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农TXT下载大农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农全文阅读

作者:又尽     大农txt下载     大农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975章

    陈小六撩着车帘往外看。

    “姐,你看二位表哥,他们还不是打打闹闹的,就你要求我必须要安安静静,我多可怜啊。”

    陈春燕:“这是他们的家,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我们是来做客的,这不一样。”

    陈小六撇嘴。

    陈春燕伸手拉下车帘,挡住远处那两道一追一逃的身影。

    马车朝丽正门前驶去。

    丽正门连接着内城和外城,是以被京城的百姓叫做前门。

    前门外很是热闹,这里聚集了很多商铺和地摊小贩,吆喝声叫卖声不断。

    内城的商铺规模很小,而且是偷偷开的。

    之前为了内城的治安,朝廷颁布了禁令,禁止内城开商铺,更不许开赌坊、勾栏等娱乐场所。

    毕竟内城里多住的是皇亲国戚、勋贵世家和朝廷大员,治安一定要好。

    只是这条禁令颁布得久了,效果就不那么好了,总有人偷偷在城里开这开那的,但都属于违禁开办,也害怕被查抄,规模都很小。

    不像外城,热热闹闹的。

    所以很多官员晚上会到外城过夜。

    当然了,这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谁又会傻到去举报呢?

    这事儿除了二愣子御使会管,老油条御使看到了都当作没有看到的。

    只要看到有人掩面从一家店里出来,出于礼貌,大家都会移开视线,不去探究。

    这会儿陈小六留看到了一个掩面快走的人。

    “阿姐,京城的人好奇怪啊,为什么要遮着脸走路。”

    陈春燕:“因为见不得人。”

    陈小六:“你认识他啊?”

    陈春燕:“不认识。”

    陈小六:“那你怎么知道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

    陈春燕:“猜的。”

    陈小六一个劲儿盯着对方看,想看看那个人哪里和别人不一样了,姐姐怎么就那么肯定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

    陈春燕:“别看了,再看他要注意到你了。”

    陈小六哦了一声,移开了视线。

    他很快被街上其他东西吸引了目光,看到卖糖葫芦的,他还叫了停车。

    陈春燕戴了帷帽跟着陈小六下了车。

    街上有许多如陈春燕一样戴着帷帽的女子,站在地摊前,挑选心仪的东西。

    蔡大丫拉了拉陈春燕的袖子。

    “我看到了陈太医的徒弟,想必他跟着的那个老人,就是陈太医了。”

    她偷偷朝一个方向指了指。

    陈春燕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了一老一少两个人。

    两个人进了一家面店,很显然是去吃面的。

    陈春燕:“你去把他们的饭钱付了。”

    蔡大丫应了一声,也不多问,径直去了。

    陈春燕做了这事儿,就像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根本没放在心上,她转过头,又带着陈小六逛她的去了。

    她把陈小六盯得很紧,就怕有拐孩子的拐走了他。

    但陈太医那边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

    他徒弟禀告他,“师父,有人帮我们付了钱,老板说是个女子付的,付了就离开了。”

    陈太医立刻联想到了送他工尺谱的陈春燕。

    他微微一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们且等着吧,她有事情,最终只会找上门来的。”

第1976章

    陈太医吃过了饭,老神在在地坐在面馆里,等陈春燕来求他。

    然而他左等右等都等不到人,不禁奇了怪了。

    “你出去看看,永昌侯府家的小姐在哪里。”

    徒弟立刻朝外走去,站在街上,将来往的人看了个仔细,却没有看到陈春燕的影子。

    他摸着额头的汗,跑回面馆,“师父,那位小姐不见了。”

    陈太医大惊,“你说清楚点,是离开了,还是不见了。”

    离开了,是主动走了。

    不见了,有可能是被拐子拐了。

    徒弟摇头,“不知道,反正没看到人。”

    陈太医微微蹙眉,“她帮我们付了饭钱,却不曾来见我……一个女孩子出门,多有不安全,不敢保证她是主动离开了。”

    他沉吟片刻,当即决定,“我们去找找她,至少要确定她是安全无事的。”

    徒弟自然没有意见。

    勋贵家的小姐都金贵着,如果丢了一个,那可是大案要案,如果能早一点早到,各方面也少一点麻烦。

    陈春燕还不知道老大人因为她一个举动而担心起她来。

    她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只是跟着陈小六进了一家卖豆制品的店,门口有白生生的豆腐脑,如果要吃,店家就揭开纱布,舀一碗出来。

    里面还准备了豆汁、豆干等吃食。

    陈小六见食客们吃的豆汁和自家吃的格外不同,就吵着要尝尝。

    陈春燕当然不会拒绝这种小事,立刻让马车停下了,还让蔡大丫和赶车的小子一起来吃。

    赶车的小子也没有吃过豆汁,他一副想尝试又不敢的样子。

    陈春燕让他慢慢想,自己却没有点豆汁,而是点了一碗豆腐脑。

    她想吃咸口的,可这家店没有辣油,她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要了一碗甜口的。

    豆腐脑做得非常嫩,入口即化,浓浓的豆香,混着甜丝丝的糖味,吃起来别提多美了。

    蔡大丫毫不客气地要了一碗豆腐脑。

    赶车的小子眼珠一转,也跟着要了一碗豆腐脑。

    在他心里陈春燕是最会做吃食的,也是最会吃的。

    既然陈春燕都不吃那豆汁,想必肯定有不妥当的地方,他也就不尝试的。

    结果四个人只有陈小六点了一碗。

    陈春燕:“点了就要吃完,不要浪费。你也种过地,也知道豆子从种在地里,到收获,要经历多长时间,种地的人要付出多少心血,浪费一碗豆汁,浪费的不是钱,而是别人好几个月的辛劳。”

    陈小六连连点头,“我知道。”

    他接过伙计手里的豆汁,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

    豆汁刚入口,他就想给吐了,他简直形容不出来这是什么味道。

    好好喝豆浆不好吗?非得弄成豆汁。

    这味道简直太恶心了,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喜欢喝。

    他苦着一张脸看着陈春燕,“姐,这豆汁……”

    陈春燕没有抬眼,“哦,是不是非常好喝?”

