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农TXT下载大农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农全文阅读

作者:又尽     大农txt下载     大农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05章

    齐国公太夫人见永昌侯夫人不说话,就继续说:“我就世子这么一个儿子,我的东西全部是要给他的。

    “早几年我就准备给他娶媳妇,只是被耽搁了,不过聘礼我都准备好了,金银玉器……算下来也有一万两银子左右……”

    意思是,嫁到他们家,绝对不吃亏。

    永昌侯夫人开始消极应对了。

    两个人的思路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她怎么说得通呢?

    干脆就不说了。

    “你的意思,我会转告给燕儿爹娘的,至于他们最后怎么说,还得等从梁县过来的消息。”

    齐国公太夫人的面色僵了僵。

    合着您不能做陈春燕的主啊,不能做主您搁这儿说这么多是闹那样?!

    齐国公太夫人也不说了,安安静静跟着永昌侯夫人去了暖房。

    临走,她还抱走了暖房里的一盆墨菊。

    陈春燕却一早出了府,到了自己家里。

    养鸽人等在门房里。

    他看到陈春燕赶紧站起身,显得有些局促。

    文竹:“他叫杨丰收,是家里的幼子,他们家已经分了家,他现在带着媳妇过活,有两子一女,也都要一起卖身为奴。”

    陈春燕:“儿子有跟着你学养鸽子的手艺吗?”

    杨丰收:“大儿子学了,小儿子原先种地,现在地卖了,他也没事儿可做。”

    陈春燕:“家人都跟着过来了?”

    杨丰收:“在隔壁。”

    陈春燕:“我见见。”

    文竹便去叫人了。

    不一会儿,她便领着一个皮肤黝黑、粗手大脚的媳妇子走了进来,媳妇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少年,一个小姑娘。

    少年的年纪看起来跟陈春燕差不多大,小姑娘要小些,差不多跟许连翘一样大。

    陈春燕盯着小姑娘的脚看。

    小姑娘不安地动了动,缩起了脚。

    媳妇子按住了小姑娘,低声道:“不要动,当心主家不要你。”

    小姑娘这才不敢动了。

    陈春燕笑着说:“没有裹脚?”

    杨丰收解释:“家里没条件养闲人,她一双天足,还能帮着干点活。”

    陈春燕摆摆手,“不要紧张,没有裹脚才好,裹了脚,我反而不敢要了。我们北方的姑娘从来没有觉得小脚好看。我们那边,基本都是不裹脚的,要不然鞑靼来了,你跑都跑不掉。”

    小姑娘听了这话站得直了些,也不怕陈春燕打量她的脚的。

    陈春燕:“你大儿子养鸽子能独当一面了吗?”

    杨丰收:“他训练鸽子还欠点火候,不过喂养什么的并不成问题。”

    陈春燕点头,“你大儿子留在京城,你家剩下的人到时候跟我回北边。你最好将你的手艺教给你剩下的两个孩子。我是做生意的,要天下的消息,绝对不止在京城放人。

    “你也不要怕你女儿学会了你的手艺,传出去,反倒害你没饭吃,我可以保证,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我别说养你们一家了,就算再来十个你们这样的养鸽人家,我也养得起,没必要藏着掖着的。”

    杨丰收听明白了,小姐这是要留下他们了。

    他赶紧跪下给陈春燕行礼,“小姐大善,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记得。”

第2006章

    陈春燕:“你们好好做事,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了。行了都起来吧。”

    最终,这家人卖了二十四两银子。

    陈春燕叹气,这年头,人比马便宜啊。

    杨丰收主动道:“小姐急着找养鸽人,怕是有重要的消息需要传递,小人不敢耽误小姐的事,这就带着一半鸽子启程,大小子就留在京城,帮小姐接收消息。”

    陈春燕问出疑惑了很久的问题,“你从北边放鸽子,鸽子怎么知道该往这里飞?”

    杨丰收:“自然得训练,不过这些鸽子都是我手里最好的鸽子,并不会耽误事儿,只要不被别人捕杀,定然能飞到指定的地点。”

    好嘛,问也问不出个什么来了。

    陈春燕:“你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我派人送你们回去。”

    杨丰收:“是!”

    陈春燕看向文竹,“你这回的差事办得很好啊,有赏。”

    文竹喜不自胜,“多谢小姐。”

    蔡大丫走了进来,“小姐,牙行的人过来了。”

    牙行的人是陈春燕让蔡大丫找来的。

    她这么大一个宅子摆在这里,没有人照料那是不行的!

    女子住的地方,门户就是得紧,她准备找五大三粗的婆子来看守门户。

    别看是女人,有的女人和男人打架并不一定会输。

    陈春燕:“我就不见牙行的人了,你知道我的规矩,你照着规矩找人就行了。主要是外院的人,一定要找老实本分的,内院的找粗使的婆子和洒扫的丫鬟就行了。”

    陈春燕身边的丫鬟,文家是给她配齐了的,她倒是不用找。

    文竹眼睛一亮,“小姐准备搬过来吗?”

    看来连丫鬟都不是很喜欢住在别人家里啊。

    陈春燕颔首:“嗯!这边的宅子得布置起来,你最近让人留意卖柴碳的,得囤一些。”

    文竹:“是!”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

    永昌侯府再好,那也是别人家,她们这些丫鬟虽然是小姐身边的,却总感觉比永昌侯府的丫鬟低了一等,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陈春燕却去了外院。

    影壁右边的夹道连接着外院下人房,这里正按陈春燕的要求改造出一个鸽房出来。

    因为宅子本来就不够大,马房还得另外建,就在下人房东边辟了一溜出来建了个马棚,棚子不大,驽马还好说,踏雪要是在里面住久了,肯定是要发脾气的。

    陈春燕之前就安排了人时不时带踏雪出城溜溜。

    踏雪不让别人骑,马倌就在后面跟着。

    踏雪跑出一段距离,就会跑回来看一看马倌,等马倌走累了,踏雪基本上也撒欢得差不多了,一人一马休息一会儿,便回城。

    这段时间都是这样的。

    就算搬过来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陈春燕要看的主要就是马棚。

    她搞不好要在这里过冬,有些担心马棚不暖和,冻着踏雪。

    还好马棚虽然不大,但建的人很精心,用了厚厚的茅草,还准备了厚厚的门帘子,北风来了,草帘子一耷拉下来,棚子就暖和了。

    踏雪看到陈春燕很是高兴,大脑袋紧贴着陈春燕的脸。

    陈春燕掏出奶糖给它。

    踏雪希律律地叫。

第2007章

    那匹用来拉车的马敬畏地看着踏雪,脑袋埋得低低的,显然平时被欺负惯了的。

    陈春燕打开马棚。

    踏雪踢踢踏踏走了出来。

    拉车的马自觉往后退了一步,保持着与踏雪的距离。

    陈春燕笑着摸踏雪的大脸,“你这么霸道的吗?”

