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份特殊的婚约 (20)
“皇后,是这样的。”韩羽于是将自己打算通过大辽帝后在萧胡辇和萧冕旒两姐妹的成亲的仪式上,借助萨满引导她们在与齐耶律安撒葛、宋耶律喜隐叩拜长生天的时机,设计一个或许日后能约束他们四个人行为的婚约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韩羽并没有说出,如果不这样的话,耶律贤的两位皇叔非但一定会死于非命,而且皇后萧燕燕和她的两个姐姐也会因恨成仇,势同水火。一席话才说完,韩羽就发现皇后萧燕燕面色上已然不悦。
“德让,你这莫不是让我和主上怀疑我的两个亲姐姐吧?”皇后萧燕燕直视着韩羽问。
“皇后,我……”韩羽刚才要解释,却听耶律贤接过话,对萧燕燕道:“皇后,朕以为韩爱卿说的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呢。”
“是吗?”皇后先是一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了看自己的丈夫耶律贤,又看了看站立在丹陛下的自己曾经的恋人“韩德让”,眼睛里闪烁这一种莫可名状的神色来。
“皇后,是这样的。”耶律贤继续替韩羽解释说,“韩爱卿之所以要设计出这个特殊婚约,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朕的那两个素来不太安分的皇叔有一个约束。”
第十章:一份特殊的婚约 (21)
“这很好啊。但是……但是何为还要约束我的大姐二姐呢?”皇后萧燕燕也问了适才与耶律贤一样的问题。因为她实在无法想象,她的大姐和二姐有一天会背叛自己和自己的丈夫。都说,长姐如母。在萧思温家里,亦如是。由于母亲耶律吕不古在燕燕出生之后不久得了一场比较严重的伤寒,此后虽累经名医诊治,但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冬春两季,时常缠绵于病榻之上。是故在萧思温家里,大姐二姐对年轻最小的妹妹萧燕燕格外关照,尤其是年长燕燕十二岁的大姐萧胡辇事实上一直扮着部分母亲的角色,疼着宠着最小的妹妹燕燕。而萧思温虽出身辽国贵族上层,且素以沉湎汉学闻名,对于儒家所标榜的修齐治平的信条他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对于儒家所宣扬的“八德”: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更是耳熟能详的,常常引以为治家的信条和箴言。在儒家看来,孝悌忠义,内化于心,乃是“八德”之本;礼义廉耻,外化于形,乃是国之四维。是故,尽管萧思温与妻子没有儿子,治国平天下恐怕是有点不现实了,但出身大辽后族的特殊背景,加之出身耶律氏皇族的妻子耶律吕不古的影响,在对三个女儿从小的教育上却多了几份沉甸甸的寄托。所以,萧思温家里的三个女儿感情一直都很好。
“皇后,你可不要多心,德让的这番顾虑可完全是为我们大辽国着想,为我们着想。”耶律贤说到这儿,看了看丹陛下的韩羽,顿了顿,想了想措辞,再向皇后萧燕燕解释说,“一旦你大姐和二姐与朕的那两位皇叔成了亲,他们便是一家人,这时间一长了,也难保她们姐妹不会受到影响,你说是吗?”
皇后萧燕燕听完耶律贤这话,没有回答,却转头直视韩羽,眼光灼灼:“德让,这是你的意思吗?”
韩羽才看了皇后一眼,却不敢再与其直视,躬身回应道:“是臣的意思,皇后。”
第十章:一份特殊的婚约 (22)
萧燕燕却坚定地摇头道:“不会的!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我大姐二姐她们是绝对不会的!”此言一出,韩羽顿觉万分尴尬,面上大窘。古话说,疏不间亲,自己到底思虑不甚周详,只在想如何控制以后事态的发展,却偏偏把这一条给忽略了。但韩羽到底小瞧了年轻的大辽皇后萧燕燕,或许,有的女人天生真就是政治动物。燕燕见韩羽颜色有异,略一思忖,却又话锋一转道:“德让,如果你和主上都认为有这个必要,我也并不反对你们的提议。只是,这件事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不然会适得其反的。”
耶律贤见皇后不再反对,便对韩羽道:“德让,皇后的话言之有理啊。”一面又道:“只是,接下来朕的两位皇叔的沟通谁去做呢?”
