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日记 A10: 夹夹火烧店 (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A10:夹夹火烧店(1)***
鱼场山岛呈椭圆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长大约一千二百米,南北最长大约一千米。岛北侧是东西向陡峭的山脊,其中东侧小山叫枇杷山,西侧叫鱼场山。在冬季时,这个东西向狭长的山脊可以挡住寒冷的北风。
中间是南北走向一座山,叫小贡山。小贡山将小岛东西隔开,仅在最南端临湖处有一窄窄的通道将东西连通。
在湖水水位较高时,这个窄窄的通道也不通。
称呼山,实际上最多也就几十米高。
岛东南和西南是平坦的草地,东南面有温泉度假酒店、同安宠物医院、简易小吃,西南侧有数家渔民,另有一小吃店,名曰“夹夹情侣火烧店”。
有一次,来给标致看病,我们全家便住进温泉度假酒店,顺便度个周末。在酒店工作的一个年轻的伙计的家便住在岛西南侧。我常来这里,又喜欢农事,很快便和他熟络起来。于是,在某个大清早,我带上无错,如约去西南端和这个年轻的伙计汇合,登上他家的渔船,进太湖捕鱼。
在捕鱼间歇休息时,年轻的伙计拿出几个火烧给我们爷俩吃。不吃则已,一吃便停不下。那火烧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里香软筋韧,和着羊肉的膻味、淡淡的葱香,一时几乎让我失态。
回来时,我打着饱嗝问小伙子哪里来的火烧。
他瞪大眼睛吃惊看着我,像是在看外星人,反问我:“这你都不知道,就在岛西南端那里,有个‘夹夹情侣火烧店’,远近闻名。是爷仨开的,专卖火烧、煎饼,有时还卖鸡蛋饼。另外有羊肉汤、鸡汤两种汤,榨菜肉丝汤是免费的”。
我对鸡蛋饼不感冒,但是煎饼和火烧,可是我当年的最爱。来到苏州工作后,去吃了几次火烧和煎饼,发现都是苏州本土化了的火烧和煎饼,不合我的口味,逐渐吃的也就少了。正宗的火烧和煎饼,大约已经十年没吃到了。
那天中午,在我鼓动下,全家四口人,从小贡山南侧通道进入岛西南端,沿着岛上小路七拐八拐,最后来到这家火烧店。
火烧店位于岛西南端平地的最东北角,它的东侧紧靠南北向的小贡山,北侧就是岛北端东西走向的鱼场山。店主人在这里用栅栏围了四四方方一块小园,我们来到时,小园里面鸡鸭正悠闲的散着步。
小园南面是正门,正中一块匾额,上书:夹夹情侣火烧。门两侧两块竖放木板,粗狂的立在那里,左侧书“车行一半腹中饿”,右侧书“小路尽头有夹夹”。
孤独的日记 A10: 夹夹火烧店 (2)
院子外侧停放了很多自行车,都是骑行爱好者放在这里的。
正门进去是两间宽敞的靠着小贡山悬崖峭壁的木屋。木屋门朝西,两木屋南北并排放置。南侧靠外的木屋内没有人,木屋内放了几个桌子,每个桌子上摆着数个竹编箩筐,有的箩筐空着,有的装着或火烧、或肉夹馍、或煎饼。在一个靠北墙的桌子上有三个桶,旁边放着碗。
来的客人自动进去拿一个自己想吃的,再盛碗汤,然后出去到北边的木屋内,找个桌子坐下吃。偶有客人会拿两个,相同的或者不同的。
北边木屋里摆满了桌子、凳子,里边坐满了骑行者。有些骑行者在屋内找不到空位置,或者根本就不想进屋里吃,或者坐在或者站在院落中摆放的桌子旁,有的啃烧饼,有的吃肉夹馍、煎饼。
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在北屋里面不停地忙活着,一会儿擦擦桌子,一会儿收拾收拾垃圾桶。
我看了一眼价格表,上面写着:
肉夹馍、煎饼、火烧均十元一个;
羊肉汤、鸡汤均二十元一碗;榨菜汤免费。
不足自取,扫码支付。
最后一句话是:最多可带走一个,给后来者方便。
我们不是骑行者,不急着赶路。夫人看了一眼院落中那些遮阳伞,指着一个说:“我们坐那里吧”。
我们坐下来,并不急着吃,先欣赏周围环境。
刚坐下,看见一个女子,扎着围裙,沿着园内南北路从北向南走来,她头上戴着帽子,看不清岁数。
她双手托着一个大号草编筐,里面装满了刚刚出炉的火烧。草编筐大得挡住了她身子,只在上边和下边看见一个头和一双腿。走了一半,她看到了我们四个人,脚步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向南走去。
大约,她是在奇怪为什么我们会坐在这里的缘故。因为只有我们四个坐在园子西侧,其他人都挤在东侧木屋里或者靠近门口的园内。
那些都是急着赶路的,我们四个优哉游哉,在这里显得有点另类。
我站起身,向坐落在小园最北边的房屋走去。走近后看清,那不是混凝土建筑,是个竹子建的长方形的屋。走进门,屋内宽敞无比。它的门开在东南,进门后左手南侧是一个烘炉,从炉口缝隙望进去,里边摆着一排排的火烧。
屋内西南侧地上是一个可旋转的转盘,边上是六个小平锅,一个小伙子蹲坐在旁边,他右手舀一勺稀面团,摊在面前的平锅上,左手拿一个木铲,将面团摊均匀,然后左脚一拨平锅下面的什么东西,转盘转六十度角度,面前的平锅转走,下一个平锅正好转到他面前,上面是已经熟了的煎饼。
小伙子先用铁铲子沿四周铲一圈,然后右手从右前方一个调料盆里取出一些香菜、葱等调料,熟练的洒上一些,又拿起事先煎好的鸡蛋放上一个,最后喷洒一些豆瓣酱,将煎饼一卷一折,最后放进一个小号纸质食品袋中,头也不抬,右手拿起食品袋向左后方一扬,那个装着煎饼的食品袋在我面前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被稳稳的扔到靠东墙放着的一个大号扁平形状草编食品筐中。
扔完做好的煎饼,小伙子右手勺稀面团,左手木铲将面团摊均匀,继续重复着以前的动作。
