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我误入桃花深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误入桃花深处全文阅读

作者:今满客     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     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九十六节:宴宾客群雄聚首,嫌闹腾侯爷独自吃寿面。

    三杆子面对在座的豪杰群雄,老脸上是说不出的春风得意。

    还时不时地给我夹菜,这让作陪的众豪杰群雄,暗自在心中腹诽。

    一旁的东宫太子,三杆子老侯爷都没给他夹菜,反而为我这个,十一二岁的孩童夹菜。

    虽说是吃席,众豪杰群雄也只不过笑脸相陪。

    老侯爷三杆子,说了句这菜真甜,他们就紧跟着,点头哈腰的说句,是这菜真好吃,不肥不腻,甜而不香,真可谓是山中珍,海中味。

    三杆子接着就又说了句,啥啊,这分明是胡萝卜炒白萝卜。

    豪杰群雄又随声附和着,老侯爷可真是好眼力,我们咋没吃出来,是胡萝卜炒白萝卜呢?真香!

    我听了有些好笑,又不敢笑只好憋着。

    虽说是宴请豪杰群雄,可没上俩菜呢,三杆子就说他吃饱了,让大家随意,说着就要起身离去。

    我一是和在座的群雄都不认识,二是我一口一个被三杆子的大小子,三朝元老八十多岁的人了,一口一个叔地喊着,有些不自在,再说也避免尴尬,就起身和三杆子一起走了。

    在座的豪杰宾客,家宅内眷见我和三杆子离去,就又是是行礼送我们离去。

    三杆子说他和我一样怕闹腾,又没吃饱。

    说着三杆子,就带着我溜进侯府厨房,管家下人们见是三杆子和我,倒是纷纷行礼,向三杆子贺寿。

    三杆子挥了挥手,算是做了回应,就选了一间干净的厨房。

    三杆子说,要为我做一碗特别的长寿面。

    也是他三杆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长寿面,也是他三杆子最想吃的长寿面。

    三杆子一边手整着地里的野菜,一边对我说,就是在我走失的那一年,赊刀人的预言已经渐渐成真,他三杆子清楚地记得,哪一年已经几个月没下雨了,俺们庄的人都忙着挖河抽井浇水抗旱。

    那个时候比现在冷得多,三杆子的娘,也就是我那个高个婶子,从地里抗旱回来,三杆子从学堂放学回来,家还没做饭呢,没办法全家的人都在浇水抗旱。

    就在三杆子以为,今天又要吃干粮的时候,我那个高个子的婶子,从地里回来手里攥了一把野菜,三杆子对我说他这辈子都记得,那把野菜。

    三杆子说,我那个高个婶子,用家里不多的杂面粮食,夹杂着我高个婶子,从地里找到的野菜,做了一小碗面条,并对三杆子说,今天是三杆子九岁的生日,连着几个月不下雨,别怪父母没本事,只能怪老天爷让三杆子生错了地方,没生在当大官的人家里。

    三杆子对我说,他清楚地记得,我那个高个婶子,为三杆子做的面条,三杆子对我说,别看是豆杂面条,可整碗面条就只有一根,哪叫一个劲道,后来他三杆子荣华富贵了,可他三杆子却再也吃不出那个味道了。

    他三杆子命侯府的名厨,甚至是大内的御厨,虽说也能做出一个长处的豆杂面条,可不知咋地,三杆子总是说味儿不对,好像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第一百九十七节:辛苦百年为谁忙,两眼一闭泪断肠。

    我问三杆子,后来又找到高个婶子了没?

    三杆子吃着长寿面,嘴里感叹地说。

    人海茫茫,上哪找啊?俺和俺爹娘分开的时候,是被小队长分开编制的,俺去了少年营,再后来俺三杆子被俘虏了,侥幸得孙大哥搭救,自己的命尚难保全。

    再说那时候,他三杆子还是一个孩子,早就吓傻了,你是没见啊,人山人海的全是饿急眼的流民,就为一口吃的,三杆子说到这里,神情有些恍惚,就没继续说下去了,或者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我说了。

    三杆子许久,咕嘟咕嘟喝了一口面条汤,才叹口气继续说,后来他三杆子发达了,当官了却找不到三杆子的爹和娘了。

    后来三杆子审问俘虏,也都语焉不详,再说那会儿陈州大败,流民亡命逃窜,谁还顾得上谁啊?都恨自己少生了两条腿,跑得慢的都被官府抓了,砍了头向天朝老皇帝请功了,毕竟一个流民首级官方规定尚一两银子,半袋小米。

    再后来他三杆子就是一生奔波,劳累于四方,他三杆子也不知道该恨谁?是怪黄王孔献策之流的流民大起义,害了他的爹娘害了我们村的人。

    还是该恨老皇帝昏庸无能,害了他的爹娘害了我们村的人。

    亦或是三年不下雨,粮食颗粒无收,害了他的爹娘害了我们村的人。

    这可真所谓的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恨谁?没地方恨,这就是他三杆子的无奈,我想想也是,人到最后,只剩下无奈了。

    三杆子对我说,老话说得好,人微言轻别劝人,不是不懂的这个理儿,大道理都懂,可就是胡搅蛮缠,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或者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叫不醒的永远是装睡的人,大到国,小到家,说的算的一家之主,不是年龄,也不是男女,更不是道理,而是位高权重,财富家产。

    过去老话说得好,叫酒壮怂人胆,其实人一旦有了财色名利,就更会飘起来。

    所以他三杆子,时常告诉自己的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要仗势欺人,更不要恃强凌弱。

    做事留一面,日后好相见,或许这就是他三杆子,比凌烟阁上的那几位,活得长的原因吧。

    我见三杆子前言不搭后语地,给我说了这些。

    我想三杆子,还是前几年我认识的那个三杆子,整天罗里吧嗦的,或许别人不知道,我口中的所谓的前几年,在三杆子口中就是一百年了。

    一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代人就此淹没在这荒草之中。

    什么英雄,什么财富,什么什么,啊,那个什么啊?都不过是过往的烟云。或许在别人眼中的鬼神,就是在我们眼中想见却见不得的亲人。

    我想着想着就出了神,我不知道我当初,该不该从山洞里走出来?

    其实想想,不出来也挺好的。

    像三杆子这样,百十年来辛苦劳累一辈子,到头来却是为谁忙?

    用三杆子的话是,两眼一闭泪断肠,我还能说啥,只有沉默,也只剩下了沉默。

    三杆子没有搭理我,只是自己不停地吃着长寿面,我也没搭理三杆子。

    刹那间,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我那个高个子婶子,坐在灶台的小马扎上,看着三杆子吃着小半碗的长寿面。

    三杆子在回忆,我也在回忆,回忆那个,我们都回不去的过去。

第一百九十八节:寻龙脉国师访昆仑,破风水千里送粮草。

    敢问上天,可否有仙?

