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借助的人家也是老实本分的人家,祁轩付了钱,人家真是把能弄到的好菜全部踅摸了过来。
桌上有肉就不说了,还把家里的老母鸡杀了炖上。
陈春燕本来是不知道的,是看到这家的小闺女蹲在墙角抹眼泪,她问了一嘴,才知道的,家里的鸡平时都是这小闺女喂的,喂出了感情了。
这事儿闹的。
陈春燕:“走,姐姐请你吃东西。”
小姑娘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陈春燕。
想来平时父母也叮嘱过她,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当心遇到拐子,被卖到山沟沟里去给人当媳妇。
她看着陈春燕并不动弹。
陈春燕伸手要牵这小姑娘,“我并不比你大几岁,这条街你也熟,随便叫一声,不得出来一串人帮你啊,你怕啥的。”
小姑娘这才牵上了陈春燕的手。
陈春燕就问:“你平常在家干啥?”
小姑娘:“早上起来做饭,然后喂鸡,再然后带弟弟,再然后做饭……”
这么个小姑娘,一天竟然也没个清闲的时候。
陈春燕:“你想读书认字吗?”
小姑娘沉默了很久,才说:“不想。我家没钱。我听说只有大家小姐才读书写字呢!而且我去读书了,弟弟就没人带了。”
陈春燕:“你知道三井村吗?”
小姑娘摇摇头。
陈春燕:“三井村在北边,距离这里半天的路程,那里的学堂要收女娃,还免费给书念,管中午一顿饭。
“如果家里困难,早饭和晚饭吃不起的,可以帮三井村干活,他们会管饭。”
小姑娘的眼睛亮晶晶的,“还有这样的好事?”
陈春燕摸摸小姑娘的脑袋,“是啊,你回去跟你父母说说,让他们带你去看看。家里少了你一个人的口粮,生活还会宽裕些,他们不会不允许的。”
小姑娘重重点头。
陈春燕:“你平时有没有玩儿得好的伙伴?有这么好的事情,得告诉他们一声吧。”
小姑娘再次点头,立刻就要跑走。
陈春燕就叫住她,“别忙,我给你买一袋子糖,你带着去请小伙伴一起吃。”
三井村缺人啊,陈春燕是啥法子都想得出来。
就落脚的这么一会子,还想着忽悠人呢!
她其实很希望有一大批姑娘能进入三井村接受新式教育的。
这一批人出来,只要绝大部分不愿意再受家里的压迫,她就是成功的了。
她停在一家店前,盯着点心看,越看越眼熟。
店家就说:“这是今儿刚从梁县进的货,是正宗的五味居点心,尝尝?”
陈春燕:“给我称一斤奶片。”
她瞄了一眼店招,上面也没什么标记,看不出来是不是廖家的铺子。
她付了钱,尝了一口,味道不错,确实是五味居的手艺。
她都有点拿不准了,这到底是自家的货铺得开还是有人仿冒啊。
老板看陈春燕那砸吧嘴的模样,就不高兴了,“我们绝对是正品,没有假的,你看看我们这盒子,上面还打着标记呢!”
陈春燕打眼一看,确实是她画的五味居的标记。
陈春燕:“您别多心啊,我只是看您这招牌没有廖家的标记,还当您拿东西糊弄我呢!”
第1601章
老板嘴里还哼哼着,他确实听不高兴的,他听说五味居的东西卖得火得很,最主要的是还限量,没有渠道还买不到。
他就寻思着弄点来卖吧,价格高点就高点,卖得也确实还不错。
但并不能因为他的店看着小,就怀疑他买假货吧!
陈春燕把手里的奶片塞给小姑娘,“玩儿去吧。”
她才说:“再给我称一斤带走。”
老板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这么贵的东西,一次性买了两斤,他当然乐意了。
陈春燕:“能说说您这是在哪里买的吗?”
老板丢了称,“你这小姑娘怎么这样,你还是怀疑我呗!”
这老板这狗怂脾气,竟然还能把店开下去,也真是……运气。
陈春燕:“我没别的意思,就是好奇而已。我是五味居的人,外出办事路过这里,发现您这儿不是我们供的货,就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嘴而已。
“您要是不信,您给我纸笔,我写张条子给您,回头您用这条子去五味居进货,保证能进,而且直接进货,要比从二道贩子那里买便宜多了。”
老板:“是五味居店里吗?”
陈春燕点头,“肯定的。”
老板立刻换了张脸,笑嘻嘻地拿了纸笔过来。
陈春燕当真写了张条子,盖上自己的私章,又签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瘦金体。
字体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
老板看了陈春燕那三个字,就觉得这事儿是真的了,这字儿怎么看都跟五味居招牌上的字是一式一样的。
再一看。
陈春燕。
我的妈呀。
这不是燕老板么。
老板:“您快里面请。”
陈春燕挺尴尬的,她竟然成了个名人了,签个名字,竟然被人认出来了。
她摆摆手,“您这是在哪里进的货,您跟我说说,好叫我去看个究竟。”
老板:“我叫伙计带您去。”
陈春燕拱拱手,“有劳了。”
老板就叫店里的小伙计领着陈春燕往进货的地方去。
两个人越走越偏离繁华的街道,最后拐进了住宅区。
在这种地方做生意?
这样的地方,陈春燕只想到了一种生意,那就是半掩门……
她跟着小伙计往巷子里走,一言不发的。
她的肩膀忽然被一只手抓住了。
她伸手按住那只手,另一只手立刻给了身后的人一个肘击。
“咳,咳咳,我担心你,跟出来看看,你还……我算是白担心你了,我应该担心的是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声音是祁轩的。
陈春燕没好气地说:“谁叫你这么突然伸手按住我的肩膀的,我知道是坏人还是好人?”
