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封仙TXT下载封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仙全文阅读

作者:六月观主     封仙txt下载     封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章六零九 紫霄大仙

本章节为空章节!

章六一零 道祖所见,即为天命

    封神之前,诸圣推演天机,确定了未来轨迹。

    而清原下界,魔祖现世,使得这些轨迹有了偏差,于是他们便是世间变数,乱了天机。

    但什么是天机?

    道祖所见,即是天机?

    清原看着大仙,仿佛直面天地干坤。

    就如同一只蝼蚁,望向这座巍峨高山。

    但他依然开口,像这天地说出了疑惑。

    紫霄大仙淡淡道:“你是要与我论道么?”

    清原低声道:“若大仙认为如此便是论道,也无不可。”

    紫霄大仙略微抬头,看向天上,片刻后,说道:“当年吕阳仙尊成就真仙后,曾面见太上道祖,也曾与之论道,所论之大道便与你这一问,颇为相似。”

    清原不知这些典故,问道:“不知道祖如何作应?”

    紫霄大仙缓缓道:“太上答他,自成道之后,吾身即是大道,吾身即是天地……未来有着亿万种变化,然而道祖所见,即是唯一,即是未来,即是必然。”

    清原站在那里,默然半晌,才道:“而我不曾被道祖所见,遂而是变数,使得必然发生的未来,有了改变?”

    紫霄大仙点头道:“以变化至今,如此不差。”

    清原深吸口气,道:“可弟子所见,未必如此。”

    紫霄大仙淡淡道:“何以见得?”

    ……

    清风、明月、月影、清尘,这四人神色俱是惊骇讶然,似是未有想到,清原竟能与大仙如此谈话……尽管谦逊恭敬,但却还敢提出质疑?

    大仙身为道祖,即为大道,即是天地。

    而清原却要与道祖论道,与天地论这天机。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

    这又是何等胆魄?

    一点灰尘,朝着巍峨大山,说出了质疑?

    纵是得道仙人,在大道眼前,也难免战战兢兢,而这个当年在紫霄宫修道不成,如今下界作了散人修道者的清原,他又怎么敢?

    但心惊胆骇的,又何止是这四个道童?

    世间无数修道人,都知道祖临时,但却不敢窥探,也不敢窃听。可无上门下的道玄仙尊,自然不同……他已然来到白乡,也来到了千丈崖。

    他与清原所在,相距不过二十里。

    他在崖壁的另一端,将一切听入耳中。

    他有三界之最的敛息法门,但却并未运用。

    因此,清原发现了他,而道祖更不必说,便是他运用了敛息法门,也瞒不过去。

    只是没有人理会他。

    这位道玄仙尊,深深吸口气,才徐徐吐出。

    “除恩师之外,贫道与其余祖师言谈,也是在得道成仙之后,才敢开口……遥想当年,如蝼蚁仰视高峰,心中之敬畏及惊惧,便足以令人失态。”

    他目光沉凝,心道:“此子直面道祖,还敢以此质问,胆魄不小哇。”

    ……

    此刻在清原眼里,只有眼前的紫霄大仙。

    这是大道。

    这是天地显化出来的真身。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就是天地的真相。

    “道祖所见,即是天机,即是必然,即是唯一。”

    清原缓缓道:“道祖未有见我,而我已经出现在了世上……可见,道祖也有差错。”

    “只有已经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必然,才是真正的唯一,而道祖所见,只是推测,而非必然。”

    他抬着头,说道:“倘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那么弟子便不可能出现在人世之间,不可能出现在这没有我的人世间……但我已经来到这人世,便代表着,我注定在人世。”

    “道祖未能见到的变化,但却已经发生,为何不能说是道祖有了偏差?”

    “道祖认为这是变化,为何这不是真正的天机?”

    “或许这才是未来真正的轨迹,这是道祖也不能窥见的轨迹。”

    “按照道理而言,弟子命中注定不能修行,但如今弟子已经得以修行……或许弟子命数之中便可修行。若我命中注定不能修行,那么如今就不该有这一点道行在身。”

    “如若弟子当真搅乱了天地秩序,或许这未来的天地,本就该是道祖无法预见的乱象,或许这才是天数。”

    “若不是天数,我这搅乱人世的源头,便不该出现在这天地之间,可为何天地间还是会诞生了我?为何这天地不降雷霆,在我踏足影响人世之前,抹杀而去?”

    “可一切都不一样的。”

    清原缓缓道:“弟子认为,这仅仅是道祖所见,而不是天地的真正轨迹。诸圣认为这是变数,但为何不能说……这才是天意?”

    清原看着紫霄大仙,目光之中有着无比炽烈的光芒。

    紫霄大仙看着清原眼中的光芒,依然平静淡漠,在眼眸之中,星海浮沉,长河流淌,依然古井不波。

    这一番话,不曾让大仙有半点动容,也不曾让大仙有半点变化。

    紫霄大仙抬起头,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

    仙界。

    三十三天之外。

    “思,念,欲,事,语,笑,愁,乐,喜,怒,好,恶,但凡杜绝此十二者,方是真天地。”

    这是一个虚幻如烟的苍老声音,只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坐观天下,视若虚无。”

    “大道流转,顺其自然。”

    这是道门二祖之一,无上祖师。

    ……

    “自成道以来,吾身即为大道。”

    “天地一切皆能洞察明细,未来丝缕变化,上至众生,下至灰尘,俱能得见,俱能推演,所得之真相,未来之轨迹,已是清楚。”

    “天机清晰,而被变数所乱。”

    “祸乱天机者,为世间变数。”

    “当灭之。”

    东天海运帝君!

    ……

    “如太上所言,道祖所见,即为天命。”

    “诸圣所见,俱是相同,那么未来也就如此。”

    “此子不识天地真相,所谈荒谬。”

    南方无色无雾天君!

    ……

    “南无阿弥陀佛。”

    “色、受、想、行、识。”

    “五蕴皆空。”

    西方极乐净土,禅道佛祖。

    ……

    三十三天外,九十九道宫。

    诸天深处。

    虚无安静。

    过得片刻,才有一道声音,道:“意欲常者即为妖,不利人世便是魔……此妖魔不愿妥协,不愿轮回,不愿成鬼,不愿成神,该当除魔卫道。”

    ……

    白乡。

    千丈崖下。

    紫霄大仙俯视下来,看着清原,平淡道:“谬论。”(未完待续。。)

章六一一 异于常者即为妖,不利人世便是魔

    谬论!

    诸圣不屑于辩驳,也无须辩驳!

    “你在世上,未来一切尽数变得迷茫,使得道祖也无法看得清楚。”

    紫霄大仙说道:“死而尚有一线生机,如不愿死,自有人送你去死,自有人使你烟消云散。”

    在这里,无风无雨,甚至连声音都变得极为安静。

    道祖所在,万法停歇。

    只有大仙身影虚幻,声音缥缈。

    清风明月等四人,俱是为之沉默……就算是对清原有着许多不喜的清风,也不由得叹息了声。

    清原深吸口气,道:“要弟子赴死,何须这般麻烦?”

    他看着大仙,看着这个渊深莫测,深邃莫名的道祖,沉声道:“如若大仙认为,我活在世上,必然要对人世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人世大乱,苍生悲苦,那么弟子赴死又如何?”

    “如若当前大世有浩劫临近,以弟子一人性命,能力挽狂澜,死又何妨?”

    “如若天要塌了,用我性命去填,也无不可。”

    清原深吸口气,语气沉重,带着几分倔强,“然而,死有轻于鸿毛,亦有重于大山……若只是因为诸圣看不清后世,便要弟子赴死,如此便轻于鸿毛,怎让弟子得以甘心?”

    紫霄大仙先是沉默,随后才道:“人世混沌迷茫,宛如罩上一层迷雾,关于未来,是好是坏,俱不清楚。或许你在人世间,使得未来会有更恶的变化,或许也有更好的变化。”

    未来是好是坏,纵然是道祖也不清楚。

    纵然是大仙,也用上了自成道之后,不曾说过的“或许”二字。

    “但这并不重要,只是你扰乱了诸圣所见,扰乱了原本该有的天机。不论未来是否朝着好的一面去发展,你都是乱了天机的。未来本不会是乱世,但你身在人间,未来无法预见,或许会是乱世……太上不会容许未来有一丝偏差,不会允许未来有一丝成为乱世的变化,尽管再是微末的变化,也必要杜绝。”

    紫霄大仙看着他,气息幽深,然而却并未有任何压迫,只淡淡道:“你死之后,可以轮回做人,可以修行鬼道,可以册封山神,然而……你不愿死,便是妖魔。”

    异于常者即为妖,不利人世便是魔。

    不做人,不当鬼,不成神,便是妖魔。

    ……

    一切寂静了下来。

    清原闭上双眼。

    “莫须有?”

    “不必一定未来是乱世?”

    “只要有一丝变化,有可能让未来成为乱世,那么我便该杀?”

    他看向大仙,问道:“老爷也是这般想法?”

    他换了个称唿,用了当年紫霄宫的称唿。

    他是用紫霄宫童子的身份,询问紫霄宫的大仙。

    大仙恩典,巍巍如山,今日以同门之礼问长辈。

    紫霄大仙神情依旧平淡,说道:“我自成道前,便极重缘法,在你幼时被白鹤领会紫霄宫后,你便与我有着两分缘法……在你私自下界后,这缘法断了一分,但你心中不忘紫霄,仍以紫霄宫门下自居,故而缘法尚存一分。”

    “我下界来,只因为诸圣之中,独我一人在世间没有道统,又与你缘法未断,故而来此与你商谈一番,结果究竟如何,我不干涉。”

    “关于此事,我不杀你,也不救你,更不会指点你。”

    “做人,当鬼,成神,又或妖魔,只在你一念之间。”

    紫霄大仙缓缓说道:“我辈道祖,以身合道,能尽知世间一切变化,也能将众生之想法,众生之心意,众生行事之决断等等方面,尽数都计算在内,甚至加以干涉,所以世间未来的轨迹,自是清楚无误。”

    “但你是命外之人,故而不同,这一切,只在你自身想法之中。”

    “你愿赴死,还有一线生机。”

    “你不赴死,接下来便要面对守正道门,正仙道,浣花阁,东海先秦山海界,乃至于西方佛门,以及无数仙宗道派,乃至于散人修道者,你将如魔域一般,举世皆敌。”

    “念在你我最后一点缘法,我已言明利害,你自己决断。”

    紫霄大仙声若烟风,徐徐而过,风轻云淡。

    清原听不出他有任何想法,真正的决断则放在了自己身上。

    愿死,可轮回转世,可修行鬼道,可册封一位小毛神。

    不愿死,举世皆敌,虽是命外之人,但下场已能预见……那将是烟消云散,断去这一线生机。

    “何必呢……”一个轻叹的声音,空灵如风中玲儿,柔声道:“你心求长生,来生也可修行;再是不济,修行鬼道,可成鬼仙,可让天庭免去劫数,依然长生;也可册封山神……虽然不入正神之位,但只要不被天庭贬去,也可长存于世。”

    说话的人,带着几分叹息,几分哀怜,她貌约十九,五官精致,一身淡色白衣,宛如月华加身。

    她站在那里,宛如一轮明月,光华柔和,使人心情平静。

    清原看了她一眼,低声道:“明月师姐……”

    作为大仙身旁之人,未经大仙许可,擅自开口,已是失了礼仪。

    明月在紫霄宫多年,不曾违背规矩,但此时此刻,终究是忍不住开口劝说。

    大仙依然如旧,看不清任何变化,或许这位道祖也根本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允许也没有制止。

    清原深吸口气,看向了大仙,说道:“弟子修道,求取长生……然而长生,乃是要逍遥自在,而不是龟缩于躯壳之中的妖类。”

    “这等妖类,纵然长生不死,又有何用?”

