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当珍珠是大白菜
若是能不被发现的帮帮忙,那搭把手也没关系。
当然,利害相关的事情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缘由,月来想要知道大金制糖与玻璃的法子。
那些可都是能生金子的办法,实在没有人,有足够的钱,他们也能雇佣到人的!
月来的商船制作不说天下第一,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能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海外贸易可比陆上贸易的利润大太多了。
他们从海外带来的东西,这意味现在各地都没有,而他们卖去海外的东西,别的国家也是没有的。
铜币与银票各国之间并不相互通用。
但是金子与银子,各个国家之间都是通用的。
大金极其周边的买卖,内有皇商谭家,外有专卖贵物的冯家,月来除了罕见的珍珠还有利润,都占不到优势。
但是海外贸易可以,这种唯一的优势带来的不但有巨大的利润,还有一些大金没有的兵器。
可惜的是这些兵器的杀伤力很大,但是数量太有限了。
根本就没办法大规模的使用,月来的工匠自己又模仿不出来,真的是气人。
只能继续多赚银子,再多买一些。
月来想要赚钱的意愿很强,挑选赚钱的买卖却是真的强。
玻璃在海外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物品,但是做成玻璃窗式样的却很少,这些也是他们的商队出去拜访了很多工匠之后才知道的。
就算是有人做成玻璃窗了,想要做出一块光滑完整而透明的玻璃,并不比做一件高档的玻璃器皿花的精力少不说,像齐王府这般完全透明还光滑平顺,厚薄一致的,就还没有工匠能做出来。
原本觉得齐王府是坑钱的,多翻查探之后,月光太子就也是认了这银子是当花的。
当花的钱当花,想要赚的钱也要赚。
齐王让蓬莱繁华了起来,月来也没少买齐王府的东西然后去海外卖,赚的钱可不是翻倍这么简单,简直就是爆表。
若不是横空出了冯进这样的大奸商,若是早点发现糖与玻璃窗户的买卖,说不定能赚的钱更多。
当然他们从海外贩过来的商品价钱也不低。
气人的是,以前像钟表这样的东西,他们都是按照百倍的利润来卖的,还很抢手。
但是听说有人给齐王府送了一个大钟之后,齐王府的工匠就能造出简易的钟表了。
虽然模样是差了一点,但模样这东西好改进啊,万一真的做成了,他们又到哪里去找更好的商品来替换?
月来王室的心情很复杂,怎么齐王府就这么的诡异呢?
要知道这些东西他们自己也想要做的,不是一直没做成吗?
齐王府居然就做成了。
听说还能养珍珠。
自己养珍珠?那老天岂不是瞎了眼?
要知道月来的采珠人还要有多年的经验才能熟悉什么地方的蚌壳,什么样的蚌壳能有珍珠。
就算是经验丰富,也只是比一般人的成功率高一些。
你自己养,岂不是当珍珠是大白菜,说有就有?!
第797章 :处处碰壁的惠世子
但是齐王府的传说是王妃真的种出来了。
传说虽然的只有一颗,一颗就代表着可能。
钟表什么的能制作初类似的玩意已经让月来火大了,若是连珍珠都能种出来,月来还要不要活了?
所以惠世子若是想要对齐王妃动手,月来还是很支持的,最好就是把齐王也能连带的干掉,简直就能说完美了。
完美个头!
惠世子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流年不利,到哪里都是碰钉子!
齐王府齐王拒不相见,月来虽然见了,但是见面的也就是一个属下而已。
说话虽然客气,但是任何承诺都没有,见了也是白见!
为什么?
这样的局面绝对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甚至都想不明白,先皇死了那么多的儿子,一个个都是沉迷与皇权的争夺。
瑞帝的儿子居然会这般的软弱?怎么就没把皇室的优良传统给传下去?
就是当年的宋国公也是铁铮铮的汉子,怎么齐王就一点优点都没有继承呢?
在他眼里,不想要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真真实实拼一把的皇子,就是软弱无能之辈。
他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宋国公世子都敢迈出这一步,齐王居然不敢,简直就太出人意料了。
还有这月来皇室的态度,他就不信齐王横在这蓬莱不会给他们生死一线的压迫感?
怎么就只会呵呵笑笑,做什么都不敢往前迈出一步呢?
难不成那萧楚河或者麦芽真的有三头六臂能够威震四方不成?
无所畏惧的,哪有半点国之风范,难怪就只能做大金的附属国!
居然还想着独立出来,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惠世子越想,脑子里的想法就愈发的狠毒,还好宋国公府的兵权皇帝收上去就没还回来了。
不然这位自命清高的世子,说不定都要挂帅亲征了。
不是灭月来,就是打齐王府,这样才是一位枭雄该做的事情!
事实是,除了了一个世子之名,他什么都没有,此番铤而走险,只怕这世子之名也要保不住了。
这样,让他如何是好?
惠世子只觉得心口的怒气无处发泄,简直就是憋屈得要死!
一个个的,怎么就不能按照他的心意来?
最恨的是,当初明明就给齐王妃下毒成功了,偏偏被宝宁公主给碍了事。
不然御医如何能及时的查出齐王妃中了毒。
若是齐王妃死了,齐王娶了个门当户对的王妃,难道还是想现在这般在蓬莱折腾?
只要他还留在京城之中,权力之下,就由不得他独善其身!
