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扯皮中
第1362章扯皮中
看到这里,李星星竟然不觉得意外呢,一点都不意外。
如果是私人开厂,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没人反对,关键现在开厂都是国有企业,得当地部门批地建厂,这就很难办了。
他们惦记蓝玉那笔可以买生产线的美金,觉得可以用于购买更有用的生产线,何必浪费在卫生巾和纸尿裤的生产线上?说不定一帮人还觉得自家妇女们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卫生巾和纸尿裤,照样能活下去,倒不如先解决其他问题。
吃的穿的用的,有生产设备就能立刻开工,建厂、开工能给工人提供大量岗位,做起来了就是给梧桐市创收,提高当地的经济。
如此一算,比建卫生制品厂合适多了。
蓝玉其实明白他们的想法,就是在信里发泄自己目标没达成的怒气。
接着往下看,看到蓝玉说她已经和干部们摊牌,要么就让她建卫生制品厂,提高妇女儿童的卫生条件,要么就不建,反正没美金买生产设备,厂子就搞不起来。
美金可是她的,说不捐就可以不捐。
外汇很重要,沿海大城市尚且缺乏,何况梧桐市,最大一笔外汇还是谢老爷子捐的,而之前的外汇都是丝绸厂的。
说到丝绸厂,还是李星星当时做翻译给拉的单子,依然保持一年几十万美元的订单。
蓝玉杂七杂八说了一大篇,又说在梧桐市搞不起来她就去花城搞,花城地理位置好,进出口贸易发达,无论是进口原材料还是出口产品,都比梧桐市方便,不过是因为她在梧桐市生活,所以想给梧桐市创收而已。
既然他们不领情,那就另想出路呗!
虽然在梧桐市住了些年,但蓝玉对梧桐市并无太深的眷恋,目前就是考虑到国家形势,一切得以自己的安全为重。
花城也是大城市啊,资本家众多。
要倒霉,花城和沪上的程度肯定是不相上下。
“且再看吧。”蓝玉以这一句作为结尾,情况不允许,在绝经前用不上自己生产的卫生巾就用不上呗,几十年都过来了。
李星星对蓝玉的遭遇感到十分同情,可她也鞭长莫及,只好继续看下一封信。
入目是她爹的一笔烂字,告诉她新身份办好了,以谢珊珊之名在花城开了账户,鉴于身份、账户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季都有大笔外汇进账,而李星星却远在大东北,不方便处理,所以先放在他手里,让李星星授权给他,由他全权处理,就是把蓝玉和赵海云拥有的三分之二该捐的捐,该用的用。
“说得我跟个工具人似的。”李星星撇撇嘴,往下看。
关于托谢恒瑚购买医学资料的事,他跟谢恒瑚说过,谢恒瑚也答应了,收集好就托人捎到国内,毕竟他们还有粮食不间断地捐给国内,很方便。
后面就是她娘的字,煞是清秀好看。
她娘说地址是专用信箱的单位一般是高度保密单位,听她爹说的,所以问她在工作单位过得怎么样,缺钱缺东西就写信,又问两个孩子和夏明星,叫他们好好地生活,别担心家里,什么都不要给家里寄,减少和外面的联络。
李星星喃喃地道:“行吧,听你们的。”
第1363章 花布被送人
第1363章花布被送人
再下面一封信是哥哥陈念恩寄来的,笔迹却是杜嫣然的,倒是没有特殊的内容,就是说她八月份带大炮二炮回到北大荒,当地人对李星星的帮助表示感激,送了些山货给她,最后又说他们知道妹妹的新地址,以后寄信寄东西就方便了。
同在东北,离得近。
最后一封信依旧是亲爹的,李星星纳闷,有什么话不能在一封信里说完,非得分成两封信?不觉得浪费邮票信封吗?
都得用钱买呐!
一张邮票八分钱,沪上到冰城可不是一张邮票的距离。
撕开信封,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信封,来自西北,寄信人是给他们收集和田玉的丁国志,内容是他委托陈向阳转寄,信中表示他已接到陈向阳的去信,知道夏明星和李星星离开沪上,虽然对交易停止感到遗憾,但难关已过,倒也不影响以后的生活。
丁国志还说,他们还会继续捡石头,如果夏明星和李星星有需要,可以给他们写信,他们第一时间寄到家。
李星星自然想要,她可不嫌自己拥有的太多!
至于交易不交易,等夏明星回来再说。
收好信,开始拆包裹。
她最喜欢拆包裹了。
咦,除了嫂嫂寄来的包裹,另一个包裹是谁寄来的呀?公婆和父母信里都没有,蓝玉和丁国志也没说给她寄东西。
李星星只好看包裹单,原来是她娘寄来的。
和儿媳给女儿寄的山货不懂,李秀红直接寄来一麻袋生活用品,什么牙刷、牙膏、毛巾、肥皂、雪花膏之类,还有她给大娃、二娃做的衣服鞋子,估计是担心女儿女婿在山旮旯里买不到东西,而她又不会做衣服做鞋。
李星星啼笑皆非。
她在她娘心里到底有多废柴啊?
自己不会做,难道不会找人帮忙吗?
就像他们娘仨穿的花棉袄,李翠花做得多精致。
想到自己给李翠花的大花布没见她上身,李星星忍不住放下东西,出来隔着篱笆墙对继续铲雪的李翠花说:“翠花姐,怎么没见你穿花棉袄?”
李翠花停住动作,抬头道:“我给我闺女做一件托人捎给她,剩下的布叫老周送人了。”
“送人?”李星星眉头一皱,“我送给你的布,干嘛叫周工送人啊?”
李翠花有点不好意思:“他在厂里上班哪能没点人情往来啊?你的大花布那么鲜灵那么好看,谁不喜欢?老周说他有个工友见你和孩子穿花棉袄买东西时显得特别好看,想给媳妇做一身,又不好找你问,老周和那工友关系好,知道后就拿去送给他们了。”
李星星听了,有点儿不高兴。
当然,不是针对李翠花。
李翠花这样勤快能干又热情爽朗的女人在周飞扬嘴里竟是一文不值,而她自己也习以为常,一定是周飞扬PUA的关系,让她意识不到自己的优秀和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李星星就是烦周飞扬,拿自己老婆的花布送工友,简直不是個男人!