    “轮回转世,我再非我。”

    “成就鬼仙,昼伏夜出,不敢望见阳世。而成为山神,限于方圆之地,受制于天庭。此两者,只须天帝一笔勾掉姓名……即可烟消云散。”

    “我不愿烟消云散,我不愿百年后身成枯骨,我不愿千年之后一捧黄土,我不愿万年之后,再无半点痕迹。”

    “我要成仙,我要得道,我要千年万年之后,天地之间,仍有我在。”

    他看着道祖,说道:“既然没有谁能证实,我会让世间出现不好的一面,那么我凭什么去死?”

    “谁能证明我死之后,世间便是大善?”

    “如若我死之后,变化与诸圣所想俱都不同,那么待到那时,诸圣便只叹息一声,略作遗憾惋惜,而我便就此逝去,泯灭于世,徒成笑柄?”

    清原看着眼前的天意。

    宛如蚍蜉看树。

    灰尘望山。

    人观沧海。

    他深吸口气,沉声说道:“三千大道,各有不同,我知晓太上合了苍天大道,而大仙之道不同。”

    “虽说道祖所见之未来,俱是相同,故而便是天意,但是,我今临至洞玄楼,知晓道有不同,看法亦有不同……”

    “弟子想问一句……”

    清原问道:“大仙可认为弟子应死否?”(未完待续。。)

章六一二 作一人之恶,行万世大善

    三千大道,俱有不同。

    紫霄大仙成道,非同于太上之道,不同于诸圣大道。

    太上等诸圣,认为清原应灭。

    而紫霄大仙又是何意?

    清原看向眼前这道身影,尽管知道,你看见的不一定是他,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但清原心知,紫霄大仙就在眼前。

    诸圣之意,几乎能定清原生死,清原重视且在意,但也只作立场不同。而紫霄大仙身为诸圣之一,于他而言,如同恩师,相较之下,他更在意大仙是何想法。

    “太上认为你是妖魔,理应斩杀,但我并不认为你论罪当诛。”

    紫霄大仙缓缓说道:“不是你斩杀牛金牛,也不是你斩杀室火猪,不是你打废了角木蛟,也同样不是你打伤妖僧,害了朝堂重臣,只因为你身在人世,就乱了人世。”

    清原默然不语。

    这其中道理,他也能明白。

    云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命外之人,与那个本应死去的员外说了一句话,然后便可以让未来后世尽数颠覆。

    他身在人世,哪怕什么也不做,哪怕隐居在洞天福地之内。

    但只要他在人间,只要有人念着他一个名字,那么他就对于人世有了变化。

    这就是变数。

    “我以身合道,与太上所见相同,然而我非太上,故而看法亦有不同。”紫霄大仙缓缓说道:“这并不是因为你出自于紫霄宫,仅仅是道之不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并非是指天地不仁善,而是指天地不会对某一个物事多加照拂,只一视同仁。

    断了缘法之后,清原也是万物之一。

    在道祖眼中,与世间芸芸众生,并无不同。

    “你对于人世并无恶意,对于未来不见得是有恶果,但是……只要有一丝混乱未来的变化,确实应杀。”

    紫霄大仙说道:“杀了你,于你而言,自是不同,也是大恶。然而对于这人世而言,如能归返原来的痕迹,或许便是万世之大善。”

    “但也正如你所说,杀了你也不见未来会更好,也许只是让你枉死。”

    “所以杀你是恶,但救世……或许是善。”

    紫霄大仙看着清原,说道:“诸圣之意,便是以你一人之恶,行万世大善。尽管杀你之后,世间未来,依然朦胧,未必能有善果。”

    清原低沉道:“我不会束手待毙。”

    紫霄大仙点头道:“你要保命,只要不是为了保命而作恶,便不是罪过,我不予干涉,也同样不会怪罪于你,甚至……诸圣也不觉得这是罪过。只是,你不愿死,便要让你烟消云散,这是必然。”

    清原微微闭目,点头道:“我明白了。”

    “今日我与你言明这所有事情,便断了你我之间最后一丝缘法,从此之后,你与我紫霄宫再无瓜葛。”

    紫霄大仙淡然道:“我重缘法,这下界之身亦无法力,也不杀你,然而,你我再无缘法联系,世间要杀你,我不阻拦……至于紫霄宫门下,俱都与你有着过往的牵绊之缘,他们是否杀你,我也同样不加阻拦。”

    清原震了一震。

    他知道,这便是被彻底逐出了紫霄宫。

    尽管他下界以来,知晓已经与紫霄宫断了缘法,但时至今日,大仙亲自开言,又饶他性命,就断去了所有的一切。

    从此之后,他便不再是紫霄宫童子,甚至也谈不上紫霄宫弃徒。

    他已经是独自行走于人世之间,真正的散人修道者。

    无门无派,无根无凭,再无来处。

    他略微屏息,在这刹那,似乎一切想法都空白了。

    只是修成阳神之后,他也不至于激动失态,不至于热泪盈眶,他将一切情绪尽数埋在心底,收敛心绪,看向了当年的师兄师姐们。

    清风平静道:“我已杀过一回,既然失手,不必再杀。”

    明月轻咬唇瓣,眼神之中带着几分哀叹,低声道:“同门之谊,我是不能下手的。”

    月影、清尘,二人对视一眼,只是叹息,没有开口。

    紫霄门下,无人愿杀。

    而清原并无喜意。

    他们念在曾是同门的情分上,饶过自己一回。

    但这一回过后,情分消散,从此形同陌路。

    ……

    大仙返身,登上仙辇。

    仙辇气息氤氲,紫气环绕,白云袅袅,但见祥瑞纷呈,顶上是流苏宝盖,周边又是玲珑宝塔,八卦清镜,细长仙剑,诸般宝物。

    清风,明月,月影,清尘,四人深深看了清原一眼,执仙云丝带,返身而去。

    清原躬身一拜,说道:“我死之后,世间会如何变化,是死得其所,还是枉死无用,尽都不能知晓……所以,我不愿死。”

    “我不会束手待毙。”

    “如若我真的对后世产生变化,那么我将用此一生,护持人世。”

    “纵然修成大道功果,也将永存世间,直至三界六道,安宁平定。”

    他声音平淡,缓缓说来,语气则十分坚定。

    但落在其他人耳中,便如同一条蚯蚓,立志要成真龙,显得不自量力。

    前方紫气浩荡,仙辇登天。

    一道虚幻声音,降下人世。

    “你不愿死,但三界诸圣众仙,无数修道中人,要你去死……大道功果尚远,但杀劫已在眼前,你好自为之。”

    但凡成道者,俱有劫数。

    如今诸圣立意灭杀清原,此劫不亚于成道之劫。

    而清原不过区区一真人,十死无生。

    或许在这封神期间,仙圣之辈皆不能入世,能苟活一段时日。

    可这又如何?

    清原深吸口气,躬身拜倒,道:“恭送大仙。”

    ……

    良久,一切恢复了寂静。

    清原站起身来,他抬头看天,只觉压力如山。

    人活在世,扰乱天机。

    不愿死去,而触犯天意。

    如今犯了天意,杀劫便要降下。

    清原闭上双眼。

    大仙离去了。

    但压力未去。

    他如今是个散人。

    他如今是个真人。

    而他将面对的是人世间无数修道人。

    上至祖师道统,下至散人修道者,不论人仙,不论真人,不论上人,不论寻常修道者。

    自今日始,举世皆敌。

    若要活命,便须举世无敌。

    但这又谈何容易?

    他看着这天地。

    风轻云淡,没有半点波浪。

    但这是风雨之前的宁静。

    “来罢!”

    清原低声道:“来罢!”

    ……(未完待续。。)

章六一三 相半仙

    白龙开道,紫气浩荡三万里。

    茫茫人世。

    只见圣人临世之异象,偏移南方。

    南方千余里。

    山谷所在。

    此处阵法布置,玄妙莫测,常人便是路经此地也只是如走平地,难以察觉此处真相,难以知晓此地乃是山谷所在。

    那个灰白色衣衫的花甲老者,站在山谷之内,手执一根长幡,幡布底色淡灰,而字体则以笔墨书写。

    正面写着:观沧海桑田,看天道变幻。

    反面写着:侧祸福吉凶,知人世浮沉。

    字体寻常,未有出色,然而意味之深沉,细细观看,品味不尽。

    这花甲老者站在山谷中央,看着那紫气临近,看似平平无奇的面容上,陡然迸发出一股无比锐利的气息。

    他那平庸的双目之中,精芒闪烁。

    在这一刹那,他不再是庸碌的寻常老者,而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大人物。

    ……

    一线白云停歇。

    白色云龙开道至此。

    三万里紫气,遮天蔽日。

    放眼望去,东南西北,紫气遮天,连绵至天际尽头,仿佛与大地相接。

    仙辇徐徐落下。

    四位紫霄宫道童手执丝带,侍立各方。

    相半仙看向山谷之外,躬身一礼,道:“小仙拜见道祖。”

    天地间骤然为之一静。

    仙辇之中,车帘掀开,一道人影现出身来。

    这人影浑身笼罩在迷光之中,看不清身形,看不清面貌,不再是清原所见的大仙模样,而是朦胧如迷雾凝成。

    相半仙抬起头来,深吸口气,带着几分敬意。

    无论神魔鬼道,魑魅魍魉,但凡生灵,生于天地之间,对于天地必有发自于内心的敬意……而眼前便是天地的真身。

    周边的山、水、草、木、生灵、死物,都是天地间的一部分。

    你看见了他,实则无异于看着这个山谷,像是看着岩石,看着花草,看着迷雾。

    然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眼前这个朦胧不清的人影,才是天地的真相所在。

    “你还知你是仙人?”

    那声音虚幻如迷雾,说道:“仙人超脱尘世,故而不为尘世所容,当今封神之事,但凡仙家,皆应避开。你明知如此,依然行走于人世之间,这等明知故犯之举,论罪亦应诛。”

    相半仙震了一震,微微躬身,道:“小仙下界,已然封了道行,不曾运用超出人世间的法力,且自下界以来,不曾作恶。”

    顿了顿,又听他道:“漓江之事,乃是山洪本应崩塌,并非小仙兴风作浪,毁灭城池。小仙此举乃是拖延浩劫,使得世人多活几日,如此便是行善,而非作恶。”

    这话说了,未见大仙是何变化,或许也没有半点变化……然而大仙身旁四位道童,却都脸色不甚好看。

    清风神色淡漠,未有开口。

    而明月则有了几分不悦。

    月影和清尘对视一眼,俱是皱眉。

    救人若救了也好,却只拖延几日,最终还是不愿尽力,任由山洪冲垮了城池。既然不尽力,既然仍要坐视世人遭劫,并因此而扰乱了人世,与其如此,不如不救。

    尽管四人俱有不喜,但大仙未有开言,也不敢逾越规矩。先前劝诫清原是情不自禁,但相半仙则与清原不同,不可一犯再犯。

    大仙没有应话,他身影朦胧,面貌未有清晰。

    只是相半仙可以察觉到,眼前有一道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那道目光,淡然,冷漠,平静。

    然而相半仙却如大山压迫下来,闷哼一声。

    “无论行善或是作恶,你本不该入世,却已入世。”紫霄大仙说道:“你拖延了漓江的山洪,数日变化,对于人世有着莫大影响,尽管影响早已在封神之前便已入诸圣预料之中……但是,你不利于人世,确是事实。”

    紫霄大仙语气淡然,道:“仙家不能下界,你违背诸圣戒律,行走人世,肆意妄为,该当何罪?”

