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131、宠妃(1更)
当晚,皇帝便下旨,着总管内务府大臣傅恒教训陈玉柱等太监,斥太监等不该因后宫之中有嫔妃多获宠幸而曲意攀附,“太监应当按位次顺序一体尊敬嫔妃”。
谕旨一下,婉兮这才松了一口气。
玉壶一边帮婉兮梳顺青丝,一边含笑道:“今儿才三月二十二,白天皇上才定了孝贤皇后的谥号,结果晚上皇上就亲自下了这样一道谕旨……如今皇上为孝贤皇后治丧,颇为用心,不知道的还以为孝贤皇后才是皇上唯一宠爱之人;可是皇上却在今天这个节骨眼儿上就下了这样一道谕旨,何尝不是皇上亲口叫宫内宫外都知道,原来宫中另有宠妃……哎,这叫尸骨未寒的大行皇后,心下何忍?”
婉兮轻轻抬起眼帘:“皇上叫九爷去处理此事,自是妥当不过。总归不能叫外头知道,那陈玉柱是来的咱们宫里。否则风口浪尖之上,皇太后和娴贵妃必定又要看咱们扎眼。”
正说着话,玉函从外头进来,神色略微有异。
婉兮瞧见了便道:“说吧。”
玉函从身后取出一个锦匣来,奉给婉兮。
婉兮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整匣的、上头印着“城内东街张大盛”、“十足金赤叶,包管回换”字样的金叶子!
婉兮将锦匣砰地墩在桌上,眯眼盯住玉函,问道:“谁送的?!”
玉函惊得也是跪倒在地:“回主子……是,是大阿哥。只说是皇孙绵德阿哥拜令娘娘。”
婉兮眯起眼来:“玉函,你好大的胆子!大阿哥这物件儿,你不问清楚了,不先问我的示下,你就什么都敢接下来,什么都敢往我眼前送么?”
这还是婉兮头一回对玉函发这样大的脾气,玉函也是吓坏了,伏地落泪:“主子息怒!奴才知罪。奴才只是,只是……”
玉壶也连忙过来一并跪倒。
婉兮深吸口气,缓缓平静下来,亲自起身走过来,一边一个拉起玉壶和玉函来。
婉兮抽出自己的帕子给玉函拭泪:“玉函,这个节骨眼儿上,咱们宫里便是咱们自己不想,也都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你瞧我这个时候,连个养心殿的司库太监都不想交接,我又何尝愿意跟成年皇子结交了?”
玉函一径哀哀落泪:“奴才该死,奴才只是……”
婉兮轻叹一声:“咱们都是一家人了,我也明白你的处境。不过我实话都告诉你说,当年我要用人的时候,宫里现成让我挑的老人儿里,一方是哲悯皇贵妃的女子,一方就是仪嫔黄氏的女子。我之所以挑了仪嫔手下的你来,而没用哲悯皇贵妃的旧人,就是因为不想叫人怀疑咱们与大阿哥的关系。”
“终究我没有孩子,而历来无子的后宫都想抚养一个孩子,而大阿哥又居长,这便总是引人揣测的……故此我不是要怪你,而是这会子着实不适当。”
玉函哭得两肩轻颤:“不瞒主子,黄主子和哲悯皇贵妃都是去得早,没享受到皇上登基之后的好日子。故此黄主子殁了之后,大阿哥便也将黄主子留下的老人儿,与哲悯皇贵妃留下的老人儿一并照拂。这些年奴才也承了大阿哥不少的情……故此大阿哥请托,奴才实在不好推却。”
三卷132、散财(2更)
婉兮也点点头:“我明白,你或许也是记着我从前也与大阿哥有过那么一回交谈。彼时皇孙绵德阿哥尚未下生,我还应承过要做四公主那样儿的狮子送给小皇孙的。你难免以为我自己也是愿意与大阿哥多亲近的……”
玉函落泪,深深垂首:“自从黄主子殁了之后,奴才在这宫里无依无靠。虽说有陈贵人照拂,可终究不是自己的本主儿。多亏有主子要了奴才来,才叫奴才在这宫里重新抬起头来作人……”
“故此奴才早已将永寿宫当成了自己的家,将主子看得比奴才自己个儿的性命还重要。只是主子承宠这些年,皇上的恩宠是不断的,可是主子终归还是没有个孩子。”
“按着宫里的老例儿,若主子还没有皇子的话,这嫔位便到顶了。唯有名下好歹多一名皇子,皇上也才有可能给主子晋位为妃……此时在世的皇子里,也唯有大阿哥的生母薨逝了,故此如果主子肯接纳大阿哥的心意……那皇上说不定会同意将大阿哥记入主子名下,那主子便可封妃。”
婉兮也轻轻闭了闭眼。
是啊,在宫中其他人的眼里,她便是再得皇上宠爱,却也终究没有孩子。青春易老,如今她已二十二岁,若再生不出孩子来,难免色衰而爱驰。唯有趁着这个时候早早与大阿哥联合起来,才好徐图来日。
婉兮点点头:“故此大阿哥也自然是笃定了,他这心意我是必定要收下的。也是啊,我若与他联起手来,我可晋位为妃,大阿哥也可凭我在皇上面前美言,说不定还可问鼎储君之位……这果然是两相得益的好买卖。”
玉函落泪点头:“奴才也是为主子着想。”
婉兮轻叹一声:“玉函,我不怪你,毕竟这宫里人都这么想;而且古往今来,所有无子的‘宠妃’都要走上这样一条路,才有未来。”
“可是我却不想。在我心里,皇恩是皇上给的,与其他任何人都无关。”
婉兮也不想叫玉函太过为难,便特地调皮一笑:“再说了,大阿哥比我才小一岁,且如今都是两个孩子的阿玛了……你想想,若他管我叫额娘,那我还不浑身都激灵啊!”
玉函一个猝不及防,倒也笑了。
婉兮缓缓收了笑,垂下头去:“这金叶子你既然收便收了,只是我终究不可收。故此这盒金叶子便赏给你了。”
玉函一听,刚停下的眼泪又给吓出来了,噗通就又跪在地上:“这如何使得?”
