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小爵爷使坏
郭客抽了抽嘴角,“表兄....”
“表弟难道不认得?”
郭客听出了这话里的威胁之意,只能硬着头皮转身马尚,“马公子,实不相瞒,这帕子是我妹妹的,当日状元游街,这坏帕子正是我妹妹扔出去的,我...”
我也想知道马公子为何收着我妹妹的帕子。
当然,这些话也没有给郭客说出来的机会,就被蒋才给打断了,“马公子到是有趣,明明与谢二定亲,怀里又却踹着别的女子帕子,只是不知道马公子是不是觉得郭侍郎府好欺负?你与其他女子定亲,却又藏着我表妹的东西,岂不是坏了我表妹的名声?”
马尚也惊骇与这帕子的来历,那日他明明是看到二姑娘扔出来的,如何又成了郭家姑娘的?
郭客说的不似假话,马尚的脸色也变了,惊慌从四脚涌向脑子,只看到小爵爷的嘴一张一合,却根本听不到他在说什么,整个世界静的什么也听不到。
“马府真真是目中无人,此时我伯爵府也不会不管。”蒋才扔下话走了。
街道上的人还在对着马尚指指点点,此时那位认回亲生父母的二姑娘,如今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这事当天便传开了,马尚回到府里,也第一时间去找了祖父将此事说了,马首辅摸着下巴。
良久,他出声道,“你与二姑娘的婚事怕是要黄。”
“祖父。”马尚对上祖父的目光,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是啊,他贴着揣着别的女子的帕子,与那女子名声不好,何况那女子又是郭侍郎府的。
直到这一刻,马尚也相信此事二姑娘知道也不会怀疑他,可是除了二姑娘,还有郭府,才是最难解决的。
郭府里面,郭夫人正拿着鸡毛掸子追着儿子满院子里的打,嘴里还骂着,“你这孽障,整日里不学好,如今连你妹妹也被你坑了去,看我不打死你。”
郭淑慎也在一旁抹泪,一边还拦着,“母亲,莫要打哥哥了,都是表哥的错,怎么能怪哥哥。”
一边劝说一边又为自己委屈,嘤嘤的又哭了起来。
郭夫人最后停了下来,却是累了,由丫头扶着回到女儿身边还喘着粗所了,“我可怜的慎姐,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现在如何是好啊。”
郭夫人也哭了起来。
郭大人从外面走进来时,看到的正是这场吵乱的场在,他拧着眉头,“成何体统。”
郭夫人忙抹了抹泪,“老爷,你总算是回来了。”
郭大人一挥手,“不必多说,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会去马府为慎姐讨个公道回来。马首辅的孙子如今在翰林院,年少有为,将来也不会是池中物,到是配得上咱们慎姐。”
男人想到到底比妇人长远。
郭夫人却只看着眼前的,“先不说马首辅的孙子与孔大儒的女儿定了亲,就是马府的情况老爷又不是不知道,吃饭生活都要靠当东西,慎姐是我疼着长大的,怎么能让她去吃那个苦。”
郭夫人的想法还是将事情压下去,或者找别的借口,却从来没有想过将女儿嫁进马府。
郭大人拧着眉,“此事就这样了,至于才哥那边,我现在去寻母亲。”
老爵爷的孙子,又小从胡闹惯了,这次又闹出这样的事情来,郭大人也不会就此罢休,只能寻母亲出面。
郭老夫人听了此事到是笑了,“才哥这性子,就是改不了胡闹,好了好了,事情发生了,也不能挽回,你去马府走一趟,至于才哥那边,也不用我去说,我大哥那边就得收拾他。”
郭大人不觉得母亲不将此事放在心上,而是知道母亲说的定会没有错,这才应声下去。
伯爵府那边,确实上演着鸡飞狗跳,老爵爷追不上,只能站在原地骂,“小兔仔子,早知道就不送你去边关,不然今日老夫非要拨你一层皮。”
“祖父,以前没有去关边锻炼,你也追不上我,这和去关边有什么关系。”蒋才悠闲的停下来,他还有自己的道理,“谢二也帮过我,送给祖父的寿礼可就是求她弄的,那个马尚一看就是个三心二意的家伙,谢二真嫁了他日后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她的婚事没了,那你表妹怎么办?你表妹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老爵爷突然不骂了,“你小子不会是看到那丫头了吧?”
“啊?看上她?嘴巴凶脾气大,我才不喜欢她那样的。”蒋才一说起对方的缺点来,张口就来,“祖父怎么也学那些妇人,乱嚼舌根。”
“小兔仔子,你怎么说你祖父呢?”老爵爷又跳了起来。
这样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坐下来吃饭了,这才安静下来。
蒋繁想着白天听到的事,看向还在埋头大口吃饭的儿子,就忍不住叹气,父亲管不了,又不让他管,如今把这小子宠成这般。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老爵爷抿了口酒。
“回来送东西,明日就要回去。”
“怎么这么快?”
蒋才有些心虚,“我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哪里能到处玩。”
其实可以多在家里呆几天,只是他往江南那边跑了一趟见谢二,这才在家里的呆的时间短了。
老爵爷却是舍不得,“知道只能呆这么短,还在外面胡来。”
指的自然是白天的事。
蒋才也不说话,就是埋头的吃。
盯的还多是肉菜。
这副样子就像饿了不知道多少天一样,家里人看了心疼,哪里还会在说他。
第二天,蒋才便走了,送走了孙子,老爵爷也去马府那边,事情总要赔礼。
却正巧上郭大人也到马府坐客,郭大人忙上前见礼,“舅舅。”
老爵爷颔首,“你怎么在这?”
郭大人忙道,“是为慎姐的事来的。”
老爵爷叹了口气,“这次委屈慎姐了,等她出嫁,我会让送她一份嫁妆。”
郭大人忙说不敢,心里却也好受了些。
事情办的很顺利,马首辅见了二人什么也没有多说,只说是他们马府坏了府上姑娘的名声,这几天就让人去江南那边退亲,然后再上府上求情。
第356章:婚事黄
事情出奇的顺利,郭大人对马府的意见就更没有了,原本也就是处误会,这事事后他也问过女儿,才知道那日帕子是怎么出去的。
谢元娘这边不知道婚事就这么被蒋才给搅合黄了,到是突有一日听令梅进来说马府派人来了,还是夫人亲自接见的。
令梅还在说,“马府是极看重姑娘的。”
“咱们过去看看吧。”谢元娘可不觉得这是马府做出来的事。
便是有客人到府上,马府都不招待,又怎么可能派人大老远的跑到这边来。
事情有些反尝,又事关自己的婚事,谢元娘也不敢不重视,带着令梅就去了母亲的院子,哪知道才进院子,就听到了母亲的怒斥声。
“你们马府欺人太甚,自己做错了事,如今却要退我女儿的婚事,当真以为你马府是什么香饽饽,我孔家的女儿嫁不出去?”
谢元娘停了下来,令梅的脸色变了,院子里的下人们也低下了头。
“来人,送客。”小舒氏并没有在说旁的,刚刚片刻的字静,应该是把彼此的八字交换完了。
随后就见一嬷嬷从屋里走了出来,那嬷嬷看到院子里站着的谢元娘也微微一愣,福了福身子走了。
“姑娘.....”令梅一脸的担心。
先是任公子,如今又是马公子,姑娘的婚事怎么就这么难。
“我没事。”谢元娘往里走,没有让人通传就进了屋,结果就看到母亲在一个人抹泪,心里的那些难受与委屈,都比不过为自己落泪的母亲。
“娘。”谢元娘大步走过去,扑到了小舒氏的怀里,“娘,我不伤心,你别哭。”
女儿的安抚,小舒氏的泪落的就更多了,“我的元娘,一定会有更好的,娘不哭。”
“娘,这才对,如今回到娘的身边,我还想在娘的身边多呆几年呢。”谢元娘是真的释然了,虽然不知道马府为何突然退亲,可是相比之下,没有比呆在家人身边更幸福。
不会在像前世一样,如今回到真正的亲人身边,她可以不担心嫁人了。
只是一瞬间,谢元娘就释然了。
小舒氏此时也冷静下来,此时最难受的是女儿,她反而让女儿来安慰,“马府那边说是被人算计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为那边姑娘的名声着想,所以只能委屈你了。金陵城那边也知道是马府的原因,对你的名声也不会有影响。”
“娘,都过去了,婚事退了就退了,正好我还不想嫁,要多陪你几年。”
“好,咱们先不嫁,这回母亲帮你挑个好的。”小舒氏说起这个,心里也舒坦了些,“之前一直遗憾不能为你挑婚事,如今也算是如了我的愿了。”
母女两这边好了,孔府里的人这才得了信,柳氏几个儿媳妇也来了,小舒氏已经平静下来,便把马府退亲的事说了一下。
“元娘如今才十五岁,到也不急,母亲正好可以多留她几年。”柳氏劝着。
“是啊,咱们孔家姑娘要多留几年,也就元娘和砚姐两个。”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只有宋氏坐在那没有说话,心下却有些看不起谢元娘,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马府才找了个借口退了亲。
反正越发相信阮家那边传过来的话,谢元娘品行上就不行。
晚上,孔老夫人也特别叫了小舒氏去说话,听了前因后果之后,到也没有多说旁的。
反而是孔大儒,听到谢元娘退亲了,脸色又难看起来,“孔家的女儿哪里有退亲的说法,你让你媳妇马上给元娘相看个人家嫁出去。”
孔为听了这话,心情沉重,“父亲,这事元娘没有错,孔府也没有错,错的是马府那边,眼下急着把元娘嫁出去,岂不是让外人觉得是元娘有错在身?”
孔大儒恼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是弄了个难题回来。”
孔为不敢置信的看着父亲,眼里有伤痛闪过,衣袖下的手也紧握成拳,“父亲,当年若不是父亲为孔府的名声着想,又岂会将元娘送出去?如今是妹妹那边找回了亲生的女儿,我们才能和女儿团聚,是咱们委屈了元娘,缘何元娘是是个难题了?”
