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一块表的魅力
第1377章一块表的魅力
自家公公是个行走的药罐子,多备点人参鹿茸准不是坏事儿。
他们给自己一万块钱,正愁没法回报一二呢!
李星星拉住李翠花的手,“翠花姐,我公公身体不好,常年都得吃人参配的药,我哥嫂人在北大荒,过去给弄了一些人参鹿茸,可好药材不嫌多,宁可多准备一点,免得将来买不到一支半支。你娘家那边要是有,都给我,要东西我给东西,要钱我给钱。”
李翠花忍不住道:“妹子,药材这东西不能久放,放的时间久了就朽坏了。就算用咱们的老方法储存,药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不用担心,我有办法。”李星星准备放在空间里,定时定量地寄给公婆。
“那行,我明天回娘家问问。”李翠花道。
李星星指着门外的雪,“怎么回啊?我连门都不出啦!”
李翠花笑笑,“搁我们这儿是很平常的一场雪,没到更大的时候呢!我娘家离得不远,我走着去,当天就能一个来回。不过,我肯定得住一晚,我娘家未必有好人参,有些人家里肯定有,世代都是采参人,就不知道你这里有什么好东西?”
李星星想了想,“他们一般缺什么?”
“什么都缺。”李翠花说了一句实话,“三转一响、布料、毛毯、毛巾、毛线和用工业券才能买的东西全部都缺。虽说老周有工资,可一个月不到五张工业券,我们自己也得买点东西,给孩子添置东西也用,根本没法补贴娘家那边。”
李星星哦了一声,“你不是说给你娘家换匹大花布吗?我拿给你,你一块捎回去。”
李翠花欢喜道:“那可太好了!”
高兴完,她又怕李星星没布料用,“给了我,你们还有吗?随着孩子长大,用布料的地方多着呢。”
李星星微笑道:“我们来时采购了不少东西带来,后来父母又把我们在沪上的大部分家当托运过来,又给寄了不少生活用品,别说三年五载,就是十年八年都用不完,白放着可惜了,倒不如和需要的人们换点儿其他东西。”
李翠花大喜过望,“那你等着我给淘换好东西!”
她回到家,等周飞扬下班,把男款手表先送给他。
果然,周飞扬惊喜交集,“你哪来的手表票和工业券?我记得咱家没有多少工业券,也没听人说厂里发手表票。”
一边问,一边迫不及待地把手表戴在手腕上。
他比较瘦,表链有点长,显得松松垮垮,但扔掩不住面上的喜气洋洋。
李翠花就跟他说:“隔壁星星妹子有多余的,新表,没戴过一次,收据都给我了,还是在华侨商店买的呢!便宜!我听人说她手里有,我想起来你没有,赶忙问她要一块,就怕被人抢了先,幸亏我行动快,不然就没了。她说她不要钱,想找点儿东北特有的人参鹿茸用来配药,我娘家应该有,明天走一趟,给她找一些带回来。”
周飞扬连连点头:“那你可得用心,别挑不好的给她,大不了多给你爹娘一点钱。”
他仔细端详自己的手表,忍不住道:“明天到单位找人校准一下时间,再修改一下表链,以后我就是有沪上牌手表的人了!”
第1378章 李翠花回娘家
周飞扬格外高兴,高兴到什么地步呢?
他大方地对李翠花说:“你娘家孩子多,你别空着手,明儿到供销社买几斤什锦糖带回去,要是有饼干,再买两斤饼干。”
又把酸菜炖排骨里的排骨分一半给李翠花。
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儿!
已经啃过两个猪蹄的李翠花笑纳了,面不改色,“看到我带回去的糖,我爹娘肯定高兴,又得满屯子地转悠,逢人就炫耀。”
炫耀才怪!
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李翠花次日送走周飞扬,然后买糖买饼干,收拾东西回娘家。
她天生力气大,直接把两个大包袱挂在身前背后,糖果饼干放在包袱里,再抱着用灰布包裹的一匹大花布,迈着矫健的步伐往娘家方向走去。
雪停了,不迷眼睛,走得更快。
李翠花家在梨花坨子。
梨花坨子不大,所有人都认得李翠花,见到她就跟她打招呼。
无他,嫁个有用的男人,平时没少补贴娘家,再没比她更好的闺女了,往往能拿回一些梨花坨子见不到的好东西。
见到她的身影,立刻就有打雪仗的小孩儿喊道:“大姑,大姑,我大姑回来啦!”
转身就往家里跑,摔个跟头不怕疼。
积雪后,打个滚再爬起来,拍拍沾到身上的雪,继续往前跑。
李翠花的娘闻声出门,腰上系着黑色围裙,见到女儿反而愁容满面,“翠花儿,你怎么把包袱拿回来了?是没换成东西吗?我就说不好使,大皮太贵了,你爹非说行,说这儿的冬天冷,没件好皮子很难熬过大冬天,一定能换到东西。”
李翠花也说实话:“就是贵啊,一件长大衣得好几十张大皮,谁穿得起?还不如拿去收购站卖掉,家里也能落些钱。”
“钱虽是好东西,可这年头光有钱也不行啊,买不到东西。”李老娘说得更实在。
李翠花把灰布包着的大花布往她怀里一塞,“咱们进屋,看看我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李老娘一捏就知道了,惊喜道:“一匹布?整匹?”
“整匹大花布,特别鲜亮,谁家新媳妇穿这样一身儿花棉袄进门,能让屯子里的女人们羡慕死!”李翠花一边笑,一边进了屋,把大包袱往炕上一撂,跟她爹打招呼,又从包袱里抓把糖塞给侄子:“你们出去分,我和你爷爷奶奶有话说。”
报信的小孩儿欢呼一声,捧着糖就跑出去了。
李翠花才又从怀里掏出装着手表的包装袋和盒子,打开后放在炕桌上,“爹,人家不要大皮,嫌凑一件大衣不够费钱费事儿的,但人家愿意要人参鹿茸,您要是舍得就把您那根老参拿出来,您要是舍不得,就给我淘换些好参好鹿茸,把家里的羊杀两只给我带走,人家心好,就说手表五十二块八,可咱真不能按这个数准备东西。我这妹子娘家在沪上,手里攒了不少好东西,她手里至少还得有一块手表,另外还有花布、毛线、毛毯什么的。”
李老娘和李老爹顿时惊呆了,齐声道:“真的?”
