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帝国风云TXT下载帝国风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作者:闪烁     帝国风云txt下载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二章 坐以待毙

    原创第三百八十二章坐以待毙

    莱特放弃了出动驱逐舰的想法,而这是他在这场海战中犯的第四个错误。⒌

    以当时的情况,莱特肯定认为,在中国舰队第二战列的阻拦下,他派出去的驱逐舰不会发挥多大作用。

    问题是,莱特明显错误判断了罗成刚的战术意图。

    原因很简单,罗成刚不是让第二战列去防范美军舰队的鱼雷攻击,而是去对付美军的大型巡洋舰。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莱特立即出动驱逐舰,也许美军舰队还有一线希望。

    这就是,只要美军的驱逐舰及时杀了出去,就算罗成刚让第二战列担任掩护任务,也不可能同时对付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在此期间,美军的六艘战列舰完全可以迅速转向逼近中国舰队,而两艘大型巡洋舰则与巡洋舰编队一道作战,掩护发起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增强鱼雷攻击的威力。

    就算鱼雷攻击没有得手,莱特也能获得梦寐以求的东西,即缩短交战距离。

    也就是说,在鱼雷攻击结束之后,双方的交战距离很有可能已经缩短到了对美军有利的地步。这样一来,就算莱特需要为此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几艘驱逐舰被击沉、甚至是主力舰多挨了几枚炮弹,他也能对中国舰队构成威胁,让中国舰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

    理想状况下,莱特甚至能够借此机会击溃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

    这就是,美军有十二艘驱逐舰,而针对五艘战列舰发起以sāo扰为主的鱼雷攻击,六艘驱逐舰就足够了,因此莱特可以让另外六艘驱逐舰去冲击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而美军舰队的巡洋舰编队则能在这个时候,依靠两艘大型巡洋舰的支持,让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只是,要达到理想状况,必须得有巧妙的战术指挥。

    显然,莱特并不擅长战术指挥,不然他也不可能连续犯下四次战术错误。此外,当时的情况也不具备实施巧妙战术的基础。这就是,两艘大型巡洋舰已经遭到密集炮击,而巡洋舰编队里主力编队有将近十公里。

    当然,不管怎么说,莱特再次错过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在战场上,犯了错就得付出代价。

    这次,美军付出的代价,就是让两艘大型巡洋舰面对中国舰队第二战列的凶猛炮火。准确的说,是“阿拉斯加”号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到了七艘巡洋舰的全力炮击,而且这七艘巡洋舰没有受到干扰。

    显然,“阿拉斯加”号的结局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中国舰队的七艘巡洋舰的火控系统与五艘战列舰一样,只是针对巡洋舰主炮采用了不同的火控计算器。当时的火控计算器,不是后来的火控计算机,而是一种基于机械计算器的设备。这种设备的主要工作方式,就是用几个cāo作旋钮输入基本火控数据,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转化之后,获得用于炮击的shè击参数,主要是火炮的仰角与发shè药的装填标号。因为不同的火炮有不同的弹药参数,所以需要使用对应的火控计算器,能获得正确的shè击参数。

    也就是说,七艘巡洋舰的炮击jīng度与五艘战列舰一样。

    不同的是,这次是七艘战舰炮击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说,七艘战舰开火一次,相当于一艘战舰开火七次。

    从概率上讲,“阿拉斯加”号的被击中的机会是美军战列舰的七倍!

    要知道,在之前的炮战中,“山东”号在第五次齐shè中就击中了“南达科他”号,而“山西”号也是在第八次齐shè的时候击中了“印第安纳”号。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阿拉斯加”号在中国舰队第二战列的第一次齐shè中就有可能被击中,而在第二次齐shè的时候,就肯定会被击中。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

    第一次齐shè,七艘巡洋舰都没有击中目标。

    只是,结果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在第二次齐shè中,第二战列就用结果证明了其强大的战斗力。

    根据中国舰队观察到的结果,至少有两枚炮弹击中了“阿拉斯加”号,而且其中有一枚是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主要判断依据就是,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不一定能够击穿“阿拉斯加”号的水平装甲,而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能够打穿没有改装的“北卡罗来纳”级的水平装甲,也就肯定能够打穿“阿拉斯加”级,而且贯穿率肯定不会太低,因此就可以从炮弹命中目标后的爆炸效应做出判断,炮弹在舰体表面爆炸与在舰体内部爆炸所产生的现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舰体表面爆炸的话,产生的火光要明亮得多。

    只是,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击中“阿拉斯加”号的是两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

    美军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别忘了,在第二次乔治亚海峡海战中,美军就领教过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威力,而且随后从两艘遭受重创的战列舰上获得了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弹片,并且由此大致推断出了这种式穿甲弹的威力。也就是说,美军只需要把“阿拉斯加”号上的弹片拿回去做对比测试,就能知道击中该舰的是哪一种炮弹。

    显然,美军的作战记录靠谱。

    只是,这也证明了一点,即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威力同样不俗,在二十四公里处,对厚度在一百四十毫米左右的水平装甲的穿透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至少有可能打穿这么厚的装甲。

    事实上,这也超出了中国海军的预料。

    要知道,在中国海军做的测试中,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在shè程为二十公里时的大穿甲厚度只有一百四十毫米,shè程增加到二十四公里的话,穿甲厚度应该还不到一百二十毫米。

    当然,这正好说明,美军战舰采用的装甲钢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只是,这两枚炮弹,并没有让“阿拉斯加”号遭受重创,除了命中点并不在致命的要害部位之外,还与战舰本身有关。

    这就是,“阿拉斯加”号的排水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战列舰级别。

    要知道,“阿拉斯加”号的标准排水量接近三万吨,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五千吨,而条约型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都在三万五千吨以内。庞大的舰体,赋予了“阿拉斯加”号强大的生命力。

    事实上,得益于较为合理的舰体结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抗损能力不比大战爆发前建造的战列舰差。战后,中国海军用缴获战舰做的测试表明,美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战舰,在综合生存能力上都十分出sè,“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抗损能力甚至超过了“北卡罗来纳”级速战列舰。

    此外,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威力也不是很大。

    虽然钨合金有高的密度,能够在保证弹重的情况下提高装药量,但是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重量还不到六百公斤,装药量只有十七千克,爆炸威力比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小得多。对付重巡洋舰这类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的战舰,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威力足够大,可是在对付像“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这种三万吨级的战舰,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威力就不够了。

    “阿拉斯加”号没有遭受重创,但是被迫降低了航行速度。

    为了避免再次中弹,“阿拉斯加”号加大了战术机动规避的范围,也就无法紧跟“印第安纳”号。

    事实上,这也正是罗成刚想要达到的目的。

    两艘大型巡洋舰脱离主力战列,莱特并没有采取任何弥补措施。也许,在他看来,六艘速战列舰依然有足够的优势。重要的是,莱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设法缩短距离,因此根本顾不上那两艘大型巡洋舰。此外,两艘大型巡洋舰脱离主力编队,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这两艘战舰能够缠住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莱特完全应该把巡洋舰编队派上去,至少应该让四艘重巡洋舰前去协助两艘大型巡洋舰作战。虽然重巡洋舰在这么远的交战距离上,对中国海军第二战列里的那几艘巡洋舰的威胁并不大,但是总算有一些威胁,而且四艘重巡洋舰的加入,能把双方的兵力对比变成七比六,减少两艘大型巡洋舰遭到的炮火打击,从而让两艘大型巡洋舰能够坚持得久。

    可惜的是,莱特没有这么做。

    以当时的情况,莱特似乎依然希望让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因此想让巡洋舰编队掩护驱逐舰。

    问题是,莱特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投入战斗之后,鱼雷攻击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即便让巡洋舰编队掩护驱逐舰,第二战列里的七艘巡洋舰也足够阻拦驱逐舰编队。

    何况,从组织到发起鱼雷攻击,需要不少的时间,而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未必能够坚持到那一刻。

    显然,莱特的不作为等于是坐以待毙。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转折点

    第二战列投入战斗,是这场海战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事实上,双方在这个时候都有机会

    对罗成刚来说,他的机会就是第二战列以最快的度干掉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然后支援主力战列当然,这也是罗成刚整套交战战术的核心内容,第二战列的战斗情况将直接决定海战的最终结果

    此时,莱特的不作为,并不等于他没有获得一个的机会

    这就是,利用第二战列投入战斗,迅缩短与中国舰队的距离,争取在己方的两艘大型巡洋舰被击溃之前,重创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从而在第二战列加入主力决战的时候,依然有足够的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中国舰队主力战列的度要快一些,因此完全有能力与美军舰队的主力战列保持交战距离

    只是,舰队的度未必能够发挥出来

    这就是,莱特只需要让两艘大型巡洋舰降低航行度,与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那么他就能够获得逼近中国舰队主力战列的机会主要就是,如果中国舰队主力战列刻意保持交战距离,那么在美军舰队逼近的时候就得后撤,而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要想干掉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就不能后撤如此一来,只要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后撤,而第二战列没有后撤就等于把第二战列顶到了前方,让根本不具备主力决战能力的第二战列里的巡洋舰去承受美军主力舰的猛烈炮火显然,在面对六艘快战列舰的情况下,七艘巡洋舰很快就会被击溃没有了第二战列第33舰队根本打不赢这场海战,因为莱特完全可以此之后用驱逐舰去冲击中国舰队,而没有巡洋舰提供的直接掩护,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就无法应付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罗成刚不但不会让主力战列后撤,反而有可能让主力战列压上去

    莱特没有作为,等于美军舰队正在逼近中国舰队

    显然,难题交到了罗成刚手上

    与前面提到的一样在发现美军舰队快逼近之后,罗成刚没有下令撤退,而是让主力战列继续保持原来的航线

    只是,罗成刚做了一件事情即给指挥第二战列的方勇歌上校发了一封电报

    这不是命令,而是以恳求的方式,要求方勇歌上校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度击溃两艘美军的大型巡洋舰,然后支援主力战列在此期间主力战列将拼尽全力去对付美军的六艘快战列舰,为第二战列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显然,这封电报比直接下达命令加管用

    要知道,这等于明确无误的告诉方勇歌上校成败就在第二战列

    对方勇歌上校来说,这即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鞭策

    在收到电报后,方勇歌上校就通过舰队内部语音通信电台告知七艘巡洋舰上的所有官兵,主力战列的五艘快战列舰正在强敌面前奋勇作战,为他们争取歼灭两艘美军大型巡洋舰的机会,他们肩负着打赢这场海战的重要职责

    显然,对于责任感极强的海军官兵来说,方勇歌已经把话说得足够的重了

    接下来,第二战列七艘巡洋舰的表现,可以用jīng彩绝伦来表现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七艘巡洋舰总共打出了一千九百八十四枚主炮炮弹也就是说,相当于每艘巡洋舰在一分钟内打了两轮齐shè,基本上达到了主炮的最大shè

    如此猛烈的炮击,对两艘美军大型巡洋舰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哪怕这十五分钟炮击的命中率只有大战期间的平均水准,即百分之三,也意味着有将近六十枚炮弹击中目标事实上,命中率还不止百分之三,主要是型雷达火控系统赋予了战舰高的炮火命中率在这场战斗中,七艘大型巡洋舰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四左右,而在三点四十二到五十七分之间,七艘大型巡洋舰的主炮命中率为百分之四点六,高于整场战斗的平均命中率

    也就是说,两艘美军大型巡洋舰在这十五分钟内,挨了九十枚炮弹

    这是个什么概念?

    平均分派下来,一艘美舰挨了十九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与二十六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

    显然,在不考虑防护的情况下,即便是战列舰也承受不住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

    有趣的是,受损最严重的不是首当其冲的“阿拉斯加”号,而是后面的“关岛”号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阿拉斯加”号率先进行大范围战术机动,因此规避了多的炮弹此外,方勇歌下达命令后,七艘大型巡洋舰就没再集中炮击“阿拉斯加”号,而是把一半的炮火分配给了“关岛”号重要的是,首先炮击“关岛”号的是位于队列后方的四艘防空巡洋舰,而防空巡洋舰上的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开火度要比大型巡洋舰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快得多

    虽然在二万四千米左右的交战距离上,二百四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未必能够击穿“阿拉斯加”级的水平装甲,而且实际穿透概率肯定不到百分之五十,根据战后对“关岛”号的残骸所做的考察,应该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这也足够了,因为“关岛”号在短时间内挨了不少的炮弹

    根据战后所做的考察,“关岛”号在爆炸沉没之前,至少挨了四十二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与十三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因为三艘大型巡洋舰是在打残了“阿拉斯加”号之后才向“关岛”号开火,所以在此之前,“关岛”号就遭受了重创只是,最致命的打击并不是来自四艘防空巡洋舰

    原因很简单,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无法打穿“关岛”号关键部位的装甲

    比如,“关岛”号的A炮塔就至少三次被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击中,但是都没有贯穿顶部装甲

    致命打击,来自三艘大型巡洋舰

    导致“关岛”号爆炸沉没的主因,就是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打穿了其尾部主炮塔的顶部装甲,而且弹着点恰好就在提弹通道上,随后又贯穿了三道防火防爆门,最后在尾部主炮弹药库内爆炸

    显然,别说“关岛”号,就算是战列舰,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重量接近九百公斤,装药量为三十五公斤,是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两倍重要的是,所有钨合金穿甲弹装填的都是混合炸药,不但威力大,而且后继效应好

    当然,关键还是正好在弹药库里爆炸

    在数十吨发shè药殉爆之后,“关岛”号的舰体直接被炸断,约占舰体四分之一的舰尾部分迅沉没虽然“阿拉斯加”级的富裕排水量并不小,干舷高度也不算低,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战舰能在舰尾断裂后继续浮在海面上在四点十四分,也就是大爆炸后十七分钟,“关岛”号就沉没了