也许,他没感觉到有人进屋;更可能的是,他感觉到了我的到来,只是并不介意生人的到来。他一直没看我,就在那忙活着他手里的活计。
我感觉,他感觉到了我的到来。
孤独的日记 A10: 夹夹火烧店 (3)
屋内西北侧同样有个转盘,旁边放着一些软面团盆、生鸡蛋盆,此刻正闲着。我猜大约是做鸡蛋饼的。
正西墙是竹子,中间是个门,此时关着。
屋内北侧靠墙一排桌子,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杂物,主要是面粉、调料等等。
终于,小伙子抬头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干他的活。
我悄悄退出房间,正好和送烧饼返回的女子打了个照面。她充忙地向我点点头,径直走到西北角转盘前,坐下,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打开旁边一个风机,灶火很快开始旺起来,她开始转动转盘。
我悄悄退出房间,回到遮阳伞下,他们已经开始吃上,也给我拿了吃的,两个火烧一碗羊肉汤。我们边慢慢吃着边欣赏景色、观看来去匆匆的行者。吃完后,夫人带着无错、无咎兄妹去湖边玩耍,我便独自一人坐着。
大约下午三点左右,人少了很多,在北屋厨房忙活着的一男一女和那位老人,每人拿了个吃的,端一碗汤,走了出来,他们扫了一眼小园,看我还坐在遮阳伞下,便一起凑了过来。
“哟,您还在这?一起坐着聊聊天吧”?老人打招呼,指着桌子旁边的空凳子,意思是问我是否可以坐。
“请坐。不客气。别用您称呼,你比我岁数大”。我回应着。
三个人坐下来,慢慢吃着。看他们吃得如此慢,我猜想这是后边没有生意了。仔细分析,就应当如此,这里也就中午会有人,晚上没人来这里。
“这么辛苦,才吃午饭”?我说。
“辛苦是辛苦,不过午饭已经吃了。忙活半天,感觉饿了”。小伙子边说,边将碗里一块鸡腿放在姑娘的碗中。
不用说,中饭肯定是边忙边吃的,抽空塞嘴里一点。
“孩子多大了?在哪上学”?我问。
“呵呵”,那女子听我问,笑了笑,拍了小伙子脑袋一下,一指大门口方向,对我说:“情侣情侣,还没结婚”。
我才知道他俩是对象关系,还没结婚,感觉自己问得有点冒失。于是问:“那…等结婚了,是不是要把那改成‘夹夹夫妻火烧’呢”?
“噗嗤”,女子笑了,差点将嘴里的吐了出来,“对不起。你这个人挺有趣,以前没想过,就这么改”。女子豪爽的回答。
“这里…以前没注意到,是不是位置太偏僻了?我来了好多次这里,都没注意到你们这个店,怎么不在南边靠路近的地方开店”?我四周看了看,问。
是的,如果往南挪一点挪到小贡山南侧那个沟通岛东西的小窄路附近,也许就会有更多的路人过来吃饭。
“我是这么想的。她不同意”,小伙子指着坐在他旁边的女孩子说。
“开在那并不好”,小姑娘喝完碗中汤,对我说:“开在那的话,人们一进来就是店,显得拥挤;另外,这里总的来说很偏僻,即使开在里边,路过的人其实也不难发现,不过你例外;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天能做出来的火烧、煎饼、肉夹馍、鸡蛋饼的总量是有限的,人多了,我们也没的卖给他”。
“这倒是真的”。小伙子点头。
“那-”,我边想边说:“那可以雇佣几个帮手呀。现在经济不景气,雇人成本不高”。
“不想活那么累”,小伙子回答着:“就我们几个,每天中午忙活一阵,赚点小钱,还有业余时间,就很好。如果雇人,固然可以多赚一点儿,不过操心多。何况未必多赚多少钱。知足就好”。
“你们店,网络平台上能查到你们店吗”?我问。我想以后要是想吃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买,快递小哥很快就会给我们送上门。
“没有。不感兴趣”。女子爽快地回答。
她的回答并不让我感到一点点意外。
孤独的日记 A10: 夹夹火烧店 (4)
“今天人算少的”,老人说道,“所以你看,剩下了一些没卖出去,虽然也没剩多少。平时到这时基本都卖完了”。
“就中午时段卖,其它时间都休息”?我问。
“是的。一般,从十一点开始陆续有客人来,到下午四点就没人了。我们就十点到下午四点左右开张。另外,周二不开,我们休息”。小伙子说。
我明白为什么自己常来这里,但是却一直没发现这个小店的原因。小店开张时间段里,我基本不在岛上,要么出去玩去了,要么走了。
“您是他们的…”?我问老人。他看起来要么是女孩子的爸爸,要么是男孩子的爸爸。
“我和他们没什么关系”,老人笑着答道,“我是苏州大学退休老师,家离这里不远,平时没事喜欢出去走走。这家店不错,因此我有时会过来帮帮忙,也就收拾收拾碗筷、打扫一下卫生、找点活干打发时间而已”。
老人家看起来六十出头七十不到,光头,略胖,圆脸,满面红光,戴着金丝边眼镜,身高大约一米八,身材魁梧,看起来孔武有力。
“看不出来您以前是教师。教什么的”?我好奇起来。
“散打”。
“你是教散打的?那你是体育学院的了”?
“是的”。
“听说体育学院有个姓高的散打教练,不知道你认识不”?
“你认识他”?老人反问我。
“不认识。我在琢磨着给我那两个孩子找个什么体育项目练练,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给我说,练散打有多么多么好,还说体育学院有个姓高的散打教练教得多么多么好…”。
“嘿嘿,他就是”。小伙子站起来,准备离开,他向我指了指老人:“真是巧,你们继续聊,我去收拾东西,准备关店了”。
我上下打量老人,惊讶的合不拢嘴,说道:“他们只是和我说高教练如何如何,我还以为是个年轻人…至少不会是个老头吧!万没想到、万没想到”。
老人已经吃完饭,乐呵呵不吱声,看得出来很高兴。
“高老师,你家就在附近”?
