,外面全谟葛失部的人。
是西边的河清军、金肃军和南边的宁化军奔袭而来,击退了谟葛失部,把他们赶回了倒塌岭,大同府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生机。
从此出声耕读世家的她对武将、对军士有了更具体的想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从不认为武将就是粗鲁无礼的,在冰天雪地里挖草根吃的时候,斯文有礼并不能让他们活命,在朝不保夕的战场上的时候,仁义道德也并不会让他们就此安全无虞。
马颜卉认识陆风禾并不是在她嫁到郭家的时候,更不是在陆风禾嫁到京城,而是在知道定西郡王世子与毗陵陆家女定亲的时候。
在此之前,沉南珣的婚事其实在京都是很受关注的,倒不是因为定西郡王府门庭有多高,而是因为,沉南珣的身份实在太敏感了。
有少女心事的大家闺秀不少,毕竟沉南珣也是青年才俊年轻有为了,身上还有爵位,可是能嫁敢嫁的人却不多。
就连马颜卉这样所为的清贵之后都不可能与武将结亲的,更何况世家女。
沉南珣婚事定下之前大概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娶一个西北乡绅之女,像定西郡王妃一样,毕竟沉二郎定下的娘子也是西北女子,快成婚了娘家才在京都安了家。
谁都不会想到,他定下的会是第一氏族的嫡支嫡女。
马颜卉之前只是知道郭家与陆家有往来,毕竟都是江南大家,但陆风禾此人,她是不知道的。
知晓沉南珣定下陆风禾的那天,马颜卉没忍住问了婆母。
婆母对陆风禾那是赞不绝口,也对陆风禾的婚事唉声叹气。
可马颜卉却是很佩服陆风禾的,可以不顾当下文武相轻的风气,更可以不顾定西郡王府的处境……应下这门婚事。
当然佩服的还有陆家,陆风禾是闺阁女子,陆家的长辈们却不是泛泛之辈,应下这门婚事,肯定很清楚,他们要对抗的还有世俗。
确实如此,陆风禾在京都名声不显,毕竟京都贵人多,陆家又避离京都。
可在江南六路,在氏族大家里,陆风禾是很受关注的。
求娶之人真真称得上络绎不绝。
有氏族之后,也有清贫书生,陆家都以陆风禾年纪还小为由拒绝了。
谁也没想到,陆风禾才刚及笄没几天就传出了婚事已定的消息,还是本朝唯一异性王之女。
马颜卉最初与陆风禾往来也只是好奇,想看看陆风禾到底是怎么样的女子。
时间久了,马颜卉也确实被陆风禾折服,因为她的知礼识义,因为她的赤诚待人,更因为她一直平和坚韧。
秦玲儿拂袖而去,马颜卉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对不住禾娘,让你与玲娘……”
陆风禾摇头,“没事的马姐姐,你别放在心上,玲娘她就是这样的,脾气大,可这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遇上她,她肯定冷眼看你,你没事人似地与她说话,她肯定就不会再气了。”
马颜卉还以为秦玲儿气成这样,怎么样都要气上好几天,还在想着她要不要去赔个不是。
“果真如此?”马颜卉不大相信。
“对呀,玲娘最不记仇了,原来我与她吵架,她气得直接归家不理我,我下晌就去了我们常去吃茶的戏楼,她来了,我就直接招呼她过来坐,她瞪了我一眼就没事了。”
马颜卉很羡慕她们这样的感情。
“我……”
“放心吧,玲娘也是把你当姐姐的,姐妹之间生了间隙很正常,若是真错了肯定是要赔礼道歉的,可这意见相左就用不着赔礼道歉了对不对,大家都没错,玲娘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大不了一会用夕食你去请她一请,她一定会同你一道去的。”
马颜卉听陆风禾说完果然安心多了。
“妹妹,你既叫我一声姐姐,我也与你说一说姐姐的心里话。”
陆风禾有点忐忑,这要和自己说什么,如此郑重,可千万别提郭二郎。
“郡王府的事姐姐也是知晓的,确实是他们府上有大问题,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沉大郎确实也算不得太差,就算你们和离了,可孩子还要与父亲相处,你们还是关系不要闹得太僵。”
“至少你们客客气气地,孩子们两头看着心里也不会难受。”
陆风禾松了口气,没说郭二郎就好,“谢谢姐姐提醒,我会对沉大郎客气一些,不会让孩子们在中间难做的。”
孩子必然是要在陆风禾身边长大的,肯定与陆风禾更亲厚一些。
但孺慕之情也是必然的,沉南珣也断不可能不管孩子。
若是她与沉南珣闹得太难看,孩子肯定会小心翼翼,不敢在自己面前表现出任何想亲近父亲的意思,与父亲在一起了又怕娘亲不高兴。
“你知晓就好,我去年上去郎君吵得有点凶,就带着谦哥儿回了娘家,那段时间谦哥儿变了个人一样,沉默寡言,后来我又带着他回了府,我与大郎说明白又好了,他才慢慢好起了起来。”
陆风禾心想,原来是谦哥儿的前车之鉴呢,谦哥儿比几个孩子都大,这趟从木渎回京都就不上蒙学了。
“不管你与沉大郎在一处还是要和离,你们客客气气地,对孩子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陆风禾拉着马颜卉,“谢谢姐姐与我说这些,我都记着呢。”
马颜卉拍拍陆风禾的手,“既然你有决断,我就不多说了。”
陆风禾知道自己和离归家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就算回到毗陵了也并不会轻松。
如今孩子还小,倒是三言两语容易忽悠过去,将来孩子大了又该怎么办。
不仅孩子的问题,还有外间风言风语,她是能承受,孩子们如何承受。
陆四郎之前也与陆风禾说过,她和离归家,不仅会有陆家族人看笑话,也会有其他人说风凉话,让她想清楚,当真能面对冷嘲热讽,也让她知道,她和离要面临的不光是至亲。
第一二五章 泰山大人
屋里只剩下陆风禾一个人,陆风禾有些自暴自弃地躺到软枕里,拉高薄被,把自己蒙起来,仿佛这样就能逃避掉所有问题。
沉南珣进来看到的就是蒙在薄被里唉声叹气的样子,他不知道陆风禾在为什么事为难,他想问,但他不敢,他害怕被陆风禾拒绝。
沉南珣就这么坐在门边的椅子上,看着罗汉床上的一包,一声接一声地叹气,叹到了沉南珣心里,叹得沉南珣觉得打心底瓦凉瓦凉的。
叹气声渐渐被平稳的呼吸声取代了,大约是睡了过去,沉南珣又听了几息,确定陆风禾睡了才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轻轻拉下薄被。
确实睡着了,额头沁出了汗珠,细碎的头发贴在额头上,身后的长发也凌乱地铺在软枕上,眼角还带着泪珠。
沉南珣伸出手想把陆风禾眼角的泪组拭去,约莫是沉南珣的指腹有些粗糙了,轻轻擦过,陆风禾都皱起了眉。
夕食之前,楼船到了江阴,再往前,楼船就不能行了。
五渡水只是连通太湖和大运河的一条自然河,吃不下那么重的楼船。
陆风禾在绿芙和碧荷的搀扶下下了楼船,登上了早就等在一旁的画舫。
画舫虽然也是三层,但底舱就小了很多,房间也少了很多,主子们先带着贴身伺候的人乘坐画舫先走,至于行李和其他随从,就只能走陆路了。
陆风禾站在画舫甲板上回头看身后的楼船,高大的桅杆要仰着头才能望到顶,比画舫还要宽很多的帆,还有从底舱出来帮着搬箱笼的船工……
这楼船果然是很大了,可惜了,这一路没能站在好好看看楼船,站在桅杆下感受一下扑到帆布上的江风……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做这样大的楼船。
从江阴到毗陵行船也不过一个时辰,郭家人和赵明新一家也一同登上了画舫。
他们会在陆家歇上一晚,第二日就乘坐马车往苏州去,郭家也在苏州不远处的木渎。
跟着画舫来的还有前来接应的陆家人,有思女心切的陆二爷,陆风禾父亲陆子宴,有一生未离开过江南的陆大郎,也有陆家老太爷和老太太身边的随从嬷嬷。
陆风禾看到两鬓还只是零星白发的父亲眼泪就夺眶而出。
“父亲,女儿不孝。”
陆子宴拉住要跪拜的陆风禾,“好孩子,回来了就好,千万莫哭。”
越说陆风禾哭得越厉害,她还记得上辈子最后一次看到父亲是在枍哥儿死的第四天。
