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我误入桃花深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误入桃花深处全文阅读

作者:今满客     我误入桃花深处txt下载     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六节:走进大山君莫笑,顽童尚缺风水就化龙。

    三杆子对我说,他走进大山不要笑话他。

    毕竟那时候,尤化龙也就是南蛮子,已经在十万大山里混成事儿了。

    朝廷面对塞北的蛮族残余,还有北方的黄王孔献策之流的流民,再加上南方的十万大山南蛮子,已经是腹背受敌,应接不暇。

    这时,朝廷的老皇帝,才想着能不能招安,分化瓦解一部分,集中朝廷的大军,先平定流民起义,等内部稳妥了,再解决十万大山的南蛮子,当然这些都是,孙将军喝三杆子猜测的。

    上边只是下了圣旨,命三杆子为安抚使,代表朝廷的皇恩浩荡,来安抚十万大山里的南蛮子,顺便为朝廷查明,南蛮子造反的真相,多大点事啊,至于为一颗阴沉木闹情绪不?并且还令三杆子妥善处理,安抚南蛮子等,十万大山里各部落山寨的情绪。

    三杆子对我说,你是不知道啊?他作为朝廷的安抚使,光朝廷的皇封御酒,就拉了整整十几车,绫罗绸缎布匹又拉了五十车,盐茶拉了整整一百车,此外还有各方进贡的,瓜果梨桃整整二百车,牛羊猪驴等等肉食,又是二百车。

    此外,三杆子他还带了,老皇帝的口谕,若是南蛮子肯率众归顺,老皇帝愿意让自己的十三公主,下嫁给南蛮子,作为压寨夫人之类的云云。

    三杆子对我说,想想他作为安抚使得憋屈,就是一言难尽。

    算了,这些还是以后再说。

    三杆子对我说,他还没走进十万大山,就听到了南蛮子的各种传说。

    原来好心的尤老头子,尤老婆子在雨夜白捡了一个孩子,这对膝下无儿无女的老俩口,自然是十分欢喜的。

    第二日,还在下雨的寨子里,已经传开了。

    村西头的老绝户儿,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老两口,夜里下雨的时候,捡到一个孩子。

    还有爱传闲话的人说,听老俩口家的邻居讲,这个孩子是天上打雷劈出来的。

    还有的说,是兽神大人看老两口可怜,是兽神大人,在长生天赐给了,他们老两口的孩子。

    还有的说,哪呀,据他们家的邻居家,是半夜里,有狼叼进他们家的,是神狼送子,这个孩子只会像狼一样叫唤,不会好好说话,总之说啥的都有。

    反正甭管是,寨子里的人怎么说吧,这都影响不了,尤老头子老两口的满心欢喜。

    毕竟老尤家终于有后了,这到让尤老头老两口格外的开心。

    为此,还在一个月后举办了满月酒,边邀寨子里的亲朋好友,足足包餐了一顿。

    只是有些奇怪的是,尤老头子老两口,不让狼孩喊他们老两口为父母,而是让狼孩喊他们为爷爷奶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就在尤老头子,尤老婆子为孩子举行满月酒的当天。

    他们寨子里,来了一个游乡的算命先生。

    只见这算命的先生,先是看了这个寨子,就大惊失色的对寨子里的村民讲,这个寨子以后贵不可言,会有贵人不可言。

    算命的先生,看着坐大席吃大桌的孩童,指着孩童对他们身边的大人说,这个以后会是先锋将军,这个孩童以后是节度使,这个孩童以后是太师,这个孩童以后是户部尚书等等。

    尤老头子见状,自然把自家的孩子,抱给算命的先生看,算命先生见了狼孩,就大惊失色的说,难怪这个寨子里。以后出了这么多将军太师,原来是这个寨子里,有蛮王降世,只听算命先生,又是故作镇定的说,这个孩子以后贵不可言,是人中之龙。

    算命先生又问尤老头,这个孩子可曾起名字?

    尤老头自然把前因后果交代明白,说是没起。

    毕竟寨子里的村民,都比较朴实,不会扯谎。

    算命先生听了胸有成竹的说,既然相遇就是有缘,再说这孩子以后贵不可言,是人中之龙,算命先生,今天就免费给这个孩子起名了,就叫尤化龙。

    尤老两口见状,自是万分感谢,招呼着算命先生赶快入席。

    席间,算命先生有些犹豫的,想说又是不敢说的样子。

    待到算命先生,酒足饭饱之后,这才对尤老头老两口说,这孩子是将来的蛮王,是人中之龙,只是这个孩子,如今还没化龙,只能说是个潜龙,尚缺些风水就能化龙了。

    他作为风水先生看出来了,又不能不说,毕竟大家都是自己人,毕竟风生水起才能真龙现,才能化龙,只是……

    算命先生说道这个只是,就不继续往下说了。

    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难懂的算命先生的路数。

    听算命先生如此说,就着急地问,这个孩子可有个解法,算命先生见尤老头如此上道,就正中下怀的朝大伙说道,大家吃菜吃菜,刚端上来的大肘子,还热乎呢。

第一百三十七节:公子本是潜龙命,不遇风水难化龙。

    三杆子对我说,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

    哪懂得,算命先生的套路啊。

    此时,又见算命的先生,嘴里叼着一个鸡腿,手里还握着半块肘子,满脸油腻的对尤老头子说,什么是潜龙命格呢?就是贵公子少爷,将来是大富大贵之人,贵不可言,是将来的蛮王,以后的兽王。

    可这些,都是将来以后的事,现在贵公子少爷,只能说是个潜龙。什么是潜龙呢?上古典籍易经曾言,潜龙在渊,潜龙勿用。什么是易经呢?

    易经是上古圣贤所著,是上古圣贤夜观天象,梦里得仙人所授。

    讲的是,困难要从容易做起,复杂要从简单做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说着可能比较绕口,其实这和村里的,郎中治病差不多。什么个意思呢?

    就是上古神医就说过,神医三兄弟,他大哥的医术最好,因为他大,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神医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神医家中被推崇备至。

    其次是神医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神医的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神医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而神医自己治病呢?都是在病人病情十分严重,痛苦不堪时,病人家属心急万分,才找到的神医,神医通过静脉穿刺,银针放血,或患处服食药草,以毒攻毒,等等手法,使病人病情有所减缓,或者疼痛减轻,病人及家属感觉我要到病除,尊称我为神医。

    老实巴交的尤老头仿佛有些听懂了,先是点头,后又摇头。

    尤老婆子,此时用勺子舀碗番茄鸡蛋汤,满嘴的老黄牙,朝算命的先生说,先生说的这是,哪跟哪啊?我们寨子里没有神医弟兄仨,只有寨子里东头的,老苗头儿,可他是兽医,不是神医。

    算命先生听了,脑门子一阵黑线。

    算命先生又转脸,看见尤老头子,一脸懵懂的样子,就忍不住狠狠地啃了口猪蹄。

    算命先生又继续,对尤老头子还有大伙说,这么说吧,就像你们种庄稼类果树,庄稼果树还是个幼苗的时候,这个幼苗长歪了,或者发叉了,在庄稼果树还是幼苗的时候,我们轻轻的一掰开就行了。

    待到这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再去掰开这个树杈,就很难了,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过算命先生这么一说,尤老头子和在座的大伙,恍然大悟地说,我们懂了,只是不知老仙长可有个解法?或者是破法。

    算命的先生,见尤老头突然开窍了,就连忙咧嘴笑着对大伙说,其实吧,咱们都是自己人,我又是个实在人,我看出贵公子,有些隐患不说又不是我,说了还怕各位生气,说这贵公子今天,满月酒大喜的日子。

    我作为一个外乡的算命先生,说这些多不吉利。

    可这就像有病,我发现了潜在的病因,又不能不说,没办法谁让我是老实人呢。

    尤老婆子此时特听懂了,听了慌忙抱着尤化龙,给算命的先生跪下了,连忙哀求着说,求老仙长救救这苦命的孩子,她尤老婆子,七十多了能怀上孩子不容易。

    算命先生见状,慌忙连刚啃几口的猪蹄都不要了,慌忙搀扶起尤老头子和尤老婆子。

    对众人说道,多大点事啊,要是搁别人没法子,碰到我就是小事一桩,两位东家快快请起,这样吧,你们需要准备些糯米,一只猪头,一只羊头,一只牛头,二两银子。

    不过,咱们丑话说到头里,这些东西可不是给我,是我们请天上的神仙出手帮忙,破解救你们家孩子的小命鞍马费,再说这年头别说请天上的神仙了,就是请凡间的人帮忙,还得说声谢谢,谁的忙能白帮呢?大伙说是不是?

