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王益西(一)
冬天,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源头,完全是一个白色的世界,雪峰高耸,白雾缭绕,恍若阆苑仙境。
海拔五千多米的摩崖峰南坡,栖息着近两百只岩羊,白色的积雪之间,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羊道,自山坡蜿蜒到山顶。
夏天的岩羊群,一般在峰顶和北坡活动。此时,天寒地冻,为了觅食和避寒,岩羊群的活动范围,下移到了海拔三千米的南坡。
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地面,很多动物都蛰伏了,高原上了无生气。
一大早,岩羊群就在羊王益西的带领下,寻找裸露的枯草吃,为布满砾石的山坡,增添了一丝活力。
正午时分,岩羊分散在山坡上,开始站着反刍。
这个季节,由于缺乏食物,岩羊的生计艰难,它们的危险,却丝毫没有减少。
蓦地,山坡上传来了口哨似的,尖锐响亮的“吱——吱——”声,这是哨羊的警报声。
岩羊很快集合起来,排成阵形,老瘦病羊在前面,羊王益西带着健壮的岩羊压阵,母羊和小羊在中间,羊群井然有序地,沿着熟悉的羊道,向山腰逃去。
到了半山腰,益西停下来,回头向坡下看去,果然是那五只新来的狼,在头狼的率领下,又来碰运气了。好几次的捕猎行动,狼群都以失败告终,却丝毫不受影响,依然隔三岔五的来到山坡,想捕杀岩羊。
摩崖峰自半山腰开始,一直到崖顶,都是近乎垂直的刀切崖,羊群一旦冲过了乱石嶙峋的裸岩,上了陡峭的悬崖,狼群只得望而却步。
到了冬天,平时单独活动的狼,由于食物匮乏,开始聚在一起,大家抱团取暖捕猎。狼群拿摩崖峰的岩羊群,毫无办法,但它们是机会主义者,还是经常来碰运气。
近两百只岩羊的羊群,让头狼觊觎很久了,一直在找羊群的破绽。
狼群失望地走了,岩羊群解除了警报,下了山坡,继续采食。
下午,附近的雪豹又来了。
高处的岩羊哨兵,立即踩翻了脚下的一块小石头,石头滚下山坡,弄出的声响,及时地提醒了岩羊群。
岩羊又排成阵形,沿着清晰的羊道,依次向半山腰冲去。
这次,岩羊群冲到半山腰以后,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峰顶冲去。
聪明的羊王益西,根据岩羊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两种报警方式。
如果岩羊在休息,为了达到提醒的目的,哨兵一律以尖叫的方式报警;如果岩羊群在采食,轻微的声响都容易听到,哨兵便以踩翻石头的方式来报警。
大部队羊群冲上崖顶后,益西和四只强壮的公羊,站在半山腰一块狭长的岩石上,挺着强壮有力的大角,对尾随而来的雪豹,严阵以待。
雪豹的捕猎行动,又失败了,于是饿着肚子,一边往回撤,一边想对策。
羊王益西,除了头脑灵活,还承袭了父母的优点,拥有粗壮结实的身材,庞大峥嵘的头角。
仔细一看,益西的大角上,分布着很多纵向的裂纹,但丝毫不妨碍它稳坐头羊的宝座不说,还使它深孚众望,很受岩羊群的爱戴。
至于原因,还得从前任羊王说起。
羊王益西(二)
当年,岩羊群的前任羊王还在,是益西的父亲,它具有庞大的身形,硕大无朋的头角。它凶悍好斗,通过无数次占尽优势的打斗,稳坐羊王宝座十年时间,用铁腕统治着整个岩羊群。
本来,公羊之间的打斗,不外乎争夺交配权,以及争夺羊王的位置。岩羊经过长期进化,它们之间的打斗,完全是君子风范,彼此用头角相撞,比拼一下实力,点到为止而已。
可是,上一任的羊王,大概是做羊王的时间长了,罕逢对手,便有些目中无羊,逞凶斗狠的性格,越演越烈。上门挑战的公羊落败后,它为了惩戒对方,总是不依不饶,给对方留下重重的伤痕,方肯罢休。
很多公岩羊长大后,羊王都将它们赶出羊群,让它们去独立生活。而岩羊群,又经常受到雪豹、金雕等掠食者的威胁。母羊大腹便便时,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受到雪豹的袭击,很容易成为受害者。而小羊羔,又容易受到金雕的袭击。
没有想到,羊王是吐刚茹柔之辈,见了凶猛的掠食者,往往不顾整个岩羊群的安危,带头逃跑,使岩羊群非常被动。
作为羊王,这样做,没有一点担当,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使羊群敢怒不敢言。
后来,羊群里有一只美丽婉娈的母羊,深得羊王的喜欢,这只母羊,便是益西的母亲。
益西的母亲,长得好看不说,还非常聪明和善良。
它怀孕和带益西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母羊的痛苦生活,于是劝说羊王,让它别逞血之勇,应该将更多的公羊留下来,让益西与公羊一起照顾母羊,保护整个岩羊群。
羊王听了后,只答应将益西留下来。
益西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打小开始,就想为羊群多担当一些。
十年前,益西已经七岁了,身体已长得非常壮硕,这时的岩羊群,还只有九十多只岩羊。
六月份的一天,刚过正午,岩羊群散落在北面的山坡上休息,很多怀孕的母羊,躺在浅坑中避暑。
这个季节,天气暖和,花儿几乎都绽放了。白色的雪灵芝,红色的红景天,粉色的马先蒿,黄色的羽衣草,点缀在绿色的蒿草和杂草中间,在微风中摇摆。
羊群在惊艳的山坡上,享受着难得的宁谧和悠闲时光。
突然,哨羊发现了雪豹,及时踩翻了脚下的一块岩石,岩石滚下山坡,弄出了很大的动静,而很多母羊都在睡梦中,一时没有全部醒过来。
当岩羊群向山坡上冲去,弄出很大的动静时,有些母羊,才从睡梦中爬起来,开始逃跑。
岩羊群没有排队,大家都很慌乱,乱成一团,争先恐后地向山坡上跑去,相互发生挤碰和冲撞,速度反而慢了很多,还有岩羊踩到了风化的岩石,石头从山坡上面滚下去,差点砸到下面的岩羊。
益西看着混乱不堪的场面,心里真不是滋味,它无奈地跟在羊群后面,关注着雪豹的一举一动。
羊王已经冲上大岩石,对挨挨挤挤的羊群袖手旁观,由于自己脱离了危险,它对后面的羊群,完全是一幅无动于衷的态度。
很多睡觉的母羊,慢了一个节拍,加上怀了孕,行动明显有些迟缓,雪豹紧紧地跟在后面,趁羊群慌乱时,撇开了强壮的益西,向一只挺着大肚子的母羊,扑了上去。
长着两只红色的翼斑,看起来像一只硕大蝴蝶的旋壁雀,正在峭壁上觅食,见到雪豹的凌厉攻势,明显地受到了惊吓。
旋壁雀发出急促而尖细的笛音,赶紧飞跑了。
