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0章
廖家商行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基本上都是女士。
陈春燕朝外面看了一眼,“请夫人太太们到后院来试衣服,派人守着前院到后院的角门,不允许放任何一个男人进来。”
女人这么多,如果出了一点事,她费心经营起来的东西就毁了。
蔡大丫带着人去了外面,客客气气地请客人们到后院来。
夫人太太们原本还有些不高兴的,但见店家特地收拾出了几个房间,一同来的人,可以在一个房间里休息,她们需要的衣服都由丫鬟送进房间里。
她们顿时觉得这样的买衣服方式她们更喜欢,避免了尴尬不说,还能有效预防别人冲撞她们。
廖掌柜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变动,算着他可以拿的提成,顿时觉得今年的年是一个最好过的年。
这边的动静很快引起了成衣铺子的注意,那些成衣铺子的掌柜都跑过来打听情况。
“啊?在普通的毛衣款式之上,还有精品款式?我们之前怎么不知道?”
廖掌柜:“这不是不知道好卖不好卖吗?就先放在我们这儿试试水,也免得不好卖,让各位压了货,这不是害人么!”
一句话堵得别人说不出话来。
“那这些衣服怎么进货?”
廖掌柜:“还是一样的,一次性买同一个款式的衣服十件以上的,算批发价。”
陈春燕要求只限定了款式,没有限定颜色,也就是说只要是同一个款式,红的、白的、卡其色的各来几件都可以。
成衣铺子的老板蜂拥而入,看货去了。
他们看到了仓库才知道坏了!
这里的货都没有多少。
赶紧下手买!
“哪些东西好卖,你给点提示啊!”
廖掌柜:“其实都挺好卖的,你看库存都知道,其实每一种剩下的货都差不多。”
“白色的都很好卖吗?”
廖掌柜:“什么白色啊!这种叫月牙白!不是那种晦气的白色,哪里就不好卖呢!这种白色穿在身上显得人非常飘渺出尘,小姐们都很喜欢。只要别大过年穿就行了。
“所以红色的也很好卖,过年毕竟要穿的嘛。
“还有这种卡其色,去别家参加宴会可以穿。”
“参加宴会穿,她们不怕与别人一模一样。”
廖掌柜:“我们这里有很多配饰,衣服款式也很多,完全可以搭配出花来。”
他有一句话没有说。
当时他也问过陈春燕同样的问题。
陈春燕的回答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就算把这句话说出去了,也不怕那些小姐不买,毕竟谁会这么直白地承认自己丑呢!
那些成衣铺子的掌柜一看廖掌柜展示出来的配饰,就倒吸一口凉气,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想出了这么多东西呢!
廖掌柜将衣服挂起来,稍微配了一下给其他人看。
“你们看胸针这样别,披肩是一个样式,这样别,又是一个样式,还可以这样……”
成衣铺子的老板都服气了。
人家这脑子,要是不赚钱,都没有天理了。
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想不到的。
“赶紧的,帮我打包起来。”
第2021章
普通款式的毛衣还积压了不少,精品款的毛衣,成衣铺子的老板都只拿了最低限额,也就是十件而已。
倒是配饰,他们几乎把商行的库存给搬空了。
廖掌柜:“燕老板,您真是厉害啊,您怎么知道这样就能卖出去呢?”
陈春燕:“因为我也是个姑娘啊。”
啊。
啊?
廖掌柜:“……”
您这理由可真够强大的。
陈春燕:“以后我的新货都会现在这边展示,叫商品展示会,你以后可以提前通知主顾,会有这样一个东西,并告诉他们,商品展示会的种类是最齐全的,错过这一天,就得全城去找需要的东西了。”
廖掌柜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几分。
燕老板真是太上道了,不枉他几次三番配合燕老板做事情。
这个承诺无异于告诉他,以后有肉都让他吃第一口了么!
廖掌柜:“那个……配饰没有库存了,您看什么时候能给我们补一点?”
陈春燕:“配饰是纯手工的,我手底下会做这个的人不多,我积累了差不多一个月,也才积累了那么一点点而已,短时间内恐怕补不了货了,你先等十天,我回头让人去催催。”
廖掌柜搓手,“好啊。就是……”
陈春燕:“你放心新一批配饰,肯定有新样式。”
再好看的东西看得久了也不好看了,而且买过旧样式的人,如果没有新样式,就很难再从她们兜里掏出钱来,毕竟绒花又不是鲜花,没有那么容易坏掉。
他们想赚钱,赚更多的钱,就只能推陈出新。
廖掌柜心里更高兴了,有了这个保证,新乡就成了个生金蛋的母鸡。
陈春燕前后待了一个多时辰就离开了,然而不少人盯上了她的东西。
毅诚侯府。
毅诚侯:“真这么好卖?”
他虽然是个纨绔败家子,但也知道得有家可以败,才能活得很舒服。
他也致力于赚钱,就比如看到他,母亲安阳公主的胭脂铺赚钱,他也紧跟着开了一家。
如今看到陈春燕的东西卖得那样火爆,他怎么可能不心动。
小厮:“主子,确实卖得非常好。衣服也就罢了,那些配饰卖得更好呢,我听说去得晚了的夫人小姐根本就没有买到,问起来商行就说需要至少等十天才有货了。”
毅诚侯站了起来,“有没有查到她家的绒花师傅是从哪里请的?”
竟然比贡品还精巧!
小厮:“打听了,是永昌侯府大公子张谦派人从杭州府请来的,在杭州府时,他们两个不过是二把刀,没想到到了京城这地界,他们倒成了香饽饽了。”
这句话有说京城人民没见识的意思,也有说京城人民的钱好赚的意思。
瞧,二把刀都能从他们兜里掏出钱来,如果请到了首席大师傅,他们岂不是能赚更多钱?!
