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陈春燕看着燕儿娘只觉得陌生。
当初那个护着她的女人被浮华侵蚀后,完全变了模样。
她深吸一口气,“我是妹妹。”
燕儿娘眨眨眼,不明白陈春燕是什么意思。
陈春燕索性把话挑明了,“哥哥成亲,连纳吉的二百两银子都是我出的,还准备谋夺我的土地吗?
“别人不知道那二百亩荒地是怎么回事,阿娘,您总该知道。那二百亩荒地,说起来只有二十亩是您和爹爹出钱买的,剩下一百八十亩,是我买了凑整的。
“认真说起来,我是拿五十亩良田,换了您二十亩荒地,你还惦记着我那一百八十亩的荒地。
“这样的事情好说不好听啊。知道的说您只是心疼儿子脑子不利索,不知道的说您拿女儿当牛马用。”
燕儿娘额头冒汗。
她很显然已经忘记了那两百亩荒地里,有一大半是陈春燕出钱买的了。
这么一点破,她立刻局促不安起来。
陈春燕没理会燕儿娘的脸色,“说起来哥哥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不黑不白地跟我住在一起,您又住在城里,这好说不好听。
“正好那五十亩良田旁边有空地,在那里重新起一个新院子做新房也无不可。
“这样一来,爹娘想见哥哥,也能经常见到。徐方那个村子就挨着城墙根儿,出了城就是他们村。”
燕儿娘心里嘭嘭跳。
这么说起来,除了良田,陈春燕还愿意帮她兄弟盖个院子。
这可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陈春燕看着燕儿娘的脸色心更凉了。
她嘴里却说:“如果您觉得好呢,我就差人去把地买下来,如果您觉得不好,那块地我也就不必买了。”
燕儿娘睁大了眼睛。
原来还没有买么。
“那你赶紧去买吧,我这边没什么事了。”
陈春燕轻轻勾唇。
她起身朝外走,“那我就先走了。”
牛一松知道陈春燕来了,立刻赶来看看。
眼看着婚期近了,陈家还没有来纳吉,他心里也着急,再听说盛小冬一天三趟的往城里跑。
除了婚事,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这样跑的?
他就有些坐不住了,赶过来看看。
陈春燕朝牛一松摆手,指了指隔壁,“去办公室谈谈。”
牛一松脸色大变。
陈春燕的脸色这么难看,肯定没好事。
陈春燕打开办公室的门,办公室虽然打扫得很干净,但她久不来,还是透着一股荒凉的味道。
她在临窗大炕上坐了,指了指,让牛一松坐另一边。
牛一松不敢随意开口,也跟着坐了。
陈春燕便道:“我哥和大花姐的婚事,我想推后办。”
牛一松的脸色大变。
陈春燕摆摆手,“你别着急,这事儿跟大花姐没关系,是我……是我有点事情没处理好。我看过了九月廿八也是嫁娶的好日子。
“如果你觉得行,那么这两天我们纳吉之后,就把日子定下来。”
这也符合规矩,纳吉是在正日子前一个月。
牛一松就悟了,肯定是陈家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只是不知道这次的幺蛾子对姐姐有什么影响。
他只能说:“这事儿我得会去跟娘和姐姐商量商量。”
第1766章
陈春燕便坐在办公室里等着。
由值班的小丫头给她上了茶点。
陈春燕端着茶,看着那一藤筐零嘴,就有些无语。
什么时候把点心改成零嘴的?
她看账的时候,知道有一项支出是办公室茶点,但账目不可能细化到今天吃了啥喝了啥,昨天吃了啥喝了啥。
她只用知道这一项开支没有超过她的心理预期就行了。
是以并不知道有人给杨彬提了建议,说是每天吃得饱饱的,再送点心来也吃不下,天气又热,点心还得当天做当天吃,吃不了就不能要了,很浪费,还不如把点心改成干果之类的零嘴。
反正都是工作之余,休闲用的,点心和干果有什么区别嘛。
杨彬就答应了,当真让干果铺子定期送干果过来,瓜子、花生、桂圆、核桃……应有尽有,每天摆出来的不一样罢了。
今天摆出来的就是杏仁。
她吃了一颗,觉得还不错,叫来小丫头,“让厨房给我煮碗杏仁露来。”
小丫头颠颠去了。
杨彬站在他自个儿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小丫头出来,就朝她招手。
小丫头忙忙地跑了过去。
杨彬竖了根手指在唇边,又朝办公室里面指了指。
小丫头跟着杨彬走了进去。
杨彬:“东家看到你们上的是杏仁有什么说法没?”
小丫头歪着脑袋,不知道杨彬为什么要这样问,只把知道的说了,“就说让厨房做碗杏仁露来。”
杨彬:“没别的了?”
小丫头:“没别的了。”
杨彬挥挥手,让小丫头下去了。
他松了一口气,这一次算是他在试探陈春燕的底线。
陈春燕当初虽然说把五味居交给他管了,今后她只负责查账。
可这话听听就好,真信了,万一踩到了坑里,东家一翻手就能把他埋了。
这段时间他发现了一些弊端,可都没敢动,只是点心的事情大家提得多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他才想试着改了陈春燕留下来的规矩,再来看看陈春燕的反应。
事实证明,陈春燕的胸襟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宽广,说放权,那是真的就放权了。
那么有的事情,他就可以着手做一做了。
他回到办公室去写计划。
点心是小事,他决定了就可以,但是他想动一动人事,这就是大事了,总得拿出个章程来。
他只要确定,陈春燕不会因为改了她的规矩,就一味地打回来,这就够了,他就能够实施自己的想法了。
杏仁露比想象中来得快。
小丫头呵呵笑,“今天厨房备了杏仁露的,我去端了一碗来,这碗是常温的,还有用井水湃过的,如果你要,我也可以去端了来。”
陈春燕摇头,“不用了,这个就行。女孩子要少吃生冷的东西。”
这是在教这小姑娘。
小姑娘点了点头。
正说着话,牛一松走了回来。
小丫头立刻很有眼色地退了出去。
牛一松:“我姐姐说,听你的安排。”
陈春燕:“那行,那我在安排纳吉之后,在郑重请媒人上门请期,日子到时候就定下来吧。”
安排了纳吉,别人看着也好看,至少不是南方要悔婚。
第1767章
陈春燕知道这事儿是自己做得不地道,心里有几分过意不去,就道:“大花姐那边,我私下再给添点妆。”
牛一松面皮涨得通红,“我们家没有别的意思,既然是你那边不太方便,我们自然要配合,这个……”
陈春燕:“我知道,我知道,你不必紧张。我和大花姐的交情,岂是连那点东西都不值的。这也就是嫁到了我们家,要是嫁到了别家,我要添妆,你还不肯吗?
