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她没这么大度
傅元令应付傅婧完全不用费力,三言两语就把她绕晕了,成功把两母女送出门。
等人一走,元礼就气愤的说道:“这话说的可真有意思,还想着叫姑娘把傅家的生意交给她打理,怎么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就是,就算是要交,也轮不到一个嫁出门的姑太太插手。这是想吞了傅家的生意,肥了他们陆家吧?想的可真美。”元智气的脸都变形了,打开火折子,头顶上就能烧出个火焰山来。
“你们气什么,她说她的,我做我的。”傅元令笑着开口,她还真的没当回事。
要是傅婧真的替陆坦做开路先锋打她的主意,她不介意让她大正月里就忙起来。
毕竟那么大个的庶子等着她呢。
没过两日,宫里皇后娘娘设年宴,多是上京有口碑的闺秀跟夫人接到了帖子,伯府里傅元令就拿到了一张。
这可是把陆岫玉给惊呆了,傅元令还不是仗着伯府才能有这样的体面,要是以前不过是潞阳府的商户女,只怕是连宫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真是麻雀变凤凰,野鸭也能飞上天。
陆岫玉耿耿于怀,她爹好歹是三品官,照理说这名额不该给她吗?
心里不忿,面上就带出了几分,见到傅元令时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
傅元令冷冷的瞅她一眼,正眼神都没给她一个,越过她进了太夫人的屋子。
陆岫玉要气炸了,这什么意思?
太夫人看到傅元令进来,对着她招招手,笑着说道:“可都准备好了,缺什么就跟祖母说。”
“哪里敢劳祖母费心,您放心都准备好了。”傅元令笑着坐在太夫人下首。
对面石氏似笑非笑的盯着傅元令,良久才移开自己的目光。
陆岫玉一进来就听到这句,开口就说道:“表姐进宫可是要当心些,宫里规矩大,别给家里丢人才是。”
傅元令这下子脸彻底冷了下来,看着陆岫玉说道:“表妹说的是,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有人到别人家做客,还敢教训主人的,托表妹的福气让我真是开了眼界。”
陆岫玉脸色一变,正要开口,就听着太夫人说道:“不会说话就闭上嘴!”
陆岫玉脸色一白,她并不敢在太夫人面前放肆。
“表姑娘怕是不知道,我们大姑娘可不是头一遭进宫,宫里的规矩也是学过的,皇后娘娘都说好呢。”三夫人意有所指的开口。
陆岫玉哪知道傅元令已经进过宫,脸上顿时一片青一片白,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傅婧一看,忙起身把女儿拽到身边,“你这孩子就是不会说话,关心你表姐就不能好好说,嘴笨的很。”说着又看着傅元令,“令姐儿别跟你妹妹计较,这就是个笨嘴拙腮不会说话的。”
傅元令笑了笑没开口,她没这么大度,接二连三的由着陆岫玉踩她的脸!
三夫人说话直,就直接说道:“三妹妹不是我说你,这孩子还是要好好的教,在家里闯祸就算了,这要是在外头这样指责别人,搞不好是要结仇的。三妹夫当官不易,还是别给他惹麻烦的好。”
第五百八十七章:这滋味不好受吧
傅婧对大夫人可以轻慢些,但是对上三夫人还是有点怯,脸上的笑容都尴尬了。
太夫人的脸色也不太好,看着陆岫玉就道:“玉姐儿都这么大了,这规矩可不能太松散。何况你们是表姐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怎么能这么刻薄?你先下去思过吧,好好想想。”
陆岫玉红着眼转身就跑了,连个礼都没施。
这下子太夫人的脸色更冷了,看着傅婧就道:“看来你如今翅膀是硬了,连我这个嫡母都不放在眼里。”
傅婧脸一白,连忙跪下,“母亲且莫生气,玉姐儿都是我惯坏了,回去后我一定好好的教导她。”
“如今你是三品夫人,哪里还用看我这个老太婆的脸色,人老了不中用,连个晚辈都敢对我使脸子了。”太夫人脸上带着薄薄的怒气。
太夫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被人这么慢待过,孙辈的孩子,整个伯府里里外外这么多,没有哪一个敢对太夫人这么无礼。
年轻时太夫人脾气硬,跟老伯爷的妾侍没少置气,但是老伯爷在人前一直给妻子颜面。
如今被一个晚辈这么对待,太夫人怎么会不生气?
再说,傅婧到底不是傅莹,只是一个庶女,原本太夫人对她们也没多上心,当初能给她们找个不错的人家嫁出去,已经算是尽了嫡母的本份。
现在呢?
庶女的女儿,大概觉得自己的父亲位高权重,便有些飘飘然。
归根结底,还是傅婧没有对自己的孩子灌输对太夫人尊敬的观念,从根上来说,傅婧对嫡母也未必有多大的敬意。
嫡庶之间本就是两副心肠过日子,遇到事情便能分辨出来了。
傅元令不喜欢傅婧,是因为她骨子里就有些踩低捧高的性子,在梦中傅婧对她就不怎么友好,时常说些阴阳怪气的话。
现在傅元令看着她本性难改,自然没什么好感。
大夫人低头不语,没有替傅婧出头的意思,三夫人还在火头上更不会开口,四夫人五夫人没什么存在感,也没多少分量,这种时候更不敢随便说话。
倒是石氏笑着说道:“玉姐儿到底是个孩子,也不是有意的,估计是羞极了这才跑了。娘,您保重身体,别跟小辈置气,回头我替您说她。说起来,令姐儿是个做姐姐的,也该让着妹妹才是,怎么还能呛起来。”
傅元令就知道石氏开口没好事,她闻言只是笑笑,连话也懒得说。
反正不用她出头,太夫人就能治了她。
果然,太夫人看着石氏,“这跟令姐儿什么关系?怎么什么事情都怪到令姐儿身上?要是照你这么说,今日玉姐儿小孩子脾气能对自家长辈无礼,他日进了别人家门,也不知道有没有个宽容的长辈纵容。”
“玉姐儿是个聪明孩子,想来会知错就改的。”石氏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傅元令看着石氏,现在都有些跟梦中的她对不上号了,梦中的石氏说话做事妥帖周到,事事让人觉得舒服惬意。
可现在的她越来越刻薄,做事情也越来越随意。
傅元令心里冷笑一声,人生拐个弯,石氏也是其中一个,这滋味不好受吧?