“是的,南边不远,一个靠近湖边的村子”。
“你家在村子里”?我住城市,一直羡慕家在农村的,可以有个自己的菜园,也有地方养狗。
“是的。我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定居国外,一个美国,一个德国,家里没什么人。这两个年轻人就租住在我家。所以,我有时会来帮帮他俩忙”。
“他们是哪里人”?
“女的是SJZ的。男的籍贯是汤阴,不过从小随父母在SJZ打工”。老人说。
“噢…其实,我挺佩服像他们这种开夫妻店的。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个夫妻店,两口子带个孩子,开了两家,紧挨着,一个是叫‘婷婷寿司’,另一个叫‘藕断丝连拉面’,我猜没准那个女的叫婷婷。现在不是疫情导致游客减少了么,各大饭店因为成本高,都垮了,而夫妻店的成本低,就可以挺下来…”。
“你说的这两家,好像我很熟,似乎在网上买过他们的东西”,老人搭话。
“那很可能…不过现在不可能了”,我说。
“为什么”?他问我。
“去年过年,号召大家就地过年,避免疫情传播。我们家就在这家夫妻店订了年夜饭,也算是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后来我们两家干脆就一起吃的。当时我还问那个男的…好像姓罗,对,姓罗。他说,开始时他们也没算明白账,但是入了网上了平台以后发现,并不合算。比如,不入网,一天卖一百份,一份赚两元钱,可赚二百元。入了网以后,客户可以网上点餐、送货上门,一天可以卖二百份,但是入网是要收费用的,折算下来,可赚二百五十元钱。多赚了五十元,但是前后工作量差别却是二倍,所以后来他们又退出了。所以,你现在在网上买不到他们的拉面和寿司了”。
“原来如此”,老人指了指北屋忙着的那对,说:“难怪我建议他俩也把火烧卖到网上去,他俩,尤其是那个女孩子就是不同意,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他一口苏州话味道的普通话,听着特别受用。
孤独的日记 A10: 夹夹火烧店 (5)
我指着小园东侧小贡山陡峭的山壁上面,一个看起来像个人工搭建的也许是竹子或者木板的建筑,问高老师:“这个是什么,看起来怪怪的。我没看见那边有个什么小路或者梯子什么的,可以通到上面去”?我指了指东方。
是的,在岛东南侧那边,也就是这个南北向的山脊东侧,并没有楼梯、小道一类的可以攀爬上去。若如此,如何上到山脊上的那个人工建筑平台上去?再说,建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乍一进这家火烧店,我并没注意到山脊上这个人工建筑。等吃完饭,当我独自坐在这,四围欣赏时,忽然发现了它的存在。从下向上看上去,貌似山脊上还有房屋、小楼类的建筑。
听我问,高老师回头看了一眼山脊方向,然后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似乎犹豫什么,或者是想看穿我的心思,他也许心里在想“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终于,他目光从我脸上移开,又回头瞄了一眼山脊,神秘的说:“跟你说,你可别跟别人说”。
我吓了一跳。我就是好奇,那里有个建筑,却没有通道通那里,上不去下不来的,所以问问,并没什么特别的目的。我向老人表达了我的疑惑。
“你听说过那边酒店的董事长吧,以前的”?老人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
“我...只认识总经理,也不知道叫什么、姓什么。董事长?没听说”。
“现在没了,就总经理一个人,他姓卢。原来有个董事长,姓吕,叫吕弱。你别看名字叫弱,弱小的弱,人是很猛。上边的那个建筑,就是他建的,原先在那边…就是这个小山的东面,紧靠着山有个竹楼来着。当然,都是违章的,后来那姓吕的犯事了,就把它拆了,但是山顶上那个部分没拆,就留下了”。
“啊噢…”,想不到还有故事。“姓吕的建这个干什么?他住呀?养小六吗”?
“据说都不是。他是送给一个姓尉迟的当官的…当然,表面上还是属于姓吕的”。
“那现在这个董事长呢”?
“进去了呗”。
“他进去了…那”,我边整理思路,边想着我要问什么,“那这个姓卢的没进去?还是他是后来的”?我和现任总经理有过几次聊天经历,不免关心他的背景。
“没。他狡猾的很,从不参与里边的那些事情,据说当时,一有违法违规的场面或者事情,他总是找借口不参加。后来出了事,那自然跟他没一分钱的关系喽。跟你说,这人呐…怎么说呢。记得当时这个卢经理,在酒店里很是被人瞧不起,什么董事长、副总,甚至是大堂经理都不把他当回事…最后呢?你看,当初瞧不起他的那些人都犯事进去了,就他是干干净净的,你看现在,人家活得多滋润”。
“我觉得他就不像那种人,感觉他人不错”,我说。
“现在看来是不错”,他摇摇头,表示不赞成我,“再过两年,也许你会发现,他才是大虫,更大的蛀虫,比前边那些还大”,他瞪着大眼,声音略高了几度,好像他穿越了时空,看见了两年后的事情一样。
说完,他看看四周,继续说:“但是不管将来如何,你看卢总现在经营的可是不错,当初他把宠物医院放在这的时候,我们都没看好。您看现在,医院和酒店的生意同时火了起来。后来他又弄什么木屋别墅,也被大家笑话了好长一阵子,结果你看,又是大赚。他还真有眼光”。
“这是因为他懂得城市里那些上班族的需求”,我说。
“也许吧…”,他这话明显是礼貌性的应付我,接着他压低声音,指着山上继续说:“以前…听说以前这里犯过案子”。
“啊?真的?有人去那边了”?我用手指指天空。
“你小点声。当然真的”。
“你见到啦”。我压低声音,但是似乎还是有点高,没达到他的要求,他摆手示意我声音再低点。
“那个尉迟不是也出事了吗,后来over了,知道吧”?
“不知道。哪个尉迟,我们这的吗”?我不太关心时事,从不知道今天的领导是谁,昨天的领导又是谁。不过,从没听说有个什么姓的领导。这个姓少见,要是有,肯定会成为街巷、邻里、同事间的谈资。
“当然不是。现在干这种事,哪有就近的,据说是东北的…一个什么地方的”。
“我靠…”,我是有点惊讶。
“跟你说,那个尉迟的原配,到底哪里去了,现在还都是个迷。对了,你听说过有一次有个叫张老二的惯偷在穹窿山被几个人追杀的事情吧”?
