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皇上您该去搬砖了TXT下载皇上您该去搬砖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跟风狗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txt下载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87. 最大的隐患1

    于奇正急得都上火了。

    自己这么辛辛苦苦打到河内,居然白费力气了一番。更让他担心的是,现在把交趾郡府都给灭了,那些绑匪会不会恼羞成怒把晓鸾给撕票了。

    沐儿和张宠一回来,于奇正对徐进二人说了句“这里交给你们了”,就急不可耐地带着自己那一小队人往回赶。

    既然那些绑匪没进交趾郡范围,就肯定还藏在红河,现在要赶紧回去细细查找。

    。。。。。。。。。

    “什么?直接拿下了河内?”李世明猛地站了起身。

    朝廷上鸦雀无声。

    这是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于奇正竟然率领没有经过任何动员,也没有携带后勤补给的一万红河府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破穷兵黩武的交趾军数道防线不说,竟然直接拿下了交趾郡府。

    搞清楚战报之后,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明沉思了好一会之后开口了:“下诏,交趾郡改安南都护府。原红河府兵都尉徐进改任安南都护府都护,原交趾郡越池守备阮德孟人安南刺史。”

    因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圣上还没有说如何处理,所以礼部尚书出班应喏之后,站在原地没动继续等着。

    “暂时就先这样吧。”李世明有些疲倦地挥了挥手。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样,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作为军中统帅出身的李世明,太清楚对于“外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将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不过,民心方面他倒不是特别担心。毕竟对于百姓来说,不管多么优秀的将帅,也都是在皇帝的指示下做事。将帅打仗打得好,也是皇帝有用人之能。

    李世明所担心的,是军心。

    军心和民心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对于军人来说,对“常胜将军”的崇拜和仰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比李世明更加清楚。

    当然,对普通将领来说,还存在着一个“嫡系”的问题。

    但对于有“战神”光环的将领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嫡系不嫡系的问题。

    比如于奇正,现在无论把他放到哪支部队中,下面都不会有任何人不服,而且整支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将会迅速地上升一个甚至几个台阶。

    如果一支部队内部派系错综复杂,那么就会自己制衡自己,降低战斗力。

    但是如果下面的军官和士兵全部都对某个主将死心塌地的话,对皇家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这次平息交趾之乱后,于奇正在军中的威望会高到什么地步是一件可想而知的事情,李世明感觉到甚至连自己都隐隐有镇不住的不安。李经绝对没有制约于奇正的能力。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儿子留下一个最大的隐患。

    这个道理圣上明白,军中的几个大佬也都一清二楚。因此在这个时候,谁都不能去给于奇正说好话。毕竟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将来万一有什么问题,谁都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李世明决定先把怎么处理于奇正的事情暂时压下,还是按照原计划先押解回京再说。

588.发新的诏书2

    就在这时,另外一个消息传了上来:邕州府捕获到了劫持绑架新晋才人秦晓鸾的歹徒,秦才人已安然无恙,现在邕州府衙。护花太监王忠宝已日夜兼程赶往邕州府,迎接秦才人。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劫持秦晓鸾的几个家伙,由于红河州卡紧边境,于是想到了先派人让红河州以为他们已经回到交趾,然后放松边境管控。

    一伙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汉军竟然直接不宣而战。更意外的是,老街一日内就被攻下。

    几人商量了一下,再想从这边回到交趾已经不可能了,继续藏在红河只会越来越危险,干脆绕道邕州,从邕州方向入境交趾。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邕州这边这段时间大大加紧了边境地区的防护,一伙人只得在邕州租住地方先潜伏起来,等到风声过去了,再想办法出境。

    与红河那边不同的是,之前他们在那边一条线上的所有活动都是预先就密谋好,所有落脚点也都事先准备好了。而邕州这边临时这么租房,就不那么容易了。

    由于最近两边的关系紧张,邕州的百姓对交趾人也是十分警惕。

    尽管绑匪是派出他们中的汉奸去租的房子,但入住时还是露出了马脚,被房东偷偷上报给了官府。

    邕州官府正好收到了从朝廷传来要求协查秦晓鸾案的通报,当即高度紧张,派了本州最优秀的捕快夜半突袭,将绑匪擒获,救出了秦晓鸾。

    王忠宝说服徐进之后,并没有随军南下,而是一直在红河州府,继续四处打探秦晓鸾的相关消息。收到邕州府的消息之后,立即赶了过去。

    这个消息令李世明精神一振。

    之前暂缓于奇正的处理,还有一个眼前不太好对付的事情。那就是虽然攻下了交趾府,也擒杀了阮文同,但交趾局势仍不明朗。

    在交趾各地,尤其是东线这边,还分布着大量交趾主力。这些军队现在肯定是蠢蠢欲动。

    尽管已经任命了徐进和阮德孟,但就凭他们两人,很难收拾这个残局。有于奇正在,对其他的交趾军队还是个威慑。如果现在就处理于奇正,剩下那些交趾军极可能叛乱。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徐进他们能否支持到朝廷西线援军进入河内,是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已经找到了秦晓鸾,一切事情都好处理得多了。

    李世明当即又颁布了一道诏书。

    晓喻交趾各地,交趾郡守阮文同色胆包天,竟敢派人入境劫持皇帝陛下的才人。朝廷震怒之下,命红河都尉徐进、越池守备阮德孟等人擒拿阮文同。

    逆贼阮文同、武笋甲等人竟敢骑兵相抗,被徐进、阮德孟处死。

    现令各地守备,即刻服从新任安南都护徐进、安南刺史管理。

    这道诏书下得极其巧妙,只字不提阮文同欲起兵叛乱造反,而是抢皇帝女人这样的私事。只要这件事的定义不是“造反”,交趾各地的官员就不会牵涉其中。

    李世明有把握,这样一来就能稳住其中大部分人,不会马上直接起兵叛乱。

589. 深深的怨恨3

    再紧接着,李世明又下了一道诏书。

    复州府天门县女秦晓鸾,秀外慧中,才貌双全。现正式册封为才人。

    因其先建荆州城,后建镇南县,非同一般女子可比,先御赐姓“武”。

    着护花太监王忠宝即刻护送武才人上京入宫面圣。

    诏令由荆州刺史左翰升即刻派人护送武才人家中亲娘上京。

    镇南县尉于奇正忠君体国,不远千里前往缉拿劫持武才人之歹徒,现升其为秘书监秘书丞,赐孝武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即日赴京赴任。

