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TXT下载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全文阅读

作者:姑苏寒蝉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txt下载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孤独的日记 B14: 人迹 (02)

    “要是他们是那个…我们不是错过一次机会”?喘了一会儿,大丫问我。

    “他们…”,我想说什么,忽然想到大丫未必会接受我的结论。而且我也想知道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于是,我临时改了主意。定了定神,我对她说:“如果,他们是好人,不是强盗,我们现在去追他们,也来得及。他们人多,循着脚印找他们,并不难。而且这种天,他们一下子也不会走远”。

    “如果他们是强盗,那就简单了,就让他们过去就行了”。

    “那…”,她似乎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继续说:“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一看见他们就会冲上去了。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我还是没冲上去。不过,当时要是你不在,我可能还会真的冲上去”。她说。

    “那,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讨论一下,无错你也听听,判断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好吧?也许是我错了”。

    “就是一群人,从北往南走,没什么好看的呀”。她边说边抱起雪声。

    “看见什么了,妈”?无错插嘴。

    我不回答儿子的问题。继续问大丫:“对。没错,一群人从北向南走。那你想想,那些人穿什么?每个人,或者有的人,长什么样子。如何走路,或有什么行为举止,你可以试着说说看”。我建议她。

    “让我想想”。昏暗中大丫往后一靠,靠在旁边的被子上,理了一下头发,继续说:“走在最前边的那个人,中等身材…偏矮,略微…偏胖,走路是外八字,身子一晃一晃的。嗯…”。

    “那他穿得如何”?我问她。

    “穿的是西装,挺规整干净的,不过…好像有点不合时宜。看起来像个头头、领导。他旁边有一个女的,穿得很艳。旁边还有个瘦小枯干的男子,看起来有点…猥琐。再往后是一个体格健壮的高大男子。这几个人穿得都很好,至少很保暖,除了最前边那个不太合时宜,其余穿得和环境都比较相配。嗯…再往后是一个…看起来是个外国人,可能还是个黑人?…对,就是个黑人看起来也不那么黑,大约是个混血儿。这个黑人抱了一个应当是孩子吧”。

    “和黑人并排走的是一个女人,看起来是个女人,虽然穿的衣服上看不出什么,但是身材很像。再往后是一帮子人,大约二十多个,穿得比较破烂,还有点脏。对了,最后一个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他看起来是在最后,在催促后边那些人”。

    “那个艳艳的女的,似乎嘴巴旁边有个黑痣一类的,她扭头时我看见的。走路一扭一扭的,看着讨厌,要是屁股大一点,扭一扭还好看一点,她就没屁股,估计将来生孩子肯定难产”,大丫回忆着。

孤独的日记 B14: 人迹 (03)

    她视力比我好,我没看见妖艳女子的脸上长个黑痣。这大约和她不怎么读书有关系。

    “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是强盗”?

    “不太像。强盗都很凶,那些人看起来不太像”。

    “那…让你参加他们,现在你想参加吗”?

    “我本来很想,现在过后想,又不想了。不知道为什么。唉…你说为什么?你怎么想的。你也不想入伙”?

    “呵呵。后边那些人的走路姿势,你看见了吧”?

    “看见了。这能说明什么”?她反问我。

    “那…你说一下,前边的人和后边的人,在衣着、走路等方面,有什么区别没有”?我反问她。

    “…”,她开始回忆,“似乎有区别。走路姿势上是好像有点不同,后边的人似乎走不动,除了那个最后的高个子。衣服的区别十分明显”。

    “对。这说明了什么”?

    “对,你这好像有道理,是说明了什么。使用哪个词形容更加合适来着,我一下子想不到合适的词”。

    “呵呵,能意会到就行了”。

    随后的几天,我们都未外出,避免和那些人不期而遇。

    ***

    天冷后的某一天。

    大雪。

    大丫和我刚刚认识不久,为了编织芦苇编织片,我们不得不沿着北太湖大道向北更远的地方走,以获得更多的芦苇。大丫说在一五六乡间小道位置,向东不远处有个生态园,离我们砍芦苇的地方不远。她问我要不要去那里看看,也许会找到点什么。

    我自然毫不犹豫地同意。

    她在前领路,向东不远,过了一南北路后再向东大约六七十米左右,便是她提到的生态园。我们在那里逗留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搜索到一些有用的杂物。考虑到这次出来是弄芦苇,先把找到的杂物找个地方放了起来,准备下次回来取。

    我们两个往回走,经过来时经过的那个南北路时,惊讶地发现路上多了一些深深地痕迹,还有一些杂乱的狗脚印。我不认识那些深深地痕迹是什么,大丫说很像雪橇。据她估算,雪橇大约半米宽。

    在不远处她发现了宽宽的印痕,她不认识这个印痕,但是我认识,那是滑雪板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以前冬天我去过湖州的滑雪场玩,当时还试了试,没学会,摔了不少跤。

    有滑雪板痕迹,就应该有滑雪杖的痕迹。我南北走了走,果然发现浅圆形的几乎被新下的雪完全覆盖的痕迹。

    根据犬印、滑雪板痕迹判断,那些陌生人是自北向南行进的。我们仔细分析,觉得人不多,最多也就两三个人,很可能是两个人。

孤独的日记 B14: 人迹 (04)

