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我误入桃花深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误入桃花深处全文阅读

作者:今满客     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     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一节:将军一怒入雪山,不找回粮草誓不还。

    三杆子对我,老弟啊,你是不知道啊?

    老哥我当时,可被他们那群人坑惨了。

    老哥我率领着押粮的队伍,在大雪山里整整转了一天一夜,愣是没走出去。

    你是不知道啊,当时那个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

    三杆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我诉说着,他在大雪山里的遭遇。

    我见三杆子如此,就打趣的问了句,老哥,你和弟兄们在雪山里,莫非碰到鬼打墙了?怎么转不出去呢?

    三杆子有些无语地回了句,老弟,你是不知道啊,老俗语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还鬼打墙呢?

    在雪山里,都是白花花的一片,起初还有脚印车辙的踪迹可寻,可后来雪越下越大,前方的脚印车辙被冰雪覆盖了,待得再回头看时,后边我们的马蹄脚印,也没了只剩下白花花的一片,可真干净。

    三杆子和士兵们当时都慌了神啦。该咋办?有的将士建议我,继续追下去,反正都是反正了,失去了军粮就算回去也是死,走在雪山里饿死冻死也是死,找不到军粮回去铁定死,找到军粮,有可能饿死,也有可能会饿不死还能立大功,光宗耀祖。

    甭说是我三杆子了?要是你当这个押运粮草的将军?你会怎么选?

    我听了斩钉截铁地说了句,哪还用问,我肯定会带着将士们,继续追,宁愿饿死冻死,也要找回我们丢失的军粮。

    三杆子见我如此说,也是激动的一拍大腿。

    朝我说了句,对啊,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反正左右都是死,还不如拼着一线生机,万一找到了丢失的军粮,不但无罪还能立功。所以三杆子他带领着兵卒将士,就继续追了下去。

    在大雪山里走路,不但迎着风雪,还要小心脚下,不但路滑,还有可能是万丈悬崖,起初三杆子和将士们士气高昂,可没追二里地了呢,将士们都已经气喘吁吁了。

    待得再走几里,别说人了,就连马也乏了,三杆子见状也只好下令,让士卒们原地休息,吃些军粮,给马喂点草料。

    这时军需官才向我禀报,将士们每人只带了一顿的口粮,吃了上顿就没下顿了。

    本来押运的粮草弄丢了,将士们是和三杆子一起来烧香,拜半截观音娘娘的。以为当天去当天回,不就是去鼠壤坟烧个香么?谁曾想追进大雪山里啊,再说就是手底下的人,想带更多的口粮也没得啊。

    面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境,三杆子也是一拍脑瓜崩,说了句,哎,是本将军愚蠢,上了贼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快快,原地返回,快去鼠壤坟,我们丢失的军粮还在鼠壤坟。

    我听了三杆子的话,简直是丈二的和尚。

    刚想开口问了句,三杆子就朝我说道,哎,老弟你别打断我的话茬,将士们也顾不得吃饭了,又原路奔回去,可进山容易,出山难,这白花花的一片,这一拐哪一绕,三杆子和将士们跑到天黑,也没能走出雪山。

    是夜,也只好无奈的原地休息,埋锅做饭。白天出着太阳,还能凑合,到了夜里,在雪地里就更没法过活了。

    吃了顿干粮,虽然暂时当饱,可挡不住冷啊,尤其是手底下的将军,各个穿的都是钢铁盔甲,那就更冷了。

    三杆子无奈只好,让士兵们把长枪杆子,刀把子,凡是木头能烧的都点起篝火取暖,篝火升起来虽然暖和了一点,可追了一天,吃哪点干粮不济事啊,这时手下的心腹向三杆子禀报,要不把马吃了御寒充饥,恐起兵变。

    随军的弼马温,听说三杆子要下令杀马,就哭着跪倒在三杆子面前,哀求着说不能杀马,白天大伙儿骑着马,还走不出去雪山,这杀了马明天怎么走出这大雪山啊。

    三杆子怒的,踹开了哭喊的弼马温,说了句,不杀马,将士们连今天晚上都撑不过去,大伙都冻死饿死了,还讲什么明天?

    杀马充饥,我们就算死在这大雪山里,也要做个饱死鬼。

第一百八十二节:圣婴大王小孩城,莫说老夫非英雄。

    三杆子对我说,是夜,在雪山里裹着寒风,总算对付了过去。

    第二天,日头刚冒出头。

    三杆子就命令,全军继续找,能找到出雪山的路更好,实在不行,就算全军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在雪山里,寻找丢失的军粮。

    三杆子说他和他的将士们,也是全豁出去了,明明有军士把守营帐,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几千辆粮车咋就不见了呢?不找回军粮,他三杆子就是在雪山里冻死饿死,也是睁着眼的。

    三杆子对我说,后来的后来,他和将士们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出雪山的。

    恍恍惚惚间,三杆子看到一个赤脚的孩童,穿着红肚兜,梳着俩冲天小辫,再冲三杆子笑。

    又恍恍惚惚看到,什么是赤脚孩童啊?分明就是前些时日,帮三杆子炼器的,那个自称昆仑仙子的老头,是他孙女。手里还捧着前不久,三杆子给老头孙女,买的冰糖雪梨呢?

    三杆子看到,是那个自称昆仑仙子的,那个老骗子的孙女?就不管不顾地冲了上去,质问老头孙女,那个老骗子在哪?快还钱。

    也不知道咋啦?尽管三杆子健步如飞,可就是赶不上老头哪孙女。

    三杆子见状,就命军士快追抓住,前方的那个小女孩。

    三杆子说,他们发了疯似地,追赶那个小女孩,可不知怎么?就是追不上。

    后来当地人解释说,三杆子他们是碰到圣婴大王了。

    当地人说,在他们北边的那个大雪山里,住着一个圣婴大王,圣婴大王就住在,大雪山里的小孩城中。

    小孩城中没有大人,也没有老人,只有一群小孩。

    当地的人还说,他们村子里,有人去北边的雪山,采摘雪莲花。

    就曾误入小孩城,圣婴大王还亲手,给他一个果子呢。

    三杆子还是不信的,和当地人争辩道,圣婴大王,不应该是男的吗?怎么一会儿是光脚的小男孩,一会儿又是,手捧冰糖雪梨的小女孩呢?

