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哥哥烦死了
“事前说还是事后说,这是礼数问题。”池三岳十分固执:“大魏礼数崩坏,才导致皇权没落,虽说有积年旧症,但上位者更该以身作则才是,明仪公主身份尊贵,可到底只是臣子,女子本不该参政,既然参政了,就不能时时称病躲懒。
怀孕生子才是女子天职,治国理政也并非分内之事,若要顾忌身子,就不该过问政务,若要过问政务,就不能顾忌身子,公主已达出月时日,大可进宫禀明太后皇上,再召大臣。”
萧必明垂眼,心里并不认同池三岳的话:“明仪公主产后体虚,本不该操心国事才是,可若不是她发现端倪,一套礼数走下来,只会误事。”
“进宫禀明太后与皇上,只怕费不了两个时辰。”池三岳坚持己见:“自身不尊礼法,再三强调也是无用的。”
萧必明不再说话,池三岳是他的授业恩师,但明仪是他仕途上的明灯,他对池三岳心存敬意,对明仪同样佩服,混迹官场十几年,谁能干实事他心里清楚。
明仪公主这样的顶头上司比那些只晓得指手画脚说理想的好太多了,最起码只要她决定的事,就能让人敢安心去做。
没在池三岳这里耽搁太久,萧必明就告辞去忙了,他今日不过是正好来拜访池三岳罢了。
孩子过了满月就不愿意待在襁褓里了,穿的厚厚的躺在小榻上,锦宁睡在旁边细细的瞧着她,小心翼翼的抱抱她又亲亲她,她被打扰的很烦,小手‘啪啪啪’的打锦宁,锦宁乐在其中,觉得妹妹是在和自己玩。
明仪依旧在看折子,承乐依旧在小杌子上坐着烤米饼,最近的消息不少,受严寒影响,粮草极难送到漠北,边关的冬衣也迟迟没有送上去,齐军与柔然压近,大魏伤亡惨重,而且即便户部及时补救,依旧有许多粮商趁机搜刮百姓存粮,而且,大雪降了几日功夫,各地上报粮食冻死的折子就雪花一样飘了过来。
承乐把烤好的米饼放在桌上,锦宁立马坐起来撒上桂花糖粉,撒好了就乖乖等着,时不时的探手摸摸,觉得不烫了,立刻叫起来:“娘亲,吃饼。”
“你先吃。”明仪抬头笑了一下,眼睛继续紧紧的盯在折子上。
他抿抿嘴,拿起来咬了一口,立刻一脸满足,嘴角都沾上了桂花糖粉。
“呀~”清梨细细的看着他,小嘴一张一合,锦宁嚼巴着看了她一会儿,背过身开开心心的吃起来。
“你不能吃,所以不要看哦。”
“呀~”清梨还是哼哼,小短腿各种乱蹬,半点都不安分。
明仪拿起一份折子,神情凝重:“家里还有多少存粮?”
“家里吗?”承乐想了想:“前几日厨娘让管家嬷嬷新买了几百斤回来。”
“不够。”明仪看向她:“吩咐管家嬷嬷,不管价钱高低,能买多少买多少,把库房腾出来,能装多少装多少,什么豆子玉米地瓜土豆一类的多多益善。”
承乐满是不解的站起来,应了声出去找管家嬷嬷交代,回来的时候就想通了。
1246:老天爷不赏饭吃
“公主,是不是真的要发生饥荒了?那怎么办啊?”
“我们先把粮食存好,届时能施粥就施粥吧。”她把折子放下,累的揉着眉心:“这次,大概是一个大坑。”
承乐忧心不已,看看手边一个个雪白的米饼,立刻收起来不烤了,只把快好的两个留着给锦宁做零嘴吃,待了一会儿,她赶着出去,想着去街上把明仪和锦宁喜欢的点心先买回来一些,以防等他们嘴馋的时候吃不到。
冬月末,天气越发寒冷,锦宁和清梨兄妹俩趴在小榻上还要盖着厚厚的毯子,一整天的都不愿意挪窝,江氏也穿的十分厚实,同样坐在小榻上也放不下汤婆子。
瞧着屋外猛烈的雪风,江氏连连咂嘴:“这也太冷了,从未见过这么冷的天。”
明仪穿着鹅绒棉袄和狐皮褂子,身上披着厚实的羊绒毯子,怀里还抱着汤婆子,却依然觉得冷,她握笔的手已经冻得僵硬,指头上不知何时还冒了冻疮出来。
“呼~”一阵冷风掀起帘子,很快就是急促的关门声,“公主,外面的风好大啊,街上都是冻死的人,谁都不敢出门,木柴现在都卖到三十文一捆了。”承乐说着话掀开厚厚的帘子进来,恨不得整个人都抱住地龙:“三王爷宣布免朝,这么大的风雪,走路都难。”
明仪看向外面:“这种天气施粥都无用,完全就是要人命。”
“可不是,奴婢听嬷嬷们说,有些地方的百姓冷的实在受不住了,都开始拆屋取暖了。”
“这还了得?”江氏跟着着急:“拆了住哪啊。”
承乐哆嗦的停不下来:“似乎是几户人家挤在一间屋子里,其余人家的房子都拆了,都不敢断火,城外一处庄子,一夜间冻死了好几户呢。”
江氏又是一阵唏嘘,明仪皱着眉半晌不吭声,心里越发焦急。
又有人推门进来:“公主,大公主来了。”
“快请。”明仪立刻放下笔穿鞋:“这么冷的天,她过来做什么?”