    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向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这次竟然秒懂了,慌得连饭都不吃了,就回屋里,请人帮忙置办采买,算命先生所说的物件了。

第一百三十八节:待到垂柳点水时,就是顽童化龙日。

    三杆子有些犹豫的,许久才对我说。

    少顷,尤老头子请人帮忙置办采买的物件,也已齐备。

    只见酒足饭饱的算命先生,打着饱嗝剔着牙。

    继而,又吩咐尤老头子请人帮忙,抬来一张桌子,一个条案,摆在了尤老头子家门外的池塘边。

    这时,好心看热闹的村民,又帮忙张罗招呼着,把牛头,猪头,羊头,用红布包成花儿,摆在桌子上。

    再说,尤老婆子也和一众妇人,拿来了蜡烛,香炉上边系着红布,也摆在了条案上,其间算命的先生,还格外用手挪了挪香炉和蜡烛的距离,让香炉摆在条案的中间,蜡烛摆在香炉的两边。

    算命先生边摆弄贡品,还边回头对大伙说,这些贡品的次序可不能错,我们是要敬神的,我们是要请神帮忙的,那个神明爱吃酸,那尊神明爱吃咸,那位神明不吃荤,等等这些你们不清楚,可我们这些,算命的风水先生门清儿,可不能摆错了。

    譬如吧,有的老太太牙口不好,甚至是没牙,我们请她吃排骨,苹果鱼肉等等,老太太不拿棍抽我们,才怪。

    众人听闻听风水先生的比喻,瞬间明白了,纷纷大笑了起来。

    风水先生见缓和了,大家的紧张气氛,又命人吩咐摆好贡品,取来纸活儿,香儿等等一物件,风水先生见少了一个铜盆,就吩咐着让尤老婆子回家拿铜盆,尤老婆子有些为难的说,他们家没铜盆,铁盆行不?

    风水先生听了连声拒绝,摇头说不行,非得是铜盆。

    尤老头子见状,就连忙说,让尤老婆子去邻居家借一个铜盆。

    此时,风水先生听了,就又连忙摇头说不行,没有铜盆就去买一个,没有铜盆不行,这个铜盆还必须是自己家的。

    尤老婆子,有些不情愿地买铜盆。

    此时就听尤老头子对尤老婆子说,多少钱都花了,哪还在乎一个铜盆子钱,为了咱们家的孩子,能健康成长,老婆子这个钱别省了,我们掏钱买铜盆子。

    风水先生,见气氛有些尴尬,就向大家伙以及尤老婆子解释说,为啥非得要铜盆子呢?因为过去铜盆子又叫聚宝盆,为啥非得用自己家的呢?因为我们烧元宝烧金钱,都是向神灵送钱的,请神灵帮忙的。

    风水先生见大家有些蒙圈,就又向大家解释说,铜盆子是聚宝盆,聚宝盆是接神灵福气和钱财的,用别人家的铜盆子,就等于把钱财福气接别人家了,大家伙还没明白呢?尤老婆子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说买,肯定要把钱财接到咱自己家。

    风水先生听了会心一笑,大家伙也明白了过来。

    闲言少叙,待一应物件准备妥当,只见风水先生,手持着仙人指路的幡子,从怀里掏出了一叠带着符箓的黄表纸,口中念念有词的,说着大家听不懂的咒儿,点燃了黄表纸符箓。

    然后只见,算命的风水先生,则是围绕着铜盆子周围,又是蹦又是跳,还时不时地,挥舞着仙人指路的幡子,跪在地上的尤老头子尤老婆子,一边烧着纸元宝,纸金钱,一边许着愿,什么待到垂柳点水时,就是顽童化龙日,什么祈求全家老小平安发财,尤化龙健康成长之类的话儿。

    反正就是算命的先生说一句,尤老头子尤老婆子就跟着学一句,然后念完还不忘磕头,老两口按着尤化龙小孩子的头,也是磕了几个。此外风水先生还格外嘱咐,神磕三个头,人磕一个头,鬼磕四个头,请神灵帮忙平事,磕三个头就行,磕别磕多了。

第一百三十九节:多少钱都花了,把咱家牛卖了也得烧香。

    三杆子转过头看看案上的香炉,有些无奈地对我说。

    此时,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跪在地上。

    风水先生口中念一句,尤老头子、尤老婆子就跟着念一句。

    至于具体的念的啥,旁边看热闹的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总之就是说啥的都有,反正大概也就是保佑,他们尤老头、尤老婆子全家发大财,保佑他们的孩子,也就是尤化龙,平安成长。

    此外风水先生,还特意嘱托,因为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这办的是喜事,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能见白事,尤其是不能见发丧,和头戴孝帽的孝子,若是实在没法,可提前给他点香火钱,风水先生每天替他们烧香,祈求神灵,帮他们化解。

    尤老头子,有些老实巴交的问风水先生,敢问仙长,不知道这,七七四十九天的香火钱是多少?

    风水先生见状,正中下怀地向大家解释说。

    这得看向神灵奉献什么样的香火?这个烧的香不同,念的符咒也不一样,做的法也不一样儿。

    再说我看着,老哥家也不是多富裕,就烧个最差的香吧。

    至于烧的香么?一般的都是松木香,较好一点的是檀香,再好的一点是沉香儿。

    风水先生又解释地说,松香烧七七四十九天至少得四两银子,檀香烧七七四十九天,至少得二十两银子,沉香烧七七四十九天再少也得八十两银子。不知你们想,烧个啥样的香?

    尤老头子听了,最便宜的也要四两银子,顿时傻眼了。

    还是尤老婆子有些果断,仿佛下了什么决定地说,风水仙长,我们烧一个中等的檀香吧。

    风水先生还没反应过来,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听了尤老婆子的话,就为难地说,老婆子你疯了,咱家哪有这么多钱啊,风水先生也是劝尤老婆子说,是啊,女施主,敬神心诚就行了,要量力而为,虽说最差的香,在效果上差了点,可女施主家经济条件差,神仙也不和我们一般见识的,等将来女施主家有钱了,孩子成龙了,再烧一个最好的也行。

    尤老头子也是劝着说,是啊,老婆子你没听老仙长说么?