乍然而来的声音,让雪豹大感突兀,动作稍一迟疑,益西已纵身跃起,从斜刺里冲了上来,用硕大的头角,冲击在雪豹身上。
巨大的惯性和冲撞力,将雪豹闯倒在了三米之外。
趁雪豹还未爬起来,益西指挥羊群快速冲上半山腰。
雪豹爬起来,恼羞成怒地想向冲上陡崖时,看见益西威风凛凛,挺着一对庞大的头角,站在它父亲刚才所在的大岩石上,挡住了雪豹的必经之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雪豹的身子,还有些疼痛,看了看益西那对锋利的头角,最终放弃了。
羊王益西(三)
益西保护了母羊,又赶走雪豹的这一幕,羊王全看在眼里,却不置可否。而羊群受到了鼓舞,仿佛看到了美好可期的未来。
七月份,当黄色的金露梅花,白色的白露梅花,开满了山坡时,母羊开始产羔了,十天后,这些羊羔就可以跟着羊群攀岩。
母羊开始带着羊羔,在山坡和山谷草甸上,采食它们最喜欢的金露梅和白露梅的叶子,整个岩羊群,不时充斥着“咩—咩—”的叫声,使冷清的高原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羊羔的叫声,会招致金雕、兀鹫的捕杀,羊群还得更加小心谨慎。
羊王依然对羊羔漠不关心,使益西对父亲的老迈昏聩,滋生了强烈的不满。益西整天陪伴哨羊,关注着天空,以提防金雕和兀鹫。
从远处看,五百米开外,有明显的白色粪便的悬崖上,一棵粗壮虬曲的柏树后面,栖息着一对高山兀鹫,窝里刚好有雏鸟。
两只高山兀鹫,听到羊羔的声音,经常来摩崖峰上空盘旋,想捕杀羊羔,来喂养它们的雏鸟。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岩羊群正从山坡,向高山草甸走去,准备采食鲜嫩的蒿草。两只贪玩的羊羔,少年不识愁滋味,没有跟着大部队下坡,而是站在一块大岩石上,兀自打闹嬉戏。
一只高山兀鹫,从南坡飞过来,没有在空中盘旋,就直接冲向了一只羊羔。
益西喜欢断后,当时正内急,躲在岩石后面拉了一大泡尿,当它出来后,发现了已经遽然而至的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带着尖厉的啸声,向羊羔俯冲下来。
下到山脚的羊群,听到啸声,已经来不及了。
兀鹫自以为得计,用力地拍打着翅膀,伸出锋利的爪子,准备提起羊羔了。
此时,益西已然跃起,头角用力地撞向空中的兀鹫。
高山兀鹫,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然后从空中跌落下来,旁边的益西,身子也跟着下坠。
兀鹫跌落在碎石堆上,身子被锋利的砾石扎穿了,顿然失去了性命。
益西在下坠过程中,及时调整了身体,让头角朝向地面,它的头角落在岩石上,身子被弹起来,连栽了几个跟斗。
益西没有造成重伤,它躺在地上,却半天也爬不起来,
它的头角,由于缓冲了巨大的冲击力,出现了竖向的裂纹。
很快,天空中出现了另外一只高山兀鹫,不一会儿又赶来了五只,它们发现了躺在地上的益西和兀鹫。
岩羊群如梦初醒,怕兀鹫伤害益西,回头围了上去,将它护在中间,羊王也被益西的举动震撼了,也破天荒地拥了上去。
四只高山兀鹫,只好无奈地飞走了,余下两只俯冲下去,很快就将兀鹫的尸体处量殆尽了。
在接下来的发情期,益西的身体,已完全康复,离群的公羊,为了争夺交配权,也回到了岩羊群。经过一番争斗,年迈暴戾的羊王,被赶下了羊王宝座,益西则不负众望地当上了羊王。
当上羊王后,益西留下了很多强壮的公羊,并开始大力整顿纪律,明确告诉公羊,它们巨大的角,除了用来争夺交配权和羊王宝座,更重要的功能,是抵御掠食者,保护整个羊群的。
经过一番调整,一旦出现天敌,岩羊群都让老弱病羊走在前面,母羊和小羊在中间,强壮的公羊一律在后面,大家有条不紊地,沿着既定的羊道逃跑,益西则带着培养出来的四大金刚断后,倘若碰到意料之外的危险,它便和四大金刚随机应变,有必要的话,它们甚至会用生命来保护整个羊群。
因此,掠食者来了,便出现开头的一幕。
一般情况下,益西要求羊群走既定的羊道,当面对危险时,才由公羊去踩翻山坡上大量的岩石,让滚石向后面的捕食者冲去,捕食者为了躲避滚石,速度自然会慢下来,从而给羊群留出时间逃跑。
由于纪律严明,又有益西和四大金刚保护羊群,自益西当上羊王的这年冬天开始,雪豹、狼群和兀鹫等,就很难捕到岩羊了。
附近的那只雪豹,主要以岩羊为食,费了很多功夫,尝试了无数次,依然无法捕到岩羊,便病急乱投医,竟然与虎谋皮,它联合附近的五只狼,大家决定共同捕杀岩羊,共同分享猎物。
狼群果然聪明,很快提出了一个好方案,很快就给益西和岩羊造成了重创。
这一次,当五只狼从山坡下冲上来时,羊群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很快冲上了半山腰。当羊群停下来,庆幸又一次地成功脱险时,雪豹却从背面山坡爬上崖顶,出乎意料地,从崖顶上俯冲下来,羊群始料未及,全都慌乱地向山坡下冲去。
于是,山坡下的五只狼,便轻松地咬死了三只小羊,雪豹冲下山坡,也叨走了一只老羊。
狼和雪豹的配合,简直无懈可击,益西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对策。
整个冬天,羊群总共失去了三十二只岩羊。
羊王益西(四)
对于岩羊来说,高原上的冬天,饥寒交迫不说,还特别地漫长,现在又有狼群和雪豹的威胁,整个羊群的情绪,都陷入了低迷。
终于熬到了冰雪融化,白色和黑色的地面,此消彼长。
摩崖峰下,高山草甸上的蒿草,开始泛绿,报春和点地梅,次第开出了白色和粉色的花儿,旱獭、野兔等蛰伏的动物,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供狼和雪豹选择的食物多了,岩羊群才从沉闷和压抑中,暂时性地解脱出来。
新鲜的蒿草和点地梅,美味多汁的菇类,吸收着岩羊群,羊群不顾一切地来到草甸上采食,累了回到摩崖峰北坡休息、反刍,享受一年中短暂而食物丰富的春天和夏天。
高原上的动物,适应性很强,几乎都选择在食物丰富的夏天,来养育幼崽,母岩羊也在蒿草离离的季节生儿育女,五只狼组成的小狼群,有两只母狼同时怀孕了,它们与猎物的繁殖,基本上保持了同步。
母狼怀孕后,头狼的压力更大了,它很快发现岩羊群,经常在草甸、水边、盐碱滩、摩崖峰四个地点之间流连。
周边地区,只有一个盐碱滩,岩羊群为了生存下去,必须经常舔舐盐分,何况怀孕的母羊,对盐分的需求,也远比平时迫切。
为了独享羊群,头狼不再与雪豹合作,而是让狼群采用蹲守盐碱滩的方式,来捕杀岩羊。