    三杆子说,这世上有没有仙,他三杆子是不知道。

    以前他三杆子,不信鬼啊神啊之类的,怪力乱神的无稽之谈。

    就连三杆子见国师和孔献策之流,也不过江湖术士骗人钱财的把戏,就像窗户纸,戳穿就没啥意思了。

    三杆子说,过去他最多相信,我们所见的鬼神,就是想见而见不得的亲人,思念成疾之说。

    促使三杆子思想发生改变的,还是从征讨南蛮子失败以后说起,那时候三杆子固执地认为,他押运粮草没有错,错就错在国师故弄玄虚,错过了最佳的战绩。

    什么兽神下凡,驱动万兽迎敌,这在三杆子看来,就和我们圈养阿猫阿狗一个理儿,被圈养的万兽自然听命于驯兽人的。

    我们北方的将士,不习惯这种作战吧了,为此三杆子曾几次上书老皇帝,让老皇帝治国师的贻误战机之罪,可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三杆子一连上了几个折子,朝廷也没个回信,后来三杆子才晓得,原来他三杆子上书的几个折子,都没出军营,就被孙大哥当了点火的信子给烧了。

    直到孙将军战死,三杆子才知晓其中的原委,更懂得孙将军对三杆子的照顾,若是这几个折子递上去,老皇帝正愁没地方出气呢,估计三杆子会被咔嚓了吧,这也是三杆子,年轻的时候冲动的后果。

    尽管三杆子,当时气愤,可毕竟是年轻气盛,谁少年的时候还不冲动一两回儿。

    三杆子如是对我说,所以三杆子才苦口婆心的,劝我遇事不要冲动。

    让三杆子对鬼神成仙之说,有所改变的,是三杆子突然接到孙将军的一个神秘命令,说是让三杆子千里送一批粮草,至于目的地,孙将军神神道道的,也没告诉三杆子是啥任务命令。

    三杆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就领命出发了。

    一路上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三杆子磨破了好几双鞋,说也奇怪。

    一路上各个稀奇古怪,经过的驿站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三杆子告诉我,他押着粮草每到一个驿站,会有朝廷的羽林卫传达老皇帝的旨意,让告诉下一步该怎么走,三杆子在出发前,孙将军就格外告诉三杆子,接了这个任务,啥也不要问,听羽林卫的命令就行,羽林卫的命令让咋走就咋走,千万不能乱说话。

    三杆子见孙将军,反复慎重地叮嘱唠叨,三杆子也是知道分寸的。

    可就在某一天夜里,三杆子押运粮草的时候,千叮咛万小心的三杆子押着粮草,还是出事了。

    三杆子对我说,他当时和押运粮草的兄弟走夜路,走大半夜都没啥事,除了偶尔听见,几声乌鸦叫唤,其它的一切正常。

    也有可能是走了大半夜,三杆子和押运粮草的弟兄人困马乏了,三杆子和押运粮草的弟兄走着的时候,突然从不远方冒出来几团绿火来,还不是伴随着呜呜的声音。

    三杆子顿时打了一个机灵,催促押运粮草的将士,举着火把快速通过。

    待到天刚明,羽林卫的命令说,押运的粮草到这就行了。

    还问三杆子,昨天夜里没碰到啥怪事吧?三杆子和众押粮的弟兄,也是知道分寸的,大半夜的押粮草,除掉累就是困,各个回了句能有啥事,对昨天晚上发生的事闭口不提。

    后来他也是整理,被猪头元帅京师之乱,满目狼藉的史书典籍里才发现,原来那一年的史书档案里,写着寥寥几句话,天下大旱,南蛮初败,近闻西方又有地动,当地百姓传言,是龙脉仙山问世,传的邪乎通神,国师大人推演天机,得知其中一二。

    老皇帝就命国师率领羽林卫,前往寻找龙脉,前往破坏风水,以阻天下动荡,保的国泰民安。

    后待至粮草赶到,国师率领羽林卫进山探龙脉,可不知为何?国师和数千羽林卫离奇杳无音信,不知所踪。

第一百九十九节:百般寻她落花路,一瓣倾诉一瓣归处。

    三杆子对我说,后来他在整理天朝的一个密档奏折上。

    看到了,老皇帝的几笔朱批。

    事情来由就是在昆仑山脚下,有人发现一个头发凌乱,双眼无神已经疯了的赤脚壮汉,据发现他的村民介绍,这个发疯的男子,不停的念叨,花瓣好多的花瓣,竟然是花瓣铺就的路,弟兄们都跟着进去了,我傻乎乎的跑出来送信了,追,好多人追我,我把信跑丢了,他们就打我,还不给我吃的。

    因为山村里,忽然来了一个这么发疯的男子。

    当地的村长就报了官,因为国师失踪尚是机密,后来官府就把发现这个疯子的事儿,上报了朝廷。

    老皇帝,只是在密档奏折上,批了句,哦知道了,以后有事说事,少说废话。

    三杆子说当时看到这个奏折,就感觉老皇帝也不昏庸啊,过些日子三杆子揣测,或许就跟国师和几千羽林卫的失踪有关。

    当然这些只是当时三杆子的猜测,毕竟后来经历了许多事,老皇帝和新皇帝也驾崩了,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之乱刚刚平定,天朝百废待兴,三杆子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直到三杆子,有次在整理大内档案的时候,三杆子又发现些当时的记载,据当地人说,辛亥年,三年不下雨,天下大旱,流民造反,岐山大地动,震坏房屋数间,伤亡难民有数千人,请求朝廷加以抚恤。

    为此三杆子还专门跑到岐山县,据侥幸活下来的老人记载,辛亥年那场大地动,可折损人不少,几千人伤亡,无家可归。

    后来朝廷,派来了当大官的调查。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他们也不知了,朝廷也不让说。

    也有的村民说,他小时候到是听村里的老人。

    讲过那么一耳朵,说是大地动的时候,在岐山的山中的某块不知名的石头上,突然震出来一个大口子,口子里边云雾缭绕的,看不清楚里边到底是啥样的?

    后来有胆子大的人,几个人壮着胆子就进去了,只是听那些胆子大的村民刚进去的时候,喊了一句快看,是仙女下凡了,还有花瓣,然后就听不真切了。

    那些胆子大的村民,就再也没有出来,后来事情闹大了,上报了官府,官府派衙役,捕快进去一探究竟,衙役捕快也没有走出来,后来只得当做了失踪人口,上报了朝廷,朝廷发了抚恤金,还不让村民出去乱说。

    我听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咋啦?我就想起了我走出去的那个山洞。

    只听三杆子又继续对我说,后来他又听到,曾经服侍过老皇帝的小太监,教手底下的小太监如何做事的,当太监就容易了?

