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赵东家
子康在黑暗里笑了笑,“大哥,咱们俩可有个能耐的小妹呢,就靠她了呗。”
子俊乐了,“你这个做二哥的还真是说得出口啊。”
“这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其儿可高兴了呢,你没看见她吗?都快钻钱眼儿里去了,就喜欢挣钱,我这是给她挣钱的机会。”
思其回了房间之后,思瑶自然是要问她,毕竟这么晚了,子康着急忙慌的把她拉走,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儿。
她跟思瑶说了之后,思瑶也是那个意思,点了点头,“嗯,你做得对,就是该这么说,咱们两个在家里多想想法子,我多做些绣品,这也能卖钱的,可以给大哥二哥买笔墨纸砚。”
“还有子辰呢,他以后也要去学堂念书的,且看看他天资如何了,要是个个都能耐,那爹娘得高兴坏了。”
思其微微一笑,“姐,你就放心吧,子辰现在就是个小精灵鬼了,以后还能差了?现在他都认识不少字了呢。”
思其先前提出要跟着子俊子康他们读书识字,倒是帮了子杰和子辰两个,他们现在虽然没有去学堂念书,但也是在学的,年岁差不多了就送去学堂里,到时候先生教起来还简单了呢。
子杰倒是能去了,不过他跟天佑玩儿得好,也跟天佑是一个路子的,不喜欢去学堂就喜欢在家。
但是家里也得开始考虑这事儿了,天阔在家里能教天佑,所以他才一直不去学堂,但是天阔现在考上了县学,要去县城里面念书了,天佑也就没人教了,估计今年还是要送到学堂去的。
到时候子杰也没人一起玩儿了,他九岁了,估计会一起去学堂念书。
这么一来家里可就四个孩子一起念书了,对乡下人家来说,这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好些人家里供着一个孩子念书就已经挺吃力的了。
多亏了这几年家里多了些法子挣钱,要不然是怎么也供养不起的。
现在林家的日子已经比同村别家过得要好些了,可是还远远不够,思其在心里想着,还要挣更多的钱才行,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直念书考取功名。
第二天一早宣氏就起床做早饭了,林长源和子俊吃过之后要跟顾泽林父子一起到县城去的,这一去估计又要两三日功夫。
吴氏拿了二十两银子给林长源带着,这一次去也不知道怎么样,万一有合适的地方可以租下就赶紧下手。
马上县学就要开学了,周边过去的学生也不少,离着县学近的房子自然是要紧俏一些的,如果看上了却没有带够银子,那才是麻烦。
他们走了之后,梦珠和思其就赶着羊到山上去放了,大人们也纷纷下地干活儿,家里就剩下了婉容和思瑶,平日里就是她们看家,顺便带着子辰。
中午回家吃过了晌饭,正打算出门干活儿呢,外头来了几个人,看着面生得很。
子辰在大门口玩儿铁环,看到有人来了自己家就跑回去告诉大人了,“爷爷,外头来了几个我不认识的人,就在咱们家门口呢。”
林德正正在洗手,一听这话,往外面望了一眼,“不是咱们村里的?”
子辰摇了摇头,“不是,还赶着马车呢。”
林德正这才往大门口去了,一出去就看到了外面站着的人,那几人也守规矩,刚刚见子辰跑进去喊人了,也就没往里面进,一直在那儿等着呢。
这会儿见林德正出来了,为首的人才笑着说了一句,“请问林长源是不是住在此处?”
林德正点了点头,“他是我儿子,你们找他做什么?”
那人笑了笑,“我们找他的确是有事,这里不方便说话,不知道方不方便到里面去说?”
这几人看着也面善,不像是来闹事的,林德正便点了下头,“你们进来吧。”
这个时候林家的大人小孩儿都还没有出门,全都在家里,思其也不例外。
等看到那几人之后,她突然就笑了,竟然是赵伯伯来了,就知道没有看错人,这赵伯伯还是靠得住的,说了开春儿过来就真的来了,挺好。
赵坤也看到了她,笑着朝她点了点头,“小姑娘,咱们又见面了,我就说我会来的吧。”
思其微微一笑,“赵伯伯值得相信。”
其他人都被他们两个给弄蒙了,吴氏问思其,“其儿,你认识这人?”
思其点了点头,“奶奶,我认识的,这位是赵伯伯,娘也认识。”
宣氏这会儿愣了,一时没有想起来,思其便在边上提醒她,“娘,您忘了,去年我们去姑父家里帮他们修房子的时候,不是有人留在那儿吃了饭吗?当时您还给做了饭的,这就是当时那位赵伯伯啊。”
思其这么一说,宣氏又看了看来的人,这就想起来了,赶紧点了下头,笑着说道,“是啊,娘,正是他们呢。”
知道是先前见过面的,林德正和吴氏也松了口气,就怕家里来了找麻烦的人。
这会儿太阳挺大的,吴氏便让他们到上房里去说话,思其拉着宣氏也过去了,如果她想得没错的话,这一次这同福楼的东家怕是要来跟她娘谈当厨子的事儿了,要不然就是要买他们家做菜的配方。
到了上房坐下,刘氏泡了一壶茶过来,赵坤直接说道,“今日我来是为了正事的,先自报家门,我是县城同福楼的东家赵坤,这小姑娘是认识我的,先前在县城也见过面,今日我来是为了您家儿媳妇。”
“先前有幸吃过一次您儿媳妇做的饭,至今回味无穷,那味道当真是好,我本身就是做酒楼买卖的,吃到好吃的饭菜,自然是要想着把厨子给找回去,您家儿媳妇有这个能耐。”
“若是愿意的话可以到我同福楼去做厨子,今日我来也就是为了这件事,且看你们愿不愿意了,若是不方便的话咱们还可以再细谈,这么好的味道,我可不想错过了,若是有这个意思,你们便开个价钱,我如果我能办到,咱们就定下来。”
第407章 请去做厨子
思其在边上听着,打心里为宣氏高兴,这赵坤可是同福楼的东家,不是掌柜的,他手底下应该还有别的酒楼才是。
一般来说,就算是想要挖好厨子,直接让手底下的人来就是了,可他偏偏自己来了。
有可能是因为先前答应过她,也有可能是他当真看中宣氏的手艺,这就说明是真的好吃,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大费周章。
宣氏很喜欢做菜,有空的时候也会钻研做菜的配方,所以她做的饭菜才跟一般人不一样。
再加上自己家有辣椒,又添个味道,所以她的实力肯定是不比大厨差的,就算是很多手艺都没学过,但是味道新奇呀,这样的才能挣钱呢。
林德正和吴氏听明白了赵坤的来意,可是一时半会儿却没有回过神来,他们没理解错吧,这同福楼的东家是来让老三媳妇儿去做厨子的?
老两口互相看了一眼,林德正这才开口,“你说是想让我们家儿媳妇去酒楼里做厨子?”
赵坤笑着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为此我才特意跑了一趟,当然这也得看你们的意思,若实在是不行,我也不会强人所难,只是咱们再谈谈,看看能不能把做菜的配方卖给我。”
吴氏说道,“可老三媳妇儿是个女人家,这自古以来哪有女人家做厨子的,这说出去也怕人笑话呀。”
赵坤笑了笑,“老婶子不知,这自古以来的确是男人做厨子的多,但也不是没有女人做厨子的,只不过世人瞧不上女人家,也就被忽略了,我不看重这些,对我来说,只要能做出好菜的就是好厨子,不管男女。”
吴氏又说,“这好是好,可是我们也不能做这个主,不瞒你说,我儿子昨日去了县城,估计明日才会回来,这一时半会儿的也问不到他的意思,这么大的事情也得让他知晓才行的。”
这种事情哪里能随口答应啊,得一家人好好商量才行的,这会儿只能是先这么跟他说,也不好一口回绝了。
吴氏也知道宣氏喜欢做菜,没准她心里也是愿意的,她这个做婆婆的哪里能这么替儿媳妇做主啊,要是一口回绝,那就断了路了。
赵坤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笑着点了点头,“今日我也是顺道来这里一趟,跟你们把这事儿说了,你们好好商量就是,我得往崇州去一趟,三五日功夫回转,到时候还会再路过这里,我会再来一趟的,那时候再给我准信就可以了。”
这考虑得实在是太周到了,吴氏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只好笑了笑。
林德正点了下头,“好,这事儿我们会好好商量的,到时候赵东家来,肯定会给你一个准信。”
赵坤起身拱了拱手,“那好,我还有别的事忙,今日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同福楼如何您家儿子和孙女都是知道的,我们是县城的老招牌,肯定信得过,这一点您放心就是。”
他也没有久留,把这事儿说了之后就带着人走了,是林长富送出去的,外面又有路过的村民看热闹,他也没说什么,转身回去了。
外面的人小声地说道,“这林家可真是抖起来了,你瞧瞧,这两年他们家来的都是些大人物,今日来的这几位又不知道是什么人,赶着马车呢,肯定也是有钱人。”
另一人笑了笑,“是啊,咱们只有羡慕的份儿,哪有这个福分啊,怪自己家孩子不会念书啊,这要也考个功名出来,那家里不得跟林家一样啊?”
本来都打算出门干活儿了,突然之间来了这事儿,这会儿也要商量商量才行的。
林德正直接说道,“老三媳妇儿,刚刚你也在边上听见了,你到底是个什么打算你说出来就是了,我和你娘听着,要是你想去的话,我们肯定也不拦着。”
思其心里挺紧张的,她就怕宣氏不说实话,她知道宣氏肯定想去,这也是一个好机会。
赵坤既然是自己来找的人,那工钱肯定不会给得少,这样一来家里也能多进账,宣氏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多好啊。
可是家里也的确是需要人,这要是再走一个,家里又得多忙碌啊,要是考虑到这一点,宣氏没准儿还真就给回绝了。
宣氏想了想说道,“爹娘,我也不瞒你们,我的确是想去,可是这事儿也得再计较才行,家里需要人手,要是我走了,这些活儿该谁来干?”