祁轩摸摸鼻子,“好啦,我们扯平啦,拉什么脸子!哎,你说说,到这里来干什么?”
陈春燕:“五味居的货通过不明的渠道流通了出来。”
祁轩:“这是好事儿啊,证明你的货受欢迎。”
陈春燕瞄了祁轩一眼,“你是真不适合做生意,你的心这样大,做生意没亏死,老天都没眼。”
祁轩没脸没皮的,“我不需要会做生意,你会就行了,我靠着你呢!”
呃!
陈春燕惊为天人,“这话你倒是说得顺溜!”
第1602章
两个人拌了几句嘴,便相携朝巷子里面走。
有一个院子的门大敞着,里面很是热闹的样子。
相比起周围人家关门闭户的模样,这家就很是显眼了。
陈春燕站在门口朝里面瞧。
好家伙,盒子堆在院子里,堆得满满当当的,还有妇女坐在小板凳上继续糊纸盒,糊好了就随手堆在面前。
这盒子用来装食品,卫生真是相当堪忧的。
这也就罢了。
陈春燕看到这些盒子上明明白白印着五味居的标志。
嘿,真是假冒伪劣产品害人之心不死啊!
另一边,有人拿出食盒,往盒子里倒奶片,几乎把盒子填满后,另外一个人拿出一个带着五味居标志的盒子,往另外一个盒子里薄薄地倒上一层,便将盒子装满了。
如果有人怀疑货是假的,尝一口,味道肯定没差别。
肯定没差别啊,面上那一层货,是真的!
陈春燕几乎原地爆炸。
这些个人真是会动脑筋啊,把脑筋都动到她头上了。
这是赚钱吗?这不是。
这是吃她的肉,喝她的血,还准备砸她的饭碗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哪怕是假货,因为这个年月的技术条件有限,没有化工合成产品,做奶片,你用的还得是奶。
不过卫生条件确实堪忧。
遇上肠胃不好的,吃了这些东西拉了肚子,人家能想到是这些人卖了假货吗?有些人还是能想到,但人家会找这些人算账吗?
不会的。
他们得找能为他们拉肚子买单的人,那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五味居。
这下五味居又成背锅的了。
这肯定不行。
祁轩看到了地上的东西,脸就黑了,他倒是没想得太远。
他只想到了有人仿冒五味居的东西,五味居的收入就少了,那么相应的,给卫所的供给就会减少,他想要扩充兵力,就会变得困难。
这对他的计划是有影响的,肯定不允许。
祁轩:“得让县令管一管了。”
陈春燕摇头,“从上往下管,是管不了的,还得从下往上管。”
这个时代并没有品牌保护意识,让县令断这种案子,他能怎么断?
跟祁轩关系好呢,就叛得重一点,跟他关系不好呢,少不得要受一顿冷嘲热讽。
所以在没有律法保护的时代,自己的权益就得自己保护。
祁轩:“怎么说?”
陈春燕摇摇头。
院子里已经有人向他们走了过来,“你们是干啥的?”
陈春燕:“听说你们这儿买东西有折扣,能打几折?”
那人就问:“你买多少?”
陈春燕:“走亲戚能买多少?三五斤不得了了。”
那人摆手,“不卖,我们要卖就卖一整盒。”
陈春燕就拉着祁轩离开了。
在路上,陈春燕就说了想法,“一松哥认识些青皮帮闲,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这些人本来就流窜在各个乡镇上,让他们出手,我们出钱,问题就解决了。
“只要让这些人觉得仿造五味居的东西代价大,赚头小,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再模仿了。”
祁轩:“那些人不服管束,你当心闹出人命来,收不了场。”
第1603章
陈春燕摊手,“那我能怎么办呢?我手底下的人少了一股子狠劲儿,让他们出手……别没吓住人家,他们倒是被吓到了。
“这种事情也讲究一鼓作气的,只要一回缩了,人家就不会再害怕了。”
说的是这个理。
祁轩:“交给我吧。我手里还有点人可以用。”
他看着陈春燕的眼睛。
陈春燕就懂了,祁轩所谓的可以用的人,就是那些被收编了的土匪,这些人好勇斗狠惯了的,现在虽然跟着祁轩过上了好日子,但骨子里却还有土匪的烙印。
找他们其实最是恰当的。
他们身上带着彪悍气,手上却没有沾过血,如果沾过,祁轩也不会留下他们。
这就说明,他们本身就很有分寸。
找这样一群人去办这件事情,陈春燕觉得很妥当。
她就安心地回了借住的地方。
天都黑了,一片火光忽然冲天而起,大叫着救火的声音,此起彼伏地传了过来。
陈春燕猛然翻身坐起,心说:不会吧,祁轩那么狠,直接烧了人家的院子?
她三两下披上外衣就往外面走,祁轩背着手站在院子里听着外面的声音。
她说:“你……”
祁轩:“没什么大事,你去睡吧。”
陈春燕压低了声音,“你烧了哪儿?”
祁轩哼笑一声,“第一次而已,我只让人把那些人打了一顿,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把所有货都烧了。”
确实如此。
火看着大,看着骇人,却是在院子中的空地上点的。
盒子一个一个往火里扔,间或还往里面扔点心和零食。
来帮忙的人都惊呆了,这话是怎么说的?
就有人解释了,“这群上了良心的狗东西,自己做了假货,冒充五味居往出卖,他们连手都没洗干净,吃他们做的东西的人,能不生病?