他就不是个男人!
出门见人三分笑,在家当大爷!
见李星星没说话,李翠花小心翼翼地问道:“星星妹子,你是不是不高兴啊?”
第1364章 冬天的活计
第1364章冬天的活计
“没有,没有。我送给你就是你的,随便你怎么处理。”事已至此,李星星没法怪李翠花,又不是她的责任,只道:“我只是心疼你,你忙活两天给我们娘仨做衣裳,我给你谢礼,结果你自个儿却没能穿上一件好看的花棉袄!你平时辛辛苦苦的,多心疼心疼自己。”
自己都不疼自己,指望男人疼吗?
怎么可能!
根据李星星的观察,周飞扬永远不会心疼李翠花的付出。
他都否认李翠花对家庭的贡献了!
李翠花闻言,倒是松了一口气,笑道:“我过得挺好呀?不缺吃不缺穿,我知足,等棒子米搓下来,给我婆家和娘家送一些。若不找点事儿干,整个冬天觉得浑身不自在。”
“搓玉米?”李星星没见过,不禁瞪大眼。
她在槐花镇生活的时候,大家都用脱粒机,更有一部分收割机自带脱粒功能,压根就不用自己搓玉米。
不过,她在电视和小说里看到过。
“怎么搓啊?翠花姐,明儿你得教教小夏哥。”李星星又道。
自家的玉米棒子可不能一直挂在外面,该搓就得搓。
李翠花以为李星星是城里人的原因所以没见过,就道:“改天我教你。现在的玉米棒子不是嫩玉米,不能整个下锅,必须得一粒粒地搓下来,冬天长,猫在家里可不就是为了搓玉米吗?搓好了再用石磨碾出来,做大碴子粥别提味道多好了。年年月月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早已习惯了,也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听说,在一些城市里,玉米面都是细粮。”
李星星点点头,“前两年被划归为细粮,这两年就不清楚了。”
李翠花奇道:“难道你不买粮食?”
“很早以前买过几回,后来都是我娘买。”李星星没说自家这两年压根没怎么到粮站买粮食,按月领粮票,可能她娘买过,但她不清楚。
听她提起娘,李翠花就问:“你家里几個兄弟姊妹啊?你爹娘有人照顾吗?你和夏工大老远地来这里,和父母亲人的联系不方便,照顾也无从谈起。我爹我娘离得不远,我照顾都不大方便呢!出门有限制。”
“我有一个哥哥,我们都不在父母跟前,但我爹娘还年轻,才四十多,不到五十。”
没等李星星说完,李翠花就打断道:“四五十哪里年轻了啊?”
李星星眨眨眼,“才中年啊!比咱们是年纪大了些,但比老年人又年轻了几十岁,暂时不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在跟前照顾。”
她娘还给哥哥带孩子呢!
李翠花一想,城里人吃成品粮,肯定比乡下人显年轻,点头赞同道:“你说得本也没错。外面冷风嗖嗖的,你别冻着,快回屋看孩子。”
本来没注意,听她这么一说,李星星顿时觉得寒冷彻骨,赶紧回到屋里。
比之屋外,屋里可真暖和,简直是一个冬天、一个春天。
李星星闲着没事,把包裹里的东西归拢到柜中,又将柜中的奶粉放进空间以延长保质期,等大娃二娃断奶后可以拿出来给他们喝,或者用来掩人耳目。
第1365章 穿花棉袄的女人
很快,李星星知道周飞扬把自己送给李翠花的大花布送给谁了。
事情是这样的。
夏明星周末没上班,和他一同回家的还有林先生和邢前进,眼见林先生脸色苍白,黑眼圈浓重,瘦得仿佛能被一阵风吹去,李星星热情地邀请他和邢前进来自家吃饭。
夏明星下厨,林先生求之不得。
他自己不会做饭,邢前进手艺一般,哪里有夏明星做得好吃。
周六当天晚上在夏明星家里解决晚饭再回去,而李星星则于第二天一早出门买菜。
她憋得太久了,自告奋勇地揽活在身。
天气冷,不方便带孩子出门,便叫夏明星在家看孩子,顺便做家务。
但因为雪后连续晴天,市场里十分热闹。
人声鼎沸。
卖肉师傅正在那儿大声吆喝:“买肉不要票啦,买肉不要票,什么肉都不要票,而且上等好肉比以前便宜两分钱,下水货更便宜,大家这时候不囤点肉留着冬天炖酸菜,想等到什么时候呀?等到下大雪的时候我就不出摊了,因为你们都不出门。”
经过一场雪,猪肉摊前挤满了人。
囤货,是东北人的日常。
李星星站在人群外面踮起脚尖往里看了看,实在挤不进去,索性跑到自由市场买鸡买鸭,不意外地碰到卖鸡大娘和卖鸭大爷。
看着大方又和气的李星星,二老齐声问道:“那么多鸡(鸭)都吃完了?”
说完,这对老邻居对视一眼。
那么巧,抢自己的话!
李星星抿嘴一笑,“没吃完,就是想买点新鲜的回家炖汤,给林总工补补。”
说完,问道:“大爷,大娘,能帮忙杀了送上门么?十只鸡、十只鸭,可惜卖鹅的大嫂不在,我看看别人有没有老鹅卖。铁锅炖老鹅,再贴上一圈玉米饼子,实在太美味了。”
空间里里的才吃一丢丢,可没法儿对林先生等人解释,索性做新的。
卖鸡大娘和卖鸭大爷当即收摊,“杀了给你送到家。”
李星星忙道:“没过秤呢!”