    “仙家不能下界……”相半仙低声道:“小仙下界,自有缘由,更何况,这天底下,也非我一位下界而来,何以大仙仍要拖着小仙不放?”

    紫霄大仙道:“非你一位,那你认为又有几位?”

    相半仙低沉道:“正仙道,玄松子……小仙曾在天宫拜见过他,知他乃是无上祖师门下的道玄仙尊。”

    紫霄大仙平静道:“道玄已是经由无上出手,抽法力,落境界,断道行,剔根骨,换血改脉,今已不是仙家之辈,而是**凡胎。”

    相半仙面色微变,又想起一事,道:“我曾在北方见过两人,一位贵气逼人,一位霸道苍茫,虽然行走在世,但与世间格格不入,宛如过客。”

    紫霄大仙道:“此人乃是天宫帝君,原身尚在天宫,如今不过一缕分神,并贴了镇封之符,封入一具未至仙境的九幽神魔之中。”

    “而你不同,你仍是仙根道骨,你仍有仙家法力,尽管法力封印在内,但依然还在……”

    “你作为仙家,胆敢入世来,便是大恶。”

    声音缥缈难测,如风似雾,吹拂了过来。

    相半仙闻言,震了一震,露出难以置信之色,隐约有些惊惧骇然。

    他之所以下界,实则与玄松子,与那位帝君,不无关系……他本以为那两位也不过是封印修为,行走人世。

    尽管看出了两人都无仙根道骨,但玄松子在收敛气息这一道,三界闻名,他也不以为然。至于那位帝君,此前不曾见过,未知真身,他本以为那具躯体便有几分脱出人世的意味,却没有想到,那仅仅是天生的神魔之躯,而并非仙根道骨。

    他万万不曾想过,玄松子竟然自毁仙家根基。

    也未有想过,那位帝君是用了镇封元神的仙符,几乎断了自己一缕分神,再依附于一具未至仙境的神魔之上。

    “怎么会这样?”

    相半仙呆在那里,良久未有言语。

    按道理说,他本该看得出来的,但是,为何没能看出半点端倪?

    下一刻,他心中陡然生出一缕寒意。

    无论是玄松子,还是那位帝君,都瞒过了他……甚至是刻意欺骗了他。

    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如同笑柄一般。

    紫霄大仙道:“你不可再次飞升,只得遁入洞天福地,然而,你已入世,犯了戒律,诸圣商定……应杀!”

    “杀我?”

    相半仙脸上露出一丝寒色,不禁身形一展,像是一条蜷缩盘踞于深渊之下的潜龙,终于要展露爪牙,翱翔九天。

    “纵为道祖,你如今不过一缕分神,不过一具凡身。”

    “你无意乱了人世,法力至多不过半仙境……而现在看来,你这具下界之身,甚至全无半点法力。”

    “你一缕分神,全无法力,凭什么杀我?”

    相半仙厉声喝道:“我之法力,已然超出这一界,除非你也展露仙家法力,否则如何胜我?”

    他一身气息,不断攀升。

    不过顷刻间,已经到了人仙巅峰。

    刹那间,封印破碎。

    他一身仙家法力,陡然迸发出来。

    天地变色,仿佛这人世间都要为之破碎。

    “纵是道祖,又如何?”

    ……

    ps:祝大家新年快乐,昨天上传时弄得头疼,又睡得晚些,今天早点起来,努力码字,不会断更的。

    下一章我现在开始写,就放在晚上八点更好了,而且,提早先说一声,下一章会有口令红包的。(未完待续。。)

章六一四 潜龙出渊【新年快乐!】

    相半仙再无隐匿,真正本领在此刻展露无遗。

    一直以来,他封印自身法力,如今迸发出来,威势之强盛,几乎天崩地裂。

    对于仙家而言,人世间不过三尺池塘,而相较之下,仙家之辈便是万丈真龙……而他封印法力之后,再行走于人世间,便如同真龙蜷缩盘踞在池塘之下。

    如今这头真龙舒展开来,便几乎有着把人世间这座池塘,都为之崩碎的凛然威势。

    “我隐匿人世,封禁自身,以半仙为名。”

    相半仙喝道:“今时今日,我临至仙境,人世之间,独我无敌当世。既然诸圣要杀我,我又何必顾忌,今日就以我仙家气息,掀翻了这人世。”

    他声嘶力竭,有着无比凶厉的神色。

    他落到今日,隐约是遭受欺瞒,受了蒙蔽,否则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他也不敢下界来。

    他也已然明白,当年为何在清原斩杀牛金牛之后,会有那等心惊胆骇的悸动,莫名便对于那个清原动了杀机。

    时至今日,作为仙家,如何还不明白?

    在清原斩杀牛金牛之后,冥冥之中,他就隐约明白了,此人是一大封神的变数……必定会引下道祖,必定会让道祖注视到自身。

    这是一种源自于仙家的预感。

    这种悸动的预感,他此前未有寻到源头。

    如今终于明白一切。

    但为时已晚。

    只是,他不可能束手就擒。

    “紫霄!”

    相半仙立身起来,仙家气息迸发,这人世都几乎被他气机惊动,这山谷不断颤动,隐约似是要为之崩灭,宛如破碎虚空。

    他沉声喝道:“纵是道祖下界之身,你一缕分神,全无半点法力,又能如何?”

    ……

    白乡,千丈崖下。

    清原静立不语。

    他伸手一招,古镜落在手上,只听他叹了声,道:“这个地方,本以为可以安静避世,未想,也是呆不住了。”

    先前道祖下界,万物俱都有感。

    何清虽在古镜之中,也已察觉清原心绪动荡导致古镜的变化,致使她提早醒来,但因为涉及道祖,而又魂在古镜,故而对于先前之事,仍不知晓,仍然迷茫。

    然而不待她询问,南方千余里处,气息冲霄,几乎要破碎虚空,毁灭人世。

    清原面色骤变,朝着南方看去,目光凝重。

    那里是有紫气浩荡。

    然而那里也有仙家气息。

    “人世之间,竟还有仙人?”

    清原瞳孔微凝,有着难以置信之感,“怎么会有这等事情?”

    而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此人乃是散仙,道行不低,封印了自身道行,行走于人世,以相半仙为名……你身上有他的道法痕迹,应该不陌生的。”

    那声音带着几分笑意,似是颇为稚嫩。

    清原手中一抖,白玉尺落于手中,他转身看向来人。

    他白玉尺一指。

    白光闪烁。

    赤红雷光沉闷。

    清原寒声道:“世间将有无数人来杀我,第一个便是你?”

    玄松子退了一步,摆了摆手,道:“不要冲动嘛,各方人物才刚刚知晓你是祸乱人世之根源,杀你的圣喻,这才从仙界传下来,哪有谁这么快杀过来?小道原本便是来寻你的,只是未想居然见到了紫霄下界,才藏在一边,现在出来也不是杀你的,而且……”

    他把手一摊,叹道:“小道在这人世之间,只采药炼丹,从不与人动手的。毕竟动起手来也斗不过人家,你看就凭小道这弱不禁风的身子骨,哪斗得过你这么凶悍的七杀真人?”

    清原眉宇微皱,道:“你来寻我作甚么?”

    玄松子说道:“自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现在就看他了。”

    说着,玄松子看向南方,露出几分古怪的笑意。

    清原目光微凝,低声道:“相半仙……他不是半仙,是仙。”

    “是啊。”玄松子说道:“这厮在仙界时,与北方有着莫大缘法,又曾在多年前,冥冥之中冲撞了北方星辰……故而封神榜上也有名。他在这世间,许多时候是被蒙蔽的……”

    玄松子忽然笑得有些古怪,道:“我等非是以仙体下界,但他收了蒙蔽,并不知晓,仅是封了道行,以仙体下界。仙家不被尘世所容纳,所以他也跟你一样,罪孽太重,要被抹杀的。”

    玄松子谈及此事,算是。

    清原深深看了他一眼,尽管他早已在猜测玄松子的身份,但也未有想到,玄松子竟是仙人下界,只是,他下界的方式,似乎跟相半仙并不相同。

    所以相半仙触怒了诸圣,而玄松子依然可以行走于人世之间。

    清原看着他,说道:“相半仙落到这般境地,是受了蒙蔽。而蒙蔽他的仙人之中,也有你一位罢?”

    玄松子露出几许笑容,并未否认,笑道:“自他下界之后,便瞒不过诸圣了,毕竟他只是不容于世,比不得你这个连道祖也看不透的变数。”

    说着,他似乎怕清原要说什么,又看着南方,忽然说道:“你猜他会怎么死?”

    清原说道:“道祖便是天地。”

    玄松子笑意愈发灿烂。

    道祖乃是天地化身,哪怕不是真身驾临,依然不可匹敌。

    这个天地,指的不仅仅是人世,而是三界六道的整个天地。

    仙人未有超脱,何以匹敌天地?

    道祖之辈,不可知,不可测,不可论,不可觉。

    你永远不会知晓道祖之玄奥。

    因为那玄奥妙处,必是无穷无尽。

    紫霄宫昔年童子,心知道祖不可测。

    而无上祖师门下的道玄仙尊,也同样心知道祖不可测。

    但相半仙并不知晓。

    他仍然认为,以超越人世的仙家法力,能敌道祖下界之身。

    ……

    白乡往南千余里。

    山谷之中。

    “紫霄!”

    “来罢!”

    相半仙伸手指向了前方,“我早有预兆,在此布置长久,便是等侯今日度过劫数。”

    他浑身水光升腾,宛如雾气。

    这水又唤作干坤避劫星辰光!

    而在山谷周边,又有无数火焰,升腾而起,几乎烧上九天。

    是他抽光了山谷周边的水气,所以五行失衡,走水而起火。(未完待续。。)

章六一五 道祖所言即为道理

    “你要杀我,便进来试试!”

    相半仙脸上有着极为狰狞的神色,他已经展露出了仙境的道行,周身环绕着干坤避劫星辰光。

    而山谷周边,因为被他抽去了水气,故而起火。

    但这火焰,早经过他一番布置,也非是寻常火焰。

    火分三色,起自于三方,按三才方位而立,又气机相连,乃是三昧真火。

    这不是石中火,不是空中火,也不是木中火。

    这是精气神三火,再经他这仙体之中的心、肾、气海三处,各取一点灵光,经由阵法,凝于这山谷之外,能焚仙灭神。

    纵然是仙人在外,也不易踏入这山谷之中。

    而道祖固然是道祖,但在这人世之间施展出来的本事,断然只局限在仙境以下,否则仙家以上的法力,超出人世之外,便能崩乱人世。

    他冷哼一声,心中寒意森然。

    既然紫霄大仙要维持天地秩序,护持人世不乱,那么施展的本事,必然不能超出人间的限制之上,否则他崩乱人世,岂非也是与自身一样?

    “不入仙家境地,你如何胜我?”