“第一次,给他们个教训,如果再有下一次,我们就不止烧这点货了。”
这些人身上隐隐作痛的伤,提醒着他们,如果还有下次,他们将受到什么待遇。
太可怕了,比街上的青皮还可怕。
青皮只是堵门讹几个钱而已,这些人却直接过来烧货了,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们还会持续清查卖假货的人,一旦被逮到了,就是一样的下场。”
只清查卖五味居假货的人,是不是说明这些人就是五味居的人呢?
这五味居也太霸道了吧,只准他们家卖,不准别家卖么,还有没有王法了?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五味居的招牌是人家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不能由你们这起子小人随便砸了。
“你们要卖点心,卖奶片,这谁也管不着,但你们如果在盒子上印五味居,那就是不行。
“你们自己是不是五味居的人,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什么理都站你那边,你的脸怎么就那么大呢,真当自己是天王老子了。
“你们讲理,我就好好给你们讲道理,如果你们不讲理,呵呵,老子能比你们更不讲道理。
“说不听,也无所谓,下一次一人先断一条胳膊再说。”
现场的人噤若寒蝉,他们敢哔哔只是因为说惯了闲话,但谁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说闲话不是!
第1604章
从这天开始,祁轩手底下就有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开始从周边城镇清查假货,一旦查到,一定严惩,然后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等把北部清查完毕后。
他们便开始抽查,随意在大小城镇中现身,查那些假货,第一次被查到的,那就是警告。
第二次被查到的,就说明还抱有侥幸心理。
他们的工作便是打散这些侥幸心理,说了第二次打断一只手,那就是真的打断一只手,绝度不含糊。
他们离开时还说,如果还有下一次,那就打断两只手。
有人找到五味居,说五味居太霸道了云云。
牛一松出面解决的。
人家牛一松一脸无辜,还把名册拿出来给大家看,五味居就这么些人,可以现场点明的嘛,看看谁没在。
那自然是谁都在。
休假的人都在后街宿舍待着呢。
那些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说五味居财大气粗,请人当了打手,根本不需要五味居的人出面。
牛一松就更无辜了,表示五味居的账不是谁想查就能查的,不过可以请县太爷来查嘛,要是不相信梁县的县太爷,你们说让哪个县太爷查,就让谁查。
那自然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不管是劳烦了哪个县太爷,牛一松最后都给人送上了谢礼。
很会做人的样子。
那些闹事的人反倒是被收拾了一顿。
五味居跟小白花似的表示,做人不要过线,不要想着占便宜,搞不好哪天就会被充满正义感的人看不顺眼,再被打一顿。
这些人知道讨不了好,最终还是安静了下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那些人烧完了东西,又敲开各个点心铺子的门,凡是没有廖家开的出货凭证的,那么不好意思了,那些带着五味居标记的盒子,一律烧掉。
这些人也是花了钱进的点心,只要不说是五味居的,你爱怎么卖怎么卖。
他们管不着。
一个晚上,镇上闹闹哄哄的。
不过皇权不下乡嘛,到了县衙那里就是最后一级行政机构了,镇上还真没人管。
所有人受了一晚上的惊吓,最后发现,只要是没有卖五味居的假货的,都没有顺势。
都是小老百姓,今后自然是不敢再卖五味居的假货了,他们是想赚钱,可更想的确实图个安稳。
却说第二天,一个点心铺子的老板拿着陈春燕写的条子,悄悄地往梁县去了。
梁县只有一家酒楼,那就是五味居,那是一家独大的状态,非常好找。
他进了酒楼,人家还没开始营业,跑堂的看到他,就问:“您好,您是在这里打尖还是外卖?”
老板抱着侥幸心理拿出条子。
反正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嘛,又不吃亏。
跑堂的接了条子,“哦,你是要进点心啊。您去隔壁侯餐区等等,我去后面看看,我们每天供应的点心都不一样,您如果有需要进的点心,得头一天下单子,我们第二天才好给您做出来。”
老板连连点头,“真是麻烦你了。”
他心中的惊喜呀,都快把他淹没了,他怎么都没想到,那张条子竟然真有用!
第1605章
五味居是陈春燕的,她写的条子当然有用。
而且格式就是他们平常见惯了的格式,字也是他们见惯了的字,还有章,也是见惯了的章。
有这三点加起来,他们很容易就相信条子是真的了。
跑堂的把人往后带。
牛一松手里拿着另外一张条子,是祁轩手底下的人送来的。
条子上说,让他们给弄一个经营许可,上面要写编号,今后只要是代五味居出货的地方,都得有那个经营许可才行,要不然就会有人找麻烦。
但上面要求,那个经营许可得做防伪,什么是防伪呢?就是别人模仿不了的。
这可就让牛一松坐蜡了。
有什么东西是自家能做而别家做不了的呢?
好像也没有啊!