他想得很简单,千错万错都是齐王妃的错,只要齐王妃没了,齐王就能做一个正常的皇子,就会做皇子该做的事情。
可惜顾大夫就住在齐王府里面,身为一个用毒与解毒的高手,顾大夫解毒的能力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小瞧的,他想要故技重施都不太可能了。
更何况,现在齐王夫妻连面都不见一面,他想要下手都没机会。
他也想过联系李嬷嬷,毕竟是宋国公的老人,总有几分香火情谊。
第798章 :急
可惜他好不容易见到了人,李嬷嬷也都答应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你说这齐王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居然连本世子见上一面都难?”惠世子忍不住的问道。
青衣也很无奈,他都尝试过翻墙破门,但是齐王府的防备比他想象的还要森严,就凭他们几个,就算是勉强进去了,也不可能抓到齐王妃或者齐王世子的衣角。
先不说安防的人数,就那些人的本事就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比拟的。
所以惠世子想要求见,就只能等着人家接见一条路可走。
若是别的人家,花点银子,打探一下主子的行程,路上偶遇一下也可以,但是齐王府就跟个铁桶一样,花银子也打探不出半点消息来。
这种生气却拿人半点办法的都没有的感觉,惠世子只觉得心里憋得慌。
他也不能傻傻的去找崔老太几人的麻烦,王妃与家族断亲,与崔老太更是仇人一般的过往。
碍于情面不能不往来,自己若是动手,说不定王妃还会给他写一封感谢信。
至于齐王那边,除了动王妃,他还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让王爷被牵动。
难道还去找冯家的小子吗?
虽然冯进是皇后的亲戚,但是惠世子心里高傲,可是瞧不起这样的家族的。
经商。
再有钱也只是个商户出生的下等人而已。
虽然大金的等级并非如此的森严,有钱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下,商人并不比农人、匠人的等级低,但是与勋贵相比,那就是下等人。
若不是冯家能有钱孝敬,只怕皇后都不会认这门亲!
惠世子不想拉低自己的身份去见冯进,冯进还不想要见他呢。
冯进与麦青青成亲已经数月了,原本麦青青对自己什么时候怀孕的事情很是紧张。
当初崔老太想要将她卖给杜家做媳妇,钱氏那个嘴贱的说她不能生养,她的心里阴影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当时大姑姑被陆家休弃了,小姑姑大龄未嫁,堂姐不能生育的谣言穿得整个村子里就没人不知道的。
面对各种人的指指点点,她一个小姑娘简直就抬不起头来。
也是到了阳县,生活好些了,她爹娘能赚钱,给自己买了个铺子做嫁妆,心里才有点儿底气。
然后麦芹、麦芽、还有麦秀娥也都生了孩子,她才暗暗的松了口气,麦家的女儿没有问题,她也没有问题。
听说很多人就是成亲当天就怀上的,她也是很期待的。
但是期待得多了,就是没怀上。
段氏心里急啊,家里的门户本就比不上冯家,若是不能早点有子嗣,岂不是让人看低?
看低了也就罢了,若是将来弄个小妾进门,可就不好说了。
就算侄女是王妃,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难不成还能说理不成?
以前他们这些人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十里八乡的虽然听说过“妾”这玩意,谁家都没有啊。
把女儿做人妾是件丢人的事情,但是男人纳妾却是有本事的事情。
第799章 :悲惨的王氏
段氏的焦虑直接影响到了女儿,但是这怀孩子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事情啊,当年董氏生麦芽也是隔了几年的,这几年可没少受家里的白眼与嘲讽。
没有孩子,家里的活计顺理成章的就是董氏做的。
有了孩子也一样,没有儿子就不算有孩子。
在老麦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媳妇,段氏的心底对子嗣那是看得比夫家还要重。
毕竟麦青青没有孩子,冯进可以再弄个女人来生,冯进没有孩子,麦青青难不成还能弄个男人来生不成?
男女天生不对等啊,真有什么事情,就算知道是女儿委屈了,还不是只能女儿委屈着?
就像王氏。
说起来也是王氏作的过分了,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害。
师家这次也是铁了心的收拾她,出了那事之后,不但给麦重阳硬塞了两个妾室,还什么东西都不再给她送了,只给妾室送,气得王氏吐血不说,麦栋连个面都没再露了,看起来也是被气得不轻了。
王氏的年纪想要生育已经难了,而那个两个妾室如今都怀了身子,一个个娇贵得不得了。
以前麦重阳还是忍让着王氏的,但自从妾室怀孕了之后,心就跟着偏了。
真吵起来,这两个妾室本是王氏挑的,王氏挑的时候本是想送给儿子,给师氏添堵的,却没想到居然便宜了自己的男人,来给自己添堵。
如此,王氏本就刻薄尖酸的性子就更加的刻薄了,男人不理她,小妾弄不过,就只能抓着自己两个儿子诉苦。
一天到晚抓着麦柱与麦梁两个孩子说他们的爹是如何的薄情,说他们的兄长是如何的不孝,说两个小妾是如何的狐媚祸家……
麦梁不清楚,麦柱可是清楚这两个女人是怎么来的。
当初为了给大哥硬塞这两个“狐媚祸家”的小妾,他娘不但弄残了大哥的手,同样还弄断了自己的腿。
“那两个姨娘不是娘亲自挑选的吗?放大哥家里就是为大哥好。放我们自己家怎么就不是为爹好了?”麦柱被王氏烦太多了,忍不住问道。
天天就是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天下所有的人都好像对不起她,而他们兄弟是王氏的儿子,就要与王氏同仇敌忾!
他现在已经有简单的是非观了,这事他爹可能不太好,但是他兄长就真的错了吗?
他不这么觉得。
其实二姨娘对他还不错,三姨娘也没对他使坏,不像他娘,只要他和弟弟哪天开心了,就歇斯底里的发火。
就因为她自己过得不痛快,他们这些人也就不能高兴?!