见李翠花点头,他们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第1379章 安排
第1379章安排
李老爹十分果断,当即拿出他珍藏的老山参。
说是珍藏,其实也才两年。
山里的人参不好找,李老爹进出山林许多年,就前年找到这么一支老参,往年找到的年数短,都卖给收购站用来补贴家用了。
“翠花儿,我这支参有些年头了,拿到收购站至少能卖四百,你别对人家说值多少钱,就问能不能再给你大嫂和你未来弟媳妇换两块毛毯。其实,还是咱们占便宜了,四百块钱拿出去到城里可买不到一块手表和一匹花布、两块毛毯。”
主要是他们没票,更没有工业券。
李翠花有,但自家得用,少不得也得贴补婆家一些,不能事事顾及娘家。
李翠花闻言点头,“行,杀两头羊带回去算我的,我把钱给你们。我给老周也弄了块沪上牌的手表,我这妹子不缺钱,又不能常出门买菜,就让我拿东西跟她换。”
李老娘又道:“我杀两只大公鸡,你一并带上。”
李翠花露出笑脸儿,“没问题!娘,再收拾一点山货和干菜,反正到收购站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倒累得大伙儿脚疼。”
李老爹吸了一口旱烟,“你刚才说你那妹子还有一块手表?”
“根据我对她的了解,至少还得有一块男表,因为她出了两块女表和一块男表。她和她男人可好了,讲究的是成双成对。”李翠花道。
李老爹嗯了一声,“你表叔家的独生儿子在林场做工人,最近谈了个对象,人家姑娘也是正式职工,娘家要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你表叔有自行车,八成新,前儿又好不容易弄到一张缝纫机票,就差收音机和手表,我问他愿不愿意用他家的老山参换手表。”
李翠花愣了下,“表叔愿意吗?谁都知道老山参不好找。”
她表叔祖辈都是采参人,每年夏天都和一群壮劳力组队进深山,留下老弱妇孺在家,他们不是次次都有收获,百十年来填进不少人命。
人参贵,是因为老人参都在深山。
大皮贵,是因为貂生性灵巧,最不容易捉到。
封建社会里,为这些东西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时候过得可真叫一个苦。
李老爹又抽了一口烟,“他家现缺钱,缺钱倒还好,主要是买三转一响得凭票凭工业券,他们没票,有钱都不好使,得知能用人参换块手表,说不定还能换别的东西,不用说,肯定愿意,他们又不止一根老人参。”
李翠花点点头,“那您问问去,别说手表只五十二块八。我明儿回厂里,您再问问别人家有没有,要钱要东西,都成,总归能想办法给他们弄到手。”
李老爹听完,起身就走了。
李老娘则招呼女儿喝羊奶,一边整理带回来的皮子和糖果,一边说道:“趁着雪下得不大,积雪不深,明儿叫你哥和你兄弟和另外两家的壮劳力一块进城一趟,把皮子卖了,家里剩些钱,好给你兄弟说媳妇。”
李翠花却道:“急什么?明儿跟我到厂门口等着,我收了不少棒子,让大哥和小弟拉些回来,你们冬天没事干就在家里搓玉米,还有换的东西也一并带回来。”
“那得多带几个人。”李老娘来一句。
“嗯。”
第1380章 皆大欢喜
第二天中午不到十二点,李星星迎来扛着大包小包的李翠花。
两只羊、两只鸡、五只鸭子全都宰杀妥当,连下水一起,她顺手放在外面缸里继续接受冷冻,还有两条熏的野猪腿、十几节红肠和许多干菜、山货。
李星星目瞪口呆:“翠花姐,你力气可真大。”
她能拎动其中一个筐吗?
好像能。
当初进黑市时,她也是个力大无穷的美少女。
李翠花抹了抹额头的汗,“这才几十斤?我能扛二百斤的东西呢!走,咱们进屋说。”
“快进来。”李星星请她上炕,自己给她倒茶。
李翠花也不啰嗦,拆开自己挂在胸前的小包袱,“我哥我兄弟他们都在大门外面等着呢,我就不跟你废话。星星妹子,我家这支人参除了那块手表和大花布,我爹娘还想要两块羊毛毯,不知道你家有没有?一块给弟媳妇,一块给大嫂。”
“有!”李星星转身打开炕柜,取出两块澳洲羊毛毯。
倒不是从国内买的,而是从国外带回来的。
她见李翠花带来的人参品质极高,一看就是年深日久的好东西,价钱肯定超过他们要的四样东西,便又拿出一件正红的呢大衣,“这是新的,没穿过。”
李翠花眼睛都直了,“可真鲜艳啊!”
李星星抿嘴一笑,“忘记是谁给我买的,正宗羊毛呢,还是进口货,在沪上第一百货商店卖一百块!短款是七十还是七十七来着,记不清了。”
“好东西,好东西!”李翠花赞不绝口。
随即,她反应过来,“一百块,太贵了,我家那支人参……”
田娇打断她:“两块澳洲毛毯一百六,呢大衣一百,大花布二十四,手表五十二块八,加起来绝对贵不过你家这支人参,更别说外面还有那些东西。”
“那些算我的,我给过钱了。”李翠花忙道。
田娇就点点头,“你就拿着吧,别人家的人参鹿茸想换什么?”