接连两次,岩羊群在盐碱滩上,都受到了狼群的袭击,从而失去了五只岩羊,其中还包括两只怀孕的母羊。
益西非常生气,又无可奈何,只得要求羊群,暂时不要去盐碱滩了。
岩羊群很快就出现了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精神萎蘼的现象,益西更加着急了。有经验的老羊找到益西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产出的小羊羔,还将出现毛发稀疏,犄角发育不良等现象,这更使益西心急如焚。
益西无计可施时,岩羊群中的几只老羊,主动找到益西,说为了羊群的生存和未来,它们自愿献出生命。
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益西别无它法,只得含泪答应了。
整天夏天和秋天,益西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狡猾的狼群,使岩羊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先后失去了三十六只羊,其中有二十七只小羊羔,而昔日的宿敌雪豹,仅仅捕杀了八只羊而已。
岩羊群的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增反减,而狼群的数量,则去年的五只,扩大到了十一只。
当野兔、旱獭和棕熊躲进隐密的地方冬眠时,狼群和雪豹的食物压力来了,它们都把眼光放在了岩羊群身上,两者又开始合作,按照去年的方式捕杀岩羊。
今年的高原,天气特别寒冷,由于狼群的疯狂屠杀,岩羊群开始恐慌起来,岩羊的心情,像这个季节的天气,冰冷彻骨。
益西当然明白,照此下去,岩羊群早晚会毁于这支贪婪的狼群。不过,它早已想好对策,计划在冬天全歼这支可恶的狼群,只不过,它在等待时机。
羊王益西(五)
一连几天的暴雪,摩崖峰的北面山坡,覆盖了至少三米厚的积雪。
太阳出来了,岩羊群好几天没进食了,岩羊小心地从积雪中,踏出一条小道,来到草甸上采食。草被大雪覆盖了,它们只能慢慢地刨开积雪,从下面寻找枯草吃。
而十只公羊,则忍着饥饿,在羊王益西的带领下,艰难地践踏出一条通向崖顶的小路。公羊很纳闷,不知道益西费这么大的力气,踩出一条通向崖顶的路,到底有什么用途,但它们都很尊重益西,看到益西严肃、认真的样子,只得默默地跟在后面,慢慢地挪动。
夕阳西下,哨羊远远地发现了白色的积雪上,慢慢移动而来的黑点,及时发出了警报。
当岩羊慢慢地回到山坡,益西已经安排十只公羊,守在陡峭的悬崖上,它让母羊过去以后,去平缓的山坡上休息,它却没有跟上,只是将母羊回去的路,用积雪封住,它独自留在了陡峭的悬崖下,等着十一只狼。
狼群到了岩羊开拓出的小道,还自以为得计,很快追到了山坡上。
益西看到了狼群,便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悬崖底下走去,头狼见益西的体形很大,狼群也三天没有吃食物了,不由咽了咽口水,让小狼留在外面,观摩它的捕猎游戏,它亲自带着四只成年狼,迅速地追了上去。
头狼很快追上了益西,益西回过头,尖叫了一声,然后用角对着头狼。
一只岩羊和五只狼,开始在厚厚的积雪上,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不过,这次是猫多鼠少而已。
陡峭的悬崖上,公羊见狼群追到了崖底,便按照益西的吩咐,开始在既定的狭窄小道上,拼命地奔跑。
很快,头狼追上去,咬住了益西的脖子,益西挣扎了一会儿,便没有动静了,可是它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像这个季节的高原上,那温暖的一抹阳光。
公羊跑得越来越快,它们奔跑时产生的震动,使悬崖上的积雪,骤然产生了松动。接着,这些积雪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崖下的益西和整个狼群,轰然奔涌而去。
然后,一切都恢复平静了。
悬崖上的公羊,平缓山坡上的岩羊群,都亲眼目睹了堆积如山的积雪,将自己的羊王和可恶的狼群,一起掩埋了。
岩羊的眼神,像天边那一轮泣血的残阳,慢慢地隐埋在了夜色之中。
雷鸟与金雕(一)
六月份,阿尔泰山南坡的林线之上,鸟儿喧嚣的求偶大戏早已结束,各种颜色的野花,星星点点,铺满了平缓的山坡。
红艳亮丽的新疆芍药,在微风中频频颔首,向春天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一个山坡上,栖息着很多岩雷鸟和柳雷鸟,此时都忙着孵卵。
山顶裸露的岩石堆上,是岩雷鸟岩岩和妻子的巢。半山坡上,粉红色的新疆忍冬灌木丛里,则是柳雷鸟柳柳和丈夫的巢。
为了下一代,雷鸟夫妇都尽心尽责,全力以赴。母雷鸟孵卵时,公雷鸟经常守在巢边站岗和放哨。
母雷鸟斑驳的羽毛,可以隐身于岩石和灌木丛,是很好的保护色,而公雷鸟头颈部的栗棕色羽毛,很容易被掠食者发现。
一天,一对金雕夫妇在空中发现岩岩后,快速俯冲了下来。岩岩为了将掠食者引开,保护妻子儿女,立即冲出来,准备向山坡下飞去。
此时,金雕的巢中有雏鸟,远比平时凶悍,两只金雕的速度很快,配合得也好,雄雕在前面拦截,雌雕从后面扑上来,将岩岩截在山顶上。
追逐之间,雌雕发现了岩石堆上孵卵的母雷鸟,索性放开岩岩,向没有防备的母雷鸟扑了上去。
母雷鸟孵卵时间长了,饿得头晕眼花,反应速度有些慢。
雌雕抓住了母雷鸟,两只金雕扬长而去。
失去了妻子,岩岩伤心地回到巢穴,继续孵卵。
一只亲鸟孵卵,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岩岩的一饮一啄,都十分紧迫。不过,为了下一代,它只好经常饿着肚子孵卵,身子很快就消瘦了。
当新疆忍冬诱人的红色果实,挂满枝头时,柳柳两夫妇孵出了十五只雏鸟。三天以后,岩岩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孵出了九只雏鸟。
孵卵时,亲鸟有危险,带着雏鸟觅食,亲鸟和雏鸟都非常危险。
这天,柳柳夫妇带着雏鸟,在山坡上觅食时,雏鸟“咯咕咯咕”的叫声,引来了一只饥饿的猞猁。
柳柳的丈夫,为了保护妻子儿女,马上装成了受伤的样子,一只翅膀垂在地上,挣扎着向山坡下面扑腾而去。
狡猾的猞猁,根本不吃这一套,对公雷鸟的把戏视而不见,直接向雏鸟而来。公雷鸟急了,只得飞回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猞猁的去路,给柳柳和雏鸟留出逃跑的时间。