韩羽略一沉吟,抬头道:“主上,主意既然是我出的,那还是我去吧!”
耶律贤点了点头,却不免担忧道:“只是┅┅朕的那两位皇叔可不是那么好沟通的,你可要有心里准备。”
韩羽道:“臣一定尽力而为!”
耶律贤点点头:“那好吧!”
韩羽道声“臣遵旨!”便辞别了帝后两人,返回在上京汉城的家中。
第十章:一份特殊的婚约(23)
过了几天,恰是天长节,大辽皇帝耶律贤的生日。
朝中所有文武大臣,“一帐三房”的四帐皇族王公贵族,自然也包括皇帝的两位皇叔齐王耶律罨撒葛、宋王耶律喜隐,都在这一天早上,赶至上京大内为耶律贤祝寿。
祝寿的活动从早朝下了之后,一直持续到晚上。
按照辽国的惯例,晚上时候,大辽皇帝将在皇宫大内设宴,款待众人。
华灯初上,在烈火烹油般熊熊燃烧的篝火照耀之下,皇宫大内灯火通明,虽在寒冬,皇宫内却异常温暖。伴随着辽宫雅乐的奏响,晚宴拉开了序幕。朝中文武大臣和皇族王公贵族,各按身份品级鱼贯入席。韩羽事先通过负责宫廷宿卫的大哥,皮室军右详稳韩德源,特意将自己的坐席安置在紧邻齐王耶律罨撒葛和宋王耶律喜隐。
第08章:韩羽拒婚的策略(08)
萧凤仪便问韩羽:“儿啊,你选了谁?”
韩羽笑道:“娘亲,我一个都没选。”
萧凤仪氏根本不信,韩匡嗣同样不信,因为在他们看来,帝后赐婚,自己的儿子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的,就算他有一个万个可以拒绝的理由也是不可以的。如今,韩家虽已位列幽燕地区汉臣四大家族之首,但追根溯源韩家到底是起自述律太后斡鲁朵(宫帐)“宫分人”这一事实是任何人无法改变也无法否认的。这也就注定了虽然历经韩知古、韩匡嗣两代人的艰辛努力,韩家也只是跻身于辽国统治集团内部汉族贵族上层,若论其实力和影响力,不用说是与“一帐三房”四帐皇族,甚至与后族相比都是远远不及的。因此,当得知帝后赐婚韩羽的第一时间,韩匡嗣家族是兴奋无比。因为,若韩羽真能与皇后的任何一个姐姐缔结姻亲,则不啻于将大辽国的韩氏家族与大辽后族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而这对于提高韩氏家族在大辽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为如此,为了提高韩氏家族在大辽国的地位,对于身在辽国的韩氏家族而言,与后族联姻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从辽国韩氏家族的第一代人韩知古,到第二代包括韩匡嗣在内十一个兄弟,谁能有这份荣耀和幸运?!即使是韩匡嗣,这位在大辽初年,甚得太祖太宗两代帝后欢心的汉官代表也没能获得这样的荣耀!