李翠花总共拿来七支人参,就属她娘家那支最好。
凭余下的人参和鹿茸,李翠花成功地替娘家那边人换来四百块钱、一块手表、两块羊毛毯、一件海军呢大衣、一匹大红的羊毛呢、四匹大花布,还有毛巾被、毛线、饭盒、铁锅、解放鞋、毛巾、热水壶、雨衣、胶鞋、奶粉、奶糖和化学产品等,有些是李翠花拿着李星星给的钱和工业票到供销社买回来添进去。
即便李星星有足够的物资,她也故意缺那么几样,譬如热水壶、铁锅什么的。
有钱有工业券就能买,更显得真实。
而且,不是人人都要东西,有人直接要钱,省得到城里跑一趟。
凑齐了,李翠花赶紧用雪橇把东西送到门口交给等着的兄弟以及表叔等人,然后又折回来用雪橇拉许多玉米棒子叫她哥哥和弟弟带回家。
666厂管得严,不让外人随便进入。
瞧着换到的钱和东西,一帮人都喜笑颜开,尤其是李翠花的表叔,直接就把手表揣到怀里,舍不得给人看。
他们觉得满意,李星星也格外满意。
野山参呢,以后有钱都未必能买到的好东西。
第1381章 滑雪设备
人参鹿茸一到手,李星星立刻收进空间。
没有比空间更好的保鲜设备了,永远不用担心药效流失,所以她得好好保护自己的空间,坚决不摸金貔貅的屁股。
这一逛,李星星就忍不住翻翻找找,继续淘宝。
地方太大了,店面太多了,东西又杂,她一直没时间翻个底朝天。
这一翻,真叫她找出一样好东西来!
滑雪设备!
她冬天很喜欢滑雪,买了不少滑雪设备,虽然因为爷爷年纪大不能上场,但也给爷爷买了,他经常穿着滑雪服看自己在场内滑雪。
有这东西就不怕雪天没法出行啦!
李星星拿出老爷子的那一套滑雪设备,喜滋滋地在家坐等夏明星。
忙活几天,应该是工作告一段落,夏明星于数日后踩着积雪回来了。
中午回来的,阳光耀眼,积雪微融。
见他靴子上都是雪水,李星星当即拿出一套滑雪设备,“我跟翠花姐换东西,在家里翻了一下,嘿嘿嘿,真叫我找着了!对外就说从国外带来的,回头你把印记处理一下。有这些东西,甭管路上以后积多厚的雪,你想回来就能回来,不受任何拘束!”
她仰着脸,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夏明星,“小夏哥,我是不是很聪明?”
夏明星惊喜极了,“竟然有这东西?你不早拿出来。”
“早先没想到呀!”李星星倒是理直气壮得很,“咱们来之前也没说你懂不懂就连续上班十天半个月,天天不着家。”
夏明星眼里闪过一丝愧疚,搂着她道:“都是我的错,我们星星最聪明了!”
李星星拿了两支人参和一盒鹿茸给他,“趁着天没黑,你寄去梧桐市给爹娘配药,顺便问问他们还缺什么药,若是这边有,我给他们换。最重要的是你叫他们别给咱们寄钱了,就说咱们的钱够使。”
不能继续啃老啦!
将来,大娃和二娃有样学样怎么办?
一眼瞥见倚墙而立的大柜,李星星又道:“你上回不是买四袋稻吗?寄两麻袋给他们,我再拿一袋玉米粒出来装作是我们在这儿买的,猪腿腊肉也寄点,他们不像爹在沪上有特殊供应,家里又有物资,肯定缺吃的。”
等到年下寄就晚了。
那时候太冷,运输更不便利。
夏明星使劲亲了她几口,“我们家星星真好,安排得妥妥当当。”
“你快去吧,早点回来做饭。”白天实在是太短暂了,李星星一天就吃两顿饭,第二顿饭一般安排在两点钟,跟着俩娃的辅食一块。
夏明星立刻道:“等我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他匆匆忙忙地出去,扛着一麻袋稻谷,先寄人参鹿茸和信件,完了再回来扛另一袋稻谷和一袋玉米粒,接着又跑一趟,扛走李星星装到麻袋里的火腿、熏野猪腿、熏鱼、腊肉、腊肠等,里面还塞了李翠花送的红肠。
等夏明星寄完东西回来,时针指向一点十六分。
李星星却又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拿出夏明星上班前准备的饭菜,热腾腾地摆放在炕桌上,“小夏哥,你太辛苦了,还是坐享其成吧。”
夏明星忍住笑,“坐享其成可不是这么用的。”
“你就是其。”李星星递筷子给他,大眼睛弯弯如月,娇俏一如往昔。
第1382章 养儿琐事
三菜一汤,有一样不是夏明星做的。
大东北的特色红肠。
李星星将李翠花送的红肠切了一碟。
色泽火红,滋味醇厚,比之川味香肠、广式腊肠,别有一番风味。
夏明星一边吃一边说:“明儿一早我到市场转转,看有没有卖的。我瞧着厂里的猪肉竟似敞开供应,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有充足的红肠。咱们给爹娘和蓝玉姑姑、姥姥姥爷买一批,年前大概只能寄这一回。”
“哥嫂以前寄过吧?”李星星就记得一米多长的鱼。
“他们寄他们的心意,我们寄我们的心意,正好给他们的年夜饭添道菜。”夏明星想了想,又道:“姥姥姥爷他们以红薯为主食,吃多了烧心又伤胃,不如我们再给寄点米面。”
李星星重重点头,“多寄点吧!姥姥姥爷肯定得往下分一分。这些年,舅舅和几十个表兄弟们从来不给爹娘惹麻烦,个个老实本分,挺难得的。我这人最怕麻烦,最怕亲朋好友今儿你来找,明儿我来找,打秋风成习惯,讨人厌得很。”
偶尔求助上门倒还好,谁家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李星星也愿意伸把手,就怕遇到张秀秀和张子默那样的极品。
想到他们,也不知道张秀秀和关经理的事成没成。
李星星当时怀孕没关注后续,后来只在生产时遇到张秀秀一回,自然无从了解。
抬头看到夏明星俊美的脸,李星星赶紧把发散的思维拉回来,对小夏哥的脸吃饭不香吗?干嘛想无关紧要的人。
看看,小夏哥一笑,更好看啦!
基于保密原则,夏明星从来不跟李星星提及工作,只陪她聊家庭琐事。
听她说家有两只冻山羊,夏明星就问她:“你想怎么吃?是吃涮羊肉,还是吃羊肉汤或者羊肉串?我都给你做。”
“你说都给我做了,我还挑啥呀?”李星星想吃个遍。
夏明星点点头,“行。”
饭后,他拿半扇羊肉进屋解冻,又把一副羊骨架泡在清水里,接着用平时装菜用的搪瓷碗盛凉水,泡了几个冻梨。
不多时,黑乎乎的梨子周围就浮现一层薄冰。
李星星拿一个就吃,入口清甜,身处于火炉一样的房间里,凉滋滋的反而更让人感到十分舒服,难怪是东北的特色呢!
