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乡村之巨变TXT下载乡村之巨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乡村之巨变全文阅读

作者:温岭人     乡村之巨变txt下载     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5章 大妹的故事

    爷爷告诉陈扬,除了书桌和板凳,还有学生宿舍的床板。

    学生宿舍的床,都是那种铁架子搭成的上下铺,但床板是木头做的,很多已经腐烂,也需要维修。

    “好吧。爷爷,你就慢慢干吧。”

    爷爷又说,“扬,我还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爷爷你说。”

    “我抽空给老季打了个衣柜,还给上了油漆。老季赞不绝口,说我的手艺好。所以我想,干完了你们学校的活,我还留在城里,给城里人打家俱,说不定也是一条好财路。”

    姜真的是老的辣,吃着碗里的,却又惦记上锅里的了。

    陈扬思忖了一下,“爷爷,你这个想法好,我支持你。不过,现在你得把学校的活干完。”

    爷爷拿起酒碗喝了几口,“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陈扬伸手在二弟脑袋上削了一下。

    “你小子记住了,不能让爷爷太累。出力气的活,别让爷爷干。”

    “大哥,你就放心吧。”

    “还有。”陈扬又拿手指戳了戳二弟的额头,“晚上别出去瞎逛,下次让我看见,我折了你两条腿。”

    二弟嘿嘿而笑,“下不为例,大哥,下不为例。”

    陈扬哼了一声,再转向大妹。

    对二弟严格要求,但陈扬对大妹,却是和风细雨,笑脸而开。

    “大妹,我听说,你把三个学生给打了?”

    大妹的俏脸红了起来。

    大妹打人的故事,已经变成巾帼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复读学校》。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那三个学生,看到大妹漂亮,就说了几句放肆的话。

    大妹一直在乡下,哪听过那些话,想也没想,就把其中一个推倒在地。

    另两个学生有些生气,又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大妹也不接话,就用动作表达,一个扫蹚腿,把那两个学生扫了个四脚朝天。

    当时正是中午饭点,来拿饭盒的学生挤满食堂,大妹的表现,很快就传了出去。

    “大哥,我,我出手是狠了点。”

    二弟笑了起来,“大姐,你不是出手狠了,你是出脚狠了。”

    爷爷也说,“这事我知道,他们跟我说了。大丫头,人家就是开个玩笑,你的反应是过了。”

    陈扬说,“还有,大妹你也是练过几手的人,出手会伤人的。记住了,以后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出手。”

    “大哥,我记住了。”

    “嗯,明天中午,我陪着你,向那三个学生道个赚。”

    “我听你的,大哥。”

    陈扬兄妹几个,都跟父亲学过几手。要论套路和招数,大妹比大哥学得还好。

    第二天中午,也是饭点时候,陈扬真的来到了食堂。

    食堂有个餐厅,能坐百来十号人,现在差不多已经坐满。

    那三个学生还是在一起,坐在饭桌边吃饭。

    陈扬叫过大妹,来到那三个学生面前。

    三个学生有点慌张,急忙起身。

    因为陈扬的身份,是《复读学校》的教导主任,学生们早已认识。

    大妹冲着那三个学生说,“对不起,我向你们道歉。”

    说罢,大妹鞠了一躬,再转身离开。

    不等那三个学生开口,陈扬也冲他们鞠了一躬。

    其中一个学生忙问,“陈主任,你,你这是干什么?”

第106章 给陈扬出难题

    陈扬向那三个学生解释,女炊事员是他的妹妹。

    一句话,就把人物关系交待清楚了。

    陈扬也不啰嗦,转身离开。

    至少在《复读学校》,以后不会要有人搔扰大妹,这就是陈扬要达到的目的。

    今天是二月十七号。

    今天发生的大事,是南疆自卫反击战的开始。

    广播和电台已经公开宣布。

    陈扬吃过午饭,来到办公室,拿过季同生的报纸,认真的阅读起来。

    南疆,陈扬心向往之。

    陈扬更牵挂好朋友童小平,童小平去年年底入伍,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南疆前线。

    陈扬还有自己事情。

    教研组的三位老师,请陈扬和季同生去开会。

    黄老师、高老师和乔老师,两男一女,分别是教语文的、数学的和英语的。

    待三位老师坐定,陈扬问道:“三位老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黄老师说,“小陈,老季,我们审阅了咱们目前所掌握的教材,以及各种辅助资料,发现缺少了最重要的部分。”

    陈扬哦了一声,“不会吧。老季,咱们的教材和辅助资料,都是从县一中搞来的。难道说,是县一中对咱们留了一下?”

    季同生笑了笑,“应该不会。田芳大姐在咱们这里工作,身为她老公的一中校长莫天衡,不敢对他的老婆留一手吧。”

    高老师说,“小陈,老季,你们理解错了。咱们缺的那个部分,县一中也没有。”

    季同生忙问,“怎么回事?到底缺少哪个部分?”

    乔老师说,“全省最好的两所中学,一是浙大附中,二是省城三中。这两所中学出的模拟试卷,是全省水平最高的。据说去年高考,他们的模拟试卷,押中了百分之十五以上的高考试题。”

    陈扬问道:“这个……三位老师,他们的模拟试卷对外保密吗?”

    三位老师都笑了。

    黄老师笑着说,“小陈啊,这就是实力。这是人家的看家本领,怎么可能不对外保密呢?”

    陈扬也笑了,“那,那三位老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和老季去偷?还是去抢?”

    高老师说,“用其他办法,用其他办法。”

    季同生说,“其他什么办法?他们县一中都搞不到,咱们能搞到吗?”

    乔老师说,“咱们是没有办法,但小陈你可能有办法。”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啊?”

