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红薯收获
在家里过了中秋之后,宣氏和子俊又到县城去了,思其很舍不得他们,走的时候送到了村子外面才回来。
进了九月里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收红薯,今年种了将近六亩地的红薯,这个东西收的很多,产量高的时候一亩可以产三千多斤。
还是那句话,今年年景不好,产量都要打折扣的,看着这个样子,能收到两千斤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收红薯和收土豆是差不多的,还是让顾家来帮了忙,几亩地的红薯收了两三天,这个活儿就没有收玉米那么累人了,就是要仔细一些,不能放过,就算是小的也得拿回家去。
顾家几个孩子交给了王氏带,朱氏和自己的儿媳妇,侄儿媳妇一起帮着在地里捡红薯,天成他们兄弟几个来帮忙就主要是挑担子了,得不停的往林家挑,很累人的。
朱氏看着地里这些红薯,笑呵呵的,“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都在地底下长着,一挖起来,底下连着这么多,看着都喜人。”
刘氏说道,“我们也没想到底下竟然能长这么多呢,这东西可实在是太好了,今年种了这么多,来年种子不愁,得再多种一些。”
吴氏也在边上,一边干活儿一边说,“来年你们家也种上一些,你们家地多,多种些这个,以后可饿不着肚子了。”
种红薯是费不了多少种子的,种两三分土的藤就能剪下来种出五六亩地,一共也才费个一两百斤种,这点完全不成问题。
朱氏笑着应下,“那可得谢谢婶子了。”
“这不算啥。”吴氏笑着说道。
一共五亩地的红薯,林家收了四亩地出头,剩下一亩多一点,那块土离着顾家比较近,最后才去收的。
干活儿之前林德正就已经跟顾平章商量好了,这些红薯捡起来之后全部堆在土里,等天快黑了才往家里挑,到时候就直接挑到顾家去放着就行了,不用再送到林家,这些是给顾家的。
顾平章很不好意思接受,这实在是太多了,一亩多地呢,估计要好几千斤,这么多东西,他们就直接收下了,这实在是太不应该。
林德正却是打定了主意,“二哥放心,我们一家人都商量好了,就算是现在拿回去了以后还得给你们送来,还不如这样方便,你们收下就是了,你再客气的话,以后我们家有什么事情也不好意思来开口了。”
顾平章最后还是应下了,不过却牢牢地把这份情记在了心里,把红薯全部搬回了自己家里,先前挖的那个大大的地窖都没有装满,还剩特别多的空间。
这都是为以后准备的,要是现在挖小了,以后就放不下,来年他们家也要种这个,实在是太划算了。
晚上吃夜饭的时候顾平章十分感慨,叹着气说,“林家对咱们好,这份情你们都得记在心里,以后林家有什么事情咱们得当成自己家的来办,明白了吗?”
儿孙们都应下了,王氏说道,“老头子,你也不必这样,咱们两家关系是好,先前就是这样的,那会儿林家日子艰难,咱们不也是能帮多少帮多少吗?”
“我不是说林家非得还咱们,而是说两家人关系好,也就不用太计较了,左右咱们有什么好的也尽量多给他们一些,这就行了,你说是不是?”
顾平章点了点头,顾家在同心村向来日子算是过得好的,所以很少有求人的时候,这回林家帮了忙,顾平章心里很不习惯,不过王氏说的话有道理,他心里明白。
第二天林家又给顾家送了两麻袋的土豆过去,思其跟着一起去的,特意嘱咐了他们,这个东西一定要煮熟了才能吃,要不然有毒。
还说等玉米晒干了之后再拿一些过来,顾家的地也挺多的,但是他们家人也多,明年要是闹饥荒的话还真可能饿肚子,有了这些东西也就差不多了,顾家,看着那些东西,感动得热泪盈眶的。
地里的红薯收完了之后就把要紧的活儿干得差不多了,现在还得把那些红薯藤全部给捆起来,思其让林长源在自己家屋后面的那些树之间绑上了竹条,两棵树可以绑上两三层。
那些红薯藤全部割下来之后,就搭在这些竹条上面,就这样晾干,以后可以用来喂猪,就算是干草猪也会吃的,就是要煮一下。
今年家里才开始种这个,所以这些都是不知道的,还得思其来教他们,等来年大家就知道了,不用她再这么操心。
一直到九月里都是大太阳,完全没有下雨的意思,看样子今年是要干旱到底了。
八月里要干的活儿不少,九月里也有,可是都干不了,但是村民还是把地都给翻了,借着早晚的露水能让地稍微湿润一些,能种多少下去就种多少吧。
管它能不能长起来呢,总要试试的,要不然明年吃什么呀?那可活不下去呀。
可是也不敢种得太多了,种地也是要用种子的,这种子也是粮食,要是扔进地里都打了水漂,来年饿肚子的时候,想着这些东西还觉得可惜呢。
老天爷也不下雨,河里堰塘里水都干了,老百姓是半点办法都没有,到了十月里,该去山上砍柴回来了,要不然冬天没法过。
这个时候各家都要上山砍柴的,遇上了还会聊聊天,大家说的都是来年的事,不知道又要饿死多少人。
干旱之后就是饥荒,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好些人都在想着要不要拖家带口的去远处投奔亲戚了,也不知道这回干旱到底有多大范围。
农民就是这么无奈,老天爷不下雨你就只能跟他干瞪眼,全靠老天爷给面子赏口饭吃,祈祷着风调雨顺,让地里的庄稼长好一些,这才能丰衣足食,要是年年都是这样的年景,那天底下的老百姓早就饿死大半了。
遇上了也没办法啊,现在都十月了,八九月该种的那些作物都没长起来,来年上半年就没收成了。
就算是明年种水稻不会耽误,但这两年日子肯定艰难就是了,风调雨顺都没多少余粮,更何况这么折腾。
第422章 年关将至
今年这样的年景,家里也就不敢再养猪了,好些人都已经把家里的肥猪给卖了。
林家也不例外,他们今年养了三头猪,留了一头过年杀,其他的两头都已经卖了,这样才能省些东西,要不然总要喂点粮食才行的。
十月底林长青往家里来了一封信,同时还让人送回来了好几袋稻谷,看着那些东西,吴氏高兴坏了,正缺这个呢,老五在外面可真是念着家里面。
子康拿了信,一字一句的读给了家里人听,所有人都围在一起,林长青的信上说他在那边已经安顿好了,也已经去上任了。
他做官的地方离着先前那地方有半天的路程,在同一个州,一切都平平顺顺的,不用家里面担心,还说要是回信的话,直接让来人拿回去就行了,这是他身边的随从。
信上还提到了他的婚事,总要带人回来给家里人看看的,不过今年这样的境况似乎也不适合回来,怕给家里添麻烦,所以问了家里人的意思。
听完了之后,子康拿来了纸笔,林德正和吴氏一人说几句的,把这封信写得七七八八了。
中心思想就一个意思,家里头一切都好,他在外面也不用担心,今年的确是不方便带人回来,家里头连个用水都不方便,等来年平顺之后再说。
那人是林长青身边的,特意回来送东西的,要不然一封信得很久才能送回家里边儿呢。
他也没有在家里住,拿了回信之后就要走了,吴氏包了些赏钱,让林长源拿给他。
林德正说道,“来年老五要带人回来,只希望到时候各处都已经好了,咱们家的房子去年才修的,这倒是不必折腾。”
林长富说,“您就放心吧,连续好几年干旱的时候不多,顾二叔也说了,来年不像今年,肯定会好的。”
到了冬天,这乡下看着就更让人心情烦躁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这要是以前,冬天地里也有不少作物,小麦油菜什么的都已经长得很好了,哪像现在啊,全是土,两个堰塘也都是干的,就中间一摊淤泥。
日子再怎么艰难还是得过下去,到了冬腊月就得开始操办家里的年货了,林家早早的杀了猪,天气凉了之后就能放得住了。
这头猪实在是有些奢侈,也是这几年家里进了些银子,要不然怎么也是不舍得杀猪吃肉的,其他人家里的猪基本上都卖了,没几家人留了年猪。
往年和林家一块儿杀猪的那两家本家今年就没杀,不过也叫了他们过来帮忙,杀了猪之后给他们一家分了些肉。
这也是关系亲近的人,日子艰难,如何能不帮衬着呢?
镇上的好多东西都已经卖成了天价,要过年总要备一些的,刘氏到镇上去了一趟,回来之后直摇头,好些东西都不敢下手买。
就算是现在家里还有些银子,但是也得节省些,他们家是过了苦日子的,先前饭都吃不上,现在就算是日子宽裕一些也不敢浪费。
吴氏说道,“今年不好过,咱们就不做新衣了,针线布料什么的都涨价,今年做实在是不划算,这两年都做了衣裳,穿着是一样的,孩子们可别心里委屈,以后日子好了,奶奶给你们做更好的。”
思其说道,“奶奶,我们才不会委屈呢,就是前几年的衣服穿着也很好的,这几年净给我们做衣服了,你们都没做呢。”
她一直都觉得林家的日子挺苦的,那是因为她以前一直都是过的好日子,其实现在想来,庄户人家里面有几家人有林家这么好的,也不是说有多富裕,而是吴氏这个当家做主的心里念着家里的人,对大家好。
吴氏笑了笑,“眼下都已经腊月了,要不了多久,你娘和你大哥就要回来了,咱们一家人好好团聚。”
今年的年景不好,可是还有往年的余粮,日子暂时过得下去。
有些人想着来年的,现在就已经有点勒紧裤腰带的意思了,三顿饭成了两顿,有什么东西都存放着舍不得吃。
过年是一年当中最要紧的日子,就算是俭省,还是得想着办法过,所以到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还是有那个意思了,就是没有往年热闹。
宣氏和子俊天阔是腊月二十五才回来的,一路上看着周遭的农田里荒凉破败,他们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进了村里,发现自己村子里也是一样,几个人都叹了口气。
马车送天阔回了家,在顾家外头把东西都拿了下来,然后才又掉头回来,在林家停下,宣氏结了银子,那车夫赶着车就走了。
他们两人一进院子,家里人就迎了过来,思其抱着宣氏的腰不肯撒手,“娘,您可算是回来了,我好想您啊!”