    尤老头子话还没说完呢,尤老婆子气得一瞪眼,大声地咆哮着说,再苦不能苦孩子,老头子把咱家的牛卖了,也得烧一个最好的沉香的,我们请老神灵帮忙办事,多少钱都花了,还在乎这么点钱么?为了咱们的宝贝孩子,花再多的钱,我老婆子都愿意。

    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想到平时,寨子里的人私下喊他老绝户,也是一咬牙,朝风水先生说,老婆子说的对,请老神灵帮忙办事,要烧就烧最好的,老仙长我们烧八十两的沉香。风水先生听了,脑门子一阵黑线,心想说要少了,早知道说最好的香要一百八十两了。

    风水先生虽然,在腹诽面部也有些抽搐,不过还是对尤老头子、尤老婆及大伙说,感谢善男子,女施主的心诚,老神灵已经感觉到了,你看河水的鱼都跳出来了,大家往河水边的鱼真窜出来了,纷纷倒头就拜。

    风水先生见状也是楞了一下,继而连忙对大家说,赶快包点粽子,扔河里祭祀老神灵。

    说也凑巧,尤老头子刚好对风水先生说,咋这么凑巧呢?我家昨天有刚买的粽子,让尤化龙吃的没吃完,然后就飞跑地拿了过来。

    风水先生又是念咒,又是来回乱蹦,然后只见风水先生,把十几个粽子扔到河里。

    未及,河里出现了大批的鱼窜出水面,其中还掺杂着一只老龟,嘴里咬着一个粽子,冒出了水面。

    风水先生见状,连忙让尤老头和尤老婆子及大伙,跟着他跪下,说是老神灵显灵了。

第一百四十节:关于尤老头疼孩子,寨子里的人有话说。

    三杆子对我说,据当地寨子里的村民讲。

    算命的风水先生在临走前,曾把尤老头子,尤老婆子,单独叫在一边。

    在他们老俩口面前,小声嘀咕了几句,至于说的啥,就只有尤老婆子尤老头子,老两口子知道了。

    不过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有次尤老头子,在寨子里坐大席吃大桌,被新郎新娘敬酒喝高了,酒后说胡话的时候,曾对大伙说,他孙子是未来的蛮王,是将来做朝廷的人。

    算命的风水先生还说了,什么时候他家河边的垂柳,点水时就是他家孙子,化龙当皇帝的时候。

    算命的风水先生还说了,可千万别……正在这时,在院里趴大桌的尤老婆子,赶来气的一巴掌扇了过去,然后……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不过也有后来,寨子里的村民推测,这个小化龙后来没弄成事,被镇压了,估计也和算命的,风水先生的交代有关。反正甭管怎么说吧,那个算命的风水先生,自从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他们这个寨子。

    当然寨子里的村民,也不止一次议论。

    这个老绝户,尤老头子一家,为了他们这个宝贝孩子,可真是拼了,别的不说,光送给算命风水先生的银钱,就有百十两,此外还有瓜果梨桃,衣服首饰等等,为此尤老头,还卖了一头牛,一头羊呢,就差卖房子了。

    原本这尤老头一家,是老绝户,住在寨子的西头,本来老两口就不富裕,省吃俭用才喂了一头牛,一头羊,还有几只鸡。

    听寨子里的人讲,这尤老头把牛和羊卖了,换成香火钱了,家里的几只鸡,还上锅炖了,做成小鸡炖蘑菇,招待算命风水先生了。

    在此间,尤老头的亲侄子,曾好心地劝自己的叔叔说,可不能听,这算命风水先生瞎掰呼,这些算命的风水先生,都是十个蒙九个骗,连吓带诈,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招呼不好一点,都容易上当受骗,再生我们老尤家,怎么可能断了香火,不是还有你侄子我的么?

    尤老头子一听他侄子说,断了香火,尤老头就更加固执地,下决心连羊也卖了。

    据寨子里的村民讲,自从风水先生走之后,尤老头一家就没钱了,有时候甚至借债过日子。

    可就是这么贫穷的时候,尤化龙闹着要吃肉的时候,尤老头子就是借钱也得买肉吃,总之他们老俩口,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他们老两口,七十多的人了,吃啥都行,就是不能苦孩子。

    尤化龙见别人穿花衣裳,尤老婆子也给小孩子买。

    某次,尤化龙见寨子里的小女孩,穿了一个漂亮的小裙子,尤化龙也回家吵着哭着要穿。

    尤老头子刚说了句,这是女孩子家穿的,你是男娃,就被尤老婆子打断,啥男孩女孩穿的,只有咱宝贝孙子高兴,就给他买,不就一件衣服么?能值几个钱?

    寨子里的人都说,没有他们老两口,这么惯孩子的。

    有时候他们老俩口,都饿得上顿没有下顿了,尤化龙还在吃着冰糖葫芦儿。

    尤老头子总是笑笑,尤老婆子则是说了句,再苦不能苦孩子。

    总之寨子里的人,提起尤老头子两口子疼孩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正在这时,有寨子里的人对三杆子说。

    说也奇怪,这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这么疼孩子,可是不让他们的,宝贝孩子喊他们爹娘,而是让尤化龙喊他们爷爷奶奶,为此尤老头还请人,在他们家的地头上,弄了个假坟,说这个土谷堆下面埋着的就是,尤化龙的爹娘。

    逢年过节的,也让尤化龙这孩子祭拜,并对尤化龙说,他爹娘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出去砍柴,不小心被雷劈死了。

第一百四十一节:大土堆瞒着尤化龙,捉迷藏误入一山洞。

    三杆子对我说,据当地的人说。

    这尤老头子、尤老婆子为啥不让,尤化龙喊他们为父母。

    而是让尤化龙喊尤老头子、尤老婆子为爷爷奶奶?

    据寨子里的村民,讲累跟真累似的,说为此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还挨个给寨子里的村民,送了一篮子鸡蛋。说是请寨子里的村民帮忙,不让大伙父老乡亲,告诉尤化龙这孩子,是尤老头子、尤老婆子捡来的。

    就说尤化龙的爹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上山去砍柴,不小心被雷劈死了,为此尤老头子,尤老婆子,还专门请寨子里的人帮忙,在尤老头家的田地里,挖了两个大土崮堆,逢年过节的还带着尤化龙来祭拜。

    别的不说,当时的鸡蛋都被尤老头子,尤老婆子买断货了。

    三杆子对我说,他当时听这些寨子里的老人讲。

    有些还是亲自挖的那两个大土堆,他们清楚地记得。

    那两个大土堆,明明没有埋什么,就用一个破席子卷着。

    当时有个老头,还专门取笑尤老头子。

    说尤老头子是六个手指头,挠痒痒多哪一道子。

    大土土堆里边,明明没埋一啥,还弄一个破席子干啥?要是真有钱,应该弄个棺材才对。

    老实巴交的尤老头子,听了那人的嘲讽,尴尬的一笑,只是说了一句,请大家帮忙辛苦大家了,待会都别走了,上我家吃饭,我家卖了一亩地,大家伙听尤老头这么一说,反倒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了,只好继续干活挖土堆了。

    说起这两个大土堆,当地寨子里的村民,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说得就更神奇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直到一年多以后,官府和尤化龙交恶,发大兵百万,来征剿蛮王尤化龙,尤化龙率蛮兵,后退百十里,连蛮王尤化龙的老巢山寨都不要了。

    朝廷大军轻敌冒进兵败红水河,新皇下令命护国真人,率领三千道童,掘了蛮王父母的大土堆,三杆子说他当时就在现场,你是没见,原来那两个大土堆是另有玄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三杆子对我说,他当时听了寨子里的人说。

    说这两个土堆是如何的神奇,最后长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土堆了。

    三杆子就对我说,他当时也是没多想,只是想着这尤老婆子尤老头子,年年带着尤化龙来上坟,土堆不被添成一块才怪,这寨子里的村民当真是没见识。

    当然表面上,三杆子还是笑呵呵的,听寨子里的村民继续讲。

    一个明显喝高的,寨子里的村民,说话都不利索地对三杆子说,你是不知道,蛮王尤化龙大哥有多神奇,别的不说,就说那个风水算命先生吧。

    他自从那次走了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个风水先生,再也没来过俺们这个寨子,你就说吧,这个风水先生是神仙不?

    三杆子听了没说话,就听一旁的老头笑骂说,这傻小子又喝高了,风水先生来咱们寨子里那时候,还没你这傻小子呢,你知道个啥?

    喝高的小伙子,好像酒劲上来了。

    不服地叫嚷着说,三叔我知道个啥?我早就给你们说了,我那次跟着蛮王大哥捉迷藏,我跟着蛮王大哥不小心进入一个山洞,我那时候还小,我都吓哭了,可蛮王大哥不怕啊,我给你们说了多少遍了,你们咋就不信呢?