    诏令复州府即刻派人护送孝武男父母家人上京团聚。

    。。。。。。。。。。

    于奇正回到红河,先去见了已经回到红河州疗养的丁武,然后得知了秦晓鸾已经在邕州被救的消息,当即和张宠、沐儿两人马不停蹄赶往邕州。

    到了邕州之后,邕州刺史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

    但当于奇正问到秦晓鸾的事情时,就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

    于奇正耐着性子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去问时,刺史干脆直接否认有秦晓鸾这么一个人。

    急红了眼的于奇正,把刀架在刺史脖子上。

    毕竟是从战火中滚过的人,这么一发威刺史也怕了,于是说出了秦晓鸾已被册封为才人,三天前在护花太监的护送下,前往京城。

    于奇正当即怪叫一声,吐出一口鲜血,晕倒了过去。

    在邕州府医官的尽力抢救下,终于把他救醒了过来。

    于奇正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马朝着京城方向跑,其他人再怎么劝也劝说不住。

    。。。。。。。。。。

    已经在轿子里面做了多久,秦晓鸾完全不知道。

    这一路上她都像一个木偶一样,脑海里全都是空白。

    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地点,没有了所有的感觉。

    所以,也没有眼泪。

    她的眼睛失去了往日里的所有神采,只剩一片空洞。

    于奇正不顾一切的去找自己,最后踏平了交趾的事情,她已经听王忠宝说过了。

    秦晓鸾不知道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

    在此之前,她总以为自己和那个无赖之间,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还会见很多很多的面,还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切就这么戛然而止。

    虽然即使没有现在这件事,作为现代人的她,也不太可能接受已经有了一个两个,未来还可能有三个四个女人的男人。但是那是她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一个叫做“皇帝”的人一句话,就这么一刀就割裂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对那个痞子到底有没有感情,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但还是很难接受这种比死别还痛苦的生离。

    未来会怎样?

    进入深宫之中,象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去和一群数不清的女人去宫斗,去争夺一个脸上长满老年斑的男人的欢心?还是象古诗词里面描述的那样,做一个深宫中的怨妇安静的老去死去?

    秦晓鸾觉得很讽刺,特别特别讽刺。

    她现在只恨一个人,深深的怨恨一个人——那个叫“我是跟风狗”的家伙。

590. 圣上的苦心4

    当初她穿越而来的时候,以为自己会遇到当妃子当皇后什么的传统剧情。

    结果自己被安排的剧情居然是当一个搬砖的包工头。

    现在当我已经适应了这个剧情的时候,然后套上主角光环,进入什么“妃子”模式。

    这跟风狗实在太不是东西了!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一开始直接进入宫斗模式?为什么让我认识于奇正?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可是,跟风狗也无法回答她的这些问题——因为他没办法穿进书里面告诉秦晓鸾是怎么回事。

    “娘娘,到京城了。”王忠宝的声音传了进来。

    秦晓鸾漠然地掀开帘子,看着几里之外高大的城墙。

    这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高大巍峨的城池,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而现在在秦晓鸾眼里,这座城池只是一座巨型的监狱。

    在这个巨型监狱之中,还有一个更为坚固的中心监狱。那里关押的都是一些死刑犯。

    而她,秦晓鸾,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被“时间”杀死在那座叫做“皇宫”的监狱之中。

    天空下起了雨,而且越来越大。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秦晓鸾的心跳突然变得和那密集的马蹄声同一个节奏,她赶紧放下了帘子,坐回自己的位置之上。

    “晓鸾!”于奇正焦急的声音传来。

    秦晓鸾痛苦的闭上了眼睛。现在马蹄声已经停止了,但是轿子外面的节奏并没有变缓——那是急促的雨点声。

    “让开!”于奇正对着挡在面前的士兵吼道。

    面对这个偶像式的人物,士兵们很为难。如果换作其他人,他们会严格遵照自己的任务,阻拦住想冲向才人的家伙。

    可是,他们实在做不到对这个自己心中的大英雄刀斧相加。

    于奇正一步一步朝着轿子走去。

    “于帅,你不能这样!”王忠宝扑到地下,紧紧抱住于奇正的腿。

    “放开我!”于奇正嘶哑的嗓音,听上去就像野兽从喉头发出的吼声。

    “不行,你不能这样!”王忠宝尖利的声音嘶叫道。

    “你放不放?”于奇正声音变得暴躁起来。

    “不,我不放!”王忠宝带着哭腔叫道。

    “放开我!”于奇正用另外一只脚狠狠地踹了王忠宝一脚。

    “我不放,我不放!”王忠宝哭叫着把于奇正的右腿抱得更紧。

    “放开我,放开我!”于奇正一脚叫着,一边不停地踢着王忠宝。

    王忠宝嚎哭着死死抱住他的腿,怎么都不肯放开。

    于奇正腿上挂着王忠宝,费力地艰难向前挪动。

    一步,两步……

    他终于挪到了轿帘前,颤抖着的右手向着轿帘伸去。

    “孝武男于奇正不得放肆!”轿子里传来秦晓鸾比冰还冷的声音。

    “晓鸾,晓鸾,”于奇正叫道:“我们一起……”

    “尽忠尽孝。”秦晓鸾打断于奇正的话:“孝武男说的没错,我们一起尽忠尽孝。”

    “晓……”于奇正急叫道。

    “住嘴!”秦晓鸾喝道:“没上没下的!孝武男,你可不要辜负圣上的一片苦心啊。”

    “苦心?”于奇正狂笑了起来。

    大雨像是有人拿着一个无比巨大瓢往下泼一样,整个天地完全暗了下来。

591. 再见上一面1

    “不错,苦心。”秦晓鸾的声音依旧没有任何波动:“于大人冠军之勇,天下皆知。不过你有无想过,圣上此番赐你爵位,何以用一孝字?”