    当地的人说,这就是圣婴大王没错了,圣婴大王,相由心生,你想到的他是男孩,你看到的就是男孩;你想到的他是女孩,你看到的他就是女孩。

    正待三杆子,还想分辩不信的时候,他突然感到眼睛生疼,瞬间天黑了,三杆子的眼睛看不见了。

    也不止三杆子自己,手底下的将士也纷纷捂着眼睛,疼的地上打滚。

    这时好心的当地人,又说了句,这就对了凡是看到圣婴大王的人,走出大雪山都会眼睛疼,就像瞎了一样,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只需要在,黑暗的屋子待上几天,默念感谢圣婴大王就好了。

    半个多月后,三杆子和众将士的眼睛都好了,能看到东西了,这才让他们相信,真的有圣婴大王的存在。

    紧接着西线战报传来,在没有军粮的情况下,西线百万将士和西域诸国联军,血战边关,后来实在没吃的了,西线百万将士就吃草皮沙土充饥,西域诸国联军放水淹城,西线百万将士全部战死,唯独曹国舅率轻骑三人,败归京师。

    三杆子听了西线战败的消息,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说不出话来,然后就晕了过去。

    三杆子说他都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回到京师的,说也奇怪,这次新皇反倒没治三杆子的罪,也没对三杆子做任何惩罚,只是冷冷说了句,三杆子不适合再做押粮官了,因为三杆子是在鼠壤坟,大雪山一代丢的军粮,就让三杆子带着手下的押粮队伍,去大雪山里栽树去。

    三杆子对我说,现在大雪山鼠壤坟那疙瘩,还有三杆子和将士栽的树呢。

    让我有时间带着我媳妇去哪疙瘩看看,当地人唤作将军树,还有将军庙呢,而将军庙里供奉的正是他三杆子。

    三杆子有些自嘲地对我说,是不是感觉老夫不是英雄?我听了有些无语,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三杆子对我说,他再次被启用,还是因为圣婴大王,只不过这个圣婴大王,不是大雪山里,小孩城的那个圣婴大王了。

    我好奇地问三杆子,不是大雪山里的圣婴大王,咋又冒出来一个圣婴大王?

第一百八十三节:黄王败逃狼虎谷,圣婴大王火烧不归路。

    三杆子对我说,就在他和押粮的将士们。

    被罚去大雪山,种树的那一年多。

    黄王的流民大起义,却是从鼎盛瞬间跌下了低谷。

    这可真是忽喇喇大厦起,忽喇喇大厦倾。

    也就在那一年,猪头元帅率领百万流民,攻克京师。老皇帝仓皇巡幸蜀中,新皇帝在西北大营登基,遥尊老皇帝为太上皇,借兵西北蛮族平叛黄王流民之乱。

    也是在那一年,黄王在京师称帝大肆封赏有功之臣,还是在那一年,猪头元帅和军师孔半仙酒后不和,后猪头元帅怒率老营弟兄投了新皇,反过头攻打军师孔半仙老营。

    又半个月借兵西北的蛮族起兵打来,地公将军与之战于蓝田,不敌流民败逃。

    又半个月各地的勤王之师也陆续赶来围剿。

    黄王见官军势大,流民虽有百万余众,可奈何粮草不足,军心不稳。

    此时又传来地公将军,在蓝田战死的假消息,人公将军失守潼关。

    黄王在做了,不足百天的皇帝之后,就率领流民东逃。

    而负责断后的黄王侄子,有传言战死。

    继任开路的先锋,黄王的另一个侄子,也在中牟被围。

    黄王的一百单八将,大小方帅也就各自,率着老营的弟兄,做树倒鸟兽散,各自逃命。

    而军师孔献策呢,自从在京师的老营,被猪头元帅偷袭围攻,就不知去向。

    有的流民向黄王禀报,说是孔半仙军师被西北蛮族和猪头元帅夹击,不敌之下已向北边逃去,还有的流民传言,孔半仙正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急需黄王的支援。

    还有的流民传言,孔半仙已经战死,余部已经归降猪头元帅,正在朝黄王的老营杀来。

    黄王回头看看身边的亲卫,也就几十号人了,总算比上次要好得多,上次败逃山东,是他黄王单枪匹马逃山东,这次还好有几十号人跟着。

    不过这倒让黄王,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上次败逃,黄王是和军师将士商量好的。

    这次败逃,却是真的败逃。

    此时黄王的外甥,给黄王端了碗水,黄王干裂的嘴唇,动了动说了句,他不渴,让黄王的外甥和手底下的弟兄喝吧。

    言未毕,又有追兵杀来。黄王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这时黄王的外甥,赶快搀扶着黄王,并对黄王说了句,舅舅快快上马,前边就是狼虎谷,进了谷就能摆脱追兵了。

    待外甥前去阻断追兵,舅舅快走。

    话未必,见有一个,丫丫学语的孩童,穿着红肚兜说了句,哥哥,快带父皇先走,追兵有我来断后。

    黄王的外甥,刚想张口说句什么,可眼瞅着追兵就要杀到了,也顾不得说什么,骑着大马驮着黄王就奔了狼虎谷。

    不多时,几十号流民,逃得还剩下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正是黄王的幼子,姓名不详,生卒年月不详,有人唤作黄王儿,还有人因其穿一红肚兜,又以讹传讹的说成红孩儿。

    只见博野军几千人呐喊着,说要活捉黄王。

    勿要放跑了黄王,待得追近时,见一六七岁的小孩,穿着红肚兜,吃着西瓜拦路。

    起初博野军士卒,不忍对孩童下手,可杀红了眼的将军,哪管三七二十一,劈刀就砍。

    可挥刀的手还没落下,只见黄王儿,小嘴一张,呼啦啦冒出了火来,而周围都是野草树木,顿时烧将起来,这几千博野军追兵也都成了烤熟的鸭子,烟熏火燎的成了不归路。

    是役,人们不在称这个,穿红肚兜的为黄王儿,而是冠以美称,唤作圣婴大王。

第一百八十四节:大火起兮三军焚,九道金牌催上任。

    三杆子对我说,就在他率领押粮的士卒。

    在大雪山种树的一年多,中原流民之乱的战火,发生了逆转。

    黄王所率领的百万流民,每旷山河日下,眼看着黄王率领几十个残兵败将,逃进了狼虎谷,眼瞅着快被抓住了。斜刺里冒出来一个孩童,后世人称之为圣婴大王。

    先是一把火烧了几千追兵,后又一把火烧了前来扎堆的三军。

    彻底扭转了,流民以前的颓废,眼瞅着,平叛流民的大好形势,就要功亏一篑。

    新皇在金銮殿上急的是抓耳挠腮,团团乱转的时候。

    这时,朝中有人举荐三杆子走马上任,说是别让三杆子在大雪山种树了,赶快回来继续押粮平叛吧。

    要不,眼瞅着剿灭流民的大好形势,就要荒废了。

    新皇心急如焚,正在气头上,原本是不想启用三杆子的,可没曾想,这时,又有探马来报,从京师败逃的流民,隐隐约约有向,狼虎谷聚集的倾向。

    言未毕,又有密探禀报,十万大山的南蛮子,已派遣心腹部队,准备前去营救,被困在狼虎谷的流民残部。

    新皇刚想张嘴说些什么,这时军师又是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说了句前方败报,黄王那个幼子,又火烧三军,单挑十三员武将。