    此时,“阿拉斯加”号已经转向撤退

    在十五分钟的猛烈炮击中,“阿拉斯加”号首先成为头号目标,在十分钟内遭到了三艘大型巡洋舰的集中炮击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阿拉斯加”号挨了三十八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其中十四枚在舰体内爆炸、十二枚在舰体表面爆炸,一枚哑弹在损管抢修的时候被抛入大海,另外一枚贯穿了装甲的哑弹卡在了舰体里面,因为无法抛弃,所以损管人员只能冒险拆除炮弹上的引信

    在三点四十七分左右,“阿拉斯加”号就丧失了战斗力,三座炮塔全部被摧毁

    所幸的是,击中三座炮塔的十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中,没有一枚打穿了炮塔的基座装甲,也就没有威胁到主炮弹药库要不然,“阿拉斯加”号肯定会在“关岛”号之前沉到海底

    也正是如此,“阿拉斯加”号获得了生存机会

    中国海军的三艘大型巡洋舰把炮口转向还在用主炮开火的“关岛”号的时候,“阿拉斯加”号上就升起了撤离战场的旗帜也正是因为没有引起中国战舰的注意,“阿拉斯加”号才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航行了数公里,把与中国战舰的距离拉到了三十公里以上,离开了中国战舰的炮击范围

    当然,“阿拉斯加”号的损伤也极为严重

    在离开战场后,“阿拉斯加”号首先与两艘驱逐舰会合,随后由得到了一艘轻巡洋舰的支援主要是,驱逐舰上的发电机无法为“阿拉斯加”号提供主够的电力,无法驱动所有抽水机全运转

    五天后,“阿拉斯加”号回到珍珠港的时候,舰体已经完全浸在海面以下了

    此后,美国海军花了足足十个月,才修复“阿拉斯加”号主要是,维修工作首先在珍珠港的海军造船厂进行在瓦胡岛受到威胁之后,美国海军不得不把“阿拉斯加”号转移到西海岸的圣迭戈,即北岛海军基地进行维修,仅仅是转移工作就花掉了一个月随后又因为北岛海军基地没有足够的维修设备与零备件,导致维修工作中断了两个半月,不然“阿拉斯加”号能在六个月内修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

第三百八十四章 最后的机会

    虽然第二战列只用了十五分钟就解决掉了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算得上神了,但是战场局势却在这十五分钟内发生了非常关键的变化,即在这十五分钟内,双方主力战列的交战距离由二十四公里缩短到了十八公里

    显然,在努力缩短交战距离的不仅仅是美军舰队

    当时,罗成刚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即美军舰队在缩短交战距离之后,会不会首先对付第二战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罗成刚就得设法消除第二战列受到的威胁

    要知道,再好的巡洋舰,都挡不住战列舰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而且只需要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要害部位,就能重创、甚至是击沉一艘大型巡洋舰,至少能够迫使其撤离,而对接下来的战斗来说,撤离与被击沉没有差别

    显然,罗成刚能够做的,就是让主力战列去掩护第二战列

    所能采取的办法,就只有主动迎上去,对美军的六艘战列舰构成大的威胁,让美军无法去对付第二战列

    也正是如此,交战距离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缩短了六公里

    要知道,美军舰队不可能直接冲向中国舰队,双方在逼近的时候,对舰队的偏航角度有一个最大限制,即战列舰的尾部炮塔必须能够指向敌舰美军战列舰尾部炮塔的转动角度在二百四十度左右,而中国战列舰尾部炮塔的转动角度也相差不大因此两支舰队的航向夹角不会过六十度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六十度,为了保证战舰的平衡,以及降低开火时对航向产生的影响,主炮的水平shè界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两支舰队的航向夹角大多都得控制在三十度以内

    显然,在此情况下,仅用十五分钟就把交战距离缩短六公里,绝对是很快的了

    在通常情况下,把交战距离缩短六公里,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如果某一方刻意保持交战距离的话,甚至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当然关键不是花了多少时间缩短交战距离,而是缩短交战距离产生的影响

    虽然在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八公里之后,中国海军五艘战列舰的主炮能够加轻松的打穿美军战列舰的装甲,但是获益多的不是中国战舰而是美国战舰首先,在缩短交战距离之后,中国战舰的炮击准确xìng并没有显著提高,主要是式雷达火控系统对交战距离并不是很敏感其次,缩短交战距离之后美军战舰的威胁大幅度增强,不但炮击准确xìng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对中国海军五艘战列舰水平装甲的贯穿率过了百分之五十

    显然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就不再是一场单方面挨打的战斗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的还击根本没有对中国舰队构成严重威胁不但没有直接击中中国战舰,甚至连近失弹都不多

    打到这个时候,战舰的数量、以及主炮的数量成了决定xìng因素

    当时,罗成刚手里只有一个有利条件,即式火控系统所赋予的高shè,即用主炮的shè来弥补主炮数量的不足

    问题是,要想达到火控系统所赋予的最高shè,就只能向一个目标开火

    准确的说,火控权在枪炮长手里,由枪炮长统一指挥四座炮塔,而不是由各个炮塔单独向目标开火

    这样一来,战舰上的数量差距,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与罗成刚预料的一样,美军首先集中力量打击主力战列最后面的“直隶”号

    这也可以理解,在美军主力战列中,最弱的两艘战列舰在最后面,而且这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战斗力都不如中国战舰,因此各自对付一艘中国战舰根本占不到便宜,而前面四艘美军战舰的战斗力都要强得多,即便两艘“南达科他”级对中国战舰没有优势,也没有太大的劣势

    显然,让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起对付“直隶”号,才能保存战斗力

    当然,莱特的这个安排,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这就是打断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让第二战列得首先支援“直隶”号,也就得首先对付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从而无法对付前面的四艘美舰

    这样一来,莱特就有机会反败为胜

    要知道,与中国海军的战列舰相比,两艘“依阿华”级不但加庞大,综合战斗力也要强得多关键就是,“依阿华”级不但有好的防护xìng能,而且配备的是MK7型五十倍径十六英寸舰炮在使用重型穿甲弹的时候,MK7型舰炮几乎能够百分之百的打穿十八公里外中国战列舰的装甲

    也就是说,莱特把希望放在了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

    如果这两艘战列舰能迅击败对手,也就是中国舰队里的“河北”号与“河南”号,即便不考虑“河北”号是舰队旗舰,美军也能够获得绝对的兵力优势,用六艘战列舰去对付中国舰队的三艘战列舰到时候,哪怕把三艘大型巡洋舰算上,莱特也能保证以一对一的方式跟中国舰队交战至于四艘防空巡洋舰,其二百四十毫米舰炮在任何距离上都不可能打穿战列舰的装甲

    问题是,莱特忽视了一个问题

    在美军的六艘战列舰中,两艘“依阿华”级存在的问题最多,而且这两艘战舰上的官兵最为糟糕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艘服役不久、甚至刚刚完成了海军验收的战列舰

    不管战舰的xìng能有多么强大,只有由素质优良的官兵cāo作才能发挥出来,而落到一群素质低下的官兵手里,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事实上,在之前的战斗中,两艘“依阿华”级的表现就非常糟糕

    显然,莱特打错了如意算盘

    只是,美军舰队也不是没有机会这就是,如果两艘“北卡罗来纳州”级能够及时干掉“直隶”号,美军舰队依然能够获得足够大的优势,甚至能够把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海战结束这样的话,罗成刚就不可能在炮战中歼灭第72舰队,甚至无法击败第72舰队,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天亮后的轰炸上

    相对而言,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状态最好

    原因也很简单,这两艘战列舰已经在美军中服役了两年,而且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上参加了多场海战,战斗力已经得到了证实,存在的问题也在改造中得到解决,官兵的素质是其他美军战舰无法比拟的

    问题是,两艘美舰能以多快的度取得胜利,不但取决于美舰的战斗力,还取决于中国战舰的承受能力

    也就是说,关键就是看“直隶”号能够坚持多久

    如果在一年前,情况肯定不容乐观

    所幸的是,在一九四三年初接受了服役后第四次现代化改造之后,“直隶”号的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在改造过程中,中国海军甚至耗费血本,为“直隶”号换了包括水平装甲板在内的,占全舰三分之一的装甲板的装甲板,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设备生产出来,强度与硬度都比“直隶”号上原先使用的装甲板有了很大提高中国海军不惜工本的改进已有的战列舰,主要就是没有建造的战列舰,而且也没有打算建造的战列舰虽然改造的费用不见得比建少多少,但是能够节约不少的时间,并且不会占用加宝贵的大型船台当时,中国海军还计划对另外四艘战列舰做相同的改造,只是繁重的战斗任务,让这四艘战列舰一直没有时间接受改造

    把装甲板的质量考虑进去的话,“直隶”号的防护能力是五艘战舰中最强的

    至于官兵素质,那就加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打到这个时候,“直隶”号的官兵队伍基本上没有变动,将近七成的官兵在大战爆发的那一天就在这艘战舰上服役,已经在战场上奋战了两年多

    显然,要想迅击沉“直隶”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白了,就算换成两艘“南达科他”级来对付“直隶”号,也未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丧失战斗力

    当然,这并不表明“直隶”号能够击败两艘美军战列舰

    主要就是,“直隶”号只能向一艘美舰开火,因此另外一艘美舰可以在几乎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向“直隶”号开火

    在发现同时遭到两艘美舰炮击之后,“直隶”号的枪炮长立即对火力配制做了调整,主炮依然向“北卡罗来纳”号开火,而左舷所有副炮则向“华盛顿”号开火,以此对“华盛顿”号进行干扰

    问题是,“直隶”号的副炮根本没有多大威力

    当然,这不是“直隶”号的问题,而是当时几乎所有快战列舰的问题这就是,快战列舰在必要的时候得充当舰队里的防空战舰,因此几乎所有快战列舰都取消了主要用于对海作战的副炮,换上了主要用于对空作战的高平两用炮“直隶”号的副炮就是一百二十毫米高shè炮这种口径的舰炮,最多只能对付驱逐舰这类的小型战舰,对付轻巡洋舰都非常吃力,别说对付战列舰了

    这下,“直隶”号的处境变得极为凶险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

第三百八十五章 掉队

    原创第三百八十五章掉队

    三点五十八分,双方速战列舰的决斗正式开始我要

    五分钟后,罗成刚下达了一道对这场海战终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命令,即让主力战列加速到二十六节。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罗成刚的这个决定有很大的风险,而第33舰队战胜了风险。

    这就是,在提高航速之后,双方的炮击准确xìng都将降低,而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的美军舰队将获得加明显的优势。重要的是,主力战列提高航速之后,罗成刚寄予厚望的第二战列就不能及时投入战斗。也就是说,他用五艘战列舰迎战六艘美军战列舰的局面将维持得加长远。显然,这等于增加了“直隶”号被击沉的风险。也正是如此,战后有人认为,正是这道命令葬送了“直隶”号。

    罗成刚这么做,显然有他的理由。

    主要的理由是,提高航速之后,中国战舰受到的影响小于美国战舰。关键就是,中国战舰上配备的第二代雷达火控系统对速度不是很敏感,而主要依靠测量水柱来计算弹着点误差的第一代雷达火控系统对速度加敏感。也就是说,在速航行中进行炮战,美军战舰主炮的准确xìng将大幅度降低,而中国战舰的主炮准确xìng就算有所降低,也比美军的小,因此命中率会高一些。

    此外,设定二十六节的航速,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这就是,美军六艘战列舰中,“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已经受创,而且中弹部位都在锅炉舱上方,即便利用备用烟道,两艘战舰的锅炉还能正常工作,但是肯定达不到大值,因此其高航速肯定达不到二十八节。如果考虑到当时两舰的排水量都超过了标准排水量,那么其大航速应该就在二十六节左右。如此一来,当交战航速为二十六节时,这两艘战舰得使出全部力气能跟上中国战舰的前进速度,而只要再次受创,这两艘战舰就很有可能掉队。

    显然,如果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掉队,那美军就别想打赢这场海战了。

    由此可见,罗成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指挥官,而且能够准确把握住与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罗成刚的这个决定所产生的影响,很就显现了出来。

    发现中国舰队加速,莱特立即下达了加速命令。

    显然,莱特不可能让舰队减速。原因很简单,他好不容易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了十八公里,还为此付出了两艘大型巡洋舰的惨重代价,如果不加速追击,那么“阿拉斯加”号与“关岛”做出的牺牲就毫无价值了。

    当然,莱特并不知道中国舰队会在什么时候停止加速。

    如果他知道罗成刚下令加速到二十六节,恐怕当时就会打退堂鼓了,因为这几乎就是美军舰队的极限速度。

    显然,莱特也想不到这一点。

    要知道,在以往的海战中,中国舰队多以二十四节的速度作战,而且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重要的是,在这个速度下,中国战舰的炮击命中率同样低得惊人,基本上无法对敌舰构成威胁。

    由此,莱特认为中国舰队的航速不会超过二十四节。

    如果要保证炮击命中率,那么中国舰队的航速得尽可能的控制在二十节以内。

    当然,重要的是,中国舰队的航速不是一下就达到了二十六节,从十六节的战斗航速加速到二十六节,至少需要五分钟。

    在平常,五分钟不酸漫长。

    可是在这时候,五分钟就相当漫长了。

    在中国舰队的航速超过了二十四节,而且还没有停止加速的迹象时,莱特就意识到,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这就是,当时他已经收到消息,知道“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因为主排烟通道受损,一号锅炉舱里的两台锅炉无法达到大燃烧效率,因此两舰的高航速肯定达不到理想值。

    至于能达到多少,两舰的舰长都只能估计在二十六节左右。

    显然,罗成刚的判断非常准确。

    四点过十分左右,当中国舰队加速到二十六节的时候,美军舰队里的两艘“南达科他”级已经开足了马力。

    当时,两艘美舰的速度没有二十六节,大概在二十五点七五节左右。

    也就是说,美军舰队的航速稍微慢一些,虽然慢得不是很多,但是两支舰队的距离确实在缓慢拉开。

    直到这个时候,莱特依然没有想到撤退。

    当时,莱特能够指望的,就只有两艘“北卡罗来纳”级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所幸的是,他的期望没有落空。