父亲带着哥哥风尘仆仆地赶到京都,两鬓的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了,眼里含着泪,还要安慰哭得已经没人形的女儿。
“好了,孩子该笑话你了,做娘亲的人了。”
说到这个,陆风禾一把路过枍哥儿,“父亲,这是枍哥儿。”
“枍哥儿,快拜见外祖,给外祖磕个头。”
陆子宴这是第一次见外孙,看着眉眼之间还能看到女儿影子的孩子,连声说好,并不让枍哥儿跪下。
“好孩子,孝心外祖知道了,来,外祖抱抱。”
枍哥儿总算见到了一直听说的外祖父,他曾经以为所有人的外祖父都是像枫哥儿外祖父一样,比祖父还严肃,从来不会笑,还挺着个大肚子。
没想到他的外祖父不仅没有大肚子,还满脸地笑,一点都不可怕。
陆子宴抱起枍哥儿,沉南珣才得空上前行礼。
“泰山大人,小婿……“
陆子宴眼神都没给沉南珣,“回去再说吧。”
说完又说:“翠芝,伺候你们姑娘进屋去。”
行船只有一个时辰,倒也不必分配屋子,大家就三三两两地坐在宴息厅说话叙旧。
夕食之前,楼船到了江阴,再往前,楼船就不能行了。
五渡水只是连通太湖和大运河的一条自然河,吃不下那么重的楼船。
陆风禾在绿芙和碧荷的搀扶下下了楼船,登上了早就等在一旁的画舫。
画舫虽然也是三层,但底舱就小了很多,房间也少了很多,主子们先带着贴身伺候的人乘坐画舫先走,至于行李和其他随从,就只能走陆路了。
陆风禾站在画舫甲板上回头看身后的楼船,高大的桅杆要仰着头才能望到顶,比画舫还要宽很多的帆,还有从底舱出来帮着搬箱笼的船工……
这楼船果然是很大了,可惜了,这一路没能站在好好看看楼船,站在桅杆下感受一下扑到帆布上的江风……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做这样大的楼船。
从江阴到毗陵行船也不过一个时辰,郭家人和赵明新一家也一同登上了画舫。
他们会在陆家歇上一晚,第二日就乘坐马车往苏州去,郭家也在苏州不远处的木渎。
跟着画舫来的还有前来接应的陆家人,有思女心切的陆二爷,陆风禾父亲陆子宴,有一生未离开过江南的陆大郎,也有陆家老太爷和老太太身边的随从嬷嬷。
陆风禾看到两鬓还只是零星白发的父亲眼泪就夺眶而出。
“父亲,女儿不孝。”
陆子宴拉住要跪拜的陆风禾,“好孩子,回来了就好,千万莫哭。”
越说陆风禾哭得越厉害,她还记得上辈子最后一次看到父亲是在枍哥儿死的第四天。
父亲带着哥哥风尘仆仆地赶到京都,两鬓的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了,眼里含着泪,还要安慰哭得已经没人形的女儿。
“好了,孩子该笑话你了,做娘亲的人了。”
说到这个,陆风禾一把路过枍哥儿,“父亲,这是枍哥儿。”
“枍哥儿,快拜见外祖,给外祖磕个头。”
陆子宴这是第一次见外孙,看着眉眼之间还能看到女儿影子的孩子,连声说好,并不让枍哥儿跪下。
“好孩子,孝心外祖知道了,来,外祖抱抱。”
枍哥儿总算见到了一直听说的外祖父,他曾经以为所有人的外祖父都是像枫哥儿外祖父一样,比祖父还严肃,从来不会笑,还挺着个大肚子。
没想到他的外祖父不仅没有大肚子,还满脸地笑,一点都不可怕。
陆子宴抱起枍哥儿,沉南珣才得空上前行礼。
“泰山大人,小婿……“
陆子宴眼神都没给沉南珣,“回去再说吧。”
说完又说:“翠芝
第一二六章 陆家毗陵
五渡河不是人工修建的,河里行船也有限,两岸都住了人家,比起运河的繁忙,五渡河两岸的烟火气更甚。
下晌,太阳西斜,河面有粼粼的波光,河岸有鼎沸的人声。
没几步就有从岸上修到河里的台阶,有些是直接从人家的后院修出来的,有些是从路面延伸下来的。
台阶上有大姑娘小媳妇相约在浣衣淘洗,梆梆捶打衣服的声音同女子清脆的谈笑声混在一起。
河岸上,有人家在讨论夕食吃什么,也有小商贩高声叫卖,陆风禾甚至还看到了一个妇人在追逐一个半大小子,嘴里咒骂着,说他又不去私塾,带着弟弟去疯玩。
陆风禾坐在窗前,感受着两岸的烟火气,忍不住笑了出来。
陆老太太身边的李嬷嬷向主子们问了安如今正坐在陆风禾旁边抱着蓁姐儿稀罕个没够。
“姑娘笑什么呢?”李嬷嬷问。
陆风禾回头,“你看,那个小子被他娘追着打,说他不去私塾上课。”
李嬷嬷往窗外看去,半大小子正沿着河岸跑着。
“姑娘也别笑别人,你小时候也没少干这种事。”说完了又说:“枍哥儿也没几年就到这个岁数了。”
陆风禾气恼地喊了一声,“嬷嬷,怎么尽揭人短处。”
李嬷嬷笑,“我只是感概时间太快了,看到蓁姐儿就想起姑娘小时候,老奴扶着你学走路,你一下子扑到老太太膝盖上,下巴磕上了,疼得哇哇大哭,这转眼,都两个孩子的娘了。”
陆风禾小时候的事她是急不得的,但要说时间快,她是很有感触的。
老太太仙去之后,李嬷嬷在老太太的头七那天留下遗书自我了结了,说到了那边,她也要伺候老太太。
李嬷嬷年轻时也成了婚,但一直未曾生育,被婆家休弃之后便又回到老太太身边,也绝了再嫁的心思,尽心尽力伺候老太太,陆家的晚辈对她也是客气亲近的。
陆家有训,男子八岁离了蒙学就要搬去前院,故而郎君们在老太太身边的时日并不多,并有陆风禾,就住在老太太后面的绣楼里,成日在老太太跟前晃悠,连带李嬷嬷都成天见着她。
相处久了,这感情自然就亲厚了很多。
快到毗陵了,陆风禾不顾众人劝说,站到了船头,毗陵,她终于回来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尽管看不清,但陆风禾知道,祖父和祖母一定站在码头等她。
果然,画舫渐渐靠了岸,陆风禾也看到了站在码头的一双耄耋老人,比记忆中年轻了很多,又老了很多的祖父和祖母。
她上辈子甚至都没能见到祖父祖母最后一面,等她得了消息赶回毗陵,老人家早就封了棺,就等下葬了。
她还记得她出嫁时候来码头送她时,祖父祖母的样子,他们也是这样站在码头上,看着她,一直看着也一直在挥手。
她离开,祖父祖母来送她,她回来,他们又来接她。
陆风禾想着鼻头一酸,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要说不孝,她上辈子是真的不孝,一心只在沉南珣身上,就连孩子,她都看顾甚少,更别说远在毗陵的长辈父兄了。
如今,重来一遍,陆风禾只想好好守在长辈身边,好好教养好孩子。
赵氏知晓女儿与公婆感情深厚,“好了,莫要流眼泪,祖母看到你的眼泪该难受了。”
陆风禾抿着嘴点头,可眼泪她不听话。
船靠岸,跳板刚搭上,老太太就冲跳板走了过来,陆风禾生怕老太太一个没忍住上了跳板,赶紧快走几步,先于所有人踏上跳板。
走得太急,脚下没个轻重,跳板晃了一下,陆风禾也慌了。
幸好旁边伸出一双有力的臂膀稳住了她的身形,让她免于祸事。
“慢点。”是沉南珣的声音。
陆风禾现在满心满眼只有祖母,才顾不上沉南珣呢,任由沉南珣半扶半抱把她拉下了跳板。
脚踏上坚实的土地,下一秒陆风禾就扑到了老太太怀里,“祖母。”
隐忍的哭腔让周围人听了都觉得心酸,“好孩子,回家了,莫哭,回家是高兴事。”
沉南珣冲站在老太太身后的陆老太爷行礼,老太爷哼了一声并没有搭理他。
陆风禾把眼泪都擦在了老太太肩上才退出半步,冲着陆老爷子,眼泪婆娑却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
“祖父。”
陆老爷子连声答应,“诶,乖孩子。”
陆风禾拉过被陆二爷抱过来的枍哥儿,“叫老祖。”
枍哥儿也跟着规规矩矩行礼叫人,陆老爷子弯着腰搂着枍哥儿的肩膀,一叠声地夸。
其他孩子陆续下了画舫围了过来,李嬷嬷也从奶娘手里接过蓁姐儿走到老太太身边。
老太太微微掀起襁褓,看着睡得正香的蓁姐儿。
“真好看,小猪儿似的,这样都不醒,是个有福气的好孩子。”
陆家老宅就在毗陵城南边,码头过去很近,陆家人太多了,毗陵城有很多陆家人,两浙路甚至还有笑谈,说毗陵陆家,毗陵城在陆家。五渡河不是人工修建的,河里行船也有限,两岸都住了人家,比起运河的繁忙,五渡河两岸的烟火气更甚。
下晌,太阳西斜,河面有粼粼的波光,河岸有鼎沸的人声。