夏明星则在忙,忙于喂醒来的大娃。
她醒了,嗷嗷待哺。
李星星认为现在该给大娃吃辅食,夏明星便将她拿出来的高铁米粉搅成糊状,加半个煮熟的蛋黄同样碾成泥,然后搅拌在一起。
鸡蛋是李星星一次性煮好放进空间的。
安稳地坐在婴儿椅上,大娃张大嘴巴等着夏明星的投喂,吃得那叫一个香喷喷。
她很爱吃,特别好养活。
兴许是因为对吃食表现积极,她看起来比二娃强壮些。
确切来说,是脸蛋更圆胖,多一层下巴。
二娃干什么都是不急不缓,等姐姐吃饱喝足,他才慢悠悠地从睡梦中醒来,利索地翻个身,爬两下,爬到李星星腿边,仰着小胖脸。
眨眨眼,卖萌。
看看手里的第二个冻梨,李星星好声好气地道:“太凉,你不能吃,明天给你弄果泥。”
“啊?”二娃继续流口水。
夏明星赶紧把他抱过来塞进婴儿椅,“咱不吃妈妈的水果,吃蛋黄米粉,姐姐都吃完了,现在换你吃饭。”
二娃立刻张开嘴。
第1383章 姐弟打架
夏明星平时不在家,大娃和二娃却不认生。
相继吃饱喝足,开玩。
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屋里因火炕而变得暖意融融。
李星星盘膝坐在炕上看他们爷仨玩闹,感叹道:“小夏哥,这炕真是取暖神器啊!”
比什么电热毯、小太阳都好使。
“旧社会中救民于严寒中的东西,自然好得很。”见大娃和二娃争抢一个小玩具,夏明星赶紧把他们分开,“一人一个,抢什么呀?”
李星星却习以为常:“别人的东西就是好的。”
哪怕两人的玩具是一模一样,该抢还是抢,谁都不让谁。
平时懒懒的二娃在争夺东西时可不落下风,见大娃来抢自己的东西,一拳打在大娃脸上,打得大娃哇哇大哭,自己也往后仰倒,摔到厚厚的褥子上。
使劲太大了。
李星星机灵地在他们打架前摸出相机,将过程抓拍下来。
屋里安装的灯泡本来挺暗,光线昏黄,架不住李星星有金手指,找出一个足以照亮全屋的节能灯,屋里亮如白昼。
她很小心,没让节能灯入镜。
大娃一边流眼泪,一边蹭蹭蹭爬到弟弟身边,扑上去压住。
屋里暖和,两人穿得单薄,动作十分灵活。
你抱住我不放,我抱住你不放,直接滚到一起。
一会儿是大娃压着二娃,一会儿是二娃压着大娃,被压住的大娃伸手想抓二娃的脸,被眼疾手快的夏明星伸手拦住。
用完相机里的胶卷,李星星将相机收进空间,下炕活动手脚,免得发胖。
小夏哥在家,她就不自觉地吃多了。
看她跳着稀奇古怪的健身操,大娃和二娃立刻不打架了,坐在夏明星一左一右,睁大眼睛看李星星冲他们扮鬼脸,被逗得咯咯直笑。
夏明星眼里带笑,“你每天都跳吗?”
“想起来就跳,想不起来就不跳。”李星星没那份自制力。
不到十分钟,她就停下来,爬到炕上休息。
大娃动作利索,蹭蹭蹭爬到她腿边,小胖手搁在她腿上,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咿咿呀呀地不知道她想说什么。
李星星不解,“你在说什么?妈妈听不懂。”
“咿咿呀呀!”大娃鼓着腮帮子。
夏明星端详片刻,脑海中灵光一闪,“她可能是想叫你继续跳操。”
“我累了,不想跳!”李星星往后一倒,四肢大张,结果二娃跟着爬过来,趴在他胸前找食物,口水流出来,滴在她衣服上。
夏明星忙叫她:“二娃饿了!”
“不是才吃过辅食吗?”李星星认命地坐起身,掀开睡衣,拿消毒湿巾擦了擦,喂他吃奶,“二娃,你要懂得节制,不要动不动就吃奶。”
二娃大口大口地吸吮,另一只手盖住另一边的食物。
大娃不甘示弱,想爬过来开启口粮争夺战,不想却被夏明星一把抱起来,放柔声音,“大娃,来,爸爸带你看外面的雪。”
透过小窗户只能看到积雪,但仍美丽。
大娃瞬间被转移注意力,咿咿呀呀地冲着外面手舞足蹈,有点想出去的意思,但夏明星可不敢带她出去,怕冻着。
婴儿很柔弱,冻着可了不得。
算算两个孩子的月数,夏明星问李星星:“该给两个孩子打预防针了吧?六个月的针,医院没有通知吗?”
第1384章 手表的诱惑无处不在
李星星一怔,随即摇头,“没有收到通知。”
虽然她平时大大咧咧,但心里也惦记着孩子的体检、预防针,不过根据打听来的消息看,医院会发通知单,然后再去打。
不然,医院没针,白跑一趟。
夏明星就道:“我明儿买菜顺便到医院问问什么时候来针。”
翌日一早,他先去医院。
医院的卫生员告诉他,报上去的防疫针还没批下来,等运过来就会立刻通知家里有适龄婴儿的家长带孩子过来打针。
“夏工,您不用着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咱们厂里重视得很。”卫生员说道。
夏明星道谢,“各位同志费心了,我叫我媳妇记得接收通知单。”
“好的。”卫生员目送他离开,然后跟同事说道:“夏工和他爱人感情可真好,听说夏工在家都是夏工买菜做饭洗衣服。”
同事就笑:“生出龙凤胎的能是一般人吗?我记得夏工来登记资料时,他是农民出身,他爱人是干部出身,说明家里有人是革命干部,又是从沪上来的,行李一大堆,可没少跟厂里的职工家属换东西,还有手表呢!”