第08章:韩羽拒婚的策略(10)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这短短一天之内便发生了这般惊天大逆转?是主上和皇后变了心意,亦或是韩家的次子韩德让出了什么意外?不出意外的是,在大辽国上京贵族圈内,甚至包括“一帐三房”四帐皇族中的不少人都在猜想这其中的缘故,都想迅速地求证最真实的内幕。自然,作为这件事主角之一的玉田韩氏家族很快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因此,第二天天刚放亮,继韩匡嗣的众多兄弟来过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幽燕四大世家中的其余三家代表。
首先登门的就是幽州马德臣家族的家主马德臣。在燕地四大家族中马家势力和影响力排在最后,但这并没影响马德臣为辽朝四代帝王的信赖。马德臣此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且博古好学,善为文章,尤其长于诗歌,乃有辽一代的著名诗人。在辽世宗耶律阮统治时期,马德臣以文臣身份入仕,由于世宗享国的时间有限,所以让他的名位不显,在朝野中还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穆宗当国时期,酗酒误国暴虐酷杀,很多大臣为了避祸多三缄其口,就是贵为穆宗至亲的姐夫、驸马萧思温常常也不敢犯颜进谏。但马德臣却多次进谏,穆宗听后虽然没有丝毫的改变,但他也认为马德臣忠君为国,对他还是很欣赏的。正是有鉴于此,所以耶律贤即位之后,立即对他加以重用,先是任命他为政事舍人,几天之就直接提升为翰林学士,经常授命他参与朝政的决策。
第08章:韩羽拒婚的策略(11)
在马德臣之后,接着登门的是河间的刘景家族。比起马德臣家族,刘景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可就大多了,并且刘景家族的起点应该是燕地四大家族中最高的。当初刘景的四世祖刘怦在唐朝官居尚书右仆射、卢龙节度使,其后祖孙三代俱割据幽州南京,为唐代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割据者,称得上是世代豪门。到刘景祖父刘守敬时期,刘家虽家道中落,但随着燕云十六州划入辽国境内,刘景祖父刘守敬还是凭借着自己的骁勇开始进入辽国仕途,在太宗朝甚至已经坐到了南京副留守的高位上。刘景不同与靠军功起家的祖上,而是以善学好文章知名。
穆宗时期,刘景累迁官左拾遗、知制诰,专门负责为穆宗起草诏令。应历九年(公元959年)盛夏,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辽三关之地,兵峰直抵幽燕,时任南京留守萧思温连章上书,奏请穆宗也御驾亲征。但穆宗不想盛夏行军,刘景数次进言,穆宗皆不听。耶律贤登基后,认为刘景忠心诚实,擢升他为礼部侍郎,不久再迁礼部尚书、宣政殿大学士。很快,又任命他为南京副留守。此次,来到韩府的乃是刘景次子刘二玄和六子刘六符。刘景有六个儿子:一曰德、二曰玄、三曰徦,四曰端、五曰常、六曰玄。上京汉人言,刘家六郎,二郎最勇,四郎最贤,六郎最智。
第08章:韩羽拒婚的策略(09)
这件事不仅韩氏家族里人不信,就是大辽燕地汉臣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大家族也难以置信。辽国毕竟是以契丹族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草原帝国,契丹族在辽国政治生活中的必然处于至高无上的特殊地位。作为辽国统治集团中的汉族官僚,甚至即使是贵为燕地汉臣四大家族的成员,要想成功跻身于大辽帝国的最高层,单单凭文治武功还是极其不易的。但是,若是能与大辽“一帐三房”四帐皇族,或者是后族联姻通婚,则是提高家族地位,扩大家族影响力,甚至是通向最高统治阶层的唯二选择。然而,这也殊为不易。从太祖阿保机建辽,到耶律贤登基为帝,虽然前后已历五位辽国君主,但燕地汉臣四大家族之中尚且无人获得这份殊荣。
故此,当韩羽获得帝后赐婚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上京城都轰动了,燕地其余三大家族也大为艳羡。然而,接踵而至的消息,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大辽帝后的赐婚对象由韩家儿郎韩德让一下又变成了出自横帐三房的两位皇叔!