    陈小六都想哭了。

    他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促狭,这么坏啦!

    他正想再说两句,门口走进来一老一少两个人。

    光线被挡,蔡大丫下意识看去,就看到了陈太医师徒。

    她立刻低声说:“大小姐,陈太医来了。”

第1977章

    陈春燕原本想请梁太医去三井村教书,奈何梁太医拒绝了。

    她也打过陈太医的主意,只是还没有找到机会上门拜访。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陈太医会主动过来见她。

    她起身行礼,“请大人安。”

    陈太医摆摆手,“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无需如此多礼。”

    陈春燕:“这家店的豆腐脑不错,大人要不要再添点儿?”

    陈太医笑呵呵地看着陈春燕,“那就添点儿吧。”

    他是给机会给陈春燕说话,有什么要求就赶快提吧,老头子能够办的给你办,不能办的……你这顿饭老头子请了。

    大家重新落座。

    陈太医看到了陈小六那一碗豆汁,眼皮跳了跳,“我来京城多少年了,依旧不习惯喝这东西,没想到你们北边来的人,倒是接受良好。”

    陈春燕笑而不语。

    陈小六差点把隔夜饭吐出来。

    他昨天吃的京城的小吃,豌豆黄和驴打滚那些都很好吃,万万没想到豆汁的口感这么可怕……他也是猝不及防上了当。

    陈太医袖着手看着陈小六,终于发现陈小六可能也不爱喝这玩意儿。

    陈小六喝豆汁比喝药的模样还狰狞。

    陈太医有些好奇了,这么不想喝,为什么还要喝?

    陈小六注意到了陈太医的视线,有心想找帮手,“陈爷爷,您也不爱喝这玩意儿吗?”

    陈太医捋胡须,“嗯,不爱喝。”

    陈小六:“我也不爱喝。”

    陈太医:“那你还喝?”

    陈小六就看向陈春燕。

    陈太医就懂了,这是陈春燕让他喝的。

    他有些不解了,豆汁又不是什么长生不老药,吃了就百病全消的,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喝?

    陈春燕一直关注着陈太医,尤其刚才,她看到陈太医捋胡须时,手根本就不抖。

    她不准备揭穿陈太医。

    陈太医装病肯定有必须要装病的理由,揭穿了未必是好事。

    她笑着说:“他点之前我就说了,要么和我们点一样的,要么点了就必须要喝完,不能浪费。他轻轻松松倒掉一碗豆汁,浪费的不止是钱,而是农民几个月辛辛苦苦的付出。”

    陈太医点头,“这话很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还是喝完的好。”

    陈小六真想哀嚎一声,这个陈太医简直是个叛徒嘛,刚刚明明站在他这边支持他不喝的啊,结果他姐说了两句话,陈太医立刻转而支持他姐去了。

    这人怎么这样!

    枉他将他当成了救命稻草。

    他埋下头继续像喝药似的喝豆汁。

    桌上一时间只有碗瓷碰撞发出的轻微声响。

    伙计端来了陈太医师徒的豆腐脑。

    陈太医才开口:“还没有当面感谢姑娘赠送的工尺谱。”

    陈春燕:“宝剑赠英雄,大人喜欢,那是再好不过了。”

    陈太医:“只是那唱段我似乎没听哪个戏班子唱过。”

    陈春燕:“确实没有。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请了我大表哥润色。真是献丑了。”

    陈太医眼睛一亮,跃跃欲试的,“你还会写唱段?你有没有让人排出来?那唱段看上去很不错,如果排出来,定然又是一出大戏……”

第1978章

    陈太医显得很是兴奋,絮絮叨叨的跟陈春燕说了很多,还说各种唱腔,京腔、余杭腔、秦腔……

    陈太医:“我听过一次秦腔,那高亢嘹亮的嗓音非常震撼人,只听一次,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只可惜京城没有唱秦腔的戏班子。

    “京城听戏的人都喜欢那软绵绵的腔调,倒是没人欣赏秦腔。”

    陈春燕:“我也欣赏秦腔。”

    陈太医:“哦?你也听过?”

    陈春燕:“只听过一回,引以为憾。”

    她确实是听过的,她上学那会儿,学过一篇课文,叫《秦腔》,老师找来了秦腔给他们听,她也就是那会儿听的。

    一亮嗓,她就被震撼住了。

    不管听不听得懂唱词,都不妨碍她心中的震撼。

    陈太医:“你倒是我的知音,陈小友,如果有机会,我们当一起听一回戏。”

    陈春燕:“那自然是好。只是……大人您要南下回家乡,而我不久之后也会北上回家乡,恐怕难以找到一起听戏的机会了。”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如果她不抓住机会,招揽陈太医,她就不是陈春燕了。

    陈太医捻着胡须不说话。

    他也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虽然他不用和那些大人勾心斗角,可他接触的都是后宫那种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没几分眼力见儿,他肯定混不下去。

    这会子,他听出了陈春燕的意思。

    陈春燕想他跟着北上。

    可是……去做什么呢?

    他还得再听听,不能贸然接话。

    于是,他笑看着陈春燕没有说话。

    陈春燕话都说出了口,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紧跟着道:“陈大人姓陈,我也姓陈,我们五百年前说不定还是一家人。有的话,我就不瞒您了,您要是觉得我牝鸡司晨,我也无话可说。”

    竟然说到了牝鸡司晨……

    陈大人挑了挑眉,“你说。”

    陈春燕把曾经对梁大人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百姓吃不起药,看不起病,我心里很着急。想请大人去北地,去我的学堂,教授更多学生医术,让他们成为火种,撒向各地,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

    “而且我在北地还在研究种植药材。如果需要的药材都得进山采摘,量毕竟有限。我想请先生坐镇,指导他们种药材。

    “我要让有药方的人,都抓得起药,我再也不想看到区区风寒就会病死人了。”

    陈太医被陈春燕一席话说得心潮澎湃,他神情激动,“你说的话可是当真?”