子辰在边上看着,哼了声,羡慕极了,“二姐真快,我也想要抱着娘呢。”
思其笑了,回头冲着他吐了吐舌头,“谁叫你不跑快一些,被我抢先了吧。”
高高兴兴的进了屋里,宣氏把从县城拿回来的东西都给吴氏一一说了,又把银子拿出来交给了吴氏,这才跟自己的几个孩子说说话。
孩子都喜欢和自己的母亲待在一起,更何况宣氏是一名十分贤惠的母亲,所以她一回来,几个孩子个个都高兴,站在她身边不肯出去。
思其和子辰还好,他们两个小一些,这会儿能在宣氏边上撒撒娇,子康和思瑶大了,就不好意思再凑过去了。
宣氏也没忽略了他们两个,都拉着说了会儿话,然后几个孩子又跑去和子俊说话了。
宣氏说道,“爹娘,县城的粮食涨价也挺厉害的,先前我就买了一些放着,这一次没拿回来,要是明年家里的粮不够再拿回来吧,要不然也是浪费,等价钱开始降了,我又给卖出去。”
林德正笑着点了下头,“还是你想得周到,这么安排是好,今年咱们家多亏了其儿,收了不少东西呢,那土豆红薯玉米堆了挺多,我想着明年应该是不缺吃食的。”
宣氏听着自己的闺女那么厉害,心里很高兴,又知道家里不缺吃的,更是放心了。
第423章 贼眉鼠眼顾平勇
腊月二十六这一日,林家又来了人,是宋云轩让人送的年礼来。
今年和去年不一样,除了给大家准备的礼物之外,还有两大袋粮食,估计宋云轩也是知道今年干旱,所以才准备了这些的。
吴氏那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宋云轩,一个劲儿地念叨,“这孩子可真是太有心了,这些礼物那都是费了心思去准备的,我一个大人都想不了那么周全。”
林长富点头,“是啊,这也太细心了,本以为这大户人家的公子哥都是纨绔子弟,看了这宋家公子之后,才知道以前想的都是错的,就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再来,先前来的时候家里一团乱,都没好好招待人家,现在倒是接了人家不少东西。”
宣氏在边上说,“馨儿那孩子是当真喜欢咱们这里,我估计现在是脱不开身,要真是有空闲会过来的,到时候再好好招待就是了,让家里这几个孩子带着他们上山去好好玩一玩。”
林家自己在家里说着话,把宋云轩让人送来的东西清理好,归类放进了屋里,这外头的人好些也看见了,都在私下议论呢,无不羡慕林家现在的日子。
三天两头的就有大马车往家里来,回回来都要往家里搬些东西,这都是拿的什么啊?林家怎么就认识这么些能耐的人呢?这可太厉害了。
好些人在心里决定了,马上就要过年,是要去串门子的,到时候可得去林家多坐坐,就算是不图人家的东西,那也得给人家留个好印象啊,眼看着林家就要抖起来了,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好处可少不了的。
于是大初一的时候林家就来了很多人串门,一会儿来一个,起初在上房里坐,然后来的人多了,就只能到外面院子里坐了,家里的长板凳矮板凳全都拿出来了,这还没地方坐呢。
大过年的,人家来了家里那是自己家的福气,是不能赶人走的,大人们得陪着说话,孩子们在家里待着就觉得没意思了,全部都跑出去玩儿,现在这个时候本来就是玩儿的,哪有什么事情做。
他们出去了之后还有别的孩子跟着出来,那都是来串门儿的人,家里的孩子估计是听了家里大人的话,让他们要和林家的孩子搞好关系,这才跟着一起出来的。
思其其实不太喜欢和这些不熟悉的小孩儿一起玩儿,觉得没意思,她就喜欢跟自己家的兄弟姐妹们在一起。
找了个机会,她就跑到顾家去了,天阔回来之后他们两个才见了一次,今天是初一,谁家都没什么事情做的,她正好去找天阔玩儿。
到了顾家才发现他们家也来了挺多人的,都在院子里说话,思其一进去就看到了天阔,天阔赶紧迎了上来,两个人在门房里说话。
天阔笑呵呵的说,“思其,你怎么过来了。”
思其歪了下头,“怎么,你不喜欢我来啊?我们家挺多人来串门儿的,我觉得待在家里没意思,就想着过来找你说说话,你有空没啊?要不我们去后山上转一圈儿。”
这种要求天阔怎么可能不答应,所以思其一说他立马就点了点头,回头叫了天佑过来,“我出去一趟,家里就交给你了,听着点儿啊,要拿什么跑快些。”
说完他就拉着思其出去了,天佑在后面轻哼了一声,小声念叨着,“看见思其就跑那么快,把我一个人扔家里,你可真是个好哥哥啊!”
过年这几日都挺热闹的,虽然这两年过得不顺当,大家心里都挺难受的,但是过年还得见笑脸,要不然更加不吉利了。
最近这半年太忙了,思其都没空到山上去,以前还能上山摘摘野果子,弄弄草药什么的,现在完全都顾不上了。
她和天阔从顾家后面的小路上了山,到了半山腰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往下面看,以前她就可喜欢来这里了,可以看到整个村子的样子,一个人待在这里十分安逸。
两个人坐在这里,最开始还不好意思说话呢,过了一会儿就聊开了,思其问天阔县城发生的事,天阔又从思其这里听这半年来家里到底怎么样。
不知不觉的就快要到中午了,太阳升起来,晒着暖洋洋的,冬天的太阳晒着特别舒服,都不想走了。
思其挡着眼睛往天上望了一眼,叹了口气,“都怪这太阳,现在咱们村里到处都光秃秃的,什么也没种上,想着来年的日子都觉得艰难。”
天阔说道,“来年不会这样了,我爷爷在家看了好久,来年就算不是个好年景也不会像今年一样。”
思其点了下头,“这倒是,再这么折腾可真是活不下去了,不过今年粮食减产,来年怎么也要饿一阵肚子。”
天阔想到一件事,笑着问她,“我听我爷爷说了,今年你们家种了很多新粮食,以前都没见过的,还给我们家送了好多,说这些都是你的主意呢,思其,你怎么这么厉害?”
思其微微一笑,“我哪里厉害啊,我就是感觉那些东西有用罢了,也不能说厉害,就是我贪吃,不想饿肚子,就得变着法的给家里多弄些粮食。”
天阔看着她的侧脸,突然有点紧张,思其是真的很聪明,自己要是不努力的话,将来如何配得上她?
林家有一个这样的娇娇女,嫁谁不行,干嘛非得嫁给他呢?就为了这个,他也得埋头苦干,奋力读书。
时辰不早了,他们两个这才下了山,要不然一会儿吃午饭了都还没回家,家里人会着急的。
下来之后就是顾家外面,思其总感觉有人在看自己,一回头,竟然看见了顾平勇,这会儿他正从另一个方向往家里走。
见思其回过了头,顾平勇便移开了视线,背着手往路边的田里看,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这些日子以来顾平勇倒是挺安分的,没再闹出什么事来,但其实总觉得他眼神不善,心里肯定是在记恨林家的,就不知道他到底是真的放下了还是在养精蓄锐。
对这个人,思其是真的喜欢不起来,那么大岁数了,做出来的事连小孩子都嫌弃,还心高气傲谁都看不上,真不知道哪来的脸。
第424章 思其再出主意
过了十五之后宣氏和子俊又要去县城了,这一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们在家里要听话,不能惹麻烦。
几个孩子都很舍不得她,强忍着眼泪,连子辰都没有哭,“娘,我在家一定会乖的,您早些回来。”
宣氏搂了搂他,“好,娘只要不忙了,立马就回来,子辰要多认字,跟哥哥学写字。”
“嗯,我会的。”
正月十五一过,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大家又开始唉声叹气的,因为老天爷还没下雨。
现在情况可不乐观,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那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这都半年多没下过雨了。
顾开明作为村里的掌权人,现在他也是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要是连着干旱两年的话,村里人可活不下去了。
正月一过也就是春耕,地里的活儿陆陆续续的要开始干了,可是现在能干个什么啊?去年种的那些粮食都没发起来,现在连菜都没吃的了,还得上山去弄野菜吃。
思其也挺着急的,二月里就该种土豆了,她本打算今年多种一些,那六月就能收不少,到时候也能缓解一下。
可谁知道老天爷这个时候都还不下雨,现在又该怎么办?到了三月里又该种玉米花生了,玉米要是种不了的话,这损失可大了去了。
老百姓一直盼着,这老天爷也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在正月底,结结实实的下了一场暴雨,可把大伙儿给高兴的啊,还大冷天儿的呢,好些人就直接从家里跑出来了。
这才是久旱逢甘霖啊,从去年五月下了最后一场雨,到现在这都多久了,终于又下了一场雨。
好些人怕不再下雨了,赶紧把家里所有的大缸都搬到了院子里来接水,全部给接上,能接多少就接多少。
林家也是一样,家里的水缸全都搬到了院子里接水,这些水接了之后是能吃的,这样一来就能省着井里的水了。
林家的水井就在院子里,以前可是花大价钱打的,挺深的,所以就算是干了这么久,也还能打出水来,但也不多了。
这场雨整整下了一晚上,第二天起床之后,好多人跑到外面去看,村里两个堰塘都已经蓄上了不少水。
这可是好事啊,有了这些水,春耕也就不怕了,总算是不会再耽误种粮食,要是接连两次耕种都受影响,那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二月里就要开始种土豆了,思其教了顾家该怎么种土豆,现在都拿了一些土豆出来发芽了,就等着下地。
她忽然想到,与其拿自己家的这些东西去帮助村民,还不如现在就让大家都把自己家里的地利用起来,种些土豆,以后也好充饥啊。
现在好多人家里的粮食都不太够了,土豆长得快,二月种下去六月就能挖,而且是可以当做主食的,用处特别大。
红薯也一样,要是让大家都种上了,之后不就不用操心了嘛,种子是他们拿出来的,村里人也会记着林家的好。
她可真是傻了,之前想的一直都是用自己家种出来的红薯土豆去帮助村里人渡过难关,却没想到要拿出种子来让他们也种,这样才更轻松嘛。
要是只靠着自己家那些东西,村里头将近百户人呢,哪里养得活?
思其不由敲了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太傻了。
她赶紧就去找林长源商量这事儿了,林长源也觉得这个想法对,他们父女两个人又一起去找了林德正。
林德正明白了之后,点了点头,“这样子是好,只是咱们不好做这个决定。”
思其睁着大眼睛问他,“爷爷,为什么呢?现在马上就是二月里了,又刚刚下过雨,就得现在开始种呢,咱们得跟村里人讲明白啊,要不然他们不信我们。”
“这可费力得很呐,想要多种一些,就得把家里的地拿出来,村里好些人家里就只有不到十亩地,他们估计会不愿意呢,咱们也得抓紧时间才是。”
林德正说道,“你说的自然是对,我也想让村里人都答应,只是这同心村是顾家做主,什么事情都得顾老爷子来拍板,咱们这就去顾家一趟,找顾老爷子说说,只要他出面跟大伙儿说明白了,大伙儿也都会点头的,到时候咱们做起事来也更方便一些,再来,这样子才不算逾了规矩,其儿明白了吗?”