第08章:韩羽拒婚的策略(12)
因此,第二天天刚放亮,继韩匡嗣的众多兄弟来过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幽燕四大世家中的其余三家代表。
首先登门的就是幽州马德臣家族的家主马德臣。在燕地四大家族中马家势力和影响力排在最后,但这并没影响马德臣为辽朝四代帝王的信赖。马德臣此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且博古好学,善为文章,尤其长于诗歌,乃有辽一代的著名诗人。在辽世宗耶律阮统治时期,马德臣以文臣身份入仕,由于世宗享国的时间有限,所以让他的名位不显,在朝野中还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穆宗当国时期,酗酒误国暴虐酷杀,很多大臣为了避祸多三缄其口,就是贵为穆宗至亲的姐夫、驸马萧思温常常也不敢犯颜进谏。但马德臣却多次进谏,穆宗听后虽然没有丝毫的改变,但他也认为马德臣忠君为国,对他还是很欣赏的。正是有鉴于此,所以耶律贤即位之后,立即对他加以重用,先是任命他为政事舍人,几天之就直接提升为翰林学士,经常授命他参与朝政的决策。
第08章:韩羽拒婚(13)
在马德臣之后,接着登门的是河间的刘景家族。比起马德臣家族,刘景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可就大多了,并且刘景家族的起点应该是燕地四大家族中最高的。当初刘景的四世祖刘怦在唐朝官居尚书右仆射、卢龙节度使,其后祖孙三代俱割据幽州南京,为唐代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割据者,称得上是世代豪门。到刘景祖父刘守敬时期,刘家虽家道中落,但随着燕云十六州划入辽国境内,刘景祖父刘守敬还是凭借着自己的骁勇开始进入辽国仕途,在太宗朝甚至已经坐到了南京副留守的高位上。刘景不同与靠军功起家的祖上,而是以善学好文章知名。
穆宗时期,刘景累迁官左拾遗、知制诰,专门负责为穆宗起草诏令。应历九年(公元959年)盛夏,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辽三关之地,兵峰直抵幽燕,时任南京留守萧思温连章上书,奏请穆宗也御驾亲征。但穆宗不想盛夏行军,刘景数次进言,穆宗皆不听。耶律贤登基后,认为刘景忠心诚实,擢升他为礼部侍郎,不久再迁礼部尚书、宣政殿大学士。很快,又任命他为南京副留守。此次,来到韩府的乃是刘景次子刘二玄和六子刘六符。刘景有六个儿子:一曰德、二曰玄、三曰徦,四曰端、五曰常、六曰玄。上京汉人言,刘家六郎,二郎最勇,四郎最贤,六郎最智。
第08章:韩羽拒婚(14)
最后上门的乃是卢龙赵思温家族的家主,赵思温的寡妻赵田氏。赵思温是以军功起家,不同于韩、刘、马三家主要以文入仕,虽然作为历代辽国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文武官员结党并没有明文禁令,但作为汉官的特殊身份,还是让赵、韩这两个幽燕顶级汉族世家的接触尽量地保持了低调。此次赵思温家族以赵思温寡妻赵田氏出马,就是以叙家常的由头而来,让外人看起来既妥帖,又无可挑剔。而且,赵田氏此次来韩家,还有一个心思,就是趁主上已经改赐婚韩德让为横帐三房两位皇叔的时机,向韩家提亲,打算将其最小的女儿赵璎婵娟许与韩德让。
韩匡嗣和妻子萧凤仪少不了要大费一番口舌,却也不便明言,口径一致,皆言:此次赐婚之变实乃帝后之深谋远虑,非他之故。当然,三大家族不是那么好搪塞的。在他们看来,年轻的大辽帝后此次赐婚玉田韩氏家族的韩德让,那绝非是心血来潮。早在穆宗朝,由于穆宗醉生梦死,加之极度排斥汉学汉制,身为燕地汉臣四大家族内部的成员,难免都有战战兢兢,朝不保夕之感。幸而,韩匡嗣以卓越的医术继续受为穆宗见幸,加之韩家燕地四大家族之首的地位,这也让其余三大家族稍获安慰。
可以这样说,在穆宗朝,赵、刘、马三大家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视玉田韩氏在朝野的恩宠得失为辽国政治上采取国制或是汉制的风向标。如今穆宗去而新帝立,韩家与新君耶律贤非同寻常的关系更是举朝皆知,所以才有新君即位不到一年,韩匡嗣加封燕王,其长子韩德源为大内禁卫军皮室军右详稳,其次子韩德让为御前亲军殿前司都点检。
第08章:韩羽拒婚(15)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家若能再与出身后族的皇后寡姐结亲,势必大大提高玉田韩氏在燕地的地位。而玉田韩氏在燕地地位的提高,必然有助于燕地汉官影响力的扩大和提高,这对于同样身为汉官的其他三大家族均是大有助益的。谁想,如今不出大半天的功夫,一朝竟由赐婚韩德让而改为赐婚于皇族横帐的两位皇叔,你要说这其中没有惊天的内情,任谁谁也会相信呢?