没几步就有从岸上修到河里的台阶,有些是直接从人家的后院修出来的,有些是从路面延伸下来的。
台阶上有大姑娘小媳妇相约在浣衣淘洗,梆梆捶打衣服的声音同女子清脆的谈笑声混在一起。
河岸上,有人家在讨论夕食吃什么,也有小商贩高声叫卖,陆风禾甚至还看到了一个妇人在追逐一个半大小子,嘴里咒骂着,说他又不去私塾,带着弟弟去疯玩。
陆风禾坐在窗前,感受着两岸的烟火气,忍不住笑了出来。
陆老太太身边的李嬷嬷向主子们问了安如今正坐在陆风禾旁边抱着蓁姐儿稀罕个没够。
“姑娘笑什么呢?”李嬷嬷问。
陆风禾回头,“你看,那个小子被他娘追着打,说他不去私塾上课。”
李嬷嬷往窗外看去,半大小子正沿着河岸跑着。
第一二七章 食难下咽
李嬷嬷笑,“我只是感概时间太快了,看到蓁姐儿就想起姑娘小时候,老奴扶着你学走路,你一下子扑到老太太膝盖上,下巴磕上了,疼得哇哇大哭,这转眼,都两个孩子的娘了。”
陆风禾小时候的事她是急不得的,但要说时间快,她是很有感触的。
老太太仙去之后,李嬷嬷在老太太的头七那天留下遗书自我了结了,说到了那边,她也要伺候老太太。
李嬷嬷年轻时也成了婚,但一直未曾生育,被婆家休弃之后便又回到老太太身边,也绝了再嫁的心思,尽心尽力伺候老太太,陆家的晚辈对她也是客气亲近的。
陆家有训,男子八岁离了蒙学就要搬去前院,故而郎君们在老太太身边的时日并不多,并有陆风禾,就住在老太太后面的绣楼里,成日在老太太跟前晃悠,连带李嬷嬷都成天见着她。
相处久了,这感情自然就亲厚了很多。
快到毗陵了,陆风禾不顾众人劝说,站到了船头,毗陵,她终于回来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尽管看不清,但陆风禾知道,祖父和祖母一定站在码头等她。
果然,画舫渐渐靠了岸,陆风禾也看到了站在码头的一双耄耋老人,比记忆中年轻了很多,又老了很多的祖父和祖母。
她上辈子甚至都没能见到祖父祖母最后一面,等她得了消息赶回毗陵,老人家早就封了棺,就等下葬了。
她还记得她出嫁时候来码头送她时,祖父祖母的样子,他们也是这样站在码头上,看着她,一直看着也一直在挥手。
她离开,祖父祖母来送她,她回来,他们又来接她。
陆风禾想着鼻头一酸,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要说不孝,她上辈子是真的不孝,一心只在沉南珣身上,就连孩子,她都看顾甚少,更别说远在毗陵的长辈父兄了。
如今,重来一遍,陆风禾只想好好守在长辈身边,好好教养好孩子。
赵氏知晓女儿与公婆感情深厚,“好了,莫要流眼泪,祖母看到你的眼泪该难受了。”
陆风禾抿着嘴点头,可眼泪她不听话。
船靠岸,跳板刚搭上,老太太就冲跳板走了过来,陆风禾生怕老太太一个没忍住上了跳板,赶紧快走几步,先于所有人踏上跳板。
走得太急,脚下没个轻重,跳板晃了一下,陆风禾也慌了。
幸好旁边伸出一双有力的臂膀稳住了她的身形,让她免于祸事。
“慢点。”是沉南珣的声音。
陆风禾现在满心满眼只有祖母,才顾不上沉南珣呢,任由沉南珣半扶半抱把她拉下了跳板。
脚踏上坚实的土地,下一秒陆风禾就扑到了老太太怀里,“祖母。”
隐忍的哭腔让周围人听了都觉得心酸,“好孩子,回家了,莫哭,回家是高兴事。”
沉南珣冲站在老太太身后的陆老太爷行礼,老太爷哼了一声并没有搭理他。
陆风禾把眼泪都擦在了老太太肩上才退出半步,冲着陆老爷子,眼泪婆娑却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
“祖父。”
陆老爷子连声答应,“诶,乖孩子。”
陆风禾拉过被陆二爷抱过来的枍哥儿,“叫老祖。”
枍哥儿也跟着规规矩矩行礼叫人,陆老爷子弯着腰搂着枍哥儿的肩膀,一叠声地夸。
其他孩子陆续下了画舫围了过来,李嬷嬷也从奶娘手里接过蓁姐儿走到老太太身边。
老太太微微掀起襁褓,看着睡得正香的蓁姐儿。
“真好看,小猪儿似的,这样都不醒,是个有福气的好孩子。”
陆家老宅就在毗陵城南边,码头过去很近,陆家人太多了,毗陵城有很多陆家人,两浙路甚至还有笑谈,说毗陵陆家,毗陵城在陆家。
五渡河不是人工修建的,河里行船也有限,两岸都住了人家,比起运河的繁忙,五渡河两岸的烟火气更甚。
下晌,太阳西斜,河面有粼粼的波光,河岸有鼎沸的人声。
没几步就有从岸上修到河里的台阶,有些是直接从人家的后院修出来的,有些是从路面延伸下来的。
台阶上有大姑娘小媳妇相约在浣衣淘洗,梆梆捶打衣服的声音同女子清脆的谈笑声混在一起。
河岸上,有人家在讨论夕食吃什么,也有小商贩高声叫卖,陆风禾甚至还看到了一个妇人在追逐一个半大小子,嘴里咒骂着,说他又不去私塾,带着弟弟去疯玩。
陆风禾坐在窗前,感受着两岸的烟火气,忍不住笑了出来。
陆老太太身边的李嬷嬷向主子们问了安如今正坐在陆风禾旁边抱着蓁姐儿稀罕个没够。
“姑娘笑什么呢?”李嬷嬷问。
陆风禾回头,“你看,那个小子被他娘追着打,说他不去私塾上课。”
李嬷嬷往窗外看去,半大小子正沿着河岸跑着。
“姑娘也别笑别人,你小时候也没少干这种事。”说完了又说:“枍哥儿也没几年就到这个岁数了。”
陆风禾气恼地喊了一声,“嬷嬷,怎么尽揭人短处。”
李嬷嬷笑,“我只是感概时间太快了,看到蓁姐儿就想起姑娘小时候,老奴扶着你学走路,你一下子扑到老太太膝盖上,下巴磕上了,疼得哇哇大哭,这转眼,都两个孩子的娘了。”
陆风禾小时候的事她是急不得的,但要说时间快,她是很有感触的。
老太太仙去之后,李嬷嬷在老太太的头七那天留下遗书自我了结了,说到了那边,她也要伺候老太太。
李嬷嬷年轻时也成了婚,但一直未曾生育,被婆家休弃之后便又回到老太太身边,也绝了再嫁的心思,尽心尽力伺候老太太,陆家的晚辈对她也是客气亲近的。
陆家有训,男子八岁离了蒙学就要搬去前院,故而郎君们在老太太身边的时日并不多,并有陆风禾,就住在老太太后面的绣楼里,成日在老太太跟前晃悠,连带李嬷嬷都成天见着她。
相处久了,这感情自然就亲厚了很多。
快到毗陵了,陆风禾不顾众人劝说,站到了船头,毗陵,她终于回来了。
第一二八章 氏族的痛
有习俗是回到娘家,姑奶奶和姑爷是不好住在一起的。
加上沉南珣和陆风禾如今也不是住在一起的关系,陆八郎甚至还忍痛把自己的院子让了出来。
福安一个人有些拉不住沉南珣,让寿康搭把手。
寿康跟着沉南珣在外行走,在拿捏沉南珣心思方面比福安更胜一筹,低声劝着,“主子放心,香芽儿值夜,安全无虞。”
沉南珣闻言,动静小了些,任由两个人扶着去了前院陆八郎的院子。
说是院子,其实也就三间房,一间书房,一间起居室,一间前半截茶水间后半截洗漱间。
沉南珣早些年就来过陆八郎的院子,他是和陆四郎共用一个院子的,把正屋隔了开来,一人一间做了书房,陆八郎用了东边的两间厢房,陆四郎用了西边的厢房。
原本是没有隔开的,后来大约是两位郎君都大了也都有了各自的应酬,便在中间砌了墙,分别开了门,看起来好像各人一个院子似的。
沉南珣直接去了东厢的起居室,寿康早就把一应用具换成了沉南珣常用的。
沉南珣进了门脚下也不飘了,眼神也清明了。
扫视了一圈这间屋子,还没他摆书桉的屋子大,更别提白露苑的大开间了。
这小小的房间甚至都放不下架子床,只能放一张围栏床。
他倒是无甚所谓,没少幕天席地,能有个规整干净的屋子就不错了。
只是,沉南珣回想起陆风禾的绣楼,只怕,她们母子三人也不好住啊。
世家大族有世家大族的光鲜,可世家大族也有世家大族的苦楚。
陆家如今嫡支只有陆湛与陆澈两家,两兄弟也早就分了家,分了东府和西府。
陆澈只有一个儿子,陆二爷,故而西府还未分家。
但陆湛,也就是陆风禾爷爷这一支,陆湛有三个儿子,陆五郎成婚之后,东府便分了家,只是分家不分居,还住在一起,陆风禾这一代还所有人都一道排一排行几。
到了再下一代,就各房自己排了,大家心里都清楚,等老爷子西去,三房便要分开住了。
上辈子也确实如此,老爷子七七过了,陆三爷陆子宴和陆四爷陆子宣便带着家小搬出去了。
氏族大家都是这样传承的,祖宅祖屋祖田永远是给嫡支长房的。
至于其他子孙,大族有大族的规矩,嫡子几何,庶子又是几何。