一天两天还好,一年多了,他娘还是这样,他又如何能够承受?
就是麦梁的性格都变得有几分孤僻乖张了。
这样不行。
麦重阳也发现了这一点。
但是有小妾温软在怀,他也不想再去招惹王氏,儿子带偏了也还是王氏的儿子,他能怎么样?
到底是乡下长大的孩子,与王氏不说有多好的感情,总也是共患难过。
第800章 : 急也没什么用处
结发妻子不能休,但见识广了,有些事情他也变了。
变得会“做人”了,
家里有了妾室,王氏三天两头的闹,王家人也时不时的来“打劫”一番,他也是受够了。
他能把王氏关在院子里,但不能阻止儿子去看王氏。
这仇已经结下来了,他也懒得总是贴着脸去讨好、维和了。
你自己愿意,他能怎么样?
虽然没有大儿子的孝敬了,但他自己的小生意做得还不错,日子也过得小滋小润的,就期待小妾再给生个与自己亲的儿子,将来好孝敬自己。
当然,他对两个儿子一点都不苛责,两个小妾也没谁说要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争家产而在麦柱两个兄弟身上去抠门。
麦家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还有师家为了气王氏送的首饰啥的,她们何必去找两个孩子的晦气。
又不是傻子,师家为了会气王氏?
还不因为王氏是麦栋的娘吗?
同样的,麦家兄弟也是麦栋的亲兄弟,真若是动手了,师家随便动个手指头都能把她们给捏死,还不如把眼前的日子给过好。
麦柱这一次的县试没有过,他爹只是鼓励了几句,王氏却像疯掉了一般,抡起一根棍子将他狠狠的抽打了一遍,就好似他做了多么不孝的事情。
吓得麦梁哭得不能自己,半夜做噩梦发起了高烧。
王氏知道后半点反省都没有,就叫着嚷着说是那两个小贱人要害自己的儿子,要麦重阳放了自己去照顾亲儿子。
好在麦重阳虽然不是一个能干的人,但还是没傻到把她给放出来。
倒是麦柱清醒了,至此没再踏入王氏的院子了。
麦柱没有去,麦梁又被他娘吓得厉害,也再没有去了。
王氏的院子就这么的冷清下来。
段氏虽然不同情王氏,说真的是那是咎由自取。
有崔老太压着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明显,没人压着的时候只恨全天下的人都要听她的。
害了大儿子还要害二儿子,连三儿子都不想放过。
是个人都难以相处。
但是王氏的错是王氏的错,对妾这样的女人段氏还是很敏感的。
还好麦小羊与自己的感情好,苦的时候一起苦,富的时候一起富,没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家里有什么事情也都是有商有量的,纳妾,那就更加不可能的了。
她家男人不纳妾不表示女儿的男人不纳妾啊。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个孩子傍身,如此,就算是男人纳妾了,至少还有孩子啊。
就好比王氏那个鬼见愁的性子,若不是有儿子,只怕麦重阳早就把她给休了。
麦青青也想有儿子啊,有女儿也成啊,这不是缘分没到吗?
冯进说了,孩子是缘分,缘分到了,就自然能到她们家里来的。
急也没什么用处。
再加上,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夫君有时候需要出去跑,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也是有的,这没孩子还真的不是她不努力。
她的努力现在在赚钱上。
堂姐现在已经正式的将糖厂的生意都交给了她。
第801章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价钱自然没有开始的那么优惠了,但是量大啊,若是王氏肯定会计较一家人怎么还涨价?
少不得闹腾一番,但是麦青青不会,因为她懂开始的零星生意是照顾自己,现在的大买卖还是照顾自己。
这东西卖出去的价钱也比以前高出好几倍,赚的钱自然也就更多了。
准确的说,麦青青的思想很大部分是受段氏的影响,也有很大部分是受麦芽与麦芹的影响。
虽然她也希望能家庭美满,子孙满堂,但并不觉得非得要这些东西才能活下去。
有自然是好的,没有,她一样是麦青青。
说起来有点儿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
冯进说:“我就是看着麦家女子这点,才想要娶麦家女子。”
“天下女子何其多,但是像麦家女这般个性的却是少之又少。”
麦青青很是爱听。
就跟当初堂姐所说的,世界上的人万千,大家都说好的未必就最合适,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若说冯进会看上自己,麦青青心里也清楚,与麦芹姑姑有很大的关系。
简直就能说是传奇了,冯进在京城与户部的几位管事关系甚密,王修然入了户部,冯家人自然也很想交好。
一来二去的,冯进也就与王修然熟悉了。
对于这个太子党的户部新贵,冯进是服气的,虽然与不少的老油条相比,王修然是有不足。
但是做为一个二十五都不到的郎中而言,已经算是顶顶出色了。
更何况这位户部郎中曾经还在翰林院做过。
虽然一般人能入翰林都不会去六部,毕竟前者是天子近臣,升官容易所需担负的责任小啊。
要是真出了什么大事,也就一刀咔嚓的事情,其余都不是事。
所以只有挤破了脑袋去翰林院的,没有出来的,
就算是出来,那也是要做大官的,做小官的还真的是前无古人。
一般人都会说是王修然的本事不济,到底只是个举人提拔上来的,并不是科班的进士出身,在翰林院里定是呆不下去的。
有什么待不下去的?
人家的各种建议都得认可的人,怎么就呆不下去了?
重要的是人家想去户部。
王家本就擅长经商,王修然一方面能读书,二方面也懂得辨识。
否则,哪里可能与麦家结交?