“这个听说了。据说这个张老二善于爬墙上楼”。
“据说追杀他的人就是这个尉迟派的…”。
“为什么”?
“你不是说了吗,张老二善于爬墙上树什么的。有一次他就上了这个顶上去了”,老人指了指山上的建筑,继续说:“而且不是从东边的楼梯上去的,而是从这边上去的,厉害吧”。
“那他上去看见什么了”?我边说边看东侧的悬崖峭壁,的确,那里是很难上去。
“那就不知道了。但是肯定看见什么了,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追杀他”。
“嗨。这个也太嚣张了点。你倒是找个隐蔽的地方解决呀”,我摇摇头,觉得这个尉迟有点头脑简单。
“这个具体就不清楚了。按理说能当上大领导,头脑不会这么简单,其中我猜,肯定有类似钓鱼的情节…唉,不说这些,都是瞎猜。不过,那个刘副局长的意外死亡,就是发生在这里的…”。
“你是说咱们这里的那个刘副局长”?
“是的。你也听说了?他是从上面那个平台上失足掉下来的。可惜”。
“为什么可惜。他人不错”?
“至少坊间传闻他是个正直的人,就是脾气直了点,否则,肯定早都升了。那年咱们这里那个毒品大案,就是他指挥破的。不过,他那个老婆有点拖了他的后腿。他要是有个好一点的老婆,不用太好,也早都上去了”。
老人说的这个刘副局长,我偶有所闻。据说为人正直,坊间传闻他直接顶撞上边来视察的领导。
“跟你说,在那个尉迟被抓前不久…让我想想…对,马上就被抓了,那个顶上还掉下来一个人呢…”。
“那人怎么样”?我关切地问,看着面前的悬崖峭壁,感觉那人肯定完蛋了。
“没什么大事。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按理说从那个高度掉下来,我想至少四十米吧,肯定完蛋。奇怪的是那个人没死,就屁股上擦伤一点点…”。
“你知道的这么详细”?我忍不住插嘴问。
“是我们村一个人看见了那个人”,老人似乎犹豫了一下,双眼向他的右上方斜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和前面滔滔不绝像竹筒倒豆子似的方式,完全不同。
“具体哪个人,你就别关心了,反正你也不认识。我们村那个人说,他还留那个掉下来的人住了一个晚上。那天晚上的雨特别特别大,大得有点吓人,闪电和雷声也特别多。他看那人可怜,也没地方去,就留那个人住下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时候,他发现那个人自己走了。唉,你说那个人是不是缺德?人家救他了,他连个感谢都不说,真他妈的缺德。我们村那个人还给他买了早饭了呢,对了,就是这家买的,买的火烧”。
老人气愤地骂着那个不懂感恩、偷偷溜走的人,骂得涂抹子横飞。
看得出来,老人是个正直的、直性子的人。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A11巨大的收获***
最初,忙于生存;而后,忙于日常杂事。我们从未想过检查一下其它木屋别墅的电脑。当初,为了整理出一些贮藏室,所有电脑都集中放在一个木屋别墅里。
有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大约是没什么原因,或许是一个偶然因素触发的,我和杰克去那个木屋里检查电脑。
我们总共有十五台电脑,这些电脑原来都是放在木屋别墅里,所以,在地震中得以保存。检查后发现,有三台是好用的,可以启动起来,其余的均无法启动。
十五台电脑配有十五块硬盘,均好用。另外,我们从废墟中捡出来十一块硬盘,检查后发现有八块硬盘好用。
然后,我们又用了一天时间,仔细检查这二十三块硬盘中储存的内容。其中一个是我的房间的,除了一款三国的游戏外,没别的。其它大部分硬盘里都几乎是空的,除了系统文件,没有别的。
在一块属于某个木屋别墅的硬盘中,发现了很多古老的游戏,其中让我感兴趣的有:
坦克大战。
红色警戒。
植物大战僵尸。
军刀中队。
模拟城市。
街机三国。
其中,坦克大战、街机三国两款游戏的年龄比我都大好多,应该是流行于电脑大规模普及之前。
军刀中队是中文破解版,后来杰克先生经常玩,直到他离去。
模拟城市的岁数也不小,似乎也比我大,汉娜经常玩。
在一个从废墟中捡出来的硬盘中,发现了大量电影、电视剧,猜测这个硬盘应当是原来温泉度假酒店大厅中电脑里的,足足有20TB容量的电影、电视剧。
我感兴趣的电视剧有:
汉武大帝。
雍正王朝。
潜伏。
我爱我家。
战国商鞅。
耶律大石传奇。
完颜阿骨打传奇。
流星帝国。
耶律休哥。
成长的烦恼。
老友记。
家有儿女。
感兴趣的电影有:
未来战士。
肖恩克的救赎。
回到未来。
谍影重重。
电影的缺点是不适合打发时间。
感兴趣的纪录片有:
二战系列。
一站系列。
蓝色星球。
荒野求生。
探索发现之宇航、宇宙系列。
意外发现有《二十四史》电子版、《百家讲坛》全部音频。
杰克比较失望,因为所有的影像资料都是中文的,虽然他也懂中文。当然,终于找到一部老少皆宜、不分中外的经典作品:《猫和老鼠》。当所有人都聚在一起时,我们六个人就会一起欣赏这部老掉牙的动画片。
这些意外的发现,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虽然总是有干不完的活,但是,在被雨雪困住的日子里,这些影视资料有效地帮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度过无数无聊时光。
发现这些影视资料后,起初,大家还争着想看自己喜欢看的,但是很快就都放弃了,因为很快就发现,你不得不看那些你不喜欢的,因为你没有选择。除非你选择不看,选择对着窗外的黑暗无聊的干坐着。或者是睁着眼睛躺着,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发呆,连续发呆几个小时。或者是选择反复看你最初喜欢的影视作品,直到最后把喜欢的看成不喜欢的。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2)
