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大公子触柱而亡
景玉不吭声,从枕头底下把仔细叠着的绢布打开,瞧着上面的小脚印,木然的神有了些许松动。
百里襄不傻,瞧见脚印就明白了些东西,欣喜的问道“他们还活着”
景玉把绢布给他,也不说话,百里襄只管接过来,捧在手里眉间松快了大半“都活着就好,他们在哪我着人把他们接来与你团聚。”
景玉张了张嘴,却是半个字都说不出来,脸上不由得升起丝丝懊恼有些焦躁生气。
百里襄赶忙摸摸她的头“不着急,过几就好了。”
她沮丧的低着头,把绢布拿过来抱在怀里,缩进被子里独自难过去了。
好好的除夕,因为这两件事,宫里宫外都没过安稳,郑王也没心思办家宴了,让大家各自过各自就行。
夜色已深,郑王心里慌张,大晚上的也睡不着,黄子杞连同一大堆内侍陪着他,小心的伺候在侧。
他靠在软塌上,把小猫抱在怀里,有一下没一下的揉着小猫的头,心里掂量着事。
百里襄伤了中山王却不杀他,实在是让郑王可惜,若是百里襄直接动手杀了中山王该多好
不过郑王也知道不可能,百里襄做事稳重,他私自来新郑本就是为了景玉,即便中山王过分,他也不会私自杀了中山王给东川招惹祸事。
先前他还有过利用景玉让百里襄杀了中山王,可是细想一阵,又觉得要是再让景玉陷危局,百里襄怕是会来找自己的麻烦,为此只能打消这样的念头。
临近天亮,郑王总算是有了困意,黄子杞赶忙着人去准备,正要伺候他歇下,就有内侍惊慌失措的进来。
“王上,大公子触柱自尽了。”
郑王脚下一个趔趄,黄子杞惊慌高喊“王上。”
郑王病了,病的还不轻,好端端的新年,王亲进宫亲侍榻侧,年节冷清,长街上比清明节还要萧条。
景玉也在养病,休养两,她的气色好转许多,只是天气太冷,受寒之后她越发待在屋里哪里也不去了。
她的子本就不好,伤寒一退百里襄就不让她喝药了,只让王嬷嬷给她做些药膳调理子。
王嬷嬷送来药膳的时候,没在屋里瞧见百里襄,她想起黄子杞的交代就说道“王上年纪大了,子本就不好,他最为看重子嗣疼惜孩子,经不住大悲大痛了,九公子总归是活着,犯不着你死我活。”
景玉看着王嬷嬷,神漠然让人拿不准是什么意思“心慈手软的亏,我已经吃过了。”
王嬷嬷说道“可王上待先生不薄啊,虽说算计不少,可到底没伤着先生命不是大公子已经没了,二公子四公子都有了报应和王位无缘了,先生真想报仇,就对付中山王吧,毕竟他才是罪魁祸首啊。”
“真等伤着我命了,嬷嬷觉得我报仇还来得及吗”她站起来“我不会滥杀无辜,可也不会以德报怨,嬷嬷不用劝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借刀杀人
景玉一脚蹬在墙上,也是瞅着墙面发呆,看了一会儿还有些懊恼,重重的蹬了两脚裹着被子在床榻上乱滚。
“蹬蹬蹬”的声音传到隔壁,坐着的明淮笑了起来,转身下去,拿上衣服就去隔壁敲门。
景玉赤脚跑下来开门,一见是他就不太好意思了。
“唔,有事吗?”
明淮扫见她的脚,把她抱起来放去榻上:“我觉得打地铺也可以的,在一屋也能说说话,你说是不是?”
她一脸小窃喜:“唔,那我去给你抱被褥。”
她钻出去抱被褥,找出来后直接铺在榻边,弄好了就上了榻,盘着腿坐下看着明淮。
明淮也在地铺上坐着,却一时没什么话,竟生出了几分尴尬,后又不太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她拉着被子遮住半张脸,吞吞吐吐的问道:“唔...你不是过来找我说话的吗?说啊。”
明淮笑了笑:“是过来找你的,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她微微吐舌:“那...那就睡觉吧,我也困了。”
她拉着被子睡下去,还是背对着明淮的,明淮坐了一会儿,果断爬上去凑窝。
知道她还没睡着,明淮把她纳进怀里时还在她耳边低语:“即便是烈火熬油,我也不想打地铺和分房睡。”
后背靠着他,被他怀里的温度暖的发热。
景玉握住他的手,学着他往常那样,在他粗糙的手背上轻轻一啄,害羞的立马缩进被子里。
“那我不乱动就行了,睡觉吧。”
这样孩子气的动作,让明淮笑了好一阵,虽然又是一夜未眠,但看她在自己怀里酣睡就万分高兴。
他需要早起,轻巧的下榻穿衣,弄好了景玉也没有醒,明淮过去看了看,伏身想亲一亲她滑滑的脸蛋,却临时变了注意,在她唇上一啄,高兴的不行,出门都咧嘴笑着。
景玉醒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了,昨日她和明淮本是分开睡的,可今早明淮却又从她屋里出来,还十分高兴,而且景玉还起晚了,这让苏鱼调侃了景玉好几次。
她慢悠悠的吃了早饭,还在院子里溜达消食呢明淮就回来了。
“你快进来。”
他把景玉拉进屋,还神神秘秘的把门关上,让院子里的婢女都是一阵懵圈。
景玉被他按在矮桌上坐着,他自己反倒坐在了坐塌上。
“赢闵说的那些话,都是你教的?”
他一副我都知道了,就等着你承认的表情。
景玉一想就笑了:“我算计对了,郑王答应助赢闵回朝了?”