提到手表,卫生员露出羡慕的神色,“那可是沪上牌的手表啊!真想拥有一块。”
同事叹了一口气:“哪里那么容易得?要是容易得到,还能是沪上的货吗?卖鸡的王大娘赶个巧,翠花姐紧跟着给周工换一块,周工可没少炫耀。”
一块就很难得了,何况两块。
大家都认为李星星手里没有手表了,所以没上门打扰她。
倒是夏明星买肉时,卖肉师傅问他:“夏工,你们家里还有不用的手表吗?我出钱给你们买头猪,换一块手表用用,不是新的也行。”
感受到沪上手表的强大魅力,夏明星环顾都目光灼灼看向自己的群众,无奈道:“哪还有?我们当初是怕自己戴的手表坏掉,多买两块带来好替换,结果我媳妇儿脸皮儿薄,拿了人家的东西觉得过意不去,就都给出去了。”
卖肉师傅失望极了,“我还想换一块来看时间。”
他不死心,问道:“真的没有吗?要不,把你手上的换给我,我不嫌旧。”
夏明星忙摇头拒绝,“我跟我媳妇儿用一对手表,哪能随便换给人?现在肉不要票,我们又不是买不起。对了,肉还不要票吗?”
“不要票,来一头还是半头?”卖肉师傅指了指案板,“今年过年敞开吃肉。”
夏明星就问为什么。
卖肉师傅叹道:“之前不是说过么?养得太多啦!各地都有积压,消耗不了,咱们得帮着分担,因为咱们这边冷,有冷库,能放得住,大伙儿又喜欢囤过冬的物资。但能天天吃肉的才有几家?不过占全厂的二三成罢了,我瞧年前年后就得有新政策下来。”
夏明星点点头。
根据自己看过的资料,要不了多久了。
他买下半扇猪肉,对惊异的人群说:“弄点腊肉腊肠好给亲朋好友寄过去,我待会儿还得回来买点红肠和山货干菜给家里寄去。”
一句话解释他们家数次买猪肉的行为。
第1385章 寄奶粉
夏明星和李星星陆陆续续往家里买入大量的猪肉和大量的鸡鸭鹅,光靠他们俩,别说一个冬天,两个冬天都未必能吃完。
毕竟,夏明星不是天天都在家。
卖肉师傅闻言就问道:“夏工,你想买红肠?买多少?”
“百十斤,家里的亲朋好友实在太多了,寄得少了不够分。”夏明星回答完,接着问道:“师傅您知道哪儿有卖大量红肠的?”
卖肉师傅给他指路,“那家是祖传手艺,红肠做得最好,今年猪肉不要票,做了很多。”
夏明星道了谢,“我把肉送回家就去买。”
快步回到家,李星星直接把他买来的猪肉收进空间。
还没冻上,趁新鲜。
闻得卖肉师傅问手表,李星星眼睛一闪,小声跟夏明星说:“冻肉不如新鲜的好吃,要不咱们就换一块给他?麻烦他把杀好的猪趁新鲜送上门。”
到时候就收进空间,留待以后吃。
敞开吃肉?
这种政策不可能长久,过些年就得又过上吃肉凭票的日子。
夏明星不着急,“上赶着不是买卖,下回收到沪上寄来的东西时再跟他做交易,表明咱们之前真的没有手表了。”
顿了顿,他又说:“我先把红肠买了。”
李星星摆摆手,“你去吧,我在家里整理一些米面和其他物资出来装麻袋,一块寄往梧桐市,要不要给你大哥寄点?”
虽然林岚不是好人,但夏明启人品不错。
才添了儿子,生活应该不会太好。
那边的生活条件肯定比不上自己这里,吃的穿的都是定量供应。
想到林岚,夏明星犹豫了一下,又听李星星说:“给大哥家小儿子寄点奶粉吧!虽不知在大嫂的教导下将来能长成什么样的,但他毕竟是清辉的弟弟,是大娃二娃的哥哥还是弟弟?爹娘信里没说孩子出生的日子,我倒是忘记问了。”
关于这一点,夏明星也不知道,便颔首道:“寄点红肠、腊肉,寄点奶粉,别的不给。”
给的话,指不定引起林岚的嫉妒和惦记。
“随你。”李星星等他出门后,自己把凭大娃、二娃出生证买的十二包奶粉找出来,又拿出一些国外的听装奶粉,没拿空间里的。
她给夏清晨打包一年的奶粉量,按一个月四袋或者四听。
夏明启部队和他们的距离远远小于梧桐市,十二月中旬就收到了,差点没乐坏他,因为林岚喜欢胡思乱想,月子又没做好,奶水有点不足,他想尽办法给她补身子,发现只有吃得好才有奶水,一顿少于四菜一汤,小儿子立刻就没口粮了!
夏明启对弟弟弟妹真是感激极了。
送的可真是时候啊!
他手里的粮票、肉票和各种票几乎全贴到林岚身上,还得到不少战友的支援,也花高价从军属家里买他们养的鸡鸭鹅,不然小儿子就得饿肚子喝米汤。
凭出生证确实能买到奶粉,但也仅限于一月一袋。
一袋奶粉够干什么呀?一周就喝没了。
所以,接到弟弟寄来的大包小包,夏明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奶粉锁进柜子里,然后把红肠、腊肉分成十来份,给支援他的战友送去。
有奶粉,就不需要林岚大吃大喝攒奶水了。
第1386章 反对无用
林岚产后吃胖了一大圈,还是很美。
身材丰腴,皮肤雪白,美得特别有风韵,鲜艳妩媚。
如果李星星见到了,一定会感叹出声。
美人就是美人,瘦的时候是赵飞扬,胖的时候是杨贵妃,各有风情。
此时的美人很生气。
看着桌上简陋的两菜一汤,里面只有一个是荤的,肉丝儿都没几根,林岚脸上露出一丝不满,忍不住道:“夏明启,你让我吃这些?我吃了能有奶水喂晨晨吗?”
夏明启闻言便道:“小三和星星给清晨寄来一年的奶粉,咱们以后喂奶粉。”
“不行,我不同意!”林岚眉毛倒竖起来,气得不得了。
晨晨可是她的宝贝蛋,必须吃奶水才行。
有一句俗语不是说了吗?
金水银水不如奶水,说明奶水对婴儿来说才是最有营养的。
既然夏清辉小时候能吃到奶水,那么小儿子也得吃奶水,而且还要多多地吃,养得壮壮的,比夏清辉更聪明更有能力继承启明星集团!