婉兮轻轻扶起她:“我知道这么些金叶子,你也是为难。不如这样,你方才说得好,大阿哥连同哲悯皇贵妃和仪嫔黄氏的旧人一体照拂,那你便将这些金叶子都散给他们去,就说是大阿哥赏的。”
“这样既叫他们都承大阿哥的情,又不叫人意外,还能免了咱们这些为难去。”
玉壶听了便也是含笑拍掌:“正是,既然大阿哥一直照拂这些人,便是这次多赏赐些,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玉函便也破涕为笑:“那奴才就都散给他们去。总归奴才已是永寿宫的人,便半点都不留着了。”
三卷133、相克(3更)
玉函说到做到,当晚便出去,将那金叶子都散干净了。
收下这些金叶子,那些旧人自然都是感恩戴德,这些金叶子又替大阿哥永璜在宫中坚固下不少的人心去。
本就是长子,既然嫡子接连两个夭折,且此时中宫虚悬,故此宫里便自然有更多人私底下嘀咕:“若论承继大统,无嫡立长乃是天经地义。况且大阿哥如此仁慈恤下,必定是一代仁君。”
玉函归来,便也将这些私底下的话与婉兮回了。
婉兮总归睡不着,便叫着玉函过来,问玉函:“给我讲讲这位大阿哥。”
玉函轻叹一声,在婉兮炕沿下的紫檀脚踏上坐了,轻声说:“大阿哥是皇上的第一个孩子,而且一举得男,主子能想见那会子皇上的欢喜吧。”
婉兮点头:“自然啊。那会子皇上储君之位未明;且年纪刚二十岁,故此他的心更多的还在家宅之中。第一个孩子,还是儿子,皇上一定疼爱极了。”
玉函点头:“可惜长子却并非嫡子,故此大阿哥在潜邸里,身份总是尴尬。他下生五个月,嫡福晋也生了,不过幸好是个公主。故此皇上最疼爱的孩子,还是大阿哥。”
“嫡福晋不欢喜,那时候整个潜邸里都看得出来。哲悯皇贵妃有了儿子,原本有机会凭大阿哥而请封侧福晋,可是……谁知道为什么呢,竟然就没能成功。”玉函说到这儿,不由得抬眼看了婉兮一眼。
婉兮心下也是一动,轻叹一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玉函垂下头去,“哲悯皇贵妃同出自富察氏,虽然与嫡福晋不是同宗,可好歹是一个哈拉,这便更叫人难免觉得两人命中相克。”
“嫡福晋对哲悯皇贵妃开始越来越冷淡,哲悯皇贵妃便也积郁成了病。虽生下了皇长子,可是一天都没有真正的快乐过。”
“因哲悯皇贵妃是最早服侍皇上的,皇上对她也格外垂怜,知道她心下苦楚,便多加宠爱。即便是嫡福晋在两年后生下了二阿哥永琏,皇上也还是随后就叫哲悯皇贵妃又诞下了二公主。”
“彼时潜邸中,两位富察氏双璧生辉,但是身份却相差太多,待遇绝无公平。故此大阿哥即便早两年受尽了皇上的疼爱,却终究还是败在了嫡庶之不同上。眼睁睁看二阿哥抢走了本来属于自己儿子的宠爱,哲悯皇贵妃自己却身份太地微,册封侧福晋无望,二公主后又夭折,故此在皇上登基之前,便因病去了……”
玉函轻叹一声:“故此这些年,大阿哥与皇后,并无母子之情。”
次日婉兮去见语琴,将这些事也与语琴说了。
婉兮殷殷嘱咐:“这会子宫内人心浮动,不小心就是风口浪尖,姐姐也谨慎些。”
语琴倒笑了:“你自是应当小心的,如今太监巴结了,皇子也来主动送礼,自然都是因为你受宠。我却不担心,总归我一不受宠,二来位分也低,谁巴结我也没什么好处去。”
婉兮脸红了红,娇嗔地胳肢语琴,可是目光还是揣了些谨慎,瞟向窗外。
三卷134、十三(4更)
“姐姐也不可大意。因为这会子后宫的人心浮动,争夺的不止是中宫之位,更有那个储君之位。大阿哥来与我送礼,图的自然是那个位子。大阿哥已有此心,难道其他的阿哥与他们的母亲,便没有此心了么?姐姐自己虽然与世无争,可是姐姐终究住在这储秀宫里,储秀宫里还以愉妃娘娘为尊啊。”
语琴便也微微张了张嘴:“你说得对,我既然与她住在同一个宫里,那么我不管愿意不愿意,又或者是在别人眼里,就自然应当是支持五阿哥永琪的。”
婉兮垂下头去:“……皇上登基十三年,然储君之位未定。如今大阿哥都有了两个儿子,三阿哥永璋也都十四岁了,到了这个年纪,皇子们难免要开始惦记那个位子。”
“不光他们惦记,皇子们的谙达、师傅,还有前朝的王大臣们同样也都会开始惦记、撺掇。一不小心便又会重蹈康熙爷时九龙夺嫡的局面;即便是这会子成年的皇子就两个,却也有可能又叫朝臣们分成了两派,再复鄂尔泰、张廷玉两团之争。这正是皇上所最不想看到的。”
“况且……先帝雍正爷是在位十三年驾崩的,今年也正好是皇上在位十三年。姐姐知道,宫里郎世宁,还有钦天监里也有不少洋人,他们都是洋和尚,没少了在皇上耳边说这个‘十三’的不吉利。故此皇上十分忌讳在这个年份上,叫皇子闹出这样一出争夺储位的事儿来。总归皇上春秋正盛,哪儿能容得皇子们这会子就惦记皇上的大位去了?”
语琴心下也是微微一晃,急忙点头:“我明白了。这会子最聪明的便是不争,我也要小心与愉妃和五阿哥远着些,别叫人以为我也掺和进去了。”
婉兮点头:“况且这会子也就这储秀宫里最热闹,除了姐姐和愉妃娘娘之外,还有个柏常在……三足鼎立,这关系便更加微妙,姐姐总归凡事多加留心才好。”
语琴点头,伸手握住婉兮。
“不管怎么说,总归幸好是这小柏氏自己还算明智,在船上那回是跟咱们站在了一处。那些小孩儿家的哭腔,都是小柏氏用唱戏的小嗓子给仿出来的,也真是惟妙惟肖。她既然也牵连进去了,至少对咱们不会有害。”
婉兮点头:“是啊,你们若能相安无事,那自然就是最好的。这会子切切记住一点:皇上正是办大事的时候,切勿生事。”
说了一会子严肃的话,语琴不由得眨眼一笑:“你说你当了散财童子,将人家大阿哥的好意给散尽了,大阿哥心下可会记恨你去了?”