明淮摇摇头:“没答应。”
她疑惑了:“为何?”
明淮脸色凝重起来:“东川使臣被杀,赢闵的事暂时不提。”
“什么?”景玉一惊:“不应该啊,我派去的人该是还没有动手啊,不然我早就收到消息了。”
明淮拉住她:“小鸾,你被人算计了,让人来说亲是假,诱你出手杀了楚泽才是真。”
景玉脸色一白:“借刀杀人?”
明淮抱住她:“你好好想想,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什么?又或者楚泽可曾对女帝和你不敬过。”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敦咸被杀
千玲珑也知道事关重大,若是不妥善处理,只怕被有心人一针对,明令就跑不脱了,好在她脑子够用,看明令没有主意就直接说道“事到如今,只有为华先生脱罪,夫君才能脱罪,夫君速速去大长公主府上彻查因果,别让人栽赃诬陷了才是。”
经她提醒,明令才后知后觉“你说得对,你说得对,我这就去。”
他急匆匆的离去,千玲珑也急忙去找勾乙夫人商量。
知道大长公主死了,王嬷嬷无端觉得解气,却也有一丝丝的心底生寒,到是景玉,听到消息后没多大的表示,面色如常的继续喝粥。
她自问不是个善良的人,虽然罪魁祸首并不是敦咸,但敦咸敢对她用刑,景玉就不会放过她。
她为何会被带走,飞鹰骑也告诉她了。
那从明令府上出来,半道上他们遇到了袭击,那群黑衣人太过厉害,飞鹰骑被拖住,自己就是那个时候被带走的。
敦咸对自己不能生育的事一直心存介怀,也很防备蒋守业在外面有人,所以一听中山王说自己是蒋守业在外面的相好,敦咸什么都没问就把自己丢进了地牢。
她们虽然见过,可也是几年前的事,敦咸自视甚高,并不记得景玉,这次回来也没和景玉打过照面,所以根本没认出她是朝廷命官。
从那几个婆子拔她的指甲开始,敦咸在景玉眼里就是个死人了。
虽然罪魁祸首是中山王,可不用百里襄说景玉就知道,中山王现在不能杀,最起码中山王的死不能和东川扯上关系。
东川局势不定,只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功臣就难以应对,中山王要是真的被她或者百里襄弄死了,郑国就有借口对东川动武,没了中山王的制衡,一场对外的战事是消弭内部矛盾最好的药剂了,若是此时郑国插手,景玉可不会保证郑王会仁义的放东川一码,像老国相那样意图瓜分东川半壁江山的人可不在少数。
所以,她不能冒这个险,宁愿先忍下这个大仇,也不想再给东川招惹麻烦。
她吃够了心慈手软的亏,现在宁可别人枉死,她也不想自己白遭罪。
有句话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
她心悄然转变,王嬷嬷是担心的,寻了个契机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百里襄,也想着让百里襄劝一劝景玉。
百里襄自然是偏心景玉,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凭什么我们家孩子吃苦就要受着,别人家的就吃不得郑王体不好不能再有儿孙出事,她母后体也不好,她也不能有事。”
王嬷嬷急了“可是若再有公子出事,王上就危险了。”
“要怪只能怪郑王教子无方。”
他这样说,王嬷嬷就知道这对父女是不可能收手的,有仇必报才是他们做事的准则。
大长公主出事的第二天,明令的脸色就由转晴了,再见千玲珑,眉间愁容以散“这次真让人诧异,竟然不是她动的手,是驸马蒋守业。”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过河拆桥
千玲珑微微一愣,却是转瞬间明白过来了“蒋守业认罪了”
“认了,他说大长公主无嗣,已经犯了七出之条,多年来更是对他拳脚相加,有意断他蒋家香火,不敬长辈,苛待府中婢女,贪污受贿,恶贯满盈,他忍无可忍才动的手,趁着大长公主昏睡,命人把朱砂倒进了火盆之中,才毒死了大长公主。”
千玲珑松了口气“既然认罪了,那事就好办了。”
蒋守业敢杀敦咸,千玲珑是一百个不相信,要是没人可以指教,他怎么会想到朱砂遇明火会致人死亡
不过既然蒋守业自己认罪了,事牵扯不到景玉,千玲珑也就不费心去想了。
明令舒心一笑又立马问道“对了,父王的子如何了”
千玲珑轻轻摇头,明令心思一沉“那倒是要早做准备了。”
千玲珑握住他的手腕“夫君,明季已经死了,明悟和明德也留不得,斩草需除根。”
明令脸色一凝“他们俩,自然是留不得的,只是要不要与华先生商议一番”
他这样说,千玲珑下意识的对景玉生了抵触。
明令本就对景玉有其他的心思,以前让他多去拜访景玉也是为了大局着想,那既然现在大局稳定,何必再去问她
别说景玉并不是诚心帮他们,即便是诚心,就凭着明令对她的那点心思,千玲珑都容不下她了,只是现在百里襄在她边,所以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掩去厌恶,千玲珑劝道“还是别说了,夫君若是事事都听华先生的,那父王只会觉得夫君自己能力不足,华先生终究是个外人,王位大事,还是生分一些的好。”
明令点点头“你说得对,那便不告诉她了,只是我的人暴露太过危险,让你家的人去把明悟和明德处理掉吧。”
千玲珑心里越发生寒。明令担心他的人暴露的牵连到他,怎么就不想想要是千氏一族的人暴露会牵连到她
不过这番心思她没说出口,而是劝道“明季触柱,虽然给出交代是自杀,可若是明悟明德再不清不楚的死了,夫君弑兄的罪名可就坐实了,妾听闻他们在封地励精图治,想以此来得到父王的褒奖,可是父王卧这么久他们都没有动侍疾的准备,只怕是另有所图。”
明令慌了“他们还想据地封王不成”
“夫君莫是忘了,他们以前曾有过兵权,军中有多少暗桩都不清楚。”千玲珑看明令面露沉吟,又立马说道“妾到有一个主意,父王现在昏迷未醒,夫君何不给明悟明德去信,让他们速速来新郑,若是他们敢来,那就把他们拘在宫里,若是他们不来,那就以别有居心的罪名对他们降罪。”
“好办法。”明令大呼赞同“父王卧,他们不来本就是不孝,我正好问罪他们。”