    相半仙一身气息,惊天动地,开始从山谷之外扩散出去,几乎要遍及人世。

    ……

    然而,紫霄大仙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甚至像是以迷雾聚成的一个人影。

    他无样貌身材可见,也无神情气色可察。

    他依然如旧,古井不波。

    只是仙辇之侧的四位道童,俱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神色,也有着相似的目光。

    那种神色是冷笑,那种目光是嘲讽,那种意味……像是看着一个傻子。

    相半仙见状,心中蓦然大怒,双手一按,仙法凝成。

    就在这时,紫霄大仙忽然抬步,伸手一点。

    没有半点光芒。

    没有半丝气息。

    就好像一个未经修行的普通人,朝前方随意指了一下。

    一指之下,所有的一切,都尽数定住了。

    山谷外围的三味真火,骤然消去。

    而超出人世限制之外的相半仙,节节攀升的气息陡然压了下去……如同一个刚刚露出水面人,又被一只手按入了水面之下。

    他气息不断消减,不断降下,刹那之间就压落在了半仙境,恢复到先前封印之时的变化。

    相半仙露出惊恐之色,脸上有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怎么可能?

    纵然是道祖,但全无半点法力,又如何把仙人都打落到凡尘之间?

    作为一个得道仙家,怎么可能还会如此弱小?

    纵然是面对道祖,也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何况这还仅仅是一个下界之身?

    他在此布置了许久,以作保命护身之所,他甚至想过,就算是仙家以真身下界,也断然破不掉他的布置,甚至会被他反杀于此。

    “差距……怎么可能这么远?”

    相半仙张了张口,竟然无声。

    ……

    紫霄下界,乃是诸圣商定。

    这一缕元神,经过太上之法力封禁。

    这一具肉身,是无上炉中一粒丹药,以撒豆成兵之术而化成。

    道祖下界,没有一丝法力,没有一点威能,然而……道祖便是道祖,道祖便是天地。

    诸天万界,大道无所不在。

    紫霄徐徐而来,悠悠道:“你若尚未得道,或许还要稍微费些手脚,但你已是得道仙人,而我……便是道。”

    天地之间,有着无数道理。

    但他就是道理。

    他伸手一点,道:“我说,此处有石,不必落地。”

    轰然有石落于山谷间,悬停于半空之间,未有坠落。

    他伸手再点,道:“我说,此处有水,可逆流而上。”

    山谷下一道清泉,沿着岩壁而起,逆流而上,倒转而起。

    他伸手又点,道:“我说,落叶可以开灵。”

    谷中树木蓦然抖落一片树叶,那树叶未有落地,刹那生出一片灵光,立时有了神智,当即通了修行。

    一片落叶,已是精怪,可吸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可以经修行,成妖成仙。

    紫霄大仙平静道:“我说,此谷将与世隔绝,不涉尘世,不伤人间。”

    嗡地一声!

    这片山谷,仿佛化作了洞天福地一般,隔绝了外界。

    ……

    景秀县。

    原本西行的云镜先生,已停留在了这里,在先前紫气浩荡三万里之时,他便已经有了无比震撼的神情。

    作为一个早已通晓世间道理的人物,甚至是人仙都未必有他的领悟来得深刻。

    世间诸事,早已不能让他有半点动容。

    然而此事,关乎道祖,几乎颠覆了以往的念头。

    尤其是此时此刻。

    “道理……”

    云镜先生闭着眼睛,“按道理说……不该这样的。”

    石不能坠。

    水不能下。

    落叶可以瞬息成精。

    山谷可以隐匿世俗。

    这其中不见法力运作,不见道法痕迹,只是一言而出,没有半点玄妙神迹。

    然而,这种违背天地道理的事情,却已出现在了眼前。

    道理……什么是道理?

    他参悟世间道理多年。

    但今日,一切想法,尽数颠覆。

    因为道祖开言,就是道理。

    言出法随,道理逆改。

    ……

    相半仙不断颤动。

    他的气息不断迸发,然而却始终无法越过人世间的那一线,无法达到仙境。

    先前因为他踏足仙境而对世间造成的影响,竟如时光倒流一般,顺着原来的轨迹倒退回来,一切恢复原样,世间再无动荡。

    紫霄大仙徐徐走来,看着相半仙,目光平淡,朝前一指,道:“我说,你不该存于人世。”

    这一指点去,不见光芒,不见轨迹,朴实无华。

    相半仙一身气息消尽,仰面栽倒。

    嘭地一声。

    掀起一地灰尘。

    在灰尘之中,相半仙再无声息……他已随着灰尘,化作了灰尘。

    这一刻,一切都寂静了下来。

    ……

    道祖,不可知,不可测,不可论,不可觉。

    按道理说,不到仙境,如何能胜仙人?

    但道祖,就是道理。

    不该存于人世。

    便只能死于人世。

    今日,仙家陨落。

    但见一道流光,闪过天际。

    大仙未有在意,只是抬起头来,看向了天上。

    茫茫九天,人世之上,仙界之下。

    这里是封神台所在。

    这里是白鹤童子镇守之处。

    ……

    ps:胃气升腾,今天不太舒服,晚上又有亲戚来拜年,所以更新稍晚。下一章会有的,尽量在十一点半整,如果能按时更新,会来个口令红包,唔,如果晚了,就到零点再发。

    最后,大年初一,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里,遥胜往昔。(未完待续。。)

章六一六 北斗五气水德星君

    茫茫虚空,无色无景无声音。

    一切虚无而空寂。

    封神台沉浮其中,台上白衣童子,盘膝而坐,膝上横着一剑,微微闭目,默然不语,仿佛融入了这虚无之中。

    常人在这等无声无息之地,难免心悸抑郁,甚至疯癫发狂。然而这个童子,甚至比这片虚空更为沉寂。

    他沉默无言,心性平淡,全无半点涟漪。

    而就在这时,一点灵光朝着封神台而来。

    白鹤童子睁开双目,有寒芒闪烁,他伸手按住仙剑,旋即起身来,目光落下,看向了尘世之间。

    人世之间,白云一线如龙,紫气三万里遮天蔽日。

    那个道之化身,立身人世之间。

    没有半点法力,没有半点神妙。

    但依然能让人无法看透,依然能一言定下神仙生死。

    白鹤童子目视下方,略微点头,稍微躬身,平静道:“童子白鹤,拜见大仙。”

    ……

    人世之中。

    仙辇之侧,四位道童互相对视一眼,神情俱震,难以置信。

    白鹤童子出身紫霄宫,但他见了大仙,没有降下人世,来到身前见礼,也没有行叩拜之大礼,更未有称唿为老爷。

    紫霄宫诸位道童,俱都将这位白鹤童子,视作师兄,万分敬畏,也知他道行高深莫测,非同寻常,为人看似淡漠,实则冷傲万分,但也未有想到,竟然冷傲到了这个地步。

    “很好。”紫霄大仙平静道:“你镇守封神台,不可擅自离开。”

    “是。”白鹤童子退了一步,回到原位。

    镇守封神台,不可擅自离开,故而不好来到身前见礼。

    镇守封神台,不可有半点疏忽,因此不能行叩拜大礼,否则一旦变故,不能在瞬息之间应变过来。

    镇守封神台,已与封神台相连,属于诸圣授意,此刻他代表着众圣意,而非紫霄宫童子,故而称唿大仙或祖师即可。

    常人不知其中道理,而白鹤童子性情冷傲,不屑于解释其中道理……但紫霄大仙身为道祖,自然不会有任何误会。

    四位道童之中,以明月道行最高,她心中一动,已然明白了几分……只是,她仍觉白鹤师兄高深莫测,不能一眼观尽。

    白鹤师兄真的仅仅是因为镇守着封神台,而显得如此生分?

    还是说……另有缘故?

    明月略微摇头,心中暗道:“白鹤师兄万事不拘泥于心,他虽非仙人,而胜过仙人,又怎是我能猜测的?”

    ……

    相半仙殒灭。

    超脱人世的动荡消去了。

    这翻滚的池塘也归复了平静。

    放眼人世间,似乎一切都平静了许多。

    紫霄大仙平静说道:“封神之变,你知多少?”

    白鹤童子道:“尽知。”

    紫霄大仙道:“何以不通传仙界?”

    白鹤童子依然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平淡道:“弟子奉命镇守封神台。”

    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没有多余的话。

    但意思已是十分明显。

    他镇守封神台,便只是要镇守封神台,而通传仙界,不在职责之内,属于守正道门的责任……只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想过,他自身能尽知世事,但守正道门却未必能尽知世事,否则,也不至于让封神的变化,恶化到了这般地步,不至于让清原成长到了这个地步。

    对此,紫霄大仙也无喜怒,只是说道:“如今封神榜上,死于清原之手的,该有多少个未有归位?”

    白鹤童子说道:“但凡他亲手所杀,俱能归位,而死于本命至宝下者,俱不能归位。”

    紫霄大仙略微点头,道:“你当年领回来的这个童子,不逊色于你。”

    白鹤童子略微点头,没有回话,只是退了一步,盘膝坐下,一剑横于膝前,闭目不语。

    ……

    山谷之间。

    紫霄大仙收回目光,看向身后四名道童,说道:“如今人世封神,你四人下界而来,已不能回返仙界,眼下虽说榜上无名,但乱象纷呈,难免变故,如若不愿卷入封神之事,可藏身于山谷之中,避开人世。”

    四位道童对视一眼。

    月影清尘二人齐声道:“是。”

    而声音出口,二人不禁错愕。

    因为他们本以为四人会同声开口,未想其余二人竟是未有应话。

    明月稍微迟疑,才道:“是。”

    而清风躬身一礼,道:“弟子早已下界,如今知晓魔祖尚未彻底清除,自知失察,有负老爷厚望,此时羞愧无言,不敢避世,必要将魔祖斩杀。此外……清原一事,关乎广元古业天尊,弟子想要查知此事,断然不能让紫霄宫受人算计。”

    紫霄大仙淡淡道:“随你之意。”

    言语落下,天空一线白云散开,浩荡紫气当然无存。

    再看去时,迷雾散开。

    大仙已然虚幻,旋即无影无形。

    原本站立之处,落下一粒丹丸。

    “恭送老爷。”

    四位童子俱都躬身拜落。

    再起身来,清风朝着三位同门施了一礼,便转身而走。

    而其余三人,看他背影离去,又对视一眼,无不叹息,便携带仙辇,迈入了山谷之中。

    山谷隔绝内外,除非封神事毕,否则,不仅外人难进,而内里的三位道童,也是出不来的。

    ……

    清风看了看天空,又看向北方。

    魔祖就在北方。

    此外,北方之北是北海,北海之北,未知尽头。

    八十年前,广元古业天尊北行。

    四十年前,白鹤师兄北行。

    而归来之后,白鹤师兄带回了清原……从此世间不见广元古业天尊,甚至就连道祖之辈,都失去了他的痕迹。

    这其中必然有着什么缘由。

    “我必然查清此事。”

    ……

    封神台上。

    白鹤童子目光冷淡,看着手中一点灵光。

    这是相半仙的元神所在,要比其他修道人强盛了无数倍……哪怕没有气运加身,单是凭借这远胜于寻常魂灵的元神,便足以在封神榜上,占得极为重要的一席。

    白鹤童子冷哼一声,把元神往后一抛,收入封神台之中。

    灵光归位。

    神位浮现。

    只见封神榜上,浮现出一个名字来。

    北斗五气水德星君!(未完待续。。)

章六一七 幻狐丹

    白乡。

    千丈崖下。

    庐外二人并肩而立,看向南方。

    虽然无法看见,但却能够察觉。

    察觉仙家气息消隐,察觉三味真火熄灭,察觉仙家之辈大道溃散,再察觉到那一方山谷隐去,仿若洞天福地一般,从此隔绝了人世。

    “北斗五气水德星君。”

    玄松子叹了声,道:“就算是我当年道行尚在时,也不见得能攻破山谷,将他打杀……除非真仙之辈,否则他确实是无敌于人世。可惜道祖之辈,终究是道祖之辈……”

    他连连叹息,有着十分惋惜的语气。

    清原静静看了他一眼,大约能够感觉得到,眼前这位毁坏了根基的仙家,言语之中,隐藏着几分莫名的意味,像是勉强才隐藏起来的笑意。

    看似叹息惋惜,实则……嗤笑?