    踏雪动了动脑袋,在点头似的。

    陈春燕呵呵笑了,“你就在院子里溜达溜达,不要随地大小便知道不?”

    踏雪歪着脑袋,似乎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

    陈春燕背着手院子里面走。

    蔡大丫已经和牙婆说好了,她要的人已经被留了下来,虽然人手还不齐备,但之后牙婆得了合适的人,还是会送过来。

    陈春燕坐在廊下见新买进来的仆人。

    这些人看上去都挺老实的,没有眼睛特别灵活的。

    陈春燕:“你们两个就负责守垂花门,一人守白天一人守晚上,七天一轮换。”

    她指的是两个婆子,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那种,粗手大脚的,有个什么事,她们比丫鬟顶用。

    陈春燕又指着几个小姑娘,“你们就负责洒扫,如果不会浇花,待会儿问了那位姐姐,你们可要记住了,不要将花树浇死了。

    “扫地会吗?这里里外外的,你们每天少一遍就行了。

    “院子里的廊柱,门什么的,你们七天擦一次就行。”

    陈春燕看着那几个媳妇子,这些不是买来的,而是雇来的,专门负责浆洗。

    “洗衣服该怎么洗,待会儿大丫会告诉你们,你们不能按照以往的习惯来弄,洗不干净,我可是要换人的。”

    媳妇子都战战兢兢的。

    她们被介绍过来之前都有些担心,担心主家不是个好说话的,会为难她们,现在倒是放下了心来。

    只是要求洗干净嘛,她们下点力气就行。

    蔡大丫看着她们的眼神,就觉得不对,“你们也不能用傻力气,把衣服洗坏了算谁的。待会儿我会给你们肥皂,用肥皂洗衣服。”

    媳妇子连连点头。

    她们都是住在附近人家的人,每天只用过来做半天活计,根本不耽误她们照顾家里,这样好的活,上哪里找去,她们一点都不想失去了。

    陈春燕:“以后你们就在外院的下人群房里洗衣服,没有人叫你们,不要进入内院,内院的衣服也会有专门的人送过去。”

    媳妇子:“是。”

    陈春燕就看向了那几个男子,男子有年轻的,有年纪稍微大些的。

    为了保证内宅的安全,这些人肯定都是买来的。

    年纪稍微大些的,稳重些,就负责门房,接待来客,年纪稍微轻些的,就负责接受训练,然后看家护院。

    陈春燕出门,也不能总可着她带过来的那个小子使唤啊,总得换着来,这些人就还得学赶车什么的。

    赶车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没学过,没有一点技巧还真的不行。

    赶车的人倒是没什么影响,就是坐车的人可能会被颠吐咯。

    这个房子就这么大,住这么些人已经是极限了。

    至于说账房什么的……如果有这样的人上门,陈春燕不会拒绝。

    但是没有她也不会强求,她和蔡大丫毕竟都能做账。

第2008章

    陈春燕安排好了所有下人,独留下了男仆。

    “你们都是本地人吧?”

    “是。”

    陈春燕:“知道在哪里买木材,在哪里请木匠吗?”

    有一个人迟疑着开口了,“知道。”

    陈春燕颔首,“你带着文竹姐姐去看看木材,然后让木匠到家里来量尺寸,做一套家具出来。”

    文竹屈膝,“是。”

    陈春燕挥挥手,示意众人都散了。

    这个时代其实还是非常不方便的,家里如果没有家具,是买不到现成的,或者说只能在旧货市场买别人用过的,要不然只能现打。

    那样一来,短时间内就用不了了。

    陈春燕回了永昌侯府。

    离开前,踏雪叼着她的衣袖不松口,她只好把踏雪带回了永昌侯府。

    张谦每天都盯着工程进度。

    流民陆陆续续到了京郊,那些得到了消息的流民,根本不用他们刻意派人去找,自己都会沿着那条路过来。

    新加入的流民前面几天都跟着学规矩。

    陈春燕订做的石碑被送了过来,上面写着安置点的规矩,吃饭前,必须要读一遍,才放饭。

    如果犯了错,谁要是说不知道规矩,那是行不通的,一天照三顿饭地读规矩,你还想说不知道,脑子有没有被带出门?

    那种人会被视作故意捣乱,清理出安置点。

    规矩被立了起来,捣乱的人就少了很多。

    安置点这边欣欣向荣的。

    而新来的流民学好规矩后,就会被分散开来,男的自然投入到盖房子中,而女的,除了那些负责给所有人做饭的人,其他的都被集中到了一个地方。

    墨竹命人将东西送进房子里。

    这个房子是刚建起来的土坯房,虽说不上多暖和,但肯定比帐篷好多了,土坯房的炕烧着,整个土坯房都暖和得很。

    墨竹带来的东西就整齐地摆放在房子里。

    “冬天就要来了,不想被冻死,你们就得自己纺线,织毛衣。你们面前的便是纺车,每人每天必须上交五斤毛线球。这抵你们的饭钱。

    “如果你们纺得有多的,是会给你们算工钱的。当然了,得检查合格的,才会给你们算工钱。

    “所以都不要动歪心思,觉得随便弄弄就能混到钱,没那么容易,如果发现谁浪费了原材料,是会被扣伙食的!”

