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找出问题,入潭登岛
“问题······”吴大志没有立即回答吴夺,而是沉吟起来。
“这五个面上,都布满了裂纹,有的还很严重,是不是就是问题所在?”吴夺因为一直在琢磨,干脆一并问出来了。
“不要这么急。”吴大志抬手指了指展示的大图,“这五个面上,都布满了裂纹,说明肯定是出问题了。不过,从此处的特点来看,裂纹应该是问题导致的,却并不是问题本身。”
此时,葛亮开口了,“上头的石笋,为阳形,尖部是白的;底下馒头状石丘,为阴形,顶部是黄的;那么,白金为乾,黄土为坤。这······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所以我猜,原先······”
“原先石笋上应该有石乳滴下!”
吴大志眉头一挑接了葛亮的话,葛亮也继续说出了这一句,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没错,应该是这样!”吴大志捻动手指,继续延伸:
“底下的馒头状石丘,如果承接石乳,那么顶部应该是圆窝,而不是球面!
如此,也更符合阴形。
这说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石乳滴下,所以下方石丘的圆窝已经长平并凸成了球面。
结合独山大冢兴建的春秋末期,两千多年不曾有石乳滴下,恰能符合这个实际情况。”
葛亮连连点头,“石乳停滴,阴阳不接,整个五行俱全的风水核心,就此失衡!五行虽全,却已不能圆融!”
听到这里,吴夺彻底明白了:
“所以,‘小溶洞’代表五行的每一个面上,都出现了裂纹;所以,对应这个风水核心而建成的坡地,原本雌雄同株的树种就此枯死!
若是水潭中的‘变色龙’也是雌雄同体,那么繁衍不力,应该也受到了影响。
只不过,因为它在水潭中承接了扬州鼎改变地气所产生的强烈土性,所以还不至于一下子绝种!但目前来看,这水潭之中,只剩这一条‘变色龙’了,离绝种也不远了。”
······
一下子发现了问题所在,大家就此讨论了一番。
“石乳停滴,会不会和兴建独山大冢有关?”庞统在大家讨论告一段落后提出,“也就是说,勾践应该是发现了这个风水核心,就此兴建独山大冢和外围的配套工程;但是,却因为挖出墓道、兴建陵墓,却反而导致了风水核心出了问题。”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吴大志应道,“虽说当时兴建王陵,肯定会有巫师把关,但是小溶洞在大溶洞之中,从大溶洞往下挖墓道,路线和结构上稍有差池,可能就会引发问题。”
葛亮补充,“也有可能就是地质原因,属于自然范畴,此地本来也是自然生成。”
“风水轮流转啊。”庞统微微一笑,又道:“那现在这个情况,除了外部我们看到的影响,对于独山大冢王陵内部影响······”
“这就不好说了。之前我判断,其中可能非常凶险,现在仍不能完全排除。”吴大志顿了顿,“不过,现在有一个利好现象。”
吴大志说着,看了看吴夺。
吴夺嘿嘿一笑,“让我说?”
“你前头不是挺着急接话的么?说吧。”
吴夺也没再推挡,便就说道:
“这个利好现象,就是‘变色龙’!
变色龙还能在水潭中活着,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扬州鼎改变地气,缓解了风水核心出问题的不良影响。
从溶洞到独山大冢,墓道和地下河应该有交集;而秘藏扬州鼎之地,应该和地下河也有交集;扬州鼎改变的地气,通过地下河作用于独山大冢。
而且,这都两千年过去了,最起码整体环境应该是比较稳定了。”
庞统颔首,“事情都到这一步了,那就先把独山大冢之疑搞清楚。现在看来,溶洞中的‘观景岛’顶面,很可能就是进入墓道的‘突破口’!这次得进人了。”
大家都点了点头。
探明“独山大冢”,对于寻找秘藏扬州鼎之地的入口,虽说还不知道有多少有用的线索,但起码现在是有的放矢。
同时,“独山大冢”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考古项目。
寻鼎以来,他们“搂草打兔子”的事儿也没少干,而且往往不是一般的兔子。
李山接着笑道,“潜水装备已经到位了。”
“上次利州嘉陵江入水,也算是很有用的经验了。”庞统又道,“那咱们今天先分分工?”
······
分工结果是,四男下水,两女守在潭边,同时操控两台水下无人机“助阵”。
不过他们是隔了两天才行动。这两天也算有一定程度的休息,同时也做了些应对可能发生的凶险的准备。
行动的那一天,天气真不错,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行动组六人顺利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区。这一次,除了他们,李山还带队一组保障人员,分别值守入口和路径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而庞统则是在后方坐镇,随时沟通协调相关事宜。
“又没见到鹰嘴龟。”跨过那处水窝之时,吴夺还嘟囔了一句。
来到潭边,吴夺和吴大志、葛亮、权浩然先开始穿潜水服和配装相应工具,而宁霜和梅小梅则调试无人机,提前下水。
两台水下无人机顺利把‘变色龙’逼进了“山洞”,同时扼守住了扁长缝隙入口,暂时将它“软禁”。
随后,吴夺先行下水,吴大志和权浩然跟上,葛亮断后。
虽然是第一次入潭,但因为之前无人机来来回回地活动,吴夺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水潭又不大,吴夺顺利游到一侧“湖”底入口,进入水道,又顺利游到了溶洞水池。
从水池中探出头来,吴夺迅速游向“观景岛”。
这个“观景岛”的顶面,高出水面有一米多,不过既然和坡地“观景台”大体一致,有一个面也是很缓的“斜坡”。
吴夺先停靠“斜坡”处,回头看他们三个。
他们三个也都先后顺利过来了。
人聚齐之后,吴夺便打了个手势,率先从“斜坡”上到了顶面。
第705章 天圆地方,九宫算图
此处“观景岛”顶面的面积,也和坡地“观景台”基本一致,有个十几平方米;基本是方形,边长在三四米的样子。
上到顶面之后,吴夺关掉头灯,拿出了防水手电。
因为之前“变色龙”在这里的空气中活动自如,吴夺便尝试着摘掉了氧气面罩,发现空气状况还不错。
接着,吴夺就低头打灯观察起来。
顶面中央,确实有一个圆形凹坑,直径接近两米。
凹坑的圆形很规整,而且边缘有明显打磨过的特征,绝无可能是天然形成。
凹坑深约一尺,里面没有水,但是比较潮湿,长了不少青苔。这也很正常,毕竟是在一个“水溶洞”中。
凹坑的底面并不是平的,明显是有一定结构的,但是底面青苔最多,被青苔覆盖之后,看不太真切。
“这巨石‘观景岛’的底部,确定不是和水池底面连成一体?”吴大志也上来了,见吴夺摘掉了氧气面罩,他也摘掉了。
接着权浩然也上来了。
“我和您一样,也是只看了无人机的视频啊!”吴夺一边说,一边伸手拉了一把刚上来的葛亮。
权浩然和葛亮也都摘掉了氧气面罩。
这样说话方便多了。
“如果不是连成一体的,下面若有通道,即便底面结合再严密,长时间下去,里面也肯定会渗水。”吴大志又道。
葛亮此时接口,“我们之前分析过,当时未必有溪有潭,这里的入口,以一块巨石封堵,也有可能。但是勾践或者如果后来被安葬无疆的人借用,也想不到后来这里会形成水潭,成了泡水的状态。”
吴大志点点头,“这个我自然清楚。正因为如此,加上眼下这个凹坑可能就设置了入口机关,如果渗水,会不会造成机关失灵?”
“这样,咱们毕竟只看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图像,我现在就潜水下去再看看。”吴夺说着,就着手准备下水。
“也好。”吴大志便对葛亮和权浩然说道,“那咱们先把这坑里的青苔处理一下。”
吴夺再度入水,潜入巨石“观景岛”底部,仔细转了一圈,认真观察结合处。
这么观察了一番,吴夺依旧认为,巨石和底面,应该不是一体的。
不过,他感觉渗水好像也不太可能,因为打灯进一步细看,好像有点儿“咬合”的感觉。
当年可能想不到会形成水潭和泡水的状态,但是应该会想到防水。
再者,这里头还有防移动、防破坏的问题,“咬合”结构,防范性就很强。
观察完之后,吴夺便又上到了“观景岛”的顶面上。
此时,吴大志、葛亮、权浩然已经将凹坑里的青苔清理干净了。不仅清理了青苔,还彻底擦拭掉了水汽。
三人都在盯着凹坑地面的结构看,其中葛亮和权浩然拿着手电。三人还特地给吴夺留下了一个空位。
吴夺上来之后,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蹲下了,一边看一边说了说刚才在水下的发现和自己的结论。
“听你说的情况,看来处理还挺巧妙。”吴大志应声之时没顾上抬头,眼睛仍是盯着底面结构。
从这圆形凹坑的底面结构来看,边缘一圈明显能看出是一体的。也就是说,这是在巨石顶面修凿出了这么一个圆形凹坑。
不过,圆形凹坑的底面中央,也有一块两尺见方的区域。
这就使得这个圆形凹坑的整个底面,看起来像个铜钱。
当然,当时如此设计,应该不是铜钱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并不统一,而越国的货币,并不是圆钱方孔。
这里当是应了天圆地方的意象。
这个方形区域的情况,对他们来说是个利好,因为这就基本能确定可以作为一个入口。
两尺见方不算太大,但是容一人通过并不困难。
就在这个方形区域中,凿有横四竖四、共八条凹槽。凹槽宽度近一寸,深度也差不多。
这八条凹槽相交成正方形,其间便形成了九个方面小台。
而且这九个方面小台的底部,和方形区域的四边,貌似都是“活”的!