事情交给他来办了,他就得办好。
这边的技术达不到,那就去村里找好了。
他叫人套了车,赶着就去了村里。
村里来了很多新人,月初又送了一批新人过来,这些人他都不熟悉。
最熟的当属跟他前后脚进入五味居的人,而其中要数郑林最最熟,郑林最初还在城里待了几个月。
大家都在后街上住着,要说没有来往,那真是不可能。
今儿他家做了好饭,他娘就会让他给邻居杨彬和张汝城端一份,有了他们的,自然也少不了后搬进来的郑林的。
之后呢,郑林家有了好饭,也会给牛一松端一份,人情就是这样,走动了起来,就亲厚了。
牛一松也不找别人,就找到郑林。
郑林一天有一半的时间待在研究院里,就研究怎么将陈春燕画的图纸做出来。
他试过几次,发现陈春燕画的有的东西根本不是木匠能做的,还得找铁匠。
他后来又研究过研究院的职能,他发现研究院挂的牌子是三井机械研究院,他之前没怎么注意过,但后来他回过了味来。
牌子上没写是木工活研究院,那么就是铁匠也能用,啥工匠也都能用了。
没铁匠怎么办?自己招聘呗。
他把招工启事挂了出去,暂时还没有回音。
然后牛一松就来了。
郑林看了条子,“这要求……很难达到。不管做得多精致复杂,只要有木匠,就能模仿出来。我的木匠手艺还算不上好的。你就很为难人了。”
牛一松瞄了一眼招工启事,“这么着吧,你想办法帮我弄这个营业执照,我回头把你的招工启事贴到周边乡镇去。
“你手里没人,可我手里有啊!怎么样,这事儿还是划算的吧。”
牛一松管着外送这一块,现在这一块发展起来了,大家都还是挺认五味居的牌子的。
人家也不可能为了吃口饭,天天跑,可不就打发人来订餐了么。
头天订了,第二天就得送,小子们骑着三轮车可不就颠颠地去了么。
头几次,还有小子的车轮陷到之前车子碾出来的车辙里,翻了车。
后来五味居再跟郑林这边定车子的时候就要求了,轮胎得宽,这就避免了同样的悲剧发生。
他手底下的人隔几天总要到周边去一趟,帮着贴几张招工启事,真是顺带的事情。
第1606章
顺带的事情到了郑林这里却是解决了大麻烦。
这周边十里八乡的,有没有铁匠,大家心里都清楚。
有肯定是有的,但那个人吧,自由惯了,就乐意每天做点小东西卖,修个锅什么的,赚点小钱养家糊口,也不愿意到三井村来受人。
郑林之前就听人说过,陈春燕通过他爹去请过那铁匠,结果被拒绝了。
他爹跟那铁匠可是老伙计了,一个人打壶打锅做菜刀的,另外一个人帮着卖。
就这样,人家都没给面子。
他一个小辈,别人就更不需要给面子了。
他还得自己请人。
十里八乡请不到,那就去远一些的地方请,总有愿意来的人。
郑林:“那行吧,你交给我,我想想办法。我跟你说,想做到永远没有人能够模仿,那是不可能的,这东西还得不停地更新换代。”
他回过头来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他琢磨着把营业许可弄成彩色的。
他先让人雕版,当然了,雕的是木板,几个人配合着速度也快。
他从书局那边领了给人做身份证的厚纸,拿回来先在一块木板上刷上黄色的颜料,再把厚纸扑上去,用鬃刷轻轻刷一下,厚纸上就有了一圈黄色的花边。
他又取过另外一块木板,刷上蓝色的颜料,再重复以上的步骤。
就得到了蓝色的“经营许可证”这几个字。
他刷了两次之后,就熟练了,再取板,再刷颜料,手都不带停顿的。
前后半个时辰多一点,他就给牛一松弄出来了一张经营许可证。
牛一松看了眼。
嘿,还听热闹的,跟年画似的。
如果有董明春在这里,一定会说,可千万别叫陈春燕看见。
还不够丢人的。
谁家的经营许可证弄得跟年画似的,谁家都丢人。
牛一松拿着东西就走了。
正好来买点心的老板也准备离开。
牛一松地上经营许可证,“这个您拿着,贴在墙上,我们的人就知道您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了。”
老板拿到证件,心说五味居整的还挺正式的。
再一看,嚯,挺喜庆,怪好看的。
陈春燕并不知道她店铺发的经营许可证得到了这么一个评价,她还在赶路呢。
她给牛一松递的条子,肯定是黑白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格式。
弄成彩色,完全是郑林的主意。
之后两天,陈春燕一直在马背上,等到了地方,她一身酸痛,她还从来没有那么长距离骑过马。
祁轩:“这里的火油储量据说很丰富,埋藏得也浅,比较好发掘。”
陈春燕看着地上残留的黑乎乎的液体,跟看着宝贝一样。
她提醒道:“下面的人都是看着你脸色行事的,你重视,他们挖掘的速度就快。但是也不能一味蛮干,这东西它易燃易爆,安全作业才是最重要的。”
祁轩:“我知道。曾经有人用火油取暖,结果引起了大火灾,根本扑不灭。”
那是衙门里的小吏冬天值班,觉得至少炭盆和木材不够暖和,才想起来在盆里加火油,结果就出事了。
陈春燕:“火油如果着火了,一定不能用水,得用土灭火。”
第1607章
用土灭火。
祁轩倒是听过这个办法,不过不常用,倒是忽略了。
他相信很多人都跟他似的,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
他说:“我会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一块地,我已经让人买下来了,你看看怎么开采?”
陈春燕:“这我真的不懂。他们负责勘探矿产的,应该懂吧,听他们的。我就不胡乱指导了。”
祁轩:“还有你不会的呐!”
这人怎么说话的!
陈春燕:“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谁能什么都会呢!只一点,这边条件不成熟,还是运回三井村提炼吧。”
祁轩听明白了陈春燕的意思。
这边的县令跟自家没什么交情,如果动静太大,被报了上去,这火油万一再被朝廷给征用了,这找谁说理去?
