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农TXT下载大农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农全文阅读

作者:又尽     大农txt下载     大农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10章

    陈春燕听话听音,许嬷嬷似乎很希望陈春燕逛一逛花园。

    她从善如流道:“今天时辰不早了,不如明天再麻烦许嬷嬷与我一同逛一逛花园吧。”

    许嬷嬷似乎很开心,“好啊,好啊。咱们家在后花园还有一个很大的暖房,您一定要去瞧瞧。”

    哦。

    陈春燕知道了,那个暖房才是许嬷嬷的目的。

    她顺口道:“那自然是要去的。许嬷嬷是太夫人的陪房吗?听您说话似乎对府上很熟悉的样子。”

    许嬷嬷脸上就带了几分骄傲,“我从前是太夫人身边的一等大丫鬟,后来成了亲,又回来做了太夫人屋里的管事妈妈,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就连侯爷也是我看着长大的。”

    这在大户人家就算是很有几分体面的仆妇了。

    陈春燕:“也是许嬷嬷能干,换了别人也是不成的。”

    这话许嬷嬷爱听。

    太夫人一共四个陪嫁丫鬟,如今在太夫人身边伺候的也就只剩她了。

    许嬷嬷:“是主子念旧,才有我一碗饭吃。”

    陈春燕:“我看嬷嬷年纪,应该有孙女了吧,在府里当差吗?”

    许嬷嬷就跟三伏天吃到了冰水似的,浑身透着舒服,只觉得刚认回来的表小姐太上道了。

    她笑着说:“我有一个小孙女,才五六岁,还没有留头,如今正在府里帮着拔拔杂草,给树浇浇水。”

    陈春燕:“我屋里还没有不入等的小丫鬟,如果嬷嬷放心,就叫她到我这里来吧,我是不耐烦伺候花草的,以后浇花的事情就交给她了。”

    她说是这么说的,却不是真的不爱种花草。

    只是吧,有的东西亲手种,和看别人种还是不一样的。

    她如果亲手照顾了屋里的花草,她离开的时候肯定会舍不得,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照顾它们。

    许嬷嬷闻言大喜,“多谢小姐看得起,我回去一定告诉她好好当差。”

    陈春燕点点头,并不怎么在意。

    她到了这里,其实正差一个熟悉府里情况的人,而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随便往哪里一站,谁又会在乎她,她说不定听到过很多事情。

    五六岁又真是会翻嘴的年纪,陈春燕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规则,她虽然没有想要融入京城勋贵的圈子,但是……该了解的东西还是得了解的,免得两眼一抹黑。

    她看太夫人那个劲头,说不定还会带她去参加什么宴席之类的,她不做好准备,到时候肯定抓瞎。

    许嬷嬷离开了一会儿,便有人拿了菜单来让陈春燕勾。

    “几个菜?”

    “小姐们是三菜一汤。”

    陈春燕根本不问少爷们是多少,反正肯定比她多,她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她勾了三个菜,一个汤,便将菜单递了回去。

    “这是厨房备好的菜单,如果小姐有想要吃的菜,也可以提前写了单子递到厨房去,厨房会做了送过来。”

    陈春燕颔首,“知道了。”

    等那丫鬟走了,蔡大丫才问:“要我写单子吗?”

    陈春燕:“不用,他们做什么,我们吃什么。”

第1811章

    不冒头才能苟得久,这是陈春燕玩儿游戏总结出来的经验。

    蔡大丫见陈春燕没有解释的意思,便做罢了,继续埋头做手链。

    文竹偷偷打量陈春燕的神情。

    她在猜陈春燕的行事风格和喜好。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将在陈春燕手底下讨生活,知道了陈春燕的心思,能让她活得舒服很多。

    陈春燕却忽然说:“有话就问,不用猜来猜去的,我不喜欢。”

    文竹一个激灵,赶紧起身。

    陈春燕拦了她,“不要紧张,你坐吧。”

    文竹想了想,才说:“小姐,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觉得……既然太夫人给了您这样的体面,您就算是不愿意冒头,偶尔还是应该去厨房点菜的。

    “大家族的这些人向来捧高踩低,得让他们看到您受重视,他们才不敢怠慢您。”

    陈春燕:“他们会怎么怠慢我呢?”

    文竹:“您的饭菜送过来可能是冷的,一道菜本来应该送给您的,或许会因为其他少爷临时想吃,就送到了少爷那里……这样的事情多了,他们就会越来越怠慢。”

    陈春燕笑了,“饭菜送过来是冷的,我们不是有小厨房吗?自己热一热就好。至于你说的第二种情况,他们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人,优先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什么不对的吗?”

    没有!

    文竹睁大了眼睛。

    是啊,小姐只是客居,去争那些东西都是无谓的。

    说不定哪天小姐就离开这里了。

    她抿紧了唇。

    陈春燕:“更何况我们手里有钱,就算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没照顾到的,我们拿了钱,也能办好。”

    文竹点了点头。

    她真是想岔了,小姐又不靠着永昌侯府过日子,那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何必去冒那个头呢!

    她想了想说:“您屋里还有一个管事妈妈会明天过来,她非常擅长做菜,最擅长的是做鲁菜,其次是做湘菜,还能做一些川菜。

    “因为京城官员多江南人士,请厨娘去办事儿,也多请会做苏菜的,那个管事妈妈最近也在学做苏菜。

    “等她来了,咱们屋里想吃什么菜就能吃什么菜了。”

    这是文家为陈春燕挑的媳妇子。

    陈春燕当初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住进永昌侯府来,是以暂时接受了文家的好意,只是现在这么一弄,倒是有些尴尬了。

    永昌侯府这富贵样儿,不像是挑不出一个管事妈妈给她的呀。

    她用文家的人……有些打永昌侯府的脸了。

    她站起身,“你倒是提醒我了。你们跟着我进府的倒是没关系,现在我都住进侯府了,再进来个文家的仆妇,到底是有些不好。

    “你去问问正屋什么时候开饭,让人去盯着,等太夫人吃完饭,我过去陪她老人家说说话。”