思其刚刚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林德正跟她说明白了之后,她点了点头,笑着说,“嗯,我知道了。”
林德正和林长源两个人一起去了顾家,他们没有带思其去,思其毕竟是一个小姑娘,要是让村里人知道这些都是她的主意,倒也不太好。
顾开明一门心思都想着同心村,林德正父子两个去找了他,把这事儿给讲明白了之后,老爷子很是高兴,一时激动还咳嗽了好几声。
“好,就这么办,这个法子实在是好,只是这样一来你们便受了些委屈,这东西可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要是你们自己一家人种,将来可得挣一笔银子呢,现在大家都有了可就不稀奇了。”
林德正说道,“顾叔,咱们都是庄稼人,谁不懂这其中的辛苦啊,这两年年景不好,眼看着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谁还想着这些?”
“这些庄稼本来也就是试着种出来,之后要把种子拿给大家种的,总得有人先试试,平白无故的让人家把地拿出来种这些没见过的,谁愿意啊?这要是种得好了,以后各村都种,家里多存些粮食,就算是遇上了什么灾害也饿不着肚子,这是好事才对。”
顾开明忍不住点了点头,“你这样想最好不过了,行,这件事我知道了,明日就把村民召集起来,跟大家说明白这事儿,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要是愿意的呢,就去你家领种子回去,要是不愿意的也就不强求了,你看这样如何?”
林德正说道,“还得顾叔来做主啊,这样一来事情就方便多了。”
第425章 林家提供种子
第二天顾开明就让家里人去各家各户通知,全都到顾家外面来商量事情,从他腿脚不好不出门之后,还真是少有这样把大家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了。
突然之间听到消息,好些人都没回过神来,不过他叫了人,那肯定是有要事商量,所以都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到顾家去了,外面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
就算是顾平勇做了那些事,村里人还是信任顾开明的,他这些年为同心村操了不少心,这些大伙儿都看在眼里,对他的信任那是从心底而来的,跟顾平勇没有关系。
顾家门口放了一把椅子,天成背着顾开明出来了,让他坐在椅子上,面上还盖了一条薄被。
“今日把大家找过来是有要紧事要说,接下来你们就听我说,要是有不明白的,一会儿再问。”
他清清嗓子,“这两年日子过得不平顺,我这心里挺难受的,前年遭了地震,去年又是下雹子又是干旱,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着,村民家里还有多少粮食啊,能不能渡过难关,能不能等到夏天打谷把粮食给续上,这一个不留神就有人要饿肚子,谁也怨不着,就怨老天爷不下雨。”
“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下雨了,现在土里也已经给淋透了,今年耕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德正昨日来找了我,林家愿意把自己家种的那些新粮食拿给大家种,有些东西马上就得下地了,今日找你们过来也就是要商量这件事。”
“日子艰难,大家都得想法子过,也不能指着谁一个人来当这个好人,林家就是收了上万斤粮食也供不了咱们一个村子的人,现在下了雨,林家一家子德行出众,愿意把种子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种。”
“这是他们的善心,你们都得记在心里,要是愿意把家里的地匀一部分出来种土豆的,就可以去林家拿些种子,要是不愿意的也不逼着你们。”
“今日叫你们来就是要说这件事的,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林家也说了不要大家的银子,但你们得记着这是人家的善心,可别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但凡是个有心的,也该记着这份情谊,以后有机会便要报答。”
他说完之后,底下的人交头接耳的,都在小声的嘀咕,有人就说了,“老爷子,我们是看着林家种的那些粮食挺好的,收那么老多,可是也不知道那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吃啊。”
“要是就这么把地拿出来种了这些,可就种不了多少别的庄稼了,要是到头来发现没什么用处,那我们不是吃亏了吗?”
顾开明就知道有人会这么想,所以他才会说一句要是不愿意的也不逼着他们。
在他看来,林家愿意把这些好东西让出来,已经是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了,谁都有私心,要是自己家有好东西别人家没有,那就卖得上价钱,可要是遍地都是了,那还能值钱吗?
林家拿过来的那些土豆红薯玉米他都已经吃过了,每一样味道都不错,都是先前没见过的。
他也细细问了顾平章,这几样庄稼的确是方便种又产得多,饥荒年月,这就是救命的好东西。
林家好心好意把自家的东西拿出来,还不收银子,却要被大家这么怀疑,他都觉得心里憋屈。
他没说话,又有人顺着刚刚那人的话说,“就是啊,我们家里一共就八亩地,平时种的那些庄稼就已经不太够吃了,要是还拿出一些地来种这个,万一后来什么都没捞着,岂不是要把一家子饿死吗?”
“老爷子,不知林家愿不愿意把他们收的那些东西送一些给大家,让我们都尝尝味道,这样才好做决定啊。”
听着这些话,顾开明有些动气,拍了一下扶手,看着底下的人说,“现在谁家里都缺粮食,给你们的那些种子也是粮食,林家留着自己吃不成吗?干嘛非得拿出来让你们种。”
“刚刚我就说了,愿意的就去林家拿,不愿意的就不逼着你们,人家一番好意,倒被你们这样怀疑,不相信的大可不必去,省得给人家心里添堵了。”
顾开明颤颤巍巍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天元赶紧把拐杖给他拿了过去,“太爷爷,您慢点儿。”
顾开明拄着拐杖,扫视着台阶下的村民,“今日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愿意的就去,林家自然会教你们如何种,要是不愿意的别去讨嫌。”
他拄着拐杖转身进去了,顾平章等人也都回去了,村民四散开来各自商量。
先前看着林家收了那么多东西,村里人都是羡慕的,可这会儿要让他们把自己家的地拿出来种了,就有些犹豫。
谁都是那么想的,看着是好,万一种出来用处不大,岂不是浪费了自家的土地吗?
这要是平时都还好说,自家有些存粮,现在眼看着粮仓都要空了,要饿着肚子等七月份打谷子才有饭吃,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候把自己家金贵的土地拿出来种了些没用的东西,日子可怎么过啊?
不过刚刚顾老爷子说得也对,林家拿出来那么些东西也挺不容易的,人家自己还可以留着填肚子呢,干嘛要拿出来?
所以这会儿他们也说不了什么,只要是还顾着脸面的,就不好意思说让林家拿些出来尝尝。
有些人胆子要大一些,跟家里人一商量就决定试试了。
反正去年秋耕的时候也没种上庄稼,土里又不能种水稻,空着也是浪费了,大不了少种一些高粱米和小米。
就算那些东西没那么大用处,但是收了那么老多,看着也挺管用的啊,饥荒的时候谁还管味道,量大就行了。
林家现在愿意把种子拿出来给大家种,就说明他们知道这是没毒的,要不然也没那个胆子。
既然没有毒,那还怕什么?那东西产得可比小米多多了,真要到了饿肚子的时候,肯定更加管用才是。
第426章 开导思其
村里人都决定得挺快的,顾老爷子刚刚说了就有人到林家去拿种子了。
林家也商量好了,一家人给七八斤土豆,三十斤红薯,玉米种十斤。
土豆种不了多少,节省一点的话能种两分土,最主要的是玉米和红薯,这两样才是产量高的。
这些红薯做种,能种二亩地左右,玉米也能种二亩地,玉米七月能收,红薯要九月才行,在那之前土豆能顶一下,土豆没收的话就只能吃存粮了。
他们都是算好了的,这样能把这个难关度过去,等七月底收了水稻,日子也就不愁了。
林家拿出这么多已经是极限了,还是要顾着自己家才行啊,要是村里人都来领种子,那他们也得费不少东西了。
第一天就来了很多人,林家的大人们之前也是头一回种这些,还说得不是很明白,所以还是得思其来。
那些人拿了种子之后都听得很认真,确保自己都听明白了之后才拿着东西回家了,只要来了的人,那都是相信林家的,走的时候千恩万谢,别提多感激了。
第二天来的人就要少一些了,还有些人在观望当中,生怕自己吃了亏。
也有人来拿种子,但听林家说只要拿了种子回去就必须种,不能放在家里不用,也不能直接吃了,那些人又讪讪的回去了,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思其这回算是看到了人性真实的一面,她本来以为他们愿意拿种子出来,村里人都应该很热情的才是,也会很感谢他们,谁知道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虽然大部分人都选择相信他们,可是那一小部分还是很怀疑的,思其都不太理解那种怀疑,明明自己是在做好事,别人却总以为你要谋财害命,这让她很不舒服。
林长源看着她那脸色就知道她心里肯定挺介意这件事的,还劝了她,“你也不用想不明白,谁也没见过的东西,又如何轻易相信我们呢?咱们这是在做好事,但也没有谁说只要是你在做好事,别人就得信你呀。”
思其叹了口气,“可这些明明都是好东西,我们这么做是不想让村里人饿肚子,可还要被别人认为是别有居心,我觉得挺憋屈的。”
林长源笑了笑,“当初你跟我说这些是好东西的时候,你知道我怎么想吗?”
思其看着他,摇了摇头,“怎么想的?”
林长源说道,“其实我也不信,其儿,你只是个小丫头,从小就长在这个地方,能见过多少世面?虽然有你梦里那老婆婆,可是这种事虚无缥缈的,也不能轻易相信,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要拿出地来种那些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玩意儿的庄稼,你觉得我心里能不犹豫吗?”
思其直到这会儿才明白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些好奇的说,“那爹为什么还是肯听我的,帮我去劝爷爷奶奶?”
“因为你是我闺女,你想要试试,我不忍心让你失望,所以才肯帮你,同时我也怕最后结果不好家里人会怪在你身上,所以才说是我的意思,同时也是为了护着你,不让人知道你聪明。”
林长源摸了下她的头发,“我是你爹,所以我愿意护着你,可是这村民跟咱们非亲非故的,他们又如何轻易信我们呢?你这样想心里是不是舒坦多了?”
“爹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不想让大家饿肚子,所以才会着急上火,可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庄稼,种了之后大家自然也就知道了,以后各家各户都会种的,不急在这一时,咱们做了自己该做的,别的不用多想。”
思其听了这些话之后有些愣神,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又见多了世面,来到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一定能靠着自己的智慧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一直以来她都是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懂很多,可是刚刚林长源说的那些话让她有点受打击,这么简单的道理她都想不明白。
她自己想了想,刚刚那些话很对,她的确是不能要求别人无条件信任她,凭什么她的好意人家就要接受呢?
前世她是富家女,衣食无忧,完全不知道饿肚子代表着什么,对她来说,跟父亲恶劣的父女关系就已经是人生中的大问题了。
可是这时候的人所面对的远远不止这些,他们会饿肚子,会死人,饥荒年月,还有人易子而食,就为了活下去。
她知道玉米红薯是好东西,可是人家不知道啊,那些土地能种小米和高粱米,都是能填肚子的,比较有把握,而玉米红薯他们听都没听过,如果做错了决定,也许会害死一家人,又哪里敢轻易做这样的决定呢?