二老忙又给十只鸡和十只鸭子过秤,和上回差不多。
卖鸭大爷笑说:“拿回家的花布,我老婆子和我儿媳妇可喜欢了,当即就做成棉袄棉裤穿上身,昨儿还抢我出摊卖鸭子的活计。”
李星星忍俊不禁。
卖鸭大爷又给李星星介绍一个卖鹅的老妇,离他们的摊位有点距离,老鹅特别重,一只上十斤,就两只,还有一些鹅蛋。
李星星只先收下五十枚鹅蛋,麻烦她把老鹅杀了后再送上门,自己付点手工费。
卖鹅老妇自然乐意。
能多赚钱,哪怕一只仅能多赚一两毛。
和他们分别后,李星星准备买点鱼,却碰上一个穿花棉袄的女人。
东北大花布,除了李星星,别无分号。
她认得自己送给李翠花的大花布,估计李翠花把红底的布料给女儿做棉袄了,所以这女人穿绿底的花棉袄花棉裤,竟是一整身儿!
剩的布尽够做两身,一样一身。
不过,做棉衣的手艺显然不如李翠花,至少盘扣不够精致。
第1366章 周飞扬的白月光
关乎自己大花布的下落,李星星偷偷打量。
这女人瞧着不是很年轻,三十来岁的模样,身材很高挑,皮肤白皙细腻,脸上擦着粉,嘴唇上涂着淡淡的胭脂,应该都是供销社卖的国货,圆脸蛋,浓眉大眼,梳着大黑辫子,行走间却有一些旁人所不具备的成熟风情,十分惹眼。
李星星在心里对比了一下。
与之相比,自己还有点太年轻,稍显青涩。
但年轻就是本钱呀!
等她离开卖鱼的摊位并且走远了,李星星上前卖鱼,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刚刚那人穿着和我一样的花棉袄花棉裤,她是谁呀?以前没见过。”
卖鱼的大妈闻言一笑,“你才来多久?你哪知道她!”
李星星睁大水汪汪的大眼睛,“您认识啊?”
“认识,特别熟。”卖鱼大妈一边将她挑的鱼过秤后,一边拿稻草绳穿上鱼嘴,一边说:“666厂有些工人是在附近村子里招来的,俺儿子、周飞扬、周保国都是,俺们一个屯子的,只不过周飞扬最能干,他读过书,脑子又聪明,今年升为8级钳工,俺儿子才3级,还是个焊工,周保国强些,现在是4级钳工。刚才那刘云云就是周保国的媳妇儿,周保国和周飞扬是远房堂兄弟,也是结拜兄弟,关系向来好得很。”
李星星顺口来了一句:“周工的结拜兄弟啊?那难怪!”
她见卖鱼大妈的眼神有点奇怪,当即解释道:“我家和周工家是邻居嘛,我和翠花姐关系又特别好,刚见您说那刘云云身上的花棉袄花棉裤有点眼熟,所以才问问,我给翠花姐的大花布不知怎么到她身上了。”
卖鱼大妈恍然大悟:“原来是给你翠花儿的大花布啊,可惜了。”
李星星露出不解的神色。
与其说卖鱼大妈是个健谈的,不如说是个嘴上把不住门的,她见没人来买鱼,拉住李星星低声道:“刘云云以前是周飞扬的相好,不过周飞扬老娘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嫌刘云云爱打扮,不爱做家务,娘家人又贪婪刻薄,怕被粘上甩不掉,硬生生拆散他们,给周飞扬聘了现在的翠花儿!翠花儿力气大又能干,进门后先开花后结果,可比刘云云强多了。”
李星星微微张大嘴巴,只听卖鱼大妈又说:“刘云云嫁给周保国后只得一个女儿,今年上高中,叫周巧巧,放假回来也不大出门,估计你没见过。周保国疼媳妇,俺猜是他见你的花棉袄好看,得知你给翠花儿一块布,便张口跟周飞扬要,他经常这么干,缺什么都问周飞扬要,翠花儿辛辛苦苦打的粮食得有两成落在他们手里。周飞扬是一家之主,工资高,翠花儿不当家,拦都拦不住。凡是知道旧事的谁不晓得呀?周飞扬呀,他是放不下刘云云。”
李星星眉头紧皱,“翠花姐晓得不?”
卖鱼大妈摇头,“这俺就不大清楚了,翠花儿爽朗是爽朗,可她嘴严,娘家又不是俺们屯子的,她知道不知道,咱们外人真看不出来。”
第1367章 不想工作
李星星真想骂人。
骂周飞扬。
他M的,拿老婆的东西送旧情人,真不是个东西!
卖鱼大妈挺会说的,还在那儿絮絮叨叨:“翠花儿多能干呀,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刘云云除了长得好会打扮,哪一项拿得出手?周飞扬真是不知足。俺天天揪着俺儿子的耳朵对他说不能做对不起媳妇儿的事,进了俺家的门就是俺家的人,可不能让她寒了心。”
李星星认真地说:“长得好会打扮不是错,只生个女儿也不是错,现在早已经是男女平等啦!错的是他们为人处世不当。”
她就很美很爱打扮呀!