    文竹立刻起身,出去办事儿去了。

    也是她想得不够周到,倒是把这茬给忘记了。

    她出了门就狠狠锤了几下自己的脑袋。

    她得尽快适应一等丫鬟这个身份才行。

    以前有姐姐们顶在前面,她照着吩咐做事儿就行了,现在她得自己学会判断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

第1812章

    陈春燕还怕丫鬟们提过来的饭菜是很大份的那种,三菜一汤,她怎么样都吃不完。

    但很显然,厨房考虑到了这一点,每份菜都是小小份的,尽量精致,让主子们吃得好。

    陈春燕还没有到桌边,文家那群训练有素的丫鬟已经搬好了碗碟,还有个丫鬟端着铜盆,等着她洗手吃饭了。

    难怪穿越同仁们到古代后,都竭力争上游呢,这种有人伺候的感觉,一般人恐怕都抵抗不了。

    然而……陈春燕始终是要回到三井村的,她可不能习惯这种奢侈的生活。

    而且她的初衷不是享受生活,而是把她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播出去。

    她的知识是不全面的,所以还要教会大家研究方法,让大家自主研究,弥补她的知识漏洞。

    这才是她要做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权利,而不是如现在这样,有的人出生就是奴籍,就该做奴仆,有的人出生就是匠籍,就该做工匠,那是不对的。

    她听到永昌侯府的人说他们家世代在侯府为仆,言语中还隐隐有骄傲之意,她就更觉得牙疼了,这些都不是她要的。

    她当即挥了挥手,“这些事情不用你们做,都下去吧。”

    丫鬟们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小姐居然忽然赶人,她们垂首站在原地,根本不敢动。

    陈春燕:“文竹,把她们带下去,我吃饭向来不需要人伺候。”

    文竹赶紧给其他人使眼色,然后道:“是,小姐,奴婢会教她们规矩的。”

    一群人鱼贯着走了出去。

    陈春燕朝蔡大丫招手,“饭菜的分量有些多,你来一起吃。”

    蔡大丫看看门外,从善如流地说:“好。”

    她也看出来了,侯府的规矩是主子吃饭,丫鬟站在旁边伺候。

    但那又如何,是大小姐让她坐的,她就敢坐。

    陈春燕尝了一筷子酱肉丝,“嗯,这个味道很正宗。”

    蔡大丫也尝了一口,确实比自家厨房做的好吃点,可能是因为天赋的原因,自家厨房那群姑娘做出来的酱肉丝吃起来粉哒哒的,不好吃。

    陈春燕吃东西挑剔也不挑剔,不挑剔是她的口味很杂,八大菜系她都能吃,而挑剔呢是做得不好吃的,管你是哪个菜系的,她都照样不给面子。

    永昌侯府的厨娘说起来真的不错,菜的色香味俱全,吃得她非常舒心。

    吃罢了饭,蔡大丫叫人进来收拾碗筷。

    陈春燕去漱了口,收拾了收拾,便去了正屋。

    她站在廊下,等人通报。

    太夫人听到有人说她来了,便乐呵呵叫她进去。

    “饭菜可还合胃口?”

    陈春燕先朝太夫人行了个礼,才说:“厨娘的厨艺很好,色香味俱全。”

    太夫人:“你喜欢就好。来,快到我身边来坐。”

    陈春燕走到罗汉床边,自有丫鬟抬了锦杌来。

    太夫人抓住了陈春燕的手,“你来可是有事要跟我说?”

    陈春燕:“是呢。之前文家给我推荐了一个厨娘,会做好几个菜系的菜,原本已经说好了,让她明天到我身边当差,可我却进府了……”

第1813章

    陈春燕:“都答应人家了,忽然说不让她进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哪里不妥当呢。

    “可让她进府……府里的厨娘好好的,饭菜也做得不错,我却找个厨娘来,没的让人多想。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才厚着脸皮来问您的。”

    太夫人高兴极了,“正该如此。我活到这个年纪,别的作用没有,就是见识得多,你们这些孩子,不嫌弃我,遇到事情,肯我意见,我可太开心了。

    “你说的事情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管让她进府好了。做主子的,哪里能看仆妇的脸色,她再不高兴,还敢表现出来不成?

    “只是你初来乍到,得罪了这起子没眼色的,平白叫她们拿捏,失了做主子的体面也是不美。

    “我看啊,你屋里不是还缺一个管事妈妈吗?就让她到你屋里做管事妈妈,也别说厨娘不厨娘的话了。

    “她进了府,再让她把小厨房的事情管起来也就行了。许嬷嬷,你回去去一趟大厨房,让她们今后把大小姐的嚼用都拨到小厨房来,以后小厨房开火做饭。”

    陈春燕立刻起身道谢,“还好有您,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太夫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许嬷嬷却更觉得陈春燕厉害了。

    陈春燕本就准备让那个媳妇子做管事妈妈的,许嬷嬷早就打听清楚了,她之前还去了东跨院,跟陈春燕说了,如果丫鬟婆子不满意,随时提出来,她另外给找。

    结果人家满意文家安排得很,这不,还变相让太夫人心甘情愿地将另外一个文家仆妇给弄进了府么。

    不过有的事情向来是瞒上不瞒下的,既然表小姐有这个让太夫人高兴的本事,她就得捧着,万万没有拆台的道理。

    她凑趣道:“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陈春燕:“正是,嬷嬷说得有道理。”

    太夫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来晨昏定省的张家小辈们都惊住了,太夫人多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永昌侯张坤先一步走进来,“母亲,何事如此高兴。”

    太夫人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来啦,都坐吧。”

    侯夫人、永昌侯世子张溪、世子夫人、张谦、张让、张诗、张词鱼贯而入。

    他们依次给太夫人请了安。

    陈春燕又给永昌侯夫妇以及世子夫妇请了安,给同辈兄姐见了礼。

    一群人才围着太夫人坐了。

    张诗歪着脑袋,打量陈春燕,很是好奇的样子。

    太夫人就斥她,“你个猴儿,都是孩子的娘了,还这副样子。”