    哪一年小太监还小,只是偶尔听到,老皇帝和国师说了几句,至于说的啥他这个小太监都没听清,国师就打了他几十板子,差点没把他打死。

    所以在宫里当太监,该说的就说,不该问的不问,免得挨板子。三杆子当时听了只是感觉有些好笑,后来待得三杆子问及,那个挨板子的小太监的时候,没想到就又起了一番波折。

第二百节:三篇小作文引风波,想出名反弄巧成拙。

    三杆子对我说,就待他过几天。

    略有所思想要询问,当年老皇帝和国师说话的内容,因何而挨了板子的时候?

    三杆子也没想到,那个太监竟然离奇的失踪了,后来才听人说是宫里的程大伴,言说小宦官酒后失德,罔论先皇是非,已经被杖毙了。

    说来这个程大伴,当时也是因为他三杆子心软,留了这个程大伴一命,反倒又酿了祸患,为此三杆子自罚连降三级。

    我见三杆子不愿意,提起这个程大伴为祸的原因经过,想来也不是啥好事。

    三杆子许久,才叹了一口气。

    向我说了句,鲲鹏未飞之时,凌云未长之前,混迹鸭鹅蓬蒿之间,谁又能慧眼识人呢?

    过去老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固然稀少,识得千里马的人就更少。

    这程大伴未露反迹之前,哎,啥也别说了,他三杆子这辈子看人,唯一看走眼的一次。

    我听了就更好奇了,想问三杆子具体的啥事儿?

    我见三杆子欲言又止的样子,就不好意思,再问三杆子了,想来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要不依三杆子的性格,早就憋不出告诉我了。

    我以为三杆子,不会再提起这个所谓的程大伴,没想到三杆子叹口气,继续对我说,说起这个程大伴啊,想当年是和黄王一起参加考试的同窗。

    据程大伴自己告诉三杆子,程大伴老家是山东人士,父母是经商也算小有富裕。

    程大伴以前叫作程亚男,在家里排行老二。

    家里对程大伴也是从小娇惯,想让程大伴走科举当大官之路。

    可这个程大伴是心高气傲,眼高于顶总想着出名天下知。

    据他程大伴自己言讲,想当年他曾和黄王一起参加过科考。

    黄王是没考上,他程大伴是因为年轻气盛,在科考前几天,他因为写了三篇小作文,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这才因言获罪。

    程大伴说他当时他眼瞅着,要被权贵诬告推出去斩首,是新皇那时候还是太子的时候,看中了他程大伴,这才侥幸活了一命,可死罪当饶,活罪难饶。

    被判了宫刑,又因为他程大伴,感激新皇也就是当时的太子的不杀之恩,这才死心塌地地跟着当时的太子。

    又因为程大伴,当时跟着太子的时间长了,再加上程大伴人也聪明,就从当初的小太监,混到了程大伴的地步。

    再加上新皇在西北大营登基称帝,程大伴有从龙护驾之功,新皇论功行赏,程大伴被评为中兴十大功臣,排名位列凌烟阁第十位。

    后来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霍乱京师,待得三杆子率军平定。

    三杆子心想跟着,新皇的老人没几个了。

    再加上程大伴,也是跟着新皇几十年了,就网开一面没治程大伴的罪。可谁曾想,就因为三杆子的一时心软,险些酿成大祸。

    哎,这些事不说也罢,说来说去都是他三杆子的错。

    其实他三杆子想的这个程大伴人心是不坏的,只是想出名想魔怔了,毕竟也是跟着新皇的老人了,哎。说来说去还是他三杆子的错。我见三杆子如此自责,刚想安慰三杆子几句。

第二百零一节:油茶大爷一声喊,小孩拿筷老人端起碗。

    三杆子对我说,要说程大伴是他三杆子看走了眼。

    才饶程大伴一命,程大伴想出名,不择手段才混得上中兴功臣,凌烟阁排名第十的虚名。

    要说凌烟阁上,排名第九的中兴功臣,就更有趣了。

    先不说这个凌烟阁上排名第九的中兴功臣,他是如何得失作威作福,祸害中兴功臣的,就他老人家哪一口一个杂家的,就让人记忆深刻。

    三杆子说他接触到,那个老人家的时候。

    那个老人已经是,新皇跟前的红人了。

    据三杆子后来得知,原来这个老人家一口一个杂家的称谓,还得从新皇,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说起。

    话说哪一日,东宫太子没有跟从老皇帝的意愿,逃亡巴蜀避乱巡幸,而是率领着自己的心腹逃亡了西北大营。

    也不知道走到那旮沓了,有的说新皇跑到扶风,遇到的这个自称杂家的老头。

    还有的人说是,记得跑到岐山县遇到的,据后来那个自称杂家的老头,说是在武威遇到的新皇,这才有了老头的从龙护驾之功。

    据这个自称杂家的老头说,他祖上姓鱼,世代以打渔贩鱼为生,挣不了什么大钱,反正也是饿不死,混个温饱。

    可到了他这一代,鱼老头不卖鱼了,走了个偏门,卖起了油茶。

    因为从年轻干到了五六十岁了,街坊邻居也不叫鱼老头了,改叫油茶大爷了。

    其间还有人专门,为其编了一个顺口溜,什么油茶大爷一声喊,小孩拿筷老人端起碗。

    话说那一日,油茶大爷推着架子车,早早地赶回早市去了。天刚亮,小风那个一刮,就别提有多凉快了。

    说也凑巧,当时还是东宫太子的新皇。

    带着自己的心腹,连夜逃窜躲过流民的追杀,又急又饿地进了城。

    刚好巧不巧的,看到油茶大爷推着架子车,在街上卖他的油茶。

    新皇那是又冷又饿,啥也别说了,就带着亲随心腹喝了油茶大爷的油茶,油茶就着热气腾腾的大饼,别提多温饱了。后来也不知道咋地啦?还是东宫太子的新皇,就带着油茶大爷一起上路了。

    至于油茶大爷是不是太监?就没人知道了,不过这个油茶大爷一口一个杂家的,三杆子倒是听过的。

    再到后来,东宫太子逃到西北大营,继位称帝,封远在巴蜀的老皇帝为太上皇,这个卖油茶的老头也是跟着水涨船高,替新皇应付着差事。

    起初是内侍省掌管小黄门,再到后来被新皇任命为监军,待到后来新皇凌烟阁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已经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数十万大军了。

    凌烟阁评封中兴十大功臣时,曾有人提议,让卖油茶的大爷位列中兴功臣第七,排名还在三杆子的上面,可后来因为几个老哥几个中兴功臣的极力反对,这才排到了三杆子后面,位列凌烟阁中兴功臣第九。