    “紫霄大仙已经消散于人世。”清原平静道:“接下来我的劫数将要到了,你若不想当第一个动手的,便快些把你来的事情办妥,然后离开罢。”

    “明白明白。”玄松子施了一礼,认真道:“小道也不想与你这个三界公敌走得太近,看你如今,如同祸胎,已是举世皆敌,小道可不想被你拖下水去……”

    他礼仪不失,而又语气诚恳,神情肃然。

    清原目光微寒,忍着将白玉尺往前打下的想法,冷声道:“你来寻我,又不杀我,是要作些什么?”

    若在以往,面对这位曾经得道成仙的人物,他会心怀敬畏。然而今日之后,情绪起伏,举世皆敌,在危局当前,他已没有了太多想法,只想尽快腾出空闲来,为自身增长一分本事。

    “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玄松子摸了摸脸颊,笑道:“小道可是知晓你如今想要什么……而小道这一次,就是受人之托,来送你一场造化,可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清原皱眉道:“什么造化?”

    玄松子说道:“当年取了你的淮阴草,答应给你太阴养魂丹……如今你已成阳神,这太阴养魂丹对你虽有效用,但也不算明显,所以小道给你换了一种丹药。”

    清原道:“什么丹药?”

    玄松子道:“幻狐丹。”

    清原闻言,怔了一怔,旋即眼中闪过一缕精芒。

    他虽然对于炼丹之术不甚精通,但作为紫霄宫烧火的童子,对于各种丹药,并不陌生。

    幻狐丹,能成幻境。

    这可以作为一种毒药,使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从此只能昏睡不醒。

    这也可以作为一种良药,其中幻境可以让人有着无穷益处。

    是毒药还是良药,取决于其中蕴藏的幻境,究竟是哪一类。

    甚至这幻境,便可以说是幻狐丹的一味主药!

    “内中什么幻境?”清原问道。

    “对于你修成六月不净观之中的洞玄楼,会有莫大帮助。”玄松子这般说道。

    “我如何信你?”清原沉吟道。

    “你可以不信。”玄松子摊了摊手,道:“小道受人之托,只是送你一粒幻狐丹,只要你收了便罢,信与不信俱都随你,再与小道无关了。只不过,漓江一事,你力敌各方真人,救下诸多百姓,倒也让小道高看你一眼,念在这一点,便奉劝你几句……”

    “你如今区区七重天道行,纵然斗法的本事要比寻常真人更高,但又有多少本事,能敌天下修道人?”

    “此次追杀于你的,必然不乏真人,甚至人仙。”

    “你能一日力敌七真人,甚至八位真人,但你接下来面对的,又何止八位真人?”

    “或许你仗着干坤封闭之术,自以为可以隐匿世间……但浣花阁怎么可能将门中秘术完整无缺地交与你手?就算是完整无缺之术,但既然外传出来,交与你手,又怎会没有克制之法?”

    “你不入洞玄,必死无疑。”

    “踏破洞玄楼,能趋吉避凶,勘透世间真相,尽管未必就能活,但至少能有两分活命的希望……当然,也只有两分。”

    “这幻狐丹用是不用,随你之意……虽说你时日不多了,但这两日勉强还可考虑一二。”

    玄松子屈指一弹,有一粒丹药,破空而至。

    清原伸手按去,收在掌中,摊手看来,只见这是一个纯白丹丸,桂圆大小,而在周边,有着朦胧白光,宛如月华,隐约在外形成一个白狐虚影,

    白狐虚影蜷缩在他掌中,像是怀抱着这白色丹丸。

    刹那之间,香味扑鼻,席卷十里。

    只是嗅了一嗅,便觉飘飘欲仙,仿佛人在云端。

    清原以六月不净观这等仙法而修成阳神,倒也不至于被丹药香气所迷住,他将幻狐丹收起,看着玄松子,说道:“你说受人之托,那是何人?”

    玄松子说道:“你的酒友。”

    清原闻言,不禁一怔,但瞬息之间便回过神来,脑海中在刹那之间闪过无数个念头……酒友?

    姜柏鉴?

    黄公子?

    清原眸光微凝,道:“他是什么人?”

    玄松子说道:“这便让你自己去猜了。”

    清原顿时沉默,略微点头。

    他早已猜测过,这位以仙酒招待过他,让他节省了数十年苦修的黄公子,或许不是俗世之辈。

    但封神之世,仙家不能下界,因此这个猜测,他一向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只是如今看来,相半仙是下界仙人,而玄松子也是下界仙人,那么黄公子……甚至是他身旁的护卫,也不见得就不能是仙人。

    紫霄大仙灭了相半仙,但却并未对玄松子出手,也未有对黄公子出手,再经过先前玄松子一番话,清原已然明白,当今封神之世,虽然严令仙人不得入世,但其实在暗地里,仙人未必不能下界,只是要分作多种方法。

    玄松子及黄公子的方法不算违逆了规矩,而相半仙这一种下界的方式,便是为诸圣所不容,因此被抹杀在了今日。

    “他原身该是仙人……只不过,仙界茫茫,又是哪一尊仙家?”

    刹那之间,清原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而再看之时,玄松子摆了摆手,逐渐远去。

    清原看着他的背影,再看了看那幻狐丹,眼底有着一抹叹息之色。

    他抬头看去,茫茫云空,一望无际。

    白云已散,紫气消隐。

    蓝天清澈。

    无风无雨无阴云。

    平静得使人心悸。

    但清原似乎隐约从云空之后,看见了更深处的风起云涌。

    “该来了。”

    清原看着那幻狐丹,微微闭目,站立良久。(未完待续。。)

章六一八 风云欲出

    守正道门。

    掌教真人接了仙界祖师圣喻,神色变得极为严肃。

    片刻之后,山门之间,响起了钟声。

    钟声之响亮,遍及山门,无比剧烈强盛,震耳欲聋。

    钟声连响三十二声!

    但凡守正道门弟子,不论手中何事,不论是否闭关,俱都动身,各自化作流光,来到大殿之前。

    不过眨眼功夫,便见漫天流光,无数剑芒。

    “拜见掌教。”

    众长老弟子,尽数跪伏下来。

    有年长些的老道士,互相对视一眼,各有疑惑。

    守正道门自从立宗以来,仙钟响来三十二,乃是极大的变故。

    自立宗之后,直到数年之前,也不过响了一次。

    而近几年来,接连两次。

    前一次是魔域出现大魔,祸乱人世,这一次又是何故?

    “祖师有令,今人世出现变故,我守正道门乃是当世之正道魁首,自当拨乱归正,责无旁贷。”

    守正掌教貌若花甲,仙风道骨,他负手而立,又显露出几分威严之色,道:“本门维持天地秩序,护持封神大事,几乎倾尽本门底蕴,只有诸位……还算本门暂且保留下来的几分余力,可应对诸般变故。前次荡平魔域,亏得是诸位出手,而如今,祖师有命,还须再请诸位出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道士上前施礼道:“不知祖师所示,事情何故?”

    守正掌教说道:“诸位请看……”

    他伸手一挥,当即法力凝成,化作一幅画像。

    画像之中那人,身材颀长,出尘脱俗,但看他面貌清秀俊朗,眉宇淡然如水,颇有几分仙风气态。

    那老道士不禁赞赏道:“观此画像,乃是有道真人。”

    “他道行确已踏足真人境,也确实是正统道家法门,然而……”守正掌教沉声道:“今日祖师所令,便是要诛杀此人!”

    老道士不禁愕然。

    不待他开口,守正掌教已然将这画像之人的来,尽数说来。

    出身紫霄宫。

    习得仙法。

    所学底蕴,不亚于守正道门真传弟子……此外,另有机缘,善于斗法,初成阳神便能一日力敌七真人,其中一位八重天,一位则是守正道门临近八重天的真传弟子。

    这般说法,令得众人无不骇然。

    “此人踏足世间,便是大恶。”

    守正掌教低沉道:“诸位荡平妖魔归来,尚未歇息多久,但此乃祖师授意,还请诸位再多烦劳。”

    诸多道人齐声应是。

    过得不久,许多道光芒迸射出来,朝着山门之外而去。

    ……

    正仙道。

    作为中土两大道门之一,正仙道的底蕴不见得比守正道门低了多少,然而,与守正道门不同,正仙道对于人世,向来少有干涉。

    关于清原的事情,这里也已知晓,只是声势并不如守正道门那边来得惊人。

    “诸圣决意,诛杀清原此人。”

    正仙道掌教沉声道:“本门祖师淡然无为,虽无示意,然而本门作为祖师道统,正道之一,不可坐视,烦请诸位出手,相助于守正道门。”

    ……

    东海,先秦山海界。

    齐师正看着手中的光芒,露出几分古怪的笑意。

    “金龙先行一步,看来我也该往中土走上一遭了。”

    ……

    浣花阁。

    大殿之上。

    正位上那女子,身着白衣,面带轻纱,淡若白花。

    她正是浣花阁当代阁主。

    在她手上,一道光芒闪烁,幻化为清原的模样。

    “此人名为清原,亦是近期的七杀真人,他祸乱人世,祖师已有授意,命本门前往中土南梁境内,全力诛杀此人。”

    浣花阁主说道:“关乎此人一切,适才均已说得清楚,若无异议,便尽快动身罢。”

    而就在此时,便听一个清冷的声音说道:“弟子尚有疑惑。”

    浣花阁主看去,眸光微凝,道:“你有何疑惑?”

    这清冷声音之人,往前迈步而出。

    但见她衣衫似雪,容颜绝丽,神色间更有几分冷若冰霜,正是陆瑜霜。

    “据弟子所知,清原此人不曾作恶……”陆瑜霜深吸口气,道:“漓江一事,亦是他心怀仁善,不知为何诛杀此人?”

    浣花阁主平静道:“祖师圣喻,此人乃是妖魔,自当诛杀。”

    陆瑜霜微微咬牙,道:“弟子只听闻过魔域大魔,也曾见过坠入魔道之人,但清原此人,似乎未有坠入魔道,他一身仙家法力,仍是道家正统,未有更改,何以是为妖魔?”