    在中国舰队停止加速之后,炮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虽然美舰的炮击准确xìng大幅度降低,但是在二打一的情况下,两艘美舰集中中国战舰的机会依然高得多。

    四点十七分,“直隶”号首次中弹。

    命中点在后部舰桥与尾部的三号主炮炮塔之间,虽然受厚实的炮座装甲阻挡,这枚穿甲弹没有能够重创“直隶”号,不可能威胁到主炮弹药库,但是依然对三号主炮炮塔的正常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导致十多名炮手、以及后部舰桥内近三十名官兵伤亡,还炸飞了两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shè炮。所幸的是,当时高shè炮手并没有参与战斗,全都编在了损管队伍里面。

    在战舰上,并没有专业的损管人员,多只有几名主要负责损管的军官。战斗中,战舰上轮到休息的官兵、以及没有执行战斗任务的官兵都将编入损管队伍,专门负责消防等损管任务。

    中弹之后,“直隶”号没有减速,没有退出战斗队列。

    只是,“直隶”号的坚持,为其引来了加凶猛的炮火。

    三分钟后,“直隶”号第二次中弹。

    这次,弹着点在在舰桥前方的二号主炮炮塔顶部。虽然这枚穿甲弹同样没有贯穿主炮炮塔的顶部装甲,但是在爆炸之后产生了成千上万的破片,其中不少就直接shè向了舰桥,导致舰桥内的十多名官兵负伤。这其中包括“直隶”号的舰长龙鸿志上校、以及航海长何靖宁少校。

    连中两弹之后,“直隶”号暂时失去了二分之一的主炮。

    虽然在四点半左右,三号主炮炮塔的抢修工作结束,两门主炮再次投入战斗,但是炮塔的转动角度受到了限制。所幸的是,“直隶”号的航速略高于对面的“北卡罗来纳”号,因此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是,二号主炮炮塔直到四点四十五分修复,而且炮塔内的官兵全部阵亡,换上的炮手是一号炮塔的备用炮班,且兵占了一半以上,因此二号炮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并没有突出表现,甚至拖累了其他主炮。主要就是,枪炮长得在所有主炮都做好了准备之后会下达开火命令,而二号炮塔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慢,所以导致全舰的开火速度降低。

    当然,这两次命中,并没有对“直隶”号构成致命威胁。

    真正的重创,发生在四点二十四分,两枚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几乎同时击中了“直隶”号。虽然美军把这两个战果分别计算在了两艘战舰上,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一艘战舰打出的炮弹。原因很简单,这两枚炮弹击中“直隶”号的间隔时间几乎为零,而两艘美舰不可能同时开火。

    这两枚穿甲弹,分别打在了“直隶”号的舰首与舰体中部。

    前者造成的损伤看上去很严重,几乎把舰首的水上部分都炸飞了,但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严重,而且对舰首水线以下部位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也就没有导致舰首附近的舱室进水。

    后者,造成的损伤就要严重得多了。

    这枚穿甲弹在击穿了露天甲板、附加的强化甲板与第三层防破片甲板之后,在前烟囱的主排烟通道附近爆炸。

    可以说,这枚炮弹造成的损伤,与“南达科他”号第一次中弹受到的损伤差不多。

    问题是,“直隶”号不是单烟囱战舰,有两根主烟囱,每根烟囱分别负责为两座锅炉舱里的四台锅炉供气与排烟。重要的是,因为有冗余,所以“直隶”号的备用排烟通道并不是很大,只能保证两台锅炉以百分之六十的效率工作。也就是说,在一根主排烟通道被打坏之后,“直隶”号的推进功率将降低百分之二十。

    这意味着什么?

    在只以百分之八十功率推进的情况下,“直隶”号的高航速只能达到二十七节,而且是理论上的高航速。

    现实中,甚至连二十六节都达不到。

    也就是说,“直隶”号注定要掉队。

    在这场由速度决定胜负的战斗中,掉队就意味着被敌舰击沉。

    当然,从舰队的高度来看,这也许不是坏事。原因很简单,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莱特犯了这场海战中的第七个错误,而且也是严重的战术错误,即他让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继续对付“直隶”号。

    以当时的情况,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直隶”号。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战到底

    以一敌二,“直隶”号没有胜算

    只是,以一敌一的话,中国战舰的胜算肯定要比美国战舰大得多当“直隶”号以一敌二的时候,为另外四艘中国战舰创造了以一敌一的机会,也就会为打赢这场主力决战奠定了基础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个时候,莱特获得了击败中国舰队的最佳机会

    这就是,放弃已经遭到重创,而且注定跟不上的“直隶”号,用六艘战列舰对付另外四艘中国战列舰在这种情况下,罗成刚只有一个选择,即降低航行度,让“直隶”号跟上主力战列问题是,只要降低度,美舰的炮击命中率就将大幅度提升,因此优势依然在美军手里以当时的情况,罗成刚很有可能不会让主力战列减,因为这会使他丧失唯一的优势显然,在六打四的情况下,就算美军的单舰战斗力不如中国舰队,打到最后至少能够确保不败

    问题是,莱特没有这么做

    也许,莱特认为,在一敌一的情况下,他的胜算大一些

    仅看纸面数据的话,莱特的胜算确实要大得多要知道,在不考虑官兵素质与战舰状态的情况下,两艘“依阿华”级的战斗力就相当于中国海军的三艘快战列舰,而“南达科他”级与中国海军的快战列舰相当

    问题是,战舰的战斗力,绝对不是看纸面数据

    事实上当时“依阿华”级的表现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南达科他”级,战斗力根本比不上中国海军的快战列舰

    在一打一的情况下,美军根本没有胜算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两艘留下来对付“直隶”号的美军战列舰,很快就将成为中国舰队第二战列的打击对象

    重要的是,罗成刚在此时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发现美军依然紧咬不放,而且“直隶”号的航已经掉到二十六节以下,罗成刚给这艘奋勇作战的战舰下达了一道命令,即减退出主力战列,争取尽快与第二战列会合然后撤离战场

    当时,罗成刚的意图,显然是要保住“直隶”号

    在他看来,既然“直隶”号的战斗力已经降低就没有必要做出无谓的牺牲,保存实力显然加重要

    当然,罗成刚没有忘记让第二战列去支援“直隶”号

    也许,正是罗成刚的这道命令,影响到了莱特

    原因很简单在发现“直隶”号减退出战列后,莱特似乎认为,中国舰队的斗志已经被打掉了,不然不会让还能战斗的战舰撤退也正是如此莱特才认为,他能够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击败中国舰队

    当然莱特也许还想到了一点

    这就是,继续攻击“直隶”号肯定会迫使中国舰队指挥官让第二战列去掩护这艘势单力薄的战舰,从而使得第二战列无法及时参加主力决战,因此也就无法为另外四艘战列舰提供支持

    不管怎么说,在这短短几分钟内,战场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显然,“直隶”号脱离主力战列,可以说是这场海战中的第二个转折点只是,“直隶”号产生的影响还远没结束

    在脱离主力战列后,“直隶”号没有撤退,仍然在与两艘美舰战斗

    事实上,在罗成刚下达了命令后不久,“直隶”号上的官兵就修复了两座受损炮塔,主炮火力得到了保证重要的是,“直隶”号所能达到的最高航,并不比主力战列的二十六节差多少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是,第二战列并没有跟随主力战列加,因此在干掉了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之后与主力战列的距离过了十五公里也就是说,即便第二战列以三十节的度最赶,也要大约一个半小时才能追上

    也就是说,在这一个半小时之内,“直隶”号绝对不能撤退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直隶”号撤退,两艘美舰很有可能放弃“直隶”号,前去参加主力决战即便两艘美舰没有放弃“直隶”号,也会导致“直隶”号严重偏离战列,从而丧失逃脱机会

    “直隶”号的坚持,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重要的是,坚持之后总会有收获

    四点四十八分,“直隶”号取得了开打后的第一个战果,用一次jīng准的六炮齐shè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虽然只有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命中目标,但是命中点恰好就在“北卡罗来纳”号的舰桥上显然,这枚穿甲弹不可能击沉这艘庞大的战舰,但是却击毙了包括舰长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其中军官就有十多人重要的是,这枚炮弹摧毁了该舰的通信中心

    在启用后部舰桥上的备用火控中心之后,“北卡罗来纳”号的战斗力没受影响

    当时,美军已经吸取了经验教训,即为主力舰配备了两部火控雷达,备用的火控雷达设在后桅杆上

    问题是,“北卡罗来纳”号已经无法用电台与其他战舰进行通信联系

    对于炮战来说,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华盛顿”号就在其后方大约三公里处,因此可以用灯光信号来传递简单的作战信息问题是,跟随“直隶”号减后,“北卡罗来纳”号与前方的“印第安纳”号的距离已经扩大到了八公里左右,而且还在继续扩大,已经无法用灯光信号联系了

    要命的是,当时接替指挥“北卡罗来纳”号的卡特少校,也就是该舰的二副,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xìng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产生了决定xìng的影响

    对“北卡罗来纳”号还以颜sè之后,“直隶”号没有撤退,仍然在坚持战斗,而且官兵是越打越猛

    只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直隶”号再也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直隶”号总共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三次,只是除了击中舰桥的那枚炮弹之外,另外两枚炮弹都没有对该舰造成多大影响,这两枚穿甲弹甚至没能在舰体内爆炸

    事实上,“直隶”号总共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五次,有两枚都没爆炸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直隶”号总共挨了十七枚炮弹,其中十一枚是“华盛顿”号的战果在这十七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中,有十二枚在“直隶”号的舰体内爆炸,四枚在舰面上爆炸,只有一枚没有爆炸

    显然,“直隶”号根本承受不了这么沉重的打击

    打到五点三十分左右,“直隶”号的舰体已经严重左倾仅剩的一座主炮炮塔,要让主炮的仰角达到三十八度,才能向美舰开火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以“直隶”号当时的倾斜角度来看,其舰体的进水量肯定过了八千吨,而“直隶”号的冗余排水量还不到五千吨

    显然,“直隶”号注定要沉没

    问题是,即便在这个时候,“直隶”号依然在坚持作战

    五点四十分左右,“直隶”号打出了三颗红sè信号弹

    任何一名中国海军的官兵都知道,这是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信号,即“直隶”号的官兵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将与该舰共存亡

    “直隶”号在这个时候坚持战斗,绝对不是毫无意义

    事实上,即便“直隶”号有机会撤退,在这个时候坚持下去,也能够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别忘了,第二战列即将到达

    重要的是,主力战列里的四艘战列舰正在跟美军做殊死搏斗不管怎么说,只要“直隶”号坚持下去,就是在支援其他战舰

    显然,美军也知道这一点,因此打向“直隶”号的炮火加猛烈了

    在这紧要关头,“直隶”号的防护xìng能得到了充分证明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而且美军的战报也不大可信,但是可以大致断定,在沉没之前,“直隶”号至少被近一百枚十六英寸穿甲弹直接击中,而且其中六十枚,都是在“直隶”号丧失了航行能力,成为靶子的情况下被击中的

    “直隶”号没有在大爆炸中沉没,主要就是,在最后一门主炮被摧毁后,“直隶”号上的官兵为主炮弹药舱注入了海水此外,当时舰体大部分已经浸到海面以下,因此大部分舱室已被海水淹没

    最终,“直隶”号缓慢的沉入了大海

    五点四十七分,“直隶”号的舰体与上层建筑全部被海水淹没,只剩下前后两根桅杆还在海面之上

    直到这个时候,“直隶”号上的官兵都没有逃生

    最终,“直隶”号上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中,只有十七人幸免于难,而且这十七人都是在战斗中掉入大海的,没有一个主动逃生

    “直隶”号坚持到了最后,为这场海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此战之后,冯承乾亲自参加了“直隶”号阵亡官兵的葬礼仪式,并且在葬礼上宣布追认该舰所有官兵一等战功战后,中国海军博物馆专门设了一个馆区,向外界展示“直隶”号的英勇战斗事迹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

第三百八十七章 预备队

    第三百八十七章 预备队

    五点五十分左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就没再炮击“直隶”号。

    不是说,“直隶”号注定要沉没,这两艘美舰不想浪费炮弹。要知道,“直隶”号的最后一门主炮在五点五十二分打出了最后一枚炮弹。让两艘美舰不再炮击“直隶”号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战列已经赶到。

    准确的说,是第二战列开始炮击美舰。

    当时,第二战列里,跑在最前面的“běi jīng”号离“华盛顿”号还有大约二十四公里,离“北卡罗来纳”号还有二十五公里,其他六艘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更远。事实上,即便把距离缩短到二十二公里,三艘大型巡洋舰打出的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都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严重威胁。如果考虑到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都增强了水平防护,那么即便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也未必能够对其构成威胁。也就是说,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贯穿两艘美舰的水平装甲。如果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以内,那么穿甲弹主要打击的是美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而战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要比水平装甲厚得多。

    显然,美舰当时受到的威胁并不大。

    根据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二公里左右,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才有可能贯穿“北卡罗来纳”级的侧舷主装甲带,而要让击穿概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则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公里以内。要等到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次口径穿甲弹正式装备部队,大型巡洋舰才有能力在十五公里的交战距离上,打穿“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只是,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之后,美军似乎十分忌惮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

    在遭到炮击之后,两艘美舰立即转移了火力。

    这个时候,“北卡罗来纳”号的通信问题开始发挥作用了。

    以当时的情况,“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应该避开第二战列,加速追上前方的四艘战列舰。

    原因很简单,这两艘美舰没有受到重创,航速都能超过二十七节。

    如果全速追赶的话,天亮之前,美军的六艘主力舰就能聚拢。更重要的是,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离主力战列依然有三十多公里,即便以三十节的速度追赶,也要花好好几个小时才能追上。

    也就是说,在天亮前后,美军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这就是,能在将近两个小时内,对中国舰队形成六比四的兵力优势,而且两艘保全了战斗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将成为美军舰队中最强大的战斗力,必然会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xìng的影响。

    当时,莱特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没有收到“北卡罗来纳”号的战斗报告,但是通过雷达,莱特已经发现“直隶”号即将沉没。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莱特试图联系上“北卡罗来纳”号。