孔大儒羞恼的瞪向儿子,却在儿子睿智的目光中,终是什么也没有说,挥挥手让人出去。
孔为从书房里退出来的时候,背也弯了些,这些年来父亲越发的让人摸不透脾气,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那就是对的,他不喜欢的那就是错的。
他还一直自以为是大儒,却从来听不进别人的劝。
问题越来越严重,孔为早就看透了,只是父亲却还觉得孔府现在没有问题。
孔为并没有将这些话说给妻子听,只将这些埋进了心里,特别是看着妻子高兴的说着可以多留女儿几年,然后好好挑挑婚事,孔为也越发为在书房反驳父亲的话觉得是对的。
原本就委屈了元娘,不能再让她委屈。
可是不知为何,江宁县这边的流言却多了起来,说是孔家接回来的女儿品行不好,定下的婚事也被退了。
等孔家知道的时候,流言已经扩展到压不下去的地步,小舒氏发了火,查了之后才知道是采买的婆子传出去的,将一家子都发卖了。
小舒氏这几天为了此事也面带着愁色,是想多留女儿几年,可是女儿的名声坏了,在江宁县这边想给女儿挑一户好人家是要难了。
宋氏呆在自己的院子,却是很高兴,用了半盘的点心,一边掏帕子擦手,“如今可有她头疼的了。”
“姑娘说的可不是这个理,奴婢出去买东西时,可听着人都在议论大姑娘的事呢。”明溪小声的回道,“说的可不中听,听说姑娘在金陵的庄子上呆着时,就叫了一群男子去庄子上小住。”
“还有这事?”宋氏忙催道,“你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说庄子还是老夫人那边送的,送给大姑娘的及笄礼,大姑娘当初身份被揭穿的时候,在谢府里住不下去,便搬到了庄子上,直到府上的四爷去了,才将她接回江宁这边来。”明溪说的眉飞色舞,似她亲眼所见。
第357章:坏主意
宋氏听了就越高兴,“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婆婆不信我的话,太婆婆这么偏着,如今咱们孔府的名声可就坏了。”
“可不是,如在姑娘现在只有小少爷一个,若是有个小小姐,将来小小姐嫁人可就不好弄了。”
宋氏一脸的浓色,“你说这个,到是提醒了我,总不能让她一直在府上坏了府上的名声,要想想办法才好。”
明溪的眸子闪了闪,“姑娘忘记了,表二老爷如今在书院里教书,现在还没有成亲呢。”
二表叔姓齐,名齐澜松,二十五岁在书院里教书,家里三代都是教书先生,在江宁书院也算是小有名气。
宋氏微愣,随后笑了,“看我,怎么忘记这个了,说起来到也是门不错的婚事,大姑娘在五品主事家长大,现在名声又坏了,还想嫁什么样的人家,我表叔如今是书院的教书先生,家里三代都是教书先生,也算是书香世家。”
当天,宋氏便将这事说给丈夫听了,“....我也是想为母亲分忧,这才想起二表叔的事,他与父亲是一辈,与姑母论亲也不算乱了辈份。”
孔世鸿听到是齐澜松,眉头就拧了起来,没有直接拒绝,“姑母的婚事自有祖母做主,你不用管这个。”
宋氏一听就知道这是没有同意,“夫君这是觉得我表叔配不上姑母?”
“我没说。”
宋氏却仍旧道,“不是看不起,又怎么会这么说?我知道你们孔家是大世家,便是我,你也觉得我配不起你,当年若不是我父亲救过你一次,你也不会娶了我。”
原来当年虽在学院里读书,孔世鸿对男女之事却并没有上心,而教他的宋夫子与他是好,不过也是一次在书院里抓到了一条差点咬到孔世鸿的蛇,这才结下了缘,后来宋家有意看中孔世鸿,又让人透话到孔府这边,见孔府没有拒绝之意,后来两人的婚事才成了。
孔世鸿眉头紧锁,“只要不瞒你的意见,你便如此说,是不是我承认了,日后你便再也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孔世鸿一当真了,宋氏反而怕了,她知道她无理取闹时说那样的话就是想让丈夫让着她,若是丈夫承认了,事实是那样,她自己心里就第一个承受不住。
妻子安静了,孔世鸿也没有再咄咄逼人。
这事原以为就过去了,宋氏也着实安静了两天,而这几天孔澄的任务就是带着妹妹出去散心,去了女子书院,也见到了宁江县的世家女,只是如今她的名声不好,到也不好主动上前与人结交。
事情闹成这样,金陵那边王薄言的信也来了,谢元娘看到信的内容之后便笑了,王薄言在信里说马府做出这样退亲的事情之后,实哥就去拦着马尚,将马尚打了,那时马尚是喝了酒,可见心情也不好,然后也还了手,最后就是两人都青紫着脸被府中的下人寻了回去。
也是在王薄言的信中,谢元娘才知道马尚如今结亲的人家是郭淑慎,兜兜转转,前世的夫妻又走到了一起。
看来不是她的缘分,她抢来也守不住。
醉冬从外面进来的时候,看到姑娘一时笑一时又叹气,寻问的看向令梅,令梅小声道,“是王姑娘来的信。”
醉冬点点头,走过去将手里的信放到方几上,“姑娘,这是刚刚外面送进来的信,就是大公子送来的。”
“大公子?”令梅问。
“谢大公子。”醉冬又解释了一句。
令梅也觉得是这大公子,才会这样称呼。
谢元娘听到兄长来信了,将王薄言的信放下,又打开了方几上的信,等看到信里的内容之后,差点跳起来骂娘。
此时又是后悔又是气恼,难怪蒋才之前说要帮她一个忙,她为是收拾谢府,哪里想到蒋才说的是这个。
什么马尚又黑又瘦配不上她,所以才帮她解决了这门婚事,以孔府嫡女的身份能嫁个更好的。
他以为他是谁?
谢元娘气愤的将信拍到了桌子上,好个蒋才,这事没完。
谢元娘觉得她和蒋才是天生的仇家,反正不能想他好。
令梅几个担忧又不敢多问,也不知道大少爷在信里写了什么让姑娘这么生气。
不但谢元娘生气,便是远在边关那边,蒋才将自己做的‘好事’说给谢休德之后,谢休德气的一拳就挥了过去,蒋才没有准备,一拳就落在了脸上。
“谢休德,你敢打小爷?”蒋才吃痛,反过来扑了过去。
两人就在帐子里面打了起来,顾庭之从外面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两人在地上滚来滚去,一会儿谢休德在上面,一会儿是蒋才在上面,两人谁也没有占到便宜,都打了鼻青脸肿。
蒋才喘着粗气,“谢休德,小爷和你没完。“
谢休德紧抿着唇,“你坏了元娘的婚事,我也和你不是朋友。”
“小爷不差朋友,再说你以什么身份帮谢二出头?她现在可是孔家的姑娘,小爷这次回去看到孔家的兄长可仔细着她呢,再说谢二还要谢小爷呢,你懂什么?”蒋才说话时扯动了唇角的伤,痛的冷吸一口气。
“怎么回事?”顾庭之原是不在意两人的事,此时听到与谢元娘有关,才出声问。
谢休德红着眼睛指着蒋才,将他做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他坏了元娘的婚事,还在这里要元娘感谢他,我就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人。”
顾庭之扫了蒋才一眼,蒋才瞪过去,“看什么?小爷是帮谢二呢,你们懂个屁。”
顾庭之默不作声,他背身望向帐外,明知道不该这么想,可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竟有些小小的欢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何。
晚上,顾庭之又将枕头下放着的簪子拿了出来,借着月光端详着,心下也做了决定。
金陵城这边,孔氏听到曼云禀报的话,还有些不相信,“你说什么?”
“老夫人回来了,此时已经进了大门了。”
第358章:谢老夫人
孔氏猛的站了起来,手紧紧的握着方几的边缘,老太太怎么回来了?
又怎么提前一点信也没有?
不管如何,孔氏压下心底的惊骇,大步的往外走。
只是孔氏赶到时,谢老夫人已经回了自己的院子,她的院子就在谢府大房与二房的花园子里的一处小角落,里面修了座庵堂,谢老夫人信佛,以前没有离府时,就在里面,吃斋念佛。
“母亲。”孔氏进来就上前见礼,人看着也规矩多了,“母亲怎么不让人递个信,我好让人去接母亲,也好好收拾一下院子。”
“佛堂日日有人打扫,也不用特意打扫,我就是怕麻烦你们,所以才没有送信。”谢老夫人长相有些刻薄,说起话来却温和。
可就是这样一个说话温和的人,当年孔氏可没少吃排头。
“坐吧。”谢老夫人指了指身下的椅子。
孔氏这才敢坐下来。
“惠姐和元娘还好吧?这几年两个丫头只给我去信,却也不知道长成了什么样,我想着她们及笄也过了,要到了定亲的年纪,也得帮她们把把关,姑娘家嫁人是第二次重生,可不能不重视。”谢老夫人就是个农村的老太太,却不见她身一点粗糙的地方,说话时手里捻着一窜念珠。
孔氏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要怎么说。
说元娘不是谢家的女儿。
她张不开口。
自打谢元娘的身世被揭开之后,她与丈夫之间就冷着,如今也没有商议过这样的事怎么和老太太那边解释,孔氏也是根本就没有往那边想过,直到今天老太太突然回来了,才发现被她忽视的事情。
“怎么不说话了?”谢老太太明知故问。
当收到儿子的信之后,看到里面的事情,谢老太太就震怒不已,若是当时她在府中,非让儿子休了这毒妇不可。
只因伤了自己的身子,就亲自生女儿扔了,哪配做母亲,他们谢家虽不是大世家,却也容不下这等毒妇。
谢老太太想到这些,目光也带着几分的寒意,孔氏拧着手里的帕子,“老爷还不知道母亲回来,我现在让人去送信,鸣哥那边也让人送信,前些日子他还念着您。”
想到孙子,谢老夫人的火气才压下来,她声音淡淡的,“让惠姐和元娘也过来。”
孔氏不敢多说,应声退了下去。
谢老夫人摇头,直到这一刻,还一直不肯认错,孔家是如何养出这样的女儿来。
孔氏回去之后,就乱了手脚,让人先叫了两个女儿到她的院子,她看向惠姐,苦涩难辩,“你祖母回来了。”
“女儿知道了。”谢文惠岂不知母亲的担心,“女儿正要过去探望她老人家。”
孔氏点头,“去吧。”
转身又看向二女儿,“姝姐,你先留在这边吧,等晚上你父亲回来了,再一同过去。”
谢遗姝一看就知道是她的身世还没有告诉祖母那边,点头也没有多说。
等大女儿走了,孔氏才道,“我知道你在生气顾府的宴会让你姐姐去没有让你去。顾府的贴子也是我舍了脸求来的,却只有一张,你姐姐比你大,对金陵各世家又了解,你自己去了我总是不放心你一个人。”
谢遗姝笑了笑,“女儿都明白,心里也不怨母亲。”
孔氏听了欣慰,“你能明白就好。”
想了想又道,“你祖母的性子不好,她若不喜欢一个人,就是你怎么做她也不会喜欢。你的事你祖母还不知道,先前你祖母又多偏疼元娘,日后一起相处若是说些重话,你不要往心里去,不管怎么样,你才是谢家的女儿。”
“女儿知道了。”谢遗姝握着帕子的手却紧了紧,她心里当然有怨。
明明是谢家的女儿,却被扔在外面多年,如今回到府中,除了母亲,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和她亲近,如今又回来一个老家伙,可想而之往后的日子会有多难过。
孔氏也有心事,所以也没有看到女儿眼里闪过的愤然,母女两个各自带着心事发呆。
小佛堂那里,谢老夫人看着长孙女,面上露出和蔼的笑,“惠姐长大了。”
“在祖母眼里,再长大也是孩子。”谢文惠笑道。
“怎么不见元娘?”谢老夫人问。
谢文惠面上的笑僵了一下,一边低下头,“还是等父亲回来说给祖母吧,孙女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
谢文惠低着头,没有看到祖母眼里闪过的失望。
谢老夫人确实很失望,她一直以为惠姐是个明白的,今日她问起,不论元娘是不是谢家的女儿,做了多年姐妹,何况事情又是其母亲做出来的,这个时候惠姐都要为其母求情。
但是没有,惠姐直接选择了沉默。
孔氏教养出来的孩子,也高不到哪里去。
谢老夫人后悔,当年她怒气离开,不然也不会让孔氏把孩子都养歪了,又弄出这么多的事情来。
“看来我不在府中,发生了很多事。”谢老夫人感慨一声,也没有再多问。
接下来,谢文惠也觉得时间有些难熬,有时还会冷场,以往祖母虽偏心却也不会这么冷淡,谢文惠一度怀疑祖母是不是知道什么了,或许也是分开多年才会这般的疏远。
好在谢江沅回来的很快,他直接接了鸣哥一同回来,回到府中,直接到这边来给谢老夫人见礼。
磕头之后,谢老夫人才将儿子扶起来,“都这么大的人了,一家人还磕头做什么。”
“儿子不孝,这些年让母亲一个人呆在老家。”
“是我喜欢呆在那边,与你们无关。”谢老夫人不想让儿子心里难受,又看一旁后赶来的二儿子一家,高兴的又拉着玉姐问了几句话,这才坐了下来。
孔氏一直拘谨的站在一旁,她听到丈夫回来,便带着姝姐也赶了过来,婆婆那边无像没有看到姝姐一般,孔氏心里就更没有底了。
阮氏有些同情的看了孔氏一眼,不得不说,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阮氏也越发的不理解大嫂怎么能这么狠心,甚至抱养娘家大嫂的嫡女,怎么能自己的女儿丢了,就抢别人的女儿呢。
第359章:不待见
再说又不是没有,还有一个惠姐在啊。
“人都到齐了,那就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谢老夫人没有说什么事,眼睛却落到了谢遗姝的身上。
谢遗姝的身子就是一紧,被孔氏推了一下,这才走到中间跪下,“孙女给祖母磕头。”
谢老夫人没有拦着她,目光灼灼,看着这个与惠姐长的一样的脸,她一点喜欢没有,反而觉得厌烦。
她的元娘,会讨人喜欢又有才华,怎么就不是她的孙女了?