没有王修然的慧眼识珠,说不定王妃的发财路都还要多走几步。
户部是皇帝的钱袋子,再牛逼的皇帝也没有不花钱的,所以能赚钱的部门皇帝也是重视的,会赚钱的人不算什么,会帮皇帝赚钱的人,自然也有更大的提拔空间。
太子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西北一战,王修然代太子被俘,也算是救了太子的性命,保全了一国储君的尊严,就算他不入太子党,太子也会视为内臣。
而王府与齐王府的关系在那里摆着,就算是王修然的官不是很大,也没人敢使绊子。
与齐王结亲就两个途径,要么嫁皇子娶公主,要么与王妃的族人结亲。
第802章 :有意思
王妃的族人因为麦金山的缘故,都已经断得七七八八了,偏偏就与这位麦芹小姑姑感情最好,王家简直就让让人羡慕得发紫。
当然,王修然自己也是获得了巨大的好处的,就比如王夫人。
“说起来,王妃还是我与芹儿的媒人呢?”一次两人饮酒,王修然酒性上来了,跟冯进说起当年来。
当年王修然家中变故,父亲与伯父关系紧张,加上自己的性格使然,别说成亲了,就连说亲都没有。
“要不是朝廷办法了催婚令,说不定哥哥我现在还是个光棍呢。”说到这里,王修然有点儿小得意了,“夫人她也是如此啊,本是要慢慢挑选的,结果政令一下来,大伙都是急得热锅上的蚂蚁般到处找对象啊。”
“但是对象好找吗?不好找啊!”
呵呵,酒气上来,王修然说得更加得意了,“其实我知道她当时心里想的人不是我,但是那人错过了啊……不过我当时没想的人,就觉得这样的女子极好。”
“你不知道,王妃来跟我谈条件的时候,那哪是说亲啊,简直就是来做买卖,啥条件我都满意,人,我更满意……哈哈哈……”
冯进听得呆呆的,他就觉得他爹娶了三位夫人,保不齐就要娶第四位夫人了,但没有哪位夫人能有王夫人有意思。
这样的年代敢说出这样的话来,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有什么?!”王修然很少醉酒说夫人,但说起来就有掩饰不去的得意,你有能为了你千里奔波去战场同生共死的夫人吗?
他就有!
凶一点怎么了?他就愿意被夫人管着。
人家齐王还吃软饭呢,他听夫人的话有什么不对的?
“是极好。”看着麦芹提着王修然的耳朵将人给提走,冯进觉得极好。
他要娶的娘子就该如此,可不能是他爹弄到家里的女子一般,只知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讨男人花心,没得男人就哭哭啼啼的女人。
于是又悄悄的打探了一番,王夫人在京城那也是赫赫有名的。
王修然的官虽然不大,家世也才一般,但是得天子与太子青睐,又是这般的年轻,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因此,想要与王家攀上关系的人不少,对于这位王夫人那是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听说男人去了战场就不甘寂寞的跟了去。
听说在土匪窝里与一堆男人厮混在一起,还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还听说随随便便就与男人亲密接触,肌肤相亲,一点儿女德都没有。
这些,也有另外的版本,就好像那“不甘寂寞”是与夫君“同生共死”。
就好像那剪发立志是为了鼓舞士气。
还有那么什么“随便”其实是救他人性命!
等等。
还有就是王夫人持家有道,擅长经营。
王夫人女红了得,刺绣的东西都乃是上品等等。
最有意思的当数王夫人喜爱各种绫罗绸缎,无奈王大人官阶太低没资格穿,所以一直在鼓励王夫人升官!
第803章 :找一个有个性的女子不容易
冯进越是打听,越觉得这样的女子才值得娶,可惜名花有主,他晚生了两年。
晚生两年就晚生两年吧,王大人说了,“麦家的女子,皆有个性。”
事实果然如此,齐王妃就也是个有个性麦家的奇女子。
走南闯北遇到的人多了,但像齐王妃这样的女子,估计天下也只有一个。
难怪连萧楚河那样的人都会折服,是他也会。。
齐王妃是别想了,时间没赶上,王妃的妹妹才出嫁,错过了。
就算是没出嫁,两人的年纪隔得有点远,也是不现实的。
然后就是麦家其她的女儿了,一番打探,居然就只有麦青青一人还未说亲。
说亲这样的事情不能不急,也不能太急。
不早不晚才是刚刚好。
虽然麦青青不如麦家其她几位女子有个性,但是比他爹娶的那些胭脂俗粉要强不少。
毕竟在大金找一个有个性的女子不容易。
却没想,成亲之后,麦青青比他想象的有个性多了,只是那个性没那么张扬罢了,但骨子里却是自己喜欢的那种。
冯进觉得自己太有眼光了,瞧见了麦芹,就知道去麦家找媳妇。
至于小妾什么的?
他爹那一院子的小妾他到现在都还没有认全,实在是见不得男人三妻四妾的。
没孩子?
没孩子不能收养吗?谭家现在的家主孩子都是收养的,他连冯家的家主都不是,怎么就不能收养一个,非得弄个小妾来将家里搅和得乌烟瘴气的才成?
再说了,两人现在还年轻,急什么?
段氏听得女婿一番话,觉得自己真的急了个寂寞。
想不到冯家公子为了娶自己的女儿竟然是花了这般心思的,简直就不可思议不说,简直就违背常理!
不过想想当年董氏想要劝女儿给齐王纳妾,结果被齐王敲打了一番,就想,能与齐王混一起的人,果然都是违背常理之人。
违背常理就违背常理,段氏这些人见到的违背常理的事情还少吗?