第五百八十八章:有孕
当然是不好受的,石氏的脸色回了自己院子后越发的难看,如今太夫人真是越来越不给她面子。
不就是因为傅元令能给府里带来银子,所以一个个的都上赶着巴结。
邢妈妈悄悄的走进来,看着夫人脸色难看,就知道心情不好。
“夫人,姑娘那边传消息来了。”
石氏闻言脸色一震,“真的?祎姐儿怎么说,事情准了吗?”
邢妈妈脸上的笑容挡都挡不住,“准了,确实是有了,姑娘说让您放心,她自己会小心的。”
石氏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道:“菩萨保佑,菩萨保佑,祎姐儿这一胎一举得男才好。”
狠狠的将谭雪薇这个正妃踩在脚下。
“姑娘这是苦尽甘来,以后的好日子多着呢,夫人放心吧。”邢妈妈忙跟着说吉祥话,“当初谭家死命压着姑娘不让进府,没福气就是没福气,结果还是咱们姑娘肚子争气,可见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命中注定的。”
要是姑娘真的能生下三皇子的长子,这可真是好事一桩,以后就有底气了。
石氏是真的高兴,这段日子的憋闷真的是让她有点抓狂,终于有个好消息了。
“这件事情先不要声张,等祎姐儿那边的情况稳定下来再说。”石氏开口叮嘱道。
“是,四姑娘也说了,等胎像稳定了再跟三皇子报喜,如今年关里三皇子忙得很,一时也顾不上府里的事情,姑娘趁机养胎刚好。”
“可不是,宫里没宣召祎姐儿进宫?”石氏的脸色有点难看。
邢妈妈摇摇头,“谭贵妃是三皇子妃的亲姑母,自然为三皇子妃做脸。要老奴说不去正好,不然只怕胎像也瞒不住。”
石氏一想也是,到底是意不平,“委屈祎姐儿了,总有找回来的时候。”
“是,等姑娘生下儿子,看在孙子的份上,谭贵妃也不会这么刻薄了。”邢妈妈笑着说道。
石氏笑了笑,随即又问道:“晴姨娘那边怎么样?”
“最近倒是安分的很,没见做什么妖。估摸是大过年的也不敢招晦气,不然太夫人头一个饶不了她。”
石氏听到这里眉头一皱,“赵姨娘那边也没动静?”
“赵姨娘病了,心慌气短头晕的起不来床,请了几个郎中来都说要卧床养着,如今赵姨娘整日的躺着,连门也出不了。”邢妈妈乐着说道。
石氏冷笑一声,“什么心慌气短,我瞧着是争不过晴姨娘没脸出来见人了才是。”
“夫人说的是,以前那是赵姨娘一枝独秀,可现在还不是只看新人笑。”
石氏的心情越发的好了,轻笑一声,“晴姨娘那边盯着紧一点,要是那听话的,也不是不让她生孩子,学不乖是不行的。”
“可不是,看看郑姨娘跟卢姨娘,晴姨娘是得好好学学。”
石氏琢磨着,得给女儿送个懂得孕事的嬷嬷去,自己身边的人当初挑了几个给女儿做了陪嫁,如今剩下的将来还得给俩儿子备着,只能去娘家找一个。
说起来,这样的好消息,也得回娘家说说才是。
第五百八十九章:呆萌的小姑娘
傅元令在风泊雅舍宴请的都是与自己交好的人,她就把乔尔玉跟蓝氏都请上了,还有刘湘华跟付书慧以及岳华容。
等刘湘华她们到了风泊雅舍,见到了李大将军的女儿李潇安,户部尚书的女儿齐怀柔,吏部尚书之女秦芳晴,三人都有些略微拘谨。
好在付书慧在上京知道这几人的大名,带着刘湘华没一会儿的功夫就跟大家说笑起来。
傅元令看着呆呆的坐着的乔尔玉跟蓝氏,就笑着跟大家介绍,“这个是西北大商户乔家的嫡长女乔尔玉,我母亲跟尔玉妹妹的母亲情同姐妹,我是把尔玉当妹妹看的。”说着又指着蓝氏,“这是潞阳府卢世伯家的嫂子,你们平常买的铺子里就有他们家的。”
蓝氏知道自己是商人妇最没地位,忙跟众人见礼,虽然有点拘谨,好在也跟着丈夫见过些世面,没有失仪丢脸。
李潇安就喜欢逗乖巧的小姑娘,顿时就盯上了乔尔玉,总拿话逗她。
偏乔尔玉又乖巧又老实,人家问什么就说什么,一顿饭的功夫,差点把家底几何都说出来了。
一行人乐得够呛,看着乔尔玉这样呆萌的小姑娘也着实喜欢。
傅元令就知道,乔尔玉这样的性子没有任何的攻击性,人美心善又乖巧,是这些大家族给幼子挑媳妇的好人选。
虽然出身略低了些,但是现在乔安易已经被圣上召见过,他们的商盟也在跟内廷府做生意,再过几年乔安易的身份更上层楼,乔尔玉的婚事就要抢手了。
李潇安就特别喜欢乔尔玉,连吃饭都把人拉在自己身边,还感叹的跟别人说,“要是我是个男人,一定把尔玉妹妹娶回家。”
乔尔玉吓得巴着傅元令不松手,把其他人给笑的喘不上气来。
李潇安这么一看就更舍不得松手了,心里琢磨着乔尔玉的年纪倒是跟她弟弟相差无几,要是娶进门当弟媳妇也好啊。
反正他弟弟又不继承门庭,找媳妇不一定非要高门大户,她觉得这事儿可以跟她母亲商量下。
心里也打定主意,回头跟傅元令仔细打听下乔家的事情。
刘松谨做了西关府的知府,这人一上任就油盐不进,上京好多人家拉拢他都不成。
如今刘家女跟未来的儿媳居然跟傅元令关系匪浅,这也让齐怀柔她们很是意外。
不过,只看圣上重视刘松谨,只怕刘大人以后的前程查不了,而且刘湘华跟齐怀柔都是好相处的人,一顿饭下来,大家也有了几分情分。
秦芳晴跟岳华容见过两次,毕竟一个爹是吏部尚书,一个爹是刑部郎中,两家之间也有些往来。
等到她们散席天都不早了,李潇安直接上了傅元令的马车,蓝氏负责把乔尔玉送回家,傅元令看着她们离开,又送刘湘华她们上车。
上车前,刘湘华不舍得抓着傅元令的手,“元令姐姐,我爹说你有时间去家里一趟。”
傅元令一愣,为了不给刘松谨找麻烦,她已经很久没跟他见过面,闻言就道:“可是刘大人有事情吩咐?”
