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叫花夫妻小庄园TXT下载叫花夫妻小庄园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叫花夫妻小庄园全文阅读

作者:东篱居水     叫花夫妻小庄园txt下载     叫花夫妻小庄园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069抱来狗娃养起猪

    高大娘走后,花儿收了大水带回的铜钱,在灶棚下把葫芦苗绑在灶棚的柱子上,好让葫芦向棚架上爬。一边跟大水商量,能不能养猪。

    花儿说,加上今天的兔肉钱,两个人有了1两银子零1404文钱,买两只小猪,钱是够了。可是猪不光是吃野菜的,也要吃些粮食,哪怕是麦糠,但是两个人现在也是吃麦糠的,这就猪与人争粮了。

    所以说,养猪对任何庄户人家来说,全是大事,这个朝代里,粮食偏贵,粮食的附产品也偏贵。养猪最后是挣钱的这谁都知道,但因为饲养过程中需要成本,所以不是所有人家都养得起猪,否则不就家家户户都养猪了吗。

    花儿接着说:“再说,我们也没个猪圈。”花儿是真想养猪的,一只生猪是四十文一斤,猪肉是50文一斤,养到一百斤去卖,生猪就是四两银子,杀了猪卖肉更是值钱,而且,大量的猪粪可以当肥料。只是花儿为难猪口粮的问题。

    大水说,花儿,我知道你的想法。去年的土坯还够垒猪圈的,我们的大豆结完了毛豆,有的是豆叶子,这点是咱们的优势啊,花生谷子高粱结下来,花生叶子谷皮子高粱皮子也不少,加上蛙儿岗的野菜,田螺河里的浮萍,足够养猪的了,所以猪只是暂时地与人争粮。

    花儿一想是这个理,当然同意了,想到自己也要养猪了,花儿高兴起来,自豪与幸福洋溢在脸上。

    大水说:“其实,刚才高大娘在这儿的时候,我就想答应了。”

    “那你怎么没答应?”花儿奇怪地问。

    “这还用得着我说么?明知故问。”大水一副郁闷的表情。

    “那你不说,我哪知道缘故啊。你快说啊!”花儿还真就不明白。

    “我做得了主吗?”大水呐喊,“我先答应了,你要是不同意,我不是找罪受么!”

    原来大水的心中,她才是一家之主!花儿心花怒放,这个家,只有她说了算!

    “你知道就好!”花儿娇嗔地对着大水发威。

    于是商量猪圈垒在哪里好,本着这个家由花儿说了算的精神,采纳了花儿的主意,垒在兄妹屋的右侧,三个鸡窝向南延伸的地方。人家花儿说的确实在理,鸡鸭猪,与人住得要近一些,方便又防盗,而且靠近田螺河,清洗猪圈也方便。大水只有点头的份儿。

    第二天,大水就开始垒猪圈,这活儿不太熟悉,就去镇上专门学了一次,找了高大娘,去了老黄家,一是订下两头小公猪,二是看看猪圈怎么垒的。先是看了看高大娘家的土坯房已经破得不行,与他来学编筐的时候相比,又被雨淋得破了些,然后是黄大婶的笑脸相迎。当然互相都认识,黄大婶家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大水来要过饭的。黄大婶这个人有些小势利眼,当初看不起要饭的,现在知道大水买了野岗子,现在来预订小猪,眼看着二两银子到手,就又远接高迎的。

    知道猪圈怎么垒了,大水顺便花了30文买了个猪食槽子,回到家开工,用土坯垒好墙围子,中间加了木头,这是大水自己想出来的,猪爱拱圈,甚至会拱穿猪圈跑出去,镇上满大街找猪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加了木料就会结实好多,猪圈留出化粪的出口,开在西面,与兄妹屋反方向。快封顶的时候,大水又去编草把子,最后封了顶,抹上泥。猪圈垒完,花了三天时间。

    这三天里,花儿既然知道了肯定要养猪,就开始打野菜,捊榆叶,采浮萍,准备着猪的饲料。去年采集剩下的东西,只剩下干野菜和碎蜗牛了,还要喂鸡用。

    想着自己家里就快有了两头小猪,到秋后就是两头大肥猪了,日子多美啊,花儿边干活,边乐出声儿来。

    垒好猪圈的第二天,花儿和大水就去了高大娘家,约好去买猪,对怎么挑出好的小猪,两个人不懂行,又问了问高大娘后,就去黄婶家买猪了。

    小猪已经断奶,花儿相中了两头,于是大水进去抱出来,小猪吱吱直叫。

    给了钱,黄大婶一看,给的钱中居然还有一两银子,更是乐开怀,这朝代一两银子和1000文钱等值,可是没有点积蓄,铜钱等不到换成银子就要花出去了。因此,能花银子的人,不会没有钱。当初的小叫花子,现在要另眼相看了。只是她不知道,花儿还只有369文钱过生活了。

    黄大婶家双丰收,她家的狗与猪是一起下的崽,并且小狗断了奶,正四处打听谁家要小狗呢。花儿想,既然已经养了猪,鸡鸭猪的,没只狗看家不行,尽管知道狗也要吃粮,但既然猪都买了,也就不在乎了,就要了个小狗崽,挑了半天,挑了一只背上是黑底白花的小狗。

    大水和花儿各抱着一只小猪,小翠抱着小狗,高大娘空着手跟着他们回了蛙儿岗。把两只小猪放进圈里,小狗放在地上。由于早上没有喂猪,花儿急忙煮了猪食,里面有浮萍、马齿苋、嫩榆叶加了些麦糠,两只小猪还小,吃不了太多,拿陶盆装了,倒在槽子里,小猪马上过来巴唧巴唧地吃起来,吃得很香,吃完了,又往槽子里放些鲜野菜,蒲公英、车前草之类的,然后猪圈里放个陶盆盛水。小猪吃饱了喝足了,去一边躺下睡觉去了。小翠看得很有趣,花儿则看得很开怀。

    剩点猪食,放在另一个陶盆里,喂小狗了,小狗也吃得很香,花儿让大水明天给小狗搭个狗窝。

    大水和花儿看得心里很是激动,这日子,眼看就要风生水起!

069抱来狗娃养起猪

    高大娘走后,花儿收了大水带回的铜钱,在灶棚下把葫芦苗绑在灶棚的柱子上,好让葫芦向棚架上爬。一边跟大水商量,能不能养猪。

    花儿说,加上今天的兔肉钱,两个人有了1两银子零1404文钱,买两只小猪,钱是够了。可是猪不光是吃野菜的,也要吃些粮食,哪怕是麦糠,但是两个人现在也是吃麦糠的,这就猪与人争粮了。

    所以说,养猪对任何庄户人家来说,全是大事,这个朝代里,粮食偏贵,粮食的附产品也偏贵。养猪最后是挣钱的这谁都知道,但因为饲养过程中需要成本,所以不是所有人家都养得起猪,否则不就家家户户都养猪了吗。

    花儿接着说:“再说,我们也没个猪圈。”花儿是真想养猪的,一只生猪是四十文一斤,猪肉是50文一斤,养到一百斤去卖,生猪就是四两银子,杀了猪卖肉更是值钱,而且,大量的猪粪可以当肥料。只是花儿为难猪口粮的问题。

    大水说,花儿,我知道你的想法。去年的土坯还够垒猪圈的,我们的大豆结完了毛豆,有的是豆叶子,这点是咱们的优势啊,花生谷子高粱结下来,花生叶子谷皮子高粱皮子也不少,加上蛙儿岗的野菜,田螺河里的浮萍,足够养猪的了,所以猪只是暂时地与人争粮。

    花儿一想是这个理,当然同意了,想到自己也要养猪了,花儿高兴起来,自豪与幸福洋溢在脸上。

    大水说:“其实,刚才高大娘在这儿的时候,我就想答应了。”

    “那你怎么没答应?”花儿奇怪地问。

    “这还用得着我说么?明知故问。”大水一副郁闷的表情。

    “那你不说,我哪知道缘故啊。你快说啊!”花儿还真就不明白。

    “我做得了主吗?”大水呐喊,“我先答应了,你要是不同意,我不是找罪受么!”

    原来大水的心中,她才是一家之主!花儿心花怒放,这个家,只有她说了算!

    “你知道就好!”花儿娇嗔地对着大水发威。

    于是商量猪圈垒在哪里好,本着这个家由花儿说了算的精神,采纳了花儿的主意,垒在兄妹屋的右侧,三个鸡窝向南延伸的地方。人家花儿说的确实在理,鸡鸭猪,与人住得要近一些,方便又防盗,而且靠近田螺河,清洗猪圈也方便。大水只有点头的份儿。

    第二天,大水就开始垒猪圈,这活儿不太熟悉,就去镇上专门学了一次,找了高大娘,去了老黄家,一是订下两头小公猪,二是看看猪圈怎么垒的。先是看了看高大娘家的土坯房已经破得不行,与他来学编筐的时候相比,又被雨淋得破了些,然后是黄大婶的笑脸相迎。当然互相都认识,黄大婶家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大水来要过饭的。黄大婶这个人有些小势利眼,当初看不起要饭的,现在知道大水买了野岗子,现在来预订小猪,眼看着二两银子到手,就又远接高迎的。

    知道猪圈怎么垒了,大水顺便花了30文买了个猪食槽子,回到家开工,用土坯垒好墙围子,中间加了木头,这是大水自己想出来的,猪爱拱圈,甚至会拱穿猪圈跑出去,镇上满大街找猪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加了木料就会结实好多,猪圈留出化粪的出口,开在西面,与兄妹屋反方向。快封顶的时候,大水又去编草把子,最后封了顶,抹上泥。猪圈垒完,花了三天时间。

    这三天里,花儿既然知道了肯定要养猪,就开始打野菜,捊榆叶,采浮萍,准备着猪的饲料。去年采集剩下的东西,只剩下干野菜和碎蜗牛了,还要喂鸡用。

    想着自己家里就快有了两头小猪,到秋后就是两头大肥猪了,日子多美啊,花儿边干活,边乐出声儿来。

    垒好猪圈的第二天,花儿和大水就去了高大娘家,约好去买猪,对怎么挑出好的小猪,两个人不懂行,又问了问高大娘后,就去黄婶家买猪了。

    小猪已经断奶,花儿相中了两头,于是大水进去抱出来,小猪吱吱直叫。

    给了钱,黄大婶一看,给的钱中居然还有一两银子,更是乐开怀,这朝代一两银子和1000文钱等值,可是没有点积蓄,铜钱等不到换成银子就要花出去了。因此,能花银子的人,不会没有钱。当初的小叫花子,现在要另眼相看了。只是她不知道,花儿还只有369文钱过生活了。

    黄大婶家双丰收,她家的狗与猪是一起下的崽,并且小狗断了奶,正四处打听谁家要小狗呢。花儿想,既然已经养了猪,鸡鸭猪的,没只狗看家不行,尽管知道狗也要吃粮,但既然猪都买了,也就不在乎了,就要了个小狗崽,挑了半天,挑了一只背上是黑底白花的小狗。

    大水和花儿各抱着一只小猪,小翠抱着小狗,高大娘空着手跟着他们回了蛙儿岗。把两只小猪放进圈里,小狗放在地上。由于早上没有喂猪,花儿急忙煮了猪食,里面有浮萍、马齿苋、嫩榆叶加了些麦糠,两只小猪还小,吃不了太多,拿陶盆装了,倒在槽子里,小猪马上过来巴唧巴唧地吃起来,吃得很香,吃完了,又往槽子里放些鲜野菜,蒲公英、车前草之类的,然后猪圈里放个陶盆盛水。小猪吃饱了喝足了,去一边躺下睡觉去了。小翠看得很有趣,花儿则看得很开怀。

    剩点猪食,放在另一个陶盆里,喂小狗了,小狗也吃得很香,花儿让大水明天给小狗搭个狗窝。

    大水和花儿看得心里很是激动,这日子,眼看就要风生水起!