    “与我何干?”于奇正的声音依旧完全哑了。

    “当然有关。”大雨中秦晓鸾的声音依旧清晰:“天下百姓,无不是圣上的子民。我是圣上的才人,自然是你的长辈。这辈分可是万万乱不得的,不然便是不孝。”

    于奇正感觉身旁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了一个人。扭头一看,李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和他一起并肩站在磅礴大雨中,两眼发直地望着面前的轿帘。

    也不知道是因为雨水泡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经的一张脸上的颜色比宣纸还白。

    “孝武男,你的父母已经接到了京城,有时间多去陪陪他们,多尽尽孝道。”秦晓鸾的语音低沉了下去:“还有,我母亲也到了京城。孝武男若是念昔日桑梓之谊,有空时去看上两眼。老人家能听几句乡音,晓鸾便是感激不尽了。”

    于奇正像是被人迎面打了一记闷棍,整个人木在原地。

    “才人放心,”李经插口进来:“我已派人将黄婶和表妹她们几家都接了过来,和才人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太子来了?”秦晓鸾淡淡地说道:“多谢殿下了。”

    片刻之后,于奇正才又颤抖着嘴唇开了口:“晓鸾,你就掀开帘子我们再见上一面。”

    秦晓鸾幽幽一叹:“何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要!”于奇正狂吼着朝轿帘奔去。

    “住嘴!”秦晓鸾厉声喝道,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你平日里那股子嬉皮洒脱劲去哪里了?你怎地还是不明白?如今我已御赐姓武,你的爵号是孝武男,懂了吗?”

    李经拉住了于奇正,低声说道:“才人,你我三人也可以说是挚友知交。现如今,现如今……以后恐怕再无相见的机会,你就见我们一面何妨?”

    “殿下自重!”秦晓鸾的声音又变得无比冰冷:“满朝文武,谁不知于奇正是殿下左膀右臂。赐爵孝武,不光是提醒他本人吧?”

    李经双腿一软,差点就往地下坐去。

    好一阵子之后,才低声答道:“多谢武才人教诲。”

    “起轿!”秦晓鸾提高声音说道。

    于奇正还待扑上去阻拦,被太子和王忠宝一左一右拉得死死的,眼见着载着新封武才人的轿子渐渐远去。

    “奇正……”李经眼睛看着秦晓鸾离去的方向说道:“这是你的官帽官服。”

    于奇正一把就将托盘掀翻:“滚犊子!”

    李经大惊,上前揪住于奇正:“你冷静点!”

    于奇正一双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李经:“就是你!都是你!要不是你跑去落凤镇,什么事都没有!你好好当你的太子不好吗?为什么要坑我?你走,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更不会给你们家再当个什么破官!”

    “放肆!”李经暴怒着吼了起来:“于奇正你这张大嘴巴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没遮拦了。你要知道你说的这些胡话被其它人听到了会怎么样?”

592.这官不当了2

    “我管他谁谁谁!”于奇正把太子甩了一个趔趄。

    “就算你不想活了,你也要想想你的父母。”太子重又抓住了于奇正的衣领:“沐儿姑娘,张宠,把他押回去。”

    就在于奇正还在挣扎的时候,一匹快马如急电一般奔了过来。

    马上骑士见到几人后飞身下马跪到在地:“小乙参见太子殿下和于帅。”

    见到小乙,于奇正像是突然从梦中醒了过来一样,赶紧问道:“找到丽娅她们了吗?”

    小乙点点头:“找到了。”

    “在哪里?”沐儿紧张地问道。

    “我们之前救她们那里。”小乙答道。

    乌兰族离开镇南县之后,起初也是一片茫然。

    离开了于奇正,她们在汉地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根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回草原。

    可现在连山丹军马场也回不去了,她们又能去哪里呢?

    自从上次大捷之后,不管是河西走廊还是安西都护府,和草原蛮族之间出现了一个没有人的缓冲区域。

    原本她们想着的是去河西四郡的关外缓冲区生活,河西都护齐超群倒是给她们提供了一些便利。

    但没多久就传来了徐高材的军令,为了保证河西的安全,飞鹰铁甲要对河西关外这片区域坚壁清野。

    本来齐超群听说乌兰丽娅怀了于奇正的孩子,说要把她留在河西,但乌兰丽娅坚决要和自己族人在一起。

    齐超群无奈之下,只能给安西都护郭孝格写了一封信,又偷偷给了她们一些银钱,让她们去安西那边关外找地方生活。

    于是最后,乌兰族还是只能回到当初做奴隶的那块地方。

    好在休屠王知道是于奇正的奴隶之后也没有为难,于是乌兰族就在安西都护府和休屠族之间的夹缝中安定了下来。

    不过这也是暂时的安宁,大蛮王迟早是要卷土重来,到时候恐怕又要为奴了。本来蛮族就是逐水草而居,加上这个原因,乌兰族也在不断的派人去找新的地方迁徙。

    沐儿赶紧问小乙乌兰丽娅的情况,她最关心的就是丽娅肚子里的小宝宝了。

    小乙咧开嘴巴一笑:“丽娅的肚子还不是特别明显,不过小家伙很厉害,现在每天丽娅都要吃一整只羊腿,另外还要喝羊奶什么。乌兰裘天天让她少吃点,说别生了孩子后胖得像个球了,到时候于帅一见到说,哎呀这谁呀,这可不是我的丽娅。”

    沐儿和张宠“噗”地一声笑了起来。

    听到孩子的消息,于奇正眼睛也亮了起来,适才的伤痛随之缓解了许多。

    “走,咱们去找丽娅她们。”于奇正用力地甩了一下头。

    “你干什么?”李经一把拉住他。

    “我去看我儿子怎么了?”于奇正瞪大眼直着嗓子叫道。

    李经微微一叹,好声说道:“你可是朝廷命官,哪能说去哪就去哪?”