每个方面小台的上都刻了字。
字体是典型的鸟虫篆,这和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是同一种字体。
对于精通青铜器铭文的权浩然来说,鸟虫篆算是他的拿手项目之一,而且这九个字也是比较好认的,所以很快便认了出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这九个字,其实就是十个天干之中少了最后的“癸”字。
方面小台和上面的刻字,应该含有破解机关之法。
结合当下情况来看,方面小台是不能旋转的;同时露出太少、间隙太窄,也不应该是拔起;那么处理方式应该是下压。
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确定的。
而从常规思维上来看,既然是陵墓,不管是勾践弃用之时设置,还是安葬无疆之人后来设置,好像都不应该有机关入口,封死才最为合理。
但是,这里并不“常规”。因为这里的“风水核心”出了问题,留下机关入口,或许是为了应对这件事情,进行了特殊设置。
看清楚之后,四人先后抬头。
葛亮率先开口,“这九个天干字符,如果分别代表一到九,这排列顺序,恰好是九宫算图啊。”
这“九宫算图”,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释,就是在九个格子中,分别填上1到9这九个数字,使横竖斜加起来都是15。
而且有口诀: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其中的“二四”、“六八”,是古人从右往左的顺序。)
也就是从上往下,第一排是:4、9、2,第二排是:3、5、7,第三排是:8、1、6。
方面小台上的九个刻字,如果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来看,就是依照这个顺序;“戊”字在最中央,其他八个字环绕有序排列。
“但是,这好像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个顺序而已。”吴大志接口,“既然顺序是正确的,我们也就没有什么操作空间。”
第706章 事不决,问化肥
听了吴大志的话,其他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会不会要从原始字义上来考量?”权浩然开口了。
这十个字,表示天干顺序实际上只是被借用,并不是原始字义。
“这倒是有一定可能。”吴大志捻动手指,“不妨先从这上面推一推,不过,这鸟虫篆,类似花体字······”
“嗯,这个字形不能参照,可以参照甲骨文字形,结合已知的一些解释。”权浩然笑道,“得亏是这九个字,要是换成别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搞不定。”
······
甲字,是龟背的形状,或者说相当于图腾化的神兽。
乙字同样如此,像是一条蛇的形状。
曹操写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蛇图腾,在上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龟甲才会被用来占卜,所以蛇才能“演变”成龙,成为一种特殊的象征。
而这个丙字,则是鱼尾的形状。
甲乙丙这三字,原始字义都和动物有关。
丁字,原始字形更简单,像是一个铆钉的俯视面,可以看作一个动作,踩下去;还能延伸出来播种踩土,农业劳作。人丁,是能干活的人。
戊字,是斧形,兵器,明显和战争有关。
己字,则是绳曲之形,缠绳打结。这和“纪”字在古时是一样的,这里头带有记录的意思。
庚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形态变化比较大,各种观点争议也不少。而权浩然判断,庚的原始字形是一种乐器的形态;后来小篆字体上又加了两只“手”,那就是在弹奏。
辛字,原始字形像树杈,也像一把两边带刺的平头刀,不管是什么,最后落到一个意思上,就是“刑罚”。
如果是树杈,是因为上古有罪之人不能戴帽子,只能用树杈插头;辛字是薪字的本字,最初意思一致。
如果是平头刀,两边还带叉,那就是刑刀,可以给罪人刺字。
最后一个壬字,所象之形如今尚无定论。
不过权浩然认为,壬字最初的甲骨文形态,像是一个工字,只不过上下两横略短;同时呢,九个石面上没有出现的癸字,最初的甲骨文形态是一个叉号;这两者结合,可以看成是可以打击发声的器物。
这不是乐器,而是召集大家聚到一起的“信号器”。
从甲乙丙,到丁戊己,再到庚辛壬,实际上能理出一些发展脉络的信息来。
甲乙丙,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引申的意思也相对独立;丁戊己,农活、战争、记录,则可以看作是族群的基本生存状态了;庚辛壬,音乐、刑罚、会议,比起基本的生存来说,都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有精神生活的,有社会管理的。
······
四人研究讨论完这九个字的原始字义,都有些累了,本来是蹲着,后来干脆坐到了圆形凹坑的边上。
“这样倒是也能解释得通。”吴大志点了点中间的方面小台,“中间是戊字,兵器,战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而且越国争霸,确实可以作为核心大事。”
吴夺听到这里,不由俯下身去,又调整角度用手电强光对着中间刻有“戊”字的方面小台的底部仔细照了照。
“怎么了?”吴大志问道。
“我琢磨着,是不是中间的这个方面小台不能动啊,这样围绕战争大事,找对顺序依次按下其他八个方面小台。”吴夺一边观察一边说,“而且,如果这个方形区域能‘开盖’,中间的不能动也更为合理,锁住四边才对。”
吴夺观察了一番,发现自己想的不对,感觉中间的方面小台和其他的方面小台情况一样,应该也能动。
“能不能动不重要,即便是能动,也可以不动······”吴大志微微皱眉,沉吟起来。
“这个机关,我感觉很麻烦。”葛亮叹了口气,“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原始字义虽然更早,但被借用为天干顺序,起码商代也有了。所以说,开启机关之法使用任何一种或者结合起来,都有可能,更重要的是······”
葛亮说到这里顿了顿,“除了天干顺序、九宫算图、原始字义,还有就是开启方式要根据勾践的意愿。毕竟,独山大冢是他活着的时候修建、又在活着的时候弃用。”
“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吴大志应道,“不过,既然这块巨石是后放的,我们即便弄错了,最后万不得已也可以动用机械力量直接移开巨石。”
吴夺一听,“那样工程量就太大了,怕是得引流溪水,抽干潭水,还得开凿扩大入口。”
“所以说是最后万不得已。”吴大志摆摆手,“都别急,现在又不算迫在眉睫,再讨论讨论、琢磨琢磨。”
“小葛说的这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机关开启之法,不管根据什么,应该都会有勾践的意思表达。”权浩然接着说道,“就算是后来被安葬无疆之人借用,此处如此完好,料想也是没有被更改过。”
······
四人边讨论边琢磨,却一直没有什么真正的头绪。
吴夺忽而一拍大腿,“哎?”
其他三人几乎同时问道,“有新想法?”
“事不决,问化肥!”吴夺加快语速,“咱们都研究分析讨论半天了,越深入,我越觉得不可能有明晰的思路!还不如让化肥来看看!这货最近一直在闲适状态,也该复出活动下筋骨了!”
“嗯。”吴大志点头微笑,“一时倒是把它给忘了。”
“这还真是个办法。”权浩然也点了点头。
葛亮接着说道,“咱们在这里确实有点儿山重水复的感觉,化肥也有下水经验,不行那就先撤?”
“走吧!”吴大志起身。
四人就此离开,顺利回返,抓着垂好的绳梯上到了潭边。
宁霜和梅小梅便就此也撤了水下无人机。这个期间,那条“变色龙”倒是很安静,一直在“山洞”洞壁上的那个存放土黄色珠子的小洞里待着。
“怎么都下午三点多了?”吴大志看了看时间,有些惊讶。确实,不光是他,吴夺、葛亮、权浩然也都没觉得在里头待了这么久。
第707章 吃没吃到,化肥出爪
“我们俩都吃了午饭了,要不您也垫吧点儿?”梅小梅问吴大志。
吴大志摆摆手,“不用了。我是想要是时间还早的话,让庞局想办法把化肥送过来,既然都这个点儿了,那就明天再来吧。”
于是众人也就撤离了“阵地”。
回去的路上,吴夺把里头的情况向宁霜和梅小梅介绍了一番。
宁霜听后,略略思忖,“我想起以前看过一个春秋时期越国贵族墓葬的资料,好像墓门上有天干六字;而你们看到的,是九字;会不会和墓主等级有关?”
“天干六字?能活动?”吴夺立即问道。
“不能,就是刻在墓门上,阴刻字体。”
“哪六字?”
“前六字。”
“什么顺序排列的?”
“这个很好记,就是从上到下,从甲字到己字。”
“噢,不一样。不过,墓门和我们见的入口终究不同。”吴夺点点头,“想来应该和等级有关,字越多等级越高,最高等级就是九字了,谁还能高过越王呢?”
吴大志此时接口,“这种情况不多见,可能只有少数王族才能用到。”
宁霜点点头,“可惜那个墓葬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盗掘一空,几无线索,不知道到底葬的是谁。”
“‘观景岛’圆坑中的方形区域,也类似于墓门了,看来,既是机关,也是等级标志。”吴夺又接了一句。
······
当天晚上,又开了个短会。
化肥居然在会前就睡着了,会后也没醒。吴夺也没叫它,多休息下也好,明天得干活。
会上除了讨论实情,确定明天让化肥“参战”,也做了一些预估。
主要是进去之后如何应对,尽量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都前瞻一下。
再者,庞统也提出来了,要是真的开不了这个“天干九字”的机关,应该怎么办?因为他得提前统筹安排。
这个问题吴大志在现场提出来过,真开不了机关,还能怎么办?只能来个大工程了。
而且这个工程不仅大,还要精细,因为即便真要移开巨石“观景岛”,也得考虑会不会引发墓道口塌方等等一些可能性。
最后,庞统也没表态,只说心里有数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都起来了,早饭也吃得很早。
早饭后,吴夺和化肥“交流”了一番。
其中,对于下水上岛、面对“天干九字”机关一事,化肥很蛋腚地点了点头。
吴夺挺高兴,不是因为化肥“同意”而高兴,而是化肥好像更容易交流了。
······
出发。
到了潭边,程序如昨。
“变色龙”好像挺聪明,在无人机下水之时,居然就钻进了“山洞”。
不过也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就是化肥下水之后,“变色龙”在“山洞”里出现了一阵骚动。
两台无人机是扼守在扁长入口的,拍不到洞内的情况,但是明显能看到扁长入口下方水道中的“惊涛骇浪”。
好在他本来就应该是“害怕”化肥,不敢出来,只是在洞内惊魂不定,要不然估计都能“撞机”。
化肥下水之后,也出现了暂时的“停顿”,浮在水面上,扭头看了看“山洞”的方向,不过“山洞”在水下,它在水上,只是看了个大致方向。而且只是短短一会儿,接着便很蛋腚地向前游去。
到了水潭里侧,吴夺一手抱住了化肥,用最快的的速度沉底,进入“湖口”,穿过水道,到了溶洞水池之后,先把化肥托出了水面。
而后吴夺游到“观景岛”边上,又把化肥送了上去。
因为吴夺水性了得,这次速度又特别快,所以吴大志、葛亮、权浩然三人过了一会儿才到了“观景岛”边上。
此时,吴夺已经收拾停当,而化肥也抖掉了大部分水珠。
“肥哥,你先看看,就是那九个刻字的方面小台。”吴夺抬手一指。
却不料,化肥并没有看向方面小台,而是站在顶面边缘,盯着那个五行俱全的“小溶洞”。
“肥哥,那地方回头再看,先搞定机关啊!”吴夺接着又道。
“扑通!”
化肥居然一下子跳入了水池之中,游向“小溶洞”所在的洞壁下。
“卧槽!”吴夺不由叫了一声,此时,还在水中的吴大志立即跟了上去,随后葛亮也跟上了。
权浩然一看他俩过去了,便就没再过去“添堵”,就此出水上了“观景岛”。
化肥游到了“小溶洞”下方。
不过“小溶洞”的底边和水面之间,尚有一尺高度,这对化肥来说,肯定上不去。
吴大志既然过去了,那肯定是要助一臂之力的,他将化肥托了上去。
而后干脆自己也爬上去了,葛亮也跟着上去了。
这个“小溶洞”的高低和宽窄都只有两米左右,进深更是只有一米,要是只有化肥,那还算宽敞,再加俩人,属实有点儿挤了。上面还垂下长约半米密集排列的石笋,只能站在无笋的洞口边缘。
而化肥,却又站在“馒头”上蹦了蹦,仿佛想去够上面的石笋。
依然够不着。
吴大志便就塌着腰过去将它举了起来。
化肥接着就去舔石笋的尖部。
吴夺远远打灯看着,不由哭笑不得,“好嘛,这是想吃奶么?”
“这是天地灵气之乳,化肥真不是白给的。”洞里抱着化肥的吴大志说完之后,却也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可惜啊,化肥,石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没了!”
此时,化肥变舔为吸,真的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但,确实是没“奶”。
化肥终于放弃了,在吴大志的双手中仰头:
“欧——”
吴大志就此将它放了下来,自己也顺势完全蹲下了,“我这老腰啊,亏得时间不长。”
葛亮站在“小溶洞”洞口边缘看着化肥,“化肥啊,这地方是不是彻底废了?”