然而,每天能看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木屋别墅配置的太阳能储能系统越来越老化,一次供电时间越来越短。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难题。
最主要的是,那台可播放视频的电脑,不能输出音频,没有和它配套的音响设备,我们只能看无声电影、无声电视剧。也许是这台该死的电脑声音输出部分坏了。
在看过了、也是看够了所有的影视资料后,就开始听《百家讲坛》的讲座,此时必须换一台电脑用,这台电脑有声音输出,但是却没有视频输出。
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咎没完没了的问题。
“时速…时速就是一小时能走多远吧”?无咎边烤鱼边问。
“《回到未来》里,那个速度是多大”?看我点头,她继续问。
“你记得是多大?好像是八九十吧,没准就是八十八”。我坐在灶火旁,看了看空中飘的清雪,回答。
“差不多吧。是不是导演搞错了。要是我是导演,就定八百公里时速”。
“它那个单位好像是英里吧?按九十英里算,大约是时速一百四十公里。这个电影,比我都大好多,可能那时…一般的汽车,也就能开个六七十公里的时速吧…”。我边琢磨这部电影的可能拍摄年代,边说。
“你说,我们能达到穿越的水平吗”?无咎问。
“你是说我们人吗?永远不能”。
“为什么”?她质疑我。
“很简单。要想达到时空穿越,速度至少要达到光速才行。而一个物体要想达到光速,那么它的静止质量必须是零才行…”
“什么叫静止质量”?她打断我的话,问。
“是指…”。每次这类讨论,我总是被她不停地打断,往往是在开始时想给她解释一个知识点,结果在解释清楚前,弄出一大堆问题,最后经常是忘了最初要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我想了想,希望尽可能从她能懂的知识点开始,并尽量用她能懂的语言讲起。
“质量,是针对某一个物体、某一个对象而言的,对吧?比如你和我,又比如原子、电子,都是针对一个…实际的客观存在的物体。但是,所有物体的质量是与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运动速度有关的。运动速度越大,它的质量就越大…”。
“那我理解了。比如,我的质量,如果我站着不动,那就是静止质量,因为速度是零。如果我跑步的话,那就是运动质量,我的质量就要比我站着不动的时候大一些,对吧”?
“对的”,我苦笑,“不过,你跑步时和你站着不动时,质量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
“因为你跑步的速度和光速比,差的实在太大。就好比你吃了一个芝麻粒,吃它前后你体重的差别一样”。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3)
“啊嗯…”,她被我这个比喻逗笑了。
“如果真是能够穿越,你想穿越到哪里去”,我问无咎。
“我…”,她想了想,说:“我要穿越到你和妈妈认识的那个时候、那个地方…”。
“你想阻止我们认识”,我逗她。
“那…不行”,她边想边回答。
“为什么”?
“因为…那就没我了”,她说完,哈哈大笑。
“那你什么都不做,穿越到那个时候干什么”?
“我要想想办法…穿越过去后做个护士,要让我先出来,让我做姐姐,而不是妹妹”。
她提到了无错。
“你想他么”?沉默了许久,我问她。
“想”,无咎回答。
“为什么?他以前不是总是和你打架么”?
“嗯…他以前是挺讨厌的。现在没人吵架,也挺没趣的”。
“那…你可以和杰西、麦克打架去”。
我试图转移话题。提起无错,只能让我徒增伤感。也许,无咎更伤感,也许,她不会伤感。毕竟她还小。
“他俩太小了,我得老哄着、让着他俩…”。她沮丧地回答,然后兴奋地问我:“爸,你说主人公要是也爱上了他妈妈,那会怎么样”?
她将话题转移到了《回到未来》的剧情。前几天刚刚看了几遍,它已经看得能记得每一个细节,例如,第一部第一个镜头里出现了多少个闹钟。
“哈哈,不知道。导演不会让他爱上他妈妈的…”。
“为什么”?
“因为,主人公知道那个女孩是他妈妈。他妈妈…就是他妈妈年轻的时候,当时虽然不知道面前的男孩子就是自己未来的儿子,当然,她一直不知道。但是,当他妈妈亲吻了这个主人公以后,她不是说么,就像亲自己的弟弟一样,对他就没兴趣了”。
“那要是亲了以后,她就有兴趣了呢”。无咎追问。
这是一个死问题,没法解释清楚。
“人类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是不符合进化规律的…”。
“但是好像我记得,希腊古代神话中就有儿子杀了父亲娶妈妈,女儿杀了母亲嫁给爸爸的故事…”。无咎争辩。
“所以,那是神话呀”,杰克先生插嘴回答。
“哈哈,他的回答巧妙,回答的角度更巧妙”。我赞赏的看了看杰克。
“似乎有道理”,无咎点点头。
“这是个讨论不完的话题”。汉娜说道。
假如无咎继续问“神话故事肯定也是来源于生活”,不知道杰克如何回答。无咎没有继续问,我则不太好意思问。
我倒是希望无咎问他这个问题。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4)
某一天。
“你们说,机器人,真的会造反么”?无咎问我们。
我们刚刚把《未来战士》系列反复看了三四遍。
“不会的”。汉娜说道。
“为什么”?无咎走过去,帮汉娜盖盖被子。
外边狂风大雨,屋内有点冷。
“因为程序。控制机器人的程序,都是人编写的。即使真的有机器人造反,真正造反的也不是这些机器人,而是给这些机器人编写程序的那些人,幕后指使者还是人”。我回答道。
“那下棋,为什么人就下不过机器人”?