夏明启叹气:“阿岚,咱们没钱了,也没肉票了,吃食方面得节约些。”
其实他手里还有些钱,但得给弟弟妹妹寄点,奶粉是得花钱买的,而且都不便宜,剩下还得攒着养孩子,所以他不打算告诉林岚,免得她又跟查出怀孕时似的,跑去买蓝棠皮鞋和高价商品,差点连自己养胎吃饭的钱都没有。
大儿子和父母那边是固定支出,小儿子长大后也得花钱,不能继续大手大脚。
但林岚不理解呀!
她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怒气冲冲地道:“小三和他媳妇就是不安好心,凭什么他们的孩子吃母乳,我的宝贝儿子就只能喝奶粉?”
夏明启傻眼,“什么叫不安好心?不安好心能给晨晨寄那么多奶粉?”
“吃母乳的小孩聪明,喝奶粉的小孩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容易发育不良。”林岚理直气壮地道,“反正不能让晨晨喝奶粉。”
夏明启啼笑皆非,“谬论!”
他见过很多生下来就喝母乳的孩子,也没比喝米汤长大的孩子聪明到哪里去。
条件艰苦的时候,能喝到米汤都是一种幸福。
他不想和妻子分辨,强硬地做出决定:“就给晨晨喝奶粉!虽然你大吃大喝就会有奶水,但我知道奶水不足,晨晨都没吃饱,往往吃过母乳后我喂他喝奶粉,咕噜咕噜一会儿就喝完了。所以,你还是别为难你自己,也别为难晨晨。”
看到他的态度,林岚立刻萎了。
她眼里心里就只有一个夏明启,因为夏明启可以让她成为首富夫人,从此以后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不敢违抗夏明启的决定。
说实话,夏明启对这一点尤其满意。
不管林岚身上有多少毛病,总归不是大奸大恶,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夏明启把弟弟弟妹寄来的鸭嘴奶瓶洗干净用开水烫两分钟,然后捞出来晾凉,按标准冲奶粉,喂给夏清晨。
夏清晨显然很喜欢,大口大口地喝着。
脸很白,眼睛大大的,眼线长,睫毛又卷又翘,格外像夏明启。
因为夏明星在信中说他和李星星都不知道二侄子是早于自家大娃二娃还是晚于大娃二娃,所以夏明启给他们回了一封信。
夏明晨出生于八月十五,比大娃、二娃小四个月!
第1387章 先吃肉后付钱
因为东北大雪连天,夏明启这封信在路上走了很久很久,直到春节前几天才送到夏明星和李星星手里,而按阳历来算已经是六四年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这日没下雪,李星星听到厂区的大喇叭叫唤。
离得远,听不太清楚。
“小夏哥,你出去听听他们在说啥。”李星星躺在炕上不想起,催刚刚取信又取包裹的夏明星再出门。
至于她,当然是享受小夏哥在家的日子啦!
他们的研究告一段落,春节前后有一段假期可供他们和家人团聚。
“行,大哥汇了一笔钱给咱们,我顺便到银行取出来。”虽然不多,但让夏明星和李星星感到十分舒服。
孝敬长辈是应该的,兄弟、妯娌之间可没那么多应该。
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话,任谁都会觉得自己心血等于打水漂。
李星星懒洋洋地问道:“寄了多少钱?你大嫂就没反对?”
“我估计大嫂上辈子不是什么聪明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能大哥上辈子的成就非凡,让她觉得靠大哥才有好日子过。所以,她虽然有自己的心思,但一切都还以大哥的意愿为主。”夏明星不知道自己猜到七八分真相,随即回答前面的问题:“寄了五百块。”
差不多是夏明启一个季度的工资加津贴了。
李星星哦了一声,“你去取钱吧,顺便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回来。”
666厂区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跟个小城市差不多,有银行,毕竟那么多职工能拿到工资,花不完不存在银行,放哪儿?
夏明星取钱出来,先到供销社转转。
为了过节,各方面的供应十分充足,里面更是挤满了挥着钞票和工业券、票证的职工及其家属,人声鼎沸,热闹不已。
夏明星想了想,没挤进去,转而找卖肉的师傅。
“同志,我听大喇叭喊了一阵子,里面说了什么呀?就隐约听到什么肉不肉。”夏明星耳力比李星星强一点。
卖肉师傅哈哈大笑:“你是不知道啊!”
夏明星虚心请教:“我不知道什么?最近确实有点忙,没顾及外面的事情。”
卖肉师傅一边给其他顾客砍肉,一边道:“就是关于猪肉的新政策下来啦,你们挂在研究所下面,大概是没接到消息。”
“什么消息?”见许多人脸上都带着笑意,夏明星觉得可能是好事儿。
没等卖肉师傅回答,一个瘦巴巴的少年就忍不住开口道:“就是提倡大家买肉啦!多多地买肉,不限量!厂里的干部每个月必须买十五斤肉,职工必须买五斤肉,没钱没关系,可以先吃肉后付钱,过一个大肥年!”
夏明星恍然大悟:“有这么好的事儿?”
虽然早有预料,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少年笑眯眯地说:“还降价了哩!为了替国家分忧解难,免得全国各地猪肉继续积压,我一定敞开肚皮吃大肉!”
卖肉师傅就问夏明星:“夏工,要不要来一头半头?腌咸肉、做腊肉或者腊肠,都好。”
职工并非全都是本地人,还有许多外地人,连同家属在内,不乏擅长做自己家乡风味的人在,各地腊肉香肠都各有风味。
第1388章 定一头猪
夏明星懒得扛一头猪回家,太累了。
有机会享受,干嘛放弃?