070农家饭菜好香甜

    070农家饭菜好香甜

    四个人看完了喂猪的整个过程,大水告诉高大娘,等高梁苗再长一长,大水就着锄自己家的高粱,也把高大娘的二亩地锄了,让高大娘放心,高大娘又是千恩万谢的,她自己是真到了锄不动的年纪了。

    大水扛着锄去锄大豆和花生,整地上的大豆花生是要锄一下的,既除草,又松土,散地上的就不管它了,任其生长。

    多提一句的是,南坡的葡萄枝全成活了,种下的蓖麻也已经全部出苗。

    然后高大娘跟着花儿带着小翠去了谷香园间谷子,小翠想抱着小狗,高大娘让花儿抱着,早点让小狗熟悉主人。高大娘顺着牵牛花小路到了谷香园,看着一路散种的大豆,回想起桥这边也种了不少大豆,高大娘很是感叹,夸奖大水和花儿真是过日子的好手,说得花儿美滋滋的,心里说,北边还有花生哪!即使这样,来到谷香园,高大娘还是大吃一惊,听花儿说岗顶种了谷子,但没想到这野岗顶上竟然被兄妹开出三亩地来!镇上的人全知道,这是片荒岗啊,可是两个人居然把荒岗变成了良田!

    老幼三个人蹲下来间谷子,主要是把混在谷子中的谷莠子也就是狗尾草拨出去,不熟悉农活的人根本识别不出来,这里边有技巧,根上褐色的是狗尾草,绿色的才是谷子,花儿觉得挺有意思的。她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后坡的花生,已经长出小叶来,一到晚上,叶子就合拢在一起。

    小翠有时也跟着间一下苗,有时就去跟小狗玩,小孩子就是这样。小狗在身边跑来跑去,有时扑蝴蝶,有时候去扑昆虫吃,很是活泼。

    高大娘还带来个小铁挠子,间一尺谷子,就把土壤用挠子松一松,谷子苗娇气,不能用锄怕伤了苗,所以要用这种小挠子。

    两个人间到中午,间了一半,高大娘与小翠回家了,说是明天下午再来帮花儿间谷子。

    下了岗顶,花儿从兄妹屋取出50文钱来,让高大娘给捎两个陶盆和3个碗来,并说,剩下的给翠儿买糖吃。高大娘答应了,并把小挠子送给了花儿,花儿也没客气,高兴地接下了。

    对于高大娘,花儿觉得出,她话少,但是非常实在,在地里蹲了半天,腿早麻了,高大娘却啥也没说。花儿本想留祖孙俩在这儿吃午饭的,可是一想连吃饭的碗都不够用,就没好意思挽留,所以才让高大娘捎几个碗来,另外陶盆给猪狗喂食喂水占了两个,必须再买两个。

    做了午饭,跟大水吃了,下午大水接着锄地,得锄两天才成锄完,花儿下午是继续打猪菜,夏天浮萍多起来的时候,要多捞,晒着,猪很爱吃,兔栏也要用。

    小狗也有了名字,大水看小狗黑背白花的,说叫小花儿吧,花儿上去就踢了她一脚,大水才明白过来,敢情侵权了,面前还有位叫花儿的姑奶奶呢。名字最终由花儿定下来,叫老虎,说这名字厉害,将来看家肯定凶。

    第二天午饭后,高大娘和翠儿又来帮忙了,捎来了两个陶盆,并拿了四个碗,说是自己家里的碗富余,送给他们几个,同时把剩下的20文钱还给了花儿。

    花儿不好意思,客气了半天,要么不收碗,要么给钱,高大娘坚持着把碗送给她,最后没办法只好收下了。

    小翠听说小狗叫老虎,非常开心。

    又间了半天谷子苗,半亩的谷地就已经间完了。下午,花儿坚决地留下祖孙俩在这里吃饭,高大娘推辞很久,花儿也不答应,只好留下了。

    去凤凰坡摘菜的时候,高大娘又是大吃一惊,想不到这里还有小小的菜园。高大娘的两亩高粱地在小桥对面,而这里的地势高,她是看不到的。

    花儿跟高大娘说,北坡还种了东西,到了夏天,坡西面水湾里还会有荷花呢,现在荷叶已经开始钻芽。只是让高大娘先别说出去,她和大水没房子没院墙的,怕招贼。高大娘惊异得都说不出话了,好半天才说:“闺女,你们真是能过日子,这又是鸡鸭猪又是庄稼的,有两年就能盖房子了。你放心,大娘的嘴很紧,不会说出去的。”

    先看了看萝卜葱的籽就要成熟了,过些天就能采籽。两个人摘了几根小黄瓜,鲜嫩水灵,割了把韭菜和小葱回来了。

    于是娘两个先是喂了鸡鸭,再是煮了猪食狗食去喂,最后再做饭。先是把最后剩下的小干鱼小干虾炖了盛出两碗,炒了个韭菜,就做高粱麦糠饭,高大娘烧火的时候,花儿又用蒜拌了个黄瓜。

    这是最一般的农家饭了,高大娘还是感叹不已,这样的饭菜,她和翠儿已经很难吃上了。

    用树墩子架好菜板子,把饭菜放到菜板上,大水也回来吃饭了。

    小翠吃得香甜,连声说“真好吃!”说得高大娘眼眶有些红,花儿心里也有些酸,这祖孙俩日子艰难,如果实在挺不住的话,将来只能卖房子卖地维生,那也跟叫花子没两样了。

    花儿给小翠夹菜,说:“好吃翠儿就要多吃。”

    小翠说:“姑姑,小鱼最好吃了。”

    花儿不好意思地看了高大娘一眼,其实她比小翠才大两岁,非得让小翠喊她姑姑。高大娘说:“你就当她小姑姑吧,大水是小舅舅。”

    吃了饭,高大娘帮着收拾利索,花儿把剩下的一碗炖小鱼让高大娘捎回去,说是给小翠解馋吃,也就顺带着捎回一个碗,大水和她两人一时用不了那么多碗。高大娘推辞半天,只好感动着接了。

    两个人又看了看小鸡小鸭,又长大了不少,尤其是那只小公鸡,追着小母鸡跑。又去看了看猪,越看越从心里透着高兴劲。

    对这样农家小日子,尽管还是贫寒,但花儿和大水哥已经开始感受着幸福和喜悦了。

070农家饭菜好香甜

    070农家饭菜好香甜

    四个人看完了喂猪的整个过程,大水告诉高大娘,等高梁苗再长一长,大水就着锄自己家的高粱,也把高大娘的二亩地锄了,让高大娘放心,高大娘又是千恩万谢的,她自己是真到了锄不动的年纪了。

    大水扛着锄去锄大豆和花生,整地上的大豆花生是要锄一下的,既除草,又松土,散地上的就不管它了,任其生长。

    多提一句的是,南坡的葡萄枝全成活了,种下的蓖麻也已经全部出苗。

    然后高大娘跟着花儿带着小翠去了谷香园间谷子,小翠想抱着小狗,高大娘让花儿抱着,早点让小狗熟悉主人。高大娘顺着牵牛花小路到了谷香园,看着一路散种的大豆,回想起桥这边也种了不少大豆,高大娘很是感叹,夸奖大水和花儿真是过日子的好手,说得花儿美滋滋的,心里说,北边还有花生哪!即使这样,来到谷香园,高大娘还是大吃一惊,听花儿说岗顶种了谷子,但没想到这野岗顶上竟然被兄妹开出三亩地来!镇上的人全知道,这是片荒岗啊,可是两个人居然把荒岗变成了良田!

    老幼三个人蹲下来间谷子,主要是把混在谷子中的谷莠子也就是狗尾草拨出去,不熟悉农活的人根本识别不出来,这里边有技巧,根上褐色的是狗尾草,绿色的才是谷子,花儿觉得挺有意思的。她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后坡的花生,已经长出小叶来,一到晚上,叶子就合拢在一起。

    小翠有时也跟着间一下苗,有时就去跟小狗玩,小孩子就是这样。小狗在身边跑来跑去,有时扑蝴蝶,有时候去扑昆虫吃,很是活泼。

    高大娘还带来个小铁挠子,间一尺谷子,就把土壤用挠子松一松,谷子苗娇气,不能用锄怕伤了苗,所以要用这种小挠子。

    两个人间到中午,间了一半,高大娘与小翠回家了,说是明天下午再来帮花儿间谷子。

    下了岗顶,花儿从兄妹屋取出50文钱来,让高大娘给捎两个陶盆和3个碗来,并说,剩下的给翠儿买糖吃。高大娘答应了,并把小挠子送给了花儿,花儿也没客气,高兴地接下了。

    对于高大娘,花儿觉得出,她话少,但是非常实在,在地里蹲了半天,腿早麻了,高大娘却啥也没说。花儿本想留祖孙俩在这儿吃午饭的,可是一想连吃饭的碗都不够用,就没好意思挽留,所以才让高大娘捎几个碗来,另外陶盆给猪狗喂食喂水占了两个,必须再买两个。

    做了午饭,跟大水吃了,下午大水接着锄地,得锄两天才成锄完,花儿下午是继续打猪菜,夏天浮萍多起来的时候,要多捞,晒着,猪很爱吃,兔栏也要用。

    小狗也有了名字,大水看小狗黑背白花的,说叫小花儿吧,花儿上去就踢了她一脚,大水才明白过来,敢情侵权了,面前还有位叫花儿的姑奶奶呢。名字最终由花儿定下来,叫老虎,说这名字厉害,将来看家肯定凶。

    第二天午饭后,高大娘和翠儿又来帮忙了,捎来了两个陶盆,并拿了四个碗,说是自己家里的碗富余,送给他们几个,同时把剩下的20文钱还给了花儿。

    花儿不好意思,客气了半天,要么不收碗,要么给钱,高大娘坚持着把碗送给她,最后没办法只好收下了。

    小翠听说小狗叫老虎,非常开心。

    又间了半天谷子苗,半亩的谷地就已经间完了。下午,花儿坚决地留下祖孙俩在这里吃饭,高大娘推辞很久,花儿也不答应,只好留下了。

    去凤凰坡摘菜的时候,高大娘又是大吃一惊,想不到这里还有小小的菜园。高大娘的两亩高粱地在小桥对面,而这里的地势高,她是看不到的。

    花儿跟高大娘说,北坡还种了东西,到了夏天,坡西面水湾里还会有荷花呢,现在荷叶已经开始钻芽。只是让高大娘先别说出去,她和大水没房子没院墙的,怕招贼。高大娘惊异得都说不出话了,好半天才说:“闺女,你们真是能过日子,这又是鸡鸭猪又是庄稼的,有两年就能盖房子了。你放心,大娘的嘴很紧,不会说出去的。”

    先看了看萝卜葱的籽就要成熟了,过些天就能采籽。两个人摘了几根小黄瓜,鲜嫩水灵,割了把韭菜和小葱回来了。

    于是娘两个先是喂了鸡鸭,再是煮了猪食狗食去喂,最后再做饭。先是把最后剩下的小干鱼小干虾炖了盛出两碗,炒了个韭菜,就做高粱麦糠饭,高大娘烧火的时候,花儿又用蒜拌了个黄瓜。

    这是最一般的农家饭了,高大娘还是感叹不已,这样的饭菜,她和翠儿已经很难吃上了。

    用树墩子架好菜板子,把饭菜放到菜板上,大水也回来吃饭了。

    小翠吃得香甜,连声说“真好吃!”说得高大娘眼眶有些红,花儿心里也有些酸,这祖孙俩日子艰难,如果实在挺不住的话,将来只能卖房子卖地维生,那也跟叫花子没两样了。

    花儿给小翠夹菜,说:“好吃翠儿就要多吃。”

    小翠说:“姑姑,小鱼最好吃了。”

    花儿不好意思地看了高大娘一眼,其实她比小翠才大两岁,非得让小翠喊她姑姑。高大娘说:“你就当她小姑姑吧,大水是小舅舅。”

    吃了饭,高大娘帮着收拾利索,花儿把剩下的一碗炖小鱼让高大娘捎回去,说是给小翠解馋吃,也就顺带着捎回一个碗,大水和她两人一时用不了那么多碗。高大娘推辞半天,只好感动着接了。