    陈春燕:“大人可以去看,如果我有半句虚言,您可以转身就走。

    她指着蔡大丫,“我教医术不分男女。她已经略通医术了,大人可以考校她。”

    陈太医果然问了蔡大丫几个问题。

    蔡大丫比谁都努力,每天晚上都要背药方,学新知识,陈太医那几个问题并没有难倒她。

    陈太医:“小姐能有这样的胸襟,真叫我等男儿汗颜。”

    陈春燕:“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人研究如何给牲口治病。庄户人家养一头猪不容易,如果病死了,那是非常大的损失。那个姑娘研究的就是如何能让更多的牲口存活下来。”

第1979章

    陈太医:“我要去,我一定要去!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研究医药,怎么能少了我呢!”

    他转头看着徒弟,“你回去写信告诉你师娘,就说我们有正事儿,先不回去了。她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

    做师父的都发了话,做徒弟的哪能说一个不字。

    徒弟只能唯唯应诺。

    陈春燕却忽然道:“我听说南边还没有太平下来,这世道乱着,放着家人在老家,也是两头挂心,不如派了人去,将家人一并接到北边去。

    “旁的我不敢说,只这安全,在我们那个村就不成问题。”

    她离开之前,命人继续修围墙,至少要把三井村全部包进去。

    建成之后,三井村的安全程度不会比梁县差。

    而且三井村是内村。

    三井二村和三井三村是外村。

    那边边界虽然也要修墙,但都是土坯矮墙,可以当作掩体战斗少许时间,敌人来了,肯定是挡不住的,还是得跑。

    只是三井村的人口现在还没有固定下来,还在持续增长中,如果这么早确定外村的边界,以后说不定还得再修一次墙,还不够折腾的,暂时也就这样了。

    而且鞑靼人擅长的是马战,两方鞑靼人对战,将一方圈在墙里,其实变相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就那样砌一道矮墙,让他们知道边界在哪里就行了。

    这些都好说。

    只是夹在三井村和三井二村中间的那个村子一直瑟瑟发抖,有心想并进三井村,只是三井村这边拿着乔,暂时没同意。

    理由是陈春燕不在,没有人能够做决定。

    有了那两层防护,三井村确实是非常安全的。

    鞑靼人与其花时间来打三井村这样一个又难啃又没多少油水的地方,还不如花同样多的力气去打梁县。

    从这个层面上讲,三井村也很安全。

    陈春燕这才敢邀请陈太医接家人过去。

    陈太医:“我听说北边是苦寒之地,我怕家里妇孺适应不了。”

    陈春燕:“家里的产业先不要卖,今年先到北边试试,如果不习惯,也还可以回南方居住,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相信南方应该已经理顺了。”

    陈太医有些心动。

    他听说南方乱了起来,其实担心得不得了,后来收到家里报平安的信件,这才放心了不少。

    如果能把家人接到一起来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他谢过了陈春燕,“那就有劳陈小姐了。”

    陈春燕看了蔡大丫一眼。

    蔡大丫颔首,她转头就会去办这些事情。

    护送陈春燕过来的那一批兵士,如今就在城外荒地上,每天训练着。

    他们仔细观察着那些流民,想从中找出可用之人,扩充队伍。

    被选中的人,他以及他的家人地位立刻就不一样了,立刻从流民身份,变成了陈春燕的家人。

    这里的家人指的不是有血缘的亲戚,而是专指奴仆。

    这是因为民间不能私自养兵,是以那些人名义上是奴仆是护院,实际上却不是奴籍,训练出来之后平时听命于陈春燕,战时听命于祁轩。

    蔡大丫回头就会安排这样一批人去接陈太医的家人。

第1980章

    双方谈妥了,也差不多吃完了饭。

    陈春燕:“我现在客居在永昌侯府,见面十分不方便,如果大人有事,不妨让徒弟通知大丫,我们在外面茶楼见面。”

    陈太医:“姑娘何不买一个小院子。”

    陈春燕苦笑:“没有合适的,而且京城的宅子也很贵。”

    陈太医:“姑娘这倒是误会了,京城里王公贵族那种非常大的宅子,需要几万两银子是不假,但普通人也不能住啊,那逾制了。

    “但像朝廷大员的宅邸,三五千两的有,一二千两的也有。

    “还要更普通一些的,普通的大宅门,三五百两银子也买得到。

    “如果还嫌贵,那种小三合院,地段又不算太好的,一千钱也买得到。

    “如果还嫌贵,再便宜的也有,只不过那种地方太过杂乱,倒是不适合女孩子居住了。”

    京城的房价差别竟然这样大。

    陈太医看出了陈春燕的震惊。

    他笑着说:“要不怎么皇子成年,皇上就心疼呢!皇子们出宫安家,内务府都是要给安家银子的,一般给十五万两到二十万两银子不等。

    “内务府花的都是皇上的帑币,说白了就是皇上的私房钱,一次性拿那么多出来,谁不心疼。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这样,皇子们还觉得那些钱不够用。毕竟但是置办一处宅子,就得好几万两,他们还不能叫宅子看起来太寒酸,得往里面添置东西,那些银子往往捉襟见肘。”

    陈春燕点点头,“我不要太贵的宅子,就是那种五百两的宅子应该就可以。”

    陈太医看向徒弟,“我们家附近是不是有一处这样的宅子?”

    徒弟:“是,是有一处。”

    陈春燕:“是一处怎样的宅子?”