“这是两回事。你想想,下棋的机器人,离开人,行不行。机器人造反,指的是机器人统制人类,或者是机器人消灭人类,机器人独自生存在世界上。这是无法办到的。至于下棋,那也就是单纯的下棋而已,和机器人造反、统治人类,差得实在太远。机器人永远不会累,而且,人有感情,机器人没有感情。下棋时,人的感情会起作用”,汉娜说道。
“你汉语真的真的很好,只是听你说话,根本听不出来是外国人。而且特别标准。那…感情也会影响下棋吗”?无咎继续问。
“对的”,我说,“同样一个人,心情平和时和怒气冲天时,面对同一局棋同一局面同一步,落子时可以差别很大”。
“甚至在十分怒时”,杰克插嘴,他汉语也很流利,只是有时略显奇怪,“他可能会砸了棋盘”。
我忍住笑,看了看旁边的麦克。几天前杰克和麦克下棋,麦克下不过耍赖,直接用脚踩棋子,将棋局搅乱。
当时是在地上画格子下棋,估计要是当时使用棋盘的话,他没准真会砸了棋盘。
“刚才你的话涉及到一个现象,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外国人说汉语,基本没什么方言,都是标准的汉语;与之类似,对于英语国家人来说,我们也就是外国人了,他们也发现,一口纯正英语的人,也是‘外国人’居多。当然,这是对他们来说的‘外国人’,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我问无咎。
“因为…让我想想”,她想了很久,没想明白。
晚上睡觉前她问我为什么,我给她解释:教育的结果。外国人学汉语,教的都是标准汉语。而‘外国人’学英语,教的也是标准英语。其它语言都有类似情况。所以,总的情况貌似就很有趣:对于每一种语言来说,都不是本国人在说标准的本国话,而是‘外国人’在说标准的本国话。比如汉语,国人多多少少都在说方言,情况好一点的话是方言版的标准汉语。又比如国人学英语,教我们标准英语,所以我们就说标准英语,但是英国人都说方言。其它如法语、德语等都是如此。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5)
某日。
“为什么那个…那个新皇上要杀了商鞅”?无咎问。
杰克和汉娜撇撇嘴,示意我来回答。他们毕竟不是很熟悉汉文化。我说:“这个…当时是什么情况,已经不知道了,只能猜”。
“那你猜猜”。
“先不猜,先看结果,从结果反过去猜,可能更合理”。
“什么结果”?
“我是指他的变法。新皇帝杀了商鞅,但是没终止商鞅进行的变法”。
“那说明什么”?
“新皇上认可他的变法措施”。
“那他为什么还杀商鞅”?
“问题就在这。我猜的是,他可能不得不这么做”。
“皇帝干什么,还有不得不的时候?皇帝相杀谁就杀谁,想不杀就不杀,谁会管着皇帝”。
“哈哈,其实,有时候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情势,情势管着皇帝”。
“情势”?
“就是…形势”。
“嘿…好吧”。无咎泄了气,不想就这个问题再讨论下去。
***
“爸,《流星帝国》电视剧里说,隋炀帝和唐高祖是表亲,是真的么”?
“是真的。北周、隋、唐之间,其实就是几个亲戚在打架”。
“真的”?
“真的。说来挺好笑的。一战、二战中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相互打架,对吧,其实当时他们的皇室也是亲戚,而且是至亲,或者离至亲差不远”。
“真的”?无咎瞪大了眼睛。
“当然”。
“隋炀帝这个人,太坏了…”。
“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未必真的这么坏,你别看他的谥号是‘炀’字…”。
“电视里可是很坏”。
“电视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啊?这是一首很老的歌,呵呵。你有空听一下百家讲坛里蒙曼老师的讲座,就知道隋炀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总的说来,隋炀帝的失误就是使用民力不当”。
“那他杀兄弟、杀大臣…”。
“这个算不上,纯属古代皇帝的常态,都有”。
“雍正这个人怎么样”?无咎紧追着问。
“挺好的,就社会、国家贡献而言,我以为不低于唐太宗”。
“我看电影里他总是个大坏蛋,好像你挺喜欢他的”。无咎说道。
“哈哈。那就算喜欢吧”。
“为什么”?
“评价古代一个帝王、官员的好坏,你得看他做了多少历史贡献,执行的政策对国家、对百姓、对社会是否有利”。
“但是电影里雍正杀父杀兄,并不好…”。
“那是电影电视杜撰出来的,他是正当继位的。先不说他,先说说唐太宗吧”。
“知道,是个好皇帝”。
“这里边就有意思了。唐太宗是真的杀了兄弟,抢了皇位,逼父亲让位做太上皇的,可后人说他好的多。雍正呢,并未杀父杀兄弟,但是后人都说他坏。你想过这是为什么了吗”?
“没有”。
“对比一下,我就要为雍正喊冤了。哈哈”。
“那是为什么”?
“在古代,对于你我这种普通百姓而言,皇族的人争权夺位,只要不涉及到普通的百姓,其实就没什么。大部分人都当做天上的流星一样,没人去计较,爱谁当谁当。那时候信息也不发达,咋说咋是。当然,像元朝时皇子争位引起大规模战争,百姓流离失所,这种争位就影响到当时大部分百姓了,尤其是中原百姓。唐太宗、雍正他们再怎么斗,其实都未涉及到百姓。所以,对他们是否真的杀父杀兄,不管真假,种地的人都不会太关心。如果非要细算,那历史上的皇帝,几乎没一个是干净的”。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6)
“唐太宗和雍正的名声…”。
“嗯,听我继续说。他俩的名声差别那么大,其实很简单。你说,我们看的历史,是谁写的”?
“是…怎么说呢。是后一个朝代的大臣写的”。无咎思索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没错。后一个朝代根据一些记录,包括前一个朝代史官的记录,写的。总的来说,就是文人写的历史。另外,那些通俗小说、演义、流传的故事、野史等,都是文人写的,对吧”?
“对。这和文人有什么关系”?
“有很大的关系。雍正皇帝得罪的就是文人阶层。当然,准确说不能用得罪这两个字…”。
“那谁从他那得到好处了”?无咎问。
“呵呵,你能问出这个,说明你挺善于思考的。是当时的农民…也不对,可能说当时的底层百姓更合适。文人是少数,普通百姓是绝大读书。雍正的政策对大多数人有好处,当然,对国家也是有好处”。
“那为什么人们还是说他坏呢”?无咎问道。看来她一时没理解我的回答。
“因为是文人写的历史呀。他得罪了文人,文人就会骂他,不敢直接骂,就悄悄骂,编故事、写野史骂”。
“那普通老百姓怎么不说他好呢?也可以写下来呀”?
“他们不识字呀,就更不会写下来了。他们不写,文人们又摸黑雍正,时间一长,后人就都以为雍正真的很坏了呢”。
“那…那…你为什么说雍正就是好的呢?凭什么”?