    前来助拳的,西北蛮族助而不战。

    归降的流民匪首猪头元帅部,也有作壁上观的意思。

    最糟糕的是,前线的军粮吃紧,各地前来围剿流民的官兵,没有吃的,有哗变的可能。

    听了一个个不好的消息,新皇感觉他的心啊,是哇凉哇凉的,只好连声说了句,快去传旨,别让三杆子在大雪山种树了,赶快把军粮押运到虎狼谷。

    三杆子对我说,当圣旨下来的时候,他正在大雪山里,追赶梅花鹿呢。

    可听手下人禀报,新皇的圣旨到。

    三杆子一个不留神,从马上摔下来,拉伤了大腿昏死了过去。

    三杆子有些感叹地说了句,可惜了他追了一天一夜的梅花鹿,就这么给追丢了。

    没几日,又有新皇的金牌圣旨传来,三杆子别种树了,赶快去前线押粮,前线将士没吃的了。

    这时,三杆子气鼓鼓的,噌的一下掀开被子,想当初是你让我押粮的?我也去押粮了,押粮弄丢了能怪我么?只能怪劫粮的贼人太狡猾。

    三杆子正在气愤地,抱怨发牢骚呢。

    新皇的第三道金牌,圣旨传下来了,新皇口谕,三杆子,你小子是不是又在发牢骚了?说朕的坏话了,你小子弄丢了军粮,你还有理了?快去押运粮草,前线将士已经集结了。

    三杆子听了,就气不打一处来地说了句,就算我弄丢了军粮,我是有责任,可也不能让我带着弟兄们,去雪山上种树吧?再说西线战败的责任,也不能全赖在没粮草的头上吧。

    还不是你新皇帝刚登基,担心西线将士是老皇帝旧部。

    此时,新皇又有金牌圣旨到。

    新皇也有些,不高兴地说了句,三杆子休得胡说,再不起来斩尔等满门。

    三杆子听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地怼了一句,来来,快快斩,是腰斩还是五马?亦或是炮烙,谁怕谁啊,他三杆子的家人满门,早在几年前都饿死了。

    三杆子没说最后,他和新皇谁妥协了,三杆子只是洋洋,得意地说了句,他现在的侯爷,还有封地,都是新皇那时候赏赐给他的。

    三杆子见新皇,一连下了九道金牌口谕,三杆子也不太好让新皇难堪,只得率所部将士,前往西北大营,押运粮草,准备围剿狼虎谷。

第一百八十五节:狼虎谷前拒群雄,有事没事别逞能。

    三杆子对我说,他现在的爵位,属地功勋也都是,在新皇的九道金牌下赏赐的。

    原本三杆子,开价是想要封个王啥的,后来不止新皇反对,就连其他功臣也联名反对,发来信函派遣特使,谴责三杆子太不地道。

    三杆子他一个押粮草的,竟然还想封王,这让他们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该封啥?

    三杆子见犯了众怒,也只好就坡下驴,见好就收,得了一个侯爵,起名归德侯。

    也不知道是咋地,新皇见三杆子又是要官,又是要封地的,新皇反倒是没生气,一口都答应了,这倒挺出三杆子预料的。

    三杆子对我说,有些事他也是到了,狼虎谷前线才知道的。

    狼虎谷周遭,已经布满了营帐,乌泱泱的都是人,地下还有被烧焦的痕迹,周围的树木杂草,都已经被士兵拔下来,想来应该是,怕圣婴大王再次放火。

    三杆子对我说,在狼虎谷的营帐群里。

    却发生了有趣的现象,前来助拳剿匪的西北蛮族,营帐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形,时不时的营地里还传来喝酒声,和大笑声。

    有时还伴随着女子的抽泣声,还有战马嘶鸣声。

    另一块较为有利的地形,被一群褴褛,武器装备杂乱的部队占领着。

    三杆子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这一伙人,率先攻下了京师,没错,他们就是猪头元帅率领的流民降兵,眼瞅着也有二三十万人左右,营帐也是海了去啦。

    三杆子不知道咋地啦?说他也不知道,他为啥这么讨厌猪头元帅?或许是因为猪头元帅,背叛了黄王流民队伍,不但投降了朝廷,还反过来攻杀剿灭流民队伍的原因吧。

    三杆子对我说,另外的一些营帐,据三杆子分析,应该是老皇帝,或者说是忠心于老皇帝的旧部,因为西线战败的事儿,忠于老皇帝的最精锐的西线军团,全军覆没于西部蛮族联军。

    所以他们是看西北蛮族不顺眼,甚至有些咬牙切齿的模样,看到他三杆子也是白眼珠直翻,就差吐口水了。

    三杆子也懒得和他们解释?没法,他们这些老皇帝的旧部,不敢把气撒在新皇身上,只是怪他三杆子丢了粮草,才导致西线军团全军覆没的。

    三杆子对我说,他们这些忠于老皇帝的将士,简直就是愚忠,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

    搁现在的话说,就是没眼色。

    老皇帝在巴蜀已经失势了,现在是新皇说的算,他们还听命老皇帝,对老皇帝忠心耿耿的,一点也不知道变通,关键是老皇帝在巴蜀也是老糊涂了,让这些忠心他的部下,也来狼虎谷搀合着剿匪平叛流民。

    三杆子说,后来这些可怜的将士,都没落个好下场,被腾出手来的新皇,找各种理由,各种原因都收拾了,老皇帝也是彻底失去了军队的支持,哎,简直就是送菜,何苦呢?

    三杆子对我说,在狼虎谷营帐群里,还有这么一群将士,他们是各地前来,平叛勤王的将士。

    有的实力弱小,有的将士几万,十几万不等,简直就是炮灰一样的存在,他们这些各地的将领,无不打着各自的小九九,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老话说的好,有事没事他们也不逞能,三杆子见了也是懒得搭理他们,不是不知道懒得搭理,而是不知道该说啥?又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让他们产生误会?

    三杆子说,最惨的都是他们这些,忠于新皇的人了。

    打仗攻坚都得,他们这些人带头上,有时候新皇的一个命令,明知道是去送人头,也得拼命的往前冲?没法,他们这些新皇的嫡系部队,都不往前冲?指望这些杂牌,各怀鬼胎的人往前冲,也不现实。

    所以死伤惨重,损失严重的,也是这些新皇的嫡系了,而反观对面呢?