    黄老师说,“小陈,我们打听过了,你到范书记认识,还是忘年之交。”

    陈扬点点头,“这倒是事实,我确实认识范书记。”

    高老师说,“范书记有个妹妹,正好在浙大附中工作。如果通过范书记,联系上他妹妹,说不定就能搞到他们的的模拟试卷。”

    季同生说,“小陈,这可是个好办法啊。”

    黄高乔三位老师,和季同生一样,都微笑的看着陈扬。

    “噢……”陈扬恍然大悟,“敢情你们已经商量好了。”

    季同生笑道:“没办法,小陈,谁让你是教导主任呢。”

    陈扬无奈的笑了,“好吧,我努力,我试试看。”

    陈扬明白,他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其他人也能做到的。

    现在,他得拿出点真刀真枪的本事了。

第107章 拜访老范

    陈扬自己也很想见到老范。

    老范很忙,不是公事,不好去他办公的地方找他。

    陈扬听了赵重阳的建议,去老范住的地方。

    老范住的地方,是县领导宿舍区,那是一个封闭的小区,门口站岗的都穿着制服。

    赵重阳还说,每周一到周五,范书记不一定按时下班。

    但范书记有个习惯,星期六上班半天,范书记总是上班上到下午晚饭前才回家。

    不是特殊情况,这天范书记必定回家。因为他的老伴是个病人,下半身瘫痪,坐在轮椅上,没有人照顾。

    这天正好是周六。

    下午三点半,陈扬就来到县领导住宿区。

    门卫用警觉的目光,盯着陈扬瞅了好久。

    陈扬被瞅得浑身不自在。

    陈扬赶紧递上工作证,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消除门卫的疑虑。

    门卫瞅了瞅工作证,扔还给陈扬,什么也没有说。

    陈扬知道,人家瞧不起他所持的工作证。

    工作证分两种,一种正式的,一种非正式的。

    正式的工作证,盖的是单位的钢印。

    而像陈扬用的工作证,照片上盖的只是单位的公章。

    人家一眼就能看穿,你是个临时工。

    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让进。

    陈扬没法,只好用耍赖的方式,直接在门边坐下。

    只要老范回家,只要老范看见,就能对上号了。

    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还别说,过了不久,一辆军用吉普车缓缓驶来,那正是老范的座驾。

    门卫敬礼,再摇起挡杆。

    但老范看见了陈扬,并且认出了他。

    “咦,小陈,你小子怎么在这里?”

    陈扬装腔作势的喊道:“老范,我要去你家看你,人家不让进。”

    老范笑着摆摆手,“上来吧。”

    敞篷的吉普车,陈扬双手一抓,麻利的翻了上去。

    吉普车进了小区,绕了一会,在一座独门独户的小楼门前停下。

    老范拎着一袋菜下车。

    待陈扬下车,老范挥挥手,让司机开车离开。

    进了院子,陈扬看到,屋门前,走廊上,一位中年妇女坐在轮椅上。

    “老范,这位小朋友是?”

    “噢,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陈,这位是我爱人,她姓田。论年龄,你应该叫田阿姨。哈哈,要是跟着我论,你应该叫田大姐。”

    陈扬恭恭敬敬的,“田阿姨,您好。”

    “老田,这一位名叫陈扬,我叫他小陈,就是我在陈蔡公社认识的忘年交。”

    田阿姨噢了一声,微笑道:“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陈扬这时反而拘束起来。

    老范笑道:“别装了。给我打下手,洗菜淘米,然后陪我喝上几杯。”

    陈扬主动去推轮椅,把田阿姨送回客厅,再跟着老范去了厨房。

    老范家竟然没有保姆。

    老范系上围裙,还有模有样的。

    但让老范没有想到的是,厨房里的活,陈扬比他干得更加有模有样。

    老范笑道:“小陈,你行不行啊。”

    “老范,给我四十分钟,四菜一汤搞定。”

    老范袖手旁观,靠着厨房门抽烟。

    陈扬熟练操作。

    不到四十分钟,饭熟菜熟,已经摆上了餐桌。

    老范拿来一瓶江西四特酒。

    陈扬把田阿姨推到餐桌边,“田阿姨,请您尝尝我烧的菜。”

第108章 在老范家

    红烧鲫鱼,糖醋排骨,青菜炒肉,炒大白菜,咸菜蛋花汤。

    老范和田阿姨两口子,一个菜一个菜的尝过去。

    田阿姨赞不绝口,“老范,比你强十倍。不,强一百倍。”

    老范心服口服,但很是好奇,“小陈,你快讲讲,你这一手从哪学来的?”

    “嘿嘿,我小时候好吃。我们村有个厨师,红白喜事都请他,我就跟着他,自告奋勇的帮忙。我在蹭吃蹭喝的同时,也捎带着学了点厨艺。”

    “哈哈……自学成材,好,好。”

    老范倒酒,“小陈,陪我喝几杯。”

    陈扬不客气,连干三盅白酒,第一杯先干为敬,第二杯敬老范,第三杯敬田阿姨。

    老范挺高兴的,冲着老婆问,“今晚我可以多喝几盅吗?”

    田阿姨微笑道:“看在小陈的份上,我同意。”

    老范大喜,急忙又拿瓶倒酒。

    这时,陈扬有意无意的看了看周边一眼。

    人家两口子看在眼里。

    老范说,“你想知道什么,小陈,你就问吧。”

    陈扬不好意思,“范书记。”

    老范手指陈扬,“老范,叫我老范。”

    “噢,老范,你为啥不给田阿姨找个保姆?”

    “你问她自己呗。”

    田阿姨说,“我双手还能动,是我不让找的。小陈,你也看到了。我们家的灶台,都是有意降低了高度。平时啊,我们家的家务,都是我自己做的。”

    陈扬点了点头,“田阿姨,我大妹在党校食堂当临时工,每个星期的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班。我跟她说一下,让她过来帮帮你,以后打扫卫生的活,都让她去做。”

    “这怎么能行啊。”田阿姨问,“小陈,你大妹多大年纪?”

    “十七岁。田阿姨,我大妹才是我家的顶梁柱。还有,她的菜烧得比我的好吃。”

    老范点着头说,“这丫头我见过,又漂亮又能干。小陈,你下次把她带来,你田阿姨一定喜欢。”

    “噢,我明天就带她过来。”

    田阿姨微笑着说,“说得我都很期待了。”

    老范对陈扬说,“知道你田阿姨为什么期待吗?我们只有三个儿子,但没有女儿,而你田阿姨最喜欢女孩。”

    陈扬又问,“老范,他们,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吗?”

    老范点点头,“老幺在念大学,老二在上海工作,当了上门女婿,老大在部队,当兵十年了,是副营长。”

    陈扬听着,老范的说话声有点低沉,“老范,是什么部队?在南方还是在北方?”