化肥没有“表达”什么,却又抬头看向顶部的石笋,仿佛是在观察。
最后,它应该是完全确定了,不只是他“吃”的那一根没了,是都没了,便扭头走向了洞口边缘。
······
四人和化肥终于在“观景岛”圆坑中共同开始面对“天干九字”机关。
吴夺见化肥已经在盯着看了,便就在一旁解释了一番,最后又道,“肥哥,这把主要靠你了······”
话音未落,化肥却已经前趋一步,抬起一只前爪,对着中央刻有“戊”字的石面就拍了下去!
第708章 入口非岛,地下河现
吴夺被闪了一下子。
他没想到化肥居然直接出爪。
再者就是吴夺一开始觉得中间的“戊”字可能不需要动,结果化肥上来就搞它。
化肥这一爪还挺狠,好似吃奶不成还有点儿怨气。
“戊”字直接被拍了下去。
而在“戊”字下沉之后,有其中三个字接着也自动沉了下去。
这三个字是“丁”、“己”、“壬”。
从位置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规律。
接着,化肥又拍下了“甲”字。
而拍下“甲”字之后,又有其中两个字接着自动沉了下去。
这两个字是“乙”和“丙”。
此时,方形区域只剩两个字还是凸起状态,是“庚”和“辛”。
而化肥也略略停顿了一下。
吴夺心道,剩下两个字,莫非是二选一?
果然,化肥很快又拍下了“庚”字。
“庚”字被拍下之后,“辛”字并没有跟着下沉,而是随着“喀啦啦”一阵声响,居然缓缓升起。
“辛”字的位置在左下角,升起了大概十厘米,成了一根细细的方体石柱。
而其他的方形小台因为下沉,便和凹槽底部齐平了,就使得这个方形区域没了原先“九宫”的结构,变成了一整块略略凹陷的平面。
与此同时,整个方形区域,依稀出现了震动。
方形区域震动之后,整个“观景岛”居然好像也有了震动!
众人都感到了,虽然不明显。
“莫慌,先稳一稳,随机应变,不行再四下跳水。”吴大志抬手说道。
震动却很快停止了。
紧接着,隔着“观景岛”与五行俱全“小溶洞”相对方向的洞壁上,出现了异动!
又传出了声响。
声响持续。
最后,有一块洞壁居然缓缓向里倒下······
赫然露出了一个洞口!
“我去!入口居然不在‘观景岛’!”吴夺不由叫了一声。
之前,他们观察洞壁,主要被五行俱全“小溶洞”所吸引,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块倒下的洞壁上有什么异常。
实际上这一块洞壁也很难被注意到。因为这一块洞壁是很自然的样子,而且在倒下之前,也没有缝隙显现。
“这机关的操作方式也太复杂了,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是这样的步骤啊!”葛亮不由叹道。
“是啊!而且咱们还想要是破解不了机关,就尝试移开‘观景岛’巨石,没想到居然是这样!”吴大志也不由说道,“得亏了化肥啊!”
这一块向里倒下的洞壁,大致是个半圆形,直径在两米左右。
而里面露出的通道,比洞口要略大一些。
洞口底部和五行俱全“小溶洞”高度差不多,高出水面一尺左右。
“原来如此!”吴夺明白了。大家也都明白了。
这个入口,要的就是冲向“小溶洞”福地所在!如此一来,也和之前的分析和推测合上了。
只不过,机关却设在“观景岛”上。
所以,这个“观景岛”巨石,并不是要盖住入口,而是盖住机关构造,同时也容纳了一部分机关。
而“观景岛”的底部,和池底确实不是相连的,即便结合在严密,两千多年下来,不进水貌似不可能。
但是,从凹坑中的方形区域来看,都长满青苔了依然能正常运转,那这个机关应该是防水的!
当时建造时没有水,却也考虑到了防水因素,因为这里毕竟位于“地下”。甚至,还会考虑到防火或者防其他一些不利因素。
同时,从“辛”最后升起变成细石柱的状态来看,关闭入口,恢复洞壁,应该是再将“辛”字按下。
······
四人齐齐举灯照射露出的半圆形洞口,但是这条通道是斜着向下的,所以能看到的有限。
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通道还是比较正常的。
“化肥,进去没问题吧?”吴夺又问向化肥。
化肥点了点头,却又不自觉地回头瞥了瞥“小溶洞”,确切地说是上方的石笋。
吴夺心头一动,“你们说,化肥会不会得吃这种所谓蕴含天地灵气的东西,才能真正长起来呢?”
“还真有可能。”吴大志俯下身子,摸了摸化肥,“化肥啊,别着急,咱再碰。”
化肥却很蛋腚地又看向了半圆形洞口,仰头,“欧——”
“行,看你这意思,现在进去没啥危险?”吴夺问道。
化肥点了点头。
于是四人重新收拾了一下,再度下水了。这就不用戴潜水面罩了,直接游过去就行了。
顺利进了洞口。
跨过倒下的洞壁之时,大家也发现了,半圆形的洞壁边缘和地面之间,还有一条环绕的凹槽,宽约两寸;打灯下看,好像还挺深,而且洞壁下还有悬空的地方。
这个机关还是很复杂的。
不过这得“拆解”才能研究,而且这也不是他们行动组的工作,现在更不是研究的时候;所以他们只是简单看了看,便继续向前走去。
通道斜着向下,但是一直没有变小变窄。
走了足有五十米,众人又来到了一处类似溶洞的地方。
就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地下河!
这个溶洞很大,底面大致是个芭蕉扇的形状,长直径怕是得有将近百米,短直径也得五十米左右。
而高度则在二十米以上。
大致的中间位置,有一座拱形石桥,石桥长约二十米,宽有五米;而在石桥下方,一条宽约十米的地下河流过。
这条地下河在这个溶洞中是外露的,位置相当于芭蕉扇的“主叶脉”。
地下河上方的石桥,看起来本应是溶洞中的天然结构,因为两侧和底部显然是很自然的状态,只不过桥面经过了修凿,凿出了规整的台阶和中间的平整桥面。
站在石桥这边能够看到,桥对面依然有一个洞口,这个洞口比来时的洞口要高大得多,方形,高约五米,宽约四米。
而且有两扇对开石门。
吴大志遥指石门,“那,才是真正的墓道入口!”
“即便是从那道墓门,到环水山,也还有不短的距离呢!”葛亮接了一句,“这个工程委实够大,勾践弃用之时,想必也很不爽。”
吴夺却看着桥下露出的地下河水面,皱眉沉吟,“这条地下河,到底是从哪里冲走的凤纹管形器呢······”
第709章 感应之门,巨石上悬
关于那件从咸集镇锁龙井捞上来的凤纹管形器,之前吴夺就想,若是独山大冢不被安葬无疆借用,那就不应该从独山大冢冲出陪葬品;因为勾践既然弃用独山大冢,应该是不会放陪葬品的。
而现在根据地下河的情况,就算被安葬无疆借用,这地下河距离独山大冢如此之远,也应该不会从墓葬中冲出东西。
难道是从地下河连接的其他的墓中冲出来的?
吴大志听了吴夺的话,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多事情,一个时间段有一个时间段的想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所以在所有的要件没有齐备之前,不应该过于思虑。”
吴夺轻轻点头。
吴大志又道,“现在我们位于中点而非终点,说不定,这里还不是独山大冢呢?”
吴夺嗯了一声,抬手指了指石桥对面的石门,“那咱就过去吧?看起来,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看了再说,走。”
四人和化肥,就此过了石桥,来到了石门跟前。
石门总宽四米,对开两扇,每扇石门的宽度就是两米,加上高达五米,常人站在门前,登时就显得很是矮小。
石门上,并无任何附属。而从两侧的门框结构来看,应该是有门柱的。
石门之前,也没有别的东西。不过,石门两侧的前方,各有一个长方形石坑,长约两米,宽约一米,深约一尺。
料想石坑中本应是安放什么的,而且应该是安葬完毕、封闭墓门之后才安放,但是因为弃用,所以就成了啥都没有的石坑。
真正的墓葬,是不会在墓门之外设置开门的机关的,因为一旦封闭,那就不想有人“打扰”。
而且墓门之后,往往会有断龙石之类的设置,封得死死的。
但是这里有点儿特殊。
首先是被弃用的。
再者那处五行俱全的“小溶洞”出了问题,封墓或有禁忌。
所以,如果没有被后来安葬无疆借用,也存在着不被封死的可能。
而如果被安葬无疆借用,倒是有可能就此封死;但,既然是“借用”,那就是草草为之,从门两侧的石坑啥都没有也能看出来;这道墓门同样也存在不封死的可能性。
毕竟,溶洞水池之中的入口是封闭的,墓门在形式上又是关上了的。
不过,可能终究只是可能,到底怎么样,还是得看结果。
四人站在石门之前,简单讨论了一会儿,吴夺又问向化肥,“这门能开吧?”
化肥却歪了歪脑袋,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一般来说,化肥有这种表现,就说明不是能简单表达清楚的。
于是吴夺换了个方式,先做了个开门的动作,然后又问化肥,“有危险么?”
这次化肥立即就摇了摇头。
没危险就好说了,起码可以先推推试试。
也没别的方式,门上光溜溜,只能推。
于是四人分成两组,吴夺和吴大志一组,葛亮和权浩然一组,分别去推一扇石门。
他们都感到了巨大的阻力。
不过,这种阻力不是生硬的阻力,而是有一种弹性的感觉;仿佛石门之后不是封堵,而是压上了高强度的弹簧一样。
这种阻力很特别,却也不是他们四个能推开的。
虽然依稀感觉两扇石门都是微微晃动一下。
“先停吧。”吴大志说完之后,四人齐齐罢手。
却不料,四人罢手之后,石门居然又晃动了,而且晃动的幅度比他们推的时候要大!
接下来,随着一阵沉闷的类似“骨碌碌”的声响,石门居然自动往里开了!
很慢。
足足一分钟的时间才开了一半。
随着石门的开启,吴夺变换角度,俯身打灯查看,才发现石门底部居然有类似石球的结构。
同时,门内地面上,还有两道扇形凹槽,就是两扇石门内开的轨迹。
“感应门?”吴夺顺口说道。
这石门并不厚,也就是十厘米左右,相对于高度和宽度,简直就是两片“薄皮门板”,同时两条内侧边上也没有什么结构和设置。
不过吴夺说“感应门”只是临场打趣,这种“感应”的本质还是机关,应该在门下和两侧的门柱上。只是设计得委实巧妙,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机关。
当年的春秋霸主由此也可见一斑。
用了两分钟的时间,两扇石门开成了九十度角,四人自是不能贸然进入,都在打灯探视。
门后的出现一条长长的墓道,比门口略高略宽,还能看到两侧石壁上大概一人高的位置,有两排挖出的凹陷方洞,料想有可能是“灯台”。
同时,两侧大约一米高的地方以及墓道顶部,还有不少圆形孔洞,这就可能是发射机关暗器的位置了。不过看起来好像尚未安装。
而在墓道的尽头,则是一处类似“亭子”的结构,“亭子”上下左右都是镂空的。
这“亭子”相距门口足有五十米远,所以具体情况看不太真切。
“怎么会设计这样的门?”