    两个人又看了看小鸡小鸭,又长大了不少,尤其是那只小公鸡,追着小母鸡跑。又去看了看猪,越看越从心里透着高兴劲。

    对这样农家小日子,尽管还是贫寒,但花儿和大水哥已经开始感受着幸福和喜悦了。

071为啥要问我这个

    又是一场雨过后,在兄妹屋里,大水和花儿听到了蛙鸣。二人相视一眼,都想起了去年的往事。是啊,去年钓青蛙,可以算是救了他们的命啊,多快啊,都快一年了。

    现在青蛙还少,不容易钓上来,大水现在很忙碌,那也要抽出时间钓一些。

    大水早已把谷香园和高大娘的高粱锄了一遍,现在花生、大豆、高粱都要锄第二遍了,顺带着把高大娘的高粱也锄第二遍。花儿也挠了第二遍谷子。然后这些庄稼作物的就不用怎么管了,当然,有时间还是锄一锄草的好。

    高粱已经快二尺高了,蓖麻有一尺高,谷子也有半尺高了,野山药又爬出了老长的牵牛花一样的藤蔓,酸枣持续地开着小碎花,凤凰坡的荷叶已经铺在了水面上,今年新买的耦须子加上去年的老藕,荷叶几乎铺满了荷花湾,花儿每天都要去高兴地坐会儿,同时用大布头给大水哥做坎肩,过些天大水哥干活的时候,就可以穿大裤衩子加坎肩了。

    芦苇、蒲棒、红蓼也都长起来了。尤其让大水兴奋的是,大豆叶子间,已经隐隐有了花蕾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采毛豆了。

    青蛙一叫,水里小鱼小虾也快出现了,地上蜗牛开始爬出,田螺要到盛夏才会钻出来,鸡鸭的幸福时代就要来临了。

    三只大鸡已经全都恢复产蛋,每天傍晚都会咯咯嗒的炫耀声。小鸡又换了一次羽,俨然是半大鸡了。那只小公鸡子开始学打鸣,因为是新手,叫一声后,花儿说:“真难听。”

    大水说:“我们要允许小孩子家犯错误。”

    花儿就笑着捶他一下,花儿对大水哥的贫嘴贫舌,又是喜欢又是恼,却又拿他没办法,他就那德性!

    这一个月大水又套了三只兔子,除了这个进项,其他一点收入也没有,得来的750文钱,除了买陶盆、瓦罐、坛子这些仍是不够用的东西,又买了盐,花去150文,然后又去米粮店买了二十斤黄豆花了200文,因为不是豆种,所以便宜一些,有空隙的地方大水还是种大豆,过了大暑,就不能种了,那时候就光长豆秧不结果实了。

    剩下的400文上缴国库,家里又有了739文。

    白菜与萝卜的种子已经成熟,花儿把它们晒干收起来了。凤凰坡的菜种得不太多,但自己也吃不完,就有的晒干,有的腌上,但没有出去卖菜的想法,没那么多菜。有时候她就摘点黄瓜、扁豆,割点韭菜、小葱什么的给高大娘、刘奶奶送过去,两家院子里全种了菜,高大娘逢集还去卖一点菜,加上平时给镇上人家做点手工挣点零钱,艰难地维生。花儿去年也想做点手工,可是她的针线活不好,就没有去做。

    人家自己家里有菜,那是人家的,她送点过去也是心意。前几天,她给小莹送去了小半碗野桑椹,她舅舅家肯定更不少蔬菜,送这个让人觉得新鲜,小莹高兴坏了,连声称谢。没去给小翠送,而是领来在蛙儿岗吃的,桑椹没剩下多少了,小翠、花儿、大水按等级排列,小翠吃得最多,大水吃的最少,酸酸甜甜,挺好吃的。花儿把自己手里的最后一粒桑椹塞在了大水哥的嘴里。

    现在蛙儿岗庄稼全长起来了,家里也喂了猪,花儿不想再保密了,也保不住,索性和两家人常来常往了,只是她还是回避着铁栓。高大娘、小翠和小莹时不时就过来,说说话,帮着做点零活。

    大水今天晌午锄完地,发现杂草中有蚂蚱,放下锄头就捉起了蚂蚱,要是去年指望蚂蚱为生的话,非饿死不可,因为蚂蚱蹦得欢,不好逮,现在大水逮着一个弄死一个,半天才逮了一小捧,又扛着锄从牵牛花小路下岗。凤凰坡上到谷香园的地方也踩出了一条小路,花儿叫它蜜蜂小路,反正她想着怎么好听就怎么取名吧,而且那附近确实有个蜜蜂窝,就是春天新分出去的那窝。

    他正要下岗,听到下面的葡萄架下有人说话,是铁栓的声音。大水停下了脚步。

    “花儿,你为什么不愿意理我?”

    “铁栓哥,我不是不愿意理你,只是你是读书的,读书要紧。”这是花儿的声音。

    “那偶尔来看看你也不行?”

    “行啊,只是怕耽误了你的功课。这里的活儿你也不会做,还有,我和你这样单独呆在一起也不合适,铁栓哥,我们毕竟全长大了。”

    “可是,你对大水——”

    花儿立刻打断了他,“铁栓哥,大水哥是带着我长大的,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个”,花儿的声音里带了怒气,“铁栓哥,你快走吧,我还得忙呢。”

    听不到铁栓的声音了,片刻,站在高处的大水看到铁栓过了小桥。

    看来花儿是真不喜欢铁栓,大水心想。

    停了一会儿,大水才走下岗来,看到花儿正在整理葡萄藤的架子,一百棵葡萄藤的架子,曾经花了他们一天的时间。

    见到大水哥回来了,花儿朝他欢快地一笑,大水也是一笑。

    看到大水哥手里蚂蚱,花儿以为是喂鸡的,说:“晚上再喂鸡,它们现在不会饿。”

    大水说:“鸡要吃蚂蚱,自己去逮,这是我专门逮给花儿吃的。”

    花儿又是一声尖叫,让大水想起了去年烧蜗牛的情形。花儿对小虫子之类的东西,还是有着女孩本能的害怕。

    “这东西怎么能吃啊!”花儿皱起眉头。

    “香着呢,一会儿你肯定爱吃。”

    把洗净的蚂蚱晾一晾,锅里放了蓖麻油,小火烧热,把蚂蚱一放,几下就熟了,放了盐末,就出锅了,很简单。灶棚四边,葫芦已经爬上了灶棚顶,而且,已经开花了。

    吃饭的时候,炸蚂蚱大水吃得很香,花儿开始不吃,架不住大水总劝,又看他吃得挺香,就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确实挺香的,于是也吃了起来。

    花儿并没有提铁栓来过的事情,大水也就没有问。

    吃了饭,大水让小河里的青蛙叫得实在是心里痒痒,就又挖了红虫子,去试了试,好半天才一共钓上五只青蛙。

    那也是肉啊,最近有些馋肉了,晚上让花儿炖了吧。然后准备去起猪圈,两只小猪长得很快,猪圈天天都要打扫,起出的猪粪这回背到谷香园上,沤熟了给高粱谷子追肥用。

    晚上吃饭的时候,花儿把炖青蛙端了上来。老虎长大了一些,看见了青蛙,很是眼馋。大水对狗说:“你也馋了?来,先给我作个揖。”

    最近大水在训练老虎做些动作,老虎来到这个家,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职责,将来除了看家,还要负责表演。

    于是老虎有些生疏地抬起两条前腿,不是给大水,反而给花儿作了个揖。

    花儿在一边哈哈大笑。

    大水慨叹,教不严,师之惰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071为啥要问我这个

    又是一场雨过后,在兄妹屋里,大水和花儿听到了蛙鸣。二人相视一眼,都想起了去年的往事。是啊,去年钓青蛙,可以算是救了他们的命啊,多快啊,都快一年了。

    现在青蛙还少,不容易钓上来,大水现在很忙碌,那也要抽出时间钓一些。

    大水早已把谷香园和高大娘的高粱锄了一遍,现在花生、大豆、高粱都要锄第二遍了,顺带着把高大娘的高粱也锄第二遍。花儿也挠了第二遍谷子。然后这些庄稼作物的就不用怎么管了,当然,有时间还是锄一锄草的好。

    高粱已经快二尺高了,蓖麻有一尺高,谷子也有半尺高了,野山药又爬出了老长的牵牛花一样的藤蔓,酸枣持续地开着小碎花,凤凰坡的荷叶已经铺在了水面上,今年新买的耦须子加上去年的老藕,荷叶几乎铺满了荷花湾,花儿每天都要去高兴地坐会儿,同时用大布头给大水哥做坎肩,过些天大水哥干活的时候,就可以穿大裤衩子加坎肩了。

    芦苇、蒲棒、红蓼也都长起来了。尤其让大水兴奋的是,大豆叶子间,已经隐隐有了花蕾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采毛豆了。

    青蛙一叫,水里小鱼小虾也快出现了,地上蜗牛开始爬出,田螺要到盛夏才会钻出来,鸡鸭的幸福时代就要来临了。

    三只大鸡已经全都恢复产蛋,每天傍晚都会咯咯嗒的炫耀声。小鸡又换了一次羽,俨然是半大鸡了。那只小公鸡子开始学打鸣,因为是新手,叫一声后,花儿说:“真难听。”

    大水说:“我们要允许小孩子家犯错误。”

    花儿就笑着捶他一下,花儿对大水哥的贫嘴贫舌,又是喜欢又是恼,却又拿他没办法,他就那德性!

    这一个月大水又套了三只兔子,除了这个进项,其他一点收入也没有,得来的750文钱,除了买陶盆、瓦罐、坛子这些仍是不够用的东西,又买了盐,花去150文,然后又去米粮店买了二十斤黄豆花了200文,因为不是豆种,所以便宜一些,有空隙的地方大水还是种大豆,过了大暑,就不能种了,那时候就光长豆秧不结果实了。

    剩下的400文上缴国库,家里又有了739文。

    白菜与萝卜的种子已经成熟,花儿把它们晒干收起来了。凤凰坡的菜种得不太多,但自己也吃不完,就有的晒干,有的腌上,但没有出去卖菜的想法,没那么多菜。有时候她就摘点黄瓜、扁豆,割点韭菜、小葱什么的给高大娘、刘奶奶送过去,两家院子里全种了菜,高大娘逢集还去卖一点菜,加上平时给镇上人家做点手工挣点零钱,艰难地维生。花儿去年也想做点手工,可是她的针线活不好,就没有去做。

    人家自己家里有菜,那是人家的,她送点过去也是心意。前几天,她给小莹送去了小半碗野桑椹,她舅舅家肯定更不少蔬菜,送这个让人觉得新鲜,小莹高兴坏了,连声称谢。没去给小翠送,而是领来在蛙儿岗吃的,桑椹没剩下多少了,小翠、花儿、大水按等级排列,小翠吃得最多,大水吃的最少,酸酸甜甜,挺好吃的。花儿把自己手里的最后一粒桑椹塞在了大水哥的嘴里。

    现在蛙儿岗庄稼全长起来了,家里也喂了猪,花儿不想再保密了,也保不住,索性和两家人常来常往了,只是她还是回避着铁栓。高大娘、小翠和小莹时不时就过来,说说话,帮着做点零活。

    大水今天晌午锄完地,发现杂草中有蚂蚱,放下锄头就捉起了蚂蚱,要是去年指望蚂蚱为生的话,非饿死不可,因为蚂蚱蹦得欢,不好逮,现在大水逮着一个弄死一个,半天才逮了一小捧,又扛着锄从牵牛花小路下岗。凤凰坡上到谷香园的地方也踩出了一条小路,花儿叫它蜜蜂小路,反正她想着怎么好听就怎么取名吧,而且那附近确实有个蜜蜂窝,就是春天新分出去的那窝。

    他正要下岗,听到下面的葡萄架下有人说话,是铁栓的声音。大水停下了脚步。

    “花儿,你为什么不愿意理我?”

    “铁栓哥,我不是不愿意理你,只是你是读书的,读书要紧。”这是花儿的声音。

    “那偶尔来看看你也不行?”