    问题是,“北卡罗来纳”号根本没有回应。

    有趣的是,当时莱特没有想过联系“华盛顿”号。虽然在两舰中,“北卡罗来纳”号是领舰,也是战列舰分队的旗舰,但是“华盛顿”号的建造标准与之一样,也配备了全套的通信设备。

    六点过,莱特才想起联系“华盛顿”号,随后得知“北卡罗来纳”号的舰桥被击毁,通信中心被炸掉了。

    问题是,“华盛顿”号也只能用灯光信号与“北卡罗来纳”号联系。

    要知道,灯光信号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

    到六点十五分左右,这两艘战舰的关系才算理顺,即“华盛顿”号充当领舰,“北卡罗来纳”号尾随其后。

    显然,接下来的cāo作就非常复杂了。

    只是,两舰也没有机会实现这复杂的cāo作。

    六点十分左右,第二战列就把与两艘美舰的距离缩短到了十八公里,即便是编队最后面的防空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也不超过二十公里。虽然在这个距离上,两种巡洋舰的主炮依然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却有严重威胁。别忘了,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防空巡洋舰,其二百四十毫米舰炮打出的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几乎能够摧毁美舰上所有的暴露设施。

    七打二,美舰显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更重要的是,在这七艘巡洋舰中,三艘大型巡洋舰中的两艘参加过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

    显然,中国舰队官兵没有忘记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确认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无法洞察美舰的装甲后,三艘大型巡洋舰全部换上了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当然,四艘防空巡洋舰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用穿甲弹对付美舰,一上来就使用的是高爆弹。

    此时,两种舰炮的shè速成为了关键因素。

    当然,战舰的数量优势也很明显。

    仅仅只用了十分钟,七艘巡洋舰就用凶猛的炮火让两艘美舰尝到了苦头,将其上层建筑打成了马蜂窝。

    这下,“华盛顿”号也无法与旗舰通信了。

    虽然“华盛顿”号的通信中心没有被摧毁,但是暴露在外的通信天线等设备全部被高爆弹炸毁。

    只是,在最后关头,“华盛顿”号向旗舰汇报了情况。

    得知已经与中国舰队第二战列交战,莱特犹豫了。显然,这个时候,让两艘战列舰加速追赶主力战列,已经来不及了。要知道,“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而中国海军两种巡洋舰的最高航速都在三十节以上,因此可以轻而易举的追上两艘美舰。

    更重要的是,如果两艘美舰追赶主力战列,就等于把第二战列引诱过来。

    问题是,这个时候,莱特已经无法向两艘战舰下达命令了。要命的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命令两艘战舰追上主力战列。

    显然,莱特根本不知道,这两艘战舰会不会执行这道命令。

    情急之下,莱特犯了这场海战中的第八个错误,即命令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去掩护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或者说是协助其击败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避免主力决战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莱特在这个时候用掉了最为重要的“预备队”。

    要知道,在舰队决战中,巡洋舰编队往往充当预备队,主要价值是协助主力战舰,而且得用在最恰当的时候。只要主力还能作战,或者说还有取胜的机会,舰队指挥官就不见得会动用巡洋舰。

    莱特在这个时候动用巡洋舰编队,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如果当他需要让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不管目的是什么,驱逐舰都只能单独投入战斗,得不到巡洋舰的掩护与支援。

    显然,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就算是美军的那些吨位巨大的驱逐舰,在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面前都算不上强大,也根本不是轻巡洋舰的对手。如此一来,驱逐舰单独发起冲击的话,突破轻巡洋舰拦截的概率非常渺茫,也就不可能对受到轻巡洋舰保护的主力舰构成严重威胁,反而会遭受巨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动用驱逐舰的时候,往往是战斗最为关键的时候。

    当然,莱特还忽视了一点,即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重巡洋舰与四艘轻巡洋舰,绝对不是中国舰队第二战列里七艘巡洋舰的对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莱特对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放任不管,也要比派出巡洋舰编队好得多。

    当然,美军巡洋舰编队并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与中国舰队的情况一样,在主力决战的时候,美军的巡洋舰编队也呆在战场之外,与主力编队等距离保持在十公里以上。更重要的是,美军巡洋舰编队跟随主力战列活动,因此距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距离超过了十公里,大概在十八公里左右,因此需要等到大概二十分钟之后才能投入战斗。

    在这二十分钟里,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将继续打击两艘美军战列舰。

    与莱特不同,罗成刚非常清楚战场上的情况,因为第二战列每过五分钟,就会汇报一次交战情况。

    就在莱特下令让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的时候,罗成刚也看到了机会。

    这就是,在第二战列的掩护下,可以让驱逐舰用鱼雷干掉那两艘美军战列舰,从而锁定基本战果。

    显然,罗成刚没有犹豫不决。

    与他的老上司方志盛不同,罗成刚受航空派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指挥战斗的时候表现得较为果决。

    可以说,这也正是顾祝同看中他的主要原因。

    六点十五分,罗成刚下达了鱼雷攻击命令。只不过,他只动用了半数可以发起鱼雷攻击的战舰,即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

    在中国海军中,担任鱼雷攻击任务的主要是轻巡洋舰,而不是驱逐舰。

    显然,这也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特sè。

    如果说,莱特动用预备队是犯了严重错误,那么罗成刚在这个时候动用预备队,就是把握住了机会。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

    六点三十分,攻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战斗进入**。

    罗成刚派出的鱼雷攻击编队能够提前到达,与之前的战斗有很大的关系。在“直隶”号遭受重创后,罗成刚曾命令该舰退出战斗。虽然“直隶”号没有撤退,坚持到了最后,但是罗成刚依然派出了掩护其撤退的战舰,也就是此时用来攻击两艘美舰的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

    也就是说,在罗成刚下达鱼雷攻击命令的时候,这八艘战舰距离美舰并不远。

    正是如此,中国舰队的鱼雷攻击编队才能率先投入战斗。

    在中国海军中,鱼雷攻击主力是轻巡洋舰。事实上,除了对海作战能力不足,以及受排水量限制导致的续航力、防护能力、生存能力等有所欠缺之外,在中国海军中,轻巡洋舰是货真价实的多面手。

    同样受吨位限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也不算强大。

    要知道,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驱逐舰是主要的鱼雷攻击舰。比如在rì本海军中,驱逐舰的主要任务不是反潜,而是在夜间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美国海军驱逐舰因为吨位大,因此鱼雷攻击能力也相当强悍。

    当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一般只有一套鱼雷发shè装置,一次只能发shè五条鱼雷。

    显然,这个数量太少了。

    在轻巡洋舰上,一般有两套鱼雷发shè装置,而且都布置在战舰中轴上,因此能够一次向敌舰发shè十条鱼雷。

    八艘战舰发起鱼雷攻击的时候,第二战列的七艘战舰提供了密集的火力掩护。

    当然,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主要就是,美军的巡洋舰编队还没有赶到,无法为两艘战列舰提供掩护,即无法对付发起冲击的中国战舰。

    美军的两艘战列舰上,虽然主炮依然在开火,但是战舰右舷的副炮、乃至高shè炮都被打掉了。显然,用shè速并不高的十六英寸主炮去对付快速灵巧的战舰根本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两艘美舰根本无法拦截逼近的中国战舰。

    事实上,连瞄准都十分困难。

    主要就是,两艘美军战列舰上的雷达都被摧毁了,而此时还没有天亮,炮手很难看清楚十几公里外的中小型战舰。

    在距离美舰还有大约五公里的时候,八艘战舰同时转向,随即发shè了鱼雷。

    当时,八艘战舰总共两艘美舰发shè了五十八条重型反舰鱼雷,其中一艘驱逐舰的鱼雷发shè器出了故障,有两条鱼雷没能发shè出去。

    这个距离,不算太远。

    主要就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使用危险xìng太大的氧气鱼雷,使用的是采用压缩空气做为氧化剂的鱼雷。到战争后期,中国海军还利用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的技术,生产了电动鱼雷。虽然中国海军鱼雷的安全xìng非常好,在战争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与动力设备故障有关的安全事故,但是shè程却不够远,而且最高航速也不够快。当时,中国海军的重型反舰鱼雷在四十五节航速时的最大shè程不到十公里。通过对缴获的rì本氧气鱼雷做的测试,其最大shè程超过了二十公里,而且最高航速超过了六十节。

    事实上,中国海军也一向不太重视鱼雷攻击战术。

    整个大战期间,在中国海军中使用重型鱼雷最多的不是轻巡洋舰、也不是驱逐舰,而是潜艇。对于主要执行破交任务的潜艇来说,鱼雷的shè程为十公里、还是为二十公里,影响都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对付商船的时候,没有一艘潜艇会选择在十公里以外发shè鱼雷,有的时候shè程还不到一公里。此外,鱼雷的最高航速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部分商船的航行速度都不超过二十节,而且商船在满载的情况下,即便发现了逼近的鱼雷,也无法进行及时规避。

    用五十八条鱼雷攻击两艘战列舰,显然绰绰有余。

    虽然两艘美舰的舰体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依然保持着二十六节的航速,但是战列舰太庞大了,“北卡罗来纳”号的水线长度接近二百二十米。更重要的是,美军很难在夜间看到逼近的鱼雷。

    当时,美军只能从中国战舰突然转向,大致判断出中国战舰已经发shè了鱼雷。

    问题是,鱼雷攻击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有在看清鱼雷的航线之后,才能选择正确的规避方式。

    显然,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至少无法及时办到。

    六点三十四分,在鱼雷逼近到差不多一公里的时候,两艘美舰上的官兵才看清了鱼雷的航迹。

    这个时候再做规避,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航速为四十五节的重型反舰鱼雷来说,航行一公里,只需要大约四十秒,而两艘美舰在四十秒内,最多只能转向六十度。也就是说,在满舵转向的情况下,美舰在鱼雷航线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依然超过了一百米。如果一来,只要相邻两条鱼雷的间隔距离在一百米以内,就肯定有一条鱼雷能够击中美舰。

    实际情况比这个还要严重得多。

    当时,四艘轻巡洋舰击中攻击了“北卡罗来纳”号,因为指挥鱼雷攻击的军官认为该舰是领舰。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北卡罗来纳”号在“华盛顿”号前方。

    也就是说,总共有四十条鱼雷shè向“北卡罗来纳”号。

    因为判断出美军不可能提前进行规避,所以四艘轻巡洋舰都采用了最简单的战术,即向“北卡罗来纳”号的前方某一段航线上集中发shè鱼雷。结果就是,shè向“北卡罗来纳”号的四十条鱼雷,间隔距离不到五十米。严格说来,这些鱼雷的间隔距离并不均等,有的有四十多米,有的则连十米都不到。

    可以说,这是孤注一掷的打发。

    如果在六点三十分之后,也就是在发现中国战舰突然转向之后,“北卡罗来纳”号就立即降低航行速度,那么四艘轻巡洋舰发shè的四十条鱼雷将全部扑空。只有“北卡罗来纳”号继续保持二十六节的航速,这些鱼雷才有可能击中目标。

    中国战舰敢这么打,就是断定“北卡罗来纳”号不会减速。

    原因很简单,“北卡罗来纳”号后面还有“华盛顿”号呢,而且当时“华盛顿”号的航速比“北卡罗来纳”号略高,因为“华盛顿”号准备赶超到前方。也就是说,在遭到鱼雷攻击的时候,两艘美舰的距离非常近。如果“北卡罗来纳”号突然减速,而“华盛顿”号又没有减速的话,那么两舰就很有可能相撞。

    “北卡罗来纳”号没有减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鱼雷的攻击区域。

    短短两分钟之内,这艘已经遭受了猛烈炮火打击的美舰被数条鱼雷击中,只是具体挨了多少条鱼雷,恐怕没人说得清楚。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至少有十三条鱼雷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而且全部爆炸。因为定深设为六米,所以这些鱼雷都是在“北卡罗来纳”号最薄弱的舰体底部附近爆炸的。美军的作战记录中,只提到“北卡罗来纳”号被七条鱼雷直接击中,但是没有提到具体情况。

    当然,到底有多少条鱼雷击中“北卡罗来纳”号,已经不重要了。

    在中雷之后,“北卡罗来纳”号上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大爆炸,并且在六点四十分之前就断裂成了三截。最终,“北卡罗来纳”号在凌晨六点五十分左右沉没,全舰一千八百八十名官兵中,只有四人幸存。

    “北卡罗来纳”号遭到攻击的时候,“华盛顿”号也遭到了攻击。

    只是,“华盛顿”号幸运得多。

    这就是,攻击“华盛顿”号的是四艘驱逐舰,总共只有十八条鱼雷。更重要的是,“华盛顿”号在队尾,因此可以通过减速来规避鱼雷,所以四艘驱逐舰没用集中攻击战术,而是采用了扇面攻击法。这就是,jīng确设定每一条鱼雷的航线,使其在到达目标航线的时候间隔距离控制在目标水线投影长度之内。

    虽然“华盛顿”号也是在最后一分钟内开始转向规避的,但是非常幸运的避开了绝大部分鱼雷,最终只被两条鱼雷击中。一条鱼雷击中了舰首,导致舰首水下部位被炸穿。另外一条击中了舰体中部略微偏后的位置。重要的是,这条鱼雷的定深为四米,因此爆炸点正好在“华盛顿”号水下防御最坚固的部位。

    被鱼雷击中后,“华盛顿”号的舰体受到了严重创伤,但是没有沉没的危险。

    事实上,除了舰体稍微右倾,以及可达到的最高航速降低了一节多之外,“华盛顿”号没有别的损失。

    当然,这也意味着,“华盛顿”号不可能追上前方的四艘主力舰了。

    更重要的是,战斗并没有结束。

    八艘中国战舰在完成鱼雷攻击之后,并没有遭受损失,在退回去重新装填鱼雷之后就能再次发起鱼雷攻击。

    此外,第二战列的七艘巡洋舰已经抓住这个机会,缩短了交战距离。

    对“华盛顿”号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撤退。

第三百八十九章 孤注一掷

    第三百八十九章 孤注一掷

    “北卡罗来纳”号战沉,即便“华盛顿”号的九门主炮都能使用,而且左舷的副炮没有遭受损失,但是也独木难支,根本不可能同时对付七艘巡洋舰,而且这其中还有三艘战斗力极为强大的大型巡洋舰。