    “我去他三娘娘的朝廷命官!”于奇正叫了起来:“这官老子不当。”

    “乱来!”李经头上青筋都暴了出来:“朝廷任命,岂是由得你想不当就不当的?”

    “本朝律法没有规定,百姓如果不做官就得入罪!”于奇正梗着脖子叫道。

593. 梦想和现实3

    “兄弟你听我说!”李经大声叫了起来。

    “兄弟?”于奇正冷哼一声:“我哪敢和您堂堂太子殿下称兄道弟?”

    李经用力摇晃着于奇正:“我们就是兄弟!我李经,一直把你当兄弟。现在你不要当我是什么太子殿下,就当我是你一个兄弟,你听我说完好不好?”

    “我不听!”于奇正粗暴地甩开李经的手:“就算你不是太子,我也没你这个兄弟。我告诉你,我于奇正对得起你,对得起你们家!”

    李经愕然,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于奇正大声叫了起来:“你让我给你修荆州城,我修了。你老子让我去打仗,我打了。结果你们怎么对我的?因为一个小金人,就贬官贬到了底。说实话我还真无所谓,从一开始我就没想当什么官。可是现在你们是怎么做的?你老子抢了晓鸾,现在你又不让我去找我老婆儿子!”

    李经不断摇着头,喃喃地说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奇正你听我说。”

    “我不听!”于奇正吼得更大声了:“就算养条狗要它去咬人,也得喂点狗食吧!可你们呢?就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都是你们的。抢兵抢马抢人,比踏马的三只脚那些当土匪的都还不如!”

    “住嘴!”李经左右环顾,对着周围的卫兵狂吼道:“滚滚滚,你们全都给我滚得远远的。”

    王忠宝赶紧让所有的人走得远远的,并聚集在一起下封口令。

    于奇正根本停不下来:“咋地了?许你们做这些缺德事,还不许被人说出来?”

    李经正正地站在于奇正面前,死死盯着于奇正的双眼说道:“你不能去找乌兰丽娅,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吗?”

    “什么人?”于奇正不屑地笑道:“不就是一个落毛凤凰不如鸡的流亡公主吗?”

    “不是不是,奇正你听我说,”李经耐心地解释:“蛮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中间哪个族今天当奴隶,说不定明天就能当大蛮王。他们这个乌兰族,一直都是女王……”

    “哈哈哈哈哈,”于奇正放声长笑起来:“堂堂大仪朝,占地万里,甲胄数百万,有千年难逢的圣明天子,还有您这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太子殿下,就被一个不过百人的奴隶群吓成这样,还有比这个更好笑的笑话吗?”

    李经脱口而出:“我们不是担心她们!”

    “那你们担心什么?”于奇正不解地反问道。

    李经脸上露出无比尴尬之色。

    两人都呆在原地,周围的一切都像是完全静止了下来,就连雨水都发不出声音了。

    半晌后,于奇正才开了口:“你们担心的……是我?”

    李经微微低下头默认了。

    于奇正把头望向苍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行,那我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

    每个人少年时期,都有过飞黄腾达的梦想。能进入庙堂之上,是这种梦想的最高殿堂。

    在幼年时期,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将来无所不能。这种叫梦想。

    可是人越长大越发现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越少。这种叫现实。

    梦想和现实,往往和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梦想越少,现实越多。

594. 滑稽的景象4

    在一个相对比较富足的地区、一个相对比较富足的家庭长大的于奇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对他来说,只要能维持住现有的生活就已经过得很幸福和很充足了。至于什么升官发财之类的,有当然是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总之,能够过着自由快乐富足的生活是前提。如果说用自己不愿意,或者说不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去换取更多的金钱或者权利,那他是不愿意的。

    最开始在李经身边做太子少詹事时,一切也都还自然。虽然对李经必须毕恭毕敬,但正如李经所说,他们之间有着那么一层兄弟朋友感情,并不像真正的官场上面那么等级分明。至于除了李经之外的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总的来说,也没有太多“不自由”的感觉。

    后来率飞鹰铁甲出征时,虽然在军中同样没有人去限制他,但那时他就已经感觉到一种力量开始隐隐地束缚着自己。最初他以为是军中相对比较严苛的一些规则,后来从王忠宝口中知道被弹劾的种种事情之后他才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来自于朝廷。

    他感觉自己被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拖进一个看不见的漩涡。

    这个漩涡让他很害怕,他想离那里越远越好。

    他不是傻子,他也很清楚李墨宁对自己的那个意思。他并不讨厌李墨宁,或者说,其实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喜欢的。

    这不废话吗?像李墨宁那样的女孩子,恐怕不喜欢的人很少吧。

    之所以一直躲避着李墨宁,也就是为了逃离那个漩涡。

    这些想法在当时,还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朦胧感觉,直到凯旋回京面圣时,才全部清晰起来。

    上一次面圣,先是封侯升官,接着马上就贬官。

    其他人怎么都想不到于奇正自己这个当事人当时心里的感觉。

    他的关注点很奇葩。

    最后从庭上退出的时候,无意中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了满朝文武跪在金銮宝殿上山呼万岁的场面。