    三杆子听了,刚想开口问些什么,只见被喊做三叔的老头儿。

    上来就给了喝高的小伙子,一个嘴巴子。

    朝身边的,几个年轻后生说,小六子喝高又耍酒疯了,你们还不赶快把他们弄走,免得在外乡人面前丢人现眼。

    被打肿脸的小伙子,明显有些不服气地想再说几句,可是被几个年轻后生堵住了嘴弄走了。

    反倒是被称作三叔的老头儿,向三杆子说了句,我家侄子喝高又耍酒疯了,让贵客见笑了。

    三杆子见状,连忙摆手,也不好意思再问了,只得岔开话题说些别的了。

第一百四十二节:驸马公主闹翻脸,归德侯倒成了押粮官。

    三杆子对我说,也不知道咋了。

    三杆子,他去尤化龙那个寨子里。

    寨子里的人总是躲躲闪闪,言辞闪烁。

    好像不愿意,多提及尤化龙的过去。

    或许在寨子人的眼里,尤化龙已经成神,或者被神化了。

    不过别的不说,三杆子对我说。

    他跟随护国真人,率三千童男童女,挖了尤化龙父母坟的时候。

    这其间,三杆子可是亲身经历的,当然此间的凶险,三杆子现在想想,仍是后怕不已。

    三杆子对我说,那是他作为安抚使,安抚蛮王尤化龙的第二年。

    蛮王尤化龙和天朝交恶,老皇帝一怒之下,连北方的蛮族,和山东的流民,黄王孔献策之流也不剿了,在南方各省征兵百万,准备一举荡平十万大山里的蛮王尤化龙,看蛮王尤化龙还如此猖獗不?还敢藐视朝廷不?

    之所以蛮王尤化龙,让老皇帝如此愤怒,是因为蛮王尤化龙,拒绝了朝廷老皇帝的招安,连老皇帝招蛮王尤化龙做驸马,蛮王尤化龙都不干。

    只不过这是史书上的记载,三杆子私下里对我说,其实事实是远非如此。

    三杆子对我说,老皇帝之所以如此愤怒。

    是因为蛮王尤化龙,和十三公主成亲还不到十天。

    蛮王尤化龙,就狠狠的打了十三公主一巴掌。

    十三公主一气之下,就带着仆从丫鬟,回到了京师,狠狠的在老皇帝面前,告了蛮王尤化龙一状。

    年事渐高的老皇帝,哪能看着自己的爱女受委屈?

    十三公主被打,就气地夺了蛮王尤化龙的封号,什么驸马都尉,什么荡魔大元帅等等之称,并气的连山东,黄王孔献策之流也不剿了,直接在南方各省,征兵百万,命护国真人,阴阳法王为左右先锋,三杆子为押粮官,十四皇子替父出征,十三公主乘天子仪仗,领兵百万,剿灭蛮王尤化龙。

    三杆子问我,听了是不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甭说别人,就是当时的他,和孙将军听了这个命令,也是惊得不知所措。

    其实老皇帝的命令,原本是想调天策军的,全体将士出征的。

    可当时的郭元帅和罗将军率领天策将士,正在北方和蛮族厮杀的难解难分,郭元帅和罗将军根本就指挥不动,老皇帝这才退而求其次,准备调遣孙元帅作为押粮官,随大军南下。

    郭元帅和罗将军,也是不肯放人,几次飞马传书,向老皇帝言明利害。

    说和北方的蛮族,正在水火相持中,孙将军是几十万天策军的押粮官,怎可轻易调往它处?

    反正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皇上就命三杆子做了押粮官。

    关于这些,三杆子也是说的言辞闪烁,或许他自己都糊涂着呢。

    三杆子对我说,甭管怎么说吧。

    他三杆子,在孙将军的举荐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百万大军,南下的押粮官。

    不过有时候三杆子也琢磨,这可能和郭元帅和罗将军有关,不过更有可能是和孙将军有关,三杆子曾为此问过孙将军。

    孙将军说,小孩子家家的,问那么多干啥?

    孙大哥教你干啥你都干啥,孙大哥不会害你的,孙大哥让你去当朝廷的安抚使,你就放心地去当安抚使,让你去南下做押粮官你就去。

    有一次,孙将军实在被三杆子问得烦了,就对三杆子说,行了行了,等孙大哥这次押粮回来,孙大哥就和你边喝酒,边把这些原因告诉你小子。

    而那一次孙将军押粮,碰到军师孔献策,孙大哥再也没能回来。

    三杆子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呜咽着哭得像个孩子。

第一百四十三节:听寨子里的老人讲,癞蛤蟆吞天的故事。

    三杆子对我说,想起南下擒蛮王的那个惨啊。

    简直都没法说,后来的史官上也不敢记载。

    可是据宫里的高大伴说,老皇帝看了南下的战报,整整哭了一夜,眼睛都哭红了。

    说到眼睛,三杆子就纳闷地对我说,也不知咋地啦?他押着粮草跟在大军的后面,还没进十万大山呢?三杆子就有种感觉,什么感觉呢?

    三杆子对我说,他就感觉天上跟有只眼睛一样,时刻在盯着他。

    或者是盯着他的押粮队,更或者说在盯着大军的一举一动,这让他心里发凉,额头直冒汗,而正在这时,头顶上的飞鸟老鹰,乌鸦喜鹊之类的,在他们的头顶盘旋,压根就没消停过。

    三杆子对我说,他或许都不该来做什么劳什子的押粮官,他不想来,可孙将军也不知咋地啦?非得让三杆子做押粮官。

    还有上次,做朝廷的什么安抚使,也是弄得灰头土脸的。

    这次可倒好,别说丢脸了,小命也差点丢在十万大山里,这也是三杆子质问孙将军的原因。

    当然事后三杆子想,或许这是,郭元帅和罗将军的故意陷害和不待见有关。

    毕竟大军里,都知道他三杆子,是孙将军的人,而孙将军和郭元帅和罗将军不对付。

    所以三杆子也做了一回小人,在定郭元帅和罗将军十大罪名的时候,三杆子主动向新皇说了这件事,也算是小报告吧,而新皇大笔一挥,就写了郭元帅和罗将军在扫北期间,不听老皇帝的调令,意图谋反等等云云。

    三杆子好像不愿意,过多地提起他举报郭元帅和罗将军的事儿。

    只见三杆子,岔开话题继续对我说。

    或许三杆子和他的押粮队,还没到十万大山里,他们的命运,或者说是百万大军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我问三杆子,为啥这么说?

    三杆子对我说,他们大军的头顶上,不是乌鸦在飞,就是老鹰在叫,这些能是个好兆头么?

    说到了这里,三杆子好像想到什么,就继续对我说:“我想起来了,就在我和我的押粮队,经过一个寨子的时候,我听村里的一个老人在哪瞎嘟囔些,寨子里的村民都说这个人,在十几年前进山砍柴的时候,不知道咋地啦?吓傻了得了失心疯,回来就成这个样子拉,让三杆子和一众押粮的官兵,别听这个老人瞎说。”

    三杆子此时,仿佛又想到了什么?自顾自自得嘟囔着说,他想明白了他想明白了。

    我是丈二的和尚,摸不清头脑。

    许久,三杆子继续对我说,当时他押粮进了一个山寨子里,就听坐在树下,洗脚的一个老人。

    大声的嘟囔对三杆子说,小伙子,别往前去,前方危险,前方蛤蟆大王就要睡醒了,小心蛤蟆大王把你们当做口粮都吃了。

    此时三杆子,正想上前去问问的时候,只听寨子里在河边,洗衣服锤布的人对三杆子嚷道,当官的大老爷,可别听俺们寨子里的这个人瞎说,他前些年上山砍柴,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被吓傻了。求当官的大老爷,可别跟傻子一般见识啊。三杆子听了,到有些不好意思,再询问些什么了。

    疯老人见三杆子不理他,仍在往前走,就着急的大嚷着向三杆子喊着说,娃娃,给你们说了,你们咋不听呢?千万别往前方走了,蛤蟆大王睡觉快睡醒了,再往前走他们真的会把你们这百万人给吃了……