刚刚她的确是想错了,林长源开解了她之后,她都想明白了,于是笑了起来,“爹,我懂了,谢谢您。”
林长源一笑,“你懂了就好,这回咱们家做的是好事,该高兴才对,别愁眉苦脸的了。”
思其笑笑,“好,我都明白了,不会再这样。”
三日之后,愿意领种子的都已经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土豆已经能种下去了,各家都在翻地,争取赶紧种进地里。
那些土豆都还没有发芽,还得放在外面长芽,得过些日子才能种,现在先把地给翻好,这可耽误不得。
村里还有几家人一直都在观望,这其中就包括顾平勇,他其实是挺想种的,可是抹不开那个面儿,跟林家这样的关系,让他主动到林家去拿种子,这多丢人啊,那么多人都看着呢。
所以他现在着急上火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还有几家人跟他关系好的,也看着他们家的意思,要是顾平勇都去了,那几家人也去,这其中就有顾泽良和顾超两家。
他们两个都已经放回来了,现在在村里夹着尾巴做人,都不怎么跟旁人说话的,进了大牢,这可是丢人的事,村里人也不愿意搭理他们啊。
经过了那事儿,他们俩还是和顾平勇关系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只能跟着顾平勇混。
第427章 不信拿不到
村里人现在都在私下议论,这顾家的掌权人也许会换成顾平章,现在顾老爷子明显更信任自己的二儿子。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敢保证,毕竟顾平勇才是老大,谁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所以还是有人愿意听顾平勇的。
顾泽良和顾超现在在村里名声臭了,他们要是不跟顾平勇一块儿,旁人也不会接纳他们,既然都这样了,还不如一门心思跟在顾平勇边上,好歹还有些机会。
再怎么说这也是顾家的人,那就是不一样,先前因为顾平勇,他们两个都去坐了牢,在怎么顾平勇也会给他们几分面子,如果他以后掌权,那他们两人在村里那地位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就是想赌一把。
这一日顾泽良和顾超两个人都来了顾平勇家里,一进院子就说,“叔,您说这到底怎么弄啊,咱们去不去林家拿种子,这都三日了,要是再不去的话可来不及了,一下子拿出来那么多东西,要是去得太晚了,人家没准儿还不愿意了呢。”
顾平勇心里也着急呀,他这几日一直都在纠结,好几次都想让顾泽顺去了,想了想又叫住了他,还是抹不开面儿。
现在他们两个人过来问了,他更加心烦意乱,摆了摆手,“你们愿意去拿就去,何必来问我,我反正是不去的。”
顾泽良说道,“大伯,您家里不去啊?那我也不去了,我肯定是听大伯的,再说了,我们家的地本来也不多,要真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没什么用处,那还浪费地呢,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他说这话也有讨好的意思,让顾平勇知道,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是支持你的,
顾超也听得出来,他也赶紧点头,“既然顾叔家里不去,那我也不去了,我这就回去跟我爹娘说。”
他们两个走了,云氏叹了口气,“老头子,你当真不让泽顺去拿啊?我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林家这几年日子过得好,他们家的东西哪样差了,咱们先前盼还盼不到呢,现在他们愿意拿出来,何苦不去拿呀,又不要钱,你说你这是图什么啊?”
云氏是很动心的,第一天她就已经想去拿了,不过顾平勇不点头,她也不敢私自做主,这可是大事,关乎他的脸面,要是自己去拿回来了,顾平勇跟她没完。
“图什么?你说我图什么?当然是图我这张老脸。”
顾平勇在自己脸上重重的拍了两下,看着都挺疼的,“你忘了我先前因为谁才去坐牢的了?他林家让我经了牢狱之灾,现在倒让我去求着他,我才不去呢。”
云氏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不过这些事咱们记在心里就是了,现在有好处,不拿白不拿,这要是被人家给拿完了,咱们上哪儿弄去?”
顾平勇背着手,哼了一声,“他林家都能拿到,我就不信我拿不到,以后大家都种了,我不用求着他们,我自己也有。”
村里头这么多人呢,总有给他面子的,就算那是林家的东西又如何?反正他不是从林家手上拿的,对他来说,这样就不丢人了。
云氏说道,“这些可是他们家老五从南边儿弄回来的,咱们到哪儿去拿?现在就得等着人家种出来,可是今年怎么过啊,老头子,去年咱们家可就卖了不少粮食,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今年都估计要饿一段时间肚子。”
“我听人说了,现在种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到时候填肚子的呢,咱们家要是不跟着种,到时候谁给咱们吃啊?”
顾平勇心烦意乱的,听着云氏在他边上不停地念叨,更是烦躁了,摆了摆手,“行了行了,跟着我顾平勇饿不死你的,到时候再说吧,咱们家里怎么也要比别人家好,还有好多人都没去林家拿呢,你着急个什么劲儿啊,我就不信能饿死我。”
他现在也算是下了决心,就是不去了,云氏只好叹气,也没什么可说的,“那行吧,你心里有数就好。”
先前她还想把老爷子接回来呢,毕竟老爷子是家里做主的,老爷子在自己家住着也能放心一些呀。
现在看来,还是就放在老二家吧,回来还得吃东西呢,得精细伺候着,现在日子这么难过,接回来做什么啊?
中午吃饭的时候杨氏又提了一回秋玲的亲事,她都已经提了第三回了,可是家里老两口就是不操办。
说的时候应得好好的,之后就给忘了,她能有什么办法呀,就得硬着头皮继续提呗,这么大姑娘了,总不能不嫁人吧?
“爹,秋玲今年可十八了,要是再留在家里这岁数就有点大了,先前去了她大姐那儿,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咱们也得回个话才行啊,要是人家家里等不及,说了别家的姑娘,到时候又得重新说,这多耽误功夫啊。”
顾平勇还真把这事儿给忘了,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操心着种地的事,哪有功夫想这些,杨氏又提了一回,他也警醒过来了。
是啊,自己这孙女的确是该操办亲事了,姑娘家嫁晚一些挺好的,可要是太晚了,这外面闲话也不少,他顾平勇的孙女怎么能在家里留成老姑娘?
想到这些,他点了点头,“嗯,这事儿是该办起来了,老婆子,你好好安排一下,你心细,得把秋玲的事情给安排明白了,咱们家就两个孙女,一个都不能委屈了。”
云氏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琢磨另外一件事,现在家里是真的没多少银子了,这老头子又倔得很,不肯去林家低头,以后他们家可是要饿肚子的。
到时候要想不被饿死,那就得有粮食,自己家没有就得去外面买,没有银子怎么成啊?
秋玲要嫁人,怎么也要收一笔聘礼的,以前她没想着打秋玲的主意,现在倒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总不能饿死吧?
杨氏是个精明的,秋玲是她闺女,这聘礼她肯定要插手,自己还得多长个心眼儿才行。
第428章 灾荒年月
秋玲听着家里人说起她的亲事,内心毫无波动,她早就已经决定好了,嫁给谁都是自己的命,是老天爷安排的。
她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那人待她好,她便好好过日子,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她都能接受。
下了那一场雨之后没隔多久又下了雨,这回大家可放心了,村里两个堰塘也积了不少水,现在看来,今年种庄稼是不受影响的,二月三月春耕都平平顺顺的过了。
村里有一半多一点的人来了林家拿种子,都已经种进地里了,有些人听过了之后还是闹不明白,所以三天两头的就有人到林家来问,思其也不嫌麻烦,只要有人问,就详细的跟人家说。
有些时候她不在家里,就是其他人跟大伙儿说,现在就连子辰也能说明白了,主要是听得太多。
到了三月底,地里都种上了庄稼,今年风调雨顺的,别提多好了,老百姓就盼着这样的日子过呢。
年景虽然好了,可是日子依旧没那么平顺,镇上卖的那些东西价钱还是很高,因为老百姓心里都明白,真正困难的时候还没来呢。
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了,往年家这时候都得饿一阵肚子,更何况是连续两年遭灾之后呢?
平日里日子就过得不好的那些人家,从年前开始就在节衣缩食了,每天就吃两顿饭,就算是这样,到了三四月粮仓里也没有粮食了。
没有粮食,但是得吃饭啊,这就得自己想办法,好在天气暖和了,山上也能出产不少东西。
白天妇人们就背着背篓到山上去挖野菜,摘野果,甚至挖树根,反正什么能吃就弄什么,回来填饱肚子最要紧。
男人们要是有本事的,就自己拿上弓箭石头什么的去山里打猎,这也是危险的活儿,要是家里有粮食吃,没多少人愿意去。
像林长源这样身上有些功夫的人还真是不多,大家都觉得没必要为了口吃的把命给搭上,但是现在没办法呀,要是自己不到山里去,那一家老小就得饿着。
还真是有人进山不小心从山上摔下来的,好在没摔到要害,只是腿上有些皮外伤,在家养着就能好,接下来大家就更加小心翼翼的了。
林长源平时也会进山去打猎,一般都是和顾泽林在一起的,后来大家觉得他们两个有些功夫,跟着他们要安全一些,就问能不能跟在后面一起进山。
他们两人也答应了,带着大家一起,能弄点儿吃的就弄点儿,总不能饿死。
日子虽然是难了一点,但好歹还能过下去,看着地里种了那么多东西,又想着那些土豆六月份就能挖,到时候就有吃的了,大家也充满了希望。
一定得好好活下去才是啊,就算是去刨观音土吃,也不能把性命给丢了。
同心村都还是好的,有人出了一趟远门儿,回来的时候就在村里说外头是个什么情形,听说都已经有人饿死了,有些地方比他们这儿还干得严重,这几年雨水都不好,朝廷也没减免税收,早就没粮食了。
同心村也有家里穷的,以前都不怎么吃得起饭,现在更加艰难,一家几口人,眼见着瘦下去。
现在算是灾荒年月,没那么多好心的人愿意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去给别人吃,就算是于心不忍,可又有什么办法,救了别人,难不成看着自己家的人饿死吗?
山上能挖的东西都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再要弄吃的就要往深山里去,一般人是不敢去的。
大多数人家里都还好,存粮虽然是吃完了,但是家里人口挺多的啊,叫上孩子们一块儿出去找吃的,每天都能弄一些回来。
可同心村还有几户人家,家里就孤儿寡母的,这样的就实在是没办法了,自己家本就穷困,现在又没法子去找吃的,只能是在家挨饿。
左右邻居看着,于心不忍,可是也不忍心让自己家的人陷入危难之境,实在是没法子。
林家旁边不远就有一户人家,只有老两口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的两个女儿嫁得远,已经很多年都不回来了,儿子早些年也已经病死了,儿媳另外改嫁,地震的时候唯一的一个孙子也已经被砸死了。
现在就老两口自己过日子,早年给儿子治病,卖了一些地,现在自己家里就五亩地,哪有什么吃的啊?