“既然如此,就把我当成是酒楼的东家,也只是酒楼的东家,遇到喜事,我顺手添妆罢了。”
牛一松还是有些不自在,哪有这样的啊,男方偷偷拿了东西给女方做面子……
陈春燕一锤定音,“行了,别说了,就这么定了。我也不是独独给大花姐添妆,你去三井村问问,之前举办的几场婚礼,我哪一场又是没有添妆的?”
她摆出了态度,那些兵油子眼头亮得很,知道陈春燕鼓励自己找媳妇,他们住在村里,平时负责村子的安全,每天就在那里秀肌肉,秀力量,看得大姑娘小媳妇面红耳赤的。
谁家挑不动水啦,提不动柴啦,他们都抢着帮忙。
一来二去的,还真被他们追到了几个媳妇。
这个月前面几个吉日,都有人出嫁。
陈春燕让董明春去送了添妆,她并没有亲自去。
一来她跟那些人并不熟,没有亲自去的道理,二来她去了别人也不自在。
不过她添的是红玛瑙串珠,一颗颗的足有莲子米大小,一共一百零八颗,看上去很是漂亮,如果不是她从鞑靼人那里收购玛瑙时,是论斤收的,她出手也不会这么大方。
这样的串珠,放到江南一带去卖,一二百两银子总是要的。
如果再加上耳环、珠花弄成一套,那算下来得七八百两银子。
这样的东西足以用来当传家宝了。
得到添妆的人都很高兴,对陈春燕的忠心自不必提。
牛一松很显然也想起了这一茬,明显松了一口气。
不过陈春燕却不准备送牛大花红玛瑙的首饰,她准备送一套点翠的头面。
点翠是比较复杂的工艺,很是难得,但做出来之后,首饰颜色鲜亮,经久不衰,也是能够当做传家宝的东西。
这事儿她不准备说,点翠的头面在南方都十分难得,更别说北方了,如果买不到一套……她卖一根簪子也好啊。
在后世,翠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点翠用的羽毛改成了丝绸等物,她一直无缘得见正统的点翠簪子,一直心心念念着,正好可以弄一支来。
跟牛一松商量定了,她就去了首饰铺子。
掌柜的听说她要买点翠手艺的首饰,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您可跟这首饰有缘呢,今天刚刚到了一支点翠石榴花镶红宝的簪子,您就来了,您瞧瞧,做工多精致啊。”
往年流行的风向,全部跟着江南走,江南流行什么,别的地方就模仿什么。
今年到现在,江南都还乱成一锅粥。
东西往江南送多半会亏,这才试着往北方送,如果不是如此,这一支点翠的簪子绝不可能出现在这小小的梁县里。
第1768章
陈春燕见簪子上红宝石大颗大颗的,这样的簪子即便自己不戴,等女儿出嫁,给女儿做陪嫁也是极体面的。
心里就先喜欢上了三分。
她将簪子捧起来细细地看,赤金的底托,栩栩如生的花瓣,怎么看怎么好看。
她立刻做主将簪子买了下来,又想着,她也得给自己攒点陪嫁,等着燕儿爹娘给她张罗,那她就擎等着丢脸吧。
她看着老板将簪子装进剔红漆铺了漳绒的匣子里,说:“以后进了新货,记得来告诉我一声,我家在三井村,说是来找燕老板,谁都知道在哪里。”
老板眼睛一亮。
他在城里做生意,哪里不知道燕老板,燕老板最会赚钱了,乡性也好,像那膏脂铺子里卖的东西总比那些老字号的好,燕老板却压了自己这边的货,每个月限量供应,不至于抢了别人的生意让别人没饭吃。
而自家的货基本上往出运,运到外地去贩卖,听说在京城都很抢手呢!
如果眼前这位就是燕老板的话,那可是位有钱的主儿!
他的笑容灿烂了几分,“不知道姑娘喜欢什么样的,我也好帮着踅摸踅摸。”
陈春燕:“要压箱底的。”
老板就懂了,这怕是要买嫁妆。
有时候置办这些东西,花几万两银子都有可能,如果能接下这样的生意,那自然是好啦。
“一定帮您注意着,有好的,第一时间送到府上去!”