    “行啊,只是怕耽误了你的功课。这里的活儿你也不会做,还有,我和你这样单独呆在一起也不合适,铁栓哥,我们毕竟全长大了。”

    “可是,你对大水——”

    花儿立刻打断了他,“铁栓哥,大水哥是带着我长大的,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个”,花儿的声音里带了怒气,“铁栓哥,你快走吧,我还得忙呢。”

    听不到铁栓的声音了,片刻,站在高处的大水看到铁栓过了小桥。

    看来花儿是真不喜欢铁栓,大水心想。

    停了一会儿,大水才走下岗来,看到花儿正在整理葡萄藤的架子,一百棵葡萄藤的架子,曾经花了他们一天的时间。

    见到大水哥回来了,花儿朝他欢快地一笑,大水也是一笑。

    看到大水哥手里蚂蚱,花儿以为是喂鸡的,说:“晚上再喂鸡,它们现在不会饿。”

    大水说:“鸡要吃蚂蚱,自己去逮,这是我专门逮给花儿吃的。”

    花儿又是一声尖叫,让大水想起了去年烧蜗牛的情形。花儿对小虫子之类的东西,还是有着女孩本能的害怕。

    “这东西怎么能吃啊!”花儿皱起眉头。

    “香着呢,一会儿你肯定爱吃。”

    把洗净的蚂蚱晾一晾,锅里放了蓖麻油,小火烧热,把蚂蚱一放,几下就熟了,放了盐末,就出锅了,很简单。灶棚四边,葫芦已经爬上了灶棚顶,而且,已经开花了。

    吃饭的时候,炸蚂蚱大水吃得很香,花儿开始不吃,架不住大水总劝,又看他吃得挺香,就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确实挺香的,于是也吃了起来。

    花儿并没有提铁栓来过的事情,大水也就没有问。

    吃了饭,大水让小河里的青蛙叫得实在是心里痒痒,就又挖了红虫子,去试了试,好半天才一共钓上五只青蛙。

    那也是肉啊,最近有些馋肉了,晚上让花儿炖了吧。然后准备去起猪圈,两只小猪长得很快,猪圈天天都要打扫,起出的猪粪这回背到谷香园上,沤熟了给高粱谷子追肥用。

    晚上吃饭的时候,花儿把炖青蛙端了上来。老虎长大了一些,看见了青蛙,很是眼馋。大水对狗说:“你也馋了?来,先给我作个揖。”

    最近大水在训练老虎做些动作,老虎来到这个家,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职责,将来除了看家,还要负责表演。

    于是老虎有些生疏地抬起两条前腿,不是给大水,反而给花儿作了个揖。

    花儿在一边哈哈大笑。

    大水慨叹,教不严,师之惰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072豆气清新荷娉婷

    又过了几天,蛙儿岗的杂树上,响起了第一声蝉鸣。

    大水和花儿立刻想到了蝉蜕,那时收集几天才卖10文钱。回想起来真是感慨啊,现在他俩没有时间去采集蝉蜕了,但对往事却是压抑不住的依恋。

    大水去淘了一下小鱼试试,很长时间才淘了个小碗底,看来还是早了点。

    眼看着最先种的大豆豆角已经鼓了很多,马上就可以采摘了,两个人都欣喜不已。

    花儿把花椒八角桂皮和盐,早早地泡在了红蓼水里,让味道充分地浸出来。

    几天后的一大早,两个人去小河地摘了最先种下的毛豆,籽粒挺饱满的,摘了约不到二十斤,可是煮出来后分量会增加的,有水份的重量的。

    摘完毛豆就在田螺河洗净,然后花儿就回去煮毛豆了,大水则把大豆秧子拔下来,把叶子切碎,和上浮萍、野菜和一些麦糠,去喂猪了。如果一天的豆叶用不完,就也晒干留着以后用,冬天里鸡鸭也爱吃。

    毛豆既要煮熟,又不能煮烂乎,水开两个开就可以了,捞出来大水和花儿尝了一下,香味,咸味,更有淡淡的辣味,吃在嘴里后味实足,酒庄里当下酒菜是在好不过了。

    这次当然要由花儿去送,到了正祥和,跟郑掌柜的笑着说,商量好的香辣毛豆给您送来了。

    郑掌柜的迎出柜台,让花儿坐了,对这样的待遇大水哥和她已经习惯了。

    郑掌柜的知道香辣兔肉的味道,香味来自八角桂皮,这他当然知道,可是这个辣味究竟是从哪味调料中出来的,他就不知道了,也请掌勺的大师傅尝过,也是说不出来。

    但是正是这个辣味,大大刺激了主顾们的食欲,香辣兔肉卖得飞快,可惜不能常常有货。

    因此,听说有了香辣毛豆,赶紧过来尝了尝,香中带辣,吃着非常顺口。

    说好了价格,5文1斤,花儿也同意,上秤称了称,19斤,郑掌柜索性给了花100文钱。

    花儿谢了一声,说:“我想在这儿看看,一会儿上了顾客,这香辣毛豆卖得怎么样,您看好不?”

    郑掌柜说好啊,巳时店里就会上人了,让花儿先一边坐会儿。

    一会儿小莹从后院来了,看了花儿就高兴地招呼着,听到花儿来送毛豆,就尝了几个,赞不绝口,然后就和花儿小声聊了起来。

    “小莹,我问句不该问的,听说你娘要改嫁了是吗?”

    小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快了,我也说不上高兴说不上不高兴。黄村的,就是你们野岗子的北面,离你们的野岗子不算远,到时我去你那里玩。”

    花儿听了,心里有点苦,黄村离蛙儿岗确实不远,看来一时是甩不掉小莹了。

    花儿说:“你别老野岗子的说了,我们那里叫蛙儿岗,我取的名字。”然后把岗上各处的地名告诉了小莹,当然,小桥的名字她没说。听得小莹神往得很。

    花儿忽然想起一个事儿,对郑掌柜说:“郑掌柜,您知道哪里有兴秤的吗?我想买个秤,到时候卖个什么心里也有个数。”

    做秤是必须经过官府考核批准的,这个行业叫兴秤,是那个时代里重要的手艺活儿,需要的技术要高,因此,会兴秤的人很少。

    “别叫掌柜了,以后你和大水叫我郑叔吧。你别兴秤了,我这儿好几个秤呢,你拿一把回去就是了。”

    花儿推脱半天,郑掌柜就是要送,还坚决不要花儿的钱,要知道这秤怎么也值200文钱的。花儿也知道,这是跟郑掌柜相处熟了,彼此已经有些不太分里外了。

    花儿谢过之后,说:“郑叔,我们今年第一坛酒已经酿上了,估计今年可能酿十坛。”

    “好啊!”郑掌柜非常高兴,去年的酒,是他跟有钱人家联络感情、招揽客源的好东西,人家内宅全非常喜欢这种酒,然后又低声说,“还有你们的花生油,我可没向外说,味道比我现在用的油香得多,又不是芝麻油那么腻,而且,只我这一家才有啊,你们有了的话,必须卖给我。”

    “行,郑叔。”

    说着话,顾客们上来了,小二连忙倒茶摆桌椅,殷勤照顾着。郑掌柜把小二叫过来,耳语一番,小二点头称是,过去招呼着:“客官,我们这正祥和今天推出一道招牌菜,只此一家,别处您扫听去,若有第二家能做出这个味来,我们双倍赔您的饭钱,而且价格实惠,才5文一碟,我给您上来您尝尝?”

    客人尝了几个香辣毛豆后,果然是深深喜欢上了那个辣味,就着这个喝酒,真能下酒啊。

    接连几个顾客全是如此,花儿放心了,这里一到下午客人才多,香辣毛豆,肯定能卖得出去。郑掌柜卖5文一盘,也不算很贵,1斤毛豆足装两盘,他一转手就赚了一半钱。不过,花儿也为郑掌柜的高兴。

    花儿一路回家一路兴奋,一天100文啊!一个月就是3两银子!

    看来,大水哥说的盖房的事情,真的可以实现了。可是想到盖了房也就离了大水哥的陪伴,花儿还是有些怅然。

    大水听说卖得顺利,当然跟花儿一起高兴,这个进项几个月内是稳定的,那么,这几个月内他们将有不小的收入。

    看了郑掌柜送的秤,大水也很感慨,对花儿说:“你看,我们自已能立身了,别人也就敬重了我们。当叫花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做叫花子就没人敬着你啊!”

    花儿深深点头。

    荷花湾成了真正的荷花湾,因为荷花已经盛开,碎藕须子种类杂,所以开出的荷花,有的粉红,有的泛黄,有的深红,带露含娇,娉婷袅娜,加上绿叶摇摆,水波荡漾,每每让花儿看得心荡神驰,久久陶醉在这美景中。

072豆气清新荷娉婷

    又过了几天,蛙儿岗的杂树上,响起了第一声蝉鸣。

    大水和花儿立刻想到了蝉蜕,那时收集几天才卖10文钱。回想起来真是感慨啊,现在他俩没有时间去采集蝉蜕了,但对往事却是压抑不住的依恋。

    大水去淘了一下小鱼试试,很长时间才淘了个小碗底,看来还是早了点。

    眼看着最先种的大豆豆角已经鼓了很多,马上就可以采摘了,两个人都欣喜不已。

    花儿把花椒八角桂皮和盐,早早地泡在了红蓼水里,让味道充分地浸出来。

    几天后的一大早,两个人去小河地摘了最先种下的毛豆,籽粒挺饱满的,摘了约不到二十斤,可是煮出来后分量会增加的,有水份的重量的。

    摘完毛豆就在田螺河洗净,然后花儿就回去煮毛豆了,大水则把大豆秧子拔下来,把叶子切碎,和上浮萍、野菜和一些麦糠,去喂猪了。如果一天的豆叶用不完,就也晒干留着以后用,冬天里鸡鸭也爱吃。

    毛豆既要煮熟,又不能煮烂乎,水开两个开就可以了,捞出来大水和花儿尝了一下,香味,咸味,更有淡淡的辣味,吃在嘴里后味实足,酒庄里当下酒菜是在好不过了。

    这次当然要由花儿去送,到了正祥和,跟郑掌柜的笑着说,商量好的香辣毛豆给您送来了。

    郑掌柜的迎出柜台,让花儿坐了,对这样的待遇大水哥和她已经习惯了。

    郑掌柜的知道香辣兔肉的味道,香味来自八角桂皮,这他当然知道,可是这个辣味究竟是从哪味调料中出来的,他就不知道了,也请掌勺的大师傅尝过,也是说不出来。

    但是正是这个辣味,大大刺激了主顾们的食欲,香辣兔肉卖得飞快,可惜不能常常有货。

    因此,听说有了香辣毛豆,赶紧过来尝了尝,香中带辣,吃着非常顺口。

    说好了价格,5文1斤,花儿也同意,上秤称了称,19斤,郑掌柜索性给了花100文钱。

    花儿谢了一声,说:“我想在这儿看看,一会儿上了顾客,这香辣毛豆卖得怎么样,您看好不?”

    郑掌柜说好啊,巳时店里就会上人了,让花儿先一边坐会儿。

    一会儿小莹从后院来了,看了花儿就高兴地招呼着,听到花儿来送毛豆,就尝了几个,赞不绝口,然后就和花儿小声聊了起来。

    “小莹,我问句不该问的,听说你娘要改嫁了是吗?”

    小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快了,我也说不上高兴说不上不高兴。黄村的,就是你们野岗子的北面,离你们的野岗子不算远,到时我去你那里玩。”

    花儿听了,心里有点苦,黄村离蛙儿岗确实不远,看来一时是甩不掉小莹了。

    花儿说:“你别老野岗子的说了,我们那里叫蛙儿岗,我取的名字。”然后把岗上各处的地名告诉了小莹,当然,小桥的名字她没说。听得小莹神往得很。

    花儿忽然想起一个事儿,对郑掌柜说:“郑掌柜,您知道哪里有兴秤的吗?我想买个秤,到时候卖个什么心里也有个数。”

    做秤是必须经过官府考核批准的,这个行业叫兴秤,是那个时代里重要的手艺活儿,需要的技术要高,因此,会兴秤的人很少。

    “别叫掌柜了,以后你和大水叫我郑叔吧。你别兴秤了,我这儿好几个秤呢,你拿一把回去就是了。”

    花儿推脱半天,郑掌柜就是要送,还坚决不要花儿的钱,要知道这秤怎么也值200文钱的。花儿也知道,这是跟郑掌柜相处熟了,彼此已经有些不太分里外了。

    花儿谢过之后,说:“郑叔,我们今年第一坛酒已经酿上了,估计今年可能酿十坛。”

    “好啊!”郑掌柜非常高兴,去年的酒,是他跟有钱人家联络感情、招揽客源的好东西,人家内宅全非常喜欢这种酒,然后又低声说,“还有你们的花生油,我可没向外说,味道比我现在用的油香得多,又不是芝麻油那么腻,而且,只我这一家才有啊,你们有了的话,必须卖给我。”

    “行,郑叔。”

    说着话,顾客们上来了,小二连忙倒茶摆桌椅,殷勤照顾着。郑掌柜把小二叫过来,耳语一番,小二点头称是,过去招呼着:“客官,我们这正祥和今天推出一道招牌菜,只此一家,别处您扫听去,若有第二家能做出这个味来,我们双倍赔您的饭钱,而且价格实惠,才5文一碟,我给您上来您尝尝?”