就这样,柳柳失去了丈夫。
失去了妻子的岩岩,和失去了丈夫的柳柳,经常带着孩子一起觅食,由于同病相怜,彼此慢慢地熟悉了。
尝到了甜头的猞猁,经常光顾这个山坡,捕杀雏鸟。这样一来,柳柳的十五只雏鸟,岩岩的九只雏鸟,很快都成了牺牲品。
雷鸟与金雕(二)
岩岩失去了妻子,现在又失去了儿女,孤苦伶仃地生活着。它痛定思痛,想到自己和柳柳一家的遭遇,于是苦苦地思索,希望能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接下来一段日子,岩岩利用出去觅食的机会,用心关注着周边其它鸟儿的生活,希望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很快,它发现不远的悬崖顶上,矗立着两块巨大的岩石,两块岩石中间,有一条两米多宽,贯通到顶的缝隙,捕杀它妻子的金雕夫妇,竟然将巢建在了岩石的缝隙里,巢的宽度刚好填满缝隙,而高度足有近十米。
原来,金雕有修复旧巢的习惯,这里的食物丰富,金雕夫妇安土重迁,年复一年地修复和加高旧巢,巢终于达到了这么庞大的规模。
不过,巢穴的下面,完全被交错的树枝等插满了,金雕只住在最上层。
金雕硕大无朋的巢,使岩岩大感意外,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它继而发现,其中还有不可理喻的事情。
巢下层的树枝空隙里,竟然居住着很多麻雀,它们整天生活在金雕的眼皮子底下,没有碰上麻烦不说,金雕反而提供了庇护。
大树下面好乘凉,作为弱势群体的麻雀,栖息在金雕的地盘里,使红隼、渡鸦等凶猛的鸟儿,都不敢去招惹。
看到这里,岩岩心里有数了。
春天来了,阿尔泰山的冰雪开始融化,黄色的顶冰花,首先破雪而开。接着,紫白色的猪牙花,红彤彤的新疆芍药,也次第绽放。
缤纷的色彩,点燃了鸟儿的激情。
山坡上,热闹起来,成群的雪鸡、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排着队似的,依次开始一年一度的求偶表演。
雷鸟发情时,作为岩雷鸟的岩岩,由于亢奋,它红色的眉瘤,充血胀大,变得更加醒目,再配上分明的黑色过眼线,除了时尚漂亮,还真的有一点“萌”。
它飞到最高的岩石上,开始放声歌唱,炫耀自己的外形和歌喉。
上年的冬天,当岩岩换上洁白的外套,其鲜红的眉瘤,黑色迷人的过眼线,经典的红黑白三色搭配,就已经让柳柳意乱情迷了。
柳柳本来是柳雷鸟,却跨越种族,喜欢上了岩岩。
看到岩岩的求偶表演,柳柳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岩岩的身边。很快,三只母岩雷鸟也来了,都急切地等待岩岩的选择。
大概是日久生情吧,岩岩对柳柳情有独钟,毅然决然地驱逐了三只同类。
岩岩带着柳柳,查看了那对金雕硕大的巢和麻雀以后,将它们的爱巢,筑在了悬崖峭壁下面的砾石堆上。
起先,柳柳对于金雕眼皮子底下的生活,还是有些提心吊胆,后来才发现,金雕夫妇整天忙着孵育后代,对新搬来的雷鸟邻居,并没有表露出任何驱逐和捕杀的意思,也就很快适应了。
柳柳产卵时,听到金雕夫妇的巢里,传来了两只雏雕的乞食声。
它提醒丈夫,岩岩的前妻是这对金雕杀死的,如果丈夫愿意的话,它们可以趁两只金雕不在的时候,将两只雏雕掀出巢穴摔死,这样就可以报杀妻之恨了。
岩岩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
它说将家搬到金雕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利用金雕强烈的地盘意识,去驱赶那些凶猛的掠食者,从而间接地为它们提供保护。如果去摔死雏雕,一旦被金雕夫妇发现,它和柳柳只有死路一条。
岩岩还说,大家都是邻居了,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忘记过去的仇恨,和睦相处的好。
很快,柳柳就明白岩岩的良苦用心了。
雷鸟与金雕(三)
一天,柳柳正在孵卵,一只猞猁赫然出现在山坡下。柳柳仔细一看,这只猞猁,就是去年杀掉它们孩子的凶手,想到去年的悲惨遭遇,柳柳的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岩岩早已发现了猞猁,见妻子很害怕,赶紧走上去,安慰柳柳说,金雕应该会出手的。
果不其然,一只金雕很快冲了下来,在猞猁身边不停地鸣叫和袭扰,一幅不赶走猞猁绝不罢休的样子。
猞猁已经发现砾石堆上的雷鸟,当然不愿轻易地放弃,它一边反击金雕,一边继续向山坡上爬来。
柳柳见状,更加胆寒了。
接着,另一只金雕俯冲了下来,趁入侵者不注意,狠狠地在猞猁屁股上啄了一下,猞猁惨叫了一声,还是不想离去。
两只金雕,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不断地袭击入侵者,猞猁首尾难顾,被狠啄了几次后,见金雕的攻势越来越凌厉,只得狼狈地逃走了。
自那以后,这只可恶的猞猁,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山坡。
今年,经过雷鸟夫妇的共同努力,柳柳产下的十八枚卵,全都孵化成功了。
当雷鸟夫妇带着一大群雏鸟,在山坡上觅食时,雏鸟吵闹的叫声,又使柳柳担心起来,怕叫声引起金雕夫妇的注意,从而给雏鸟造成杀身之祸。
可是,金雕夫妇整天忙着去外面捕猎,哺育雏雕,对眼皮子底下的雷鸟夫妇和雏鸟,反而视若无睹。
但雷鸟的天敌,除了金雕和猞猁,还有其它掠食者。
一天,金雕夫妇很早就出去觅食了。
悬崖下的山坡上,岩岩和柳柳穿着斑驳的外套,一边觅食,一边给孩子上生存训练课,教孩子识别各种植物。
看到顶冰花,岩岩警告说,这种植物全身都有毒,千万不能碰。
看到新疆忍冬,柳柳提醒说,忍冬的果实,色味香俱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雏鸟会飞时,两夫妇还要带孩子到雪线以上,教雏鸟刨开积雪,采食下面的草茎等。只有这样,到了冬天,当大雪覆盖地面时,孩子才能找到食物,从而生存下来。
雷鸟夫妇带着一大群孩子,在山坡上忙得不亦乐乎。
一只红隼,从远处滑翔过来,发现山坡上的雏雷鸟后,只悬停了一会儿,开始俯冲下来。
岩岩及时发出了警报声,然后起飞,在空中拦住了红隼。
雏鸟听到了警报声,迅速围到柳柳的脚下,柳柳随即伏下身子,张开翅膀,紧紧地盖住地上的孩子。