    啥?连蛤蟆大王都不知道,蛤蟆大王上次吃了天鹅肉之后,就想着要吞天,可吞天吞到一半累了,蛤蟆大王就瞌睡了,这次蛤蟆大王醒来,就是要接着吞天的。

    再后来……隐隐约约的三杆子就听到了这些,然后三杆子就随着军士,进了这个寨子里。

第一百四十四节:三杆子听寨子里的老人讲,蛤蟆寨子的过去。

    吃过晚饭,闲来无事。

    三杆子就听寨子里的老人讲,原来他们这个寨子,叫蛤蟆寨。

    三杆子他们,进寨子前过的岭子,叫蛤蟆岭,也叫南岭子,是进入十万大山的第一个岭子。

    十万大山,八万岭,以后有得他们押粮队伍过得了。三杆子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说些什么。

    只听寨子里的老人,又对三杆子说道,小伙子你别看做了押粮的大官,我老头子得喊你一声,大老爷。可是你不知道,我们这个寨子也是大有来头的。

    我们这个寨子,也正如那个疯子老人所言,我们这个寨子,和蛤蟆大王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点,其实疯子老人倒没说错。

    在蛮王没造反之前,我们这是连接中原的第一站,中原的粮食布匹,水果马牛都经过我们这个寨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十万大山,而十万大山里的山货,什么黄花梨紫檀红酸枝沉香之类的木材,野兽皮毛,山珍飞禽等等之类的,也通过我们这个寨子,运出去行销中原。

    哦,对了,我们这个寨子进十万大山的这条路啊,过去听寨子里的老人讲,叫啥子茶马古道来着,而我们这个寨子,也是北方中原,进入南方十万大山的唯一的一条道。

    所以看到我们寨子,过去来到这里的商人,都叫做南天门的来着。

    什么是南天门呢?就是过去的商人,把进入十万大山,比方成升仙进入天庭了,而我们这个寨子,就是成仙的南天门。

    只是现如今,天下动乱,民不聊生。

    又几年没下雨,山里人家实在活不下去了,哎……所以这茶马古道,这条自古就存在的路,也已经荒废了几年了,没了过往的商人,我们这个寨子,也只能挖槽根树皮,勉强还能渡活,所以招待不周,我代表我们寨子里的村民,向大老爷致歉了。

    三杆子听了连忙命手下的军师,卸下几车米面粮油,肉禽蛋药送给蛤蟆寨的寨主。

    寨子里的老人见三杆子如此举动,都连忙感激地对三杆子说。

    说三杆子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三杆子听了连忙挥手说不敢,只是做些是他应当做的。

    寨子里的老人见三杆子如此,就显得对三杆子更热情了。

    尤其是刚才,说话的那个老人。

    此时他笑得合不拢嘴的,又继续对三杆子说,小娃娃,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寨子,过去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我们寨子还有,我们所在的这座山,都不叫蛤蟆寨,更不叫什么劳什子蛤蟆山,我们这过去听村里的老人讲,我们这过去叫天鹅山,而我们这个这个寨子叫天鹅寨。

    而我们附近这几个山头,过去都供奉天鹅大神,天鹅是我们的图腾,更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是天鹅族的后人,我们这一脉世代都在这里生活,那时候我们这里,遍地是黄金白银,有天鹅大神护佑,我们这寨子里的人,都有花不完的银钱,穿不完的绸缎。

    哪像现在,哎,我们这个这个寨子,之所以会这样,也不知道。

    寨子里的老人刚说到这里,就听有人扯了扯他的衣服,阻止他继续往下说,我说俺爹啊,你可别再说了,当心被蛤蟆大王听见,你老人家忘了我疯子二大爷的下场了。

    刚说到兴头的老人,听了自己孩子的话,仿佛想到了什么,就讪讪的不在说了。

    三杆子正听到好奇之处呢,见寨子里的老人不讲了,就连忙问寨子里的老人说,咋啦?咋不讲了?

第一百四十五节:三杆子疏财成善人,恩将仇报蛤蟆吃天鹅肉。

    讪讪的老头,见三杆子如此问。

    仿佛想到了什么,半天才继续对三杆子说,不是小老儿我不想往下说,而是现如今这个寨子,可比不得从前了,从前我们寨子里,那可是家家户户,都有使不完的银钱,穿不完的绸缎,青天大老爷,你是不知道,现在我们这个寨子里的人家苦啊,别说金银了,就连铜钱小老儿我口袋里都没得……

    大善人老爷啊,你是不知道这几年,我们这个寨子里的人过得苦啊,甭说别的啦,就连女娃子出嫁,也是连个银手镯都打不起了。

    三杆子听着这个老头子,刚才还称呼他小子娃娃呢,现在一口一个青天大老爷,一口一个大善人老爷,三杆子又看着这树下乘凉的人们,眼睛巴巴的望着他。

    三杆子哪还不晓得,这其中的原委。

    三杆子就又命手底下的军卒,从押粮的队伍取出千两黄金,万两白银分发给寨子里的众人。

    讪讪的老头,见三杆子如此说,就激动得两眼放光,手里拿着马蹄金,笑得嘴都歪了,寨子里的众人,也纷纷对三杆子表示感谢,有的还要下跪对三杆子磕头,说三杆子是大善人老佛爷……

    三杆子听了连连摆手说,大家都不要客气,我们都是天朝的子民,你们有难,三杆子身为押粮官是应该的做的。

    三杆子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讪讪的老头,又接过一个金元宝,用牙使劲地咬了一口,然后手舞足蹈地对大伙说,没错是纯金的。

    这时他旁边的孩子,实在看不下去的对老头子说,俺爹啊,你平时吃个面瓜都说牙疼,话还没说完……

    略有些尴尬的老头子,岔开话题对大家说,瞎说什么呢?我可不是你那个胆小的二大爷,有啥不能说的,蛤蟆大王你让它过来,你看我不烧火炖了它,给青天大善人做个下酒菜,树下乘凉的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三杆子听了,不置可否。

    这时,老头子越说越激动地对三杆子说。

    大善人,你是不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听寨子里的老人说,我们这个山头叫做天鹅山,前面的那个岭子叫天鹅岭,传说是天鹅磨爪子的地方。

    我们寨子后边的那个大峡谷,以前也没有风,听寨子里的老人讲,以前是天鹅大神洗澡的地方,而我们是天鹅族的后人。

    我们这个寨子,以及附近几个山头都是天鹅族的后人,是后来开枝散叶。挪到哪里去的。

    说到我们后山的那个大风啊,说也奇怪,听寨子里的老人讲,每隔几百年就倒一下风向,什么是倒风向呢?

    就是几百年前风往峡谷里钻,几百年后说不定风就往外刮,而我们这个寨子后山的大峡谷啊有两个,是进入十万大山里的第一道难关。

    听跑茶马古道的商人说,这两个峡谷,是倒春寒。

    至于啥是倒春寒,老头子我都不知道了,也没听寨子里的老人和商人说起过,至于大峡谷的深处,我们这个寨子里的人都不知道了,也没人去过,更没人敢去。

    而我们这寨子里的,第一条族规。就是不能进入后山的两个大峡谷里,违者就是家法伺候。

    老头子又对三杆子说,其实他小时候,隐隐约约地听他的爷爷说起过,说寨子后山的两个大峡谷不能进,进去就出不来了,就再也见不到家人和爷爷了。

    老头子又转脸对三杆子说,我们这个寨子,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前,我们这个寨子里来了一个受伤的癞蛤蟆,我们这个寨子的一户好心的老头,就收留了这个受伤的癞蛤蟆。