有了办法,明令立马就去准备了,郑王昏迷不醒,太医都说了他的子不行了,明令若是不早作准备,到嘴的肥飞了都有可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明令也是一颗棋子
一个年节死了一位公子一个大长公主,整个新郑都没有半点欢腾之气,街上冷冷清清,府里也冷冷清清,好在郑王元宵前醒了,只是子愈发的差了,卧难起,每都喝着汤药才行。
元宵节的时候,虽然不能闹一番,可是百里襄依然让人做了景玉最喜欢的芝麻馅元宵,即便她不挑食,可是能吃到家乡味,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打算何时回去”百里襄看着她“总不能一直在外面才是,下个月就是你父亲的忌了,也该回去一趟才是。”
他提起韩润文,景玉的心里一扎,元宵梗在桑建咽不下去“中山王,王后,明悟,明德,丹夫人,他们死了我再回去。”
百里襄搅着碗里的元宵说道“你出事后,你母后的子更坏了,早些回去吧,那些人都是明令的挡路石,你不动手,明令也会除掉他们的。”
“那我要除掉明令啊,他是个耳根子软的,千玲珑一挑嗦,说不定就对东川动手了呢。”景玉端起碗伸向他“我没饱,你再给我一个行不行”
百里襄微微一愣忍不住笑了,把自己碗里的元宵给了她大半“这个不饱腹还撑肚子,吃完了到外面跳一跳跑一跑,待会儿另外吃些夜宵才好。”
“嗯,知道了。”她悄悄看了百里襄一眼,斟酌了一下才开口“对不起,你的手”
一个元宵塞进她嘴里,百里襄打断她的话“杀人太多,都会有报应的,少一只手,少些杀孽,对我也好,快吃吧。”
景玉没被他安慰,倒是心里越发愧疚难当起来,嚼着元宵只觉得嘴里苦涩。
过了元宵就该开朝了,景玉听说郑王卧,朝政由明令主持她就干脆不去了。
因着是国丧,她在府里也没什么乐子,倒是混子一样混了过去。
不过飞鹰骑倒是勤奋,即便景玉什么事都没吩咐让他们好好养伤,他们依旧给景玉送来了消息。
“明令这是想除掉明悟和明德啊,换做是我我也不会来啊,来了就是自投罗网。”她细细想了想“千玲珑这个女人可不是好鸟,她有后台有子嗣,只怕明令也是一颗棋子。”
她琢磨了一圈,坐下写了两封信,叫了侍卫进来把信给他“这有两封信,一封给怀玉公主,就说让她收拾东西,随时准备离开,一封送去给赢闵,让他速速派人来接怀玉,他看了信会明白为什么的。”
“是。”
侍卫拿上信就去了,景玉这才稍稍安心了许多。
转眼就到了她的生辰,百里襄按照她的习惯让人在院子里置了香案让她去拜祭韩润文,景玉换好衣裳,心里却生出了拒绝之意。
以前不知道真相,她是真心为韩润文的离开难过,可是知道真相后,对韩润文她不知道该心怀什么样的绪。
不过她依旧去上了香,只是上香之后,她便立刻换上寻常的衣裳去百里襄屋里找他,方才他刻意回避,以前景玉不懂,现在倒是有几分明白他的心思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以她夫君的身份
从昏迷中醒来后瞧见是他的时候,景玉很想喊他一声爹的,可是那个字卡在嗓子眼怎么也叫不出口,就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每受着他对自己的好,景玉都快把自己鄙视死了。
当初看不起百里襄的是她,可几次三番被百里襄救得也是她,现在整天追在百里襄后作尾巴的也是她,好在百里襄不烦她。
走到他屋外,景玉犹豫了一下才敲门,谁知刚把手抬起来门就开了,百里襄笑着出来“忙完了吗带你去街上逛逛吧。”
他把手里的斗篷给景玉,自己也披上斗篷,景玉一边走一边穿斗篷,跟在他后面说道“我带你去走走吧,新郑我比你熟,知道哪里有好吃的。”
“嗯,好。”
他很好说话,出了门就真的听景玉了。
景玉不是头一次和他一起逛街,所以也没什么拘谨,走着走着路过武王府,百里襄还没开口呢,景玉就主动交代明淮是怎么路她的了,连带着他们如何相识也一五一十的和百里襄说了,小孩子打闹一样的初见,倒是让百里襄忍不住笑了好几次。
“戎族大下就是他,倒真是让人想不到。”
景玉细细的盯着他“他不是中原人,你和母后会不会因为他的份再阻止我们”
“份这种东西并不重要,只要他对你好就行了。”百里襄给她递了一串糖葫芦“以前咬着他的份不放,也是怕他没有进取之心护不住你,那时你流言缠,又一心一意要嫁给他,我和你母后劝不动你,也怕你被他骗了,所以才想试一试他的真心,再说了,以你的脾气,若是他不能护着你,难不成让你吃亏受委屈”
景玉抱住他的胳膊蹭了蹭,忍不住偷偷乐“那你们现在放心了吧”
百里襄笑了笑“等他来了,也带他去瞧瞧你母后吧,你有了归宿,你母后也能安心一些。”
景玉一口答应“那是自然,到时候我带着他和孩子一块去看你们。”
他们姐弟几人,能让百里襄和女帝现在就享一享天伦之乐的只有她了,所以景玉很想明淮早点来。
她想见他,也想让女帝和百里襄见他。
以她夫君的份。
逛了一,天色将黑了他们才转悠回去,刚进门,侍卫就说容湛回来了。
景玉都进去了又折回来问道“那人带回来了吗”
侍卫微微摇头“没有,好像是出了岔子。”
景玉点点头,因为心好倒也没生气“没带回来就算了,那他在哪”
“在后院,应该是在吃饭。”
“好。”她应了一声,小跑着上前继续拉着百里襄“你在正堂等我一会儿,和我一块吃了长寿面才能去睡。”
“嗯,好。”
景玉头一次与他这般亲近,百里襄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舍得拒绝,知道她有事去忙,也不多问,兀自进了正堂。
到了后院,容湛正吃着饭,看见她立马站起来“人没带回来。”
景玉摆摆手示意他继续吃“没带回来就算了,她是秦王后,边又有中山王的人,想动她不容易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到底是谁
“可是没有她,该如何对付中山王呢?”容湛提起中山王就忍不住咬牙切齿了:“那个老东西,竟然派人去了东川,幸好被夷国小世子截住,我从秦国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人已经被送回东川了。”
“他派人去东川?”景玉还真没想到这一招:“他找的是什么人?”