    徒弟:“我们家距离庆寿寺不远,在一个叫双鱼胡同的地方,宅子在胡同的北面,胡同是东西走向的,宅子正好坐北朝南。

    “那宅子我去看过,算不得特别大,是一个小三进的宅子。进了门是影壁,往右去,有一条甬道,连接着下人的群房。

    “往左也有一条甬道,过去之后,是外院,外院北面是垂花门,南面是五间倒座房,中间三间比较大,可以用来做外院的书房,也可以作为学堂。

    “两间小的可以用来做门房,或者会客室,看招待什么样的客人。

    “穿过垂花门,便是内院。

    “内院的北面是三间正房带两间耳房,正房中间是明间,可以用来待客。

    “东次间可以用来当卧室,西次间可以用来当宴息处。

    “两个耳房比较小,住不得人,却可以当仓库用。

    “东西厢房各三间,比正房小些,可以做内院书房,也可以住人。

    “正屋外就有抄手游廊,绕内院一圈,连接着垂花门,设计得很是精致。

    “正屋西边有一道拱门,再往后面去是一排后罩房,后罩房正好用来给丫鬟住。

    “我陪认识的一个人去看房子,如果不是他手里钱不够,房主又不肯降价,这房子他当时就要买下来了。”

    陈春燕听着就觉得房子很不错,但有感慨,京城的房价确实贵,在这里,五百两只能买这样一个宅子,在梁县……可以买好多更大的宅子了。

第1981章

    择日不如撞日,陈春燕当即就跟着陈太医师徒二人去了双鱼胡同。

    宅子在胡同中段靠北的位置,坐北朝南,是非常好的格局。

    陈太医的徒弟请了牙行的人来,开了锁,带他们进去看。

    陈太医就在旁边感慨,“这样大一个房子,要多少东西才填得满啊。”

    他的房子是租的,一切从简。

    最开始,他一个人租房,还是租的寺庙的房子,只组了三间,一个月一二百个钱。

    后来有了徒弟,才搬到了这边,租了一个小四合院,一个月一贯钱。

    这也比买下宅子划算。

    毕竟那房子是租别人的,如果需要整修都是主家花钱,他只管住就成了,基本上没有额外的支出。

    当然了,如果他有那样大一笔闲钱,他也会考虑买房子,只是相对于每个月拿一点银子出来付租金,一次性拿那么多银子出来买下来,他还是会觉得吃力。

    朝廷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

    他不当值的时候,还得四处出诊,得一点酬谢,才足够养家糊口的。

    陈春燕:“全部用好木头造家具,那当然是有多少钱都不够的,但是如果只用木头做骨架,外面蒙皮,那样其实用不了多少木头。”

    花梨木、鸡翅木这些木头都太贵了,也难怪现在的姑娘一出生,她们的家人就得开始帮她们攒嫁妆。

    陈太医好奇,“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陈春燕:“您去了北地,自然能看见。”

    陈太医:“好好好。看样子,到了北地,我还有机会置办一个大宅子了。”

    陈春燕哑然失笑,“只可惜到了那里,再怎么置办也置办不了江南园林那种小桥流水的景致。”

    陈太医摆手,“有得住就行了。”

    一行人一直往里走。

    陈春燕仔细看了房梁和承尘那些地方。

    房子被打理得不错,看得出刚刚整修过,屋子没有被虫蛀过的痕迹。

    难怪这家主人说什么都不降价了,这样的房子再降价出售,人家可能会亏得哭,那还不如就让它空着,不要卖了呢!

    陈春燕:“房主在哪里,能不能见见。”

    掮客大喜,“您这是准备买了吗?”

    陈春燕全程没问掮客一句话,也不让掮客给她介绍。

    她就是要自己看,省得掮客说得天花乱坠的,把她给绕了进去。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嘛,谁敢说自己一辈子不上当呢!

    陈春燕点头,“有那么点意思,还烦请你去请了人来。”

    掮客立刻道:“那家主人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我这就去叫人,你们且在这里歇一歇。”

    陈春燕颔首。

    古代的房子大小没个准的,都是以间来衡量,而这个“间”指的是支撑屋顶的两根廊柱之间的空间。

    也就是说那间屋子十五平,只要外面是两根廊柱支撑,也是一间。如果有三十平,还是两根廊柱支撑,也是一间。

    这个宅子的间很大,比陈春燕想象的大得多,一间改个小套二都行了,五百两银子买下来也不亏。

    她在心里算计已定,就安然坐在那里等待。

    掮客回来得很快,带了一个中年男子回来。

第1982章

    掮客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房子主人今天不在,这是他家的管事,我把管事带过来了,有什么事情跟他谈也是一样。”

    陈春燕仔细观察着那个管事。

    管事袖着手,站在那里,神情间很有几分倨傲。

    陈春燕:“这个人你是之前就认识,还是他今天告诉你,他是那家的管事?”

    掮客一愣,“这有什么区别吗?”

    陈春燕:“当然是有区别的。”

    掮客蹙着眉头,但这关系到他的佣金,他自然很上心,“我去的时候,他就站在那家人门口,我说了来意,他就跟我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陈春燕:“演戏演得过了,就显得假了。住在这条胡同里的,好像并没有什么达官显贵,每个人都平易近人。

    “只有这位管事,神情中透着倨傲,好像特别不希望别人小瞧,实际上正是你这样的神情出卖了你,你越是想别人因为你这样的神情,什么都不要多问,越是破绽百出。

    “真正达官显贵家的管事,倨傲都是骨子里的,绝对不会这么流于表面。”

    掮客被噎得差点说不出话来。

    他也是终日打雁的人,今天却被雁啄了眼。

    其实也不能怪他不够谨慎,谁跟了很久的生意,眼看着就要做成了,谁心里一松,不容易出点问题啊。

    陈春燕没有怪掮客的意思。

    “你最好是问问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掮客就揪住了那个自称是管家的人。

    这一揪领子,坏了!