只要是对自己女儿好,管他呢,又不是伤天害理。
再说了,麦家的姑娘就这么有个性,她这当娘的也骄傲。
当初头胎是女儿的时候,她可没少担心,若是像董氏那样十年才生得出一个儿子来,那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担心那么多,最后还不照样过?
瞧瞧董氏,还不是靠着女儿的光在能在那京城做官家老太太?
他们家女婿孝敬的也不少,钱银就不说了,就那些稀罕的玩意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怎么都讨喜。
再看看崔老太,生了四个儿子,还最后体己的还不是个闺女?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这时候,去年这时候,家里的粮食还要算计着吃,就上顿与下顿没接上,日子不好过。
但今年不一样了,前面一季稻子的产能就能熬过青黄不接的时节,去年可是有三季。
油菜虽染不能当粮食,但是个人都知道,油水这东西最饱肚子了,做菜的时候多放几勺油,就能少吃半碗饭。
第804章 :踏青
其实蓬莱的天气能种三季作物不说,就是蔬菜也比北方能多长几茬,家里就算是没有粮食,市面上也都是有的。
不过是农人对粮食有种坚定的执着,崔老太就算做了老夫人也是如此。
去年是从开春开始就盯着地里的东西。
好在去年年底家存的粮食已经足够吃到明年秋收了,还有不少的粮食能够拿出去卖。
可惜蓬莱的粮食显然是供过于求,市面上的粮食卖不起价钱,倒是菜籽油的价钱好点。
所以,现今的崔老太没有缺粮的烦恼,而是想着以后就种两季,一季油菜,一季水稻,空下的时间可以重点什么别的。
种什么还没想好,也不着急,听听王妃到时候怎么说。
趁着天气好,带着三个孩子出来挖野菜。
下过几场春雨之后,天气晴朗起来正是挖野菜的好时候,顺便也给晚餐添点新菜。
以前冬天就吃萝卜白菜也习惯了,现在冬天好几样菜式吃,但翻来覆去的就觉得嘴巴里面没味。
刚好天气好,人的心情好。
麦桐还是很小的孩子,哪里懂什么挖野菜,纯粹就是玩泥巴。
另外两个小的本还有点拘束,但见麦桐玩得这么开心,就也加入了。
左右家里有人洗,崔老太也不拘束着,只要不把身子弄得太湿,着凉,就怎么开心怎么来吧。
麦桐玩着泥巴,突然看到有个小手居然也伸了过来,有些不满,再看,“小可怜?”
小可乐一点都不可怜,但是麦桐也不明白大伙为什么要这么叫。
不过既然是自己的外甥来了,那就一起玩吧。
于是地里多了几个小泥人。
看到麦芽与萧楚河,原本在挖野菜的崔老太站了起来,笑着问道“王爷,王妃,你们也是来挖野菜的吗?”
麦芽远远的瞧着这里的人有点儿眼熟,凑过来还真的是熟人。
于是就过来打个招呼。
她不是来挖野菜的,本是带小可乐与小梨子出来放风筝的,现在孩子们都玩泥巴了,也就没风筝什么事情了。
看到崔老太篮子里的翠绿的各种野菜,道:“出来踏青,你们这是在挖野菜?”
崔老太手上还有一把小铲子,显然是有自己亲自动手的,不过她年纪大了,只是想回味了一下野菜的滋味,并不想折腾自己的老骨头,所以还带了一个小板凳,挖野菜的时候坐着挖,可比蹲着松快些。
瞧着那篮子里的野菜也是快满了,麦芽好奇的问道:“这地里的野菜多吗?”
“多。”崔老太现在就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瞧着孙女愿意搭理自己,就觉得开心,“现在正是荠菜的时候,我今天挖了不少,要不王妃带一些回去?”
麦芽也没推辞,一点荠菜还是受得起的,于是大方的笑纳了。
刚好,回去包个荠菜饺子,让舌头换个鲜滋味。
小世子没听说过荠菜饺子,准确的说他还听不懂,但知道能吃的,就挥舞着满是泥巴的手,叫着“吃吃……”
第805章 :只有你自己觉得合适
瞧着他那嘴馋的样子,萧楚河坏心思的扯了一根荠菜下来,随便用手擦了一下,在他面前晃了晃,“给你吃。”
小世子的眼睛更亮了,“爹,要……”
瞧着小世子就这么生吃,大伙想这真的是亲爹吗?
众人齐齐无语。
麦安年纪大一点,但也嘴馋,他不会去找那个总是作弄他的姐夫,而是扯着崔老太的衣服问道:“奶奶,我也想吃饺子。”
崔老太本是想要笑呵呵的答应的,但是看着衣服上泥,也有点被传染般道:“不行,我们家晚饭吃荠菜面。”
面?他们家就是开米粉店的啊,有的是面条。
面没有饺子好吃,麦安有点不喜欢,于是看着卢震问道:“小哥哥,你也喜欢吃饺子对吗?”
卢震无所谓,道:“都行。”
麦安还是想吃饺子,想拉拢妹妹,妹妹和小梨子都在玩泥巴,没有理他啊。
麦芽瞧着自己这年纪小小的表弟,也是笑了。
崔老太年纪大了,心肠一下就软了,“那成,我们明天吃饺子。”
”嗯。“麦安用力的点了点头,然后叮嘱道:“奶奶,你可别忘了跟娘说。”
崔老太道:“好——”
一群孩子先是玩泥巴,然后就跟着齐王殿下放风筝。
齐王虽然喜欢捉弄人,但是放风筝那真的是厉害,飞来飞去的,人都像风筝一样居然能飞,原先喜欢粘着麦芸的一群孩子,现在都粘着齐王玩得欢快。
中午的时候一群人也没回去,齐王妃准备了各种便当,崔老太也是带了糕饼什么的午间充饥的。
吃了午饭,麦芽便真的跟着崔老太几人挖野菜。
没办法,日子太单调,冬天齐王府的伙食真的很多花样了,但是比起新鲜的野菜而言,真的乏味了。
加上前些时候为了赚钱,把自己搞得太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单纯盲目的休息又太无聊,她觉得寻些不一样的事情做最好。
挖野菜就很合适。
一个王妃去地里挖野菜,也就只有你自己觉得合适吧?