谢老夫人闭上眼睛,良久才睁开,“江沅,这就是你信中说的姝姐?”
谢江沅起身,谢老夫人抬手,“坐下说。”
他这才又坐回去,“事情在信里已经和母亲说了,这就是姝姐。”
“在外面养了十多年,可打听在哪家养大的?那家人又是做什么的?”谢老夫人问。
谢江沅摇头,看向孔氏。
孔氏也愣了,不过被婆婆盯着,也不敢犹豫,“是妾身边身的嬷嬷发现的,找到时还有个老嬷嬷在身边,后来病生没了。”
“一个老嬷嬷这些年又是怎么养活个姑娘的?”谢老夫人上下打量着跪在地上谢遗姝,“看着也不像干过活的,到像是大户人家的姑娘。”
谢遗姝忙解释道,“嬷嬷心疼孙女,所以一直也不舍得让孙女干粗活,这些年都是靠嬷嬷给人缝补,还有家中的一点积蓄度日。”
谢遗姝心里骂爹,她一醒来就穿到了这个谢遗姝的身上,哪里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就见一个刘嬷嬷找上了门,也不知道和养她的老婆子怎么说的,最后老婆子弄了一个假死,又让她上门来认亲。
刚穿到这个古代,谢遗姝当然会选择做官的亲生父母,也不会选择在外面和个老婆子过苦日子。
这事一直也没有人问过,今日突然又回来一个老妖婆,谢遗姝觉得这事还真有些瞒不住。
谢遗姝也怨孔氏,做为母亲,这个时候不出来帮她,每日里还算计来算计去的,一点忙也帮不上。
“你到是命好,养你的老嬷嬷一死,你就寻回了亲人。”谢老夫人意有所指,淡淡道,“起来吧。”
谢遗姝这才站了起来,退回到孔氏的身旁,孔氏拧着收帕子的手也微微的松开,想着眼前是过去了,却也没有细品婆婆话里的意思。
在场众人却细品了品这话,虽没有怀疑谢遗姝的身份,却也觉得她这回府回的有些怪异了。
谢遗姝当然听出来了,心里更明白是怎么回事,面上却只能装傻充愣。
好不容易在这边熬过了用晚饭,等一散了离开,谢遗姝回了青山院这才松了口气。
谢元娘一走,院子如今也归她了。
半兰端着热水从外面进来,“姑娘,洗漱吧。”
谢遗姝靠在软榻里不动,“大姐姐那边这几日在忙什么?”
“自从顾府的宴会之后,大姑娘一直也没有出府,每日都是在院子里看书作车。”半兰脑子简单,也没有听出姑娘是在打听大姑娘的行踪。
谢遗姝看着自己做了一半的东西,“用这个,总能为自己争一争。”
半兰知道姑娘说的是方几上放着的东西,自从搬回到青山院之后,姑娘每天都在做这个,她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像是箭,却又不似。
若是现代人看到了,自会一眼就认出眼前是做了一半的驽,谢遗姝的驽是竹子做的,已经初有了形态。
三日后,谢遗姝将做好的驽拿到了谢江沅的面前,“父亲,这是女儿在一本古书上看到的,说是驽,一个冷兵器,女儿当初只觉得有趣便学着做了一下,用它打兔子特别的准,如今想来若是能用到两军打战上,或许更好一些。女儿不懂这些,父亲在朝为官看看女儿说的可否有用?”
不但如此,谢遗姝还演示了一番。
谢江沅看到后也大为惊奇,“这是个好东西,我现在就送到兵部去,你手里可还有那本古书?”
谢遗姝扔摇头,“还是小时候看的,书后来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谢江沅一脸的遗憾,不过却又笑道,“虽没有了书,有这个也足以,你是个好孩子。”
“父亲不觉得女儿胡闹就好。”谢遗姝笑了笑。
她虽有示好之意,却也想把谢府先抬起来,她明白在古代,只有门地高了,女子嫁人之后才会被婆家重视。
在初到谢府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谢遗姝已经明白谢府的状况,做父母的指不上,只能出把力了,想了几日她才想到这个办法。
谢父没有多在府里呆,带着驽走了。
谢文惠听到信的时候,父亲已走了,她觉得自从重生回来之后,很多事情都往着控制不住的方向发展。
先是谢元娘也重生,然后是谢元娘的身世,如今又有这个找回来的亲妹妹,浑身也透着诡异的地方。
没有由她多想,次日早朝,圣上那边就大大赞扬了谢江沅,然后谢江沅的官职又升回了原来的二品,虽然是个虚职,可不在是五品了。
对于谢府来说这是件大事,谢江沅当天就叫了二房过来,两边一同用了晚饭,也将事情说了,特别提出来是姝姐的功劳。
谢遗姝到是和之前也没有什么两样,仍旧看着单纯又性子好,孔氏却面上有光,这几日因为婆婆回来而小心翼翼的心,终于放下了。
谢文惠却是完全的傻眼了,重生回来之后,她一直努力着改变谢府,利用自己知道的那些光耀门楣,可如今这一份她要做的事情也被抢走了。
还是这个从来没有被她看得起过的谢遗姝做的。
不管谢文惠想不想承认,事情已经发生了。
晚上,谢老夫人独留了长子说话。
“今日姝姐是为谢府立了大功,可是有几句话我还是要说。”谢老夫人看着儿子,“姝姐的身上透着诡异,让人说不出来是什么,不过给人的感觉不好。”
谢江沅也并没有因为这个突然的好运而高兴的忘乎所以,“不瞒母亲,便是我也觉得心里不踏实。毕竟不是在府中长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第360章:母子谈心
谢江沅也知道这样想不公平,换到元娘的身上,他们又怎么会这样想,只会觉得元娘聪明,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人性使然。
面对亲生的女儿姝姐,谢江沅也很复杂。
“姝姐不是元娘。”儿子在想什么,谢老夫人岂会看不出来,“府中有我压着,孔氏也闹腾不出来什么,反而是姝姐,我担心她胃口太大,慢慢谢府满足不了她。”
“母亲如今在府中,惠姐姝姐年岁也大了,要劳烦母亲给她们相看门好亲事。”
谢老夫人见儿子明白她的意思,点了点头,犹豫半响,才又问,“元娘那边怎么样?”
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怎么能不想。
谢江沅笑了笑,“前几日还写了信过来,说她在那边一切很好,提了马府退亲的事情,让我不要担心。这孩子已经回孔家了,却还惦记着这些。”
谢老夫人笑了,“元娘是个好孩子,打小我就看她好,长大了也错不了。到是马府的亲事,现在有变故,不过以孔家的世家,我到不担心元娘的亲事。”
只是有些想那孩子。
谢江沅看出来了,却又做不了决定,毕竟女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不是说想什么时候接回来就能接回来的。
母子两又说了会儿话,天色晚了,谢江沅这才出来,一出小院,就看到了站在外面提着灯笼的孔氏。
孔氏也是实在忍不下去了,她厚着脸皮上前,“天晚了,我等夫君一起回院子。”
“我还有事要处理。”谢江沅拒绝了。
孔氏的脸立马就沉了下来,“夫君一辈子都不回正院了吗?”
她已经低头了,他还要怎么样?
“夫人若要闹,也换成改日吧,我今日确实有事。”谢江沅扔下话,大步的走了。
孔氏羞愧的回到院子后又摔了一套的茶具,如今婆婆在府中,她也不敢放肆,发泄过后,就让人立马收拾了,又敲打了一下院子里的下人管好自己的嘴,这一晚才算是安静了。
顾府竹笙居,顾远看着手里的信,放了下来,“这是谢大姑娘让人送来的?”
江义一脸的凛然之色,“信是送到门房的。”
因为是指名要给二爷的,江义也没敢看里面的内容。
“日后再有这样的事,直接让门房拒绝了。”顾远抿了口茶,“让人将信送到谢江沅那。”
“要说什么吗?”江义问。
“只告之是谢大姑娘送到府上的,其他的不必多说。”顾远不再多说。
江义拿着信退了出去,将信往信封里塞里他扫了一眼内容,惊呀的张了张嘴,这谢大姑娘到是直接,直接问二爷一路可还安稳。
这不是明显的想在二爷这里邀功吗?
只可惜谢大姑娘失误了,此次二爷并没有出什么事。
谢江沅是亲自接见的江义,又接过了他递来的信,等把江义送走了,打开信之后,谢江沅的目光沉了沉。
他让人叫了长女到书房里说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送递了过去,看到长女一瞬间惨白脸,谢江沅知道不必再多说。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叮嘱一句,“顾府是百年世家,为父不过是布衣出身。”
两家配不上,不要再肖想了。
谢文惠不知道怎么走出书房的,心迹被挑穿,还是当着父亲的面,羞愧的恨不能当场死掉。
回到望月楼之后,谢文惠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场,凭什么谢元娘就是特别的。
她也明白,之前她的盘数落了空。
运气比不过谢元娘,如今又被新来的压了一头,谢文惠只觉得她就是个被虐的命。
她不甘,偏又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硬挺着。
江宁县那边,谢元娘今日出门,原是和愈哥一同出来的,只是半路遇到宋氏身边的婆子,说有事将愈哥先带走了。
一个人逛街,到也没什么,只是谢元娘不知道这又是哪里跳出来的表哥。
齐澜松有些嫌弃的打量着眼前的女子,“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
这人先是认表哥表妹,再张嘴就是嫌弃指责。
他得自我感觉多良好?