“广平侯府世子秦孝周。”
“怎么不找安国公府的人呢?”景玉摸了摸下巴:“抱走我孩子的是王献,他们带走孩子,是想诱杀明淮,那应该是安国公府和中山王有联系才对。”
容湛说道:“广平侯府和安国公府交往甚密,由安国公府牵线也不是不可能的。”
景玉走了两步:“不对劲,我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你容我想想。”
她沉吟着出去,一路琢磨着返回正堂,王嬷嬷刚把两碗热腾腾的面端上来,百里襄瞧见了便笑道:“快过来吃,别饿着了。”
景玉挪过去,把心里的事放到一边,和百里襄一边唠嗑一边吃,吃完了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回屋。
只是景玉压根睡不着,心里有事不想清楚,她总觉得堵得慌。
大半夜了,值守的飞鹰骑还能看见她屋里亮着烛火,单薄的影子映在窗上,她走来走去,时而仰头时而垂首,屋里一声声轻叹长吁,把她的困惑烦躁透露的彻底。
王嬷嬷就在她旁边的屋子,把她屋里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有心催她早些睡,却也不忍打断她的思路。
临近天亮,她屋里还亮着,靠在临窗榻前,盯着将要燃尽的蜡烛依旧沉吟不语。
一夜深思,她把所有的事情都缕了一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都不放过,包括前朝的种种。
只是还有一个谜团,那至关重要的一个谜团。
到底是谁,能把跟着女帝出生入死的功臣都笼络到自己的麾下?
安国公吗?那个老家伙诡计多端,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他垂垂老矣,已经有心无力了。
那除了安国公,还有谁能在这些沙场老将之中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百里襄,还是...
不可能,他们都不可能。
百里襄做事磊落没这么深沉复杂的心思,再说百里襄是不会算计德阳和她的。
可另一个已经逝去多年,怎么可能再出现?
景玉懊恼的灭了蜡烛,拉过引枕把头蒙住静心。.
百里襄早起练剑的时候,习惯性的去后院,景玉喜欢赖床,他便不吵她了,只是刚下台阶,就见侍卫跑进来和王嬷嬷说道:“宫里来人,说是郑王宣主子进宫。”
王嬷嬷点点头,敲门进去告诉景玉,没一会儿景玉就收拾利索的出来了,和百里襄打了声招呼,带了容湛和一个飞鹰骑一块出门。
进了宫,跟着内侍到了郑王的寝宫,黄子杞亲自在外面守着,见到景玉,行了一礼带她进去。
让景玉奇怪的是寝宫里一个人都没有,黄子杞把她送到内室门口突然跪了下来:“公主,拜托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
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秉持公心
他磕了一下,景玉越发觉得事不简单,警惕的进去,却只有郑王坐在榻边,手边摆着一方木匣,两个月没见,他瘦脱了人形,脸色蜡黄泛着死气,眼中无神,瞧着略显空洞,似乎大限将至。
“出来吧。”他声音沙哑,听着渗人,话音刚落,颤颤巍巍的老国相和一个青袍男子从帷帐之后走了出来。
“白契”景玉看着青袍男子小小惊呼,老国相何时回来的,她竟然全然不知。
白契行了一礼,却是什么也没说的看着郑王。
郑王示意老国相坐下才开口“说吧,让她听听。”
老国相颔首,慢吞吞的说道“三公子着人去告诉大公子,朝中太子已立,为此bī)迫大公子自杀,又在王上卧病期间传唤二公子四公子来新郑,二公子四公子拒绝,三公子便命人挟持了他们在新郑的家眷,更是让千氏一族掌握了新郑守军,一个月前,中山王悄悄离开了新郑,此时已经带兵朝新郑赶来,兵变将至。”
景玉皱眉,事比她预计的快,让她有些措手不及了。
明令动作迅速,这不是他的脾气,那便是千玲珑的主意了。
郑王气虚体弱的开口“兄弟相残,中山王还没动手,他们就先兄弟相残了。”
他的心景玉不能理解,但是千玲珑自作聪明的一招却是把明令弄成了孤家寡人,这是在推着明悟明德投靠中山王。
中山王来势汹涌,就凭明令如何抵挡得了
她想了想问道“那王上可想好谁为太子了”
她这个时候这样问,老国相和白契都没觉得意外,他们都是在权谋中侵染过的人,孰轻孰重谁都拎得清。
郑王一阵沉默,手触上木匣,犹豫了几番才拿在手上“本王想你秉持公心说一句,谁合适”
秉持公心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郑国毕竟不是景玉的母国,所以景玉并不打算为难自己,也不想骗郑王“哪个上位者手上没沾染些兄弟姐妹的血三公子残害手足已经是事实了,二公子和四公子被中山王收揽的可能也很大了,这个时候,自然是三公子最合适。
即便王上对三公子残害手足不喜,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扶植其他任何一个公子了,再者王上能保证其他公子不会残害手足吗”
她这样说,老国相和白契依旧没吭声,弄权者从大局利益出发,这些道理他们想的清楚。
郑王看看他们,也知道他们对景玉的话没有异议,只是心中依旧忧愁“明令中庸无大才,可他的王妃聪明过头了。”