“等老三回来了再说吧,咱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商量,我如果去了同福楼做厨子,不管挣多少钱,除去在县城的花销,其他的一律交在公中,这一点我先跟爹娘交个底。”
吴氏想说话,宣氏赶在了她前头,继续说道,“娘,我知道您不愿意收这银子,可是您先听我说说吧,现在家里头好几个孩子念书呢,今年也该把子杰送到学堂去了,这花销并不少。”
“再加上今年天旱,地里出不了什么粮食,咱们家要是没钱的话,如何过日子啊?这都是为了自己一家人好,我愿意把这些钱拿出来,爹娘就别再说客气的话了。”
“我要是去了县城,家里的活儿也就没法干,这银子我是万万不能自己收着的。”
她说了之后,林德正和宣氏心里差不多就有数了,现在等着老三回来问问他的意思。
但是他们老两口都明白,老三和老三媳妇儿相处和睦,若是老三媳妇儿想去的话,老三也会点头的,这事儿多半就这么定下了。
思其在边上说道,“爷爷奶奶,要是娘去了的话也挺好啊,之前不是还在说大哥去县城念书没地方吃饭吗?现在要是娘也去了,这事儿也就不用发愁了。”
“咱们跟赵东家商量商量,看看大哥和天阔哥能不能去同福楼吃个饭什么的,大不了按月给饭钱,娘和大哥他们住在一起,还能照顾一下,这样子爷爷奶奶也不用担心大哥在外面没法好好照顾自己了,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嘛。”
第408章 人手不够怎么办
这倒是给吴氏提了个醒,吴氏笑着点了点头,“还是其儿想得周到,这样的确是好,先前本也说要找个人到县城去照顾他们,这样一来倒是合适了。”
她本来心里还有些犹豫的,宣氏一个女人家,是林家的儿媳妇,他们自家当然是信得过,可要是一直在外面干活儿,日子久了,怎么也要招惹闲话的。
要是村里有人说闲话,事情也就难办了,如果子俊和天阔也在县城,这样一来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看谁还敢乱说什么。
又过了两日林长源和顾泽林才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一回来他就下了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在饭桌上把县城的事情说了。
“爹,天阔和子俊两个已经入了学,今年的束侑也已经交了,我和顾二哥在县城看了一圈儿房子,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院子,离着县学不算远,周围住家的也多,这样的院子住着放心。”
“那院子一共有四间房,虽说并不大,但他们两个人住是足够了,要是后面还能找到同窗愿意一起住,还能少花些银钱,现在是一个月租金三两银子,咱们两家一人一半,已经交了定钱,您看看怎么样。”
子俊在边上听着这些话,心里又是一紧,一个月三两银子,两家人一人一半,那都得一两半银子呢。
这样一来,一年可得花上十八两,一年的束侑也是这边的两倍,这笔账算下来可真是让人心疼。
在县城打算给定金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说了,林长源宽慰他,让他忍了下来,回来再听见这话,心里还是难受。
虽然说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就要好好走,可是看着这银子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还是很为难的啊,这可是家里好不容易挣来的银子,现在花在他身上这么多。
林德正和吴氏听着,老两口半点意见没有,林长富和林长贵没有说话,林德正还跟他们两个说,“老大老二心里也别不舒坦,咱们是一家人,孩子念书给钱那是应该的,子龙子杰以后把书念好了,考上县学也一样去念,都是一样的。”
他又看着林长富说,“老大倒是委屈一些,若是你们两口子心里想不明白,就明明白白的把话说出来,这孩子上学的银子还是可以重新计较的。”
林长富笑了笑,“爹您说什么呢,这样才是应该的,咱们是一大家子,亲近着呢,别把日子过得生分了。”
“我们两口子没儿子,那是我们没福分,家里头这些侄儿念书厉害,我心里也高兴,他们以后能耐了我这脸上也有光啊,再者说,这家里大半的钱都是老三两口子挣回来的,要说心里想不明白也该是他们,我没意见的。”
林长贵也在边上说,“爹,我也没意见,孩子们念书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吧,就算是子龙子杰以后到不了那一步,我也是愿意的。”
看见自己几个儿子都是一条心,林德正和吴氏也十分高兴,只有这样一家子才能过得和睦呢,要是个个都斤斤计较,那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吴氏看着子俊说,“子俊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奶奶知道你心里肯定不舒坦,看着花了这么多钱,你身上也压了重担子,这些你都别管,好好念书就是了,咱们家这么多人呢,供得起你们念书,你五叔当初去县学念书也是花了些钱的,现在到你们了,咱们还是一样供。”
子俊点了下头,微微一笑,“奶奶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读书,绝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林德正想起两日前那事儿,在饭桌上提了,林长源倒是愣了一下,他还记得赵坤,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到乡下来找人了。
“这人我倒是见过的,没想到真的来咱们这儿了,看样子是孩子他娘的手艺当真是入了他的眼,所以才这么费心思。”
林德正说道,“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也问过子俊他娘的意思了,现在就看看你是个什么打算,要是子俊他娘到县城去,估计就不能时时回家了,家里头也要忙一些,可是这样一来,子俊在县城也就有人照顾了。”
林长源直接说道,“都听孩子他娘的意思,若是她愿意去,我是没意见的,她就喜欢掌勺,有这么好个机会哪里能错过了?在那同福楼干上几年也能挣不少银子。”
“到时候手艺练得更好了,也知道怎么管酒楼了,咱们家要是有了本钱,说不定还能自己开一家酒楼呢,这要是一直待在乡下,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吴氏笑着说,“你倒是想的远呐,酒楼是想开就能开的啊,不得要些本钱?不过你既然愿意,过两日那赵东家回来,咱们就好回话了,就让子俊他娘去县城吧,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两个孩子在外头没法好好照顾自己了。”
思其都没想到事情这么容易就决定下来了,她是真为宣氏高兴,有疼爱她的相公,还有理解她的公婆。
这要是落在一般人家,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答应啊,这可是自家的儿媳妇,让她出远门儿去做厨子,平日里还要跟男人打交道,好些人都是很介意的呢。
宣氏自然也高兴,不过她也担心家里忙不过来,“爹娘,我去了大嫂就得领着孩子们做饭,这干活儿也少一个人,要是赶上农忙的时候,家里可怎么忙得过来,这还得好好想想才行的,要是不安顿好了我也不安心啊。”
这倒也是个问题,思其想了想,眼睛一亮,笑着说道,“爷爷奶奶,五叔现在都已经做官了,咱们家忙不过来的时候完全可以雇几个短工帮忙干活儿,忙过那一阵就好了,平日里也用不着。”
这时候家里买丫鬟下人,雇人干活儿什么的都是有规矩的,要是纯庄稼人,家里没个读书的,这么办了还会惹上麻烦呢,要不然先前顾平勇也就直接雇长工干活儿了。
林家现在倒是可以,林长青已经中了进士,这怎么都是说得过去的了。
第409章 待遇没得挑
思其的提议倒是不错,林德正也觉得好,不过他还担心一件事,叹了口气说,“咱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要是突然之间雇人干活儿了,这得招惹多少闲话呀,到时候村里人说三道四的,倒是要惹些麻烦。”
林长源说道,“爹,咱们家活儿干不过来就是得找些人帮忙啊,先前都是顾二叔家里来给咱们帮忙的,也不好一直麻烦人家的。”
“以前是没那个条件,现在老五出息了,咱们也该沾点儿光,这也不是买丫鬟下人回来使唤,让人帮着干活儿我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不给工钱。”
“再者说,咱们也就农忙的时候想想这个主意,平日里的活儿干得过来还是自己干,您说呢?”
林长源这么说倒是也有道理,现在都有那个条件了,也不必处处看别人的脸色,这日子可是过给自己的,也不是拿给人家看的,要是都忙不过来了还硬顶着,那也不叫个事儿啊。
林德正想明白了,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吧,老三媳妇儿,既然定下了你就安安心心的到县城去,把子俊他们两个照顾好,你在县城也别委屈了自己,该怎么过就怎么过,要是能回来就雇车回来看看,家里头这么些孩子呢,一个个的都念着你。”
宣氏十分认真的点头,“爹,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三日之后赵坤果然又来了一趟,这一回林家就给了他准话,要让宣氏去了。
赵坤十分高兴,笑着说道,“我可真是运气好,来这么两回就捞回去一个厨子,挺好,现在事情定下了,咱们也得谈谈这工钱的问题,你们先说说看要多少工钱,若是能办到我绝不还价。”
他一说,大家都没开口,他们都是乡下人,哪里知道这酒楼里的厨子该拿多少工钱啊?
就算先前在崇州开饭馆儿,那也是自己家的买卖,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就连林长源和宣氏也不是很清楚。
思其说道,“赵伯伯,您这不是欺负人吗?我们可都是农民,连县城都没去过几趟呢,哪里就知道那大酒楼里的厨子该拿多少钱,你直接让我们说,这分明就是让我们为难。”
“这要是说得太高了,不显得我们没轻没重的啊?要是觉的少了,您一口答应下来,我娘不是很委屈吗?”
赵坤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指着思其摇了摇头,“你这丫头真是会说话,行了,你们既然不知道行情,我便直接跟你们说吧。”
这同福楼的厨子都是从四处找来的能人,大多数都不用太亲自去谈,底下的人自会把人给找来。
刚刚他让林家自己开工钱,这其实是想显得自己有诚意,没想到倒是忽略了这一点,这小丫头说得也对,他们这些淳朴的农民,连饭馆都进得少,哪里知道这酒楼里厨子的价钱呢,实在是为难人了。
“我那万福楼里厨子不少,手艺有差别,这工钱也有几等,当日我吃过你做的饭菜,味道很合我的胃口,到了同福楼好好做饭,定能帮我留下些顾客,我既然是诚心找来的,也没打算故意压你工钱,一个月八两银子,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你看看怎么样?”