而且三井村那边的模子都搭建起来了,要新办一个炼油厂还是可以的。
这个年月技术不到位,浪费肯定是浪费的,但再浪费,有的事情还得做,得让更多人看到了学习科学技术的好处,他们才会前赴后继地学。
而最明显的好处不就是路好走了么。
重新规划好的路面上倒一层沥青,两边再栽上行道树,别提多美了。
最主要的是,马车跑起来,不扬尘,也不颠簸,这就是顶顶好的路了。
有了好路,不用她说,郑林那边都会改进马车,技术便一点一点精进了。
这就是良性发展。
她十分满意。
祁轩:“那我找人把东西运回去。”
陈春燕:“好。”
那些负责勘探的人就在几棵大树地下搭着窝棚,守着火油。
祁轩过去跟人沟通,怎么沟通的,陈春燕并不知道,他只告知了结果。
“他们会小心开采的,我到时候会让人加紧巡逻,把周围这一片都封锁起来。他们开采的火油每天运一次,会小心地运往三井村。”
陈春燕:“我需要铁匠,很多铁匠,还有铁矿。”
她可以设计出一个蒸馏石油的装置来,利用石油中各物质费点不同,来进行提炼。
但是这样的装置木匠是肯定打造不出来的,还得由铁匠来。
普通的铁还不行,她需要百炼钢,好钢。
祁轩的头一跳一跳的疼。
铁矿好说,偷偷找管理矿山的人买,也能买到,但是铁匠……所有的匠人中,只有对铁匠的管理是最严格的。
上面需要他们打造铁锅,他们就打造铁锅,需要他们打造武器,他们就打造武器。
他或许能弄几个技术不怎么好的铁匠来,但真正手艺顶尖的,要弄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揉揉额头,“我会想办法,尽快弄来。”
陈春燕又在周边转了转,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便准备打道回府了。
看到了实物,知道那是她想要的东西,她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祁轩把人给送回了三井村,便忙去了。
杨家的三个儿子却找上了门。
他们之前不尊重花匠们,只把人当长工看,可他们发现,当花匠一个个辞工,他们玩儿不转花圃了。
这两天天天堵在路上,就想拦花匠呢,要把人带回去,说工钱好商量。
第1608章
董明春知道后,什么都没说。
她也不好表态。
花圃老板在三井村刚刚落到陈春燕手里时,是帮了大忙的,不能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吧。
没有那么做事的。
就看在花圃老板的份儿上,就不能将人家的三个儿子给打走。
可那三个人确实是讨厌,堵着了花匠就不说了,还要跟进三井村的育苗棚。
反正是三井村的东西,他们也不心疼,这个踩了苗,那个撞翻了盆的,他们根本没有愧疚之色,就好像他们糟蹋的只是野草似的。
就连以他们的叔伯自居的花匠们,都看不下去了。
就有花匠开口教训了,“一群完全不知道育苗辛苦的东西,都给我滚出去,再敢进来,我就要叫人了。”
杨家三个儿子都给花匠们赔笑脸。
董明春:“不着急离开。”
她不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直接拦在了门口,“你们踩死了多少苗?想就这么走了,真当自己有多大脸呢?
“所有的苗都得造价赔偿,不然就等着见官吧。”
大儿子说:“那个又不是我踩的,要赔,你找他们赔去!”
二儿子说:“那个花盆不是我撞翻的,你爱找谁赔找谁赔,反正别找我。”
三儿子说:“我就是跟着两个哥哥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董明春真是一言难尽,花圃老板那么个老实人,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三个让人一言难尽的儿子呢?
这糟心劲的,比在太平镇处理那一摊子事,还叫人觉得烦。
可再烦,她也得处理,“统计一下,死了的苗大概价值几何,如果他们不愿意赔偿,就去花圃搬等价的花卉。”
三个儿子都不干了。
“你打的好主意,花当然比苗值钱多了。”
“苗能不能长成还两说,你用苗抵花,谁也不会干。”
“就是,还是我爹的熟人呢,你们干的就是专门杀熟的勾当,我呸。”
什么乱七八糟的。
陈春燕刚进村,洗漱完了,就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嘿,什么人啊!
她之前防着杨家三个儿子,主要是因为她见花圃老板都忙成那样了,作难的时候真是不老少,那三个儿子都没一个出来搭把手的,她就觉得这三个儿子不是个好的。
人和人的感情是相互的。
这一点,她承认。
但花圃老板一点都不像是会苛待儿子的人,所以说,那三个儿子对花圃老板不好,那就是心狼。
对自己亲爹都不好的人,她得防着。
她就那么防着吧,这几个人还是上门找麻烦了。
她干咳了两声,“别跟傻比论断长,你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直接送到县衙去了事。”
花匠想求情。
陈春燕冷冷地看了过去,花匠就闭了嘴。
说到底,这些事情是他们招来的。
杨家三个儿子都慌了。
“你跟我爹认识的吧,我爹以前是花圃老板,你不能这么对我们。”
“不过就是几根苗,值当什么,就要把我们送官。”
陈春燕:“公是公私是私,咱们一码归一码。如果今天是我们的人去踩了你们的花圃,也不用赔偿吗?我们不赔偿,你们不会报官吗?”
第1609章
杨家大儿子眉毛一竖,“不是谁都跟你们三井村的人似的,做事这么生分的,如果是我们,就凭着交情,我们肯定不会报官。”
陈春燕点头,“你们呢,也跟你家大哥是一样的想法?”
杨家三个儿子拿到手里的钱都是有数的,他们自然不愿意节外生枝,再往出拿东西。
大的那个既然都那样说了,他们这两个小的就跟着呗。
他们便先后表示,肯定不计较。
陈春燕哼笑一声,“那好。春姐,你叫二三十个人过去,把花圃砸了。”
杨家大儿子立刻急眼了,“你敢!”
陈春燕:“我有什么不敢的,反正你们也不会报官,看在两家的交情上,也不会找我赔偿,我没有一点损失,我还砸得开心,为什么就不敢了?”