王妃都去挖野菜了,其余的人也就没有闲着了,大家都当是团队建设,一起来挖野菜吧。
就连孔雀都下地陪着王妃挖野菜。
野菜要挖,王妃也要保护。
蓬莱的春天虽然来得不是一般的早,但等菜园子能长出心的菜来,也还要十天半个月才行。
吃野菜也没什么不好啊。
刚好清清过年期间满肚子的油水,用现代的话来说降降油脂。
以前大部分人家都是缺油水的,而野菜不经油水炒,就水煮着有多难吃,麦芽也是记忆尤新的。
毕竟刚来的时候,董氏那一个生锈的铁锅用白水煮的野菜是什么滋味,她估计这辈子都没忘记。
原本是发誓这辈子都不再吃这东西的,但是日子好了之后,尤其是这个年过了之后,她觉得自己还挺需要的。
现代社会的餐馆也有不少野菜登上大雅之堂的,味道并不差。
董氏煮的那么难吃,主要还是没有放油。。
第806章 :吃野菜
那时候向阳村的人炒菜一般还会用锅铲与油碗碰一下不舀的,用那锅铲上象征的一点油就能炒一大锅菜。
而她在那旧宅子里吃的那一锅野菜是纯粹的水煮,一点油星子都没有,自然不会好吃。
不但不好吃,还超级的难吃,就是吃草。
至于现在,那就不一样了,至少家里的油盐是足够了,再悄悄的买本菜谱,一切就都完美了。
野菜这东西喜欢油,只要油放好了,根基就打好了,别说杨妈妈等人了,就是庄子出生的兰钏等人也没料到王妃能把野菜折腾得这么好吃。
若不是亲眼看着王妃从野地里挖出来,都不敢相信他们吃的是野菜。
没天理啊,别的是没得比了,但是比吃野菜居然都比不过王妃,兰钏金钏几个吃过之后,觉得都要怀疑人生了。
如此三番,彻底没了念想。
果然,呆在王妃身边就要多学习王爷,瞧瞧到哪里、做什么都是“小姐姐最棒”,完全不需要接受精神的冲击与自我怀疑。
不过野菜再好吃终究是野菜。
若说王妃厨艺好,还能得个夸赞一二,但若是说王妃野菜做得好,怎么都与身份不匹配。
所以这惊叹,也只能埋在心里。
作为一个喜欢赚钱的主,麦芽自然也发现了这个时节赚快钱的机会。
自己不方便,在大姑姑的米粉店里卖倒是极好的。
“好吃。”麦芸看着两个吃得欢的孩子,忍不住看着崔老太说道:“你说,我们在村子里也是吃了十几年的野菜了,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野菜,王妃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崔老太倒没觉得是麦芽想的办法好,而是觉得王府有钱,所以舍得放油。
“这野菜多放点油,整个的味道就全变了。”崔老太也多吃了好几口,口感比地里长的白菜、菠菜、木耳菜都要鲜。
不但鲜,还香。
麦芸觉得也是,“这也就是去年种了油菜籽,这油才多了起来,不然就那一年二十来斤的猪油,谁还能舍得放在野菜里炒?”
有油了,才舍得这样吃,步骤没太大的难度,就是多放了两勺油。
崔老太又吃了一个荠菜饺子,笑得跟个花一样的道:“那可不是。”
然后又道:“你说那丫头怎么就知道那油菜能结出油来?”
开一片还好,单独开连观赏价值都没有,就算是路边长着都会当野花给折了,怎么会知道那细小的果子可以榨油?
麦芸也不知道,但对麦芽的本事一点都不会怀疑,猜测的道:“大概是心细吧。”
“心细呀。”
“可不是吗?”麦芸觉得自己猜想的当是对的,“您想想向阳村那山上的茶籽,有多少人曾经摘了吃了,就觉得那味道定是不能吃的东西,不少人还砍了当柴火给烧了的,谁想过能榨油?”
是啊,向阳村多少人就靠着山上的茶籽发了财?
崔老太不太愿意想当初苦的日子,但也不能不承认这是麦芽的本事。
第807章 :卖野菜
油菜籽哪里来的她不知道,但是那山地上长的茶籽树从她嫁入向阳村就是有的了,那时候别说麦芽了,就是麦芽她爹都还没出生呢。
天天在山上空长着,就没瞧见谁家懂得用那玩意榨油。。
榨出来的还是黄金油,比菜籽油的价钱还要高不少,比猪油都还贵。
“不说那油的事情,就说这些个野菜,都是地里挖的,真的能卖钱?”崔老太听了麦芽的建议倒是给挖了不少的野菜。
一部分做了荠菜鲜肉饺子,一部分洗干净了,码齐了,准备放在店铺里卖。
但到底是野菜,南州城的人会买吗?
南州城有钱人多,吃得起肉的人也多,而现在新鲜的蔬菜还没有上市,肉铺的肉倒是不少。
崔老太虽然炒野菜的时候没忘记放油,但吃野菜到底比吃鱼肉感觉清爽,至少在这个时候吃,舌头新鲜啊。
她们如此,别人也是如此。
这野菜能卖钱,那么这米粉店,也能多点进项,就算不是大钱,谁还嫌钱多不成?