景玉知道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千玲珑太聪明心太狠,她能帮明令扭转败局,也能压的住明令府上的那些姬妾,一人先有两个孩子作保,这样的手段对一个深宅夫人来讲并不容易,可她偏偏做到了。
现在明令在争抢王位,她的确是极好的贤内助,后若是明令登上王位,有她在郑国也不会太差,可要是明令没了呢他们的孩子还小,谁敢保证千玲珑不会大权独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良禽择木而栖
老国相说道“王上,这般境地,一个有头脑有背景的女人,对三公子利大于弊啊。”
他这话是实话,景玉也不反驳,中山王一死,她就要离开郑国返回东川,后郑国谁做主当家,景玉根本不关心,再者景玉也不觉得一个千玲珑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郑王似乎被老国相说服了,点点头把匣子给老国相“拿着吧。”
这里面是什么东西他们都很清楚,所以并不用多问。
只是郑王又拿出来一样,竟是一块虎符,他递给景玉,这让老国相和白契都惊了一下。
“你只当是帮郑国百姓免一次战乱吧。”
景玉接过来“是。”
要让中山王一败涂地,最重要的就是兵马,郑王既然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她,景玉自然不会拒绝了。
兵变在所难免,只有手里有兵马,那做事才会有底气。
老国相被郑王留下,景玉只能和白契先走,出了寝宫,白契这才抬手说道“想不到郑王会将如此重要的东西给华大人。”
景玉笑了笑“我毕竟比几位公子可靠,不是吗”
她不是自夸,白契也跟着笑了笑“郑国现在的局势并不比秦国好,或许可以这样说,整个中原的局势都不好,只是公主会选择搅乱秦郑来保东川无外患,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过奖过奖,我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两全的法子罢了。”景玉自问和他不熟,也不想和他聊太多“白大人打算何时去拜见三公子呢”
她把话引到明令上,虽然方才自己提议明令为储君白契并没有异议,可是不代表他没自己的想法。
果然,白契笑道“那位三公子,并不是我心中想要效忠的人,此次与国相同来,也是赢甯太让我失望了,所以所趁此机会到处走走。”
景玉点点头“良禽择木而栖,我懂,我懂。”
哪个聪明人想去帮一个自以为是的大傻子换做景玉自己也不乐意啊,所以她也不多说。
走着走着,白契拿出一快陈旧的竹板给景玉“这上面的东西,公主可认得”
景玉接过来,只见主竹板上模糊的写着三个字石龙髓。
她脸色微微一变“这东西我认得,不知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是我胞弟白越从秦王后手里拿到的。”白契似乎很不齿那件事“听秦王后说,这块竹板是赢甯从老秦王的陵墓之中找到的,他找人打听,说这上面写的是一种药,具体是什么秦王后不知道。”
“老秦王陵墓”她困惑。
石龙髓是老太医朱全安寻到的古书上记载的残缺方子,方子不全,缺了两味药,虽然最后老太医自己配出来了,药丸也是景玉吃的,但刚开始谁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难道石龙髓早已经被人知道了那会不会也早就有人吃过了
景玉面色沉凝起来,白契说道“我问过家中长辈,说先君去世的前五年,东川一位小将军曾送来了一个匣子,自称里面装的就是长寿之药。”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谁送的药
“这块竹板,可否让我带回去细看”
竹板本就是给她的见面礼,白契欣然应。
景玉道谢收好,走了两步又回头笑道“若是郑国寻不到白大人心中可效忠的君王,那白大人不妨去东川走一趟,想必不会让白大人失望。”
白契再次抬手一礼“遵命。”
景玉颔首先走,赶回府里的时候百里襄正在等她一块吃饭,把竹板放在桌上,她一边吃一边看,一点心思都不在饭桌上。
老秦王的陵墓里会有写着石龙髓的竹板,那老秦王到底是吃了没有
要是吃了,那肯定是药效太长,老秦王还没醒过来尸骨就成灰了。
要是没有,那为什么会有竹板落在陵墓里呢,既然不吃,那必然是不相信的,既然不相信为何还要带着进陵墓
还有白契说的那位小将军到底是谁
看来这些只有什么时候去问一问赢闵才知道了。
不过景玉又想起白契的话,看着百里襄问道“老秦王死的前五年,母后有派人给他送过长寿药吗”
百里襄给她夹了菜“那个时候东川还在内乱,秦国是我们的大敌,我们给老秦王送药做什么”
“也对啊。”她扒了一口饭把竹板拿起来“不是你和母后,那会是谁呢”
看她不好好吃,百里襄伸手就把竹板拿过来了“吃完饭再想事。”
景玉撇撇嘴,倒真的不在开小差,吃完了,她拿着竹板晃悠出去,没一会儿又咬着一只番茄晃悠进来,看百里襄闲坐在火盆边,也挪过去坐下,拿着竹板继续暗搓搓的瞎捉摸。
百里襄往火盆里加了两块炭问道“我外孙子开就能来”
景玉吐吐舌头把竹板收起来“开出发,塞外雪大,那么大点孩子明淮哪舍得带出来吹风啊等到了中原怎么着也该是端午了。”
他点点头“天气暖和些的好,那你何时回东川”