陈春燕笑着点头,抱了匣子就走。
回到村里,董明春已经等着她了。
“这是契书,先记在了你名下,我担心直接记在你爹娘名下,到时候去过户时,他们又反悔……”
天气热,陈春燕灌了整整一杯水,才坐下来与董明春说话。
她不在意地摆摆手,“那二百亩地,有一百八十亩是我的,我当初只是口头说要给哥哥和妹妹,并没有办契书,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二十亩荒地的事情。
“不过这事事关咱们家的脸面,总要办得漂亮些。”
她顿了顿又说:“我的婚事怕是指望不上爹娘了,这事儿你帮我上点心,我们能用那种方法绕过杨小姐的父母,把人嫁到闵家,我这边也能……”
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董明春。
董明春被看得心头一跳。
她知道陈春燕这次是被惹毛了。
当初陈春燕可是并不着急嫁人的,而且再看陈春燕行事,特别推崇晚婚,还要求女子二十成婚,男子二十二成婚。
可见她自己是怎么想的了。
而现在只怕大小姐准备让自个儿的产业全部上嫁妆单子,与陈家的产业彻底分割开来,这才急着成婚的。
许家不是会贪图媳妇嫁妆的人家,带着那么多嫁妆嫁到许家其实也行。
她立刻上了心,“这事儿我觉得还是跟杨夫人商量一下为好,杨小姐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我们再开口,她也能够理解。”
陈春燕:“这事儿你看着办吧。”
知道陈春燕不反对,这事儿就好办了。
第二天,董明春便去了杨家。
杨夫人听了董明春的来意,很是诧异,“我?”
第1769章
董明春点头,“劳烦夫人了。”
杨夫人笑着说:“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大家都是熟人,如果连这点忙都不帮,算什么熟人。只是我贸然插手陈大小姐的婚事,这似乎不太妥当,陈先生陈太太那边……”
董明春:“这些我们大小姐心里都有数着呢!我家老爷太太且顾不上大小姐这一边,所以还请杨夫人多多担待一点。”
如果燕儿娘愿意让陈春燕往出嫁,当初就不会回绝了许家的提亲,让陈春燕的婚事到现在都还没有着落。
一般人家的姑娘,到了陈春燕这个年龄正是说亲交换庚帖的年纪了。
杨夫人心知这里面必有故事,但她当初既然承了陈春燕的情,到了回报的时候,就不能推托。
那她成什么人了?
“既然大小姐放心我来办这件事情,那我就僭越一次,来办了吧。”
董明春呵呵笑着点头,“那就拜托您了。”
杨夫人就对这事儿上了心。
她回头就派了人去许家递个音。
许太太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懵懵的,怎么是杨家来递音呢?
陈家又出了什么事情?
她家清泰平安的,就很不喜欢事儿多的人家。
她当初是看着陈春燕人好,接触之后才发现陈家的事情委实太多了些,心中就有些不乐意。
正好陈家拒绝了求亲,她就装作不知道有这回事,这么久了,她也没有再提。
谁知道陈家那边却主动提起这事儿,准备再议。
她觉得陈春燕确实能干,作为徒弟是挺好的,但作为儿媳妇,那是真不合适。
她说话就含含糊糊的,小丫头去回了杨夫人,杨夫人心里咯噔一下。
许家竟然不十分乐意吗?
这事儿可怎么整?
难不成还要她去帮陈春燕相看人家不成?
相看得陈春燕满意还好说,相看的陈春燕不满意,以后两家就结仇了。
这可怎么整?!
她忙忙地让人去了三井村。
而那边许大夫见妻子魂不守舍的,觉得奇怪,就来问妻子,“你这是怎么了?当心铡刀切到手。”
许太太:“我还不是为了阿墨的婚事!”
许大夫:“燕儿那孩子我看着长大的,是个不错的孩子,不知道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许太太:“她确实是个好孩子,也很能干,却未免太能干了些!
“三井村那么多人,全都看她的脸色行事,她要是嫁到我们家来了,我们阿墨还不得一辈子都听她的啊,那多憋屈。
“不是说齐大非偶嘛,我觉得燕儿已经不适合我们阿墨了。”
许大夫吃惊地看着妻子,“你竟然不乐意?”
许太太:“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合适,你看看我们阿墨做的那些药膏,最后还要在燕儿手里拿钱,以后夫纲不振啊。”
许大夫心里五味杂陈。
他以前一直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他是见阿墨心里是乐意的,他也觉得陈春燕好,便同意了,但经过妻子提醒,他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阿墨知道吗?”
许太太:“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须问他?”
许大夫翕翕唇,总觉得这样办事儿,要出事儿。
第1770章
许大夫打心眼里喜欢陈春燕,许京墨性子绵和,陈春燕性子强硬,他觉得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性格互补,日子说不定反而能过得很好。
但听自家媳妇那个意思,是希望儿媳妇把儿子当天的,不希望儿媳妇管得住儿子。
这就叫他没法说了。
儿子是那样的性子,再找个性子比儿子还弱的儿子,这家里还撑得起来吗?
他打心眼里不是很赞同。
“日子还是得孩子自己过。我们肯定会比儿子先走一步,你给他找个他不乐意的,这不是苦了他一辈子么!”
许太太心里何尝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但她狠了狠心说:“谁媳妇娶回家,揭盖头前知道媳妇是什么样的?感情不都是处出来的?就算做不到相濡以沫,至少也能做到相敬如宾!
“燕儿作为徒弟,她又带了徒弟,将你的医术发扬光大了,你看着她就高兴,这我能够理解。
“可徒弟跟儿媳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需要的儿媳妇是孝敬公婆,柔顺丈夫,友爱小姑。
“孝敬公婆……你看着吧,我们跟她意见一致的时候她能孝敬我们,我们跟她意见相左时,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招数等着我们呢。
“你看看她办的事情,直接绕过了杨家,就把杨小姐嫁出去了。
“她一看就是不把世俗礼教放在眼里的人,这种人做朋友,做徒弟都行,就是不能做儿媳妇,那样我能被气死。”
这样的人做朋友、做徒弟,因为有一股子冲劲,让人觉得踏实安心。
许大夫知道妻子主意定了,他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儿媳妇娶进门,还是妻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如果娶回来的儿媳妇为媳妇所不喜,今后后宅就别想安宁了。
他只要想想就觉得头疼。
偏偏他刚叫儿子去调查棉籽油的事情了,儿子不在,这件事情连个中间调和的人都没有。
他说:“这件事情先不急,等儿子回来,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再说。”
许太太:“这不行!今儿杨夫人叫人给我透了音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叫我们赶紧去陈家给燕儿提亲。
“她那个意思,燕儿的婚事由她来管,你听听这话,燕儿父母俱在,哪里用得着她!