毅诚侯听懂了这一层意思,“赶紧快马加鞭去杭州府给我请人!”
运河到了枯水期,虽然还没有封冻,却也不适合行船了,稍微大一些的船就容易搁浅。
只有走陆路才畅通无阻。
小厮得了命令,立刻转身派人往南方去了。
与此同时,徐懋也得到了消息。
第2022章
徐懋将手里的鱼食撒进鱼缸里。
他背着手看着窗外。
他的院子布置得又冷又硬,只在东南角种了一棵树,偌大的庭院光秃秃的。
这两天张谦一直在抱怨毛衣的销量降低了很多。
徐懋也等着看陈春燕要怎么处理,他甚至在京里几个管的上这件事的衙门外安排了人手,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报回来。
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预料,陈春燕没有动用任何的官家力量。
人家要**她便宜的毛衣,她就再出一批新样式的,并提高价格。
京城里的世家小姐原本对毛衣不太感兴趣的,认为是下等人穿的。
就比如说她们最钟爱的是缂丝,而如果她们看到子侄穿着松江三梭布在外行走,就会觉得子侄受苦了。
然而普通人家很多连松江三梭布都穿不起。
陈春燕这一提价,反而吸引到了京城的高端购买力,小姐太太们出手,在那家店里眼睛不眨地花个几百两银子都是正常的。
只是……
为什么要求现结呢?
小厮回报的消息中,着重提到了一点,陈春燕要求银钱现结,不接受先货后款。
这一点被很多太太小姐抱怨过。
银子多重啊,谁出门会背着银子?
有一部分太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都挑好了东西,却又放弃了。
而剩下一部分太太,在挑东西时听说了这个规矩,都让下人回家取了钱过来。
陈春燕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她这样一种明显不相信太太小姐们的姿态就不怕得罪人吗?
徐懋摇摇头,他觉得陈春燕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
也就是说,陈春燕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动作。
会是什么呢?
他有点好奇。
此时的永昌侯府里,陈春燕正在跟蔡大丫几个人沟通接下来的事情。
“你们有没有发现用银子买东西很不方便,要交易还得背着很多银子才行。”
文竹欲言又止。
陈春燕指指她,“没事,你有话只管说,这是我们关起门来的内部会议,要说什么都可以。”
文竹:“所以才要用银票啊。”
陈春燕:“但银票很不安全,这是相对于收银票的这一方,我们而言的。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很有钱,听说还是大官,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数一数他的银票,只要银票增长了,他就会很高兴。
“有一天,他照例将银票拿出来数,五百、一千、三千……结果一不小心打翻了烛台。”
屋子里响起倒抽凉气的声音。
陈春燕:“结果银票全部被烧了。所以我才希望交易的全是现银。”
墨竹搓手:“但是这样很得罪人,今天就有太太抱怨了。”
陈春燕:“我让你记下抱怨的人是哪些府邸的,你们都记下来了吗?”
墨竹:“记下来了。”
陈春燕点头,“嗯,待会儿你们挨个上门拜访,就说上午人多,招呼不周,请她们多多见谅。”
墨竹:“诶?我上门说什么呢?”
陈春燕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
墨竹知道那个盒子,盒子是在廖家商行分配的小院中暂住的三井村人给的。
陈春燕打开了盒子。
第2023章
盒子里是巴掌大的红红绿绿的券。
上面标注着面额,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
这种印刷技术是陈春燕让郑林弄的印刷营业执照的进化版,郑林保证至少两年内,别人仿造不出来。
在券的某几个隐秘的地方有防伪标志。
这种防伪标志必须在放大镜的辅助下完成,还是玻璃作坊那边改良过的放大镜才看得见。
有一个地方有券的编号,有一个地方写着三井一村印发,有一个地方写着印发的日期。
有了这几个防伪标志,就暂时不用担心出现可以以假乱真的假冒券了。
至于两年后……郑林还在研究新的技术,相信到了那时,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墨竹:“这个券是送吗?”
陈春燕:“怎么可能!你们去的时候这样说……”
时间一晃到了下午。
墨竹、文竹几个领了券,上了京城大宅门的门。
文竹:“您好,我们是新乡商行的,今天早上人多怠慢了府上的太太,我特地代我家县主登门道歉。”
哟!
县主!
门子一听,哪里敢慢待,立刻跑去回禀了。
不多会儿就有人来请文竹进去。
文竹送上四色点心盒,“这是我家县主的一点心意。”
太太受宠若惊,“这怎么好意思呢!”
文竹:“太太今天都挑选好了东西,却因为我们的规定,没能下单,我们实感抱歉。县主命我带来一样东西,以后太太若再去买东西,就会方便很多。”
太太疑惑:“什么东西?”
她只是心里不舒服,并不是说家里没有银票,她下次如果再去,肯定会带上银票的。
文竹拿出代金券,“这是我们新乡印发的代金券,最小的一两银子面额的,最大是一百两银子面额的。这样的代金券可以购买与新乡有合作的商家的任何东西。”
太太:“不止是衣服?”
文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以!而且因为我是来致歉的,我们县主说了,可以九折兑换代金券,一百两的代金券,现在只需要九十两就可以换到,多换多得,换到的就是赚到的。”
这是陈春燕想出来的办法。
京城有四大钱庄,基本上把蛋糕都分完了,而且他们的信用良好,她突然冒出来说要开个钱庄,不但会引起四大钱庄的警觉,还难以获得储户的信任。
她就想了这种方法变通,一点一点蚕食。
太太:“那我买东西……”
文竹笑着点头,“不管您是用多少钱换购的代金券,去买东西时,商户都会认票面价格。”
太太:“县主具体和哪些商户合作?”