第五百九十章:你是认真的啊
“我不知道啊,爹爹在我来之前让我转告你一声。”刘湘华低声说道。
傅元令点点头,“行,刘大人哪一日有空我上门拜访。”
“父亲这几日都在家,姐姐随时都可上门。”
傅元令闻言皱皱眉,又怕吓到刘湘华忙笑着说道:“我知道了,你跟刘大人说,我明日上门拜访。”
“好。”刘湘华高兴起来,这才挥手告别。
付书慧跟刘湘华一辆车,见她高高兴兴的上了车,就道:“你跟傅大姑娘感情是真好。”
“是元令姐姐好,书慧姐姐也好,你们都待我好。”刘湘华不好意思的说道。
付书慧闻言叹口气赞道:“傅大姑娘巾帼不让须眉,的确是女中豪杰。”
“是呢,书慧姐姐不知道,以前傅夫人跟傅老爷子还在的时候,傅家每年的都要设粥棚救济穷人,到了年关还会给傅家的佃户送粮。遇到天灾,傅家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在潞阳府傅家的声誉无人能及。”
刘湘华说着也有些难过,“可惜傅伯母走的早,当初傅老爷子走的时候,傅伯母撑住了傅家,后来傅伯母一走,就有人盯上了傅家。我爹爹虽然是知府,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好插手,是傅姐姐毅然拿出一座铁矿来,有了这个理由,我爹爹才好名正言顺护着傅家。”
说到这里刘湘华的眼睛都跟着亮了,“那些人还想着欺负傅姐姐一个孤女,哪知道傅姐姐前头捐了铁矿给朝廷,后头就把家里的大小管事给整顿了。我爹说傅姐姐d的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内外肃清,一点都不给敌人插手的机会,可惜是个女子,要是个男儿必然是个出仕的好材料。”
付书慧没想到刘大人对傅元令评价这么高,又想着今日傅元令不动声色的把她们介绍给众人,为她们铺路识人,不仅不会让她们觉得不适,还能很快的融入。
傅大姑娘做事,真是想让人不喜欢也没理由,她实在是太妥当了。
要是换做别人在这样的宴席上请来个商户女跟商家妇,一群大小姐必然觉得受到了侮辱。
偏偏蓝家的根基在潞阳府,与刘家有往来,刘湘华对蓝氏亲切,自然也就影响了别人的态度,尤其是傅元令还又特意介绍世交家的嫂子。
而乔尔玉就更特别了,这么单纯的小姑娘,太招人喜欢了,连她的出身都不那么重要。
更何况乔家可不是无名无姓的人家,乔安易的大名最近一年在上京也是颇有耳闻。
看着是不经意,但是细细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
付书慧觉得换做她,也做不这么周到,但是傅元令就做到了。
“傅大姑娘的确是个让人喜欢的人。”付书慧叹道。
刘湘华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书慧姐姐肯定喜欢元令姐姐的,元令姐姐多好的人啊,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她。”
付书慧:……
无脑吹就是刘湘华这样的,但是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觉得可乐。
而另一边,傅元令听了李潇安的话都愣住了,看着她问道:“你是认真的啊?”
第五百九十一章:为他点蜡
李潇安懒洋洋的说道:“当然是认真的,我瞧着尔玉挺好的,性子单纯,人又善良漂亮,进了我家门也不会有人欺负她。就是不知道乔家是个什么情况,这才找你问问。”
傅元令是想着为乔尔玉牵线的想法,但是万万没想到钓上来的会是李家。
随即又觉得挺好,李家家风严正,尔玉这样的性子进了李家的确是好事儿。
不过,乔家的事情有些麻烦。
傅元令就把乔家的事情仔仔细细一说,没有丝毫的隐瞒,包括乔大太太要和离的事情。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而且,她也不会瞒着,不然岂不是对不住李潇安。
李潇安:……
乔家可真够精彩的。
万万想不到。
看着李潇安的神色,傅元令就说道:“这种事情你还是要跟伯母说清楚,两家结亲是大事,可不是来结仇的。不过,尔玉的确是个好性子,你的眼光不错。”
李潇安幽幽的盯着傅元令,“这事儿可不小,我得跟我母亲好好地说清楚。不过,乔家那边真的这么狠,几次三番由着庶子害嫡子女,够乱的。”
“色令智昏,况且乔家大老爷古板守旧,一把年纪也只能窝在西北吃老本。”傅元令毫不客气的说道。
李潇安啧啧两声,“真的难得见你这么直白的评价一个人。”
傅元令冷笑一声,“乔安易两次遇险,都被我遇上搭了把手,不然只怕命都要交代了。要亲儿子命的爹,我也是难得一见。”
“你这运气也是没谁了,这乔安易积了多大的福才能被你救两次。”李潇安翻个白眼。
“碰巧。”傅元令扶额,“真的。”
李潇安乐了,“行吧,我只能先回去问问我娘,其他的你等消息吧。”
傅元令点头,“是要好好说说,不急,尔玉妹妹年纪还小。”
这一副老母亲的口气,李潇安有点牙疼,忽然觉得要是真的娶了乔尔玉进门,要是蠢弟弟欺负小姑娘,只怕傅元令得提着刀来坐镇。
更牙疼了。
第二天傅元令秉了太夫人,就去刘家做客。
刘松谨这样的实权官员,傅元令能与之来往,伯府自然是喜闻乐见。
到了刘家,果然刘松谨正在等她,直接把她带去了书房。
刘夫人带着女儿去了后院准备,刘修文也跟着进了书房,过年书院放假,他跟着进去端茶倒水。
刘修文好久没见傅元令了,见到人关切的询问了几句,好有些歉意的说道:“本来一到上京就该问候妹妹,哪知道进了书院就被恩师关了禁闭,实在是抱歉。”
傅元令就想起当初刘湘华替哥哥致歉的事儿,笑着说道:“刘大哥千万不要客气,我们之间不需要客套,如今刘大哥的学业如何了?”