她穿了大裘,捂得严严实实才敢从小榻上下来,还没出去崇恩就跟着嬷嬷进来了,风雪太大,两个嬷嬷扶着她她才能站稳。
“有事让人过来说一声就行了,自己跑来做什么?”明仪直接把怀里的汤婆子塞过去,崇恩身上的都是雪,睫毛都是冻得结了雪白的冰花,冷的一时说不出话,承乐急忙把她扶到小榻上,又忙给她倒了热茶,一盏热茶下肚,崇恩才缓过来一些:“我要去把和静接回来,得你下旨解禁。”
明仪替她拿了满是雪花的大裘,忙把自己的羊绒毯披在她身上:“这天气寸步难行,十分危险的,行宫一切都准备着,她不会有事。”
“不行。”崇恩根本不容商量:“她不在跟前,就算是被照料的再好我们也不放心,我们去接,你只需要给我解禁的旨意就可。”
江氏也忙劝道:“大公主,这么大的风雪,马车都能吹翻,你们怎么去啊,平日里从盛京到行宫去也要一天一夜的功夫,这种天气更是要两三天才行,一路上还没有落脚的地方。”
“若是换做夫人,夫人可放心把孩子丢在外面不管?”
1247:天大地大女儿最大
和静是她和大驸马的命,这种天气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不把人接回身边,他们是万万不能放心的。
“多带些取暖的东西,承乐,库房里是不是有弘治帝赏的火鸟绒衣裳?去拿来。”明仪拿起笔随手写了两个字,拿出自己的印鉴按了下去:“实在不行,便在行宫停留两日,别着急回来。”
崇恩不曾言语,拿了东西就走,承乐一路狂奔才在大门口追上她,把火鸟绒衣裳塞进马车,急忙就进门了,却还是冻得受不住,在门房的屋子里烤了许久的火才攒足了力气回主院。
大驸马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好了,这种天气,马是拉不动车的,大驸马便找了几头强壮的牛过来,顶着猛烈的风雪,装了满满一车干柴木炭和牛油,车上更是垫了厚厚的毯子,所有人穿的鼓鼓囊囊,就连拉车的牛身上和四肢上都裹了厚厚的一层棉被,等崇恩一回来,他们俩立刻出发,带着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和两个身强力壮的嬷嬷就出发了。
街上空无一人,到是时不时倒着个冻死的人,身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了,牛车到了城门口,值室里才探出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脑袋,扯开了嗓子喊道:“这么冷的天,别出城了,出去了回不来的,回去吧。”
“我们乃是大公主府的人,去接我们家郡主,快开城门。”大汉把令牌拿出来,同样大喊才能让那人听见。
屋子里一下子出来了好几个人,大风险些将他们吹跑,挣扎着来到牛车跟前,那人依旧说道:“公主,别出城,外面冻死了好多人了,走不动的。”
“开门。”崇恩根本不听,她太坚持了,情况越差,她心里越着急。
行宫虽好,可哪里比得上自己家里?
若是大雪封山了,和静指不定要在那里困几个月都说不定,天寒地冻,他们做父母的如何放心?
宁可过去陪她,也不能看不见问不着。
逼着守卫打开城门,他们立刻出发,大风雪里走的急忙,却因把粮食都绑到了车底,为此还算稳当,并没有被直接吹翻。
走了半日,崇恩几人就冻得受不住了,遇到路边的小木屋,立刻过去点了火烧水,每人喝了些热乎乎的水就立刻出发,根本不敢停着不走,否则真就冷死在这里了。
离盛京城越远,越是廖无人烟,等进了山,路更难走,幸好大驸马找了很多牛,三头牛拉一辆车,也算是不耽误行程,崇恩冻得脸色发青,大驸马抱着她,还不忘用厚厚的被子把她捂得严严实实,怀里的汤婆子已经冰了,崇恩只觉得自己冻得周身麻木,几乎没有知觉。
可纵使这样,她也没有半点退意,心里想的全都是去把和静接回来,就算是没办法接回来,也要去行宫陪着她。
随着天色将晚,风雪越发大了,他们依旧没停,赶着牛车继续走着,沿路见了不少被拆毁的房屋,更有被砍倒的大树倒在路边,严寒突至,太多人被冻死,完全没有任何准备。
1248:这小丫头贼烦她哥
午后不过一个时辰,天色就黑透了,明仪瞧着窗外,心里的弦紧紧绷着,锦宁冷的受不住,窝进她的怀里,不但如此,他还抱着清梨,带着她一块贴着明仪,清梨随便他把自己拽过来拖过去,除了不耐烦,没有任何情绪。
这小丫头贼烦她哥。
“这么快就天黑了,要是走错了怎么办?”
承乐往地龙里添了好些炭,抱着一杯热水直哈气:“不会的,去行宫的路只有一条,不会走错的。”
“真是让人不放心。”明仪低头看看自己怀里的两个娃,把清梨抱起来:“哥哥拽着你到处爬,你就一声不吭啊?”
她还是不吭声,淡淡的眉头皱在一起,似乎很不开心。
“娘亲。”锦宁一脸无辜:“妹妹冷。”
明仪摸摸他:“是呀,天气太冷了,盖好了,虽说现在还早,可是天一黑,这身子就倦倦的犯懒,要不早些洗洗睡了吧。”
“那奴婢让人打些水过来,就在外面烧开,正好给公主泡泡脚暖和暖和。”承乐说着就出去了。
明仪晃晃怀里的清梨,她不皱眉了,细细瞧着明仪,小嘴一张甜甜的笑了起来。
“呀~”明仪被她心都化了:“这也太好看了。”
锦宁够着看了看,再细细的瞧瞧明仪,一下子就醋歪了,坐在一旁噘嘴生闷气。
“和你哥哥小时候一模一样,都让人喜欢的不得了。”明仪把清梨放低了一下:“崽崽,好好看看,你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这样对着娘亲笑的。”
锦宁立刻去看,看完就害羞的笑了,拉着毯子抱住她,没什么不开心的了。
嬷嬷们很快就把水提进来了,就在帘子外面用炉子烧水,烧热了就端进来,明仪和锦宁一块泡着脚,清梨自己个儿在小榻上躺着,等他们俩泡的舒舒服服后,清梨已经睡着了。
被窝也早早的塞了汤婆子进去暖热乎了,把锦宁哄上去继续暖被窝,明仪让人给清梨换了尿布,也抱到自己床上。
同样是做母亲的人,她很理解大公主执意去接和静的心情,即便是她,即便身边都是可信的人,但这样冷的天气,她同样不敢让两个孩子从自己眼前离开半时半刻,否则心里就慌张。
床足够大,为了防止他们俩任何一个半夜掉下去,明仪直接横着睡,承乐也在这里睡,乳母与嬷嬷则睡在小榻上,夜里孩子哭了正好有个照应。
钻进暖暖的被窝里,锦宁趴在明仪身上细细的瞧着她怀里呼呼大睡的妹妹,十分细心的压低了声音:“娘亲,爹爹会喜欢她,还是喜欢我呀?”