然三大世家固然可以不信,可韩匡嗣圣眷正隆,长子次子俱掌天子近卫亲军,年轻的大辽帝后似乎应该没有任何理由将这一殊荣给取消?然则,主人言尽于此,三大家族的代表也只能带着疑问而来,再带着疑问而回。
当然,三大家族的代表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在这其中,就包括那位年纪不大,但却异常细心的刘二玄和刘六符兄弟,他们就从韩匡嗣和萧凤仪夫妇,以及韩羽的话里话外觅得了一丝别样的答案:韩家人并未在帝后主导的这场赐婚之变中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这从他们毫无悲切的言语和表情中可以得到证明。
故此,临走的时候,刘二玄刘六符兄弟还刻意将韩羽拉到一边,想在最后这一刻套问端详,韩羽本想一笑给挡回去。哪知那刘六玄人虽年轻,却甚是古灵精怪,几句话反倒把韩羽逼得无法再简单搪塞过去。韩羽遂以模棱两可的言语应付他道:“我自己前些日子因坠落木叶山而至头部受了重伤,记忆受了很大的损伤,以至今日这失忆未得痊愈,大概或许是这个原因从而导致皇后的两位姐姐不愿与我这残疾人相联姻,从而导致帝后改变了赐婚的主意也未可知也。再说了,韩家到底起自贫贱微末,岂能于横帐三房的两位皇叔可比?”
第08章:韩羽拒婚(16)
刘六符摇头笑道:“德让哥哥,你说笑了。若说起自贫贱微末,更是无稽之谈。如今韩家的影响力虽不及后族与皇族,但好歹也是幽燕地区汉官四大世家之首。至于德让哥哥所言失忆未得痊愈,那主上为何能将执掌御前亲军殿前司这一重任相交于你?”
韩羽便笑道:“六符兄弟何其健忘也?难道忘记了昨日之事?”刘六符知道韩羽所言,乃是指昨日两人相遇之尴尬。一时也大为费解:看他昨日清醒完全不像是装出来的,然而对比今天的谈吐,似乎昨日的他与今日的他完全不像同一个人。莫非,这老兄真的失忆了还为恢复?韩羽知道他心中所惑,却并不解释。
一时,待刘二玄和刘六符上马将要离去,韩羽见这兄弟俩聪明睿智非同一般人,有心结交与他,异日说不定大有用处,遂握着他的手,别有深意地对他道:“二玄六符老弟,今日之事,姑且不论,事情愿为你们兄弟定然会知晓的!”那刘氏兄弟是何等人物,他们见韩羽已经说到这份上,也算是给自己交了个底,遂拱手作别而去。
当日中午,身在潢河岸边毡帐里的耶律斜轸和耶律玲珑兄妹也得道消息。尽管兄妹俩并不知内情,但耶律玲珑却认定了大辽帝后之所以改赐出身于横帐的两位皇叔,一定是韩羽因为自己的缘故。帝后赐婚是何等的荣耀,然而韩羽为了自己,他竟然拒绝了,这是何等的深情?这是何等的挚爱?!耶律玲珑感觉那一刻自己被幸福彻底地包围了,心底里也似抹了蜜。哥哥耶律斜轸这一次和妹妹耶律玲珑的看法出奇的一致,也认定了韩羽是因为心里有了妹妹耶律玲珑才使大辽帝后改变了主意。于是,在心底里耶律斜轸对韩羽更多了几份敬重!耶律玲珑心中虽喜,但她到底还关心韩羽是否因为拒绝大辽帝后的赐婚而触怒了圣意,遂也急急地催促哥哥耶律斜轸趁进宫正式上任履职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打探消息。
然而,对韩匡嗣和妻子萧凤仪夫妇而言,白天打发走三大家族的人容易,但接下来晚上才上门而来的人却不那么容易打发的。
因为接下来上门不是别人,正是当今权倾天下的国丈萧思温和他的妻子——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古,当今皇后的母亲。
第09章:兴师问罪 (01)