    那管家的袖子短了一截,露出了里面不太好的不料做成的衣服。

    掮客气不打一处来,“你给我老实交代,今天是怎么回事?要是不老师说,我立刻揪你去见官。”

    陈春燕冷眼旁观着。

    她是想根据掮客的表现判断,这两个人究竟有没有勾结。

    最可恨的不是遇到了假房东,而是遇到了掮客和骗子勾结在一起,买家因为对掮客的信任,一般会被一骗一个准儿。

    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掮客还是清白的,他质问假管事时,并没有给假管事使过眼色,生气也是真生气。

    吵吵嚷嚷一番,假管家趁着掮客没注意,推开掮客就往外跑。

    掮客拔腿就追。

    蔡大丫比掮客的速度更快,一溜烟追了出去。

    她也没有完全信任掮客,刚才那一幕完全可以解读为,掮客故意放那人离开。

    到了街上,假管事故意推翻别人的摊子,制造混乱,阻拦蔡大丫。

    蔡大丫:“让开,都让开,抓骗子啦。”

    前方街角,五城兵马司的人刚好巡逻到这里。

    “大人,那边好像出了乱子。”

    张让朝街上的人看去,正好看到蔡大丫蹦了起来,露出了一张脸。

    “都去帮忙,有人欺负我家的人。”

    五城兵马司的人呼啦啦将街给堵了,将那假管事给抓个正着。

    蔡大丫晚一步,分开了看热闹的人群,才挤到了张让身边来。

    张让:“你这是干什么?”

    蔡大丫缓缓吐出一口气,叉腰道:“表少爷!这个骗子,装卖家,想骗我家小姐的钱。”

    张让翻身下马,“小子诶,你胆子不小哇。”

第1983章

    假管事满心绝望,他骗的人原来这么有来头,这回算是栽了。

    他连连告饶,“大人!小人只是第一次犯事,您就原谅小人这一回吧,小人保证以后再也不敢犯了。”

    张让一天到晚面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听多了这种话。

    那些被逮到的小偷,谁又不是这样说的呢?

    他指着假管事,“有什么话,回衙门再说。”

    立刻有兵丁将那假管事带走了。

    张让:“表妹在哪里?”

    蔡大丫指着前面,“里面的双鱼胡同。”

    张让牵着马往前走,告诉同袍,“我去瞧瞧。”

    那些同袍开惯了玩笑,嘻嘻哈哈的,都嚷嚷着要凑热闹。

    张让阻止不了,只让他们这群粗人不要吓着他表妹。

    “你妹妹,就是我们的妹妹,我们哪里会吓着她!我们就是去认个人,别以后走在街上不认识,看到有人欺负她,都不知道帮忙。”

    张让点头,确实是这个理。

    如果是自己人,他们帮忙肯定会帮得尽心一些,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他们得过且过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

    他们一群人吵吵嚷嚷的,还没进内院,陈春燕就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她先站了起来,抬眼朝垂花门看去。

    不多时,门外进来一群人。

    张让打头,他走了两步又回头朝后看,显得很是局促。

    陈春燕主动沿着抄手游廊往垂花门走。

    张让摸摸头,“我听说大妹要买房子,就过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

    陈春燕都不用踮着脚看,就知道张让后面还跟着一群人。

    都是一群混小子!

    明明知道这里有女眷,还跟过来看热闹。

    她也就不跟他们客气了。

    “二表哥来得正好,我想把这所宅子买下来,不过前主人没留下什么家伙什,要填满不知道需要多少东西。

    “我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那些东西该在哪里买,正好请教你。

    “我要又便宜又好的,不当那冤大头。”

    张让哪里知道这些,家里的庶务都有专人打理,他一向不管事,就朝身后的人看去。

    他身后那群人就嚷嚷起来。

    “我们知道啊,我们还知道几个私窑,名气虽然不如给内务府供货的官窑大,但烧出来的瓷器却真真是不错的,去那些地方买摆件,肯定又好又便宜。

    “要买木材最好去东直门,南方来的木材全都从那个门进来,可以派了人守在城外,看到了喜欢的木材,立刻买下来,肯定比在城里买便宜。”

    然后陈春燕就听了一耳朵,哪里买粮食,哪里买花,哪里买煤,哪里买水……

    这些人真是门儿清。

    张让不耐烦了,“你们这么清楚,不如帮我妹妹把这里布置起来。刚才不是还说我妹妹就是你们妹妹吗?谁推辞,谁说的就是假话。”

    一群人继续起哄。

    陈春燕大大方方地给大家行礼,“我在这里,提前谢过各位大哥了。”

    就有人说:“大哥都叫了,如果我们不帮忙,就太说不过去了。走,先把这房子买下来再说。别的不好说,但各衙门我们都熟,不用妹子跑,我们把这事儿给你办得妥妥的。”

第1984章

    陈春燕笑盈盈的,“那我请各位大哥喝酒。”

    一群人都叫起好来。

    这年头的酒都是低度酒,陈春燕哪里倒有几坛高度蒸馏酒。

    那几坛蒸馏酒不是粮食酿造的。

    众所周知,越是蒸馏,得到的酒就越少。

    现在的粮食多金贵啊,那么整,谁不心疼。

    陈春燕还得弄粮食给祁轩养兵,断然不会那样做的。

    她的酒是用红薯酿造的。

    她当时跟董明春提的时候,董明春觉得很神奇。

    这世界上,居然还有除了粮食之外的东西可以酿酒。

    她以前只听说过高粱酒那些酒。

    陈春燕告诉她,“所以……红薯也是粮食。”

    董明春立刻接受了这种说法,哦,红薯是粮食啊,只是大个了点,所以酿酒也很正常。

    她毫无心理负担地酿酒去了。

    其实酒就是淀粉发酵,转化为酒精。

    红薯里面有淀粉,所以能够酿酒。

    但是如果这么解释,她就得解释什么叫淀粉,什么叫发酵,什么叫酒精……

    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所以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解释这个问题。

    红薯,它就是粮食。

    酿制时,还用了不同方法酿制了好几坛,等发酵得差不多了。

    董明春带着人将酒蒸馏出来,在地下埋了一段时间,挖出来挑了几只鸡来试。

    鸡没被毒死的,就说明那酒没问题,鸡要是死了的,那种酿造方法就会被划掉。

    陈春燕没有手段监测酿造出来的到底是甲醇还是乙醇,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试。

    特别是红薯酿酒很容易酿造出甲醇来,就得更加小心,寻找到最正确的酿造方法才是。

    董明春试验了二三十种方法,浪费了不知道多少红薯,最终找出了五种方法,酿出的酒非常香醇。

    她将方法提交了上来。

    陈春燕给了她们相应的奖励。

    她来京城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酿出的红薯酒。

    五城兵马司的人听说有酒喝,都怪叫起来。

    “咱妹妹可真是上道啊!”