    在那个肃穆庄严的大殿上,只能看到所有人撅得高高的臀部。

    这是一副很滑稽的景象——滑稽得令人心酸。

    他知道,这些高耸的臀部中,有一个是属于他那回到家乡时人人道贺光宗耀祖的年迈伯父于沧海的。

    不,不光是于沧海,这里跪着的每个人,从这里走出去之后,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上人。

    可是,难道我要的就是这种生活吗?不,我不要。

    无论刮风下雨打雷下雪,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从被窝里起床,摸着黑来参加早朝。

    然后就到属于自己的衙门中去做事。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可怕的是那些官僚之间无休止的争斗。不同派系之间,同派系内部,每时每刻都在算计着别人或是提防着别人算计。

    他现在还没真正搅合到官场中,就已经感受到了那种让你身不由己的力量。

    最最可怕的是,你还不能退出——就像茫茫大海中的小舢板。

    更可怕的是,这种无力感和不安全感将会一辈子附影随行。逃不了,也不想逃。

    所以他只想离开,被贬官的那一刻,他只感受到了无比的放松和解脱。

595. 用什么制衡1

    “太子殿下,”于奇正跪了下去:“小人说的这些句句实情。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光宗耀祖之类的我完全不想,只想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儿子热炕头的生活。求求您放过我啊。”

    李经抬头望着天,任雨水不断洗刷着脸上的泪水。

    他很想说:如果可以,我也想过这种生活。我们两家做邻居,天天没事一起去抓蛐蛐。

    但是,没有这种如果。

    他李经,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没有选择。

    而于奇正,现在还能有这种选择。既然如此,也就由他去吧——虽然从此后,自己就再次陷入无边的孤独。

    “你走吧。”李经低下头无比平静地说了这句话之后便转身离去。

    第二天早朝。

    御史慷慨激昂地弹劾于奇正。

    一众大佬没一个吭声的。自从圣上宣布让于奇正当秘书丞之后,他们心里便都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对像于奇正这种风云人物来说,被贬官并不是最可怕的。

    因为不管怎么贬,能力和资历在那里,遇到机会就很快可以升起来。

    而像现在这样,弄到一个凉凉的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的地方,也就和打入冷宫的妃嫔一样,基本上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不过仔细想一想,圣上也只能这么处理。

    于奇正现在的情况,用四个字来说就是——功高震主。

    像于奇正这种人如果继续留在军中,用什么来制衡他?

    没有什么人或者东西制衡某个将帅,对国家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种人更不能让他在野。让他在野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很难预料。

    交趾这件事已经是一个明证。仅仅带着数百家兵部曲,就搞出这么大的事。

    以他的名望不管丢在哪个角落,只要振臂一呼,必定是应者云集。

    现在把他扔到秘书监是最好的办法。

    上面是他自己伯父,用家族血脉亲情给黏着。下面都是一些基层文官。

    每日里做的事就是整理书籍之类可有可无的事情,就把他这么磨着。

    除此之外还有个大好处,那就是朝廷里有了这么一个人,对于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也是一种莫大的震慑。

    如果谁要是有反心,首先就要考虑干不干的过于奇正。

    这种处理方式,比直接除掉于奇正避免出现危险更好。既不用担上“杀功臣”的恶名,也规避了“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风险,还转而对皇家有利。

    所以,即便是将来李经即位,也不可能把于奇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不到遇到很大的乱子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再次启用他。

    因此尽管尉迟等人心中叹息一颗政坛军界的新星就这么一闪而逝,但从理智上来看还是认同圣上的这种处理方式的。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于奇正完全就不停止折腾,现在又闹“辞官”这一出戏。

    御史讲完之后,李世明陷入沉默,一句话都不说。

    大殿上静得连针掉在地下的声音都能听到。

    良久之后,李世明才开口:“太子监国,说说你的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落到步履坚定、缓缓走到中间的李经身上。

596. 这才是正道2

    李经沉声说道:“儿臣以为,既然他没有做官的意思,强扭着也不会尽心尽力,由他去吧。”

    御史急忙说道:“殿下……”

    李经转脸望向御史,眼睛里射出两道利箭般的光芒。

    御史从未见过一向性格柔顺的太子,一下子变得如此凌厉,当即呆住了。

    李经开始讲了起来。

    上次在殿上父皇问于奇正讨伐蛮族大获成功的原因,他是这么回答的:这个臣真没什么可说的。其实微臣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做,稀里糊涂的就打赢了。照臣看来,这全是圣上的飞鹰铁甲太厉害了,随便换任何一个人带队都是这个结果。不不不,应该说比这次还要好。

    虽然这些话有谦虚的成分,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优秀的统帅固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战争的胜负就绝对取决于某一个将领。

    我能理解诸位的忧心所在,但假如我大仪朝的兴衰就取决于某个人,这本身就很荒谬。

    没错,于奇正任将帅,军中士兵都会听命,但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忠君报国。

    当今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别说是于奇正,任何人想鼓动别人造反,恐怕都得不到大规模的响应。

    因此,社稷稳固的基本点是国泰民安,而不是针对某个或者某些具体的人。

    退一步说,如果某个有能力的人造反,朝廷就无计可施,那只能证明朝廷上下全都是无能之辈。

    可是我们大仪朝朝堂之上就真的是这样吗?我大仪朝就连这么一点点自信都没有吗?我们就真的要随时防备有能力的人吗?

    像于奇正这样从小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并没有太多太大的想法,只希望自己能过得比较舒适。

    人都是这样,如果有好好的日子过,谁会没事去走极端呢?

    就我对他的了解,他就想衣食无忧,天天开开心心,像孩子一样玩耍嬉戏。

    反之,如果揪住一些小辫子就对他严苛对待,以后有本事的人还敢为朝廷尽心尽力吗?

    是一个人人都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朝廷强大,还是一个所有官僚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朝廷强大?