谢元娘反问他,“这位公子,我在用饭,你闯进来不合规矩吧?”
用规矩压着她,那就看看谁最没有规矩吧。
“我与你兄长是表亲,你要唤我一声表哥,若不是看到你一个女子单独出来,我岂会过来?”
呀,他还有理了。
这人长的一般,虽清秀,可太过自负,反而让他的容易又降了两分。
“可是我在用饭,你闯入一个闺中女子用饭的雅间不合规矩吧?我观你的穿着是书院先生的袍子,想来也是教人子弟的,这般就更不好了吧?”对方神色僵住了,谢元娘下面的话还没有说,就有人打断了她的话。
“我当是谁,原来是齐夫子。”佟行走了进来,他面上带着笑,说的话却不客气,“我当是哪个登徒子在欺负表妹,原来是齐夫人。”
齐澜松的脸乍青乍红,“不可理喻。”
一甩衣袖,走了。
他这么一弄,反而胡闹的像是谢元娘和佟行。
谢元娘笑了,佟行也在笑,“表妹不要在意,他那人就是有些迂腐,家里三代都是夫人,总是自视清高。”
这才又想起来,“他是你们府上宋氏的表叔。”
宋氏?
愈哥的母亲?
再想到半路被叫走的愈哥,还有突来的表哥,谢元娘觉得有些想明白什么了。
“表妹怎么一个人在此?”佟行觉得以孔府对这位的看重,也不会让她一个人出来。
令梅快人快语,“是愈小少爷一同出来的,后来有事走了。”
谢元娘想拦着也不行了,佟行多聪明的一个人,立马也想明白了,怕对方尴尬,便也没有再多说,客套几句就走了。
谢元娘抚额,“今日的事不许对外人说。”
令梅回想佟公子听到愈少爷离开时的神情,也有些明白了,“可是就任由着她这样糟贱姑娘?”
谢元娘撇嘴,“你什么时候看我是吃亏的性子?”
又道,“吃过饭去书院。”
令梅这才笑了。
第361章:齐夫子
等谢元娘坐着马车往书院去时,也在想着一会儿要怎么出手,她不能在府里闹腾小宋氏,不过那个姓齐的夫子到是可以动一动。
谢元娘去的也巧,她也没有惊动兄长们,这几日她又总到这边来,书院的人也就放了她进去,她一边走一边打听,便问到了齐夫子休息的地方。
大中午的,齐夫子门窗紧闭,竟然在洗澡,令梅红着脸嫌弃道,“这人在书院大中午的洗澡什么怪毛病。”
谢元娘前世就是妇人,别说看男人洗澡,就是男人她也睡过,她让令梅等着,一边将用准备好的布将脸遮上,人就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齐澜松正在洗澡,哪里相信会有女子走进来,整个人缩进浴桶里,瞪着大摇大摆走进来的女子。
“你是何人?不懂羞耻,还不快快出去,不然我就喊人了。”
谢元娘不说话,她知道说了话就会让对方认出来,只是将椅子上放着的衣袍拿起来,然后又在屋子里翻了一遍,只要是衣物都拿走。
齐澜松眼睁睁的看着女子将衣物都拿走,却又不敢站起来,大声的喝斥着,却又不敢喊人进来,怕被人撞到他这丢人的一面。
谢元娘走了,抱着一堆的衣物,到了外面之后,就近找了角落将衣物都扔了,然后又带着令梅寻到兄长休息的屋子,小书童自然不会拦着,待谢元娘再出来时发髻变了,身上的衣物也换过了。
令梅直到这时手还在发抖,“姑娘....”
谢元娘拍拍她的肩,“怕什么,没有衣服穿的又不是你。”
令梅的嘴角抽了抽。
当天,书院里就出了一件事,下午该齐夫了授课了,却迟迟不见来人,等派人寻过去时才发现齐夫人躺在床上盖着被子,见到来人欲哭无泪,让人帮着拿了衣衫,这才能出来见人。
书院里出了这样的事,自然要查,而且这事也传开了,齐澜松一直不喊人就是不想让人知道,哪知最后还是传开了,走到哪里都觉得在被人嘲笑。
孔大爷一回到自己休息的院子,就看到了在看书的妹妹,明明比自己的孙子也大不了几岁,对这个从小不在身边长大,又这么小的妹妹,孔大爷是真的不知道要怎么相处。
书院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又问清了做这事的人打扮,还有偷偷找过他的小书童,在看着一副若无其事的妹妹,孔大爷只觉得头疼。
“齐夫子得罪你了?”孔大爷抢过妹妹手中的书,放到方几上,在对面坐了下来。
谢元娘见兄长来了,这才坐起来,“齐夫子是谁?”
孔大爷:.....装的还真像。
“书院不是胡闹的地方,日后不许如此。”孔大爷不敢深说,可是觉得不说又不妥。
又怕妹妹觉得委屈,“一个女孩子闯进男子洗澡的地方像什么样子。”
想了想又道,“这事我会让人瞒下,祖父那边不会知道。”
觉得这样说又怕她日后不知道收敛,“祖父若是知道了,这可不是小事。”
觉得这样应该可以让妹妹日后不敢再来了。
谢元娘乖乖的点头,前世只有小叔叔待她好,如今回到孔家,四个兄长比她大,不过才接触几天就如此偏宠着她,谢元娘笑了。
孔大爷看着妹妹没心没肺的笑了,心下叹了口气,“齐夫人做了什么?”
谢元娘想了想,“鸿哥媳妇可能想让我和他相看一下,他直接上来让我叫表哥。”
孔大爷的眼睛当场就厉了起来,“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中午我在酒楼里用饭,他就进来了。”谢元娘既然说了,也就都细细的说了一下,包括愈哥半路被叫走。
孔大爷显然是生气了,“这事...兄长会给你一个交代。”
谢元娘却不想再府里闹的不安生,“大哥,还是算了,反正我也戏弄齐夫子了,这事就过去了。”
“不行...”
谢元娘打断他的话,“我一回府,就出了这么多的事,这事就算了,我又不在乎,你看我也没有委屈自己。”
然后又说起那只黄虎来,“祖父现在没有了黄虎整晚睡不着,我又刚退亲,外面还那般议论,若再出什么事,我看他是真的会不管不顾将我赶出府去。”
“再说我也不想一家人闹的不开心,宋氏有她的小打算,我不上当不就行了。”活了两世,谢元娘还是能想得开的。
至于宋氏为何要这样做,谢元娘想不明白,也不想去想。
孔大爷听了这些话,心就拧了一下,如今已经做祖父的人了,从小到大跟在父亲身边长大,在书院的时候也多,所以与儿子孙子之间也并不亲近,这种疼爱小辈子的感觉竟是第一次。
他张了张嘴,半响才应下,沉重的竟如此难。
为此,孔大爷这些日子也显得格外沉重,谢元娘这边虽然瞒下了此事,佟行那边却将这事告之了孔澄,孔澄怒气的到谢元娘这边来寻问,谢元娘又是劝了他一番,孔澄气愤难当,却也被迫应下了妹妹的请求。
不过几天之后,到是愈哥那边,被孔大爷带到书院去了,甚至还住在了书院那边,谢元娘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令梅打听回来的。
“奴婢听说小夫人哭到老夫人那里去了,说愈少爷还小,去书院到是可以,却不必住在那里。”令梅学这些时,眼里有着笑意,看得出来是在幸灾乐祸。
谢元娘笑了笑,“这些事与咱们无关,日后不要去打听这些。”
心知是大哥那边为她出头,或者也是觉得愈哥再放在宋氏身边也不妥,这才出此下策。
宋氏那边求到了小舒氏那里,又越过了自己的婆婆柳氏,柳氏自然是不高兴,得了信将宋氏劝回来之后,私下里也没有说好听的,左右最后宋氏也没有落得好,甚至夫妻之间还吵了一架,宋氏回了娘家。
自然没有人去接她,孔府也没有闹出过这样的事,宋氏一回去呆了就是四五天,没有人接她,自己沉不住气,最后提着包回来了。
第362章:进京
已经进了十月,天气也有些冷了,谢元娘这次收到王薄言的信之后,有些沉默。
信里写了董尚书府出事的事情,只有董适这个外嫁女没有受牵连,董府的人都下了大狱,王薄言信里虽然没有明说,却也能听出来董适现在日子不好过,让她心情沉重的是任蓁蓁定亲了,对方正是前世的丈夫程府的旁枝程荣。
任蓁蓁如今到过年也不过才十四岁,却这么早就订了亲,谢元娘不知道原因,却忍不住担心。
她想过担着任蓁蓁走前世的老路,只是因任显宏的事,任夫人一直不让任蓁蓁与她来往。
谢元娘只能给王薄言去信,让她私下里约任蓁蓁见面,问问亲事的事情,甚至话里话外让她劝一劝任蓁蓁。
信送走了,谢元娘心里仍旧惦记着这件事情,还是孔澄看出她有心事,谢元娘又寻不到可说之人,便将这事与他说了。
孔澄笑道,“按你这么说,任家有说话权的是那个任显宏,于其让人劝那位任姑娘,到不如直接说给任显宏。他做为兄长,总不会看着自己的妹妹跳火炕。”
“四哥说的在理,只是我一个闺中女子怎么好给一成家男子写信。”谢元娘还有别的担忧,“我说程荣不好,又没有什么证据。”
“你自己也知道这样,还在这里伤神,不也是自寻烦恼?”孔澄笑看着她,“好了,旁人的事管不着,那就管好自己的事,这几日府中要来客人,你也打起精神来。”
“四哥能说是客人来,一定是贵客,不知道是什么人?”谢元娘好奇的问。
孔澄笑了笑,“是祖父的门生,如今在朝中为官,这次应该是办事路过这边,特来探望祖父。”
原来是这样。
与自己无关,谢元娘也没有多想,只是等那位客人来了之后,扔出一个消息,这才惊到了谢元娘。
一直盘居在江宁县的孔家,要搬到金陵城去了。
而这时谢元娘才知道来探望祖父的人是当朝另一个首辅赵首辅。
没有人的时候,谢元娘想到赵首辅,神色很凝重,赵首辅是二皇子的人,前世因二皇子的事最后没有落得好下场。
不过前世孔家也没有搬到金陵,这一世搬到金陵城会不会出事呢?