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景玉看了他一眼,这才发现他手里多了一封刚打开的信,只瞧见大概,景玉就认出那是女帝的笔迹,心里琢磨了一下说道“我现在走不开,要不你先回去吧,你都出来这么久了,母后没人帮衬也难。”
他似乎也有这个打算,只是尚在犹豫。
一面是女帝一面是景玉,母女俩的处境都不好,他哪头都放不下。
瞧出他的疑虑,景玉心里反倒五味陈杂起来。
百里襄的人生转折就是从景玉废了他一条胳膊开始,若是他四肢健全,此时哪里会有王献什么事局势也不会这么被动,而且以前太过疏离,一场生死过后,景玉只想弥补他,也弥补自己。
虽然那声爹她喊不出口,可是和他待着,景玉也觉得安心。
只是景玉清楚,自己这里若是出事,大不了一走了之后报仇就是了,但若是女帝那里出了差错,可就不是一走了之就能解决的了。
“要不你先回去”景玉有些昧心“虽然你和母后选择隐忍不发,但总该有个决断才是,趁着秦郑无暇顾及东川,此时不除了内贼更待何时”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女帝在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明令封太子
百里襄沉吟了一番,把手里的信给她:“江寒以发现前朝欲孽为由,兵围肃州,进攻蜀南,与安国公府相峙。”
“江寒真的动手了?”景玉立马把信拿过来,她不敢相信第一个打破东川表面平静的人会是江寒,但看过信件之后她也很快有了思量:“这不是坏事,却有一个极大的漏洞,据我所知,江寒调走了安州八万兵马,现在的安州如同空城,他兵围肃州,是为了挟持还在肃州的安国公,进攻蜀南,是为了拖住王献,可他算漏了一个地方。”
对于排兵布阵,百里襄还是很敏感的,立刻说道:“那些叛军会去安州?”
“不是没有可能。”景玉又看了信一眼:“母后没说怎么做,我想她是想让你先回去再做计较,不过我觉得,你现在直接去安州最好。”
安州不能出事。
百里襄很清楚这个道理,听景玉这样说了一番,他点点头站起来:“事情耽误不得,我即刻就走,你在新郑多加小心。”
虽然舍不得,但景玉也以大局为重,亲自去帮百里襄收拾了东西,强硬的安排五个飞鹰骑跟着他,又把自己的亲笔信给他。
“到安州之后可以去找陈威,有他帮忙,事情会更简单,外患有我,内忧我无能为力了。”
百里襄把她的亲笔信装好,也没磨磨唧唧,带着人趁着天黑关城门之前就走了。
他动身后,景玉也立刻把容湛叫了进来,把写好的两封信交给他:“命陈杭乔到安州去,另外把信给胤华,让他年前巡政。”
容湛不明白了:“安州已经有陈威将军了,为何还要陈杭乔也去?以王夫的能力,区区叛军根本不足为提。”
景玉看着他很是认真:“有一些事,我觉得不可能会发生,可我自己已经经历了,所以我想还是防备着的好。”
她说的隐晦,容湛也琢磨不透,正要走景玉又叫住他:“赢闵可来接怀玉了?”
“还未,秦国战事紧急,想必还要过些日子才行。”
“怀玉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容湛点头:“我去告诉公主一声,另外催促赢闵。”
他出去传信,景玉则把郑王给的兵符拿出来,想了想也出门去了老国相府上。
虽说她手下会打仗的人不少,可这毕竟是郑国的事,若是换做自己的人,一来郑王不会放心,二来那些兵马也不会听令,所以她还是要去问问老国相有哪些人可用才行。
郑王是在二月十八宣布立储的,明令封太子,生母勾乙夫人升正一品掌印夫人,册封大典在三月十四。
从宫里回来,早就知道消息的王嬷嬷就说道:“宫里传出消息说是王后照料王上累了身子,需要闭宫静养。”
“勾乙夫人上位,王后倒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她把从老国相那里拿到的名单展开:“当初我让明令去拉拢王后,是想给他借一份王后母家的力,可是勾乙夫人不愿日后与人平坐王太后之位,先前就挑拨丹夫人和王后,现在这样对王后也可想而知。”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名正言顺又如何
“平日里看着勾乙夫人倒是温和可人,算是后宫里最为敬重王后的夫人了。”王嬷嬷把清茶给她:“却不想她对付起王后来却是这般凌厉狠辣,不留活路啊。”
景玉把茶盏放下:“勾乙夫人心狠手辣不错,可也是王后自寻死路在先,若是勾乙夫人真的能除掉王后,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只是勾乙夫人这样,倒是平白的丢了王后母家的势力,这对婆媳一样,自视甚高,目光短浅,明令现在除了千氏一族,竟然没有其他的依仗,真不知道千玲珑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
王嬷嬷稍稍一想:“要除掉王后,老奴倒是有个法子。”
她还没说景玉就摇头了:“嬷嬷你别动手,王后现在死不死与我并无多大的干系,等我把这些大事处理完了,再去收拾她。”
听她这么说,王嬷嬷只好点头:“好吧。”
她也不打扰景玉,又拿了些点心进来就出去了。
景玉把名单上的人都细细的理了一遍,埋头写了一天,傍晚了才让人把写好的东西送去给老国相过目。
取下面具,洗了脸正准备吃晚饭,侍卫却说明令来了。
“他怎么来了?今日宣旨封太子,他不是应该在应酬吗?”