    “为什么没听见狗叫”?大丫问我。

    “大约我们太专注于那些废墟了”,我回答。

    另外,风大,雪也大。

    还有可能是狗没叫。

    这件事过去大约两三个月左右,某一天,又是雪天,无错带着标致外出去大丫原来的住所拿被褥。很快他就回来了,空着手,什么都没拿。

    我正要问他,他气喘吁吁地跟我说,在那边看见有人从南向北快速通过。

    “你看见那些人了吗”?大丫问。

    “看见了。当时我在路边八角木屋里。偶然一抬头,正好看见了。那些人滑雪,他们有点顺风,滑得飞快,有个雪橇。看不太清楚男女,但是有个应该是小孩…”。

    “发现你没有?标致叫没叫”?我着急地问。

    “应当没有,他们很快就过去了。标致叫了几声,然后被我喝住了。我听你的嘱咐,伏着没动”。

    “他们几个人”?大丫问。

    “是四个人。对了想起来了,有一个人似乎是个女的,不是中国人,是个外国人…”。

    “你怎么知道的”?我问无错。

    “那个人滑的时候,回了一下头,正好朝向我藏着的位置…”。

    听到这,我心里嘎登一下,感觉有点紧张。我看大丫,她倒是没什么异常。

    我让无错留下来照顾雪声,拉上大丫带上别致立即出发现场。

    雪地走路费劲、快不起来,还很累,等我们赶到那后,只看见雪茫茫的一片,地上若隐若现有雪橇、滑雪和犬的痕迹。根据无错所说,我们沿着痕迹向北跟踪了一段距离,发现在接近北太湖大道的位置时,痕迹忽然变得凌乱起来,明显,那些人在这里驻足了一阵子后才继续向北走了。

    他们为什么会驻足一阵子,仅仅是为了确定路线吗?会不会是发现了无错,在这里停下来商量?我控制着别致,又往北走了大约几十米,看见痕迹的确向北去了,稍稍舒了口气。

    我和大丫取了被子褥子后,立即返回马山涵洞。随后几天,我们减少外出。仅仅在每天清早,天刚刚蒙蒙亮时,带上别致出去转一圈,确定是否有人暗中搜索着我们周围。

    好在,没发现任何痕迹。

    雪中走路真的很累。我开始琢磨制作滑雪板。

    End

孤独的日记 B15: 作诗 (0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B15作诗

    “你喜欢上学吗”?大丫和无错忙着粘布,大丫边往布上涂浆糊,边问。大丫善聊,和我聊,和无错聊。

    面粉,用凉水和成稀泥状,然后在火上煮沸,边煮边搅拌,等到沸腾后,就做成浆糊了。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方法。

    大丫将少量的面粉存了起来,专门留着做这个的。

    涂上一层浆糊后,再将数层布料粘在一起,晾干了以后,强度增大,可做成鞋帮。她一直这样做鞋,我一直默默看着,估计这种鞋应当很怕水。

    “喜欢。一开始不喜欢,后来喜欢”。无咎给她摁着桌子上的布,以固定防止打滑。

    “为什么”?大丫问。她的表情告诉我,她觉得很多孩子都是不喜欢上学的。

    “嗯…我们那个老师好”。无错想了想,回答。

    的确,他俩的班主任是个好老师。不过,班级里有的家长就不这么认为。

    “有那么好,都让你觉得上学好?男的女的?哪好”?大丫问。

    “一开始那个不好,是个女的,从不笑,老是凶…”,无错说。

    开始是个女班主任,无错说她凶,是小孩子的视角,其实她一点儿不凶。从我的角度看,她就是按部就班、依法规上课而已,教孩子,从不越雷池一步。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老师,从来不会违法违规,从不违反学校规定。她只干规定以内的事情,规定以外的事情,从不多干一点点。家长找不到她的不对,学校也找不到她哪里不称职。甚至是,她就是个绝对称职的老师。

    但是,称不上是好老师。班级里的家长们都说她好,我却不怎么喜欢她。我有种感觉,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老师带孩子,最终会让孩子讨厌学习、讨厌学校。而对于那些习惯不良的孩子的家长来说,会一直觉得她这样的老师不错,但是,这类老师的不作为,却丝毫没有起到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相当于慢慢地让那些习惯不良的孩子走向自杀,关键是,还不被家长所感知,甚至是还被这些家长大声夸奖。

    她从来不批评孩子,也不发火,有的孩子有出格举动,最多会温言说几句,如果孩子不听,则立即反馈给家长,要家长协助。然后,如果这个学生再犯,她再也不会批评孩子,也不会跟孩子讲道理,一律交给家长,这能保证她不会犯错,保证她不会被家长投诉。我有时想,作为家长,我有时也忍不住会爆粗口训斥我的两个孩子。家长面对一两个孩子尚如此,老师每天则是面对四五十孩子。家长是否不应该对老师要求太多。要求太多,等于慢性杀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孩子。

孤独的日记 B15: 作诗 (02)

    只能说,无错、无咎的第一个班主任是个绝对遵纪守法不惹事的班主任。她的修养极高,一次,有个学生交的作文,写的字,那个学生自己都不认识,此时,她也能说那个孩子写的字不错,“刚开始学嘛”。那个孩子很高兴,家长也称赞老师得体。