    而中兴功臣的前八位忠臣,因不耻而和太监为伍。

    这个鱼老头竟然说他不是太监。新皇见中兴众大臣的极力反对,这才没把鱼老头和程大伴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后来这鱼老头和程大伴就暗中使坏,迫害忠良,凌烟阁八个中兴功臣,有七个就是坏在他俩手上,仅剩的一个中兴功臣,还被新皇贬回了老家。

第二百零二节:莫道不远送,怕见别离人。

    三杆子对我说,他就不送我了。

    一是三杆子他年岁大了,二是三杆子甭看他一百多岁的人了,他三杆子最怕分别,就不送我了。

    三杆子对我说,别看他一百多岁的人了,他身体还算英朗,他三杆子再活几年,应该没问题。到中秋节,在和我一起,把酒赏月。

    我听了三杆子的话,想想也是。不类,咋是一个庄类。他三杆子不愿意分别,我也不想磨了吧唧给个老爷们似的,毕竟我和三杆子离的也不远,想他三杆子的时候,我再跑回来看看。

    可我不知道的是,别看三杆子说,今年八月十五,要和我一起把酒赏月,可我没曾想,我和三杆子的这次分别,我们都没想到,竟然是永别。

    而我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已是十几年后,物是人非,曾经我们庄气派的归德王府,也变成了破砖烂瓦的仇王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夜里,三杆子和我彻夜长谈,又给了我一个所谓的免死金牌和见官大一级的腰牌。我则又给了三杆子几个仅剩的果子,还有一点葫芦里盛的酒,哪天夜里,我和三杆子,仿佛回到了百十年前,我和三杆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可令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诺大的归德王府,竟然因为我留给三杆子的几个果子,遭了横祸。这让我后悔的拍大腿,我瘫软在三杆子的坟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狠狠的打了自己几个巴掌,真不该给三杆子留哪几个果子,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第二天早晨,我就和孙员外家的丫鬟和仆人,一起准备回孙老家桃源内。

    我在路上好奇的问丫鬟,到底是啥事啊?在归德侯府还不告诉我。

    丫鬟有些为难,欲言又止的对我说,她也不知道是啥事?是小姐和老爷派她喊我回去的。

    我听了一阵无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此时丫鬟,反倒有些好奇的对我说,姑爷,这个归德侯府可真气派,比咱们家的宅院气派多了,她身为丫鬟,长这么大了,以为咱们员外府都够气派得了,没想到这个归德侯府竟然比员外府和皇台寺加在一起都要大。吓得她都不敢来找我了。

    见我没回话,只是望着车窗外出神。

    丫鬟又叽喳叽喳的告诉我,说她和仆人,见当官的大人们都排起了长队,她就准备回去,可没想到归德府的管家下人,倒是挺通情达理的,说是来找姑爷的,问了姑爷的名字,通报了一下,就这才让丫鬟和仆人,进了归德侯府。

    我听了有些无语,不是不想回到丫鬟的话,而是没心思回答丫鬟的话,我的心思满脑子,都想的是孙小姐和孙员外,找我回孙老家的原因。

    原本三杆子是还想留我,再给我说些前朝国师挖宝的旧事的,听说家里人差遣丫鬟,来寻我喊我回去,他三杆子倒不好意思,再留我多住几天,说慌啥累着急回家的事了。

    我听着车窗外,车轱辘吱吱呀呀的声儿,不时的传来马蹄噗哒噗哒的声,还有丫鬟叽叽喳喳的声音,我在想我这回老家看看,也没几天啊?孙老家能发生啥事?莫非孙小姐又犯病了?

第二百零三节:抄小路错投王李拐,大半夜我错看鸳鸯谱。

    说也凑巧,我正在马车里,发呆的时候。

    我隐约隐约,就听孙府的下人,好像在问路。

    哎,前边哪老头,前边这跳河,能绕过去吗?有近路么?

    啥?你说啥?我岁数大了,耳朵不太好使了。

    哎,聋子,前边那条河能过去么?

    哦哦哦,明白了,王李拐,能过去。

    顺着这跳河,往李拐就能绕过去了。

    然后我就没怎么听了,丫鬟兴许是刚才说累了,就在马车里瞌睡了。

    再然后,我就隐隐约约的感动,马车走的路越来越颠簸。

    直到逛荡一下子,把丫鬟都颠簸醒了。

    只见丫鬟,揉揉眼,睡眼朦胧的掀开马车的帘子,问了句,咋回事啊?

    此时,下人仆人,则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抄小路走错路了,都怪哪老头,瞎指挥,才走到哪啊,就叫往里拐。

    丫鬟听了,就有惊喜的说,啥?王李拐?哪不是我的老家么?怎么走到王李拐了?

    然后丫鬟,又煞有介事的向下人解释说,王李拐,不是往里拐。下人和仆人,听了一头雾水,也只好连连说了句,是您,您说的对,我们走错了。然后下人和仆人,眼巴巴的望着我。

    丫鬟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望着我说了句,丫鬟有一年多没回家了,想回……

    我听了丫鬟的话,心想着眼瞅着天也快黑了,走夜路子也不太安全,就算人不怕,马走夜路也不方便,就索性成人之美,和丫鬟仆人一起,上丫鬟老家王李拐看看吧。

    丫鬟听了我的话,顿时高兴的连连对我说道谢。只见丫鬟也不困了,指挥着仆人怎么走,前边都到丫鬟的家了。

    我也是到了丫鬟的家里,才明白原来丫鬟的家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话说这丫鬟的家里,丫鬟的父亲,以前是给孙员外家养马的,后来不知道因为啥事,丫鬟的父亲摔断了腿。孙员外就让丫鬟的父亲,返回老家王李拐,替孙员外照顾庄子。而丫鬟的父亲,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这个王李拐的庄主。

    我也是到了丫鬟的家里,才晓得原来这王李拐,是住着王姓和李姓两大姓氏人家,而丫鬟的附近则是王姓,因为帮着孙员外看管这个庄子,所以一般人都喜欢尊称王庄主。

    还是因为王庄主的宝贝闺女,在孙员外府里攀了高枝,成了孙小姐的贴身丫鬟。水涨船高,王庄主别看七十多了,听人说还娶了小妾。而我丫鬟来的刚好不巧,是王庄主娶第三房小妾的日子。

    因为我喊丫鬟喊习惯了,也不管丫鬟的姓了,直接喊丫鬟了。

    丫鬟像我介绍这是她的家,王庄主人老成精的,一口一个姑爷的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

    说我能肯赏脸来参加,他老王头娶第三房小妾,是他老王家的荣耀。然后只见王庄主,喊下人把一个遮着红盖头的小妾喊来,说是给我见礼。

    我还没说话呢,只见这个所谓的小妾,扑通一下子给我跪下了,让我救救她,说她不愿意嫁给这个王老头。

    我听了脸一阵黑线,丫鬟也是不高兴的望着他的父亲王庄主。

    王庄主刚想尴尬的解释几句,丫鬟就脸通红的对王庄主说,爹你别说,让这个小妾说,到底是咋回事?你是不是又欺负人?做违法的事了?