婉兮托腮想想:“倒也不至于吧。我若只为了自保,那我干脆将那盒子金叶子都报给皇上去算了。再说我倒觉着,大阿哥虽然给我送礼,可是他的心思倒未必只对着我一个。”
婉兮挤挤眼:“终究,我只是个嫔位,又是这样的出身。便是什么中宫之位,与我也是天地之远。”
语琴便笑了:“我懂了,他是想给每一个位分高的、无子的后宫都送礼的。当然第一个,是人家娴贵妃。”
三卷135、拔尖(5更)
语琴会意而笑:“那第二个呢?”
婉兮轻轻垂首:“宫里位分高,且无子的就是这么几个。”
语琴也抬头深吸口气:“舒嫔……婉兮你说,舒嫔这些年究竟是与咱们站在一处,还是没在一处呢?”
婉兮也想了一会儿,才缓缓道:“她与我的关系,这些年的好与不好,大多都是从九福晋那起的。她最开始的恨我,到后来的平静相处,再到后来的隐隐之间若有默契,都是因为我与九福晋的关系远近。”
“说到底,她是大家闺秀,又有皇太后的疼爱,在宫中并未刻意与人争宠,故此与我除了当年那一回冲突之外,倒也没什么大的龃龉。”
语琴也是赞同:“可不,孝贤皇后崩逝那晚,倒是她出头跟皇太后凑趣儿,才叫皇太后下旨请了皇上过去同乐呢。若说起皇后崩逝来,舒嫔自己也自然是有好处的。若依我看,皇太后心下其实最想推上去的,倒不是娴贵妃,而是舒嫔。”
“从前我跟她年纪都小,十几岁的小丫头说什么做什么有时候也不会太往心里去。”婉兮目光放远:“可是如今都二十多岁了,且这会子又正逢后宫人心浮动之时,便难说我与她之间还是否知心、互信。”
“是啊。”语琴也轻叹一声:“这一回咱们倒看看,舒嫔与大阿哥是否会走近吧。若是不会,那舒嫔就依旧还可交;若是舒嫔与大阿哥走近了,咱们还当真要小心几分了。”
婉兮轻轻攥紧指尖:“是啊。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希望跟舒嫔之间生分了。终究,我十分珍惜与九福晋这一场情分。”
承乾宫里,娴贵妃果然正对着一张礼单,忍不住的微笑。
“大阿哥果然有心了。都收下吧,放好了,想来不久之后,就用得上了。”
与婉兮那一盒金叶子相比,大阿哥送进承乾宫“孝敬”娴贵妃的已是加了几个倍数出去。除了金叶子、银票之外,更有皮张、山参等来自关东的珍贵物产。
礼物太多,一时都没办法直接都堆在娴贵妃眼前,只得另外登记造册,先递了一份礼单进来给娴贵妃过目。
皇上登基十三年来,娴贵妃还是头一回收到这么大的外礼,自是乐得合不拢嘴。
从前就算有皇子宗室、外臣送礼,也先送进孝贤皇后和慧贤皇贵妃那去,轮不着她。这一回她可终于尝到了在这后宫顶尖儿头一份儿的滋味。
这滋味,甚好。
手下的女子兴冲冲带人去腾库房了,娴贵妃摆了摆衣袖不由得问:“你们也没打听打听,这大阿哥除了咱们这儿,还给别人谁送礼去了?”
塔娜倒是含笑道:“大阿哥这事儿做得自然要避人耳目,就算也给旁的宫送了,人家也不能说啊。”
娴贵妃的喜色这才稍微收了收:“也是啊。本宫自然明白,他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送礼,便也不会只给本宫这‘蝎子粑粑独(毒)一份儿’。除了本宫之外,他必定还会送给旁人了!”
三卷136、回赐(6更)
娴贵妃忍不住冷哼一声:“就算不去打听,当本宫猜不出来?!头一个就是令嫔那蹄子那儿,第二个嘛,兴许就是舒嫔。总归人家纯贵妃、嘉妃、愉妃自己都有皇子,才懒得搭理他!”
塔娜一瞧主子这高兴还没有多一会儿就又不高兴了,只得小心劝:“主子何苦想这些?总归大阿哥图的是什么,主子心下有数。而主子这会子如果能跟大阿哥多亲近些,甚或直接将大阿哥记在名下了呢,那对主子自然是只有好事儿!”
娴贵妃想了想,遂点头:“也是啊。如今后宫里位分最高的,就只有我跟纯贵妃两个罢了。虽说苏婉柔是个汉女,皇太后必定容不得她染指中宫之位!再说她这会子早就因为生出那么个四公主来而失了宠了……”
“可是人家终究是有孩子的人啊。而且光皇子就有两个!谁知道皇上会不会突然鬼迷了心窍,看在皇嗣的份儿上,立了她当皇后!”
塔娜也急忙点头:“她虽然是出身汉臣之家,可是皇上也早就给她入了旗了。若严格算起来,她现在也是旗人呢,这个汉女的身份,如果皇上坚持,还当真拦不住她的!”
娴贵妃轻轻闭上眼:“可不,我呢,总归是没有孩子啊。哪怕只有一个儿呢,哪怕是公主呢,也好说啊。”
娴贵妃面上点点黯然了下去:“况且,本宫最大的倚仗,只能是皇太后。可是皇太后心里的人选,却从来都不是本宫一个人!本宫自然还得防备着,皇太后忽然要推出舒嫔来!”
塔娜想了想,倒是摇头:“奴才倒觉着,主子不必太担心。终归舒嫔也同样没孩子啊,再说她现如今不过是个嫔位。距离中宫之位,她可比主子您远着呢!”
娴贵妃这才深吸口气,心下痛快了些。
“行,难得大阿哥这样懂事,本宫便也该回赐给他些。依你看,我送些什么才好?”