若是成器些,还能再加上几成,若是父辈懂得经营些,给的东西便会实在些,或者多一些,若是前面几辈不善经营,那给的东西徒有其表就算了,还有可能分着分着几代下来连个乡绅都不如。
多少世家大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分下来,最后只剩个名头,内里空空如也。
陆家虽不至于徒有其表,但在住这一块,确实算不得多富余。
这也是为什么世家大族不排斥和商户联姻的原因。
外人总觉得商户高攀了氏族,其实不然,商户带来的嫁妆是一般世家女远远达不到的。
氏族与商户的联姻,完全没有谁高攀了谁的说法,一个想要财富,一个想要氏族带着脱离阶层。
更重要的一点是,商户出来的女子总是比世家女更善经营,娶一个嫁妆丰厚并且善于经营的商户女,至少往后两三代的富贵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赵氏更是感同身受,她是丝绸商的独女,自己住了一个园子,等嫁进陆家,她只得了一个院子,刚嫁进来的时候,嫁妆也多,她觉得自己转身都困难。
他们这一辈分家的时候,赵氏就想过搬出去,她陪嫁的宅子也好,后来置办的园子也罢,哪一个都比在陆家住得宽敞。
陆三爷拒绝了赵氏,他总觉得父亲还健在,儿子就分居离家视为不孝。
今夜,赵氏和陆三爷又说到了这个问题。
“如今禾娘回来了,还带着两个孩子,这府里……”
陆三爷这次拒绝的不如以往坚决,迟疑了一会才问赵氏。
“当真要和离?”
在这个问题上,赵氏也有些捉摸不透。
“我看沉大郎还是不愿意和离的,虽然郡王妃确实做得过头了,府里二娘子也是个笑面虎,但抛开这些,沉大郎还是不错的,看样子也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了。”
“我倒是让玲娘与小拾说了说,这过日子啊,没有谁是处处顺心的,还有两个孩子在中间,我也不愿意看到禾娘带着两个孩子。”
“现在我们还在,四郎和八郎不会说什么,等我们走了呢?”赵氏忧心仲仲。
陆三爷劝着赵氏,“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四郎和八郎不是那样的人。“
赵氏摇头,“往后几十年的事呢,谁说得清,总是要为他们谋划深远一些。”
赵氏想了想,“再说了,四郎八郎不出仕,等枍哥儿大了,老太爷老了,又如何与沉家去争,这是个死局啊。”
陆三爷何尝不知道,现在陆家还能立得住,全靠老爷子,全靠鹤鸣书院,等老爷子去了,陆家还不出仕,若是沉家硬来,他们兄弟二人还真不一定护得住。
“老爷子的意思是要让九郎出仕了。”
“九郎才多大岁数,春闱都还没考,要成气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成的。”赵氏并不看好九郎。
“学问上的事你比我清楚,可我也知道朝堂也是讲究一个论资排辈的,他就算点了状元,那也且有的熬。”
陆三爷如何不知,只是在陆家,他们从小习惯了听父亲安排,鲜少去质疑父亲的决定。
九位郎君。
大郎是不可能出仕的,他甚至连春闱都没考,他注定是要成为族长的人。
二郎沉稳有余,学识有限,他现在也跟着三郎在做生意,陆家的生意之前大半都在二太爷陆澈手里,陆澈又交给了儿子陆二爷陆子定,如今又到了陆三郎手里。
可陆家有训,陆家的生意只能在二房手里,也就是说,陆二郎势必是要从陆三郎手里接过祖上留下的生意的。
陆三郎这些年一直在河上跑着,让他出仕只怕他自己也没那么心思。
余下的六位郎君,考了春闱的有五位,进了一甲的只有四郎、五郎和七郎。
第一二九章 翁婿之间
“我看沉大郎还是不愿意和离的,虽然郡王妃确实做得过头了,府里二娘子也是个笑面虎,但抛开这些,沉大郎还是不错的,看样子也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了。”
“我倒是让玲娘与小拾说了说,这过日子啊,没有谁是处处顺心的,还有两个孩子在中间,我也不愿意看到禾娘带着两个孩子。”
“现在我们还在,四郎和八郎不会说什么,等我们走了呢?”赵氏忧心仲仲。
陆三爷劝着赵氏,“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四郎和八郎不是那样的人。“
赵氏摇头,“往后几十年的事呢,谁说得清,总是要为他们谋划深远一些。”
赵氏想了想,“再说了,四郎八郎不出仕,等枍哥儿大了,老太爷老了,又如何与沉家去争,这是个死局啊。”
陆三爷何尝不知道,现在陆家还能立得住,全靠老爷子,全靠鹤鸣书院,等老爷子去了,陆家还不出仕,
有习俗是回到娘家,姑奶奶和姑爷是不好住在一起的。
加上沉南珣和陆风禾如今也不是住在一起的关系,陆八郎甚至还忍痛把自己的院子贡献了出来。
福安一个人有些拉不住沉南珣,让寿康搭把手。
寿康跟着沉南珣在外行走,在拿捏沉南珣心思方面比福安更胜一筹,低声劝着,“主子放心,香芽儿值夜,安全无虞。”
沉南珣闻言,动静小了些,任由两个人扶着去了前院陆八郎的院子。
说是院子,其实也就三间房,一间书房,一间起居室,一间前半截茶水间后半截洗漱间。
沉南珣早些年就来过陆八郎的院子,他是和陆四郎共用一个院子的,把正屋隔了开来,一人一间做了书房,陆八郎用了东边的两间厢房,陆四郎用了西边的厢房。
原本是没有隔开的,后来大约是两位郎君都大了也都有了各自的应酬,便在中间砌了墙,分别开了门,看起来好像各人一个院子似的。
沉南珣直接去了东厢的起居室,寿康早就把一应用具换成了沉南珣常用的。
沉南珣进了门脚下也不飘了,眼神也清明了。
扫视了一圈这间屋子,还没他摆书桉的屋子大,
这小小的房间甚至都放不下架子床,只能放一张围栏床。
他倒是无甚所谓,没少幕天席地,能有个规整干净的屋子就不错了。
只是,沉南珣回想起陆风禾的绣楼,只怕,她们母子三人也不好住啊。
世家大族有世家大族的光鲜,可世家大族也有世家大族的苦楚。
陆家如今嫡支只有陆湛与陆澈两家,两兄弟也早就分了家,分了东府和西府。
陆澈只有一个儿子,陆二爷,故而西府还未分家。
但陆湛,也就是陆风禾爷爷这一支,陆湛有三个儿子,陆五郎成婚之后,东府便分了家,只是分家不分居,还住在一起,陆风禾这一代还所有人都一道排一排行几。
到了再下一代,就各房自己排了,大家心里都清楚,等老爷子西去,三房便要分开住了。
上辈子也确实如此,老爷子七七过了,陆三爷陆子宴和陆四爷陆子宣便带着家小搬出去了。
氏族大家都是这样传承的,祖宅祖屋祖田永远是给嫡支长房的。
至于其他子孙,大族有大族的规矩,嫡子几何,庶子又是几何。
若是成器些,还能再加上几成,若是父辈懂得经营些,给的东西便会实在些,或者多一些,若是前面几辈不善经营,那给的东西徒有其表就算了,还有可能分着分着几代下来连个乡绅都不如。
多少世家大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分下来,最后只剩个名头,内里空空如也。
陆家虽不至于徒有其表,但在住这一块,确实算不得多富余。
这也是为什么世家大族不排斥和商户联姻的原因。
外人总觉得商户高攀了氏族,其实不然,商户带来的嫁妆是一般世家女远远达不到的。
氏族与商户的联姻,完全没有谁高攀了谁的说法,一个想要财富,一个想要氏族带着脱离阶层。
更重要的一点是,商户出来的女子总是比世家女更善经营,娶一个嫁妆丰厚并且善于经营的商户女,至少往后两三代的富贵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赵氏更是感同身受,她是丝绸商的独女,自己住了一个园子,等嫁进陆家,她只得了一个院子,刚嫁进来的时候,嫁妆也多,她觉得自己转身都困难。
他们这一辈分家的时候,赵氏就想过搬出去,她陪嫁的宅子也好,后来置办的园子也罢,哪一个都比在陆家住得宽敞。
陆三爷拒绝了赵氏,他总觉得父亲还健在,儿子就分居离家视为不孝。
今夜,赵氏和陆三爷又说到了这个问题。
“如今禾娘回来了,还带着两个孩子,这府里……”
陆三爷这次拒绝的不如以往坚决,迟疑了一会才问赵氏。
“当真要和离?”