“这事儿根本不能那样办,会被别人说嘴的!我看啊,这事儿还是委婉地回绝了吧。
“反正我们两家结亲的事情也没宣扬得所有人都知道,也没有交换庚帖信物,就算作罢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你说呢?”
许大夫连胡子都要揪掉了。
他就怕这样做事情,阿墨回来了要怨怪他们做父母的。
时隔那么久,燕儿主动提了亲事,或许有不得不赶紧定亲的理由。
他们这样好像有点扯后腿的意思。
许太太:“这件事情就当是我们家对不起她了,以后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尽量帮忙也就是了,但绝对不能拿阿墨的婚事做人情。”
许大夫叹气,妻子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他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
不过事后,他还是让周有成给许京墨送了封信过去。
第1771章
许太太让家里的婆子去给杨夫人回了话。
杨夫人立刻麻爪了。
这可怎么办啊。
两家原本说得好好的婚事,结果被她接手之后,反而黄了,她可怎么跟女儿交代哟!
不行,得去找女儿讨个主意。
杨夫人收拾了东西就往外走。
杨崇文从角门进来,一眼便看到了杨夫人。
“你匆匆忙忙的上哪儿去?”
杨夫人眼珠一转,觉得把这事儿告诉杨崇文也行,杨崇文在外面见过大世面,主意难道不比她这个妇道人家多呀!
她便低声将事情说了,“我们家的女儿不是拜了燕儿家的爹娘为干爹干娘,从燕儿家出嫁的么,燕儿现在想拜我为干娘,拜托我帮她盯着婚事,我琢磨着这事儿不好办,便想去跟桐桐商量一下。”
杨崇文下意识想问妻子一句,怎么不去跟娘商量,但他很快想起来他那个娘不是个脑子清醒的,这事儿还真不能跟她商量。
他沉吟不语。
如果陈春燕跟定国公世子的交情当真匪浅,那么让陈春燕拜到夫人名下,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他说不定还能因此起复。
定国公的胞妹还是胞姐,听说是宫里的贵妃娘娘,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贵妃就是后宫之主,听说皇上不准备立后了,但准备给贵妃晋为皇贵妃,这就是副后,定国公府定然水涨船高。
他立刻道:“什么事情都讲究个名正言顺,你不如先将燕儿认到名下,这样一来,你之后做事情也立得住脚一些。”
杨夫人几乎跳起来,“认到名下?”
我的天,就陈春燕那个性子,没有认到名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都差点把杨老安人气死,真认到名下,杨老安人让她过去立规矩,她还不直接上手把杨老安人给弄死呀!
杨崇文越说越觉得自己的主意极妙。
他说的认到名下可不是杨桐那种给燕儿爹燕儿娘磕头敬茶就可以的,他是准备把陈春燕记到族谱上的。
上了族谱,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
“你过去探探陈家的口风。算了,我们一起去吧。”
杨夫人心里翻江倒海的,“老安人那里……”
杨崇文:“老安人年纪大了,如果在家里住得不自在,就请老安人去庄子上荣养吧。”
杨夫人呼吸一滞。
原本那么孝顺的一个人,因为老安人影响到了他的前程,他也可以不孝顺了么!
这世上的事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夫妻两个坐了马车往五味居去。
杨崇文远远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出言招呼,“文博?”
文博闻声回头,躬身行礼,“杨大人。”
杨崇文赶紧叫停了马车,“别叫我杨大人,就叫叔父吧。哎,你怎么在这里?”
文博面露为难之色。
杨崇文:“可是有什么不方便说的?”
文博拱拱手,表示确实不好说。
杨崇文也就不勉强了,“看你去的方向,也是去酒楼的?”
这个倒是能说。
文博:“我是去学府后街,找燕老板。”
杨崇文:“巧了,我也是。原来她不在店里啊,那我就去后面看看。”
第1772章
杨崇文和文博到了学府后巷,才知道陈春燕根本没在这里。
杨崇文倒是和杨夫人一起去了学府后巷,至于文博却辞了杨崇文,往三井村来了。
陈春燕听到人禀报说杨家的老爷和文博文公子一起去了学府后巷找她,她还有些诧异,没弄明白文博怎么和杨崇文混到一起去了。
她转念一想,杨崇文是京官,文博的爹也是京官,两人认识也不奇怪,就释然了。
不过有件事情她觉得奇怪,既然是来找她的,为什么杨崇文反倒留在了城里。
难不成在算计着什么?
她真是怕了她那一对拎不清的父母了,生怕自己被绕了进去。
还是赶紧见了文博,再派人去打问一下城里的情况吧。
她在花厅见了文博。
文博很客气地跟陈春燕行礼。
陈春燕还了礼,请文博喝茶,她见文博没有主动说他是来干什么的,她也就不主动问了。
她也怕文博说出什么让她为难的事情来,她不好处理,平白得罪人。
两个心底跟明镜似的人,都低头装起了糊涂。
到底是文博沉不住气,先开了口,“不知道燕儿姑娘你认不认识一个叫文清的人。”
陈春燕一愣。
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到底在哪里听说过呢?
文博见她面露迷茫,提醒道:“文清是谢大夫的徒弟。”
哦!