    这年头的米面有时候比肉还要贵,相应的,酒就很贵,他们想喝酒,也不是天天能喝到的。

    张让不乐意地推那人,“谁妹妹?我妹妹!走走走,赶紧办事去。”

    陈春燕微笑着看着他们离开,转头就吩咐蔡大丫,“回去准备十坛酒,让人送过来。”

    储存酒的是大坛子,但是带出来的是小坛子,她都分装好了的,坛子不会比家里寻常用的醋坛子大。

    他们所在的位置在皇城根下,距离皇宫很近,勉强算是与永昌侯府在同一个圈层里,回去也很方便。

    京城的布局分为内城和外城,他们先前吃豆腐脑的地方在前门外,那是外城。

    而内城最中间是宫城,外面一圈是皇城,住达官显贵、宗室勋贵,再外面一圈就是陈春燕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了。

    掮客哪里敢惹五城兵马司的人,他只能赔笑脸,跟着他们办事去了。

    蔡大丫坐着马车快速回去,又快速回来。

    马车上载着十坛酒,还有十个食盒,是她给五城兵马司的官爷准备的下酒菜。

    张让拿着房契回来时,陈春燕已经分类放好了。

第1985章

    陈春燕亲手将食盒和酒提给张让那群哥们。

    那群人打开食盒一看,有卤味还有凉拌菜,正好下酒。

    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陈春燕拿出银票,付了账。

    掮客这才松了一大口气,高高兴兴地走了。

    他生怕陈春燕拿到了房契赖账。

    张让:“我们先去巡逻了,你这边我们有空会多来关照着的。”

    陈春燕:“多谢二表哥。”

    张让点点头,带着一群人走了。

    刚刚到大门外,就有人忍不住问张让。

    “你表妹年纪不大,应该还没有定亲吧?”

    张让的脸色立刻变了,“你少打她主意。”

    那人不乐意了,“我怎么就不能打她主意了,要说门第,我们家门第不比你们家差吧,你这样一脸嫌弃我的样子,很像嫌弃你自己,你知道不知道?”

    五城兵马司的人和金吾卫的人一样,里面很多勋贵子弟,更有不少家里是世袭的官职,只不过金吾卫多是嫡长子,而五城兵马司这边多半安排的是次子。

    要说谁家比谁家一定好上多少,那是没有的。

    张让不好说家里有意让陈春燕嫁给他大哥,那样会坏了陈春燕的名声。

    他含糊其词,“她还小,老祖宗准备多留她几年,要……要留到十八岁,你们等不等得?”

    陈春燕的年纪确实小,看上去也就十一二岁,如果要留到十八岁,起码还得等六年。

    他们这些人,早就出来做事了,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的。

    眼看着就要成亲的,哪里还能等六年!

    而且像勋贵家,如果皇上没有给恩典,没有给他们活计做,成亲更早,十五六岁成亲的也是有的。

    他们的同龄人,孩子有了两三个的,也不是稀奇事。

    也就是他们,反正都已经出来做事了,还不如等职位稍微高些了,能说到更好的媳妇,这才等着。

    有人不肯信张让的话,“谁家能把女儿留到十八岁?那不都成老姑娘了么。你小子满嘴胡话,简直不把我们当兄弟!”

    张让:“也不是说到十八岁才定亲,定亲可以先定,但嫁肯定是要十八岁之后才嫁的。”

    “那有什么的,家里也不缺主持中馈的人,我们的媳妇也不是宗妇,只要定了亲,晚一点嫁也没关系吧。”

    张让吭吭哧哧的,“我们家的规矩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你们现在说得好好的,等到了那时候,你们肯定变卦了。”

    有人好奇道:“你们家什么规矩?”

    张让:“成亲前不能有通房,成亲后,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就你们……忍得住?”

    这里面有好几个已经经过人事的,听了这话,就噗嗤笑出声来。

    张让不明所以,“你笑什么?”

    “我们还没看出来,原来你小子还是……还是……嘿嘿嘿。”

    张让的脸立刻黑如锅底,“你们这群人想当我妹夫,简直痴心妄想,就算长辈同意了,我也要给你们搅黄了。”

    “喂,兄弟,你怎么能这样,我们不过是玩笑而已,你怎么还生气了!”

    张让推开那人的手,“少给我嬉皮笑脸的。认真巡逻。”

    大家看出他真生气了,这才不再说了。

第1986章

    却说至晚,五城兵马司的人下衙回家。

    同康伯世子,叫杨毅的,也提着陈春燕送的东西回了家。

    他先去给母亲请安,走到门口把酒菜交给了母亲屋里的大丫鬟,这才命人禀了母亲。

    伯夫人听到儿子回来了,自然很是高兴,赶紧叫进。

    “这两天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你要多穿一点衣服,切不可大意,着了凉,可就不好了。”

    杨毅笑嘻嘻的,“我这样一个小火人,哪里怕这一点寒气?!母亲放心吧。”

    伯夫人冷了脸,“你现在年轻,不在意,等年龄稍长,你就知道后悔了。”

    杨毅不耐烦听母亲说这些,赶紧道:“爹呢?今天是不是在家里用饭?”

    伯夫人:“你找你爹有事?”

    杨毅摆摆手,“哪里有什么事!儿子今天在外面巡逻了一天,这不是饿了么,附近如果不过来用饭,咱们就叫摆饭吧。”

    伯夫人真拿这个儿子没什么办法,一时间又心疼儿子,便叫人摆了饭。

    “你那是什么巡逻,大多数时候就在街口站着,看着别人称斤两,每天为了那一两八钱的东西较劲。”

    五城兵马司的人要守着街口的公平秤,如果有买家称了重量,发现短少了,他们是需要出面的,是以伯夫人才有这样一说。

    杨毅不干了,“我好歹也是世子爷,怎么会分配这样的活计给我做!我也就是比张让那小子晚去了五城兵马司两年,要不然,那小子现在该在我手底下做事。”

    伯夫人爱听这话。

    哪个父母又不希望孩子出息呢!