比起以前宠溺大房的几个孙子,她对麦桐与麦安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蓬莱有免费的学堂,但主要是教识字,真的能识文断句还是要请正规的先生教的。
孩子们玩耍可以沾齐王府的光,读书,崔老太可不想沾齐王府的光,倒不是她节操有多好了,而是齐王带孩子真的太不靠谱了。
麦芸得两个孩子不容易,将来可是要养老送终的,怎么也不能在齐王府给折了。
如此请先生是要花不少银子的,到时候还有麦桐的嫁妆,麦安的聘礼,都是要用钱来准备的。
所以这钱还是要赚点才好。
想到这,崔老太也很实际,让人在自己庄子里将王妃说的各种能吃的野菜都挖了一些,就地洗好了,按照一盘菜的分量扎成小把。
这个三房那边的经验她也是学了一点的,按照分量扎捆***按斤卖好卖。
米粉店里卖野菜?
店铺里的伙计心存疑惑,问道:“东家,这些可都是野菜,会有人买吗?”
麦芸道:“会的。”
最先卖掉的是荠菜,因为米粉点的荠菜鲜肉饺子真的太好吃了,虽然是野菜,但是比纯粹的猪肉饺子好吃啊。
还有这荠菜手擀面也是好吃得很,想不到这荠菜面配大骨汤、再加上一点儿的香油能这么好吃,大伙买荠菜的热情很高。
几乎吃过这两样东西的人,都会买一些回去。
大伙也知道这些是野菜啊,又没。
但是年节已经过完了,大伙都要上工干活,几个人有功夫花时间去城郊挖野菜不成?
再说了,城郊的地还大部分都是有主人的。
四文钱一扎的尝鲜价,就算是吃亏上当也就四文钱的事情,有什么舍不得的?
至于其它的菜没人买,麦芸觉得是因为大伙不会做。
像她这样,自以为吃了十几年的野菜,吃的就是野菜的真滋味,却不想是打开的方式不对,所以才错过了它们的美味。
第808章 :授人渔
所以在午间饭点的时候,亲手炒了几盘,给吃粉面饺子的客人一人送一点当做是臊子尝尝。
这一尝,所有的野菜就都销售一空。
还有不少没买到的人连着问明天还有没有。
当天晚上,本不是很管店铺生意的崔老太也忍不住问赚了多少铜板。
麦芸与店铺的伙计数了数,光是卖野菜就得了两千多个铜板。
四文钱一扎,这五百多扎的野菜可是要扎洗的,虽然也不是很累人的活,但是也得有钱赚才成。
没想得到的钱很喜人,简直比做正经的蔬菜生意还要多得几分。
毕竟除了人力,几乎没有成本。
而这年头的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困成扎的野菜卖得好,荠菜饺子和荠菜面也得好,这可比单一卖成扎的野菜要赚钱得多。
崔老太心里那个喜,那个乐,这银子可比卖茶叶蛋来得还要容易。
虽然也要给庄上的庄户们分一点,但是老太太还是挺高兴。
当下就让人传话给庄子里的人,明天再多送一些来,现在春耕已经开始了,庄户们都要忙着地里的活。
庄户们忙,庄户的孩子们可以挖野菜啊。
这既不是力气活,也不是技术活,是个人都能干,有钱赚有什么不好。
麦芸有些担心的道:“这东西到底是贱货,只怕做不长久。”
崔老太显然更加明白道:“那是自然的,这野菜也就是几天的新鲜劲,这城里人是没地才想吃个新鲜的劲,城郊乡下谁家还没个土可以挖?过不了几天只怕就会有很多人抢这生意了。”
麦芸看着崔老太问道:“那到时候怎么办?”
“到时候我们就歇着不干了啊。”崔老太完全没觉得这会有什么问题,接着道:“就趁着这几天还能有行情的时候,卖个实际二十几两银子足以。”
这点银子与王妃比那是没有办法比的,但就他们家来说,也是不少的收入了。
麦芸虽然比刚回麦家的时候好不少,但做生意什么的还是远不如段氏他们,更别说是麦芽了。
好在沾王妃的光,得了做米粉的法子,在京城的时候麦芸的米粉店也是赚了些银子的,来蓬莱之前,麦芹又给塞了不少。
蓬莱首年开荒得地,路上听麦芽的建议,路上经过牙行只要有在卖的粗人,就都买了来。
粗人的价钱便宜,很多还是拖家带口的,也就都买了。
一路买买卖的,真到这南州城已经有百多人了。
有王妃罩着,也不怕这些人造反,到了蓬莱就使唤着开荒。
还是沾王府的光,在南州城近郊给占了大片的地来开荒,别的不说,就说这卖野菜可不就方便多了?
不用去王妃那里打秋风,哭着抢着要银子,就能把日子给过好。
段氏当初没买这么多人,也是后悔着,不过她擅长经营,到南州城的时候抢先了几天,趁着店铺的价钱便宜,买了不少门面。
麦芸现在经营的,还是她给挑剩下的,也能有很。
第809章 :一点都不恨吗?