此时,吴大志眉头紧蹙,“这墓道里的暗器孔都留好了,门也能用;当时料想‘小溶洞’还未出现问题,不然不会建成此门。但既然要作为王陵,怎么能开关此门、而且是如此轻易开关?”
“爷爷,我们现在只是开了,还不知道怎么关呢······”吴夺接着分析,“莫不是,打开容易,进入之后,就被关在里面出不来?”
“要是这样,那就可以肯定,绝对没有被安葬无疆所借用。”吴大志应道。
吴夺再度看向化肥,“怪不得问你这门能不能开,你没有表示;却又摇头是没有危险的意思,合着是只能开不能进?”
化肥却在看了一眼吴夺之后,蛋腚地向门里走去。
“嗯?”吴夺看了看大家,“这倒奇怪了,化肥往里走,就表示没事儿啊!”
其他三人都点了点头。
此时,化肥已走到了一扇打开的石门和墓道石壁之间宽约一尺的夹空儿前,冲着吴夺“欧”了一声。
吴夺明白,这是让他过去看看的意思。
吴夺也没有犹豫,一边说“我先去看看”,一边拿着手电走了过去。
过去之后,吴夺举起手电往里一照,只见这个夹空儿中,居然有一根巨大的圆形石柱,直径和夹空儿宽度一致,也就是一尺左右。
而抬头上看,两扇石门的上方,居然是一方巨大石材!
这方石材厚达一尺有余,高度和宽度,看起来都比门口略大一点儿。
吴夺心思甫动,化肥却又跑到了另一扇石门和石壁的夹空儿前。
吴夺跟过去一看,也是一根同样的圆形石柱!
这两根石柱,共同撑住了石门内侧上方的巨大石材。
这方巨大石材虽然有两根石柱支撑,而且两边似乎都卡紧了,但这么看上去,仍旧让人感觉有点儿悬,仿佛这一方巨大的石材随时能掉落一般。
第710章 未成机关,井下三通
吴夺似乎明白了,向大家喊道,“过来吧,没事儿。”
其他三人其实在他说之前就动了,接着就都过来分别看了看。
“虽然看上去有点儿悬,但这都两千年了,依然稳固,那就是还没真正完成这个机关。”葛亮看完之后说道。
吴大志应声,“是啊,看起来,本来应该是石门开后,有人进入,巨石落下,就此封死。但是,最后这一步机关设置尚未完成,再看看洞壁两侧的暗器圆洞,也是没有完成;当时应该是直接关闭石门弃用了。”
若是这巨石落下,这门就真正封死了。
吴夺也明白了,为什么两扇石门是如此方式开启,又这么薄。
这种开启方式,能更好地启动连接机关;原本的设计,应该是两扇门开启之时,就触发了机关,随着缓缓移动,承重门柱顶端必有改变,最终石门定格之后,还有一个缓冲;入墓之人要么被巨石砸死,要么进入墓道,身中暗器而亡。
石门这么薄,打开后又和巨石下面呈九十度角,巨石滑落之时,估计这两扇“薄皮门板”能被直接切碎。
或许“薄皮门板”被切碎的同时,还有可能“引爆”什么其他机关······
“若是后来此处被安葬无疆借用,又是怎么关上的呢?”吴夺此时不由又提了一句。
说话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看了看化肥。
“管它怎么关的,反正咱们不需要关了。”吴大志呵呵一笑。
而化肥却走到一扇石门边上,伸出一只前爪拨了一下。
“肥哥你的意思是,关的时候,有两人推着关就可以?”
化肥点了点头。
“噢,看来和开启一样,靠‘感应’。这石门开启和关闭十分缓慢,推动之后,完全有时间从容走到门外。”
“臭小子你不会想试试吧?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机关,当时或许灵敏,这次万一试了开不了,徒增许多麻烦。”吴大志摆手。
“哈哈,我搞清楚就行了。”吴夺接着说道,“那咱们继续?”
于是四人继续前行。
走了五十米左右,来到了之前远望过却看不真切的“亭子”前。
这确实就是一座整雕的石亭。上下四方镂空,类似一个穹顶房间。
“房间”四壁并无任何类似门的开口。
只在石亭的地面中央,有一口圆井。
这石亭就很大很气派,圆井的直径也足有五米。
而且,在井壁上,还有环绕向下的螺旋阶梯,阶梯总宽约一米,石阶面的宽度有二十多厘米,踏阶下行毫不费力。
四道手电光,向井下打去。
这真是一口井,因为井底有水。水面距离井口大约十米左右。
而螺旋阶梯在水面之上一米多高的距离停住,停住之处有一大约两米见方的平台。
平台后的井壁上,则是一个门洞,门洞的宽度还比平台宽度略大,有两米冒头儿;而顶部则是半圆形顶,最高点约有两米半。
“这口井的设置,和后世墓葬中的'天井',有几分相通之处,只不过这井真有水,而且不在墓室旁边。”葛亮开口道。
“这井水的来源,应该是地下河,确实是为了风水设置。”吴大志分析道,“从这个位置来看,要么就是这条地下河曲折蜿蜒,要么就是地下河还有小的支流,再或者,还可以人工开凿地下水道。”
大家都点了点头。
随后吴夺就手抱起化肥,“那就下去?”
虽然台阶不高,但是化肥的小短腿下行肯定比他们慢,而且还有不小心落水的风险。
四人就此下井。
虽然井中比较潮湿,但是这螺旋阶梯的梯面并不是平面,而是略有凹凸不平,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来到了门洞之前,举灯照射,一条约莫二十米长的通道尽头,应该是一间不小的石室。
众人先是打量了一番通道的上下左右,确定没啥问题,才又依次前行。
顺利来到石室之中,吴夺发现,这间石室居然还有三个“出口”。
石室方方正正,底边长度约有五米,高度也在五米左右。
除了他们进来的门洞,在其他三个石壁面上,还有三个门洞,大小一致,都是两米多的宽度,上方半圆形,最高点约有两米半。
吴大志先行测算了一下环水山的方向,最对路的应该是正对进来门洞的那个门洞。
不过,谁也不能保证这些门洞连接的通道,会不会有变向拐弯什么的。
而且,这三个门洞,到底会通向哪里,为什么如此设置,大家也都很好奇。
“肥哥,哪一个门洞是通向王陵的?”吴夺问化肥。
化肥今天好似格外自信从容,它直接走到正对进来门洞的那个门洞,仰头一“欧”。
吴夺正要接着说“要不要先走这里”,结果化肥又走到了左侧的门洞,又是仰头一“欧”。
“两处王陵?”吴夺只好先追问化肥,“是不是一处王陵的两处墓室?”
化肥却很蛋腚地摇了摇头。
吴夺略略沉吟,紧接着眉头一挑,“我知道了!一处勾践,一处无疆!这里确实被借用了,但是无疆的安葬之处,本来并不是勾践王陵要设置主墓室的地方!”
吴大志颔首赞同,葛亮和权浩然也都点了点头。
“哪处是勾践?哪处是无疆?”吴夺接着问化肥;问出之后,却又觉得太过“抽象”,立即又换了个方式,抬手一指,“你第一个到的,是最大的陵墓,第二个要小,对吧?”
化肥点头。
“那还有一个门洞,是通往哪里呢?”吴夺顺口就问了。
但是这种问题,只靠点头和摇头是无法回答的。
吴大志想了想,“另外两处门洞内的通道,通向的应该是主墓室的两处附属结构,只不过一处被无疆所借用。这样的结构,化肥肯定表达不了,我们既然来了,依次看看就好了。”
这三处门洞,举灯照射,里面的情况不一样。
其中,疑似通往无疆陵墓的门洞,里面的通道在平行一段距离之后,出现了下行,再往里自然看不到什么了。
而疑似通往独占大冢主墓室的门洞,里面的通道也是先平行一段距离,却又出现了上行台阶,再往里同样也看不到什么。
第711章 岛上祭坛,岛下水穿
至于那个疑似通往另一处附属结构、却不清楚具体情况的门洞,里面的通道倒是一直平行,但是远处好似出现了一块巨石,坐落在一个空间之中,同样判断不了更深处。
四人就在石室中简单商量了一下。
决定先去往可能是无疆陵墓的所在。
实际上,独山大冢的主墓室肯定没有勾践棺椁和陪葬品,因为已被弃用;而无疆陵墓若是在此,虽然是借用了独山大冢的一处附属结构,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末代越王陵墓。
而第二个去往的地方,则是未知的附属结构。
真正的独山大冢主墓室,他们商量好留在最后。
于是他们便进入了通往疑似无疆陵墓的门洞。
这处门洞内的通道,在平行一段距离之后,出现了下行。
而且有阶梯。
阶梯还挺讲究,每下十几道,就会出现一个小平台。
同时,也并不是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向前,小平台有时候起到了转折调向的作用。
其实这段路总距离并不长,但因为转了几次向,就感觉好像挺长似的。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处门洞,而门洞外,居然是一个岛!
这地方,和“观景岛”还真有点儿像,也是个溶洞,下方是“水池”,岛在“水池”中央。
但这个溶洞,可比“观景岛”溶洞大得多,光是中间的小岛也得有大几百平方米。
小岛的形状有点儿像个芒果。
同时,门洞和小岛之间,有石桥相连,连在“芒果”中间的位置。
石桥并非天然,而是修建的,底部桥墩是石块垒砌而成,坐落在水中。
最重要的是,这个“水池”实际上并不是水池,而是地下河的一段。
地下河流经此处,中间的小岛将地下河水中分,从“芒果”两端的结构和水流的动态能看出来。
不过,因为只有这一段河面露出在溶洞里,单独来看更像个大水池或者说小湖。
四人站在门洞外,隔着石桥先集中探照了一番小岛。
小岛之上,确实有建筑,但是不像是陵墓的地上建筑,更像是一个祭坛。
这个祭坛在小岛中央,最大最显眼;而在祭坛四周,还有一些石雕,看着应该是神兽一类的。
“过去看看吧?”吴大志抬了抬手。
出乎吴夺的意料,化肥居然率先上桥了。
在此之前,它特别不愿意进入到墓葬之中,多是到了地方,在一定距离外等着。
四人跟在化肥后面,顺利上了小岛。
这小岛和“观景岛”巨石不同,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岛上经过了修建整饬,十分平整,建筑有序。
居中果然就是一处祭坛,方底圆坛,四个方向设置四道台阶。祭坛中央还有一座不高的七层小石塔,石塔前还有一个圆形石台。
不过,石塔龛位和石台之上,就没有任何东西了。如果当年勾践不弃用此处,这都是应该有的。
祭坛四周,环绕八座石雕,看着都是神兽的形象。
这是小岛上最显眼的建筑。同时,小岛的边缘还做了修整,使得和水面之间,都是垂直峭壁的状态。
除此之外,这个小岛上,还有两处围墙结构,位置分别在小岛的两端,也就是“芒果”的两头。
围墙很矮,不足一米;正方形,边长三米——不过,分别缺了一面,都只有三面;而分别缺的一面,也正是分别冲向地下河的来水和去水的方向。
看完了祭坛和石雕之后,四个人分成了两组,分别去看围墙结构。
而化肥,而留在了祭坛上,好似很轻松地溜达着,大家也没去管它。
吴夺和吴大志来到了冲向来水方向的围墙结构,从缺墙的一面往里一看,居然有向下的通道,还有宽阔的台阶。
“爷爷,咱直接下去看看吧?”吴夺看向吴大志。
吴大志应道,“这两处围墙,看起来是为了顺应地下河水势的风水结构,地下部分,料想是空的,只是建成特殊的构造而已。”
“噢?这么说,如果安葬无疆借用此岛,那么就很可能直接利用这两处围墙下的空间了?”