    老范喝了一盅白酒,“野战军,在南方。现在,他和他的部队,应该正在与敌人激战。”

    旁边的田阿姨点着头。

    陈扬没有接话。

    老范又说,“这小子,比他老子幸运。我搞过地下工作,后来加入部队。但组织上安排我搞后勤工作,我当兵十年,硬是没拿枪上过阵……”

    陈扬知道,老范在挂念他的大儿子,“老范,我不会说话,我借花献佛,再敬你一杯。”

    “好,我奉陪,哈哈。”

    吃过晚饭,陈扬抢着收拾厨房。

    终于忙完,陈扬来到客厅。

    老范和田阿姨招呼陈扬坐下。

    老范笑看着陈扬问道:“怎么样?你的《复读学校》办得怎么样了?”

第109章 让老范帮忙

    陈扬有点意外,“老范,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范笑道:“一个乡下来的毛头小子,忽悠了几个城里人,办了一个五六百人规模的《复读学校》。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能不知道呢?”

    陈扬不好意思的笑笑,把《复读学校》的创办过程,和现在的运营情况,详详细细的做了汇报。

    田阿姨也听了,她大赞“了不起”。

    老范倒是波澜不惊,“小陈,你知不知道,你办的《复读学校》,他们捅到了我这里?”

    “我不知道。”

    “我批了八个字,新的时代,新生事物。”

    陈扬稍一琢磨,很快明白过来,“老范,谢谢你,谢谢你。”

    老范摆了摆手,“你先别忙着谢我,现在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你的面前。”

    陈扬脸色一整,急忙问道:“什么严峻的问题?”

    “如果你的《复读学校》,不能很好的提高考生们的成绩,或至少明显的好于去年,那么,大家就有理由怀疑,你的《复读学校》只是为了经济上的盈利。”

    陈扬点了点头,“老范,你说得太对了,我也正为这个问题而烦恼。我来找你,也正是为了这个问题。”

    老范哦了一声,“找我就为了这事?我又不是老师,也不是编教材的,我能帮你什么呢?”

    陈扬说,“我们现在缺少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在咱们全省,我们基本上搞到了能搞到的模拟试卷。但是,浙大附中和省三中,这两个全省最好的中学,我们还没有他们的模拟试卷。”

    老范微微一怔,再与爱人互相看了看。

    田阿姨微笑起来。

    老范伸手指着陈扬说,“好啊,套路到我身上来了。说说,谁告诉你,我有个妹妹在浙大附中上班的?”

    陈扬再次不好意思的笑了,“这个重要信息,是县一中校长莫天衡说的。”

    老范摇头而笑,“你们啊你们,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嘛。”

    陈扬一本正经的说,“老范,这不是小事,也不是私事。这关系到咱们温林县的高考录取率,更关系到咱们温林县的未来……”

    “哈哈……有高度,太有高度了。”

    田阿姨笑道:“老范,你推不了了。”

    老范点了点头,“好吧,小陈。看你也挺不容易的,我帮你一把。但成与不成,我不负责。”

    陈扬大喜,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成与不成,我不负责,这两句话,也正好让陈扬带回去向季同生交待。

    陈扬在老范家待到晚上九点,主动起身告辞。

    两口子也很高兴,吩咐陈扬,有空常来家里坐坐。

    陈扬没有忘自己的承诺。

    第二天是星期日,陈扬再去范家。

    不过,这回他带了大妹陈平。

    “大哥,我去人家家里能做什么呢?”

    陈扬想了想,“大妹,你主要还是上班为主,有空再去老范家帮忙。你不上夜班,周六周日也不上班,你抽空去就行了。”

    “嗯,我知道了。”

    “至于做什么,就是做家务。洗洗衣服扫扫地,买菜买米,烧菜烧饭。噢对了,我看老范家的院子里杂草不少,你帮他拾掇拾掇。”

    “噢,我记住了。”

    这一次,门卫没难为陈扬。

    老范正在院子里打太极拳。

第110章 要去省城

    田阿姨也在院子里。

    老范说,“小陈,你还真把你妹妹带来了。”

    田阿姨说,“好标致的姑娘。”

    陈平有点怯生,“范伯伯好,田阿姨好。”

    老范问,“你们兄妹俩吃饭了没?”

    “吃了,吃了。”陈扬冲着大妹吩咐说,“大妹,你先拾掇拾掇院子吧。”

    陈平应了一声,立即埋头忙碌起来。

    老范把陈扬叫进书房。

    “喏,拿去。”

    老范把一封信交给陈扬。

    “我已经给我妹妹打了电话,你去省城找我妹妹,把这封信交给她。”

    陈扬收好信,“她,她答应了?”

    “哪那么容易。”老范挥了挥手,“这次你去,要公对公,光明正大的办事,而且还要把事办成。”

    陈扬点了点头,“我明天就去省城。”

    “好,我祝你马到成功。”

    陈扬从范家回来,没有休息,而是来到《复读学校》办公室。

    《复读学校》与别的单位不一样,星期三放假,星期天不放假。

    大家都在。

    陈扬说,“各位,我明天去省城,去浙大附中和省城三中走一趟。”

    季同生忙问,“你把范书记给说动了?”

    陈扬拿出老范那封信,扬了扬,再放回怀里。

    “除了这封信,老范还给他妹妹打了电话。我去省城,先去找老范的妹妹。”

    季同生说,“太好了,有范书记的面子,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田芳提醒说,“小陈,范书记就是范书记,你一口一个老范,这好像不大合适吧。”

    陈扬笑笑,“叫惯了,叫惯了。在老范家,老范给我定了规矩,只许叫老范,不许叫范书记。”

    杨玉梅说,“小陈,还是要注意。在非公开场合,叫什么都行,在公开场合,还是要叫范书记。”

    陈扬点着头说,“两位阿姨,本人虚心接受批评,争取努力改正。”

    大家都笑了。

    季同生说,“小陈,你一个人去省城,我不放心,你带个人去吧。”

    肖伟力和顾卫军都自告奋勇。

    肖伟力说,“老季,我还没去过省城呢。”

    顾卫军也说,“我也没去过省城。”

    季同生与田芳和杨玉梅三个,都同意肖伟力和顾卫军陪着陈扬去省城。

    陈扬说,“按照规定,出差只能两个。我们三个都去,既不合规矩,也会影响工作呢。”

    田芳说,“最近工作不忙,一切按部就班,你们三个去一个星期,倒不大会影响工作。”

    大家都看向季同生,毕竟他是领导,要他最后拍板。

    季同生笑着说,“这样吧,你们三个可以一起去。事情办成了,你们三个的差旅费全部报销。事情要是办不成,小肖,小顾,你俩的差旅费只能报一半。”

    肖伟力和顾卫军欢呼雀跃,连叫“同意”。

    陈扬让顾卫军去买到省城的长途汽车票。

    顾卫军屁颠屁颠而去。

    陈扬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季同生有些不放心,拉着他婆婆妈妈的吩咐了好一会。

    “老季,还有一事你得帮忙。”

    “什么事?”