再者,才接到大哥的信和包裹,有理由拿手表来应付卖肉师傅。
经常买肉,他很欣赏卖肉师傅说话办事的气魄。
国家政策变化莫测,若是将来再度限制供应猪肉,少不得得找卖肉师傅帮忙,毕竟他们是眼下最吃相的职业,开后门就是专门为他们打造的词儿。
给人私留的好肉不方便从前面卖给他们,便开后门递出去。
这边是所谓的开后门。
于是,夏明星跟卖肉师傅笑道:“同志,我媳妇儿最喜欢吃新鲜的猪肉,今日有点晚了,我看猪肉都冻得硬邦邦,非得您用锯子才行,不如您明儿一大早您杀一头猪,趁新鲜给我送到家门口,必有重谢。”
卖肉师傅眼睛一亮,“没问题,再来三头都没问题。”
似夏明星和李星星这般大手笔买猪肉的,在整个厂区可谓是不多见。
夏明星莞尔道:“最近不打算往外寄东西了,一头猪就够我们夫妻俩吃很久。”
虽是一家四口,但两个吃能吃点肉泥,不算嘴啦!
抬手看看手表上的时间,夏明星匆匆赶回家给他们姐弟俩做辅食。
大娃和二娃长大了一点点,可以添加更多的辅食。
根据李星星提供的婴儿辅食食谱,夏明星到家就给他们做鸡肉泥、蔬菜粥,虽然没有加盐,但蔬菜很新鲜,又用最嫩的鸡肉,两个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对吃,他们很有天赋,一点都不挑食。
屋里暖和,李星星闲来无事就倒腾几个箱子,里面装黑土,种了些青菜、蒜苗。
她空间里有种子。
农药化肥种子站里多的是。
撒一把菜种下去,收获一箱绿油油,免得冬天只吃白菜萝卜。
白菜萝卜吃多了真的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等两个孩子吃完,李星星捏捏腰间的软肉肉,娇声道:“小夏哥,我觉得我得减肥,你给我做减脂三明治吧,正好咱们的生菜可以收割了。”
光吃不动,感觉会变胖,因为她跳健身操真的难以坚持到半个小时以上。
“什么是减脂三明治?”夏明星头一回听说。
“就是轻食中的一种,简单得很!”李星星比划两下,“待会儿我找袋做三明治的吐司面包出来,三层面包片夹生菜、煎鸡蛋、培根,抹点沙拉酱,因为三明治的分量不大,所以只吃这样的食物是可以减肥的。”
夏明星摇头一笑,“说白了就是少吃嘛!按照你那些书来看,沙拉酱、培根、煎鸡蛋的热量可都不低。”
“你做不做?”李星星问他,“我不想再吃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啦!”
夏明星当即道:“做做做,我跟伱一块吃减脂三明治。”
外面很多人都吃不饱,他们还减脂,真是!
以他的胃口来说,靠减脂三明治根本吃不饱,他又给自己加小鸡炖蘑菇和几块贴饼子。
之前做的,现拿出来仍是热乎乎,香喷喷。
吃完第二顿饭,外面已经黑透了。
李星星没有困意,就在屋里蹦蹦跳跳做减肥操,而夏明星则在灯光下看书,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觉得自己浅薄透顶。
第1389章 准备过年
现在做研究的和未来不一样。
未来的科研人员基本是专攻某一个专业,精益求精,而现在的科学家愣是被逼成了全才,用到什么知识找不着人帮忙就得自己钻研,根本不分什么专业不专业。
像林先生,什么化学、物理、数学,全精!
跟着他,夏明星学到很多东西。
假以时日,他也会变成全才,前提是一直跟林先生学习,不受任何时局影响。
跳完操,见夏明星还在聚精会神地写写画画,李星星扑到他后背趴在上面,“小夏哥,在写什么东西?保密吗?”
“不保密,我就是在算一些东西。”夏明星回头亲她下巴,“不跳了?”
“不跳了,再跳就累死了。”李星星摸了摸额角的薄汗,眼睛亮晶晶,“屋里太热了,我穿得这么薄,还是跳出一身汗,需要洗个热水澡。”
夏明星马上道:“我去烧水!”
单人洗澡有什么意思?鸳鸯浴才应景。
前提是先把孩子哄睡。
哄睡大娃和二娃,夏明星才去烧热水。
小夫妻俩没羞没臊地折腾到半夜,第二天就起晚了,还是卖肉师傅叫的门。
果真根据夏明星的要求送来一头刚杀的猪,分成两片,放在雪橇上,旁边就是一筐下水、血腥气中夹着臭烘烘的味道。
天冷味道淡,但还是能闻到一点。
夏明星披着军大衣,揉揉眼睛给他开门,把早先准备好的一块沪上牌男表塞到卖肉师傅手里,口中吐出一团白雾,“肉钱就不给您了,麻烦您来出。”
看清手里的东西后,卖肉师傅眼睛直放光,“没问题!”
一头猪才几个钱?
就出七八十斤的肉,折算下来仅五六十块钱。
蒲扇似的大手拍拍夏明星肩膀,他笑眯眯地道:“要不要我给你送到屋里?下回有什么需要尽管找我,我一定二话不说地帮你办!”
夏明星想了想,“麻烦您帮我搬到厨房,我先不沾手了。”
“行!”对卖肉师傅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
和沪上牌的手表相比,其他都是小事儿,666厂得有百分之八十的职工愿意帮忙。
那可是手表呀!
手表。
以后他也是有手表的人了。
送走兴高采烈的卖肉师傅,夏明星又把猪肉和猪肝搬进堂屋叫李星星收进空间,猪头、猪大肠和猪蹄等下水则留在厨房,准备做成卤味。
李星星打个哈欠,“上回卤的猪头肉还没吃完呢!”
夏明星笑笑,“爆炒肥肠吃不吃?”
“吃!”回答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有力气。
既然决定卤大肠,那么就多卤些。
吃过早饭后,李星星又从空间里给他整一堆出来,不想干活还有心思说话:“卤这么一大锅,估计能吃到明年。”
夏明星点点她的鼻子,笑道:“过两天就是明年。”
李星星吐吐舌头。
她站在堂屋门口看夏明星在井边清洗猪大肠,听到李翠花隔着篱笆墙喊她,不禁走过去,“翠花姐,有什么事儿吗?”
李翠花笑眯眯地递给她一个筐,“我婆家捎来许多山货,老周叫我给你们拿一点。”
李星星再次见识到手表的魅力。
哦,她还见到李翠花上高中的两个儿子。
第1390章 都来送礼
和李翠花来往几个月,又和聂英小朋友交往甚深,李星星知道李翠花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周鸣,一个叫周响,都在冰城上高中。
农忙假都不回来帮自己的母亲,说明他们哥俩都没有孝心,或者说没那个心。
仔细一看,相貌像周飞扬,身高随李翠花,就是瘦,且脸上难掩稚气。
衣衫很整洁,没有补丁。
以周飞扬的工资来说,确实供得起。
俩兄弟站在门口跟木头桩子似的,听李翠花说:“还不叫人?”