“对。我看是没有再行开挖和封闭。”吴大志点点头,“对一个因为风水体系出现问题而弃用的陵墓来说,这里的特殊风水结构,其实比主墓室要好。”
吴夺便就先行下了台阶,吴大志断后。
台阶向下,转折居然很多,有大转折,还有小转折,最终走到了一处圆形的小平台。
小平台的直径大概两米。
而小平台所处的周围,却是一个很大的方形空间。
但是,身处小平台,已经无路下行,因为下方已经是一片泽国,水面几乎和小平台平行。
而且,水面明显是流动的;虽然进水之处看不到,但是能看到有一处不规则的豁口,水流显然是往外涌出的。
吴大志捻动手指,“原来如此。”
吴夺重复,“原来如此。”
圆形平台所在的方形空间,平台的下方,料想就应该是安葬无疆之处。
但是现在,却被大水给冲了。
地下河的水,不知何时从小岛边缘下方冲开了口子,进入了到了这处地下空间之中,而且又冲开了豁口,重新汇入小岛外的地下河。
如果无疆的棺椁和陪葬品就在此处,棺椁可能会冲烂,尸骨怕是七零八落,陪葬品早已荡然无存。
而那一件凤纹管形器,机缘巧合“浮出水面”。
“上去吧!”吴大志抬抬手,“这里只能通过善后工作,封堵抽水清理什么的,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蛛丝马迹,以确定是不是无疆陵墓。”
“是啊!”吴夺说着便迈步回返。
吴大志一边走一边又道:
“这里下来的台阶,多次转折,其实方位是应了北斗七星,最后的圆形小平台悬在方形空间之中,也应了天圆地方。
这里又是小岛的北端,故而设置北斗。
而另一处围墙结构,是在小岛南端,料想结构相似,不过设置应该是应南斗六星。”
吴夺应道,“这边冲着来水方向。那边,应该进不了水。”
“嗯,去看看吧。”
吴夺和吴大志走到祭坛附近,葛亮和权浩然正好也走到了,看来他们也没在那处围墙结构下待多久。
第712章 石雕宫殿,青铜羽人
四人碰头,简单交流了一下。
果然不出吴大志和吴夺所料,葛亮和权浩然下去的地方,下行台阶转折和停顿的方位,正是应了南斗六星,而且没有进水。
同时下到底也是一个圆形小平台,周围则是较大的方形空间。
这个方形空间的底面是平的,但是四周有一圈比较宽比较深的凹槽,显得底面有一定的“悬浮感”。这就是为了应对天圆地方。
苍穹有星辰,方地浮于海。
由此可见,吴夺和吴大志所到的圆形小平台的下方,如果没有被水淹没,大致也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个小岛,因地制宜,设计极为高明。而这,不过是独山大冢主墓室的附属结构。”吴大志感慨道,“都说‘北有秦陵,南有印山’,这勾践的独山大冢要是不弃用,定能胜过其父允常的印山王陵啊!”
其他三人都不由点了点头。
吴大志又道,“这里的情况已经明了,那边的围墙下头,我就不过去看了,节省时间。”
葛亮和权浩然也都表示不去水淹之处看了。
四人就此准备离开。
“肥哥,走了!”吴夺对在祭坛上溜达的化肥招呼了一声。
化肥就此便下来了。
“噢!我说它之前不喜欢陵墓,这次好像无所谓的样子,这里的无疆棺椁和陪葬品早就没影了啊!”吴夺接着说道。
“嗯。”吴大志点点头,“它讨厌的可能是尸气或者相关气息,这里早就被水冲了。而独山大冢也没葬过人,所以它进来就不排斥了。”
四人和化肥又回到了那个方形石室,稍事调整,便进了通往另一处附属结构的门洞。
这个门洞内的通道是一直平行的,没有上行或者下行。
前行一段距离后,也出现了一个方形石室。
这个方形石室不小,地面边长足有二十米,高度则在五米以上。
他们之前远望,石室中依稀有一块巨石;现在进入石室一看,这块巨石却是顶天立地。
底和地面是一体的,上部和石室之顶也是一体的。
这块巨石,实际上是开凿石室的时候,直接凿出来的。
巨石的形状不太规则,整体类似于一个多面棱柱,从上到下的粗细倒是差不多。
直径大概在三米左右。
除了这块顶天立地的巨石,石室之中并未发现其他结构或者门洞,四壁非常清爽。
“这块巨石,怕是还没完工吧?”吴夺先开了口。
“有可能,应该是要进一步雕刻的,最后当是带浮雕的圆柱形态。”吴大志看着中央巨石,“开凿容易,雕刻的话,需要真正的能工巧匠。”
“这四壁,很可能也是要雕刻的。”权浩然接口道。
而葛亮则进一步分析,“刚才的那处小岛,应风水,设祭坛;这间石室,有可能是要刻制柱画、壁画甚至文字,记录勾践一生的丰功伟绩。”
“有道理。”吴大志轻叹一声,“太可惜了,要是完工了,相当于一下子掌握了一笔关于越王勾践的史料。”
“独山大冢的主墓室里,或许还会有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吴夺说道。
“走吧。”吴大志抬抬手,“最后的重头戏。”
刚才这一趟比较轻松,距离也短,四人很快回到了最初的方形四门洞石室,走进了之前分析的通往独山大冢主墓室的门洞。
化肥依然是蛋腚加轻松的样子,这让大家也放心不少。
门洞内的通道在平行一段距离后,出现了上行的台阶,而且上行台阶之处,通道变大了。
台阶的宽度足有三米,台阶面也有一尺的宽度,台阶落差则不到二十厘米,这使得他们的行进十分从容。
上行台阶的通道,顶部修凿出了很规整的半圆形,而且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同,石壁都经过了打磨,很光滑。
“主墓室定是最先完工的。”吴夺一边走一边说道,“这里好走多了。”
沿着台阶上行一段距离之后,又出现了一间石室。
这间石室实际上更像一个廊间,长方形,宽约六米,长约十米,高约五米。
石室两个门洞,一个门洞连接他们来时的上行台阶,而另一个门洞,连接的通道地面,就是平的了。
站在石室里望去,前方的通道很长,光照之下,也看不清楚尽头。
“肥哥,前路未卜,毕竟是重头戏,直接过去没问题吧?”吴夺不由又问向化肥。
化肥这次也没有很蛋腚地直接走过去,而是歪了歪脑袋,盯着幽深的通道看了一会儿,最后才点了点头。
“那就走吧。”吴夺说完便迈开了步子,走在了前头,化肥旋即跟上。
这条通道很宽大,他们四个两两并行也是绰绰有余。
这条通道就是冲着环水山的方向,所以他们都认定,当是直通独山大冢主墓室了。
就是在高度方面,因为经过了上上下下,不太好判定了;肯定不会是山顶,但不知道是通往山脚还是山腰的位置。
同时,这条通道中,每隔二十米左右,还会出现一个斜向支撑的“三角梁”结构,既可以防范垮塌,也不影响通道整体的畅通。
这条通道确实很长,在这种封闭黑暗的环境中,要是一个人举灯前行,走长了怕是心理上很难承受。
终于走到了尽头。
走出通道口,出现在眼前的,竟是一座石雕宫殿!
确切地说,是一座石雕宫殿的前脸儿,高浮雕在了石壁上。
而宫殿之前的空间,自然也是开凿出来的,类似一个殿前小广场。同时,有八根石柱矗在广场上,也是顶天立地。
四人和化肥站在殿前小广场上,看着这石雕宫殿。
别的地方都是石雕出来的,也能看出,都是死的。但是两扇大门,却是青铜的。
两扇青铜大门居中,高约五米,总宽约六米,也就是每扇门的宽度就有三米。
每扇门上,都有一个巨大的青铜辅首。
这两个青铜辅首的纹饰,并不是常见的神兽一类。
“鸟人?”吴夺脱口而出,转而摆手,“口误口误,应该叫羽人。”
人首人身,却生有双翅和羽毛;双翅展开,双腿交叉勾连。
门环就吊在勾连的双腿中。
第713章 机关之辨,聚焦门环
青铜辅首的羽人纹饰,双翅展开的宽度,将近一米;青铜门环的环条并不粗,环口径却有半米左右。
“这宫殿前脸儿里头,应该就是环水山内部了吧?”吴夺看着青铜辅首,“怪不得当地考古部门早就怀疑了却得不到线索,入口也忒远了,居然在生态环境保护区里。”
“当年兴建独山大冢,估计是封锁消息的;恐怕,若不是弃用,独山大冢的信儿都传不出来。”吴大志应道,“现在嘛,当地考古部门怕是主要从邻水村入手了。”
“羽人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倒是不算少见,但是作为墓门辅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权浩然说道,“这莫不是有飞升的意思吧?”
“羽人,在华夏的古代文献中,大多与长生不老、羽化飞升有关。”吴大志轻吟:“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哎?这好像是屈原的诗。”吴夺笑道。
吴大志点点头,“是啊,楚辞《远游》。”
“我想起来了,《山海经》好像也记载过一个羽民国。”吴夺又道。
“古越国肯定不是羽民国,不过可能有鸟类图腾。而墓门上以羽人纹饰做辅首,怕就是有死后飞升的意头。”吴大志说到这里,便走上前去,先用手电照射,细细看了看门缝。
两扇青铜门合并封闭得很严实,看不出什么端倪。
吴大志皱了皱眉,“这门,未必好开。”
虽说独山大冢是被弃用的,而且之前的墓道机关尚未启用,但这主墓室,是否已经连带各种机关一起完工?尚未可知。
而且,连带机关一起完工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连带机关一起完工,那就不会留正常的开启方式,弃用之后,虽然里头什么都不放,却可以直接关门。
要是硬开,则会中招。
大家不约而同看向了化肥。
化肥却很蛋腚地扭头往回走了几步,然后又“欧”了一声。
“我去,肥哥,你这是让我们放弃啊?”吴夺跟上前去蹲下。
化肥点了点头。
“你破不了这机关?”吴夺追问。
化肥给了他一个“白眼”,而后一只前爪还空划了一个圈。
吴夺明白它的意思。
这里头啥都没有,就是一个建成的空空墓室,你们是为扬州鼎而来,何必在此冒险?
