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乡村之巨变TXT下载乡村之巨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乡村之巨变全文阅读

作者:温岭人     乡村之巨变txt下载     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0章 敲打敲打

    不仅仅只是这个两百块。

    前前后后,肖伟力和顾卫军总共领了五百多块钱,理由都不成立。

    季同生、田芳和杨玉梅之所以对肖伟力和顾卫军不满,还因为二人不务正业,迟到早退成了常态。

    对顾卫军还有所顾忌,毕竟他舅舅是赵重阳,局里最有希望去掉副字的副局长。

    而对肖伟力,尽管他父亲是县百货公司副经理,但跟教育局不沾边,没什么面子好讲。

    陈扬决定敲打敲打两位好朋友。

    不是一起敲打,陈扬先冲肖伟力下手。

    “伟力,最近你有问题啊。”

    肖伟力忙问,“我有什么问题?”

    “你最近迟到早退比较多,是不是这样?”

    肖伟力不好意思的笑笑,“是有些多。”

    陈扬不断的追问,“你很忙吗?早上都起不来?你这是什么情况?”

    “扬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最近为什么变懒了。”

    陈扬拿出一堆帐单,扔在肖伟力面前,“这又是怎么回事?”

    肖伟力看了看,脸噌的红了起来。

    陈扬敲着桌子说,“总共五百多块。可你的报销凭证,全是乱七八糟的。要是按照规定,你一分钱也领不出去。”

    “扬哥,这是,这是我和卫军一起领走的。”

    陈扬一脸的不高兴。

    “扬哥,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注意。不过,这大部分是卫军的主意。”

    “你俩最近急需用钱吗?”

    肖伟力又有点脸红,“最近,最近我在那方面有点进步。卫军那边,也有点进步。”

    陈扬明白了,俩货最近谈恋爱了。

    “行,行,这是好事。但好事影响工作,还乱花钱,那就不是好事了。”

    肖伟力赶紧声明,“扬哥,我是跟着卫军走的。”

    陈扬哼了一声,“你与卫军不一样,你没法与他比。”

    说到这个,肖伟力就有点不高兴了。

    “为什么?扬哥,我为什么不能与卫军比?”

    “你啊你。”陈扬伸手指了指肖伟力,“咱们的《复读学校》,寄挂在县教育局的名下。顾卫军有他的舅舅赵重阳罩着,他就是不来上班,咱们都不能把他怎么样。”

    顿了顿,陈扬又说,“你爸虽然是百货公司的副经理,但真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人家不一定买你爸的面子。”

    肖伟力愣了愣,“扬哥,你说得有道理。”

    陈扬非常严肃的问,“伟力,如果你们两个要处理一个,你说是处理卫军,还是处理你呢?”

    肖伟力脸色难看了,“真的,真的要处理吗?”

    “哼,你说呢?”

    “扬,扬哥,我改,我改。扬哥,你得帮我啊。”

    连哄带吓,陈扬认为,肖伟力相对胆小,他已把他搞定。

    至于顾卫军,陈扬不会这么直接。

    陈扬迂回曲折,让季同生出面,去找赵重阳,让赵重阳教训他这个外甥。

    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顾卫军就怕他舅舅。

    季同生也曾是副局长,资格比赵重阳老,他说话好使。

    果然,赵重阳把顾卫军骂了个狗血喷头,还差点动了手。

    顾卫军与肖伟力一样,暂时蔫了。

    至于《复读学校》的运营,一切经常,非常顺利。

    考生们目的明确,又花了血本,一心只想着高考,很少有节外生枝的。

第121章 种田人看稻 读书人看考

    按照约定,每隔两个星期,陈扬去一次省城,取这两个星期六所省城高中的模拟试卷。

    让陈扬意外的是,范欣怡不在,她有半年的长假,去国外探亲去了。

    范欣怡临走前做了交待,委托校长与陈扬对接。陈扬每次到省城,只待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乘车返回。

    校长早已把模拟试卷准备好了。

    范欣怡还把自家钥匙留给陈扬,让他住在她家。

    既省了住宿费,又离长途汽车站近,陈扬乐意之至。

    除了去省城取模拟试卷,陈扬没有其他事情要忙。

    爷爷与大妹和二弟,他们时不时的回家,陈扬一次也没。

    高考时间是七月七日到七月九日。

    离高考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

    陈扬让爷爷做了一个牌子,竖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

    倒计时,陈扬亲自负责,贴一张白纸,再在白纸上写“离高考还有有XX天”。

    省城的那几个中学,最后两个星期,不进行模拟考试。

    陈扬这边有延迟,最后一个星期不进行模拟考试。

    剩最后一个星期,《复读学校》不再上课,改为自习。

    陈扬这时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每个学生退还学费十五块。

    每人十五块,总计八千零五块。

    陈扬实现了他那个“多退少补”的承诺。

    其实,陈扬是嫌赚得太多,有点怕了。

    刨去所有开支,包括这八千零五块,剩余整整两万块,陈扬不能不怕。

    钱少了不行,但钱多了就有点烫手。

    退还学生八千零五块后,还剩下一万两千块,陈扬正愁如何分配呢。

    只能说,陈扬太黑,学费收得太多。

    但陈扬也有理由,一个学期每人收费一百,是按一年计算的。

    另外一个理由,是所有的门窗、书桌、凳子和床板需要维修,花了不少钱。

    高考在即,没人关注收费问题。

    三天高考,顺利进行,没发生什么意外。

    种田人看稻,读书人看考,紧张的高考过后,就是倍受煎熬的等待成绩出炉。

    陈扬知道,如果不能取得还过得去的成绩,《复读学校》将很难再办下去。

    根据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今年全省的高考录取率,将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

    七月底,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温林县的上线人数,达到了百分之八,大约为一百六十人。

    而《复读学校》的上线人数,就有六十二人,上线率高达百分之十一点五。

    《复读学校》独占鳌头,大获全胜。

    八月初,陈扬与季同生他们开会。

    就两件事。

    一是部署下一年的招生工作。招生时间为整个八月份,开学时间定在九月一日。

    学费做了调整,每人每年一百二十块。

    二是分发奖金。

    三十位老师,每人一百,其中黄高乔三位,每人再加一百。

    季同生、田芳和杨玉梅三人,每人三百块。

    上述分配之后,还剩下七千八百块。

    陈扬与肖伟力和顾卫军三人,按当初的约定,分别占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三十。

    三个人各分到两千八百块、两千一百块和两千一百块。

    最后剩下的八百块,留作《复读学校》的运营经费。

    就在这时,村里的童老贵队长,托人给陈扬捎话,说有重要事情,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第122章 小队拆分为小小队

    下午,陈扬借了季同生的自行车,匆匆的往家里赶。

    一路上,陈扬心里嘀咕,爷爷在家里,什么事情不能作主?