    她朝守在门口的人招手,“放她们进来。每个人坐在一台纺车前,记住自己的纺车号,纺车损坏了,也是要赔的。”

    一群人挨个坐好,有人眼巴巴看着墨竹,有人却已经开始研究纺车了。

    她们中有原本就会纺线的人,只看一眼就明白这纺车该怎么用了,这种纺车和她们以往用过的差别其实不大。

    墨竹:“我看你们中有人会用这种纺车,是不是?没事,大胆回答我。”

    里面就有人站了起来。

    墨竹点点头,“就你们几个出列,负责教会她们用纺车,她们学会了,你们今天需要上交的毛线团量可以减免。”

    那几个人有些高兴,立刻出列。

    纺车被排成五个纵列,却只有四个人站了出来,有一个人左右看了看,主动管了两列。

    墨竹看了也没有说话。

第2009章

    这一批纺车都是随着陈小六进京的,原本只是零件,一群人窝在廖家商行里,拼拼凑凑了几天,才将纺车拼好,运了过来。

    羊毛也是从北边运来的。

    随着小王子的全面沦陷,鞑靼王庭两位王子都与三井村有了合作。

    就连其他几位王子看了,也觉得三井村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地方,他们默认这个地方的人只认钱不认人,那么就可以合作。

    他们派了人到三井村采购草料,三井村的人果然给了。

    几位王子都很开心,便将三井村当成了自己的后勤补给地,也不再派人骚扰,知道三井村需要羊毛,趁着天还没有彻底凉,他们都让相熟的部族将羊毛全剔了,给三井村送了过来。

    三井村也“慷慨”得很,一口袋草料换同样大一口袋羊毛。

    王子们觉得这事儿很划算,反正羊毛剃了还能长,而他们得到了更多的草料,就能养活更多牛羊。

    太划算了!

    这生意得继续做。

    于是源源不断的羊毛送进了三井村。

    三井村就那点儿人,累死累活,忙到大后年,可能都处理不完那些羊毛。

    趁着陈小六进京,他们顺手就把羊毛塞给了陈春燕。

    陈春燕是那种拿到了东西换不成钱的人吗?

    当然不是了。

    那些灾民闲着也是闲着,她绝对不可能看着他们白吃饭。

    那就干活吧。

    墨竹站在最前方,看着那些女子从最开始的不熟练,纺出的毛线粗的粗,细的细,到后来可以按照要求纺出粗细均匀的线,她心里竟然也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这些人是在她的监督指导下进步的呢。

    她指挥着从永昌侯府带来的媳妇子,“去把那些线团全都收起来。”

    媳妇子检查了一下,那些线团都很坚韧,她们拉扯过,也没有拉断。

    就朝着墨竹点了点头。

    这就算是验收合格了。

    纺车边有一个小板子,上面记着数,收了谁多少线,就在上面记多少笔。

    眼看着这边进入了正轨。

    墨竹带着人去了织布的作坊。

    最近陈春燕研究发现,其实毛衣也没有必要全手工织,可以像织布一样,先织出整匹来,再量身裁剪,最后将裁剪好的拼接起来,就成了一件毛衣。

    大概可以分成前襟、后襟、衣领、袖口、袖子这么几个部分,然后再在毛衣里面加一层兔毛,那就更暖和了。

    织布作坊这边的人已经就位了,这些人都是熟手,以前或织过棉布,或织过锦缎,现在只是换了一种线,她们上手很快。

    这就是登记个人信息的好处了。

    那些没有什么经验的,就放在了隔壁,有织布经验的全部集中在了这边。

    墨竹吩咐人将线团分发了下去,织布机就开始运作起来。

    织布机分为经线和纬线,通过控制梭子,便能织出密实的布来。

    有一台织布机织的东西和别的不一样。

    这边是陈春燕特地交代的,织披肩的织布机,经纬线更加密集,用的毛线也更细,每一根毛线基本都是头发丝粗细。

    是以这台织布机的效率也是最低的。

    墨竹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第2010章

    墨竹得去保证原料的不断供应。

    在这两个作坊的最西边还有一个成衣作坊,那个作坊现在还在处理兔绒,还没有还是做成衣。

    但在最东边是处理原材料的地方。

    陈春燕还是有人文关怀的,她认为女孩子碰冷水碰多了不好,是以被调过来清洗羊毛的全是男子。

    所谓上行下效正是如此。

    到了这里的人都感觉到了,或许是因为大东家是女子的关系,女子在这里各种受优待,不少女子都下定了决心,哪怕度过了灾年,她们也不想回家乡了,她们要跟着陈春燕好好干。

    她们回来家乡,境遇恐怕也不会比现在好。

    在这里,她们哪怕洗得干干净净的,不戴帷帽,走在路上,也没有人会对他们如何。

    如果有人不庄重,对她们吹口哨,或是做出不尊重的举动。

    不会有人认为是他们的错,相反的,那些男人还会受到严惩。

    那些跟着东家从北边来的人都好凶的,惹急了,连侯府的贵人的面子都不给,直接下手将人打个半死。

    这些天,她们渐渐的都放开了,没有男人敢惹她们,如果真有谁让她们觉得不舒服了,她们随时可以往上报,东家身边的那个叫蔡大丫的姑娘就会过来,查实之后,那些男人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是以那些男人想要娶媳妇可以,但没人敢用强。

    男人们原本很不满意,觉得他们被苛待了,闹了一阵,得来的回话是,如果他们能够得到女子的芳心,她们愿意嫁,东家不拦着,仅此而已。

    之后再闹,他们就被打压了。

    虽然心里很不满意,他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在这里吃得饱、穿得……虽然不算暖,但听说东家已经想办法给他们置办冬衣了,将来会穿得暖的,他们才不要离开。

    于是,女子的地位在无形中被提高了很多。

    墨竹:“怎么样?还习惯吗?”

    谁敢说不习惯!

    哪个男人在家里洗洗涮涮过?

    也就是到了这里!

    墨竹问起来了,他们也只能说习惯。

    “手套都发下去了吗?拿到了手套就戴着。东家也体恤你们,怕冷水用多了,以后手疼,那手套是专门给你们准备的。”

    “都戴着呢!”