    夸奖式教育,没错;批评式教育,也没错。错在一直用夸奖或者一直用批评,并且还不分对象。

    那个学生姓林,我对他的父母印象特别深,当然,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在换了班主任以后。学校调查家长对班主任的意见时,他母亲表示十分满意,唯一的缺点是老师太死板,从不对孩子们笑。

    那个孩子的名字,让我觉得家长干什么事情都比较随意、草率,孩子叫林飞机。他的父亲叫林百车,母亲姓路,记忆中叫路桥。

    后来,孩子们换了个班主任,是个年轻有活力的刚毕业的男孩子,姓司马,叫麃。他是真姓司马,不像我家的两个孩子,姓司麻。他刚接手班主任后,还特意问我无错、无咎的姓氏问题,他怀疑身份证名字弄错了。

    当时谈话中我问他名字的来源,他说来自于《诗经》,有威武之意,父母希望他长得强壮一些,取名麃。不过事与愿违,他长得清秀,身材略显单薄,个子也不高,但是,特别善长跑,他一来我们小学,就给学校在全市运动会上拿回来五千米和一万米两枚金牌。我老公特意分析了他这个成绩,根据他和第二名拉开的距离推测,如果距离更长的话,他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司马麃与前任班主任的行事风格完全相反,一天到晚有说有笑,除了完成规定班主任必须完成的活动、事务、课程以外,他还能有额外的时间与学生互动,时常花时间、精力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教孩子各种兴趣爱好,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他说实话,实话有时会让家长很不爽。他建议林飞机的家长让孩子尝试走滑雪、滑冰类的道路,林家认为司马老师是在说他家孩子不合适读书,大吵了一架,还告到学校。

    我见过林飞机玩旱冰,内心里同意司马老师的这个建议。

    另有一个女孩子,和无咎坐同桌,学习不好,老是被爸爸妈妈责罚。司马老师耐心和家长沟通,认为孩子画画能力突出,建议尝试画画的道路,家长听了他的建议,报了画画课外班,半年后,小孩子就承包了学校的宣传画工作。

    那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苏州。在苏州有句俗语,大意就是想在苏州看雪,只能十年一等。这么难得的机会,司马麃私自带上全班学生到操场冒雪玩打雪仗,他之所以不请示上级,是为了能真正实现打雪仗的目标。

孤独的日记 B15: 作诗 (03)

    运动,难免有小伤,林飞机回家后说打雪仗的时候被不知谁撞了一下,摔倒,手擦伤。他母亲路桥立即打电话到教育局投诉。上面派人来调查,司马麃受到严厉处分,但仍然是班主任。他之所以没离开班主任位置,源自于我们几个家长的挽留。

    那次打雪仗,要说受伤最大的,是无错,他不小心撞在双杠上,额头一个大包。很多事,家长是家长的看法,也要看孩子们自己的看法。记得当时,我边给无错涂药边问他的感受,问他下次还玩不玩了。他兴奋的回答,还要跟着老师继续打雪仗。

    数日后,又是大雪,司马老师又将全班同学带出去打雪仗。这次,他听从了我老公的建议,出去打雪仗时将林飞机留在教室,没让他参加。既然家长不同意,害怕出事故,不妨凡事都给他的孩子一个特殊照顾。

    这一次,上边派人来调查他,质疑既然出去玩,为什么不带着林飞机。当然,还要调查他,为什么不经允许私自带孩子们出去打雪仗。然而,调查员询问司马老师的口气和神态,颇诡异。

    彩虹总是出在风雨后。

    没过几天,林百车投诉司马老师,嫌他留作业太多。为司马老师着想,当然,也是为了自家孩子的教育着想,我建议他,将作业分成两类,一类是必做的,另一类是选做的,对于完成选做作业的孩子,可以多关注一些,而对于不做选做的,则不必强求,可任其发展。这样,可免于总是被林家的家长投诉。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此后林家的投诉立即少了很多。

    但是,期中考试结束后,林家又开始不停地投诉他。投诉的理由也很简单,对于他留的选做类家庭作业,如果林家做,嫌多,如果不做,担心成绩被拉下。

    林家要求司马老师不许留选做型家庭作业,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新班主任哪里好”?大丫问。

    “有意思、有趣,老是逗我们笑,好玩”,无错回答。

    的确,司马麃十分幽默。幽默而又高雅。能够幽默的同时又高雅,前提是一定要有才。

    “举个例子,说说。干干活,太无聊。对了…你…唉,少用点浆糊,节省一点儿用,算了,还是我来涂浆糊,你帮我摁着吧”。大丫说。

    “比如,有一次上课,我睡着了,趴在桌子上。然后,忽然被全班同学的大笑声笑醒了”。

    “为什么笑,笑话你吗”?

    “是的”。

    “为什么”?

    “司马老师看我睡觉,做了一首诗,可好笑了…哈哈哈哈…,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玩…哈哈…”。

    “什么诗这么好笑,快说说”,大丫催促。

    “

    趴桌睡觉流涎,

    袖抹眼迷胡言。

    咂嘴磨牙哼唧,

    打嗝放屁连连。”

孤独的日记 B15: 作诗 (04)

    “哈哈哈哈…有意思,你没投诉老师”?大丫转向我问。

    “这有什么需要投诉的?不过,林飞机的家长投诉了。我挺喜欢这个老师风格。学生们也都喜欢他,老师幽默,能让孩子们少好多趴桌子睡觉。对了,这件事过后,他们班那个姓林孩子的家长还特意来找我,要我投诉班主任,他想趁机赶走这个班主任”。

    “那你们什么反应,一点儿都没”?