    陈扬不知道,就他不在家的半年,关于农业的政策有了巨大的变化。

    这时,夏收夏种刚刚结束,道路两边的水田里,是已经成活的绿油油的晚稻秧苗。

    回到家里,已是掌灯时分。

    还是煤油灯。陈蔡公社的通电工程,因为缺钱又被推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电灯。

    全家人难得团聚,陈扬也喝了不少米酒。

    吃好晚饭,陈扬出门。

    刚走几步,还没出院门,就看见月光下,童老贵一瘸一拐的走来。

    陈扬乐得合不拢嘴,“苍天啊,大地啊,是哪路英雄好汉,打断了某个坏蛋的狗腿。”

    “臭小子,臭小子。”

    童老贵笑骂着进了院子,瞅准凳子,一屁股坐了下去。

    陈扬掏出大前门香烟,给童老贵一根,自己也叼上一根。

    “老实交代。老童,你的腿咋弄的?是不是又偷看哪个娘们洗澡了?”

    “去你的,我这是公伤。”童老贵连吸了几口烟,“啧啧,好烟就是好烟,带劲。”

    陈扬蹲在小板凳上,陪着童老贵抽烟。

    “咦。”童老贵发现,陈扬的左手戴上了手表,“都说你小子发财了。他奶奶的,骑上了自行车,连手表也戴上了。”

    “呵呵……自行车加手表,再整个黑包包,我是不是就像公社干部了?”

    “我呸。”童老贵啐了陈扬一口,“就你小子这德行,一辈子也甭想当干部。”

    “童老贵,鼓励鼓励年轻人行不行啊。”

    童老贵坏坏的笑道:“还别说,你小子的机会来了。”

    “哦,什么机会,快说快说。”

    “接上级通知,为了更好的搞好农业生产,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小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是一分为二,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可以一分为三。也就是说,一个生产小队,可以分为两个或三个小小队……”

    听童老贵说完,陈扬直拍大腿,“这是好事啊。”

    童老贵瞪了瞪一对老眼,“是好事吗?”

    陈扬笑道:“当然是好事。小队分成小小队,你童老贵就不能耀武扬威了。”

    “我乐得省事。”

    陈扬开始琢磨,“这下好了。全大队九个小队,要分成二十七个小小队了。”

    童老贵道:“你小子,凭啥说九个队分成二十七个小小队。”

    “老童,你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这个结果。每个队都是陈童蔡三姓组成,这次分家,肯定是陈童蔡三姓分开。”

    童老贵点点头,“你小子说得有道理。”

    “哎,什么时候分?”

    陈扬拿着香烟,嘴上叼了一根,再把香烟递到童老贵面前。

    童老贵不客气,把大半包香烟都拿去,拿出一根,其余的全塞进自己的衣袋里。

    “区里在咱们大队搞试点。明天上午各队开会,明天下午分队。明天晚上在祠堂前放电影,宣布分队结果。后天上午,家家户户签字画押。”

    陈扬噢了一声,眯起眼睛思忖起来……

    第二天上午,陈扬慢慢吞吞的来到祠堂,队里的会已经开始了。

第123章 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果然如陈扬所想,第九小队的会议,刚开始就定了一分为三的调调。

    全队共四十七户,除了一家五保户,三家老人户,其余四十三户,每户派一个代表参会。

    四十三户代表一致同意,第九小队分成三个小小队,分别以陈姓童姓蔡姓为基础。

    会议开得挺顺利。队里的固定资产,也是一分为三,平均分配。

    八十多亩水田,按人口均分,每人零点四五亩。

    但其中有个问题,三姓三队,户数和人口数都不一样。

    陈姓十八户,七十四人,童姓十六户,六十八人,蔡姓十三户,五十一人。

    三间祠堂屋,正好一分为三。

    只有船不好分,两条船,三个小小队,轮着用肯定不行。

    经过抓阄,陈姓队分到木船,蔡姓队分到水泥船。

    陈姓队和蔡姓队各出五十块,补偿给童姓队,让童姓队自己添钱去买新船。

    其他的固定资产,水车耙犂等等,不值几个钱,分得更加容易。

    八十几亩水田都已种上晚稻,也容易分。先将一块块水田编号,再由三个队派人抓阄。

    其中有个小麻烦,晚稻有四个品种,籼米稻、杂交稻、梗米稻和糯米稻。

    籼米稻和杂交稻是普通食粮,共有六十亩。梗米稻可以做年糕,糯米稻可以做麻糍,分别有十六亩和七亩半。

    三个小小队商定,田和稻分开分,先分田,再分稻,到秋收时再做结算。

    在墙上挂一块纸板,在纸板上写好各块水田,再一块一块的抓阄。

    会计童小龙,负责把各块水田的归属记录下来。

    上午的会议开得挺顺利的,没有磕磕碰碰,大家挺和谐。

    陈扬知道,这是因为分家的缘故,人人都盼着呢。

    下午一点,继续开会。

    公社于万青副主任来了。

    陪着于副主任的人,是驻村干部蔡美丽,和大队支书蔡钊。

    陈扬还与上午一样,坐在角落里,谁也不理,缩着脖子,一付似睡非睡的样子。

    对于副主任,陈扬的印象比较好,因为人家帮过他。

    还别说,下午是重头戏。分成了三个小小队,要选三个小队长。

    于副主任他们坐下旁听。

    先是童姓小小队选队长。

    还出意外,理所当然,童老贵当选队长。

    再选蔡姓小小队队长。

    蔡晓晖的父亲蔡宝华,得了十一票,成功当选队长。

    接着是陈姓小小队选队长。

    陈姓十八户人家,除了五保户,十七户代表悉数到场。

    有人说,“我选陈耀平。”