他是跟宣氏说的,宣氏听到这价钱的时候心里都惊了,没想到竟能给这么高,不过她面上却没有露出什么来。
“价钱倒是不错,我们乡下人一个月能挣八两银子,那是做梦也梦不到的,只是这么高的工钱,对我估计也是有要求的,东家还是得说明白一些,我到底能不能做到,现在也好掂量清楚了。”
赵坤笑了起来,“的确也是有要求的,一个月你要拿出两道新菜来,这新菜不一定是别家没做过的,但是味道肯定要有所差别,要能帮我的酒楼留住人,我是生意人,这最在意的还是挣钱,你要是能替我的酒楼挣来钱,你的工钱也会越来越高。”
宣氏心里盘算了一下,这两年她在家里琢磨出了不少菜,这些菜就是做给自己家里吃,她有把握大多数没人做过,这样一来就不成问题了。
“好是好,两道菜也不算多,只是这做菜也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万一我拿不出来,或是这新菜也留不住人,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宣氏一连问了几个问题,赵坤听着并不觉得恼火,倒是很开心,要是宣氏听到一个月八两银子的工钱,直接就给答应下来了,那他心里还得好好想想了。
这乡下的妇人有本事自然是好,可要是一门心思想着银子,做事情不动脑子,那他把人找回去不仅不能帮自己挣钱,估计还要惹麻烦呢。
他笑了笑,“这也简单,一两个月做出来的新菜留不住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只要有好菜出来,那你就能继续待在同福楼。”
这条件可是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给三个月的时间呢,三个月里怎么也能弄出一两道合大众胃口的菜,这样一来也就能继续待在同福楼,要是同福楼的生意因为这些菜更好了,还能多拿一些工钱。
宣氏仔细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错漏了,便笑着点了下头,“那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这价钱已经很高了,我们乡下人拿到这些钱已经很满意,东家十分有诚意。”
赵坤笑着说道,“那这事情我们就这样定下来了,这里是八两银子,第一个月的工钱,就算是我给的定钱了,你看看什么时候合适,直接到同福楼去就行了,这些日子我都会在县城。”
宣氏说道,“我家大儿子马上要去县学念书,三月二十县学正式开学,到那时候我们一起到县城去。”
赵坤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回事儿,林家竟然还有人在县学念书呢,这可是非常有本事的了。
他笑着点了点头,“那好,你们在县城要是没有落脚的地方,我也可以帮忙安排。”
第410章 我会想你
生意人的脑子都转得很快的,他当然也是想到以后,子俊在县学念书,要是以后有出息了,现在他对他们好一些,以后还能从中得些好处。
林长源笑着说道,“住处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就是还有件事要跟赵东家商量一下,我们家孩子,还有同村的一个孩子,他们一块儿去念书,中午要回家吃饭,我娘子该是照顾他们的,如果去同福楼做厨子也就脱不开身,不知可不可以让他们二人到同福楼吃顿晌饭,我们可以按月给饭钱。”
中午时间也忙,这个得提前说好了,把饭菜准备好,去了就能吃。
在赵坤看来这根本就不算事儿,只要宣氏同意去同福楼做厨子,他就算是捡到宝了,直接就给答应了下来。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尽管来就是了,我让人给你们留一处小桌,来了就给你们上菜,至于这饭钱,也不必客气,只要尽心做事,这些不算什么。”
这么一来,所有的事情都给解决了,林家很高兴,没想到在遇上麻烦的时候,倒得来这么一个机会,等赵坤走了,家里还说了好一阵呢,大家都乐呵呵的。
县学三月二十就要开学,现在都已经是十几里头了,时间也不早了,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还得收拾些东西呢。
这两日刘氏也帮着宣氏收拾,就怕有什么没带上的,宣氏有些愧疚,“大嫂,我这一走家里的事情可就都落到你身上了,娘上了岁数,好些活儿她也不方便干了,以前我还能帮衬着,现在就只能看大嫂的了。”
“思瑶也那么大了,好些活儿她也该学着干的,大嫂也别客气,该让她做的就让她去,这姑娘家就得学些手上的活儿,要是什么都不会,以后嫁了人还要让婆家说呢。”
她又想起了思其,叹了口气,“我那小闺女就没法子了,你让她上山下河的她倒高兴,让她做个针线活儿,补个衣裳,比要了命还难受。”
刘氏笑着说道,“行了行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家里这么些人呢,孩子们也听话,怎么也能过好的,倒是你在外头得当心一些。”
“到同福楼去当厨子,听着倒是好,工钱也给得高,可是这女人家出去不容易服人,他们那儿厨子也多,勾心斗角的,你到了那里得当心,别被人使绊子。”
宣氏点了点头,“哎,我记下了,多亏大嫂提醒。”
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三月十七这一日就要往县城去,林长源和顾泽林送他们去安顿下来,然后他们两个再回来。
一大早就要出门,天还没亮透呢,天阔就已经到林家来了,这会儿顾泽林都还在家里,是他一个人过来的。
思其已经起身了,他进了院子见到思其,赶忙就跑了过去。
“思其,你这么早就起来了啊,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思其回头说道,“今日娘和大哥要走,得早早的起来准备呢,我想跟他们多待一会儿。”
子康也已经起来了,这会儿在边上打水,听见天阔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真是个傻小子,要是其儿睡得晚,你来还能见到人吗?
他本来想插嘴的,但是一想想,天阔这一去怎么也得好几个月才回得来了,现在还是不要打岔吧,所以提着水直接往灶屋里去了。
天阔十分舍不得,看着思其说,“县学里不放农忙假,要一直念书,端午是个假,中秋也是一个,不知能不能回得来。”
他舍不得思其,可又不能直接说,只能是这么来表达了,听着怪委屈的。
思其其实也挺舍不得他的,他们现在的感情也不能说是爱情吧,反正互相对彼此都有好感,平时想见就能见到,忽然之间有一个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要好几个月才能见到一面,这会儿要走了,多多少少都会舍不得的。
她倒是没有天阔那么不好意思,心里舍不得也就明说了,微微一笑,“天阔哥,你要走了,我挺舍不得你的,平日里也会想着你,你在县学好好念书,争取早日考中功名,到时候也就不用离得那么远了。”
天阔听到她说她会想他,心里高兴极了,看着思其,“思其,到时候我们不用离得那么远了,你是不是会在我身边?”
他其实是想问问思其,如果我想要娶你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够格?
不过现在思其还小呢,他不好意思问这话,林家五叔都已经做官了,他现在要想娶思其,就必须让自己更厉害一些才行,要不然凭什么娶人家呢?
他早早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中功名,林长青派官之后,他就更是这么想了,要不然自己都没那个脸来林家求亲。
思其愣了一下,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天阔摸了下头,笑了起来,“好,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我一定会好好念书的,我也会帮着你照顾子俊。”
正好子俊从屋里出来了,听见这话就笑了,“天阔,我可比你大呢,你好歹叫我一声哥,到底谁照顾谁呀?在我妹妹面前你可别瞎说啊,到时候还让我小妹以为我给你添麻烦呢。”
天阔笑着说道,“子俊哥,我也就那么一说,咱们俩互相照顾还不行吗?”
平时他难得叫子俊一声哥,都是从小玩儿到大的,也就差那么两岁,不必这么客气,不过这会儿倒是叫了,这是思其的大哥,他跟着喊一声哥,总觉得有点不一样。
天阔在林家一起吃了早饭,等把东西都装上了车,顾泽林也赶着牛车过来了,见了天阔就说,“你倒是跑得快,昨晚上跟你太爷爷说了话,今早上就心安的跑过来了?刚刚你太爷爷还问呢,想说你要是还没走的话,让你去后院说说话,结果你都跑这儿来了。”
天阔一听这话,有些愧疚,“啊,那我要不要回去见太爷爷,这会儿还来得及吗?”
顾泽林笑了笑,“也不必,又不是不回来了,赶紧上车赶路吧,争取早点儿到县城。”
第411章 种子到手
这一回,林长源在县城足足待了三日才回来,把那边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接下来就由宣氏在县城照顾子俊和天阔两个,同时在同福楼做厨子,每月挣的银子都放起来,回来的时候一并交在公中。
家里的活儿该干的还是得干,两日前下了一场大雨,村民高兴坏了,这都盼了多久了啊,就怕老天爷不下雨,这一场雨下得挺透的,把地都给浇透了,接下来种地也要方便得多。
要是平时下雨,大家都赶紧往屋里跑,生怕淋了雨染了风寒,要是病了一场,没准小命都没了。
可是这回下雨,大家高兴坏了,好多人在雨里蹦跶呢。
担心了那么久,天降甘霖,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在外头高兴一场也没什么。
还有人笑着说顾平章看走眼了,今年估计不会大旱,顾平章笑呵呵地说,“我巴不得我看走眼了,我要这名声做什么?咱们地里的庄稼长得好,那才是要紧事呢。”
三月的农活繁忙,宣氏又和子俊离了家,子康和子龙也都去上学去了。
家里少了好几个人,干活儿的确是累了不少,思其他们几个都跟着下地里去了,一时半会儿也没空养蚕。
等把小秧苗种好了,吃饭的时候吴氏就说了,“现在地里也稍微空闲一些了,还是得想着给其儿他们把蚕种买回来,咱们当初买那堰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养蚕,如今桑叶长得好,咱们家倒是没空养蚕了,白白的浪费。”
“养蚕挺挣钱的,其儿他们几个也已经熟练了,咱们家留的那几头母羊也该配了,要不然一直养着倒是白费功夫。”
家里头这些事都是林长源出去办,说了之后他就应了下来,笑着说道,“娘,明日我就去办,肯定不让他们几个闲着,咱们家这些孩子也闲不下来。”
最近思其都觉得挺累的了,休息了两天,蚕种拿回来了,他们又得忙着养蚕,放羊就只让一个人去了,还能顺道弄点草回来喂家里的鸡鸭。
刚刚进四月里就有人来了林家,拉着一车东西,这都是林长青在南边儿置办的。
当时他们走的时候林文翰就已经往家里去了信,让家里帮着准备,所以才这么快,这才不到一个月呢,就已经把东西都给拿回来了,思其都没想到这时候就能拿回来,她高兴坏了。
前些日子才把那仅有的一袋玉米种子给种进了地里,这又拿回来了一大口袋,足有四五十斤呢,思其乐得差点儿笑出声,这要是全给种进地里,今年得收多少啊?
他们家也算是遇到了贵人,这些东西在南边儿都还没有广泛种植,要找到也是不容易的,要不是林文翰帮忙,哪里这么快就能弄到这些?
当初她想着要不要去南边儿走一趟,弄些种子回来,现在想来,就算是自己去了估计也没那么快吧,她一个普通人,又没有门道,上哪儿去找啊?
同时拿回来的还有长生果和红薯土豆,长生果和玉米都挺多的,红薯和土豆就不多了,这两样不好保存,估计当地也不好找到。
还有一个箱子里面好几个口袋,思其打开一看,高兴得差点叫出声来,里面竟然有向日葵的种子!
这个时候可是没有瓜子的,她来到这里之后就没有见过,先前去府城的时候,还特意到杂货店里面逛过,也都没有看见,所以她坚信这个时候没有。
没想到这次拿回来的种子里面竟然有,这些东西一定不能浪费了,她要找个地方好好的地种起来。
这个和其他的经济作物可不一样,那些东西都是简单好种的,只是这时候的人没见过,所以才对这些东西无动于衷。
以后只要有人种了,家家户户都能广泛种植。
可是瓜子就不一样了,这得向阳才行,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种的,一般人家拿到了种子也许还种不活呢。
这个时候她就能发挥用处了,要是自家能种出来一大片向日葵,收瓜子,再把瓜子加工成前世那些好吃的味道,这样一来也就不愁卖钱了,靠着这个就能发家。
她心里又激动又紧张,生怕把这件事情给办砸,那一袋向日葵种子不太多,只有十来斤,她给放起来了。
“奶奶,这个不能吃,先放着吧,这个有大用处,咱们家现在还没地方种,等明年再说,我一定会想办法的。”
吴氏笑着说道,“其儿还明白这些呢,是不是你爹跟你说的?”