    客人尝了几个香辣毛豆后,果然是深深喜欢上了那个辣味,就着这个喝酒,真能下酒啊。

    接连几个顾客全是如此,花儿放心了,这里一到下午客人才多,香辣毛豆,肯定能卖得出去。郑掌柜卖5文一盘,也不算很贵,1斤毛豆足装两盘,他一转手就赚了一半钱。不过,花儿也为郑掌柜的高兴。

    花儿一路回家一路兴奋,一天100文啊!一个月就是3两银子!

    看来,大水哥说的盖房的事情,真的可以实现了。可是想到盖了房也就离了大水哥的陪伴,花儿还是有些怅然。

    大水听说卖得顺利,当然跟花儿一起高兴,这个进项几个月内是稳定的,那么,这几个月内他们将有不小的收入。

    看了郑掌柜送的秤,大水也很感慨,对花儿说:“你看,我们自已能立身了,别人也就敬重了我们。当叫花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做叫花子就没人敬着你啊!”

    花儿深深点头。

    荷花湾成了真正的荷花湾,因为荷花已经盛开,碎藕须子种类杂,所以开出的荷花,有的粉红,有的泛黄,有的深红,带露含娇,娉婷袅娜,加上绿叶摇摆,水波荡漾,每每让花儿看得心荡神驰,久久陶醉在这美景中。

073田螺生意转了手

    两只小猪都已经长到了50多斤,花生的黄花已经脱落,在地下孕育果实了。谷子不再长高,而是准备绣穗了,高粱已经过人高,还在不住地拔节。正是上肥的好时候,岗上的猪粪混着草灰的肥料已经沤熟,大水把粪扬在谷子高粱地里,然后又锄了一遍。

    每天早晨,蛙儿岗都能听到清脆的公鸡啼鸣,为两个人叫起。虽说这只小淘气有时候还会乱了音符,但已经很有公鸡的气势了。对了,小淘气肯定是花儿取的名字。

    早上喔喔喔,晚上咯咯嗒。

    老虎已经是半大的狗了,每当岗外偶尔有人经过的时候,就不住地汪汪,已经能看个家了。

    花儿跟刘奶奶要了点花种,兄妹屋门口也种上了鸡冠话,牵牛花,开得红红粉粉的。

    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是卖出二十斤毛豆,每天都有100文的进项。用这1500文的收入,花儿花了200文买回了饭桌(高桌)和几把凳子,来个人也有坐的地方了,又买了10斤小米,100斤麦糠,有了猪吃麦糠,麦糠下去得快不少。买了些农具工具,竹筛,镐头什么的花了100文,最后全买了布,6尺蓝布,6布花布,12尺白布,布30文一尺,共花了720文,布用来做单衣,现在身上的这身虽然补得整齐,还是去年大水哥50文从当铺当来的,已经很旧了,大水哥则还是讨饭时穿的单衣,虽然也补了,只是衣服都快烂了,必须得做一身新衣了。又花30文顺带买了一大摊布头。

    花儿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连着花生、毛豆、田螺、鸡蛋,大水哥给她盖所砖房是可以的,只是要花不少钱,因此,日子该省要省,比如她和大水哥到现在连半口猪肉都没吃过,但该花的也要花,工具衣服,也是该花的。

    夏至了,是白天最长的时候,但气温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九只小鸡们的鸡冠子变得很红了,再过一个月,小母鸡就也可以生蛋了。

    高粱谷子全已经憋足了劲,谷穗高梁穗越育越肥硕。

    花儿每天没有时间去寻蝉蜕了,只是每天必须摘蓖麻籽,今年野蓖麻种得多,每天都要收上半斤的籽粒。

    花儿今天送毛豆之后,去了高大娘家里,高大娘正在帮人做点针线活,花儿让高大娘下午来蛙儿岗一趟,有点事情说,并一起吃晚饭,高大娘答应了。

    现在有时花儿也在高大娘家吃顿饭,来来往往,走得很近。但花儿从来没在刘奶奶那里吃过饭。

    田螺河里,田螺已经不少了,大水摸上了一些,在陶盆里泡着让田螺吐泥了一天的泥。

    高大娘领着小翠来了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翠儿叫了声“姑姑,舅舅!”就跑去喂鸡了。

    高大娘问起花儿,有啥事啊,是不是针线上有为难的地方啦?

    花儿跟高大娘说,今儿个想跟您说件生意上的事情。高大娘就很吃惊,心想,自己能有什么生意上的事儿啊。

    花儿让高大娘帮自己烧火,就把田螺炒了,高大娘也知道些去年花儿卖田螺的事情,知道花儿那时候日子过得比自己还艰难。

    加了调料水,把田螺炒了出来。叫过小翠,大家一起吃了点,告诉小翠,不能多吃,容易肚胀闹肚子。

    花儿说:“大娘,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情。我和大水哥去年卖香辣田螺,靠它维持着活了下来。我想今年让您逢集去卖,这样您和翠儿也有个小收入,平时还不耽误您做活计。”

    花儿的话里有两个说法有了变化,一是不再是叫花田螺,而是香辣田螺,二是去年他们还有别的维生方法,但花儿没说。

    高大娘听后楞了半晌,说:“还有这好事?那你们怎么办,我不是抢你们的生意吗?”

    花儿说:“我们去年每集会赚不到120文,主要原因是这香辣调味料,是大水娘从娘家带回来的秘方,大水姥姥教给他娘*的,大水娘死得早,还没来得及干点啥人就没了。”

    大水心说,又来了,我姥姥有那么好么,于是一脸闷闷的样子。

    花儿装着看不见,接着说:“没这香辣调料,就卖不出价来,所以,高大娘,您每个集的进项里,给大水哥50文钱,刮风下雨的集市除外,剩下的归您,我们也不再去卖了,地里的活加上猪啊鸡的实在脱不开身。大娘,您看我没有盘剥您的意思吧?我们虽收了您的钱,可是却是好心。”

    高大娘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一个集的收入除了给大水的50文,还能剩六七十文,一四七是集,一个月下来至少是600文的进项,她自己卖菜加上干零活也不过是300文的进项啊。

    “闺女,你们这大恩我怎么报答呢才好啊,报答不过来啊。”高大娘眼泪流了下来。

    “后天就是集市了,我们把香辣水给您,您就卖香辣田螺吧,别顾虑啥了,我们当亲戚走,有啥报答的,您当初还给过我们救命饭呢。”

    说完了之后,高大娘跟着花儿做饭。

    今天是焖纯小米干饭,炒葫芦,炖青蛙炖泥鳅,辣味扁豆。

    把高桌放在葡萄架下,摆开凳子。树墩子菜板子当桌子的经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永远留在了难忘的记忆里。

    灶棚上长满了小葫芦,葫芦除了嫩时可以当菜吃,花儿准备让十几个葫芦成熟后做瓢用。

    这是一顿纯正的晚饭,没用一棵野菜,纯小米饭大水和花儿也是第一次吃。吃得每个人全很香啊,尤其是小翠,多少天没吃过好饭了。

    吃饭的时候,高大娘还偶尔抹下眼睛。

    花儿告诉高大娘,明天来摸田螺吧,顺便帮他俩看一下家,如果能帮花儿再做做衣服,就更好了。花儿跟高大娘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太客气,高大娘能帮她做点活,反而会更高兴一些。高大娘痛快地答应了,抱着花儿送的香辣调味料,领着小翠走了。

    花儿趁着日头还高,就为两人做单衣去了。

073田螺生意转了手

    两只小猪都已经长到了50多斤,花生的黄花已经脱落,在地下孕育果实了。谷子不再长高,而是准备绣穗了,高粱已经过人高,还在不住地拔节。正是上肥的好时候,岗上的猪粪混着草灰的肥料已经沤熟,大水把粪扬在谷子高粱地里,然后又锄了一遍。

    每天早晨,蛙儿岗都能听到清脆的公鸡啼鸣,为两个人叫起。虽说这只小淘气有时候还会乱了音符,但已经很有公鸡的气势了。对了,小淘气肯定是花儿取的名字。

    早上喔喔喔,晚上咯咯嗒。

    老虎已经是半大的狗了,每当岗外偶尔有人经过的时候,就不住地汪汪,已经能看个家了。

    花儿跟刘奶奶要了点花种,兄妹屋门口也种上了鸡冠话,牵牛花,开得红红粉粉的。

    一连半个月,每天都是卖出二十斤毛豆,每天都有100文的进项。用这1500文的收入,花儿花了200文买回了饭桌(高桌)和几把凳子,来个人也有坐的地方了,又买了10斤小米,100斤麦糠,有了猪吃麦糠,麦糠下去得快不少。买了些农具工具,竹筛,镐头什么的花了100文,最后全买了布,6尺蓝布,6布花布,12尺白布,布30文一尺,共花了720文,布用来做单衣,现在身上的这身虽然补得整齐,还是去年大水哥50文从当铺当来的,已经很旧了,大水哥则还是讨饭时穿的单衣,虽然也补了,只是衣服都快烂了,必须得做一身新衣了。又花30文顺带买了一大摊布头。

    花儿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连着花生、毛豆、田螺、鸡蛋,大水哥给她盖所砖房是可以的,只是要花不少钱,因此,日子该省要省,比如她和大水哥到现在连半口猪肉都没吃过,但该花的也要花,工具衣服,也是该花的。

    夏至了,是白天最长的时候,但气温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九只小鸡们的鸡冠子变得很红了,再过一个月,小母鸡就也可以生蛋了。

    高粱谷子全已经憋足了劲,谷穗高梁穗越育越肥硕。

    花儿每天没有时间去寻蝉蜕了,只是每天必须摘蓖麻籽,今年野蓖麻种得多,每天都要收上半斤的籽粒。

    花儿今天送毛豆之后,去了高大娘家里,高大娘正在帮人做点针线活,花儿让高大娘下午来蛙儿岗一趟,有点事情说,并一起吃晚饭,高大娘答应了。

    现在有时花儿也在高大娘家吃顿饭,来来往往,走得很近。但花儿从来没在刘奶奶那里吃过饭。

    田螺河里,田螺已经不少了,大水摸上了一些,在陶盆里泡着让田螺吐泥了一天的泥。

    高大娘领着小翠来了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翠儿叫了声“姑姑,舅舅!”就跑去喂鸡了。

    高大娘问起花儿,有啥事啊,是不是针线上有为难的地方啦?

    花儿跟高大娘说,今儿个想跟您说件生意上的事情。高大娘就很吃惊,心想,自己能有什么生意上的事儿啊。

    花儿让高大娘帮自己烧火,就把田螺炒了,高大娘也知道些去年花儿卖田螺的事情,知道花儿那时候日子过得比自己还艰难。

    加了调料水,把田螺炒了出来。叫过小翠,大家一起吃了点,告诉小翠,不能多吃,容易肚胀闹肚子。

    花儿说:“大娘,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情。我和大水哥去年卖香辣田螺,靠它维持着活了下来。我想今年让您逢集去卖,这样您和翠儿也有个小收入,平时还不耽误您做活计。”

    花儿的话里有两个说法有了变化,一是不再是叫花田螺,而是香辣田螺,二是去年他们还有别的维生方法,但花儿没说。

    高大娘听后楞了半晌,说:“还有这好事?那你们怎么办,我不是抢你们的生意吗?”