    不少人笑了。

    “陈耀平不行,他屁都放不响,不能当队长。”

    又是一阵爆笑。

    陈耀平,正是陈扬好友陈福明他爸,蔫不拉叽的一个人,确实不是当队长的料。

    有人又说,“我选七太公当队长。”

    没人附和,有人反对。

    “我说,七太公快七十岁了,都不下田干活了,他不能当队长。”

    这个反对的人,被几个人迅速的整懵了。

    祠堂里突然静了下来。

    这时,坐在角落里的陈扬,呵呵的坏笑起来。

    笑声特别的响,充满了讥笑的意味。

    “呵呵……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他娘的老天爷为啥不请去。”

    祠堂里顿时气氛紧张起来了。

第124章 陈扬的目的

    谁都明白,陈扬是太岁头上动土,骂的正是七太公。

    全村乃至加上附近几个村,陈姓里辈份最高的人,被陈扬给骂了。

    七太公的辈份之高,是因为他这一辈人,他是硕果仅存的一个。

    陈扬也是胆大,敢骂七太公的人,他是唯一的一个。

    七太公也在会场,这时气得站起身来,连胡子都竖起来了。

    但是,七太公就是七太公,不跟小辈计较,却把矛头对准了童老贵。

    “童老贵,我们小小队,不要陈模范一家。”

    陈模范就是模范,就是陈扬的爷爷。

    七太公号召力强,至少有十户人家,纷纷响应他的号召。

    童老贵为难了,“七叔,分队已经分完了,现在是选队长啊。”

    姓童的与姓陈的,可以不论辈份。

    从年龄上论,童老贵叫七叔,一点问题都没有。

    七太公拿着拐杖,直指童老贵,“姓童的,我再讲一遍,我们不要陈模范一家。你跟他穿一条裤子,你拿去好了。”

    陈姓人附和,“我们不要,坚决不要。”

    童老贵束手无策,扭头看向于副主任他们。

    于副主任他们没有反应。

    这时,陈扬笑呵呵的站起身来。

    “老童,我们陈姓人不要我们一家,你们童姓人行行好,把我们一家收了吧。”

    童老贵不吭声。

    童老贵身后的童姓人都不说话。

    陈扬再转向蔡晓晖的父亲蔡宝华。

    “宝华叔,你们蔡姓人要不要我们一家啊。”

    蔡宝华笑道:“大兄弟,你说什么哪,这轮也轮不到我们啊。”

    陈扬叹息道:“唉,完了,完了,我们家给扔路上了。”

    童老贵跺脚吼道:“祖宗,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啊。”

    陈扬笑道:“我宣布。我们陈模范家,自己组成一个小小队。我当队长,我爷爷当副队长,我大妹当妇女主任……”

    哄笑声四起。

    有人问,“扬,你他娘的想好了再说。”

    “呵呵,我一口吐沫一颗钉,刀架脖子上也不反悔。老童,你发话吧。”

    童老贵有点慌神,“这,这没有规定啊。再说,再说我也作不了主啊。”

    陈扬继续进逼,“诸位老少爷们,我可说好了,只要你们同意,我家就单干。但说好了,我要我家旁边那块水田。”

    童老贵和蔡宝华一起,走到于副主任他们面前,小声的嘀咕起来。

    过了一会,大队支书蔡钊站起来。

    “扬,你打定主意了?”

    “我八百年前就打定主意了。”

    “你一家单干,农具怎么办?”

    “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把田分给我,农具什么的,我自己想办法。”

    “公粮和农业税,还有上交大队费用呢?”

    “放心,我按规定上交,一分也不会少。”

    “好,你还有什么要求,现在可以提出来。”

    陈扬说,“大队要给我一张证书,证明大队同意我家单干。种子和化肥票及农药票,都得按时按量发给我。”

    顿了顿,陈扬又说,“噢对了,我发扬一下风格。直接把田分给我,田里的水稻也归我。那些梗米稻和糯米稻,我全都不要了。”

    蔡钊点头说,“好,答应你了。”

    陈扬心喜,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第125章 单干

    陈扬就想单干,他主动挑衅七太公,就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陈姓小小队的队长,最后还是选给了陈耀平。虽然人蔫了点,但毕竟他是有名的种田好手。

    童老贵、蔡宝华和陈耀平,都怕陈扬反悔,乱了三个小小队,开完会,迫不及待的把陈扬家的水田分了下去。

    一家九口人,人均零点四五亩,一共四点零五亩。

    按陈扬的要求,这四点零五亩就一块田,沿着那条干河沟,西起陈扬家,东至木城河边。

    家里人都反对陈扬的决定。

    爷爷也不太同意。

    饭桌上,陈扬笑着把饭吃了,转身出了门。

    爷爷跟了出来。

    “扬,你咋想的?咱一家单干,农具怎么解决么。”

    “爷爷,你的思想有点落后了。”

    “好啊,那你教育教育我。”

    陈扬呵呵一笑,“爷爷,我哪敢教育你老人家啊。”

    爷爷也笑了,“嘿嘿,你把七太公都给整了,还有什么人不敢整的。”

    “激将法,我那是略使小计,使了个激将法。”

    “你说,你说。”

    陈扬说,“种水稻,无非是哺稻种、犂田、灌水、耕田、耙田、落肥、趟平、拨秧、插秧、前期田间管理、后期田间管理、最后收割水稻。爷爷,这所有的环节,你会我也会,咱们还担心什么?”

    爷爷问,“犂田怎么解决?”

    “用锄头挖,四亩田,咱全家干,顶多两天。”

    “灌水怎么解决?”

    “不用公家的抽水机,咱们用人力水车。三天一回,每回两个小时就够。”

    “耕田和耙田呢?”

    “都用人力解决,耕田一天,耙田一天。”

    爷爷还问了几个问题,陈扬一一回答。

    “爷爷,你就放心吧。我一个壮劳力,你和老三两个半劳力,还有老二也能下田。咱们两三个壮劳力,还侍候不了四亩水稻田吗?”