    “介绍信。还有这个,你也给换一下。”

    陈扬把他的工作证扔到桌上,“不是钢印,不好使啊。”

    季同生一边苦笑,一边起身,“今天局里不上班,我又得来回跑了。”

第111章 省城到了

    在季同生的努力下,陈扬拿到了正儿八经的工作证。

    虽然不能改变实质,但陈扬总觉腰杆突然变硬,说话的底气十足。

    星期一凌晨,三点半,陈扬与肖伟力和顾卫军三人,登上了去往省城的长途汽车。

    这就是出门的辛苦。

    温林县到省城,以前每天只有一趟班车,现在增加到两趟。

    县城到省城,从地图上看,好像并不遥远。

    可一零四国道上标着,距离三百八十五公里,就当时的路况和车况,十二个小时都跑不完。

    刚坐在车上,坐立不安,啥都好奇。

    一个人五块五毛,这个票价,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那时还没“民工”一词,农民很少有出远门的。除了出差人员,就是探亲访友的。

    车上客满,除了四十八个座位,过道上也坐了五个人。

    大包小包,车里塞得满满当当,车顶上也堆得像座小山。

    司机有两个,轮着开车,也是那个时候的标配。

    客车出站,陈扬就从挎包里拿出一本书,旁若无人的看起来。

    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是陈扬从季同生那里顺来的,应该是大学里的教材。

    肖伟力兴奋了一阵,但很快就昏昏欲睡,后来干脆就鼾声如雷。

    顾卫军继续东张西望,不久又集中目光,开始关注左前方的两个女性。

    因为坐在最后一排,虽然颠得最厉害,但也方便窥视车内乘客。

    顾卫军肆无忌惮,连陈扬也有所察觉。

    陈扬踹了顾卫军一脚。

    顾卫军嘿嘿坏笑,悄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呸,小心人家把你当成流氓。”

    “嘘,没人看得见咱们。”

    陈扬哼了一声,“包括坐在过道上的女孩,那是母女三人。坐在过道上的小女孩,正盯着你看呢。”

    “咦,你怎么知道的?”

    “笨蛋,你没注意到上车的时候啊。”

    那个小女孩,真的在盯着顾卫军。

    顾卫军有所收敛。

    陈扬继续看书。

    长途客车出了温黄平原,就进入了绵延不断的山区。

    山不太高,但山连着山,公路崎岖曲折,车速也接近于龟爬。

    接近中午,长途客车还在会墅岭上爬行。

    著名的会墅岭,抗美援朝电影《奇袭》,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会墅岭上的公路边,有一个小山村,几十户人家。长途客车要在这里停半个小时,让大家上厕所和吃午饭。

    下车后,司机关了车门,就朝一户人家走去。

    那是新房子,挂着饭店牌子,司机去吃饭,估计不用花钱。

    乘客们可就不一样的待遇了。

    路边摊不少,一个篮子一个摊。卖玉米的,卖馒头的,卖年糕的……品种倒也丰富。

    但公路扬起的尘土,早把那些吃的蒙上,稍微讲究卫生的人,还真的吃不下。

    还有那水桶里卖的水,上有一层厚厚的尘土,根本就不是人喝的。

    陈扬他们仨,谁都没有食欲。

    陈扬带着肖伟力和顾卫军,跑到公路旁边的溪坑里。

    溪坑里有清澈的山泉水。

    三个人喝了个半饱。

    终于,长途客车又开始长途跋涉。

    不久,长途客车离开山区,进入杭绍甬平原。

    下午快四点时,长途客车已行驶在钱塘江大桥上。

    省城到了。

第112章 俩货遇上了小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下车伊始,肖伟力和顾卫军就嚷嚷着要去看西湖,像极了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

    饿着肚子,天又快黑了,陈扬可不惯着二人,径自前行。

    肖伟力和顾卫军只好跟着。

    车站附近有小旅馆,住宿费便宜。

    但季同生提醒过陈扬,小旅馆虽然便宜,但不安全。

    特别是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的小旅馆,小偷特多,而且神出鬼没。

    陈扬手里拿着一张HZ市区图,是出站时买的。

    地图在手,天下我有。

    陈扬在西湖附近找了个不大的国营旅馆,有食堂的那种。

    一个人一天三毛钱,还是三人房间,陈扬好一阵心疼。

    主要是这里离浙大附中很近。

    地图上,有浙大附中。至于省城三中,地图上没有,陈扬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陈扬的打算是,先拿下浙大附中再说。只要拿下浙大附中,就是找不到省城三中,也算完成了一半任务。

    查验工作证和介绍信后,登记了房间,先交了三天房钱,陈扬带着肖伟力和顾卫军,不去房间却去了食堂。

    顾卫军不解,“扬哥,干吗不先去房间?”