文竹:“这可就太多了。之后我们会整理一个小册子出来给您,不过您现在只需要记得,只要是廖家商行旗下的店铺,这种代金券都是可以用的。”
太太目光闪闪的。
家里的罗汉床,她有点想换又有点不想换,但既然有这样的折扣,不如就趁此机会换了吧。
家里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换的呢?
她心里快速盘算着,还快速计算着她需要兑换多少代金券。
文竹心中一喜。
事情成了。
第2024章
陈春燕此时坐在茶楼里。
她对面坐着今天早上到廖家商行进过货的店铺老板。
她虽然没有实权,又只是个县主,但市井小民对上位者天然存在敬畏心理,都觉得她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听说她请大家过来,他们都老老实实来了。
这些在廖家商行进货的成衣铺子并不是多大的成衣铺子,说不上多赚钱,背后自然没有世家大族掌控。
“你们不用紧张,请你们来,我是有合作要与大家谈。合作如果谈成了,我允许你们挂我的标志,但是不用给我干股。”
嗯?
原本这些老板听到陈春燕说允许他们挂她的标志,他们的心就抖了一下,挂谁的标志就证明是谁在为这家店撑腰。
这样固然没人敢惹,可他们也得往上面交不少孝敬。
说老实话,他们都是小本经营,给上面交了孝敬,一家老小的生活可能就会过得紧巴巴的。
而扩大了经营,必然树大招风,又没有保护伞,必然被别人当成肥肉。
这才是他们安于现状,不敢扩大经营的根本原因。
但是陈春燕又说不需要干股……也就是不需要孝敬,那么她图什么呢?
陈春燕拿出了代金券。
“看到了吗?这种比银票小,面额统一的纸笔,我管它叫代金券。之后如果谁用代金券在你们那里购买东西,你们只需要收下来就行了,不需要你们付出别的东西。”
老板们面面相觑。
他们最怕的就是纸币,朝廷原先也发行过,但那纸币把他们可坑惨了。
直到现在他们还心有余悸。
县主又让他们收纸币……
他们一个个的低下了头,生怕与陈春燕对视。
陈春燕当然知道他们所想,“你们收到了代金券,可以当天到廖家商行换成货,用代金券补货,每十两银子,我们多送你们一斤米,或者换成同等价值的东西。”
诶?
老板们懵了。
新阳县主这是图什么呢?
根本就无利可图啊。
“这个……您很吃亏吧。”
陈春燕:“哦!无所谓,我不想被人欠钱,哪怕吃点亏,我也要收现银才行。”
老板们都知道陈春燕的性格,上午就有很多人是因为觉得现结掉价,才没有买东西的。
有身份的人家,很多都是月结,甚至是一季度一结款的。
但陈春燕就不惯他们这毛病。
如果允许一月一结款,她的现金就会被压很多在别人身上,万一一个周转不灵,就容易资金链断裂。
钱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
老板:“万一出现挤兑……”
万一他们手里的代金券没来得及换成货物,又出现了挤兑,他们手里的代金券岂不是要贬值?
陈春燕:“不会!我们家的代金券和钱庄的不一样。钱庄的银票是你们把钱存到钱庄,他们给你们发一个凭证。
“而我们家的代金券是需要银子或者换购的,也就是说代金券本身就是商品。
“你家卖出去的东西,离开了店铺,你还允许他们退货吗?”
当然不允许。
就算只是买的针头线脑,一旦离开店铺,说数量少了,他们也是不认的,谁知道顾客是不是藏了一些起来,故意说少了的。
第2025章
陈春燕微微一笑,坐得更直了些,“既然是商品,那就不存在挤兑一说。”
老板们相互看对方的眼色。
“真的有人会买这种东西吗?”
陈春燕:“这就是我的问题,如果没有人买,各位也不用苦恼代金券的问题,如果有人买,希望各位不要拒收。”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能够答应下来。
陈春燕听大家说都愿意合作,便朝蔡大丫招手,“这是合作协议,我们会组成一个三井商盟,以后商盟内部遇到了麻烦,或者有了矛盾,可以来找我。”
有了这句承诺,大家虽然还有些忐忑,却还是签下了协议。
签了这份协议,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相反的,他们还有了靠山。
蔡大丫默默收好东西,连一片纸都没有留下,这才跟着陈春燕回了永昌侯府。
晚饭前,陈春燕见到了文竹。
“情况如何?”
文竹有些担心,“买的人,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她们拿着代金券去买东西,廖家商行如果要跟我们结算,我们岂不是要亏很多银子?”
陈春燕:“谁说我要用银子跟他们结算了?”
文竹:“诶?如果不结算,他们万一闹起来……”
陈春燕:“我和廖家商行一直有合作,他们要从我手里拿货,用代金券去换货就行了。”
进了她兜里的银子,她绝对不可能往外吐。
她上一次给董明春带信,有让她建一个牢固的银库,最好建在地下,地上用建筑物做掩饰,那种银库得土炸弹都炸不开才行。
文竹惊呆了,这样也行?
“廖家商行能同意吗?”