    故,儿臣以为:于奇正之事,由他去吧。

    “好!”李世明叫了起来:“太子说的好,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正道。此事就这么办理。”

    群臣山呼万岁,退朝。

    早朝结束之后,李经带着几个随从,似乎漫不经心地走到肃章门附近。

    昨日,诏封武晓鸾的册案便置于肃章门及永安门外,皆道右东向。

    宫中使者也早早地到位了。

    同时,宫中已经腾出新晋才人寝庭。

    寝庭近南,当阶闲,北向处也设置好了册案,这就是武才人正式受册的地方。

    今天是正式册封的日子。

    典仪设册使位于肃章门外之西,东向北上,举册案者位在南,差退,俱东向。

    内谒者监先置案于肃章门外,限制无关人等走近。

    穿着公服从朝堂出发的使者,乘辂,备卤簿、鼓吹、持节如式,以油络网犊车载着武才人的受封册而行。

    李经心情复杂地远远跟着。

597.武才人受封3

    车辆行至永安门,降辂,由谒者引使者进入。

    受封册并不置于册案,而是随着使者带进去。

    接着,掌次者跟着使者后面鱼贯而入。

    到了这里,李经也就不再跟着走了,而是面色苍白地转身离去。

    武才人身着花钗翟衣,早已迎候在此。

    司言引领她走到受册的位置上,身边侍从两侧垂手躬身林立。

    谒者引着册使走过来,到册封位上。

    持节的人立于使者之北,略作后退。

    持册案者立于使副西南,俱东面。

    持节者脱下节衣。

    持册案者把案拿到使者副手面前。

    使者副手取出册,放在案上。

    持案者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使者副手将册进授使者,然后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内给事走到使者前,武才人西面受册之后,进立于肃章门外,跪下来置册于案,俛伏,兴,退。

    司言诣閤,跪取册,兴,进立于受册者之北,南面,称:“有制。”

    武才人再次跪拜行礼。

    使者宣册完毕之后,武才人再拜。

    接着,在两侧宫女搀扶引导下,武才人走上前,从使者手中接过封册,躬身倒退。

    初册入閤。

    少顷,谒者引使者出去永安门外次,更衣,乘马各自回去。

    卤簿幡节俱还本司。

    自此,武晓鸾正式成为大仪朝皇帝陛下的才人。

    太子府中,李经一杯一杯地喝着酒。

    京城外的官道上,于奇正一鞭一鞭地催着马奔向远方。

    迎面一匹快马飞速的跑来,马上的骑士背后的雕羽不断晃动,口中大叫着:“十万火急!”

    官道上所有人纷纷向两侧闪避让路。大家都知道这是等级最高的传令,只有边关有十分紧急之事才会如此。

    人们一边让路一边小声议论纷纷,边关又出什么事了吗?

    当然,也有个例外,那就是于奇正。

    他拉着马让开了传令兵之后,又重新上了路。这些什么紧急军情,和他有半文钱的关系吗?

    传令兵一路接力,用最快的速度把信息传进京城内。因为这则信息实在是太重要了,每传迟一刻,就会有一个在边关的战友倒在血泊中。

    “什么?!飞鹰铁甲被包围了?”收到消息的李世明震惊了。

    前段时间,休屠王派使者前来请降,并表示愿将公主嫁给飞鹰铁甲主帅,以示修好之意。

    朝廷当即派徐高材前往休屠迎娶公主,并将缴获的祭天金人归还给对方。

    为什么现在休屠王又出尔反尔,突然包围了飞鹰铁甲?

    好在这次的信息非常准确,很快朝廷就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于奇正率军攻破休屠王庭之后,见识到厉害的休屠王呼衍复倒是真心想要和大仪朝修好关系。

    但国中有一些人不太服气,其中的代表就是王子呼衍牙师。

    飞鹰铁甲攻破休屠王庭时,呼衍牙师正率军跟着大蛮王在河西那边。

    大蛮王退兵后,呼衍牙师回到休屠王庭,也没直接和飞鹰铁甲遇上。对休屠王呼衍复请降,呼衍牙师等一帮人是非常反对的。

    在他们眼中,上次战败只不过是中了汉人的奸计。若是正面硬刚,什么飞鹰铁甲什么于奇正不一定就是他们的对手。

598.莫大的耻辱4

    现在把公主嫁给汉人求和,简直是休屠族莫大的耻辱,以后在蛮族间也抬不起头来。

    还有,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可以被视为对蛮族的背叛。

    既然休屠族对汉人投降,大蛮王便有了足够的理由来攻打休屠族。

    不过好在因为休屠王在国中的威望,这些牢骚一时之间还没出什么变故。

    问题就出在徐高材迎亲上面。

    徐高材领飞鹰铁甲后,迅速地扩大部队。依靠“天下第一军”的名声和优厚的待遇,很快就扩充到了一万多人。

    现在的飞鹰铁甲已经不是当初那支不到千人的骑兵队伍,而是各个兵种配置齐全,可以进行大规模攻防战的综合性军队。

    在徐高材眼里,现在就算是直面大蛮王主力,现在的飞鹰铁甲都有一战之力。

    至于一个被千人骑兵就攻陷王庭的手下败将,更是不会放在眼里。

    徐高材认为,此去休屠迎亲,实际上就是受降,这正是展现大仪军威的好机会。

    因此不仅是全军出发,而且行进路线也不是从关内过去。

    他选择了直接从张掖出关,全军从草原上向西推进的路线。

    同时徐高材认为,这是一个野外练兵的好机会,于是每天都要大军在野外安营扎寨。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士卒们每天都被折腾的疲倦不堪,但也走不了多少路。

    一万多人,安营扎寨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星半点。更重要的是后勤方面的补给这些也都需要消耗时间。