听人说起那老两口都快要饿死了,林家十分不忍,吴氏在家叹着气,还是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
“老头子,咱们晚上偷偷过去看看吧,要是实在没吃的了,还是给他们拿些粮食去,都是同村的,也不好看着人家饿死吧,咱们家现在虽然有些粮食,可是也不能那么大方,这么多张嘴还要吃饭呢,只能是偷偷的帮一把了。”
现在村里吃不上饭的可不止这一家,要是林家明目张胆的帮了他们,其他人也要上门来,到时候你帮还是不帮?
本来是做好事的,要是你拒绝了别人,这名声可就不一样了,反倒会让人家说你无情,这种时候好事也是不能随便做的。
林德正点了下头,“是该去看看,咱们两家还是本家呢,虽说都已经很久远了,数不出辈分来,可到底也是同根儿的,不能不理,老大,你晚上拿上一袋粮食偷偷的过去看看,可别惊动了左右邻居。”
林长富应下来了,“爹,我知道了,等入了夜我就去。”
林德正又吩咐道,“老三,明日你去镇上一趟,到婉云家看看他们缺不缺东西,现在镇上的东西卖得贵,而且还不容易买着,现在孩子还小呢,婉云可不能缺了吃的,要实在是没有,也从家里拿些去,咱们省些就是了。”
吴氏也说,“你去了好好看看,看那周老婆子现在对婉云母女到底是怎么样个态度,咱们可不能被她给蒙骗了。”
以前周老婆子就对她们母女十分抠搜,现在又缺粮,还不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德行呢,总要看看才行的。
第429章 偷偷帮忙
入了夜之后,吴氏拿布袋子装了两斗大米,有三十斤左右,交给了林长富,让他悄悄的拿上去邻居家看看。
这会儿外面都已经没什么响动了,现在好多人都吃不饱饭,晚上没必要一直守着不睡,早点儿才睡得着呢,要是肚子饿了再睡觉,那可真是够难受的。
林长富手脚很轻,很快也就到了那户人家里,轻轻地敲了他们的门,还好这会儿还没睡沉,那老太太应了声,“是谁呀?”
林长富小声的说道,“大娘,我是长富啊,来看看你们。”
知道是认识的人,那大娘就把门打开了,林长富进去了,屋里没点灯,现在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钱点油灯啊?他们只能在黑暗里说话。
林长富听见了老爷子的咳嗽声,小声的跟那老太太交代,“大娘,您家里粮食该没了吧?我爹娘让我拿一些过来,你们先应应急,等地里的粮食出来也就好了,不过这事儿您可别往外说,我家的粮食也不多了,实在是帮不过来。”
一听这话,那老太太激动得差点哭出声来,赶忙就要给林长富跪下,林长富赶紧扶住了她,“大娘,这可使不得,我可是晚辈,我在这儿也不宜久留,一会儿让邻居看见了不好,您把粮食放好,可别让人看见了。”
这可是救命的东西,老太太就算是想客气也实在是说不出那样的话,她把粮食接了下来,哭着说,“真是谢谢你们,实在是太谢谢你们了,我和我家老头子都好几天不见米了,你们是好人啊,活菩萨,老天爷保佑你们。”
林长富说道,“能帮一把是一把,多的我们也拿不出来了,您家里也是种了土豆的,六月里就能收了,这些粮食节省些能吃上两个月,大娘自己好好安排就是了。”
这老夫妻两个平时跟林家关系也挺好的,也很信他们,这回说了要种土豆,他们二话不说就去林家拿了种子回来,种了半亩地的土豆。
一共也才五亩地,三亩地种水稻,旁的就只有二亩地了,他们夫妻两个仔细问了思其,很信那小丫头的话,今年的打算是剩下的两亩地全部都种林家给的那些,小米什么的都没种。
就是这样才觉得能帮他们家一把呢,要不是种了土豆,现在你帮了他,之后还是要饿肚子,没个好时候。
六月里就能收土豆了,现在拿几十斤粮食接济一下,等收了土豆就不至于饿死了。
林长富走了之后,那老夫妻两个哭了好久,老爷子躺在床上,捶着床说,“咱们可得好好记着这份恩情啊,老婆子,等日子好起来了,得去庙里上柱香,好好给林家求个平安。”
老太太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你歇着吧,我现在去烧火,煮点儿粥给你吃,可不能再饿着了。”
虽然天都已经黑透了,但是他们两个实在是太饿,也得去弄点东西来吃,等把粥煮好,都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
老夫妻两个好久都没有闻到过米香了,这会儿闻到这个味道,就感觉肚子都在打滚儿了,一人喝了一碗稀米粥,老爷子都精神了许多。
林家和顾家粮食算是多的,但现在都不敢煮干饭来吃,只能是喝稀粥,他们两个人吃饭,这三十斤米要吃两个月,也只能是吃稀粥,不过这已经很好了,能让他们活下去。
第二天林长源就去了镇上,周家是开杂货铺的,周康也有脑子,先前看着年景不好,镇上东西已经有涨价的趋势了,就到外面去弄了一批粮食回来放在店里面卖,当时还压了不少银子,现在闹了饥荒,他们倒是不缺吃的。
这个小丫头也已经起了名字,不再叫三丫了,而是叫静怡,现在都已经一岁出头了。
今年这个架势,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小丫头一岁的生辰也没有办,好在长得还不错,白白嫩嫩的。
她还小,一共也没见过林长源几次,所以林长源到周家来抱了抱她,小丫头抬起头来看着他,觉得他有点凶,哇的一声就哭了,周康赶紧接了过去。
“三哥别介意,这孩子就是爱哭,怕生得很,估计是不记得了。”
林长源笑着说道,“怕生才好呢,这小孩子就是得怕生,要不然谁都能带走,要是再大些,能跑能跳了,外头拍花子的也多,给个糖就跟着跑了。”
逗了会儿孩子,又坐下说话,林长源问了周康家里的境况,周康说道,“三哥不必担心,我们家的日子还过得下去,我还和婉云说了,有些担心家里的境况呢,不过也脱不开身,不能回去看看,三哥,家里要是缺少什么东西尽管跟我说,我们好歹还有个铺子,这么多货呢。”
林长源说,“家里你们也不用操心,我们守着大山呢,我又会打猎,要是没吃的了就上山转一圈,总能找到一些吃的,再说了,家里粮食也不缺,撑得过去的,今日来主要是看看你们过得怎样。”
婉云倒了水过来,“三哥,爹娘身子还好吧?我这里也脱不开身,回去不了,实在是担心。”
林长源点了点头,“爹娘都挺好的,家里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就是了,这些日子挺忙的,也不能时常到镇上来,你们要是有事就回去说一声。”
林长源也没在这儿吃饭,坐了一会儿就走了,他都没有单独拉着婉云说话。
他也看见了,婉云身子养得不错,比先前还胖了一点呢,这就说明周老婆子没有再亏待她,看样子先前那些话都是真的,这周老婆子平时喜欢胡搅蛮缠,没想到还真能做到了说的那些。
只要是婉云好好的他就放心了,在镇上转了一圈,东西都不太舍得买,现在可是天价呀。
他又赶着车回到了乡下,把婉云这边的情况跟家里人说了。
林德正和吴氏听了之后松了口气,吴氏说道,“阿弥陀佛,总算是有个好日子过了,要是老天爷给面子,让婉云生个小子就好了。”
刘氏笑笑,“娘放心吧,肯定会的。”
吴氏拉着她,笑了笑说,“你也是,你也还有机会。”
第430章 秋玲的亲事
同心村这个村子不大不小的,人也不算少,像先前那老两口那样的还是有好几户,家里实在是没吃的了,只能在家等死了。
去左右邻居家里也要过,可是人家自己也不多啊,哪里能给多少,最多也就拿半碗米,挨着都给过了,也不好意思再上门去。
像这样的,林家也会偷偷的给一点东西,上一次闹旱灾的时候,他们家也是这样的状况,当时家里还有几个银钱,可是那时候更加严重,镇上都买不到吃的,要不是顾家帮忙,他们家里人也不能一个个的都活下来。
当时也有别人家送他们一些东西,虽然都很少,可那是救命的啊,这些恩情他们都记着呢。
现在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是当初帮过他们的那些,可是这做好事总是有福报的,都是一个村子的,怎么忍心看着人家饿死呢?
要是自己家也没吃的倒也算了,关键是他们家还有些粮食,要是节约一些还是能撑到收粮食的。
就这么暗中帮人,自己家也计划着过日子,倒是挺平顺的,虽然村里人大多都吃不饱,可到了四月里,一个都没有出事,还好好的呢。
快要进五月了,村里突然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是顾平勇家的孙女秋玲要嫁人了,婚期就定在六月份。
好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时候正是灾荒年月,顾平勇干嘛非让孙女在这个时候出嫁呀?
就算是秋玲到了年岁了,也可以先跟婆家说说,等到来年日子好些了再办婚事嘛。
六月里连粮食都还没有收,顾平勇家里也没有种土豆,到时候要怎么给秋玲办婚事啊?现在这个情况,连酒席都是办不起的。
有人在私下里说,“这你们还看不明白?顾平勇家里现在是没粮食了,我听说秋玲说的那户人家是在万和镇开铺子的,家里屯了些粮啊,要是这时候把秋玲嫁过去,能收些聘礼呢,这说不定还有粮食,你说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一听这话,有些人不敢相信,怀疑的说,“这不太可能吧,顾家可是村里的大户,他们家里要是都没有余粮了,咱们这些人还怎么过啊?”