“你马上就四岁了,爹爹独独喜欢了你三年多,我们崽崽能不能让爹爹也喜欢妹妹一点?”
“能。”他点点头:“我也喜欢妹妹,也喜欢娘亲,我们一起喜欢妹妹。”
明仪把他也抱住:“真乖,亲我一口。”
他立刻热情的在明仪脸上亲了几下,爬过去睡在清梨身边,伸手轻轻的抱住她:“我抱着妹妹她就不冷了。”
“崽崽真体贴,那娘亲抱着你。”明仪伸手拍拍他,他开心的不行,乖乖躺着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1249:回家了回家了
大公主离开的第四天,牛车赶着回来了。
车里,大驸马胖胖的身子成了崇恩与和静的软枕,靠在他怀里,盖着厚实的被子,和静睡了一路都没有清醒的打算,崇恩抱着她的手,时不时探一探的她的额头。
和静起了高热,自第一天下雪开始就着了凉,照顾她的嬷嬷想着不是什么要紧事,便只熬了药服侍着,结果天气一下子就冷了,着凉成了高烧,崇恩夫妇赶到的时候,她已经烧糊涂了。
行宫缺医少药,这么冷的天更是没什么补给,崇恩说什么都要把和静带回来,半刻都没停下来歇歇。
牛车停在公主府门口,立刻有大汉去敲门,大驸马先下来,让两个嬷嬷把和静扶到自己背上,他背着进去,崇恩拿着厚厚的大裘替和静挡着冷风,大门一开急忙进去,赶紧让人把家里的大夫请过来。
大驸马走的磕磕绊绊,他太胖了,自己走都能粗喘,如今背着和静更是劳累,却又不敢停下来,生怕她多吹了雪风,把和静背进屋里他才放心让嬷嬷们搭手扶和静去躺下。
被窝里已经塞了汤婆子,嬷嬷们急忙用热水给和静擦身子取暖,又给她换了衣裳,连塞了好几个汤婆子进去暖着,等大夫过来瞧了,写了药方就急忙在隔壁屋里生火熬药。
崇恩坐在床边担忧的看着和静,大驸马拍拍她:“你先去把衣裳换了,别孩子没好自己又病了,快去。”
他把崇恩拉起来推去换衣裳,自己站在床边细细的瞧着,行宫反省,日子不会如家里这般安逸,和静清减了许多,看的大驸马极为心疼。
崇恩换了衣裳回来,瞧见大驸马膝盖以下全都湿了,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依旧细细的盯着和静,轻轻的摸摸她的额头,一脸担忧。
“去换衣服吧。”崇恩挤开他坐下来:“我来守着。”
大驸马这才离开,可很快就回来了,他已经换了衣裳,拿了凳子也坐下来守在和静床边,两人足足守了一夜,再度天亮的时候和静才退烧醒过来。
这样大的雪,这样冷的天,雪灾饥荒已经是避免不了的事了。
三王爷再来时,整个人心焦的憔悴不堪,往日儒雅端正的人,冒了不少胡茬出来,像是一连几日没有好好休息般。
“快拿点吃的喝的,我一天没吃没喝了。”三王爷从怀里掏出了一大摞皱巴巴的纸:“你瞧瞧这个。”
明仪急忙拿起来看,承乐也赶紧把热茶给他,他也顾不上烫嘴,一边吹一边喝,明仪瞧了那些纸,上面都是各地冻死人员的统计和粮食牲畜的受损情况。
“我这半个月,顶着大风雪去周边走了一圈。”三王爷喝热水都噎得慌:“不行的,天灾严重,即便早有准备,依旧太难了。”
明仪把那些纸一一看完,即便心里早早有数了,却依旧被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嬷嬷用食盒提着饭菜进来,碗筷刚拿出来,三王爷就立刻吃了起来,狼吞虎咽的塞了几口菜继续说道:“如今天寒地冻,百姓不仅缺衣少食,更重要的是所有田地里的东西都死了不说,家里的牲口家禽更是冻死不少,这样下去,不用等到开春,年前只怕都挨不过去。”
1250:百姓吃饭朝廷买单
明仪坐在椅子上半晌不语,事情严重成这幅样子,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料,她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三王爷狼吞虎咽的吃了个半饱才说道:“要不,从吴越购粮吧。”
“大魏刚刚丰收,何时需要自揭短处向吴越购粮?”明仪半垂着眼:“大魏粮商那么多,寻上一两个借口家产充公就足够了,猪养肥了也得宰。”
三王爷神情微微一滞,看了看她并没有说话。
“这么大的风雪,我最担心的是边关。”她脸色凝重:“若是边关失利....”
三王爷又塞了两口菜:“情势不会太好,你心里要有数。”
“嗯。”明仪坐过去看着他:“自明日起,早朝照旧,天气再不好,政务也不能耽搁。”
“你就别去了。”三王爷灌了口热汤:“太医院正与我说了,你不能受寒。”
明仪摇头:“我的丈夫还在边关厮杀,我怎么能安心待在屋里呢?”