    浣花阁主淡淡道:“太上有言,异于常者即为妖,不利人世便是魔。”

    陆瑜霜闻言,顿时沉默,未有再度开口。

    “看来你是不会去了。”浣花阁主说道:“本座也不为难于你……今日你去后山面壁,不成真人,不再出世。至于斩杀除魔一事,本门自有诸多长老弟子动身。”

    说着,阁主看向了一旁的小女孩儿。

    玉灵依然如旧,还像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眼神流转,狡黠机灵。

    浣花阁主平静道:“玉灵,将你师姐领去后山。”

    “这个……这个……”玉灵苦恼道:“人家也是不服的啦。”

    浣花阁主淡淡看了她一眼。

    玉灵顿时低下头,看向了陆瑜霜。

    陆瑜霜神色依然冷淡,点了点头,道:“弟子道行微末,既不能斩妖除魔,也不能违逆阁主,这就往后山去,不成真人,此生不出。”

    ……

    白乡。

    千丈崖下。

    那庐中,清原盘膝而坐,闭目不语。

    外界各方暗流汹涌,清原自是不知详细,但也大约能猜得一二。

    时日终究是不多了。

    “幻狐丹……”

    清原闭着眼睛,心中想道:“玄松子所言,不无道理……我道行至此,也无半点悸动,这幻狐丹之中,并不像是包藏祸心。”

    他对于玄松子,并无什么恶感,实则也信了几分。

    但信了几分,却并不是十分。

    若是按照以往谨慎想法,便是有一分犹疑,他也不会服下幻狐丹。

    然而时至今日,终究都不同了。

    “且看这丹中,究竟有着什么机缘造化了。”

    清原沉默良久,忽地叹了一声。

    幻狐丹虚影如白狐,怀中抱丹,白如霜雪。

    他略微张口,送丹入口。

    ps:晚饭没吃,写了一半,跟着老爹出来吃宵夜,躲在角落里码字,总算搞定了。(未完待续。。)

章六一九 清静宫

    茫茫仙界。

    云雾朦胧。

    清原迷迷茫茫,才惊醒过来,赫然发觉自身是在这茫茫云雾之间……但他却又惊觉自身法力全无,他低头一看,却不曾见到自己,只看见下方仙雾迷茫。

    他是没有身影的,甚至没有阳神在此。

    他仅仅是一缕意念。

    忽然间,他仿佛看见一轮明月,一分为六,立时有月光洒落,浑身舒适。

    “这就是幻狐丹之中的幻境了?”清原惊醒过来,已然发觉自身是在幻境之中,不禁有些后怕,“果然厉害,如若不是六月不净观的缘故,我甚至忘了自身已经服下幻狐丹。”

    他想法才落,就发现视线当中,多了一个道人,徐徐走过虚空。

    那道人貌若中年,威严难测,须发及胸,手执拂尘,又背负仙剑,再观其一身气息,高深莫测,渊深难尽。

    纵然是如今的清原,也觉万分惊骇,这道人气息未发,然而只是溢散出来的几分,竟是要比之于先前相半仙竭力迸发的一身仙家气势,更为强盛几分。

    可不知为何,清原隐约觉得这个威严难测,须发墨黑的中年道人,确是十分眼熟。

    那道人徐徐而去,似乎不见清原所在。

    而清原正犹豫着是不是跟上,又或是离开此处,另寻他处,然而这时……他却忽然发现,自身的目光,一直落在那个道人的周边。

    随着道人离开,而清原也依然看清了他身边的景象。

    清原未有察觉到自身在移动,但偏偏是一直跟着那个道人。

    “看来这位仙家,便是幻狐丹之中的关键所在……这倒也是,毕竟幻狐丹之中,也不可能营造出无用的幻境来,既然有了这位仙家出现,那么必然会有机缘应在他的身上。”

    清原这般想着,但却不敢大意,仍然是抱着一抹警惕之意,生怕自身陷入其中。

    他没有形体,仿佛虚无。

    一切只见那道人,不见他自身。

    ……

    那道人踏着虚空,徐徐而行。

    茫茫无尽。

    不知过了多久。

    才见前方多了一座宫殿,沉浮在虚空之间,没有定处,没有基础。

    宫殿之上,但见匾额之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清静宫。

    字体极是好看,笔锋随和,如云似雾,不见锐气,不见锋芒,只是茫茫难测。

    “这是……”清原愕然道:“无上祖师的居所?”

    清静宫,与紫霄宫齐名,俱是位在三十三天之外,茫茫无尽虚空。

    这里是无上祖师的居所,那么这个来访清静宫的道人,又是何人?

    只见那道人往前,忽然有道童从前方迎来。

    那道童灵秀**,道行亦是不浅,他上前来迎,躬身施礼道:“童子拜见仙尊。”

    那中年道人微微点头,道:“祖师何在?”

    道童答道:“祖师正闭关当中。”

    中年道人平静道:“也罢,我暂是无事,便等侯罢。”

    那童子忙是应答,侧身迎进。

    虚空之中,清原怔了一怔,大约明白了这个道人的来。

    能够未经无上祖师许可,入住无上祖师行宫,定然不是外人,而又被门前童子称为仙尊的……必是无上祖师首徒,道玄仙尊!

    随着道玄仙尊踏足清静宫中,而清原的视线也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来到了清静宫之内。

    清静宫之内,仙雾朦胧,虽说还是仙家宫殿,其恢宏气势,其仙家威势,其精细微末之处,都非是凡间宫城可比,但比之于紫霄宫,还显得平淡了几分。

    道玄仙尊走过花园。

    但见山间流水,但见仙禽异兽,无数胜景俱在此处。

    那山不是假山,是巍峨大山。

    那水不是池水,是浩瀚江海。

    那仙禽异兽,非是寻常,而是妖仙之类。

    只是一切都落在了道祖的行宫之内。

    道玄仙尊来到了后院,入住其中……作为无上祖师的弟子,他在这里早有住处,只是他自身在外亦有行宫,极少在此居住罢了。

    但见房中简单朴素,墙上有着一个太极图,分阴阳两极。

    而太极图之下,仅有一个蒲团。

    道玄仙尊盘膝坐下,静坐闭关。

    然后……一切安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

    虚无,空寂。

    足以让人发疯。

    道玄仙尊依然如旧。

    而清原的视线只能放在他的身上,也就只能在这里等侯至今……饶是清原已成阳神,并有六月不净观这等法门,本身也算性情平淡,可是到了如今,也不免有着几分烦躁。

    而就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仙尊。”有道童低声道:“祖师出关了。”

    “好。”

    道玄仙尊睁开双目,闪过一缕白光,瞬息收去一身气息,站起身来。

    仙家之辈,一个闭关便不知多少年月,他在等侯祖师出关,却也不知祖师何时出关,便也未敢真正深入修行,只是浅浅运功罢了。

    毕竟修行一道,哪怕是仙家之辈,身在岁月长河之中,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仙尊起身来,推开房屋。

    他在此住了很长一段时日,不曾动弹过分毫,而外界也无半点打扫的痕迹,可无论内外,都洁净万分。

    这毕竟是祖师居所,万般尘埃不可染。

    他走出房外,往祖师闭关之处而去。

    清原看见了院外,一切似乎都不变,这里的道童也不变,这里的山崖流水也不变,这里的仙禽异兽也不变。

    但是清原曾在紫霄宫,自然该知怎么去观看时日,他看向了花园方向,在那巍峨大山之中的细微之处,可以辨认出来。

    清原顿时有所明悟。

    道玄仙尊在那房中静坐了两年之久。

    而清原也就在这幻境之中,以虚无空寂,没有色彩,没有声音,枯燥平静的一座房中,过了两年之久……难怪以自身如今的道行及心性,都会隐约生出烦躁之意。

    “两年光景,对于仙家而言,不过打了个盹的时候。”

    清原暗道:“这仙宫之内,几乎分毫未改。”

    但见前方,道玄仙尊徐徐而行,来到了大殿深处,躬身施礼,道:“弟子道玄,求见祖师。”(未完待续。。)

章六二零 无上祖师

    “进来。”

    一个声音,平淡虚无。

    道玄仙尊踏足其中。

    清原也随之见到了这位道门祖师。

    那是一个朦胧虚影,迷雾笼罩,看不真切,但清原曾经在明源道观看见过祖师的神像,在他眼前,这个朦胧虚影也就化作了一个道袍老者。

    老者平淡朴素,比起紫霄大仙来,少了一分高深莫测,多了一分简单朴素。

    道祖之辈不可测,无法分辨孰高孰低,甚至此刻所见,也不见得就是真相。

    清原并不拘泥于此,只是心中凛然,大约明白了,玄松子这一粒幻狐丹之中的机缘,多半便是应在这里。

    “祖师是在闭关?”道玄仙尊施了一礼,问道。

    “不是。”无上祖师平静道。

    “那是在感悟天地干坤,人伦道理?”道玄又问道。

    “也不是。”无上祖师道。

    “那是在修持本性?”道玄仙尊道。

    “算是,也不是。”无上祖师说道:“只在静坐。”

    “哦?”道玄仙尊露出疑惑之色,只是静坐,而非修行?

    “道玄。”无上祖师忽然开口,问道:“你可认得这么一个静字?”

    道玄仙尊低声道:“弟子自是认得。”

    无上祖师问道:“什么是静?”

    道玄仙尊怔了一怔。

    无上祖师见他未有即时答话,也无催促,只是沉默。

    过得片刻,便听道玄仙尊开口说道:“静,乃是……”

    “错了。”未等他说完一句,无上祖师便开口说道:“你不识得。”

    饶是道玄仙尊这等仙家,也不由得露出错愕之色。

    而隐在虚空之中的清原,更是愕然难言……道玄仙尊尚未开口,便已是错了?

    “静坐,意在一个静字。”

    无上祖师说道:“当你想着什么是静,心中便有了思绪,也就谈不上静……”

    道玄仙尊怔了半晌,旋即躬身拜倒,道:“祖师教我。”

    “也无不可。”无上祖师平静道:“静坐,本意也只在领悟一个‘静’字诀,你且过来,我先教你如何入定。”

    作为仙家,修行不知多少年月,道玄仙尊自然知晓什么是入定,然而他心知这次不同,连忙附耳过去。

    清原也细细去听,但却并未听见一言半语。

    或许是这幻境之中根本没有将这细微之处记入其中,也或许是玄松子不愿这静功外传,特地隐去了这里的细微之处。

    但清原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无上祖师传法于道玄仙尊,那么这天地之间,便也只能有道玄仙尊一人听得。

    ……

    十年之后。

    道玄仙尊从自家行宫出来,再返清静宫,拜见无上祖师。

    “弟子静功难成,敢问祖师何故?”道玄仙尊问道。

    “你修行至今,静功未能入门,于是心生烦躁,如何得静?”无上祖师答道。

    对于道玄仙尊的处境,其实作为旁观之人的清原,大约能够看出一二,但或是当局者迷,道玄仙尊反而未能察觉。

    只见仙尊沉吟片刻,又问道:“那弟子修行之始,尚未烦躁,何以不成?”

    “你欲求静功,故而心有所求……既有所求,何以未静?”无上祖师平淡道:“心有不静,怎能静坐?”

    道玄仙尊怔了一怔,隐约有了几分明悟之色。

    而清原听在心间,似乎也有了什么领悟。

    “思,念,欲,事,语,笑,愁,乐,喜,怒,好,恶……此十二者,俱是伤人,长久而断人根本。”

    无上祖师平静道:“生灵在世便有智慧,有了智慧便有想法,有了想法便有思虑。倘如世人能减少此十二项,可延年益寿,其性情淡然脱俗,堪比圣人。”

    “静坐此功,便可能减少十二项。”

    “而此静坐之大功,乃杜绝此十二。”

    “然而……”

    无上祖师缓缓道:“但凡有灵慧神智之物,要杜绝此十二项,便是难之又难,即便是神仙,也是极难的。”

    道玄仙尊抬起头来,问道:“想来,祖师已是杜绝这十二项了?”