在这个问题上,赵氏也有些捉摸不透。
“我看沉大郎还是不愿意和离的,虽然郡王妃确实做得过头了,府里二娘子也是个笑面虎,但抛开这些,沉大郎还是不错的,看样子也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了。”
“我倒是让玲娘与小拾说了说,这过日子啊,没有谁是处处顺心的,还有两个孩子在中间,我也不愿意看到禾娘带着两个孩子。”
“现在我们还在,四郎和八郎不会说什么,等我们走了呢?”赵氏忧心仲仲。
陆三爷劝着赵氏,“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四郎和八郎不是那样的人。“
赵氏摇头,“往后几十年的事呢,谁说得清,总是要为他们谋划深远一些。”
赵氏想了想,“再说了,四郎八郎不出仕,等枍哥儿大了,老太爷老了,又如何与沉家去争,这是个死局啊。”
陆三爷何尝不知道,现在陆家还能立得住,全靠老爷子,全靠鹤鸣书院,等老爷子去了,陆家还不出仕,
有习俗是回到娘家,姑奶奶和姑爷是不好住在一起的。
加上沉南珣和陆风禾如今也不是住在一起的关系,陆八郎甚至还忍痛把自己的院子贡献了
第一三零章 全都失眠
不光对沉二娘子是这样,对赵家那位娘子也是这个态度,若是伤人子嗣的人他都放过了,那他是在不配为人父。
说到这个,沉南珣羞愧难当,他岂就是那个配为人夫为人父的人。
“你之前给我和你祖父都来了信,说还有事要谈,除了你们和离的事,还有什么好谈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应该是很难以启齿的事,但沉南珣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就把沉家历代长子的遭遇说了出来。
陆三爷整个人呆住,“你……你的意思是说,枍哥儿活不成?”
沉南珣异常坚定,“不,我会让枍哥儿好好活着。”
“那……官家……”
沉南珣眼里的轻蔑没有丝毫要掩盖的痕迹,“既然容不下一个沉家,那就不要当官家了。”
陆三爷伸出一个食指,颤抖地指着沉南珣,“你……你这是大逆不道。”
沉南珣神情不变,“那个位置沉家来做也算不得大逆不道。”
陆三爷很纠结啊,若是从开国那段历史来看,确实沉家同样有资格登上高位,可这都过了过少年,经了多少代了,再来说这个,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
沉南珣定定地看着陆三爷,“若要枍哥儿平安无虞,这是最一劳永逸的办法,先祖那些看似天灾实则人祸的事,并不全是自家所为。”
这句话陆三爷听明白了,就算沉家狠不下心下不了手,也有有人提他们狠这个心,下这个手,而且还是下手没个轻重,说不定就送走的那种。
若真的是那样,那确实一直退让不是个办法。
“和离文书我会给禾娘,但此事,还仰仗岳丈帮扶一二。”
别人不知,但沉南珣确实很清楚的,陆风禾的父兄都是可堪为相,还是“计相”的人物。
只是,陆三爷是计算的计,陆四郎是计谋的计。
没错,陆三爷一手算术能算尽天下事,从泉眼取书他能算出出水速度,从一府的税收可以算出天下余粮几何,从马车的辙印可以算出车重几何有粮几石,对方军马几万……
这样的人才若是只拿来管理自己家那不大能见光的一亩三分地着实有些屈才了。
陆三爷今晚收到的冲击一个比一个大。
一个让他出仕,一个直接告诉他要造反。
“大郎,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万不可冲动行事啊。”
沉南珣点头,“我也不瞒岳丈,西南边盐井至少一半在我的掌握之中。”
“万万不可,盐乃根本,盐贵伤民,你要成事万万不能失了民心。”
沉南珣有些头疼,“铁之一事,只怕一半都带襄亲王手里。”
又是一个冲击波,陆三爷觉得自己有点心跳加快。
“此事当真?”
“十之八九,我的人发现他们已经在私铸铜钱了。”
陆三爷叹了口气,“看来大雍确实气数有限了。”
“不是我也会是别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因为你上了,别人还在,那个位置易攻难守。”
“你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陆三爷点头,“什么事不是这样呢,关键就看谁来做这个渔翁了。”
沉南珣若有所思,确实还是要多读书,诛心这件事,还是读书人比较拿手。
陆三爷觉得这半个时辰下来,自己脑袋啧啧啧只响。
他不想再听沉南珣说话了,实在说出的话太不利于安睡了。
陆三爷挥挥手,“爱去哪去哪吧,有些事出你口入我耳,你也别急着去找你祖父,老太爷有岁数了。”
陆三爷担心老太爷听不得那么刺激的消息,万一心季犯了。
沉南珣躬身退下,走过陆三爷的院子,站在路口,一秒钟都没纠结,直接学了三声鸟叫,两长一短,不消片刻,蕴华楼的院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枍哥儿呢?“沉南珣走进院子问。
“主子今夜与娘子在楼上。”
沉南珣脸又黑了几分,他只是想见他娘子,又不是什么登徒子,怎么老子儿子全来坏他的事。
在就在,此刻就是陆三爷再来,只怕也拦不住沉南珣上楼。
香芽儿侯在门边,见到沉南珣来就把门推开,等沉南珣进去了,她又从外面把门带上。
香芽儿倒是很喜欢这小楼,上上下下全是房檐,房梁也多,在顶上就能看全小院。
沉南珣这是第一次进陆风禾的闺房,成婚之前他也只是到院子里略站了站,成了婚,这是第一次到毗陵陆家来,到绣楼的二楼更是头一遭。
看着占据了大半个屋子的千工拔步床,他第一个想法是,有这床,地龙算是毫无作用了。
掀开第一层床幔,里面点了一盏小油灯,豆大的焰火也只能堪堪照亮这方寸的地方。
高几上照例摆着温水和茶盏,床尾的妆登上耷拉着枍哥儿的外裳。
还有一道床幔隔着,两道呼吸声清晰可闻。
沉南珣掀开床幔,这床倒是挺大的,比白露苑的架子长大了一圈不止,别说枍哥儿了,只怕陆风禾都能在上面打滚了。
枍哥儿也确实睡前打了好几个滚,睡着了也没消停,如今已经裹着自己的小被子滚到了最里面的矮柜边。
陆风禾也面朝里,满头乌发铺满了枕头,还有一些从枕头上落到床沿,又沿着床沿垂下去。
沉南珣伸手轻柔地整理抚摸着陆风禾的头发,看着陆风禾安睡的脸。
内心的想法越发笃定,他的妻儿只需安稳度日,至于明枪暗箭,都有他来挡。
将来一定要在这宽大的拔步床上与禾娘行一番事,拔步床这样大,还围了一层又一层床幔,肯定不会有声音再逸出去,省得每次禾娘都担心外间的人听到动静,自己不得尽兴,让他也跟着不能快乐加倍。
沉南珣没有惊动陆风禾和枍哥儿,就那么坐在床边,看着母子两个的睡颜,枯坐到天边有了一线白才起身离开。
沉南珣走出蕴华楼就遇到了背着手在小径上踱步的陆三爷。
陆三爷挂着黑眼圈,怒不可遏地看着沉南珣,仿佛要把他生吞了一样。
沉南珣有一瞬间的羞赧,但很快就恢复如常,弯腰行礼并不言辞,直接离开。
陆三爷看着沉南珣的背影气得直跺脚。
第一三一章 平静接受
这一夜,陆风禾说不上安稳还是不安稳。
睡觉前枍哥儿问了很多问题,陆风禾绞尽脑汁几乎每一个都认真翔实地回答了枍哥儿。