    可谁曾想这个癞蛤蟆,伤好了,竟然恩将仇报,想要吃天鹅肉。

    而这个癞蛤蟆,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蛤蟆大王,他自己说是吞天大王。

    哎,关于这个癞蛤蟆,给我们寨子里造成的苦难……

    老头子刚说到这里,只见那个年轻人,吓得连忙捂住老头子的嘴……

    朝老头子大喊道,俺爹啊,你不要命了啊,蛤蟆大王的事不能说。小心被蛤蟆大王听见,我们一家子老少,都会被蛤蟆大王吞了的。

第一百四十六节:听寨子里的老人,讲蛤蟆大王的几个传说。

    听了自己儿子的话,老头子仿佛想到了什么。

    有些畏惧地,又看了三杆子几眼。

    见三杆子微笑地望着他,老头子又看了手中的马蹄金和金元宝。

    只见老头子,仿佛咬牙做了什么决定似的,望着三杆子。

    老头子对三杆子说,我早就给你们说过,我才不像你们二大爷那么胆小,只是去谷口边捡一堆柴火,都被吓傻了,你们害怕什么,劳什子蛤蟆大王,我小老儿今年七十多了,我不怕。

    什么劳什子蛤蟆大王,敢站在我面前,我这都架大锅,给大伙做一顿蛤蟆宴,小老儿今年活七十多了,我什么没见过,我吃的盐都比你们吃的面还多,还劝我呢。

    说这话老头子,还不忘又瞅了三杆子几眼。

    见三杆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他瞎掰呼着。

    老头子仿佛有些得意的,继续对大伙说,其实啊,蛤蟆大王具体长什么样?我们这个寨子的人都没见过,只是听寨子里的老人,这么严厉地对我们讲,其实我也这么纳闷来着,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说不定这个蛤蟆大王早已经不在了,老辈人读书少没见识。

    就比如说吧,我爷爷和我太爷爷,给我讲的蛤蟆大王都不一样。

    我爷爷说,蛤蟆大王是一个吃天鹅的妖怪,我们这个寨子里的一个好心的老人,在上山砍柴的时候,见一个癞蛤蟆受伤了,就好心的收留他,没想到这个癞蛤蟆,伤好了竟然恩将仇报,要吃天鹅肉。

    可我太爷爷对我说的呢?

    我太爷爷对我说,其实蛤蟆大王,没这么神奇,据我太爷爷的爷爷对他讲,他们这个寨子里一个好心的老人,在上山砍柴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进京赶考的白面书生。

    据这个白面书生说,他是蛤蟆寨子里的人,想要进京赶考,可一不小心扭伤了脚,待这个白面书生的脚好了,没曾想日久生情,和老头的娇闺女,一个叫天鹅的姑娘好上了,白面书生和老头的娇闺女,两人私定终身。

    没想到被这个好心的老头撞上了,这个好心的老头,就骂白面书生是白眼狼,自己好心的救了白面书生,没想到这个,白面书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把自己的宝贝闺女拐跑了。

    后来这个好心的老头,就每天每夜地坐在寨子的树下,朝着寨口的方向,哀嚎着说,这个癞蛤蟆寨的白面书生,恩将仇报拐走了自己的闺女天鹅,这个白面书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久而久之,寨子里的人,都对这个好心的老头挺同情的,反正后来也不知咋了,就把我们这个天鹅寨,叫做蛤蟆寨了。

    不过也有寨子里的老人讲,这个天鹅的美丽女孩,不是好心老人的娇闺女,是好心老人的童养媳。

    还有的人说,这个白面书生就是癞蛤蟆幻化的,专门解救天鹅的。

    反正说啥的都有,至于真假就没人知道了。

    至于我们后山的两个谷口,以前是这个叫做天鹅的姑娘,是经常洗澡或者洗衣服的地方,所以我们这个寨子里的后山,过去又叫做天鹅湖……

    不过也有的老人说,是天鹅这个姑娘和赶考的白面书生,私定终身的地方。

    至于后来,为啥变成两个大峡谷了,他们也不知道了。

    不过有的人揣测,可能是好心老人的,每天每夜的哭喊,感动了天地,十万大山里的兽神大人,才用大法力把湖泊化成了山谷。

    不过,还有的老人说,这个好心的老人,讲天鹅姑娘和蛤蟆寨子里的,白面书生好上了,就请来巫师道士什么之类的,作了法把蛤蟆大王和白天鹅封印在了后山,而蛤蟆大王和白天鹅的故事,感动了上苍,这才使得沧海变山谷。

    还有的人猜测,是好心的老人,把赶考的白面书生,和白天鹅沉在了后山湖里。

    而后山的两个大山谷,其实就是蛤蟆大王和白天鹅的墓穴,过去的人,依山为墓穴。

    当然具体的啥情况,就没人能说得清了。

第一百四十七节:盖茅草挖出石碑,老头老太吵了一架。

    当然这个老头的看法,又和他爷爷,他太爷爷的看法不同。

    这个老头见我们大伙越听越入神,老头就继续对我们说,其实他认为,这些毕竟都是传说,至于过去啥样?谁都没亲眼见过……

    老头子说有一次他上后山,他家地里拉石块。

    准备在他家建一个茅草,无意间挖到一个石碑,上边乱七八糟地写着字,只可惜老头子没上过几年书,又不认识几个字,有些看不懂,只是隐约看到有癞蛤蟆的记载。

    老头子感慨地说,那时候他刚结婚,他还年轻,他家大孩还没出生呢。

    他和他家老婆子,一起去后山挖石料,就挖到这么一个东西。

    他想看看这个石碑上的字,他家老婆子不让他看,说这上面有鬼画符不吉利,让他别动他还原样埋好。

    老头子那时候年轻胆子肥啊,什么也不怕,就用手擦了擦土,见上面隐隐约约的有癞蛤蟆的字。

    说什么他们这个寨子,因为上古时候,出现过一只癞蛤蟆,所以他们这个寨子,才叫做蛤蟆寨。

    老头子说他又看到一个天字,又好像有几个人字,他想着应该是,记载着蛤蟆大王和天鹅的传说。

    或者说应该记载着他们这个寨子,从天鹅寨到蛤蟆寨的演变过程。

    只可惜,他老头子认不得几个字,具体的都看不懂。

    三杆子好奇地问,那后来这个石碑咋样了?

    老头子说。他当时都想拉回家垫茅草,他家老婆子说不吉利,说啥不让拉,为此他还和他家老婆子吵了一架,老头子一气之下,就把这个石碑,推到山沟沟里了。

    说也凑巧,他和他家老婆子,回家的当天夜里,他家老婆子就怀上了他家老大,现如今已经五十多年过去了。

    甭说别的了,他家老婆子,已经没了快五年了。

    说起他家老婆子,老头子有些伤感地对三杆子说。

    想想都不可思议,他和他家老婆子,夜里还一起睡觉呢,第二天早上,他家老婆子都没了。

    想想他家老婆子也算没遭罪,而就在他家老婆子没了的第三个月,一直到现在他们寨子里,都没下过一滴雨,听人家说,甭说他们这个寨子,就算整个神州都没下过雨。

    这才有了北方蛮族犯边,中原流民作乱,山里南蛮子称王等等,简直就是民不聊生。

    三杆子见老头子如此说,三杆子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老头子说据他看的石碑,以及他的推测,这个蛤蟆大王,可能就是赶考的白面书生。

    因为他听村子,有的老人讲,这个赶考的白面书生,是从南边十万大山里走出来的,至于是不是蛤蟆寨的人,就不太清楚了。

    关于他们寨子里,这个白天鹅的姑娘,究竟是被赶考的白面书生拐跑的,还是和白面书生一起私奔的,或者说和白面书生一起,被这个好心的老人沉湖了,或者是被这个好心的老人埋进山洞了,就没人能说得清了……

    不过据他们寨子里的家谱记载,蛤蟆大王,能吞吐黄金,蛤蟆大王是三条腿的癞蛤蟆。

    不过也有的老人讲,蛤蟆大王率领着蛤蟆族的人,在和南方山里的兽神战斗,没弄过对方,蛤蟆大王为此负了伤,这才逃到他们天鹅寨的。

    后来蛤蟆大王和他的族人,也不知道为啥原因,不走了就长期住在天鹅寨了,想当初好心收留他们的,寨子里的好心族长,有的说就是那个好心的老头。

    后来也不知咋地,他们这个天鹅寨里的男丁越来越少,最后不得已才两族通婚,再后来天鹅寨也不叫天鹅寨了,改成蛤蟆寨了。

    当然,这也只是他老头子的一个猜测,具体是咋回事?时间过得太久,也没人弄闹得明白了,他老头子也就随口这么一说,我们也要随口这么一听,当不得真的。

    三杆子听了不置可否的,想问老先生些别的问题,老头子说他困了,就不打扰我们睡觉了,大家伙有事没事就散了吧。

第一百四十八节:过谷口风往里刮,多给五十金子成祸害。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刚亮。