陈春燕:“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啊,我会逐步拒收银票,他们要跟我交易要么用现银,要么用代金券。”
文竹的心嘭嘭狂跳,他们家这位县主原来比她们想象的更加有底气。
只有肯定廖家肯定会继续买她的货,她才敢这样肆无忌惮吧。
哎哟,真是厉害。
哪怕是购买了代金券的夫人太太们,也很不相信代金券这种东西,她们都尽快将代金券用了出去,直到代金券脱手,她们才安心了些,至少没让银钱打水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发现很多店铺都挂上了新阳县主的标志,这就意味着到这些店铺里买东西也可以用代金券。
有人让家里的仆人用代金券去买米粮,确实买到了后,她们对代金券的信心又足了一些。
而家里的管家和仆人也尽量劝说主人购买代金券,说如何如何方便。
他们这样劝倒不是真的因为方便。
除了第一天陈春燕同意以九折换购代金券外,之后在廖家商行设立了换购点,换购奖励与跟商家的是一样的。
换十两银子送一斤米。
仆人去换银子,那米自然被他自己扣下来了。
一斤米虽然不多,但足够一家人吃一天了。
他们这些人家很少有吃大米的机会,都是吃的二合面,能够吃一顿米那就跟过年似的,自然要说服主人多多换购代金券了。
十多天之后,徐懋就发现京城里掀起了一股使用代金券的风潮。
他去茶楼喝茶,人家都问他有没有代金券,如果有就尽量用代金券支付。
第2026章
一两面额的代金券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太大了。
在发行代金券后的第十天,去买东西的人就发现,商行给他们的找零也变成了代金券,新版的代金券以文作为单位,最小面额是一文,最大面额是一百文。
是以就算是进茶楼,用代金券付账也很方便。
日常生活,用得最多的还是铜钱,替代成代金券之后,方便很多,也方便陈春燕将铜钱收归己用。
代金券的发行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并不是说陈春燕缺钱了就印,而是有人买才印,而掌握着代金券发行的,也是陈春燕信任的人。
周文严跟着到了京城。
周文严办事向来比盛小冬牢靠,他负责兑换白银已经好几个月了,并没有出过差错。
而且他要躲廖敏柔,来京城是他自己申请来的。
陈春燕听说了,只是笑了笑,毕竟婚姻大事嘛,她向来主张自由平等,周文严不愿意,她还会帮周文严挡着廖敏柔。
这个时候,徐懋就让小厮去弄了两张代金券来看。
小厮:“这三个地方有防伪标志,用肉眼看不出来,您如果需要,小的去帮您买个放大镜回来,好叫您看得清楚些。”
徐懋颔首。
小厮匆匆去,又匆匆回来。
陈春燕和商铺达成合作后,她选出了几个商铺作为代金券购买点,这条街恰好就有。
而代金券购买点全部有放大镜出售。
徐懋拿着放大镜看小厮指的那几个地方,果然看到了文字,原来他以为是线条的,全部拆分成了一个个字。
真是奇思妙想。
其实这叫代金券的,实际上还是纸币,但朝廷发的纸币,商户都不愿意收,也不知道这种代金券可以坚持多久。
需要再看看。
他拿着代金券,去了好几个店铺里尝试,结果就算是没有带标志的店铺,也愿意收代金券了。
这就比较神奇了。
“你们怎么愿意收这种纸币,以前朝廷发的,不是都不愿意用吗?”
“呵呵,那能一样吗?朝廷的纸币是缺钱了就印,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不值钱,今天拿到手里还能买一斤米,明天能不能买到半斤都不知道。
“代金券就不一样了。要用代金券需要先去购买点购买,也就是说代金券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印发代金券的人印得越多,她需要备的货就越多,其实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啊,市面上流通的代金券都是有数的。”
这说得头头是道的样子。
小厮凑到徐懋身边说:“爷,这些话购买点那些人跟小的说过。”
也就是说这一套说辞是陈春燕准备好的,让这些人背下来,有需要的时候再给别人洗脑。
徐懋揉揉脸,笑了起来。
他算是明白过来了,为什么这些人这么相信代金券了。
陈春燕这是偷换了概念。
以前作为纸币保证的只有白银而已,如果发生挤兑,纸币跌价就会跌得很快。
可如果纸币的保证扩展为所有商品,大家发生恐慌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买不到这种商品,还能买那种商品,至少不会叫自家银钱吃亏。
第2027章
徐懋的手指轻敲桌面。
真是一个厉害的姑娘。
如果京城所有的店铺都使用代金券,就等于被她纳入了一个松散的联盟,以后她要推行什么政策,这些店铺敢不听吗?