    每走大半天就得做这些事,自然也就走不了多少路了。

    不过徐高材不急,迟一天早一天没什么影响,相反对那些草原蛮族还是一种威慑。

    进入休屠境内后,徐高材不但没有收敛,相反还更加高调起来。

    新招进来的那些人,因为一开始就是跟着徐高材,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结果在进入一个山谷之中,被休屠大军切断了后路,包围在山谷之中。

    原来,就在徐高材慢吞吞磨蹭的这些日子,休屠国内发生了重大变故。

    呼衍牙师对下面的兵将说:“如果说我妹妹嫁给打败了我们的于奇正,这话还好说一点,毕竟对方也是英雄好汉。可汉人现在换一个人来娶我妹妹,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对咱们休屠族赤裸裸的羞辱啊。”

    这么一说,下面的那些人纷纷怒不可遏。

    呼衍牙师继续说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我认为这次汉人并不是来迎亲,而是要来彻底把咱们灭了。如果是迎亲的话,有必要出动这么多人的部队吗?”

    经过一番鼓动,休屠士兵和百姓在呼衍牙师的带领下,发动了兵变。

    休屠王呼衍复被软禁,现在国内的军政大权落到了呼衍牙师手里。

    掌握了军队的呼衍牙师,立即开始布置攻打飞鹰铁甲的方案。

    耀武扬威的飞鹰铁甲,根本就没想到休屠人会对付他们,结果就被包围在山谷之中。

    现在的情况是:想冲冲不出去,想打又打不着对方。

    山谷两头是非常狭窄的小道,已经被休屠人牢牢扼住。然后在两边峭壁之上的休屠军只需要把石头往下推,就会造成飞鹰铁甲的死伤。山谷中没有水源、没有食物,继续停留在里面就算不被休屠人的石头砸死,也会活活的饿死渴死。

599. 英国公吐血1

    李世明火速召来一干王公大臣议事。

    听到飞鹰铁甲的情况之后,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诸位爱卿,都说说有什么法子吧?”李世明的话音里也透露着焦急。

    这群人都是经历过战火的,当然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糟糕。

    这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万多人!如果真的全军覆没,那就是大仪朝开朝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问题是,这还不是一只普通的军队,而是不久前就被封为“天下第一军”的飞鹰铁甲。

    假如真的出现那种情况,对大仪朝军心和民心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

    此消彼长,蛮族的士气将会暴涨,很快西北边境就会烽烟不绝。

    “逆子该死!”

    说完这句话后,英国公一口老血喷出来,当场晕倒过去。

    御医赶紧前来紧急施救,终于把性命救了回来。

    李世明上前安慰了一番之后,命人先把英国公抬回家,其他人继续回到御书房议事。

    “现在先不谈追责的事,只谈如何处理。”李世明直接定下了基调。

    “臣愿领兵前往!”鄂国公尉迟将军躬身请命。

    “行了行了,黑皮你就别逞能了。”一向插科打诨的卢国公程咬银也认真了起来。

    一群开国将帅面色无比凝重。

    没有人怀疑尉迟说这话是真心的,但这并不是解决之道。

    现在他们都年龄大了又满身伤病,别说冲锋陷阵了,就这么千里奔波,老骨头能不能遭得住都是个问题。

    更不用说,等他赶到那边的时候都是多少天之后,到时候能不能赶上收尸都是个问题。

    “还是让安西那边赶紧出兵吧。”卫国公开口说道。

    从军事上来说,这是目前唯一可能做的。

    就算安西郭孝格已经整装待发,大军到达飞鹰铁甲被困处,也需要至少四到五天。

    这四、五天的时间被困在山谷中的飞鹰铁甲会伤亡多少,是一个可想而知的事情。

    卫国公的这个提议,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能救出几个人算几个人。

    就算一个人都救不回来,也得抢回飞鹰铁甲的旗帜,还能保留部队番号。为此不惜再多垫进去救援部队的损失。

    从治军全局来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不能把声誉损失降到最低,受此打击大仪朝全军上下士气没了,那要面对的情况就更困难了。

    “不可。”梁国公房司空分析了起来。

    上次大蛮王铩羽而归之后,一直怀恨在心。

    这次事发突然,不仅我们,就连其他蛮族人肯定也没反应过来。

    消息只要传到大蛮王那里,肯定会立即点兵前往。虽然大蛮王王庭距离稍远,但他们是骑兵,应该和安西军差不多时间赶到事发地点。

    到时候不光是飞鹰铁甲,不善于野外机动作战的安西军,恐怕都要失陷在那里。

    这里有个问题,呼衍复向大仪朝请降,肯定会触怒大蛮王。

    那么按道理来说,呼衍牙师逼宫政变并对付大仪军队,应该是和大蛮王一路的,可是他为什么没有事先知会大蛮王呢?

    梁国公分析了一下,有可能是两点原因。

600.梁国公求和2

    第一点是呼衍牙师也是临时起意,还来不及通知大蛮王。

    第二点是呼衍牙师心里也不想这么快通知大蛮王。

    在蛮族内部,就是谁拳头大谁谁说了算。如果就是依靠休屠族的力量歼灭的飞鹰铁甲,那么他们除了得到所有的战利品之外,在蛮族内部的威望将会大增。

    如果是大蛮王过来,那么这份荣耀至少分走了一半。

    由此也可以推出,大蛮王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迅速出动。要么就是和呼衍牙师一起歼灭飞鹰铁甲,要么就是趁安西空虚,率军直扑安西。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么安西军就会与大蛮王主力在野外相遇;如果是第二种可能,安西军的退路被切断。到时候大蛮王不管是反身击溃安西军,还是继续东向攻城略地,都会对我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你说怎么办?”尉迟将军焦躁地问道。

    “依臣之见,”梁国公转向李世明奏道:“当今之计,只能速派使者去与呼衍牙师议和。”