    这话也就只有墨竹他们几个大丫鬟和这些男人相信。

    蔡大丫是不信的。

    陈春燕做产品很用心,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要先试用,以前在三井村时,是放在学堂等地方试用。

    那些地方人多,如果真有什么不好,也能尽快被发现。

    而这手套……也是这样。

    陈春燕以后是要卖这种手套的,如果人家拿回去没几天就坏了,还不得上门砸铺子啊。

    是以她让蔡大丫注意记录这些手套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大概洗了多少羊毛,这样才能推算出到底可以使用多少次,也方便改进技术。

    陈春燕之前让张谦帮忙弄杜仲,这种手套的原材料就是从杜仲里面提取出的橡胶,这种橡胶的质量比橡胶树的质量差了很多,不太经用。

    做成防水手套还行,做成车轱辘……反正现在还没有成功。

    三井村来的那批人,要么在安置点这边建房,要么在廖家商行借给他们的院子里面捣鼓东西。

    手套就是最近研究出的东西。

第2011章

    手套里面也有加绒,不过只加了薄薄一层,主要是……技术达不到要求,想加厚一点也做不到。

    手套紧紧箍在手上,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不舒服,后来渐渐习惯了,也就感觉不到手上有什么东西了。

    农历九月底了,冷水刺骨,有了手套隔离,不舒服的感觉便降低了很多。

    这些人对陈春燕的怨言也就小了很多,人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压迫他们的人,忽然对他们露出一点点善意,他们便立刻感恩戴德起来。

    徐懋听说陈春燕的丫鬟在这边,知道陈春燕又有新的花招,他便赶过来瞧。

    张谦知道了徐懋的心思,哪里还肯让徐懋接近陈春燕。

    说徐懋喜欢陈春燕,那是不可能的。

    这年头娶妻讲究的又不是喜欢,娶妻娶的都是门第,以及妻子本身管家的能力。

    不喜欢妻子,可以纳喜欢的小妾嘛。

    就算徐懋表示不纳小妾了,但心里更多的还是对陈春燕能力的欣赏,他想要看看这样一个女子到底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虽然徐懋是对陈春燕的能力表示了肯定。

    但这种娶媳妇跟找幕僚似的人,张谦还是没法肯定,他甚至觉得在这一点上,徐懋还不如祁轩呢!

    徐懋前脚刚到作坊,张谦后脚就到了。

    徐懋深深看了张谦一眼,什么都没有说。

    张谦有些不自在地别开了脸。

    “她之前让加紧盖的土坯房子原来是做这个用的,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做工,可比在外面做工舒服多了。”

    徐懋:“她们织的布与我们平常穿的看上去不太一样。”

    张谦:“哦,那是因为没有染色。”

    徐懋:“不是!”

    张谦:“你穿的是缂丝,跟他们能一样吗?衣服上的花纹在织布时,便已经是织好了的,这些布上没有花纹。”

    徐懋没有理会张谦,迈步走了进去。

    他伸手摸了摸布料,“确实是不一样。”

    张谦也伸手摸去,“这布……怎么毛乎乎的。”

    织布的女人没有一个人理会他的,还刻意与他保持了距离。

    “二位公子,这是织布作坊,等闲不允许男子进入,还请二位出去。”

    陈春燕是很想提倡男女平等,只不过凡事得一步步来不是?她得先让女子觉得她们并不会不如男,再一点一点扭转她们的思想。

    要是一来就告诉她们不必遵守男女大防了,这些女子怕不是要以为进了什么脏地方,一个个的投缳自尽。

    是以不准男子进织布作坊这个规矩,确实是陈春燕定下来的,为的就是叫大家安心。

    “公子如果你们再不离开,我们就要叫人去通知东家了。”

    张谦一阵无语。

    行行行,你们东家厉害,我们走还不行吗?

    他拉着徐懋退了出去。

    墨竹听到吵嚷声,走了过来,见是张谦二人。

    她恭恭敬敬地福了福。

    徐懋挑了挑眉,眼前这个丫鬟,动作看上去挺恭敬的,眉宇间却带了几分女子不敢轻易表露的骄傲。

    女子以温柔恭顺为要,更别说只是一个丫鬟了。

    墨竹:“公子来此,所为何事?”

    张谦就看向徐懋。

    徐懋:“我看她们织的布,材质有些特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织就的?”

第2012章

    墨竹淡淡一笑。

    一切都在小姐的掌握中。

    她来之前,小姐就交代过了,徐公子看到了这些东西,肯定会感兴趣,哪些问题,她是可以回答的,哪些问题是不能回答的。

    她都记得很清楚。

    文竹和她说得很清楚了,自家小姐和别人家的小姐有些不一样,自家小姐这边一向是多劳多得的。

    文竹亲眼看到小姐给蔡大丫分钱,听说就是因为蔡大丫联系了一批车夫一样的人,将肥皂、洗衣粉和洗头膏等东西推销进了大宅门里。

    她们商量之后,就觉得,或许她们努力弄作坊里的东西卖了出去,她们也能提成。

    有了大笔银钱傍身,难道还不比别的东西更实在吗?

    有了这样的认识,墨竹自然想让徐懋买单。

    “公子请这边走。”

    她带着徐懋去了第一个工坊,“这就是我们的原材料,是从草原上来的羊毛,这种羊毛非常保暖,经过处理后,送到第二个作坊,她们会纺成线,再到……”

    徐懋:“草原?你家小姐和鞑靼人做生意。”

    墨竹:“……”

    这位公子看问题的角度还真是清奇。

    张谦:“怎么可能!表妹那么柔弱,怎么会跟凶恶的鞑靼人合作,你想多了。这些羊毛肯定是行商拉过来卖的。”

    墨竹瞬间活了过来,“是!就是这样!”

    徐懋眼角跳了跳。

    他没有嫌弃陈春燕的意思,但他真的觉得陈春燕和柔弱这个词一点都不沾边。

    “不用紧张,我就是随口一问。我其实是赞成互市的。鞑靼人活不下去了,才会南下劫掠,如果用羊毛就能换到足够的食物,又何必冒险呢?