但她也将把柄交到了别人手上,如果这些店铺拒收代金券,对她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嗯……不对。
就算所有店铺都拒收代金券,陈春燕自己手里还有一条完整的商业链,也能撑起代金券了。
也就是说只有别人求着她的,没有她求着别人的。
徐懋笑了起来。
这样一个小姑娘,脑子里怎么能装着这么多东西,四两拨千斤的将别人都握在了自己手心里。
“走,去城外看看。”
他今天休沐,本来可以不去城外管理流民的事情,但他还是决定去看看。
他昨天就听说陈春燕今天要去城外试一个什么东西,他当时想仔细听听,但自打他娘上门试探永昌侯府的态度后,张谦那小子防他防得更紧了,看到他过来,眼神就跟看贼似的,他在那里,张谦根本不会继续谈话,他就走了。
但既然知道新乡有事情发生,不用问,去看就好了。
他骑着马匆匆出了城。
陈春燕也骑在马上,眼看着就到了新乡。
新乡建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建筑,都是在三井建业的指导下建成的,人多力量大,好歹在冬天第一场雪下来前,能够让所有流民入住了。
因为需要建的房子多,结构就不宜弄得太复杂。
这些房子全部弄成了酒店式结构,也就是说进门之后是能够一眼看到底的,每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后期加隔断。
如果是单身女子,也很好办。
进门正中间是客厅,往左往右各两个开间,可以做卧室。
卧室不算特别大,摆一张床后,顶多再摆一个化妆台和一个衣柜,不过对于单身的人来说完全够用了。
陈春燕今天来就是来主持分房的。
“房子看起来怪模怪样,又冰冰凉凉的,不太敢住啊。”
“你放心好了,这些房子都是我看着建起来的,稳当得很。”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新乡村民之间。
因为有一部分人是参与了房子建设的,他们对房子很有信心。
新乡这边的建筑是分块的,而住在这里的流民自然也被分成了几组,目前划分了新乡一到五组,陆陆续续还有流民过来,只不过人数都不够划分成一个生产组了,就暂时分散在了前五组,和前五组的人挤在了一起。
每一个建筑群前面都立了巨大的路名牌,标明是新乡几组。
路名牌旁边还有治安亭,有卫所士兵亲自训练出来的人轮岗。
每一栋楼上面都有巨大的水箱,上面接出来的水管入户,方便所有人用水,而且每一户都有厕所,还有人每天检查卫生,不干净的寝室会被扣分。
扣分就等于扣钱。
而且每一户都有一个小厨房。
每一组有一个大食堂和一个大的公共厕所。
步入正规后,陈春燕不包饭了,住宿每个月也会收租金,但会给大家发工钱,工钱不低,大家并没有生出抵触情绪。
第2028章
单身男子也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了,存多久的钱可以买什么,存多久的钱可以娶媳妇……
生活有了期待,日子也就不那么难熬了。
陈春燕最近得到的反馈都是流民们很老实,也基本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
想要在新乡生活下去,就得按照陈春燕的规矩来,她是个爱干净的,其他人就得爱干净要不然就在新乡生活不下去。
陈春燕翻看着黄册。
她手里的黄册是新乡自己造的,记录着所有人的信息,和官府公造的黄册不一样,可以说比公造的更加详细。
“……也就是说如今是男多女少的情况?”
蔡大丫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而且……这种情况也不独新乡有,他们去调查了周边乡镇,这种情况也很严重。
“很多家庭都觉得女孩是赔钱货,养大了是别人家的人,又不能为家里干活,都不愿意养,要么送给别人,要么扔了,有门路的就送到大户人家做丫鬟。
“十几年下来,那一批男孩子长大了,就很难娶到媳妇了。
“但他们好像没有意识到不愿意生女孩的坏处,依旧一个劲儿地想生男孩……我觉得再这样下去,五个甚至十个里面有一个男人能娶到媳妇就算是好的了。”
陈春燕点头,“嗯,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她之前有吩咐过手下的人救助女孩儿,那些受家里虐待的,或者被家里丢弃的,都暂时买来放到她的名下。
她有县主之名,那些人的家人也不敢再上门找她们的麻烦。
陈春燕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那些女孩子都送去了三井村,每一批都是跟着廖家商行去的。
到了三井村再由董明春负责接收培养。
是以男女比例失衡这种问题……在陈春燕这儿是反着来的,她的手底下女子多于男子,只是新乡明面上看起来男子多于女子罢了。
不过麻烦的是,男女的年龄分布很不均衡。
陈春燕救助的女子,有的还只是女婴。
蔡大丫来告诉她时,那个女婴是刚刚生下来的,被人听到在草丛里哭,这才跑去治安亭报告。
等人过去时,女婴都哭得没有力气了。
像这种孩子,经不起长途颠簸的,陈春燕让人送到了育婴堂。
育婴堂就开在新乡,不单是捡到的孩子,那些年龄不够上学堂,家里大人又得出工的,都可以送到育婴堂去。
育婴堂照顾婴幼儿,一天需要十个铜板的费用。
父母当然心疼,但不把孩子送到育婴堂,他们中就得留一个下来照顾孩子,损失的工钱更多,于是育婴堂还是有生意的。
只是生意并不算太好。
那些家里有哥哥姐姐的,父母就会让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
这种情况还在可控制范围内,毕竟有远见的父母都会让孩子上学堂。
学堂反而是免费的……这为他们上进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而那些不让孩子读书的家长,陈春燕还让人持续去说服他们。
只是暂时没什么效果。
等第一期学员毕业了,拿的工钱比他们干体力活的都高,那时,无需谁去说服,他们都会让孩子去读书了。
第2029章
陈春燕合上黄册。
“单身男子太多是要生事的。把这些人平分到五个生产组去,每个组的年龄结构要差不多,也就是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比例要差不多。”
蔡大丫在桌上翻找一阵,“我拟定了几份名单,有一份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分组的。”
陈春燕笑着看蔡大丫。
她对蔡大丫的要求一直是,你可以提出问题,但也得提出解决方案,不能将问题摆在她面前就不管了,得给几套解决方案让她选。
刚开始时,蔡大丫也很不习惯,但现在她完全适应了陈春燕的节奏。
陈春燕翻看了一下名单,又对照着黄册查看了一下这些人的情况,她发现蔡大丫比她想象的做得还要好。
蔡大丫不仅做到了她说的,还将那几个扣分扣得多的刺头分散到了五个组,让他们不能合起伙来搞事情。
这几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的人,就是嘴太碎了,爱抱怨,这样的人嘚吧完了,他自己倒是不放在心上了,但就是会拱起别人的火。
要是因为嘴碎赶他们走,又显得很不近人情,陈春燕表示可以再观察一下。
这几个人才被留了下来。
陈春燕:“就照着这份名单分组,让第一组的人过来排队抽房子。”
蔡大丫颔首,拿着名单出去了。
新乡所有人今天停工一天,全部等在外面,看到蔡大丫露面,他们都伸长了脖子。
蔡大丫:“我点到名字的人出列,在这边排队站好。”
先点到名的先抽,这是谁都想得到的事情,可陈春燕的威望摆在这里,就算后面的人不满意,也不敢表现出来。
陈春燕点了点面前的箱子,“先抽单身公寓。”
文竹抱着箱子走了出去,“请未婚女子先出来抽签。未婚指没有成过婚、和离、被休弃或者丧偶,满足以上条件的请站出来。”
张谦见这么长时间都没人理会他,他自己照顾自己,拿点心、倒茶给自己吃。
他这会儿才问:“为什么先抽女子?女子明明站在后面的,让她们挤出来不是很麻烦吗?”