    要知道,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公里以内,大型巡洋舰打出的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就有可能击穿“华盛顿”号的侧舷主装甲带。即便二百八十毫米炮弹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十六英寸炮弹,可是中国战舰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的shè速更高,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投掷更多的炮弹。

    当然,最重要的是,“华盛顿”号的两部火控雷达都已损毁。

    在只能依靠光学瞄准设备作战的情况下,即便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公里,“华盛顿”号的炮击命中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显然,坚持到天亮,更加不可行。

    这样一来,“华盛顿”号就只能选择撤退。

    此时,美军的巡洋舰编队也已赶到。只是,其任务由支援与协助两艘战列舰作战,转变为掩护“华盛顿”号撤退。

    这个时候,战局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得知已经击沉了“北卡罗来纳”号,重创了“华盛顿”号之后,罗成刚给第二战列的指挥官下了一道命令,即不再攻击“华盛顿”号,尽快追上主力战列,协助主力战列攻击美军主力。

    必须承认,罗成刚在这个时候烦了糊涂。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罗成刚肯定是想在天亮前取得胜利,而不是等到天亮之后让航空兵来打扫战场。

    要知道,在击沉“北卡罗来纳”号、重创“华盛顿”号之后,罗成刚离胜利并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罗成刚直接指挥的主力战列也已获得优势,对面的四艘美军战列舰均遭到重创。

    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时候加把劲,就有希望歼灭美军第72舰队。

    罗成刚想到的,不是用主力舰的重炮去轰沉美舰。虽然战斗已经证明,“依阿华”级的防护能力确实不怎么样,即便在二十二公里的距离上,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对其水平装甲的贯穿概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但是战斗同样证明了一点,即“依阿华”级的基础设计非常优秀,而且巨大的排水量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当时,“依阿华”号已经被三百八十毫米炮弹击中了十多次,“新泽西”号也中弹十次左右,可是两艘战舰依然在作战,而且战斗力没有明显下降。

    显然,如果指望战列舰的主炮,战斗恐怕还得持续一个小时以上。

    再过半个小时,天sè就要放亮了。

    罗成刚已经收到了第32舰队发来的电报,攻击机群将在七点之前出发,预计在七点五十分左右到达。

    也就是说,如果在七点五十分之前,战斗还没有结束,那么航空兵就将成为主角。

    显然,罗成刚不想让航空兵来捞取战果。

    要知道,他已经指挥第33舰队苦战了数个小时,离胜利就差一步了。如果能够赶在航空兵到达之前歼灭第72舰队,他就将成为这场海战的胜利者,而他在海军中的地位与声望也将大大增强。

    要想迅速歼灭第72舰队,至少是干掉那四艘战列舰,唯一的办法就是鱼雷攻击。

    问题是,在第33舰队中,负责掩护与支援鱼雷攻击的正是第二战列。如果没有第二战列里七艘巡洋舰的支持,罗成刚根本不可能用留下的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去干掉美军的四艘战列舰。

    也正是如此,罗成刚才决定让第二战列迅速参加主力决战。

    可惜的是,他的这道命令并没有立即得到执行。

    这就是,在他下达命令的时候,美军的巡洋舰编队已经投入战斗,四艘重巡洋舰已经向第二战列开火,而且交战距离在两万米以内。更重要的是,美军的四艘轻巡洋舰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在后方组织鱼雷攻击。

    当时,第二战列的巡洋舰已经用雷达探测到了美军的驱逐舰。

    也就是说,为了掩护“华盛顿”号撤退,美军不但动用了巡洋舰编队,还准备让驱逐舰对第二战列进行鱼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战列显然不能立即执行罗成刚下达的命令。

    要知道,如果全速追赶主力战列的话,第二战列的机动能力就将大幅度降低,也就更容易被鱼雷击中。

    结果就是,第二战列没有立即追赶主力战列,而是先与美军的巡洋舰编队交战。

    显然,这正好弥补了罗成刚犯下的错误,没有使局面变得对中国舰队不利。

    要知道,即便不考虑能否击沉“华盛顿”号,如果当时第二战列撤出战斗,去追赶主力战列的话,也不大可能在七点半之前到达。如此一来,罗成刚就不可能在七点半之前组织发起鱼雷攻击。因为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的战舰在接到命令、到发起攻击需要一些时间,因此鱼雷攻击就不可能在七点五十分开始。

    到了七点五十分之后,随着航空兵到达,鱼雷攻击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误伤,己方战舰必须与敌舰保持足够的距离。在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飞行员很难准确判断敌我,因此也就有可能出现误伤友舰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己方战舰离开轰炸区域。

    显然,罗成刚根本不可能赶在航空兵到达之前歼灭美军。

    第二战列留下来继续对付“华盛顿”号,以及协助“华盛顿”号撤退的美军战舰,对于扩大战果有很重大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这阻止了莱特对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发起鱼雷攻击。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让莱特放弃了撤退的念头。

    事实上,在五点左右,莱特就意识到,他已经失去了撤退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便他在当时下达撤退命令,而且中国舰队没有追击,他也不可能在天亮之前离开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打击区域。更重要的是,即便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在清晨赶到,也未必能够为莱特提供掩护。

    显然,在天亮后遭到轰炸,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莱特只有一条出路,即在天亮之前击败中国舰队,让第72舰队的损失与牺牲变得有价值。

    只是,莱特依然希望能够率领舰队撤回去。

    当然,这也仅仅是他的希望。

    打到六点五十左右,莱特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主要就是,由他亲自指挥的四艘战列舰的表现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么理想。

    相对而言,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表现还算可以,即便挨了不少炮弹,也多次击中对手。在六点半左右,“南达科他”号甚至把对面的“山东”号打得燃起了大火,只是大火很快就熄灭了,而且“山东”号随即就还以颜sè,让“南达科他”号尝到了苦头,也向美军证明自己还有作战能力。

    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表现,就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了。

    即便按照美军的作战记录,在长达一个小时二十五分钟的炮战中,“依阿华”号也只击中了对手五次,而且只有三次的命中点在舰体上,另外两次都打在了上层建筑上,且只有一次是在舰体内部爆炸。“新泽西”号的表现更加糟糕,只击中了对手两次,而且两次的命中点都不在关键部位上。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新泽西”号比“依阿华”号晚了三个月建成呢。

    相反,在战场对面,四艘中国战舰的表现都极为优秀,特别是前面的“河北”号与“河南”号,其炮击非常准确。即便按照美军做的统计,这两艘战舰平均每两次齐shè,就能打中美舰一次。也就是说,这两艘战舰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六以上!

    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的糟糕表现,让莱特的美梦彻底落空。

    虽然打到六点五十左右,两艘“依阿华”级都还能够作战,“依阿华”号还有五门主炮可以开火,“新泽西”号也有四门主炮可以开火,而跟在后面的“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则各有四门与三门主炮还在开火,但是在战场对面,四艘中国战舰上总共有二十七门主炮在开火。

    显然,火力优势已经在中国舰队手里了。

    莱特再次想到了撤退,想到了结束这场战斗。

    也就在这个时候,莱特收到了巡洋舰编队发来的消息,得知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依然在对付“华盛顿”号,而且已经与第二战列交火,暂时不可能驰援主力战列。这下,莱特看到了反败为胜的希望。

    这就是,他手里还有六艘驱逐舰没有使用呢!

    也就是说,莱特想到了同一个办法,让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争取通过鱼雷攻击来击沉中国海军的战列舰。

    只要鱼雷攻击得手,那么第72舰队在这场海战中遭受的损失与做出的牺牲就不是毫无价值了。

第三百九十章 最后的炮击

    e html public "-//l 1.0 transitional//en" "http://l1-transitional.dtd">

    

    

    

    
    follow" />

    云中书<br /><br />    正版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玄幻小说、校园小说等电子书下载阅读网站

    
    小说阅读

    言情小

    穿越小

    玄幻小

    校园小说" />

    
    全球领先的小说下载阅读网

    提供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玄幻小说、校园小说等正版小说、电子书txt下载阅读服务,内容囊括、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榕树下、潇湘书院等" />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些微遗憾

    打到七点三十分左右,“依阿华”号遭到了三艘战列舰的集中打击……

    显然,即便不考虑美军官兵的素质问题,在一对三的情况下,“依阿华”号也绝对无法占到便宜。

    因为舰队司令官没有下达命令,所以“印第安纳”号也没有撤退。

    在七点四十分左右,“印第安纳”号一度把交战距离扩大到了二十公里左右,而且只有一直与之交战的“山西”号在向其开火,因此只要“印第安纳”号及时转向,至少不会在这个时候被击沉。

    可惜的是,“印第安纳”号没有转向。

    在绕过了即将沉没的“南达科他”号之后,“印第安纳”号回到了战线上,继续与“山西”号对shè。

    也就在这个时候,“印第安纳”号遭到了最沉重的打击。

    根据“山西”号上的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在七点四十四分,至少有两枚大口径穿甲弹直接命中了“印第安纳”号,而且其中至少有一枚炮弹的命中点在“印第安纳”号右舷舰体中部。

    这次命中,直接导致“印第安纳”号损失了一半的动力。

    显然,“印第安纳”号逃不掉了。

    只是,这艘战舰并没有立即被击沉。

    七点四十五分,罗成刚下达了命令,让四艘战舰集中炮击“依阿华”号,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击沉美军旗舰。

    当时,罗成刚已经收到了消息。由第32舰队出动的机群将在八点左右到达。

    也就是说,罗成刚还有十五分钟来干掉“依阿华”号,不然就将由舰载航空兵完成最后的攻击。

    显然,罗成刚不想让舰载航空兵插手。

    四对一。“依阿华”号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在七点三十五分,“依阿华”号就损失了最后一门主炮。

    也就是说,当时“依阿华”号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四艘战列舰向“依阿华”号投掷了近两百枚炮弹,平均每艘战舰发shè了近五十枚穿甲弹。

    事实上,这也是四艘战列舰剩下的所有穿甲弹了。

    炮击在八点整结束,虽然“依阿华”号没有沉没。依然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但是与沉没已经没有区别了。

    第32舰队的攻击机群到达时,“依阿华”号的舰体已经沉到海面之下,美军正在撤退……

    受此影响。攻击机群没有轰炸“依阿华”号,而是飞向了“印第安纳”号。

    在上午九点左右,即美军全部撤离“依阿华”号之后,罗成刚出动驱逐舰,把这艘注定要沉没的战舰送到了海底。随后。罗成刚让巡洋舰与驱逐舰开始打捞落水的美军官兵,总共救起了一千七百多人。

    相对而言,“印第安纳”号的命运凄惨得多。

    因为没有及时投降,也没有能够及时撤离。所以在天亮之后,“印第安纳”号遭到了航空兵的集中打击。

    战斗在八点二十分左右结束。“印第安纳”号被近二十枚航空炸弹中。

    沉没之前,该舰上的近一千八百名官兵中。只有不到一百人侥幸生还,其他官兵均因为舰长没有及时下达弃舰命令,随同“印第安纳”号沉入海底。

    战斗结束之后,罗成刚没有下达撤退命令。

    虽然在战斗中,第33舰队的战舰都各有损伤,四艘快速战列舰的情况极为糟糕,三艘大型巡洋舰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这些战舰都没有沉没的危险,而且舰队所处海域远离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

    当然,留下来,主要还是为了确认战果。

    战斗结束的时候,美军第72舰队只有十多艘战舰撤离,主要是巡洋舰编队里的几艘巡洋舰。只是,这些战舰也没能逃脱,均在九点之前被第32舰队出动的机群追上,四艘重巡洋舰无一逃脱,四艘轻巡洋舰也有三艘被击沉。中午的时候,第32舰队出动了第二支攻击机群,只是没有能够找到剩下的美军战舰。

    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第32舰队只有几艘小型航母,出动率本来就不高。

    当然,这也得怪顾祝同。如果当时在中途岛南面活动的是第31舰队,那么美军第72舰队的战舰一艘都逃不掉。

    只是,顾祝同的这一部署,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七点不到,斯普鲁恩斯率领的第71舰队就到达了中途岛东北方向上,按照莱特的要求进入了战区。

    只是,斯普鲁恩斯没有轻举妄动。

    原因很简单,他一直在接收第72舰队各舰发出的战斗报告,非常清楚第72舰队的交战情况。

    到七点半,斯普鲁恩斯就意识到,即便第71舰队投入战斗,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此外,斯普鲁恩斯还得担心一个问题,即中国海军的另外两支战斗舰队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即便第33舰队需要空中支援,顾祝同也只需要动用一支战斗舰队,另外一支战斗舰队肯定会潜伏起来,准备用来对付第71舰队。也就是说,如果斯普鲁恩斯在这个时候出动舰载机去攻击第33舰队,那么顾祝同就能大致判断出第71舰队的行踪,然后攻击第71舰队。

    受此影响,斯普鲁恩斯没有按照莱特的要求出动舰载机掩护第72舰队。

    当然,这么做也没有错。即便斯普鲁恩斯在七点半出动了舰载机,也要到八点半之后才能到达第72舰队上空,而中国海军第32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在八点就已到达,攻击第72舰队的战斗在八点二十分结束。也就是说,在第71舰队的舰载机到达之前,第72舰队就以覆灭了。

    至于攻击中国海军第33舰队,更加是不大可行的事情。

    主要就是,当时第71舰队离战场大概有四百公里,而美军的俯冲轰炸机在挂~~~上了一千磅航空炸弹之后,从小型航母上起飞的作战半径也只有四百公里左右,只要第33舰队在八点左右向西撤退,就能离开第71舰队的打击范围。在斯普鲁恩斯看来,中国海军第33舰队在干掉了第72舰队之后,没有理由继续留在战场上。更重要的是,既然中国舰队出动了舰载航空兵攻击第72舰队,就会为第33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因此第71舰队发起的攻击不会收到多少战果。相反,如果在天亮后攻击第33舰队,第71舰队就会暴lù行踪,就会遭到中国舰队攻击。