刘修文惆怅的说道:“我很羡慕贵府四少爷。”
傅元令就想起傅元彬,顿时就乐了,“刘大哥也想跟着樊大儒出去游学?”
“这样的好机会谁不想?”刘修文坦然的说道,“我听说今年中樊大儒就会返京,到时候我准备亲自上门请教。”
傅元令看了一眼刘修文为他点根蜡。
樊大儒那脾气哦,一般人受不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对亲儿子下死口
刘松谨看着儿子,“少在这里说废话,有这功夫泡壶茶来,去去去。”
刘修文:……
总觉得自己是捡来的。
傅元令笑着说道:“那就有劳刘大哥。”
“应该的,应该的,元令妹妹宽坐,我去去就来。”刘修文忙转身出去了。
刘松谨这才说道:“一身酸儒的习气,真是头疼。”
傅元令:……
对亲儿子真是下死口。
“刘大哥性子宽和,待人真诚,是件好事。”
“别替他说话了,就他这样的进了官场还不得被啃得骨头都不剩。”刘松谨揉揉眉头,“我的确有意让他拜樊大儒为师,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傅元令认真想了下,“不好说,这事儿得看樊大儒有没有惜才之心,也要看刘大哥能不能合了樊大儒的脾性。我四哥虽然跟着樊大儒游学,但是并不是他的学生。”
刘松谨闻言点点头,“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说太早。要我说他就是被家里护得太好,不知道人心险恶,该扔出去体会下才成。”
傅元令闻言就道:“也不是不可以,我四哥当初是想跟着傅家的商队四处走走,若是刘大哥不嫌弃,也可以跟着我家的商队出行。不过,很辛苦,一般学子吃不了这个苦。”
一听要吃苦,而且是特别苦,刘松谨立刻拍板,“让他去,当初你才多大就跟着傅老爷子历练,他都这么大了,好意思说不去?有点骨气的话,就该自己提出来,哼。”
傅元令轻咳一声,刘大人莫不是忘了,当初刘修文小的时候,是谁把儿子扛在肩膀上惯着的。
要说刘大哥能有现在谦和的性子,那得多亏了刘夫人这个虎妈。
咋好意思这么吐槽儿子的,也不看看自己当年干的什么事儿。
大约刘松谨对上傅元令微妙的眼神,也想起自己干过的好事,就有点不自在。
瞧瞧,两家知根知底就这点不好,一点秘密也没有。
说完闲话,就开始说正事。
刘松谨的神色严肃起来,看着傅元令说道:“我听说傅家往南疆战场上送粮了?”
傅元令心头一震,看着刘松谨,“刘大人怎么知道的?”
刘松谨的手指悄悄桌面,用指尖描绘了一个字。
傅元令看着就皱起了眉头,道:“的确有这件事情,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是巧了。”
傅元令就把当初自己买下三连山,然后发现废弃炼铁窑,上禀朝廷前去彻查,结果封山不能开采,无奈之下她转而种植粮食药植的事情讲了一遍。
“所以傅家粮仓的粮食不是恶意囤积的?”刘松谨问道。
傅元令听着这话就知道根结在哪里了,这是有人故意污蔑傅家要发战争财。
“刘大人,傅家送往南疆的粮食都是不要钱的,既是如此,何来恶意屯粮之说?”傅元令义正词严的说道。
刘松谨扶额,“你说你到了上京这两年,白白扔出去多少银子,傅家的家底也不抗你这么花。”
傅元令知道刘松谨关心她,就笑着说道:“我并没有因此散财,上次赈灾朝廷已经让内廷府与傅家所在商盟做生意,其实虽然时间慢一点,但是一两年下来这钱就赚回来了。而且,冠上皇商的名头,更有利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生意推开,其实不仅没白出钱,反而赚了很多钱。”
第五百九十三章:恨铁不成钢
刘松谨抿抿唇看着傅元令,他差点忘了,这个小狐狸不干赔本的生意。
自己真是瞎担心。
“南疆的事情可大可小,你自己提前做好准备。”刘松谨说道。
傅元令没想到刘松谨会跟她提前打招呼,有点担忧的说道:“您这样告诉我,会不会对您不好?”
“我还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刘松谨好笑的看着傅元令,“这件事情并不是秘密,南疆的战报已经送达朝廷,而且谭家联合御史意图弹劾四皇子与商户勾结,这并不是秘密。”
傅元令冷笑一声,看着刘松谨说道:“谭贵妃母子多次算计与我,不过是觊觎傅家的产业。后来计谋失败,没想到转头又想着用这种办法打击我,真是费劲苦心。”
“谭家算计你?这又是怎么回事?”刘松谨脸色有点不好看的问道。
傅元令就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
“九皇子为何这么帮你?”
傅元令囧囧的看着刘松谨,您这关注点是不是有点奇怪啊?