陈春燕看了张谦一眼,“因为……女士优先。”
张谦:“……哈?”
陈春燕没有理会张谦。
张谦受的是封建士大夫教育,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骨髓。
陈春燕上次给张谦洗脑洗得太猛,结果反噬了她自己,现在被人揪着学《女书》《女诫》,她再给张谦洗脑就小心很多了,基本是点到为止,再问她也不会说。
“女人比较弱小嘛,保护弱小不是应该的吗?”
哦!
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张谦表示能够接受。
说话间徐懋到了。
徐懋看到人群聚集就紧张,听了一会儿才发现不是聚众闹事。
他绕过人群,进了陈春燕和张谦所在的工会。
工会的架子之前就搭建起来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如果遇到了劳动纠纷,所有人都可以到这里寻求帮助。
工会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新乡管辖,他们直属于陈春燕,每个陈春燕的休沐日,都得给陈春燕汇报工作。
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调解劳动纠纷。
第2030章
前两天就出现了一起劳动纠纷。
一个纺织作坊的女工怀疑工头称重给她少称了。
这种情况不是没可能的。
工头给女工记重少记一点,但给上面报数报的是足重,中间的差额就能落在工头身上。
虽然说工头也是女的,但谁说女子就不会动心思,不会见财起意了?
女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工会投诉。
工会马上立案调查,事实证明那个工头确实是做了手脚。
工会将这件事情上报之后,陈春燕给的回复是,免除职务永不录用,如果再发现,驱逐出村。
新乡这边除了纺织作坊,还有别的作坊和工作可做,那个工头还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虽然没有做工头那么舒服体面了,但日子还能继续过下去。
可要是被驱逐出村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个工头听到处罚结果,根本没敢闹事。
其他工头看到治安亭旁边贴出来的公告,也都熄了各种心思,老老实实办事。
徐懋看到公告,当时就很想问问陈春燕,为什么要设置工会,难道不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
但他观察了两天,发现水至清则无鱼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工头变得更加兢兢业业,而女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这就很神奇了。
这跟他的认知完全不一样,他很想问问陈春燕的想法,却没能实现。
他想跟陈春燕聊的事情太多了……
他朝张谦打了个招呼,才朝陈春燕点了点头。
“分房?”
陈春燕:“嗯。”
张谦看到徐懋就想笑。
一直想跟陈春燕聊聊,结果见了面就是这样聊的?
哈哈哈哈!
徐懋:“我看过这些房子,里面很冷,流民住进去,能扛得过整个冬天?”
陈春燕:“你看到每个房间里面的那个像小匣子一样的东西了吗?那个是暖气的出气口。”
徐懋:“暖气?”
陈春燕:“是的。就是因为要集中供暖,我才将新乡进行了分组,每个组都有食堂和澡堂。
“食堂和澡堂都会产生热气,热气通过隔热的陶瓷管道输送到每个房间里,房间里就会很暖和。
“白天食堂和澡堂的暖气会供工坊,下工之后,暖气才会供住宅,所以我一早就建议所有人要么上工,要么上学。
“白天的宿舍是很冷的。”
这才是她不在房间里修割断的原因。
修了割断,就只有客厅暖和,里面的房间会很冷。
如果住着不自在了,可以挂帘子遮挡嘛。
帘子有缝隙,就可以透过去热气。
徐懋:“一天十二个时辰做饭烧水,用得完?”
陈春燕:“你这样问一定没有注意到这几天那些敲锣打鼓宣传的人。”
徐懋一愣,他确实没注意到。
陈春燕:“前半个月,我让人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宣传爱卫生的重要性,后半个月,我让人宣传新乡有澡堂的事情,欢迎大家白天到新乡来洗澡。而且还卖热水。
“大冬天喝冷水容易生病,这谁都知道,可要烧热水……还是很费柴禾的。
“直接买水的话,算起来比自己烧水便宜。而且我还建议以村的名义购买。整村购买,我还提供保温的器具,保证他们想喝热水就能喝得上。”
第2031章
徐懋震惊地看着陈春燕。
这完全是废物利用嘛。
把成本转嫁在了别人身上。
他稍微想了想说:“这里的大食堂也要对外卖包子馒头吧?”
陈春燕:“那当然。蒸好的馒头,哪怕是冷了,回去稍微热一热,用的柴不也比将生的蒸熟少很多吗?”
徐懋笑了。
所以食堂和澡堂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地工作,反正也不愁东西卖不出去。
而那些人家也会觉得直接买比较方便,只要价格合适,等他们养成了习惯,自然就离不开新乡了。
“这样就亏不了了吧。”
陈春燕笑了,“原来你在担心这个。你放心好了,你作为合伙人,我不会让你亏本的。我算过了,我们不但不会亏本,还能赚。”
徐懋挑眉,“还能赚?你是怎么算的账?”