“自从进来之后,关于扬州鼎的线索一点儿都没有,就差最后一个地方了,这里头万一有呢?”吴夺接着对化肥说道。
化肥似有所动,歪了歪头。
“如果你能笃定,这里头压根不会有与扬州鼎秘藏之地相关的任何线索,我们就放弃。”吴夺又补了一句。
化肥没有表示,仿佛在思索。
看来,它对这种复杂的关联,依然无法准确判定。
“化肥,你别想这个了,就说这青铜门,肯定有机关对吧?”吴大志也走上前来。
化肥点了点头。
“你也没有破解之法,是吧?”吴大志又问。
化肥又点了点头。
吴大志本来还想问机关的一些具体情况,但是却又没问。一来化肥对于复杂的内容,判断还是比较吃力的;二来,它不能说话,机关之巧,很难用“点头yes摇头no”来清楚理顺。
“怎么着?现在无非就两个选择,第二,就此放弃,交给善后部门;第二,尝试开门。”吴大志看向大家。
“先研究研究,别乱动,总不会有什么危险吧?”吴夺应了一句。
“对,进一步看看先。”葛亮也道。
权浩然笑了笑,“尝试开门,也有个深入程度的问题,我看,咱们就先不动手,‘干瞪眼’研究研究。”
“好!”吴大志又问向化肥,“化肥,不碰这青铜门,就没事儿,是吧?”
化肥点头了。
于是四人上前,仔细看了起来。
之前吴大志已经打灯看过门缝了,没发现什么。现在四人主要是观察门体和四边。
这两扇青铜门本身,除了羽人辅首,并无任何纹饰,门体很光滑,而且也没有明显锈迹,主要是一层略略发黑的氧化皮壳。
而且这两扇青铜门的开门方式,显然是往里推的;因为门上门下和两边,都是卡在“宫殿”石壁中的,拉肯定是拉不开。
青铜门两侧和石壁相接之处,嵌合也很严密;“宫殿”石壁也雕出了门柱、门楣、门槛的形状,造型还挺优美。
权浩然则是一直盯着青铜羽人辅首在看,不停变换角度。
青铜门高达五米,但是青铜羽人辅首的位置却不是正常门上辅首的位置。
它比较低,低得有点儿别扭。
羽人两个翅膀展开的最大宽度是一米,最高点也在两个翅膀上,但是这最高点,也就是两米八左右的高度。
而羽人勾连的双脚的高度,大概在两米二左右;下面挂的青铜环的底部,就到了一米七左右了。
权浩然是两个辅首都看了,最后又只盯着一个研究。
而他从下往上看得时间最长。因为高度问题,他还得弯着腰。
其他三人看别处也没看出什么来,最后吴大志也去看另一个青铜羽人辅首,吴夺则和吴大志一起看。
葛亮便又过去跟着权浩然看。
“这里头的结构很复杂啊!”权浩然终于站直了腰,一边扭动放松一边说道,“门环,肯定是触发机关的关键点。”
“是啊,这青铜门环的上下前后,居然有这么多部件,而且看着很精密的样子。”葛亮仍在看,顿了顿又道,“还有啊,推门应该也会触发机关。”
权浩然点点头,“推门肯定会触发机关。不过,我在想,这门环,是不是还有文章······”
“嗯?”葛亮也直起身来,“您的意思是说,这青铜门环,除了能触发机关,还有可能可以破解机关?”
“是有这个想法,因为我感觉这门环的活动方式好像并不单一;如果只是为了触发机关,貌似没必要,可以设计成只要关上门之后,一触即发。”
这时候,吴夺和吴大志也凑过来了。
“权叔,您两个都看了,是完全一样吧?”吴夺问道。
“对,里外结构都完全一致。”权浩然点点头。这样,讨论起来就有共同的基础了。
“刚才你说,这门环······有可能通过它找到破解机关的方式?”吴大志接着问道。
“对。”权浩然又道,“不过,这里头还是有一些蹊跷。如果主墓室是在机关完成且决定弃用之后关闭,按说不会留开启方式;但是这辅首内的结构,却又好像给了门环多种活动方式。”
吴夺沉吟,“会不会原先的设计就是揣摩过人的心理的?让人感觉如此,留下诱饵,但是不论怎么动,都会触发机关?”
第714章 毫厘之差,开门得法
权浩然也一直在想,他跟上说:
“吴夺说的,有可能。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弃用之时,主墓室内还有尚未最终完工的地方,所以青铜门上的机关,会留个‘口子’——也就是开启方式,能再进去一次。
但下次再关上,那就是彻底封闭了。
而既然弃用了,不管是主墓室之中,还是青铜门上的机关,都没有齐活儿,就这么一关了之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防盗门有装修钥匙,一旦插入正规钥匙,装修钥匙就没用了。”
吴夺接口道,“如果照您的说法,这青铜门环有一种活动方式,就是‘装修钥匙’;而且这门也不可能有正规钥匙,就是一次性的。”
权浩然点点头,“对,但是你说的揣摩心理、留下诱饵也有很大可能,所以想开门,风险极大。”
四个人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这时候,化肥突然走到右扇青铜门前,用前爪轻轻拍了拍。
“肥哥······”吴夺话一出口,却又停了,因为化肥敢拍,就表示没事儿。
吴大志眯起眼睛,“化肥这是看我们犯难,要出手了?”
吴夺说道,“它之前可能怕累,估计得耗它点儿精神······唉,要是那石乳能吃就好了,估计很有用······”
化肥拍得很轻,而且很有节奏,大概拍了十几下。
而后,它又走到左扇青铜门前,也是这么拍了一会儿。
两扇青铜门表面看起来都是毫无反应。
拍完之后,化肥看向吴夺,眼睛朝先拍过的右扇青铜门看了看。
“怎么个意思,你又有破解之法了?”
化肥摇了摇头,又往上看了看。
吴夺会意,将它抱了起来,举到了它先拍过的右扇青铜门的羽人辅首前。
化肥静静看了一会儿,实际上它也不是看,眼睛眯了起来,好似在沉思。
最后,化肥用一只前爪虚点了这个羽人辅首下的门环两下。
“你的意思是,能开,而且只需要动这一个门环?”吴夺的脸上露出喜色。
化肥点头。
“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动?”
化肥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示意吴夺放它下来。
它好像能“推理”,但是现在却无法继续,需要缓一缓。
吴夺轻轻放下化肥,见它坐得挺稳,便又看向大家,“光知道这些也不行啊······”
权浩然忽而眉头一挑,“或许,这两处门环连接辅首内部的结构,看似一样,却又有什么毫厘之差呢?”
之前权浩然看过,两者一样;但是,他看一个不如看另一个细,若是基本一致,只有某个点的细微差别,就很可能遗漏。
说完之后,权浩然便又开始看了起来。这一次两个都看,对比的目的性就强多了。
吴夺再看化肥,它好似有些疲惫,原本是坐着的,现在又趴下了。
“肥哥,地上凉,我抱着你睡会儿吧!”吴夺上前将它抱起。
研究青铜器,权浩然最擅长,所以主要是权浩然研究。现在吴大志和葛亮也在一旁参谋,吴夺便就抱着化肥,主要是看。
化肥虽然没有给出最终破解之法,但却已经给铺了路,确定了门能开,而且大方向也给明确指出来了。
不过做这些,看起来很耗费它的精神,吴夺抱着它,它居然真的睡着了。
······
“果然有一处细微不同!”权浩然最后还真的给发现了。
“你们看。”权浩然招呼大家去到右扇青铜门的门环下,举灯照射,“那边的左扇青铜门,门环和辅首内部结合处的卡扣中,上部并没有露出这一截小铜柱!但是,这个却有!”
门环上头的卡扣,大致是个椭圆形体,中空,但其间也有一些小结构;中空的下部就吊着门环,而上部则连接辅首内部的结构。椭圆体卡扣外侧,也和辅首内部结构相连。
吴大志调整好几次角度才看明白,在这个椭圆体中空卡扣的上部,确实竖下来大概有一厘米的小铜柱,而小铜柱的直径也在一厘米左右;放在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中,实在很不起眼。
而左扇青铜门的辅首上的这个椭圆体中空卡扣的上部,并没有多出来的这一厘米的小铜柱。
“这么说,如果只动右扇门的门环,应该是托着门环往上一顶?顶起小铜柱?”吴大志接道。
“我看应该是。”权浩然分析道,“这也很符合‘一次性’机关的特征,顶起之后,门开了;但是如果再关上,两扇门的辅首内部,就完全一样了,也就是再也不能正常开启了。”
“结合化肥的提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葛亮跟着说道。
“要不再等等,等化肥休息过来,我们结合这个情况再问问它?”吴夺提议。
“也好,正好一直马不停蹄,确实也累了,坐下休息一会儿。”吴大志应道。
四人便就坐在了“宫殿”前的石阶上稍事休息,吴夺依然抱着化肥。
结果,坐了还没有五分钟,化肥就醒了,而且直接从吴夺怀里跳了下来,落地之后,仰头就是一声“欧”。
“你还挺要面子,累了就歇会儿,别装。”吴夺不由笑了笑。
“嚏!”化肥发出一声之后,又回头看了看来时的路。
“你的意思是早弄完早撤?”吴夺就此起身,“行,来,我再给你说说,你看我们的方案行么?”
吴夺话音刚落,化肥就点了点头。
“你到底睡没睡?你都听到了?这事儿可不能随意啊!”吴夺虽然很信任化肥,但下意识地又强调了一句。
化肥再度点头。
吴大志也起了身,“应该没问题了。不光是化肥肯定,我们研究和分析也比较充分了。”
“行,我来。”吴夺接着便道。
吴大志抬抬手,“术业有专攻,让你权叔来,他对结构了解得也最充分,我们一起在边上守着。”
权浩然点头,“对,我来。”
于是权浩然上前操作,其他三人就围在权浩然身边,负责打灯和观察。
权浩然一手轻轻稳住门环一侧,另一手托底,先是不快不慢地使得门环顶部顶上了小铜柱,感觉到一定阻力后,加力上托······
只听“咔嗒”一声,小铜柱果真弹了上去!
第715章 水流声,井非井
听到提示后,权浩然就此稳稳下移、停住、松手。
接着,四人一起由两侧的方向后退。
青铜门中,又连续传出了声音。
最后,声音停止之时,右扇青铜门轻微出现了震动。
不过,在震动停止后,门并没有开。
吴夺略略一怔,不由看向化肥。
化肥则直接跑上前去,抬起两只前爪,扒在右扇青铜门上做了个推的动作。
就它这点儿劲儿,那肯定是纹丝不动。
权浩然笑道,“既然下一次还要重启机关,那么这门就应该是推开,不是自动开,一推一关,怕也是启动最后机关的过程。”
吴夺接口,“这么说,只有右侧的青铜门能推?”