塔娜便笑了:“主子还回赐给他什么呀,不过是给他想要的罢了。正巧大阿哥去年七月诞下嫡长子绵德,八月侧福晋又诞下次子绵恩,主子这便借此之机向皇上求个恩典,请代祖母之责,替两个皇孙张罗今年的周岁礼就是!”
娴贵妃想想,便也笑了。
“是啊,大阿哥如今都当阿玛了,必定再无‘养母’之说。那我便给他两个儿子当祖母好了。周岁礼一个是今年七月,一个是八月,这会子才三月,还早着。不如这样儿,就先给两个皇孙,每个先赐一个悠车好了。”
娴贵妃的母家还都在吉林辉发城,不久便用当地上好的牛皮给做得了两个悠车。悠车里垫了乌拉草,悠车四壁上都请萨满婆婆给五色彩绣了吉祥图案,十分用心。
相比于娴贵妃,婉兮送给两个皇孙的回礼就简单了太多:依旧还是婉兮自己的手艺,按着豆角的模样儿,给做了两个细腰的小猎狗。
狗在满人的习俗中有“保护”、“朋友”的含义,婉兮是希望两个小物件儿能陪伴两个皇孙好梦。
三卷137、孤注(7更)
永璜果然是送出去三份礼,收礼人分别是娴贵妃、令嫔、舒嫔。却只收到了两份回礼而已。
舒嫔没给回礼,而是干脆将原礼送还了。
在娴贵妃和令嫔的两份回礼中间,永璜与嫡福晋伊拉里氏对视了一眼。
伊拉里氏,满洲姓氏。然这个姓氏再往前推到辽金时代,更是有名,便是著名的“耶律氏”。伊拉里氏出身亦是名门,阿玛还有轻车都尉的爵位,故此未免有些看不起婉兮送的两个小玩意儿。
“令主子也忒实在,还当真给亲手缝了两个小物件儿么?可是依我看,怕是宫里随便找个女子给缝的吧。瞧这针脚,当真不像个得宠的嫔主子干得出来的。”
永璜也叹息一声:“也是。她的位分终究低了些,况且又是内管领下的出身,纵然得宠,怕咱们还指不上。那这回咱们更该一门心思,只孝敬娴贵妃一人便罢。”
自此,永璜和福晋、侧福晋,便三不五日向承乾宫请安。
娴贵妃见永璜这份儿殷勤劲儿,便也亲自去了养心殿,向皇帝请旨,亲办两位皇孙的周岁礼。
皇帝听了便笑了,细细打量娴贵妃:“古黛,如今你当真细心了不少。你知道朕忙于孝贤的丧仪,还要顾着前朝国事,便记不住了两位皇孙的周岁礼,你这便提前了几个月替朕都想着。”
娴贵妃也是款款一礼:“从前凡事有孝贤皇后替皇上想着,这会子孝贤皇后不在了,妾身如何敢不帮衬着皇上多想想?好歹妾身当年在潜邸,就是皇上的侧福晋。如今孝贤皇后去了,慧贤皇贵妃也去了,皇上的初婚三宫,只剩下妾身一人罢了。”
皇帝勾了勾唇角:“那朕便准你所请。”
三月最后的几天,因久决不下的大金川战事扰心,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命他“第一受恩之人”,领班军机大臣讷亲经略四川军务,又起用老将岳钟琪为四川提督。
大金川之战,朝廷如陷泥沼,皇帝竟然派出最心腹的讷亲前去,可见皇帝已然近乎孤注一掷,务求必胜。
小小金川,不过四川一隅的弹丸之地,竟叫讷亲亲自前往,这是朝廷上下此前没人能想象到的。故此皇帝这样孤注一掷的旨意一下,朝廷上下无不人心惶惶。
皇后崩逝,自然会有下一任皇后继位中宫;可是大金川之战,在皇帝心中却已然只剩一条路:非胜不可。
此中轻重,朝堂上下自然都掂量得清楚。
这样一片前朝、后宫人心惶惶之下,长春宫已然布置成了影堂,同奉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以及哲悯皇贵妃的御影图像。
婉兮前去行礼,时隔这样久,终于在这里再度与傅恒重逢。
此次见面,中间已然隔了婉兮与孝贤皇后的彻底翻脸,已然隔了孝贤皇后的死,故此那一抬眼四目相对之时,婉兮只觉心下已然沧海桑田,岁月飞渡。
那么多的往昔,已然再也追不回了。
故此婉兮并未走过去,只是隔着影堂空阔的地面,与傅恒浅浅点了点头。便收回目光来,直直望向前路,坚定行去。
三卷138、不改(1更)
傅恒一怔,忙追上来。
“九儿!”他从未见过婉兮如此不顾,决绝而去,心下一时惶急,便脱口而出这个昵称来。
婉兮不得不停下脚步来,回头望过去。
目光浅浅,却终究还是在傅恒面上一刺。
傅恒顿觉失言,忙左右看一眼,上前打千请安:“奴才傅恒,请令主子的安。”
婉兮也是压住心头一声叹息,依旧浅浅点头:“本宫安。傅大人也安。还望傅大人回府之后,转达本宫向九福晋、两位阿哥的问候。”
这还是婉兮这样正正式式叫他为“傅大人”,傅恒更是怔住,呆呆抬头看婉兮。
“令主子……奴才竟是做错了什么?”
婉兮心下何尝就不难过?可是许多事发生过就是发生过了,她与他之间终究已经被隔挡住,不是一句简单的“对错”就能解得开的。
婉兮便抬起头,避开傅恒的凝视,仰头望向那一带被宫墙夹成细长的天际。
“傅大人,你如今已是朝堂上举足轻重之人,况且年纪也二十七岁了,更是两个阿哥的阿玛了。我若还按照小时候的称呼,便不免唐突。故此从今日起,我口中再无‘九爷’,唯有‘傅大人’。还望傅大人体谅。”
傅恒心下咯噔一声,却也并非全都不明白。
他垂下头去,眼前晃动着姐姐最后那几年与九儿之间的恩恩怨怨。
许多事做了便已经注定无法挽回,如今作为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多事越行越远,却无力拉得回来。
“这是孝贤皇后的影堂,傅大人终究是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在此处我与傅大人说这番话,相信傅大人心下也能好过些。”
傅恒是谁,此时的傅恒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十几岁的少年?