    无上祖师摇头道:“不,我只是初得小成,难得大成。”

    道玄仙尊震惊道:“连祖师都未能修得大成?”

    清原亦是惊讶到了极点,道祖之辈渊深莫测,作为天地化身,一言即为天下法,竟然也有尚未修成的功法?

    无上祖师看着仙尊的震惊之色,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我意欲求此静坐之功大成,本就是有了心意所求,自是难成。”

    “你有问话,我有答话,这是有意为你解惑……你有不解,我也不静。”

    “待我真能空静,也就不拘泥于一切,不论自身,不论法力,不论道行,不论天地还是干坤,那就该超脱出去了。”

    无上祖师呵呵笑道:“你再回去,十年后再来见我。”

    ……

    又过十年。

    道玄仙尊再来。

    时至今日,他依然未能入门。

    “你盘膝打坐时,一心追求安静。”

    无上祖师说道:“有了所求,就已动了念,就已用了意,思绪已是不静。这一次,你确是未有进展,这遇到的阻碍实则与十年前那一回相似。”

    道玄仙尊微微皱眉,低声道:“倒似是西方佛祖所言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

    “似,也不是。”

    无上祖师说道:“佛门四大皆空,属于五蕴之中的色蕴,其实佛门亦有五蕴皆空之说法,然而,因为这一门静坐,求得是一切皆空。”

    “六根清净,五蕴皆空,俱都算在其中,但却远远不仅局限于此,细细算来,该是一切的一切,尽都清净,尽都空澈。”

    “佛祖渡人亦渡世,他有慈悲心,因此他还干涉到了人世……他虽说是六根清净,五蕴皆空,但也终究不像我这般,一切都要求空。”

    “实际上,太上的道路,要比佛祖更贴近于我。”

    ……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仅说我等不能慈悲仁善,而是我等不会去发这慈悲仁善之心。”

    “无论王侯将相,凡尘百姓,还是飞禽走兽,又或是花草树木,还是灰尘岩石……其实在圣人眼中,都是天地的一部分,都是一般无二。”

    无上祖师说到这里,又道:“你看那狮子搏兔,常人或许是会怜惜那白兔儿,从而救下这兔儿……而圣人之辈,就算有心怜惜,但也只能漠视,任它自生自灭。”

    “我所求的,是这种‘不仁’的极致。”(未完待续。。)

章六二一 祖师十二静功

    寂静,沉默。

    无上祖师微微闭目。

    而道玄仙尊似乎颇为震撼,正是默然不语。

    道玄仙尊尚且如此,而清原心中之震撼,更不必说……他道行远不如道玄仙尊,虽已成就阳神,但也未有能够勘破一切的本事,此时此刻,无上祖师的一番话,已是令他有了极为震撼的念头。

    “太上祖师又如何?”

    道玄仙尊默然许久,才开口问道。

    “诸圣以大道为化身,但其实自身仍有想法,并非彻底泯灭本性。只是在化身天地之后,便只会根据天地的定律,而任由一切自生自灭,而并不是凭着自家的喜怒哀乐,去干涉人世。”

    “至于太上,则又不同,他所成的乃是天道无情,他以自身为苍天大道,一切行为举止,俱都根据所见的天机而行,不仅依照天地定律而行,更要杜绝一切变故,因此才有了守正道门,成为他在世间的手脚。”

    “至于我,求的是淡然无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情。”

    说着,无上祖师叹了一声,道:“我如今坐视世间一切,万事俱都不加干涉,任由天地诸般物事自生自灭,自然而行……但这是刻意而为,还算是小道,就如我这名号。”

    道玄仙尊疑惑道:“祖师名号如何?”

    无上祖师淡淡道:“我号为无上,此名可说气势过盛,虽说我身作道祖,当得起这个名字,但如此名号,难免显得威势,隐有狂傲,不合我清静无为之意。后来我曾想过,是否改作‘无为’之名,但这一动念,我便知自身静功造诣还是太浅,也就顺其自然。”

    道玄仙尊问道:“祖师至高无上,何以为浅?”

    无上祖师说道:“我拘泥于名号称唿,自然太浅。”

    道玄仙尊略微一怔,却也只是沉默,未敢言语。

    清原心道:“祖师所言倒也极是,但仙尊总不好点头,贬低了祖师。”

    这般想着,忽然又听祖师开口。

    “然而如此,却又显得造诣更浅。”

    “这又为何?”道玄仙尊更是疑惑。

    “我本觉名号不合本意,试图改名,但却又认为自己拘泥于名号,所以不改……而又为了‘不拘泥于名号’,便不去改名,岂非也是太浅?”

    无上祖师呵呵笑道:“其实这如无病呻吟,许多事情是想不通,也是说不通的,但这些想法……如若真能静功大成,实则也就全都烟消云散了。”

    说着,他略微摇头,笑着道:“如若真能淡然漠视,十二项尽灭,也到了超脱的时候。”

    超脱!

    道玄仙尊眼中有着一抹精芒,抬起头来,极是凝重。

    至于清原,心中思绪纷乱,许久未定。

    超脱,这是他听过很多次的字眼了,但究竟如何,其实他仍是不知。

    但诸圣封神,不仅仅是要根据天命行事,更是有意从封神大局之中,获得功德加身,以求超脱。

    这是诸圣所求。

    ……

    道玄仙尊过了许久,才略有所悟,旋即又道:“祖师有无上之名,也不见得就是指身份地位及修道本领至高无上,也可是说,无上层之分,亦无下层之分。”

    “无高低之别,众生皆同。”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正是此意。”

    “这才是真正合了天地大道。”

    道玄仙尊这般说道。

    清原有些愕然。

    而无上祖师淡淡笑道:“你这厮难怪静功难成,原来是学了这马屁功夫。”

    道玄仙尊黑发黑须,面貌威严,此刻他露出两分笑意,但仍然显得十分严肃认真,道:“弟子创立正仙道,本就是思虑不平……但这也不是吹捧,祖师乃是大道化身,就算是用什么狂傲不羁之名,只要心中淡然,自然也不放在心上,而待得今后超脱,静功大成,便也都万事不拘泥于心了。”

    无上祖师平静道:“静功大成,超脱于外,谈何容易?”

    道玄仙尊认真说道:“祖师必有一日能成的。”

    停了一停,又听他说道:“弟子细想此法,自身思虑不静,难求静功,还是改换他法罢。”

    无上祖师似乎未有意外,只是淡淡看他一眼,道:“当真?”

    道玄仙尊点了点头,道:“当真。”

    道祖之辈,化身天道。

    但本性还在,只是凡事依照自身所见的天机而行。

    然而静功,最终能泯灭一切性情,再无一切思绪。

    “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上祖师说道:“无论世人,又或飞禽走兽,但凡有所思虑,有所喜好,有所行举,便都要生老病死。”

    “而如树木之类,扎根不动,又思虑迟钝,比之于飞禽走兽之流,要少了这十二项的烦恼,故而能活千年万年。”

    “至于岩石金铁之物,无思虑烦恼,无行为举止,全无十二项,故而能够永存于世。”

    “如能修成静功,杜绝这十二项,便足以永存于世。”

    无上祖师道:“你真是想好了?”

    道玄仙尊苦笑道:“就连祖师都未能将此十二项修至大成,弟子何德何能?再者说……诸圣之中,也独有祖师一位修行静功,而太上祖师,南方无色无雾天君,以及西方佛祖,虽然也与祖师相似,但也终究是不同的。至于紫霄大仙和东天海运帝君这两位,也非无情之道,可见此道并非唯一,弟子心有不静,或能另寻别道。”

    无上祖师点头说道:“三千大道,各有不同,你无心此道,也就罢了。”

    道玄仙尊微微点头,又道:“虽说弟子不走静功一道,但是静坐至今,总算也有领悟……至少有了个宁静之意,于是便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无上祖师静静看着他,未有言语。

    道玄仙尊继续说道:“弟子意欲以铅汞为丹,探出一条以外丹成道,从而得道成仙的道路,开创后世丹道之法……”

    无上祖师点头道:“此法可行。”

    道玄仙尊像是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又道:“弟子在这仙界,几乎已探索将尽,只待再过几个年月,便可搜尽仙界……待到今后,有意往人间一行,求取丹道。”

    无上祖师说道:“那时便是封神之时了。”

    道玄仙尊沉声道:“封神将至,仙家不能下界,这是前段时日便已通传众仙的消息。弟子不敢违逆,但想要请求祖师,抽法力,断道行,落境界,剔根骨,改脉换血,从此变作**凡胎,下界而去。”

    无上祖师默然片刻,道:“随你。”

    道玄仙尊叩拜行礼,辞行而去。

    在这幻境之中的悠长岁月之中,清原的目光一直是在道玄仙尊周边,此刻道玄仙尊出去,清原便也认为自己所见的视线,也会随着道玄仙尊出去。

    然而,他的视线,停在了这里,停在了无上祖师的身上。

    而下一刻,无上祖师淡淡看了过来,看着这虚空之处,淡然漠视,全无半点情绪。

    清原心中陡然升起无数寒意。

    “怎么可能?”

    这只是个幻境。

    清原全无形体,只是静静旁观。

    而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此时此刻在窥视祖师。

    这是发生在封神之前的事情。

    这是过往的旧事。

    这仅仅是玄松子记录在幻狐丹之中的幻境。

    这个无上祖师,本就该是存在于玄松子记录之中的虚影,相当于写在纸上的一个名字。

    然而,道祖高深莫测,哪怕只是个虚影,哪怕只是个名字,可他依然是天地化身的象征。

    无上祖师看了过来。

    仿佛看透了虚实。

    仿佛看透了岁月。

    仿佛看透了一切。

    他看见了清原!

    嗡!

    清原脑海骤然一空。(未完待续。。)

章六二二 洞玄!洞玄!

    无上祖师看了过来。

    清原脑海霎时空白。

    “怎么可能?”

    纵是真人,此刻也不由得为之惊惧。

    这是幻狐丹之中的幻境。

    这是已经发生在过往的旧事。

    这是记录在幻境中的一个虚影。

    但这个虚影代表着无上祖师。

    清原在此观看其记录虚影,便如同窥视无上祖师,所以……他便被发觉了。

    但无上祖师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便收回目光,未有理会。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清原亦如是。

    ……

    刹那之间的空白之后。

    再度睁开双眼,眼前已经是大片阴暗。

    清原夜能视物,能够看出眼前景象,便是千丈崖下的树屋草庐之内。

    在无上祖师那一眼之下,他便已脱出了幻境之中。

    “幻境之中的无上祖师……分明是见到了我,但仍然是视而不见。”

    清原眸光一凝,仍是心有余悸,“只是记录在幻境之中的一个虚影,如同记录在白纸之上的一个名字,何以竟也如同真身一般,能知我在窥探?”