    “饿了就吃饭,少说那些有的没的,平白得罪人。”

    杨毅撒娇,“我这不是在您屋里吗?我知道您手底下的人嘴巴最是严实,这才敢说,要是走了出去,我真真是一个多余的字都不敢说的。”

    伯夫人刚刚坐下就看到桌子上多了一道陌生的菜。

    “那是什么?”

    颜色鲜亮,在灯火下亮晶晶的,分外好看。

    杨毅:“嗐,您不问我倒是忘了。今天我们在街上巡逻,正好遇到张让那小子的表妹在买房子,我们帮了她点小忙。这是她给我们的回礼。”

    伯夫人嫌弃,“不过是一点小忙,还回什么礼。”一会儿又说,“即便要回礼,也回点像样子的啊。”

    杨毅:“您这就是挑毛病了。是我们说让她请喝酒的。她给我们一人准备了一坛子酒,这菜是配好了给我们下酒的。只是冬天菜凉得快,我可不敢吃凉的,怕在街上出丑。这才给拿了回来。”

    伯夫人:“正该如此。冬天谁吃冷酒。”

    说话间,酒烫好了,被端上了桌。

    杨毅指着伯夫人的杯子,“给母亲也倒半杯,祛祛寒。”

    丫鬟笑着照办了。

    伯夫人端起酒杯,先闻了闻,“这酒清冽得很,不像是高粱酒,也不是米酒,更不是果酒,我一时间倒闻不出这是什么酒了。”

    杨毅一口倒进嘴里,呛得咳嗽起来。

    他抹着眼泪,“啊呀,这酒居然这么烈,我还是第一次喝这么烈的酒呢!”

    这酒陈春燕估算过,大概有五十到六十度的样子。

第1987章

    这坛酒应该超不过六十度,陈春燕喝过六十几度的酒,这酒还达不到那样的口感。

    她现在也没有监测手段,只能自己喝完预测,是以并不准确,误差范围很大。

    伯夫人一叠连声叫倒茶,“算了,别喝了,这到底是哪里来的酒,别把人喝出个好歹来。”

    她又吩咐:“还不快去温一壶金华酒来。”

    杨毅摆摆手,“刚才只是喝得急了,才被呛住。但这酒却是不错的,喝起来够劲。”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小小嘬了一口,“这酒才该是男儿喝的嘛,金华酒就适合小姐们喝。”

    伯夫人气结,看着杨毅没说话。

    杨毅伸筷子夹向卤菜。

    他一口卤菜一口酒,吃得不亦乐乎,这滋味别提多美了。

    不行,明儿去了衙门,还得问问张让,他表妹这酒是哪里买的,他得去买点儿回来。

    这酒别的都好,就只有一个毛病,窖藏的时间好像不太够,喝起来不够醇厚。

    他买一批回来,埋在后花园树下,一个月起一坛出来,慢慢喝。

    伯夫人还不知道杨毅打的主意,她要是知道的,指不定要被气得胸口疼。

    她的花园前两年才被儿子折腾过一次,弄得花叶凋零的,这两年,她每年春天种一点花木回去,好不容易才恢复了生机。

    她儿子竟然又打上了后花园的主意。

    后花园草木葱茏,要挖开埋酒,还能挖哪里,还不是得把她的花木挖掉啊。

    杨毅慢慢小酌了两杯,却有了几分醉意。

    他不敢喝了,要是喝醉了失态,他娘肯定会坚决反对他买酒,那样的话,他爹肯定会武力镇压他,买酒的事情肯定就不成了。

    他接着这股酒劲儿睡了一个好觉。

    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的。

    他收拾妥当了,早早出了门,跑到永昌侯府大门口等张让。

    张谦先出门,看到了杨毅。

    他挑了挑眉,“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又不是小孩子,还等着一起上学堂不成?

    杨毅:“大哥!昨儿那酒,我喝着不错,这不是来打听是从哪儿买的吗?我打听清楚了,也好让家人抓紧去买,晚上才有得喝是不是?”

    张谦还不知道昨天发生的事情,他还不晓得张让那混小子带着一群人去看了陈春燕,他要知道了,一定会狠狠往张让屁股上踹几脚,才解气。

    “让哥儿买酒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没听人说入库了?”

    杨毅还不知道他不知不觉中可能出卖兄弟,他老老实实说:“不是让二爷买的,是府上表小姐买的,我们也是沾了让二爷的光。”

    张谦的脸色不变,笑眯眯地问杨毅话,一直把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全都套了出来。

    “你在这里站着不像话,先去门房坐着,我去看让哥儿。”

    张谦转身回去,将张让打了一顿。

    张让好不委屈!

    “我也是去帮忙的,为什么要打我。”

    张谦指着张让,气不打一处来,“表妹是个姑娘,你这样带人去见一个姑娘,你有没有想过她的闺誉!”

    张让:“当时还有陈老太医在场,又不是我们胡来,怎么就扯到闺誉上去了!”

第1988章

    张谦狐疑地看着张让,“陈老太医?”

    张让耸肩,“可不就是陈老太医!”

    张谦:“陈老太医不是致仕了吗?怎么没有回乡,还在京城呢?”

    张让呵呵笑,“哥,你这就是不讲道理了,京城又不是你开的,你还管人家是走是留啊。”

    张谦的额头青筋突突跳,非常想把弟弟按着再打一顿。

    京城当然不是他的,那是皇上的,这样说话是嫌命长吗?

    张让见哥哥的表情很危险,立刻闭了嘴。

    “不过是几坛子酒,你就是告诉杨毅那小子在哪里买的,又如何?你还怕他不给钱啊。”

    张谦:“你在外面别乱来。当心我把你丢到西北军中去历练。”

    那才真是吃苦的地方。

    张让虽然不喜欢五城兵马司的鸡毛蒜皮,可也没想过要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与大家同甘共苦。

    他顿时缩了缩脖子,他知道他哥是做得到的。

    相比起他们这些一万年接触不到权力核心的人,他哥在金吾卫,进进出出看到的都是权力核心的人,随便拉住一个人,拜托这样一件不算大事的事,人家难不成还会撅了哥哥的面子不成?