孝贤皇后死在出巡的路上,更是大半夜的死在船上,古往今来都是极其罕见,任谁心下都要多画一个问号。更何况他是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呢?若他想查,并非查问不出什么来。
故此,他心中对她,兴许也并非全无怨怼吧?
那样也好,便在此地,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死去的影堂,正式与他拉开了距离吧。
这样兴许,对他们两个都好。
九儿的话,他听得懂。
傅恒在马蹄袖里,紧紧攥住了指尖。
“奴才明白,令主子在此时此地说这番话,是为了奴才好……可是,奴才并非一叶障目之人。奴才,心下虽因姐姐的崩逝而伤悲,然,奴才心下也都明白。”
“更何况这些年,从令主子进宫第一天,到东巡临出京师,令主子那每一日的经历和处境,奴才也都心知肚明……故此,奴才还是奴才,从不会因为姐姐的崩逝而改变。”
“奴才还望令主子明白奴才这一份心情……”
婉兮心头也被狠狠一撞,眼中亦是模糊。
“傅大人何苦还说这样一番话?倒叫我心下更是难过。”
傅恒却笑了,眼中含着隐隐水影,唇角的笑却如三月春风一般,潋滟得那般温柔。
“令主子怎么忘了,奴才与令主子的相识,本在姐姐之前。奴才并不是在长春宫中结识令主子的,故此奴才是比姐姐更早知道令主子是什么样的人。”
“奴才的心是奴才自己的,并不会因为姐姐而有半点改变。”
三卷139、倾心(2更)
婉兮心下忽悠一热,那句“九爷”已是凝到了舌尖儿,几乎就要脱口而出。
可是此地,还是叫她生生忍住了。
她深深吸口气,轻轻看了玉壶一眼。玉壶会意,便紧忙走开了,宫墙夹道里看着些来往的人。
婉兮这才松一口气,上前亲手扶起了傅恒来。
她的手只是托住他手肘,可是这却是他们两个从交辉园一别之后,第一次最近最近的接触。
傅恒心下一晃,那一刻险些要控制不住,伸出手臂去拥她入怀。
那一瞬微妙,婉兮也感受到了,忙松开手退开两步,低声提醒:“傅大人,此乃深宫禁地!”
傅恒勉力克制住。
婉兮更是转过身去,索性背对着他。
“傅大人……此时前朝后宫,都是人心浮动之际。傅大人言行千万谨慎,莫落半点口实给别人,以免影响傅大人前程。”
“况此时讷亲已经被皇上寝殿,前去四川经略军务。摆在傅大人眼前的,便既有千载难逢的良机,却也有同样的万丈深渊。”
婉兮这样果断提及官场前程,果然如一瓢清凉泉水,兜头泼醒了傅恒一时的迷惘去。
傅恒忙点头道:“令主子所说的良机,奴才明白。如今皇上亲自提拔的年轻朝臣里,讷亲第一,众人都道奴才第二。而此时讷亲被皇上钦点前去四川经略军务,那么朝中一切,皇上便都要委派给奴才,这便是给了奴才绝好的锻炼机会。”
婉兮见傅恒冷静了下来,这才又转回身来。
目光是二十多岁的女子才有的沉静如水、黑白分明。
“不仅如此,大金川对于朝廷来说,已成泥沼。从前在广西屡立战功的张广泗,这一回在四川却也多次无功而返;便是讷亲去了,谁又敢保证他就能全身而退?”
婉兮的目光清凌凌定在傅恒面上。
“傅大人,皇上的前朝正需要新旧交替,你与讷亲之间也是胜负决断之时了!若讷亲此次大金川军务不能得胜还朝,那么他的身份将一去不返。傅大人,讷亲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是你的。”
傅恒的面色便也忽地涨红。
皇帝登基以来,领班军机大臣是先帝留下的鄂尔泰、张廷玉;鄂尔泰死后才轮到讷亲……如今张廷玉已老,鄂尔泰已死,讷亲已去四川……摆在傅恒面前的,绝对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傅恒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上的激动:“可是令主子方才说‘万丈深渊’,所指为何?”
婉兮抬眸静静望他一眼。
“今年是皇上登基十三年,正是先帝在位一共的年份。故此皇上早有计划,于今年调整朝堂。这一回东巡山东,更是早于泰山祭天。由此可见,皇上此心已定。”
“正逢孝贤皇后治丧之时,皇上正好动手整饬朝堂。这一回皇上瞄准的,必定是先帝留下来的、已成气候的老臣。打压老臣的同时,扶持傅大人这样的忠于皇上的臣子。而此时讷亲不在朝中,皇上凡事必定都要经由傅大人你来执行。”
“傅大人如何办,便成了关键。做得狠了,臣子怨恨将都集中于你;做得轻了,皇上不足以相信你的能力。”
三卷140、良机(3更)
傅恒也是心下一警。
“令主子说得对,皇上此时整饬朝堂,正逢姐姐丧期。便是狠烈一些,朝臣也只道皇上是因为姐姐崩逝而心情沉痛,故下狠手;而倘若是奴才也同样下了狠手,朝臣的怨恨便必定都集中到奴才身上来。”
婉兮点头:“从前傅大人多年获皇上越级提拔,早已引得朝臣心下不满。他们看不见傅大人自己的才干,却将这一切都只认为是傅大人为皇后亲弟的缘故。而此时孝贤皇后已然崩逝,傅大人在这个时候便越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功绩,如此才能堵住前朝悠悠众口,为傅大人自己未来的路,扫平障碍。”
傅恒点头:“奴才懂了。”
婉兮轻轻转过头去:“我方才说‘万丈深渊’还不止此时朝堂形势这一桩。还有四川军务。此时讷亲去了四川,若能得胜而归,待得回朝之后,他的地位就又将是傅大人你比不得的;而话又说回来,倘若讷亲也崴在了大金川这片泥沼里,你道皇上会如何决定?”