    “有…”。

    “什么反应”,大丫追着问。

    “同学们、有的就老是取笑无错,无错回来就跟他爸说,说同学老是说他放屁连连,又给他起了外号叫司马连连…”。

    “那你老公怎么说”?

    “他?他让无错,两个选择。要么不当一回事,这样过一阵子自然消失。要么反问‘你从不放屁’,就这样”。

    “哈哈,好笑。你老公好素养,要是我,直接找家长理论去,要是家长不听,那就拳头解决”。

    “我爸也做了一首诗,也是给上课睡觉的写的,是写大学生”,无错说。

    “难怪他不放在心上,原来他自己也这样。还记得不?说给阿姨听听”。

    “记得…”。

    “这种歪诗,你记得可清楚了,正经的诗,一句都记不住,一会儿给我被那首‘孤诗冠全唐’那首”。我插嘴。

    无错冲我歪一下嘴,继续回答大丫:“题目是《咏上课睡觉》,是给大学生的”。

    上课趴桌睡觉,

    深夜狂侃胡玩。

    可知老家你妈,

    起早贪黑抢钱。

    大丫想想,说:“嗯,主题明了,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好多大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自己父母在工地拼命的打工。符合实际”。

    “还有一首”:

    趴桌睡觉血不通,

    屁股凝滞脑仁疼。

    若不听从老师言,

    将来婚后肠悔青。

    听后,大丫歪头定神想了一下,什么都没说,低头继续干活。

    无错问了大丫一句“不好玩?我没觉得好玩”,看大丫不说话,继续帮着她摁着布料。

    我杀完所有鱼,站起来,准备出去洗手倒垃圾,大丫忽然大声地哈哈大笑起来,把我俩吓了一跳。

    “笑什么,阿姨”?无错怔怔地问她。

    “我才想明白刚才最后那首诗的深意,哈哈哈哈,看不出,你爸,大博士,有时候想法也很黄,可惜没机会认识他…”。

    无错莫名其妙看着大丫。他还小,自然不会懂那首诗,也不会懂大丫说的。

    “阿姨,司马老师可有趣了。有一次他批改作业到深夜,忽然发了一个朋友圈,是发牢骚当老师太累的,是首诗…”。无错不明白大丫为什么笑,也就不再问她,继续说着司马老师的趣事。

    “让你被孤诗冠全唐呢?司马老师说啥都是香的”。我插嘴。

    “等一会儿…”,无错哼唧着嫌我烦,继续和大丫说:

    月挂黄昏后,

    人倚栏杆前。

    臂肘肩背痛,

    依然不得闲。

    “然后我爸留言‘辛苦’。司马老师回复我爸‘冷且饥兮,夜已深。室无馍兮,光棍苦’,然后我爸回复一首诗…”。

    “哈哈,快说,别磨蹭”,大丫催促,她是急脾气。

孤独的日记 B15: 作诗 (05)

    我爸回复:

    霜天雨夜冷,

    空室锦帐凉。

    孤燕得佳侣,

    泥巢不再寒。

    “寒字不太押韵,但是蛮有意境的。然后呢”?

    “司马老师要求我爸给介绍一个。我爸说,再快,今晚也不可能给他去烧火做饭暖被子去了,让司马老师先暂时想想孩子,送给司马老师半首词…”。

    “他们真能聊”!大丫感叹。

    我爸留言:

    如梦令•咏教师

    教书育人结果。

    逢难遇险不躲。

    雪雨不误课,纯真笑脸如火。

    磨搓,磨搓。

    他年鲜花朵朵。

    “嗯,不赖。这是半首,后半首呢”?大丫夸奖。

    司马老师回复:

    备课批卷天明。

    心累身疲不醒。

    学生听不懂,望夜心绪难宁。

    心静,心静。

    听首歌曲心定。

    “不错。要是我碰到这个人,我就嫁给他…”,大丫说道。

    无错吐了一下舌头,看大丫似乎要发火,忙抢话继续说:“有一次司马老师来,明显似乎嘴有了毛病,说话不清楚,全班同学偷着笑,他看我们笑,就在黑板上写一首诗”:

    大舌头,兴起偶作

    今晨吃饭正凝神,

    一口咬坏右舌根。

    如今一舌三舌厚,

    直把美人说木银。

    “哈哈…”,大丫捧腹大笑。

    待她笑完,无错继续说:“有一次,我爸做了包子,让我给司马老师带了一饭盒。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边吃边做了一首诗,题目是《冬日湿冷咏包子》”。

    菜饭荤素兼有,

    白胖大包样丑。

    腾腾热气和暖,

    绕梁生香适口。

    “嗨,别说,真挺适合包子的。第一句是说包子营养全,样丑,是说你爸做的包子不太好看吧”?大丫问。

    “我没觉得。我妈说包子褶又大又深”,无错说。

    “你肯定也喜欢包子吧”?想起大丫小时候在东北呆过,我猜她一定喜欢,而且会做。

    “喜欢。包子也分地方,有的地方这样,有的地方那样。我是南北包子通吃…”。

    大丫开始讲各地包子的特点。聊天就这么神奇,不知道为何,聊着聊着聊上了包子,已经忘了一开始聊的话题。

    我出去到北边湖边洗手,将垃圾倒进湖里,慢慢悠悠转回来时,大丫正在给无错讲各地的馒头特点。看我坐下准备烤鱼,大丫感慨:“唉,真的想吃烤馒头片了”。

    “呵呵”,我笑,忽然想起刚才聊的不是诗句吗,大丫曾经说过她语文好,应该也写过诗什么的,于是问她:“大丫,你写过诗没有”?