杨家三个儿子差点被陈春燕噎死。
那话是他们刚刚说的,这会子要不认账,那也不行,那太难看了。
可要是认账,他们的损失只会更大。
大儿子赶紧说:“我们就是开个玩笑,损坏了东西,甭管是什么吧,都得造价赔偿,这是爹妈早就教给我们的道理,我们哪能不明白。
“只是吧,我们出门得急,身上没带银子,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改天再送赔偿款来。”
陈春燕:“行啊。”
大儿子心中一喜,他也没想到陈春燕那么容易糊弄。
呵呵,今天走了,傻子才来给你送钱呢!
年纪小还是不行,别管平时看起来多厉害吧,到了关键时刻,该犯傻还得犯傻。
他正兀自得意着,陈春燕却又说了话。
“算算损失了多少,去花圃搬等价的花苗过来,他们什么时候赔偿了,咱们什么时候把花苗还回去。”
大儿子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
呵,您还有这招等着我们呐!
陈春燕还不止这点招。
对付混蛋,她的混蛋招还多着呐,就算她没有真正用过,却也听人说过,精彩得很。
大儿子在陈春燕的注视下,真没法可想了,只得扣扣索索地从身上摸出十几个钱来。
陈春燕没有动。
大儿子:“也不只是我踩的,他们也踩了,你只找我一个人要钱,这不公平。”
陈春燕:“我只管收够我的损失,至于你们之间怎么协调,那是你们的事情。
“你们不是亲兄弟么,怎么协调都好协调,哥哥吃点亏,或者弟弟吃点亏都不是大事。”
放屁!
那能一样吗?
弟弟吃亏,我的钱还是我的钱。
我吃亏,弟弟的钱能给我补上吗?肯定不能啊。
大儿子就十分不乐意了,转身一脚踢在了弟弟的屁股上,“装啥死人呢,钱呢,拿出来,爹给了你们一人十两的安家银子,咋,这才几天,就拿不出来了?”
两个弟弟气得很啊,哥哥把他们的老底掀了,他们想装可怜,不赔偿都不可能了。
他们付了钱,蔫头巴脑地往出走,走到了门口,他们还听见身后传来一句话。
陈春燕:“以后加强巡逻,凡是外来人员,不经允许,不得靠近作坊半步,不管是哪个作坊,我的要求都一样。”
第1610章
这是啥意思?
这就是针对我们呗!
杨家三个儿子从三井村离开后,就跑去跟花圃老板告状去了,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等外人走了,陈春燕才说:“之前育出的苗,杨老板跟我说过,有几种生长得比较缓慢,他怀疑那几种苗得放在气温高且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长。
“我们都没看出来那些苗到底是什么植物,你们看看,谁愿意去南方买个庄子,试着种种。
“我说的南方不是江南那些地方,而是更南边靠海的地方。
“如果去呢,我会给比较高的生活补助,你们的家人也会得到妥善安置,在三井村,你们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被欺负。
“当然了,如果不愿意,我也是不会勉强的,不会说给你们穿小鞋,以前怎么样,今后还怎么样。”
花匠们面面相觑。
故土难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不是说他们的家人有妥善的照顾,他们就真的能安心离开的。
陈春燕:“你们先考虑考虑吧,而且就算要去南边,我们也实行轮岗制,今年派这几个人过去,明年就派那几个人过去,不会让人一直在那边。
“就算是觉得过不惯那边的日子,好歹只有一年时间,忍忍也就过去了。”
花匠听到这里倒是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一竿子把他们支出去,再也不叫他们回来了就行。
陈春燕从暖棚出来,顺着道往山下走。
董明春:“你去看那劳什子火油,看得如何?”
陈春燕:“火油储量比较丰富,且容易开采。
“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是招铁匠,只要是优秀的铁匠,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挖到三井村来。
“北边招不到,就去南边,就偷偷去京城,我就不信了,我真就一个都招不到。”
董明春:“其实郑林那边已经开始招了,不过却没有一个人来,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嗯?
已经开始招了?
这还是陈春燕不知道的事情。
她问:“具体怎么回事,你说说看。”
董明春:“郑林请牛一松帮忙,将我们的招工启事贴到了周边乡镇去,该知道的人应该都知道了,但就是没一个人来。”
陈春燕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她哑然失笑,“铁匠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活计,谁知道你招铁匠来是打造武器还是打造铁锅的呢?是人都怕惹事,只求一碗太平饭吃,所以不敢来也是正常的。
“而且铁匠中间有多少人识字呢?恐怕没有几个,他们哪怕天天从招工启事面前过,也未必就知道那是招工启事。”
董明春拍拍脑袋,“你看我!咱们三井村基本每个人都读书识字,我倒是忘了其他地方的人肯定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这事儿得换个思路去办。”
陈春燕点点头,正是这个理。
董明春:“你赶紧回去洗漱休息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保证能招到工匠。”
行。
那就交给你。
陈春燕确实是累了,这几天一直在路上来回奔波,都没有好好休息,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她索性回家猫着去了。
第1611章
天色见晚了,董明春也没这个时候出门去招工。
工匠们哪怕在城里做活,晚上也要休息,或是回乡下的家里,或是关了铺子,回城里的家里。
这会子赶过去招人,那肯定是招不到的。
董明春安排好了明天出门招工的人,便顺着小道往新宅那边走。
说是小道,其实也足有两车道宽,足以并行三辆马车,还全是新铺好的水泥路。
三井村的人干活干出了经验,在铺水泥路之前,知道先平整路面,用大碾子把路面压实了,再往上倒混凝土。
陈春燕还说路面太光滑了不好,他们还特地在路面没有干的时候,用耙子划拉出了一条条道子。
干了之后,人走在路面上确实感觉更能借上力。
而坐在马车上就感觉不到丝毫颠簸了。
董明春正走着呢,旁边的田里窜出来一个人,吓得她心肝噗通噗通乱跳。
她定睛一看,突然冒出来的这人还是熟人,这人都在三井村佃地种第二茬庄稼了。
她沉着脸道:“这位大姐,你这是做什么?”