“应该是。都到这一步了,试试呗。”权浩然就此上前。
吴夺也跟了过去,和权浩然一起开始推动。
吴大志和葛亮分立两侧,先观察,没上手。
吴夺感觉有些吃力,但是两个人一起,也没有用尽全力,门就开始移动了。
在右扇青铜门被推开的同时,还伴随着一阵阵如同齿轮转动的声音。
推到一半的时候,两人减缓了速度,吴大志趁机用手电向露出的地面照射。
地面上并没有“轨道”,这门就是通过门轴来动的。
吴大志旋即照向上方,发现门上有类似“连动杆”的青铜结构,连接了青铜门和门柱的内侧。
“推成直角,停在中间的话,怕有隐患。”权浩然立即说道。
于是两人便加力加速,继续推门。
顺利完全推开。
“这扇青铜门如此大的体量,厚度也可以······权叔,就凭咱俩能推开,肯定是机关的作用。”吴夺停手之后,已经站在了门内,就此拿起手电向里照射。
这是一条高大宽阔的通道,宽度比两扇青铜门总宽还要宽,足有八米,高度也比青铜门更高,有六米左右。
通道并不长,大概二十米,从门口处能看到尽头,貌似是一个更为宽敞的空间。
不过,因为通道两侧阻碍视线,只能看到这个空间中央的情况,中央好像有一个不小的井台。
在这里头,已经不止一次见到井了。
“这地面上,怎么还有‘格子’?”此时,吴大志却下移手电照向地面,接着沉吟起来。
这条通道的地面上,所谓的“格子”,是一块一块的石材铺成的“地板”
每块石材大概一米见方,横向正好八块,然后于这条通道的地面一直向前延伸。
不过,门口向里三米——也就是单扇青铜门的宽度,这一区域,地面上却是一整块石材。
按说,这里如果是直接从山体内部的石质结构中开凿的通道,地面不应该有这种“格子”。
“这地面上怕是还有机关······”吴大志沉吟中看向化肥,“化肥,你说呢?”
化肥在开门后一直站在吴夺身旁,它好像主要就是在“观察”地面,听了吴大志的话,立即点头。
“能走么?”吴夺接着问道。
化肥此时仿佛已经弄明白了,直接往前走去。
“咱们四个鱼贯前行,跟上化肥。”吴大志说着便跟上了。
化肥确实在“跳格子”。
这里头能走的正确的“格子”,好像并没有什么规律性。
好在“格子”够大,只要“路径”正确,不要说化肥了,他们走起来也很轻松。
这一趟是吴夺断后,他掏出了记号笔,在走过的格子中央,做了箭头标记。虽然又化肥这个“向导”,但有备无患。
这段通道并不长,就算挑“格子”走,也很快就走完了。
他们到了那个中央有井的很宽敞的空间之中。
这个空间,如同一个穹顶大殿,高度足有十米开外。地面则是正方形,边长则在三十多米。
如此大殿,居然没有一根柱子。不过,既然是穹顶,要是处理巧妙,倒是也能稳固。
这个大殿的中央,确实是一口井,井台石砌而成,高一米左右——但因为外侧是斜面,还带着类似台阶的结构,所以并不显高。
井口并不是圆形,而是正方形。上有穹顶,下有方井,又是一个天圆地方。
井口的边长有五米左右,也就是说,横向来看井边,占了大殿地面的六分之一左右。
除了中央的方井,大殿四壁,各有一道门。
进来的通道口算一道门,只是没有门扇。
左右两侧石壁上,也各有一道门,也没有门扇。
而正对来路、隔着井的正前方,也有一道门。这道门有两扇石门,但是石门是开着的,并非关闭状态。
“果然。”权浩然总体观察一遍之后开口,“那边两扇石门之后,就应该是原本预备安放勾践棺椁的真正的墓室,但是石门上的机关,可能尚未最终完成,所以外面的青铜门才留了个一次性开启方式。”
“嗯。”吴大志接道,“现在我们都看了,其实独山大冢基本也快完工了,但这时候风水核心‘小溶洞’却出现了问题,因此弃用。弃用之后,这里别的地方没动,最终直接关了青铜门了事。”
吴夺又道,“安葬无疆借用此处,但是因为风水核心‘小溶洞’出了问题,主墓室反倒成了不吉之地,所以并没有开启这里的青铜门,而是放到了祭坛岛上······”
“嗯,那三道门内,应该都是空的。那就先看看这口井吧!”吴大志说着看了看大家,“你们都听到水声了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
这口井下,的确是有水流声传出的。
虽说知道井下可能连通地下河,但是这水流声也未免不太正常,除非井下有什么特殊结构。
四人分在井台四边,都拿着手电朝下照射。
井下看到水,并不深,也就是五六米。
但是,这井下的水,却形成了一个“小瀑布”,进水之处高,出水之处低,落差足有两米。
一侧井壁上,有和井口同宽的进水口,水从进水口涌出,接着就飞流直下。
而对面的井壁上,则有同样大小的出水口,“小瀑布”的水落下之后,涌入出水口流出。
进水口的底边,比出水口的顶边,高约两米。
而出水口的底边,也就是方形井底的一边。
第716章 井下圆洞,青铜轮盘
“这外型吧,确实是一口井,但井下头这结构······”吴夺看清楚之后开了口,“这简直是一个地下河水利小枢纽工程啊!”
吴夺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形成的“小瀑布”,并不是井下结构的全部。
除了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底面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类似底座的东西,但是已经不成型了。
这东西是石质的,因为隔着水流,所以看不太真切,感觉它的底部应是和井底相连的。
这东西现在已经基本受不到水流的冲击了,只有靠近出水口的一处边缘还能被水流的外侧“蹭”到;而这一边,也和另一边明显不同,是非常滑顺的圆润之形。
“这东西应该是个底座,上面本来还有结构,但是现在,都已经给水流冲没了,看不出原先是什么了。”吴大志反复观察之后说道。
大家都点了点头。
吴夺又指了指位于“小瀑布”侧面的位置,“这个处理过的洞口,会是干嘛的呢?”
在小瀑布的侧面,还有一个圆形洞口。
这个圆形洞口的直径有个三米左右。
其实三米左右对一个人来说那是够大了,但是方形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边长足有五米,对比之下,就显得这个圆形洞口小了。
而且,这个圆形洞口上还有一个青铜“轮盘”。
类似于自行车轮的结构,只不过没那么多“辐条”。居中是个略扁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上插了一圈青铜杆。
吴夺数了数,青铜杆一共十二根,一端固定在中间的圆柱体上,一端顶在了洞口的洞壁上。
因为圆形洞口直径有三米,青铜杆也并不粗,直径不过六厘米左右,所以十二根青铜杆还是比较稀疏的。
但是,在青铜杆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尖刺,让青铜杆如同细版狼牙棒一般,这就使得这个青铜“轮盘”有一种“防守”严密的感觉。
这个圆形洞口的高度,和出水口差不多,甚至因为小,还显得略高一点儿;加上在出水口的侧边,所以出水口的水流基本不能直接冲击圆形洞口的青铜“轮盘”。
可即便如此,在如此潮湿的环境里,青铜“轮盘”也应该锈迹斑斑才对。
但锈得却并不重。
而且在青铜“轮盘”上,倒是好像有一层暗黄色,绿锈只是星星点点出现在这一层暗黄色之中。
这种暗黄色,肯定不是青铜器的“原铜光”之色;而且更像一层漆,还不是很润的漆感,而是如同干裂的漆面,上面还有不少断纹。星星点点的绿锈正是出现在这些断纹之中。
四人最后都把灯光和目光定格在这个“轮盘”上。
从井台到洞口,不过数米,青铜“轮盘”可以基本看清楚,但因为遮挡和角度问题,却看不到圆洞内有什么。
“就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个洞是干什么的,很费猜,但是应该进去看看!”吴大志缓缓说道。
虽然语速慢,但是语气之中,却好似带着一丝兴奋。
“对!”其他三人异口同声。
他们也带着一丝兴奋。
这全都是因为青铜“轮盘”上的那层暗黄色。
这个圆形洞口,应该也连通地下河;估计因为受到扬州鼎改变地气的影响,火生土,才形成了这种暗黄色。
圆洞之中的结构,很有可能出现关于扬州鼎秘藏之地的线索。
“要是能直通扬州鼎秘藏之地,那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吴夺又补了一句。
吴大志不假思索摆手,“秘藏扬州鼎,确实比兴建独山大冢要晚得多,比安葬末代越王无疆也要晚,但,肯定不会是从这里进来的,从青铜门的开启就知道了。”
“从上头进来不可能,但是从出水口或者入水口呢?当年的水流或许不这么大呢?又或许,还可能出现‘断流’的情况呢······”吴夺跟上。
吴大志笑了笑,“臭小子,你就想着能一蹴而就了是吧?从进水口或者出水口,也得拿掉青铜‘轮盘’才能进去啊。现在看,青铜‘轮盘’不像被拆掉过。”
吴夺刚要开口,吴大志又道,“我并没有否定进入洞口能找到秘藏扬州鼎之地的可能性,只是说不太可能从这里进来。但是,却有可能在中间某个地方,借用了一段洞口之内的通道!”
吴夺也笑了,“我还没说完呢,正要说借用通道也有可能。”
“这确实是最好的结果。”吴大志深吸一口气,“因为,秘藏扬州鼎之地真正的入口,很可能早就没了。”
此言不虚。
大家也都明白,如今的镜湖和古镜湖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吴大志划定的一个大范围之内,现代建筑密布,原先的入口,堵死、垮塌、毁掉的可能性极大。
“肥哥?”吴夺扭头看向一侧的化肥,“这地方,可能连通秘藏扬州鼎的秘藏之地么?”
化肥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回头看了看进来的通道口。
“好吧。”吴夺明白,化肥一时也判断不了,而且它建议现在先回去。
葛亮接口道,“下去并不难,吊根绳就行。但是这个青铜‘轮盘’,得拆掉才行,咱们没带相应的工具。”
众人点头。
确实,这青铜‘轮盘’看起来挺牢靠,没必要的工具不行,他们要拆,只能带着工具再跑一趟。
好在下次再来,就轻车熟路了。
“我先下去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青铜杆是怎么和洞壁连接的。”权浩然开口。
“好,我们先准备。”吴大志点头。
攀援绳他们是带了的,而且不止一根。而且下到圆形洞口并不深,绳子的长度是足够了。
他们先用了一根绳子,环绕井台的台阶一周固定,而后又用另一根接牢。
权浩然在身上固定好绳索之后,顺着有圆形洞口的那一侧井壁下去了。
吴夺和葛亮负责控制绳索,吴大志则在井台边探看,观察通联。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权浩然看了一阵子之后,冲着井上喊了一句。
第717章 地下河连通的风水设置
“这时候了你还幽它一默。”吴大志旋即接话,“先说坏的吧。”
“坏消息就是不止一道青铜轮盘,除了洞口这道,里头还有一道,目测相隔十米左右。”
“一共两道?”
“目前看是这样,但是再往里······”
吴大志打断了权浩然,“好了,具体情况上来再细说,好消息呢?”