    爷爷点点头,沉默了一会。

    “扬,看来你早有准备了。”

    “爷爷,我是这么想的。咱就自己干,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别人,就靠自己。”

    “嗯,你有信心就好。”

    “我算过了。春耕生产,五天就能干完,夏收夏种,十天就能干完,秋收冬种,五天就能干完。单干二十天,而在生产队起码八十天,咱们太划得来了。”

    爷爷连连点头,笑道:“扬,你比我强,种田也会比我强的。”

    陈扬坏坏一笑,“强个啥啊。要是上面同意,我愿意不要种田。爷爷,我是个大懒汉。”

    陈扬确实想得周到。

    但有一点陈扬没有想到,他的单干之举,不仅县里知道了,还成了一个重要新闻。

    公社同意,区里同意,县里也同意了。

    县里还决定,指定公社于副主任专门负责,跟踪陈扬家的情况,看着他家农业生产的情况。

    这天,陈扬正要回县城去,于万青副主任却亲自上门来了。

    陪同于副主任的人,是公社的武装部长童四平。

    陈扬急忙把二人请进院子。

    爷爷只是出来打个招呼,就带着二孙陈兵,去田头安装水车。

    大妹从屋里拿出水壶,还有三个碗,放在石桌子上。

    陈扬一边给于童二人倒水,一边往外张望。

    童四平笑道:“别看了,就我们两个。别人啊,说不定正看咱们的笑话呢。”

第126章 就怕有人搞破坏

    陈扬会心一笑。

    “我知道,他们都想看我的笑话。要是我种的四亩水稻,产量比不上他们,我可就真成了笑话。”

    童四平笑道:“小陈,那不仅是你的笑话,也是于主任和我的笑话。”

    “哦,为什么?”陈扬忙问。

    “因为于主任和我为你打了保票,我们两个力排众议,支持你一家单干。”

    陈扬看向于万青,“于主任,谢谢你和童叔的支持,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的。”

    于万青微微一笑,拿出几张化肥票,有尿素票、磷肥票和钾肥票及氮肥票。

    “小陈,每样都买一点。往田里多施点肥,确保后期田间管理,争取整个大丰收。”

    陈扬收起化肥票,点了点头,“我明天就去买化肥。”

    “还有。”于万青问道:“小陈,你要去县城上班,那这边怎么办?”

    陈扬说,“我争取两边跑,两不耽误。”

    于万青微笑道:“与你在城里挣大钱比,四亩水稻值不了几个钱。但小陈,你不能放松哟。”

    “请于主任放心,西瓜芝麻,我一起捡。”

    童四平说,“小陈,还要防止有人有意破坏。”

    “我会小心提防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人搞破坏。

    不用于万青和童四平提醒,陈扬也担心这个。

    与爷爷商量,爷爷也担心这个。

    爷孙俩商量的结果是,爷爷暂时留在家里。和二弟陈兵一起,一边看着四亩水田,一边对四亩水稻进行后期田间管理。

    陈扬带着大妹回了县城。

    学校还没有学生,食堂不忙,作为临时工的大妹,暂时不用上班。

    陈扬让大妹去老范家,认真的照顾田阿姨。

    招生工作倒是非常顺利。

    因为《复读学校》的成绩斐然,不用广告,不用宣传,报名的复读生纷至沓来。

    预计下一年度的往届生和复读生,全县总数为一千三百左右。

    八月仅仅过去几天,来《复读学校》报名的考上就超过了七百人。

    按一个班六十人编排,已经超过十二个班。

    县党校的教学楼,只有九个教室。

    经与县党校协商,又租借了紧邻教学楼的办公楼的一半。

    书桌和凳子不够,由季同生出面,向县一中和城关中学购买一批旧书桌和旧凳子。

    原来聘请了三十位老师,现在又增聘十位,也已经落实到位。

    季同生不愧是当过领导的人,各项工作抓得有条不紊,不用陈扬太多操心。

    有一点做了改变,经广大考生强烈要求,《复读学校》提前到八月十五号开学。

    最终,报名考生达到七百九十三人。

    六个文科班,七个理科班,男生四百八十一人,女生三百十二人。

    有不少书桌板凳需要维修。

    陈扬打电话给公社通讯员陈仁军,让他转告爷爷,带着二弟陈兵来县城。

    不料,陈仁军告诉陈扬说,他爷爷可能来不了。

    陈扬不解,忙问为什么。

    在陈扬的追问下,陈仁军告诉陈扬,有人破坏他的承包田,被爷爷和二弟当场遇上。

    结果,双方发生了冲突,爷爷和二弟都负了轻伤。

    陈扬顿时怒火中烧,赶紧骑上自行车,飞也似的奔向家里。

第127章 信不信我先锤你

    陈扬回到家里,发现爷爷和二弟都躺在床上。

    爷爷头上缠着纱布,左胳膊上也缠着纱布,嘴角边有伤痕。

    二弟右胳膊和右腿都绑着石膏,都是骨折。

    一老一少,腰部也都有伤,躺在床上转身都难。

    陈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爷爷和二弟伤得这么严重,急忙厉声追问是怎么回事。

    还有,中午放学,已读初中的二妹回家吃饭,头上也缠了纱布。

    一问之下,原来二妹也是在冲突中负的伤。

    陈扬极其震惊和愤怒。

    原来,四亩承包田早就开始被人破坏,只是家里人怕陈扬上火,没敢捎信告诉他。

    先是稻田里的水被放掉,还放了三次。

    接着是水车被破坏。

    后来是河岸被扒,整整三米长的口子,当夜稻田里的水被放得一干二净。

    再后来的一个晚上,七太公的三个孙子,陈文龙、陈文虎和陈文斌,竟然下田拨除秧苗。

    待爷爷和二弟赶到,已经有一亩多的秧苗被拨掉,拨出来的秧苗扔进了河里。

    爷爷与人为善,但被逼急了,也是狠得起来的人。

    爷爷拿着锄头,跳进水稻田,抡起锄头就砸,当场把陈文斌的左腿砍断。

    但毕竟是一老一少,毕竟对方是三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撩倒了一个,可还有两个。

    陈扬这边,只有十三岁的二妹助阵。

    对方来了两个男人两个娘们,陈文龙和陈文虎的父亲和陈文斌的父亲,还有陈文龙和陈文虎二人的媳妇。

    要不是大队的干部和民兵赶到,陈扬家的亏就吃大了。

    现在,剩下的三亩水稻,因为没水而基本枯死。

    于副主任不在,他去了地区党校学习。

    童四平也正好不在,他带着一部分民兵,临时在东海围塘工程干活。

    陈文斌伤得很重,正在医院里治疗,陈文龙和陈文虎,暂时躲了出去。

    公社和大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以前,童老贵挺关心和支持陈扬家的,但现在不一样了。