她也不爱干活。
这两点真的不是错,不应该成为受指责的理由。
但是,刘云云、周保国夫妇和周飞扬各自成家,婚后不避讳就让人不齿了。
跟买鱼大妈八卦完,李星星又买块冻豆腐,然后回家。
回到家,发现林先生衣衫整齐,正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拿拨浪鼓逗弄满炕爬动、翻滚的大娃、二娃,大娃很利索地坐起来,伸手打旁边的二娃。
二娃懒归懒,动手能力却不差。
姐弟俩互不相让。
夏明星和邢前进则在屋里包包子。
一个擀皮,一个包,旁边几个盖帘上坐满大包子,面和馅均已所剩无几。
李星星想起来了。
昨晚,林先生和邢前进离开后,夏明星弄了好几种馅料放在她的空间里,早上才拿出来,说利用星期天让邢前进帮忙包包子,特意和一大盆发面。
李星星把买来的鱼、冻豆腐和鹅蛋交给夏明星:“小夏哥,你把鱼杀了,中午炖红烧鱼,我还跟人买了鸡鸭鹅,让他们杀好再送来,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中午的饭时,要是赶不上就留待晚上吃,下午炖个鸡汤,再炖个老鹅。”
“行,你先把鱼放进盆里,我包完包子再处理。”天亮得晚,早饭吃得晚,许多当地人一天就吃两顿饭,所以夏明星一点都不着急。
李星星点点头,“行,随你。”
他是大厨,他做主,等着吃饭的人没理由指手画脚。
林先生则冲李星星招招手,待她坐在对面后才开口道:“星星,你有时间帮忙翻译资料吗?要是有时间,我安排人收拾一些出来让明星捎回家,你翻译完了再让他带回去,除了你们之外,不能叫第三人看见或者经手。”
李星星大摇其头,“老师,两个孩子可难带了,我哪有时间工作呀?要不您跟单位说一声,先把我工资给停了,等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再给我发工资。”
反正,他们又不指望那六十块钱来生活。
不工作光领工资,那不是吃空饷吗?
吃空饷可遭人鄙视了。
林先生一愣,“你就一点空都抽不出来?”
“抽不出来,真的抽不出来。”李星星指指窗外反光的积雪,“天短夜长啊,早上起来吃顿饭,收拾收拾东西做做家务,晌午到了,做好饭吃一顿,得,天黑了!虽然通电,但灯光昏暗,我怕累成近视眼,戴眼镜不好看。”
第1368章 叮嘱和期许
林先生听了李星星的话,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明明有才华却不肯用。
他都听说了,李星星精通好几国的语言,样样都流利,堪比国语。
方云同志和老陈同志相继给他打招呼,直说了,说李星星身份不同,这个不同是因为她、以及她的两位爷爷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只是不宜对外宣扬,给她安排工作也没指望她真的上班,到单位后她想做就给她安排工作,不想做就算,不强求。
意思就是让单位白养这么个人。
老陈同志管理财政,工业机械研究所想拿到搞研究的款子都得经过他,他说,李星星有钱,有美金,要是她高兴了,随便漏点出来估计就够给研究所添台设备。
虽然惦记李星星的钱实在不太好,但老陈同志表现得却很坦荡。
谁叫李星星的无私早已深入人心呢!
搞不好,她真会捐一点。
“倒不用取消你的工资,666厂不差那六十块钱,明星带来的功劳可不止一千个六十块钱。”林先生一边回忆方云同志和老陈同志的话,一边说:“我就是见不得你浪费才华。你闲着也是闲着,翻译外国一些科学文献是对科研事业的一种贡献,足以青史留名。”
李星星不为所动:“有您和那些科学家们就够了呀!”
个个青史留名,后辈致敬。
这时,大娃仿佛坐累了,往后一仰,顺势躺倒,结果被林先生的大手托住后脑勺,避免和炕的亲密接触。
她眨了眨大眼睛,露出无齿的笑容。
林先生的心都被甜化了,“大娃这么像你,可别学你那样有才华不好好利用。”
李星星打个哈哈:“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只要不违法乱纪,我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不过您这么说,您可以先好好教育她呀!”
在孩子教育上当甩手掌柜,好事儿啊!
林先生抽回手,把大娃脑袋轻轻下,得亏底下铺着厚厚的褥子。
李星星怕林先生继续说教,正好听到外面有人叫,立马跳下炕,嘴里道:“来了,来了,别着急,我这就来了。”
来的人是卖鸡大娘、卖鸭大爷和卖鹅老大娘,联袂而至。
李星星请他们进屋里喝茶,他们没同意。
“俺们得会去做饭了。”卖鹅老大娘说。
李星星叫夏明星出来拿进厨房,自个儿付了钱,在鸡鸭鹅原价的基础上加两毛手工费,唯独卖鹅老大娘收下了,卖鸡大娘和卖鸭大爷死活不肯要。
李星星知道他们是感激自己卖手表和大花布给他们,便不再硬给。
目送他们离开后,李星星假装把鸡鸭鹅放进外面大缸里,其实是收进空间,只留一只鸡和一只鸭、一只老鹅在外面。
夏明星已包好包子,出来处理这三只,该怎么炖就怎么炖。
笋干老鸭汤、小鸡炖蘑菇和铁锅炖老鹅。
三个灶只有两个锅,李星星便又从空间里找出一个砂锅,装作是从大柜里找出来的,放在另一个灶台上用来煲鸭汤。
全是荤的。
李星星有点不满意,等炖菜出锅后,夏明星便又炒了两个素菜。
醋溜白菜、清炒萝卜丝。
第1369章 心理准备
老鹅耐炖,这顿饭到两点才吃上。
吃完,晚饭就不用做了。
李星星和夏明星并肩坐在林先生和邢前进对面,听林先生问她:“星星,你在这里住了快两个月,有什么发现?”
“买肉不要票!自由交易!”李星星脱口而出。
林先生和邢前进噗嗤一笑。
夏明星替她挽尊:“星星带着孩子不能走远,顶多在附近转转,到市场逛逛,您问她有什么发现,实在是太为难她了。”
事实上,他对666厂都没完全了解。
倒是工作的时候听同事说一些,但没亲眼观察来得真实。
林先生微微颔首,“那我就不说了,反正我自个儿也是一知半解,有什么情况等你们自己发现,肯定印象深刻。”
李星星不满,“老师,您别话说半截呀!这不上不下的,我心里惦记着。”
“你们多囤点冬菜和肉就行了,再下雪恐怕就没法出门。”林先生想了想,接着又提醒他们:“除了吃的穿的,别忘了再备点生活用品。”
李星星眨眨眼睛:“没法出门是什么意思?”
林先生笑道:“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家根本就没门吗?似咱们住的房屋,便是有门,也是朝里开,而不是朝外开。”
李星星举手,眼神儿晶亮,得意洋洋,“我知道,怕大雪封门呗!”