“文人再怎么摸黑他,但是数据是无法造假的。而且,他推行的政策,现在也是有据可查。通常都说康乾盛世,不提中间的雍正,其实细细品味这爷仨的执政,可以发现,雍正在中间就像个扁担,一头挑起康熙,一头挑起乾隆。如果没他,也就没康乾盛世了”。
“那他都干了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一个是都要纳税,原来文人不需要交税。另一个是解放了一批奴隶。还有一个就是减少百姓交的税,包括各种明的暗的税。其它还有…”。
“这么简单点事…”。听了我的回答,无咎嘴一撇。她肯定以为是什么经天大事。
“别以为简单,都是得罪利益集团的活,没人愿意干,没人敢干”。
“好吧,那我问你,你和妈妈,是属于文人么”?
“嘿嘿。鬼精灵。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为什么”?
“我要是说我是,那有自抬身价的吹嘘;要是说不是,似乎也不太合理…”。
“我觉得是。因为你和妈妈都是博士”。
“嗯,似乎也不太对。古代的文人阶层可能是专指。我和妈妈属于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未必就属于文人阶层,这应当是两个概念”。
“将来我要研究历史”,无咎看了看窗外,补充说:“如果有将来”。
“哈哈,放心吧肯定有将来”,我摸摸她脑袋,看着窗外,心里琢磨,肯定有将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不是经常说你要研究宇宙么”?我忽然想起来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要找个外星人做老公”,问她。
她不说话,也许,是没听见我问她。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7)
“那个讲地球的纪录片好看,恐龙的也好看,可惜没声音”。无咎说。
“有字幕,凑合。要是没字幕,就真的没意思了”。
“百家讲坛也很好玩”。
“是的,和纪录片一样,能让你在有限时间里学到大量的知识。以前,我的老师就经常给他的弟子说,获得知识最节省时间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听《百家讲坛》、看各种纪录片。那时候他经常鼓励我们边做实验边看这些,但是严禁看电视剧和电影”。
“那你都喜欢谁的”?
“很多,大部分都很喜欢。最喜欢的,可能是蒙曼的、王立群的,还有一个名字忘了,是讲《塞北三朝》、《两宋风云》的那个。还有个好像叫石国鹏的讲座,我也挺喜欢。那你都喜欢谁的”。
“嗯…忘了。好像我都不喜欢,听不进去…”。
“那是因为你还小,还不到对历史感兴趣的年龄”。
“啊…对了,《三国》,有个讲《三国》的,那个还可以,我听了好几遍”,无咎忽然想起来了。
“嗯,这个你喜欢,可能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记得好像就是讲《塞北三朝》的那个人讲的。你都听了?有什么收获”?
“没什么收获,都忘了。只记得《三国演义》里的武将单打独斗,都是假的”。
“那是自然的。这个可以分析,并不需要专业历史学家来给我们讲解。现在给你个竹竿,让你抡七八十下,你肯定累。关羽舞他那个七八十斤的大刀,抡个五十下,不用打,直接就累死了”。
“听了这个,感觉《三国演义》特没意思…”。
“哈哈,小小年纪…不过,能有此认识,说明你成熟不少。小说,就按照小说的逻辑看。历史,就按照历史的逻辑学。一个看热闹,一个看事实,不一样”。
***
“爸,那个人是怎么把钱带进监狱的”?无咎问
“哪个人?《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电影里没演么”?
“嗯…好像没有”。
“书上写的是,他把钱藏在屁眼里带进去的”。
“屁眼?天哪。电影里没说怎么带进去的。那…你说,屁股能带进去吗”?无咎来了精神。
“应该不能。你想想,他不可能从刚一被捕时就放在屁股里,对吧?前前后后一堆事情,包括审讯、出庭什么的。所以,电影就是电影而已。留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
“你说,要是他一开始没钱用于收买人,他能完成自己的计划么”?
“能”。
“为什么”?
“因为他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换来钱与信任”。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8)
某日。
“你喜欢看哪个”?当把所有的电影电视看了好几遍以后,我问无咎。
“家有儿女,成长的烦恼,猫和老鼠”。
“呵呵,看来还是经典的最有意思。那007什么的呢”?
“看着的时候挺热闹,感觉不错,看完后就忘了,没什么印象”。
“啊噢”,她的回答让我些许诧异,“那还有别的吗”?
“老友记好像还凑合。生活大爆炸,基本没看懂,速度太快”。
无咎抱着布偶,边摸边回答我。
“嗯。我也觉得生活大爆炸不如老友记。老友记更加贴地气一点儿。另外,生活大爆炸有一个情景,是讽刺我们当初学术造假的…”。
“没注意。什么造假”?
“它有一集里说,我们一个什么研究所…反正应当是一个不存在的研究所,发现了一个新的重元素。然后大约又过了几集,又说没发现,是那个研究所搞错了…”。
“那它也是造假了的,不是那个研究所不存在吗?所以,它这也是造假?对了,重元素的发现,有什么条件么”?这时她已经学了一些化学知识。在这三年里,我教完了她初中数理化知识体系,又教了高中数理化一些知识,至少高一的部分已经学完。
“要是杰克在,他会给你讲这些。可惜…你知道元素是如何诞生的吧”?我问她。
“知道。杰克给我讲黑洞的时候讲过元素的诞生”。
“那你讲一下元素的诞生。从元素诞生的理论中,就可以找到发现重元素的基本途径、方法”。
“嗯…让我想想。最初,宇宙是个奇点,质量很大,体积很小,温度很高,没有元素存在。然后奇点爆炸了,体积迅速膨胀…嗯,爸,你说这是不是相当于绝热膨胀过程”?