    “万一他们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呢?”卢国公皱眉问道。

    “不管多苛刻的条件咱们也都要答应,先把飞鹰铁甲保住再说。”梁国公继续分析了起来。

    对呼衍牙师来说,即便歼灭飞鹰铁甲,也就是得到那一部分装备之类的战利品,并不能让休屠族脱胎换骨。

    但是只要咱们把飞鹰铁甲的装备全部给他们,然后再给他足够钱、粮、物,他们就有机会迅速扩大。

    假如呼衍牙师真有这个野心和大蛮王分庭抗礼,那么肯定会考虑这个和议的。

    “这不就是投降吗?”尉迟瞪着眼吼道。

    梁国公还待辩解,被卫国公摆摆手打断了:“此乃挖肉补疮,不可。”

    卫国公知道,适才梁国公的这个提议,其实还有个后续的策略没说出来。那就是——驱虎并狼。

    那就是增强呼衍牙师的实力之后,休屠族和大蛮族之间会狗咬狗争夺老大的位置。

    蛮族内部两败俱伤,对我朝极为有利。

    但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

    首先,休屠族和大蛮族之间并没有冤仇,而且是一伙的。

    就算他们内部要争权夺利,也都会计量得与失。

    按照梁国公的这种做法,休屠族迅速壮大之后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大蛮族征讨他们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自身绝对也是元气大伤,或许几年内都没有侵犯我朝边境的能力。

    而对野心勃勃的呼衍牙师来说,去攻打大蛮族也是极端冒险的事情。

    换句话说,相互攻伐对他们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对他们来说,最为垂涎的就是安西一直到河西的祁连山胭脂山这一片丰腴肥沃的土地。

    因此,他们必定会联合起来,不断对我朝用兵。

    就算他们之间要翻脸,也必然是在攻占河西走廊,最快最快也是占领安西都护府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休屠族在安西的西边,大蛮族在安西的北边。

    以前正因为安西的西边那些部族不是特别强大,所以主要防御好北边就好。

    假设西边的休屠族也强大起来,到时候安西都护府的压力将会空前巨大。

601. 请太子斡旋3

    因此卫国公认为,梁国公的提议不但不能起到驱虎并狼的效果,相反是养虎为患。

    两相比较之下,这种和议带来的损失,比飞鹰铁甲全军覆没还要大得多。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都有道理。

    李世明烦躁地走来走去,突然注意到一直没说话的独孤无忌。

    见圣上的目光落到自己头上,独孤无忌哪里还敢矜持,里面说道:“臣以为,只要咱们在座的人中的一位出面,就能妥善解决此事。”

    几个国公望向他的目光含着深深的鄙夷。大家心里都在想:老东西,这个时候了还这么拍马屁,也真的是太无耻了!事情当然最后还是圣上来定舵,可咱们身为臣子的,也应该尽量出谋划策啊。

    李世明也是不快地望着独孤无忌,正准备斥责几句时,独孤无忌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

    他走到李经面前鞠了一躬。

    李经吓得急忙站起身:“舅父……”

    独孤无忌开口道:“还请太子殿下斡旋此事。”

    所有人先是一愣,随即也都反应了过来。

    从外部来说,本朝对休屠族最为了解的人,莫过于当初踏破休屠王庭的于奇正了。

    在休屠人心中最有杀伤力,也最令他们尊重的汉人也是于奇正。

    这次休屠族内乱最主要的直接借口,就是去迎娶他们公主的人不是于奇正,让他们感觉受到了羞辱。

    从内部来说,飞鹰铁甲这次出现这么重大的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徐高材的指挥不当。

    姑且不谈率大军前去迎娶,给了呼衍牙师“他们是来攻打我们的口实”这件事,之前一味好大喜功扩充部队,丧失了原本的机动能力,也是这次被围的重要原因。

    如果还是以前那支精锐骑兵部队,在被围在山谷的第一时间,恐怕就已经突围出来了。

    从具体的行军方面来看,之前于奇正领军时神龙见首不见尾,连自己人都不知道飞鹰铁甲在哪里,修图人就更无从知道他们的行军路线。

    从谨慎方面来看,于奇正当初斥候队至少侦查到周围几十里,甚至百里开外。根本就不可能一头撞进包围圈。卫国公等人认真研究过于奇正的战法,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从来不走崎岖路线。如果是他遇到这样山谷,肯定会派人先去侦查两侧山头。

    简而意之,如果飞鹰铁甲还是于奇正担任主将,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事。

    只不过这些话大家都不能说出来。因为如果这么说的话,那就证明当初换将就是错误。

    但不管说不说出来,大家对这些是心知肚明的。

    他们这些人心里明白,可想而知飞鹰铁甲的将士,至少原飞鹰铁甲的那批人心里都能想到这一点。因此,现在徐高材对飞鹰铁甲的把控力一定非常低下。

    现在只要于奇正出面,休屠族首先就没有了“受辱反击”的理由;

    其次,当初他攻占王庭之后就没有大肆烧杀抢掠。如果他去解释咱们并没有攻打休屠族的意思,这就非常有说服力,休屠人就没有了担心被攻击先下手为强的借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6847/ 第一时间欣赏皇上您该去搬砖了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跟风狗所写的《皇上您该去搬砖了》为转载作品,皇上您该去搬砖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上您该去搬砖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上您该去搬砖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上您该去搬砖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介绍:
这年头工作不好找啊,于是秦晓鸾去读了个城建学院。
好不容易有机会穿越了,结果不知肿么回事,还是得做搬砖的活。
这又是肿么肥四,搬个砖居然搬成了女皇帝???!!!
秦晓鸾穿越到古代之后,接手了老爹的营造队伍。本来只想安安稳稳过个小康生活,结果在于奇正等人的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下,竟然一步一步向上爬,最后居然成了那个架空历史时期第一个女皇帝。。。皇上您该去搬砖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上您该去搬砖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上您该去搬砖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