二十一世纪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哒!
一场暴雪,直接堆积到二楼,一楼被埋得严严实实,怎么可能往外推得开门。
“所以那么大的雪根本就没法出门。”林先生挟起一块鹅肉,就着手里的玉米面饼子,吃得特别香,“唔,还是明星的手艺好,同样是铁锅炖老鹅,别人就做不出他这个味道,真是软烂浓香,十分可口。”
李星星却道:“小夏哥做饭很好吃,我一直都知道,我就是被他手艺俘获的。我就想问问老师,下大雪不能出门,您和小夏哥还用上班吗?”
林先生一听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笑道:“室外工作肯定是不能做,像建筑工人、伐木工人、水利工人等,他们从十一月开始猫冬到来年三四月份,大概歇四个月,但室内工作能做的还得继续做,我和明星最近搞数据,更不可能停止。”
顿了顿又道:“你得做好独自照顾孩子的准备。”
“啥?又让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按时上下班不行吗?”李星星不想呀,“小夏哥不在家,我觉得很不好过。”
林先生无奈地道:“大雪封门,你叫他怎么来来去去嘛?”
李星星的脸蛋瞬间皱成一团。
夏明星不敢吭声。
若不是他自己想上学,何至于此。
林先生温和地道:“国家需要建设,咱们有能力的必须多尽点本事,军火这方面发展得越好,国家才能发展得越快。”
李星星垂头丧气:“明白,我都明白!”
就是为了大家牺牲小家呗!
可她不想牺牲小家呀!
林先生不忍,“我做主让明星明天再休息一天,给你采购一些物资囤在家里,除了我之前说的那些,再叫他买些柴火回来,免得冬天断了火。”
冬天断火,会没命的。
第1370章 为冬天备战
得此提醒,李星星哪里还坐得住呀?
吃完饭,林先生回家,田娇在家看孩子,立刻让夏明星去市场里买东西,据林先生和邢前进吃饭时说,最近整天都有东西卖,为下一场雪乃至于整个冬天做准备。
其实,本地居民早在秋后就开始准备了。
不像夏明星和李星星,初来乍到,跟没事人儿一样。
因此,夏明星先扛一头猪回来。
虽未下雪,但气温低,两扇猪肉已冻得硬邦邦,暂时扔在外面缸里。
冻住了,没必要放进空间里保鲜。
夏明星跟李星星说:“我碰见卖鸭的大爷,让他明天再杀十五只鸭子送来,据说他家就十五只可卖了,同时又跟别人定了些公鸡、母鸡和老鹅,付手工费,杀了送来,待会儿再去买些煤炭、柴火,你想想家里还需要什么东西,我再买。”
李星星靠着门,提不起精神,“冬天哪能光吃肉啊?水果有没有?”
“有,冻柿子、冻梨、冻花红,我一样搬几筐回来。”夏明星买肉时看到有卖的,怕去晚了买不到,匆匆地又出门了。
来来去去好几趟,尽往家里搬东西了。
除了冻水果,还有冻豆腐、冻大鱼,直接扔在院子里,不用往屋里搬,之前买来的缸立刻派上用场。
除了积酸菜,就是用来装这些过冬的食材。
李星星突然发现还有一箱奶油雪糕,不禁惊呼出声。
夏明星闻声回头,冲她一笑,眉眼俊美异常,“我买冻水果时人家跟我说冬天里烧炕,屋里特别热,火气大,吃点冰棍才舒服,冰城雪糕可是全国都知名的,我想了想,就买回两箱奶油雪糕,太凉了,你可别偷偷吃啊!”
“不让我吃,你买来干啥?难道想自己吃独食儿?没门!既然人家都说能吃,那么我就能吃。”李星星才不听他的咧。
夏明星沉吟片刻,“偶尔吃一根解解火气就行了。”
李星星却道:“屋里天天烧炕,热得谁受得了啊?偶尔一根怎么行?每天一根才行,不然上火也是个麻烦事儿。”
夏明星说不过她,就说:“随你。”
反正他就买一箱,总数不过数十根,吃完了就没有了。
三点多不到四点,夕阳出现。
一轮红日坠向远山,山顶一片雪白,微露一点苍翠之色,沐浴着余晖,美得不得了。
李星星忍不住拿出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儿。
胶卷难得,得省着用。
她仔细观察过,666厂家属区的供销社没有胶卷这种高级洋玩意儿。
毕竟,李星星用的相机可以拍出彩照,而不是黑白色。
她还给院子里满满的物资拍张照,跟挑着煤炭回到家的夏明星说:“我们来东北第一年为冬天而备战,有极大的纪念意义。”
闻言,夏明星浑身的疲乏顿时消失殆尽,“以后可以讲给子子孙孙听。”
“没错!”李星星正有此打算,眉眼弯弯,“叫他们晓得我们做父母的有多么辛苦,因为轮到他们时,一定过上好日子了。”
第1371章 送水果
夏明星夜里没闲着,给李星星做菜收着,次日又花一天时间为家里购买物资,为了掩人耳目,又给李星星买了不少卫生纸、蛤蜊油、雪花膏之类的生活用品。
长时间不买,肯定有人怀疑他们家是不是不用卫生纸。
虽然,他们有李秀红寄来的一麻袋日用品。
晚上继续给李星星做菜。
一夜过后,铁锅炖老鹅和火腿炖肘子出锅,他收拾收拾就去上班,当天果真没有回来。
因为下午就开始下大雪,比第一场雪更大更凶猛,片刻间就给大地染上一层洁白,大风呼呼地吹着,冷得李星星都不敢踏出房门。
上厕所可怎么办呢?
院子里那小茅厕离正房有点远,难道用马桶?
李星星正发愁,听到李翠花叫她,忙换上厚棉袄厚棉裤,戴上李翠花给她做的大花布面**帽,戴上皮手套,再用围巾包着脸免得被风吹裂开,全副武装地走出门,看向隔壁,“翠花姐,下雪了,您有什么事儿吗?”