知道了。
那个跟许大夫很不对付的谢大夫。
这俩人说起来也没仇,就是在医术上,谁也不服谁。
她上次跟着许大夫去华城时,还见过谢大夫师徒俩。
文博见陈春燕的神情,就知道陈春燕想起来了。
“那个文清是我远房堂叔,家族大了嘛,不是所有人都有读书天赋,而且也供不起那么多人读书,有的人就必须自己找一条出路。
“谢大人祖上是太医,医术很是了得,又跟我家有点渊源,我这个远房堂叔就拜在了谢大夫名下做徒弟。”
简单两句话,把渊源交代得清清楚楚的。
听祁轩说,文博的父亲叫文渊,而谢大夫的徒弟叫文清,这么看起来,两人都是“水”字辈的了。
只是文博跟她说这些做什么?
犯不上啊!
文博唇角翕翕,终于还是说道:“是这样的,堂叔上次见了你之后,就觉得你和一位故人长得极为相似,便画了你的画像,托人送回了京里。
“那位故人一看,也觉得你长得与她很像,正巧我就在梁县,便托我来打听你的事情。
“我想着与其在背后行事,引人误会,有什么事情还不如直接问你的好。”
呃!
陈春燕感觉有一大波狗血剧情在朝自己靠近。
“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问了我也不一定知道。”
文博苦笑,“你还记得你奶的事情吗?”
陈春燕:“我奶没的时候,还没有我。”
文博能被噎死。
他当然知道那些事情陈春燕不可能亲身经历过,但知道得听说过吧。
他一向不善言辞,和人交往都是凭本心,有什么说什么。
不过与他交往的人都是谦谦君子,还是第一次遇到陈春燕这么噎人的。
他咳嗽两声,“你有没有听说过关于你祖母的身世的事情?”
第1773章
陈春燕的脸色就变得精彩起来,居然还真是一大盆狗血等着她啊。
可如果真的事关祖母,她又不能乱来。
她最初的最初其实还是受了那么素未谋面的祖母的照顾的,不是她祖母留下的东西,陈家连最初的二十亩荒地和盖房子的地都买不来。
她谨慎地回答:“听倒是听说过一些,我祖母并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的亲生女儿,是收养的。
“曾祖父和曾祖母收养了祖母后,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祖母的处境艰难,便嫁给了祖父,搬家到了龙桥村,和五叔公有个照应。
“至于曾祖父和曾祖母是从哪儿收养的祖母,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文博身体微微前倾,“你祖母身上有没有带着什么东西?”
是想问有没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吧?
陈春燕:“我祖母应该是被拐子拐来的,如果身上带着什么东西,也早就被拐子摸了去卖了,哪能留给她老人家?”
文博一想也是。
他微微有些泄气,过了会儿,才道:“你最近忙不忙,能不能同我去京城看看?”
陈春燕有些吃惊,文博向来守礼知道进退,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来。
文博很不自在,“你别多心,我没有怠慢你的意思。
“我家虽然是文臣,但也有交好的簪缨世家,永昌侯便是其中一家。
“当年家主进京赶考,被歹人惦记上了,是老永昌侯出手救了他老人家。
“后来我们便成了通家之好,相互也知根知底的。
“据我所知,老永昌侯只得一子一女,女儿是小的那个。
“那年上元节看花灯,老永昌侯在酒楼包了三个雅间,招待亲朋故旧。
“老永昌侯就让如今的永昌侯太夫人招待女眷,他在隔壁陪男宾。
“永昌侯太夫人就让两个孩子待在她身边,还叮嘱已经七岁的长子看好还只有两岁多的妹妹。
“那些过来看灯的故旧家的小姐,每到一个,都要到东道主这里来问安,永昌侯太夫人便得跟他们寒暄几句。
“可就是几句话的功夫,她回过头来,两个孩子都不见了。
“大人们赶紧去找,谁知道刚刚下楼,就听到世子爷的哭声,却原来大小姐被人抢走了。
“后来问了大少爷才知道,妹妹想要楼下的兔子灯,但那个灯需要猜对了灯谜才能得。
“他们让丫鬟婆子带他们去,丫鬟婆子都不同意,两个人便趁着丫鬟婆子没有注意,偷偷溜下了楼。
“可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大小姐就被人抢走了……
“因为这件事情太夫人和老侯爷置了一辈子气,老侯爷心里也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郁郁而终了,闭眼前,还叮嘱儿子一定要将妹妹找回来。
“而如今的永昌侯心里也内疚得很,是他把妹妹弄丢的,母亲看他不顺眼,父亲心里有气,他心里也委屈,却偏偏别人的气都有处撒,就他发不得脾气。
“你没看到,他那样一个人,头发都白了一半。
“好不容易听说有了点消息,他的精神看起来好多了,太夫人也好不容易有了个笑脸。”
第1774章
文博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陈春燕,非常期待陈春燕说出“我跟你去”之类的话。
“我知道,这件事情让你为难了。不过我可以保证,你往返京城的安全,一应食宿车马费都由我来承担。
“如果你不信任别人,我可以亲自陪你往返一次。”
陈春燕:“天下之大,相似的人何其多,我就算是去了,又如何确定我到底跟永昌侯家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双方都拿不出有利的证据证明彼此身份的真伪,不如大家都先冷静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有利的证据再说。
“我现在过得还行,没有攀龙附凤的心思,不愿意被人说成是去占便宜。
“而万一永昌侯认错了人,岂不是让他嫡亲的妹妹一直流落在外?”
文博着急起来。
他听说永昌侯有一幅太夫人年轻时的画像,画像只与太夫人有六七成相似,就就是如此,陈春燕长得也非常肖似画像上的人。
太夫人如果不能亲眼看一眼陈春燕,是觉得不会甘心的。
他依旧试图说服陈春燕,“你就当是去玩儿了。”
哄谁呢!
京城波诡云谲的,她待在三井村做一言九鼎的人,难道不比去京城舒服?