三王爷张了张嘴,没说话,点头就当自己知道了。
次日一早,雪风到是停了,可没膝的积雪让人寸步难行,明仪穿戴好后,抱着手炉直接走着去宫里,路上有人在铲雪,时不时就能挖出来冻死的人,沿街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门,有不少人在乞讨。
有人见明仪穿着华贵,一窝蜂的上来找她要吃的,嬷嬷们赶紧都拦住大喊:“去公主府,明仪公主口谕,凡乞讨者上门,皇亲国戚高门大户不得拒之,务必施以薄粥饱腹,快去。”
听了这话,乞讨的百姓立刻往晓得位置的高门大户冲去,明仪府上,江氏也交代嬷嬷们在门口摆了摊子,趁着雪风停了,把先前屯的地瓜土豆玉米一类都赶紧拿了些出来,混上豆子和大米,煮了好几大锅,又做了十几屉馒头和窝窝,让饿了好几日的百姓都赶紧吃顿饱的。
明仪好不容易走到宫门口,好些大臣都来了,环视一遍,少了好些人,一问才知道好些人担心灾情,趁着雪风停出城去视察了。
“都进来吧。”明仪领着他们进宫,大殿之上也早早烧起了火盆,三王爷累了几日,昨晚回去就起了高烧,现在还强撑着身子坐在位置上,明仪没让小皇帝过来,以防把他冻病了。
她抱着手炉站在龙案边,细细瞧着近来的受灾情况,大臣们一个一个站出来禀报各地送来的折子,许多因为风雪太大还没到,但只看收到的这些,就能知道灾情严重。
“各家都应该还有存粮吧,权当本宫借你们的,自今日起,凡有人上门乞讨,不限何物,只要能填饱肚子都要给,百姓受灾,朝廷不管,反心必起,把消息传送各地,家中施舍多少全部记账,等明年秋收,到户部要钱赔补,灾民饱腹之物,由朝廷出资。”
大臣们一阵低呼,到是都应了下来。
明仪浑身发冷,也有些乏力了,她坐下来,把已经不再暖和的手炉放在桌上:“另外,湘鄂水灾刚过,只怕如今的情况也不会好,还有漠北和边关,大魏尚且如此,只怕齐国和柔然也不会太好,但不管情况有多难,该送到军中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1251:嫁妆就是用来救急的
“是。”
“本宫听说好些百姓为了取暖,拆了自家房屋,这也算是个法子,衙门想必也不会有事了,各家都还有庄园,这算是本宫自己向你们借的,周遭若有无处可归的百姓,暂时收留,让他们不要有后顾之忧,等大灾过去,本宫补偿你们,不限大臣,家底殷实者皆可。
另外,大魏各地寺庙能收容人的地方暂且收容,别让百姓无家可归,否则时间一长就是流寇,各地粮仓可开,但务必留足了开春之后有可能要应对饥荒的粮食,可向粮商筹粮,同样与商税挂钩,具体如何做户部拟定。”
户部尚书与薛卓立刻站出来应是。
“另外,下令城防营,只要没有风雪,就到城外去搜寻灾民,能救就救。”
城防营统领也赶紧应了声。
三王爷补充道:“目前,除兵部一心想着边关的事,其余五部百司都要事事想着才是。”
“是。”
文书司执政站了出来:“公主,王爷,受此大灾,那国子监是否能把工期往后退上些日子?”
“不。”明仪拒绝:“本宫许你多招劳力,权当收留无家可归的人,让他们做工吃饭,总比让他们在外乞讨的好。”
工部的人立刻站出来应声,户部尚书欲言又止,犹豫了一番才说道:“公主,国库已经三年未有进账,近来花费甚大,只怕...”
“缺多少,找我拿。”明仪面不改色,继续下一项话题。
嫁妆这玩意儿,不就是用来救急的嘛,反正清梨年纪尚小,再给她攒就是了,实在不行,她去灵善府上走一圈,怎么说也能撑上半年多。
她都这么说了,户部尚书也就放心了。
把一切安排好,出宫的时候正是午时,天气阴沉沉,似乎又要下雪了,路上多了不少百姓帮忙铲雪,还有帮着修缮屋顶的,路过几家府邸,也开始施粥给馒头。
承乐扶着明仪,能感觉到她在发抖,心里有点担心:“公主,要不让人把轿辇抬过来。”
“路滑,不用了。”她停下来泄气,瞧着前面巷子口施粥的摊子:“那个是谁?”
承乐看了看,觉得眼熟:“似乎来过我们府上,是...哦,奴婢想起来了,是唐可寅的夫人杨氏,许久不见她了。”
唐可寅的夫人?
明仪有点点印象了,她记得自己处置世家之前,唐可寅把他的夫人送走了,没想到回来了。
杨芙蓉摆下的摊子不算大,熬了一锅菜粥,又做了几笼玉米粉团子,不算好,勉强能饱腹,等没人了,她才刮了刮锅里的残渣自己喝上一口,蹲在街边,和寻常民妇一样,没有半分官夫人的样子。
她正吃着,明仪就看见了唐玉,他出来搬东西,和杨芙蓉说了些什么,杨芙蓉就急忙进了巷子。
明仪没跟过去瞧,继续走自己的,唐玉到是看见她了,却也只是冷漠一眼。
回到家里,锦宁立刻跑过来,抱着半个地瓜,开心的不行:“娘亲,暖暖手。”
“你去哪里拿的?”明仪蹲下来捂住他的手:“这小手都冰了。”
他眼睛弯弯的瞧着明仪:“嬷嬷给我的,说是这个好吃,我喜欢,以后要天天吃这个。”
1252:报忧不报喜
“好,你喜欢就吃吧。”明仪牵着她进屋,瞧见管家嬷嬷就问:“怎么把府里的饭食也换了?”