“好消息就是,第一道青铜轮盘,并不是青铜杆嵌入洞壁,而是顶住的。”
“顶住?”吴大志略略一怔,“还是上来说吧,既然不止一道青铜轮盘,这次估计搞不定啊。”
“好,我再从缝隙仔细远观下第二道青铜轮盘,尽量多掌握点儿情况,上的时候我再打招呼。”
······
权浩然上来之后,先是休息了一会儿,年纪大了,吊在下面一阵子,还真有点儿受不了。
“听你这意思,还不一定是两道青铜轮盘,说不定好几道?”吴大志问道。
“第二道肯定能看到,但是第二道往里还有没有,实在没法看,就不好说了。”权浩然应道,“但我感觉,第一道和第二道之间十米通道,好像是个‘衔接’。”
“衔接?”吴大志一听,“你的意思是,这之间的通道,连接了两个空间?”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权浩然点头,“我是想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估计就这两道青铜轮盘了。”
“看来,今天肯定拆不了青铜轮盘了?”吴大志问道。
“嗯,拆不了,有点儿复杂,我得好好介绍一下。”权浩然应道。
吴大志抬抬手,“走,咱们去看看其他三个门里的空间,然后就返程;边走边看边说,节省时间。”
四人又分别进了其他三个门。
果然和分析的一样,都是石室,但是空空如也。
两侧不带石门的石室,很可能是留给勾践陪葬者的墓室。但为什么不带石门,就不太容易揣测了。
而其中带石门的,应该就是原本设计安葬勾践的墓室,最大,而且还带有两个耳室,但是同样空无一物。
石门不仅是开着的,而且并未发现封门之物。
看来,青铜门只留“一次性”开启方式,本是想安葬之后接着封闭墓室,完成之后,便彻底封闭青铜门。
确定再无新发现之后,四人和化肥就此回返。
“第二道青铜轮盘,虽然看不太真切,但我感觉,应该和第一道青铜轮盘一样,是青铜杆顶在洞壁上,而不是嵌入。”权浩然一边走一边介绍。
吴夺接着问道,“您说的顶住,是怎么个‘顶’法儿?”
“就是青铜杆的顶部,带着略呈弧形的扁圆结构,顶在了洞壁上,而不是和杆部同样粗细。”
吴夺又问,“您确定这个扁圆结构里头没有‘钉子’之类的?”
权浩然解释道,“我也很奇怪,如果只是尺寸正好、如此‘顶住’,这么多年过去,怎么也会有松动的迹象吧?所以我还用军刀简单试了试,扁圆结构和洞壁结合处,好像有弹性!”
“弹性?”其他三人异口同声。
吴大志接着问道,“这么说,青铜杆里是有类似弹簧的结构?”
“对。”权浩然进一步介绍,“而且应该弹力很大。我试的时候,那种感觉很微妙。要不是我对青铜属性了如指掌,也不敢有此判定。”
“两千多年依然有弹力的‘弹簧’?”吴大志捏了捏下巴,“这有点儿·····”
“咱们寻找九鼎以来,遇上的稀奇事儿还少么?”权浩然砸了咂嘴,“青铜杆之中,必定有特殊材料,而且应该是金属。扬州鼎的事儿结束之后,我得让庞局开个便门,让我研究研究。”
吴大志笑了笑,“行啊,我也帮你说说。扬州鼎也是最后一块硬骨头了。”
此时吴夺说道,“这个设计挺蹊跷。如果是想封死,没必要弄青铜轮盘,而且还不是固定死的,而是用弹力支撑;如果不想封死,却又在青铜杆上弄了那么多尖刺。”
权浩然在下面的时候就琢磨过,就此详细应道:
“从这个设计来看,不想彻底封死那是肯定的。
而采用弹力支撑却不是嵌入固定,有可能是怕在洞壁打钎钻洞会影响这处结构的稳定性。
至于加尖刺的设计,有可能是防动物的,对面的空间,应该不存在人能进去的入口,但却可能有某些动物出现。
再或者,尖刺只是设计上的严密性······等等,都有可能吧。”
吴夺点点头,“如果是这样,主墓室和这个对面的空间连通,也只能‘通气’了。这为什么要‘通气’······”
吴大志接上了,“你都说了‘通气’了,那就很有可能是为了‘借气’!”
“您的意思是,对面的空间之中,也有一个类似‘五行俱全小溶洞’一样的福地?”
“不仅如此,如果真有一个对面的空间,那么其中也应该有地下河经过!而且可能会形成特定形态。”吴大志应道。
一直在思考的葛亮这时候开了口:
“这口井下,虽然原先被水流冲击的底座上的结构已经不成型了,但必定是一个风水设置。
这个风水设置引流了地下河水,应该是多个和地下河连通的风水设置的其中之一!
我们经过的墓道石桥、祭坛岛,同样都是其中之一!
而您说的对面的空间可能会形成的特定形态,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吴夺听葛亮说完,登时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没错!这条地下河对于独山大冢来说,既是一条‘玉带’,又是一条‘护城河’。”吴大志捻动手指,“藏水于山,山水共势;山中坐墓,地水绕墓。当年独山大冢的风水设计,委实是高啊!”
“可惜啊!石乳停滴,一个最重要的风水核心失去了原本的价值。”葛亮接口道。
吴夺也道,“而且还早不停、晚不停,独山大冢基本完工了,停了!”
“人算不如天算。”吴大志摆摆手,“我门目前也只能算推测,尽快拆掉青铜轮盘进入里面,才是工作重点。”
第718章 穿过圆洞,上下台阶
一听拆掉青铜轮盘,权浩然说,“如果没有尖刺,弹力支撑的青铜轮盘拆掉相对容易。但是现在这青铜轮盘的铜杆上布满尖刺,而且太大了······”
“你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要想完整地取下,暂时没有。但要是破坏一小部分,估计就可以了。”权浩然应道。
“一小部分?你的意思是,破坏中间连接十二根青铜杆的小圆柱体?”
“对,依我看,中心的小圆柱是个枢纽,弹力起点不是在青铜杆中,而是在它里面。”
吴大志想了想,“交给庞局定夺吧,他若不想破坏,我们搞不定,就让他联系相关技术人员。”
四人和化肥顺利回返、出潭。
化肥到了潭中之时,那条“变色龙”又出现了躁动,直到化肥上岸,才渐渐平息下来。
“好像所有的动物,都有点儿怕化肥啊!”梅小梅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
“看情况,化肥不主动的话,主要是异变的动物。”吴夺说完,心中又起了念头。
这些和九鼎改变地气有关的异变的动物,多是因为受五行之一的影响,身上有不同增强的属性,但是化肥好像都能“克制”。
化肥必是五行俱全,而且五种属性都很强。
“别琢磨了,及早回去商量。”吴大志轻轻拍了拍吴夺的肩膀,好似猜到了他在想什么。
······
又是一个长会。
会上,吴大志详细讲述了这一次下去探查的过程,权浩然分析了“青铜轮盘”的情况和结构。
庞统听完之后,先说了一句,“虽然暂时并无有力的文物证据,但这就应该是勾践的独山大冢了。还有安葬末代越王无疆借用的祭坛岛,处理积水之处,很可能还能找出一定的文物。所以,这一趟,收获还是很大的。”
庞统说完,带头鼓掌。
大家自然也跟上了。
庞统说的没错,但是大家也并没有那么兴奋,主要是这个成绩夹在一个有些复杂的过程当中。
不过庞统这么说是有下文的:
“既然现在面对‘青铜轮盘’这个难点,我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把‘清理战场’提前,正好一并把这个难点解决掉?”
吴大志听后,“时间上?”
“我只是初步有个设想,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怎么处理最有效率。”庞统微微一笑。
会上最后讨论并确定出了一个方案。
分步走。
第一步,庞统联系相关部门,先控制“变色龙”,同时取走土黄色的珠子,至于后续的研究和检测工作,就得等到他们离场了。
第二步,特调局的相关考古和技术人员,前往独山大冢主墓室。
实际上,独山大冢主墓室啥也没有,主要是勘查现场。
同时,这一步还有一个关键的工作,就是拆除“青铜轮盘”。
第三步,兵分两路。
一路前往祭坛岛,除了勘查,重点当是围墙之下的积水之处,清理现场并查找可能存留的文物。
另一路自然是行动组,进入拆除了“青铜轮盘”的通道,探查通道连接的空间。
前两步,预估耗费的时间并不长。
重点也是第三步,两路人马都可能耗时耗力;但是因为不在一处地方,所以并行不悖。
······
第二天,方案就开始执行了。不过行动组暂时是闲着的。
本来估计也就是闲三四天,不料居然闲了一周。
主要是“青铜轮盘”的拆除比想象得要复杂。一开始根据上头的意思,还想完整取下,结果没想到设计得极为巧妙。
比如,一根青铜杆缩短的同时,弹力会加强到对立的青铜杆上。再比如,收缩青铜杆的同时,若是收到一定程度,青铜杆居然会旋转,这上面可是有尖刺的,这一旋转起来······
后来又想开凿扩大洞壁,但是这“青铜轮盘”之所以采用弹力装置而不是嵌入固定,就是怕再打洞会破坏稳定结构,最终还是小心起见,放弃了。
到底还是如权浩然所料,通过中间的“枢纽”——青铜小圆柱来解决的。
这个中心青铜小圆柱实际是“空心”的,切割掉一层铜皮,便露出了里头的结构······
经过研究和操作,最终总算是以破坏最小的代价拆掉了“青铜轮盘”。
而且,这个圆形通道里,不止两个青铜轮盘,而是三个。
两端各一个,中间一个,都是相隔十米左右,好在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这条圆形通道,总长二十米左右,从洞壁来看,岩石质地并不均匀,而且有些地方确实看着不太“坚固”。
看来,当时打通之时,就发现了一定的“塌方”隐患,甚至进行过处理,所以加装青铜轮盘时才没有采用打钎凿洞的嵌入固定方式。
······
而那条“变色龙”,根本没法抓走,因为离开潭水,它不仅变色,而且很痛苦,估摸着很可能活不成。
确切地说,不是离不离开潭水的问题,是地气环境的问题。移送到别的环境,哪怕定期运送这口水潭的水更换,也可能出问题。
“变色龙”还得定期食用那种翠青草根,不然好像又压制不了体内强烈的土性。不过它这个“定期”,应该比较长,很可能是春夏秋冬一季一次。
所以对“变色龙”采取了暂时处理的方式,在潭中下入一个大笼子,先将其“软禁”。
土黄色的珠子,也只是先取走了几颗研究。
等到特调局调查组完成任务离开之后,相关部门再进一步研究处理。
······
这天一早,行动组又下潭了。
这一次,是六个人加上化肥一起行动。
轻车熟路。
宁霜和梅小梅是第一次进来,好奇心也强,吴夺便就一边走一边介绍。
祭坛岛上有另一路人马,还有一处“壁画展厅”实际上当时尚未动工,他们都没有去。
依次下井,进入圆形通道。
根据之前拆除“青铜轮盘”人员提供的信息,通道出口外,是一个类似“走廊”的空间,“走廊”和圆形通道垂直,两侧都有石阶,一道向上,一道向下。
至于两道石阶后续的情况,他们自然是没有探查的。
六人一肥来到了这个“走廊”之中。
宽敞高大,地面宽五米左右,顶高也五米左右。顶部应该是和对面的井口齐平的。
而长度就更大了,“平地”长约二十米。圆形洞口居中,洞口向左十米后,出现的是向上的台阶;洞口向右十米后,出现的则是向下的台阶。
“怎么走?”吴夺看清楚状况之后,顺口提了一句。
选择无非三种:一起先走上行台阶,一起先走下行台阶,兵分两路各走一道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