她觉得有的事确实应该弄清楚,不过却不是跟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至少得打听到祖母是从哪儿被卖过来的吧。
如果祖母是从北边被拐来的,那么很显然跟永昌侯府没有关系。
文博看陈春燕那样子,就知道陈春燕不想去,“当年拐走大小姐的拐子已经找到了,他也承认将人带到了北方。
“只是永昌侯府的人追得紧,他心里害怕,就把孩子便宜卖给了别的人牙子,不过那个人牙子就是做北方生意的,孩子应该就在北方。
“燕老板,你就去看看吧,其实也耽搁不了你多少事情,行吗?”
陈春燕有些犹豫,如果真如文博所说,事情就太巧了些。
长得像永昌侯太夫人的她在北方,拐子刚好又把人卖到了北方,她不得不慎重些了。
“我家里乱糟糟的,事情还没有理顺,等理顺了,怕是都十月了,一转眼就是吃腊八粥,过小年的日子。
“我可不想过年期间还在赶路。”
文博的头都大了,“你家里的事情不能交给别人处理吗?”
陈春燕的嘴抿了起来。
她想把如今的产业全部上嫁妆单子,还得把获得的金银用来压箱底,这事儿只能她自己来办。
换成谁看到那么多产业不眼红啊,要是被闹了出来,那事情就大了。
按照本朝律例,未出阁的姑娘是不能够置办私产的。
也就是说,陈春燕说那些产业是她的,可从礼法上来讲,那些东西是陈家公中的。
如果不是出了燕儿娘为大儿子算计她的事情,她也不必那么防着燕儿娘,但现在她不得不防了,财帛动人心啊,万一燕儿娘觉得那些东西都该是她儿子的,怎么办?
也不用燕儿娘做太多事情,只需要将陈春燕有私产这件事情闹出去,陈春燕的这些产业就会顺理成章地变成陈家公中的产业。
第1775章
文博:“一路上我会安排妥当,也不会让你在京城停留太久。十月上旬出发,十一月上旬准能回来。
“如果你选择骑马的话,速度会更快……”
陈春燕:“……”
大冬天的,老北风呼呼地刮。
她骑马赶路,那风还不跟刀子似的呀!
她干嘛要去遭这个罪!
“孩子都丢了那么多年了,而且我祖母已经过世了,这事儿也不是急就行的事儿,这样吧,等明年春上,我再跟你去一趟京城。”
文博能被气死。
陈春燕什么时候不忙啊?
这个时候能用忙推托,到了明年春上,她一样可以用忙推托。
到了春天还得疏通沟渠,还得春耕,比冬天还忙!
忙过了春天,夏天又太热了,不适宜赶路。
过了夏天,到了秋天又得秋收了,一样很忙。
这么一算,一年就过去了。
再往前算,陈春燕一转眼就及笄了,得嫁人了。
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得侍奉公婆,她就更没有时间了。
文博觉得这样不是个事儿,“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要办什么事情,我帮你办了,你就能早点出发了。
“我嘴很紧,而且跟梁县的人没有什么瓜葛,你就算有什么事情交给我办,也不用担心走漏风声。”
他只是不喜欢京城那种尔虞我诈的氛围,但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通透的人,他只稍微想想就知道,陈春燕这么坚持留下来是因为要办的事情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陈春燕似笑非笑地看着文博。
文博有些不自在,他们说起来并没有多熟,这么要求陈春燕相信他,实在冒昧得很。
他局促地动了动脚,“我可以给你写契书,保证不会外泄消息。”
陈春燕知道文博是个端方公子,这件事情就算告诉他,他也不会往外讲。
但事关她的婚事,这么让一个年轻男子插手,她觉得怪怪的。
文博:“你可以信我的。”
陈春燕摆摆手,“我不是不信你,只是我定亲选夫婿什么的,你好像帮不上忙。”
说完,她似笑非笑的神情更加明显了。
文博的脸涨得通红,这事儿……这事儿他还真的帮不上忙。
他不安地站起身,“我先告辞了。”
陈春燕起身送文博,文博落荒而逃。
陈春燕哈哈大笑。
这个时代的人,只要不是青皮,面皮好像都挺薄的。
文博听到笑声,囧得抬不起头来。
而另一边,杨崇文也顺利地见到了燕儿爹娘。
燕儿爹脸色难看,“绝对不行!我的女儿我又不是养不起了,绝对不会送给你们家。”
杨崇文:“你别误会我的意思。哪个爹娘又不是为了女儿好的呢!让燕儿到我们家,她便改换了门庭,成了读书人家的小姐。
“她将来说亲的范围更广,也能找个同样是读书人家的少爷。
“你知道的,读书人家的规矩很严,好多人家都有男人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
“让燕儿嫁进这样的人家,今后吃穿不愁,还没有小妾通房的糟心事等着她,这可比你留在家里强多了吧。
“女人再强,也不如有个依靠来得实在。”
第1776章
燕儿爹是非常希望燕儿能过得好的,他听到杨崇文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几乎要被杨崇文说服了。
燕儿娘却拉了拉燕儿爹的袖子。
燕儿爹朝燕儿娘看过去。
燕儿娘就说:“我们家的事情现在都由燕儿管着,如果让燕儿去了你们家,我们家这一摊子事情怎么办?”
杨崇文有些意外地看着燕儿娘,父母俱在,陈家的事情居然陈春燕一手抓吗?