“那顾平勇家里那么多地,比他弟弟都还要多一点,人家那么多张嘴吃饭呢,他们家一共才几口人,还有两个小子,这说出去都没人信啊。”
刚刚说话的那人冷嗤了一声,“他的地多是不假,可是你知不知道去年他卖了不少粮食呢?偷偷去卖的,以为村里人不知道,结果那日我起得早,恰好看见了,后来又看见一回,光那两回都卖了不少呢。”
“你看看他们家去年折腾的那些事,折进去多少银子,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不经他这么嚯嚯呀,那云氏是个能当家的,奈何他不懂事,家里没钱了,他又要充脸面,自然要卖粮食。”
“可能也没想着今年会干旱吧,把存粮给卖了,可不就得饿肚子嘛,今年又不好意思跟着咱们一起种土豆,你看他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现在他也只能是想这个法子了,这哪里是嫁孙女啊,分明就是卖孙女。”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去年他要是卖了存粮的话,那现在估计是没有多少粮食了。
去年村里都没什么人卖粮食呢,就怕今年年景不好,还真让大伙儿给猜中了,就算是没卖粮食,现在不少人都要饿肚子,更何况他还卖了那么多,就算是自己家收得多也经不住这么胡来。
“哎,要是这样的话,可苦了秋玲那孩子了,我瞧着那丫头挺好的,本来以前还想过要去她家里说说,看能不能嫁给我家大孙子,可我自知攀不上他们家呀,顾平勇心气儿高着呢,一直也没去提,现在我大孙子也已经娶了媳妇儿了,谁知秋玲却要被家里人这么祸害。”
另一人叹了口气,笑了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让他生在了那样的人家呢,你没看明白吗?那顾平勇可宝贝两个孙子了,让他那两个孙子去念书花了多少钱,现在他那两个宝贝孙子都去不起学堂了,哪里还有余钱操办孙女的婚事。”
“秋玲都十八了,也留不起了,现在嫁出去正好,又赶上灾荒,还能拿些粮食回来,怎么算也不亏呀,只是你想想,他顾平勇竟然也落到了如今的田地,实在让人唏嘘啊!”
又有一人说,“可不是嘛,你们想想看,当初秋茹嫁人的时候多么体面,秋玲和她可是堂姐妹呢,这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也不知道顾平勇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么好脸面的人,现在这么坑孙女倒是不觉得丢人了。”
“没法子啊,再怎么好脸面总得把肚子填饱才行,我估计他们家也没多少东西了,就等着这些粮食呢,听说那家人家里还是不错的,说不定秋玲嫁过去也是过好日子呢,且看那丫头的福分了。”
外头议论的人不少,思其他们到外面去也听人说起了这件事,回去还跟家里人讨论呢,吴氏也知道,叹着气说,“现在这个年月,好多事情都实属无奈,人家家里的事情咱们管不了太多,秋玲是个挺好的孩子,这回有些委屈。”
现在缺食少穿的,能拿出多少东西来给她操办婚事啊?就算是婆家人对她好,她未来相公也疼她,可就这么嫁出去,娘家这边就丢了脸面,要是婆家有妯娌,她过去就抬不起头来。
刘氏说道,“六月就成亲的话,那也没多久了,实在是匆忙得很,我记得小姑以前和秋玲也挺玩儿得来的,大了些之后才分开,要是你们两人关系好,也该过去看看,送条手帕做添妆。”
吴氏点了点头说,“是啊婉容,你和秋玲还是手帕交呢,是该过去看看她,咱们两家现在关系是不好,可跟你们孩子没关系,她都要嫁人了,你不去实在是不太好,以后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见着面呢。”
婉容就是想去来着,可是她不好提,这会儿吴氏让她去了,她松了口气,笑着应了,“嗯,我知道了。”
第431章 嫁人到底好不好
吴氏是说让婉容送条手帕,不过到了五月底,婉容要去的时候,吴氏还是从柜子里拿了一块料子出来。
这是林长青从南边儿带回来的,还是好料子呢,这一块够做一身衣裳的,她一直都放着,不太舍得用。
婉容要去给秋玲添妆,吴氏把这块料子交给了她,“送这个差不多了,你过去吧,直接上他们家里去,也别看人家的脸色,你是跟秋玲说话,不用怕其他人,把东西拿给秋玲,再好好说会儿话,家里不忙。”
婉容去了秋玲家,林家众人则是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儿去了,今年的雨水好了很多,虽说还是有些干,但是不耽误种地了。
这个时候红薯都已经种了下去,现在还有一个要紧的活儿,那就是要给玉米垒土,这个活儿得慢慢干,一人一把锄头,上地里去将土沟里的土垒在玉米杆脚下,垒得高高的,这样玉米才长得好。
玉米产量很高,所以林家今年也种得多,一家人都在地里干活呢。
林长富想起个事儿来,就跟吴氏说道,“娘,婉容和秋玲是手帕交,现在秋玲都要嫁人了,婉容的婚事该怎么操办啊?婉容毕竟是长辈,要是她还没嫁出去,下面这几个也是不好说亲事的。”
吴氏笑了笑,“这个不着急,婉容毕竟要比秋玲小几岁,现在是该说亲了,可是留几年也没什么,就算是到了秋玲这个年纪再说亲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五弟走的时候还特意说了这事儿呢,咱们家以后也不知道如何,要是越来越好的话,家里这几个丫头就能说更好的人家。”
“子俊现在也上县学去念书了,他也聪明,要是和他五叔一样考中了功名,咱们家出两个做官的人,这几个丫头以后也就不愁过了,婉云的事儿可是伤透了我的心,我是怎么也不愿意家里这些小丫头们再受委屈了,好好看看吧。”
林长富问了,也就是想知道爹娘的心思,毕竟他的二闺女梦珠和婉容同岁,却是小辈,要嫁在婉容后面的,他这个做爹的也得替闺女弄弄明白才行。
现在知道了爹娘的心思他也就放心了,这样是挺好的,他也希望自己的闺女过得好呢。
思其也在地里干活儿,离着他们有点远,可是却听得到这些话。
她心里松了口气,要是小姑和几个姐姐都还没说亲事,那到她就还有好几年呢,不用着急,她就是怕太早嫁人,现在看来,都不用自己出面说了,肯定会晚就是了。
干了一上午活儿才回了家,婉容都已经从秋玲那里回来了,和思瑶一起做好了晌饭。
大家回了家里,手洗干净,进了上房就能吃饭了。
思其和梦环跑前跑后的去灶屋里帮着端东西,上房里摆了两桌,主食就是稀粥,里头加了红薯。
林德正动了筷子大家才跟着动,农忙的时候是要吃干饭的,这样才经得住饿,可是今年也没办法,只能是吃这样的了。
他们家还有红薯呢,每顿都要往里头放不少,这东西又甜又香,还填肚子,用来充饥最好不过。
做的菜就是炒豆角,还有一个土豆丝,只要跟土豆有关的菜都有思其的功劳,思其教了宣氏,然后其他人才会做。
土豆丝用铁锅柴灶炒出来特别好吃,还加了去年收的干辣椒和花椒,炝炒土豆丝,闻着味道就能下一碗饭。
一桌上两大碗菜,还有一大盆饭,吃完了又自己盛,把肚子吃饱了为止。
这个稀饭煮得特别轻,上面还要倒出一大盆米汤来呢,这也是不能倒了的,就放在灶屋里,吃稀粥饿得快,当时倒是吃饱了,不过下午肚子咕咕叫,就用米汤充饥,然后等着晚上的饭。
稀粥都已经吃了挺久的了,说实话,思其有点厌烦了,可是她也知道现在生活不易,只能是这样过下去,他们家这饭都还算是好的呢,别人家里更是米都见不着几粒。
把晌饭吃过了就要回房间休息一下,现在天气都挺热的了,这个时候出去顶着太阳干活没几个人受得住。
现在是等着粮食成熟往家里收呢,就是勤快也不能让粮食提前熟啊,肚子吃不饱,还得多休息才是,所以各家各户中午都是没人出来的。
林家也是一样,吃过了饭之后就各自回房间了,吴氏看了一眼婉容的房间,把事情忙活完之后去了闺女的房间里。
婉容这会儿坐在床上,却没有睡下,见吴氏来了,她擦了擦眼睛。
吴氏到了她边上,拉着她的手说,“跟娘说说,今日出什么事了,你一直都没说话,吃饭的时候也一直低着头,你当我看不出来呀。”
婉容抬起头来,看着她微微一笑,“真是什么都逃不过您的眼睛。”
吴氏摸了下她的头发,“你是我亲闺女,你不高兴我自然是看得出来,跟娘说说吧,要实在是不想说也就不说了,只是自己别憋坏了。”
婉容摇了摇头,“也没有不想说,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事,我就是今天去了秋玲那里,我看见她在哭,我到的时候她的眼睛都是红的,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陪着她说了好久的话,其实一共也没聊几句,反正我觉得她是不想嫁人的。”
婉容叹了口气,抱着自己的膝盖,歪着头看吴氏,“娘,嫁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吴氏说道,“嫁人当然是好事,女子长大了都是要嫁人的,要是不嫁人,你就一直都是姑娘家,长不大,没有相公和孩子,等你老了之后就没有人陪伴,会孤苦无依的。”
婉容又说道,“那为什么姐姐嫁了人却一堆烦心事,秋玲要嫁人了也那么难过,我都看不出来她们高兴。”
“嫁人自然是好事,可是也得分情况,看嫁的是什么人了,你姐姐烦心事的确是多,可你哪日要是问她是不是后悔嫁给你姐夫,你猜猜她又会怎么说?”
婉容想了想,顿时明白了,“娘,我知道了。”
第432章 婉容的决心
吴氏又继续劝她,“秋玲也是一样,她现在在这种情况下嫁人,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可是这由不得她做主,她家里有长辈在,长辈让她出嫁她就得出嫁,就是这么回事儿。”
“可要是她的夫君对她好,她以后平安喜乐,这对她来说也就是一件好事了,现在谁都说不明白的。”
婉容笑了笑,看着吴氏说,“娘,您是不是怕我不想嫁人啊?要是我以后不想嫁人,爹娘会逼我吗?”
吴氏想了想,“不会逼你,但会劝你,我和你爹一共就两个闺女,宝贝得很,你姐姐当初我们没给她看好婆家,现在心里已经后悔了,你的亲事我们自然是要更上心一些的。”
“要是逼着你嫁人,将来你过得不好,我们不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嘛,就算是一直把你养在家里我们也是愿意的,可是这也不是个办法,我和你爹总有一天会老,等我们老了之后你又该怎么办?”
“你几个哥哥虽然都是好的,不会弃你不顾,可是这以后怎么也要分家单过的,到那时候你又该跟着谁?这都是问题,所以为了你这一生过得好我们也会劝着你嫁的。”
婉容心满意足,“娘,你们待我可真好。”
吴氏笑着说道,“你是我闺女,我不对你好又对谁好去,将来你嫁了人,娘是想见都不容易见着了,像你姐姐那样就在镇上,一年还能见上几回,要是嫁得远,嫁到了县城,甚至是另外一个县去,那这一辈子又能见着几面?现在多疼疼,以后就没机会疼了。”
婉容听她这么说,心里挺难受的,直起了身来,一本正经的说道,“娘,我不会远嫁的,我一定会守在您和爹边上,想见就能见着。”
吴氏笑了笑,“这个哪里由你做主,你要是以后有了心上人,就是离得那么远,又该如何?”