孔府搬回金陵城的事,也不是她一个闺中女子能做决定的,不过孔大儒是一家之主,他被门生请出山,甚至给皇子们授课,这也不是家里人能改变的。
现在已是十月,天气一天会比一天冷,孔家在金陵没有房屋,皇上那里也给孔家赐了宅子。
何况这次去金陵也不是全家都去,孔大爷带着四个弟弟仍旧留在江宁县书院这边,他们的女眷自然也不必过去,到是孔为做为儿子,与孔大儒一同搬到金陵,这样女眷也就是孔老夫人及小舒氏带着两个女儿跟着过去。
过去的人口不多,半个月后,便早早的上了路。
谢元娘和砚姐与小舒氏同坐在一辆马车里,小舒氏对于去金陵也有着排斥,不是她不喜欢离开江宁县,而是金陵那边有谢府有孔寄柔。
但她一个内宅妇人,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丈夫要尽孝,她只能跟着。
她们坐的马车走在最前面,然后是中间的马车里坐着孔大儒及孔老夫人,最后一辆马车里才是孔为带着孔世光。
孔世光是孔二爷的儿子,孔为的二孙子。
长孙留在那边书院,曾孙也太小不能离开母亲身边,这才带着二孙子过来,原因也是圣上点名要孔家子辈可以陪皇子一同进学。
给皇子授课,如今也不过是两位皇子,二皇子成亲多年无子,三皇子如今也不过十五岁,到了今年的年底才会被赐婚。
所以说孔世光说是做陪读,其实按年岁说也就是做三皇子的陪读。
一路上,因孔大儒及孔老夫人年岁大了,走的并不快,而且还有一天车程到金陵里,就有赵首辅派的人到这边迎接,孔家的队伍原就很长,加上赵首辅派的人,又变成长长的一队。
等孔家的车队进城的时候,早就听到风声说孔大儒要入朝做皇子太傅的消息传出来,现在看着孔家的车队,所过之处无人不羡慕的。
谢元娘坐以马车里,透着窗子看着街道,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孔家被赐的宅子在西街,金陵城里的勋贵世家皆住在西街,孔家的这座宅子原是之前一个郡王所住,郡王几辈传下来也没有后代,这宅子才被收了回来。
紧靠着西华门处,所以一进城,没有走多远便到了地方。
宅子虽然年久不住人,里面并没有破败,又提前修过,还宅子及布置能看出原来这座宅子的风华。
谢元娘和砚姐的院子就靠着花园,僻静却又不失华丽,院子里游廊水榭样样皆有,皆是三进的院子。
谢元娘的正房窗前,种了一大片的竹子,金陵城的秋天早来了,竹叶却还绿着,看着也有生机。
孔家人第一天刚到,孔氏那边就带着人上门了。
孔氏红着眼圈,“如今女儿终于可以在父亲母亲身边尽孝了。”
“我和你父亲有你兄长照顾着,你不必挂念。”孔老夫人之前听说来金陵,第一个头疼的就是这女儿。
她说完看了孔大儒一眼,孔大儒看着女儿目光也复杂,他一直不入朝为官,也是谨记祖辈传下来的祖训,可是如今却违背了祖训,归到底也是因为这个女儿。
因为抱养孔家女的事,孔家的名声受损,加之元娘退亲一事,孔家可谓是千疮百孔,为此孔大儒挣扎过后,才决定来金陵。
只有这样,孔家日后才不会被埋没了。
如今看到女儿,孔大儒的感情自然是复杂,他宠着的女儿,却也是害得孔家如今进入两难竟地的人。
“前院还有事,你和你母亲多说说话。”孔大儒不知道如何面对,走了。
孔老夫人心想就知道这老东西遇到就知道逃,不过不管怎么说,没有了孔大儒在,气氛也轻快了很多。
第363章:孔氏上门
“怎么没有带惠姐过来?”孔老夫人不待见女儿,却是极喜欢惠姐。
“总不好带惠姐一个人来,姝姐又不方便带来,所以便没有带她们来。”孔氏说着还觉得委屈了,“姝姐很懂事,这次我们老爷能官复原职,也是姝姐的功劳,母亲还不知道她做出来的那个驽,如今在兵部可是成了好东西。”
说起这些,孔氏神情里掩饰不住的欢喜,“姝姐如今正在和老太太请来的嬷嬷学规矩呢,不瞒母亲,便是不学规矩,姝姐一看也是大家出来的,老太太第一次见到姝姐便这么说。”
孔老夫人看着说的眉飞色舞的女儿,忍着气道,“你还当这是夸姝姐?你们老太太那是指姝姐的心思重,连这个都听不出来,当年教你那些都吃到狗肚子去了?”
孔氏傻住了,“我....女儿....”
“姝姐是被个婆子养大的,一个府里的下人能懂什么规矩?没有她教,姝姐又是与谁学的?这些你就没有细想过?我看你们老太太说的没有错,姝姐是个心思重的。”还没有见面,孔老太太已经不喜欢了。
孔氏没有想到她想在母亲面前夸夸姝姐,最后没有让母亲喜欢,反而是厌上了。
“母亲误会了,姝姐其实很单纯。”孔氏又找不出好的理由来,“若是母亲不信可以问惠姐,惠姐总不会说谎。”
让惠姐说什么?
当着外祖母的面说自己妹妹不好?除非脑子被踢了才会这么说,脑子正常的谁不捡好听的说?
孔老夫人见说不通,也不想再多说,“你就这么过来,你婆婆那边可知道?”
“已经和婆婆说了,早上过来时婆婆还说让女儿给母亲带话,等母亲休息好了她便过来。”母亲不说了,孔氏也松了口气,她左右打量了一番,“怎么不见大嫂?”
“今天刚到,府里需要布置的事情多,你大嫂哪里闲功夫,就是元娘和砚姐也在帮忙。”说起元娘,孔老夫人就又扫了女儿一眼。
这一眼可不好。
刚刚只听女儿夸刚找回来的姝姐,母女在一起也不过两个月就张嘴闭嘴的好,这些年却也不见她说元娘一句好。
果然不是亲生的,就是不行。
孔氏听到元娘,神色间也有些许的不喜,“马府如今与郭侍郎府结了亲,既然回了金陵,母亲还要让人看着元娘,不要在与马府的公子私下来往,我听说当初在庄子上,他们就私下里....”
“这些事不必你操心,还有你大嫂呢。”孔老夫人打断她的话,知道她是个拎不清的,多余的话都不想与她说,“今日你也早些回去吧,就不留你在府中用饭了,你也看到了府中忙成这样,等过几天安顿好了,你再过来。”
孔氏却不走,“又不是外人,哪里还用招待,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又不挑那个,母亲这么一说,像我不好伺候似的。”
“罢了,你不愿走,那便去你大嫂那看着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孔老夫人只想将人打发了。
孔氏犹豫了一下,这才应下了,起身去了。
孔老夫人摇头,“你看她这副样子,就是有事,我们是亲生母女,她当着我的面还假惺惺的,真张不开口便别做这副姿态,看着我心里就烦。”
黄嬷嬷只能捡好听的说,“姑奶奶也是怕劳累到老夫人,这才没直接说。”
“你也不必帮她说话,她是什么性子我还不了解?你看平日她什么时候往她大嫂的身边凑过,今日我一提她想都没想就应下了。”孔老夫人面露愁色,“也不知道她又有什么事,我就怕是大事。”
刚回到金陵,就心里犯堵,孔老夫人还能说什么,偏是自己的女儿,能怎么样?
只能挺着。
黄嬷嬷和孔嬷嬷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明白老夫人说的意思,大夫人那边恨不得吃了姑奶奶,姑奶奶明知道还是去了,到底为何姿态放的这么低?
她们都不由得担心。
小舒氏看到孔氏到她这边来,也挑挑眉,面上淡淡的客套的让人坐了,“姑奶奶怎么到我这来了?”
“母亲让我过来帮帮大嫂,大嫂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有什么事直接交给我就是,金陵城这边的事我还是知道一些。”
小舒氏知道她要说的是什么,“不劳姑奶奶费心,初到金陵要走动的人家也不多,我将这事交给元娘了,要给哪家送什么已经备出来了。”
又是那丫头。
孔氏的笑顿了顿,“那就好,以前有儿媳妇管着府中的事,如今搬到金陵,却又要辛苦大嫂了。这些年我不在父母身边,也辛苦大嫂照顾父亲母亲了。”
现在搬金陵来就不辛苦了?你可以照顾了?
小舒氏心下鄙夷,面上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为人子女,尽孝也是我该做的,姑奶奶说的严重了。”
说到这,却不想与她虚伪与蛇,小舒氏故意大声对丫头喊道,“我一时不盯着,就乱了,那瓷瓶岂是放在那的?移到窗子那边去。”
随后,便将孔氏凉到了一旁,只指挥着下人收拾东西去了。
孔氏心知大嫂是故意的,只是有事要求对方,便也不好闹僵了,等小舒氏忙完又坐回来,她才道,“元娘还好吧?这事我一直想亲自当面和大嫂认个错,当初我也没想到姝姐会突然寻上门来,委屈元娘了。”
“都过去的事了,姑奶奶千万莫在愧疚,我到感激姝姐能寻到府上去,我和元娘母女才能团聚,今日姑奶奶怎么不将人带到府上来?我也好好看看那孩子。”小舒氏笑的很甜。
可这笑落在孔氏的眼里,就是后背一凉。
“大嫂快别说这些了,不然我是真没脸见大嫂了,当年若不是大嫂,我还不知道在谢府如何自居,是我让大嫂骨肉分离,这些年我心里一直感激着大嫂。”
感激?
就是虐待她的女儿,这样感激她的?
小舒氏目光慢慢的冷下来,笑了笑,“我还要感激姑奶奶照顾元娘呢,元娘如今这般的好,也多亏姑奶奶照顾。”
第364章:示弱
这话里却是带着极浓的嘲讽。
孔氏笑了笑,知道不能让小舒氏放下成见,私下里还不知道元娘那丫头在背地里说过她多少的坏话。
小舒氏道,“不早了,姑奶奶若是没事便先回吧,我这边还有事要忙,今日便不留姑奶奶了,改日府中布置好了,再给姑奶奶送贴子。”
贴子两个字咬的格外重。
哪怕是母女,外嫁要回娘家也要提前送了贴子回来,哪有这样就直接上门的。
孔氏脸色乍青乍红,起身告辞,步子也有些慌乱。
小舒氏盯着她的背影久久才收回目光,长长的吁了口气出来,能怎么办?总不能人来了还拦在外面。
这就是小舒氏为何不愿来金陵的原因。
不过她到是好奇孔氏今日怎么会放低姿态到她这边来低头,也不知道又打什么主意。
孔氏又去孔老夫人那里辞别,这才坐着马车回谢府,马车里,孔氏的指甲也紧紧的抠进了肉里。
若不是看为了两个女儿的婚事,她又岂会去看小舒氏的脸色,小舒氏算个什么东西,没有嫁进孔家,舒氏也不过是个大儒世家,和孔家也比不得,如今做了孔家的当家主母,到是端起嫁子来了,也不想想她孔寄柔才是孔家的嫡女。
转念想到左右母亲已经搬到金陵来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的。
孔氏的心情便又好了起来。
而谢元娘回到金陵之后,第一天就收到了王薄言小胖子送来的贴子,邀请她去府上做客。
谢元娘当场就给送贴子的婆子回了话,应了下来,王御史府到是懂规矩,也给砚姐送了贴子,砚姐不爱出门,以身体不舒服拒绝了。
小舒氏很高兴,当天忙完了,晚上饭后还是拉着谢元娘叮嘱了一番,“明日出门的衣裙和首饰一会儿我就让人送过去,去人家做客,总不能空手去,东西也也备好了,明日一同带着,闺中姑娘时的朋友最是难得,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多,没事到时也约了她们到府上来。”
小舒氏越说越高兴,“娘就喜欢热闹,可是这些年砚姐性子喜静,也不与人走动,如今到了金陵了,你可以让你的小姐妹们到府上来玩。”
谢元娘笑道,“娘,我也没有什么朋友,要说有也就这么一个。”
“不怕不怕,以前是没有,以后可不同了。”小舒氏没有明白,谢元娘却听出来了。
孔家的嫡女,如今祖父又贵为太傅,有哪个不巴结着来,确实比做五品主事的女儿要受欢迎。
等谢元娘从母亲的院子回到自己的院子,紧中着衣裙和首饰就送到了院子里。
另一边的院子里常嬷嬷看了之后,回去只能劝自家的姑娘,“姑娘初到金陵,正是要多出去走动一下,奴婢刚刚看着夫人将东西送到大姑娘院子里去了。”
砚姐坐在靠窗边的榻上,盯着手里的书,头也没有抬,“嬷嬷知道我不喜欢出去,便不要为难我了。”
“可是....”