一句话说完就感觉到东北大冬天的寒冷。
哪怕是厚棉袄,也挡不住寒风哪。
此时此刻,她需要她的满天星。
李翠花穿得却不是特别厚,就加了顶皮帽子,笑道:“我闺女和我娘家托人给我捎了几筐冻梨和冻柿子,我一样给你拿一筐。”
李星星忙道:“我们家买啦,小夏哥买了好几筐。”
“我娘家的冻梨特别甜,我闺女婆家的冻柿子也很甜,市场上卖的没一家能比上。”李翠花满脸骄傲,直接提起柳条筐从篱笆墙上面递给李星星,“冻果子不嫌多,屋里烧炕火气重,饭后不来点冻水果,有你受的。”
李星星双手接过,“谢谢翠花姐,我就收下啦,尝尝和买的有什么不同。”
两筐都接到手,她又挠了挠头,“我还没吃过冻水果呢,硬邦邦的,是泡在水里再吃吗?仿佛听人说得化开才能吃。”
网上看到的。
互联网时代,网友无所不能。
李翠花点头道:“没错,就是得泡水里化开,你可千万别生啃啊!”
“生啃又啃不动,我哪有那么傻。”明明是硬邦邦的,李星星才不会拿起来就吃。
李翠花就笑,“谁说的?有人就这么傻!忘了是哪个新来的工人,头一回吃单位发下来的冻梨,拿起来就啃,崩掉半个牙,可把大家给笑死了,又心疼他,后来不得不花钱补牙。”
李星星决定可怜他,“我不一样,我有见识。”
“对对对,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自然跟普通人不一样。”李翠花说完,凑到篱笆墙靠近李星星,低声道:“星星妹子,你们要大皮吗?”
李星星不懂,“什么是大皮?”
“东北有三宝,你听过吗?”李翠花问她。
“听过呀,貂皮人参乌拉草。”李星星说完就反应过来,“您说的大皮是貂皮?”
李翠花点点头,“对,就是貂皮,我们俗话说是大皮,普通的大皮是一张七八十块钱,上好的紫貂皮贵一倍,你要吗?做大衣穿是最暖和的了,早些年的白俄贵妇都穿貂皮走在冰城的大街小巷。”
第1372章 手表换大皮
李星星心动吗?
当然心动呀!
貂皮耶!
她可不嫌多。
于是,她冲李翠花笑得灿烂,两眼亮晶晶,小声问道:“我能问问还有什么皮子吗?谁卖的呀?会不会有什么后患?”
李翠花忙道:“没后患,允许的,当然,还是悄悄儿地进行比较好。”
说完,她又道:“我娘家那屯子靠山,地少,现今靠种地为生,四月耕种,九十月收获,就忙一茬,冬天则猫半年。夏天呢,经常上山找找人参和其他的草药,冬天就上山打猎,山上的猎物多呀,多亏有山,才度过饥荒,去年攒了些皮子今冬拿出来想出手。”
李星星十分向往,又问:“只有大皮吗?没别的吗?”
李翠花倒是说了实话:“大皮是最贵重的,虎皮次之,不过老虎不好打,平时见不着,太凶了,一般人降服不住,还有熊瞎子,都是能避则避,倒有些兔皮、羊皮、鹿皮。我娘家那屯子来信说,他们没想着换钱,就是换点儿实用的东西,便是被发现都没事儿。”
李星星喜欢以物易物啊,“实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想要什么?我们虽搬到这里,但托运来的东西就那些,也不齐全。”
李翠花小声道:“一张上等大皮能换块沪上牌的手表不?”
李星星咦了一声,“手表?”
李翠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谁不想要三转一响啊?城里人都想要,何况农民。二手的都行,我看你们家自行车都是闲着的,偶尔才用。”
“闲着是因为天气越来越冷,我带孩子没法骑出门。”李星星倒没想过卖她和夏明星的那对自行车,虽然他们有电动车比自行车更实用,“不过,翠花姐,您怎么知道我家有手表的呀?总不能惦记我和小夏哥用的这对手表吧?”
都用好久了,很旧。
李星星有点后悔,她应该叮嘱卖鸡大娘和卖鹅大嫂,不叫他们宣扬出去。
除此之外,别人可不知道那场交易。
李翠花见她没否认,便道:“王大娘的小儿子不是快结婚了吗?旁人见他有手表做聘礼就问他,他没说,说是秘密,结果被一群小子灌醉了,可不就透露出一些消息吗?那帮小子议论时被我听到,我想我得赶个先儿。我还有个兄弟没娶媳妇,一则家里穷,一年到头没什么余钱,只是吃喝上不愁,二则他人老实,嘴巴笨,不会说话,只会卖力气,好人家的姑娘哪个乐意嫁给他呀?哪怕知道他是会过日子的人,我想若有块手表,兴许容易说亲。”
李星星点点头,“外面太冷了,你来我家里说吧!”
“哎,你等着!我这就来。”李翠花马上回屋,拎着两个大包袱跑到李星星家里,往炕上一放,“星星妹子,我这里有好几张大皮,随你挑选。”
李星星傻眼,“我的姐姐,我可没那么多的手表。”
李翠花失笑,“没想着都换手表,我也知道你们来工作的,哪能有许多手表随身携带?而是想跟你换点大花布什么的,或者你家里用不上却是我们屯子里想要的。”
第1373章 一算不合适
李星星就问一句:“做件大衣得几张貂皮?”
她没做过,没经验。
李翠花想了想,回答道:“做长的得好几十张,短的十几张,还得分公貂和母貂,公貂大一些,母貂小一些,不过短大衣可没长大衣有气派。”
李星星准备打开包袱的手当即停下来,摇头道:“不划算,不划算!”
一张普通貂皮是七八十元,上等紫貂皮翻倍,价值一百五十元左右,做一件长款大衣起步时候得大几千块钱?
大几千块钱干什么不行啊?