    毕竟现在陈扬已经单干,论情论理,已与童老贵没有关系。

    不过,看到陈扬回来,了解陈扬的童老贵感到不妙。

    童老贵叫上蔡宝华和陈耀平,三人一齐来劝陈扬。

    三个人都是小小队的队长,蔡宝华的儿子蔡晓晖,陈耀平的儿子陈福明,与陈扬还是好朋友。

    陈扬正蹲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发呆。

    “扬,你得稳住啊。”童老贵说。

    “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蔡宝华说。

    陈耀平平时就话不多,这会儿人来了,但还是没开口。

    陈扬也不吭声,只是拿出香烟,给三个长辈各递了一支。

    不管三个长辈怎么劝说,陈扬就是不说话。

    忽地,陈扬起身,走进屋里。

    过了不到半分钟,陈扬从屋里出来,手里多了一把铁锤。

    这是一把八斤重的铁锤,手把是竹片做的,可以变弯,是石匠开采石材时的专用锤。

    童老贵脸色大变,他把陈扬拦腰抱住,再冲蔡宝华和陈耀平使了个眼色。

    “扬,使不得,使不得啊。”

    蔡宝华也跺脚而劝,“扬,你还有一大家子人啊。”

    陈扬铁青着脸,冷冷说道:“童老贵,你不放开我,信不信我先锤你。”

第128章 你毁我稻 我拆你房

    童老贵心惊肉跳,急忙松手。

    他太了解陈扬,这货说得到做得到,他还真敢捶你。

    陈扬扛着铁锤,噌噌的往外走。

    不知道陈扬要去干吗,童老贵与蔡宝华和陈耀平一起,不近不远的跟着陈扬。

    反正都知道,陈扬要搞事了。

    童老贵心里念叨,祖宗啊,你可以搞事,可千万别搞人啊。

    跟着围观的人越跟越多。

    陈扬来到村西头的七太公家。

    七太公四个儿子,七个孙子,其中三儿子在地区发电厂当工人,四儿子在地区盐场当工人。

    留在家里的是大儿子和二儿子,还有陈文龙、陈文虎和陈文斌三个孙子。

    七太公家的房子,加上堂屋,一共十二间,全是平房,一溜的砖瓦木结构。

    陈扬也不说话,来到七太公家屋前,抡起铁锤,开始砸房。

    还别说,陈扬真他妈的的熟练。

    平房不太高,屋檐也就两米多点。

    陈扬身高一米七八,铁锤的把手长达六七十公分。

    正好,铁锤每一次抡起来,就砸在屋檐上。

    屋檐被砸,瓦片纷纷碎响。

    七太公一家,都从屋里出来,又喊又叫。

    陈扬抡锤砸屋檐,嘎嘣利落脆,很快就砸完了三间。

    有点累,陈扬又开始下三路的干活,专砸门和窗。

    没人敢上来劝说和阻拦。

    七太公家的人,大概被陈扬的气势吓住,竟都退得远远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家房屋被砸。

    陈扬一口气整整砸了半个小时。

    这时,围观的乡亲已有几百。

    也就在这时,有人才想起去大队报告。

    其实,早就有人向大队做了报告。

    此时,大队的几个领导,都聚集在支书蔡钊家里。

    除了蔡钊本人,还有大队长童冬春、副支书陈生梅、副大队长蔡宝玉和大队妇女主任陈玉花。

    陈玉花最着急,“四个大老爷们,你们倒是放个屁啊。再不去制止,七太公家的房子,就被这土崽子拆光了。”

    陈玉花是本村人,不仅姓陈,还与七太公沾新带故。

    蔡宝玉苦笑着说,“反正我不能去。他父亲杀了我哥哥,我怕我去了,这土崽子会把我锤死。”

    童冬春说,“要不,要不把民兵调过来?”

    蔡钊说,“不行不行。这种事情调动民兵,要公社武装部批准,远水解不了近渴。”

    陈生梅比较圆滑,“咱们还是去一下,劝一劝。去不去在咱们,听不听在他。”

    五个人,除了蔡宝玉,其余四个都来到了村西头。

    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到七太公家附近看热闹。

    七太公以前霸气过,难免得罪不少人,这时虽然没有起哄,但也是笑嘻嘻的,看热闹不嫌事大。

    而这时的陈扬,竟然爬上了屋顶,从上到下的猛拆。

    蔡钊喊道:“扬,你给我停下,听我说几句。”

    陈扬有点累,放下铁锤,坐在栋梁上,拿出一根香烟点上。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这下不少围观的人都哄笑起来。

    蔡钊有点尴尬。

    “扬,你现在停下来,还算人民内部矛盾。你要再拆下去,性质那就变了。”

    陈扬呵呵一笑,“老蔡,你少来这一套。他娘的,既然你要讲道理,那我就给你上一课。”

第129章 真是做得出来

    蔡钊说,“好,咱们就讲道理。扬,说话要算数啊。”

    陈扬不啰嗦,主动发问,“老蔡,你听说过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吗?”

    “当然听说过。”

    “你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么,就是吃饭最重要,吃饭比天还大。”

    陈扬点点头,“那么,陈文龙陈文虎陈文斌拨我秧苗,断我粮食,是不是在要我们家的命?是不是犯了天条?”

    “这个……”

    “回答问题,老蔡,你别他娘的吞吞、吐吐。”

    蔡钊嘴里勉强吐出仨字,“算你对。”

    陈扬笑道:“老蔡,他们要我家的命,我拆他们的房子,哪个更加严重啊?”

    蔡钊退后,让童冬春上。

    “扬啊,这个这个……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咱到此为止行不?”

    “姓童的,你不配和我讲话。”

    “你……我是大队长,我为啥不配和你讲话?”