“那我就不嫁给他,这世间好男儿多的是,可是爹娘却只有两个,我才不要为了嫁一个男人而离开自己的爹娘呢。”
吴氏会心一笑,“行啦,傻丫头,听着你说这话我就高兴了,快歇下吧,娘也回去睡了。”
吴氏高兴极了,拉上了婉容的门,回到了上房,林德正看着她,“大中午的,你这又是在高兴什么呢?”
吴氏笑了笑,“没事儿,赶紧睡吧,就是刚刚去跟闺女说了几句话。”
她躺下来,想起了以前的事,怀上婉容的时候她并没有多高兴,那时候家里的人已经挺多了,孩子们都还小,张着嘴要吃饭,家里的劳力又不多,日子艰难。
她那时候怀上孩子可真不是好事,本来都想狠狠心,一碗药下去不要这个孩子的,后来还是舍不得,给生下来了。
是个小丫头,村里好多人都说不值,可是他们夫妻俩却很高兴,当个宝贝似的养着。
养到这么大,还真是值了,这闺女多贴心啊,刚刚说的那些话就算有些孩子气,可当娘的听着哪有不暖心的呢?
吴氏没有把婉容的话当真,就算是闺女远嫁她舍不得,可为了孩子过得好,她也不会说什么的,只要对方是好人家就行了。
可是婉容却是认真的在做决定,以前对她来说,嫁什么样的人她没什么想法,只要爹娘给看好了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一条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要离着家近,要让我想见到爹娘的时候就能见到。
她知道自己这样有些任性,女子出嫁之后不能时常想着娘家,这是这时候的规矩。
可是她一直都觉得这不对,为什么不能想着娘家?那可是生养自己的爹娘啊,她偏要这样,想回娘家就要回,若是自己的爹娘都不孝顺了,那又怎么能称得上一名贤妇呢?
她以后要嫁人了,就得问问对方这句话,要是不行就算了,大不了晚一点嫁。
婉容想着自己的以后,慢慢的就睡着了,等睡醒,又开始忙活着家里的家务,其他人都下地干活儿去了。
进了六月里,日子变得更加艰难了,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吃不上饭,好在已经进了盛夏,山上有了很多东西,就算是弄野菜刨树根摘野果子也能充饥。
思其一直关注着地里的土豆,今年种得算是早的,到了六月中旬就能挖了。
她也着急呀,自己家虽然还有东西吃,可是村里好多人都饿着肚子,是林家提出让大家跟着种土豆的,要是收成不好可算是害了别人。
现在底下的土豆已经长得不错了,可是这是救命的东西,能多收一点就多收,提早挖了就没长那么大个,这就要少收挺多东西了。
六月初八秋玲出嫁,这本来该是一件喜事,可是顾家办得特别简单,都没请村里人过去吃酒席,直接自己一家人吃了饭就算是完了。
顾平勇知道村里人都在背后说闲话,可是他也没办法,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东西来操办了,秋玲出嫁的确是委屈,他就算是不疼孙女,可在乎脸面,现在都不愿意出门了。
顾老爷子气得不轻,可是曾孙女的亲事他也不能过多插手,还是舍不得秋玲受委屈,他自己攒下了些钱,拿了二十两银子给秋玲做嫁妆。
云氏本来想让秋玲把那些钱拿一部分出来的,顾老爷子却叫了他们夫妻两个过去警告了一番,要是敢从秋玲那里拿一文钱走,他就不认顾平勇这个儿子了。
云氏这才消停了,心里却是很不舒坦,自家人都要饿肚子了,还给秋玲那么多银子,秋玲这可是要出嫁了呀,那些钱带过去就是夫家的了,以后哪里还回的来?老爷子真是太狠心了。
顾平章和王氏商量了一下,他们也觉得秋玲挺委屈的,拿了十五两银子给秋玲做嫁妆,还给秋玲缝了两条被子,没越过老爷子,这是最高的规格了。
秋玲出嫁之前王氏还去和她说了话,秋玲十分感动,听了王氏的,把银子收好,云氏和杨氏去要她都没给。
有了这些银子,她嫁过去也算体面了,就算娘家没办酒席,嫁过去也不会受了委屈。
她的嫁妆竟然是太爷爷和二爷爷给的,自家人没出什么东西,她想到这些就觉得想笑,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第433章 我回娘家去
秋玲就这么匆匆忙忙的嫁了人,收回来的聘礼倒是好好的放在屋里,第二天云氏就拿着礼单又去清点了一遍,很是高兴。
“老头子,里头有三百斤谷子,够咱们家吃上一段时间了,多亏了这些东西呀,要不然咱们可见不着米了。”
一般来说,夫家送来的聘礼娘家是留下一部分,剩下的都给姑娘带过去,这才够体面。
可现在家里日子艰难,云氏是舍不得的,杨氏也是一样,就算那是她的亲闺女,可对她来说,自己一家人活命最要紧,再说了,她还有两个儿子呢,儿子可不能饿着肚子,所以她们都没这个意思。
秋玲自然是不能跟家里边儿要的,现在聘礼全都留在了家里。
除了三百斤谷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粮食,礼金则是二十两银子,剩下的就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了,完全是图个热闹,看着样数多罢了。
现在家里得了这么多东西,大家都高高兴兴的,顾泽顺本来有些为闺女委屈,这回他的闺女出嫁,家里可没出什么东西。
但是想着现在能吃上饭了,也是欣喜的,瞬间就把闺女出嫁的那点儿忧伤给抹平了。
天扬和天良围着屋里那些谷子转悠,笑呵呵的说,“奶奶,现在咱们家有粮食了,是不是该吃干饭了呀?那清粥喝得我都快吐了,我不想吃稀粥,想吃干饭,还想吃炒肉。”
云氏也是挺喜欢这两个孙子的,这会儿听着他们说这话,也有些心疼,点了点头,“好,就给你们做一顿,不过现在地里的庄稼都还不能收,咱们也得节省些才是,现在就是有银子也不能买到粮食,这些可是活命的东西呢,你们两个也得听话一些。”
两个孩子听说只能吃一顿,还是不太乐意,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吧,所以赶紧应下来了,高高兴兴的跑出去玩儿。
云氏喊了一声,“你们两个还得上山去放羊呢。”
两个孩子都听见了,可是却越跑越快,很快就没影儿了。
他们才不想去放羊呢,放羊多累呀,那些羊又不听话,跑到地里去吃了别家的东西,他们还得挨骂呢,还是出去玩儿比较好,反正家里人也会放的。
云氏安排下去了,让杨氏中午做一顿干饭吃,然后她就到上房里去了。
这两日顾平勇一直都待在屋里不出来,不是很高兴,云氏也想去问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家里现在好不容易有粮食了,这老头子又要闹别扭,真是怄死个人了。
到了屋里,顾平勇躺在床上呢,脸朝着里边儿,也没动,不知道他到底睡着了没有。
云氏在他后面说,“老头子,这大上午的你就睡觉啊,你起来,咱们说说话,你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这又谁惹你了不成,好端端的闹脾气。”
顾平勇没搭理她,云氏叹了口气,一个人在那念叨说了一会儿,她自己心里也憋屈,拍了一下桌子。
“你别这副样子成不成啊?这两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还嫌折腾得不够吗?家里人跟着你受了多少气,现在出去还被人指指点点的呢,你可倒好,冲家里人发脾气,我们在外边儿受了气,回家还要受你的气,日子该怎么过?你要是不想过了就一纸休书把我给休了,我回娘家去。”
顾平勇这回可算是有反应了,从床上坐了起来,垂着头叹了口气,然后才看着云氏说,“你别拿这事儿唬我,你要想回去就回去吧,左右现在顾家也不如以前了,你想走我不拦你。”
云氏气急了,到了床边,跺着脚说,“我在这儿说这么老长时间,就换来你这么一句话,这些年我跟着你,什么没见过?刚刚说那话不过是想让你回头理我,你倒好,真要让我回娘家去。”
“我可告诉你,我要是走出这顾家的门就没有再回来的,咱们也夫妻这么多年了,我的确是舍不得你,舍不得这个家,可你要是把我逼急了,我也顾不得那些。”
顾平勇看了她一眼,“唉,现在顾家不如以前了,你要想回家,我哪来的脸拦着你?你也看到了,秋玲出嫁家里都拿不出嫁妆来,这嫁妆还是爹和老二拿出来的,你说老二这不是打我的脸吗?爹给秋玲拿嫁妆也就算了,那是他曾孙女,可老二算什么啊?我这个亲爷爷没备嫁妆,他倒是上赶着拿了。”
“这就是跟村里人说,我这个做大哥的不如他,我养活不了自己家的家人,亲孙女出嫁都那么不体面,他就是要打我的脸,老二的心可真是毒辣。”
云氏这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叹着气说,“你还想这些做什么啊?眼下家里粮食都要没有了,你可别琢磨这些有的没的,他要怎么样是他的事,秋玲出嫁咱们实属无奈,家里头这些东西要是给她当了嫁妆,那咱们一家人还活不活了?老二拿些东西也好,这样一来也是咱们顾家的脸面啊,秋玲要是嫁过去受了委屈,丢的不也是顾家的人吗?”
顾平勇摆了摆手,“你不明白,你不明白的,我知道老二是怎么想的,从小他就跟我斗,他什么都要跟我争,这回可算是让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巴掌,这口气我记在心里,总有一天我会还回去。”
云氏安慰他说,“好了,那也是以后的事,你当心气坏了身子,你也不看看你这两年头发白了多少,老二也比你小不了多少,看着可比你年轻许多。”
云氏知道这回他们挺伤脸面的,村里人不定怎么说呢,这事儿虽然不会往外说,可是就这么大个村子,谁家有什么事情藏的住啊?很快就会人尽皆知的。
她跟顾平勇不一样,她并不觉得脸面有什么大不了的,活下去才是最要紧的。
这回秋玲出嫁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这就是好事,至于顾平勇说的那些,她完全不在乎,丢人就丢人吧,过段时间谁还记得?到时候又会有新的事情发生,大家也就开始说别人家了。
第434章 人心所向
到了六月下旬,思其觉得土豆已经没什么可留的必要了,而且再留下去的话村民都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林家开始挖土豆了。
其他人也纷纷效仿,那些种了土豆的全部都到地里去挖,很快就把土豆都给挖回去了。
现在大家可算是看到了这东西的好处,种下去的时候没多少,这挖上来真的很多,没一会儿就能捡一篓子。
林家既然下了决心要帮大家,那就得什么都做好,所以先前已经让大家在自家后面挖了地窖,现在把土豆收回去就放进地窖里面。
思其还不放心,让林长源挨家挨户的说了,土豆一定得煮熟了才能吃,要是生的吃了会中毒。
大家都是很惜命的,知道会中毒之后就不敢胡来,知道要软了才能吃,不能生吃。
也就两天功夫,村里只要是种了土豆的,全部都给挖回去了。
很快就有人到林家来感谢他们,大伙儿可真是激动坏了,吃了土豆之后才发现那东西的味道是真的好,并不比以前种的粮食差,而且还顶饱呢,一人吃上几个,都不用再吃饭了。
村里那些没有种土豆的人见了,可真是后悔死了,当初怎么就不信林家的呢?人家又不要钱,他们总该试试的啊,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人家都已经种出来了,可他们的地里种的都是别的呢,这也还不到收的时候,家里粮食也没了,还得继续挨日子啊。
有些人脸皮厚一点的,就到左邻右舍家里去蹭饭吃,想尝尝那土豆到底是什么味儿。
大家不好拒绝,便留了人吃饭,结果第二天又来,接下来大家也狠了心肠,这些东西可是救命的,还得吃到七月里收粮食呢,哪里能随便给人吃?