要出嫁的姑娘,也有跟在主母身边学习主持中馈的,但最终拿主意的还是主母,不像陈家这样。
这可就有些麻烦了。
他朝杨夫人看去。
杨夫人一直都处在麻爪的状态。
陈春燕把事情拜托给她来办,她一没有搞定许家,二没有搞定陈家,这事儿给整的,她都不好意思去见陈春燕了。
见丈夫看过来,杨夫人赶紧收敛心神。
她左右一思量,道:“二小姐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也可以主持中馈了,可以让大小姐把事情交给二小姐。
“而且二小姐也不完全是闺阁女子,她也是在外面行走过,有见识的女子,主持起家里的中馈来,应该也是举重若轻的。”
燕儿娘一直没有想到过陈谷秋身上。
经过杨夫人提醒,她忽然意识到或许让陈谷秋管家比陈春燕管家更妙。
时间久了,她难免又想起她的亲娘来,如果管家的是陈谷秋,一定不会那么强硬地让她的亲娘离开。
她娘前几天还让人带信过来,说日子难过,今年夏天在三井村耽搁了一段时间,庄稼的收成不好,让她接济几个钱。
她倒是想给,可这里里外外的,全是陈春燕的人,陈春燕又不喜欢她娘家的人,她就没敢给。
她娘日子过不下去了,跑到门上来哭了一回,被酒楼的人赶走了。
这些事情她都没敢让陈春燕知道。
如果是陈谷秋就不一样了,陈谷秋心软很多,她相信只要她这个当娘的开口,陈谷秋一定会帮她娘家的。
这么想着,燕儿娘脸上的表情就有了几分松动。
杨崇文知道事情有了眉目,他便加了一分火,“你要实在是觉得二小姐还管不了家里的事情,大儿媳妇不也快进门了吗?让大儿媳妇搭把手,也能将事情管了,是不是?”
他一辈子都不会想到,他在金銮殿上,用来劝谏圣上的口才,会用到一对乡野夫妇圣上。
燕儿娘的表情就更放松了。
也是啊,她儿子马上要娶媳妇了,让媳妇管着家里的事情,不比让女儿管着更加名正言顺吗?
她点了点头,“您说得有道理。”
杨崇文:“这样的话,我们什么时候选个吉日,开祠堂把这事儿办了。”
燕儿娘犹豫了一瞬,还是点了点头,“我没什么意见,主要还得看燕儿。”
杨崇文信心百倍,他相信以陈春燕那样的聪明人不会看不出来,做杨家的女儿比做陈家的女儿更好。
跟陈春燕谈肯定比跟她父母谈更加轻松。
他含笑离开了学府后街,和杨夫人一同去了三井村。
陈春燕听到杨崇文来访,还惊奇了一下,她的事情说白了是内宅女眷的事情,他掺和进来干什么?
第1777章
出于礼貌和尊重,陈春燕亲自迎了出去。
杨崇文一路走一路评价,“园子修得不错,如果能运几块太湖石来造景就更好了。”
陈春燕:“……”
一块太湖石从南运到北,能变成天价!
实在是没有必要。
而且她种的草木也都没有废物,不是能够入药的,就是能够吃的,那种纯观赏性质的,她一棵也没有种。
她就是这么看重实用!
她客气地道:“我们世代种田,还没有开始耕读传家,现在还不是讲究这些的时候。”
杨崇文清了清嗓子。
陈家现在开始附庸风雅确实早了些,底蕴不够呀!
之前有人弹劾榆林卫指挥使横征暴敛,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只看他在西北那么干旱的地方建了一座“江南园林”,就可以窥见一斑了。
那园林造出了天价来。
陈家确实没有这个钱来霍霍。
陈春燕请杨崇文坐了。
蔡大丫和于玲玲一起上来给他们上茶。
蔡大丫把茶放在了陈春燕手边,就站在陈春燕身后不动了。
于玲玲把茶放在杨崇文和杨夫人手边,便退了出去。
杨夫人不由得多看了蔡大丫几眼。
两个姑娘很小的举动,却透漏出不少的信息,至少可以知道蔡大丫比于玲玲更受陈春燕重用。
杨崇文也没管那些,他一个大男人,也不好盯着人家一个小姑娘看,要是让陈春燕误会他想讨了这个小姑娘去,那才丢脸丢大了呢!
他正襟危坐,主动说起了杨夫人办事的情况来,“……也就是说许家并不乐意。不过这也没关系,我同意你过继到我家来,等开了祠堂,你就是我的女儿了,我一定会帮你在名门望族里面找个如意郎君的。”
呃!
陈春燕端起茶喝了一口。
这话的信息量有点大呀!
“您的意思是许家不同意提亲咯?”
杨夫人为难地看着陈春燕,“是的,已经委婉地拒绝了。”
陈春燕:“说原因了吗?”
杨夫人:“没有。这事儿我也不好多问,怕伤了你的面子。”
陈春燕点了点头,脸上根本看不到伤心的神情。
杨夫人微微松了一口气,她没把事情办好,总觉得对不起陈春燕似的。
陈春燕:“您家有儿有女的,怎么想起来让我过继?”
杨崇文:“我杨家的女儿在陈家出嫁,陈家的女儿在我杨家出嫁,说出去也是一桩美谈。”
陈春燕轻笑出声,“我却不是个在意虚名的。如果是这样,那就算了,过继的事情不要再提。”
杨崇文诧异。
他原本以为陈春燕肯定会答应的,这是谁都看得到的好处。
他虽然被罢官了,但是说不定还能起复,陈春燕作为他的女儿出嫁,就能嫁入高门大户,这可比在乡下地方奋斗好多了。
“这事儿你爹娘已经答应了。”
陈春燕微微睁大了眼睛,继而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了。
原来他们就是这样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推出去啊。
飞鸟都还没有尽,良弓就要被藏起来了么。
她叹了口气,“这事儿我会考虑的,多谢了。”
杨崇文哈哈大笑,“说什么多谢!”