有空进城买点古玩字画,将来还能涨到几个亿或者几十个亿呢!
李星星又不是非穿貂皮不可。
皮草,在将来可是被全世界抵制的。
李星星穿貂是因为受爷爷的影响,爷爷以前当大官,有资格穿紫貂,是一种荣耀,他上了年纪,可没有爱护野生动物的认知。
东北严寒,非貂不足以御寒,李星星也格外理解。
李翠花听了她的话,心里有些失望,但没强求,“星星妹子,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咱就不换,我拿回去叫我娘家那边统一卖到收购站,再用钱来找你买手表。你要是有沪上牌的手表,你可千万给我留着,别人问你要,你就说没有。”
“太贵了,一件大衣得大几千块钱,且你肯定没有能凑够一件大衣的紫貂皮,我也找不到能做大衣的裁缝。”李星星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李翠花一笑,“确实没有几十张,紫貂最难捕捉,只有老猎人才有经验。”
不然,凭什么贵呀?
李星星懒懒地靠在叠好的被子上,“我手里确实有沪上牌的手表,原想着我和小夏哥的手表坏了可以替换,结果质量好得很,戴几年都没坏,新的就没用上,那一块叫卖鸡的大娘买走了,我给你留一块,五十二块八毛钱,你先拿走。”
李翠花脱口而出:“这么便宜?”
李星星就把她曾跟卖鸡大娘说过的一番话重新说一遍,“我若加价卖就是投机倒把,何必呢?咱俩的关系又不是别人能比的。”
“太便宜了!”李翠花一脸不敢置信,“关键是不用票不用工业券,就五十二块八。”
李星星哈哈一笑,“咱不能犯法呀!”
卖到黑市里倒能卖到高价,可惜这儿没黑市。
李翠花脸上迅速浮现出一丝喜色,抓着李星星的手使劲摇晃,“星星妹子,你可真是我的福星!才五十二块八,我娘家卖一张大皮就够了,老天注定我兄弟今年能娶上媳妇。”
李星星好奇地问道:“有了手表就真的能娶到媳妇吗?”
“能!”李翠花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块手表或者一辆自行车、一个收音机、一个缝纫机,随便送出一样当聘礼就能娶到媳妇。咱们不能和城里人比,城里人要三转一响,咱们要一样就心满意足。”
李星星眨眨眼,又问道:“当聘礼送出去,结婚时由女方带回来吗?当时王大娘说是小儿媳妇想要一块手表,我拿了块女表给他们,他们似乎没异样,我觉得可能带回来。”
------题外话------
我把上一章李翠花说一张大皮能不能换手表改了下,改成两张,两张一百多,手表一百,这个才合适。
最近两天因为心情不好,码字没动力,今晚争取多更点。
第1374章 要只小山羊
第1374章要只小山羊
问清楚才好,问清楚再决定给李翠花一块女表还是一块男表。
就是这么善解人意。
远亲不如近邻,李星星和李翠花关系最好,自然愿意满足她娘家的心愿,以后自己有事找她帮忙,她肯定二话不说地就答应了。
李星星可不是白帮忙!
李翠花听了李星星的话,收了收脸上的笑意,沉默片刻,“不一定,兴许带回来,兴许留给娘家兄弟娶媳妇。”
随即又道:“甭管怎样,聘礼送到人家就由人家做主,咱们没理由非得让人家带回来当嫁妆,那人家不是人财两空了吗?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养大一个闺女,正该能干的时候却到婆家做牛做马,还得配送一笔嫁妆。所以,如果带回来,自是说明人家疼女儿,如果不带回来,就是有儿子娶媳妇能用到,家家户户都这样,也没什么好说的。”
“你说得有点儿道理啊!”虽然这种规矩难免有点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但李星星却很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想法。
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交通发达,思想开放,想回娘家就回娘家。
此时的姑娘们往往是出了门子就很难有机会回娘家,离得近倒还好,逢年过节走一趟,离得远的,兴许三五年都见不着一面。
便是回娘家也由女儿变成客人。
李翠花跟李星星说:“星星妹子,你有手表就给我块女表。”
李星星咦了一声,“你确定?”
“确定。”李翠花点头,“我兄弟当聘礼给人家姑娘,人家若是给女儿带回来呢,给弟媳妇用不是很好吗?若是他们用来娶媳妇,送到女方家里当聘礼,女方一定很高兴,说明不是买来给男人用的。”
半分钟后,李星星才明白她的意思,“翠花姐,你考虑得真周到啊!我给你拿块女表,不过我不要钱。”
李翠花直到她不缺钱,就问:“不要钱?又不要大皮,那你要什么?”
“你比着五十二块八毛钱,给我整点鸡鸭鱼肉蛋,等于是你买东西来和我换手表,不存在买卖,而是货真价实的以物易物!”李星星想得格外周到,紧接着又道:“我来到这里后没吃过羊肉,能给我弄只小山羊杀了送来吗?钱么,多退少补。”
想吃涮羊肉了。
冬天不吃涮羊肉,实在是没滋又没味。
李翠花忙道:“我娘家养了羊,回来我给你送两只最好的!羊肉不是猪肉,出肉少,两只羊才能抵得上一块手表。”
李星星很高兴,“那你就给我送羊肉来吧,羊骨头得给我,炖汤喝。”
“行,整送。”李翠花说完,又低声问道:“星星妹子,你给王大娘一块女表,给我一块女表,凭你刚才的话,我想你是不是有男款的表啊?”
“怎么了?”李星星看她,总不会还想换吧?
李翠花憨憨一笑,“我想给老周整一块。他没手表,上下班都不方便,有手表就是显得气派,省得眼馋别人。”
第1375章 人间清醒
李星星一听,立刻不高兴了。
“翠花姐,周工对你不好,你干嘛惦记着他?”李星星想不明白,直接问出口,“我可是听说了,他对你一直都是这样的,不冷不热,偶尔还能听到他大声呵斥你的声音,我听小夏哥说他都看到你在院子里擦眼泪了。”
李翠花闻言就笑了,“擦眼泪是我做给老周看的。你这么说,想必是在市场里听卖鱼的周大娘说过刘云云和他的事儿?她和老周一个屯子的,大嘴巴,爱说是非。”
李星星点头,“你知道?”