思其愣了一下,然后赶紧点头,“是啊是啊,爹老是跟我念叨这些,刚刚我看到这个就想到了,这可是好东西呢,是不是啊爹?”
林长源点了下头,“是啊,其儿这孩子真聪明,我一说她就明白了。”
思其又说道,“现在时间还不算晚,这些东西都还能继续往下种,虽然有些过了季节了,但也不太受影响,最多就是晚一些收。”
有件事她早就在考虑了,现在家里是没什么空地的,种的小麦和豆类等各种作物,但是因为下了冰雹,这些都长得不怎么样,今年天气又有些反常,所以往年家四月就可以收了的,今年估计要留到五月。
但是现在她拿到了这么多新作物的种子,就想着提早把那些收了,收成差一些没关系,别耽误了种这些就行了,这样一来才赶得上时间。
要是今年真的干旱的话,产出来的玉米和红薯土豆之类的就可以帮大家渡过难关。
但是眼下才刚刚下了一场雨,她怕说不动家里人啊,那可是辛辛苦苦种下去的东西,要是提早给收了,都还没长满呢,对于农民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轻易不会做这样的决定。
先前她都还有些信心,不过那一场雨之后,她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爷爷奶奶不用说,那是老农民,要是跟他们说了这事儿,肯定立马回绝,就连她爹她都有点没信心。
但是这些作物已经到了手上,要是不赶紧种下去,到时候又去哪儿收呢?
第412章 艰难的抉择
林长源看出了她的为难,把她拉到边上小声的问她,“其儿你在想什么?你跟爹说说。”
思其抿唇,还是老实跟他说了,林长源听到之后有些犹豫。
“现在要是提早收了,那可真是没什么收成,今年本来就遭了雹子,要是还提早收,这些东西可全毁了,要是这新种下去的东西收不了多少,到时候我们家的日子怎么过?你到底有没有把握啊。”
思其十分郑重的点头,“爹,您放心吧,我有把握,这些东西种下去收成肯定是很好的,而且它们都很耐旱,要是今年干旱的话,它们也能收不少,爹你想想看,要是今年干旱了,再加上年初的那场冰雹,村民还有什么粮食过活?”
“去年还地震呢,本来日子就过得艰难,这时候就得走险招了,咱们提早把地里的庄稼收了,把这些给种下去,要是没干旱倒还好,大家自己家的日子都能过,要是干旱了,咱们种的这些东西可是能救命的呢。”
家家都有些空地的,要是这时候跟村民说让大家把空地都让出来,把这些种下去,当然也够种,可是这会儿没头没尾的,谁肯听你的啊?
土地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谁家都宝贝得不得了,这个办法思其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不成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家先吃点儿亏,把这些先前的作物收了,再把这些种下去,就看看今年下半年到底是什么年景了。
古时候要是遭了旱灾,那可是要饿死不少人的,她想想那场景都觉得瘆得慌。
如果这时候能做些准备,让周边的村民少遭磨难,这也是做善事。
当然了,这对林家也有好处,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林家站了出来,救了大家的命,以后不管怎么样,林家在同心村的地位都稳固了。
就算顾老爷子还是让顾平勇掌权,凭顾平勇一个人,也没法让林家在同心村过不下去。
做事情不能光顾着眼前,还得看远一些,现在谁都说不准呢,眼下看着顾老爷子是对顾二爷爷更看重一些,可谁都知道顾平勇才是顾家的老大,这时候的人比较看重这个,没准儿以后就改变了主意呢?
要是现在不多做一些事准备好,以后顾平勇掌权,肯定会针对他们家的,到时候再想办法可就晚了。
林长源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这事儿得跟你爷爷奶奶他们商量商量才行,大家都得听一听,要是大家都同意才能这么办,其儿,这事儿咱们不能胡来,那地里产的可是咱们这一大家子人的口粮呢。”
思其说道,“爹,我明白这些的,要不然就让我跟家里人说吧,我说得明白一些。”
“可是……”
思其叹了口气,“爹,我都长大了,聪明些有什么不好的,没事儿,也不能总让您抵在前头。”
林长源一想,老五现在到底跟以前不一样了,先前他是怕其儿被人欺负了,现在倒是少了些顾虑。
“那好,你去说。”
思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林德正陷入了沉思,“现在那地里的麦子,菜籽都没长好,现在就收啊?收得了什么,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思其十分认真的说道,“爷爷,现在把粮食收了看起来是很可惜,可是咱们这是为了把地腾出来种更有用的东西呀,这些粮食今年遭了冰雹,本来就长不好了,就算是留到五月里收,那也是收不了多少的,跟现在算起来多不出多少东西来。”
“可要是不把地腾出来把这些东西给种下去,那咱们今年的损失可就大了,五叔这一次拿回来了不少的种子,光这玉米就能种上七八亩地,还有红薯和土豆,这两样加起来又需要五六亩地来种,要拿出这么多空地来,不把先前的庄稼收了哪里行啊?”
林德正还是犹豫,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了,庄稼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提早收庄稼的,能多收一点是一点,现在要让他做决定,在这些庄稼还没长好的时候就给拔了,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拿刀子在心上割,实在是疼得很。
可是思其说的话也有道理,他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玉米家里已经种了一些,有一亩多地,他本以为那些就够了,谁知道又拿回来这么多种子,还要拿出七八亩地来种。
现在都还没有看到收成,就把先前的庄稼给提早收了,要是这东西将来产不了多少,到时候又该如何啊?
这红薯也是,他就只见着种下去,也没见收成,土豆倒是见着了,这个东西能多种,收得挺多的。
他想了想说道,“要不然咱们就把这些土豆多种一些,地还是够的,其他的等等再说。”
这要是平时,思其也就应下了,她也不想跟长辈顶嘴,可是这事儿挺要紧的,林德正不答应她就继续说。
“爷爷,土豆在这些里面收成才是最差的呢,要种也该种红薯和玉米,这两样能收很多,爷爷,我求您了,您就信我一次吧,这些东西当真是能救命的,要是今年干旱,咱们整个村都得靠着这些活呢。”
她又看着林长源,“爹,您帮我说一说啊,这些真的是好东西,不能浪费了。”
林长源在边上劝了几句,林德正却没那么容易说动,他是林家的家主,这个事情太冒险,他不敢胡来。
思其又求到了吴氏边上,“奶奶,我说的都是真的,这些真的是好东西,要不然五叔也不会让人送回来啊。”
吴氏倒是挺相信思其的,她想了想先前的那些事,哪一样不是思其在做决定?这丫头看似随口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用的呢,要不是思其,他们家也不会养蚕养羊,现在收入都不错。
“老头子,咱们就听其儿的吧,我觉得这丫头说得对,守着这些庄稼也收不了多少,还不如冒险把这些东西种下去,要今年真的干旱,也就打不了多少谷,说不定到时候真得靠着这些东西活呢。”
第413章 提前收庄稼
吴氏都这么说了,林德正就有些动摇,不过还是犹豫,这可不是轻易能做的决定。
几个孩子也在边上帮着思其说话,梦环说道,“爷爷,思其姐姐可聪明了,每次都是她出的好主意,我们都想不到呢,我觉得思其姐姐说得很对,要不然咱们就听思其姐姐的吧。”
梦珠平时不怎么说话,这会儿也帮着思其说,“爷爷,思其也是为了家里好,她肯定是知道这样做能收很多粮食,所以才这么说的,现在五叔都已经把种子送回来了,咱们要是不种,放在那里也是浪费。”
林德正抬起头来看着几个儿子,“你们都说说看,要不要听思其的,要是这么干的话,咱们现在就得动手了,把遭灾严重的先给收了,先把要用的地给腾出来,其他的留到五月,你们看怎么样?”
林家一共就四十来亩地,这一半多都是要种水稻的,剩下的也就不到二十亩了。
按着思其的说法,把这些东西给种下去就得十三亩地左右,这样一来,现在地里种的那些庄稼大半都要赶紧收了。
玉米和土豆是现在就要往地里种的,红薯还要种到五月里,到时候直接剪藤去种,所以现在必须赶紧腾出十亩地来。
林长源肯定是答应的,他当然要支持自己的闺女,他知道思其梦里那老婆婆的事,所以看思其这么有把握,他是相信自己的闺女的。
林长富和林长贵并不知道这些,这会儿和林德正一样,都有些犹豫,思其的确是聪明,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可她再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罢了。
连庄稼地都下得少,真的知道怎么种庄稼吗?
会不会是她一时心血来潮,就觉得这些东西种出来能救命,但其实自己也没什么把握?
思来想去,林长贵还是决定相信思其,要不是思其给他出主意,他也做不出来鱼笼,还有连盖,这些都是这小侄女的主意,她的确是很聪明,这一回也许真的该听她的呢。
“爹,我也想听思其的,今年要是干旱的话,就算是把现在地里的那些庄稼好好的收回来咱们也是活不下去的,还得上外面去抢粮食回来。”
“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现在就该这么做,万一风调雨顺的,庄稼不受影响,那咱们地里还能收不少谷子,这些东西种下去,就算是收成没那么高,肯定也比现在地里的那些好啊。”
既然林长贵都这么说了,林长富也就没什么意见了,他也点了头。
既然是这样,林德正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一拍桌子决定了,“那好,这回咱们就听思其的,先腾出十亩地来,把这些要紧的赶紧种下去。”
思其很高兴,总算是答应了,现在都已经进了四月,把地腾出来还得耽误几天,要是太晚了,庄稼都已经长不好了呢。
现在她也顾不上跟家里人隐藏自己了,反正该说什么就说吧,聪明就聪明,这又不是贬义词,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是实在说不过去就推到她爹身上,反正她爹早些年出去闯荡过,在外面见了什么家里人又哪里知道,再不济还能说是向五叔讨教的呢。
现在各家都在好好侍弄着地里那些庄稼,就希望能多收一点粮食,可是林家一反常态,竟然开始收庄稼了,前面收了,后面立马就有人翻地,大伙儿都看愣了。
就连顾平章都摸不着头脑了,在路上遇到林德正,还拉着他问了,“你们家这是做什么呢,现在收庄稼能收回来什么?这不是浪费东西吗?”