    从更高的层面上考虑,斯普鲁恩斯有更多的理由保持沉默。

    这就是,在第72舰队覆灭之后,第71舰队成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仅有的舰队,如果第71舰队再有个三长两短,美国海军就将失去守卫夏威夷群岛的基础,也就势必会丢掉夏威夷群岛。只要第71舰队还在,美国海军就至少有一支机动兵力,也就有能力继续跟中国海军作战。

    当然,这也正是尼米兹的想法。

    八点不到,尼米兹就给斯普鲁恩斯发了一封电报,让斯普鲁恩斯不要恋战,尽快率领第71舰队撤回夏威夷群岛东部海域。

    收到命令之后,斯普鲁恩斯就率领第71舰队撤退了。

    此时,他已经知道,攻击第72舰队的很有可能是来自第32舰队的航空兵。

    原因很简单,在攻击“印第安纳”号的时候,机群里面只有俯冲轰炸机,而没有更适合攻击战舰的鱼雷攻击机。显然,如果是第31舰队执行的攻击任务,那么肯定会出动一批鱼雷攻击机。

    这样一来,第31舰队就不在中途岛南面,而是在中途岛北面。

    想到这,斯普鲁恩斯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这意味着第31舰队就在附近,而且肯定出动了舰载侦察机搜寻周围海域,只是还没有找到第71舰队而已。

    结果就是,第71舰队在八点过十分就转为向东航行,航速高达二十二节。

    斯普鲁恩斯的判断没有错,顾祝同确实出动了侦察机,而且是在天亮前出动,只是顾祝同也没想到,第71舰队会在中途岛东北方向上。按照顾祝同的判断,第71舰队很有可能在夜间向南机动,在第72舰队后面活动。这样一来,天亮之后,第71舰队就能出动舰载机掩护第72舰队,而美军的岸基航空兵则负责掩护第71舰队,从而确保第72舰队能够在天亮之后安全撤退。

    到了九点左右,顾祝同才意识到,情况与他设想的不大一样。

    主要就是,第71舰队并没有为第72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因此可以大致确定,第71舰队并没有在第72舰队附近活动。

    只是,等顾祝同明白过来的时候,第71舰队已经向东航行了一个小时。

    等到顾祝同重新安排侦察机,并且再次出动侦察机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而第71舰队已经向东航行了一百多公里。结果就是,第31舰队在上午出动的第二批侦察机也没能发现第71舰队。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如果在天亮之前,顾祝同派出的侦察机飞对了方向,那么第71舰队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第31舰队的打击范围。

    只是,这算不上是最大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在“中途岛海战”结束的时候,第72舰队已经等同于全军覆灭,阻碍中国海军攻打夏威夷群岛的因素已经不存在了。RX!。

第三百九十二章 继续前进

    中途岛海战,直接决定了中途岛的归属。

    三月七rì,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的第四天,守卫中途岛的美军放下了武器,在约克少将的率领下向中国海军陆战队投降。

    到此,美军在中途岛上付出了七千四百余人阵亡,近万人伤残的惨重代价。

    如此大的代价,也仅仅是守卫了中途岛不到三个月。

    当然,美军也不是没有收获。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中国海军陆战队付出了伤亡三千七百余人、失踪近五百人、伤残五千余人的巨大代价。更重要的是,在美军投降的时候,中途岛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所有军事基础设施都被摧毁。

    显然,美军用别的方法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这就是,如果中国海军要以中途岛为基地向东推进,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岛屿,就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来重建中途岛,并且在岛上建起包括兵营、机场、弹药库与海水淡化厂在内的大批基础设施。此外,美军修建的港口并不大,因此中国海军还得扩大港口,修建更多的码头与锚泊位。

    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军的顽强抵抗,已经削弱了中途岛的战略价值。

    三月十rì,在登上中途岛实地考察之后,顾祝同就给冯承乾发了一封报告,提到得考虑攻占第二座岛屿。

    当然,最佳选择就是中途岛东面的莱桑岛。

    如果能够占领莱桑岛。那无弹窗无广告//么海军对中途岛的依赖度就将大幅度降低,因此用于基础建设的时间就能缩短。

    只是,冯承乾否决了这一提议。

    显然,冯承乾也不是没有理由。

    首先。第三舰队的三支战斗舰队中,第33舰队的损失极为惨重,“直隶”号战沉,另外四艘快速战列舰都遭受重创,连三艘大型巡洋舰也有所损伤,因此在攻打莱桑岛的时候,没有合适的炮火支援力量。至于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作战部署超过了三个月。等到攻打莱桑岛的时候恐怕已经超过了四个月,因此大部分战舰的状况都不会太理想,剩余的作战部署时间也不是很多。

    其次,攻打莱桑岛需要动用足够多的陆战队。而当时中太平洋战区可以动用的陆战队只剩下了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三陆战师、以及第三十一陆战师相比,第三十二陆战师的战斗力差了很大一截,并不适合承担攻坚任务,而第三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在攻占了中途岛之后都需要修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了攻打莱桑岛,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后勤准备工作,而一个月之后,有没有必要攻打莱桑岛都是个问题。或者说。如果用这一个月、以及调集的物资来重建中途岛,也许效果更加明显。

    顾祝同没有坚持。他也知道,攻打莱桑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美军在部署防御的时候,莱桑岛具有与中途岛相同的地位,因此守卫莱桑岛的美军不会少到哪里去。虽然丢掉中途岛,使美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必然会影响到莱桑岛的守军,但是只要美军坚守,那么攻打莱桑岛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还得花上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在总运力有限的情况下,攻打莱桑岛必然会影响到重建中途岛,也就会整体上拖慢进军步伐。

    不打莱桑岛,那么中途岛就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三月十五rì,在把最后一批美军战俘送走之后,重建中途岛的工作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将耗时一个半月,主要就是扩大中途岛的港口吞吐能力,并且在岛上建起两座海水淡化厂,确保能够为五万军人提供饮用水,此外还得修复机场,使其能供大型运输机起降。

    这个时候,海军也不得不考虑空运了。

    战前,中国并不是很重视空运,运输机的发展也相当滞后,根本没有大型运输机,即便是双发中型运输机,也是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生产专利生产的,国内的飞机制造厂都没有研制过运输机。

    大战爆发后,中**方才认识到,运输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然,首先产生这一认识的,不是海军,也不是空军,而是陆军。主要就是,在大陆战场上,空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根本不要指望海运,而红俄亚洲地区的铁路网又不够健全,因此陆路运输也相当麻烦。在某些时候,空运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xìng。

    结果就是,在陆军的要求下,空军不得不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大型飞机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不然也不会从中国采购轰炸机了。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几家大型飞机制造厂才开始研制大型运输机。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西飞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四发重型轰炸机,在设计与制造大飞机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到一九四二年底,西飞率先完成了代号“飞行霸主”的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工作。

    仅仅三个月之后,空军就下达了第一批一百六十架的订单,而当时“空中霸主”的原型机还没有制成呢。

    所幸的是,接下来的测试与制造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一九四三年六月底,西飞按照合同规定,向空军交付了第一批二十架“空中霸主”,并且承诺在年底的时候把月产量提高到一百二十架。

    也是在这个时候,海军认识到了大型运输机的重要xìng。

    更重要的是,红俄战败,极大的缓解了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压力,也使得陆军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不再那么紧迫。

    结果就是,从第二批开始,“空中霸主”就全部交付给了海军航空兵。

    到一九四三年底,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空中霸主”已经超过了四百架,而且西飞也在十二月份兑现了承诺,把月产量提高到了一百二十架。

    做为大型运输机,“空中霸主”最突出的xìng能就是载重能力与航程。

    当然,这些xìng能指标都是空军提出来的,与海军的要求不大一样。

    比如,空军只要求“空中霸主”在满载、也就是载重十八吨的时候,能够飞行二千四百公里(这是从中国西北地区到乌拉尔河前线机场的平均距离),在载重十五吨的时候能够飞行三千公里(这是从中国西北地区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平均距离),或者是在空载的情况下飞行四千公里(这是飞越中亚地区的最短航程)。显然,这些xìng能数据比海军的基础要求差得多。

    要知道,从关岛到中途岛的距离超过了四千公里。

    也就是说,即便在空载的情况下,“空中霸主”也不可能从关岛直飞中途岛。

    所幸的是,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在关岛与中途岛之间,还有已经被中国海军占领的威克岛。也就是说,如果在威克岛降落加油的话,“空中霸主”能以十八吨的最大载重量起飞。

    当然,海军必须扩大威克岛机场,特别是增加跑道长度。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代价。

    只是,空运肯定无法取代海运。

    即便不考虑空运的能力,仅从成本上看,空运就是海运的一百倍,即把相同的物资运送相同的距离,空运的花费是海运的一百倍。更重要的是,空运受到的限制多得多,而且对货物的质量与尺寸要求高得多,超重与超大的货物都无法进行空运,而在军事物资中,这样的货物不是少数。

    当时,能空运的,除了人员,也就只有一些小尺寸货物了。

    关键,依然是海运。

    为此,就得尽快扩大中途岛军港的吞吐能力。

    事实上,也只有在扩大了港口吞吐能力之后,其他重建工作才能正常展开。为此,中国海军准备花一个月来进行港口重建与扩建。

    按照海军制订的重建规划,第二阶段也将耗时一个半月,主要修建包括营地、库房、供电站在内的基础设施。

    在第二阶段重建工作完成之后,中途岛就将成为一座综合xìng海军基地。

    按照海军的规划,在两个阶段的重建工作完成之后,中途岛上至少能够部署包括两个陆战师在内的五万名官兵。

    显然,两个陆战师不算少了。

    要知道,发起进攻,首先动用的是登陆舰队搭载的陆战部队,而部署在中途岛的陆战师只是预备队。如果陆战部队轮替作战,那么中途岛还可以充当陆战队的大本营,为撤下来修正的陆战队提供驻扎场所。

    更重要的是,中途岛离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还有一千多公里。

    也就是说,在攻打像瓦胡岛这样的大岛之前,中国海军还得在夏威夷群岛中夺取一座岛屿。这座岛屿不能离中途岛太远,最好在战术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之内,最多不能超过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这座岛屿也不能太小,必须能够容纳更多的军队,并且为修建更多的军事设施提供场地。更重要的是,这座岛屿也不能离群岛东部的大岛太远,不然将无法成为下一次进攻的前进基地。

    在夏威夷群岛中,哪座岛屿最符合这些要求?!。

第三百九十三章 避实就虚

    在选择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海军内部,即舰队与陆战队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这就是,在中途岛东面的岛屿中,只有两座岛屿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或者说是能够成为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大型岛屿的前进基地,这就是加德纳岛与内克岛。前者距离中途岛大约有一千公里,正好在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只是加德纳岛距离瓦胡岛超过了一千公里。后者距离中途岛更远一些,在一千四百公里左右,几乎达到了中型轰炸机的极限作战半径,并且超过了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是,内克岛离瓦胡岛更近,不到一千公里,大概在八百公里左右,不但在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也在部分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显然,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按照顾祝同的观点,要想在一九四四年拿下整个夏威夷群岛,那么在进攻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之前,只能再攻打一座小型岛屿。这座岛屿将成为攻打大型岛屿的前进基地,因此除了需要有足够大的面积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其他的基本条件。比如,要离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足够近。

    显然,顾祝同希望攻打内克岛。

    当时,顾祝同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这就是,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表明,美军加强了加德纳岛的防御部署。但是在内克岛上并没有驻扎多少兵力。即美军并没有想到中国海军会越过加德纳岛攻打内克岛。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就有很大的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攻占内克岛。

    有趣的是,顾祝同提到的这个理由,实际上也正是攻打内克岛最大的问题。

    在丢掉中途岛之后,美军确实没有加强内克岛的防御部署,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离中途岛更近的加德纳岛上。

    根据战后披lù的消息,当时尼米兹已经认定,中国海军不会攻打莱桑岛,因此认为下一个遭到攻击的将是加德纳岛。尼米兹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加德纳岛与中途岛的距离在中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因此部署在中途岛的轰炸机能够替舰队分担很大一部分作战任务,减轻舰队的作战压力。要知道,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中国海军能够动用的只有两支作战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受了较大损失的第33舰队不见得能够及时回归,因此就得想方设法的减轻舰队的作战负担。至于内克岛,因为离中途岛太远,几乎在中型轰炸机的极限作战半径上了,因此在尼米兹看来,~~~中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容易攻占的加德纳岛去攻打难度更大的内克岛。

    显然,距离是最大的问题。

    这也是陆战队提出的最大的问题。

    在经过了中途岛的苦战之后,陆战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在登陆作战中。来自后方的支援尤其重要。

    正是如此,陆战队更加希望攻打加德纳岛,而不是内克岛。

    原因很简单,只有攻打加德纳岛,岸基航空兵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攻打内克岛,就得像攻打中途岛那样,把支援重任全都压在舰队身上。显然,这是陆战队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毕竟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正是因为舰队提供的支援不够,使得战事久拖不决,导致陆战队遭受了重大伤亡。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加德纳岛离得近一些。后勤保障的难度要低一些,因此可以让陆战队投入更多的兵力。

    只是。攻打加德纳岛也并非易事。

    原因很简单,加德纳岛是美军重点守卫的岛屿。

    事实上,这也正是顾祝同反对攻打加德纳岛的主要原因。

    虽然在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只剩下了第71舰队,而且加德纳岛离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足够远,美军的岸基航空兵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即便美军只有一支舰队,依然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攻打美军坚固设防的岛屿,即便掌握了制空权与制海权,陆战队也要付出足够大的岛屿。