管家嬷嬷赶紧说道:“太多人吃不上饭了,夫人与奴婢商议之后想着,地瓜土豆这些东西因为便宜,多以府上屯了两大屋子呢,大米虽然还有几百斤,面粉也有几百斤,可说不准要多久才能添置,为此,先混着吃,地瓜饱腹,半个就饱了,也算是节省些粮食,公主身子虚,一切照旧,公子是看见奴婢们吃,吵闹着也要吃才给的,饭食做好了还没碰。”
“不用了,我与锦宁的饭食放在现在太过奢侈,寻常就好。”明仪摸摸面前崽崽的脑袋:“若是瞧着天气不对劲,外面乞讨的人每人再给一个地瓜让他们带走,也不用起了风就饿肚子。”
嬷嬷连连点头:“公主放心,夫人一早就安排了。”
“那就好。”明仪带着锦宁回屋,听见清梨奶声奶气的哼哼,心里的沉重到是少了不少,换了衣服过去瞧瞧她,她发现明仪了,立刻乐了,胳膊腿都开始胡乱挥舞。
“呀呀呀,见着你娘亲这么高兴呢?”江氏抱着她起身:“来来来,好好瞧瞧,开心成这副模样呢。”
明仪把她抱过来:“母亲,她可哭了?”
“没有,她一醒锦宁也醒了,围着她玩了一上午,一声都没哼。”江氏把汤婆子塞过来:“你快坐下,抱着这个。”
明仪也觉得身子没力气,坐下来抱着清梨:“锦宁小时候喜欢干嚎,这丫头到是极少哭。”
“娘亲,什么是干嚎啊?”锦宁好奇心躁动。
明仪刮刮他的鼻尖:“就是不流眼泪假哭,你爹爹一看你,你就不敢哭了。”
他害羞了,吐吐舌头趴在小榻上撅着屁股,滚了一圈又凑过来细细瞧着清梨,清梨烦死他了,他一靠近就挥舞着小手,锦宁还乐在其中,挨着打也要去亲亲她。
“不能打哥哥。”明仪拉住她的小手,又提醒锦宁:“妹妹才两个月,不能随便亲,否则会生病的。”
锦宁哦了一声,立马坐起来:“那我不亲了。”
他很关心这个妹妹,明仪提醒了他之后,他剩下半日都没去亲过,实在忍不住了就去贴着脸蹭蹭,然后乖乖躺在旁边瞧着。
夜里他们依旧是和明仪一块睡,江氏暂且也不回屋,明仪看折子,她就瞧着自己的孙儿孙女。
折子是午后陆陆续续送到盛京的,百司六部看过之后,由萧必明送过来的,三王爷病着,大臣们也不好去劳累他,折子就送到明仪手上了。
这些也不过是盛京几百里远的郡县禀报,是说受灾严重,所有的折子都是报忧不报喜,没一件能让人觉得高兴的事。
一一看完做了批复,明仪瞧着窗外发呆。
“马上就要过年了。”江氏拿着布偶,瞧着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这副光景只怕很多人都挺不过去,需要使钱的地方多,国库到底还是留一些的好,总不能把国库掏空了,那也太不像话了。”
1253:穆家财大气粗
她过去把小榻上放着的一个盒子推给明仪:“老太君年纪大了,身子也不好,他们父子三人又都在战场,孩子们也都还小,权当积德行善为他们祈福,这些钱与其捐去佛寺,不如买点粮食多留两条人命。”
“母亲?”明仪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摞压实的银票,每张银票都是一万两银子的票号,厚厚一摞,怎么说也有近千张了。
江氏回去继续逗孩子,笑得十分轻松:“你也是姑娘家,哪里能把自己的嫁妆全部折进去?而且,我也是女人,自然知道没谁家姑娘的嫁妆会是大把大把的银子金子,那些古玩字画首饰布料,好多都是传世珍品,若是贱卖出去,反倒可惜了,还是留着吧。
这些钱是我让人一早回去取得,你先拿着应急,若是不够再告诉我,穆家经营百年,金银堆山填海,就那么几十口子人哪里花的完,如今有大用处,便使了,不然留着也是占房子。”
“多谢母亲。”明仪没有拒绝,也不敢拒绝,她现在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救灾养兵没一样是不要钱的。
风雪停了三日便是大雪,天气越发冷了,这三日功夫,好些百姓都找到了住的地方,户部侍郎薛卓亲自安排了各处的保暖饱腹等物质,还往几家大粮商跑了一圈,只可惜只筹措了几百斤粮食。
那些粮商就等着开春后狠狠赚一笔,即便是朝廷说了现在把粮食拿出来可以抵商税,也有很多人无动于衷。
商人重利,枉顾人命。
念及大义的人太少太少了。
算着日子,除夕也快到了,今年注定是没办法好好过了,大丰收后就遇上这样的事,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穆祯的折子腊月底才送来,暴风雪给大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对比齐国而言,大魏的情况稍好,齐国匆匆出战,粮草都没送上来,冻死了不少人,三个月内,没与雨大魏一战的实力了。
有了穆祯的话,明仪悬着的心总算是稍稍放下了些许,但是漠北一直没有消息,她总不能彻底安心。
除夕当日,明仪依旧进宫在大殿上与百姓商谈政事,依旧是很晚才回家,白天下了大雪,尚且来不及铲除干净,为此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来,快到大门口时就发现门口亮着一盏灯笼,锦宁裹得严严实实,乖乖坐在门槛上等着她,大黑狗趴在他脚边,听见踩雪声就立马支棱起耳朵看过来。
“娘亲。”
他瞧见明仪就欢快的跳起来,怀里抱着一个烤地瓜,瞧着还是热乎的。
“这么冷,你怎么在这里坐着?明仪摸摸他的脸:“比娘亲的手还冰,不冷啊?”
他摇摇头,急忙把怀里的地瓜塞给明仪,邀功一样:“这是我自己烤的呢,烤了好久好久。”
“自己烤的?太能干了。”明仪蹲下来剥了皮,咬了一口就是一脸回味:“真甜,崽崽好能干,来,你也吃一口。”
锦宁早就想吃了,赶紧咬了一口,开心的蹦了好几下,瞧见明仪露出的头发丝上有雪白的冰晶,他立马动手抹掉,小手捧住明仪的脸给她暖暖。
1254:哥哥什么时候长大
外面太冷了,明仪牵着他回去,不见清梨在屋里,问了嬷嬷才晓得,今日炭火小了些,清梨有些着凉,江氏抱去她屋里了,以免孩子半夜哭闹吵着她。
明仪实在不放心,想去看看,却突然一阵晕眩,重重摔在了地上,脑袋也磕在了小榻边上,这把屋里的嬷嬷们都吓了一跳,已经爬上小榻的锦宁也慌得立刻跳下来。
“娘亲。”
“公主。”
“公主。”
正要出去的承乐也被吓回来了,急忙扶着她:“公主,怎么摔了?摔伤了没?”