    张诗及笄后嫁到林家两个多月便查出有孕,如今孩子都已经满了百日了,是个儿子。

    陈春燕大大方方地任张诗打量。

    长辈们便各自取下一样东西,算是给她的见面礼。

    “今天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你,准备好的见面礼没有带来,暂时用这个吧,改日正式见礼的时候,再把礼物给你。”

    其实不是他们没准备好,他们是怕陈春燕没准备好。

    他们用这种方式委婉地提醒陈春燕,正式见礼的时候是要准备见面礼的。

第1814章

    陈春燕听明白了,而且也早有准备。

    她明明知道会有晨昏定省,还在晚饭后到太夫人这里来,仰仗的不就是蔡大丫给她买的扇套和刚刚做好的胸花和手链嘛。

    她得承认,她的手没有丫鬟的巧,做出来的饰品没有丫鬟的好看。

    她过来带着的也是文竹做的那一朵胸花。

    她大大方方地接了长辈们给的见面礼,又从袖子里摸出四个荷包来。

    三个荷包上面绣的是竹叶,一个荷包上面绣的是折枝花。

    她将绣竹叶的荷包分别递给三个表兄,又把绣折枝花的递给表姐。

    张诗大喇喇惯了,撸下手上戴的翠绿玉镯就往陈春燕手上戴,还按住陈春燕不让陈春燕推辞。

    她坐回原位,打开荷包,取出那一朵胸花,“这是哪个铺子的手艺?做得这般精巧。”

    陈春燕微微含笑,“表姐见笑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表姐不要嫌弃才好。”

    张诗对胸花爱不释手。

    她之前见过的胸花都是以金银做造型底托,或是镶嵌宝石或者珍珠。

    手里的这个却是不同,这个是以金线做骨,串上宝石,让胸花看起来就是一朵宝石花,仿佛用宝石雕成的似的。

    这个心思就比较灵巧了。

    “我这个年纪,用母亲那种胸花显得过于稳沉了,这个就好,又俏皮又好看。”

    三个表哥也取下了随身玉牌递给陈春燕。

    陈春燕笑着接了。

    太夫人含笑看着他们。

    她这时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陈春燕之前派人出府,恐怕就是买这些东西去了,这孩子还真是有心了。

    陈春燕回身将东西交给蔡大丫捧着,便笑着坐在锦杌上听大家说话。

    男人们都闭了嘴,倒是侯夫人、世子夫人和张诗在跟前凑趣,说的也都是家长里短的话。

    刚开始陈春燕没太在意,后来就竖着耳朵听了。

    永昌侯府是勋贵圈的人,这四代女人说的也都是圈子里的事情。

    陈春燕感受到了她们的好意,她们说得越多,她越能从她们的话里了解这个圈子,从而融入这个圈子。

    她默默记下了她们的话,谁家有举办春日花宴的规矩,永昌侯府去哪家办的宴会,又不去哪家的宴会,去哪家的时候不失礼即可,去哪家的时候必须着装郑重……

    虽然都是闲话,可如果真的要打开京城的局面,这些闲话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从里面可以听出哪家跟永昌侯府的关系好,哪家又只是面子情。

    张诗朝陈春燕看来。

    陈春燕朝她微微点头。

    张诗对自家这个小表妹更满意了,谁不喜欢聪明人呢,她们在这里费口舌地说那么多,如果陈春燕连这都领会不到,她也没兴趣说下去了。

    这么想着,她的笑容更灿烂了几分。

    太夫人微微露出疲色,小辈们便陆续起身告辞。

    陈春燕回了屋,便吩咐文竹,“你明天出府接一下那位管事妈妈,答应了让她过来帮忙的,就别怠慢了她。”

    文竹点头。

    她觉得她得重新审视这个小姐在永昌侯府的地位了。

    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就这么被办成了,能量不小啊。

第1815章

    陈春燕搞不清楚府里的规矩,她起了个大早,便让丫鬟去打听太夫人起床没。

    而她则草草洗漱了,坐在桌边吃早饭。

    丫鬟来回话说:“太夫人还没有起,奴婢听太夫人身边的姐姐说,太夫人每天辰时一刻起,会在内室停留差不多两刻钟,之后才会到外面来,府里的人差不多辰正过去请安。”

    辰时一刻就是七点一刻。

    这个时间并不算特别早。

    陈春燕在三井村养成的起床时间是卯正,也就是六点。

    也就是说过去给太夫人请安完全影响不到自己的作息,陈春燕决定还是得去请安。

    虽然说太夫人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可不能她明明都起了,还就住在太夫人隔壁,完事儿后连请安都不去请安,这就过分了。

    而辰正是八点,后世需要上班打卡时,八点也差不多出门上班了。

    陈春燕完全不觉得有压力。

    她吃完了早饭,重新漱口,休息了一会儿,便溜溜达达着去了正屋。

    她过去的时候,距离辰正还有一盏茶的功夫。

    立在廊下的大丫鬟看到了她,立刻转身去了内室。

    她还没有站定,内室就传来了太夫人的声音,“让她进来,别在廊下立着了,秋风是凉骨头的。”

    陈春燕冲那大丫鬟笑笑,这才进了正屋。

    太夫人已经用完早膳了,连口都漱了,正歪在罗汉床上,捻着佛珠。

    陈春燕向太夫人问了安。

    太夫人:“你昨晚睡得可好?”

    陈春燕:“床铺软和,锦被熏了香,没什么不好的。”

    太夫人:“你喜欢就好。待会儿你别走了,就留在这里陪我,我叫了说古的女先生进府,我们一起听听。”

    这是怕陈春燕无聊吧。

    陈春燕谢过了太夫人的好意。

    正说着话,大丫鬟又进来报了,说:“夫人、少夫人、几位少爷和姑奶奶来了。侯爷今儿早上有事儿,过来不了,刚来人说了。”

    太夫人冷哼一声,“他忙他的去,我也不缺他那一句问安。”

    这么多年了,太夫人对儿子弄丢了女儿的事情耿耿于怀,现在虽然找回了女儿的血脉延续,可她终究没能再见女儿一面。

    昨天她躺在床上,还在跟许嬷嬷说:“如果丹儿一直生活在永昌侯府,顺顺利利地出嫁,也不至于那么早就去了,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吧。”

    许嬷嬷脸都吓白了,她哪里敢接这种话,接了可就是在给侯爷上眼药了。

    她坐在脚踏上,只能劝,“这也怪不得谁,只愿菩萨给了缘分浅……好在大小姐的亲孙女回来了,您好生生地安排好表小姐,也能让大小姐在天上放心是不是?