    三杆子就命军士押着粮草,继续赶路。

    这时昨天在树下,给三杆子讲蛤蟆大王故事的老头,和他家的几个孩子,匆忙地赶来对我说,说恩人听他这个小老头一句劝,他们后山谷口的寨子,现在雾气大,还有风往谷口里刮,一旦人失足,被刮进山谷里,就跑不出来了。

    再说这大早上的,恩人善人一定要到,到他家吃过饭再走,他家饭都做好了,说是等吃罢饭,他老头子和他家的孩子亲自送我们过两个谷口。

    三杆子见这个,老头子如此热情。

    就不好意思,驳了他老人家的面子,就只好答应了。

    三杆子话还没说完,就见寨子里的寨主和村民,热情的邀请三杆子上他们家吃饭。

    三杆子见状只好吩咐士卒,几个兵卒一起,上一户老乡家吃饭,吃过饭可不能不给钱,要给他们几两银子,寨子里的村民见三杆子如此说,就更加热情的邀请他们了。

    三杆子和几个亲随,还有寨主,跟着老头子来到他家,一进门就闻到,锅里炖大肉的味儿。

    老头子热情的说,让三杆子,他们屋里请,说别嫌弃他们家寒酸简陋,只是做了些腊肉腊肠,蘑菇小鸡之类的,招待不周的话。

    三杆子连忙致谢说,这已经很丰盛了。

    说着,三杆子又从怀里,逃出一个四十八两的金元宝,说是让老头子他们家破费了。

    老头子还连忙摆手说不要,和三杆子,推让了好大一会儿,到最后还是两眼发光的寨主,说了句大伯伯,你就收下吧,老头子见状,才讪讪的,不好意思的揣在了怀里。

    酒足饭饱之后,三杆子就命令亲随鸣起了金。

    整理好队伍,三杆子他们,就跟着老头子一家子走,还有寨主及好心的村民一起去后山带路了。

    不得不说,蛤蟆寨的后山,兴许有几年,没有茶马古道的商人走了,盘桓的小道上,长满了杂草,这时老头子对我说,大恩人大善人,你可当下脚下,这条道,有三四年都没人走了,当下草丛里的蛇或者老鼠,也别扭伤了脚。

    三杆子听了老头子的话,就命亲随喊话,让手底下的兵卒,当下脚底下,也别踩着蛇或老鼠了。

    从蛤蟆寨到后山也没几里路,一路上三杆子听着老头子的介绍。

    老头子又给三杆子,指了指他当年,挖出石碑的地方。

    三杆子好奇的,就上去看了看,见有些土还是新的,像是刚被人动过的样子。

    三杆子刚想开口,老头子又对着三杆子说,这旮旯地方就是当年,他和他老伴吵架,扔石碑的地方。

    然后路上,老头子又和三杆子,闲扯了些别的,什么他家有几个孩子,几个孙子,那个孩子不爱读书之类的话,不大一会儿,老头子让三杆子小心一些,说前面就是两个大谷口了。

    三杆子听了老头子的话,就命士卒原地休息片刻,好攒足了气力过谷口,并且嘱咐他们可千万要小心。

    说也奇怪,这两个谷口,倒没老头子说得那么神奇,只是有些风,不是很大,有些山里的雾气,看不太远的样子。

    三杆子命士卒,小心翼翼地跟着老头子,还有好心寨主和村民的后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穿过了两个大谷口。

    过了谷口,老头子和寨子里的众人,止住了脚步。并对三杆子他们说,顺着前面的这条道就能往前走了,由于前边不是他们的地盘了。

    三杆子听了秒懂地说,感谢老先生和各位乡亲父老的带路,辛苦了之类的话。

    然后三杆子就命亲随,从押运的粮草里,取出来些许的金银,每人给他们分发了三十两金子。

    此外,三杆子又多给了老头子五十两金子,老头子和众寨子的村民连说不要,到最后他们也只好尴尬地收下了,到最后告别的时候,老头子和寨子里的人,齐声对三杆子他们说,让三杆子他们早日凯旋归来,他们在蛤蟆寨子里备好牛羊,等着三杆子他们回来。

    三杆子听了老头子,众乡亲的祝福,也是连忙朝大伙说,他们定会胜利回来的,然后再听老头子讲蛤蟆大王的故事……

    可令三杆子想不到的是,他和这个老头子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当三杆子兵败牛头岭,率几十亲随逃到蛤蟆寨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老头子,就在和三杆子他们分手返回蛤蟆寨的,当天夜里就没了,而害他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三杆子多给他的,哪五十两金子。

    三杆子狼狈地听蛤蟆寨的人说,就在这个老头子和三杆子他们分别以后,回到他蛤蟆寨的家里。

    当天夜里吃罢饭,老头子得意的看着五十两金子睡觉。

    可谁曾想半夜里,这个老头子先说口渴,他家孩子给他端上水,见老头子睡觉,手里还握着五十两金子,他家孩子就气鼓鼓的说,老头子是财迷,这么大岁数了还攥着钱,要钱干啥?

    然后他家孩子,就气鼓鼓的回家睡觉了,可睡得迷迷糊糊的,他家孩子听到,老头子像是说梦话般地说了句,这是我的金元宝,蛤蟆是赖蛤蟆,癞蛤蟆爬上床了。

    他家孩子,还以为是老头子在说梦话,再说大半夜的也是迷迷糊糊的,就没太在意,等第二天起来,喊老头子吃早饭呢,这个老头子早凉透了,而老头子手里的,五十两金子却不见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三杆子听了只是狼狈的唏嘘。

第一百四十九节:未到晌午也已歇,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说也奇怪,就在哪个老头在送三杆子他们的路上。

    闲谈的时候,给三杆子讲过,他们蛤蟆寨的一个怪事儿。

    那时候,哪个老头还是个孩子,怪事的主人是老头的二叔,也就是我们刚进蛤蟆寨的时候,碰到的那个吓傻的老头,也就是吓傻老头他父亲的怪事儿。

    那个时候,老头还是个孩子,哪一天上午,他二叔上山砍柴,后来听他爹说,他二叔原本是不想上山砍柴的,也不知咋地啦?可能是因为吃凉面条子,放不放辣子的问题,和他二婶拌了几句嘴,抬了几句杠,他二叔气的饭都没吃,碗都摔了,就倔掘的去后山砍柴了。

    他说他还亲眼看到,他二叔上了后山。

    据他爹砍柴回来说,他爹还问他二叔,这都快中午的时候,日头正毒这个时候上山干啥去?他二叔还气鼓鼓地说,上山砍柴去,这老在家里窝着也不挣钱,我家那婆娘,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其实俺们整个寨子都清楚的,他二婶子是个母老虎,整天嫌他二叔不挣钱。

    也就这,他二叔去了后山,就再也没回来。

    后来有个寨子里的泼皮,在后山的某处,见到他二叔,还给他二叔打了个招呼,他二叔说要去跟着蛤蟆大王修仙去。

    然后他们整个寨子里的人都去找,也没找到他二叔。

    不过后来,据他家人揣测,他二叔的失踪或许和这个泼皮有关,后来还有的人嚼舌头,说就在他二叔失踪的上午,还看见他二婶子和这个泼皮吵了一架,因为没有证据,这些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那个老头,还特意指了指后山的某个地方,说当年那个泼皮,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到他三叔失踪了,三杆子听了一头雾水的,也只能不置可否地笑笑。