话虽如此,景玉摸了摸脸,想去把面具戴上,犹豫了一下还是极快的赶了出去,刚到院子里就瞧见明令了,喜事加身,他格外的精神抖擞,一见景玉没戴面具露出真容,更是眼中神采大放,笑着打了招呼,不等景玉开口就进了正堂。
景玉不知道他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跟着进去坐下,等王嬷嬷上了茶出去后,明令就说话了:“你在父王面前保举我为太子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这个语气....
景玉往后挪了挪才抬手:“臣只是做了自己觉得正确的事,并不曾存有私心。”
明令看着她笑意难藏:“别解释,我都懂。”
你懂个毛啊!
景玉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脸也拉下来了:“三公子怕是误会了,再者三公子此时的处境并不好,并不适合放松警惕。”
“我知道,中山王已经集结兵马来了,明悟明德也投靠他去了。”明令语气很轻松:“父王此时立我为太子,为的不也是让我名正言顺,让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吗?”
景玉默了默:“那公子可想过名正言顺也不一定能打赢,中山王的号召力,公子自比如何?”
明令笑意微微落下:“新郑周围兵马,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只要他敢来,我就让他走不了。”
“......”
景玉不想和他说话了,等中山王打来新郑,郑国半壁江山都是他的了,就算你是名正言顺的太子,除了让中山王找理由先把你宰了,其他的好处可是什么都没有的。
话不投机半句多,一看外面已经天黑了,景玉只好说道:“天色已晚,公子还是回去吧。”
明令突然探身看着她:“今夜让我住这,可好?”
景玉黑脸了,直接起身:“三公子慎言。”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我要你现在就给我滚
明令也跟着站起来“玉儿,你是没看见千玲珑肚子上那些东西,一条条的看着又恶心又害怕,我看见就没了兴致。”
景玉气的发抖“公子,三王妃为你生育孩子,你不该如此。”
明令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可看着景玉他总是不甘心。
虽然那没占到便宜还被打得卧养伤让他着实气愤,但越是摸不着吃不着心里越是牵挂着,千玲珑有孕臃肿,府中那些姬妾和景玉比起来也姿色平庸,再者景玉能帮他,聪明又漂亮的女人着实让明令难以放下。
他看着景玉,越看越是心痒难耐,可毕竟是在景玉的地盘,外面那些侍卫也都不是吃素了,明令还不敢来硬的。
取下腰间玉佩,他强塞给景玉“等我登位就迎你入宫,除了王后之位,其他的东西,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看着手里的玉佩,景玉脸更黑了“我要你现在就给我滚。”
兴许是被美色冲昏了头脑,明令被撵出去的时候一点也不生气,高高兴兴的来,高高兴兴的走,府里的侍卫要是没瞧见景玉的脸色,还真以为景玉答应他什么了呢。
王嬷嬷进来的时候景玉还在生气,明令塞给她的玉佩丢在了地上,王嬷嬷小心捡起来,擦去灰说道“三公子这不是来连累先生吗唉”
“那就是个蠢货。”景玉觉得自己的教养都快没了“要不是没有上策了,我会选他这么个下策吗”
她心里生气的很,晚饭也不吃就进屋去休息了。
第二醒得早,眼睛刚睁开,王嬷嬷就说道“昨晚三王妃生了个男婴。”
“这个孩子生的还真是时候,明令刚封太子他就出生,千玲珑又要得意些时了。”
景玉并不关心千玲珑,正打算继续赖,就听侍卫说老国相回消息了,她立马来了精神,也不赖了,跳起来立刻去正堂。
休息一夜,千玲珑也醒了,只是刚生过孩子的她神冷漠,瞧着母怀里的孩子也没多少欢喜。
明令走着进来,休息了一夜,他精神不错,看了看孩子,这才走来榻边看着千玲珑。
她生产过后满是憔悴,为了养胎子也圆润了,明令瞧着有些许的厌恶,但恪于孩子还是关切的问道“好好休息,别cāo)心劳力,孩子交给母照看即可。”
他还能过来,千玲珑已经心满意足了,抓住他的手笑道“这个孩子,夫君给个名字吧。”
明令微微一怔,到被她难住了,看了看孩子说道“我昨被封为太子,这个孩子便昨降生,实乃福星,名字要好好想,不急在这一时。”
听到这话,千玲珑眉眼间就更冷了,明令压根没想过孩子的名字,否则不会是这样。
她松开手,眼睛一转就瞧见明令腰间的玉佩,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问道“昨宣读封太子的文书后,父王不是给了夫君一块玉佩吗夫君为何不佩戴上”
明令一怔,干咳了两声才说道“那东西太招摇了,还是不戴的好。”
推荐ㄒㄨㄒ2016一个超十万完结站,手机输入2016可直接
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那位小将军
他是什么子千玲珑十分清楚,那块玉佩是太子的信物,明令昨刚拿到就立刻换上了,今却又说太招摇了,这话她如何会信
他昨去看过景玉,说不定东西就是给景玉了。
千玲珑心里难过愤怒,但面上却出奇的冷静了“是太招摇,不戴为好。”
明令以为她信了,也没多解释,又坐了半刻就动走了。