砚姐又道,“姐姐如今才认回府,母亲那边多给姐姐些东西也没有什么。”
常嬷嬷脸一红不说话了。
砚姐虽看着书,却没有看下去,虽然安静了,心却静不下来了,她明白常嬷嬷说的没有错,她不能一直将自己关在院子里,甚至以前她还羡慕过谢元娘活的洒脱。
可真要做的时候,她又做不到。
夜里,孔为也从前院的书房回来了,一进正房看到妻子还在忙碌,甚至心情有很好,他笑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
小舒氏头也没回,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孔为却认识,“那不是你陪嫁的东西吗?怎么放在这了?”
“这里面是我及笄时祖母送我的宝石,这些年来也一直没有动过,如今元娘和砚姐长大了,又到了金陵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拿出来给她们用吧。”
孔为笑了,“哪里用你动这些,明日从我的私库里找找,我记得有几匣子这东西。”
他是知道妻子很珍贵这匣子的宝石,毕竟意义不同。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意义怎么能一样,不过老爷既然说了,那我就代元娘和砚姐先谢谢老爷了。”
孔为笑了,“我的东西可不就是给她们的,听你这么一说,像我还要分给别人一般。”
小舒氏笑了,“还有四个儿子呢,他们不在乎,却还有媳妇,总不能让他们为难。”
孔为哼了哼,“不必理会这个,咱们的东西爱给谁就给谁,由不得别人说。鸿哥媳妇做的事当真以为我不知道?若不是元娘求情瞒着,我早就让鸿哥休了宋氏回去。”
小舒氏也同样的感觉,“齐澜松一个迂腐的书生,如何能配得上我的元娘?”
原本就不喜欢小宋氏,此时却越发的不喜欢,可为了府里的安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次日,一家人用过早饭,谢元娘便坐着马车去了王御史府,孔家是大世家,马车大而华丽,里面的布置不奢华却很舒适。
谢元娘靠在马车里完全可以躺着,还是令梅说怕弄乱了发髻,她这才一直会着。
王御史府在东街那边,要有半个时辰的路,谢元娘怕在路上耽误久了,便让马夫找僻静的巷子走。
哪知道半路就被人拦了下来,还是个熟人。
少年一身的青袍,背手而立,不在是谢元娘第一次见到时的黑瘦少年,已有男子的俊朗之姿。
想不到几个月不见,马尚的变化又是另一番的姿态。
“马某自知今日失礼,却有几句话要单独和二姑娘说。”马尚目光灼灼,盯着马车,似要透过帘子看到里面的人。
令梅紧咬下唇,看着自家的主子,大气也不敢喘。
谁能想到那般规矩的人能做出拦马车的事。
谢元娘也没有想到,她恍了恍神,想起了那个在山上对她承诺的少年,不过数月不见,沧海桑田,两个人就成了陌生人。
敛回神丝,谢元娘低下头,“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把相思寄巫山。马公子保证。”
第365章:拦路
马尚的眸子一紧,衣袖下的手握的又紧了几句,他闭上眼睛,终是错过了。
再次睁开眼睛,他眸中已是一片平静,对着马车作揖,转身离去。
令梅偷偷的撩起帘子,看到马公子的背影,“姑娘,马公子看着很失落。”
谢元娘闭上眼,“走吧。”
车夫是个很有眼色的人,听到姑娘的吩咐就又继续赶路。
他们停的巷子里的一处二楼的后窗口,顾远手端着茶,淡淡的移回目光。
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把相思寄巫山。
也就是在告诉马尚,总会有个对的人来代替我。
小丫头到是会回绝人,何况是这样年岁的少年,只怕这一辈子都要将这份遗憾记在心里了。
谢元娘哪知道她不忍心直接拒绝的一句话,落在小叔叔的耳里就变成了这样。
江义那边却是抽了抽嘴角,他发现似乎每一次都能撞到不是二姑娘和别人表白,就是别人和二姑娘表白,还真是个复杂的闺中小娘子。
谢元娘这边见到了王薄言小胖子,压抑的心情就好了许多,先给王夫人见了礼,将带来的东西递上去,王夫人也知道她们有话要说,便笑着让王薄言带人去了院子玩。
王薄言很兴奋,“姐姐,听说你要回来,你不知道,我天天数着你什么时候能到金陵。”
金陵这边的天气已经开始冷了,王薄言却是一头的汗,谢元娘提醒她,“先擦擦汗,冷天里容易生病。”
“我身体好着呢...”
“她那么胖,怎么可能生病。“一道声音打断了王薄言的话,只见一偏偏少年从假山后走了出来。
谢元娘讶然,“....实哥?”
实在是王卷实瘦的太多了,如今已经是个偏偏俊朗的少年,她又看一眼身边的王薄言小胖子,若是这丫头减肥,一定也会是个秀气的小美女吧?
王卷实很满意看到谢元娘面上的惊讶之色,“二姑娘。”
谢元娘嘴角抽了抽,“叫姐姐。”
王卷实不高兴道,“你和马尚的婚事都没了,我干什么还要叫姐姐?”
“就是没有马尚,还有别人,姐姐也不会喜欢你这个小屁孩。”
“我是小屁孩,你就是胖丫头。”王卷实羞恼的反驳回去。
姐弟两个眼看着又要吵了起来,谢元娘苦笑不得,“好了,也不怕被人笑话。”
王卷实哼了哼,“我听二姑娘的,不和她计较。”
“呸,假斯文。”小胖子也不给面子。
王卷实就又恼了。
小胖子却像找到了反击的机会,“二姐姐,你不知道,他一瘦下来,整日里手里握着把扇子,你看这么冷的天还拿在手里摇来摇去的,不是假斯文是什么?前几天父亲让他去给三皇子做陪读,他带了扇子过去,三皇子觉得有趣,也弄了一把,哪知道染了风寒,为了父亲还罚他跪了一晚的祠堂。”
“王胖子,你在说我可不客气了。”换成谁在自己喜欢的女子面前被揭短都不会高兴。
谢元娘僵硬的笑了笑,忙拦着小胖子,“你不是说带我去看你新得来的花吗?咱们现在去吧。”
她真怕小胖子再揭短下去,实哥会动拳头。
而且三皇子,未来的皇上,竟然也会做这样的事情,谢元娘实在是接受不了。
小胖子立马就转移了视线,“那是我父亲从山上采回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兰花,姐姐最懂这些,帮我看看。”
王卷实站在原地,气的无处发泄,最后看到手里的纸扇,撕个零碎,这才追上去。
难得见到心上人,他先忍了王胖子。
到了王薄言的院子,就见窗下处了一株的兰草,此时天气已经冷了,树叶都落了,只有这兰草还绿着,甚至开着深粉色的花。
确实很奇异。
“我观这个到像书里说的在雪山上开的花,具体叫什么我也忘记了,不过听说那种花只在寒冷的天气里才会盛开,还有入药的功效,特别是花摘下来泡水喝,还可以助睡眠养气补血。”谢元娘还是前世嫁入顾府之后,在顾府的书房里翻书的时候看过。
当时只看了一眼,便也没有多看。
不想今生竟然真的看到了。
小胖子一脸的兴奋,“那要不要现在摘下来泡水喝?”
谢元娘犹豫,“还是算了吧,毕竟只是在书里看过,到底是不是真的谁知道。”
王卷实也不客气道,“万一有毒呢,二姑娘贵重,你要喝你自己喝。”
小胖子战斗力很强,听了这话不生气也不恼,“二姐姐贵重也不喜欢你。”
一句话,王卷实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跳了起来。
谢元娘捂头,又转移话题,“我不在的日子,你有和马姐姐见过面吗?”
小胖子立马又人准备战斗的人变成了邻家小妹妹,“马姐姐还要管府时的事,每日都很忙,我去过一次,还遇到了曹姑娘,我不太喜欢她,便也没有再去。”
谢元娘点头,小胖子却误会了,“二姐姐,你与马公子没有缘分,你不要多想,日后定会遇到一个更好的。他藏着别的女子的帕子却与你定亲,我还让我父亲参过他。”
谢元娘笑了。
小胖子怒其不争的瞪向王卷实,“还不是他,去找马公子打架,两边都没有占到便宜,我父亲这才没有参他。”
王卷实这次到没有还口,哼了哼扭开口。
三个人就蹲在窗下围着兰草,看着三个在玩的孩童,马映霜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她忍俊不禁的笑了,“我没有打扰到你们吧?不请自来,我可先赔礼了。”
“马妹妹。”
“马姐姐。”
谢元娘看到她也很高兴,转念想到刚见过马尚,又尴尬的笑了笑,马映霜却已经握过她的手。
“二姑娘。”她眼里含笑,流露的也是真感情,“以往都叫谢姐姐,如今却要改口叫孔姐姐,又觉得别扭,到是二姑娘更顺口一些。”
“我还没有上族谱,叫孔姐姐也过早。”谢元娘心里松了口气,果然是未来做皇后的人,气度就是不一样。
第366章:心思
小胖子也很高兴,“马姐姐怎么过来了?”
“怎么?有谢姐姐就不要我这个马姐姐了?”
“怎么会?我是知道马姐姐忙,才没有给你送贴子。”
“我这不是不请自来了吗??”马映霜原就是逗她,看她的样子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脸。
一旁的王卷实到是有些拘谨,客套的和马映霜见过礼之后,便不情愿的走了。
马映霜眸子微动,却也看出来王家的公子对元娘更亲近一些,想到打架的事,忍不住也笑了。
却觉得元娘这样的女子值得人喜欢。
三个人移到了屋里,喝了茶之后,也从彼此的说话中,才知道马映霜是来送贴子的。
“过几日是我的生寿,我平日里也没有来往的人,今日原是打算来了王妹妹这里,再到孔府上拜访,此时到是少让我跑一趟了,姐姐在这里,我便直接将贴子给了姐姐。”
“这是好事,难得你没有忘记我们。”谢元娘直接让令梅那边接了贴子,看到是两张便明白了,也没有多说,叮嘱令梅收起来。
王小胖子兴奋道,“我要想想给姐姐准备什么生寿礼物。”
马映霜笑了,“我是什么都缺的,所以准备什么我都喜欢。”
她从来不在外面掩饰自己的穷,落落大方的还拿自己出来调侃,反而让与她相处的人不会小心翼翼的怕说错。
这样相处下来也很轻松。
“那我就准备....准备...”