    我见王庄主耷拉着脑袋,这个小妾仿佛看到救命稻草似的,看着我说明了原委。

    原来,这个所谓的小妾,之所以肯嫁给丫鬟的父亲,这个七十多的王庄主。是因为这一年她家租的地,糟了蝗灾,交不上租子。王庄主看她家可怜,就替她家交了租子,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第二百零四节:此间痴情事,又说于谁人知。

    这个所谓的小妾,哭哭啼啼的对我说。

    她本不想嫁给王庄主,这个七十多的糟老头子的。

    是她的父母非逼着她嫁给这个王庄主的,谁没事愿意嫁给一个老掉牙,说话漏风满脸褶子的糟老头子?

    丫鬟听了这个所谓小妾的哭诉,也是俏脸一红,有些挂不住的朝王庄主怒道,爹,你说说你都七十多的人了,你都娶了两房小妾了,咋还娶第三房小妾呢?

    王庄主被自己的小女儿一说,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我,然后又怒叱着对丫鬟说了句,我老头子再娶一房姨太太咋了?还不是为了我们老王家着想,谁让我们老王家七个闺女,没有男娃子呢?再说了又不是我老头子,强娶这个小丫头的,是这小丫头的父母,求着我老头子,拿这小丫头抵租子的。

    丫鬟被王庄主怼的,有些气节,脸红着刚想说了句,就听王庄主又是满脸委屈的对我和丫鬟说。

    想当初,是他这个老头子,好心好意的,看这李家老弟可怜,交不上租子,这才好心的替李家老弟交了租子,李家老弟两口子,为了感激我这个老头子,才心甘情愿的把这小丫头许配,给我这个糟老头子的。

    王庄主用仅剩的,老黄牙朝丫鬟又满脸委屈的说了句,是这小丫头的父母求着我,我这个老头子才肯娶,这个小丫头片子的,咋到头来还成我这,糟老头子强娶民女了呢?

    丫鬟还想再说些什么,我打断丫鬟的话,命下人喊这个小丫头的父母找来。

    过了片刻,只见下人把这个所谓的,三姨太的父母找来。

    这个所谓的三姨太父母,显然是没见过大世面的人,见满屋子的人都站着,恭恭敬敬的望着我,就连他们庄的庄主,王老哥七十多岁的人,也在正堂站着,像是受审的样子,而自己的宝贝闺女呢,也在正堂跪着,看着像是和王庄主王老哥一起,受审的样子,更像拜天地的样子。

    而王庄主王老哥,和自己的宝贝的闺女,拜的竟然不是天地,而是我这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王庄主不见三姨太的父母,这个所谓的李老弟,他不来气。见了这个所谓的李老弟,就怒气冲冲的吼道。

    我说李老弟啊,都是几十年的兄弟,你看看你两口子干的啥事啊?你家丫头片子不愿意,嫁给我这个遭老头子,你还让她做我老头子的三姨太干啥?害我这七十多岁的人了,在小姑爷面前丢人现眼,我可丢不起这人,快快把你家小丫头片子领回去,老头子我还不娶了呢。

    这个所谓的李老弟,仿佛听明白了王老哥王庄主的话,老实巴交的李老弟,也顾不得害怕了,就怒气冲冲的朝跪在地上,这个所谓的三姨太,准备狠狠的打她几巴掌。可李老弟举半天的手,始终没打下去,反而狠狠的朝李老头,自己打了几巴掌。

    李老弟家的,见跪在地上不成器的亲闺女,又看了自家丈夫把自己的脸都打红了。就着急忙慌的劝道,当家的,你这是干啥?

    李老弟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怒气冲冲的说了句,老婆子你别管,还不是慈母多败儿,咱家的丫头片子都被你惯坏了。然后李老弟,又赔笑着对王庄主说了句,王老哥你这是说的啥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家的这小丫头片子,被她娘惯坏了,您老哥别和她,这一个小丫头片子,一般见识,她还是一个孩子,待我和她娘,再劝劝就好了。

第二百零五节:十八新娘八十郎,谁家闺女着红装。

    我听了有些不知所谓,待我没回过神来。

    这个所谓的李老弟,不顾着脸疼,又苦口婆心的,对跪在地上,这个所谓的三姨太劝道,孩儿啊,在家不是说的好好的么?你咋又反悔了呢?

    李老弟家的,也是用手摸泪,对跪在地上的亲闺女劝了句,娃啊,听爹娘一句劝,王庄主是好人,别看人老了点,岁数大了点,可是个老实本分的庄主,不比那个邻村的杂碎强百倍?

    李老弟见自己的媳妇,有些说漏了嘴,就呵斥着说了句,瞎老婆子,瞎胡说啥呢?啥邻村的那个杂碎?这么多人看着呢。

    王庄主听了有些不对劲,刚想开口问呢。

    只见跪在地上的,这个所谓的三姨太,有些哭哭啼啼的说了句,什么是邻村的杂碎,他是邻村的李大哥好不?

    此时李老弟家的,也顾不上什么,就生气的大声嚷道,娃啊,你别傻了,邻村的那个杂碎,就是一个小白脸,忘恩负义的东西,你还想他干啥?

    啥是忘恩负义了?李大哥和我已经私定终身了,他是进京赶考去了……

    老实巴交的李老弟,反应有些迟钝的脸,就更红了,怒不可遏的,狠狠的打了自己的亲闺女一巴掌,说了句丫头片子,你瞎胡咧咧啥呢?还有老婆子你看看你,把这丫头片子都惯成啥样了?惯的就会满口说胡话了。

    此时站在一旁的王庄主,这个七十多的老头子,脸红的比李老弟的脸还红。气的直打哆嗦的朝李老弟说了句,李老弟你说说咱们两家是啥交情?几个月前,你家交不起租子,我好心好意的替你家交租子。

    李老弟你看看,你能的这叫啥事?这小丫头片子不愿意嫁就算了,咋还整出了一个邻村的李大哥?李老弟你看看,你弄的这叫啥事儿?你们一家人闹家丑不要脸,我老头子七十多的人了,还要脸呢?快把你家丫头片子弄走,我老头子不娶了。