    “大小姐肯定不放心自己的血脉,肯定会一直看着的。她看到您对她的血脉好,也会知道当年的事情不是做父母的不尽责,实在是事与愿违。

    “只怪那人牙子跑得快,人又精明,被家里派出去的人竟然被他忽悠住了,就那么放过了他,这才错过了寻回大小姐的机会。”

    是的,文家找到的那个人牙子,其实几十年前,永昌侯府也找到过,只是侯府的人被忽悠住了,相信那人牙子不是他们要找的人。

第1816章

    太夫人泪珠滚落,许嬷嬷劝了好一阵,太夫人的心情都没有好转。

    许嬷嬷最终最好搬出陈春燕来,“您虽然免了小小姐的晨昏定省,但小小姐看起来是个守规矩的人,明天必定一大早就会过来请安,您的眼睛要是肿了,这可怎么好?”

    太夫人这才收住了眼泪。

    许嬷嬷给太夫人拧了帕子,让太夫人敷眼睛,折腾了好久,才重新睡下。

    今天一大早,太夫人又让人煮了鸡蛋来敷脸,反复确认了,发现看不出来哭过的痕迹,才从内室出来。

    不过很显然,太夫人的心情并没有好多少。

    她那凉凉的一句话,正好被打头走进来的侯夫人听在耳朵里。

    侯夫人在心里苦笑,那位发作她夫君的是长辈,她能说什么呢?她只能当作没听到。

    别说她现在这个年纪,就算她再活二十年,如果太夫人还健在,要骂她夫君,她也只能听着。

    她笑着跟太夫人请安。

    太夫人神情淡淡地让侯夫人坐。

    侯夫人却笑着说:“燕儿五官精致,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就是太瘦了些,我那里还有二两血燕,待会儿让人拿给你,你好好补补。”

    陈春燕的汗水都要冒出来了。

    她这个年纪,哪里用得着血燕!

    她赶紧推辞,“我吃不惯那些东西,吃着银耳汤就挺好的,我吃那个就行。”

    太夫人却观察着陈春燕的脸色,“确实是太瘦了些。我这里还有几支人参,还有点首乌、三七,待会儿包了给你。”

    陈春燕大囧。

    她瘦是因为她刻意控体重。

    人千万别长胖了,胖了之后再想减肥,那可真是太难了。

    她连连摆手,“是药三分毒,能不吃最好还是别吃的好。”

    侯夫人来了兴趣,“听你的意思,还懂些药理?”

    陈春燕松了口气,能把这茬岔过去就好,“我跟着我们那儿很有名的大夫学医,药理都懂,只是把脉不太准。”

    其实药方就那些药方,无非不过就是加减的问题。

    把脉其实才是关键。

    脉把得准了,治病就是事半功倍,如果把得不准,那基本上就别想治好病了。

    偏偏把脉是没法速成的,得靠经验积累。

    所以三井村谁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陈春燕都愿意亲自出诊。

    侯夫人:“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有这本事。你来帮我瞧瞧吧?”

    太夫人不是很高兴。

    陈春燕不好拂了侯夫人的面子,便当没有瞧见,她伸出手帮侯夫人把了脉。

    “您晚上是不是容易失眠多梦?”

    侯夫人一愣,她没想到陈春燕真有几分本事,真被她说中了症状。

    “确实有这种症状,不知道能不能治?”

    陈春燕:“我先开三服药您吃着,六天后,我在给您复查。”

    侯夫人连连点头。

    药方什么的,抓药前肯定会叫人看过的,不用担心吃坏了。

    太夫人乐呵呵携了陈春燕的手,“我的儿,你可真有本事。”

    陈春燕:“其实吃再多药,都不如每天绕着花园走两圈来得实在,身体强壮了,百病不侵。”

    太夫人:“听到没有,每天大家都去花园散步。”

第1817章

    只要不再针对自家相公就好。

    侯夫人松了一口气,自然也乐得凑趣,“环湖小道那边的枫叶红得正美,有空应该多去瞧瞧。”

    太夫人和大家说了会儿话,便打发了所有人,独独留下了陈春燕。

    没等多久,绣坊的东家娘子便带着布料上门了。

    “这是今年秋天最时兴的料子,正适合小姑娘穿,这颜色做一件斗篷,下雪时穿,岂不比红梅还美?”

    陈春燕这才知道原来太夫人准备给她做衣裳。

    她简直汗颜了。

    其实以她和廖敏柔的关系,要什么料子买不到,只是她现在出于长身体的阶段,用太好的料子做了衣服,第二年就肯定穿不了了,岂不浪费?

    所以缂丝这种料子,她向来是不用的,基本都是穿淞江三梭布。

    但在侯府……淞江三梭布好像是仆妇穿的料子。

    她原本还算好的衣服,就显得寒酸了。

    这可真是没法说的事情。

    太夫人已经兴致勃勃地帮陈春燕挑料子了。

    陈春燕上前劝:“我还在长身体,穿这么好的料子很浪费,不如给表哥表姐做衣服吧,他们的身量都定了,做了衣服可以多穿几年。”

    太夫人:“你只管你,他们有他们的父母管着,保管冻不着他们。你看这皮毛不错。”

    绣坊的老板娘笑着说:“您老人家好眼光,这皮子是从努尔干都司运过来的,都是上好的狐狸皮和灰鼠皮。您看,没有一点杂色。”