    “我哪能写,那都是大文学家的事”。

    “我们说写诗,都是打油诗,不和牛人比,自己高兴就行”。

    “写过”。

    “印象最深的”。我说。

    “

    风吹波纹走,

    相思不见久。

    杯酒莫淹留,

    共折岸上柳。”

    大丫说完,看着墙壁发呆,似乎回忆什么。

    “听起来,挺有故事”。我调侃道。

    “是的。当年我老公出去办事,好几天没回家,我们那时候刚结婚不久。等他回来后,没住几天,又要出去。当时他有点不愿意出去,我就随口做了这首诗、打油诗。想不到,他那次出去,再也没回来…”。

    “嗯…对不起、对不起…”,我忙道歉。

孤独的日记 B16: 希望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B16:希望***

    入冬后的某一天。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在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之前储备一些鱼,我和大丫、无错一直忙着在渔家沟捕鱼。根据去年的天气情况,我估计最寒冷的日子还没到来。

    无错将带回的鱼杀掉,去内脏,然后用盐腌制一下,最后放到洞口风干,然后放到八角木屋里储存。

    今天难得一见天晴。我让无错跟着我捕鱼,让大丫在家洗洗衣物、收拾卫生。雪声已经一岁半,没事不停地跑,需要时刻有人看着他。

    中午饭后,我和无错去起了鱼篓,将捕到的鱼放入塑料桶,又下好鱼篓,然后我俩一起往回走,边走边看风景,一片雪海。快到涵洞时,老远看见大丫冲我使劲挥手让我快点儿回去。

    我俩加快脚步,肯定有事,否则她不会来迎我们。

    快到时,她迎上来帮我们接过塑料桶,神秘地对我说,北面鱼场山岛上有人。

    以前和她聊天时,聊过我的事情,她知道我的丈夫和女儿当时在岛上。不过,很难让我相信他们会这么幸运。甚至有时觉得,另一种结局也许更幸运。

    不管如何,我还是很激动,便问她如何得知的。她说,她刚刚看见岛上有炊烟升起。

    “不会吧?那里一直水汽腾腾,如何能看见炊烟”?

    “相信我,真有”。

    “根据是什么?如何区别炊烟和水汽”?嘴里问着,拉着无错随她向北面走去。

    “我说不清,反正有区别”,她走在前边,边走边说,头也不回。

    我们三人急匆匆走到桥墩子那里,向北望去。不错,水汽的确比平时少了很多。

    大丫用手指着北边岛上,激动地说:“姐,你看,那有炊烟”。

    离得这么远,很难确定她到底指的是哪里。我使劲眨眨眼,又用手揉了揉,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又很难确认那是炊烟,而不是水汽。

    “无错,你看看,有炊烟吗”?其实不用我吩咐,无错早已在观望。

    “妈,好像是有…好像…没有…”,等于什么都没说。

    “炊烟发黑,水汽发白”,大丫说。

    “可以这么说。但是,在阳光照射之下,水汽也可以是黑色的,灰色的”。我说。

    “为什么会发黑、发灰”?无错问我。

    大丫也转头看我。显然,她也想问我这个问题。

    “很简单。天上的云,并不总是白的”。

    “有道理”。大丫垂头丧气。她又往北看了一会儿,回头对我说:“姐,我还是相信那是炊烟”。

    我们聚精会神瞪大圆眼看了一会儿,感觉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担心雪声乱跑,便回到涵洞。

    “要是有个望远镜就好了”。回来的路上,无错嘀咕着。

    “就算知道那里有人活着,我们也没办法过去”。我说。

    “我可以游过去。我会游泳”。大丫说。

    “别。你肚子一直疼痛。这水这么凉。再说,你知道那里的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道。

    “我爸怎么成坏人了”?无错问。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活着的就是他们”?我理智的分析。大丫则表示对我的话不理解。

    此后几天,大丫一直四处搜集湿柴,堆在涵洞口北侧,又把鸡鸭的粪便收集起来,存着。

    我们每个人都忙,大多会相互商量,偶尔也会直接去干。看她收集湿柴,开始以为是简单的收集而已。后来发现,她把收集的湿柴堆在那里,并不透风。

    终于,在一个微微南风、天气晴好的日子,她喊上我们帮她将湿柴全部抱到北边码头那里去。当她自己抱着一捆干柴放在地上,将那些湿柴堆在上边时,我明白了她要干什么。

    看着那缕缕黑烟,冉冉升起,向北飘去,不知道岛上的人能否看见。

    也不知道岛上是否会有人看。

孤独的日记 B17: 情史 (01)

    让无错留在洞中照看雪声,我和大丫去湖边砍一些芦竹、芦苇做柴火。

    路上积雪很深,走起来挺累,雪地里尤其不能走太快,只能一步一步慢点走。

    女人在一起,有时间没时间都会聊起来,聊的话题大多围绕老公、孩子。

    “那个地方似乎是个风口,雪少一些,走那儿”,大丫指着左前方一处路面,说。

    “唉,姐,你是你老公第一个吗”?大丫问我。

    “你指老婆,还是对象”?我反问。

    “老婆呢”?