“准备银子?”马映霜逗她。
“马姐姐,我怎么会那么俗气。”王小胖子急了。
谢元娘和马映霜对视一眼,两人也笑了。
三人说说笑笑,又在王御史府里用了午饭,谢元娘和马映霜才一起离府。
马映霜笑道,“我是租马车来的,听说姐姐在府上,便让那马车回去了,还要劳烦姐姐送我一程。”
“你便是不说,也不能看着你走回去,快上来吧。”谢元娘知道她是有话要说,自然是寻这个时候。
两人带的丫头坐到了外面去,马车里面只有两个人,马映霜才开口,“是马府对不住姐姐,日后姐姐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马府能帮上的定不会拒绝。”
“你我相交,也不是因为我与你兄长的婚事,是喜欢彼此的性情,我与你兄长没有缘分,也怪不得旁人,这事已经过去,莫要放在心上。”谢元娘是真心不希望她一直愧疚着。
说起来,与马尚那边,她无情,也不过是给自己寻个亲事罢了。
如今这样一弄,反而像相爱的两个人生生被折散了一般,可是这话又不好解释,谢元娘只能将自己真的不在乎表达出来。
马映霜也是心有沟壑之人,看出谢元娘是真的没在放在心上,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为自家兄长心疼,她是知道这门亲事黄了之后,兄长如木头人一般。
“我虽不与各家的姑娘走动,却也听说有人散播姐姐在庄子上与郭侍郎府的公子们一同见面的事,想来定是有人想针对姐姐,姐姐还是要防备一些才是。”马映霜想起了这事。
谢元娘笑了,“已经传到江宁县那边去了。清者自清,我管不住别人的嘴,做好自己便是了。”
想到郭客,谢元娘还真说不出来对他的喜恶,郭客帮过她,而她与马尚的婚事也是因为郭客胡闹拿了其妹妹的帕子才出了这样的事。
人和人的缘分,有时候还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送了马映霜回马府,谢元娘也有些累了,回到府里之后先去祖母那边回话,正好小舒氏也在,就将马府送了贴子的事说了。
曾退过亲的人家,现在还送了贴子邀请人到府上做客,小舒氏心里不太喜欢,不过看女儿与马家的姑娘处的好,却也没有拦着,只让身边的丫头把另一张贴子给砚姐送去了,原以为砚姐不会答应,哪知道等去马府做客那天,砚姐竟然打扮一番要去做客。
小舒氏还真是震惊了一番,却也高兴,送两人上马车时还在叮嘱,“到了马府也不必拘着自己,既是小姑娘们在一起,就好好的相处。”
这话自然是说给没有出去过几次的砚姐说的,只是不好单独说,怕砚姐会觉得丢人,这才当着姐妹两的面说。
谢元娘又应下会照看妹妹,小舒氏这才放心的目送着两人走了。
马府今日哪怕请了几位姑娘来做客,却也不见有多热闹,来的人都聚在了马映霜的院子里,她的院子就座落在马府的花园里,所以就找了空地用围帐围了一块地方出来,里面布了桌椅,由着姑娘们在这里玩。
来的人也不多,都是谢元娘认识的,有曹大家的孙女曹琴,工部尚书东家的东南枝,白太医府的白间兮,赵首铺的孙女赵芝枝,还有与马尚定了亲的郭淑慎。
谢元娘和砚姐不是最后到的,王小胖子还没有来,到是这些老熟人都到了,谢元娘只扫了一眼就将谁来了都看了个清楚,心下微呀,马映霜平日里也不出府,没想到过生辰来的人却都是大有来头。
转念又想到底是马首辅府,这些人来也是看马首辅的面子。
众人上前一一见礼,大家看谢元娘的目光也很复杂,这个五品主事家的女儿,真实身世竟是孔大儒的女儿,再也不是她们看不起的那个小门小户出来的了。
谢元娘不理会她们怎么看,给她们介绍砚姐。
曹琴笑着上前来,握住砚姐的手,“孔妹妹,上次族学辩论会一别,咱们总算是又见面了,日后也不用写信了,只需要递贴子就好。”
“曹姐姐。”砚姐眼里也含着笑。
她是个清冷的人,面上也淡淡的,不过却对曹琴笑,可见两人是熟悉的。
不过谢元娘惊呀的是砚姐与曹琴有书信来往,在府里以前却是从来没有听过。
“曹姑娘既与砚姐熟悉,那我便将砚姐托付给曹姑娘照顾了,砚姐没有在金陵呆过,有不懂的地方还要劳曹姑娘帮着解释一二。”谢元娘见这两人一直拉着手,干脆就顺水做个好人,成全了两人。
第367章:主动上门
“二...大姑娘客气了。”曹琴也察觉差点叫错了,面上有丝尴尬。
马映霜今天是主,要招待着众人,等她抽出空坐下来和谢元娘说悄悄话时,苦笑道,“实不瞒姐姐,这些人我并没有邀请,也不知今日怎么就上府了。”
谢元娘微呀,然后再扫向在场坐着的几个人,出身不低,皆是贵女,这些人会突然上门,反尝自有妖。
谢元娘一时也想不明白,只能劝她,“静观其变,若是狐狸,早晚会露出尾巴来。”
马映霜笑了。
这时王小胖子才赶了过来,因为走的太快,发髻也有些凌乱,“马姐姐,我来晚了。”
“来了就成,不耽误用饭。”马映霜打趣道,“难得到府上还能吃到饭,一会儿可要多吃点。”
王小胖子也被逗笑了。
不远处白间兮看着谢元娘与马映霜谈笑的场面,微微垂下眸子,她有一下没有一下的吹着茶盏里着的茶叶。
郭淑慎一直低着头,在这里就只有几个人,她却从开始就没有说过话,她不想开口,在场的几个人也知道她在尴尬什么,也就没有人去主动搭话。
郭淑慎心情很不好,今日她不想过来,可母亲说是未来小姑子的生辰不去不好,可是来了却见谢元娘也在,当时郭淑慎羞的恨不能甩袖就走。
也不知道马府是不是故意羞辱她,才这样做的。
郭淑慎心情不好,忍着没有离开,却也没有好脸色,马映霜又不过来与她说话,她心里的气便更大了。
东南枝则与身边坐着的赵芝枝说话,“今日巧,能在这里遇到姐姐。”
赵芝枝目光越过围帐看向远处,“祖父与马首辅同朝为官,马姑娘生辰,总要过来看看才不失礼。”
这话谁信。
反正东南枝是没有相信。
东南枝见赵芝枝不愿多说,便也没有再主动搭话,她也望向帐外,也不知道父亲说的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只有今天一次机会了。
董府出事之后,东家做为董夫人的娘家,虽没有受牵连,日子却也不好过,在朝中夹着尾巴做人。
姑母如今被发配到边关,表姐在任府的日子也不好过,明明一切都好好的,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董家因贪墨案而出事,金陵城里的人都闭而不敢议论,东南枝便是心中烦闷,也不敢找人去吐露。
东府中的气氛也不好,若不是父亲得了消息,孤注一抛,也不会有今日她来马府的事情。
马映霜原就没有邀请这几个人,平日里也没有来往,也不知道要怎么招待,到是曹琴与众人很熟悉,又介绍砚姐给几个人认识,这才让气氛没有太尴尬。
有小丫头进来,在马映霜耳边说了几句,马映霜愣了一下,点点头,“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马映霜想了一下,“刚兄长那边说今日府中有客,怕冲撞了,让我照顾好各家的姑娘。”
谁知道今日东府及赵府还有白太医家的姑娘都来了。
现在总算明白这些人为何来了,怕是冲着哥哥带的人来的吧?
只是他们怎么会知道?
至于兄长带来的是谁,马映霜一时之间到不好猜。
“旁人我不好直说,这些话也只能与姐姐说说。”
谢元娘笑了,“这有何难,一会儿你直接告诉众人就行,别到时真的冲撞到了,反而不好了。”
谢元娘和马映霜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心中有数,马映霜到也觉得谢元娘的主意不错,明知道有些人带着目地来的,那又何必还给她们留面子。
“两位妹妹在说什么?我们也凑凑趣。”东南枝看到有丫头和马映霜交头接耳后,便坐不住了。
马映霜笑道,“是我今日不知道几位姐姐会来,也没有准备什么,正和二姑娘说这事呢。”
东南枝一过来说话,其他几个到也不好单独说了。
赵芝枝笑道,“原就是我们不妥,没有送贴子上门,便直接过来,还要妹妹不嫌弃我们打扰才好。”
“是啊,也是凑巧知道妹妹的生辰,妹妹不怪我们不请自来就好。”白间兮也笑道。
一时之间都围着马映霜说起话来,马映霜一个人应对自如,哪里有刚刚的担忧。
谢元娘笑望着,感觉到王小胖子扯自己的衣袖,才看她,“怎么了?”
“我刚刚来的晚,在马府的前院遇到了马公子,他身边还有几个男子。”王小胖子想了想,“实哥也在。”
实哥?
谢元娘是知道实哥和马尚打过架的,这两人不可能混到一起去,想到之前小胖子说实哥是三皇子的伴读,再想到今日这几个不请自来的人。
谢元娘马上就想到了来府里做客的人是谁了。
那么这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难怪无关紧张的人,突然之间登门而来,原来是冲着三皇子来的,同在朝中为官,想打听三皇子的消息到也容易。
只是三皇子年岁还小,谢元娘的目光落在了曹琴、白间兮及赵芝枝身上,她们三个年岁应该都比三皇子大吧?
“姐姐,我还看到顾大人也在。虽然以前只见过一次,不过我还是认出来了,是顾次辅。”王小胖子压低了声音。
小叔叔?
谢元娘觉得她有些明白了,果真是只要有机会就不放过,原来是为了这个。
“姐姐,那个不会是三...”
王小胖子还要说话,谢元娘拦下了她,“心里知道就好。”
而两人在这里说悄悄话,已经引得旁人注意了,特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这几个人。
“刚刚来时的路上,就看到园子里景色不错,虽然已是落叶枯枝,可园子的设计却很特别,不知道能不能看看?”东南枝笑问。
马映霜看了她一眼,摇遥头,“今日兄长也在招待客人,刚刚特意过来叮嘱我,莫冲撞了姐姐们。姐姐若是想看,不如改天我在约姐姐到府上来做客。”
东南枝听到特别交代过,人明显紧张起来,“原来是这样,我看咱们也是在园子里的围帐里,才没有多想。”
第368章:所为何人
马映霜笑了笑,也不在接话,其他几个人神色各异,也没有人再开口,不过和马映霜再说话时,明显心不在焉了。
“咦,孔妹妹的裙子脏了。”曹琴突然出声提醒。
谢元娘挑眉,然后顺着曹琴指的方向一看,也站了起来,那是一块小小的血迹,虽然不大,却异常的惹眼。
“砚姐带了换的衣裙,不知道有没有方便的地方,我陪砚姐去换一下。”谢元娘走过来,她一开口,曹琴便不说话了。
做为亲姐妹,砚姐是月事来了,陪在她身边的是谢元娘也没有问题。
马映霜笑道,“我让人带着姐姐过去。”
砚姐清冷的面上也难得露出窘迫之色来,她尴尬的对着众人福了福身子,这才在马府的丫头带领下走了。
才走出围帐,又过了假山,离着前面引路的丫头几步远,砚姐才小声对谢元娘道,“姐姐,我月事的日子还没有到。”
谢元娘停下来,砚姐的丫头寻桃也疑惑,“现在是月初,我家姑娘的月事是在月底。”
谢元娘不说话,她们一停下来,前面引路的丫头也停了下来,却没有多说。
谢元娘没有理会,走到砚姐的身后,低头打量了血迹一眼,她站起身,“这是外染上的,刚刚你怎么不说?”