陈春燕:“你以为集中供暖不需要他们付暖气费吗?单身公寓一人每天三个铜板,那种一家人一起住的,一户每天交十个铜板。”
徐懋:“……”
他完完全全服气了。
合着这些人看着是拿了陈春燕的工钱,回头又全都还给她了。
“如果有人不愿意集中供暖怎么办?”
陈春燕:“也好办。把他们屋子里的暖气掐了就行了。他们自己点炭盆,点一个月就会发现还是集中供暖比较划算。
“流民里面毕竟单身的比较多,算下来一个月用不了一百个铜板,是很良心的价格了。”
徐懋:“……”
把成本全都转嫁到了别人身上,再收起来的钱全部都是利润,这赚钱的本事真是……
这是在鸡脚上刮油啊!
连流民身上都能赚到钱……
这本领要说有富国之才都不为过。
他说:“如今朝廷财政困顿,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那可真是太好了。
陈春燕心里这样想,嘴里却没有这样说。
“朝廷大事,我哪里懂呢?”
徐懋:“如果让你给朝廷出个主意赚钱,你会想出什么办法?”
陈春燕:“还有什么办法,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还不是税收?提高税收就好了。”
徐懋:“冬季特别长,又连年闹灾荒,再加税,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陈春燕:“谁说把税加在普通百姓身上了?先皇说过,还在考学的读书人,如果生活困顿,可以免税。
“你看这一条如今被执行成什么样了,不管是不是生活难以为济,也不管是不是还在考学,这些人家的田地一律不交税。
“那些为了不交税的农民,就将田拱手送到这些人的手里,土地兼并才日益严重,朝廷的税收才逐年减少。
“要收税就得从这些人身上收起。”
徐懋:“这样你也得交税。”
陈春燕:“只要按照规章制度收,三十取一,不要胡乱加税,我交就交啊。可是地方上在执行时,十取一都有可能。这样一来,佃农根本吃不饱。”
徐懋:“你让我去动这群人的利益……我会粉身碎骨的。”
文武本来就是对立的,文臣防范武将防范得厉害,他还去提这个……等着被拆骨吧。
陈春燕:“我就事论事而已,并不是鼓动谁去做这件事。”
蔡大丫:“新乡一组抽签完毕了。”
陈春燕站起身,“好,我去看看。”
第2032章
新乡一组前已经拉上了红绸。
陈春燕手下有头有脸的人都等在红绸前。
墨竹亲自端着托盘,站在红绸正中间。
徐懋朝前望去,完全不知道她们要干什么。
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
墨竹:“有请新阳县主剪彩。”
陈春燕从墨竹手里接过剪刀,将红绸剪断。
远处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文竹带着人鼓掌。
现场显得非常热闹。
陈春燕:“欢迎大家正式成为新乡的一员。你们今天抽到的住房,今后都可以优先用优惠的价格买下来,努力吧,新乡人。”
她给新乡的居民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大家的感受立刻不一样了。
过去一个月,他们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直到现在他们才将这里当成了家,这是他们看着建设起来的家。
徐懋站在人群里,清清楚楚看到他们脸上焕发出的光彩。
他把陈春燕的话在心里嚼了两遍。
欢迎大家……这句话很普通,应该不是这句话的效果。
优先购买房屋?
应该也不是,随便在哪里买一块地,都能盖出住人的房子来,对这些流民的吸引力应该不算很大。
那么就只有最后半句话了。
努力吧,新乡人。
或者说是:新乡人。
陈春燕给他们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让他们成为了一个整体。
是这样的吗?
他转身就走。
他想试一试这个方法。
陈春燕看到徐懋走了,她挑了挑眉,觉得这个人奇奇怪怪的。
来得莫名其妙,走得也莫名其妙。
只是徐懋现在无暇顾及太多了,他就连过来新乡的初衷都抛到了脑后,他要去河间府看看。
每个拿到房间号的人经过剪彩的地方,兴奋地找自己的房间去了。
为了减少矛盾,单身公寓标注了床号,抽的时候是连床号都一起抽的。
直接上去找就行了。
陈春燕接着剪彩新乡二组到五组的新房。
先一步入住的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床铺。
房间里放着一米八乘两米的床,还铺着厚厚的垫子,只要铺上被褥软软和和的了。
“哇哦,这里好舒服,暖暖的。”
因为今天休假,陈春燕提前通知锅炉房那边,暖气要往宿舍送。
“是这里在冒热气,跟烧炕一样暖和。”
“我觉得没有烧炕暖和,但也足够了,至少不会上火。”
“几个月前,我都不敢想象自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
这样的对话几乎发生在每一栋楼里。
蔡大丫凑到陈春燕身边,“这什么暖气,好像比烧地龙舒服,烧地龙好像容易皮肤干燥。”
陈春燕:“想住到这边来?”
蔡大丫:“这倒不是。反正我们在京城又不待很久,我是想如果能在三井村弄这个就好了。”
陈春燕:“你放心,等你回到三井村,就能用上了。你还不知道我么,有什么东西肯定要用在三井村的。”
文竹低下了头。
做丫鬟的,竟然敢这样跟小姐说话,是不是太胆大了点?
但陈春燕好像并不那样认为。
好羡慕嫉妒啊。
一个小子跑进来,低声对蔡大丫说了几句话,又匆匆跑走了。
蔡大丫:“小姐,那边准备好了,你要现在过去吗?”
第2033章
当然要去!