红隼见偷袭不成,依然不想离去,于是在低空滑翔,等待时机。
雷鸟不擅长飞行,岩岩拦阻了一会,弄得疲筋力尽,只得落地,守在妻子儿女身边。
两夫妇看着天上阴魂不散的红隼,非常紧张。
倏然,悬崖上的雕巢里,响起了雏雕急切的乞食声,雌雕抓着一只野兔,终于回来了。
红隼见大雕回来了,知道此地不可久留,赶紧振翅升空,从金雕的地盘逃走了。
岩岩和柳柳这才松了一口气,带着孩子继续觅食。
借助金雕的庇护,岩岩和柳柳像雕巢的麻雀一样,在金雕的眼皮子底下定居下来。缘于金雕强烈的地盘意识,雷鸟夫妇和孩子们,再也没有受到猞猁和其它掠食者的捕杀。
凶悍的金雕,原来也有柔情的一面,它们会善待家旁边的弱小动物,并与这些邻居和睦相处。看来,人类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放之动物界,有时也同样地适用。
而雷鸟岩岩,竟然在最危险的地方,在金雕的眼皮子底下安营扎寨,生儿育女,顺利地延续了血脉,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长鼻猴阿呆(一)
故事发生在婆罗洲森林中,河流的入海口。
晨光熹微,雄长臂猿刚开始唱晨曲时,长鼻猴王阿呆就拖着长尾巴,挺着西瓜一样的大肚子,带着十八只母猴和小猴,开始在红树林中吃树叶。
长鼻猴主要以树叶为食,它们的大肚子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以消化叶子上的纤维素,并分解树叶中的单宁和氰化物等毒素。
阿呆像茄子样的大鼻子太长了,盖住了大半边嘴巴,连吃树叶时,都不得不拨开鼻子,才能将树叶喂进嘴里。
为了寻找毒素少,可口而美味的嫩叶,阿呆带着猴群,不断在树与树之间跳跃。
当它们的领居银叶猴,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在红林中活动时,阿呆和长鼻猴群已经吃饱,转到了河边一棵最大的无花果树上。
长鼻猴属于反刍动物,需要时间来反刍食物。树上的无花果,已经熟透了,猴群却视若无睹,它们坐在树上,在飞蜥的滑翔身影中,一边休息,一边反刍。
大家很快进入了梦乡,突然从远处的树林,传来了骚动声,吵醒了睡意朦胧的阿呆。它听到自远而近的声音,下垂的长鼻子立即鼓胀起来,不停地晃动。
阿呆跳到无花果树最高的树枝上,晃动着左右摇摆的大鼻子,对着声音的方向,大声地怒吼起来。
它的大鼻腔,像一个天然的音箱,具有极好的共鸣效果,阿呆的怒吼声高亢响亮,惊醒了树上的长鼻猴,它们纷纷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来者是食蟹猴,它们冲着无花果而来。成熟的无花果,含有大量糖分,对于长鼻猴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糖分在长鼻猴富含微生素的大肚子中会发酵,从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能造成它们发胀而死。
很快,二十多只食蟹猴,包围了长鼻猴群,猴王阿宾高高举起尾巴,翕动上嘴唇,呲牙咧嘴地对着长鼻猴群。
长鼻猴与很多素食动物一样,胆小怕事,不喜欢打斗,阿呆的怒吼,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何况来者是这里的恶霸食蟹猴,自从凶悍的阿宾当上猴王以后,它们便经常欺负和驱逐长鼻猴、银叶猴。
面对一大群恶霸的围攻,阿呆情急之下,明知树下的河中有湾鳄,也不得不采用跳水的方式逃跑了。
它跳到一根树枝上,站了起来。只见这个跳水和游泳健将,下身穿着白色的三角裤,上身穿着棕色的泳衣,毫不犹豫地从二十多米的高处跳入水中。
其它的长鼻猴,也跟着跳了下去,虎视眈眈的食蟹猴,看了它们的跳水表演,不禁感到一丝胆寒。
此时,母湾鳄阿昆正在河边打瞌睡,听到了动静,立即潜入到了水里。
河水里,长鼻猴奋力地向对岸游去,它们的脚呈半蹼状,速度相当快,很快就靠近了对岸。
阿呆爬上岸边的一棵倒木上,回头看了看河中,不由大惊失色,开始吼叫起来。
阿呆最喜欢的母猴,怀里缠着一只幼猴,落在了后面,眼看就要被湾鳄阿昆追上,阿呆发现了,当然得提醒母猴。
可惜,湾鳄速度更快,阿昆追上母猴后,张开血盆大嘴,一口就将母猴和幼猴咬住了,然后迅速潜入水里,水面只留下打旋的波浪。
岸上的长鼻猴,眼睁睁地看着又一个同伴,成了阿昆的美餐,只能徒劳地怒吼。
几年来,阿呆所在的长鼻猴群,树上饱受食蟹猴的欺凌,水里又经常被湾鳄阿昆捕杀,这次又失去了一个同伴,猴群的情绪非常低落,上了树以后,看着身边还未成熟的青果,大部分长鼻猴都无精打采,开始打起瞌睡来。
失去了爱妾和孩子,阿呆非常难过,根本无法入睡。
它一动不动地坐在树枝上,睁着眼睛,呆呆地看着树下。
树下的草丛中,有一棵猪笼草,正以自己的香味,吸引来很多昆虫,然后以捕虫笼为武器,不一会儿,就吃掉了两只苍蝇、一只蚊子和一只蚂蚁。
看到这里,阿呆想到死去的妻小,更加伤心了。
长鼻猴阿呆(二)
长鼻猴群醒了以后,都饥饿难耐,开始请求阿呆,带它们去找吃的。阿呆只得带着猴群,在树上不断地跳跃,向海边的方向而去。
它们一边走,一边吃树上的嫩叶。海水退潮后,海边的红树林中,带盐的白海榄树叶,是它们的最爱。
红树林中,阿呆和猴群,吃到了带盐分的白海榄树叶。没有争强好斗的食蟹猴,猴群吃得从容开心,阿呆的心情,才稍有好转。
阿呆没有心情觅食,它盯住滩涂,想找出宿敌阿昆的踪迹,阿昆大概吃饱了,正躲在河边的一个角落睡觉,滩涂上哪里有湾鳄的身形,倒有几只硕大的巨龟,蹒跚着脚步,捡拾招潮蟹、弹涂鱼和海枯虾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黄昏时分,当阿呆带着长鼻猴群,回到河边的一棵无花果树,准备休息时,又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这是一群单身汉公长鼻猴,由年长且体格健壮的首领率领,它们经常冒着受伤的风险,去挑战妻妾成群的猴王,一旦得胜,首领的战利品,则是一大群年轻貌美的母猴。
看到单身汉组团来造访,母猴紧张地大叫起来,因为入侵者一旦得胜,将会杀掉群所有的幼崽,它们当然如临大敌。
没有想到,整个下午都萎靡不振的阿呆,出乎意料站了出来。
阿呆的大鼻子变得又红又大,灵活而强壮的身体,在树枝之间不断地跳跃。它想通过这样的炫耀,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强壮,从而让对方知难而退。