林德正干活儿也累了,放下扁担擦了把汗,笑着说道,“二哥不知,前日老五从南边儿弄了些种子回来,我想着这地里本来也就那样了,还不如趁着这天儿不算热,把那些东西给种下去。”
“二哥你看年景可看得准得很呢,你说今年干旱,我这心里一直惦记着,就怕真走到了那一步,还是得早做准备啊,一家子商量了一下,就这么定下了,赶紧把地给腾出来。”
顾平章听了这话,也就没那么担心了,笑着点了点头,“好,既然是老五拿回来的,那肯定是好东西,且看着这年景如何吧。”
村里不理解的人还是很多的,有些人说话尖酸刻薄的,听进耳朵里还真不让人舒坦,不过林家也没多说什么,反正闷头干活儿就是了。
这几日家里所有人都下地去干活儿了,一股脑的把庄稼给扯了,还得把地翻一遍,这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蚕种也已经买回来了,这也得顾上才行,思其都后悔了,早知道种子这么早拿回来,就该晚一些拿蚕种的,现在两头都忙。
婉容和思瑶待在家里,这几日也不做绣活儿了,除了照顾子辰和做饭之外,她们两人也要帮着照顾蚕。
一大家子都下地干活儿了,干得还是很快的,腾出来几亩地了,思其就跟吴氏等人一起开始点玉米了。
玉米要点得稀疏一些,要不然以后长高了散不开,这样反而影响产量,这样一来,一亩地只需要四五斤种子就够了。
但是前世种玉米的时候,玉米种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就要省一些,现在这些种子直接拿回来就用,要保证发芽率就得多丢一些,所以一亩地得用上六七斤,林长青让人送回来的那几十斤最多种七亩地。
土豆也得抓紧时间种下去,还有红薯,全部得刨坑种上才行。
这些都是新作物,以前家里没接触过,思其才明白怎么种,所以处处都要她帮忙,教会了也就好了。
一连干了五天,所有的种子全部都给种下去了,地里收回来的那些庄稼还堆在院子里呢,还得慢慢清理,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也只能是浪费了。
这几天完全就是在抢时间,所有人都累得不轻,林长源力气大,干活又快,所以他出力最多,就连他都开始叫苦了,孩子们就更别说,一个个的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第414章 老天不下雨
这段时间就林家忙,这个时候是没那么多农活干的,大秧都还得等上几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挺闲的,偏偏他们累成了这样。
吴氏说道,“这几日大家都累了,好好歇一歇吧,接下来又该插秧了,多的是事情忙呢,今年可真是够累人的。”
思其笑了笑,“奶奶,咱们累了不要紧,只要今年收成好,那就是值得的。”
吴氏想让思其他们几个孩子在家歇一歇,可是现在蚕种也已经孵出来了,那就得好好侍弄着,接下来又要去摘桑叶了,事情多得很。
吴氏想着都挺累的,也不知道他们家这些孩子哪儿来的那么多的精力,感觉每日做不少事情,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歇了一晚上,起来还是干劲满满的,这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了,她都怕这些孩子累出个好歹来。
这会儿刚刚从外面收工回来,大家都坐在院子里歇气,一会儿又要去忙活别的了,吴氏笑着说道,“咱们家其儿可真是聪明,这回种庄稼,其儿一直在边上出主意,我都弄不明白呢。”
思其到蚕室里去了,这话她听见了,却没应声,林长源笑了笑,“娘,这孩子打小就机灵,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爱问我,也就是随口跟她说说,没想到她都往心里记着了。”
林长富在边上说,“也是可惜了,其儿是个丫头,要是个小子的话,送到学堂去念书,没准儿比老五还有出息呢。”
思其在里面听着,笑了笑,谁说姑娘家就不能有出息了?等着看吧,她以后也会有出息的。
接连而来的农活让大家来不及喊累,还没有歇顺气呢,又开始要栽大秧了,这也是耽误不得的,好时候过去了,就得耽误庄稼生长,收成也会变差,他们可不敢冒这个险。
这时候家里养的蚕也到了最能吃桑叶的时候,几个孩子每日又要放羊又要喂蚕,忙得不得了,家里头所有的事都交给了婉容和思瑶,其他孩子都忙着外面的事情了。
干了几天,实在是有些干不动,林德正跟几个儿子一商量,就决定到镇上去请几个长工回来帮忙干活儿。
第二天林德正就到镇上去把人给领回来了,这些人就是专门干这些活儿的,谁家要用人就到镇上去找,都在那儿等着呢。
平时要便宜一些,赶上农忙季节,价钱就要稍微贵一点,现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一天得给上六十文钱。
林长源一共找了四个人回来,这样一来,家里的活儿就能干得快一些了,就是要给些工钱。
林长贵还是隔一日就要往镇上送一回鱼,翠仙楼的这买卖做得挺好的,那掌柜的是个靠得住的,从来也没有少给过银子,所以家里尽管是忙,这生意还是接着做下去了。
卖鱼挣回来的钱贴补找长工干活儿的钱,也差不多了,这样一想,心里就能舒坦一点,至少不用从家里往外拿钱啊。
好在先前下了一场透雨,要不然这田里一点水都没有,秧苗都没法插,现在这样子也不如往年,但好在不是干的。
那一场透雨之后就没有再下过雨了,先前大家都挺高兴的,这几日又开始着急了,这太阳是一天比一天大,地里的水分也越来越少,越干活儿越让人急躁。
大家都顾着今年的收成,所以林家从镇上找了长工回来干活儿的事也没在村里掀起波澜,这要是平时,又得有人阴阳怪气的嘲讽人了。
今年顾平勇倒是老实,也没找人干活儿,也没偷懒,到了能插秧的时候就领着一家子下地了。
他的地多,就算是没耽误功夫,那也是干不完的,林家这么多人,地还比他少几亩,这都得到外面去找人回来帮忙干呢。
顾平勇今年不是不想找人干活儿,是实在没办法了,先前他还能硬气一点,老二一家不帮忙,他就花钱让村民帮忙。
可今年没办法了,去年遭灾,把家里的银子挥霍得差不多了,还靠着卖粮食才把年给过了的,今年他哪来的银子找人干活儿啊?不就得自己干了吗?
他心高气傲的,知道林家今年找了人回来干活儿之后,依旧是气得不轻,可他没什么办法,现在他已经没那个本钱跟林家对着干。
秧苗下了地过后,一直都不下雨,眼看着那田里的水都干了,大伙儿急得不得了,都想着要不要摆祭坛求雨了。
思其可不信求雨这一套,要不然对不起她前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过她现在还真是挺着急的。
其他的庄稼都已经种下去了,但是红薯还没种,先前把红薯埋起来,那是为了让它发红苕藤,这才是留种,到时候把藤剪成段,然后才往地里种。
可是这必须要土足够湿润才行,现在土里已经很干了,完全没办法种,如果一直都不下雨的话,就得挑着水去地里浇。
好几亩地呢,挑水去浇透了,那得多少水呀?
今年看样子是要干旱的,自家堰塘里的水位也在下降呢,情况不容乐观啊。
天这么干旱,端午节大伙儿都过得没什么兴致,眼看着年景不好,集市上的东西也越卖越贵了,刘氏赶集买了些红枣回来包粽子,价钱整整翻了一倍。
眼下所有人都是着急的,旱灾带来数不尽的痛苦,上一次干旱也才没几年,这又要来一回,大家都怕了,赶紧往家里囤东西,所以这价格是成倍的涨。
天越来越热,老天爷也没下雨的意思,顾开明做主,在村里祠堂摆了祭坛,还杀了一头肥猪祭祀,可是用处也不大,一直到五月中旬都还没下雨。
思其开始焦躁了,端午前后就应该把红薯种下去了,现在天气越来越干,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啊?
村里一大一小两个堰塘,小的那个已经是他们家的了,里头的水随便用,可是那水位在下降,家里人也舍不得,想留着浇田。
要是从里面取水来浇地的话,又得费不少水,这个决定比上次提前收庄稼还要难,思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第415章 难得的雨
都快到五月二十了,这一日睡到半夜,外面忽然开始打雷了,全村人都醒了过来,赶紧跑到外面看。
打了好一阵雷也没有下雨,好些人都开始喊了,“老天爷,你可别这样啊,干打雷不下雨,这不是逗着大家玩儿吗?”
这大半夜的,大家都不想回去睡觉,就想看看到底下不下雨,过了好久,雨总算是下下来了,所有人都很高兴,思其也松了一口气。
“爷爷,要是今晚上雨下得大,明日地里就差不多了,咱们得抓紧时间把红薯给种下去,那东西耐旱,就算是之后雨水少影响也不太大,就是这刚刚种的时候得下透雨才行。”
林德正笑着应下,“好好好,希望今晚雨下得大一点,明日咱们抓紧时间,上地里干活去。”
这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晚上下了雨,早上路面就能干,要是再晒上一天太阳,那好不容易淋透的地表面都要硬了。
思其以前最讨厌半夜下雨,吵得她没法睡觉,不过今日听着这雨声倒是觉得格外安心,睡得更加香甜了。
孩子们睡了个踏实觉,大人们就没睡沉,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就想知道雨下得到底大不大。
雨虽然不算太大,可是下了挺久的,一直要到早上了才停,这样的程度,地也浇得差不多了。
红薯藤都已经发起来了,第二天大家一起下地,按着思其的意思,连着细根把红薯藤剪成段。
两个人留在这里剪藤,其他人就到早就准备好的地里去了,栽红薯需要先把地里的土垒成垄,红薯就栽在垄上,这样子下雨不会把红薯沤坏,也更方便生长,收成更好一些。
这些办法要不是思其来教,大家根本就不会,就算是拿到了红薯,探究出这种种植的办法来也需要好多个年头呢。
村里头其他人这时候就要开始收四月里就该收的那些作物了,林家已经提早收了,这时候他们最要紧的是种红薯,这些红苕藤要是剪得很一点,差不多够种五亩地。
这就得节省一些了,千万不能浪费,现在多重下去一株,将来收获的时候可就要多收不少红薯呢。
今年林家可真是怪了,每次干的活儿都跟别人家不一样,村里好些人都十分好奇,不知道他们家在做些什么。
这次要种好几亩地的红薯,那些藤直接种进土里,看着要死不活的,感觉没什么用处。
大伙儿都看不明白了,也有人好奇心重,就拉着林家的人问,“婶子,你们家这是在种些什么呢?这是去哪儿弄来的东西,就这么种进土里,能收个什么东西出来?”
“今年年景可不好,你们别瞎来呀,到时候没粮食吃,大家都得顾着自己,咱们就是想帮忙也帮不上啊。”
刘氏笑了笑,“放心吧,都是各家顾着各家,今年年景不好,粮食收成差,所以才想了些新的法子,没准儿到时候还能填饱肚子呢。”
那人一听这话,还以为他们是要直接把这些种出来的藤拿来吃,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直接吃进肚子里也不怕毒死吗?