    三杆子率领军卒和那个老头,还有蛤蟆寨主和好心的人分别之后。

    三杆子就率领着军卒,继续出发了。

    可还没走多远呢,大约也就几里路,三炷香的时间还没到呢。

    前方军卒向三杆子禀报,说前方有个寨子,问三杆子他们是不是就地扎营,埋锅做饭。

    三杆子看了看,还没到晌午的日头,就说还早呢,我们再赶几里路,咱们再吃饭。

    可是三杆子见前方军卒,欲言又止的样子。

    三杆子就问他,到底是啥情况,军卒说他也说不清楚,还是让三杆子亲自去问问吧。

    到了前方,三杆子才晓得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寨子叫做晌午不过岗,据他们的寨主说,他们的寨子是后来,有了茶马古道的商路,他们的寨子里的人才搬迁过来的,比不得前边的蛤蟆寨子的历史悠久。

    不过据他们这个寨主说,虽然他们搬来这个地方,没多长时间了,但至少也得有几千年了,具体的多少年呢?这些都是老辈子的事了,他们这个寨子里的人,之所以搬到这个地方,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商机,这也和茶马古道的商路有关。

    寨主对三杆子说,前方的蛤蟆寨是入十万大山的第一关,他们这个岗子,就是入大山的第二关,也是为了给过往的商旅提供方便,据他们寨子里的,老辈子人说,是当时开创茶马古道的先辈,一个姓氏人家,选择一户人留了下来,拢共在一起才形成他们的寨子,至于让他们留下来干啥?

第一百五十节:寨主说上火三杆子还不信,夜里三杆子牙疼了。

    三杆子瞅了瞅天花板,感慨的对我说。

    三千大千世界,哪有这么多传奇?

    这个世界,不知有诗和远方,大多的时候,都在眼前的苟且。

    像戏文话本里所说的,大杀四方,各种天材地宝的奇遇,什么武功宝刀的神器,都是想象的美好,而现实是就现实,就是人情冷暖,就是吃饱了不饿,穿暖了不冷,口渴了喝水,就是各种人情世故。

    什么大杀四方,什么威武霸气,哪就是戏文里唱的好听,老人说的好,说的没唱的好听,也大抵如此。只是他三杆子,明白了就已经晚了,也埋下了深刻的教训,再说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少侠梦?

    奢望着宝刀神器,武功一个打十个,哎,三杆子叹了口气,说了句算了,这些待会再说,三杆子转而,又告诉我说。

    这个寨主,很显然比蛤蟆寨的寨主会说,也更懂得人情世故。

    只见这个寨主,他又是对三杆子说:“不敢欺瞒官爷,为啥我们的先辈们,把我们留在这个寨子呢?是因为从我们这个寨子,到下一个寨子需要至少走一天半,才能到下一个寨子,所以我们这个寨子才被茶马古道的商人说成,晌午不过岗寨子,啥叫晌午不过岗呢?就是茶马古道的商人,走到他们这个寨子,还没到晌午之前都可继续走下去,要是到了晌午或者晌午之后,就不能继续走了,因为下一个寨子离的远。”

    三杆子听了,有些恍然大悟。

    然后这个寨主,又是吐沫星子横飞地对三杆子说,还有呢,官爷又不是不知道,在茶马古道里,甚至是十万大山里,走夜路是忌讳,官爷不会连这点都不晓得吧。

    三杆子听了,也是一阵阵的无语。

    刚想对这个,吐沫星子满天飞的寨主说。

    三杆子他带的都是,最矫健的士卒,还怕什么走夜路子呢?就算哪个不长眼的匪类,敢劫粮草呢?

    可三杆子刚想开口,说不用了,感谢寨主的好心,他们继续赶路之类的话。

    就听这个寨主突然,大惊失色地看着三杆子:“说三杆子舌苔泛白,是不是上火了。”

    三杆子听了,自然是没好气地说,你才上火呢,你全家都上火。

    可就被这寨主,一打岔的功夫,三杆子想想也是。

    毕竟三杆子,他押的可是粮草辎重,走夜路子虽然不怕打劫,可山路崎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天黑路滑,粮车给掉沟里……

    所以三杆子,也就只好笑着,对这个话多的寨主说,既然是寨主的好意,传令下去,押着粮草去寨子里休息,不可打扰寨子里的百姓。至于上火,上啥火啊,行许是走半里地不到,给累着了。

    这个话多的寨主,见三杆子如此的识趣。

    就笑呵呵地,对三杆子说。

    官老爷听他的准没错了,再说了从蛤蟆寨子,一路赶来走到这里,风尘仆仆的,各位军爷,在他们寨子里吃上饱饭,再泡个脚,好好的休息一晚上,明天吃罢早饭在上路。

    待三杆子随这位寨主,进了他们这个所谓的晌午不过岗寨子。

    三杆子才算大开眼界,这哪是什么寨子啊?

    这分明就是,一个驿站客栈酒楼。

    只见热情的寨子里的村民,把三杆子的马牵走,又有几个面容姣好的女子,端来了热水,还有毛巾。

    这个话多的寨主,说是先让三杆子洗把脸,再上楼泡个脚,歇息一下。

    他这就去命令厨房准备杀鸡宰羊,然后这个寨主,又是关心地问三杆子,官爷,你这上火的问题,真不碍事?要不要请我们寨子里的郎中,给你看看?

    这个话多的寨主,话才说到一半,见三杆子脸色不大好看,只好尴尬地笑着,跑到后院厨房安排吃食去了。

    三杆子洗罢脸,就顺着几位面容姣好女子的指引,去了三楼,没想到这个三楼还挺高。

    顺着三楼的栏杆,三杆子看到他们这个所谓的寨子。

    竟然都是这样类,似的酒楼客栈构成的,而三杆子手底下的军卒,大多也都是和三杆子一样,被这个寨子里热情的村民,招待着上了楼。

    三杆子心想这些跑茶马古道的商人,各个还真会享受,可就是这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造什么反?

    三杆子顺着,面容姣好女子的指引,来到三楼的一个大房间里,三杆子见有些人,早已准备好了洗脚的热水,甚至还有洗澡的木桶。而这些面容姣好的女子,则招呼着让三杆子坐了下来。

    虽说是歇息享受吧,可没想到这里的伙食待遇还真算不错,不但中午有鸡鸭鱼肉,还有水果香蕉,荔枝葡萄。

    到了晚上,水果粥小米粥绿豆粥八宝粥也是应有尽有。

    此外这个话多的寨主,竟然还别出心裁地宰了头牛,说是让三杆子能吃新鲜的烤牛排。

    虽然三杆子,不知道啥是烤牛排?

    但还是向这个话多的寨主说,眼下是多事之秋,百姓处在水火之中,连年大旱,还是不要破费了。

    这个话多的寨主,马上机灵笑着对三杆子说,官爷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然后他秒懂得说不会破费的,各位官爷辛苦到此,都是他们寨子里的山货,自家养的谈不上破费。

    就这样在这位话多的寨主,还有他们寨子里的几个老头的陪同下,三杆子和亲信用过了饭。

    当然这期间,自然是少不了,面容姣好的女子跳舞助兴的。

    吃罢饭,有面容姣好的几个女子,带着三杆子上了三楼,说是回房休息。

    可坏就坏在当天夜里,也不知道咋地里,兴许是吃得太多了,还是咋地了,三杆子牙开始疼了起来,喝热水疼,喝凉水也疼,不喝水还疼,并且还伴随着流鼻血。

    三杆子这时才想起了话多寨主的话,三杆子是不是上火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1766/ 第一时间欣赏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 作者:今满客所写的《我误入桃花深处》为转载作品,我误入桃花深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误入桃花深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误入桃花深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误入桃花深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误入桃花深处介绍: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不知道啥原因,我不小心误入了桃花深处,说是桃花深处,其实桃花深处只是冰山一角,具体的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也记不清了;待到我从桃花深处,走出来的时候,却已是转眼百年,这百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啥我感觉就过了十几天,咋就转眼过了一百年呢?或许当时我还小,待到我现在想明白了,我后悔的拍大腿。我误入桃花深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误入桃花深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误入桃花深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