    花儿说:“我们去年每集会赚不到120文,主要原因是这香辣调味料,是大水娘从娘家带回来的秘方,大水姥姥教给他娘*的,大水娘死得早,还没来得及干点啥人就没了。”

    大水心说,又来了,我姥姥有那么好么,于是一脸闷闷的样子。

    花儿装着看不见,接着说:“没这香辣调料,就卖不出价来,所以,高大娘,您每个集的进项里,给大水哥50文钱,刮风下雨的集市除外,剩下的归您,我们也不再去卖了,地里的活加上猪啊鸡的实在脱不开身。大娘,您看我没有盘剥您的意思吧?我们虽收了您的钱,可是却是好心。”

    高大娘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一个集的收入除了给大水的50文,还能剩六七十文,一四七是集,一个月下来至少是600文的进项,她自己卖菜加上干零活也不过是300文的进项啊。

    “闺女,你们这大恩我怎么报答呢才好啊,报答不过来啊。”高大娘眼泪流了下来。

    “后天就是集市了,我们把香辣水给您,您就卖香辣田螺吧,别顾虑啥了,我们当亲戚走,有啥报答的,您当初还给过我们救命饭呢。”

    说完了之后,高大娘跟着花儿做饭。

    今天是焖纯小米干饭,炒葫芦,炖青蛙炖泥鳅,辣味扁豆。

    把高桌放在葡萄架下,摆开凳子。树墩子菜板子当桌子的经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永远留在了难忘的记忆里。

    灶棚上长满了小葫芦,葫芦除了嫩时可以当菜吃,花儿准备让十几个葫芦成熟后做瓢用。

    这是一顿纯正的晚饭,没用一棵野菜,纯小米饭大水和花儿也是第一次吃。吃得每个人全很香啊,尤其是小翠,多少天没吃过好饭了。

    吃饭的时候,高大娘还偶尔抹下眼睛。

    花儿告诉高大娘,明天来摸田螺吧,顺便帮他俩看一下家,如果能帮花儿再做做衣服,就更好了。花儿跟高大娘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太客气,高大娘能帮她做点活,反而会更高兴一些。高大娘痛快地答应了,抱着花儿送的香辣调味料,领着小翠走了。

    花儿趁着日头还高,就为两人做单衣去了。

074你穿新衣更俏皮

    *现在已经本作已经潜力签约。新手,求赏!

    明天是集,今天高大娘来捞田螺,顺便为大水两人看家。

    这时正是兔子繁殖最旺的时候,这次大水用萝卜作诱饵,套了四只兔子。一大早就先煮了香辣毛豆,然后腾出锅来,再做香辣兔肉。等一会儿高大娘拿了一大把香椿芽,和小翠来了,蛙儿岗上只有臭椿,没有香椿。

    花儿和大水两人走了。大水和花儿挎着篮子背着筐,里面装着毛豆和兔肉,去了镇里。高大娘让小翠在岗上跟老虎玩,顺便拔一下谷香园里的杂草,自己下水摸田螺去了,摸着摸着一抬头,就会看到自己的两亩高粱地,一片青刷刷的,顶着肥硕的高粱头,长势喜人。高大娘由不得又是对花儿和大水感激不已。

    大水和花儿在正祥和拿了四只兔子所卖的一两银子和卖毛豆的100文钱出来,看到街上一辆骡子车赶了过来,车上坐着铁栓的爹娘,穿着挺华丽的衣服。这夫妻俩在镇外三十五里的大镇,叫清水镇的地方经营着一个小布庄,不知道经营得怎么样,不过从刘奶奶的房子田地情况来看,她家的房子不错,六间青砖青瓦房,但也没有更多的房子,良田在小镇南边有七亩,如果夫妻俩没在外边置办田产的话,那清水镇的铺子经营得应该不算好,但在镇上也算是上中等的生活,所以那次铁栓病了,能总是吃得起鸡蛋。每次回到小镇来,熟悉的人们也要叫铁栓爹一声刘掌柜的,铁栓娘和刘奶奶都是满脸的受用。

    铁栓爹娘不常回来,也许是想铁栓和刘奶奶了吧,回家来看看。

    两个人回到家,看见高大娘已经摸完了田螺,陶盆放在一边泡着田螺吐泥,高大娘已经帮着花儿煮完了猪食,花儿端着猪食喂猪喂鸡去了。两只小猪每天都在长分量,八只小母鸡的冠子已经鲜红了。

    花儿把布料针线拿出来,大水坚决叫她先做自己的一身,因为大多是她去送毛豆,一个女孩子,不能总是穿着现在的这身已经很旧的当铺当来的衣服,花儿听了她的话,先作自己的。布料早已经裁剪好,上衣花儿自己已经开始做着了,高大娘毕竟常给别人做针线,活儿要好过花儿许多倍,就缝手工繁琐一些的褂子,花儿缝裤子,正好趁着这时候,花儿再向高大娘学学针法,提高一下手艺。高大娘一边麻利地穿针引线,一边夸花儿买的布料好看,花说她就是喜欢粉色小碎花的衣服。

    大水换上坎肩和大裤衩子,先去割了第一茬的芦苇晒,然后钓青蛙。这时正是钓青蛙的大好时节,一个下午能钓小半袋子。当然大水只能钓一阵,还好多活等着他干呢。

    又淘了半碗小鱼,夏至了,泥鳅也多起来,晚上就下坛子捉泥鳅。他和花儿现在手里有了点活钱可用,已经不再是去年那样艰难了,可是一想到盖房子,还是要省着钱过日子了,青蛙、泥鳅、小鱼这些能抓还是抓,不花钱,而且是肉食。

    现在只要狗奶泡子成熟的数量够了,花儿或大水就摘来酿酒。

    酸枣也已经不断地结果,只是果儿还是青青的。

    大水把青蛙小鱼送到岗上,又接着去忙,猪圈是每天必起粪,黄瓜是每天必浇水的。

    忙完了,顺手从凤凰坡摘点扁豆回来,想着如果高大娘和花儿没做完针线,就由他来做饭。

    娘儿两个的针线正好做完,花儿欣喜坏了,拿在身上左比右比,高大娘说,你进去试试。

    花儿拿了衣服进了兄妹屋,片刻后走出来,问高大娘:“大娘,您看看——”好像故意不理大水哥。

    高大娘也是把花儿左拽右拽,右照左照,又拉衣襟,又扯裤腿,半晌之后笑着点头:“做得正好,针脚也结实。”

    花儿又说:“您看这颜色,好看吗?”说着偷偷瞟了一眼大水哥。

    “年轻人别太素净,这粉碎花是既不过份素净,又不是大红大绿的那样张扬,你穿着正好。”

    大水插上一句:“花儿穿什么衣服都显得俏皮。”

    花儿说:“又没问你。”却在心里说,大水哥看着俏皮就行了。然后又回屋换回旧衣服,新衣服去蛙儿岗外面的时候再穿。

    午饭是二米饭加了点糠,炖了青蛙肉,炒了扁豆,把高大娘拿来的香椿嫩芽也炒了,然后做了个黄瓜汤。

    饭后,高大娘抱着装着沥了水的田螺的陶盆,回家再去接着泡,小翠一只手拎着一串麻条系着的青蛙,一只手拿着一小袋蓖麻籽回去了,高大娘家已经完全没有了炒菜用的油。

    高大娘走了之后,花儿让大水哥等着。大水没想到,花儿又去穿新衣服去了,出来在葡萄架下,又转了转身子,问:

    “大水哥,真的合适吗?”

    “真合适。”大水说。

    “那,好看吗?不许糊弄我!”花儿歪着脸,看着大水。

    花儿这个妹妹,在大水看来,就是两个字:俏皮。其实花儿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子,几年的要饭生涯让她在苦难的磨炼下更成熟,所以她的活泼不是小莹那种很是天真的活泼,再多的,大水也说不出来。

    听到花儿的威胁,只好实实在在地打量起来,最后还是那句:“花儿,你穿了这衣裳,更俏皮!”

    “那哥你喜欢吗?”

    “哥我当然喜欢啊,这天下没有比哥还喜欢的了。你说是不是?”听得花儿喜从心生。

    下午小莹又来了,当时花儿正想去采蓖麻籽,大水正在为葡萄施肥。小莹跟花儿打了招呼,就也去了葡萄架。花儿的决心是坚定的,那就是:绝不能让她和大水哥独处。

    于是蓖麻籽也不去摘了,跟着小莹也去了葡萄架。

    “大水哥,你给我说说这岗上的地名吧,那天花儿跟我说了,听的我心里怪痒痒的。”

    花儿把小莹拉到一边,热情地说,“我们去荷花湾说吧,那里好多荷花,包你满意。”花儿拉着迷迷登登的小莹走了。

    小莹一边被花儿拉着,一边说:“我只是问问地名,这有什么我满意的或者不满意的?”

074你穿新衣更俏皮

    *现在已经本作已经潜力签约。新手,求赏!

    明天是集,今天高大娘来捞田螺,顺便为大水两人看家。

    这时正是兔子繁殖最旺的时候,这次大水用萝卜作诱饵,套了四只兔子。一大早就先煮了香辣毛豆,然后腾出锅来,再做香辣兔肉。等一会儿高大娘拿了一大把香椿芽,和小翠来了,蛙儿岗上只有臭椿,没有香椿。

    花儿和大水两人走了。大水和花儿挎着篮子背着筐,里面装着毛豆和兔肉,去了镇里。高大娘让小翠在岗上跟老虎玩,顺便拔一下谷香园里的杂草,自己下水摸田螺去了,摸着摸着一抬头,就会看到自己的两亩高粱地,一片青刷刷的,顶着肥硕的高粱头,长势喜人。高大娘由不得又是对花儿和大水感激不已。

    大水和花儿在正祥和拿了四只兔子所卖的一两银子和卖毛豆的100文钱出来,看到街上一辆骡子车赶了过来,车上坐着铁栓的爹娘,穿着挺华丽的衣服。这夫妻俩在镇外三十五里的大镇,叫清水镇的地方经营着一个小布庄,不知道经营得怎么样,不过从刘奶奶的房子田地情况来看,她家的房子不错,六间青砖青瓦房,但也没有更多的房子,良田在小镇南边有七亩,如果夫妻俩没在外边置办田产的话,那清水镇的铺子经营得应该不算好,但在镇上也算是上中等的生活,所以那次铁栓病了,能总是吃得起鸡蛋。每次回到小镇来,熟悉的人们也要叫铁栓爹一声刘掌柜的,铁栓娘和刘奶奶都是满脸的受用。

    铁栓爹娘不常回来,也许是想铁栓和刘奶奶了吧,回家来看看。

    两个人回到家,看见高大娘已经摸完了田螺,陶盆放在一边泡着田螺吐泥,高大娘已经帮着花儿煮完了猪食,花儿端着猪食喂猪喂鸡去了。两只小猪每天都在长分量,八只小母鸡的冠子已经鲜红了。

    花儿把布料针线拿出来,大水坚决叫她先做自己的一身,因为大多是她去送毛豆,一个女孩子,不能总是穿着现在的这身已经很旧的当铺当来的衣服,花儿听了她的话,先作自己的。布料早已经裁剪好,上衣花儿自己已经开始做着了,高大娘毕竟常给别人做针线,活儿要好过花儿许多倍,就缝手工繁琐一些的褂子,花儿缝裤子,正好趁着这时候,花儿再向高大娘学学针法,提高一下手艺。高大娘一边麻利地穿针引线,一边夸花儿买的布料好看,花说她就是喜欢粉色小碎花的衣服。

    大水换上坎肩和大裤衩子,先去割了第一茬的芦苇晒,然后钓青蛙。这时正是钓青蛙的大好时节,一个下午能钓小半袋子。当然大水只能钓一阵,还好多活等着他干呢。

    又淘了半碗小鱼,夏至了,泥鳅也多起来,晚上就下坛子捉泥鳅。他和花儿现在手里有了点活钱可用,已经不再是去年那样艰难了,可是一想到盖房子,还是要省着钱过日子了,青蛙、泥鳅、小鱼这些能抓还是抓,不花钱,而且是肉食。

    现在只要狗奶泡子成熟的数量够了,花儿或大水就摘来酿酒。

    酸枣也已经不断地结果,只是果儿还是青青的。

    大水把青蛙小鱼送到岗上,又接着去忙,猪圈是每天必起粪,黄瓜是每天必浇水的。

    忙完了,顺手从凤凰坡摘点扁豆回来,想着如果高大娘和花儿没做完针线,就由他来做饭。

    娘儿两个的针线正好做完,花儿欣喜坏了,拿在身上左比右比,高大娘说,你进去试试。

    花儿拿了衣服进了兄妹屋,片刻后走出来,问高大娘:“大娘,您看看——”好像故意不理大水哥。

    高大娘也是把花儿左拽右拽,右照左照,又拉衣襟,又扯裤腿,半晌之后笑着点头:“做得正好,针脚也结实。”

    花儿又说:“您看这颜色,好看吗?”说着偷偷瞟了一眼大水哥。

    “年轻人别太素净,这粉碎花是既不过份素净,又不是大红大绿的那样张扬,你穿着正好。”

    大水插上一句:“花儿穿什么衣服都显得俏皮。”

    花儿说:“又没问你。”却在心里说,大水哥看着俏皮就行了。然后又回屋换回旧衣服,新衣服去蛙儿岗外面的时候再穿。

    午饭是二米饭加了点糠,炖了青蛙肉,炒了扁豆,把高大娘拿来的香椿嫩芽也炒了,然后做了个黄瓜汤。

    饭后,高大娘抱着装着沥了水的田螺的陶盆,回家再去接着泡,小翠一只手拎着一串麻条系着的青蛙,一只手拿着一小袋蓖麻籽回去了,高大娘家已经完全没有了炒菜用的油。

    高大娘走了之后,花儿让大水哥等着。大水没想到,花儿又去穿新衣服去了,出来在葡萄架下,又转了转身子,问:

    “大水哥,真的合适吗?”