对上傅元令的神色,刘松谨有点不怎么好的预感,直直的看着傅元令。
傅元令:……
对着亲爹都没这么紧张过。
说起来,傅家跟刘家虽然多有往来,但是关系在之前并没十分亲密,她的外祖父跟母亲跟刘家的往来十分有分寸。
真正的让两家关系越发的和睦,还是因为傅元令的贡献铁矿让刘松谨荣升西关府知府。
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本就关系不错的两个家族,自然关系能更上层楼。
可是,刘松谨这种眼神让傅元令有点很微妙啊。
好像有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
“大概是因为等我出了孝,九皇子从南疆立功回来就会请皇上赐婚吧。”
莫名有点小心虚。
刘松谨:……
“是不是九皇子携恩胁迫与你?”
“……没有。”傅元令挺直脊背,“其实他哪里能胁迫我,当初在潞阳府是我救了他一命,真的。”
还有这种事情?
“来来来,仔细说说。“
傅元令:……
您这么八卦真的好吗?
傅元令盯着刘松谨灼灼的目光,只好讲了一遍。
刘松谨鼻子里哼了一声,“九皇子文不成武不就,整日游手好闲,找媳妇的眼神倒是不错。”
“九皇子上次在云州立了大功,这次去南疆又冲锋陷阵,还是很上进的。”傅元令忍不住为肖九岐辩白一下,也没那么不堪吧。
不过,想想刘松谨对自己亲儿子都能吐槽的体无完肤……
“小姑娘就是好骗,别人三言两语就把你哄了。你把你做生意的精明劲儿拿出来好好看看人,九皇子去南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皇上授意,让他躺着挣军功的,在云州的事儿不也是有四皇子兜着?”刘松谨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傅元令。
“不行,等九皇子从南疆回来,我得好好地会会他。”刘松谨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背着手来回走,“当年你母亲过世前,曾让人给我递了一封信,让我跟夫人替你的婚嫁大事掌掌眼。故人相托,不能有负。”
傅元令一怔,梦中好像没有此事……
第五百九十四章:太懂事了让人心疼
仔细想想,在梦里没有她捐献铁矿一事,也没有刘松谨调任西关知府的事情,她抵达上京后,一开始还有书信往来,后来随着刘松谨调任南边,慢慢的就没了音信。
在梦中,她没有跟刘松谨提及自己的婚事,依稀记得他在信中曾问过,但是当时自己心有顾忌没提与三皇子议亲的事情。
后来,两家渐行渐远,再加上刘松谨调任……
她没想到母亲居然还托付刘家这样的事情,难怪上次刘夫人还问了几句她出孝后的婚事。
傅元令心思十分复杂,所以梦中的自己到底有多蠢,替别人想的越周全,其实委屈自己的地方就越多。
是不是当初如果她跟刘松谨知会一声自己跟三皇子的婚事,他也能替她掌掌眼,至少以刘大人的慧眼,必然能看出当初伯府的不对劲。
而她……把这些都扔了,就为了自己渣爹那点虚伪的亲情。
真是可笑。
傅元令站起身,正经的对着刘松谨行了一礼。
刘松谨皱眉,“你这是做什么?”
傅元令微微红了眼眶,忙挤出一个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亲爹靠不住,只能请大人到时候好好帮我掌掌眼。”
刘松谨也是一怔,她没想到傅元令就真的这么答应下来,他反而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起来伯府到底是勋贵之家,他虽然是西关知府,但是仕途多险,谁知道明日会如何。
傅元令如今是伯府嫡长女,生父是伯爵,却还能这样认真对待她母亲的吩咐,这让他也有些意外跟说不出来的感觉。
“陈嘉那个混蛋对你不好?”
陈嘉,就是渣爹当初骗婚时用的假名。
刘松谨直呼当初傅嘉琰的假名,可见心里十分的恼火。
傅元令也认真的回道:“算不上好与不好,也只是担个父亲的名头而已。”
刘松谨脸色乌黑乌黑的,“那当初还巴巴的把你认回来做什么?”
傅元令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以后肖九岐势必站在四皇子的船上,而西关知府就宛如上京的喉舌,所以刘松谨的态度也很重要。
她不需要刘松谨为了她谋私利,但是至少让他知道三皇子是个什么品行。
傅元令只能把前因后果大略一讲,其中将太夫人跟老太爷的作用弱化一些,不然只怕刘松谨能气的掀翻了伯府的大门。
就这样,刘松谨都气的在屋子里直转圈,看傅元令一眼,咬咬牙把骂人的话咽回去,最后只说道:“你当初怎么不说?”
一个人就这么憋着,忍着,小小年纪就算是再有城府,进了伯府那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算计……
刘松谨也怪自己太大意了,当初他就该多问问才是。
“我自己能应付得了,若是真的应付不来,只能去找您做主,这不是事情没到那一步。”傅元令笑着说道。
刘松谨长叹口气,“孩子越懂事,大人越失职。当初傅老爷子带着年幼的你四处行走,我就觉得太辛苦了些。只是傅家的担子只能压在你的肩膀上,千斤之重,无人能替……你是个好孩子。”
就是太懂事了,让人心疼的很。
第五百九十五章:认干亲
到了晚上,刘松谨跟夫人说起此事,长吁短叹。
刘夫人也半响没说话,看着丈夫自责的样子,只能说道:“你也别想太多,元令那孩子的性子你知道的,以前的事情就过去了,咱们往后看。”
“我想想湘华的无忧无虑,看看修文的自在随意,再瞅瞅元令这孩子,我就……”
刘松谨皱着眉头,想起当初傅老爷子一意孤行,傅夫人含泪送行,到后来傅元令小小年纪沉着懂事,十岁时傅老爷子就让她管理第一间铺子,当初潞阳府多少人看笑话。
一步一步的,傅元令走到今天多不容易,他比谁都知道。
所以当初傅夫人临终的托付,他答应下来不仅是因为两家交好,也是心疼孩子。
只是,他也没想到,自己还没照看她多少,就因为她让自己平步青云。
这世间的事情因果干系玄妙异常,数不清楚的是非对错。
想到这里,刘松谨看着夫人,“你明日送拜帖去伯府,正式过府探望。”
刘夫人一愣,“这……这怎么行?”