第一百八十六节:日落西山各自飞,大难临头谁又记得谁。

    三杆子对我说,反观狼虎谷。

    黄王阵营,隐隐约约传来,燃烧柴木的噼啪呲啦声。

    山边的太阳,还没下山。

    谷里已经点起了篝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败逃的流民,只有一小部分,在向黄王靠拢。

    困谷的官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开一个口子,让败逃的流民进入狼虎谷里,只是许进不许出。

    谷的周围已经被官兵,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别说人能跑出去,就是鸟也飞不出去。

    流民有一部分,不敌战死了,还有一部分流民,听说黄王被围狼虎谷,吓得做鸟兽散。

    这些还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见黄王日落西山,流民处于劣势,有些旧部就反过来投官军,调转枪头开始攻杀流民,杀红眼的官兵杀流民杀的很,投降了流民,攻杀流民就杀的更很。

    尽管上次,流民已经被黄王和孔半仙,整顿过了一次,可流民毕竟是流民,忠心耿耿的流民大多战死,或者被围将要战死,投机取巧的流民,转头投了官府,有些流民甚至是,为了一口吃的,纷纷投了官府。

    还有的流民眼看事不济,有的率部投了北方的蛮族,还有的一路朝南,说是要跟着大山里的南蛮子,继续战斗。

    还有的流民,说是为黄王打算,继续往东逃窜,准备东渡大海。

    可明明有的手下,禀报黄王被困狼虎谷,急需援兵解救黄王。

    可流民的头头们,仍然说手下是扰乱军心,拉出去斩了,黄王和军师已经跨海东征,准备在海上寻找仙人,以求东山再起。

    不过也有真心来救的,据探马来报,北方的蛮族,南方的南蛮子的手下,都派出来了为数不等的精锐,扬言要解救黄王。

    这也是官军围困狼虎谷,这么多天不打的原因。

    固然被称作圣婴大王,他放火攻不进去是一方面。

    可山都被烧秃噜皮了,还能烧啥?烧石头?

    之所以官军,选择围而不攻,有的说是新皇帝的打算,还有的说是各方势力英雄,各怀鬼胎的打算。

    还有的人揣测,可能是想围点打援。

    也有的人说,可能是想困死黄王在狼虎谷,谷里没有吃的,就是啃树皮草根,能撑多少天?

    黄王看着谷里,被困的几千老弱残兵,碗里的稀汤剩饭,黄王从没感觉,像今天这么绝望。

    从外边跑来的流民弟兄,带回来的大多,都是不好的消息,不是谁谁叛变投敌了,就是谁谁被困在某地战死,或者是谁明明喊着带兵,要前来解救黄王,结果反手就北逃荒漠了。

    还有的谁谁,黄王以前待他可好,恨不得肉,都能割下来给他吃,结果为了几千两黄金,就把黄王给卖了。

    黄王想到这里,就感动一阵阵的眩晕,这些天来,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他的小儿子还牢牢把握住谷口,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黄王心里清楚,这只不过是官兵在钓鱼,或者想把他们活活饿死。

    至于黄王的大儿子,他当初立的太子,听手下的流民传言,说是被手底下人的出卖,献给当今的皇上了。

    还有的人说,黄王他的太子,逃至了漠北,说是请求援兵。

    黄王想到这里,都感觉阵阵的脑壳疼。

第一百八十七节:岁月悠悠一抔土,埋了美人英雄骨。

    三杆子没对我说,圣婴大王最后的结果如何,又是如何破的狼虎谷。

    三杆子说他当时猜想,群雄肯定在,狼虎谷有一场大战。

    尤其是那个火魔圣婴大王,估计又要厮杀无数。

    三杆子说他猜对经过,却没猜对了结果。

    三杆子只是悠悠的叹息,说了句。

    是有人放火不假,却不是火魔圣婴大王。

    三杆子说,估计让我猜,我也猜不到是谁放的火?

    甭说我了,就是当时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他能放火。

    我听了一头雾水,三杆子又是叹息地说了句,甭说我现在一头雾水了,就是当时是他,这个当时在场的人都蒙了。

    大家都没想到,他居然能放火。

    我好奇地问,这把火是谁放的?

    三杆子只是缓缓叹口气,惊讶地说了句,归降的猪头元帅放的火。

    烧的则不是圣婴大王,而是西北蛮族的沙陀大王。

    我好奇地问了句,是不是沙陀大王和猪头元帅有仇?

    三杆子白了我一眼,当时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也是初次见面,哪来的仇恨?

    我又疑惑地问了句,是不是猪头元帅又反叛,投了黄王了?

    三杆子对我说,猪头元帅又不是傻子?反叛黄王又投了黄王,这不成了三姓家奴了?

    三杆子说,他看不起猪头元帅,是从骨子里瞧不起他,他先是跟着黄王,后又反叛黄王投了新皇,跟着新皇没几年,又溺死了刚登基的傀儡小皇帝,和沙陀大王大争天下,到最后弄的民怨沸腾,落得一个被自己儿子宰了的下场。

    而这沙陀大王,也不是啥好人,靠着天朝内乱,钻缝营生。中原大定,他又赖着不走。

    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倒是八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就这新皇还责怪他三杆子,说是因为他三杆子,粮草分配不均,这才导致的猪头元帅,火烧沙陀大王。

    三杆子他这叫一个冤啊,他更气的是猪头元帅,他烧都烧吧。

    还没把沙陀大王,在驿站里烧死,沙陀大王率着他的十三太保逃了出来。

    这才为以后,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埋下祸根。

    也不知道咋地?三杆子说新皇责怪他分粮不均的时候,三杆子没怎么生气,反倒有些得意洋洋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三杆子见我陷入了沉思,又继续对我说,就在猪头元帅火烧沙陀大王的当夜,狼虎谷也出大事了,至于黄王么?

    说来更可笑,竟然被他的外甥宰了,他的外甥率部献了黄王的首级,他三竿子还亲眼看了,是黄王的首级,他三杆子化成灰也能认得,还有黄王的亲眷,也都被黄王的外甥宰了,献给了朝廷。

    可也不知道咋地?唯独不见黄王的小儿子,也就是找不到那个,被唤作圣婴大王的人。

    黄王的外甥说,他是夜里动的手,都杀红眼了,可能黄王的小儿子,死在乱军之中了,实在找不到了,毕竟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三杆子说,后来新皇也不相信,圣婴大王就这么,死于乱军之中了,又是审问俘虏,又是审问黄王的外甥,黄王的亲信仆人,就连三杆子也下手调查案宗,到最后也没查出个子丑寅卯来,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三杆子又说了句,就算黄王的小儿子,圣婴大王现在还活着也得有八九岁岁了,岁月悠悠一抔土,埋了多少美人英雄骨。

第一百八十八节:待到真正读懂时,已是白发垂暮日。

    三杆子对我说,人活一世,草长一秋。

    待到真正读懂时,已是白发垂暮日。

    也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年少轻狂时,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洋洋洒洒,真真的是不知道愁滋味,什么世道人心,什么世态炎凉,有时候并不是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的,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却是屠狗辈,没法子的事儿,活着总归还是得活着。

    别的不说,就是猪头元帅,想当年黄王对他,可谓是恩重如山,恨不得黄王的肉都能割下给他吃,可结果呢,都是因为猪头元帅的倒戈一击,使黄王领导的流民大起义,土崩瓦解,由盛转衰,到最后猪头元帅竟然还冲黄王的首级,吐口水以示和黄王的一刀两断。

    三杆子说当时他气的,都想奏请新皇,刮了猪头元帅,这个忘恩负义之徒。

    可新皇却以猪头元帅是降将,若对猪头元帅加以处罚,以后谁还肯,归顺投降他这个新皇?