单身公猴群看了阿呆的表演,又看了看它胀大而通红的鼻子,都面面相觑,首领摸了摸自己足足小一号的鼻子,只得灰溜溜地,带着一群单身汉跑了。
危险解除了,阿呆还是开心不起来。
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森林中四处寻找浪漫的邂逅对象,树蛙开始鼓噪起来,对萤火虫那种为了繁殖,死而后已的精神,大加赞赏。
听到吵闹的声音,阿呆夜不成寐,它想起了湾鳄,想起了食蟹猴,想起了巨龟,想起了招潮蟹、弹涂鱼等,天光欲曙时,它终于想出了报复食蟹猴王阿宾的计划。
从次日开始,当海水退潮时,阿呆总是将猴群一分为二,准时来到滩涂上。阿呆亲自带着一部分长鼻猴,主动为滩涂上的食蟹猴寻找招潮蟹、弹涂鱼等,刚开始时,食蟹猴的态度,还是很恶劣,但是当长鼻猴献上食物时,阿宾和食蟹猴,再也不驱逐长鼻猴了,反倒乐享其成,二者的关系,也慢慢地变得亲密了。
另一部分长鼻猴,则在海边巨龟出没的地方,为巨龟献上弹涂鱼和海枯虾等,时间一长,同样获得了巨龟的信任,只要长鼻猴出现在滩涂上,巨龟就爬上来,争抢长鼻猴提供的食物。
母湾鳄阿昆的发情期到了,一只庞大的公湾鳄来了,两只湾鳄整天厮守在一起,阿呆觉得对付阿宾的时机成熟了。
这天下午,海水退潮后,阿呆让两支长鼻猴猴群,再次去滩涂上,分别为巨龟和食蟹猴喂食,并尽量让它们为食物争斗起来。
阿呆没有去,它守在红树林边,眼看巨龟群和食蟹猴群,为了招潮蟹、弹涂鱼和海枯虾争抢起来时,兴奋地在树与树之间跳跃,向上次跳水的无花果树而来。
两只湾鳄,还沉浸在激情之中,早已饥肠辘辘,见了无花果树上的阿呆,将头伸出了水面,一幅垂涎欲滴的样子。
没承想到,阿呆竟主动送上门来,从树上跳到了水中,两只湾鳄大喜过望,立即向阿呆落水的地方游了过来。
阿呆落水以后,迅速向入海口游去,两只湾鳄哪里肯放过它,紧紧地跟在了后面。
到了入海口,眼看湾鳄要追上来了,阿呆却上了岸,向长鼻猴群所在的滩涂跑去,两只湾鳄实在太饿了,也爬上岸,紧紧地跟了上去。
长鼻猴阿呆(三)
滩涂上,以阿宾为首的食蟹猴群,与庞大的巨龟群,为了食物,斗得正酣。
长鼻猴群的哨兵,见阿呆引蛇出洞之计已成,及时发出了尖叫声。听了信号以后,立即有三只长鼻猴,按照阿呆的计划,冷不丁地将阿宾绑住,拖到了最大的一只巨龟嘴边。
巨龟见了阿宾,不由大怒,张开大口,一口就咬住了阿宾,掉头向海里拖去。
食蟹猴猴群正想前去抢救阿宾,长鼻猴猴群一阵鼓噪,向红树林跑去了。食蟹猴猴群见阿呆逃跑过来,后面跟着两只凶猛的湾鳄,于是一哄而散。
阿宾纵然凶悍,无奈巨龟的壳很坚硬,它又抓又啃,拿巨龟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难眼睁睁地看着巨龟,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拖入海中。
阿呆见了阿宾,立即跟了上去,眼看巨龟和阿宾要入海水了,追上来的公湾鳄,见了美味的巨龟,立即放弃了阿呆,向巨龟和阿宾追去。
可怜的巨龟和阿宾,被公鳄追上以后,后者张开大嘴用力一咬,无一幸免地成了牺牲品,连巨龟厚厚的壳,也被公湾鳄惊人的咬合力咬碎。
两只湾鳄似乎忘记了温情脉脉的厮守,一边吃美食,一边开始争吵和打斗。
阿呆躲在红树林的白海榄树上,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为两只湾鳄的贪婪吃惊。两只湾鳄吃完龟肉和猴肉,从海水中钻出来时,阿呆还见到了阿昆眼中的泪水。
当然,阿呆还不至于会傻到,认为这只母湾鳄是良心发现,才流出后悔的泪水。
所谓的鳄鱼流泪,是从眼睛周围的盐腺,析出多余的盐分而已,只不过看起来,真的像是流泪。
报复了食蟹猴王阿宾,阿呆得到了一丝安慰,但是想到渡河时的危险,相到爱妾和孩子等很多长鼻猴,都葬身于母湾鳄阿昆之口,它还是很焦虑。
孰料,接下来,河口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为母湾鳄走婚而来的公鳄,在迁移途中,由于生吞了一个小孩,被当地的巫师,用狗肉作为诱饵,设计拖到了岸上。公鳄被拖上岸以后,正要挣扎,被凶悍狡猾的人类,用木棍击中了鼻子,公鳄马上瘫软在地,嘴被人类系上绳子,当即被处以死刑了。
人类很聪明,早就发现鳄鱼的软肋,是它们的鼻子,鳄鱼的鼻子,由于神经发达,一旦受到猛烈攻击,全身就会变得软弱无力,立即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
事后,阿呆和长鼻猴群,都以为作恶多端的阿昆被杀了,它们聚集在树上,兴高采烈地讨论时,母湾鳄阿昆霍然从水中,探出头来呼吸时,吓了它们一跳。
阿呆只得另想办法,来对付最大的宿敌阿昆。
一天,阿呆让一只年轻的公猴坐在树枝上,将长尾巴垂下,来引诱母湾鳄阿昆。阿昆果然不负众望,抬起头来,张开大嘴,想咬住公猴的尾巴,将其拖入水中,阿呆和另外两只成年母猴,立即将手中的石头扔进了阿昆的嘴里。
谁知,年轻公猴脱了险,阿昆却张开大嘴,从容地将三块石头,吞进了肚子,好像一点事也没有,这一举动,让阿呆和长鼻猴大为吃惊。
当然,长鼻猴猴群不知道,鳄鱼本来就有吞食石头的习惯,石头进入它们的肚子以后,成为了压舱石,鳄鱼才能随时潜入水中,伏击落入水中的猎物。
一计不成,阿呆又生一计。
燕鸻鸟,是阿昆的私人牙科医生。阿呆和长鼻猴猴群,经常发现阿昆卧在岸边,闭上眼睛,张开大嘴,让燕鸻鸟钻进它们的嘴里,啄食水蛭、蚂蟥和牙缝的残肉。
阿呆认为,此时的阿昆,是攻击的最佳时机。
当母湾鳄阿昆,再次享受牙医服务时,阿呆带着两只强壮的母猴,轻手轻脚地走上去,想冒着危险,攻击阿昆的眼睛。
哪知道,阿呆和两只母猴,刚走了两步,阿昆嘴里的燕鸻鸟,就听到了动静,立即从嘴里飞出来,站在旁边的树上大叫。
阿昆听到报警声,马上睁开眼睛,迅速跳进了河里。
长鼻猴阿呆(四)
阿昆实在太强大了,阿呆绞尽脑汁,想尽了很多办法,都不能置湾鳄于死地,它只得继续等待机会。
夏天来了,阿昆上到岸上,在离水边十米左右的树荫下,挖出了一个很大的浅沙坑,接着将枯叶和腐草铺在坑里,作为巢穴。
接下来几天,阿昆先后产了四十二枚卵,它用腐草和沙土将卵,全部埋在巢穴里,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巢穴里孵卵。
正午温度太高时,阿昆才回到水里,浑身沾满水地返回巢穴,将水洒在腐草和沙土上,来给巢穴降温。
阿呆了解这一情况后,总是趁阿昆下水的间隙,带着几只成年母猴,赶紧刨开巢穴,用石头尽可能多地打碎卵。