明仪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可额头上已经青肿了一块,瞧着撞得不轻,她缓了一会儿才舒服些:“大概是没睡好有些累,无妨,承乐,你去替我看看吧。”
“快把祛瘀活血的药膏拿来。”承乐吩咐嬷嬷,实在不放心:“这些天,你总是虚汗不止,这才出月,万一坏了身子怎么办?还是请太医来看看吧。”
明仪依旧摆手:“用不着,太医看了也只会说需要休息,除此之外也不会说其他的了,你去吧,我吃些东西就好,到是有些饿了。”
嬷嬷们都不放心,围着她看了许久,急忙让人去把吃的拿来。
锦宁心疼的眼泪汪汪,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没离开明仪,还把自己喜欢吃的全部放进了明仪碗里,一副大人模样般催着她多吃点。
饭还没吃完,又是一摞折子送过来,嬷嬷刚抱进来,他就急了,拿着筷子站起来蹦着大叫:“娘亲要睡觉,不看。”
“锦宁。”明仪去拉他,他也不给拉。
嬷嬷抱着折子站在原地,想和他好好说说,结果他直接跳下来,使劲把嬷嬷往外面推,看那摞折子像是看豺狼虎豹一样。
“锦宁。”明仪过来抱住他:“这里面说不定有爹爹的信呢,我们不看就不知道爹爹有没有来信了。”
他愣了一下,这才撇着嘴不吭声了,瞧着那厚厚的一摞折子,脸上的不高兴就差直接写了出来。
随便喝了两口汤对付下去,明仪在灯下继续瞧着,锦宁也不睡,跪坐在小桌边,认认真真的瞧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折子,明仪拿一份他就问一遍是不是穆珏的信,听到不是就一阵失落。
不知不觉就是子时,他困得直打哈欠,趴在桌上,还在强撑着眼皮,瞧着明仪依旧不停的看折子做批复,他困意满满的嘟囔了一声:“娘亲,爹爹要是知道你这么辛苦,一定很心疼。”
“真的?”明仪笑盈盈的故意问:“那我们不让爹爹知道好了。”
他坐起来,认真想了一下:“哥哥什么时候长大?”
“什么?”明仪没明白他的意思,换了一本折子。
他趴在桌上探身过来:“就是皇帝哥哥啊,祖母说了,皇帝哥哥长大了,娘亲就不用这么忙了。”
“嗯...等你懂事了,他自然就懂事了。”
“那我懂事了,就不许娘亲忙了。”他一脸认真的保证:“我要让娘亲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娘亲最喜欢吃饭睡觉了。”
1255:公主这里没有法不责众的道理
明仪心里顿时一片暖意:“好,等你长大了,娘亲就什么也不干了。”
“嗯。”他点点头,继续乖乖坐着陪明仪。
等所有折子看完已经是深夜了,锦宁早就熬不住睡着了,明仪换了衣裳坐在床边,承乐又替她额前的伤擦了药。
“奴婢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承乐扶着她躺下:“先帝最后几个月,不就是操劳过度加之中毒才累垮了身子嘛,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有人在暗处算计。”
被窝暖和柔软,累了一天的明仪浑身放松,困意席卷而来,就连回答承乐的话都有些说不清了:“谁知道呢,我现在实在没力气管。”
她的眼皮招架不住的合上,承乐也不忍心再说话,轻手轻脚的放下罗帐,悄悄在小榻上躺下陪着。
过了除夕,许多地方的的农耕都受到了重创,开春饥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粮商依旧扣粮不发,各家粮店店门紧闭,反倒是各处高门大户依旧在施粥舍粮。
管家嬷嬷特意为此找过明仪,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府里的粮食也要不够吃了,明仪却依旧让她们继续施粥,其余的事情不必管,留足江氏和锦宁还有给清梨的乳母的口粮即可。
狼狈的挺过元宵,户部尚书与薛卓迫不得已找了过来,他们俩为了粮食的事,愁的沧桑颓败,一身官服恨不得一个月都没换洗过,坐在明仪跟前,两人又气又恼。
“那些粮商一个个都说没有粮食,其实心里打的主意就是等各家高门大户也没粮食了,好趁机把所有粮食的价钱都抬高起来,意图以此谋利,微臣去查过,他们谁家的粮仓不是塞满了粮食,如今饿死的人比冻死的都多,再这样下去,实在不妥。”
明仪抱着汤盅,里面是调养身子的药膳,她喝了一口才道:“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朝廷决策失误,归咎起来也是当官的错,现如今既然有人肯为朝廷背锅,何乐而不为呢?”