“皇上最心腹之人都无法攻克金川,朝臣势必上折子劝皇上收兵……可是皇上的性子你也该知道,皇上如何肯甘心受此弹丸之地的为难,叫朝廷这多人命、这几千万的银子都白花了?皇上派了讷亲,已是孤注一掷,便已说明皇上绝不可能收兵,只能再派人去!”
婉兮抬眼静静望住傅恒,良久,良久。
“此时朝堂,最受君恩之人,首推讷亲,次席便是傅大人。若讷亲不能完成皇上的心愿……傅大人想,接下来皇上的一片心愿,只能落在谁人身上?”
傅恒心下也是一震。
婉兮垂下头去:“傅大人这些年升迁极快,却从未担任过武职。若一旦大金川的军务落在傅大人身上,傅大人又该如何应对?”
“别说傅大人年轻,从未担过武职;便是张广泗、岳钟琪这般的名将,在大金川亦然遭受败绩……故此大金川绝对不容小觑,傅大人应早作准备。”
傅恒面色微微泛白。
婉兮这一刻却笑了:“说是‘万丈深渊’,其实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千载良机呢?既然张广泗、岳钟琪,或者再加上讷亲都不能克复的话,如果傅大人做到了,那么傅大人今生之功绩,便建于此一役了!”
“依我看,傅大人虽然没承担过武职,年纪又轻,可是却都无妨。傅大人别忘了,你阿玛身为察哈尔总管,你大哥广成、二哥傅清皆为武将。此时若向你的哥哥们讨教,一切还都来得及。”
傅恒听到此处,心下不由得一喜:“是啊,我自己虽然未担任过武将之职,可我大哥,尤其二哥,战阵经验却是深厚。”
婉兮点头而笑:“所以,当千载良机与万丈深渊一并到来之时,傅大人只需提前做好预备,便还是有可能将万丈深渊只变成千载良机的。”
婉兮说罢抿嘴,莞尔一笑。
“我想说的,言尽于此。我终究也是个深宫妇人,对前朝和天下的理解,难免也是坐井观天。未必帮的上傅大人。一切,还看傅大人自己的决定。”
三卷141、春归(4更)
傅恒心下跳动得更为厉害。
“这世上,我再不信谁,也必定要信皇上和令主子!从前瞻对之战,我赴山西任职之时,令主子便曾经提点我注意西边战事。故此这些年我在山西也学了不少,就算大金川的担子有一日忽然降临到我头上,我也并非毫无准备。”
“不光战事,便是张广泗、岳钟琪等这些人,我在山西、连同回京这几年,也已研究透了。战场经略,说到底,是在调派人。人手调派得当,才会执行正确战略,才能战阵成功。”
婉兮不由得悄然松一口气,轻轻拍手:“这些话,总归我一个女人家是听不懂了。不过见得傅大人如此心有成竹,那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婉兮说罢,轻声唤回玉壶,又朝傅恒点头轻轻一笑:“与傅大人说了这么多,我也该回去了。前路不易,傅大人万万善自珍重。”
婉兮说完,也是狠下了心,这才搭着玉壶的手,上了肩舆,缓缓而去。
宫墙夹道那样长,那样笔直,她知道他一直在背后远远地目送她。
可是她,不可回头。
过去的,已不可追。她的眼只能望向前路,只能,一路向前走。
悲伤而乱心的三月终于过去。
京师这北地的春光终于旖旎了起来。所有人都期冀,这前朝后宫的阴霾,都能因为春天的回归而扫淡些吧。
永寿宫的西府海棠再度盛开。这世上都说“海棠无香”,唯有这西府海棠特别,既美又香,两者兼得。
这个月份也正是开始种花种菜的时节,婉兮索性关紧了宫门,带着宫里人专心在海棠树下种花种菜,不理门外的扰攘。
可是宫外却总有人敲门求见。
这日来人是婉兮也没想到的,竟然是柏常在——小柏氏。
因了孝贤皇后船上的那一晚,难得小柏氏最终明白了过来,婉兮也道难得,这便连忙请了进来。
婉兮叫玉壶给小柏氏煮了一壶“柳曹茶”,拉着小柏氏的手,炕沿分左右坐了。
小柏氏不急着说话,先喝茶。喝了一口,便惊讶看婉兮一眼,便再垂首再多喝一口。
婉兮便笑了:“水菱你是江南女子,这茶你喝着口生,也是有的。此茶名为‘柳曹’,是旗人在关外旧俗里的茶饮。用嫩柳芽炮制,喝了可清火明目。皇上春日里,爱喝这个。正好你来,我自然端皇上爱喝的,叫你也尝尝新鲜。”
小柏氏登时再多抿了几口。
婉兮便笑了,吩咐玉叶:“难得柏常在不先生涩,去给柏常在包一包来,叫柏常在带回宫去,寻常润润喉。”
小柏氏自是欢喜,起身行礼:“小妾多谢令娘娘!”
婉兮忙亲自起身:“生受你了。这里又没旁人,我自己又不喜欢那么些劳什子的规矩,以后切勿如此,倒生分了。”
玉叶出去包茶叶,玉壶也瞧出来小柏氏此来,不会是无事,这便也退出去,将隔扇门关上。
小柏氏这才抬眼望住婉兮。
“当年皇上帮我姐姐将我家人都找回来,叫傅九爷亲自带进京来,还给入了内府佐领下。不光我能进宫,我两个哥哥也都给了内务府的差事。如今哥哥柏永吉在造办处当郎中……”
三卷142、耳房(5更)
小柏氏这话说得……便是婉兮,一时之间也有一点点摸不着头脑。
小柏氏便垂首轻笑:“小妾也是听说,原本孝贤皇后侍寝的话,是住在养心殿后殿的东耳房。三月二十二那会子,皇上却已下旨要将西耳房的装修挪到东耳房去……不瞒令娘娘,虽说此事是养心殿里的司库太监们负责,但是若要新造物件儿,总是要内造办处来经办的。”
“小妾的哥哥又是内造办处的郎中,所有日常事都要经过他的手笔,来登记入册。”
婉兮便懂了。
柏永吉既然是承担着这样的差事,那么终究是谁的物件儿被挪到东耳房去,自然是柏永吉最先能知道的。
婉兮便伸手过去,轻轻握了握小柏氏的手:“我明白了,多谢你来与我透这个气。”
小柏氏这才安心地笑了:“只是这会子,哥哥也说皇上心意还未定下。只说四月反正也要去园子了,整个养心殿都空着没人,便也不急着此事。皇上只吩咐,待得六月从园子回来,将东耳房全部搬迁布置完毕就可。”
婉兮一笑,淡淡垂首。
小柏氏轻叹一声:“此处,便有一个矛盾:孝贤皇后梓宫三月十七才回到宫里,三月二十二皇上就急着要下旨挪房子……可见皇上当时是心急要办这事儿的。可是这会子却又忽然不急了,更是要去园子,要一直等到六月份才最终定……”
小柏氏悄然望令嫔一眼:“怕是皇上心里属意想要挪动的,没能成功,被人给拦住了。小妾想,唯一有能力做到此事的,只能是皇太后吧?而皇太后也必定给了皇上另外一个人选,可惜皇上却同样不愿意,故此一个拖字诀,要等到六月后去再说了。”
婉兮点头笑笑:“你说得对,我也如是想。”
小柏氏不由得眼睛亮晶晶地闪:“……虽然这会子连我哥哥也不知道皇上最后的决定,不过既然他在这个位子上,便必定是能早早知道的。待得六月,若我哥哥有信儿,我一定头一个来禀告给令娘娘!”