    “那第一个”。

    “对象呢”?

    “那…可能不能算第一个”。

    “银行的那个,杭州的,上次你说的那个,不能算”。大丫说。

    “那个自然不算。不过还有一个,似乎可以算,也可以不算…”。

    “说说,说说”,大丫立即来了精神,或者说,精神倍增。

    “你见过没有”?

    “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的,他说的”?

    “是的,他和我说的”。

    “他还和你说这个?那你不生气”?

    “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说说,说说”。

    “是他高中同学。上了大学后,他们都去了同一个城市,沈阳。然后他俩之间的事有点剧情化”。我跺跺脚,有点冻脚,鞋不够保暖。又戴了戴手套,大丫做的手套还挺保暖,继续说:“上大学不久,他就去追他那个同学,好像是学医的。但是似乎那个女孩子不太喜欢他,几次以后,他发现没戏,那个女孩对他很冷淡,便放弃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似乎那个女孩子又动心了,开始去找他。这个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他又不想谈朋友了。于是,那个女孩子放弃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老公他又动心了,又去找他那个同学,这一次,不知为何,那女孩又没了兴致。所以,我老公又放弃了”。

    “是不是一个人追另一个人时,恰巧那个被追的正和别人谈着呢”?

    “我也这么问他,他说不是”。

    “那挺有意思的。你觉得什么原因?他自己没说么”?

    “没说过。不过我猜他是没钱,他可能那时候考虑了钱的问题。他大学时应该钱很紧张”。

    “后来呢”?

孤独的日记 B17: 情史 (02)

    “后来,他就毕业了,考了研究生,离开了那个城市,再也没和他同学联系。读研究生后,有一次,他突然接到那个女同学的电话…对,她当时已经工作了,好像是在QQHE还是哪里,是个医生。他和我说他当时也没能马上理解那个电话的意思。当时快过年了,马上要放寒假的时候,那个女孩说的似乎是‘寒假回来聚一聚吧,再不聚,恐怕没机会了’,类似的话,他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他有点记不住原话了”。

    “什么意思”?大丫问。

    “呵呵,他说,当他放下电话后,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那他回去了吗?嘿嘿…肯定没回去,否则,就不是你了”。大丫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

    “是的,他没回去,事实上是他没法回去…”。

    “为什么?他说了吗”?

    “说了。其实也不用他说为什么,都能猜到。他当时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没钱买车票。听他说,那年过年,他不是没回去吗,在学校过的吗。除夕晚上的晚饭,他们几个老乡聚在一起吃的,他都没钱交饭钱,是他老乡替他垫的,他那个老乡外号叫什么水车什么的怪名字。后来,他一直没钱还这顿饭钱,当然,多年以后,当他有能力还时,也没有还的必要了”。

    “那…他那个女同学,后来呢”?

    “那个寒假,他没回去。三月份时,那个女同学就结婚了”。

    “那可够快的”。

    “根据我老公的推测,当时应当是有人给他同学介绍了一个对象,而他那个同学似乎对他还有一点儿想法,当那个同学面临选择时,给他打了那个电话,意思就是,只要你回来,你同意,我就嫁给你了…”。

    “那…哎吆喂,那样的话,就没你什么事了”。大丫边走边说,一个不小心一脚踩进雪地里,脚拔不出来了。

    “那怕什么,我可以找个更好的,不是吗”?我说道,紧走几步赶上她,拉着她一起拔那只脚。

    “后来一直没见”?大丫边问,边使劲拔脚。

孤独的日记 B18:做饭

    “后来,有一次他母亲生病,去住院做手术,恰好就是他那个同学的医院…”。

    “哎呀喂,有戏了”。

    “他那个同学买了一箱牛奶,去看他,他不是在旁边陪他妈住院么”?

    “他家几个孩子”?

    “兄弟三个,另外两个,他一个弟弟游手好闲,后来就在社会上混混,也没人愿意嫁给他,一直没结婚。他小弟是个同性恋,结婚了,但是好像不能生育,我家不是生了龙凤胎吗,当时我公公婆婆好像想把其中一个给他小弟养,还让我再生一个,给他二弟养…”。

    “那后来呢”?大丫停下,也不忙着拔陷入雪地里的脚了,站直身子问我。

    “他父母刚刚说出那么一点点意思,就被我老公呛了回去,呛得死死的,以后,他父母再也没提起过这件事…”。

    “这件事就到这,还是说他那个同学的事”。

    “呵呵,也没什么。他那个同学约了他出去吃了个饭…”。

    “啊,要出事”?