那人摇了摇头,“哎,反正我也劝了,你们非要这么做也没人说得了什么,这可是你们自己家里的地,这么好几亩地呢,就拿来种了这些东西,可真是浪费东西啊,这还是几块好地,种什么不好。”
来劝的人也不少,到了这个时候林家也没什么好瞒着大家的,以前种长生果有人问,他们不好直说,那是怕自己家好不容易找到的种子被人拿了去,还想着提前挣一笔钱。
这回可不一样,这是救命的东西,他们也就直说了,可是大伙儿不信,看着那几亩地的树藤,这能有什么用处?谁也想不明白。
到了这个时候,地里的活儿就干得差不多了,下半年只需要好好经营,等着七月里收了稻子,然后又要腾出田来,种下一季的油菜什么的。
今年林家种了很多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都得好好经营,地里的活儿一直都很多,可真的是忙坏了。
下了那一场雨之后就再也没下过雨了,村里两个堰塘的水都在不停的减少,天气又比往年家还要热,这家里头井水都已经浅了不少。
各家各户都过得不舒坦,天气这么热,这要是往年还能弄些水浇在自己家院子里纳凉,今年可真是舍不得了,那堰塘里的水浅得洗衣裳都不好洗了。
往年六月里还要往秧田里放水,今年哪里有水来放啊?田里都已经很干了,看着那样子,不敢影响收成,各家只能挑着水往田里倒。
林家自然也不例外,林家的几块田离着村口比较近,从大堰塘挑水要近得多,可是因为自己家有一个堰塘,他们也就不好意思从大堰塘里挑水了,林长富和林长源每日担着水桶从村上头挑水到村下头来浇地。
上面堰塘周围也有两块田,其他的都是别人家的了。
那些人的田离着近,就想着从他们堰塘里挑水,但是又不好说,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来,说是从他们这里挑水浇地,林家在下面的几块田就可以挑大堰塘里的,算是还了他们家的。
林长富觉得没什么,随口就答应了,让人先从自家堰塘里挑了水,当他们从下面大堰塘挑水的时候,有人就跳出来骂人了,说他们林家没良心,自己家占着一块堰塘,还要跟大家抢水,实在是可恨。
那些话骂得实在是难听,在这种困难的时候,人性的丑恶也就露出来了,大家都是顾着自己的。
林家被骂的时候,先前那两家人也听见了,可他们什么话都没说,这时候站出来不是一块儿被骂吗?
而且自己也有私心啊,左右林家堰塘里的水都已经挑了,让他们不挑下面的,不是能多省些水吗?
吴氏也想明白了,这事儿就当自己家吃亏,她说了自家的人,让他们别再去挑水,也就算是过去了。
天气热得人心烦,没必要再给自己找些烦心事。
第416章 水不够用了
这件事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这么闹过一回之后,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再跟林家提从堰塘里面挑水了。
先前想着都是一个村儿的,虽然说这也是规矩,自己家的东西自己家才能用,可人家都提了,你总不好不答应吧?现在没人再提这茬,倒是方便了许多。
就算是有一个堰塘,那里头的水也是有量的,老天爷又一直都不下雨,就靠着这堰塘里的水去浇那二十亩左右的田,如何能够啊?
林家都还算是好的,现在堰塘里还有不少水,下面的大堰塘都已经快到底了。
天气越来越热,老天爷半点下雨的意思也没有,祠堂又祭祀了一回,还是没有用处。
这个季节好多人的土都是空着的,没种太多东西,所以他们只需要操心田里就行了。
而林家就全都要操心,还有十几亩的新作物呢,那些东西虽然说耐旱,但也不是不需要水的,晒了这么久的太阳,都已经不太好了。
思其提出要从堰塘里挑水浇地,林德正又是一阵心疼,“咱们家田里也干得很,要是一直都不下雨,这还有一个多月才能收谷子呢,那些水供着田里都不够。”
思其说道,“爷爷,咱们先前也是下了好大的决心才种的那些东西,现在都快要干死了,怎么能不浇水呢?要是都死了的话,先前的那些苦心可全白费了。”
林德正说道,“可是也不能不管田里,这稻谷才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家家户户都以稻谷为正,咱们家折腾这些东西真的能有出路吗?”
思其知道这会儿跟他讲大道理也是讲不明白的,其实这些耐旱的庄稼需要不了那么多水,要是用堰塘里的水来供着,将来收成不会太受影响。
可是就算那些水全部弄到田里去,今年的水稻产量也会受影响的,权衡之下,当然是利益最大化。
她也不怪林德正,这是老人家,没见过这些新东西,有顾虑很正常。
可是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一步,她也不能轻易就放弃了,眼下看来,干旱那是肯定的,所以这些东西的用处会更大。
禾粟都是老百姓的命,不顾水稻而去管别的,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决定,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就得玉米红薯才能救命呢!
思其也实在是没办法了,她知道林德正不是轻易能被说动的,他是林家的当家人,管着这么一大家子的生计,现在家里虽然是有些银子,但要是真的闹了旱灾,就算是有银子也不容易买到粮食,作为家主,他必须为一家子的口粮考虑。
她低着头,咬了咬嘴唇,然后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的掉下来,然后再抬起头来,大家都看得一愣。
林德正有些心软,赶忙说道,“其儿,你这是做什么呢?可别哭。”
思其流着眼泪说,“爷爷,算我求求您了,我真的知道,这些东西才是好东西,能救家里人的命呢,我不会害了大家的。”
“今年就算是好好种水稻肯定也收成不好,既然如此,咱们就该心狠一些,好好养着其他的那些庄稼,现在这个时候,该冒险以其他的庄稼为重才是。”
林德正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肯定是不想点头,但是看着思其哭成这个样子,他又很难受。
思其干脆跪在了他面前,“爷爷,您信我吧,我真的知道那些东西是好东西,这样才不会让咱们饿肚子。”
她也是没办法了,要是能讲道理,谁愿意跪下啊?虽然这是自己的长辈,可是这样解决问题实在没出息,哎。
林德正看着她说,“其儿,你一直都在乡下长大,这些东西见都没见过,你又如何知道能长得好?”
“我就是知道,有人告诉我的,我……”
林长源听着这话,就怕思其一着急,把自己做梦梦见一名老婆婆的事情给说出来,虽然都是家里人,但是他也担心。
他赶忙接过了话茬,“爹,上回到县城去,遇到了几个路过的商人,在路边说了会儿话,估计就是那时候知道的。”
思其点了点头,“对呀,他们在南边儿做买卖呢,正好说起了这些,都说这东西长得很好,就是咱们这边没种的,爷爷,咱们种出来了以后大伙儿也会跟着种的,这样一来就不怕饿肚子了。”
林德正还是半信半疑,道听途说的事不能全信,不过思其有一点也说对了,就算是把堰塘里的水全拿去浇地,那田里的稻谷也是要受影响的,今年的产量肯定没有往年高就是。
见他还有些犹豫,林长源在边上说,“爹,其儿说的话也有道理,咱们辛辛苦苦把那些庄稼给种下去,现在总不能撒手不管吧?要不然堰塘里的水就先用来浇地,这几日田里也浇得差不多了,缺水的话,我辛苦一些,担着水桶去河里挑水。”
林长源不管怎么样都是信任自己闺女的,就算是不知道她梦里那老婆婆的事,看着闺女这么难过,他肯定也会帮她。
思其很是感动,听着他要到山那头的河里去挑水,又觉得自己说话有些任性了,那么远呢,走一趟才挑两桶水回来,倒在田里立马就看不见了,连个坑都填不满。
林德正心里犹豫极了,又觉得孙女说的话有道理,又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莽撞,这要是耽误了一家人吃饭,到时候又该如何啊?
“行,就听思其的,我想明白了,反正地里庄稼肯定要减产,还不如赌一回,老三媳妇儿在县城,她向来是个机灵的,看着今年年景不好,粮食开始涨价,在县城估计也会帮助置办一些放在那里。”
他一说林长源就想起来了,赶紧点头,“对,先前我回来的时候子俊他娘还说呢,要是天不下雨,那就得买些粮食,还说县城好买一些,有空她得出去看看,爹不说我都忘记了。”
林德正松了口气,“那好,老三媳妇儿既然是想着这事儿,那肯定能给办好了,咱们家还有些银子,买一些粮食在那里放着也行,总不好饿了肚子。”
既然已经有了后路,林德正也就应了思其的意思,挑堰塘里的水去浇地。
第417章 挖土豆
这个时候玉米,红薯这些都需要水分,天气干旱,没有降水,现在地里都已经开裂了。
这种时候就不能顶着太阳去地里浇水,只有早晚的时候去,要不然那水到了地里,被热气一冲,还容易把庄稼给热死。
这几日林家男人们都起得很早,挑着水桶去堰塘里担水浇地,把自己家那十几亩新作物都给浇了一遍。
周围的邻居知道他们起得早出去担水了,还有人偷偷跟在后面看的,就怕他们从大堰塘里浇水。
村里人都知道林家现在挑水在浇地,全然不管自己家田里的庄稼了,大伙儿在背地里都说他们疯了,这种时候还不知道轻重,就由着自家孩子胡来。
思其每日跟在后面干活儿,林家的大人都听她的,大伙儿自然也看在眼里,一来二去也就知道这些都是她的主意了。
林家那小丫头的确是聪明,这一点不假,好多人都是知道的,可是他们不认为在这种大事面前,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能做得了什么主。
还有人在背后说呢,“我看那林家老叔是活糊涂了,竟然把这种大事交给一个孩子来做主,你瞧瞧他们家,现在干的是什么事儿啊?自己家田里的稻子都快要干死了,竟然把那些水挑去浇地,这什么意思啊?这是不想要地里的庄稼了?”