两人才跟李星星打招呼,“夏婶婶。”
“你们好!”看在李翠花的面子上,李星星给他们一个笑脸,眉眼精致,笑靥如花,照亮冰天雪地的同时亦亮了两兄弟的眼睛。
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姑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忍不住死命地看李星星。
李翠花推他们两人一把,冲李星星不好意思地道:“妹子,没教好孩子,叫你见笑了。”
“小孩子嘛,没事儿!”李星星从不掺和别人对孩子的教育,教个熊孩子出来也是他们父母的责任,和外人无关。
而熊孩子,往往是对父母最大的报复。
晚年得不到熊孩子的孝顺呀!
接过竹筐准备回屋,李星星忽然又听到聂英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星星婶,星星婶,星星婶,您在家吗?您在家的话我就进来啦!”聂英的声音变成公鸭嗓子了,十分刺耳。
李星星把筐随手放在缸盖上,过去开门,笑盈盈地道:“大冷天怎么舍得出来?”
比之不懂事的周家兄弟,她更喜欢聂英。
聂英举起手,手里捧着一个藤编的小笸箩,即使用小棉被裹得严严实实,李星星还是闻到一股香气,“肉丸子!”
眼睛跟着亮了。
“星星婶,您鼻子可真灵!”聂英赞叹两声,接着点头以确认,“猪肉不限量,而且可以先吃肉后付钱,我娘割了不少肉,炸了肉丸子,让我送给您一点尝尝!”
他经常来李星星家玩,每一次都能得到最好的招待,聂大嫂无以回报,便只能在做吃的时让儿子给李星星送一点,之前都是一些简单的山货、酸菜什么的,李星星都没拒绝,今儿自然也收下了肉丸子,“你等着啊,我把笸箩腾给你带回去。”
聂英叮嘱道:“您别给我回东西啊!”
李星星一笑,“知道了。”
走进厨房,她揭开小棉被,把满满一笸箩的肉丸子倒进自家笸箩里,然后装满糖果,一半是大白兔,一半是什锦糖。
裹上小棉被后拿出来给聂英时,听他正跟李翠花说话,言语十分活泼,“翠花婶儿,我娘说你家里人多,少了不够吃,待会儿她炸好肉丸子就亲自给您送,让您别着急,别眼馋我给星星婶先送啊!”
李翠花便道:“送什么送?留给你们娘俩过年吃,我明儿自己炸,等炸了馓子、萝卜丸子和麻叶子,也给你们和你星星婶儿送。”
“我们积了什么德呀?都给我们送,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炸年货了?”
李星星的一句话刚说完,又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
第1391章 教育
这回来的是马小江,送了萝卜丸子、炸果子、炸麻叶和鱼丸。
马小江冲李星星笑得有点憨,“我娘说你带两个孩子,平时十分辛苦,未必有空做,特地多炸了些年货给你们送点,这样你们就有的吃了。”
“哎哟喂,这怎么好意思?各家的油都金贵。”李星星忙把聂英家的笸箩塞到聂英手里,双手接过马小江递来的竹篮,果真闻到浓浓的炸货香气,“啊,还是米面做的麻叶,比面粉做的更好吃呢!真是太感谢马大娘了。”
马小江笑道:“不用客气,你们也没少给我们家送东西。”
人情嘛,都是有来有往。
一方付出没有回报,一方只收不回,很快就会把感情消磨得一干二净。
在李星星腾竹篮的时候,马小江跟夏明星说了几句话,待他接过田娇递来的竹篮,便笑道:“我不打扰你们忙活了,我得给其他几位战友家送一点。”
李星星和夏明星便送他到门口。
目送他离开后,转眼看见聂英站在原地没动,不禁道:“聂英,怎么还没回去?”
听了李星星的话,聂英无奈地举起笸箩,“星星婶,我娘交代过我,不能再收您的东西,您快收回去。”
他偷偷掀开小棉被儿往里面看了一眼,全是糖果!
大白兔奶糖的味道至今难忘。
李星星推他出自己家门,虽是笑眯眯,语气却不容辩驳,“你娘说你娘的,我回我回的,你要是不收,那我就不收你们送的东西。有来有往才显得亲嘛,快回家帮你娘干活儿,或者替你娘跑腿儿,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兴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聂英真的很懂事儿。
隔壁的周鸣和周响俩兄弟就不行,站在院子里一边玩儿一边往李星星家张望,冷眼看他们母亲忙里忙外,没说搭把手。
李翠花似乎意识到两个儿子的毛病,打算先从小事开始教育,便叫他们帮忙压水。
兄弟俩满脸不耐烦,异口同声地道:“你自己没长手吗?”
口气不好,没有半点子女对父母的尊重。
“没看到我忙吗?压一桶水能累死你们?才过两年好日子,倒把之前吃不上饭的时候给忘了?”李翠花直接把水桶往地上一撂,冷笑道:“行,今儿你们谁都别吃饭了!老周,老周,今儿下午咱们去食堂吃,叫他们弟俩在家饿着!”
愿意惯着他们的时候,农忙不回来干活,能忍,现在不想惯着了!
手里攥着全家的财务大权,李翠花有说话的底气,掀帘子进屋,没多久就把周飞扬拉出来,“你上回不是说食堂做的红烧肉十分地道吗?待会儿咱们就吃红烧肉,现在猪肉不限量,食堂的肉菜供应足!”
“行,红烧肉大米饭,神仙来了都不换。”周飞扬穿得特别臃肿,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唯独左手腕露了出来。
那里有一块沪上牌的手表。
他得到手表已有些时日了,却擦得干净透亮,分外闪耀。
见状,李星星掩口一笑,只见李翠花说到做到,当真撇下两个儿子,和周飞扬一起扬长而去,临走前还把厨房给锁上了。
他们院子里冻了十来个盖帘的饺子,一片白花花,但没锅就不能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