    这还没拜天地呢,就整出来一个邻村李杂碎,这要是娶过了门儿,我老头子还不被绿成漠北大草原了?我好心好意替你交租子,你李老弟就是这么坑我,是不是?看我是老实人,想找接盘侠,你可倒是打的好算盘?快把你家丫头片子领走,说啥我老王头是不敢再娶了。

    再说了,我老王头别看七十多岁的人了,老是老了点,可想娶三姨太,我老王头一句话的事儿,十八岁的黄花大闺女,排着队的嫁,谁让我老王头有钱呢?我花了高价彩礼钱呢,才不娶这个破烂货,赶快把你家的丫头片子领走。

    我听了一头雾水,有些乏了的朝众人摆摆手,说了句,坐马车颠簸了一天,我累了也乏了,就回屋睡了,你们慢慢聊,就当我不存在。

    丫鬟见我如此说,就细心的搀扶着我的小手,走了客厅。

    一夜无话,第二天我就和丫鬟下人一起,赶着马车继续启程了。

    至于王庄主和他三姨太的事儿,我没管,我也懒得问。

    不过后来,听这个丫鬟说了句,他爹也就是王庄主,还是娶了一个三姨太。

    我只是随口了应了句,就没心思再理会这些琐事了。

    再后来,这个丫头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盏,我刚好碰见,就替这丫鬟求了一下情。

    孙员外见是我说情,也是不好再说些什么,没打这个丫鬟的板子,只是孙员外找个由头,把这个丫鬟给赶了出去,想来应该是赶回王李庄了,再往后我就不知道,这个丫鬟的下落了。

    还是在几十年后,我才知道这个丫鬟原来,当初被赶出孙员外府,不是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碎了流离盏,而是因为别的,关于孙小姐的事儿。可毕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儿了,我们以后再说。

第二百零六节:祸事从来福中藏,人言可畏似刀芒。

    由于车马劳顿,我刚出王李拐就瞌睡了。

    睡梦中,我隐隐约约的听到,仿佛听到有人争执。

    什么小姑爷?他还不是倒插门?被孙老爷相中了,说不定还不如我呢?凭啥不让我……

    待到我考上了功名……

    话没说完,就听有人呵斥着,这怎么有个疯子,看着挺斯文的,怎么老说胡话,快快叉出去,别当道,小声点,再不听话,给他扔河里去,看他还敢胡咧咧不?

    我听见扑通一声,我被吵醒了,我揉揉眼,睡眼朦胧的问了一句,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吵?

    车里的丫鬟,也有些不悦的说了句,谁知道呢,刚才马车颠簸了一下,可能路不好走,然后又撩开车帘,说了句都小声点,开车慢点,小姑爷正在瞌睡呢,别把小姑爷吵醒了。

    丫鬟然后又对我笑着说了句,小姑爷没事,你继续睡回到家了,我提前喊姑爷。

    我听了丫鬟的话,不置可否的,回了句,哦,知道了,让他们慢点开,不着急。

    我就又昏昏沉沉的瞌睡了,也不知道咋地啦,哪一路上,我觉特别多。

    仿佛是下人们,汲取了教训,疑惑是丫鬟的呵斥有用。

    接下来我倒是睡的挺香,直到丫鬟轻轻的,在我耳边把我唤起,我才晓得孙老家到了。

    我整了整道袍,打了个哈欠。

    说也奇怪,这次倒不是孙员外一家人,还有孙小姐来接我的。

    而是孙员外家的,一个我不熟悉的管家来接我的。

    只见这个我不熟悉的管家,着急忙慌的,擦了擦头上的汗。

    见我从马车上下来,这个我不熟悉的管家,也顾不得什么礼节。

    这个我不熟悉的管家,说的给马莲紫经似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的语无伦次,又很着急的样子。

    我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大概意思。

    只是隐隐约约的,晓得孙员外家出事了。

    什么起初让丫鬟接我回来,是因为远在登州做官的孙老爷,听说了孙小姐和我的事儿,这个孙老爷想见见,我这个未来的女婿,这才差遣丫鬟和下人,去接我回来。

    说是让我和孙小姐一块上路,去登州让孙小姐的父亲,瞧瞧我。

    可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

    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孙小姐气鼓鼓的,提前去登州了。

    再接着也不知道,咋回事?

    昨天从上边派来一队官兵,说是要查封书院,说是上边说了,无证办学。

    我听到这里就忍不住打鼓,不可能啊,三杆子他小子,不是归德节度使么,有他罩着呢?谁敢放肆?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这个我不熟悉的管家。

    又着急忙慌的,断断续续的说了句。

    小姑爷快跑,我们孙员外府昨天都被查抄了,也不知道咋回事?有的说是我们老爷,在登州做官出了事儿,还有的说是无证办学。

    这个我不认识的管家,他对我说,昨天孙员外和孙员外夫人,以及一家老小都被上边的人,拿着枷锁给拿去了登州。他还对我说,是孙员外对他有恩,他是从狗洞里跑出来的。

    我听到这里,我瞬间感觉天旋地转,蒙圈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走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被抄家了?连人都被抓去了登州?不知道孙员外和员外夫人怎么样了,有没有受苦?

    不知道,孙小姐怎么样了?在路上有没有被当兵的抓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百零七节:患难之时见真情,别看话不多有事是真上。

    偌大的孙员外家,难道就这呼啦啦完了?

    我听了这个不认识管家的介绍,我起初是震惊,然后就是悲伤,再接着就是狐疑不信。

    和我一起的丫鬟,下人们也是吓的不轻。

    有的下人听说孙员外家被抄了,甚至吓的连马车都不要了,飞也似的逃命去了。

    有第一个逃跑的,就有第二个逃跑的,你跑我也跑,几十个家丁下人,你一言我一语的。

    有的惊慌失措的说,这孙员外还平时自称孙大善人呢,好了吧,这一下被抓起来了吧。让孙员外还敢嘚瑟不?

    啥孙员外啊,就是一个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孙老头。

    我们要不要,把这孙员外的招的小姑爷,绑出去见官,说不定还有赏钱呢?

    啥小姑爷啊,分明就是孙老头哪小妮子,招的一条上门狗。我从早都看他不顺眼了,我从早都想揍他。

    丫鬟越听越不像话,就愤怒的抄起车把手,我不认识的管家,也不敢再说话了,而是和丫鬟一起,愤怒的抓一个车栏杆。

    丫鬟愤怒的吼了一句,我看你们谁敢对小姑爷无理?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不是?忘了孙老爷和夫人对你们的好了?