    就因为这个新皇,在登基没几年就崩了,由他的太子继位,太子年幼少不更事,大权被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窃取,猪头元帅和沙陀大王,更是打的不可开交。

    猪头元帅挟持小皇帝,沙陀大王押着文武百官,在皇城里大骂三天,就差动手了。

    到后来猪头元帅更是气的,废立了小皇帝,自立为皇帝,这些都是新皇,当初不听三杆子的建议,没动手宰了猪头元帅的缘故,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以后再说。

    另外三杆子还猜测,新皇刚登基没几年,正是壮年。

    怎么可能会暴毙呢?就算新皇杀了几个有功之臣,贬了他三杆子,就算新皇沉迷酒色,也不应该英年早逝啊。

    就算新皇重用太监和猪头元帅以及沙陀大王,以新皇的性格,也应该防着他们一手啊,不可能被他们钻了空子,不过三杆子隐隐觉得,新皇的突然驾崩,和猪头元帅脱不了干系,只是三杆子苦于没有证据,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杆子感叹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的皇帝,哪管前任皇帝的,身前身后事啊。

    再说他三杆子,也没有证据,只是三杆子私下里揣测,新皇的突然暴毙和猪头元帅有关系,再到后来猪头元帅被他的亲儿子宰了,大家也懒得追究新皇暴毙的事了,再说紧接着都是战乱,都杀红眼了,比黄王流民大起义的时候,还乱。

    想想那几十年,他三杆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活过来的,还能活到现如今的一百零九岁,也不知道是他三杆子的幸运,还是他三杆子的不幸,见惯了生死离别,活在这个世上,有太多的无奈。

    譬如这天上的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什么时候不落了,也不出太阳了,就说明不是阴天,就是下雨,也不是不出太阳了,而是出了太阳,被云雾遮住了,我们看不到而已。

    我们有时候要装糊涂,人生难得糊涂,太明白了也不好,人越老越糊涂,不是说岁数大了,而是看开了,有些事儿没必要较真。

    他三杆子,也不是个愣头青了,他三杆子现在也是家大业大的,儿孙甚至重孙子都一大群了,他三杆子也想落个善终,不想和后代子孙留祸害,或者这时他三杆子,唯一对不住新皇的地方吧。

    我听了许久无语,只得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也不知道咋的?今天的太阳显得格外高冷,我不自觉地抖了抖身上的衣服。

第一百八十九节:千算万算人心难算,千好万好无事最好。

    三杆子对我说,妄说军师孔半仙聪明一辈子。

    人称孔半仙,殊不知千算万算人心最是难算,千好万好无事最好。

    关于孔半仙和猪头元帅,起初结怨的事,也没人说得清了。

    或许起初就是一件小事,或者有时候就是喝高了,言差语错的一句话,致使孔半仙和猪头元帅心生嫌隙,这才到最后,猪头元帅倒反京师,率领老营弟兄攻击孔半仙的大营。

    有时候,时也,命也。

    关键时候都不顶用,言出必诺,那是上古时候的遗风。

    当下之时,别说言出必诺,为了点滴蝇头小利,都能翻脸不认账,翻脸比翻书还快。

    孔半仙算无遗策,却算不透人心,猪头元帅的人心他算不透,黄王的心思,孔半仙还是算不透。

    三杆子说据他调查,和俘虏交代的证词,有明显的的迹象表明,孔半仙和猪头元帅的不和,有黄王在底下,推波助澜的原因。

    据有的俘虏证词,起初孔半仙和猪头元帅,只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几句嘴喝高了的时候,二人红过脸。

    是黄王感觉流民队伍,不能让孔半仙,这个军师独掌权利,就想扶植猪头元帅,来分军师孔半仙的权儿,以达到制衡孔半仙这个军师目的。

    可谁曾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黄王玩砸了,待到最后闹得,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再说啥也都是晚了。

    据抓获的黄王亲信交代,黄王甚至被围在狼虎谷的时候,有时候借酒浇愁的时候,黄王做梦都没想到,猪头元帅会反叛黄王,黄王待猪头元帅是这么的好,恨不得肉都能,割给猪头元帅吃。

    可黄王哪知道,人无千日好的道理,有时候并不是黄王对猪头元帅好,猪头元帅就会对黄王好的。

    就这黄王在,狼虎谷的时候,还要亲自上马去质问猪头元帅,为何要反叛黄王?

    还好被黄王的外甥及时拦住,这才没让黄王,上马和猪头元帅理论。

    再说黄王的外甥,老话说得好,娘亲舅大。

    流民将领中的人,很少有比黄王的外甥和黄王亲的,黄王也很器重,这个黄王的外甥,黄王一直都把黄王的外甥,当精英中的精英,主力中的主力,流民队伍里,老营弟兄里边的老营。

    黄王每次行军打仗,黄王的老小家眷的,都有黄王的外甥,率领精锐部队照顾老小。

    还有的流民供词里说,就连黄王登基时的龙椅,黄王都牵着黄王的外甥坐过,就这一个和黄王形影不离的亲信,在黄王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竟然率部叛乱,亲手斩了黄王首级,和黄王的一家老小,三杆子叹口气,他说了句,这谁又能想的到呢?十三不亲,哎,老话说得没错。

    三杆子说,最后他也不知道这个黄王的外甥,新皇最后是怎么发落的?

    反正他三杆子给新皇的建议,像这样的忘恩负义之徒,留他何用?不如斩了。

    新皇当时哪有心思,考虑这些啊,新皇忙听狼虎谷大捷,忙着告慰祖宗宗庙,忙着迎老皇帝从巴蜀回来的事呢。

    再到后来,他三杆子因言获罪被贬出京师,他三杆子就更不知道了。

第一百九十节:不讲武德被偷袭,倒打一耙老营大战。

    三杆子对我说,官方史料记载。

    逆匪军师,霸占京师大营。

    不数日,降将匪首猪头元帅,率军倒戈一击,逆匪军师孔半仙不知所踪,逆匪黄王所率的流民暴动,自此衰落。

    乃至逆匪军师孔半仙者,或死于乱军之中,或被猪头元帅擒获点了天灯,或亡命逃散于乡野之间。

    曾有京师近郊的村民禀报,他们菜地里闯来一个狗头模样的人,像是偷菜被村民打死,报送官府,官府派人查看,有言像是流民匪首军师孔献策者,具体真假,因被打的血渍烂青,难以辨认。