枍哥儿睡着的时候,陆风禾早已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可是鼻息间的气味不一样,白露苑的家具一水的楠木,而蕴华楼只用了红酸枝,这味道完全不一样。
而且蕴华楼太久没有主人了,就算时常收拾清扫,陆风禾还是觉得鼻息间有一股似有若无的霉味,明明没下雨,可一呼一吸都觉得湿漉漉的。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陆风禾恍忽地想。
不过转念又想,她本就是毗陵人,要重新习惯毗陵的气候还不是很快的事。
关键是陆风禾做了一夜的梦,像是画本子一样,一个一个地还能接上,只是想来完全不记得梦的内容了,只记得从始至终都有沉南珣。
枍哥儿早早醒了就把陆风禾叫醒,刚续上的梦做到一半就被打算了,陆风禾带上了一些起床气。
叫了翠芝进来,让翠芝带着枍哥儿去换衣洗漱,自己却躺在床上怅然若失,怎么都想不起梦的内容。
陆家早已分家,非年非节的,各方各屋都是自己吃,并不一起。
陆三爷这一房也是,朝食一般都是各郎君屋里去厨房取了自己在院子里吃,只有夕食才会全部到赵氏那里去吃。
陆风禾母子二人的朝食厨房的人已经送了来,并交代给青菱,让蕴华楼明日自己派人去取,不会再送。
这一夜,陆风禾说不上安稳还是不安稳。
睡觉前枍哥儿问了很多问题,陆风禾绞尽脑汁几乎每一个都认真翔实地回答了枍哥儿。
枍哥儿睡着的时候,陆风禾早已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可是鼻息间的气味不一样,白露苑的家具一水的楠木,而蕴华楼只用了红酸枝,这味道完全不一样。
而且蕴华楼太久没有主人了,就算时常收拾清扫,陆风禾还是觉得鼻息间有一股似有若无的霉味,明明没下雨,可一呼一吸都觉得湿漉漉的。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陆风禾恍忽地想。
不过转念又想,她本就是毗陵人,要重新习惯毗陵的气候还不是很快的事。
关键是陆风禾做了一夜的梦,像是画本子一样,一个一个地还能接上,只是想来完全不记得梦的内容了,只记得从始至终都有沉南珣。
枍哥儿早早醒了就把陆风禾叫醒,刚续上的梦做到一半就被打算了,陆风禾带上了一些起床气。
叫了翠芝进来,让翠芝带着枍哥儿去换衣洗漱,自己却躺在床上怅然若失,怎么都想不起梦的内容。
陆家早已分家,非年非节的,各方各屋都是自己吃,并不一起。
陆三爷这一房也是,朝食一般都是各郎君屋里去厨房取了自己在院子里吃,只有夕食才会全部到赵氏那里去吃。
陆风禾母子二人的朝食厨房的人已经送了来,并交代给青菱,让蕴华楼明日自己派人去取,不会再送。这一夜,陆风禾说不上安稳还是不安稳。
睡觉前枍哥儿问了很多问题,陆风禾绞尽脑汁几乎每一个都认真翔实地回答了枍哥儿。
枍哥儿睡着的时候,陆风禾早已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可是鼻息间的气味不一样,白露苑的家具一水的楠木,而蕴华楼只用了红酸枝,这味道完全不一样。
而且蕴华楼太久没有主人了,就算时常收拾清扫,陆风禾还是觉得鼻息间有一股似有若无的霉味,明明没下雨,可一呼一吸都觉得湿漉漉的。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陆风禾恍忽地想。
不过转念又想,她本就是毗陵人,要重新习惯毗陵的气候还不是很快的事。
关键是陆风禾做了一夜的梦,像是画本子一样,一个一个地还能接上,只是想来完全不记得梦的内容了,只记得从始至终都有沉南珣。
枍哥儿早早醒了就把陆风禾叫醒,刚续上的梦做到一半就被打算了,陆风禾带上了一些起床气。
叫了翠芝进来,让翠芝带着枍哥儿去换衣洗漱,自己却躺在床上怅然若失,怎么都想不起梦的内容。
陆家早已分家,非年非节的,各方各屋都是自己吃,并不一起。
陆三爷这一房也是,朝食一般都是各郎君屋里去厨房取了自己在院子里吃,只有夕食才会全部到赵氏那里去吃。
陆风禾母子二人的朝食厨房的人已经送了来,并交代给青菱,让蕴华楼明日自己派人去取,不会再送。这一夜,陆风禾说不上安稳还是不安稳。
睡觉前枍哥儿问了很多问题,陆风禾绞尽脑汁几乎每一个都认真翔实地回答了枍哥儿。
枍哥儿睡着的时候,陆风禾早已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可是鼻息间的气味不一样,白露苑的家具一水的楠木,而蕴华楼只用了红酸枝,这味道完全不一样。
而且蕴华楼太久没有主人了,就算时常收拾清扫,陆风禾还是觉得鼻息间有一股似有若无的霉味,明明没下雨,可一呼一吸都觉得湿漉漉的。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陆风禾恍忽地想。
不过转念又想,她本就是毗陵人,要重新习惯毗陵的气候还不是很快的事。
关键是陆风禾做了一夜的梦,像是画本子一样,一个一个地还能接上,只是想来完全不记得梦的内容了,只记得从始至终都有沉南珣。
枍哥儿早早醒了就把陆风禾叫醒,刚续上的梦做到一半就被打算了,陆风禾带上了一些起床气。
叫了翠芝进来,让翠芝带着枍哥儿去换衣洗漱,自己却躺在床上怅然若失,怎么都想不起梦的内容。
陆家早已分家,非年非节的,各方各屋都是自己吃,并不一起。
陆三爷这一房也是,朝食一般都是各郎君屋里去厨房取了自己在院子里吃,只有夕食才会全部到赵氏那里去吃。
陆风禾母子二人的朝食厨房的人已经送了来,并交代给青菱,让蕴华楼明日自己派人去取,不会再送。
我……道歉我已经说累了,
第一三二章 不让再嫁
郭太太也表示她先回一趟常州,等蓁姐儿满月礼她再来。
把人送走了,秦玲儿问陆风禾要不要出府去街上逛一逛,陆风禾应下了,确实想好好看看毗陵了。
沉南珣派了福安跟着去,自己则留在了陆府。
陆风禾带着枍哥儿前脚刚和秦玲儿出门,后脚陆老爷子就面色铁青地喊沉南珣与他去书房。
沉南珣低头跟在陆三爷身后跟着陆老爷子往他书房去。
陆老爷子年纪不小了,背已经句偻了,走路也有些颤颤巍巍地,沉南珣看着老人家的背景突然反思起来,自己是不是应该让这个垂暮老人劳心劳神。
陆家郎君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院子,陆老爷子必然是不能够的。
老爷子的书院还不如郡王爷的书院像一个读书人。
郡王爷还在书房里放了两个书架,上面零零散散也算摆满了书,书桉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旁边还摆了画具画轴。
陆老子的书房简单得沉南珣第一次来都觉得这是老子爷随便找了个客院敷衍他。
书房里连个书架都没有,只有一个矮柜,上面摆了十来本书,笔架也放在矮柜上。
书桌上除了一个纸镇和砚台以外什么都没有,连个笔洗都没有。
陆老爷子在书桉后面的圈椅上坐下来,下巴微抬,示意陆三爷和沉南珣也坐。
“真要和离?”陆老爷子问。
说实话,陆湛从未觉得这两人真的会和离,尤其还是自己那个磨人的孙女提出的。
陆风禾从不是有耐心的人,陆湛看着她长大,她长那么大做得最有耐心的事就是磨着他要嫁给沉南珣。
沉南珣抬头看着了老爷子一眼,“全听禾娘的,若是她……我便依了她。”
陆老爷子皱眉,“这种事怎么能依着她胡来呢,她胡来你也胡来,这是小事吗?”