不是之前还想着避免互相麻烦,明面上不要招摇?
“此一时,彼一时。”刘松谨想起九皇子就头大,跟夫人解释一下,“平宁伯那个混账东西,朝中谁把他当回事。要是元令真的跟九皇子定亲,只怕人背后说她高攀。”
“夫君的意思是?”刘夫人狐疑的问道。
“你拿着元令母亲的信去伯府,就说要认她为干女儿,我们跟傅家有通家之好,又有傅夫人临终之言,再加上我现在好歹是朝中命官,不敢说朝廷重臣,中流砥柱,但是在圣上面前也有几分颜面。哼,谭家一系要弹劾傅家,也得看看元令背后站着谁。”
刘夫人心有疑虑,“可是圣上那边……”
刘松谨皱皱眉头,随即又坦然的说道:“问心无愧,圣上自然明察。”
他又不会为了元令徇私枉法,身正不怕影子斜,怕什么?
刘夫人想想丈夫的性子,竟然也不觉得意外,笑着说道:“我本就喜欢这孩子,能做他的干娘,我心里高兴还来不及。明日我就上门拜访,我瞧着出了上元节就是好日子,到时候风风光光的设宴认亲。”
刘松谨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现如今上京形势复杂,九皇子去南疆看着风光,其实背后凶险的很。”
朝中关于立储早有纷争,只是一直没有浮于水面。
现在皇后娘娘将外甥女许给四皇子,这就是暗中表态,而九皇子跟四皇子一向走得近,去云州也好,去南疆也好,都有四皇子保驾护航。
这后头到底是因为什么谁也难说。
刘松谨坐上西关知府的位置,其实烫手的很。
皇上年纪越来越大,站队只是早晚的事情。
再加上三皇子母子做出的恶心事情,与虎谋皮这样的事情他又不蠢怎么会做?
所以,也就只剩下四皇子可选。
若是将来元令跟九皇子真的订了亲,他这里也跑不了,与其到时候被人诟病自己与九皇子妃来往过密,不如现在正大光明的先认了干亲再说。
哼,关系摆在明面上,从圣上面前过了眼,看谁还敢嚼舌根!
第五百九十六章:字字句句在刀尖上
认干亲也不是说相认就能认的,像是朝廷重臣,尤其是位置比较要紧的人,更是不会轻易认干亲。
刘松谨虽然到西关府上任不足两年,但是因为他做事一向公正严谨,且只听皇上吩咐,在朝中属于忠皇党,所以他的一举一动更被人放大了仔细看。
实在是因为西关府的位置太过于特殊,属于上京的喉舌,当得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任。
偏偏之前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却被刘松谨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从天而降得手,你说气不气人?
现在这个皇上跟前的大红人,要人干亲,还是那个从潞阳府被平宁伯府认回来的在商户长大的女儿!
这个消息不要说上京的人回不过神,便是平宁伯府的人都给炸懵了。
傅元令自己也惊讶不已,明明之前刘松谨什么都没说,怎么忽然之间就要认干亲?
伯府里的众人看着刘夫人面上的表情一时没调整过来,石氏的脸色尤其难看。
关于这个刘松谨,她父亲也说过几次,三皇子几次拉拢他都没能成功,现在这个人要认傅元令为干女儿?
石氏当然不愿意。
她看着刘夫人的神色不善,没忍住开口说道:“我们府上大姑娘父母俱全,哪里需要什么干亲,刘夫人怕是来错地方了。”
傅元令抬头看了石氏一眼,认不认干亲她本来无所谓,但是石氏这么不尊重刘夫人她就不乐意了。
“祖母,我母亲临终前并未曾想过有朝一日父亲会想起我来,怕我孤苦无依被人欺辱无人可依靠,因此将我托付给刘伯父刘伯母。”傅元令都懒得搭理石氏,直接跟太夫人对话。
刘家现在可是热灶,多少人想要靠上而不得其门而入,她们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结为干亲,这样的好事岂不是天上掉馅饼?