“公主的意思,是粮商持粮不拿,犯了众怒?”薛卓有几分不敢确定的猜测。
明仪盯着汤盅里面飘着的枸杞:“朝廷让粮商收粮,类似于给了粮商一道有恃无恐的圣旨,虽迅速给了法子扼制,可成效不大,百姓吃不上饭,是不会怪自己利益熏心的,只会怪朝廷决策失误。
这一场大灾,后果已经显而易见了,这些日子,朝廷百官都做足了该做的事,施粥给粮,收留灾民,尽力为之,可即便如此,百姓也只会觉得我们是在弥补。
可如今,各家各户都弹尽粮绝,反倒是粮商压着大量的粮食不出,意图再狠狠搜刮一笔百姓,还能有比这更可恨的事吗?再等等,等各大粮商高价售粮引起民怨,便抄家问罪吧,既得粮食又得民心,一举两得。”
薛卓瞬间懂了为何她会那般要求百官,原来是在为这件事铺路,她前面越是着急,越是要各种用商税做文章,便越是让那些粮商以为朝廷已经没有余粮了,越是如此,那些人才越是会想要与朝廷博弈。
他们以为法不责众,却忘了民怨不可轻触。
1256:给三公主送头猪补补身子
知道明仪的意思后,户部尚书淡定了,薛卓却演技上头,开始各种朝各大粮商跑,不仅催着他们速速开门卖粮,还用商税这个幌子继续游说,结果当然是没人理他。
这个时候,谁手里有粮食,谁就是大爷。
家里最后一个地瓜吃完,明仪让人停了施粥,并且让管家嬷嬷大张旗鼓的去了粮商家里买粮食。
粮商没把管家嬷嬷拒之门外,却也没客气。
五两银子一帮大米,这就是给公主府的卖价,而且概不还价。
管家嬷嬷骂骂咧咧买了一百斤回来,次日灵善府上也去买,结果价钱更高,灵善府上的嬷嬷本来就脾气不好,直接在人家大门口咒了大半日,引得大批百姓围观,把粮商的祖宗十八代就拎出来挨个问候了一遍,气的粮商一家老小都出来了才走。
公主府都缺粮了,其他人家就更不必多说,随着买粮的高门大户越来越多,粮商开门了。
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让除了粮商之外再无任何粮食,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定价,搜刮意料之中的民脂民膏。
一帮大米九粮五钱,价钱翻倍,大臣们上折严惩遏制,明仪却置之不理,户部也保持沉默,放任粮商肆意抬价,先前怎么放任的,如今还是怎么放任。
粮商抬价,没几户人家吃得消,一两天时间还只是百姓有怨言,过了五六天,大臣们也开始有怨言了。
谁家不是十几口子人,被明仪强制施粥这么久,唯一的存粮都搜刮干净了,不买粮食不行。
这个时候,明仪特意让人赶了一头大肥猪去灵善府上,瞧着那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灵善面无表情,任凭明仪对着自己笑的龇牙咧嘴,依旧冷漠相对。
“临产的日子快近了吧?”明仪十分热心:“我都好久没见过三公主了,日子过得真快。”
周玉清也看得出来她是有事相求,到也客气:“也是这几日了,多谢六公主关心。”
“没事没事,毕竟要不是你们家嬷嬷那一顿骂街,百姓的怨气也不会那么大。”明仪笑眯眯:“当然,我还有事相求。”
灵善这才冷冷开口:“要钱没有。”
“我缺你那点钱?”自从江氏拿了钱出来,她都没关心过花钱这个问题了。
灵善瞥了她一眼:“那你送礼够实在的,赶头猪过来做什么?”
明仪笑眯眯:“现在缺粮,这礼物不比金银玉器实在?知道你害口什么都吃不下去,让你们家乳母多吃点补补,等你娃生下来了,也不至于缺奶水。”
灵善再次甩她一个冷脸,不乐意搭理了。
周玉清只好问道:“六公主有事不妨直说,我们若能帮忙,自然不会推辞。”
还是这三驸马好,老实巴交的问,虽然挨了灵善一记‘你是个傻叉’的白眼。
明仪默默夸了一句,也不拐弯了:“粮商肆意抬价,百姓虽然有民怨,可是都是些软柿子,闹起来的程度没到我想到的那个标准,我需要有人去带动一下,你们家嬷嬷骂人一天都不带重复,去帮我搞一下气氛吧。”
1257:三公主给孙周氏下套了
“好啊。”灵善松了口:“不过人可不是白借的,现在大家都吃不饱饭,去骂一天也不是轻省事。”
明仪大方的摆摆手:“我供饭。”
灵善特别鄙夷的给了她一个眼神:“我要你单独帮我个忙。”
“哦,接私活啊?”明仪舒坦的靠在椅子上:“说吧。”
“姓周的,你出去。”灵善要悄悄和她说,周玉清只好先出去,灵善这才说话:“周夫人与孙周氏合谋,在我的饮食里下药,我问过太医,是民间用来生男的秘药,效果不大,可毒性不小。”
明仪瞬间心里一紧,脸色随即也是一沉:“她们俩要毒杀你?”
“不是她们俩,是孙周氏想毒杀我。”灵善扫向手边的点心:“自我有孕,周府每日都会派人送点心过来,我不是让人给锦宁送去过吗?”
明仪立刻想起来了:“你送的点心锦宁没吃,他说苦,给吐了。”
“嗯,我先前害口也一直没吃打全部大发给府上的人吃了,结果,几个月的功夫,我府上药倒了好几口人,太医查过,就是中毒,这玩意儿下的不多,日积月累才会生效。
我有孕在身,若是吃上几个月的这玩意儿,就与你当年生锦宁的时候差不多了,只怕去母留子都有可能,我一死,若是男孩儿,必定是养在周夫人名下,她那般疼惜自己的女儿,必然会想法子把孩子过继给孙周氏。
出事后,我把周府送东西的人扣下了,一番审问那老婆子就交代了个干干净净,孙周氏身边的嬷嬷我也抓来了问了,就是她,她嫉妒我有孕,想霸占我的孩子,所以给我下毒。”
“这个老烂人。”明仪心里堵得慌:“周玉清知道吗?”
“这几个月雪灾饥荒的,他听说好些人流离失所冻死路边,早出晚归的去救人并不知情,我也没告诉他。”灵善十分淡定:“就他那个脾气,知道了又能怎样?骂一顿?还是把周夫人送去老家了事?毒害公主,哪能便宜了孙周氏?