    陈春燕帮太夫人心疼钱。

    廖家也做皮毛生意,从努尔干都司收购,从高丽收购,从鞑靼收购,完事儿之后,挑出最好的几张卖高价,稍微差一些的,就统一到拍卖行去出货。

    这些皮毛具体是什么价格,陈春燕再清楚不过了。

    不能说她在上游赚了一道钱,她的家人在下游被别人赚钱吧。

    这显得她多傻啊。

    而且廖家非常会做事,每一批货,他们都会送陈春燕三五张品相很好的皮毛。

    毕竟有了拍卖行后,廖家很多货都不用费力地往出运了,那些行商听说了拍卖行,以及拍卖行的规矩,便自动跑过来,要出货的出货,要收货的收获。

    这无形中降低了廖家的出货成本,也降低了买家的收获成本,算是双赢的事情。

    廖家为了维持与陈春燕良好的关系,送她几张皮毛也是正常的。

    陈春燕家里有专门存放皮毛的地方,如今已存了满满几箱子了。

    她赶紧拦了太夫人,“我那里还有几箱子皮毛,品相不比这个差,实在用不着另外买。”

    太夫人:“你的是你的,这是我送给你的。”

    老板娘在旁边搭腔,“是啊,这是长辈关心您呢。”

    陈春燕看了老板娘一眼,“我想单独跟太夫人说说话。”

    屋里的人就退了出去。

    陈春燕这才说:“不瞒您说,前些年因为家里生计艰难,连锅碗瓢盆都是借人家里的,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便开始做生意,撑起那个家。

    “我生意做得不错,像皮毛、布料、珠宝……都有大量的从我手里过去,我手里的东西真的是又便宜又好,咱们不用买绣坊高价的,平白叫人占了便宜。”

第1818章

    陈春燕说得太夫人鼻子都酸了。

    太夫人握住了陈春燕的手,“倒是难为你了,孩子。”

    陈春燕额头冒汗,“您这就严重了,日子不都是过出来的么,甭管是谁,只要能撑起这个家,就行了,也别说难为不难为的话。

    “只要您别嫌弃我一身铜臭味就行,我呀,还指望着我的商行为了赚嫁妆呢!”

    一句话把太夫人逗得呵呵笑,“你这没羞没臊的小东西!”

    陈春燕赧然地笑笑,又压低了声音,“所以……咱们别去买绣坊高价的东西,咱们多等两天,我让人快马加鞭送东西过来。

    “您喜欢玛瑙吗?我那里不少。告诉您一个小秘密,京城如今卖的玛瑙,原石基本上是我那里出货的。”

    神情很是骄傲。

    太夫人呵呵笑,“没想到我们燕儿还是个小财主!”

    这话她却是不信的。

    因为南北皆有战乱,玛瑙产区的宝石基本运不到京城。

    万寿节前,突然出现了一批玛瑙摆件,品相还都不错,只是价格嘛……也很不错。

    稍微大些的,能够在万寿节上送得出手的,价格都在二三千两银子。

    而小些的,比如说手钏什么的,都是用边角料做的,这也要一二百两银子。

    这个价格可太高了。

    如果燕儿真掌握了玛瑙原石,那得有钱成什么样!

    再说了,她也不能相信一个小姑娘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弄到玛瑙原石。

    陈春燕见太夫人不信,她便说:“府上也要送寿礼吧?准备好了吗?今儿都二十六了,再不准备就晚了。”

    太夫人的神情淡淡的,“应该还没准备好,我估计侯爷今天就是急着办这事儿去了,稍微品相好些的东西都得用抢的,去晚了就没了。”

    陈春燕:“我真的有路子弄到玛瑙,要不……让我去试试?”

    她得让太夫人相信,她真的有钱,她不想成为别人眼中到永昌侯府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她不要面子的吗?

    太夫人知道的内情比陈春燕多,自然知道这一次皇上大办万寿节的用意。

    礼物送得好了,不一定被皇上记住,但要是送得不好,肯定会被记恨,当今圣上可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圣上的第一任首辅,那个曾经支持皇上上位的辅政大臣,在职期间对皇上多有管束,让皇上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这不许那不许的。

    结果那位首辅死后,被皇上清算,还差一点点被挖出来鞭尸,足见其心性了。

    而前段时间,皇上不知道哪根筋又不对了,说是要建立自己的道场,也就是说得令选地址,重新修建一座宫殿。

    修宫殿是要钱的,户部当即驳回了皇上的要求,一句话:皇上您要修可以,请从内帑出银子,国库是没有的。

    皇上的内帑要是有钱还至于跟内阁和户部的人扯皮吗?

    文阁老忙着两头和稀泥。

    其他几位辅政大臣装病回家了。

    要内阁是干嘛的,就是给他分忧的,结果他们先跑了,让他直面朝臣。

    皇上很不满意,又把刚刚贬斥回家没两天的前内阁大学士刘文言给提溜了出来。

第1819章

    陈春燕的计策其实是生效了的。

    刘文言确实被整回家去吃老米饭了。

    皇上看到当时还是首辅的刘文言就不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说话阴阳怪气。

    刘文言这老狐狸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了,他在家里想了好几天,还是决定激流勇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他主动上书乞骸骨。

    皇上连面子情都不顾,直接准了。

    刘文言更加觉得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了,皇上都对他厌烦到了这种地步,再不从皇上的视线中淡出,是想死么?

    奈何朝臣真的很不给力。

    让皇上觉得少了刘文言这个佞臣哪儿哪儿都不顺。

    皇上就开始琢磨了,那书上说让刘文言揽权会招致大祸,那不让他独揽大权就行呗,反正现在首辅都换成文渊了,有文渊压制刘文言,身为皇上的他就会变得很安全。

    于是……皇上就把刘文言给叫了回来。

    再然后……刘文言就给皇上出了这么一个臭不要脸的主意。

    往年万寿节只是放假一天就行了,毕竟皇上在炼丹,谁都不见是不是?

    今年,皇上只需要表示他要过生日,自然有很多人来送礼。

    平常一个大臣要过生辰,下面的官吏还抢着送礼呢!

    更何况是皇上!

    功勋世家富不富?富!

    在外任职的官员富不富?富!

    九边的武将富不富?富!

    皇上这也算是杀富济贫了,让他们送礼给皇上修建宫殿,再合适没有了。

    皇上富有四海,说白了,那些东西本来就是皇上的,皇上不必有心理负担。

    而且皇上还是他们的君父,君父也是父,做晚辈的孝敬长辈点东西,怎么能有怨言,又怎么会有怨言呢?