    “真合适。”大水说。

    “那,好看吗?不许糊弄我!”花儿歪着脸,看着大水。

    花儿这个妹妹,在大水看来,就是两个字:俏皮。其实花儿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子,几年的要饭生涯让她在苦难的磨炼下更成熟,所以她的活泼不是小莹那种很是天真的活泼,再多的,大水也说不出来。

    听到花儿的威胁,只好实实在在地打量起来,最后还是那句:“花儿,你穿了这衣裳,更俏皮!”

    “那哥你喜欢吗?”

    “哥我当然喜欢啊,这天下没有比哥还喜欢的了。你说是不是?”听得花儿喜从心生。

    下午小莹又来了,当时花儿正想去采蓖麻籽,大水正在为葡萄施肥。小莹跟花儿打了招呼,就也去了葡萄架。花儿的决心是坚定的,那就是:绝不能让她和大水哥独处。

    于是蓖麻籽也不去摘了,跟着小莹也去了葡萄架。

    “大水哥,你给我说说这岗上的地名吧,那天花儿跟我说了,听的我心里怪痒痒的。”

    花儿把小莹拉到一边,热情地说,“我们去荷花湾说吧,那里好多荷花,包你满意。”花儿拉着迷迷登登的小莹走了。

    小莹一边被花儿拉着,一边说:“我只是问问地名,这有什么我满意的或者不满意的?”

075听说铁栓在说亲

    哇!好艳丽的荷花呀!红的粉的黄的美不胜收。

    小莹实在想不到,在这个荒岗,不,蛙儿岗的西边会有一个莲花池,而且,这些莲花开得如此娇艳。

    “你不是问地名吗?我来告诉你。”

    这蛙儿岗上,有兄妹屋,荷花湾,团圆坡,凤凰坡,田螺河,谷香园……

    如梦一样地,听着听着,小莹神思飞扬,惊奇不已。

    如梦一样地,说着说着,花儿陶醉了,往事的一幕一幕又一幕,似乎又在眼前。

    “好美啊。”小莹一声长吁。

    但在花儿心里,这一切岂是一个“美”字就能包含得了的,千万滋味,全在其中。

    “小莹,实话跟你说吧,卖给你们的兔子,就是我们散养在那里的。”花儿一指右面的兔栏。

    小莹觉得新鲜得很,问这问那。两个人坐在荷花湾,聊了起来。

    “你听说了吗,有媒人上门给铁栓提亲了。”

    花儿吃了一惊,心内一下放松好多,“你说说。”

    小莹说了起来,这媒人是铁栓父母托出来的。

    “你怎么知道的?”花儿问。

    “我舅舅说的,那里大布庄的掌柜的,还得过我舅舅送的半坛子你们的女儿红呢。”

    “好事情啊,铁栓哥也该放订了。”花儿无所谓地说。

    “嘻嘻,花儿,你是不是喜欢大水哥?”

    花儿吃了一大惊,继而脸腾地就红了,起身捶小莹,“让你胡说!让你胡说!”

    马上花儿又警觉起来,小莹问这话什么意思啊?

    “算我胡说好啦。”小莹求饶。

    两个人说了半天话,小莹回家了。花儿想让她捎走点青蛙肉吧,可人家不少吃的,想让大水哥再帮她抓个蛐蛐儿吧,哼,他敢!

    第二天是集,花儿仍是先送毛豆,郑叔看到花儿一身全新的小碎花衣裳,先诧异一下,又赞许地一笑,对着小莹说:“你看花儿从艰难日子中要熬出头来了,你舅舅我跟你娘当年也是苦熬啊。你呀,得跟花儿学学。”

    花儿听得出,郑掌柜的现在是真的认可了她和大水哥了。

    小莹满不在乎,“我昨天还去了花儿家里呢。”又拉着花儿的衣襟,“花儿,昨儿个怎么没见你穿这衣裳啊!”

    两个人到一边,又切切察察起来,其中小莹悄悄说:“我从你那里回来后才知道,铁栓不同意那门亲事,正要死要活呢。而且我舅舅说,这媒人是强托的,本就是铁栓爹一厢情愿,人家女方那边,根本就不会答应的,是铁栓爹娘想着攀高枝的。”

    花儿现在跟高大娘走得近,跟刘奶奶远了些,一个是因为高大娘与自己同病相怜,一个是因为铁栓的原因,再有一个就是,刘奶奶对她是不错,但在她面前总是或多或少的有点可怜她的意思,而她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被人可怜。

    出了正祥和,花儿直奔集市,找到了高大娘的摊,见高大娘也不怎么会吆喝,就上前帮了一下忙。这叫花田螺是花儿去年摆下的,加上花儿的嘴确实了得,最终帮高大娘挣得了105文钱,把高大娘乐坏了,这几天,至少是饿不着了。

    卖完了田螺一起回了高大娘家里,花儿帮着高大娘做了点收揽来的针线活,高大娘说:“花儿,那一百文我下集就能还上了。”

    花儿笑着说:“咱不是早说好了吗,您方便的时候再还就行了。”

    借钱,哪怕是一文,该还也得还,这是那个朝代的信义,所以花儿不会说不要,但是不会催着要钱,免得让高大娘为难,那样好事反而变成坏事了。

    做了一上午活儿,高大娘要做饭的时候,花儿离开了,不是客气,家里还有一位等着吃饭呢。

    大水给兄妹屋加了个供吃饭的小小土坯棚,高桌板凳如果放进兄妹屋,兄妹屋就太挤了,简单地垒起三面墙,加个棚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积攒下来的土坯和芦苇就用完了,土坯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将来稍空闲的时候还要脱一些。

    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雨,以前又是雷鸣又是闪电的,花儿就怕打雷,看见打了个闪,立即捂耳朵。现在她也害怕,但是想到在兄妹屋里,风刮不到,雨淋不着的,就安心了好多。

    下着大雨,猪也是要照常喂的,大水在灶棚下煮了猪食,冒雨去喂猪鸡。去年的鸡淋了雨不下蛋,今年有了三个干燥温和的鸡窝,母鸡肯定会照常下蛋的。

    喂完猪,大水又回来顶雨做饭,她告诉花儿别出来做饭让雨再淋病了。花儿听了大水哥的话,又想起了因病而经过的那脸红心跳的一夜,就含着羞答应了。

    雨到午后才停,阵阵蝉鸣响亮地在蛙儿岗闹起,田螺河边则是青蛙鸣叫不停的世界。

    想到雨停了,正祥和晚上还要上客,大水就煮了十斤毛豆送去。

    花儿先是去兔栏洒了浮萍水,兔栏边移栽的紫荆条长起已经有二尺高,大水哥说明年还给它们分根。摘了蓖麻籽后,因为雨后蜗牛多,花儿在家里大量地抓蜗牛,忽然发现有些枯树根下长出了木耳,有些地上的枯枝间,钻出了好多小蘑菇,花儿大喜,去年雨水少,蘑菇木耳几乎没怎么发现,想不到今年长出这么多来,明天早上就可以来采了。随手在树枝上又拿下了一下蝉蜕,想起了去年卖蝉蜕与螳螂籽的事情,感慨万千,就又特意去掰了一个螳螂籽。

    抓了半篮子蜗牛,正在高兴地煮着,大水带着铁栓回来了。

    铁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过了,花儿在镇上也没有见过他,花儿总是一大早就去送毛豆,又不卖田螺了,所以即使是集上铁栓不上学,她也见不到铁栓。

    花儿客气地和铁栓打了招呼,也没问他爹娘回来的事情,倒是打听了铁栓说亲的事情来。

    “铁栓哥,听说有媒人给你说亲了,大喜,大喜!”

    铁栓气恼地看了他一眼,“我……我……我没同意!”

    花儿没接话茬。

    铁栓见花儿跟他没了话,心里更是起急,把来意说了:“后天是我奶奶六十大寿,请你去吃酒席。”

    听他说刘奶奶过大寿,花儿也替刘奶奶高兴,六十大寿是喜事,花儿答应了。可是回味一下铁栓的话,“请你去吃酒席”,显然是没有大水哥的份儿,心里就不自在起来,大水也听出来了,心里也是不太痛快。

    两个人虽然还没有房子,但有了地,有了鸡猪,已经不是叫花子了,可为什么就请了花儿而抛下大水呢。

    铁栓匆匆走了,大水也不会把这事儿放心上,给了花50文的毛豆钱,先去起了猪圈,然后就去钓青蛙,这时候青蛙正多,大水剩下的时间就全用来钓青蛙,今天居然钓了三十多斤。

075听说铁栓在说亲

    哇!好艳丽的荷花呀!红的粉的黄的美不胜收。

    小莹实在想不到,在这个荒岗,不,蛙儿岗的西边会有一个莲花池,而且,这些莲花开得如此娇艳。

    “你不是问地名吗?我来告诉你。”

    这蛙儿岗上,有兄妹屋,荷花湾,团圆坡,凤凰坡,田螺河,谷香园……

    如梦一样地,听着听着,小莹神思飞扬,惊奇不已。

    如梦一样地,说着说着,花儿陶醉了,往事的一幕一幕又一幕,似乎又在眼前。

    “好美啊。”小莹一声长吁。

    但在花儿心里,这一切岂是一个“美”字就能包含得了的,千万滋味,全在其中。

    “小莹,实话跟你说吧,卖给你们的兔子,就是我们散养在那里的。”花儿一指右面的兔栏。

    小莹觉得新鲜得很,问这问那。两个人坐在荷花湾,聊了起来。

    “你听说了吗,有媒人上门给铁栓提亲了。”

    花儿吃了一惊,心内一下放松好多,“你说说。”

    小莹说了起来,这媒人是铁栓父母托出来的。

    “你怎么知道的?”花儿问。

    “我舅舅说的,那里大布庄的掌柜的,还得过我舅舅送的半坛子你们的女儿红呢。”

    “好事情啊,铁栓哥也该放订了。”花儿无所谓地说。

    “嘻嘻,花儿,你是不是喜欢大水哥?”

    花儿吃了一大惊,继而脸腾地就红了,起身捶小莹,“让你胡说!让你胡说!”

    马上花儿又警觉起来,小莹问这话什么意思啊?

    “算我胡说好啦。”小莹求饶。

    两个人说了半天话,小莹回家了。花儿想让她捎走点青蛙肉吧,可人家不少吃的,想让大水哥再帮她抓个蛐蛐儿吧,哼,他敢!

    第二天是集,花儿仍是先送毛豆,郑叔看到花儿一身全新的小碎花衣裳,先诧异一下,又赞许地一笑,对着小莹说:“你看花儿从艰难日子中要熬出头来了,你舅舅我跟你娘当年也是苦熬啊。你呀,得跟花儿学学。”

    花儿听得出,郑掌柜的现在是真的认可了她和大水哥了。

    小莹满不在乎,“我昨天还去了花儿家里呢。”又拉着花儿的衣襟,“花儿,昨儿个怎么没见你穿这衣裳啊!”