在韩匡嗣和萧凤仪夫妻俩看来,萧思温和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古夫妻此来显然是登门来兴师问罪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一直以来,在萧思温和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古夫妻的印象里,作为辽国汉臣世家之首的韩家之后,韩德让非但长身如玉,而且知书识礼、温文尔雅,尤其是他才兼文武,既有南朝士子的儒雅俊逸,又不乏草原男子的飒爽英姿。这也是虽然贵为辽国后族兼太宗驸马,但却痴迷汉学的萧思温特别欣赏的地方。若非韩德让父祖“宫分人”的身份,萧思温和妻子燕国大长公主耶律吕不古那是特别愿意让他成为自己女婿的。
但耶律吕不古毕竟出自辽国最有权势的横帐三房,作为太祖皇帝的孙女,作为太宗皇帝的嫡长女,穆宗皇帝的嫡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耶律吕不古的血管里流淌着的乃是辽国最高贵的帝后的血脉。金枝玉叶的高贵身份,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的对的熏陶,自然也养成了耶律吕不古傲慢与强势的性格,以及她对权力的渴望与贪婪。在她的心目中只有出自辽国横帐三房的儿孙才最后资格与自己的女儿结成姻亲。尤其是当老萨满拓跋菩萨奴宣布她的命中无子,只有三个女儿之后,她对于让女儿嫁入横帐三房的愿望就变得更为执著。妻子如此,作为出身后族的萧思温何尝不是如此?虽然自己出身后族,贵为太宗驸马,但萧思温无论是在太宗一朝,还是在世宗和穆宗两朝,他在辽国朝堂上的官职不小,尤其是在穆宗朝更是一度担任位高权重的南京留守,但他的名声并不显著。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萧思温本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虽然出身辽国军功贵族,但他本人却雅好文学,兼通书史,在容貌修饰上常常以汉族儒者形象示人,这也与作为草原帝国崇拜强者的习惯不容,故辽国不少贵族都认为他缺少将略,非大将之才。尤其是他主张汉化,主张以汉制治国,更为坚持辽朝传统习俗治国的贵族所排斥。
第09章:兴师问罪(02)
作为后族贵族,对权力和名望的亲近和渴望与妻子耶律吕不古不让分毫。是故,萧思温和妻子一样,在没有血脉子嗣的情况下,无论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还是个人的名望和权力,他也绝不可能反对将女儿嫁入横帐三房。只不过,萧思温到底淫浸汉学多年,说话做事多有儒雅之风,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所以,萧家的三个女儿虽然都曾有意于韩德让,即使是与韩德让相知甚深,相爱有年的小女儿萧燕燕,最后也没有一个与之结为夫妻。
然则,兜兜转转了一圈,当自己的长女和次女相继成为寡妇,“韩德让”也变成孤身一人的时候,万能的长生天似乎再一次有意让韩家与耶律吕不古的女儿们结缘的时候,“韩德让”竟然公开地拒绝帝后的赐婚。
无论是什么原因,什么考量,韩羽的拒婚到底让萧思温和耶律吕不古夫妇俩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当然,这并非是主要原因。毕竟当今大辽的皇帝和皇后,也就是他们的女婿和女儿萧燕燕在正式宣布由赐婚韩德让而改赐婚两位皇叔的当天已经告知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所以,除了这一层原因之外,促使他们前来“兴师问罪”的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两个女儿:萧胡辇和萧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