    “出什么事?也正常,同学吃个饭,也不稀奇。后来他和我说,似乎他那个同学想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老公什么都不提,他觉得,没必要重提过去的事。已经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再提的话,只是徒增伤感而已”。

    “他还伤感?那说明他不喜欢你吧”?

    “呵呵,这倒未必。他不和他同学提以前的往事这件事,说明我老公很理性”。

    大丫看了我一眼,没说话。

    我明白大丫的心理,她似乎很难理解我,也很难理解我老公。不过她没有继续追问我,大约,她是怕我难堪,抑或是她后边的话比较难听,不宜说出来。

    大丫的脚终于拔了出来,鞋留在了雪地里。

    End

孤独的日记 B19: 风筝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C01:两个租客***

    人,一旦上了岁数,睡眠时间少了不少。

    我年轻的时候,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偏爱早上清新的空气、嘈杂的鸟叫。等到岁数大了以后,似乎,这种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一般,八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不管睡着睡不着,准点上床。早上四点半准时起床,无论冬夏。起来后喝杯淡盐水,出去跑跑步、打打拳、拉伸一下腿脚筋骨。

    行政上,我家归谢庄管理,但是在距离上,离日里旺村更近一些。我家是依田而建,一起的还有六家。我们七家当初是一起建的房子,房屋内布局结构都是我设计的,所以,七家房子的布局和结构也都完全相同。

    一层功能是做架空层用,用于隔地面湿气,因此,在江南潮湿之地,没人会将卧室放在一层。一层里边一般是车库、厨房,也有做客厅使用。对于四层楼,二楼、三楼多作为卧室,四楼是顶阁楼,面积小得多,有的做贮藏室,有的用于养猫狗。

    后来证明,这种设计布局有些浪费,设计建造时,考虑的是你家几个孩子我家几个孩子,等到后来,七家人的子女都进城安家,或者出国定居,这种四层的设计就显得异常浪费了。

    我常年住在四层的阁楼里,传统上,阁楼里夏天热、冬天冷。我特意将屋顶加厚,为了常年住在阁楼里。我喜欢阁楼里的风,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

    二、三层两层的卧室,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空着,如果不收拾,那就任由蜘蛛肆虐。最初,仅仅在过年、子女们回来时住上四五天。

    那年过年,儿子、女儿两家人从国外回来过年。受疫情影响,他们已经五六年没有回来看我。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

    对我,他们回不回来都无所谓,我习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干什么干什么。

    儿子高俊武,他一路读书,读博士时出了国,找了个法国媳妇,生了两个女孩。

    女儿高俊文,在她哥在外读博士时,把她也带了出去,相比儿子,她出去更早,她是读硕士时就出去了。先是嫁了个美国小伙子,那个小伙子帅气高大,但是后来发现是个同性恋,就离婚了,离婚后又嫁给了一个乌克兰人,结婚不久,发现这个人生活理念有问题,看问题极端,我女儿立即离婚,最后嫁给一个匈牙利人,是我儿子读博士期间的同学,他们后来生了两个男孩。

孤独的日记 B19: 做饭

    受疫情影响,他们结婚后一直没回来过。25年春天,老伴生病去世,当时疫情十分严重,他们要回来,被我制止了,“只要心里想着就行了”,不必一定回来,回来风险太大。

    街委会来人帮忙,一切都顺利地过去。

    附近这七户人家,总共有九个人,都是老人。我家在最东头,第一家。紧挨着的是我连襟老吴家。老吴比我大两岁,但他要叫我姐夫。他俩口子喜欢打麻将,虽然也会,但是我不喜欢,打麻将脖子疼、腰疼。

    他们凑不齐人时,会喊我过去凑手。

    村子西头第一家是老李家,就老李一个人,老李比我大两岁,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人。他的爱好和我相同,我俩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一起下下围棋、象棋,或者打打太极拳,有时来了兴致,他还会跳跳广场舞、僵尸舞。

    二楼、三楼就一直空着。后来,有一次和儿子视频聊天时,他跟我说,与其空着,不如租出去。我们这个地方十分偏僻,怎么会有人来租,即使租出去,也赚不了几个钱。儿子说租出去,他不是为了让我赚那几个钱,是为了让屋里有点热气、人气,也是让我有点事情做、有个人可以聊聊天。

    嗨,我倒是不需要有人陪我聊天,农村里不缺的就是老头老太,他们每天凑在一起,每次都有聊不完的事,有时候手里拎着买的菜,站在某棵树下,能聊上一上午。

    不过,让家里多一点人气,倒是真的,农村有个说法,房屋老是空着会加重阴气。另外,和年轻人交往,也会让我们上岁数的人显得更加年轻,思想也跟得上时代,于是,便答应了。

    然而,是否想出租是一回事,等想的时候,是否有人来租,则是另一回事。儿子给我定的月租是三百元,整个二层一起出租。

    真正的白菜价。

    但是无人来租,因为太偏僻了。有中介来说帮我们出租,被我拒绝了。我要亲自把控租客的人品。过了很久很久,我已经没了乍一开始那种热情,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的时候,有人来了电话,是两个女孩子。

    她们打电话给我预约看房时间。到了看房那天,我在家等着,来了两个打扮妖艳的年轻女子。一看她们这身打扮,就知道她们是干什么的,于是直接回绝了她们,借口很简单,价格上做文章。