    “哥!”张让讨好地笑笑,“我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张谦:“你惹事的时候,多想想我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我睡着了都要笑醒了。”

    这是让张让不要给他惹事。

    张让连声答应,“那……杨毅那边……人家来都来了,就这样让他回去,不好吧?”

    张谦冷冷地看着张让。

    这时候有丫鬟来禀报,“表小姐说了,那酒是她庄子上的人酿造的,不贵,如果公子的朋友要的话,可以算一个成本价。”

    张让呵呵笑,“你可真是我的亲哥。”

    原来张谦还没有进门,就吩咐丫鬟去向陈春燕打听了。

    张让有办法跟杨毅交代了,赶紧出门,“我要去衙门点卯了,再迟就来不及了,我先走了啊,哥。”

    他还是得点卯的。

    张谦却不一样了,他虽然还在金吾卫挂职,干的事情却是安顿流民。

    他每天把荒地那边的状况记录下来,有了成效,他便整理成奏折,呈报给皇上。

    皇上对这样的结果很是满意。

    流民都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活计做,就不会闹事了。

    而且最近两天他一直在做登记,哪些流民本来就是没有地的,是佃农,哪些流民又是有地的。

    这个信息是陈春燕让他登记的,他也不知道陈春燕要干什么。

    却说那一边,张让已经告诉了杨毅这事儿。

    杨毅惊讶,“你表妹的庄子上还有这样的下人呐!她的庄子远吗?我要是买酒,岂不是很不方便?”

    张让:“倒也不会不方便,表妹和廖家商行的关系很好,有什么东西都让廖家商行捎带。你去廖家商行,指明要三井村酿造的红薯酒,他们就会给你捎带回来。”

    杨毅:“红薯酒?红薯是什么?”

    张让:“一种粮食,还是甜的。哦,我这里有红薯干,是表妹给我的,你尝尝。”

    他说着解下腰间的荷包。

    昨天回到府里,表妹身边的丫鬟文竹就送了好多红薯干过来。

    说是小姐怕他巡逻的时候饿着,让他带在身上。

第1989章

    杨毅见那红薯干金灿灿的,很是好看,就拿起来一条尝了尝,味道果然不错。

    “这东西是零嘴吧,如何能饱腹?”

    张让抢回荷包,“多吃点就能饱腹了。”

    他想起了他那一口袋红薯干……

    杨毅:“别这么小气!”

    他又将荷包抢了回去。

    两人打打闹闹的,却见徐懋迎面走来。

    两人你用胳膊肘拐我一下,我用胳膊肘拐你一下,闹闹腾腾的。

    等徐懋走到近前,两个人好歹站直了。

    “小公爷!”

    徐懋点点头。

    杨毅看了张让一眼,眼睛似乎在说:他怎么一大早到你家来啊?

    张让挤挤眼睛:我也不知道啊。

    徐懋看着两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少年,还露出这样幼稚的神情,他便连与他们说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去上衙?快去吧。”

    两个人这才拉拉扯扯地走了。

    杨毅:“你家跟徐家关系很好吗?”

    张让:“也没有,最近我哥和小公爷一起办差,这两人同进同出的,比之以往熟悉了不少,这才来我家来的多了。”

    杨毅目光微闪,“你确定不是因为你家多了个表妹,他才来得多了!”

    张让像是尾巴被踩到了似的。

    陈春燕的事情家里人都心照不宣了,他也就将陈春燕当成半个嫂嫂来看待,哪里听得这样的话。

    “你不要胡说八道!我们家的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小公爷再好,那也是有通房的人!而且那两个通房还是太夫人屋里出去的,地位很不一般。

    “就算小公爷之后娶了妻,妻子不满意那两个通房,难不成还了打发了不成?肯定是要抬姨娘的。”

    杨毅:“你倒是把他的情况打听得清楚。”

    张让得意洋洋,“废话!我家有未出阁的姑娘,这京城里未成婚的男子,我不得打听一遍啊。要是家里犯糊涂,真要把她嫁给人品不怎么样的人,我也好拿出证据来阻止啊!”

    杨毅嘿嘿笑,“你倒是考虑得周详。”

    他站直了些,“咳咳,你看兄弟我如何?”

    张让的脸顿时黑了,“不如何,你走开点,少胡乱打主意。”

    杨毅捂住了胸口,一副受伤的模样,“还是好兄弟呢,结果来了个表妹,就把你给试探出来了。哎,兄弟不如表妹啊。”

    张让被杨毅说得面皮涨红,“我本不想说的,这是你逼我的。”

    杨毅:“你说啊,我到底哪儿不好了。”

    张让:“你倒是个极好的,但你母亲……却不是个好相与的,你也别不高兴,你自己回去观察观察,你哪一个庶出的兄弟姐妹是成器了的,这还不厉害吗?

    “就这样的手段,还叫别人挑不出错儿来,我才不放心我表妹嫁到你家去呢!我家又不图你家的门第权势!干什么要委屈表妹。

    “我表妹那是多厉害的人啊,赚钱一把好手,谁娶了她,那就是娶了财神爷回去,往后几十年都不用为财帛担心,男人在外面做官,只管两袖清风地做好官就行了。”

    杨毅被张让这样一说,一时哑口无言。

    他从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他一直以为他的庶兄庶弟都是因为不爱学习,才成了那个样子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586/ 第一时间欣赏大农最新章节! 作者:又尽所写的《大农》为转载作品,大农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农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农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农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农介绍:
有一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天崩地裂的感觉。
有两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注孤生的感觉。
傻子的妹妹难嫁,谁都不敢赌,她们的后代是不是傻子。
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家有的是地,有的是钱,养得起老姑娘!大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农,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农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