可是,在鳄鱼的巢穴旁边,有一对水石鸻的巢穴,它俩为了防止蜥蜴等动物吃卵,特地将巢筑在了阿昆的巢穴旁边。
当然,为了报答恩人,它俩跟燕鸻鸟一样,随时也为阿昆提供着警报工作。
听到水石鸻的尖叫声,阿昆迅速冲回巢穴,由于它的速度很快,有好几次,它都差一点咬到了阿呆。
随着阿昆越来越警惕,阿呆和长鼻猴群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难实施了。
附近的巨蜥,闻到了破卵的臭味后,也经常来偷吃卵,阿昆慢慢开始癫狂了,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总是歇斯底里地,攻击巢穴周围见到的任何动物。
不管怎么样,巢穴里还是有十五只卵,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阿呆眼睁睁地看着,阿昆即将孵出幼鳄了,那时的阿昆,重新回到河里,长鼻猴渡河时,又将受到威胁。
阿呆心里很忐忑,整天吃睡难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呆蓦然想到人类对付公湾鳄的方法,用棍子敲击湾鳄的鼻子,等湾鳄全身瘫软时,再用绳子将它的嘴巴捆上。
阿呆将自己的计划,向长鼻猴猴群讲了一遍,猴群开始沸腾起来,它们终于可以抹去,一直悬在头顶上的阴影了。
长鼻猴开始分头准备,有的去准备石头,以代替人类的木棍,有的去准备藤蔓,以代替人类的绳子。
这天,下着暴雨,阿昆怕雨水淋湿了卵,整天伏在巢穴上,寸步不离。后来,它又困又乏,恹恹地睡着了。
阿呆带着长鼻猴猴群,带着石头和藤蔓,在雨声的掩护下,悄悄地来到了巢穴周围的树上。
骤然之间,十多块石头飞向了阿昆的鼻子,沉醒中的阿昆,顿时鼻青脸肿,当它乍然醒来时,全身已软弱无力,无法应对长鼻猴群的围攻了。
阿呆见对方瘫软在地,立即带着猴群一拥而上,将阿昆的嘴巴缠满藤蔓,并打上了死结。猴群赶走了聒噪的水石鸻,然后跳到树上,大家一起观看这只作恶多端的湾鳄,接下来有什么反应。
阿昆恢复体力后,由于嘴巴被缠住,变得非常烦躁,它一会儿跳入水中,一会儿想起了巢穴中的卵,随即又冲到岸上,如此折腾了好久,看得树上的长鼻猴群,乐得大声地尖叫。
它无法进食,在河水与巢穴之间,折腾了三天以后,终于饿死了。
没有了恐怖的湾鳄,一只斑帆蜥出现了,在河面使出了“水面漂”的独门功夫,只见它的后肢在水面飞快地奔跑,直到力气耗尽后,才跌落水中,从容地向对岸游去。
看到这里,长鼻猴猴群欢呼雀跃起来,它们爬到最高的无花果树上,一只接一只地跳入水中,表演它们引以为自豪的“高台跳水”游戏。
经过一番努力,在另一只湾鳄到来之前,阿呆和长鼻猴群,总算可以开心地玩水,安全地渡河了。
底坎尔的乌鸦(一)
底坎尔,位于吐鲁番东南方向,是进入罗布泊的最后一个村庄。
汉代时,它是中原通往楼兰故国的一个重要驿站,后来慢慢地廖落了。解放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维族人陆续搬到已是一片荒凉的底坎尔,开始定居下来。
底坎尔原有的水源,枯竭以后,维族人修建了坎儿井。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水,为了防止蒸发,防止沙尘弥漫,又沿着坎儿井,栽了很多桑树。
有了水的滋润,荒滩长出了绿草,小桑树长成了树林,维族人家养的羊、牛和毛驴多了起来,麻雀、斑鸠、寒鸦、秃鼻乌鸦等鸟儿,也在底坎尔安营扎寨了。
很快,底坎尔变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小村庄。
生活稳定下来了,不知哪个好事者,弄来一些卿鱼苗,放在坎儿井的沟渠,不到几年时间,卿鱼大量地繁殖,当地人的烦恼,也就开始了。
当地人所有的生活用水,都得依赖坎儿井,随着鲫鱼的大量繁殖,他们从坎儿井提回去的饮水里,开始有了难闻的鱼腥味,这让不吃鱼的维族人,感到非常难受。
维族人信仰的***教,反对杀生,教义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鲫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人。
除了鲫鱼,还有一个更加痛苦的事情,不仅折磨着当地人和过路人,还折磨着当地的牲畜和野生动物。
有一种棕褐色的草蜱子,具有非凡的热定向能力,平时躲藏在地面或草丛中,一旦有人或动物经过,它们立即爬到宿主的身上,将螯头插入皮肤,开始吸血。
这些可怕的吸血鬼,非常狠毒,如果没有受到打扰,它们就寄生在宿主的身上,吸上两三天的血,直到身子里全是血液,体形膨胀至五六倍以后,方才罢休。
发现身上的草蜱子,人们还不能硬拔,不然的话,它的头会断在皮肤里,造成身体奇痒,反而更加难受。
对付吸血的草蜱子,只能用火去烫它的尾部。草蜱子觉得屁股灼烧得难受,似乎要着火了,很快就会将身子退出来。
人类还好,懂得怎么去防范,即便身上有了草蜱子,还可以立即除掉这些可恶的吸血鬼,可是羊、牛、毛驴等牲畜,以及当地的野生动物,那可就惨了,它们对身上的草蜱子无能为力,好像被判了长期徒刑,只能默默地忍受折磨。
因而,受到草蜱子折磨的牲畜和野生动物,很快就会消瘦。
后来,有一个汉族的科考人员,要去罗布泊考察,在底坎尔只住了两天,就领教了草蜱子的厉害。
第二天,科考人员就要走了,他寄宿的那户维族人,非常热情好客,男主人从外面,猎了一只塔里木兔回来,准备用来款待他。
无意之中,科考人员发现地上的塔里木兔,长得非常瘦弱,他产生了好奇,走上前去仔细一看,不由大为震惊,身上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原来,兔子的耳朵上,赫然寄生着八只草蜱子。
科考人员的身上,只有一只草蜱子,他都痛苦得手足无措,何况一只小小的兔子身上,竟然寄生着八只,一想起来,他就浑身就不自在。
他想到了羊、牛、毛驴等牲畜,赶紧去主人家的畜栏里,仔细地查看了一遍,又询问了主人,才发现这里的人和牲畜,无一例外地饱受草蜱子的折磨。
科考人员留了下来,他要想办法,帮助当地人消灭这些可恶的吸血鬼。
底坎尔的乌鸦(二)
次日,他在底坎尔村庄逛了几圈,查看了周围的鸟儿和动物后,来到了坎儿井边上,当他看到沟渠里泛滥成灾的鲫鱼时,不禁欣喜若狂。
科考人员的老家,在南方的水乡,他打小就喜欢吃鱼。由于条件限制,在荒漠上考察,不是吃干粮,就是吃当地人的羊肉,他早就厌了。