    “你傻啊。食堂有时间限制,去晚了就没得吃喽。”

    肖伟力这次出来,借了父亲的手表,这时一边走,一边看表,“不急不急,还有半个小时。”

    三个人匆匆来到旅馆食堂。

    拿出钞票和粮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坐一天的车够累的。

    陈扬拿着房间的三个热水瓶,去锅炉房打水。

    打水回来,已不见肖伟力和顾卫军的人影,只有二人留下的纸条。

    俩货出去玩去了。

    陈扬洗了脸洗了脚,直接往床上一躺。

    读书,是陈扬最近培养的一个习惯。

    看的还是在车上看的这本书。

    枕头下,压着陈扬的挎包。

    挎包里除了介绍信和工作证,以及老范的那封信,还有一百块钱,和三十斤全省粮票。

    带着这么多贵重东西,陈扬可不敢随便上街。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这是季同生说的。

    还别说,季同生的提醒,陈扬的担心,都成了事实。

    半夜时,肖伟力和顾卫军回来了。

    陈扬警惕性高,二人进门,他就醒了。

    打开电灯,陈扬看到,肖顾俩货耷拉着脑袋,像犯了错的小学生。

    陈扬坐起身来,“这是什么情况?”

    俩货出去逛街,看到电影院,就买了电影票进去看电影。

    看完电影出来,人群散去,俩货发现身上的钱没了。

    这次出来,陈扬带的是公款,而二人各自带了十块钱和几斤粮票,被小偷一扫而光。

    更绝的是,肖伟力的手表也丢了。

    俩货还去附近派出所报警,反被派出所怀疑身份,被狠狠的盘查了一番。

    陈扬听罢,先愣了一会,随即又捧腹大笑。

    俩货被陈扬笑得尴尬万分。

    肖伟力说,“扬哥,你不应该幸灾乐祸吧。”

    顾卫军说,“都是好朋友,总得有点同情心嘛。”

    “我呸。”陈扬斥道:“咱们是来干什么的?老季又是怎么吩咐的?你俩现在这付模样,纯粹是活该。”

    俩货哭丧着脸不敢说话了。

第113章 范姐?犯贱?

    吃一堑,长一智。

    肖伟力和顾卫军终于老实了,听陈扬的,乖得不行不行的。

    陈扬答应,为这个破事保密。

    至于肖伟力他爸的手表,已经用了十几年,不值几个钱,回去就说不小心丢了。

    隔一天早早的,陈扬带着肖伟力和顾卫军,来到浙大附中门口。

    陈扬先在传达室做了登记。

    老范的妹妹范欣怡,是浙大附中的副校长。

    传达室的老头很热情,让陈扬仨在传达室门外等着,范欣怡一到,他再告知陈扬他们。

    陈扬道过谢,与肖顾二人就在旁边等着。

    来得早了,人家八点上班,现在才六点三刻。

    肖顾二人还各拎着一个旅行包,包里都是温林县出的土特产。

    土特产都是老范买的。

    肖伟力小声嘀咕,“扬哥,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她家呢?”

    “乡下人。”陈扬说道:“咱们乡下人喜欢串门,人家城市人不喜欢串门。特别是咱们这些人,与人家非亲非故,绝对不能轻易上门。”

    顾卫军问道:“扬哥,你咋知道这些规矩的?”

    “呵呵……我知道个屁,这是老季说的。”

    快八点时,上班的人陆续出现。

    陈扬他们起身等候。

    一个美女骑着自行车出现在门口。

    传达室的老大爷喊道:“范副校长,有人找你。”

    她正是范欣怡。

    范欣怡下车。

    陈扬急忙上前,欠身行礼,“范校长,您好。我叫陈扬,是从温林县来的。”

    说着,陈扬奉上老范的信,“这是范书记的信。还有,范书记托我带来了两袋土特产。”

    范欣怡点着头噢了一声,上下打量陈扬。

    陈扬笔挺而立,不亢不卑。

    “陈扬是吧。我上午开会,会上还要提你们的事。你看这样行不,你中午前到这里来等我。”

    陈扬点点头,“行,我中午前再来。可是,这两袋东西?”

    “就先放在传达室吧。”范欣怡微笑了一下,“陈扬,你上午可以去西湖边玩玩。”

    陈扬道了声谢,走过去把两袋土特产提过来,放进了传达室里。

    不料,范欣怡突然变脸,“陈扬,中午你一个人来。”

    陈扬还没反应过来,范欣怡骑上自行车进校去了。

    这是什么意思?陈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肖伟力和顾卫军走过来。

    “伟力,卫军,今天没事了,咱们去西湖边玩去。”

    这两位听说玩,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丢了钱,丢了工作证,但有陈扬在啊。

    三个人在西湖边玩了一个上午。

    既来之,则玩之。

    在几个著名景点,拍了不少照片。

    临近中午。

    陈扬拿出十块钱和几斤粮票,交给肖顾二人。

    “伟力,卫军,你俩接着玩,我要去浙大附中了。”

    “不用我们一起去吗?”肖伟力问。

    “不用了,你俩别玩疯了就行。”

    陈扬撇下肖顾二人,回到了浙大附中门口。

    陈扬刚到不久,范欣怡推着自行车出现了。

    “小陈,你来得挺准时么。”

    “范……范校长,我也是刚到。”

    范欣怡笑笑,“叫我范姐吧。”

    范姐?犯贱?陈扬叫不出口,不管怎么说,也是差辈了。

第114章 触电的感觉

    但想想也是,陈扬与老范是忘年之交,既然是老范的妹妹,叫姐也算正常。

    “范姐。”

    “哎。”范欣怡嫣然一笑。

    接着,范欣怡指了指自行车,和那两袋土特产,“这应该难不倒你吧?”

    陈扬嗯了一声,将两袋土特产搁在自行车的后座上。

    自行车缠着一根松紧带,陈扬拿过来,将两袋土特产与车座架紧紧绑牢。

    范欣怡说,“这样不对。”

    陈扬解开松紧带,用松紧带将两袋土特产绑好,再将两袋土特产分挂在后座架的两边。

    范欣怡点点头,“小陈,你不会不会骑自行车吧?”

    两个“不会”,有点拗口,但陈扬听明白了。

    陈扬把着自行车。

    “小陈,你先骑行,我再上。”

    陈扬上车,双脚一点,自行车慢慢前行。

    范欣怡小跑几步,再灵巧的一跳,顺利的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

    陈扬车技不行,哪经历过这种情况。

    还有,范欣怡的一条胳膊,自然而然的环绕住了陈扬的腰。

    陈扬的腰部,有点触电的感觉,瞬间没了力气。

    陈扬差点没有把握住。

    自行车晃荡起来。

    好在陈扬反应够快,两腿够长,女式自行车的高度也正合适。

    双脚在地上一点,腰部恢复力道,双手握把,硬生生的把自行车的平衡找回来了。

    范欣怡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哎,范姐,往哪个方向走?”