“结婚前我就知道,家里没瞒着我,曾让我想清楚。”李翠花如实地跟李星星说,“我祖上不是东北本地人,和孔子一个家乡的,讨生活来闯关东,后来在关外定居,战乱时期又躲进山多的屯子里。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不缺吃喝就是穷。我娘家穷,他家给的聘礼多,够给我哥娶个媳妇,还能余一半给我做嫁妆,他家生活条件又好,吃得饱穿得暖,老周识字,找活儿容易得很,月月都能挣钱,我有啥不满的?若是他家条件不好,老周和他哥哥也没机会识字,他哥现在是他们屯子里的大队长。既然老周答应他娘娶我,就说明他和刘云云的缘分尽了,我嫁过来总能把日子慢慢地过起来。”
“显然没像你想得那么美好。”李星星不客气地指出来。
李翠花笑得倒是洒脱:“你是说老周那个结拜兄弟周保国和刘云云两口子老问老周要东西吧?他们没脸没皮,老周可要脸。”
李星星不解,“要脸还任人家予取予求?”
李翠花识字有限,想了半天才明白予取予求的意思,莞尔道:“老周愿意给就给,反正他的工资都在我手里,给出去的只是一小部分,在我容忍的范围内,要真是超出太多,我肯定不乐意!最重要的是,老周工资高,不拦着我贴补娘家,我平时花钱,他也不吱声。他大概是怕我闹,闹出来他就在厂里丢面子了。”
李星星傻眼,“你脾气太好了吧?”
丈夫有异心,她居然这么忍。
李翠花又是哈哈一笑,“我脾气才不好咧,他只是没惹到我,真惹到我,我能拿刀剁了他的命根子!我嫁给他前我有准备,所以对于现在的生活并不失望,他得顾及自己的工作和体面,可不敢真的和刘云云发生点什么,也不耽误和我生儿育女。我手里攥着钱,我有吃又有喝,我儿女双全,我要男人的心干嘛呀?他又不帮我干活。”
“周工不帮你分担家务和农活,你就调、教他呗!”李星星给她出主意,“好男人都是女人调、教出来的,除了我家小夏哥。”
李翠花摆摆手,“有调教他的工夫,我不知道能干出多少活儿!再说,老周是钳工,你没进过厂,大概不了解钳工的工作,很多东西都是手工制作,反正挺难的,能达到8级钳工绝对是人尖子中的人尖子,比厂长的地位都高,工作不能有一丝马虎。工作那么累,就让他在家松快松快,省得他觉得在家里累,又起外心。”
第1376章 得偿所愿
既然李翠花觉得自己生活安逸,李星星就不多事了。
生活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李翠花有些话不吐不快:“买鱼的周大娘大嘴巴,说得人人都觉得我可怜,殊不知他们过得比我还可怜呢!既要种地干活,又要养家禽家畜补贴家用,往往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大家子,不是一对夫妻养一群孩子,而是连同父母和兄弟都得一块儿养活。我不一样,我一个月能存好几十块钱,我自己养的鸡鸭鹅我都留给自家吃,不用往外卖。”
顺着窗户看看外面天色,李翠花忙道:“趁着雪不太厚,我得到食堂买两只酱猪蹄来啃啃。星星妹子,要不要给你捎一个。最近杀猪多,猪蹄子也多,天天都有。天冷了,鸡鸭鹅该杀的都得杀了,免得费粮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盐水鸭。”
李星星也馋了,拿十块钱给她,“若有,帮我捎几只盐水鸭和几只酱猪蹄。”
今天肯定吃不完,但可以明天吃嘛!
“行,如果有烧鸡,我再给你捎两只烧鸡,天冷耐放,吃的时候放锅里蒸一下就热乎了,味道不变。”拿着李星星给她的女式手表,李翠花拎着两个大包袱,风风火火地走了。
走到门口,她才想起来李星星没回答她的问题。
就是关于有没有男款手表的事。
不过李翠花不急,她把皮子送到家,提着篮子转身去食堂买熟食。
冒着雪,跑得快。
没到吃饭时间,食堂已是人满为患。
李翠花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顺利买到她自己的酱猪蹄,又给花五块六李星星买四只盐水鸭,花四毛钱买四只酱猪蹄,一共用六块钱。
鸡贵些,但烧鸡的个头小,两只鸡正好四块钱。
有人就问:“难不成周工来家了?你竟买这么多好吃的。”
李翠花爽朗地道:“是啊,他干活累得很,可不得给他好好补补?冬天冷,更得多吃点肉,今儿吃不完,留着明天吃!”
周围的人听了,人人都说周飞扬有福气。
李翠花笑眯眯地离开熟食窗口。
她想到自己从未见李星星家蒸馒头,路过卖馒头的窗口,便掏钱和粮票给李星星买了十斤大馒头,用带来的小棉被儿裹上,送到李星星家还是热乎的。
李星星十分感激,忙拿票和钱还给她。
李翠花没推辞,接着问:“妹子,你还没给我一句准话呢!”
“什么准话?”李星星一时没想起来。
“就是男款的手表啊!”李翠花提醒她,“我给老周买块儿手表,甭管他是不是还惦记着刘云云,他都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好,下回发工资给得更痛快。”
李星星无奈地拿给她,“我就准备那么几块,就去三块儿了。”
李翠花笑道:“你和夏工一人一块就行,留那么多手表在手不觉得浪费吗?都说沪上牌手表质量好,我估计用几十年都不会坏。”
她又悄悄地问李星星:“你不要大皮,要人参不?就是人参贵,一块手表肯定换不来。”
李星星眼睛一亮。
这会儿的人参可都是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