    陈扬翻了翻两眼,“他们对我的稻田扒堤放水时,我爷爷可找过你,你他娘的连个屁都不放,有没有这回事?”

    “有,我批评过他们三兄弟了。他们不听,我也没有办法。”

    陈扬噢了一声,点着头说,“好啊,好啊。你现在批评过我了,我也不听。你也没有办法了,你可以滚蛋了。”

    童冬春火气比较大,陈扬有意点火,他果然上当,双手㕚腰吼了起来。

    “土崽子,你敢骂我。”

    “老东西,你在骂我,我为什么不能骂你。”

    “我,我报告公社,把你逮起来,让你劳教三年。”

    “呵呵……”

    陈扬笑道:“姓童的,你赶紧去。三年以后,我回来第一个收拾你,还有你们全家。姓童的,你可不能死啊。”

    童冬春气得直跳脚。

    童冬春的老婆儿子出来,把童冬春拉走了。

    乡里乡亲的,何苦结怨做人。

    更何况像陈扬这样的人,把他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何必要得罪他。

    陈扬又开始拆房。

    十多间平房的屋顶,被陈扬基本拆除。

    整个过程,除了蔡钊和童冬春,再没人开口劝阻。

    陈扬从房上跳下来,指了指七太公所在的方向,大声说道:“老不死的,你让我没吃的,我让你没住的。记住了,下一次我可要命了。”

    扛起铁锤,陈扬头也不回的走了。

    陈扬没在家停留,放下铁锤,就去公社投案自首。

    公社没几个人在。出差的出差,开会的开会,休假的休假,领导更没一个在岗。

    剩下的都作不了主,更不敢作主,不知道如何处置陈扬。

    公社妇女主任徐菊芳与团高官蔡美丽商量。

    蔡美丽知道陈扬不想看见他,选择主动回避。

    但蔡美丽出了个主意,建议徐菊芳向上汇报。

    蔡美丽还建议,先让通讯员陈仁军陪着陈扬。

    徐菊芳照着蔡美丽的建议去做,先叫来陈仁军吩咐一番,再打电话向区派出所报告。

    正是晚饭时分,陈仁军把陈扬带到会议室,拿来自己的饭盒和菜盒。

    “扬哥,这是我的,你拿去吃吧。”

    陈扬当然不吃,“你自己吃,我很快就回家了,我回家再吃。”

    陈仁军没听明白,但看到区派出所所长狄国梁出现,他就明白了陈扬的话。

第130章 有威才能有信

    狄国梁和童四平一样,一直在帮着陈扬,这一次也差不多。

    狄国梁雷厉风行,先处理陈扬,让他写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去拆人家房子。

    再去七太公家,让他家也写保证书,保证以后不破坏陈扬家的水稻田。

    又让大队干部写担保书。

    大队干部们倒是都愿意为七太公一家担保,纷纷在担保书上签字。

    陈扬这边,只有陈生梅和陈玉花愿意担保。

    狄国梁说人数不够。

    陈生梅跑去,叫来原九队拆分的三个小小队队长,童老贵、蔡宝华和陈耀平,让他们三个也做了担保人。

    狄国梁也很明确,他只处理人和事,双方的经济损失和赔偿,由公社方面处理。

    陈扬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点半。

    经济赔偿,陈扬不怕,他现在有钱。

    可爷爷还是担心,以后七太公家会报复他们家。

    陈扬安慰爷爷,“爷爷,你就放心吧,七太公家不敢报复。而且村里的其他人,以后也不敢破坏咱家的水稻田了。”

    这个道理爷爷很懂,愣的怕横的,横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陈扬就是能干出不要命的事。

    “扬,咱们的稻田怎么办?”

    “就那样搁着,让村里人看看,让村里人看看就能想起我的狠劲。”

    爷爷叹了一口气,“唉,多好的晚稻啊。”

    陈扬不在乎。

    公社处理双方的损失和赔偿,算了一下,陈扬需要赔偿七太公家一百一十五块。

    陈扬也不在乎。

    有钱就是好,腰杆倍儿硬,陈扬更加体会到钱的好处。

    明天要去县城,晚上,陈扬整了几个硬菜,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喝酒。

    其实,这是陈扬有意考验朋友,这时候敢来的,他认为都是真朋友。

    童小龙、陈仁军、陈福明、童二子、蔡晓晖和蔡朝阳,除了在外当兵的童小来,该来的都来了。

    不该来的,平时关系不差,只是来往不多,这回也来了九个。

    陈扬把爷爷藏的米酒,全部拿出来,让十五个小伙伴喝到一醉方休。

    通过此次事件,陈扬发现,他的人气不减反增。

    由此,陈扬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钱太重要,二是狠能成事。

    威信威信,信靠威立,有威才能有信。

    九月初,陈扬没事人似的到县城去了。

    爷爷和二弟还留在家里。伤筋动骨一百天,特别是二弟,陈扬不想让他留下什么后遗症。

    大队的赤脚医生技术不错,爷爷和二弟都坚持不去医院,陈扬拗不过他们。

    《复读学校》早已开学,从规模到人气,比上一届更盛。

    不过,有的变化,让陈扬不舒服,也不好开口。

    原来的《复读学校》,真正的工作人员就六个,陈扬、季同生、田芳、杨玉梅、肖伟力和顾卫军。

    其中的季同生、田芳和杨玉梅还是兼职的,只领补助不领工资。

    可陈扬不在期间,《复读学校》一下子多了六个工作人员。

    季同生又向局里借了一个办公室,就在现有办公室隔壁,把新来的六人全塞了进去。

    陈扬不高兴,季同生当然看出来了。

    “听我解释,小陈,你听我解释。”

第131章 麻烦来了

    陈扬压住怒火,不满的说,“老季,不管怎么说,总得先打个招呼吧。”

    “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小陈,这事我负全部责任。”季同生的态度万分诚恳。

    季同生不怵陈扬,最怎么着,他也是铁饭碗。

    可《复读学校》不能没有陈扬。陈扬是范书记的忘年之交,就这一条,谁也替代不了陈扬。

    还有来自省城的模拟试卷,都是陈扬去拿的,如果换了别人,不一定还能拿到。

    “小陈,情况是这样的。局里的待业家属有十几个,有的待业时间长的,都有五六年了。所以这次局里提出来,我就同意了,也来不及跟你商量。”

    顿了顿,季同生又说,“不过,我只同意三个,可他们硬要塞进来六个。小陈,我夹在中间,我不好做人啊。”

    木已成舟,陈扬不好反对。

    “老季,你打算怎么安排他们?”