石氏一口拒绝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太夫人怎么不清楚,这就是个怕令姐儿过得太好的人。
忍着心里的怒火,太夫人看着刘夫人有些歉意的开口,“多谢夫人跟刘大人对令姐儿的照看,这孩子没回家前多亏了你们看顾。”
刘夫人看着石氏心里就恼得很,当着她的面就这么不客气,想也知道平日对令姐儿多不善。
她心里也后悔了,早知道这样就不该顾忌太多,应该早早上门拜访才是。
心里越恼火,刘夫人跟着丈夫这么多年,也学会了不动声色,反而神色亲近的看着太夫人笑道:“太夫人真是太客气了,本来早早的就该来贵府拜访,只怕别人说我们借着令姐儿攀附伯府,给这孩子惹麻烦,就只好忍着没来。好在如今我家老爷的差事也稳定下来,越想起当初傅妹妹的托付就越无法安枕,因此才冒昧上门,还请太夫人莫要怪罪。”
这话突出两个重点,当初没来不是想来,如今来了是因为有足够的能力给令姐儿撑腰。
刘夫人话不多,字字句句到了刀尖上。
瞧着令姐儿不搭理石氏,刘夫人自然也跟着忽略石氏,直接跟太夫人对话。
第五百九十七章:可不能轻易答应
石氏脸色微变,这个刘夫人如此忽视她,自然让她觉得面上无光受了侮辱。
毕竟,她是傅元令的继母。
石氏正要开口,就看到太夫人眼角往她这边轻轻一扫,她心头一突,就迟了一步,听着太夫人神色和蔼的笑道:“令姐儿也是个可怜孩子,家里头亏欠她,让她在外头这么多年。好在亲家父女都是厚道人,将我的乖孙女照看的很好,我心里是很感激的。”
刘夫人听着太夫人这话,觉得这还像个样子,就道:“当年的事情孰对孰错现在再来分辨也没意义,令姐儿是个大度的孩子,必然不会计较。至于傅妹妹人已经仙去,有些事情也就不提也罢。”
太夫人琢磨着这话,刘家没有为傅元令强行讨公道的意思,一切全看令姐儿的意思。
令姐儿不计较,他们也自然不计较。
想到这里,太夫人心里又难免觉得庆幸,幸好当初自己醒悟得早,也全亏娘家嫂子指点,不然今日位高权重的刘家找上门,伯府怎么也得有点麻烦。
又想着自己也没有白疼令姐儿这孩子,家里之前委屈了她,这孩子却也知道好歹,知道护着家里。
太夫人心里高兴了,看着刘夫人就越发的亲近,“是啊,逝者已逝,我们还是让她归安吧,终归是活着的人更重要。认干亲是件大事,得跟我们老太爷商议一下,望刘夫人不要见怪。”
“应该的,也是我们莽撞,大过年的不该直接上门。只是我家老爷最近坐立难安,一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愧对孩子,实在是……多谢太夫人体谅。”刘夫人轻轻叹气,说的声情并茂。
太夫人知道傅元令跟刘家一直有往来,但是没想到情分这么深厚,还是挺意外的。
官商本就是天堑之别,能让刘家这么对待令姐儿,可见当初自己没见过面的儿媳妇是个何等厉害的人。
又看看令姐儿让她教养的这么出众,还有傅老太爷的扶持,把这个孙女找回来真是太对了。
跟刘家有了这层关系,小辈们以后的路不敢说平步青云,至少能稍微顺畅一点,这也就足够了。
太夫人留刘夫人吃饭,刘夫人婉拒了,只笑着说道:“让令姐儿送我一程就好,太夫人您请留步,下次有机会再来叨扰。”
下次是什么时候,自然是认亲的时候。
太夫人就让傅元令代她送客,以太夫人的身份,倒也真的不用亲自送刘夫人出门。
傅元令送刘夫人出门后,大夫人这才笑着说道:“这可真是件好事情,刘大人官声素佳,又深得圣上看重,这对令姐儿是好事情,对咱们府上也是好事情。”
三夫人更高兴了,她儿子以后要考官入仕,听闻这个刘松谨学问很不错,能得他指点一二,或者照拂一二,对儿子都是极大地裨益。
“大嫂说的是,令姐儿这孩子真是有福气,自打她回了家来,咱们家真是越来越好,以后会更好。”三夫人满脸笑容的说道。
石氏听着格外的刺耳,忍不住说道:“西关府可不是善地,多少人折在上头,到时候刘家万一出事,只怕会牵连咱们,娘,这事儿可不能轻易答应啊。”
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坏均沾
太夫人看了一眼石氏,淡淡的说道:“这种大事,我们内宅妇人多说无益,都要听你们爹的。行了,都下去吧,等老太爷的话就是。”
石氏皱着眉头,但是现在她不像以前在太夫人面前那么得脸,如今做事说话都要看太夫人的脸色,这也让她憋闷异常。
尤其是现在大夫人被太夫人越来越看重,更是让她浑身不自在,只得强压下心头的话,起身告退。
三夫人跟大夫人一路,走在半路上,三夫人撇撇嘴,“二嫂的嘴脸够难看的,也不看看那刘松谨现在多被圣上看重。这样的好事儿别人求都求不来,咱们府上靠着令姐儿就能搭上了刘家多好的事儿。别以为别人不知道她那点小九九,不就是怕令姐儿越来越好,她更拿捏不住了。”
大夫人闻言低声笑了,“我瞧着娘分明是同意了,但是这事儿确实也得爹开口,咱们等好消息就是。”
以后令姐儿能有刘大人做义父,那石氏可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欺负令姐儿。
虽然她在令姐儿身上也讨不了好,但是继母的身份也令人头疼。
现在好了,刘大人夫妻是令姐儿生母托付的人,还有她生母的亲笔信为证,有了这个,石氏想要做妖也没那么容易了。
这孩子苦到头终于有点甜了,也不容易。
另一边傅元令将刘夫人送上马车,看着她认真的道谢,“伯母,谢谢您。”
刘夫人看着傅元令笑了,“等再来就要改口了,伯母啊巴不得有你这样的女儿,你湘华妹妹知道这事儿,昨晚上兴奋了一晚没睡着,高兴的不得了。修文也很高兴,今日他本想也来的,被他父亲喝住了,”
傅元令只要想想那画面就忍不住的笑了,“我也很高兴,真心的。”
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是心怀算计,小鬼肚肠,更多的还是好人。
太夫人这边跟老太爷把事情说了说,老太爷眯着眼睛半响没说话。
俩人做了一辈子的夫妻,太夫人就知道老太爷不是十分中意,就问道:“这事儿不妥当?”
“也不是不妥当,只是刘家好好的也就罢了,万一刘松谨在任上出点事情……西关府那种位置可说不好,没有谁的屁股坐在上头十拿九稳的。”
太夫人闻言就皱起眉头,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没有只能沾光不吃亏的,既想要借刘家的势,也得承受刘家败落的结果。
太夫人正要说话,却又听老太爷说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宪哥儿跟着九皇子在南疆,这一走就没了消息,将来回上京之后,前程如何还得运作一番。若是刘大人成了咱们府上的亲戚,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是这个道理,我也想着几个孩子的前程,再说我瞧着那刘夫人倒是个能说会道的,说话沉稳,行事不急不躁,想来那刘大人必然更胜一筹,应该差不了。”
老太爷想的远比太夫人多,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
第五百九十九章:大摆筵席
刘松谨夫妻认傅元令为义女的消息在平宁伯府正式答应后,很快的就传遍了上京。
为什么呢?