    “到时候就算鞑靼王下令南下,那些牧民也不会愿意,心不齐,就没有士气,就打不赢仗。”

    墨竹连连点头,“就是这样。不过小姐没给他们食物,都是给的草料,红薯藤你们知道吧,浇一点水,一晚上就能长巴掌长的那种藤。

    “就摘那种藤,晒干了,换羊毛……”

    张谦拍了墨竹一下。

    是不是傻!

    墨竹吓了一跳,赶紧闭了嘴。

    这不能说吗?

    但小姐说可以说啊……

    陈春燕与鞑靼做交易,从来没有隐瞒过人,而且互市的规模还越来越大了。

    与其遮遮掩掩的,让人有空子可钻,说她卖战略物资给鞑靼人,她还不如自己漏口风出来,她用来交换羊毛的,都是牲口吃的东西,没有盐铁。

    徐懋多精明啊,思路一下子就转到了别的地方。

    “难怪最近两个月,京城里的玛瑙忽然多了起来……”

    玛瑙?

    关玛瑙什么事情?

    墨竹懵懵的。

    徐懋却轻笑一声。

    要想和鞑靼人稳定交易,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两边互不信任,都提防着对方吞自己的货。

    是以能够和鞑靼人交易的人并不多。

    一下子冒出来两个,那是不可能的。

    是以他断定,那一批玛瑙来自于鞑靼,而收购玛瑙来卖的人,就是陈春燕了。

    以女子之身,竟然打通了商路。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这或许是一个和鞑靼和平共处的机会。

    朝廷不适合打仗了,如果能借此休养生息,那简直再好不过了。

    “张兄弟,我想见一见你表妹。”

第2013章

    张谦装作没有听见。

    见他表妹,见个狗屁啊。

    今天要求见一见,明天要求见一见,岂不是成了天天见面了。

    谁家姑娘会允许天天见外男的?

    徐懋:“是正事。你也知道九边的情况,其实并不好,我们即便想有所作为,也得有足够的时间才行,如果有办法能稳住鞑靼,不让他们南下入侵,我们会从容很多。”

    张谦:“她能有什么办法?!小公爷就好好呆这儿吧,没必要去为难一个姑娘是不是?”

    徐懋忽然觉得张谦很碍事。

    如果能尽快把陈春燕娶回家就好了,要商量什么事情,别人都没有理由阻拦了。

    他深深看了张谦一眼,转头让墨竹给陈春燕带话。

    张谦还要阻拦。

    徐懋:“如果陈姑娘愿意见某,你没道理阻止。”

    张谦:“……”

    墨竹看看徐懋,又看看张谦,最后还是决定要把事情回禀给陈春燕知道。

    她是陈春燕的人,只能忠于陈春燕,别人怎么样,她一概不用管。

    她福了福身,表示一定会转达。

    忙活到了下午,终于织出了第一条围巾。

    这还是第一天,大家不太熟练,以后熟练了,速度就快了。

    至于毛线织成的布,一天还没能出来一匹。

    墨竹就把围巾收了起来,准备带回去给陈春燕看。

    张谦看到了墨竹手里的围巾,“你这是干什么用的?”

    墨竹:“叠起来可以围在脖子上,很暖和,展开来就是披肩,可以加个冷热。”

    张谦:“你这个得染色吧。”

    墨竹:“就是个样品,也不知道小姐满意不满意。”

    张谦伸手摸了摸围巾,“满意不满意也就这样了,只能在颜色上下功夫。”

    墨竹摇头,“在织围巾时,掺杂了棉线,也不知道比例对不对,还得多试几次才行。”

    张谦不懂这些,只问:“大妹她怎么想起来用毛线替代棉线?”

    墨竹:“不是替代,是补充。棉花毕竟是植物,受降水、光照的影响很大,稍不留神就减产了。特别是收获季节,如果刚好是那几天下雨,那基本上就没指望了。

    “毛线就不一样了,羊只要冬天不被冻死,人不去吃它,它就能一直长毛,这种原材料来源,比棉花稳定很多。

    “小姐说,有了毛线作为补充,有助于稳定布匹的价格。”

    张谦:“这薄薄一件就能代替棉衣棉裤?不行的吧?”

    墨竹:“公子一定没见过小姐带来的东西,您若是见过了,就不会这样说了。毛衣里面还得穿保暖衣,外面穿羽绒服,一样可以保暖。而且还比棉衣棉裤轻便。”

    她看向徐懋,“小公爷要不要买一批回去试试?这东西也不是这边作坊独有的,小姐在北边就弄过了,还卖得不错。”

    徐懋:“……”

    这群人还真是谁的钱都想赚啊。

    不过他也没有反对,他也很想看看所谓的毛衣是不是真的那样保暖。

    “好,我可以买一批,你让人去我家量尺寸。”

    墨竹:“我们家只做成衣,暂时分了三个码,大号、中号和小号,每样要多少件,您让管事过来说一声就行,我们再按要求染颜色。”

第2014章

    墨竹接了一笔大订单,心情极好,她高高兴兴回了永昌侯府,给陈春燕汇报这件事情。

    陈春燕毫不吝啬地表扬了她,“做得不错,万事开头难,你刚刚接手作坊就能签下一笔订单,很不错了!”

    墨竹更开心了。

    然而她一转念就觉得不对劲了。

    虽然说万事开头难,但她为什么要行商贾之事啊?