婉兮心下也是微微震动。
她自己的家人终究是内管领下,相当于辛者库的地位,故此家人无法获得更高官职,她在宫中凡事都指望不上。若能多得一些助益,自然是好的。
更难得这是小柏氏主动来告,况且她曾经还是跟柏氏姐妹有过那么一段龃龉的……便更觉这一刻难能可贵。
婉兮便亲自起身,从自己的小柜子里拿出一个银瓶子,搁在小柏氏手中。
“这是鹿血酒。我知道你们江南的汉人不喜欢血腥的,只是这鹿血酒解寒凉怕是最好的。这鹿血酒是我自己素日里用的,你尽管放心。经你的手转给怡嫔,她的病根儿也是寒症,用这个应当能得益。”
小柏氏忙起身:“小妾替姐姐,拜谢令娘娘。”
小柏氏刚走不久,宫门外却瞧见了李玉。李玉一向是个痛快人,这会子却有些犹犹豫豫,仿佛没拿定主意是否该进来。
婉兮瞧见了,便赶紧叫给请进来。
李玉这样犹豫,便必定是皇上那边又有了为难的事。
三卷143、求情(6更)
李玉入内请安,婉兮忙问:“我知道这会子正逢孝贤皇后治丧之时,前朝后宫的事情都多,皇上最是心郁难平之时。谙达伺候在皇上身边,与皇上朝夕不离,便也最易体察皇上喜怒。”
“我说句大不敬的话,便都说‘伴君如伴虎’,谙达的为难我也都能明白。今儿谙达这么在我宫外踯躅,想来必定是遇见为难的事儿了。”
“我这永寿宫既与养心殿离着最近,皇上若有不欢喜的,我这边自然也最该第一个去问安。故此谙达不必为难,这便说与我听听吧。就算我未必能为皇上分忧,但是说不定能为谙达分忧,那也够了。”
李玉这便赶紧便又是双喜跪倒。
“其实这话奴才也是不该传给外人的,皇上知道了,必定治奴才的死罪……只是正如令主子所说,奴才也实在是不忍心看见皇上那般发雷霆之怒,故此才想着,这样的时候就算前朝后宫没人敢在皇上面前说话,可是总归令主子是特别之人。”
李玉说着指了指这窗外的海棠:“宫中海棠,从来都是解语之花。皇上将这种着海棠的永寿宫独独赐给令主子,便就是说令主子能解皇上心忧。故此奴才不求旁人,却是一定要来求令主子的。”
婉兮自是承情,点头微笑:“谙达快快请起。谙达有话肯信着我,我自然尽我所能就是。”
原来是皇帝又在因为孝贤皇后谥册文之事大发雷霆。
“谥册之文自由礼部负责。此时的礼部尚书为阿克敦。皇上认为礼部将国语(满语)里的‘皇妣’,译为汉文的‘先太后’,皇上认为大误。”
“可是这位尚书大人进养心殿递晚了册文,这便当做没事儿了,跪安就走。皇上发现那处不妥当,喊阿尚书回来,可是阿尚书却是个实诚心眼儿的,已经出宫去了……皇上这便大发雷霆,要把阿尚书交刑部治罪呢。”
婉兮心下轻轻画了个魂儿:“阿克敦?可是阿桂之父?”
李玉便也忙答:“正是!”
婉兮便笑了:“我记得阿桂是武将,这会子金川用兵,阿桂也在军中。”
李玉忙答:“正是。”
婉兮俏皮一笑,轻轻眨眼:“难得见谙达为哪一个臣子求情……这么说来,谙达与阿尚书,或者阿桂素有些交情?”
李玉忙又跪下了:“哎哟,令主子想多了,奴才是万万不敢呐!奴才之所以这回敢来麻烦令主子,实则是觉着阿尚书冤枉啊……更何况令主子您自己个儿还想到了阿桂将军去。令主子想啊,如今正是金川战事胶着之时,哪儿有儿子在外搏命,朝中却因为一个字眼儿就要人家父亲性命的呢?”