    季同生苦笑起来,“都是有关系的家伙,都不能得罪。但都是公子哥和小姐派头,不会干活。唉,怎么安排都不行。”

    陈扬也是愁眉苦脸,这些货不是来干活的,是来领钱的。

    不过,陈扬还是给季同生出难题,他让季同生给这六人安排工作。

    当清洁工。

    季同生面露难色,“小陈,这恐怕不行,他们不会干的。”

    陈扬说,“就这么定了。咱们安排不安排,是咱们的事。他们干不干,那是他们的事。”

    季同生只好照办,谁让那六个货,是他点头请进来的呢。

    只是季同生忘了一个道理,有一就有二,有二还有三。

    党校那边,也有家属待业,看到这边一下子安排了六个人,那边就提出了要求。

    要求也是向季同生提的。

    季同生跟陈扬说,陈扬心想,那边也不能得罪,用着人家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呢。

    同意接收四人。

    几天之间,《复读学校》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增加到十六个人。

    每人每月三十五块,这多出的十个人,就需要三百五十块。

    一年下来,那就是四千两百块。

    要命的是,这些货不仅不干活,还会坏你的事。

    季同生是焦头烂额,因为这个口子是他先开的。

    接连两天,季同生没来上班。

    陈扬派顾卫军去季家打听。

    季同生说他生病了。

    田芳和杨玉梅两位小老太太,都向陈扬抱怨,表示对季同生的不满。

    田芳说,“小陈,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陈扬唯有苦笑,“田阿姨,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杨玉梅说,“是啊,口子开了,就堵不住喽。”

    田芳的矛头直指季同生,“都是老季搞出来的麻烦。”

    陈扬毕竟是个临时工,不好在别人面前说季同生的不是,“老季这个人,也是心太好了。”

    杨玉梅摇摇头,“他不是心好,他是送人情,是拍别人的马屁。”

    陈扬安慰两位阿姨,也安慰自己,“好在只有十个人。我算过了,就算一年多开支四五千块,咱们还是有赚头的。”

    田芳伸手指了指陈扬,“小陈啊,不是我说你,你是不知道其中的麻烦。”

    “麻烦?还有什么麻烦?”

    田芳轻叹一声,“恐怕还会有吃闲饭的人进来哦。”

第132章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田芳和杨玉梅都是上班上了几十年的老人,太知道其中的道道了。

    事实也被二老不幸而言中。

    不少部门递来很多条、子。特别是劳动局就业办公室,竟然要求《复读学校》,在国庆节前解决二十个就业名额。

    人家还公事公办,专门送来公函。

    陈扬愣了,季同生傻了。

    陈扬郁闷,陈扬知道,《复读学校》被盯上了。

    这天下午,大妹跑来,冲着陈扬小声嘀咕,说让陈扬去老范家吃晚饭。

    四点刚过,陈扬跑去菜市场,买了不少鱼肉和疏菜,然后去了老范家里。

    大妹正陪着田阿姨在院子里晒太阳。

    据说这是什么阳光疗法。

    让陈扬有点失望的是,老范不在,到省城开会去了。

    田阿姨微笑着说,“小陈,是我让你来的,我有话对你说。”

    陈扬噢了一声。

    大妹去厨房烧饭做菜,“大哥,你陪田阿姨说话。”

    大妹去了厨房,陈扬把田阿姨的轮椅推到了葡萄架下。

    “小陈,你坐下。”

    陈扬拿过一张小板凳,在田阿姨面前坐下。

    田阿姨以前也在机关上班,十年前出了车祸,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小陈,老范的工作有变动了。最快年底,最晚过年以后,老范要调到地区工作。”

    陈扬啊了一声,“是这样啊。田阿姨,老范来温林县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啊。”

    “嗯,是不长。但当时来的时候,说好了就是短期的。”

    陈扬点了点头。

    田阿姨微笑着说,“说你的事吧。当初你办《复读学校》,有很多人反对。老实讲,是老范顶住了压力。”

    陈扬忙说,“我知道,我知道。要不是老范帮我,《复读学校》根本就办不起来。”

    “小陈,老范调走后,虽然是在地区上班,但有些方面,有些事情,他也不好直接出面的。”

    “我知道,有一句老话,县官不如现管。”

    田阿姨赞了一句,“你很懂的嘛。”

    陈扬笑笑。

    “所以啊,以后你要好自为之,凡事要放远了看。做人做事,看几步走一步,才能走得久远。”

    “田阿姨,我一定记住你的话。”

    田阿姨最后说,“小陈,老范说了。那个《复读学校》,能办就办下去,不能坚持,也不要勉强。”

    “田阿姨,我会记住的。”

    陈扬是个明白人,田阿姨把话说得这么明白,陈扬岂能听不进去。

    陪着田阿姨吃好晚饭,做完家务,已是晚上七点。

    兄妹俩离开老范家,都快晚上八点了。

    “大妹,田阿姨一个人在家,你为什么不留下来陪她?”

    大妹说,“田阿姨不让我留下来陪她。她说她一个人能行,还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陈扬点点头,“咱们是乡下人,命中注定,还是要回到乡下去啊。”

    “大哥,我不想在食堂当临时工,我想回家。”

    “也好。家里缺了你还真的不行。”

    “大哥,如果你同意,我想明天就回家。”

    “行,就这么定了。”

    大妹回家也好,陈扬已看出来了,大妹融不进现在的环境。与其在这里别扭,不如回到乡下放飞自我。

    大妹回家去了,陈扬也开始铺设自己的退路。

第133章 拿钱买模拟试卷

    陈扬的主要工作,还是每两个星期,去省城取六个中学的模拟试卷。

    今天是九月二十二号,本来是陈扬去省城的日子。

    可陈扬没去,却出现在办公室里,而且一脸的愁容

    季同生很奇怪,“小陈,你怎么了?你怎么没有去省城?”