被换作大姐的人就有些不好意思,她连连搓手,“是这样的啊,我家大小子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了,你看……”
董明春:“……”
你家大小子到了成婚的年纪,你让我看……我看什么看,我也看不着啊。
她正想随便说几句就把人打发了。
但她心中灵光一闪,忽然明白过来了。
人家不是让她看那小子,是让她帮着介绍姑娘。
嘿!
打得好主意。
董明春:“你上来说话。”
大姐很高兴地爬上了水泥路面。
董明春:“有话你直说,你看上了谁?”
三井村的姑娘们都是有目共睹的,比普通人家的姑娘要能干优秀很多,成天进进出出的,这些雇农看在眼里,心动了也是很正常的。
大姐就有些犹豫。
董明春:“不好说?”
她挑了挑眉,心中了然。
这么不好意思开口,那么看上的人肯定不简单。
而在三井村当得起不简单三个字的,肯定都是陈春燕身边的人,陈春燕身边如今跟得紧的,又正好是适婚年纪的,可不就是蔡大丫和于玲玲嘛。
这两个人都是陈春燕给燕儿娘准备的稳婆,是要学医的,那可不是谁家求娶都行的。
她就道:“我大概猜到你说的是谁了。那两个姑娘可都是大小姐的心腹,很得大小姐的看重。
“你也知道大户人家的主子身边的丫头,放出去了,都能去小户人家做个当家主母。我家虽然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可大小姐身边的人,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往出嫁。
“这事儿我做不了主,也不能帮你说话,你如果真的有心,就自己去跟大小姐说,看看大小姐愿意不愿意。”
那位大姐就麻爪了。
她平时看到陈春燕都恨不得把脑袋埋得低低的,祈祷陈春燕看不见她。
她也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是看到陈春燕这种气势足足的人,她心里发虚,下意识的就要躲避人家的目光。
让她去见陈春燕,无疑是要了她的命了。
怎么办呢?
难道真的要放弃吗?
第1612章
董明春见对方没有动,就准备离开。
谁知道她刚挪动脚步,对方就跟了上来,“我没去过大小姐那里,还要麻烦你带带路。”
董明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她看看天,估摸着陈春燕也补完了觉起来准备吃晚饭了,便点点头,“你跟来吧。”
两个人一前一后往新宅走。
陈春燕确实是起床了,但午觉睡得好像有些过久了,身体有些不舒服,头晕脑胀的。
她洗了把冷水脸,仰面靠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闭目养神。
屋后传来阵阵饭香,香味里夹杂着一点清甜的味道。
她知道这是农场的人又刨出红薯来了,这都蒸上了。
第一次种那玩意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习性,全得靠自己摸索,可不就得一点一点往出刨么,等到红薯确实不肯好好长了,再大面积刨出来。
这一茬红薯不会用来做粮食,还是留种的比较多。
等挖出来后,给那一片土地施一遍肥,还得接着种红薯。
刚刚于玲玲还汇报过了,农场那边有了新的想法,想弄个活动暖棚出来。
所谓的活动暖棚就是可以拆卸的暖棚。
农场准备以每一亩地为单位,在地块周围搭起架子来,刚开始的时候是不用玻璃的,等天确实冷了。
他们再将玻璃卡如卡槽里,白天也不用管,晚上铺上厚厚的草给暖棚保温。
再有就是怕霜冻的话,晚上可以在地里点火堆放烟。
陈春燕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但据于玲玲说是老农建议的,那就行吧,可以那么试试。
喷子不需要多高,大半个人高就行。
人站在外面,伸手就能打扫棚子顶端,不让顶端积雪,进去虽然得弯腰,但是他们进去采摘红薯藤,本来就不能直起腰,这根本不是问题。
再说了,也可以分工嘛,男生冬天负责扫雪,女生负责采摘,谁都没意见。
陈春燕听了觉得可行,便同意了。
她批了条子,农场的人就拿着条子找郑林订货去了。
那些卡槽啊什么的,还得郑林来设计,种得方便拆卸才行。
农场的丫头小子不乏以前就是庄户人家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个头的粮食,知道红薯的价值。
如果能大面积种植,他们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哪怕是灾年,他们也能有一口饭吃。
毕竟红薯真的很好活。
还有那些土豆也是,之前陆陆续续送过来的种子,就土豆不分时节的发芽长根,他们想留着第二批做种的都不行了,长了根,他们就得将土豆种到地里去。
没合适的土地种了,也没关系。
他们学着牛一松弄了深深的盆子筐子的,装了土,将土豆种到了屋里去。
总之哪怕秋收之后,农场依旧十分忙碌。
陈春燕就在这种等吃饭的状态中,见到了董明春带回来的人。
她真是一脸懵啊,不知道董明春带这位回来是怎么意思。
她虽然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但知道自己是见过人家的,进进出出的,见过的雇农不少,基本都能有印象。
她便问:“这是有什么事吗?”
第1613章
那位跟来的大姐吭吭哧哧的。
陈春燕盘腿坐正了,“没事,有话就说,如果家里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尽量想办法帮忙解决。”
大姐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这不是看这个月好日子多么,就寻思着看能不能给儿子定个亲啥的。”
陈春燕看向了董明春。
董明春微微颔首。
陈春燕就知道了,这是看上她身边的人了。
既然看上了,咱们就得表示感谢,这好歹是对蔡大丫和于玲玲的一种肯定,不能将人这么撅回去,要不然今后谁还敢上门给那两个姑娘求亲啊。
她就笑着说:“这是好事啊,但只一点,日子是小两口去过的,我不会多干涉,所以还得本人愿意才行,我是不会乱点鸳鸯谱的。
“你看上的是哪个姑娘,我去把人叫来,咱们坐下说道说道。”
大姐就有些迷茫了。
婚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卖到了人家做丫头的人,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婚姻自由?