    再说了,办寿宴的成本也很低。

    就算皇上给他们一人一个窝窝头,来参加寿宴的人也得说好吃。

    而且也不是每个送礼的人都有资格参加寿宴的。

    这简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皇上觉得很有道理,他立刻让刘文言去办理此事。

    永昌侯府得到这个消息时,都惊呆了,这特么的还能更不要脸吗?

    哪有皇上用这种方式公开收取大臣的贿赂的啊!

    得到消息的人不止永昌侯府,好多人把刘文言给骂了个死臭。

    功勋世家中是有富裕的,可也有不善经营,子孙不成器的,到了如今,连吃饭都困难,还要给皇上送礼,送个球啊。

    还有在外任职的官员……是在江浙地区任职的官员,只要不是海瑞那种,都能跻身中等富裕家庭,一家子衣食无忧。

    可不是还有在中西部任职的官员么,人家连厨娘都请不起,得自己做饭了,你还让他们送礼,良心被狗吃了吗?

    就不说外任的官员了,就是都察院的那一群穷鬼,他们每天动嘴皮子骂人,是真的没什么外快的,还指着俸禄过日子,哪有钱给皇上送礼?

    再说武将……你特么的给武将发军饷了么?九边的军队现在不都靠武将自己想办法弄钱支撑着么,你还要意思收他们的礼,脸怎么就这么大呢?

    心里不管再怎么不舒服,这礼还得送。

    太夫人就看向陈春燕,“真能弄到上好的玛瑙?”

第1820章

    陈春燕:“我手里倒是有,不过现在要转运过来,时间上恐怕来不及了。所以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我只能说如果廖家商行有,我一定能弄过来。”

    太夫人微微吃惊。

    京城里叫得上名号的商行,背后其实都是有靠山的,就比如说廖家商行背后就是宣同总兵,而廖家本身的势力,那个知府反倒是不起眼了。

    宣同总兵又是定国公府的旧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让想动廖家商行的人都会忌惮三分,不会乱来。

    太夫人微微垂眸,“如果事不可为,不要勉强。”

    陈春燕颔首,“那……衣服就先别做了吧。”

    太夫人看着陈春燕,忽而笑了,“你在长身体也确实用不到那么多衣服,不过首饰还是要打的,我叫了银楼的人过来,你待会儿挑喜欢的样子。

    “首饰可不会因为身量长高了就不能戴了,我给你打的,就是长者赐,你可不能推辞。

    “而且就算你那边皮毛都是上好的,也能弄到其他好东西,可是也没有手艺好的匠人,做不出精巧的样式来。”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陈春燕还真就不能拒绝了。

    她点了点头,“多谢太夫人。”

    太夫人这才满意了。

    许嬷嬷出去跟绣坊的老板娘说:“我们家小姐说了,不喜欢你们做衣服,你们把料子留下,我们家针线坊的人自己做。”

    老板娘自然没什么意见,就算只是卖布料,他们家还是赚钱的。

    许嬷嬷把料子全都收进了箱笼里。

    太夫人交代她,等首饰到了,和那些料子一并给陈春燕送过去。

    陈春燕现在还不知道。

    因着银楼的人还没有来,她先回了东跨院,不能留在正屋一直打扰太夫人休息。

    她吩咐蔡大丫,“你拿着我的印信去一趟廖家商行或者聂家商行,让他们让一块玛瑙原石出来。

    “最好是让廖家商行让一块出来,让他们按成本算,就说这玛瑙是我帮别人买的。”

    她卖给廖家商行的玛瑙原石的价格比卖给聂家的低很多,如果廖家有,那自然是从廖家买比较好。

    而且价格的问题,廖家心里其实是有数的。

    陈春燕开口让他们用成本价让一块出来,难度比让聂家让一块出来更容易。

    聂家可是用了比他们第一次买玛瑙的价格高三成的价格买的第二批玛瑙,为的就是趁着万寿节赚一笔钱的。

    陈春燕让他们让一块出来,就是不让他们赚钱了,他们肯是情分,不肯也是本分,陈春燕真是说不得什么的。

    蔡大丫在旁边听了个全场,自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她拿了印信赶紧出了永昌侯府。

    她在街上雇了一辆马车,朝廖家商行去了。

    三井村带来的车夫其实都在,不过他们不是对京城不熟悉么,蔡大丫也就不叫他们套车了。

    马车停在了廖家商行门口,一个商队正在卸货。

    蔡大丫一眼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廖掌柜!”

    廖掌柜是廖家的世仆,他们家的人一直管理着廖家商行各个重要的驻点。

    而他现在则是来查账的。

第1821章

    京城的账目现在是最重要的,毕竟有万寿节这一遭,京城这一个驻点赚的有可能是其他驻点赚的钱的总和。

    财帛动人心,之前看着忠心的人,在这样巨额的财富之下,会不会经受得住考验,这谁都说不准。

    于是廖掌柜就来了。

    廖掌柜自然是认识蔡大丫的。

    可以说这些个大小掌柜,只要是转移到了廖敏柔手里管着的,就没有跟三井村不熟的,他们虽然不是说认得全三井村的人。

    但是像董明春、蔡大丫、于玲玲、盛小冬这些人,他们都是认识的。

    廖掌柜主动打招呼,“蔡姑娘怎么在这里?难不成燕老板也进京了?”

    咦?

    他之前在三井村晃悠,怎么没听三井村的人说过呢?

    而且他听说望江谢家前不久才通过燕老板弄到了一批盐引啊。

    陈春燕离开前把盐引全部交给了董明春,让董明春看着办,别一股脑全给谢楠了,就那么吊着他就行。

    蔡大丫:“我们家大小姐进京省亲,现在住在亲戚家。”

    廖掌柜:“不知道我方不方便去拜访燕老板?”

    蔡大丫:“我家大小姐差遣我出来办事,还需要廖掌柜帮忙。”

    意思是你帮了我这个忙,我就带你去拜见大小姐,你要是不帮忙,我就不带你去见了。

    什么小姑娘啊这是!