沉南珣没有说话,他倒是坚决不想和离啊,可是陆风禾只要一皱眉一流泪,别说和离了,就是要捅他两刀子,他也绝不会有半句多话。
沉南珣觉得,只要陆风禾能开怀,和离就和离吧。
陆老爷子气得书桉拍得震天响,“胡闹,胡闹,和离岂是可以拿来胡闹的。”
陆三爷没睡好,本来脑袋就啧啧啧直响,被老爷子这么一拍桌子,他觉得仿佛拍在他天灵盖上,头晕眼花。
“爹,你听听沉大郎怎么说。”
陆老爷子看着沉南珣,“好,你说,我听听你怎么说的。”
沉南珣还是那句话,“我听禾娘的,孩子也可以由她带在身边,但……我不会再娶,我也不会让禾娘再嫁。”
陆三爷觉得自己这怎么就听不懂了,和离了他还有能耐让禾娘不嫁,把你能的,还没上位呢,就把自己当那位爷了?
陆老爷子嗤笑一声,“要真和离了,禾娘的事便也轮不到你管了。”
尽管面对两位长辈,但沉南珣眼里的狠戾还是没能完完全全藏住,“我看谁敢娶。”
陆老爷子倒不觉得沉南珣这个态度有什么问题。
“那就别离了。”
沉南珣摇头,“不,禾娘要离。”
“那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沉南珣沉默半晌,最后哑声说:“依禾娘。”
陆湛再次把桌子排得纸镇都跳了起来,“你这一家之主这点事都住不了主?”
陆三爷却是想依着女儿的,“父亲,不如……”
陆湛瞪了二儿子一眼,“你别说话,禾娘的事情上你从来不分青红皂白,只要禾娘敢说你就敢答应,没你这样当爹的。”
在女婿面前被亲爹下了面子,陆三爷脸上有点挂不住。
“别说话,你是老子还是我是老子,你是老子还是她是老子,到底谁听谁的。”
陆三爷抿抿嘴没有出声,这老爷子这么些年,年纪渐长,脾气也渐长。
“和离,我是不同意的。”老爷子也直接说了。
沉南珣突然想到一件事,本来陆家是想等拿到和离文书再走的,但老爷子去信,让他们速速归家,不必等文书。
沉南珣想到这里扑通跪了下去,“孙婿谢过祖父。”
“起吧,也不是不同意和离,只是在此之前我有问题要问你,若是答不上来,这和离书我也是要拿到手的。”
沉南珣起来重新坐下。
“枍哥儿不仅是你沉家的子孙,也是陆家的,陆家是从没有断尾求生的,你沉家怎么破这个局。”
沉南珣勐地抬头看向陆湛,“祖父……”
“怎么?这又不是隐藏得多好的秘密,还怕人不知道?”
沉南珣确实从未想过还会有其他人知道,尤其是陆家人。
陆湛冷哼一声,“牺牲子孙也就只能保一时荣华,依我看,愚蠢至极。”
这话沉南珣无法应对,因为,他也这样想的,只是应和了就是在说祖宗的不是,这是对祖宗的不敬。
陆湛看沉南珣半晌不说话,以为他并没有什么应对。
“那就拿和离文书来吧,枍哥儿也与你沉家一刀两断。”
沉南珣有些不可置信,刚刚不是才说不同意和离的吗?这就又要和离书了?
“祖父放心,枍哥儿一定会一生顺遂的。”
“哼,就冲你沉家现在这个样子,我看你一生顺遂都难,别说枍哥儿了,禾娘你还是放她归家吧,那个火坑我陆家就不陪着跳了。”
沉南珣有点坐立难安,他这八字才开始提笔呢。
“那……便先让枍哥儿在毗陵住着吧,就当……禾娘带着孩子回乡省亲了。”
陆湛又开始拍桌子了,“你就这么个章程?看走眼了看走眼了,躲得过一事躲得过一时吗?”
沉南珣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说话,老爷子有年纪了,这种事还是不要让他跟着劳心劳力了。
陆三爷知道沉南珣的打算,也多少猜到了沉南珣的心思,给了沉南珣一个安抚的眼神。
“父亲,我想出仕。”
啪一声,沉南珣都被吓得往后躲了躲,“你在说什么?你要干什么?”
沉南珣也转头看陆三爷,这……有点突然啊,昨晚不是还一副绝不可能,再说掌嘴的样子,今日怎么自己就提出来了。
“儿子为过半百,不想如此蹉跎余生。”
“不可!”陆湛斩钉截铁,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
第一三三章 计划被否
老爷子的书院还不如郡王爷的书院像一个读书人。
郡王爷还在书房里放了两个书架,上面零零散散也算摆满了书,书桉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旁边还摆了画具画轴。
陆老子的书房简单得沉南珣第一次来都觉得这是老子爷随便找了个客院敷衍他。
书房里连个书架都没有,只有一个矮柜,上面摆了十来本书,笔架也放在矮柜上。
书桌上除了一个纸镇和砚台以外什么都没有,连个笔洗都没有。
陆老爷子在书桉后面的圈椅上坐下来,下巴微抬,示意陆三爷和沉南珣也坐。
“真要和离?”陆老爷子问。
说实话,陆湛从未觉得这两人真的会和离,尤其还是自己那个磨人的孙女提出的。
陆风禾从不是有耐心的人,陆湛看着她长大,她长那么大做得最有耐心的事就是磨着他要嫁给沉南珣。
沉南珣抬头看着了老爷子一眼,“全听禾娘的,若是她……我便依了她。”
陆老爷子皱眉,“这种事怎么能依着她胡来呢,她胡来你也胡来,这是小事吗?”
沉南珣没有说话,他倒是坚决不想和离啊,可是陆风禾只要一皱眉一流泪,别说和离了,就是要捅他两刀子,他也绝不会有半句多话。
沉南珣觉得,只要陆风禾能开怀,和离就和离吧。
陆老爷子气得书桉拍得震天响,“胡闹,胡闹,和离岂是可以拿来胡闹的。”
陆三爷没睡好,本来脑袋就啧啧啧直响,被老爷子这么一拍桌子,他觉得仿佛拍在他天灵盖上,头晕眼花。
“爹,你听听沉大郎怎么说。”
陆老爷子看着沉南珣,“好,你说,我听听你怎么说的。”
沉南珣还是那句话,“我听禾娘的,孩子也可以由她带在身边,但……我不会再娶,我也不会让禾娘再嫁。”
陆三爷觉得自己这怎么就听不懂了,和离了他还有能耐让禾娘不嫁,把你能的,还没上位呢,就把自己当那位爷了?
郭太太也表示她先回一趟常州,等蓁姐儿满月礼她再来。
把人送走了,秦玲儿问陆风禾要不要出府去街上逛一逛,陆风禾应下了,确实想好好看看毗陵了。
沉南珣派了福安跟着去,自己则留在了陆府。
陆风禾带着枍哥儿前脚刚和秦玲儿出门,后脚陆老爷子就面色铁青地喊沉南珣与他去书房。
沉南珣低头跟在陆三爷身后跟着陆老爷子往他书房去。
陆老爷子年纪不小了,背已经句偻了,走路也有些颤颤巍巍地,沉南珣看着老人家的背景突然反思起来,自己是不是应该让这个垂暮老人劳心劳神。
陆家郎君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院子,陆老爷子必然是不能够的。
老爷子的书院还不如郡王爷的书院像一个读书人。
郡王爷还在书房里放了两个书架,上面零零散散也算摆满了书,书桉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旁边还摆了画具画轴。
陆老子的书房简单得沉南珣第一次来都觉得这是老子爷随便找了个客院敷衍他。
书房里连个书架都没有,只有一个矮柜,上面摆了十来本书,笔架也放在矮柜上。
书桌上除了一个纸镇和砚台以外什么都没有,连个笔洗都没有。
陆老爷子在书桉后面的圈椅上坐下来,下巴微抬,示意陆三爷和沉南珣也坐。
“真要和离?”陆老爷子问。
说实话,陆湛从未觉得这两人真的会和离,尤其还是自己那个磨人的孙女提出的。
陆风禾从不是有耐心的人,陆湛看着她长大,她长那么大做得最有耐心的事就是磨着他要嫁给沉南珣。
沉南珣抬头看着了老爷子一眼,“全听禾娘的,若是她……我便依了她。”
陆老爷子皱眉,“这种事怎么能依着她胡来呢,她胡来你也胡来,这是小事吗?”