    又或南阳名仕,刘居士寻隐士,问道终南山的,见一狗头模样的道人,在道观里修行,及至官府派人查验时,狗头道人及至其师傅,不知所踪。

    待得新皇之乱,新皇暴卒皇宫,猪头元帅挟持小皇帝,沙陀大王挟持百官,更没人问及流民匪首孔半仙之所踪。

    三杆子说,这是后来史书上编纂的呢,那些编纂的史官,还征求了他的意见,只是他三杆子有些话没对史官说全。

    三杆子叹口气,老迈的手从兵器架上,取下来一个仙人指路的幡子,交到我手上,对我说,这就是想当年,被流民乱军口中所说的招魂幡,也是让官府将领听起来,闻风丧胆的一件兵器。

    想当年孔半仙那厮,就是用这把招魂幡,害了孙大哥的,孔半仙讲到这里,嘴里有些呜咽,仿佛想到了什么,就没继续说下去。

    许久,三杆子才继续对我说,当时他领了新皇密旨,走访调查孔半仙的下落。

    只在乱军当中找到这个幡子,后来平定猪头元帅叛乱,他三杆子又在库府里,找到孔半仙穿过的袍子。

    至于流民匪首,军师孔半仙的去向,他三杆子或许是最接近真相的人,可就差那么一丁点,京师传来噩耗,老皇帝驾崩,同年新皇也驾崩了,京师陷入动乱。

    京师动乱,都杀红眼了,他三杆子为了荣华富贵,儿孙福荫,也为自己能落个善终,就率领自己的部下,告老还乡,回到了我们村,修建了这归德侯府。

    待到后来,哎,三杆子叹了一口气,好像不怎么提及的意思,就没继续说后来的事儿。他只是颤颤巍巍的,从我手里接过招魂幡,放在了兵器架子上。

    三杆子对我说,他要还是当年那个愣头青,他就继续追查下去了,可他有家有业的,儿孙一大群,他当时怂了,这是他对不起新皇,对不起孙大哥的地方。

    不过他三杆子推测,这个流民匪首,军师孔半仙应该不是死于乱军之中了,就是被猪头元帅俘虏了去,反正不论哪种情况,这个孔献策都没落个好下场,不过据他调查,隐隐约约的发现的线索,当时猪头元帅倒打一耙,率部攻杀孔半仙老营,及至沙陀大王率大军赶来,两项攻杀孔半仙所率领的老营弟兄大多战死。

    只是在混战的前夜,有的俘虏传言,当夜火光冲天,说是孔半仙飞升去了仙界,也有的流民说孔半仙,被孔半仙的师傅接走了,还有的人说是黄王的太子,率领东宫卫士把孔半仙救了出去,远遁漠北去了。

    至于真假,三杆子他自己也闹不清楚了。

第一百九十一节:沙陀大王乌鸦精,十三太保日月明。

    三杆子对我说,这个沙陀大王啊。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相比猪头元帅来说,那可是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唯一的遗憾就是,沙陀大王是西北蛮族的一个分支,是西方百族的一族,偏居一隅,自号沙陀族。

    说来也可笑,沙陀大王和猪头元帅,斗了大半辈子,还是沙陀大王的本姓,据他自己说,老辈说沙陀族本姓朱邪,又唤作处月,也是游牧民族的一个分支。

    据沙陀大王有次醉酒,对亲信言说,他父亲本名叫作朱邪赤心,母亲秦氏,他出生的时候,虹光烛室,白气充庭,井水保溢。

    不过后来,有来人传言,这猪头元帅,本是虹光烛室的一个蜡烛,只因这沙陀大王出生时,燃烧了自己,照亮了烛室,为报此仇这才怒而投胎成为人身,可谁曾想错投了猪头,生的一副猪头的模样,当然这些也都是民间戏言。

    沙陀大王是对其的尊称,后来人也多唤其为国姓爷,就是因为帮助剿匪有功,新皇赐其国姓,所以也有人唤其为国姓爷的。

    又因为这沙陀大王年少时,经常随其父朱邪赤心冲锋陷阵,军中长辈多唤其为飞虎子。

    在新皇口中,多称沙陀大王为乌鸦儿,沙陀大王率领的部署,新皇称其为乌鸦军。

    黄王孔献策之流,亦唤其乌鸦儿。

    当然在猪头元帅口中,则是一口一个乌鸦儿。

    小孩惧怕沙陀大王,则称呼为乌鸦大王。

    而老百姓常常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就说再不听话,乌鸦大王就把不听话的小孩带走,小孩听了乌鸦大王的话,也就不哭不闹了。

    老辈人惧怕乌鸦大王的残暴,就有人传言,这沙陀大王是乌鸦精转世,是来荡涤这世间的不公和邪恶的。

    不过也有的人传言,军师孔半仙率先对黄王说,这沙陀大王异常凶狠,本是乌鸦精转世,尤其是所率领的部队,那可是西北精锐铁骑,善骑射,马未至箭已到,不可大意。

    说起这沙陀大王,所率领的精锐铁骑,就不得不说,这沙陀骑兵的十三个统领,原来这沙陀大王把自己的精锐铁骑,让自己的儿子,或者义子统领,世人尊称其十三太保。

    这十三太保,老辈人传言,各个都是天神下凡,来相助乌鸦大王扫清寰宇,使江山日月清明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三杆子说以后,会对我详细地说说,这乌鸦大王的十三太保。

    说来蹊跷,或许这正是老辈人言讲的,一物降一物,石膏点豆腐的缘由吧。

    这乌鸦大王率领十三太保,荡平黄王孔献策的流民之乱,可谁曾想却和猪头元帅杠上了大半辈子,临了他二人也都没落个善终。

    有人传言,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的嫌隙,是在乌鸦大王率领精锐铁骑,帮助猪头元帅攻打军师孔半仙的时候,这才闹出了矛盾。

    待到后来,狼虎谷剿灭黄王的时候,猪头元帅差点一把火,把乌鸦大王及其部署烧死,二人至此成了血仇。

    不过,据三杆子调查,以及抓获的流民俘虏交代,这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的结怨,很有可能是中了,流民军师孔半仙的离间之计,当然事情的真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当事人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活的时候二人都不曾提起,他二人结怨的原因。

第一百九十二节:生前身后是非功,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杆子扭头侧身,叹息着对我说。

    别看他十分讨厌,这猪头元帅。

    可据三杆子他调查,和抓获的俘虏交代,想当初猪头元帅,在河中大战受挫,一连上了十几道揍表,向黄王申请援军,可在军师孔半仙的授意下,都被截了下来。

    受挫的猪头元帅,和弟兄们一合计,这才杀了监军,倒反京师,反攻军师孔半仙。

    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猪头元帅的钳制,乌鸦儿所率领的乌鸦军,则更是骄横日常。

    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成他们俩是相互钳制的。

    想当初,猪头元帅攻击孔献策的大营不顺利,一连僵持几天。

    是乌鸦儿率领他的乌鸦军,舍命相救这才,得以击溃孔献策的大营。

    本该是相濡以沫的生死弟兄,却因为些许蝇头小利,鸡毛蒜皮的琐事,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心生嫌隙,及至后来的相互攻伐,生死搏杀。

    或许是一山难容二虎的原因,或者是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是一样的人,反正他三杆子都不喜欢,新皇重用这两人,能落得个好下场么?