    廖掌柜:“不知道燕老板需要我做什么?”

    蔡大丫:“廖掌柜这次进京可带了玛瑙?”

    廖掌柜秒懂。

    燕老板一个女子进京,身上恐怕不会带多少财物,去了亲戚家才发现没有送的出手的礼物,恐怕挺着急上火的。

    他立刻说:“自然是有的。”

    蔡大丫:“那我们也不占你便宜,算上运费,我们给你成本价。”

    廖掌柜嘴角抽抽。

    这姑娘说话可真难听啊。

    不过看在他们家确实借着玛瑙赚了大钱的份上,就不计较这些细节了。

    廖掌柜:“如果现在给你料子,你们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好的匠人雕刻,我这里正好有一尊红玛瑙雕刻福禄寿三翁的摆件,非常通透,就按照成本价给你好了。”

    蔡大丫:“多少钱?”

    廖掌柜嘴角抽抽:“那块玛瑙石是八百两从你们那里买来的,算上运费和工匠的雕刻费,你得给九百两吧。”

    蔡大丫:“那些剩下的边角料呢?”

    廖掌柜的嘴角抽了抽,“肯定一并给你。”

    蔡大丫:“谢谢。”

    她其实心里也清楚,如果东西不是给她,而是卖给别人这样一个摆件没有三千两是拿不下的。

    福禄寿三翁的摆件高足足一尺半,下面还用了巴掌宽的鸡翅木做底座,廖掌柜真的没赚钱。

    廖掌柜:“我们家小姐和你们家小姐是什么关系,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蔡大丫点点头,“那就装起来吧,正好你要去见我家小姐,就带着东西一起来,正好把钱结给你。”

    廖掌柜连连点头,“好的,好的。”

    他转头找了个箱子出来,在箱子里,铺好漳绒,再小心地把摆件放进去,又找了个箱子来,放进了几根玛瑙簪子,几串玛瑙佛珠。

    都是边角料做的。

第1822章

    蔡大丫很满意,她带着廖掌柜回了永昌侯府。

    廖掌柜都迷了,“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蔡大丫:“你不是要见我家小姐吗?”

    啊?

    啊!

    廖掌柜浑身一激灵,你家小姐和永昌侯府是什么关系呀!

    蔡大丫:“别乱看,侯府规矩大。”

    廖掌柜嘴角抽抽,他还能不知道侯府规矩大!

    他收拾心情,抱紧怀里的盒子,跟着蔡大丫走了进去。

    蔡大丫手里也抱着盒子,只不过比廖掌柜的轻很多,并不吃力。

    廖掌柜不多会儿,额头上就冒汗了。

    蔡大丫:“坚持一下,很快就到了。”

    松鹤堂正院。

    银楼的人已经来了,手里捧着一本图册,是他们的师傅最近新设计出来的首饰样子,请陈春燕挑。

    陈春燕象征性地选了两样就不选了。

    太夫人却跟个散财童子似的,大手一挥,这个那个这个那个的全要了。

    人到了一定年龄都喜欢做散财童子,特别像太夫人这种,又有能力的,散散财让小辈围着她打转,她只要高兴的。

    陈春燕在旁边连连说戴不了、戴不了了。

    太夫人依旧兴致不减,基本上把首饰册子上看得过眼的样式都点了一遍。

    陈春燕听到银楼老板报价时,她的汗都冒出来了。

    四千两!

    就一个上午就花了四千两!

    陈春燕抠门惯了,听到这个数字,心都在滴血。

    许嬷嬷进来说:“小姐,外面有人求见。”

    陈春燕:“太夫人,人可能来了。”

    太夫人挥挥手说:“你们下去吧,尽快做好,拿来给我玄孙女试戴,哪里不合适,还得让你们改。”

    是是是!

    等银楼老板走了。

    太夫人才让许嬷嬷叫蔡大丫二人进来。

    蔡大丫手里的盒子却不见了,她在来见太夫人之前,先将盒子拿回了东跨院。

    她带着廖掌柜上前行礼,“太夫人,大小姐。”

    廖掌柜也跟着行礼。

    陈春燕朝廖掌柜招了招手,“把东西拿过来吧。”

    廖掌柜赶紧送上东西,老老实实垂手站在蔡大丫身边。

    太夫人打开匣子,就露出了玛瑙雕的福禄寿三翁的摆件。

    摆件散发着莹润的光泽。

    是好东西。

    陈春燕:“太夫人觉得如何?”

    太夫人点头,“不错。”

    陈春燕便道:“麻烦廖掌柜了,这个摆件就留在这里吧。”

    蔡大丫带着廖掌柜往下面走。

    太夫人:“让他到账房去支银子。”

    陈春燕笑道:“就当是我孝敬您的,您可不能不收。”

    太夫人沉声说:“一家子长辈还在,竟然要你这个小辈贴钱,我们岂不是真成老厌物了!不行,让他去账房支银子去。你二伯父管着庶务,不能叫我们吃好穿好玩好,那就是他的失职。

    “犯不上委屈我们自己,帮他省钱,你帮他省了,他回过头照样不知道花到哪儿去了。”

    她说的是嫁张诗的事情。

    按理说嫁张诗,公中只出两千两,后来那账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就变成公中出两万两了。

    太夫人想着出嫁女不容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侯夫人想着反正是自家孙女,没有说话,世子夫人就不好说话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第1823章

    太夫人虽然没有追究此事,也没有告诉过谁,她已经知道了此事,但每每想起来,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他们这样的家族,最怕的就是兄弟阋墙。

    而二房那两口子算计着把老大的钱划拉到了自己兜里,怎么想都让人不舒服。

    这个家其实在老侯爷过世的时候就已经分清楚了的,只是分产不分居。

    只要是不分居,张沐就还是侯府子弟,在外面行走也要方便很多。

    而张溪也确实分不出精力管理庶务,就将庶务交给了张沐打理。

    两兄弟算是互帮互助,而张溪也从来没有在账目上多计较,差不多也就行了。

    真算起来,阖府上下嚼用的其实都是张溪的产业。

    也就是说张沐两口子划拉的也是张溪的银钱。

    太夫人相信这不是张沐的主意,定是他媳妇在后面撺掇,要不然张沐也不会心怀愧疚,一直在外面想多赚点钱嘛。

    长辈还在呢,他们就这样了,长辈要是不在了,他们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所以太夫人说根本不用给侯府省钱,反正这里省下了,最后张沐媳妇还不是要从别的地方给弄没了。

    今儿碎一个霁红梅瓶,明儿碎一个天青花斛的,谁家都经不住这样败。

    侯府每年之所以只结余两千两银子,还不就是因为这个么。

    陈春燕确实是不知道这一点。

    她要是知道,肯定也会惊叹于张沐两口子的没脸没皮的。

    祁轩一年的零花钱可就有两千两啊!