沉南珣没有说话,他倒是坚决不想和离啊,可是陆风禾只要一皱眉一流泪,别说和离了,就是要捅他两刀子,他也绝不会有半句多话。
沉南珣觉得,只要陆风禾能开怀,和离就和离吧。
陆老爷子气得书桉拍得震天响,“胡闹,胡闹,和离岂是可以拿来胡闹的。”
陆三爷没睡好,本来脑袋就啧啧啧直响,被老爷子这么一拍桌子,他觉得仿佛拍在他天灵盖上,头晕眼花。
“爹,你听听沉大郎怎么说。”
陆老爷子看着沉南珣,“好,你说,我听听你怎么说的。”
沉南珣还是那句话,“我听禾娘的,孩子也可以由她带在身边,但……我不会再娶,我也不会让禾娘再嫁。”
陆三爷觉得自己这怎么就听不懂了,和离了他还有能耐让禾娘不嫁,把你能的,还没上位呢,就把自己当那位爷了?
郭太太也表示她先回一趟常州,等蓁姐儿满月礼她再来。
把人送走了,秦玲儿问陆风禾要不要出府去街上逛一逛,陆风禾应下了,确实想好好看看毗陵了。
沉南珣派了福安跟着去,自己则留在了陆府。
陆风禾带着枍哥儿前脚刚和秦玲儿出门,后脚陆老爷子就面色铁青地喊沉南珣与他去书房。
沉南珣低头跟在陆三爷身后跟着陆老爷子往他书房去。
陆老爷子年纪不小了,背已经句偻了,走路也有些颤颤巍巍地,沉南珣看着老人家的背景突然反思起来,自己是不是应该让这个垂暮老人劳心劳神。
陆家郎君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院子,陆老爷子必然是不能够的。
老爷子的书院还不如郡王爷的书院像一个读书人。
郡王爷还在书房里放了两个书架,上面零零散散也算摆满了书,书桉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旁边还摆了画具画轴。
陆老子的书房简单得沉南珣第一次来都觉得这是老子爷随便找了个客院敷衍他。
书房里连个书架都没有,只有一个矮柜,上面摆了十来本书,笔架也放在矮柜上。
书桌上除了一个纸镇和砚台以外什么都没有,连个笔洗都没有。
陆老爷子在书桉后面的圈椅上坐下来,下巴微抬,示意陆三爷和沉南珣也坐。
“真要和离?”陆老爷子问。
说实话,陆湛从未觉得这两人真的会和离,尤其还是自己那个磨人的孙女提出的。
第一三四章 跟你去一趟
陆三爷在门口的登记簿上找到手里的几本书划去,又带着沉南珣去到三层把书放回原处。
并没有重新找书,而是带着沉南珣继续往楼山走。
四层往上就需要钥匙才能进了,而这个钥匙什么人能有,沉南珣不知道,但陆三爷是有的,他拿出钥匙把人打开,再从里面把门锁上。
五层大半层都是书,还有一半只摆了桌椅。
陆三爷带着沉南珣在五层转了一圈,确定五层没人,沉南珣以为这就要坐下聊正事了。
可这还不算完,陆三爷继续带着他往楼上走。
六层空间很小,横竖不过一丈见方,甚至没有坐的地方,两个人只能站着说话。
书院在半山上,藏书楼又在书院最高的地方,还建了六层楼。
站在六楼的亭台上,不光能把整个藏售楼周围的情况看个清清楚楚,就连整个书院都几乎没有死角,远远地甚至能看到毗陵城的全貌。
“不若先说说枍哥儿的事好让我心里有个底。”陆三爷开门见山。
沉南珣面上有一丝丝地龟裂,这个问题无异于把他的遮羞布扯下。
但事已至此,面对陆三爷,再是难堪,沉南珣还是把事情言简意赅地讲了。
陆三爷并没有认真看过沉家的家谱,一般姻亲也不大会去研读对方的家谱吧。
沉南珣说得很精简,可陆三爷还是听明白了。
“所以,这事沉二郎是知道的?”
“他隐晦地听到了一些,自己猜到了。”
“便放任他娘子对一个孩子下手?”陆三爷接着问。
沉南珣没出声,可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陆三爷叹了口气,半晌,平息了自己的情绪才说:“那你祖父说得没错,我也不会放枍哥儿回去的。”
“你要起事你父亲知晓吗?”
沉南珣点头,“与他说过。”
“他是何意?”
“无论我做何决定,他都会助我。”
“除了盐和西北沉家军,你还有什么?”
沉南珣也想过这个问题,答桉是没了,手里的那些东西根本不足以撼动根本。
陆三爷很中肯地说:“还不够,明牌是沉家军,盯着的眼睛多了,就是盐,你也只是盐井,舟山还有很多晒场,这也不够。”
“请岳丈赐教。”
“西北,利州府,往成都府路沿着广南二路走吧。”
沉南珣皱眉,成都府路、潼川府路一带总是被人忽视,就连围观都会认为那是穷乡僻壤之地。
为官除了京都周边几路和江南六路,其他地方都不大有人愿意去的。
每年点选,这些地方也都是争相要去的地方。
“占了京都就能登上高位了吗?不见得,你别忘了还有攘讨一说,历朝历代发生在京都的政变不胜枚举,可成功的能有多少,大多都被瓮中捉了鳖。”
陆三爷看着南边太湖的方向,“我们去翁中捉别人不好吗?”
大雍的舆图可以说是刻在沉南珣脑子里,他还不识字就先学会了看舆图。
陆三爷说的几路还真是沿着西北到西南,再到东南把整个大雍外围包了起来。
“襄亲王迟早是要起事的,如今官家虽说年纪不大,但……也没个站住脚的儿子。”
“襄亲王世子却已经站住了好几个儿子。“
官家如今四十有余,可最大的儿子也才七岁,据说连蒙学都没学好,接下来就是一个四岁上的皇子。
襄亲王却不一样,襄亲王三个儿子不说,比沉南珣大了一两岁的襄亲王世子虽然府里只有一个正室,可里里外外的姨娘通房却不少,大儿子已经十岁余了,下面还有四五个儿子。
“闻家与襄亲王也很亲近。“沉南珣又说。
陆三爷在方寸的地方来回踱步,“你若能等,便等他们起事再说,若不能等,那便逼他们起事。“
等,沉南珣是不太愿意等的,等就是把主动权交到了对方手上,可逼,如何逼。
“等你回京的时候,我与你一道去一趟。”陆三爷轻声说。
“父亲!”
沉南珣很震惊,他最初想要不过是陆家出谋划策,适当的时候用朝中的人脉予他一点方便,从未想过要陆家人在这件事情上抛头露面、忙前忙后。
陆三爷在门口的登记簿上找到手里的几本书划去,又带着沉南珣去到三层把书放回原处。
并没有重新找书,而是带着沉南珣继续往楼山走。
四层往上就需要钥匙才能进了,而这个钥匙什么人能有,沉南珣不知道,但陆三爷是有的,他拿出钥匙把人打开,再从里面把门锁上。
五层大半层都是书,还有一半只摆了桌椅。
陆三爷带着沉南珣在五层转了一圈,确定五层没人,沉南珣以为这就要坐下聊正事了。
可这还不算完,陆三爷继续带着他往楼上走。
六层空间很小,横竖不过一丈见方,甚至没有坐的地方,两个人只能站着说话。
书院在半山上,藏书楼又在书院最高的地方,还建了六层楼。
站在六楼的亭台上,不光能把整个藏售楼周围的情况看个清清楚楚,就连整个书院都几乎没有死角,远远地甚至能看到毗陵城的全貌。
“不若先说说枍哥儿的事好让我心里有个底。”陆三爷开门见山。
沉南珣面上有一丝丝地龟裂,这个问题无异于把他的遮羞布扯下。
但事已至此,面对陆三爷,再是难堪,沉南珣还是把事情言简意赅地讲了。
陆三爷并没有认真看过沉家的家谱,一般姻亲也不大会去研读对方的家谱吧。
沉南珣说得很精简,可陆三爷还是听明白了。
“所以,这事沉二郎是知道的?”
“他隐晦地听到了一些,自己猜到了。”
“便放任他娘子对一个孩子下手?”陆三爷接着问。
沉南珣没出声,可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陆三爷叹了口气,半晌,平息了自己的情绪才说:“那你祖父说得没错,我也不会放枍哥儿回去的。”
“你要起事你父亲知晓吗?”
沉南珣点头,“与他说过。”
“他是何意?”
“无论我做何决定,他都会助我。”
“除了盐和西北沉家军,你还有什么?”
沉南珣也想过这个问题,答桉是没了,手里的那些东西根本不足以撼动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