    算了,不想了,这事儿还挺有成就感的。

    之后的日子,大家过得按部就班的。

    陈春燕又恢复了上课,陈小六也没得玩儿了,永昌侯府为他请了西席。

    张丰收离开京城那天,陈春燕去看了一眼,叮嘱他有事不要自己憋着,多跟董明春商量,便送了张丰收一家离开。

    再然后便是给齐国公府交货的时间了。

    齐国公府的下人每季要添两套衣裳,徐懋怕毛衣不好,没敢让两套衣裳都定毛衣,就只将一套衣裳的中衣换成了毛衣。

    不过数量却着实定的不少。

    足足定了一百二十件。

    是作坊成立一来第一笔大订单。

    这订单虽然不能和三井村的订单比,但也让墨竹高兴了好一阵儿。

    因是第一笔大订单,陈春燕亲自坐镇安置点,看着装车。

    她专门叮嘱蔡大丫去弄来的无篷车,就是镖局那种,箱子放在上面,一路走过的人都能看得见。

    陈春燕还特别有心机的让第一个箱子大敞着,好叫大家看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本来墨竹还说给毛衣染色的。

    但徐懋表示这毛衣是替代中衣的,中衣除了穿在大红喜袍里面的是红色的外,绝大多数都是纯白的,墨竹也就没张罗着染色了,白的就挺好。

    陈春燕坐在马车里,跟在车队后面招摇过市。

    卫所那些上过战场的老兵已经训练出了一批人,这些人虽然都是花架子,但拉出来护送一个车队,看上去还挺唬人的。

    这样一支队伍,立刻引起了京城人命的兴趣,纷纷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来围观。

    就有人问了,“这是外国来的使团吗?要给皇上进贡什么东西?”

    跟车的护卫就答:“不是使团,我们原先是流民,在城外落了脚,承蒙新阳县主赏一口饭吃,我们才有了谋生的技能。

    “车上的东西,是县主让我们做的,现在送到买家去。”

    哦。

    新阳县主啊,就是那个刚出炉还带着热乎劲儿的县主。

    知道了。

    得到了消息的人转过头喜滋滋地跟别人八卦去了。

    一路走,新阳县主家奴仆给人送货物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大家都想看看送的是什么货物,竟然有这么大的阵仗。

    阵仗虽然大,五城兵马司的人却没有来管,倒不是看在陈春燕的面子上。

    主要是因为他们很守规矩,没有带刀兵。

    别在腰后的武器,也只是棍棒而已。

    他们就这么大摇大摆到了齐国公府门前。

    两边早就说好了今天验货,看到人来,门房倒是不慌张,他立刻去请了管事过来。

    管事将车队迎了进去。

    围观的人就知道了,原来是齐国公徐家定的东西。

    连勋贵家都用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一些家底殷实的人便起了买毛衣的心思。

第2015章

    京郊荒地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因为很多人去成衣铺子打听毛衣,成衣铺子的人也陆陆续续到京郊来订购。

    能在京城开成衣铺子的,能量都不容小觑,更有很多在别的城市开了分店,他们来下的订单都是大单子。

    作坊两班倒,依旧不能供应,后面来的单子都不敢接了,就怕不能交货,到时候惹官司。

    而第一批毛衣进成衣铺子后,他们终于知道毛衣是什么衣服了。

    毛衣里面有一层短短的绒毛,很贴身,如果再配合廖家商行的保暖衣,比穿厚厚的棉马甲还保暖。

    一时间买毛衣成了京城人的风尚。

    而这一波流行也从京城被带往各地,这还是第一次由京城人民引领潮流,以往都是江南有什么好东西,流入京城,京城人被牵着鼻子走。

    这一次别提多爽快了。

    最近茶馆里闲聊的话题都变成了,“你买毛衣了没?你还没买啊,实在是太落伍了。赶紧去买吧,又不贵,里面加了兔绒的,三百多个钱。你要是嫌贵,还能自己买线织毛衣,就是……太麻烦了。”

    陈春燕发现作坊供应不上订单之后,她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纺线总比织布快,既然他们买不了成衣了,那就卖线好了,各种粗细的线包装好了卖到城里去。

    买盒装的线,里面还配图,讲解如何织毛衣。

    当然了,只有三种基本花色,一种是平针,一种是菠萝花,一种是麻花。

    菠萝花比较麻烦,又比较费线,打的人比较少,打其他两种花色的人比较多,大人多穿平针织出来的毛衣,倒是给小孩子织有麻花的毛衣。

    短短一段时间,毛衣花色已经出现了变种,有人在前襟织三条麻花花纹,有人织满襟,有人织断断续续的麻花花纹,总之不少主妇找到了打毛线的乐趣。

    陈春燕原本就不甘心看得到钱赚不到,毛线受到了主妇的追捧,倒是将这一波钱也送到了陈春燕的兜里。

    很快主妇们就发现,织一条围巾只需要一天,手快一点,织一件毛衣只需要七天到十天左右,而只需要费一百个钱左右。

    便有人去成衣铺子量了尺寸,知道大号、中号、小号的衣服各有多大,便回家织毛衣去了。

    她们织好了毛衣,以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个钱卖给成衣铺子。

    成衣铺子再以二百个钱卖出去。

    成衣铺子赚了钱,普通百姓又赚了实惠,毕竟不是每家人都有时间耗在织毛衣上的,他们还是需要买,能便宜一百多个钱就买到保暖的毛衣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又过了十多天,墨竹来给陈春燕总账时,就汇报了这个问题。

    “那些妇人自己织的毛衣影响到了我们毛衣的销量,您看是不是交代五城兵马司一声?”

    陈春燕笑着问:“交代什么?让五城兵马司的人去捣乱,不准她们织毛衣来卖?没有这么霸道的!”

    墨竹:“那……”

    陈春燕:“人家正儿八经买了毛衣回去织,付出了劳动,又卖回成衣铺子,赚一点辛苦钱补贴家用而已,又没有作奸犯科,凭什么找她们麻烦?”

第2016章

    墨竹一愣。

    勋贵家做生意谁家不是这样,都是做的独门生意,就是摆明了非得赚这部分钱。

    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一共只有两家胭脂铺,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那两家胭脂铺一家是驸马府开的,一家是毅诚侯府开的。

    皇上还没有殡天,安阳公主这个皇上的胞妹地位就是稳固的,谁敢抢她碗里的肉?

    而毅诚侯是公主的亲儿子,亲儿子要分母亲的利润,母亲又哪里会跟他计较,甚至还会觉得他长大了,知道赚钱了,很欣慰。

    然而陈春燕的观点却惊呆了墨竹……

    身为新阳县主,却让大家都来赚这份钱……这是心胸宽广,还是……傻?

    陈春燕见墨竹神情古怪,便知道墨竹不太能理解她的行为,她笑着解释:“你觉得是他们抢了我们的利润对吗?