    可能知道点庶务的人都对这两口子的小动作心里有数,只是大家不想撕破脸皮,没有闹出来而已。

    太夫人完全掌握了张沐妻子的心理,知道结余少了,或者亏空了,张沐脸上会不好看,他那媳妇知道情况,肯定就少挪用公中的款项。

    是以陈春燕带来的这个玛瑙,就算是用高价买的,对府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无影响,有影响的只是张沐夫妻而已。

    陈春燕听了太夫人的话,再联想头天晚上许嬷嬷告诉她的事情,她心里就有数了。

    “你们出去等我。”

    她转头笑着对太夫人说:“您也别跟小辈置气,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隔夜的仇呢?且气坏了身子算谁的?

    “再说了,让人弄了这个摆件来,也是我的心意,您把我当家人,可不能拒绝我的心意。

    不管永昌侯府内部是怎么回事,反正陈春燕不能让别人觉得她是来打秋风的。

    林黛玉在父亲死后,带着那么多东西住进了贾府,贾府的人照样看不起她,不就是因为觉得她是来打秋风的么。

    虽然陈春燕打定主意不在永昌侯府久住,但在住的这段时间里,她得让自己住得舒服。

    太夫人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许嬷嬷,你去把我那个荷花摆件拿出来,给燕儿。”

    这样一来陈春燕反倒是不好拒绝了。

    摆件是花梨木做的底座,和田玉雕的荷叶,上嵌红宝石荷花和汉白玉露珠,做得栩栩如生,价值绝对在那一尊玛瑙摆件之上。

    陈春燕笑眯眯地接过,“倒是让您破费了。”

第1824章

    陈春燕离开了正屋,朝廖掌柜招手。

    廖掌柜一声不吭地跟着去了东跨院。

    陈春燕站在垂花门下,说:“这次的事情麻烦你了,回头我会写信跟廖小姐说明的。”

    廖掌柜大喜,他顿时觉得燕老板非常上道,难怪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他朝陈春燕拱了拱手。

    陈春燕点点头,把廖掌柜交给了蔡大丫。

    蔡大丫:“掌柜请这边走,稍坐片刻,我们马上给您结账。”

    她手里还抱着一个大大的匣子,很不方便。

    廖掌柜表示了理解。

    陈春燕刚刚坐定,文竹便走了进来。

    “小姐,管事妈妈进府了,不知道您现在方不方便见一见?”

    陈春燕:“等我换件衣服,你再带她过来。”

    文竹就要上前服侍她换衣服,手却被挡开了。

    陈春燕:“不用,我自己来。”

    文竹躬身退下,出门时遇到了蔡大丫还尴尬地笑笑。

    蔡大丫微微颔首,根本不知道文竹在尴尬些什么。

    陈春燕已经准备好银票了,她把银票递给蔡大丫。

    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每一块玛瑙卖出去是什么价格,她心里是有数的。

    既然说了是按照成本算,那就不会超过她的预计。

    蔡大丫接过簪子,说:“廖掌柜算我们九百两,已经算过了加工费和木料费那些。”

    陈春燕:“好,这个价格不贵。”

    说起来她买这个福禄寿三翁的摆件也只花了一百两而已,毕竟玛瑙是她自己的料。

    蔡大丫转身走了。

    陈春燕去内室换衣服,刚穿到一半,门帘外,文竹就禀报说管事妈妈来了。

    她扬声道:“让她在宴息室等等。”

    她换好衣服出去,就看到了一个拘谨地站在临窗大炕旁边的人。

    她在大炕上坐好,“我听说你厨艺很好?”

    那人头埋得很低,“我自己也喜欢钻研,做出来的东西勉强能入口,都是大家抬爱,我才有了今天的名声。”

    陈春燕:“既然是管厨房的,自然要拿出点真本事来,我给你半个时辰,炒菜、蒸菜、烧菜、炖菜、点心各做一道来,尝过再说。”

    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说起来过得也很快。

    陈春燕拿了本书,歪在大迎枕上看了起来。

    没看两页,许嬷嬷却来了。

    陈春燕坐直身体,笑着免了许嬷嬷的礼,“坐着说话吧。”

    许嬷嬷并不敢坐大炕,只在文竹端来的小杌子上坐了半个屁股。

    “这就是我那小孙女,我幺儿生的最小的孩子,年纪是小了点,但手脚麻利,不管让她做什么,她都跑得很快。”

    她说着还把孩子往前面推了推。

    陈春燕看着她问:“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大大方方地说:“请小姐赐名。”

    陈春燕摆摆手,“我屋里不兴这个,她原来叫什么,现在还叫什么。”

    许嬷嬷却为难了,“我们都没读过什么书,取名字都是大丫二丫这样取的。老奴听说您屋里有一个叫大丫的姑娘了,她再这么叫,容易叫混了。”

    陈春燕:“……”

    做人家父母的,取名字这么不走心,真的好吗?

    她其实是个取名废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586/ 第一时间欣赏大农最新章节! 作者:又尽所写的《大农》为转载作品,大农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农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农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农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农介绍:
有一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天崩地裂的感觉。
有两个傻子哥哥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那是注孤生的感觉。
傻子的妹妹难嫁,谁都不敢赌,她们的后代是不是傻子。
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家有的是地,有的是钱,养得起老姑娘!大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农,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农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