“要真是不想要了,还不如把那些水让给大伙儿用,他们家倒是下手快,把堰塘给买了,现在不允许别人用堰塘里的水,这可真是太过分了,当初我要是知道的话,没准还把银子凑一凑,把那堰塘给买了呢,自家有个堰塘有什么不好的,里面还能养鱼,他们家卖鱼都卖了不少钱了。”
旁人听着这些话,自然也要附和几句,“怪咱们自己想不了那么长远啊,你说说他们怎么就想得那么远啊,当初悄没声的就把堰塘给买了,咱们只有羡慕的份儿,还有什么法子啊?人家可拿着衙门的地契呢。”
把地里的水浇遍了,看着那些庄稼好好长着,大家也就放心了,田里也得照顾着才行,林长源只要有空就会担着水桶到河里去挑水回来,每次都拿的是最大的桶。
天气这么热,水蒸发得快,再加上各个村里都没什么水了,好多人都到河里去挑水,所以那条小河里的水位也在不停下降,情况不容乐观。
村里这么多人,家家户户都赶着去挑水来浇地,生怕自己家的庄稼长不好,一来二去的,村底下那大堰塘里的水很快就见底了,水桶扔进去都打不上一桶水来。
林家的堰塘里倒还有些水,不过还养着鱼呢,现在那些鱼都在浅水里面活。
林长贵也跟翠仙楼说好了,他们每日要是鱼要得多的话,也可以多送一些,要是自家养着,一直不下雨,堰塘里的水也会干,到时候这些鱼全都活不了,还不如现在赶紧卖了。
现在正是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到了七月下旬就可以开始打谷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缺水。
村里人把堰塘里的水挑干了之后也只能到河里去挑水,这样一来,河里也很快就没水了。
思其一直都在村里没出去,但是她猜想这一次的干旱应该是大范围的,要不然那条河不应该干得这么快才是。
别处也没水了,这个地方又在不停的挑水,所以水位才会飞速下降。
他们家堰塘里也没剩多少水了,好在是把土里那些庄稼都浇过的,要不然早就干死了。
堰塘里还有些鱼呢,现在也不敢再继续往外面挑水了,要是一直不下雨的话,那些水迟早会干,可是能多留一天是一天。
家里还养了些鸭子,以前能到家门口的水坑里玩儿水,现在也只能是干着了,太阳晒着,连门都不敢出去,看着也怪可怜的。
这些鸭子养着还得喂东西吃,吴氏就做主,把鸭子都拿到集市上去卖了,自己家杀了两只吃,这样倒也省心了。
六月下旬,早种的那一批土豆就能挖了,林家拿上箩筐到地里去挖土豆,这有将近一亩地,多去几个人的话,半天都要不了就给挖完了。
这块土就在村里,周围都有不少人在干活儿,见他们拿着箩筐去了,好些人都好奇地围过来看。
大家一直都在讨论林家地里种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好不容易见着他们去挖了,当然得看看热闹才行。
土里已经很干了,锄头都得使些劲儿才能把土给挖开呢,这就得挖得深一些,要不然会把土豆给挖坏的,一大块土直接给挖起来,然后再用钉耙一点点的把土给敲掉,将其中包裹着的土豆给摘下来。
家里几个大男人力气大一些,所以他们就在前面挖,吴氏带着孩子们在后面捡土豆,这活儿干久了也挺累人的,腰酸得不行,所以还带了小板凳,坐在土里捡。
一人面前放一个箩筐,捡了土豆就往箩筐里面扔,让思其高兴的是他们村里这土质还挺适合种土豆的,这些土豆尽管有点缺水,但还是不小,结得也不少。
捡不了多远一箩筐就已经满了,然后再拿一个箩筐过来,他们一共挑了十个筐到地里来,没多久就已经满了六个。
吴氏喊了一声,“老三,你先丢会儿手,把这些先挑回去,要不然我们这儿放不下了。”
林长源点头,把锄头放在一边,拿着扁担过来挑了。
周围有看热闹的,一名妇人笑着说道,“嫂子啊,这到底是啥好东西呀,一直也不知道你家里这种的到底是什么,还以为上面要结果子呢,谁知道竟然埋在地下,这一颗下面藏着不老少呢,这东西能吃吗?”
吴氏笑了笑,“能吃,当然能吃,不能吃费那个力气种它做什么啊?今年年景不好,都得攒点儿口粮在家里。”
另外有一名妇人,脸皮要厚些,笑呵呵的说道,“林婶儿,这东西咱们也没见过,你们这都挖出来了,要不然送些给咱们尝尝吧?”
第418章 粮食减产
话还没说完呢,她就已经伸手要去拿了,吴氏看了她一眼,“我们也刚刚开始种,又不知道有没有毒,还是别了,到时候吃出个好歹来还担不起这个责呢。”
当初他们种的时候就有人在边上念叨,说什么林家想钱想疯了,不知道什么东西都往地里种,也不怕被毒死,当时说这话的就是这个人,吴氏可没忘,一直记着呢。
直接被怼回去了,那人也不好意思再伸手,撇了撇嘴,“有什么的啊,我不过就是没见过,我还不想要呢。”
见状,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再提了,其实他们也很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味儿啊?看着这个样子应该不难吃才对。
而且这东西产得也太多了吧,看着不大点儿地方,竟然挖了这么多出来,这样下来,这一片地得弄多少回家呀?
要这东西真能吃的话,能抵不少口粮了呢,怨不得林家不管那地里的庄稼,原来人家心里早有打算。
大伙儿不得不服气呀,怪不得人家日子越过越好呢,瞧瞧,你没想到的事人家早就想到了,有底气着呢。
五月里下过一场雨之后就再也没下雨了,这眼看着要进七月了,地里干得不行,秧田里都已经干了老长的裂缝了。
再这么下去,今年的收成可就完了,现在已经受影响了,就算是现在下两场暴雨,地里的水稻也长不好了。
河沟里的水也已经干了,林家堰塘里也已经见底,鱼都已经卖给了翠仙楼,那么多鱼翠仙楼也要不完,林家自己拿回家杀了,村里一家人还送了两条呢。
倒是可以自己抹盐晒着,不过今年算是灾荒年了,镇上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柴米油盐都不例外,自己晒着没准儿还要亏钱,还不如直接拿来送人好,怎么说也有个人情在。
今年年景不好,思其他们养了一茬蚕之后也就没再养了,怕养不活,羊也没养,那几头母羊已经配了,也快下崽了,得留个心。
自家井里的水也已经很深了,绳子都得做长一些才能打到水了,孩子们现在都不敢把衣服弄脏,这样还得洗,太费水了。
以前夏天的时候,隔日还要擦一回澡,今年也都把时间延长了,要是一直这么干旱下去,喝的水都成问题,哪里还有洗澡水呢?脏一点就脏一点吧。
现在虽然喝的水还有,可是看着外面那些太阳都觉得口干舌燥的,实在是难受。
就这么挨到了七月下旬,这就要开始打谷了,往年家这时候大伙儿都很高兴的,因为这几年年景都不错,打谷就代表着丰收,自家粮仓要填满了,谁不高兴啊?
可今年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地里的稻谷比往年矮了不少,上面结的稻穗也都是干瘪的,就算是都打回家也没有多少东西。
而且今年天气特别热,顶着烈日在干涸的田里割稻穗,太阳能把人给晒化了,村民们叫苦不迭。
不管怎么样都得把地里的庄稼收回去才行啊,这个时候最忙的就是这件事了,往年忙那是值得的,因为能收东西呀,今年忙心里就挺憋屈的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顾平勇可真是愁坏了,去年他们家为了过年,卖了不少粮食,就想着今年收了谷子就不缺吃的了。
可是今年这年景成了这样,收不了多少东西回去,他们家就算是人少,吃到明年也够呛。
想着别人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是没卖粮食,但是地没有他们家多,收的粮食本来也没有多少,仅仅够自己家吃而已,今年闹了旱灾,还不是一样缺食少穿的,这么一想他心里就舒坦多了。
今年干活儿大家都没有兴致,闷头不语的,只管着收自己家的粮食,收回家了事。
因为今年的稻穗不饱满,晒干了之后用连盖打都没那么方便,这又增加了工作量,可也没办法,总不能不要了吧?
别人家里就顾着打谷就行了,林家还有另外一件事,最早种下去的那一亩多地的玉米也能掰了,这也是第一次掰玉米,家里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呢。
思其一一教过,大家也就懂了,一人背个背篓,穿梭在玉米地里,这滋味儿可真是难受,比打谷还要累。
玉米杆长得很高,人走在里面叶子就在脸上扫来扫去的,上面还带着毛,还好他们都是干活干习惯了的庄稼人,这要是没怎么下过地的,在里面走上一圈,这身上就已经受不了了。
孩子们平时下地下得少,干了一天之后身上就起了很多红疹,吴氏看着心疼死了,赶紧说道,“就不该让你们去的,瞧瞧,这身上都成什么样子了,痒不痒啊?是不是得抹点药膏?”
梦珠和思其他们几个都跟着去了的,就那么一亩多地,大家一起干,一天就给收回来了。
思其笑了笑,“奶奶,这没什么的,过几日就好了。”
吴氏说道,“老大媳妇儿,晚上烧上一锅水吧,让孩子们擦擦澡,这身上太难受了。”
现在家里的水可金贵得很呢,大人们都已经不洗澡了,刘氏听着这话还是应下了,孩子们这样,她也心疼啊。
林德正看着后院仓房里放着的那些玉米棒子,十分高兴,笑着说道,“真没想到这东西能产这么多,也就扔了那么几粒种子下去,好好种出来,竟然结了这么多棒子,这个到底怎么吃啊?”
思其笑着说道,“爷爷,等晒了之后就得把上面的玉米粒全部剥下来,然后用石磨给撵了,咱们自己也能吃,又能喂牲口,用处大着呢,这里面的玉米芯儿还能当柴烧。”
这么听下来简直通身都是宝了,林德正笑着点了点头,“好,的确是好东西,当初得亏是听了其儿的,要不然咱们可真是亏死了,真要守着那地里的稻谷,来年都得饿肚子。”
现在家里都还有七八亩地的玉米,一亩多地就收了这么多,接下来那些收回来可不得了了。
那些种得稍微晚一点,所以也要晚一点去收才行,不过也等不了多久了。
第419章 请顾家帮忙
把那些玉米收回了家,又得去挖长生果了,今年还是种了的,这东西这么挣钱,就算是年景不好也得拿一片地给种了才行。
去年只留了一百来斤的种子,种了三亩地,按着产量来算的话,今年要是收成好能收一千斤左右干的长生果,可是天干旱,估计产量也要打折扣。
掰了玉米又挖长生果,村里人都看呆了,今年收成不好,大家的活儿都干得挺快的,林家却一直都在忙活。
晚上回到家,思其说道,“爷爷,往年家顾爷爷家里都来给咱们家帮忙,今年怎么不来了啊?”
其实她知道是为什么,因为她五叔做官了,现在林家又种了这么些新的东西,先前村里人都尖酸刻薄的,这会儿倒是好些人羡慕。
顾家挺明白这些道理的,大家都盯着呢,他们不想这时候凑上来,会被人说闲话,说是他们故意贴上林家。
林德正这人老实本分,想不了这么多,思其说出来也就是给他提个醒,这么多年的交情呢,可不能因为这些事就生分了,顾家的确是不好主动凑上来帮忙,可要是林家自己去找他们来帮忙,那就不一样了。
她引导着林德正想到了这一点,林德正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啊?”