二月下旬,赢闵亲自到新郑来接怀玉,还带着他们登门拜访。
看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景玉嫉妒的心里泛酸泡,却又真心实意为怀玉觉得高兴。
“你这个时候来新郑,就不怕自己出点岔子”
“小姨在信里说的那么清楚了,换做其他人我也不放心。”他说着说着还对怀玉笑了笑“怀玉和麟儿在郑国这么多年,我若是不亲自来拜谢也说不过去。”
“就郑国现在的局势,早些走也好。”她被秀了一脸,默默地喝了个茶把话题扯到正事上来,拿出白契送的竹板问道“这件东西你可还记得”
赢闵拿过来一看就认出来了“记得,这是父王还在的时候,安州来了一位将军,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子很冷,说是为他父亲送东西来,这块竹板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一只盒子,装了一丸药,说是能让人长命百岁,父王给我看过,说这样的东西不能相信,就让我收起来了,父王走后,我亲手把竹板和药丸连同明珠冠放进父王棺椁中的,不知小姨是从哪里拿到的竹板”
景玉没吭声,而是仔细的去想他说的那位小将军。
老秦王死的前五年,东川内乱未平,七岁大的她正跟着韩润文在安州,不到二十岁的小将军,安州就有好多个。
江寒,陈杭乔还有许许多多的侍卫那个时候都不到二十岁。
至于子很冷
“小姨。”赢闵又喊了一声,景玉这才回神,赢闵问道“小姨是从哪里拿到的竹板”
“哦,是从秦王后手里拿到的。”
景玉不想告诉赢闵白契在新郑,否则又是一笔糊涂账了。
赢闵点点头,神色倒是悲戚起来“若非我不成器丢了王位,父王的陵墓也不会被盗,这些东西更不会散落到各处。”
怀玉看他难过,立马在他口拍拍,虽不说话,赢闵却也大受安慰,抓住她的手拢进袖子取暖。
景玉说道“赢甯快不行了吧”
“那是。”说起这个赢闵又来了精神“他的人心散了,许多官员直接放弃抵抗大开城门,唯一有用的白氏一族,也因为秦王后的丑事和赢甯闹掰了,他手里已经没有可用之人了。”
景玉轻轻点头,心里却还在想那个小将军的事。
瞧她心思飘忽,怀玉便提醒赢闵该走了,赢闵把怀里的方印拿出来放在景玉面前“小姨帮我的时候,我就想着后总是要还的,这些年我与小姨的心思分分合合,虽然互相都有利用,可是小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救我的分,我这辈子都会记得,这方印小姨留着,后若有用的到我的时候,我必全力相助。”
推荐ㄒㄨㄒ2016一个超十万完结站,手机输入2016可直接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景玉调兵
他说的真心实意,景玉也就不再拒绝,接过来说道:“多谢。”
她必须用到赢闵,郑国经此大乱之后,很难保证他们不会把矛头对准东川,所以景玉必须请赢闵拦住郑国,她需要时间让女帝理清东川的内政。
赢闵和怀玉走后,景玉拿着方印在正堂坐了好久,等容湛进来了才问道:“如何了?”
“按照国相给的名单,调兵令已经传出去了,现在就看能有多少人赶来勤王。”
景玉稍稍放心:“中山王到哪了?”
“韩布和赵轩和返回封地后,率先和中山王对峙了起来,中山王现在还未离开童山,明悟明德绕过沿路守军,带着大军以勤王的名义赶来,大概后日就会抵达新郑。”
“那明令可做准备了?”景玉把方印收好:“他们明目张胆的来抢,明令该有所行动了吧?”
容湛摇头:“明令下令,新郑周围兵马全部集结新郑,似乎打算死守新郑。”
“蠢货。”景玉被气着了,把明令给的玉佩给容湛:“拿着这个,就说太子密令,王宫由禁军严守,新政守军据城而守,其余守军集结在新郑周围三州,全部据城而守,无兵符令,不得擅自调动。”
即便景玉不善兵法,可想来也和猜忌人心差不多。
以新郑为中心分散兵力各自据城而守,不管明悟明德进攻哪里,其他地方也能遥相支援,不至于其他的秦王均对还没来就败了。
容湛把她的法子想了想,应声赶着出去。
大敌当前,困守一城无异于自掘坟墓,景玉是真不知道明令为何会这么蠢的。
新郑兵马再次调动,还在坐月子的千玲珑也被这么大的动静惊扰到了。
她心里一慌急忙问道:“太子为何会这样下令?”
嬷嬷说道:“似乎不是太子的吩咐,是有人拿着太子的玉佩传的令,府里的公子知道后都很奇怪呢,但是军令如山,他们不得不即刻动身离开新郑。”
千玲珑细细一想,脸色阴沉的可怕:“去请上大夫华令过来,就说我有事请教。”
婢女应声去了,正好景玉难得无事,千玲珑说要见她也就来了。
千玲珑简衣素面已经在正堂等着她了,屋里屋外都是婆子婢女,景玉让侍卫等在门外,自己坦然的进去。
客套的见了礼坐下,千玲珑瞧着她目光十分不善,但是脸上却依旧和煦:“听闻太子调来的守军被华大人尽数调走了,不知这样会不会不妥当?毕竟太子和王上的安危最为重要。”
景玉笑了笑:“就是因为王上和太子的安危重要,臣才会把所有兵马调走的,听闻太子妃母家的子弟都在这些调动的兵马之中?太子妃可是因为他们所以传唤臣的?”
千玲珑颔首:“正是,我母家势力不小,族中子弟都是能文能武的大好青年,难得有机会再军中一展抱负,华大人何必如此不给机会?”
“太子妃这话我就不懂了,华令身为朝廷命官,难不成为了一家荣辱就视国家内乱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