这些人倒是算盘打得精,自家的地种了别的,现在就来蹭吃蹭喝,哪有那么好的事?
后悔归后悔,及时止损才是最要紧的,所以好些人跟自己家里人一商量,就跑到林家去了,说是想要种子,接下来自己家要种。
现在林家可不会随便往外面拿了,村里这么多人都种了,又不是只有林家才有种,土豆也要不了多少种子,凭什么他们要一直往外面给?
等今年收成好了,让他们自己去找,都是一个村儿的,大家都会给几分面子,实在不行就自己拿粮食去换呗,现在已经过了艰难的时候了。
那些人没有在林家讨到好处,就在外面败坏林家的名声,可是现在林家的名声由不得他们随便败坏了,这回林家帮了村民的大忙,只要是得了好处的全都会帮着林家说话。
顾泽良的老娘就是其中一个,跑到林家去要了东西,没得到好处,拉着人就说,“当初不是说随便给吗?现在我找上门去,倒是关门闭户的,门都不让我进,这还是一个村的呢,怎么就那么狠心,非得看着我们饿死才满意呀,不就是因为我儿子这和顾平勇家交好吗?他们和顾平勇过不去,倒是连累了我们。”
她说这话本意是想让人跟着她一起骂林家,谁知道对面几个人都是种了土豆的,大家这就不乐意了。
一名妇人直接就说,“婶子,你这可说得不对,当初人家说了要种的自己到家里去拿,一文钱都不取,当初可是你们自己不去的,现在都过了那个时候了,你又跑去要,人家也没说现在还要给呀。”
另外一人也说,“就是,当初人家可拿出来不少东西呢,那些都是能吃的,凭什么白给大家呀?不就是念着同村的情分吗?”
“你们可倒好,处处说人家坏话,还说人家别有居心,现在没得到好处又在背后说坏话,就这样还指望着人家帮你呢。”
顾泽良他娘被说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骂了几句,背着背篓就回家去了。
怕什么啊?家里还有一石谷呢,不到一个月就能收粮食了,她就不信一家人不吃那个劳什子土豆会饿死。
同心村现在是不会有人饿死了,就算是自家没种土豆的,平时不讨人嫌,住得近的也会给送上一些,渡过难关最要紧。
七月中旬过后就能收到水稻了,今年年景还不错,会有个好收成的,今年就算是不富足,肯定不会饿肚子就是了。
其他的地方还真没他们这么好的状况,有些地方干旱得比他们这里还要严重的,都已经饿死了不少人了,镇上都有了少数流民。
这村子里外面嫁进来的媳妇不少,娘家的人实在是没法子了,也要上门来看看的,要是可以的话也想要些粮食回去。
来了才知道,同心村竟然种了一种新庄稼,名叫土豆,现在大家都吃得上饭,不会饿肚子。
要是婆母好说话的,娘家人来了也会让带上一些回去,怎么说也要顶到收粮食吧,要是婆家人不好说话的,娘家人来了连门都进不了,在院子外头就要被骂一顿。
这段时间同心村可上演了不少这样的戏码,有的人拿到了粮食,千恩万谢的回去了,有些人骂骂咧咧的走。
林德正见了,也操心着家里两个儿媳妇,回去就跟林长富和林长源说,让他们拿上些东西去刘氏和宣氏的娘家走一趟,看看日子过得如何,别自己村里的人帮了,倒是没顾得上自家亲戚。
林长源说道,“爹,让大哥拿些东西去大嫂娘家倒是对的,孩儿他娘家里倒是不用太操心,我听人说了,他们那里今年是没有旱的,粮食也不缺少,这一趟挺远的,现在过去得耽误不少功夫。”
林德正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这一碗水得端平了,子俊他娘这些年在家里难得有个回娘家的时候,家里人也想得很啊,眼下这个时候也该去看看的。”
林长源一想,这倒也是啊,是他考虑得不周到了,其实宣氏的娘家还是不错的,宣氏嫁给他都有些委屈,毕竟人又聪明,长相又好,性子又温和,挑不出毛病。
嫁过来之后前前后后生了五个孩子,这些年也没机会回娘家去看看,的确是委屈了她。
第435章 杜氏嫁了人
林长年当年算是在外面闯荡的时候结识的宣氏,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娶了她为妻,路途遥远,娘家人本来是舍不得的,是宣氏愿意嫁给他,家里人这才顺了她的心意。
这些年来宣氏虽没说过嫁给他后悔,但有的时候他也能看见宣氏坐在窗边叹气,望着远处,那样子就是想家了。
宣氏的娘家的确是挺远的,都不在同一个府,从家里过去的话,赶牛车得在路上过两夜,就这样还得第三天午后才能到。
林德正说了之后吴氏也跟着说,“老三,现在还没到打谷的时候,这段日子不算太忙,你听你爹的,拿上些粮食上子俊他娘娘家去看看,这些年都没回去过,人家爹娘也想着呢,先前是我们考虑得不周到,以后家里日子过得好些了,也得时常回去的。”
越说吴氏就越觉得对不起宣氏,老大媳妇儿还一年能回上两趟家呢,宣氏是真的难得回去。
以前他们两口子在外面开饭馆儿,离着宣氏的娘家稍微近一些,还能回去看看,回来了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这都好几年了。
林长源点头,“那好,爹娘,明日我就赶车去一趟,先给大嫂家里送些东西去,正好顺路。”
刘氏十分感动,“爹娘,谢谢你们。”
她最近就是有些犯愁呢,她娘家离得不算太远,娘家地不多,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可是她是林家儿媳,是绝不会私下接济娘家的,没想到公婆有这份心意。
林长贵在一旁听着,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要是杜氏好好的,现在爹娘也能想着她,可她当不起这些。
杜家日子也不好过,这要是以前,杜氏这会儿早该来要好处了,上次闹过一回,估计杜家老两口也骂过她,这次不会来了吧。
他倒是不心疼杜氏,他就是怕子龙子杰心里不舒坦,那毕竟是他们的亲娘。
晚些时候林长贵就去了两个儿子屋里,他们两个正在桌边写字,今年子杰也去念书了,都在陈先生家里的学堂念书。
子杰没那么认真,林长贵进去他就看到了,喊了他,子龙也抬起头来,“爹,您来了。”
林长贵在方桌边上坐下,“这会儿光线暗,你们两个就别写字了,这样伤眼睛,以后眼睛看不清了可麻烦得很。”
子龙说道,“我还有两个字,我写完就不写了。”
林长贵点了点头,子龙问他,“爹有话跟我们说吗?”
林长贵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今日爷爷奶奶说要给你大娘和三婶儿娘家送吃的去,你们两个也听见了,没提到你们的娘,我怕你们心里不高兴,所以来看看你们。”
子龙说道,“爹,我们没什么不高兴的,我们知道爷爷奶奶这么做是为什么,我娘她……她不该拿林家的东西。”
子龙捏了一把衣摆,说起杜氏他还是难受的,可是他知道是非。
“她过得如何,我……我不想理。”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直说了,“其实我也是担心她过得好不好的,可是我知道了一件事,所以知道自己不用担心,爹,我在学堂的时候听人说了,我娘她……她今年年初的时候嫁人了,是吉祥镇的人,听说不缺吃的,我娘她就是为了吃饭才……才嫁了那人。”
这件事林长贵还真是不知道,这会儿听到之后有些诧异,“当真是这样,你听谁说的?”
“我们学堂有名学生,他娘和我娘是同村的,他去他家婆家里的时候正好赶上我娘出嫁,所以他就告诉我了,我二月里就知道了,子杰也知道。”
他抬起头来看着林长贵,“爹,我们怕您难过,所以才没说,您别生气。”
林长贵笑了笑,“不生气,也不难过,有什么可难过的,她原本就该嫁人才是,她既有了好归宿,你们两人也能放心,更加专心学业,这样挺好的。”
子杰说道,“爹,我和哥哥不想娘了,我们陪着您,以后都听话,不让您操心。”
林长贵很高兴,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肩膀,“好,你们都很乖,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了爹也能出去得意了。”
林长贵从孩子们的房间里出去,想了想,还是把这事儿跟林德正和吴氏说了。
他们二人也和他是一样的心思,杜氏出嫁了也是个好事,她毕竟是子龙和子杰的亲娘,要是她日子过得不好,这两个孩子也会一直惦记着她,他们是绝不可能让杜氏再回来的,可是这两个孩子要是是过得不高兴,也心疼啊。
吴氏说道,“她嫁了人也就了了一桩事,那家人是富足的,现在她估计要安分过日子了,老二,先前说的那事你也放在心上,这两年是年头不顺,等好些了,咱也给你再说一门亲事。”
林长贵说道,“这倒是不必刻意,若是有合适的说了也就说了,要是四处去找,那就没这个必要了,我只想守着子龙他们兄弟两个过日子。”
他叹了口气,“我现在这个样子,要是再说亲不知道要花费家里多少银钱,也不知道那人进了家门会不会对他们兄弟二人好。”
他学会了编连盖的手艺,这名声传得很远,好些人都托他给做,都是要给钱的,这些银子交一部分在公中,其他的他就是自己留着。
以前他觉得日子看不到希望,现在自己有门手艺,有些进账,他倒是觉得能好好养活这两个孩子。
吴氏说道,“有没有合适的也得托媒婆看看才行,你现在倒是还年轻,觉得没这个必要,以后你上了年岁又该怎么办?”
“咱们一家人过得和睦,可到底各自有个小家,你也不想以后上了年岁还要你大哥三弟他们照顾吧?”
“以后子龙子杰大了,若是到外面去闯荡,又要惦记着家中的老父,让他们在外面如何安心,要是身边有个人陪着,彼此作伴,老来也有个说话的,这多好啊。”
林长贵看了眼自己的双亲,笑着点了点头,“娘说得对,是该这样,我也想老了和爹娘一样。”
吴氏笑了,“这就对了,你放心吧,肯定能找到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