吴氏在边上说,“老头子,咱们家的确是挺忙的,明日你就上顾二哥家里去,好好跟他们说说,问他们能不能过来帮帮忙。”
“咱们家今年收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吃,今年收成不好,来年肯定缺粮,咱们也不会饿肚子,趁着这个机会,正好给顾二哥家里一些,当年咱们家没东西吃,他们可帮了咱们不少忙呢。”
思其听着这些话,不由得在心里给吴氏点赞,果然啊,还是奶奶要聪明一些,她说明白了之后,奶奶立马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还相当完美呢。
林德正平日里就很听吴氏的,吴氏说了之后,他觉得没什么问题,便点头应下了,吃过了晌饭就去了顾平章家里,把这事情跟他们说了。
顾平章说道,“不瞒你说,看着你们家那么忙,我早就想让人去帮忙了,可实在是不好主动过去,现在这年景,谁都知道明年是什么样子,你们家过得好,我现在过去,不知道会被人说成什么样呢。”
林德正心里有些难受,“二哥,怪我之前考虑不周,我没来找你们那是怕麻烦你们,以前可帮了不少的忙了,倒是没顾得上这一层,咱们两家这关系,这些客气的话就不用再说了,先前要是没你们家帮忙,我们家没准儿还活不下这么多人呢,我哪里是忘恩负义的人?”
“今年得亏了其儿,她想着法子让我点头,所以我们家才种了那么些好东西,现在看来,还真是收成不错,这样下去,明年的粮食是有的,只要我们林家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二哥一家子饿了肚子,这一点你们放心就是了。”
林德正笑了笑,“过些日子还得掰玉米,这活儿累人得很,我们家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了,还得请二哥家里帮忙呢。”
顾平章很感动,叹了口气,“老天爷捉弄人啊,明年不知多少人要饿肚子,你们家的粮食要是真够,我还真得厚着脸皮伸手了。”
林德正赶忙说道,“二哥可别这么说,这都是应该的,以后其儿和天阔要是成了,咱们两家还成了一家人呢。”
这事情说定了之后,林德正心里松了口气,都怪他没想到这些,要不然两家的关系还真被他给毁了。
回去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想,自己那孙女还真是聪明呢,回想着今年这些事,要是没有其儿的话,哪里能办得这么漂亮?
当初他根本没胆量做这些决定,要不是其儿一直求着他,家里人又都帮着说话,他是怎么也不可能答应的。
林德正有些汗颜,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了,自以为见过很多事,到头来还不如自己的孙女明白事呢。
那些剩下的玉米八月初就要开始掰了,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育油菜秧,挖田沟,准备种豆,栽菜,干这些活儿了。
今年完全不一样,那田里干得跟石头一样,谁能挖得动啊?老天爷又不下雨,就算是费劲把田给挖了,到时候也是没办法把油菜栽下去的。
现在看来,要一直是这个天气的话,不仅影响今年的收成,连明年的也一起影响了。
林家找了顾平章家里帮忙干活儿,那七八亩地的玉米,两日功夫就给掰完了。
这活儿特别累人,天元他们几个年轻的干得很多,身上都被划了不少口子,吴氏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天元笑着说道,“林奶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皮糙肉厚,没两日也就好了,不过这东西还真是划算呢,竟然弄了这么多回来。”
思其对这收成也挺满意的,今年干旱,还受了些影响呢,要不然能收更多,就这些晒干了也能有四千多斤了。
这听着挺多的,其实产量已经算低的了,毕竟种了将近十亩地,才收四千多斤,算下来一亩地才五百斤都不到。
前世那些玉米品种好,肥料农药都用得多,再加上不缺水,最多的时候一亩地可以产两千斤左右,这就看出区别来了。
但就算是这样的收成也能帮上大忙,这可是灾荒年呢,有这些东西得填饱多少人的肚子?要是全靠着水稻,只能是饿着了。
来年要是风调雨顺,时间再多一些,她好好打理一下,一亩产近一千斤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这个时候活儿也挺多的,可是因为今年不下雨,好多活儿都耽误了,大家反而没有事情干,只能是看着天叹气。
林家事情多,玉米收回来了之后还得把玉米粒给脱出来,这就得用手了,纯人工啊,又没有机器,没办法。
依旧是找了顾家帮忙,他们家里人多,每日有空就来林家帮着脱玉米粒,这样一来活儿也就干得快多了。
林家也是不敢耽误的,进了九月就可以挖红薯了,那可是大头,不能马虎。
第420章 回家过中秋
林家都已经商量好了,今年收了这么多东西,顾家帮着干了活儿,接下来要分一部分给他们的。
明年肯定日子难过,现在就得做好准备,今年种这么些东西,明年村里闹饥荒,他们也不可能看着别人家饿肚子不管,要是都没有存粮了,自家的东西还是得拿给大家分一分的,这是先前就已经说好了的。
要是到时候给顾家太多,自己家做的这个人情也就达不到效果了,就得现在拿一些给顾家才好。
红薯和土豆都得放在地窖里,这时候谁家里也没有地窖,林家的都是去年现挖的呢,所以有空的时候林长源就去了顾家,在他们家后院也挖了一个地窖出来,这事儿只有周围两三张邻居才知道,也不知道他们挖个坑来做什么。
玉米粒脱出来了之后还要慢慢地晒,全部晒干了收进粮仓里,这样才不会坏。
大伙儿看着林家晒的那些东西,羡慕得不得了,虽然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着那样子就是好东西,金灿灿的,肯定不会有毒就是了。
羡慕也没办法呀,那是人家自己的东西,都有顾家在帮忙了,总不好这时候凑上去要帮别人的忙吧?他们只能是看着了。
林家今年也把棉花给种上了的,八月中把棉花给收了。
正好宣氏带着子俊天阔回了一趟家,在家里住了两日,顺便过中秋。
子俊和天阔是放了假的,中秋怎么也要放两天假,宣氏就不一样了,酒楼这个时候也是很忙的,她是跟掌柜的告了假才回来的,要不然两个孩子也没法回来。
吴氏看着他们,十分心疼,拉着宣氏说,“这些日子在外面挺忙的吧,我瞧着你都瘦了一圈,想想也累人啊,这厨子的活儿女人家轻易干不了,实在是太辛苦,你还得照顾两个孩子,哎,委屈你了。”
宣氏笑了笑,“娘,不打紧的,我还忙得过来,我本来也喜欢做菜,虽说是累了点儿,但是这心里挺开心的,我做的菜吃的人很多,东甲还给我涨了些工钱。”
她拿出来一个钱袋子,里面装的是银子,有散碎银两,也有铜钱,“娘,这是这几个月拿的工钱,刨去了在县城的花用,剩下的都在这里了,您收好,今年日子难过,镇上的东西估计也涨价了,你们也别省着,该买什么就买,我在外头好歹还有进账呢。”
这次他们回来还雇了一辆马车的,拉了好几袋粮食回来,这都是宣氏在县城买的,买的时候比现在便宜,现在可真是不太舍得了。
林家的粮也不少,先买上一些,不用准备太多,要不然放在那里也是浪费,以后粮食出来了,价钱也就降回去了。
吴氏看着这些银子,又看看她买回来的那些粮食,心里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儿,她的眼眶有些红,“委屈你了,实在是委屈你了。”
吴氏叹了口气,“这些银子我都放在那里,一笔笔的记明白了,将来咱们家要是分家,你们三房得多分一些。”
她又看了眼林长富和林长贵,“老大老二,你们没意见吧?”
林长富笑了笑,“娘,当然没意见,我们两个都知道好歹,现在家里能过成这样,多亏了老三两口子,我们能说什么?这本来也是应该的。”
林长源说道,“娘,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儿过的好好的,分什么家啊,现在别说这些。”
林德正和吴氏笑了笑,孩子们不想分家,他们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可是这家家都是这样的。
孩子们还小,自然是凑在一起过,等各自都大了,娶的娶,嫁人的嫁人,到时候也就不适合和在一块儿过了,还是得分的。
吴氏说道,“好,现在不提这些,只是我让你们心里有个数,到时候可别说闲话,爹娘都是公正的。”
他们在家里住一晚上就又要回县城去了,晚上刘氏就拉着宣氏说了会儿话,问她今年收的棉花该怎么弄,到底是续被子还是织布。
宣氏笑了,“娘怎么说啊?”
“我问了娘了,娘说等你回来问问你的意思,你的手是最巧的,脑子也灵光,问你准没错。”刘氏笑着说道。
宣氏想了想,“我在县城还真没看到过棉布卖,说明这东西是很好的,现在咱们家种的棉花还是少,要是织布的话也没有多少,依我看还是先续被子吧。”
“一年比一年中的多,以后咱们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多置办一些地,到时候成规模了就能纺线织布,那样才能挣钱呢。”
刘氏十分信任她,赶紧点了点头,“好,就按你的意思,今年收了这些棉花,全都给续了被子,这样冬天盖着也暖和。”
棉花跟麻料一样,都得压紧了才能做成被子,这个自己在家就能弄,就是麻烦一点罢了。
第二天天阔来了一趟林家,见到了思其,他笑得傻乎乎的,站在门口都不知道过来跟思其说话,还是思其主动到了他跟前,笑着问他,“天阔哥,在县学怎么样啊?会不会跟不上先生讲的功课?咱们这里毕竟是小地方,学的也许没有人家好呢,你也不用担心,你脑子聪明,很快就能跟上。”
天阔点头,“嗯,刚开始有些跟不上,现在已经好了,子俊也一样,我们都学得挺好的。”
他的手往怀里摸了摸,许久没有拿出来,思其看了他一眼,笑了,“你这是在掏什么呢?”
天阔愣了一下,这回只能是拿出来了,是一朵戴在头上的绒花,很漂亮,思其就挺喜欢的。
天阔脸红了,“我在县城看到有人卖这个,就给你买了一朵,我也不知道女孩子喜不喜欢这个,瞧着好看,又想着你长得漂亮,戴上之后肯定更好看了,所以……”
思其乐了,直接凑了过去,“那你给我戴上,戴右边,右边好。”
天阔点了下头,抬手给她插在头发上,刚刚都还好好的,手一抬起来就发现自己的手竟然在发抖,他暗骂自己没出息。
平时都好好的呢,跟谁说话也不会这样,偏偏在思其面前就这么不好意思,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