    范欣怡坐在后座架上,身体全部打开,呈斜线形。一条胳膊抱着陈扬的腰,上身和下身尽量打开。

    “小陈,你听我的指挥。前面向右拐弯,先去菜场买菜……”

    陈扬心道,老范说得没错,他的这个妹妹真的有点奇葩。

    老范和范欣怡,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二人相差了整整十八岁。

    范欣怡高中毕业后当兵,后转业到一家军工企业,并在那里结了婚。

    但很快就离了婚,并调回杭州工作,一年后嫁给一位工程师。后来工程师去西南三线工作,范欣怡不愿去,便再次离了婚。

    再后来,也就是三年前,范欣怡再次结婚。男方是浙大的一位教授,比范欣怡大十五岁。

    范欣怡也因此而调到了浙大附中。

    一年前,那位教授援外去了非洲,目前范欣怡处于独居状态。

    老范还特别提醒陈扬,范欣怡脾气古怪,千万不能硬怼,要哄着她顺着她,事情多半就能办好。

    陈扬谨记老范的教导。

    午餐不错,范欣怡亲自下厨,菜肴丰富,味道上佳。

    还有什么外国的红酒,陈扬第一次品尝,因为觉得好喝,还差点喝过了头。

    好在老范如有神助,打来长途电话,把陈扬给救了。

    老范的电话是打给范欣怡的。

    也不知道老范说了什么,范欣怡突然认真起来,并把没喝完的红酒拿走了。

    听说是老范的电话,陈扬也酒醒了一大半。

    这时,范欣怡才告诉陈扬,学校已经同意,向温林县提供高考模拟试卷。

    只是有三个要求。一是不得向温林县以外泄露,二是延迟一个星期,三是不能邮寄,要派人来取。

    陈扬大喜,同时也有疑问。

    “范姐,为什么不能邮寄啊?”

第115章 让我做牛做马都行

    范欣怡说,“去年我们给某县邮寄过模拟试卷,但被人给截留了。”

    陈扬点着头说,“一个星期来回一趟,太麻烦了。”

    范欣怡笑了笑,“傻小子,你可以两个星期来一趟呀。”

    陈扬忙说,“对对,我以后两个星期来一趟。不过,范姐,我这次来,要把你们上个学期的模拟试卷,还有这个学期已经推出的模拟试卷,统统都要带走。”

    范欣赏白了陈扬一眼,笑道:“胃口真大。答应你了。”

    “谢谢,范姐,谢谢你。”

    范欣怡办事的风格,还真是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下午,陈扬跟着范欣怡又来到浙大附中。

    上个学期的模拟试卷,和这个学期已经推出的模拟试卷,装满了整整两袋。

    两个袋子,就是陈扬带来的那两个旅行包。

    陈扬借范欣怡的自行车,载两袋模拟试卷回旅馆。

    范欣怡送到校门口。

    陈扬趁机得寸进尺,“范姐,省城三中那边,你能不能帮帮我?”

    范欣怡咯咯而笑,“臭小子,你果然像狗皮膏药啊?”

    “狗皮膏药?什么意思?”

    “你的忘年之交老范说的。他说你这个人,身上有胶水。不沾上则已,沾上了就甩不了了。”

    “呵呵……狗皮膏药就狗皮膏药,只要能达到目的,让我做牛做马都行。”

    范欣怡笑道:“好吧,你已经达到目的了,你就做牛做马吧。”

    “范姐,我的目的只达到了一半。”

    范欣怡伸手指了指陈扬的脑袋,“想想。用你那还算聪明的脑袋,好好的想一想。”

    有门,陈扬看出,范欣怡在卖关子,这就说明她有省城三中的路子。

    陈扬先按自己的计划进行。

    浙大附中的模拟试卷,先让肖伟力和顾卫军二人运回去。

    这俩货待在省城,不但没有用处,还到处惹事。

    就连旅馆的热水瓶,俩货都弄坏了三个,不如打发他俩先回。

    来到省城的第三天凌晨,陈扬把肖顾二人送到武林门外的长途汽车站,再把他俩送到长途客车上。

    送走俩货,陈扬难得轻松。

    这两天,范欣怡出差去了上海,她临走时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陈扬。

    范欣怡还说,两天后她回来,只要陈扬没走,她就想办法帮他搞到省城三中的模拟试卷。

    陈扬当然选择相信范欣怡。

    只是这两天闲着无处可去,无事可做。

    隔一天,陈扬去邮电局打长途电话。

    季同生确认,肖伟力和顾卫军已经安全的回到家里,两袋模拟试卷也已安全抵达。

    陈扬又去瞎逛西湖,满眼风景,难入心口。

    陈扬关心的是“经济”,他已读完他带来的那本书,算是对“经济”一词有了点了解。

    在陈扬看来,省城杭州到处都是“经济”。特别是美丽的西湖,简直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聚宝盆。

    陈扬心想,我要是在西湖边摆一个地摊,我能保证养活全家九口。

    陈扬又逛了旧货一条街,买了几本旧书。

    忽然想到,范欣怡吩咐他帮忙打扫卫生,便去了范欣怡家。

    干活不在话下。

    干了活,陈扬拿起那瓶还没喝完的红酒,三口两口就给喝完了。

    就在这时,突然门被推开。

    “咯咯……好呀好呀,竟敢偷我的酒喝呀。”

第116章 真是个傻小子

    范欣怡回来了。

    但接连两天,范欣怡不上班,却缠住了陈扬。

    首先是做家务,全部的活都让陈扬承包,甚至包括洗范欣怡的衣服。

    这娘们的衣物还特多,现在又是春天,她要求把她全部的衣物拿出来,洗的要洗,晒的要晒。

    陈扬毫无怨言,干得挺欢。

    范欣怡家的书也很多,她那个教授老公,是搞机械制造的,这方面的专业书少说也有两千本。

    范欣怡要求,把两千本书搬到院子里晒太阳,晒完了再搬回书房,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干活正是陈扬的强项,哼着小曲,马不停蹄,两天完成任务。

    但是,不知不觉,陈扬有点上套了。

    吃和住,都在范欣怡家。

    终于,这天吃过晚饭,干完家务,陈扬来到客厅,陪着小心提出自己的要求。

    “范姐,什么时候去省城三中啊?”