    别忘了,攻打中途岛就是很好的例证。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即便加德纳岛的防御强度与中途岛相当,因为岸基航空兵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因此陆战队至少得投入三个陆战师的兵力,而且得花上两个月,才有望占领加德纳岛。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即便在四月份发起进攻,也要到六月份才能攻占加德纳岛。从总体进军时间表来看,这是无法接受的。

    原因很简单,加德纳岛离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太远了。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在占领了加德纳岛之后,还得夺取一座东面的岛屿,才能够攻打瓦胡岛等大型岛屿。如此一来,至少还需要三个月,也就是要到九月份,才有望为攻打大型岛屿做准备。如果把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算上,那么在一九四四年底能否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都是个问题。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倾向于采纳顾祝同提出的进攻方案。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底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是最后的底线。再往后推,就得重新面对美国海军。

    三月底,冯承乾在海军司令部专门召开了攻打夏威夷群岛的高级将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冯承乾着重强调了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攻占夏威夷群岛的重要xìng,并且提出,即便不能占领整个夏威夷群岛,也要争取占领一座大型岛屿,以便在一九四五年与美国海军决战。

    结果就是,陆战队不得不做出让步。

    显然,这不是坏事。

    随着获得的情报,以及攻打内克岛的战斗都表明,顾祝同的判断非常准确,美军把重点放在了加德纳岛,守卫内克岛的兵力并不多,因此攻打内克岛的难度,反而远远低于攻打加德纳岛。

    只是,在三月底,谁也不清楚内克岛上到底有多少守军。

    事实上,当时有情报表明,美军也在加强内克岛的防御部署,毕竟内克岛是加德纳岛东面唯一能够驻军守卫的岛屿。

    当然,决定攻打内克岛,并不等于能够立即发起进攻。

    以当时的情况,至少要到六月底,也就是中途岛重建工作的第二期工程完结,才有能力攻打内克岛。

    所幸的是,并没有等到六月底。

    四月初,在中途岛上的机场重建工作基本上完成之后,顾祝同动用岸基航空兵与舰载航空兵,发起了轰炸加德纳岛的作战行动。

    这么做,主要就是让美军做出错误判断,认为中国海军将攻打加德纳岛。

    随后,顾祝同让陆战队执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向加德纳岛与内克岛上派遣特种侦察兵,mō清美军的兵力部署情况。

    到了四月中旬,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完成休整,返回战场。

    顾祝同没有让两支舰队闲着,而是让其前进到了加德纳岛附近,开始封锁加德纳岛,阻止美军向岛上运送兵力与物资。

    四月底,顾祝同的部署开始发挥作用。

    根据陆战队特种侦察兵获取的情报,进驻加德纳岛的美军已经超过了四万,其中至少有两个满员陆战师。更重要的是,加德纳岛上有充足的淡水水源,足够为十万美军提供rì常饮用保证。

    也就是说,如果有条件,美军可以把守卫加德纳岛的兵力增加到十万。

    所幸的是,顾祝同及时出动舰队,封锁了加德纳岛,使美军无法继续往岛上增兵。

    只是,五万美军也不少了。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攻打中途岛的时候,岛上的守军只有两万,依然给陆战队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如果加德纳岛上的美军有足够的士气,肯定能够给中国海军陆战队制造更大的伤亡。

    相反,内克岛上的防御就要薄弱得多了。

    根据顾祝同掌握的消息,内克岛上的美军还不到一万,而且主要是基地维持人员,并没有营级以上的陆战队。

    很明显,美军把内克岛当成了守卫加德纳岛的主要支承点。

    正是如此,到四月底的时候,陆战队确定了攻打内克岛的作战方案,并且把进攻时间定在了五月上旬。

    到此,进军行动全部确定了下来。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攻打内克岛的迹象已经非常明确了,特别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侦察兵在内克岛上的侦察行动,已经表明中国海军很有可能会放弃加德纳岛,直接攻打内克岛。

    问题是,美军并没有格外重视。

    直到五月初,美军依然把防御重点放在了加德纳岛上,甚至不惜承受巨大的风险向加德纳岛增派防御部队,并没有加强内克岛的防御部署。要知道,顾祝同只让舰队封锁了加德纳岛,并没有封锁内克岛。也许正是如此,才让美军认为,中国海军不会攻打内克岛,不然就应该封锁内克岛。

    五月五rì,顾祝同正式下达了攻打内克岛的作战命令。

    这时候,就算美军知道中国海军的攻打目标是内克岛、而不是加德纳岛,也来不及加强内克岛的防御部署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拉锯战

    原创攻打内克岛,可以说是中国海军在进军夏威夷群岛中打得为轻松的一场战斗()

    陆战队上岸之前,舰队进行了五天的前期火力准备。搜这⒌因为防备不足,加上压根没有想到中国海军会越过加德纳岛,直接攻打内克岛,所以在这五天的轰渣与炮击中,美军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

    事实上,当时美军在内克岛上根本没有修建坚固的防御设施。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这五天内,至少有三千名美军官兵在轰炸中伤亡,而且受到中国舰队封锁,美军根本无法把伤员送出内克岛。由此,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在中国陆战队上岸之前,内克岛上的美军就已经丧失了抵抗意志,甚至连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五月十rì,登陆内克岛的战斗打响。

    第一天,陆战队不但占领了海滩阵地,还把战线向内陆推进了将近一公里,也就是扩大了滩头阵地。

    美军的抵抗极为微弱,甚至一反常态的没有在夜间发起大规模反击。

    显然,陆战队特种侦察兵提供的消息没有错,内克岛上根本没有多少守备兵力,大部分官兵都是基地维持人员。

    事实上,当时美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五月十二rì,美军发起了有组织的反击。

    显然,这已经太迟了。

    在之前的两天里。中国陆战队不但巩固了滩头阵地。还把一个陆战师的全部兵力送上了海滩。

    也就是说,到五月十二rì的时候,登陆的中人已经超过了守卫部队。

    接下来的战斗打得也很轻松。

    虽然美军发起了有组织的反击行动,但是在缺乏陆战队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与中国海军陆战队抗衡。

    打到五月十五rì,中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占领了内克岛大部。

    三天之后,内克岛上的后一股美军被歼灭。

    显然,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收到消息的时候,顾祝同都非常惊讶。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准备花一个月的时间攻占内克岛,陆战队也据此制订了进攻计划,而且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部署,都是按照该方案进行的。结果就是。在到达内克岛的运输船只中,仅有三分之一的船只卸下了货物,地面战斗就结束了……}

    当然,对顾祝同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要知道,这意味着,节约下来的二十天、以及节约下来的大批物资,可以在其他重要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当然,对陆战队来说,这也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减~~-首发~~少了伤亡。

    对美军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收到消息的时候,尼米兹半天没有吭声,直到参谋提醒他斯普鲁恩斯已经赶到,他回过神来。

    见到斯普鲁恩斯,尼米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斯普鲁恩斯考虑下一场战斗。

    显然,尼米兹已经认识到,在丢掉内克岛之后,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岛屿。特别是瓦胡岛将遭到攻击。

    与尼米兹相比,斯普鲁恩斯加悲观。

    在讨论如何守卫群岛东部岛屿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提到了一点,即中国海军有能力在六月份发起下一次进攻,而且目标肯定是群岛东部的某座大型岛屿。即便不是瓦胡岛,也会是相邻的某座岛屿。而美军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加强群岛东部所有大型岛屿的防御部署。也就是说,美军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后顶住中国海军的进攻,也就不可能守住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

    为此,斯普鲁恩斯提到,应该考虑丢掉夏威夷群岛之后的作战部署了。

    显然,这是尼米兹不能接受的结果。

    虽然尼米兹非常清楚,斯普鲁恩斯并不是失败主义者,而且只要有机会,斯普鲁恩斯就会去积极争取,但是正是如此,尼米兹知道,斯普鲁恩斯的悲观情绪不是没有理由,而是现实局面产生的结果。

    说白了,斯普鲁恩斯把尼米兹的担忧说了出来。

    问题是,如果放弃夏威夷群岛,那么美军将毫无疑问的输掉太平洋战争,也就将毫无悬念的输掉整场大战。

    要知道,只要中国打赢了太平洋战争,就肯定能打赢整场战争。

    从战略层面上讲,美国要想不输掉这场战争,哪怕不指望取胜,也要竭尽所能的在太平洋上取得胜利,至少不能输掉太平洋战争。

    事实上,此时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美国已经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了,好的结局莫过于让中德付出惨重的代价,无法继续打下去,从而在取得完全的胜利之前与美国缔结停战条约。

    为此,美军就必须在太平洋上守住后的防线,绝对不能退回

    对此,尼米兹有极为清楚的认识,也就不可能采纳斯普鲁恩斯的提议,甚至不可能产生与放弃夏威夷群岛有关的念头。

    问题是,拿什么守住夏威夷群岛?

    两人讨论了几个小时,都没有xìng出好的对策。

    说白了,中国海军攻占了内克岛之后,根本不会去攻打加德纳岛,因此部署在加德纳岛上的五万美军将毫无价值。

    当时,尼米兹唯一的选择,就是尽一切可能的拖延中国海军的前进步伐。

    下午,在送走了斯普鲁恩斯之后,尼米兹签署了一道命令,即隶属于太平洋战区的所有航空兵、特别是岸基航空兵将全力出动,不惜代价的轰炸内克岛,阻止中队修复岛上的军事设施。

    当天晚上,美军就出动上百架轰炸机,首次轰炸了内克岛。

    必须承认,美军的轰炸行动很有威胁。

    要知道,在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上,美军修建了十多座机场,而且其中四座机场的基础设施非常健全。这些机场,总共能够部署近三千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一千架以上的重型轰炸机。

    重要的是,美军并不缺少重型轰炸机。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到一九四四年第一季度末,美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重型轰炸机已经超过了一万架,其中六千架部署在大西洋方向上,另外四千架部署在太平洋方向上,部署在夏威夷群岛的重型轰炸机在一千架左右,其余三千架轰炸机部署在美国本土,随时可以派往夏威夷群岛。

    在这些轰炸机中,b17是绝对主力,此外还有部分是b24。

    虽然b29已经完成了试飞,并且通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验收,但是量产工作安排在一九四四年下半年。

    除了一千架重型轰炸机之外,夏威夷群岛上还有大约八百架双发中型轰炸机,以及一千多架战术飞机。

    显然,美军航空兵的规模极其庞大。

    五月十五rì夜间,轰炸内克岛的就是一百余架b17式轰炸机,总共投下了近六百吨重磅炸弹。

    这次轰炸,导致中国陆战队近三百名官兵阵亡。

    主要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美军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报复xìng轰炸。重要的是,负责提供掩护的舰载航空兵无法在夜间出动。

    要知道,能在夜间执行拦截任务的都是大型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只能部署在地面。

    显然,美军充分利用了舰载航空兵缺乏夜间作战能力,而内克岛离中途岛又太远,大型战斗机无法达到的缺陷。

    这下,中国海军陆战队遇到了麻烦。

    虽然在接下来几天里,美军也尝试着在白天轰炸内克岛,但是残酷的战斗证明,白天绝对不是美军的天下。从五月二十二rì开始,美军放弃了在白天轰炸内克岛的想法,把重点全部放在了夜间。

    美军此举的大影响,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很难利用内克岛。

    说白了,大部分时候,都是美军的夜间轰炸之后,中国海军陆战队在白天修复了在轰炸中受损的设施,到了夜间又再次被美军炸毁。

    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下去。

    每一天,内克岛上的防空力量都在增强。特别是在五月二十rì之后,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岛上部署了第一部防空雷达,随后部署了第一个由雷达引导作战的防空营,极大的改善了夜间防空作战态势。

    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了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五月二十rì之后的十天内,高shè炮部队总共击落了二百七十七架美军轰炸机,而在此期间,美军总共只出动了不到三千架次,轰炸机的作战损失率接近百分之十!

    显然,只要这种态势持续下去,美军的轰炸行动必然会因为轰炸机、以及飞行员损失惨重而被迫终止。

    问题是,谁也不知道美军将在什么时候停止轰炸内克岛。

    也就是说,不可能等到美军损失惨重主动停止轰炸行动,必须在此之前采取措施,遏制美军的轰炸行动。

    唯一的办法,就是攻击美军的航空兵基地。

    虽然有人提出,可以向内克岛部署大型战斗机,再利用防空战舰扩大防空范围,从而对美军的轰炸机群进行有效拦截,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在内克岛上部署战斗机,主要是机场每天晚上都会遭到轰炸。

    显然,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海军舰队身上。(未完待续。。)RX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 争取

    攻击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岛,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知道,在夏威夷群岛的几座大岛上,美军部署了数千架作战飞机,而且其中有一千多架是战术飞机。更重要的是,这些岛屿上有数十座机场,其中有十四座是正规机场,而中国舰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时攻击这么多机场,也就不可能确保夺取制空权,甚至无法保证舰队不受威胁。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即便不考虑能否偷袭美军机场,就算偷袭成功,也要集中海军的所有舰队航母,而且的保证每一支攻击机群的到达时间相差不到半个小时,不然美军就能获得发起反击的时间,至少能够让即将遭受攻击的机场做好防御装备,降低遭到突然袭击所遭受的损失。

    问题是,可能把所有舰队航母都集中起来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在顾祝同策划轰炸群岛东部的大岛时,印度洋上的战斗不但没有结束,陆军已经推进到了伊朗境内。更重要的是,陆军采纳了海军提出的作战方案,即沿海岸线推进,没有深入内陆。如此一来,地面进攻就离不开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也就需要在印度洋上保留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海军不会向太平洋增派舰队。

    按照冯承乾的说法,在陆军推进到两河河口地区之前,不要指望获得更多的战舰。更别说舰队航母了。

    用第三舰队现有的兵力。根本不可能突击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岛。

    那么,改怎么办呢?