    “其实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将东西都抓在手里,这太糊涂了。

    “一味打压别人,而不思进取,才是失败的根源。

    “他们买我们家的毛线,我们是不是赚了他们一笔钱?”

    她既然要用墨竹几人,就得引导她们开拓思路,而不要照着老办法办事情。

    墨竹点点头。

    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些羊毛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是用三井村吃不了的红薯藤换来的,还是按袋算,而不是按斤算的,这上面就赚了鞑靼人一大笔。

    然后再纺成线,人工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五斤以下的毛线团子得用来抵女工本人的口粮,而五斤以上才会开始算工钱。

    墨竹就发现了,五斤真是一道坎儿,那些女工拼死拼活做一天,基本上堪堪做五斤线,因为她们得自己梳理羊毛,而不会有人帮她们,这占据了她们很多时间。

    也就是说人工成本也就是一天三顿饭而已。

    一天一顿肉粥,二合面馒头管够,都是女子,一顿能吃两个馒头就不错了,她们毕竟没下地干体力活,消耗不大的。

    这么算起来,一件织衣服的毛线,他们能够赚一百钱。

    那些人织得越多,实际上他们赚得也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春燕见她算过来这笔账了,继续说:“你知道我之前为什么让他们在保暖衣里面加绒吗?”

    墨竹摇头。

    文竹听了却眼睛一亮,“我知道了!那些妇人织的毛衣里面没有加绒,不够暖和,所以那些人很有可能会买加了绒的保暖衣。

    “而且加了绒的保暖衣高出来的价格,还是比省下来的钱少,是以买的人可能更多。

    “我们在毛衣上失去的生意,在保暖衣上找补回来了。

    “就算有人想要模仿我们,今年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没有我们的技术!”

    陈春燕点头,“正是这个道理!这一大摊子生意都是我们的,我们不能斤斤计较着过,得看得长远一点。再说了……谁说我们的毛衣就一定卖不动呢?”

    她看向墨竹,“我之前让你准备好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墨竹点头,“准备好了,就是看着有点吓人……”

    陈春燕:“不管吓人不吓人,好用就行。走,去廖家商行。”

第2017章

    廖家商行的人围在一起盯着一个地方看。

    “啧啧,真丑,都快把丑哭了,你们说这种东西真的有用吗?”

    “哎,我看了晚上要做噩梦了,你们赶紧罩上。”

    “罩什么罩,待会儿人就要来了,现在罩上,待会儿还得摘掉,不是多此一举。”

    “谁说要来人?你们接到消息了吗?”

    “来人说过了,待会儿燕老板就来……”

    行吧。

    那就不挣扎了。

    陈春燕在门外就听到了他们的讨论声。

    她一阵无语,真的有这么丑吗?

    好歹是她亲笔画的样子,再让手下的人做的模具啊,说那个东西丑,不是等于说她画技差吗?

    蔡大丫当然知道陈春燕画了样子,她的脸色也不好看,撩起门帘,就准备到后院去呵斥那些伙计,然而……

    哎呀妈呀,那东西真的丑得辣眼睛。

    陈春燕亲自看了一眼,她得承认,她让人做的人偶都丑得不像人了。

    她想告诉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衣服还有别的搭配办法,但这个时代的人比较保守,那么就不能用真人模特,就得用假人,于是她让人做了几个假人。

    先雕一个木偶人出来,再在上面糊一层调过色的橡胶。

    她其实也没明白,他们怎么能做得这么丑……

    她抖了抖,吩咐蔡大丫:“赶紧把那张脸给我蒙起来。”

    蔡大丫拿出帕子将脸遮了起来。

    院子里的人才觉得好些了。

    除了脸很吓人,胳膊腿儿也做得不是很有诚意,但基本的功能却是具备了。

    她吩咐墨竹将东西拿过来,她亲自给模特搭配衣服。

    就是大家闺秀家常穿的衣服,外面再罩一件长款的开衫厚毛衣,毛衣胸前还有两根长长的毛线编的绳子,绳子末端,大概垂到腰的位置还有两个毛线球,衣服后面还有一个兜帽。

    这衣服看起来有点像斗篷,却又不是斗篷。

    但还别说,这样搭配看起来还挺好看的。

    原本只能做中衣的毛衣,在染色之后,便可以外穿了。

    陈春燕:“这个搭配好了,搬出去。”

    她又取出一件短款的毛衣,这件毛衣上面有图案,通过织布机的经纬线的不同颜色搭配,做出了团花的图案。

    团花上还点缀着几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蝴蝶也是毛线做成的,做得栩栩如生。

    陈春燕请人高薪聘请了两个做绒花的师傅,来教手下的人做绒花。

    那几只蝴蝶,就是吸收了绒花的工艺做出来的。

    这件衣服虽然很像现代人穿的,但古代人也不是穿不了,该遮的地方都遮严实了,而且这件衣服配马面裙。

    她配好了,就让人摆出去。

    冬天了,年纪大的夫人太太们可能不愿意出门了,但年纪轻的小姐们,购物热情依旧不减。

    她们乘坐着马车走在街上,丫鬟看到有趣新奇的,会提醒她们一声。

    她们很快就发现了廖家商行门前的那一排假人。

    “小姐,那些衣服还挺好看的,就是和我们平常穿的不一样,说不定又是新乡那边弄出来的。”

    陈春燕获封新阳县主,这些人就把那一片荒地叫做新乡。

    小姐来了兴趣,“马车停过去。”

第2018章

    小姐坐在马车上看模特身上的衣服,“那件衣服看着像披风又不像披风,但好像比披风方便些。”

    丫鬟站在马车边听着小姐的话,转过头就吩咐伙计,“拿一件那种衣服出来给我们小姐看。”

    伙计:“小姐需要哪种颜色?”

    丫鬟:“你们有几种颜色?有红色、白色和卡其色。”

    卡其色?