    范欣怡笑而不语。

    “范姐,你不会是在耍我吧?”

    “咯咯……如果我耍你,你会生气吗?”

    陈扬忙说,“不生气,坚决不生气。”

    “为什么?”

    “因为我不敢生气。我要是生气了,范姐就会生气。范姐生气了,我不仅拿不到省城三中的模拟试卷,而且以后还拿不到你们浙大附中的模拟试卷。”

    “咯咯……臭小子,你真行。”

    陈扬已摸准的范欣怡的德行,笑着说,“范姐,我现在是舍命陪君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你还有什么吩咐,你就尽管开口。”

    范欣怡起身笑道:“走,陪我逛街去。”

    陈扬心里叫苦,还骂范欣怡。

    当然,不能骂范欣怡的祖宗八代,因为这样把老范也给骂进去了。

    但陈扬脸上挂笑,丝毫不敢怠慢。

    逛街累啊。

    陈扬发誓,将来娶老婆,要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不陪老婆逛街。

    看电影,下饭馆,逛百货大楼,沿着西湖压马路……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范欣怡又要陈扬陪她喝酒。

    还是那种外国人的红酒。

    整整一瓶被陈阳干掉。

    陈扬醉了,直接醉倒在客厅的沙发上……

    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陈扬腰酸背疼,勉强起来,发现范欣怡不在。

    陈杨给自己下一碗面,两个荷包蛋,吃了以后,继续倒头酣睡。

    直到晚饭时分,陈扬才悠悠醒来。

    范欣怡有点反常,从做饭到吃饭,一句话也没说。

    女主人不开口,陈扬却有话要说。

    “范姐,你什么时候帮我联系省城三中?”

    “不用联系了。”

    “为,为什么?”

    “你还没想明白?”

    “什么,什么想明白?”

    “真是个傻小子。”范欣怡的俏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上次我对你说过,让你用脑子好好的想一想,对不对?”

    “对,你说过。”

    “你想过了吗?”

    “没有。”

    “那就现在想。”

    陈扬摇了摇头,“范姐,你就别难为我了。”

    “咯咯……”范欣怡笑着说道:“我们浙大附中,人家省城三中,都是省城的高中。所以你想想,我们的模拟试卷,和省城三中的模拟试卷,我们能不互相利用吗?”

    陈扬恍然大悟,“噢,你是说,省城三中的模拟试卷,在你们这里就能拿到?”

    “咯咯……傻小子,你总算不傻了。”

第117章 满载而归

    省城的几个重点中学,它们的高考模拟试卷,是互相开放的。

    陈扬与浙大附中搭上关系,就相当于拿到了它们全部的高考模拟试卷。

    一共五个中学,不包括浙大附中,但包括省城三中,它们的模拟试卷,整整装了八个纸箱。

    陈扬去长途汽车站,一是买明天回温林的车票,二是托运八个箱子,确保明天人货同步到达。

    范欣怡也没再挽留陈扬,毕竟他是出差,而且归心似箭。

    第二天凌晨,范欣怡要送陈扬,被陈扬拦住。

    这个时候,让一个女的去送,陈扬可不放心。

    在车站,陈扬买了四个面包,就着候车室的热水吃了两个,另两个放进挎包,中午路上吃。

    今天乘坐的是一辆新客车,司机讲省城话。

    陈扬知道,这是省城运输公司的车,而来省城时的那班车,属于温林县运输公司。

    旧车新车,囿于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却基本上一样,也是下午四点左右。

    昨天有过电话联系,季同生带着肖伟力和顾卫军,带着手拉车已在汽车站等着。

    满载而归,让大家对陈扬更加刮目相看。

    教育局的领导们很满意,县一中等几所中学也很高兴。

    陈扬不保守,他搞到的模拟试卷,对全县所有考生开放。

    不过,陈扬更关心这些模拟试卷的作用。千辛万苦的弄来,要是一堆废纸,岂不成了笑话。

    陈扬和季同生一起,召集教研组的黄老师、高老师和乔老师开会。

    “三位老师,我很想知道,咱们弄回来的模拟试卷,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换句话说,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黄老师说,“小陈,你没回来之前,我们拿出浙大附中的一套模拟试卷,在全校测了一遍。结果平均总分是两百二十七,超过去年录取线三百分的,全校只有十九人。而低于两百分的人数,却有整整三百人。”

    “我不太明白。”陈扬挠着脑袋说。

    黄老师进一步解释,“但在咱们自己出题的时候,全校平均总分是两百七十五分。在这其中,超过去年三百分录取线的有近两百人,还有三十几个超过了四百分。”

    陈扬点点头,“我有点明白了。人家的平均总分两百二十七,咱们的平均总分两百七十五,整整相差四十八分。”

    高老师说,“就这四十八分的差距,人家大部分考生能上大学,咱们的大部分考生,只能被挡在大学门外。”

    听完三个老师的汇报,季同生说,“三位,咱们直接说具体措施吧。”

    乔老师问陈扬,“小陈,你是当年县一中的学霸,你先说说。”

    “呵呵,那我就来个抛砖引玉。我认为吧,读书与赚钱,其实是一个道理,三分天赋,七分努力。”

    黄老师问,“那这个七分努力又是什么?”

    “我当年的班主任说,努力读书,勤奋为上。理科靠练,文科靠背。”

    高老师笑着说,“还真说着了。文科的历史和地理,就得死记硬背。理科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就得多多练习,拚命的做题。”

    陈扬做了总结,“好吧,其他模拟试卷拿下,全部上省城的模拟试卷,狂轰滥炸,天天不断……”

第118章 怎样花钱

    教学方面的工作,陈扬不懂,插不上手。

    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管理方面加强措施。

    一方面,继续实行每周一考,每周公布成绩,每周末重新编班。

    成绩好的学生,不断升级,升到第一班去。

    成绩差的学生,不断降级,编到末班。

    另一方面,陈扬采取了一个新措施,就是物质刺激。

    根据每周模拟考试的成绩,文科和理科各前二十名,每人奖励两块钱。

    这下轮到季同生心疼钱了。

    “小陈,你这个措施,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陈扬笑了,“老季,你总说我抠,怎么你也抠起来了?”