第1778章
送走了杨崇文,陈春燕立刻改变了主意,让董明春去把文博请回来。
她可不想做趋虎吞狼的事情来。
董明春见陈春燕的神色郑重,不仅亲自坐马车去请人,还撇开了盛小冬这个大嘴巴。
盛小冬被骂得莫名其妙的,但董明春让他待在房间里不要出来,他也就待在房间里不出来了。
文博正在借助的小院中写信,他无论如何都要请永昌侯府的人过来一趟。
陈春燕这边走不开,就让永昌侯府的人来看一眼也是一样。
最好是太夫人的奶嬷嬷,那才是最了解太夫人的人。
那位奶嬷嬷如今年纪也大了,也不知道行不行。
他的信都快写完了,却听到人说董明春来拜访。
他心中很是诧异,董明春可是陈春燕身边最得力的人,就这么过来了,恐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赶紧请董明春进来坐。
董明春:“我就不坐了,是我们大小姐让我来请公子再去一趟三井村,有事情相商。”
文博听到自己的心脏咚咚跳动的声音。
这么急着找他,只可能是因为一件事情,那就是陈春燕反悔了,她愿意跟她去一趟京城。
这可真是太好了。
他脚步轻快地跟着董明春回了三井村。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也算是对父亲有个交代了。
陈春燕站在门口等。
文博赶紧让她不要客气,“秋天的太阳可晒不得,当心咳嗽。”
如果陈春燕真是永昌侯府的表小姐,那就算是他的妹妹,他照顾照顾她也是应该的。
陈春燕摇摇头,表示没关系。
两人刚刚落座,给文博上了茶。
陈春燕就说:“你说的事情我考虑过了,确实应该去一趟京城,你看什么时候出发比较好。”
文博:“尽快吧,就这两天,你收拾东西来得及吗?”
陈春燕点点头。
她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只要带上银票,哪怕出门在外,也不必担心缺吃少穿了。
文博犹豫了一下,才道:“我今天就搬到三井村来吧,到时候我们直接从三井村出发去京城。”
陈春燕没有意见。
既然她答应了去,就不介意给文博提供点方便。
文博大喜,回去收拾东西不提。
陈春燕却把董明春几个人全都叫到面前来开会了,“我要离开一个多月,蔡大丫跟着我一起走,家里的事情我就交给春姐总管了,周文严和于玲玲从旁协助。
“聂家要的玛瑙,你们尽快挑好了给他们送去,记住了,价格比之前高三成,让他们尽快把钱送过来,我要拿了钱上京城。
“然后小王子那边,周文严上点心,有什么消息,及时报给祁大人,大王子的人是不是真的在朝我们靠拢,这个消息……一旦确实,村子里该备战就要备战,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
“其他的常规事情,都有章程可循,你们照着办事就行,我就不多说。你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就尽快提出来。”
董明春摇了摇头。
周文严吭吭哧哧的。
陈春燕:“有话就说。”
周文严:“我平时可不可以就待在村子里,尽量不去城里啊?”
第1779章
陈春燕挑了挑眉,“为什么?”
她当初给周文严和盛小冬的任务就是做好外联,将各方消息及时汇总到她这里,并将她的意见及时传递到各处。
周文严如果一直躲在村子里,他的作用就会被削弱。
周文严面露苦涩,吭吭哧哧的。
陈春燕就有点明白了,“是因为廖小姐?”
周文严迟疑着点了点头。
陈春燕笑了,忍不住打击他,“那样的话,你待在村里不是更不方便?廖小姐每天都在学堂教书。”
也对哦!
周文严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在城里受了廖小姐的刺激,下意识不想去城里,却忘记了廖小姐每天都会到三井村来。
他立刻坐立不安起来。
陈春燕摆摆手,“你放心吧,她不敢拿你如何的,你就安安心心待在这里吧。”
周文严松了口气的样子,但在心里还是决定要离廖小姐远一些再远一些。
陈春燕笑看了周文严一眼,不再多说什么了。
有的事情,不去面对,单是躲是躲不过去的。
当天晚上,文博便住进了三井村,他仿佛要盯着陈春燕似的,死活要住进陈家新宅里。
陈春燕也随她。
她一直等着徐方那边的消息,直到徐方亲自来说土地和宅基地都已经搞定了,她才回了房间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她收拾东西时,就让董明春把东西带到城里去,告诉燕儿爹娘要换土地的事情,他们同意了,立刻去县衙把手续办了,一刻都不要拖延。
董明春:“你放心吧,我会把事情处理好的。”
她心里也知道,燕儿娘把她当做陈家的下人看,她过去未必能能有什么好脸色,甚至还有可能会拖拖拉拉着不给她办事情。
不过进了城,有的事情她办不了,闵大人也能办。
要是燕儿爹娘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她不介意直接绕过他们,找闵大人把田地过户,反正所有地契都在她手里。
陈春燕要给爹娘留面子,董明春却不一定要给燕儿爹娘留面子,她是陈春燕请来管着这一摊子事情的人,又不是燕儿爹娘请来的人。
这一点她认识得很清楚。
陈春燕将东西装进马车,因着不知道要在京城耽误多长时间,她不仅带了这两天穿的衣服,还带了几件东西。
又想着路途遥远,路上可能十分颠簸,便多带了几个软垫子。
文博的礼仪规矩非常严,从来没有想过要跟陈春燕同车,他看到三井村的人在准备马车时,便主动要求多准备一辆。
小子们拿不定主意,便去问了董明春意见。
边陲地区规矩不严,他们怎么行事别人都不会说道,但是进了京可就不一样了,大家小姐可不会轻易露面,而且也不会跟外男同乘一辆车。
不管永昌侯府是不是陈春燕的外家吧,都不能让陈春燕被笑话。
董明春几乎立刻同意增派一辆黑漆平顶的马车,还弄了几身一模一样的衣服来,让卫兵们穿上。
“这一次大小姐去京城就要拜托各位护卫了,待各位回来,我亲自给各位庆功。”
“春姐你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