婉兮也是点头:“谙达说得对。尽管此时皇上前朝的事,总轮不到咱们置喙,可是这件事儿,我却一定会设法劝阻皇上。谙达放心,先容我想一会子,稍后我便去养心殿求见皇上。”
李玉告退,婉兮垂首细细沉思。
皇上果然要借着孝贤皇后治丧一事,对朝臣开刀了。
阿克敦亦是先帝留下的老臣,此时身在礼部尚书之位。而丧仪一应主要就是礼部承当的,果然皇上第一个便选准他了。
三卷144、救命(7更)
婉兮何尝不明白,皇上既然已经发了“雷霆之怒”,既然选定了第一个就拿阿克敦开刀,那么这个时候到皇上面前去为阿克敦开脱,无异于自捋虎须。
稍微不小心,就可能逆了皇上的意去,便是多少恩宠都挡不住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若当真有一天,九爷要不得不亲赴大金川去,便必定要为九爷保下几个人来。这个
这个阿桂身为武将,又在军中,更是年轻将领,应当能为九爷所用。
孝贤皇后崩逝了,此时九爷的处境如履薄冰,她不能不为九爷着想。
即便是,这将有可能是捋虎须、逆君心,可能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恩宠都搭进去……她也愿意一试。
只是婉兮并未贸然在当晚便去求情,只是带着柳曹茶到养心殿,亲自为皇帝煮茶。
在茶房里,李玉凑上来低声道:“皇上已下旨免了阿克敦礼部尚书的官职,下了刑部大狱。叫刑部审他罪名……”
婉兮点点头,心中有数,并未急着应对。
又过了些日子,李玉再送来消息,说刑部先前拟定了个罪名,可是皇帝却不满意,说轻了,竟然因此要治罪整个刑部。后来刑部上下不得已,只得遵照最重的“大不敬”罪名,给定成了“斩监侯”。
已是“斩监侯”了,便是等着秋来勾决了,婉兮知道,如果这会子她如果再不拦着皇上,那阿克敦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当晚婉兮亲自做好了几样小菜,便到养心殿求见。
皇帝见她进来,便故意板起了脸:“你还好意思来啊?”
婉兮含笑,盈盈一拜。
从三月底到这会子,差不多一个月了,她都没主动登过养心殿的门儿。只自己关起宫门来,专心种花种菜,不管外头那些乱事儿。
皇帝还拿着乔:“今儿这么来了,又要怎么说?凭什么往日都不来,今儿就非来了?”
婉兮也不等他说“免礼”,便自己起来,将食盒端到他炕几上去,一样一样摆好了。还亲自将筷子给墩齐了,送到他手里去。她自己就依着炕沿儿,挨着他坐着,亲自帮他夹菜。
人生气,却不至于跟饭食过不去。皇上这容易上火的春天,最爱吃这些新鲜的小农家菜,这会子连吃好几口,婉兮这才放心开口。
“哪儿是奴才不来呢?一来是孝贤皇后丧期,皇上不是也为孝贤皇后穿了丧服么……这会子奴才哪儿适合到养心殿来陪皇上呢?要不是皇上才十二日便释了服,并且下旨说‘今皇后之事,朕哀则哀矣,而饮食起居用人理事如常’,叫奴才知道皇上没有那么伤心了,这才敢来呀。”
皇帝“哼”了一声:“依爷看,你是心里没有爷!”
婉兮将身子软软倚靠到皇帝身上去:“奴才心里怎么会没有爷呢?遇见爷那会子,奴才还不满十四岁,就眼睛和心里都被爷给填满了。从那以后再难将这世上任何男子看进眼里去。奴才一个月后就进宫来,更是从此都只能看着、想着爷一个。亏爷还好意思说我心里没爷……爷坏了良心!”
三卷145、柔解(8更)
婉兮前头说得楚楚可怜,谁知道到了最后却爆出一声骂,皇帝一愣,随即反倒扬声大笑开。
伸手一把将婉兮抓进怀里来,便去咬她的嘴。
“好大的胆子!敢骂爷,嗯?!”
他咬,婉兮便躲。
婉兮躲,皇帝便撵。
两人在炕上绕着炕几翻滚了几个来回,皇帝终究还是将婉兮给堵到炕梢墙角里,给压住了。
皇帝的渴望,瞬间便开。
婉兮小声哀求着,“……皇上,你该为孝贤皇后,守……内个……玉。”
皇帝懊恼,“呸”了一声,早已顾不上旁的,径直拉开了婉兮的下裳……
这本不是寝卧的炕,而只是普通坐着的,故此上头没有被褥,只有大红的猩猩毡。
婉兮被压住,又羞又窘,那脸颊上的娇红,便被这大红的猩猩毡给映衬得更为娇俏艳丽。皇帝无法按捺,便硬是在此处,咬着婉兮的嘴,狠降了一回恩泽。
婉兮一来也是想皇上,二来也是想叫皇上的火气消一消,故此也是极力地迎合。
皇帝本想这一回只是浅尝,吃罢了饭再拥入衾被……可是这小妮子这样顽强地扭着身子迎上来,他便什么都顾不上了。
两人一直缠磨到气喘吁吁,再也没有旁的力气,皇帝这才翻身滚了下来。
来不及去拿被子,皇帝便用自己的大衣裳将两人先盖住,免得着凉。
男人么,这会子最是耳软心活,婉兮上去又亲了亲皇帝的耳朵,这才软声呢哝:“……听说皇上发了好大的脾气。那动静,奴才在永寿宫都听见了。奴才从前都没听见皇上在养心殿里这么大嗓门儿过,都给吓坏了,故此可不敢过来。”
“皇上倒是怎么不快活了?这会子不如说给奴才听听。”
皇帝哼了声,抱紧她玲珑的肩头:“……这些日子来,爷做什么都不顺心!爷想办的事儿,总有人拦着!身为天子,爷这些日子来憋屈得也是够了!”
婉兮妙目轻转,便咬着手指,“吃吃”地轻笑。
皇帝挑眉:“你偷着捡什么笑,嗯?”
婉兮便柔柔道:“皇上净瞎说……爷是皇上,是天子,这天下什么都是爷的,谁敢给爷排头吃啊。照我看啊,‘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皇上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呢~”
“嘿你个小蹄子!”皇帝霍地坐起,直盯着她眼睛:“你还惹爷?”
婉兮咬着手指轻笑:“那爷说说,‘皇妣’译成‘先太后’有哪儿错了?便如‘如丧考妣’一句,父为‘考’,母为‘妣’……只是到后来,也只有坟圈子墓碑上才这么用了。”
“也就是说,‘考’为过身的父亲,‘妣’为逝去的母亲啊。‘皇妣’不是‘先太后’,又是什么呢?”
“嘿你还振振有词!”皇帝面色一沉:“可是这会子皇太后还在世,阿克敦竟然敢说‘先太后’,这不是诅咒皇太后?你叫爷如何能姑息于他?!”
婉兮妙目轻转:“哦~~,原来皇上是为了对皇太后的不敬啊。本来听说是因为孝贤皇后的谥册文,还以为阿克敦是因为孝贤皇后而获罪呢,原来皇上是为了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