“相当于…应该是相当于。因为,如果把宇宙当成一个体系,那就是没有热交换的过程,是…应该是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不可逆吗”?无咎问。
“不可逆,我觉得是不可逆”。
“杰克说是可逆的。好吧,不聊这个。体积变大过程中,温度迅速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质子捕获了电子,于是有了氢。温度继续降低,大量氢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恒星,比如太阳。恒星上发生核聚变,于是氢元素聚变成氦,温度再降低,形成碳、氧等。然后恒星临死时形成重元素铁、钴等…”。
“基本正确。那你琢磨一下,各种元素形成的大条件是什么,不考虑细节”。
“嗯…我想想…”。她呆呆的想了半天,摇摇头。
“你分析一下,那些元素形成时对应的温度”。我提示她。
“还是不太明白”。她想了一会儿,摇头。
“那我问你,你觉得,各种元素形成时,是温度高一些利于形成,还是温度低一些利于元素的形成”?
“嗯…温度低一些吧”?
“对的。而且原子序数越大,稳定形成该元素的温度越低…”,我进一步提示她。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9)
“啊…那我明白了,要想发现新的元素,一个必须的条件是要低温”。
“对的。从元素的形成理论中可以发现这一线索”。
“那是为什么”?
“你这么想。氢的原子核要想栓住它外边的电子,必须保证电子的速度小于某个数值才行,对吧。就好像太阳要束缚住地球一样,如果地球跑的速度太快,太阳不就束缚不住地球了吗…嗖地一下…跑了”。
“电子也一样”?
“对的。不过,电子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超过一个界限时,氢原子核就拉不住电子,电子就飞了”。
“大约多少度”?她问。
“应该是大约在七八千度左右,氢原子中的电子就会逃逸”。
“你怎么知道的”?
“呵呵。有那么一道初中化学题还是高中化学题来了,我忘了。是讲水受热分解的一道题,我记住了”。
“爸,你真厉害”。
“谢谢女儿夸奖”。我高兴地和无咎对拍手掌。
“嗯…”。她又有了新问题,不过,可能还没想好怎么问,抑或是她自己不知道该问什么。过了好久,她终于开口:“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上次你给我讲天体运动时,我就想问,后来杰西要上厕所,我就忘了。现在又忽然想起来了”。
“说说”。我鼓励她。
“你说,我们的地球绕太阳转,它的速度会不会变”?
“肯定是变的。它离太阳近的时候,快,离的远的时候,慢”。
“好像…我不是指这个。我是指…咱们假设地球轨道是圆的,那它就是一个固定的速度,对吧”?
“对”。我点头。
“一个固定的速度,对应一个固定的轨道。对吧”?
“对”。
“轨道…我的意思是,离太阳越远,转的越慢。对吧”?
“公转?对的”。我疑惑的看着她,不知道她到底想问什么。
“比如,就在某个位置,如果一个小行星或者流星,顺着地球运行的方向撞上来,那地球的运行速度就会快一点点。此时,按理,它会逃逸,摆脱太阳的束缚。如果反过来,迎面撞上地球,地球速度就会慢下来一点点儿,那样,它就应当落到太阳上去…”。
我明白她想问什么了。在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中,任何一个能改变它公转速度的一点点扰动,都会让它要么落入太阳,要么摆脱太阳的束缚。因为按照高中的行星运动方程,速度与轨道半径是唯一对应的。
“这个…我也不太明白。以前曾经有个苏高中基地班的孩子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想了好久,没想明白。当时,有个叫斯维尔德鲁普的德国还是瑞典的教授,来我们这里做讲座,我去听了,当时我也想问他你现在问我的这个问题。但是现场问问题的人太多,根本没机会。我当时想的不是你说的小行星、流星撞击我们引起的扰动,我想的是那次大撞击,为什么没把地球撞飞”。
孤独的日记 A11: 巨大的收获 (10)
“你是指让恐龙灭绝的那个撞到墨西哥湾的那次撞击”?她问。
“嗯,也不是这个。我想的是让地球自转轴发生倾斜的那次撞击,这次撞击导致月亮的形成。这种撞击,肯定力度很大。当时我就想,这么重的猛烈的撞击,怎么也没把地球撞走”。
等我说完,她立即问:“还有这么一次撞击?我不知道,爸你讲得仔细一点”。
“好吧,让我坐直了”,我本来是半躺着。听她问,便坐直身子,把靠着我睡觉的杰西向外挪了挪,给他盖上被子,然后边比划边给她讲解。
“按照太阳系形成的模型,地球的自转轴一定是垂直于它的公转的平面。但现在并不是如此,自转轴是倾斜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它形成的初期,被一个很大的,至少要比月亮大的行星撞了一下,导致它的自转轴发生倾斜”。
我顿了一下,让她反应反应。看她似乎懂了,我继续说:“这次撞击,把地球表面一大块地壳撞飞了。后来,这些飞走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月亮”。
“猜的吧?有什么根据”。
“有根据。第一,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地球的自转轴会倾斜…”。
“这个理解了,撞的。第二呢?你凭什么就说月亮是地球的一部分。也许那些碎片就飞走了呢,也许月亮就是被地球捕获的一个不知道哪里跑出来的小行星呢”?
“挺有逻辑的,不错”,我夸奖她,“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分析表明,月球元素组成和地球地壳的组成,基本一致,且同位素年代分析也表明,嗯…让我想一想,这里…可能也不完全是同位素的方法,不过至少在元素组成上十分类似。总之,分析表明,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就是说,月球和地球地壳的年龄,一致”。
“什么是同位素年代分析”?她又问。
一个问题的解释,往往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这已是我们聊天的一贯模式。
“这个以后再解释。就是运用元素组成来分析月球的年龄,发现它和我们地壳的年龄一致…”。
“那也不能就肯定月亮就是我们地球分出去的。也许一开始就是一起诞生的呢,对吧”?
“貌似对的。但是如果它是自己独立产生的,它上面应当具有一些特定的元素,像地球一样。但是实际上它上面没有那几个元素,是哪几个,我忘了,这些元素比较重,在地球上,只存在于很深的核心中。而它的元素组成,又与我们地壳的一致,再加上倾斜的地球自转轴,所以认为它最初是地球地壳的一部分”。
“原来如此,有意思”。
“对了,我们跑题了,最开始聊的问题是什么啦?被你一顿问,都忘了开始聊的是什么了”。
“是跑题了,最开始聊的…”,她想了想,说:“是元素怎么诞生的”。
“对。新元素的发现需要低温条件,然后聊什么了”?
“然后聊电子逃跑的事…对了,讨论为什么地球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