    后来和徒弟武天莎谈及此事,她取笑我说“师父,何不收一个做我师娘,给你做饭,还可以陪我聊天...”。

孤独的日记 C01: 两个租客 (01)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C01:两个租客***

    人,一旦上了岁数,睡眠时间少了不少。

    我年轻的时候,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偏爱早上清新的空气、嘈杂的鸟叫。等到岁数大了以后,似乎,这种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一般,八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不管睡着睡不着,准点上床。早上四点半准时起床,无论冬夏。起来后喝杯淡盐水,出去跑跑步、打打拳、拉伸一下腿脚筋骨。

    行政上,我家归谢庄管理,但是在距离上,离日里旺村更近一些。我家是依田而建,一起的还有六家。我们七家当初是一起建的房子,房屋内布局结构都是我设计的,所以,七家房子的布局和结构也都完全相同。

    一层功能是做架空层用,用于隔地面湿气,因此,在江南潮湿之地,没人会将卧室放在一层。一层里边一般是车库、厨房,也有做客厅使用。对于四层楼,二楼、三楼多作为卧室,四楼是顶阁楼,面积小得多,有的做贮藏室,有的用于养猫狗。

    后来证明,这种设计布局有些浪费,设计建造时,考虑的是你家几个孩子我家几个孩子,等到后来,七家人的子女都进城安家,或者出国定居,这种四层的设计就显得异常浪费了。

    我常年住在四层的阁楼里,传统上,阁楼里夏天热、冬天冷。我特意将屋顶加厚,为了常年住在阁楼里。我喜欢阁楼里的风,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

    二、三层两层的卧室,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空着,如果不收拾,那就任由蜘蛛肆虐。最初,仅仅在过年、子女们回来时住上四五天。

    那年过年,儿子、女儿两家人从国外回来过年。受疫情影响,他们已经五六年没有回来看我。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

    对我,他们回不回来都无所谓,我习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干什么干什么。

    儿子高俊武,他一路读书,读博士时出了国,找了个法国媳妇,生了两个女孩。

    女儿高俊文,在她哥在外读博士时,把她也带了出去,相比儿子,她出去更早,她是读硕士时就出去了。先是嫁了个美国小伙子,那个小伙子帅气高大,但是后来发现是个同性恋,就离婚了,离婚后又嫁给了一个乌克兰人,结婚不久,发现这个人生活理念有问题,看问题极端,我女儿立即离婚,最后嫁给一个匈牙利人,是我儿子读博士期间的同学,他们后来生了两个男孩。

    受疫情影响,他们结婚后一直没回来过。25年春天,老伴生病去世,当时疫情十分严重,他们要回来,被我制止了,“只要心里想着就行了”,不必一定回来,回来风险太大。

    街委会来人帮忙,一切都顺利地过去。

    附近这七户人家,总共有九个人,都是老人。我家在最东头,第一家。紧挨着的是我连襟老吴家。老吴比我大两岁,但他要叫我姐夫。他俩口子喜欢打麻将,虽然也会,但是我不喜欢,打麻将脖子疼、腰疼。

    他们凑不齐人时,会喊我过去凑手。

    村子西头第一家是老李家,就老李一个人,老李比我大两岁,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人。他的爱好和我相同,我俩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一起下下围棋、象棋,或者打打太极拳,有时来了兴致,他还会跳跳广场舞、僵尸舞。

    二楼、三楼就一直空着。后来,有一次和儿子视频聊天时,他跟我说,与其空着,不如租出去。我们这个地方十分偏僻,怎么会有人来租,即使租出去,也赚不了几个钱。儿子说租出去,他不是为了让我赚那几个钱,是为了让屋里有点热气、人气,也是让我有点事情做、有个人可以聊聊天。

    嗨,我倒是不需要有人陪我聊天,农村里不缺的就是老头老太,他们每天凑在一起,每次都有聊不完的事,有时候手里拎着买的菜,站在某棵树下,能聊上一上午。

    不过,让家里多一点人气,倒是真的,农村有个说法,房屋老是空着会加重阴气。另外,和年轻人交往,也会让我们上岁数的人显得更加年轻,思想也跟得上时代,于是,便答应了。

    然而,是否想出租是一回事,等想的时候,是否有人来租,则是另一回事。儿子给我定的月租是三百元,整个二层一起出租。

    真正的白菜价。

    但是无人来租,因为太偏僻了。有中介来说帮我们出租,被我拒绝了。我要亲自把控租客的人品。过了很久很久,我已经没了乍一开始那种热情,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的时候,有人来了电话,是两个女孩子。

    她们打电话给我预约看房时间。到了看房那天,我在家等着,来了两个打扮妖艳的年轻女子。一看她们这身打扮,就知道她们是干什么的,于是直接回绝了她们,借口很简单,价格上做文章。

    后来和徒弟武天莎谈及此事,她取笑我说“师父,何不收一个做我师娘,给你做饭,还可以陪我聊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9811/ 第一时间欣赏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 作者:姑苏寒蝉所写的《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为转载作品,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介绍:
号称毁灭之神的小行星阿波菲斯终于还是来了,它带来了严寒,同时,也带来了孤独。
本书是前一部《雪映姑苏之上官的日记》的续集。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雪映姑苏之孤独的日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