    陈扬坐下,哀声叹气,长吁短叹。

    田芳和杨玉梅,还有肖伟力和顾卫军,都围拢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陈扬苦着脸说,“人家不给咱们模拟试卷了。”

    季同生说,“不会吧?”

    “人家提出两个要求,就是付费。一张试卷一块钱,一手交钱,一手交卷。另外,上一学年的一个学期,一千块,一次性付清。”

    听陈扬说完,大家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季同生问,“小陈,你打算怎么办?”

    陈扬说,“我不知道,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卫军,你先说。”

    顾卫军现在变得滑头多了,“扬哥,你知道的,我对你是从来没有意见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陈扬问肖伟力,“伟力,你有什么想法?”

    肖伟力摇摇头,“我说不来,扬哥,我听你的。”

    “我多嘴费你们两个。”陈扬转头问两位小老太太,“田阿姨,杨阿姨,你们是什么意见?”

    田芳说,“我有个亲戚,在天州那边一个中学当教导主任。我听他说,他们从省城搞模拟试卷,都是要付钱的。”

    杨玉梅说,“付钱就付钱。人家的水平高,模拟试卷有质量,总不能白给咱们。”

    陈扬最后看向季同生,“老季,你拍板决定吧。”

    季同生忙说,“你决定,小陈,你决定。”

    “那你总得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季同生思忖着说,“上一学年一千块,咱们没得说。今年这个学年,以五十个星期算。六个中学六套模拟试卷,一共九门课,每个星期五十四张试卷。一块一张,就是五十四块,全年总共两千七百块。”

    田芳对陈扬说,“这不算多,咱们应该给。”

    杨玉梅也说,“咱们今年招生七百九十三人,每人收费一百二十块,总共收了八万五千多。与这八万五千比,三四千块确实不算多。”

    季同生终于表态,“小陈,这钱咱们付。你这次去,带上三千七百块,连同去年的,一次性付清。”

    陈扬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我明天去省城。”

    第二天凌晨,还是搭乘长途汽车,陈扬去了省城。

    不过,这一次陈扬没住范欣怡家。

    范欣怡怀孕了,请了个保姆,陈扬不方便住在她家。

    陈扬在附近的招待所订了个房间,在招待所食堂吃了晚饭后,再去范欣怡家拜访。

    看到陈扬,范欣怡神彩飞扬,很是高兴。

    保姆是省城本地人,看范欣怡对陈扬很热情,就有点小怀疑。

    范欣怡急忙解释,说陈扬是她姐姐的儿子。

    陈扬晕死,这一下子,把他的辈份降了一级。

    保姆为陈扬倒来一杯水,笑着去做家务了。

    范欣怡冲着陈扬,又是耸肩,又是摊手。

    陈扬一脸无奈。

    范欣怡起身进书房,陈扬跟着进,再把门带上。

    陈扬拿出三千七百块钱,搁在范欣怡面前。

    范欣怡笑了,“傻弟弟,这不是我的钱,这钱是你的。”

第134章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陈扬一脸困惑。

    原来,要钱是范欣怡提出来的。

    “小陈,我是公职人员,我不能拿钱。我要是把钱交给学校,那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模拟试卷送人,我们从来没有收过钱。”

    “可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说这钱是我的呢?”

    范欣怡问,“听你的老范同志说,你的《复读学校》有麻烦了?”

    陈扬点点头,“如果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复读学校》勉强可以办下去,但我肯定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啊,你得给自己找条退路。”

    “这钱据为己有,就是我的退路?”

    “对,你不是居民户口,很难在县城里待,肯定要回乡下去。这些钱,至少能解决你家的生活问题。”

    陈扬犹豫着说,“我是在想,我拿这个钱合适不合适。”

    范欣怡笑了,“都是平凡人,装什么高雅高尚。再说了,《复读学校》是你办起来的,这个钱是你应得的。”

    陈扬也笑了笑,“其实我很想很想要这个钱。”

    “那就别装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小陈,你记住了,想钱就不要说情怀,在金钱的世界里,只有金钱,没有其他。”

    陈扬点点头,“谢谢你,范姐。”

    范欣怡看着陈扬,许久才说道:“把钱拿走,我就不留你了。”

    陈扬收起三千七百块钱,离开了范欣怡家。

    隔一天,陈扬拿到了模拟试卷。

    去车站买好车票,陈扬回到旅馆呼呼大睡。

    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是因为身上带着巨款。

    那时候,还没有银行卡,也不能异地存款,出差用钱,只能带着现金。

    一路顺风,安全返回。

    为这三千七百块钱,陈扬犹豫了好几天,最终狠狠心,决定据为己有。

    陈扬去银行开户。

    一共两个新帐户,分别是奶奶和母亲。

    那时候往银行存钱,没有实名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

    今年以来,陈扬一家赚了不少钱。

    陈扬分了两千八,加上工资补贴,将近四千块。

    爷爷赚了四百五十多块。

    大妹赚了两百二十多块。

    二弟也赚了近两百块。

    陈扬自己赚的钱,分别存在两家银行和一家信用社。

    爷爷与大妹和二弟赚的钱,都交到陈扬手上,但陈扬并没有存入自己的帐户。

    特别是大妹和二弟的钱,一个将来要出嫁,一个将来娶媳妇,都要花钱的。

    陈扬给三个人各开了两个户头,一个是银行的,一个是公社信用社的。

    大妹离开食堂回家了。

    爷爷和二弟伤好以后,也没再来修理书桌和凳子,这个活给了别人。

    反正局里对陈扬是越来越不友好。

    肖伟力也感觉到了。

    这天晚上,肖伟力来找陈扬,陈扬正准备睡觉。

    “伟力,你有啥事?”

    肖伟力一脸的不高兴,“扬哥,卫军被局里录取了,成了正式员工,这事你知道吗?”

    “我听说了。”

    “噢,听说了就完了?”

    陈扬反问,“那又怎么样?卫军是咱们的朋友,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咱们应该为他高兴。”

    肖伟力再反问,“他进去了,那我呢?还有你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7907/ 第一时间欣赏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 作者:温岭人所写的《乡村之巨变》为转载作品,乡村之巨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乡村之巨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乡村之巨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乡村之巨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乡村之巨变介绍:
本书将反映乡村四十几年的变化……乡村之巨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乡村之巨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