当地人的条件艰苦,却大方地宰杀羊来招待他,他当然不忍拂其情,伤了主人家的好意。吃了几次羊肉后,他上火得很厉害,嘴里长满了泡,为了不伤主人家的好意,也只能默默地忍着。
现在,竟然发现了鲫鱼,他立即脱下鞋子,挽起裤脚,下到沟渠中,捉了很多鲫鱼,用桑枝串起来,带到了主人家。
主人见了鲫鱼后,显得很高兴,很快为科考人员做成了烤鱼。吃饭时,科考人员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吃鱼。
通过了解,他才知道,当地人并不吃鱼,但为科考人员吃鱼的行为,感到非常高兴,而且挽留他多住几天,希望能多吃掉一些鱼。
这下子,科考人员明白了,摆在他面前的,不只是草蜱子一个难题,还有鲫鱼问题。
晚上,他不停地搔身上草蜱子咬过后的奇痒,一夜无眠。
科考人员在南方的农村长大,当然知道家乡的耕牛身上,也有一种牛蜱,个头跟草蜱子差不多不说,其吸血方式,也惊人地相似。
南方的耕牛,在野外吃草时,经常有八哥、黑卷尾、牛背鹭等鸟儿,陪伴在身边。这些鸟儿,有时跟在后面,是为了吃耕牛惊起的蚱蜢、小青蛙等昆虫和动物。
有的时候,这些鸟儿站在耕牛身上,像非洲野水牛身上的牛椋鸟一样,啄食牛身上的牛蜱等寄生虫。
科考人员想了想,这里没有牛背鹭,也没有八哥、黑卷尾,除了野生的麻雀、斑鸠、寒鸦和秃鼻乌鸦,就是本地人饲养的鸽子,这些鸟儿之中,只有寒鸦和秃鼻乌鸦的食性最杂。
最后,他想拿个头大一些的秃鼻乌鸦来做试验。
他让主人捉了一对秃鼻乌鸦,关在笼子里,将其饿了一天之后,开始喂草蜱子,秃鼻乌鸦看了一下,觉得草蜱子不是它们的食物,但两只鸟儿又饥饿难耐。
后来,聪明的秃鼻乌鸦,还是做了尝试,将草蜱子吃了。
几天之后,这对秃鼻乌鸦,慢慢地习惯了草蜱子的味道。
接下来,科考人员让当地人猎来塔里木兔,然后放在笼子里,让秃鼻乌鸦在兔子身上,寻找草蜱子吃。
他们成功之后,又将身上有草蜱子的羊,关在房间里,又让秃鼻乌鸦去羊身上,继续找草蜱子吃。
接着,他们反复更换羊,直到草蜱子,变成了乌鸦的美味。
然后,科考人员将这对秃鼻乌鸦放了。
这对秃鼻乌鸦,回归大自然后,由于熟悉了草蜱子的味道,便经常站或趴在吃草的羊、牛和毛驴等牲畜和野生动物身上,去啄食草蜱子。
开始时,牲畜和野生动物可能觉得痒,有些不太适应,但秃鼻乌鸦清除草蜱子后,它们觉得浑身轻松,也就慢慢习惯了,有时还索性躺在地上,满足秃鼻乌鸦的需求。
秃鼻乌鸦是一种很聪明的鸟儿,同类看见以后,很快就悟出了个中奥妙,纷纷开始尝试,将草蜱子当作食物,与秃鼻乌鸦混群而居的寒鸦,很快也加入到了啄食草蜱子的队伍。
科考人员大喜,草蜱子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至于鲫鱼,也可如法炮制,但维族人不杀生,让他们将鲫鱼捞起来,送给乌鸦吃,这有些强人所难。
后来,科考人员想出办法,让当地人准备一幅网,凡是汉人来此,就让他们去打来鲫鱼,好客的主人家,再免费加工给他们吃。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来此的汉人,除了体验捕鱼的快乐,还体味到了当地人的盛情和好客,大家各取所需,又何乐而不为呢!
汉人吃剩的鲫鱼,当地人再喂给寒鸦和秃鼻乌鸦。
底坎尔的乌鸦,为当地人除去了烦恼,而它们的食谱上,也平添了两道美味。
地下森林的动物(一)
一万多年前,东北地区的张广才岭,火山突然开始喷发,森林毁灭殆尽,形成了七个天坑,最大的一个天坑,直径足有五百米,深度近两百米。
后来,火山停止喷发,天坑和周边地区,一片死寂,鸟儿也不愿意落脚,只能看见它们从空中掠过的身影。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坑周围慢慢地长出了树木,也出现了松鼠等小动物。
鸟儿从天坑的上空飞过,撒下的粪便中,有很多草籽,秋天的松鼠,有时又将松塔,藏在四周的岩壁缝隙,这些草籽和松塔,经过漫长地发芽、生长和蔓延,在天坑的火山灰上,形成了以红松和落叶松为主的地下森林。
陡峭的岩壁,富含盐分和矿物质,悬羊作为食草动物,又是攀岩高手,喜欢在岩壁上舔食盐分。在悬羊的换毛季节,它们要补充矿物质,在岩壁上活动的时间,则更多了。
天坑周边的食草动物,一旦受到掠食者的追捕,穷途末路之时,有些只好跳下岩壁求生。随着幸存者越来越多,它们在地下森林繁衍生息,成为了常住居民。
就这样,几千年过去了,最大的天坑,形成的地下森林中,地上已栖息着成群的野兔、狍子、悬羊和野猪等动物,树上则栖息着松鼠、喜鹊、松鸦、星鸦等动物和鸟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是一只金钱豹和狼群。
这些动物,通过长期此消彼长的生存竞争,这里的食物链是稳定的,生态也是平衡的。
随着东北虎的意外闯入,改变了这里的食物链,也打破了地下森林的生态平衡。
一个春天,两岁多的雌性东北虎“虎妞”,被母虎从长白山所在的地盘驱离了。虎妞开始独立生活,它顺着长白山朝东北方向走去,无意中来到了最大的地下森林周边。
走了很久,虎妞非常饥饿,开始寻找猎物。
很快,它发现前面的森林中,有一群狍子,于是赶紧伏下身子,利用茂密的树林,作为掩护,慢慢地靠了上去。
快要接近时,红松树上的一只喜鹊,发现了虎妞,立即发出了尖锐的叫声。狍子听到警报声,全都停止了进食,抬起头来提防着掠食者。
由于饥饿,虎妞不想错过这次捕猎机会,立即发动了进攻。狍子四散而逃,虎妞的眼前,完全是一片白花花的屁股。
狍子的尾巴,内侧是白色的,受到惊吓后,尾巴自然地炸开,就呈现出了白色。
白花花的屁股,使虎妞眼花缭乱,不知到底该追哪一只狍子。
不一会儿,一只老狍子和几只小狍子掉队了,虎妞向掉队的小狍子追去,孰料老狍子有意放慢了速度,挡在虎妞和小狍子之间,虎妞只得将目标,换成了眼前的老狍子。
原来,老狍子知道自己的来日无多,为了救小狍子,准备豁出性命,把老虎引开。
老狍子见虎妞追赶自己,马上换了一个方向,朝小狍子相反的方向跑去,虎妞紧紧贴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了,老狍子却停了下来。虎妞不管三七二十一,纵步跃起后,向老狍子扑了上去。
跃起以后,虎妞才知道大事不妙,狡猾的老狍子不见了,自己则先后有一种悬空和下坠的感觉。
下面是地下森林。
虎妞压断了岩壁上的一棵红松树枝,身子继续下坠,幸好它的身形敏捷,下坠过程中,用前肢抱住了地下森林的一棵落叶松树干。
由于惯性,虎妞无法抱紧树干,身子还是落在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