    打到这个时候,顾祝同不得不回过头来,考虑是否应该攻打加德纳岛。

    关键就是,只有攻占了加德纳岛,才能把航空兵靠前部署,从而动用夜间战斗机拦截美军的轰炸机群。

    问题是,攻打加德纳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要知道,岛上的美军一个都没减少。而且在撤退无望的情况下,美军肯定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攻打加德纳岛需要动用四个陆战师,耗时三个月以上。

    也就在顾祝同不知所措的时候。局面出现了变化。

    从六月六rì开始,//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美军的夜间轰炸强度降低了一半,而且接下来几天,美军的轰炸强度都没有恢复。

    最初的时候,顾祝同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他看来,美军也许是故意降低了轰炸强度,以确保轰炸机部队的战斗力,在必要的时候再发挥出来。不管怎么说,就算美军的轰炸强度降低了一半,内克岛上的机场也无法赶在白天完全修复。也就是说。向内克岛部署夜间战斗机是不可能的事情,中**队依然无法应付美军的夜间轰炸。

    到了六月十五rì,顾祝同才收到确切消息,知道了美军降低轰炸强度的原因。

    这就是,美军储备的弹药已经快减低了,而向夏威夷群岛运送弹药物资的船队又没法安全到达,美军只能降低轰炸强度。

    显然,这让顾祝同有了新的想法。

    六月十六rì,顾祝同就给第三舰队的潜艇部队下了一道命令,让四十艘远洋潜艇进驻中途岛。即以中途岛为基地,而这些潜艇只有一个任务:拦截从美国西海岸前往夏威夷群岛的船队。

    至于从夏威夷群岛返回美国西海岸的船队,则可以放任不管。

    下了这道命令之后,顾祝同又做了安排,即向中途岛部署重型轰炸机。开始轰炸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岛。

    当然,这只是辅助xìng力量。

    道理很简单。中途岛机场的容纳能力本来就非常有限,即便基础设施已经修复,跑道也延长到了两千米以上,但是缺乏足够的支援设施,甚至连停放轰炸机的场地都不多,一次最多只能部署一百架左右的重型轰炸机。如果考虑到还要部署运输机、远程战斗机等等,能够部署的重型轰炸机不会超过六十架。如果一次只出动六十架轰炸机,那么最多只能攻击一座美军基地。

    显然,这样的打击力量,对于防御体系完善的美军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轰炸机不能常驻中途岛,以正常维护为准,每执行五次任务,即便没有受损,也需要返回马里亚纳群岛进行维护。也就是说,得让部署到中途岛上的轰炸机进行轮替。除此之外,因为中途岛上的基础设施非常有限,又无法驻扎太多的地勤人员,所以不能保证轰炸机每天都出动。按照海军航空兵给出的答复,即便不考虑意外因素,也只能每两天出动一次。

    当然,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比如,即便只部署六十架轰炸机,出动一次也需要消耗数百吨燃油与数百吨炸弹,物资的总消耗量在一千吨左右。按照每两天出动一次,则需要保证每天补充五百吨物资,而这还没有考虑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的rì常消耗。把所有都消耗都算上的话,加上中途岛上没有淡水水源,不管是人员使用、还是设备使用的淡水都需要通过淡化海水获得,那么一天的物资消耗量在六百吨以上。

    也许,对中国海军来说,每天运送六百吨物资不算难题。

    要知道,一艘万吨轮运载的物资,就能保证半个月的物资供应。

    关键是,中途岛军港的吞吐能力本来就非常有限,还无法供万吨轮停靠,只能在锚泊位上卸下货物。卸下一艘万吨轮上的所有货物,如果只用两艘驳船,需要十天。即便把驳船数量增加到四艘,也需要六天。更麻烦的时候,当时中途岛上的建设工作还没完成,需要优先运送建设物资。

    综合这些因素,每天只能空出四百吨左右的额外运输量。

    也就是说,部署在中途岛上的六十架重型轰炸机每三天才能出动一次,而且每半个月就得轮换。

    当然,有总比无好。

    做好这些部署之后,顾祝同就只能耐心等待了。

    事实上,即便顾祝同不做任何安排,到一九四四年的第三季度末,他都能获得突击夏威夷群岛东部大岛的能力。

    这就是,中国海军的第三种舰队航母,在大战期间建造的第二种舰队航母已经建成。

    一九四四年六月底,“白起”级的第一批四艘,即“白起”号、“廉颇”号、“李牧”号与“王翦”号在同一个月内建成,都一直xìng通过了海军验收,预计在九月分就能服役,并且编入战斗序列。

    与美国海军不同,中国海军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打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舰队航母,因此舰队官兵、特别是航母官兵的伤亡并不大。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能从现有部队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兵去新的战舰上服役。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采用了更有效的官兵培养方式,即在战舰进入到船台建造总装阶段的时候,就会让第一批官兵参与到建造工作中去。这么做,一是为了减轻造船厂的人员负担,毕竟有过服役经验的官兵都能够在建造中帮上大忙。其次,就是为了让官兵在参与建造的时候熟悉战舰。最大的好处,自然是在战舰建成之后,官兵能够迅速适应自己的岗位,缩短了服役前的训练周期。

    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的舰队航母能在建成后三个月就形成作战能力。

    在美国海军中,“埃塞克斯”级建成之后,需要半年才能达到服役状态,而且还不能保证官兵都熟悉自己的岗位。

    有了这四艘航母的话,中国海军兵力紧缺的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

    要知道,“白起”级的综合战斗力不在“埃塞克斯”级之下,只是排水量低一些,持续作战能力稍微差一些。在各个方面,“白起”级都大幅度的超越了之前的两种舰队航母,是中国海军在大战期间,综合战斗力最好的舰队航母之一,而且也是大战后期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从战斗力上看,四艘“白起”级相当于六艘“秦始皇”级。

    当然,到了九月底,海湾地区的战斗也能有一个了结,说不定海军能从印度洋上抽调几艘舰队航母。

    如果能在太平洋上集中九艘航母,顾祝同就有胆子去突击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岛。

    关键就是,如何获得另外两艘舰队航母。

    为此,六月二十rì,顾祝同启程返回青岛,准备直接找冯承乾说明情况,争取让冯承乾从印度洋上抽调两艘舰队航母。

    当然,冯承乾绝不是没有主见的人。

    要想说服冯承乾,就必须拿出足够的理由来,而且还得让冯承乾意识到,这么做有多么的重要。

    顾祝同更加清楚,他还得做出保证。

    说白了,不管顾祝同说得有多重要,冯承乾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把战舰分给第三舰队,只有顾祝同做出保证,即在获得战舰之后能够做些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冯承乾才会答应他的请求。

    那么,顾祝同需要做出什么样的保证呢?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顾祝同根本不能做任何保证。(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再推迟

    对于太平洋上的战局,冯承乾心里也非常有数。

    虽然在内克岛遇到了麻烦,但是攻打内克岛没有错。如果当初选择的是加德纳岛,恐怕陆战队还在与美军激战呢。只是,在内克岛受阻之后,向东推进遇到了大麻烦,已经不可能按照计划攻占整个夏威夷群岛了。

    在战争中,变化超过计划的事情经常发生,不足为奇。

    比如,陆军原本打算在一九四三年占领南亚次大陆,把战线推进到中东地区,而到了一九四四年中期,别说向中东推进,连占领南亚次大陆都没办到,陆军依然在波斯湾北岸驻足不前。

    顾祝同考虑如何继续进攻的时候,冯承乾却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这就是,如果不能按照计划在一九四四年之内攻占夏威夷群岛,那么有没有必要为了一九四五年的决战做准备。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如果太平洋战争拖到一九四五年,那就肯定得与美国海军做最后的决战,也就得调整战略部署。

    顾祝同在这个时候赶回来,正合冯承乾的心意。

    听冯承乾说完,顾祝同迟迟没有开口。他是个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也意识到冯承乾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原因很简单,以中国海军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取得两场关键xìng胜利,也就得有所选择,而冯承乾的首要选择是确保在印度洋上取胜。

    至于原因,顾祝同很快就想到了。

    大西洋战场上,意大利向北海派遣舰队的行动一拖再拖,从一九四四年初推到年中,现在又推到了年底。即便意大利当局兑现了承诺,在年底把舰队派出去,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得把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推迟到一九四五年。如此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足够的时间开辟新的战场。

    顾祝同回到青岛的时候,进驻土耳其的德军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更重要的是,在四月底,德军大部队已经翻过了高加索山脉,只是受后勤保障制约,德军把进攻时间推迟了好几个月。根据中**方掌握的情报,即便德军没有在六月底发起攻打伊朗的作战行动,也会在七月份发动。关键就是。德军肯定会争取在一九四四年底攻占两河流域。

    这样一来,中国陆军就得快马加鞭,争取在此之前进驻两河流域,至少得控制河口。

    显然,留给中国陆军的时间并不充裕,也就只有几个月而已,而此时中国陆军的前线部队刚刚到达波斯湾北岸。

    也就是说,短期之内,海军依然得在印度洋上保持一支规模足够庞大的舰队。

    这让顾祝同意识到,即便第一批四艘“白起”级舰队航母服役。也会被优先分配给印度洋的第二舰队。

    显然,第三舰队在年内获得补充的可能xìng并不大。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提到,如果没能在年内攻占夏威夷群岛,海军就得做好在一九四五年与美军决战的准备工作。

    “你对此有把握吗?”

    顾祝同长出口气,说道:“把握肯定有,只是把攻占夏威夷群岛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五年的话,肯定会对总体战局产生巨大影响。”

    “这是肯定的,所以我提到。得为此做好准备。”

    顾祝同又叹了口气,说道:“做好准备是一回事,关键是。我们必须对整体战略部署做出重大调整。”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些,我已经考虑到了。战区内的事情,一直由你负责,我对你也有信心。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报,美军在今年年底的时候,至少能够获得三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而且有可能是六艘。”

    “六艘?”顾祝同的眉头跳了几下。

    “最初,我们获得的情报表明,‘埃塞克斯’级的首舰将在一九四二年底建成服役,但是实际情况截然不同。直到去年年底,‘埃塞克斯’号才完成船台建造。随后,海军情报处获得的情报表明,美国海军可能有意推迟了‘埃塞克斯’号,乃至后两艘,即‘约克城’号与‘勇猛’号的建造进度,把服役时间推迟到了一九四四年底。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美国的战争动员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导致战舰的建造工期延长;二是美国海军在短时间内损失了所有舰队航母,让美国海军认识到,如果间断xìng的补充舰队航母,对改变战争局势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三是同时建造多艘同型号的舰队航母,能够大幅度缩短平均建造工期,即缩短后几艘航母的建造时间。”

    顾祝同没有开口,拿起了桌上的香烟。

    “当然,主要是后者。如果我们获得的情报没有错,原本应该在一九四五年中期服役的三艘,即‘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与‘提康德罗加’号都将在一九四四年底建成,预计在一九四五年一月服役,三艘航母的工期缩短了三个月以上。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能在一九四五年初,一次xìng获得六艘舰队航母。”

    “这样一来,美国海军就有了发动战略反击的本钱。”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除了这六艘舰队航母之外,到一九四五年初,美国海军肯定还能够获得‘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而且这两艘战列舰均能在正式服役之前完成必要训练。此外,还有‘夏威夷’号、‘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与‘萨摩亚’号大型巡洋舰。也就是说,即便把留在大西洋上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排除在外,美国海军也能够为新组建的航母战斗群提供六艘防空能力强大的护航战舰,确保每一艘航母都能得到一艘防空战舰的直接掩护。”

    “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依然不足以应付空中打击。”

    “不可否认的是,这六艘防空战舰的加入,必然能够大幅度提高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综合作战能力。”

    顾祝同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可以说,在一九四五年初,美国海军的实力会有一次大爆发。如果到这个时候,我们依然没有攻占整个夏威夷群岛,那么美国海军就必然会以夏威夷群岛为基地,发动一次大规模战略反击。”

    “我觉得不大可能。”

    “是吗?”

    “如果我是尼米兹,就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反击上。”顾祝同稍微停顿了一下,“在舰队的支持与掩护下,美军有足够的能力守住夏威夷群岛,至少能够守住群岛东部的大岛。如果由我来指挥美军作战,我会选择防守反击战略,即等待我军去攻打瓦胡岛、或者是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其他大型岛屿,在防守中击败我军舰队,缩小双方的兵力差距。等到双方兵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再发动反击。”

    “你说得没错,我要是尼米兹的话,也会这么打。”

    顾祝同皱起眉头,听出了冯承乾还有话没说出来。

    “问题是,决定该怎么打的,并非尼米兹。在连续遭受惨白,乃至丢掉了半个夏威夷群岛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肯定不会让尼米兹继续采取防守战略。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军在一九四五年开始攻打英国本土,那么美国当局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太平洋战场上,让尼米兹尽快发起战略反击。”

    顾祝同迅速思索一番,就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很明显,只要德军获得了攻打英国本土的基础条件,那么英国战败就没有悬念了。到时候,要想阻止英国战败,唯一的办法就是夺回制海权,阻止德军向英国本土投送兵力、运送作战物资。显然,在此之前,德军肯定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因此有能力去夺回制海权的只有美国海军。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必须用有限的兵力在两大洋上作战,也就需要在太平洋上尽快取得决定xìng胜利。显然,尼米(最快更新)兹主张的防守战略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获取胜利果实,而美国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

    想到这,顾祝同也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如果美军在一九四五年初发动战略反击,那么中国海军的最佳策略,不是在同时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而是通过防守来打击美国海军。

    “大元帅……”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尼米兹没有选择,可你不一样,你有很多选择。我能做的,就只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只要陆军在中东战场上进展顺利,年底的时候,我至少能够为你增派三艘舰队航母。到了一九四五年初,我会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提供三艘舰队航母。关键只有一点,即在一九四五年初的决战之后,我不希望太平洋上还有美国战舰活动,你必须给我一个圆满的结果。”

    “如果有九艘舰队航母的话,这绝对不是问题。”

    冯承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调整兵力部署,为一九四五年初的决战做好准备。”

    顾祝同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显然,冯承乾已经放弃了在年内攻占夏威夷群岛的想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5997/ 第一时间欣赏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作者:闪烁所写的《帝国风云》为转载作品,帝国风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帝国风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帝国风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帝国风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帝国风云介绍:
.............帝国风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帝国风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帝国风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