    小姐挑帘看来,很显然不知道这是什么颜色。

    伙计很有眼色,立刻介绍:“卡其色是我们新乡那边调出来的颜色,比杏黄深一点,小姐们穿上显得更加稳重。”

    这话就是告诉大家,别看颜色深,并不是只有夫人太太们能穿,小姐们如果要去相亲,想给男方留下一个好印象,穿这种颜色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显然小姐将伙计这句话听了进去。

    马车里响起一个轻轻的声音,“拿来我看看。”

    伙计赶紧往里面跑,“来生意了,大家打起精神来,要来个开门红。”

    陈春燕放下茶杯朝外面看去,她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来生意了。

    这一笔做成了,就是个好兆头。

    做生意的人讲究开张生意,如果一直不开张,做生意的人就会很紧张,他们会担心今天的生意是不是会不顺利,是以如果到了下午,他们还没有做成开张生意,宁愿稍微亏一点,也要将第一笔生意做成。

    只要有了开张生意,后面的生意就会容易很多,基本上是接二连三上门的。

    廖家商行的人也很总是开张生意,都巴望着那个小姐立刻将衣服买下来。

    陈春燕看向蔡大丫。

    蔡大丫心领神会,亲自拿了衣服朝外走。

    她不爱说话,但并不代表不会说话,相反的,她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清楚,是以一说话往往能切中要害。

    那丫鬟一看蔡大丫手里的衣服,就忍不住说:“不就是姜黄色么,说什么卡其色,太唬人了。”

    蔡大丫:“不一样。来个人,拿件姜黄色的衣服来。”

    伙计依言去拿了件姜黄色的衣服来。

    两件衣服放在一起对比,还是能发现有色差的。

    蔡大丫:“我们新乡致力于让更多姑娘变得更美,做的东西会更加精致。

    “就以白色来说,我们新乡的白色就有十几种,更别说黄色了,除了明黄色我们普通人不能用之外,其他的,像是鸭蛋黄、柠檬黄、杏黄、姜黄、土黄、鹅黄、卡其色等等弄了二十多种出来。

    “姜黄色更适合夫人太太们穿,而卡其色更适合小姐们穿,小姐们穿在身上想稳重的时候可以稳重,想可爱的时候又能很可爱。”

    其实卡其色带了一点咖啡色,但目前新乡没有弄棕色系,陈春燕手一挥,将卡其色归入了黄色系里,反正新乡她是老大,这些事情都是她说了算。

    高门大户的小姐,女红都是一把好手,选线配线什么的,非常拿手,即便如此,她也是第一次听说白色和黄色有这么多种类。

    她绣花都没有用过那么多种!

    她顿时来了兴趣,“能不能进去试试?”

    蔡大丫:“我们准备了专门的房间,小姐想进来一试,那自然是可以的。”

第2019章

    蔡大丫给伙计使眼色。

    伙计转身朝里面跑,还让所有年轻男性全部躲了起来,只剩下掌柜和二掌柜。

    蔡大丫伸手扶小姐下车。

    小姐走到门口时,还伸手摸了一下模特身上的衣服。

    “刚才那个是什么?”

    蔡大丫自然看到小姐摸的是什么东西,“那叫披肩,比披风方便,在屋里,其实披披肩就足够了,我们还有与披肩相配的各种胸针,有宝石样式的,也有绒花样式的。”

    没错,陈春燕请来的两个绒花师傅,就是做这个去了。

    绒花原本是戴在头上的,但陈春燕觉得不必拘泥,反正哪儿需要点缀,只要稍微改一改样式,就能点缀到相应地方去嘛。

    “那个披肩和你手上这件衣服,我都要试一试。”

    蔡大丫一点都不着急。

    前几天,陈春燕给她们讲课时,示范过,只要买了一样东西,她们就会再也停不下来。

    几分钟后。

    “你再拿点胸针来帮我配配。”

    蔡大丫拿了一匣子胸针来。

    小姐看了这个也好看,那个也好看,一时间做不了决定。

    蔡大丫拿出两个托在手心,“这两个特别衬小姐的气质,配那个颜色的披肩也好看。”

    小姐打量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蔡大丫眼光好。

    “就这两个了……只是里面的衣服好像不太配……”

    蔡大丫:“没关系,我们这里有各种样式的衣服,保证能配得好看。”

    她继带着小姐挑披肩和绒花后,又带着小姐挑了衣服、裙子和鞋子。

    蔡大丫:“如果再配一条腰带就完美了。”

    于是……小姐又配了一条腰带。

    蔡大丫:“配得这么漂亮了,小姐不如穿着离开。”

    小姐从善如流,换上蔡大丫帮她搭配的那一身衣服。

    丫鬟很想阻止,但是小姐兴致颇高,她又不敢说什么了。

    这衣服穿在身上……屁股是屁股,腰是腰的,太明显了,要是有人盯着小姐看,这可如何是好啊。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姐对镜而看,越看越觉得这一身衣裳好看,而且还显得利落很多,省得臃肿得连走路都走不动。

    丫鬟:“去长兴街北……领钱。”

    蔡大丫:“抱歉,我们这里概不赊账,这是县主定下的规矩。”

    丫鬟朝小姐看去。

    小姐颔首。

    反正衣服都买到了,也没必要再出去闲逛了。

    丫鬟这才付了钱,“你是不是算错了?毛衣什么时候这么贵的?”

    蔡大丫:“没有算错。这就像玉石,有的值几百两,有的一两都不值,还不是因为本身的价值和工艺存在差别吗?

    “你可以拿着小姐身上的衣服去和其他成衣铺子上的衣服做比较。那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小姐身上的衣服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衣服上还有我们新乡的标签,可以查到衣服来源的。”

    衣摆处确实弄了标签,用藏蓝色底,上用银色绣线绣新乡二字。

    丫鬟之前就注意到了。

    这时听蔡大丫一说,她才知道这是新乡区分高级货和普通货的手段。

    她忽然又觉得这些衣服买得很值。

    她们往外走,路过的人都看到了小姐身上的衣服,也产生了好奇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586/ 第一时间欣赏大农最新章节! 作者:又尽所写的《大农》为转载作品,大农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农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农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农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农介绍:
有一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天崩地裂的感觉。
有两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注孤生的感觉。
傻子的妹妹难嫁,谁都不敢赌,她们的后代是不是傻子。
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家有的是地,有的是钱,养得起老姑娘!大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农,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农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