    “我这不仅是抠。”季同生说,“人家企业发奖金,那是有经济效益,是有明文规定的。而咱们是学校,对学生发奖金,政策上没有规定。”

    “老季,是不是局里有人议论了?”

    “有,但好在只是少数人,不会影响到咱们。”

    “那就别管他们。老季,有人议论了,咱们就不工作了?”

    “小陈,影响还是要考虑的。”

    陈扬笑着问道:“老季,你可别忘了,咱们《复读学校》是自负盈亏的。在经济方面,局里管不了咱们。”

    “是的,是的。”季同生也笑了笑,低声的说,“小陈,你还别说,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花钱,而是如何尽量多的把钱花出去。”

    陈扬咦了一声,“老季,这是什么情况啊?”

    “情况是这样的。原来,咱们要给局里上交管理费一万块,现在局里同意了,只要咱们交五千块钱。”

    陈扬大喜过望,“这是好事啊,老季。”

    季同生伸手拍了拍陈扬的肩膀,“现在,你要重点考虑怎样花钱了。”

    陈扬点点头,“我正考虑着呢。”

    “有一点我要提醒你,小陈。一定要把钱花光,存折上不能有余额,否则会让人盯上的。”

    花钱也是一门学问,比赚钱更深奥复杂。

    两万多块,怎么花啊。

    “老季,你与田阿姨和杨阿姨三个,每月补贴五十块。我与肖伟力和顾卫军,我们每人每月工资一百块。”

    “这个可以有。”

    “加班费,咱们六个每人每月五十块。”

    “这个也可以有。”

    “福利费,咱们六个每人每月五十块。”

    季同生频频点头,笑道:“你还真会花钱。我们三个,与你们三个身份不同。所以我建议,加班费和福利费,你们三个再增加一倍。”

    “好,就这么定了。”

    这只是花钱的一个方面。

    陈扬自私自利,爷爷和二弟还在干木匠活,陈扬也趁机为他们谋福利。

    吃晚饭时,陈扬问爷爷,“爷爷,你的活什么时候能干完?”

    爷爷想了想,“还要十来天吧。我正琢磨着,学校的活干完了,我就去接私活,帮人家打点家俱。”

    陈扬笑了笑,“能不能不接私活,留在学校,一直干到高考结束?”

    爷爷愣了一下,“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只有把那些修理过的书桌和凳子,再拿出来维修一遍。”

    “我正是这个意思。”

    “扬,你这是什么意思?”

    “爷爷,你别问,你就照我的意思做就行了。”

    爷爷是个实诚人,陈扬当然不能把私心告诉他老人家。

第119章 宁做田里客 不当富家奴

    爷爷还是不明白,还想再问。

    二弟陈兵倒是听明白了,抢着说,“我知道,大哥是让咱们偷懒,磨磨洋工,把一天的活拉成三天的活。”

    爷爷瞪了二孙子一眼,“胡说。”

    陈兵看向大哥,“大哥,我说得对吧?”

    陈扬笑笑,“反正以后就这么办。跟他们工人一样,每天上班八小时。不用加班,也不许加班。每个星期工作五天半,周六下午和周日整天放假。”

    陈兵兴高采烈,“好啊,每个星期都能回家一趟了。”

    爷爷大概知道大孙子为什么这么做,笑着不再吭声。

    陈扬这时看向大妹陈平。

    “大妹,你去老范家帮忙,帮得怎么样?累不累啊?”

    陈平说,“不累。星期六星期天,反正这边也没事么。再说了,其实也没多少活。”

    陈兵说,“大哥,我去过老范家。大姐在老范家,干得最多的活,是陪田阿姨聊天,一点都不累。”

    陈扬笑着说,“你懂个屁,聊天也是一门学问,也很累的。”

    全家人都跟着笑了。

    “大哥,有一个事。老范和田阿姨,都有一个意思。让我辞了食堂的工作,专门去他们家当保姆。”

    陈扬哦了一声,“你答应了?”

    陈平摇了摇头,“没,我说我回去跟你和爷爷商量商量。”

    大妹不笨,陈扬心道。

    “爷爷,你什么意见?”陈扬问道。

    爷爷说,“老范的面子,咱不能不给吧。他开了口,咱驳了他,以后还怎么相处。”

    陈扬笑道:“爷爷,你想偏了。老范不是那种人,咱就是驳了他的面子,他也不会计较的。”

    陈平问道:“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不去他家做保姆?”

    陈扬点点头,断然说道:“宁做田里客,不当富家奴。不去,坚决不去。如果老范再次问起,你就说我不答应。”

    陈平嗯了一声,“可是,大哥,以后,以后你有事,老范不会不帮你了吧。”

    “不知道,反正你不能专门去当保姆。大妹,你留在食堂,还有转正的希望,说不定能捧个铁饭碗。这就是理由,最大的理由。”

    大妹当专职保姆的事,陈扬其实早就想过。

    如果为了全家,为了他陈扬自己,陈扬完全可以让大妹去当专职保姆。

    有了这层关系,谁不给陈扬面子,谁还敢欺负陈扬?

    可大妹的幸福和前程呢?

    保姆又不是铁饭碗,不能干一辈子。

    还有更重要的是,父亲曾教导过陈扬,做人做事,可以依靠别人,但不能太靠别人。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要流。

    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陈扬想道,老范现在如日中天,可将来呢?将来他老了,退下来了,不就没用了吗?

    好在这个事,老范和田阿姨都没再提起,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陈扬现在的主要心思,还是在怎样花钱上。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最近,肖伟力和顾卫军的小动作,引起了季同生与田芳和杨玉梅三人的不满。

    肖顾二人自立名目,从出纳杨玉梅那里领了两百块钱。

    杨玉梅觉得不妥,但又不好明说,就找季同生询问。

    季同生狡猾,把问题推给了陈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7907/ 第一时间欣赏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 作者:温岭人所写的《乡村之巨变》为转载作品,乡村之巨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乡村之巨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乡村之巨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乡村之巨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乡村之巨变介绍:
本书将反映乡村四十几年的变化……乡村之巨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乡村之巨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乡村之巨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