因为刘家广发请帖,这动静大得不得了,当初刘松谨上任西关知府都没这么大的动静。
一时间上京城多是对此事议论纷纷,知情的人知道当初刘松谨调入上京跟傅元令有些关系,但是能在西关府的位置上坐得稳稳的,那就是刘松谨的本事。
本来认义女这种事情,只要以刘夫人的名义就好了,将来要是个什么也好撇清、
一般人家认干亲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刘家没有,而是以刘松谨夫妻共同的名义,这就耐人寻味多了。
如此可见,这件事情刘松谨不仅赞同,而且显然对这个义女很满意,很看重,不然怎么会弄这么大的动静?
平宁伯府也是惊呆了,没想到刘家搞这么大的场面。
傅元令也给一群小伙伴送了请帖,这样的喜事,她也想好友能为她见证。
等出了上元节,吃完元宵赏完花灯,过了龙抬头的节日,挑了个初六的好日子,刘府大宴宾客,正式认亲。
傅嘉琰这个亲爹脸上有点挂不住,但是架不住自己亲爹严令他必须到场,只能黑着脸到了。
见到刘松谨这鼎鼎大名的西关知府之后,对方见到他到时十分知礼,且态度和煦,令人如沐春风,短短功夫就让傅嘉琰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
女儿这个义父还不错嘛,以后当亲戚往来也挺好的。
傅嘉琰这样没在官场混过的纨绔子弟,哪里是刘松谨这样的老油条的对手。
哄着他先在认亲宴上给令姐儿做足了脸面,让众人看到傅嘉琰这个生父的态度,表明这件事情是他大力支持的。
至于继母的态度在亲爹的支持下就完全不重要了,万一石氏摆脸子,别人也只当她这个继母见不得继女好嘛。
刘修文帮着父亲在前头待客,后院傅元令今日算是盛装打扮,身上不见红色,却是用遍地织金湖蓝色的湖锦做成的衣裳,低调中透着大气,端庄中又透着几分少女的清幽。
李潇安她们全来了,正围着傅元令拷问。
傅元令跟大家解释几句,知道傅元令也才知道生母临终的托付,大家不由得唏嘘几分。
伯府虽然是勋贵,等到下一辈没有出色的子弟,爵位是必然要降等的。到了平宁伯已经是第三代,再往下降那就不是伯爵了。
而刘家不一样,刘松谨圣眷正隆,本人也是极有才干的,只要刘松谨不犯错,他的前程就会一路向前。
一个是逐渐没落的勋贵之家,一个是冉冉上升的新贵。
没人会说刘松谨攀附平宁伯府,别人反而会说平宁伯府运气真好,居然跟刘松谨做了亲戚。
刘家跟伯府都是请来的至交好友朝中大臣作见证,傅元令这边除了李潇安这一群小姐妹,还有安定候陈家的人也到了。
四皇子妃跟六皇子妃虽然没有到场,但是都送来了贺礼祝贺。
两家来的大张旗鼓,六皇子妃好说,跟傅元令是表姐妹,但是四皇子妃呢?
第六百章:长者赐不敢辞
四皇子妃派人前来恭贺,这就不得不引起人多家猜测,不过更多的人是认为徐秀宁跟傅元令关系不错,所以才来恭贺。
如此一来,又会令人惊讶傅元令的本事,来上京才多久,跟四皇子妃都能有这样的交情?
好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看傅元令的眼神不一样了。
之前傅元令救灾出钱也好,商会大力发展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大家总摆脱不了傅元令商户女的印象。
就算是她回了平宁伯府,大家提起她还是会加上一句,那个从商户家认回来的人。
李潇安听着一群夫人们聚在一起瞎胡聊,不由得翻个白眼,对着齐怀柔说道:“可真能胡扯。”
齐怀柔也挺反感的,“就是,咱们去那边找蓝少奶奶还有尔玉妹妹玩去,我瞧着付书慧她们都在水榭那边呢。”
“尔玉妹妹也来了?”李潇安眼睛一亮,“走走走。”
齐怀柔:……
行大礼认亲的仪式是在双方长辈的见证下进行,傅元令贵在蒲团上认真叩首跪拜,周围众人肃穆观看。
刘夫人眼睛都红了,忙弯腰把傅元令扶起来,“好孩子,义母今儿个真是太高兴了。”
说着刘夫人就拿出给傅元令的礼物,是一尊小玉佛,洁白剔透的羊脂白玉,已经包了一层浆,质地越发的温润柔和。
“这是当年我出嫁时我母亲给我的老物件,希望它能保佑你平安吉祥,一世安乐。”
傅元令双手接过来,郑重说道:“多谢义母。”
这礼物算不得十分贵重,但是却是刘夫人当年的陪嫁,而且是其母传给她。拿出这东西来,可见是真的把傅元令当一家人了。
刘松谨看着傅元令训诫道:“盼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以前做的就很好,要时刻谨记为君分忧,为民请利,不能忘本,傅家家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望在尔身上延续下去。”
众人:……
这不对吧?
为君分忧,为民请利,这是男人们该干的事情吗?
但是刘松谨讲的十分严肃,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众人面面相觑,却也一时间没有开口说什么。
总觉得怪怪的。
但是人家太正经,开口质疑,好像不正常的是自己一样。
“谨遵义父教诲,元令铭记于心。”傅元令郑重应道。
刘松谨是个好官,不敢说达济天下,但是比起朝中那些蛀虫,已经是一股清流了。
刘松谨点点头,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拿出一方小印来,伸手摩挲片刻,这才说道:“这方小印是我中进士那年自己亲手刻的,你义父两袖清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给你,这个给你拿去。”
傅元令盯着那一方小印,确实是很普通的田黄石雕刻出来的,但是就跟义母的玉佛一样,小印应该是经常被拿出来把玩,可见的确是心爱之物。
中进士是人生一个分水岭,这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没有给刘修文却给了自己,傅元令不太明白。
可是长者赐不敢辞,还是面带恭敬双手接过来,“多谢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