孔墨砚低下头,咬着唇不说话。
谢元娘无力。
好吧,这就是傲气才女的傲气,当着众人的面这样的事也不肯为自己解释。
宁愿被人误会也想马上逃离被人打量的场合。
“我想着左右也是脏了,便没有说。”谢元娘不说话,砚姐纠结了半响,才小声道。
谢元娘点头,“你想的没错。”
可是也不能就认下这个失误啊?
果然是出来的经验少,又是这样的事,谢元娘也不好多说她,知道她自尊心强,便继续让小丫头带路,不过走了几步,谢元娘就又停了下来。
她想出这事不对了,她叫过前面引路的丫头,“我觉得这事不对,咱们回去。”
小丫头不过是个下人,哪敢做主,听到客人说回去,只能往回走。
谢元娘对着一脸茫然的砚姐解释道,“你的裙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脏了,又刚巧是那一块,我看是有人诚心算计,我虽不知道对方算计的什么,不过咱们不能按着她算计的走,对方想让咱们换衣裙,咱们偏不换。”
孔墨砚眼睛瞪得大大的。
谢元娘走过去挽过她的胳膊往回走,“金陵这边的贵女,心里的弯弯道道可多着呢,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着目地。”
孔墨砚的身子开始是僵硬的,慢慢走了几步之后,加上谢元娘耐性的将讲,才慢慢的放松下来。
“咦,好像是曹姑娘。”令梅小声道。
谢元娘就停了下来,待看到不远处要从拐角走过来的身影,忙叫着众人躲到了假山里面,正巧有个缝可以躲避。
不过一躲进来,谢元娘就后悔了,不只是她,同行的几个人都张大了嘴,见里面的人示意不要出声,这才将没有呼出来的惊呼声又憋了回去。
假山里面有个山洞,里面站着几个人,虽然外面有马尚和实哥挡着,看清楚山洞里人长的模样,谢元娘想到王小胖子说的话,也猜出里面的人是谁了。
不过对方不想惊动人,又不想挑破,谢元娘也乐得这般,只对马尚点点头,直接就扭开头。
几个人是之前就在这里,还是看着有女子经过才躲进来的?
小叔叔也在里面吗?
谢元娘面上平静,脑子却乱乱的。
她不说话,可其他人看到谢元娘后,又看向马尚,那眼神就有些复杂了,马尚目光不动,也让人看不出什么来,谢元娘又背对着众人,连脸都没有让人看。
马尚看着疏远的二姑娘,心里也说不出来的难受,不过想到此时的情况,还是将真实情绪收敛起来。
“二姑娘。”实哥却是个沉不住气的。
谢元娘回头,“实哥有事?”
王卷实笑了笑,“二姑娘今日也在。”
这不是废话吗?
谢元娘看出他是没话找话,干脆不说话了,盯着外面的曹琴走了,这才拉着砚姐往外走。
砚姐的步子有些凌,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撞到几个男子在洞中,她偷偷的看了一眼沉得住气的谢元娘,慌乱的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
“你的裙子十有八九是曹姑娘弄的,至于她为何要这样做,我却不知道,不过看看她现在做什么去,或许就能想明白了。”谢元娘带着砚姐往曹琴去方向走。
“姐姐,到底是在马府,咱们贸然行动也不好,还是去换衣裙吧,她有什么目地也咱们也没有关系。”被谢元娘盯着,砚姐头一次有种她是妹妹的感觉,“日后我远着她便是了。”
谢元娘想了想,笑了,“好,那就听你的。”
孔墨砚微微一愣,她没有料到谢元娘就这么痛快的应下了。
谢元娘让小丫头带着几个人去换衣裙,也不看砚姐,砚姐有自己的主意,成全她就好,若真是按着她的办法来,或许也不会让砚姐高兴,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不是吃亏了就一定要还回去。
有时这样的想法,也值得她学习。
等姐妹二人换了干净的衣裙回来,谢元娘看到曹琴也在,她挑挑眉,既然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那便罢了。
中午用了饭,后饭众人又将自己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谢元娘准备的只是一个荷包,众人看到匣子里装的是荷包,到诧异于谢元娘送的这么敷衍。
谢元娘也不多解释,下午看着天色也不早了,众人这才散了。
回去的时候,王小胖子非要和谢元娘同坐一马车,王家的马车跟在后面,马车王小胖子一脸的兴奋。
“二姐姐,刚刚你们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王小胖子不等人问,就像吐豆子一样说了起来,“曹姑娘不知道为什么衣裙也染了血迹,马姐姐又脱不开身,只能让小丫头带着她去换衣裙,久不见人回来,东南枝想出去寻,被马姐姐拦了下来,然后就见马夫人送了曹姑娘回来,马夫人说曹姑娘与下人走散了,差点走到前院去。”
第369章:相教
“前院和后院隔的这么远,我便是只来马府两次,也不会走到前院去,你说这有不有趣?”
谢元娘笑了,“平日里你马姐姐与曹姑娘好,许是曹姑娘也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
孔墨砚在一旁听着,却陷入了沉思。
她与曹姑娘好,衣裙却染了血迹,马姑娘与曹琴好,却也被算计了。
她虽然不懂得这些个弯弯道道,但是这件事情却看出来曹姑娘是想算计什么事,却没有成。
想到那个待她热情的曹琴,砚姐握着帕子的手紧了紧。
谢元娘一直注意着砚姐的举动,看到她的反应后很满意,能想得明白就好办,日后也不会吃亏。
今日三皇子到府上来,曹琴却跑去前院,为何?谢元娘也没有想到曹琴会有这样的想法。
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最复杂。
马府里,将人都送走了,只有曹琴还没有走,她一脸的尴尬,“之前急着换衣裙,也没有多想,好在遇到了伯母,不然真要丢人了。”
马映霜笑了笑,“人在慌乱的时候总会出差,你我又不是外人,不用再解释。”
曹琴笑了笑,“今日你兄长带了什么客人来府上?我记得他极少有交往的人?”
马映霜笑了,“我还不知道,他只让人带了话过来,却也没有说,姐姐若是好奇,我现在就让人去问问。”
曹琴忙拦住她,“我只是随口一问,妹妹还当真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也回去了。”
马映霜笑着将人送到府门口,看着人坐上马车走了,才去了母亲的院子里。
“若不是你让人告诉我盯着一些,今日可不就要弄出错来了,万一冲撞了那位,也会让人觉得咱们府上没规矩。”马夫人摇头,“纵是咱们家的女子不是大世家出来的,却也没那个脸皮到处乱闯。”
马映霜知道母亲在说什么,“母亲,到底今日来的客人是谁?”
她也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大人物能让这些人得了信而舍了脸到府上来。
马夫人看着女儿,笑了笑,“没什么,只是你兄长的同窗。”
这话明显是在敷衍她,马映霜知道多问也没有用,便也不在追问,至于母亲说的曹琴那边,只当别人都没有长脑子,她爱蹦哒便蹦哒吧,又不痛不痒的。
而这一日马映霜过生辰的事情,却在私下里传开了,主要是有谢元娘参加。
谢元娘刚一回金陵城,次日就出来露面,原本就是个让人议论的话题,自然是少不得又议论一番。
孔氏也听说了,还听说赵首辅的孙女也去了,去的只有几个世家姑娘,身份却都不低,她暗下拧着手里的帕子,当天就告诉两个女儿准备一下,明日去孔府拜见。
谢老夫人那边自然有人给她送信,她听了之后闭上眼睛继续念经,什么也没有说。
次日,孔氏带着两个女儿加上鸣哥去孔府,不过到了孔府的时候,却发现孔府的大门敞开着。
孔氏微微一愣,门房那边已经迎了上来,“姑奶奶回来了。”
“这是....有客人来?”
“回姑奶奶的话,是二皇子代圣上来探望老太爷了。”
孔氏低呼一声,立马觉得失态了,又板起脸来,“我先去母亲那里吧。”
马房哪敢拦着,将人情了进去。
孔氏一路快步到了母亲的院子,丫头通报的话刚落,孔氏带着两女一子已经进来了。
她面带春光,“母亲,我还着孩子们来给你请安了。”
这笑声,还有这欢快劲。
孔老夫人总有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错觉,不过看到三个孩子,面上却有了笑,招手让三人到她的身边来。
先是寻问了惠姐,又是问了鸣哥在族学里可习惯,最后才目光复杂的看着谢遗姝,“你便是姝姐吧?”
谢遗姝直接跪了下来,行了跪拜之礼,她做这么大的礼,到是让在场的人皆是一愣。
谢文惠的脸也涨红,带着鸣哥也跪了下来,“到是我这个做姐姐的不如妹妹,让外祖母失望了。”
孔老夫人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愣过之后,又恢复了一脸的和蔼,“都起来吧,你们都是好孩子。”
并没有独夸谢遗姝。
谢遗姝暗下怎么和她看的那些电视剧不一样?按理说她这么懂事,怎么也要格外多看她一眼,或者多喜欢一些。
难不成她做错了?
孔老夫人原就觉得这个后寻回来的外孙女心思深,如今见了她这样的作派,越发的不喜。
将自己的长姐与弟弟都可以拿来做自己的垫脚石,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在接下来的场面,孔老夫人只和惠姐与鸣哥说话,并没有和谢遗姝多说一句。
谢遗姝也不在意,她却想着刚刚门房那边说起的二皇子的事,她从身边半兰那里打听过,二皇子如今已成亲多年,却无子嗣,听说当今圣上只有两子,三皇子虽是皇后所生,却才十五岁,相比起来谢遗姝更好奇大一些的二皇子。
这边孔氏来了,孔老夫人纵是不喜欢,却也不想让元娘和惠姐鸣哥之间的关系远了,所以也让人去叫了砚姐元娘及光哥过来。
今日因为二皇子到府上来,光哥一直陪在祖父的身边,小丫头知道之后便又折了回来,孔老夫人听了还不等说话,孔氏已经先体谅的开了口。
“二皇子对到府上来是大事,光哥能陪在父亲身边也是孔家的荣耀,他与鸣哥什么时候都可以见面,还是不要打扰他了。”
这话说的,像不懂事的是她一样。
孔老夫人气的胸口就是一闷,她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四六不上线的东西来。
谢元娘和砚姐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一幕,谢元娘压下心底的笑意,要说起来孔氏可不是一般的愚蠢。
特别是谢元娘知晓自己的身世之后,想想孔氏做的那些事,越发想看孔氏的脑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先不说旁的,抱养的是自己亲侄女,不好好对待,还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偏还是她主动求来抱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