不过段氏的眼光也是好的,就算是挑剩下的,做米粉的生意也是好的。
除了过年开节的那几天有点儿挤,其它的时候生意都是刚刚好的样子,不会太累,也不会太清闲,但是一个月除去各种开销,能够盈利的也就是十来两银子,与段氏的经营没办法比。
一个月能剩十来两的银子已经是当年不敢想的事情了,还有地里的收成是另外的进项,小日子已经是相当的富足了。
不过崔老太发现自己能赚钱之后,就也是积极的寻找赚钱的门路,什么茶叶蛋、野菜都是她积极的成果。
别说一二十两银子了,就算是一个铜板,她都愿意去努力一下。
自己能多赚几个银子,怎么也都比以前追着几个儿子媳妇一个铜板都要抓自己手里的强。
如此,以前不抠不闹四房都不愿意给她孝敬,现在日子好了,脾气也好了,与老四的关系也跟着好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还一起吃了年夜饭。
如今走动起来,段氏也不用她给脸色敲边鼓啥的,不但时不时的就来走动一番,还从未空手过。
至于麦小羊每次给的孝敬银子,老太太也都一个个的数得清清楚楚的收好了。
对此,萧楚河也是有些奇怪,问麦芽道:“当初老太太那样对你,你就一点都不恨吗?”
麦芽道:“怎么会不恨?是有一点啊。”
撇开原主不说,就说穿越过来之后崔老太对他们一家子所做的事情,那就没办法一点都不计较。
“既然如此,你还这么帮衬着她?”
那些事情萧楚河自己都有经历的,就觉得该把那老太婆给丢阴沟里去才对。
居然还让她活得这么安稳、自在?实在是有违快意恩仇的感觉。
至少像麦高山的处境才能对得起往日受的苦与今日得的势。
麦高山现在的处境也不能说太糟糕,不过是随着开渠的队伍在蓬莱奔走罢了。
不许离开,不许跑,但总归有个落脚的地方,顶上有个遮雨的地方。
干活嘛,麦贵义都干得麻木了。
不干两个人的活,自己就吃不饱肚子,但是这本就是苦力,真要干两个人的活,对身体也是巨大的损耗。
偏偏麦高山就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啥活都干不了,天天在树荫下来躺尸般躺着,再容易的活都不愿意搭把手。
没办法,麦高山就是这样的人。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有崔老太当枪使,他就只要暗地里坐享其成就行了,不少的人都还觉得他这个人不错,就是媳妇没娶得好,把家里弄得一团子糟糕。
就连麦贵义也忍不住是这么想的。
当初他在家虽然是不用干什么的,但到底不像兄长麦贵祥一样得全家的重视,也不像麦贵忠一样年纪小有崔老太的袒护。
与二房、三房和四房的几位堂弟相比,他的日子还是很要的。
但与自己的几位亲兄弟相比,又让他很是愤愤不平。
他觉得这都是爹娘偏心,这都是崔老太给作的。
第810章 :麦贵义
好不容易他爹做官了,没带麦贵祥也没带麦贵忠就带了他和麦秀娥去赴任。
他心里很是得意,有个当官的爹,他就是管家的少爷了。
少爷看着他爹为了银子,把他的亲妹妹给卖掉了做人家小妾。
少爷看着弋阳府大乱,他爹一个人卷了银子给跑了。
他想去追的,但是没有追上。
没追上还要带着麦高山这个老不死的。
要不是知道麦芽做了王妃,他还真的想把这好吃懒做的糟老头子给丢了,半点用处没有也就罢了,还要动不动就端出爷爷的身份来压着他。
两个人都是好吃懒做的货色,能要饭就绝不做事,好不容易才攒出一点儿银子,依旧是靠着乞讨到了蓬莱。
他到蓬莱来做什么?
就是乞讨的日子也比在这里做苦力的强啊。
比起麦芽等人不想再回忆在向阳村的日子,麦贵义还很很怀念的。
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吃饱肚子。
虽然比不上哥哥弟弟,但是比几位堂弟来说,强太多了。
这个年纪,他娘也该给他说媳妇了吧?
如果他娘还在的话。
他爹休掉他娘的时候,他觉得小崔氏是咎由自取,觉得都是崔老太不该老不死,觉得是麦芹那些人小题大做欺人太甚。
但他终究是没有阻止他爹这么做的。
他也不想啊,但是阻止能有用吗?
没有用的,没多久他就听说小崔氏疯掉了。
当时他挺恨崔老太的,若不是那老太婆病得要死不活的,他爹怎么会休妻?
他娘可是崔老太的侄女,崔老太居然都不给他娘求情?
听说麦芽与崔老太都能冰释前嫌了,他自然觉得是人言的压力大,王妃就要有王妃的样子,必须有礼节孝道才行。
连崔老太那样的老妖婆她都能原谅,她还姓着麦,难道还不能原谅自己的亲爷爷?
他根本就没想过崔老太还心疼麦芹姑姑,而麦芽与那个毒舌的姑姑感情好。
就算自己不喜欢崔老太,但也不会阻止麦芹孝敬崔老太。
至于麦高山?他一直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长,自然是不用疼惜哪个孩子的。
孩子生养出来拉扯大了,自然就要孝顺自己才对。
对个屁!
若不是那糟老头子临时想出来的,与其在麦芽下面讨生活,不如一次多要点银子更快活,他会想到绑架这样的事情?
千错万错,麦贵义觉得自己最大的错就是不该和麦高山在一起。
这老头小的时候就没疼过自己,这一路还是自己讨饭养着的,没想到现在居然啥活都不干还是巴着自己吸血。
不知道是真的太累了,还是气急了,麦贵义就这么的病了。
这病来得急也来得重。
干活是不成了,躺着喘口气都累。
麦高山这时候是真的急了。
麦贵义不干活,他就真的没饭吃!
他是王妃的爷爷又如何?还不是没人理睬!干活才有饭吃!
做苦力你还想讲道理?开始就别干违法作乱的事情!
你要是当初不勒索王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