    三杆子对我说,这二人也都有奇怪本来,猪头元帅的九齿钉耙就不必说了,前文在陈州大战的时候,已和大家交代过。

    据传说这乌鸦大王,不但武艺超群,还善骑射,能百步穿杨,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此外这乌鸦大王幼年时,得一个要饭的叫花子,传授一个黑葫芦,和人作战时,只需要把这葫芦嘴打开,黑葫芦朝下,就会浓烟滚滚,霎时间就有成千上万只乌鸦,前来助战,故此,才有人称其为乌鸦儿一说。

    而据乌鸦大王自己说,他本是乌巢禅师烧火的童子,因乌巢禅师不忍黄王离乱百姓,这才下降荡涤世间邪恶的。

    至于猪头元帅来说,哪他更是吹得没边没沿了。

    或许这也是,三杆子讨厌猪头元帅的原因吧。

    猪头元帅曾对黄王言说,他本是西方的净坛使者,因为吃食的原因,和乌巢禅师拌了几句嘴,这才下来辅佐黄王的。

    这猪头元帅又曾对新皇说,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在天上掌管着八万水师,甭说黄王这凡间的区区几十万流寇,就是天上的天兵天将下凡,见了他猪头元帅也得毕恭毕敬的。

    再说了他要不是因为,吃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投了猪头,他猪头元帅也不是这幅嘴脸。

    新皇听了只是微笑不语,三杆子说他当时听了,这猪头元帅这副说辞,他三杆子当时气的鼻子没歪。

    他三杆子要不是,怕打不过猪头元帅,他三杆子真想揍这猪头元帅。

    感情这猪头元帅大嘴一张,除掉知道吃,就知道吹了。

    还天蓬元帅下凡,他三杆子是读书少,可军师,新皇他们读书多,更可气的是他们也信,这猪头元帅的吹嘘。

    故此三杆子有些怨言,或者感觉新皇死了自作自受,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再说老皇帝和新皇帝,都在同一年里驾崩了,生前身后事是非功,谁又能说得清呢?

    他三杆子唯有竭尽全力地,去铲除乌鸦大王和猪头元帅。

    当然这些也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第一百九十三节:以退为进告老还乡,驱狼吞虎终有一伤

    三杆子对我说,当时他最看不惯的

    就是这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二人组。

    在朝堂上,他二人反而拧成一股绳,排斥忠勇的将军。

    凌烟阁上的,八大中兴功臣。

    刨除他三杆子,没一个能得善终的,而这里边的关窍,也不乏被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的挤压。

    甚至是利用了,新皇的猜疑妒忌,直接或间接害死了这些功臣。

    至于后来,新皇补填的哪俩太监,也就是凌烟阁上那俩太监功臣,更是和猪头元帅、乌鸦大王狼狈奸,串通一起。

    他三杆子揣测,新皇和老皇的突然暴毙,或许就和这俩太监有关。

    三杆子他承认,他是急流勇退也好,明哲保身也好,还是功成身退也好,或者说他怂了也好,面对来势汹汹的,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联手,还有俩太监从中作梗。

    他三杆子悄悄的,向新皇讨了一个差事。

    又在某一次,宫廷宴会上喝高了,吐了新皇一身。

    新皇震怒,要治三杆子的罪,幸好有其它几大中兴功臣求情,这才网开一面,虽罪不至死,但活罪难饶,准许三杆子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兵权上缴新皇。

    我看三杆子,满脸歉意的对我说着。

    刚想安慰三杆子几句,但一时语塞,也找不出话来宽慰三杆子。

    只见三杆子,满脸羞愧的说了句,他三杆子对不起新皇,没能调查出军师孔半仙的下落,更辜负了新皇的重托,没能调查出新皇的死因。

    他三杆子更是无能,没能及时的制止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的暴行,让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荼毒皇室七八年之久,他三杆子愧对新皇,和几位凌烟阁中兴功臣的重托。

    其实我私下里,也听了这么一两耳朵。

    据民间传言,这三杆子归德侯,是当今硕果仅存的中兴功臣,讨平黄王之功,就更不用说了。

    待得后来,老皇帝新皇帝驾崩,猪头元帅挟持小皇帝,乌鸦大王奴役百官的时候,这三杆子归德侯韬光养晦,巧使离间计,使得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这两头猛虎相争,待到最后,猪头元帅和乌鸦大王僭越称帝,相互攻伐几年,闹腾的是民怨沸腾。

    归德侯振臂一呼,拿出新皇血诏,拥戴岐王进位称帝,复兴神器,天下响应,这才有江山复得,新皇一脉重掌日月山河,而三杆子被誉为定国神器,架海栋梁的美誉。

    我不知道三杆子,当时和新皇是如何妥协的。

    或者说三杆子,是如何对不起新皇的,亦或者说是三杆子如何怂的。

    史书上只是光明的记载,三杆子哪不叫怂,那是归德侯三杆子,的韬光养晦之计。

    我听了三杆子,对我说的这些皇室秘闻。

    以及哪动荡的世道,三杆子的举步维艰,我还能说啥,我感觉三杆子挺不容易的,内疚,谁都有内疚,得分人分事。

    认怂,谁都有认怂的时候,毕竟三杆子也是一大家子人,儿孙满堂,谁不想临了落个善终,封妻荫子,流传后世,书写丹青之中。

    或许这也是三杆子,向我倒半天苦水的原因吧。

    再说,换做是我,我说不定还不如三杆子呢?

第一百九十四节:宴宾朋豪杰齐贺寿,论送贺礼车水马龙。

    不觉已,我在三杆子的归德侯府,盘桓已有数日。

    每天就是和三杆子瞎聊天,听三杆子讲述他的过去。

    有些事,有些人,或许已存在回忆中,记得的人消失,才是真正的消失。而有些事,有些人,就算记得的人消失,他已然存在,只不过有时候,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等待着有心或无心之人的发现。

    三杆子刚想对我说些什么,只听三杆子老迈的双手打恭,刚说了句新皇,就听窗外的人着急忙慌地喊着,爹爹,皇帝的圣旨到了,东宫太子亲自拿着皇帝的圣旨,来给您老人家贺寿了。

    我听了有些愕然,当今圣上,竟然遣东宫太子,前来为三杆子贺寿。

    三杆子见有人打断他的话,就有些不高兴地说,你小子,一点也不知道礼数,没看到我正在和你叔正在说话的么,你瞎打啥岔啊?