    两个人到一边,又切切察察起来,其中小莹悄悄说:“我从你那里回来后才知道,铁栓不同意那门亲事,正要死要活呢。而且我舅舅说,这媒人是强托的,本就是铁栓爹一厢情愿,人家女方那边,根本就不会答应的,是铁栓爹娘想着攀高枝的。”

    花儿现在跟高大娘走得近,跟刘奶奶远了些,一个是因为高大娘与自己同病相怜,一个是因为铁栓的原因,再有一个就是,刘奶奶对她是不错,但在她面前总是或多或少的有点可怜她的意思,而她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被人可怜。

    出了正祥和,花儿直奔集市,找到了高大娘的摊,见高大娘也不怎么会吆喝,就上前帮了一下忙。这叫花田螺是花儿去年摆下的,加上花儿的嘴确实了得,最终帮高大娘挣得了105文钱,把高大娘乐坏了,这几天,至少是饿不着了。

    卖完了田螺一起回了高大娘家里,花儿帮着高大娘做了点收揽来的针线活,高大娘说:“花儿,那一百文我下集就能还上了。”

    花儿笑着说:“咱不是早说好了吗,您方便的时候再还就行了。”

    借钱,哪怕是一文,该还也得还,这是那个朝代的信义,所以花儿不会说不要,但是不会催着要钱,免得让高大娘为难,那样好事反而变成坏事了。

    做了一上午活儿,高大娘要做饭的时候,花儿离开了,不是客气,家里还有一位等着吃饭呢。

    大水给兄妹屋加了个供吃饭的小小土坯棚,高桌板凳如果放进兄妹屋,兄妹屋就太挤了,简单地垒起三面墙,加个棚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积攒下来的土坯和芦苇就用完了,土坯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将来稍空闲的时候还要脱一些。

    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雨,以前又是雷鸣又是闪电的,花儿就怕打雷,看见打了个闪,立即捂耳朵。现在她也害怕,但是想到在兄妹屋里,风刮不到,雨淋不着的,就安心了好多。

    下着大雨,猪也是要照常喂的,大水在灶棚下煮了猪食,冒雨去喂猪鸡。去年的鸡淋了雨不下蛋,今年有了三个干燥温和的鸡窝,母鸡肯定会照常下蛋的。

    喂完猪,大水又回来顶雨做饭,她告诉花儿别出来做饭让雨再淋病了。花儿听了大水哥的话,又想起了因病而经过的那脸红心跳的一夜,就含着羞答应了。

    雨到午后才停,阵阵蝉鸣响亮地在蛙儿岗闹起,田螺河边则是青蛙鸣叫不停的世界。

    想到雨停了,正祥和晚上还要上客,大水就煮了十斤毛豆送去。

    花儿先是去兔栏洒了浮萍水,兔栏边移栽的紫荆条长起已经有二尺高,大水哥说明年还给它们分根。摘了蓖麻籽后,因为雨后蜗牛多,花儿在家里大量地抓蜗牛,忽然发现有些枯树根下长出了木耳,有些地上的枯枝间,钻出了好多小蘑菇,花儿大喜,去年雨水少,蘑菇木耳几乎没怎么发现,想不到今年长出这么多来,明天早上就可以来采了。随手在树枝上又拿下了一下蝉蜕,想起了去年卖蝉蜕与螳螂籽的事情,感慨万千,就又特意去掰了一个螳螂籽。

    抓了半篮子蜗牛,正在高兴地煮着,大水带着铁栓回来了。

    铁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过了,花儿在镇上也没有见过他,花儿总是一大早就去送毛豆,又不卖田螺了,所以即使是集上铁栓不上学,她也见不到铁栓。

    花儿客气地和铁栓打了招呼,也没问他爹娘回来的事情,倒是打听了铁栓说亲的事情来。

    “铁栓哥,听说有媒人给你说亲了,大喜,大喜!”

    铁栓气恼地看了他一眼,“我……我……我没同意!”

    花儿没接话茬。

    铁栓见花儿跟他没了话,心里更是起急,把来意说了:“后天是我奶奶六十大寿,请你去吃酒席。”

    听他说刘奶奶过大寿,花儿也替刘奶奶高兴,六十大寿是喜事,花儿答应了。可是回味一下铁栓的话,“请你去吃酒席”,显然是没有大水哥的份儿,心里就不自在起来,大水也听出来了,心里也是不太痛快。

    两个人虽然还没有房子,但有了地,有了鸡猪,已经不是叫花子了,可为什么就请了花儿而抛下大水呢。

    铁栓匆匆走了,大水也不会把这事儿放心上,给了花50文的毛豆钱,先去起了猪圈,然后就去钓青蛙,这时候青蛙正多,大水剩下的时间就全用来钓青蛙,今天居然钓了三十多斤。

076只是拜寿不吃饭

    076只是拜寿不吃饭

    这段时间,大水共捉了上百斤青蛙,二十多斤小鱼虾,七八十斤泥鳅,大部分煮了晒干。

    晚饭仍在葡萄架下吃,大水看到花儿放在桌上的蝉蜕和螳螂籽,跟花儿又是感慨了一番。听花儿说起发现了蘑菇木耳的事,大水说去年要是有这么多就好了。

    花儿想起了铁栓说媒的事情,说:“大水哥什么时候找个媒人来啊?”

    大水翻他一眼说,“又来了你。”花儿嘻嘻一乐。

    说起刘奶奶的生日,大水说,既然铁栓送信来了,那就得准备贺礼。花儿说,那天刘奶奶家肯定人多,我不想在那儿吃饭,而且,只请了我一个人,这个礼我随得不痛快。大水说,请不请我倒没啥,要不,你到那就把东西放下回蛙儿岗吃。

    铁栓回去后,铁栓父母仍和刘奶奶商量着后天大寿的事情,该给信的人家全给了信,就继续盘算几个碟几个碗的菜式。

    铁栓父母这次回来,一个是想给铁栓托媒人说亲,如果那边真能答应亲事,自己的生意也就没那么艰难了,对方开的是大布庄,而自己又经营不善,已经被对方挤兑得没有经营下去的可能了,如果结了亲,人家也就照顾他的生意了。但是铁栓死活不同意,何况这本就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夫妻俩也是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借着给铁栓奶奶祝寿的事情,把村正、胡牙侩、本镇上各个铺户的掌柜请来,如果真的回了家种地或开别的店铺,也要和他们亲近一下。

    尽管经营艰难,他们也不能在人前显露出来,他们一家人全是好面子的。

    铁栓说:“我刚才给花儿送了信。”

    刘奶奶一惊说:“你给她的信儿做什么,这不是要让她多花吗!”

    铁栓娘问:“什么花儿?哪个花儿?”

    刘奶奶说:“就是以前在街上讨饭的小叫花,你们也认识的。”

    铁栓娘责备铁栓:“一个叫花子,你给她的信儿做什么!说出去也嫌丢人。”

    铁栓说:“人家现在买了地,养了猪,不是小叫花了!”

    铁栓娘气得不理铁栓,寻思着明天把花儿安排到最不起眼的席面上。只是她还不知道,现在镇上最有钱的郑掌柜,都是对花儿和大水远接高迎的。

    想起来铁栓坚决不同意媒人的提亲,又请花儿来拜寿,刘奶奶倒是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摇了摇头,但大喜的日子,她没有说什么。

    花儿第二天早起就去采蘑菇木耳,毒蘑菇她是识别得出的,一个早晨,全岗上采了一篮子。这场雨下得很透,以后几天还可以持续不断地采蘑菇的。

    早饭的菜就炒了个鲜蘑炖青蛙,青蛙身体里有油,蘑菇吃进油去,菜就更香了。

    到了刘奶奶六十大寿这天,正是逢集。当地人的规矩,如果能当天拜寿,尽量当天去,去的人多了,让主人家觉得气派热闹。另外尽量穿得要好一点,女人更要打扮一番,也是,破衣寒衫的也会让人看不起。

    花儿穿上新做的小碎花粉衣裤,用大水哥买来的栊子栊了好半天头发,才戴上头花儿,问了大水二十多遍“好看不”,问得大水最后说,“再问我就说老虎好看了。”“你敢!”花儿捶了他一下,才去了小镇。

    去正祥和送过了毛豆,小莹追着花儿看,说她太好看了,将来也不哪个男人有福气,花儿就打她。小莹知道花儿是去拜寿的,她舅舅一会儿也要去吃酒席。

    花儿去集上买了十斤白面,又买了二斤鲜桃,花了230文钱,加上自己从家拿来的20个鸡蛋,这样的礼物,是一般人家的常见寿礼,下等贫户,还是送不起的,就是说,按花儿现在的生活境况,这份礼物并不轻,用簸箕端了送到刘奶奶家。

    除了亲戚,铁栓父母生意上的朋友,还有小镇上有头面的人物要来吃洒席,对小镇上的一般乡亲,铁栓父母并没有给信儿。只有花儿是个例外,还是铁栓自作主张的。

    有道远的亲戚朋友昨天就来了,住了一宿,因此尽管是早上,铁栓家也挺热闹了,院子里支起了大凉棚,灶台上早已经有人忙来忙去。女人们更是穿红挂绿,花枝招展,显着一片喜庆。

    花儿端着东西,不显山不露水地进了正房东屋,老太太已经开始接受人们的拜寿了,铁栓父母在一边陪着。

    花儿放下东西,一边就有人接了过去,然后花儿也行了福礼,说些吉利的拜寿的话,这话花儿张嘴就来,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

    刘奶奶其实还是很喜欢花儿的,只是想起铁栓的心事,心里说花儿这孩子可惜了,不可能嫁到我们这样的人家。她也谢过了花儿,说,你现在日子还还难,怎么送这么重的礼啊。花儿说,应该的,就退了下去。

    铁栓爹娘看见花儿现在是一身新衣,很是合身,加上头花,已经有大姑娘的模样了。虽说衣服不是什么好布料做的,更谈不上丝绸,可一个小叫花儿如今出息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是惊奇了。但今天来的客人,哪个身份资产全比她强很多倍,夫妻二人还是想在摆酒席的时候,把她安排到角落去。

    见花儿拿了礼物来,铁栓也是后悔,他给花儿送信的时候把礼物的事情给忘了。可是见花儿来了还是很开心,毕竟又见到她了,而且,是打扮得这么漂亮的花儿。

    铁栓追出来,对花儿说:“让你多破费了。”

    花儿淡淡一笑。

    铁栓接着说:“酒席要巳时才开始,你先找个地方坐一下吧。”

    花儿拿着空簸箕和空篮子,说:“我不在这儿吃饭了铁栓哥,家里实在脱不开身,你也知道猪啊鸡的都要我去忙。”看着离去的花儿,铁栓一片失落,忽然又追上她,告诉了她一件事情,二混子现在在清水镇乞讨,前两天打了一场架,被打断了腿。花儿心说,我说怎么好久不见二混子了呢,原来是去了清水镇,还被打断了腿,纯粹活该,是他差点让大水哥没了命。

    铁栓回来后告诉奶奶,花儿已经走了,不在这里吃饭,刘奶奶没想到花儿是如此刚强,铁栓爹娘倒是感到释然。

    回到集市,花儿买了三齿木叉子、铁叉子、大竹扫帚、好几个**袋和割谷穗用的找刀,一共花了130文,马上要收谷子高粱和花生了,急需要这些东西。

    又去看了看高大娘卖田螺,手里满是东西就没有帮忙,问候了一声就回了蛙儿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7861/ 第一时间欣赏叫花夫妻小庄园最新章节! 作者:东篱居水所写的《叫花夫妻小庄园》为转载作品,叫花夫妻小庄园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叫花夫妻小庄园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叫花夫妻小庄园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叫花夫妻小庄园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叫花夫妻小庄园介绍:
一对小叫花,荒岗建个小庄园。温馨种田文,无宅斗,更无宫斗,最大的官就是个村正。叫花夫妻小庄园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叫花夫妻小庄园,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叫花夫妻小庄园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