陈春燕走在最前面,蔡大丫跟在她身边,贴身保护。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当然了,以男人居多,女人们基本上都选择留在寝室,暖暖和和地做针线。
建筑工地旁边有一块专门平整出来的空地,空地旁边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周边乡镇的。
正好是农闲时节,窝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他们听说这边有热闹看,买了今天的饭就留在了这里。
他们越来越喜欢在这里来买饭了,一个是方便,二个是可以节约些柴禾钱。
而且这边收费也不拘泥于铜板,用粮食直接换馒头都是可以的,而且粮食价格比他们拿到城里去卖的价格高一些,哪怕仍然是低于市价,他们依旧觉得很划算。
怀里揣着刚出炉的馒头,身上很暖和,只要缩着脖子,冷风灌不进衣服里就好了。
陈春燕:“最近招了零工?”
蔡大丫:“招了!”
她看了一眼那群围着等热闹看的人,他们中有一部分并没有买馒头,精气神也和旁人不一样。
来买馒头的是客人,这些人明显放松很多,而剩下的人气势就要弱一些,而且时不时朝旁边看,似乎在看谁来了没有。
“说是要趁着冬天第一场雪下来之前,赶赶工,要不然会很麻烦。”
至于哪里麻烦,三井建业的人并没有说,蔡大丫觉得也不太有必要知道,也就没有注意问。
陈春燕:“嗯,待遇给得怎么样?”
蔡大丫:“比新乡的稍微差一点,毕竟是临时工。”
陈春燕:“嗯,得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下去。”
蔡大丫:“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您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陈春燕:“让财富流动起来。藏在地窖里的财富不是财富,在市面上流通的财富才是真的财富。
“那种财富可以带活很多行业,也可以让更多人吃饱饭,才是有意义的。”
蔡大丫仰头看天,她该学的东西果然还多。
她竟然理解不了陈春燕这句话。
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财富分给了别人,还说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她揉揉脑袋,得回去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才行。
“来了,来了!”
看热闹的人注意到了陈春燕一行人,主动让开了一条道。
陈春燕并没有走到场地正中央去,她站在边缘和蔡大丫说了几句。
蔡大丫就朝一个方向招了招手。
对面一个男人就抱着足球进了场。
因为工艺不到位,没法做到像现代足球那样,间或分布着黑白两种颜色。
陈春燕让手下的人试了好几种颜色,最终他们还是觉得红色的球最好,在褐色的泥土地上,或者才草地上,都足够显眼,又不像纯白色那样晃眼睛。
那个男人穿着裁判的衣服,高举着球,让大家都看得足够清楚。
“这个叫足球,它长得有些像我们平常蹴鞠用的球,但和蹴鞠完全不一样,我们有完全不同的规则,大家看到那两道门了吗?球队分成两队,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得一分……”
他慢慢讲解着规则,好叫所有人都听得清楚些。
第2034章
规则听上去挺简单的……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想法,至少比蹴鞠简单。
这不怪别人,只是陈春燕平时看球看得少,她挖空心思也就只是想出了那几个规则而已。
她让负责足球的人注意观察看看,如果有增加什么规则,到时候再增加就是了。
她当时的原话是:足球赛季放在春夏,平时是训练的时间,如果要修改规则,就每年秋天投票决定就行,修改规则可以征集意见,但只能做参考,委员会得有自己的判断。
在运动上,她就只能把控大方向,实在是不记得更多的内容了。
她以前看乒乓球和花滑比较多,如果换成这两种运动,她倒是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乒乓球已经在制作中了,乒乓拍倒是好说,就算橡胶不太好,好歹能做的出来,可是那个球……还得研发团队多费心思考思考。
她把这些事情安排下去了,就不再过问了,只等有成果了,再听他们汇报。
裁判:“现在请双方球员上场。”
观众就看到先前在场边蹦蹦跳跳、压腿拉筋的那群人脱下了外套,穿着红的、蓝的衣服走进了场内。
而没注意站进场内的观众也被人请了出去。
裁判:“你们要谨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不可使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现在开球。”
红蓝双方立刻进入了争抢状态。
“哦哦哦哦,哎呀,差一点就进了。”
刚刚开场两分钟,就有人带着球逼近了对方球门,观众立刻激动起来,然而他们却白激动了,那个球被守门员挡了回来。
观众完全被这项入门门槛很低的运动吸引了,看得如痴如醉。
“卖足球彩票咯,两文钱一张,买对了获胜的球队,可以获得红利。”
观众闻声回头,这才发现,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两个摊子,一个是兑换代金券的摊子,一个是卖足球彩票的摊子。
陈春燕:“你们去凑个乐子吧。”
蔡大丫看向文竹几人,“你们先去,我随后再去。”
文竹点点头。
她们当然知道小姐身边不能离人。
哪怕小姐有单独的座位,还用绳子围了起来,也不能担保一定不会出事。
“我们很快回来。”
陈春燕给她们的月钱并不会比她们在文家时低,甚至更高,毕竟她们现在也是有提成的人了,一人拿出几个十来个铜板根本不心痛。
有人带了头,便有人跟着凑热闹。
刚开始他们对球队并不了解,不知道该买哪一支,只敢投入两文钱,拼一拼运气,后来他们看出了些味道,就知道该买哪一支了。
只不过一方进球后,赔率就会调低。
一旁的足球委员会里面一直有一个账房先生快速算着赔率。
陈春燕说了,赚了钱,账房先生能提成,赔了钱,就把他换掉。
大冬天的,账房先生满头大汗。
买彩票的人越多,他需要计算的数据就越复杂,没多会儿就有些头昏脑胀的感觉了。
他当时被招聘进来时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给的薪俸特别高,他总算是找到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