    我不认识的管家,也是结结巴巴,有些哆嗦的朝起哄的人喊道,就是就是,孙二小,你忘了你家婆娘,怀了娃儿,孙老爷怕你家婆娘,怀着娃儿,吃的不好。孙老爷和我一起,给你孙二小家,送了几十斤猪肉,几十斤红糖,还有新的被褥床单,你忘了?你这个白眼狼。

    被这个管家,结结巴巴这么一说,孙二小有些不好意思的,脸红着低下了头,就没再好意思跟着起哄。

    此时丫鬟也是愤怒的朝,起哄的众人喊了一句,还有你张三家的,想当年你老娘病了,没钱看病。夫人知道了,是夫人喊我给你家送的二十两白银,这才把你老娘,从鬼门关里拉回来,这回孙老爷说是落难了,到底落没落难?谁知道?你们这群没良心的白眼狼,就想着落井下石……

    丫鬟的话还没骂完呢,刚才沉默着没起哄的家丁仆人,就默默的抄起了家伙,站在了丫鬟,和我不认识的管家身后。

    而被丫鬟骂的哪一部分人,有些脸羞愧着耷拉着脑袋,还有一部分人,有些面露凶相。

    而这些面露凶相的人当中,竟然有一位我还认得,虽然我来孙员外家的时间短,虽然我记不得这个人的名字,但我依然还是认得的,他平时嘴特甜,见了我一口一个少爷,一口一个少爷的,一会儿问我冷不冷,一会儿关心我喝不喝水。

    我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平时对我笑脸相迎,嘘寒问暖的一个人,竟然会带头跟着家丁下人起哄,说是把我抓了扭送官府,得赏钱。就在丫鬟怒骂他们这群家丁忘恩负义的时候。

    我没看到一丝的羞愧,我看到的是我小时候,看到的老家野狗,刚咬张嘴咬我的凶光,我记得最清楚,当时那条野狗,在咬我和三杆子之前,露出的眼神,就这这个人现在的眼神。

    虽然当时我还小,虽然当时三杆子挺仗义的,推了我一把,疯狗没咬到我,倒是咬到了三杆子的脚脖子。但我依然记得那条疯狗的眼光。

    事后,我曾半开玩笑的问丫鬟,她当时面对那么多起哄,要绑我拿赏钱的家丁,她害不害怕?

    丫鬟拍着小胸脯,一幅心有余悸的对我说,那个不怕?我当时害怕的心跳的厉害,我现在想起来还心扑通扑通直跳呢,可我一想到小姐和小姑爷对我的好,我就不知道啥是害怕了。

    我看着丫鬟,用白净的玉手,拍着小胸脯的样子,我感觉有些好笑,我想这就是,教书的先生,口中所说的,患难见真情,忠心耿耿的样子吧。

第二百零八节:长舌妇会被传染,潜移默化最可怕。

    我见被丫鬟骂的人,有些人羞愧的低下头,有些人则眼露凶光。

    我看到这些人眼露凶光,我就想起了小时候。

    我和三杆子一起,被疯狗追的时候。

    我见状就制止丫鬟的咒骂,用稚嫩的声音朝大伙说了句。

    丫鬟姐姐,既然他们知道错了,就让他们离开逃命去吧,别待会让官府的人逮着了。

    我们一起回家,看看到底啥情况。

    我不认识的管家,见我说要回去。刚想开口制止,可他又看看,那些起哄闹事的人群里,就把嘴张了一半,愣是改口说了句是。

    丫鬟自然对我说的话,是言听计从的。

    众家丁仆人,见我带头向村里走去,丫鬟和管家跟着。

    他们有些人没有犹豫,就抄起家伙跟了过去,有些人犹豫会儿,也是抄起家伙,小跑着跟了过去。

    人就是这样,有一个两个去,可能会有些犹豫,跟去的人多了,就会跟风,有些盲从的就跟了过去。

    这其中那些,目露凶光的家丁仆人,没有跟了过去,三五个在一起,在哪嘀咕着说些什么,然后就没有跟着我们,而是朝村子里的另一个方向跑去,至于他们这一小撮人,想去干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这些家丁仆人之中,也不乏冷静的人。他们没有跟着我去,也没有随着这一小撮人去,而是作鸟兽散,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回家去了吧,毕竟他们接我,出了趟远门,估计是跑回家去了。

    我扭头看了看这些人,就没有理会他们,径直的朝村里走去。

    我还想着让丫鬟他们,躲避一下,别扎堆要不容易被人盯着。

    到了孙员外府门口,我才发现我想的多余了。

    原因无它,因为在孙员外府门口,已经围的水泄不通,人挨着人,摩肩接踵,而这其中大多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我也明白了,为啥我不认识的这个管家,能从孙员外府的狗洞里爬出来,官府的人也不问。

    不为别的,只因为人太多的,当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老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我骑在不认识管家的头上,朝孙员外府大门口望去,我见朱红的大门上,被大大的贴了一个封条,在孙员外府门口站着一队队的官兵,看服饰打扮不想本地的官爷,想来这些,就是口中所说的上边派下来的人。

    我又听着周围的人议论着,有的妇女说,这孙员外一家,平时积德行善的,咋就摊上这事了呢?连家都被吵了。

    嘘,小声点,我听人说,是上边的人说,这孙员外前不久,不是建了一个桃花书院么?是非法办学,被上边的人给查封了。

    哪呀,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乱说,我听我们那口子讲,是远在登州的,他们家的哪个当官的老爷,在登州犯了事,这才使得孙老头一家受了牵连,被连坐抄了家,听说甭管亲眷家属,还是下人老妈子,全被上边的人押着去了登州。

    听着这些长舌妇,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哪七嘴八舌的,在看热闹嚼舌根子。

    我还想不死心的去书院看看,正在这时,丫鬟捂着嘴,不认识的管家把我搂在怀里。

    我还想问,为啥捂我嘴的时候,我顺着丫鬟的洁白手指的方向。

    我看到刚才那些目露凶光的家丁下人,点头哈腰的带领着官兵,在人群里找着什么。

第二百零九节:言语相帮莫相欺,优柔寡断总相宜。

    我是被丫鬟捂着嘴,不认识的管家,夹着我抱走的。

    我整个人都傻眼了,我想象不到人的恶,可以恶到这种程度。

    我以为那些在村口,恶语相向的家丁仆人,他们被丫鬟呵斥,被我劝阻,他们会迷途知返,就算不悔过自新,也会不再生事。

    看来,我是把他们想的太好了。

    以前,孙员外,孙员外夫人,还有我的未婚妻孙小姐,她们一家人是多么和善的人,从不打骂管家仆人,杂役下人们有事,遇到困难了,她们都会大把的施舍银子。可我没想到就在孙家落难的时候,他们竟然选择落井下石?

    我更想不到的是,丫鬟把他们骂退,他们竟然报官来抓我?