还不全是主家拿主意。
她心里就觉得多半是陈春燕不愿意,拿话搪塞她。
陈春燕看着这位大姐的脸色,基本就猜到她心中所想了,“不是我要如何如何,你出去问问,不管是谁来,我都是这话。
“那些兵士,还是为我们三井村做出了大贡献的,我为他们包办婚姻了吗?
“我没有啊,他们有看上的姑娘,还是得争取姑娘的同意,如果姑娘不愿意,他们不照样没娶到媳妇吗?”
“不管是谁,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这话,都是一样的人,我一样的对待。”
一番话把大姐的脸上就说得红红的。
她点点头说:“那成,叫来说说也行。我知道人家姑娘有本事,她有什么条件,也可以提的嘛。”
陈春燕微微一笑。
寻思着这位多半看上于玲玲了,于玲玲现在可了不得了,一天天的比陈春燕还忙,收入还不老少,只看她给陈春燕上交的东西,就知道她到底有多少收入了。
陈春燕也不贪那三瓜两枣的,都给于玲玲存着的,等出嫁的时候,她还得给陪送一大份嫁妆。
大姐嘴巴一张一合,说出了个名字,“蔡大丫。”
啥?
呃!
陈春燕和董明春都惊呆了。
不是于玲玲吗?
哇,居然还有婆婆妈喜欢蔡大丫那样的,不怕娶回家一个不高兴,她能连婆婆妈一起打吗?
那位可是真正手上沾过血的强悍存在啊。
陈春燕一度担心蔡大丫嫁不出去,她也不可能让蔡大丫一直待在她身边,那真是耽误了人家小姑娘了。
既然大姐求娶的是蔡大丫,她就得重视。
她赶紧道:“叫她过来,问问她的想法。”
等董明春出去了,陈春燕才接着说:“要娶我们三井村的姑娘,那么有些事情就得告诉你。
“我们的姑娘要等十八岁之后才能出嫁,而且如果没有孩子,男人得四十之后方可纳妾,如果男人管不住自己,做婆婆的还要帮忙给男人在外面另外安家……
“你知道我的脾气,我家的地你们是别想继续佃租了,我还要让姑娘和离,我这里怎么都会有她们一口饭吃。”
第1614章
大姐被陈春燕的强势惊呆了。
这完全是一副要给身边的丫头当娘家人的架势。
有这么个娘家人,娶回家的媳妇还不得跟菩萨一样供着呀,那可真是连大气都不敢哈那媳妇一口。
可反过来一想其实也好,跟东家的关系密切,如果有什么事,他们才能借上力不是?
这么想着,大姐心里就坦然了。
这么的很好啊。
蔡大丫被董明春叫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董明春大概跟她说了是怎么回事,她心里五味杂陈的,怎么就看上她了呢?是不是眼睛瞎了啊?
她平时表现得多凶啊,开个大门,都敢提着刀开的,根本不在乎她的名声好不好,结果人家来求亲求的不是于玲玲,而是她……
她自己都很想不通。
董明春拍拍于玲玲的肩膀,“你别胡思乱想,你哪点不好啊?我就觉得挺好的,你跟于玲玲各有各的好。
“于玲玲处事圆滑些,就算嫁到那些人口多的家庭,她也一准儿能处得很好。
“而你就不一样了,你完全可以当个小子用。如果人家家里人口简单,再加上男丁不多,男人又拿不起事,需要个顶门立户,说话嘎嘣脆的媳妇,你就是最好的选择。”
蔡大丫:“……”
听起来也不像是什么好话。
村里管董明春说的那种媳妇叫……泼妇……
蔡大丫:“我就不去了,跟大小姐说一声,我没那个意思就行。”
董明春:“还有没有点规矩了,大小姐叫了,不管你心里愿意不愿意,你都得去一趟,这是最基本的规矩。
“别大小姐待你们和善,你们就忘了本了。大小姐叫你们,哦,你们说一句不去就不去了,事能这么办吗?”
蔡大丫被教训了,心里也没有不舒服,反而觉得董明春说得很对。
不管怎么说,大小姐的面子还是要兜住的。
她点点头,继续跟着董明春往前走。
进了花厅,她就看到了坐在圈椅上,动来动去的女人。
这女人待在这种地方很是不安的样子,不是那起子会来事的,也不是虚荣得在东家面前要掩饰自己的人。
蔡大丫对这样的人没有恶感。
她朝陈春燕行礼,“大小姐。”
陈春燕指着右侧的椅子,“坐下说话吧。”
董明春也跟着坐了。
蔡大丫就挨着董明春坐在了右侧的第二个位置。
陈春燕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事情呢,就是这么个事情,主要还是看你的想法,如果你愿意,就先定亲,等你十八岁之后完婚。
“完婚之后,你要出来继续做活也可以,我非常欢迎,如果不愿意出来,我也不会勉强,我尊重你们的选择。”
蔡大丫心里很不乐意。
她听了董明春的分析,知道对方的儿子可能是个软弱拿不起事的,心里先就不乐意了。
她心里对舅舅还是有心结的,舅舅就是软弱拿不起事的,看着舅妈虐待她,也从来不敢多说一句。
两个人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她哪怕没有见到人,心里先反感上了。
她蹙着眉头道:“我才刚开始学医,才学到点皮毛,要学的东西还多,我不想因为这些事情分散了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