    跑来的人听了,气喘吁吁地缓口气。

    说是跑来的,我看这人少数也得有八十多了,见这八十多的人,先是朝三杆子磕了个头,紧跟着又朝我磕了个头,一口一个叔的叫着,弄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若是外人在场,肯定错愕,位高权重的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竟然不顾八十多岁的身体,朝我这个,十一二岁的孩童磕头,一口一个叔的叫着。

    三杆子见我有些尴尬,就说了句,大兄弟他喊你叔是应该的,这是你大侄子,我那大小子。

    我听了赶忙起身,用我稚嫩的手,把地上这,八十多岁的老者搀扶起来,连忙说了句,自家人客气啥啊,都是自己人。

    我有些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就听三杆子在一边训斥道,你说你都八十多岁的人了,碰到个啥事,咋还不稳重,都给你说了,我老头子今年不过寿,我今年都一百单九岁了,过啥寿啊。

    想来皇帝那小子也够有心的,年年差遣太子,来给我这个糟老头子过寿。

    太子都招待好了么?

    我哪所谓的大侄子,八十多岁的人了,被三杆子骂,连口气都不敢出。

    许久,才听,说了句,都在客厅候着呢。

    皇帝哪小子说了,今年是您老人家的一百零九岁,普天同庆,不但各地的官员节度使,都要前来贺寿。

    就连域外的番邦蛮夷,也排起了长队,前来朝您老人家贺寿。

    已经排了三天三夜的长队了……

    话还没说完,就听三杆子说了句,不见,年年都来贺寿,老头子我嫌闹腾,再说了你小子,没看到我正在和你叔唠嗑的么?

    我见那八十多岁的大侄子,一直朝我使眼色。

    我就从中劝慰到,三杆子,你说你都一大把年纪了,你摆啥的谱啊?

    再说东宫太子,是代表皇帝来给你贺寿的,不能冷落了宾客,要不显得咱们庄,不懂得待客的礼仪。

    三杆子被我,齐头白脸地说了一顿,仿佛是小孩心性,拉着我的手就奔客厅去了。

    而我看到客厅的这一幕,顿时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只见客厅里规规矩矩地摆着几张桌子。

    客厅外边则是跪着一大群,而客厅里边几张桌子上的人,也都各个正襟危坐,显得十分庄重威严,这时不知是谁喊了句,寿星老祖宗到。

第一百九十五节:老侯爷德高迎宾客,小娃儿稳坐排上席。

    正襟危坐的宾客,见三杆子老侯爷,手拉着我步入客厅。

    纷纷整整衣冠,在东宫太子的带领下,朝老侯爷作揖下跪,祝贺老侯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那个说了,咋没有祝三杆子老侯爷,长命百岁的呢?

    因为能坐在客厅里的,无不是一方的豪杰英雄,各路的节度使,朝中的文武大臣,域外的蛮族使节,贴上毛,各个比猴都精,像稍次点的,都在客厅外的院子里跪着呢。

    像再次点的,都在十几里的官道上排着队呢。

    他们深知道,是三杆子的一百单九岁生日,谁敢祝贺他老人家长命百岁,哪不是自个找不痛快么?

    三杆子也是人精,看东宫太子率先朝三杆子跪下,三杆子哪能让东宫太子,一国的储君跪下呢?

    三杆子也是满脸堆笑的,朝东宫太子搀扶了起来。

    并朝东宫太子说了句,太子殿下,切不可行此大礼,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切莫折煞老臣了。

    太子见状也是微笑地说了句,老祖,今天没有君臣,论起辈分来,我是老祖的晚辈,再说我们还夹着亲戚,按亲戚来说,我是老祖的后辈,这个礼是应当的,再说父皇要不是牙疼,他老人家也要来给老祖贺寿呢。

    就这父皇还特意嘱咐我,让我代替他老人家,给老祖多磕几个喜庆头呢。

    三杆子听太子如此说,就只好不再搀扶,让太子代替陛下,为自己磕了几个寿头。

    三杆子见东宫太子,磕头行礼已毕。

    就关心地向太子问了句,皇帝哪小子,没啥事吧,皇帝哪小子从小就爱吃甜食,在我们家我没少用棍子抽他,怎么样?现在那小子闹起牙疼了吧?来人啊,把西域送给我的葡萄糖酒,装上几瓶,临走的时候麻烦太子殿下,给皇帝那小子捎上几瓶。

    东宫太子殿下,听了满脸应允,额头冒黑线,喊自己为东宫殿下,喊自己的父皇为皇帝哪小子。莫非那句话惹老祖不高兴了?

    三杆子见太子额头冒汗,就拉过太子问了句,太子是不是穿得太多,捂得天太热了。

    东宫太子连说,是是,天太热了。

    三杆子左手拉着太子,右手拉着我坐在客厅的正中间位置。

    底下的群雄豪杰,各路节度使,域外的使节,也都心里打鼓,老侯爷手里拉的孩童是谁?不像是传闻中老侯爷,最疼爱的那个啊,那个我们都见过,私下里送了不少礼呢。

    这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少年,看来老侯爷,不愧为国之栋梁,老侯爷家族又可在朝中几代不到。

    不论客厅的众人怎么嘀咕,该有的礼数,全然都要做到的,客厅里的众人先是跟着太子行礼,这又向太子和三杆子和我行礼。

    至于院子外边的哪几十桌呢,一直在地上跪着呢,都没敢起来过。

    三杆子见众人有些疑惑,刚想开口解释几句,就见三杆子的大小子,三朝元老,八十多的人了,带领着几个弟兄,向三杆子和东宫太子还有我,磕头行礼。

    众人见三杆子的大儿子,已是三朝元老了,八十多岁的人了,向我和三杆子还有东宫太子行礼,东宫太子哪敢受他们的礼啊,慌忙起身跟着跪下了。

    我刚想起身避开,三杆子伸手就把摁在座位上。

    只见三杆子大小子,一口一个祝贺三杆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然后又转头对我说,恭贺小叔千秋归来。

    客厅里的宾客见三杆子的大小子,八十多的人了,带领着几个弟兄朝三杆子行礼,他们哪敢站着啊,纷纷跟着跪了下来,待得三杆子哪大小子,三朝元老,八十多的人了,一口一个叔的,朝我叫着磕头。

    顿时心里就炸开锅了,这人什么来头?

    八十多岁的,三朝元老,竟然朝一个十一二岁娃娃喊着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766/ 第一时间欣赏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作者:今满客所写的《我误入桃花深处》为转载作品,我误入桃花深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误入桃花深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误入桃花深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误入桃花深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误入桃花深处介绍: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不知道啥原因,我不小心误入了桃花深处,说是桃花深处,其实桃花深处只是冰山一角,具体的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也记不清了;待到我从桃花深处,走出来的时候,却已是转眼百年,这百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啥我感觉就过了十几天,咋就转眼过了一百年呢?或许当时我还小,待到我现在想明白了,我后悔的拍大腿。我误入桃花深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误入桃花深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