    亏丫鬟和不认识的管家机灵,一个把我夹在怀里,一个用洁白的小手,捂着我的嘴,把我从看热闹的人群里,救了出来。

    我还想去看看书院咋样了?丫鬟拼死不让,这个不认识的管家,也是说啥也不让我去,还有跟过来的几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也不让我去。

    他们劝我说,就算我不顾我自己的危险,也得顾他们的安危。说是老爷和夫人,还有孙小姐,把我托付给他们,他们宁肯豁出去性命不要,也要保我周全,我听了十分的感动,终于忍下了跑去看书院,还有桃林的冲动。

    许久,不认识的管家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孙员外和孙夫人,还有孙小姐的安危,孙小姐难道也被上边的人,抓住了?我越想越乱,只是呆呆的回了句,我也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我不认识的管家,和丫鬟还有家丁仆人商量。

    有的家丁出主意说,不如让我们都仙藏起来,等孙员外,员外夫人,孙小姐回来再说,我们再和她们回合,先保着我的安全再说……

    话刚说到一半,丫鬟就反对的说,不行,说不定孙员外还在等着我们去救……

    丫鬟的话也说到一半,被不认识的管家打断,焦虑的回了句,怎么救老爷夫人?难道我们这几个人,要劫法场不成?

    有的家丁打断说了句,别哪么丧气,说不定孙小姐被抓住没抓住?还不一定……

    我听了这个家丁的话,就说了句,救孙小姐,救孙员外……

    不认识的管家,和丫鬟见我如此说,他们也只好默认了,听我的安排来了,毕竟谁让我是小姑爷呢?

    丫鬟和这个不认识的管家,他们明知道我已经方寸大乱了,可听我说救孙小姐,救员外和员外夫人,这已经为他们的讨论定下了基调,和大方向。

    只见不认识的管家,还有丫鬟下人,带着我躲进了一个下人的家里,大家洗把脸,凑了些盘缠,换了身衣服,巧做打扮了一番。

    原本众人想着骑马,或者顾一辆马车,这样走的快些,但转念又一想,大家十几个人骑着马招摇过市的,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

    再说弄个马车也不行,目标太大,这可难坏了大伙,要是徒步前去,就更不现实,毕竟上边当官的人骑的是马,拉的是囚车,比我们早出发一天,孙小姐的马车更是比我们早出发几天。

    要是步行前往,压根就赶不上官兵的,再说此去登州还有这么远的路呢?

第二百一十节:有时候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满脑子思绪混乱的,望着丫鬟和这个不认识的管家。

    丫鬟和这个不认识的管家,争论的面红耳赤,吐沫星子横飞。

    这期间,还时不时的有家丁仆人,补上几句他们的看法。

    就这样我望着他们商量了大半天,到了最后口干舌燥的时候,方才住了嘴,总算达成大家比较满意的方案。

    哪就是众人簇拥着我,保护我的安全,我们转到涡水渡口,经涡水渡口乘船直达登州,这样比较快些,也比较省钱,他们一直认为,大家目前的状况,是赶不上押运的囚车的,更赶不上早早出发的孙小姐一行人的。

    丫鬟和这个不认识的管家,还有下人家丁仆人,他们大约二十余人,一直认为,我们应该直扑登州,先入登州了解情况再说,看看到底啥情况?在登州做官的老爷,究竟做的是啥事儿,说不定我们还能比孙小姐,提前到达登州城呢,毕竟走水路,比走骑马坐轿走的快的多。

    前人曾有言,千里江陵一日还。

    古人还说,骑马墩,坐轿闷,遛地儿跑,怕狗咬。

    可有时候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先是在一个仆人家里打扮了一下,这个下人的家里,还借了一辆牛车,为此我还给了这个仆人家里,十几两银子表示感谢,这个仆人的家人还愣是不要,最后推脱不掉,这才不得已收下。

    我们一行二十几人,带着干粮,赶着牛车,趁着天黑,不被人发现,就朝涡河渡口走去了。

    趁着天黑是好事,不被人发现也想法是好的。

    可夜里每个庄子的人都睡觉了,可庄子里的狗没睡啊。

    听闻附近有动静,这个庄子里的狗,可就是哇哇的乱叫。

    我们这一行二十几人,本就是怕官府的知道,偷偷摸摸的走着。

    本就心虚,再加上附近庄里的狗,一通乱咬,有胆小的就更是吓得,冷汗直流,还有的揣测,我们是不是被发现了。

    就这样他们赶着牛车,我和丫鬟坐在牛车上,叽里咕噜的慌不择路的,朝涡河渡口出发了。

    也难怪三杆子说,夜路子走不得。不但有狗叫,还有寒冷的北风那个一吹,浑身凉飕飕的。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由于今天是阴天,没有月亮,这给本来就不好走的小路,有多添了一些泥泞,让我们悬着的心,就更加悬着了。

    本就是慌不择路,仓皇逃窜,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想当年黄王逃难到山东的场景。就这样我们走到大半夜,大伙儿也都走饿了,大家围在牛车旁边,说是吃点干粮,因为怕人知晓,大家不敢生火,小风那个一吹啊,别提有多冷了,透骨寒。

    待得大家吃到一半干粮才发现,原来大家一行人,只顾得商量去登州的路线了,忘记带水了,再加上大家吃的是干粮,就别提多难受了,大家一个个打着隔,再加上一见凉风。

    我见状,只好向大家做了一个罗圈礼,说是大家为了我们孙府的事儿,大家辛苦了,只要我们孙府能抗过这劫,肯定会厚报大家的。

    丫鬟和不认识的管家,还有家丁仆人二十几个人,见我如此言语,就顿时起身朝我作揖说。

    小姑爷说的哪里话,老爷和夫人,还有小姐平时带我等不薄,现如今孙府有难,他们就算豁出性命不要,还怕这区区这点罪么?只见众人话还没说完,就有的人着饱嗝。

    不知道咋地?打嗝会传染咋地,见有人打嗝,众人纷纷控制不住,打起了嗝来。没办法,吃的干粮实在太难受,噎着最不好受。

    丫鬟捂着小嘴,打着饱嗝,仿佛为了缓解尴尬,丫鬟只好说了句,大家吃好了赶紧上路吧,天亮之前,我们要赶到涡河渡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766/ 第一时间欣赏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作者:今满客所写的《我误入桃花深处》为转载作品,我误入桃花深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误入桃花深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误入桃花深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误入桃花深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误入桃花深处介绍: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不知道啥原因,我不小心误入了桃花深处,说是桃花深处,其实桃花深处只是冰山一角,具体的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也记不清了;待到我从桃花深处,走出来的时候,却已是转眼百年,这百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啥我感觉就过了十几天,咋就转眼过了一百年呢?或许当时我还小,待到我现在想明白了,我后悔的拍大腿。我误入桃花深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误入桃花深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