    此时此刻,清原这位出身紫霄宫的真人,内心仍有几分难以置信的骇然之意……这种连阳神真人都要无法置信的事情,却当真是发生在了这里。

    道祖之辈,渊深莫测,果真是不能以道理而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道理。

    但这道理,如此玄奥莫测,匪夷所思,实是超出了世人想象的范畴之外。

    “不可知,不可测,不可论,不可觉……果然不是虚言。”

    清原长长吐出一口气,他看着眼前的阴暗光景,低语道:“入夜了。”

    他服下幻狐丹时仅是夕阳黄昏,此时浅入夜色,前后也不过半个时辰光景,然而在那幻境之中,清原便如同度过了数十年的枯燥光景。

    数十年之间,他只看着道玄仙尊盘膝而坐,不言不语也不动,枯燥到了极点,几乎使人发疯……但这样枯燥的数十年,也仍然是如同确确实实地度过了数十年一般。

    这是一种对于心性的积累。

    这使得清原心中有了一种来自于岁月的沉淀。

    清原目视前方,只见他眼中有神采光泽,但已少了几分朝气,而有了一缕来自于岁月的痕迹。

    ……

    静功?

    杜绝思,念,欲,事,语,笑,愁,乐,喜,怒,好,恶等十二项,即能静功大成,即能使得圣人超脱。

    “修道。”

    “无上祖师修的是……以身为天地的天道,斩断万般情绪,从此天道无情。”

    清原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道:“但这种无情之道,不该是我的大道。”

    诸圣之中,并非都是与无上祖师同一门道路,可见这并不是修行的唯一大道。

    道玄仙尊拒绝了这一条道路。

    清原也无意走上这一条道路,他不愿斩灭自身这十二项,他更愿意保持本身真我,不为外物所侵,不被外事所改。

    “虽然不是我的道路,但触类旁通,于我亦有极大的益处。”

    修持静功是一条类似于修心的道路,这次幻境之中虽然不知静功如何修行,但是在道祖与仙尊的只言片语之中,隐约能猜得一二。

    在仙尊数十年静坐之中,隐约能察觉一二。

    尽管只是稍微察觉了一点感悟,可对于此时此刻清原参悟洞玄楼,也有着难以想象的益处。

    道祖所言,道祖之意,虚无缥缈,但也已尽数记在心中,此刻仍在回荡。

    ……

    眉宇之中。

    一轮明月,分而为六。

    月光清澈,照映下来。

    九重玉楼稳坐玄都紫府之中,显化出来。

    七重楼之内,但见清原这阳神陷入沉思之中。

    思绪越转越快,念头刹那运起万遍。

    “那幻境之中的道玄仙尊,该是送我幻狐丹的玄松子。”

    “如今正值封神,他自毁了根基道果,抽法力,断道行,落境界,剔根骨,改脉换血,从而下界来,已是面貌不同,气息不同,年岁也不同,甚至性情都大改了。”

    “只有道玄仙尊本身,才能运用这幻狐丹之中的幻境,来赐我一场机缘。”

    “至于那位黄公子,他曾送我仙酒,也使道玄仙尊赐我机缘,所为何故?他有何图谋?他能使唤下界之后的道玄仙尊,又是何等人物?”

    清原念头不断转动,连带着体内黄庭仙经不断运转。

    而白玉尺也如有了神智,随他念头不断闪动,便也迸射出光芒来,白光朦胧,又有红光如雷,围绕在身。

    古镜嗡地一声,翻卷而起,悬在头顶,有无数镜光垂落,宛如琉璃一般凝实。

    这两件本命至宝,如他左膀右臂,已凭借清原自身本能,而护住了自身……在此刻为自身护法,避免外界变故。

    “当初听闻南梁皇宫之中,那幻化为人而迷惑梁帝的妖狐,被陈芝云设计而显露,此后仍在追杀……那时心中便有许多古怪的莫名动荡。”

    “如今看来,幻狐丹的材质,定是出自于这头妖狐。”

    “我能借幻狐丹而感悟到更上的一步,所以当时才有那些莫名的心绪起伏。”

    他站起身来,走出了草庐之外,看向了远方山脉。

    前方的山和水,仍在眼前。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他看到了山脉水流的走向,看到了兴衰起伏,看到了过往更迭,看到了沧海桑田,看见了来自于岁月的变迁。

    他看到了这片山脉的过往岁月。

    他看见了细微之处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乃至于蝼蚁虫豸,甚至是砂砾灰尘。

    他看到了这些细微生灵的繁衍生息,也看到了这些细微之物的来源头。

    他恍惚间,似乎如同看透了一切。

    他想起了无上祖师一言一语,他想起了云镜先生的那册子记载,他想起了相半仙死时的诸般异象。

    他在彻底修成阳神之前,便对洞玄楼有着极大的感悟。

    直到今日,得这诸般助益,自身阳神便在第七重楼中,推开了第八重楼。

    不过刹那之间,他就已踏足了第八重楼。

    清原眼神清澈,黑白分明,他微微闭眼,再度睁开。

    在他眼中,岁月浮沉,虚实破碎。

    他一眼看透了世间真相。

    他仿佛无所不知。

    这一重楼,名为洞玄。

    洞彻真玄。(未完待续。。)

章六二三 榜轴!

    第八重楼。

    这一步,相当于世间修行分化的第八重天。

    然而在六月不净观这一步,洞玄楼至关重要,踏足此楼,阳神更进一步,便可看透世间真相。

    在各方修行之中,但凡修成八重天之辈,在感知方面的造诣,也更深几分。但在其中,能够看破真相的本领,便以道家正统的真人,最是明显,最是出色。

    至于六月不净观,在洞玄楼这一步,足能堪称三界无双,纵然是守正道门等祖师传承,也未必能够与之相比。

    “旧十九年,正月初五,万物复苏。”

    清原目光微凝,看到了这里。

    他从北方之时,便是冬季,到了如今,已经是春季。

    但到了这时,他已能确知世间详细的时日。

    八重楼者。

    洞彻真玄。

    能勘破尘土俗类,能见气候早晚,能观万物清浊,能辩四时八节,能知虚实真假,能识兴衰交替。

    ……

    前方一株树木,随风而动。

    忽有一叶落下。

    在凡人眼中,多半会说……叶落归根。

    然而,清原立在那里,阳神瞬息亿万转动,便看到了无数种可能。

    或有风吹,或有火焚,或落于河中,或落在远处……然而,就在这时,一只鸟雀匆匆飞来,扬起风儿,树叶翻转。

    一只老鹰,追在鸟雀之后而来。

    “不是落叶归根,而是鸟雀扬起的风,吹走了那片树叶……”

    清原闭上眼睛,看透了许多事情。

    鸟雀早起,无物可食,见到了前方的一只虫儿,它落下树梢,而被老鹰发觉,于是才有了这一幕。

    其实,当时那鸟雀同时看见了许多只虫儿,只因为它朝着这一只虫儿,飞到了这个方向,才被老鹰发觉,才有了这般变化。

    老鹰也是如此,此前经过几场险之又险的遭遇,仍无所得,才来到此处。

    而那虫儿,实则也是类似。

    这老鹰,鸟雀,虫儿,如若它们此前的遭遇有一点不同,甚至它们的想法也有少许不同,那么举动便会不同,那么便不会来到这里,那么这树叶或许就会落叶归根。

    落叶本要归根,但这些老鹰,鸟雀,虫儿,便是变数……甚至于别处的落叶,别处的生灵,别处的地势,对于这老鹰,鸟雀,虫儿造成了影响的,也都是变数。

    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一丝不同,那么整个天地都有不同。

    但这些变数,能被清原所见,也就谈不上变数。

    “可惜所见不多……”

    只是清原以洞玄楼的阳神,也只能看见许多条线蔓延出去,看见数十万种对于“落叶归根”造成影响的所谓变数,他看到了许多变化,所以他能断定,落叶不能归根,必定被鸟雀所惊。

    而到了道祖这等境地,自身便是天地,天地间的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亿亿万万种变化,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而清原,是他们无法看见的一种变数。

    道祖乃是天地化身,他们能见天地的一切,但看不见清原。

    清原是天地之间,本不该有的一种变数。

    如今世间多了清原一个,那么需要推算的变化就多了无数种,而着无数种……又是道祖无法计算得到的,于是便要诛杀!

    诛杀之后,哪怕局势再乱,或许也可从世间亿万种类当中,再度推演出天机来。

    或许未来比之于封神之前所见到的未来,会有几分不同,但却也不再是让道祖都无法看见了。

    “道祖能够看见一切,上至仙家,下至尘埃,世间亿万种都尽数推算在内,乃至于生灵的想法及举动,都能从各种痕迹或过往,逐一推算出来,也或是予以干涉,从而让天地按照他们所见的轨迹去走……这就是天机注定。”

    “可是,诸圣无法察知我的所在,无法察知我的想法,无法察知我的举动,那么我也就是个天地都未能看到的变数。”

    清原眼中有无数光芒闪烁,心中暗道:“诸圣能知世间一切,而我只能看见周边影响十万种,再往外推算,便力有不及,但即便如此,也是人仙都比不上的。更何况,洞玄楼的根本,并不是推演……而是勘破虚妄。”

    他伸手一按,白玉尺倏忽而来,落在了手上。

    他低头看去。

    白玉尺宛如玉质,赤红色的雷纹铭刻其上,万分玄奥……而那雷纹,此时看来,却如裂纹一般。

    “原来如此。”

    清原露出恍然之色。

    随着他道行增进,踏足阳神,白玉尺早已成就法宝,形态亦有不同,只是他未能发觉。

    其实在漓县斗法之时,白玉尺之上的雷纹,便隐约如同裂纹一般,那是一个极大的机会,只是他错失了这个机会。

    但现在……也是不慢。

    因为他勘破虚妄,得知真相。

    “破!”

    只见手中白玉尺,迸出白色光泽,赤红裂纹宛如裂纹一般,轰然破碎。

    外层的白玉,纷纷碎落,化作尘埃。

    而在清原手中,已是多了一柄白玉如意。

    玉如意长一尺八,在末端之处,凝成一团赤色光芒,如若清原当初在伏重山所获神雷一般。

    “此物……原是仙种。”

    清原目光凝重,“它生长于仙界,于未成之际,被紫霄大仙所获,尽管非同寻常,但气候未足,道祖未能运用。而在诸圣铸造封神榜时,紫霄大仙以这玉如意,用白玉化作尺子,外层裹住一层仙铁,充当了封神榜的榜轴?”

    榜轴!

    封神榜的榜轴!

    涉及道祖,许多地方显得朦胧,只得猜测。

    他脸色稍微苍白,依然看去。

    “榜轴本质太重,伤及榜布,遂而弃之,改用他物。”

    “而这榜轴,便被弃于杂物房,后被清阳师兄交与我手,以作捣火之用,聚敛仙火气息……最终打断地龙之尾,与我本身,各获一段地龙,遂而是如本命至宝。”

    清原长长吐出口气,道:“若非一截地龙导入其中,成了我的本命至宝,或许便真是如当年一样,只能是无坚不摧的一件物事,而再非宝物了。”

    他再看向那古镜,只觉古镜混沌无色,又能分化阴阳,又可五色分明,无愧于先天至宝。

    他掌握古镜,回望一眼,露出叹息之色。

    “本欲在此结庐而居,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罢了……该有多少风雨,那便来罢。”

    清原转身而去。

    千丈崖依旧。

    树屋依旧。

    人已远去。(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1133/ 第一时间欣赏封仙最新章节! 作者:六月观主所写的《封仙》为转载作品,封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仙介绍:
天地初定,大道无序。 今有众仙共立封神榜,定天地秩序,立九霄天庭,幽冥地府,封诸天神灵。 紫霄门下道童清原,身作福薄命薄无仙根者,然而一心修道,遂而下界。封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