生孩子就是走一趟鬼门关,即便我没挺过来死了,我的孩子就算是送人,也绝对不可能让她沾染半分,自甘下贱,心肠歹毒,养我的狗我都嫌脏,何况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
明仪想想也是,周玉清在外还是个可依靠的人选,可面对家里的烂摊子,他就不是什么爽快脾气了。
即便是真的知道周夫人和孙周氏下毒,也不可能逼着他去杀了自己的姐姐和母亲。
“大魏正是用人之际,周夫人要是再死了,周玉清还要再守三年,我能等,大魏等不起。”明仪先把自己的底线摆了出来。
灵善早就知道她会这么说:“周夫人就是软耳朵的糊涂虫,我犯不着为了那么个老货让我的孩子再吃一遍我吃过的苦,父母不和,孩子深受其害,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孙周氏惯会卖可怜,即便是事情败露,只要她一哭,周夫人再一求,周玉清也狠不下心来,可我就是要让他把心狠下来,平日里算计我就算了,总不能留着算计我的孩子。”
1258:针对粮商的局收网
明仪沉默听着,等灵善吩咐,她肯向自己开口,心里必定是已经有了主意了。
“我府上的稳婆,是周府送来的,我收下了,但我得借你府上的稳婆乳母用一用。”
“好。”明仪起身:“生孩子不是小事,千万别以身犯险,即便证据确凿,也不是非要周玉清出手,别为了让他出手就把自己害了。”
灵善别开脸没说话,她就是要知道自己若真的被害死了,周玉清还会不会原谅他娘和姐姐。
明仪出了屋,见周玉清老老实实的站在院子里,当真没有过来偷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
只怕在他心里,周夫人与孙周氏最多只是与灵善不和,从未想过她们会对灵善起杀心吧。
“承乐。”明仪中气十足的一喊:“把猪赶回去,三公主不收,回头让她们家骂街的嬷嬷上我们家吃饭去,回去把猪杀了,趁着天冷把腊肠挂上。”
在隔壁烤火取暖的承乐听声出来都懵逼了,眼睛睁的老大:“你说啥?!!!”
“我说让你回去杀猪。”明仪冻得哆哆嗦嗦,小跑着出门。
承乐原地僵了半刻才黑着脸跟了出去。
灵善说话算数,她们家嬷嬷骂街是数一数二的,次日一早来明仪府上吃饱喝足就出去了,哪里人多哪里挤,这里骂完哪里咒,卖惨的同时还不忘煽动百姓的怒火。
明仪交代各府施粥是推诿不掉的事实,王侯公府买粮被宰也是事实,百姓知道有钱人和自己一样惨的没饭吃,暂时没把怒火烧过来,一门心思的恨粮商。
有人带动,短短三天万民书就送上来了,明仪看过后很是满意,知道粮商雇了伙计对闹事的百姓动手就更满意了。
“送上门的机会,抓吧,恶意抬高粮价,搜刮民脂民膏,雇凶伤人,证据确凿,全家下狱。”明仪把万民书细细的折好放在一旁:“想保释,可以,每个人按斤两算,一千斤大米换一斤人肉,去吧。”
憋了两个月,户部尚书火急火燎的就去了,联合刑部尚书,连夜抓人。
“粮商抓了七八个,都是大虫,可是官府不能强行开了他们的粮仓降低市价,否则市场上的粮价必然会被打乱,而且又有抢夺民财的嫌疑。”薛卓没有像户部尚书那样火急火燎,反倒是来找明仪说起了正事:“公主让他们用粮食作保,虽然是个法子,可是市面上的粮价若是不降下来,那些人不会轻易交出粮食的。
若是他们硬撑,照现在的态势,只需要拖延几日,百姓就会以为是朝廷扣着粮食不卖,届时,所有的脏水都会朝我们泼过来,要想让他们把粮食吐出来又不影响市场,只能先让市场上的粮价自己降下来。”
明仪认真思考起来他的话:“可如今,我们无粮,渭东青州和陇西的粮仓到是满的,可那些都是供给大军的粮食,不能调动。”
“我们耽搁不起,实在不行,只能悄悄开一仓粮食平稳市价了。”薛卓垂下眼睑:“只是,一旦事情暴露,朝廷就会背上一个假仁假义的骂名。”
1259:唐可寅运送粮食回京
明仪不语,她费了那么多功夫,才把朝廷从决策失误这个泥潭里干干净净的摘出来,不可能去冒险。
如今民怨沸腾大家不会管你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可是等都吃饱了肚子之后,茶余饭后能闲谈的东西,不就是这些吗?
她可不会傻乎乎的去相信人性这玩意儿。
正愁着,就有户部的小吏进来:“公主,有人带着几百车粮食进城了,自称是出使蜀国的使臣唐可寅,奉五王爷之命,运送粮食抵京。”
“谁?”明仪立刻站起来:“唐可寅?”
她立刻往外走,薛卓也赶紧跟上,急急忙忙到了大街上,长街都恨不得被拉粮食的车占满,饥肠辘辘的百姓都围着不让车走,恨不得抓起生米就吃进肚子里。
人群里,一个黑瘦的高个儿男人挤了出来,正是唐可寅,他身上的棉袄破破烂烂,脚上也是一双草鞋,明仪险些没有认出他。
他‘扑通’一声跪在明仪跟前:“臣唐可寅,奉五王爷之命,运送粮食回京,稻谷九千五百斤,大豆三千二百斤,皆在此处,请公主核验。”
他把文书呈上,修长的手指满是冻疮与渗血的皲裂,粗糙的如同老树皮一般。
明仪怔了半响才伸手去拿公文,快握住时顿了顿,先行扶起唐可寅:“辛苦了。”
“这是臣的本分。”唐可寅低着头,根本不敢直视她。
明仪点点头,转身从嬷嬷手里拿了手炉递过去:“薛卓,剩下的事你来处置。”
薛卓早已经激动万分,立刻应声,拿了文本便去安排。
“你先回家吧,本宫看见你夫人已经回来,她大概已经生产了。”
她不过平常语气,唐可寅却脊背发凉,险些再度跪下:“臣...”
“本宫不管家事,只管政事,明日早朝,别误了时辰。”明仪说完就走了,唐可寅立刻感激的深深一拜,瞬间提起来的心这才放下。
弟嫂乱伦,这是不被世俗所容的羞耻大事。
承乐回头瞧了他一眼,扶着明仪说道:“奴婢就说为何总觉得十分奇怪,奴婢差点就忘了唐可寅不能人事,怎么就会有个怀孕的夫人呢?思来想去,也只有他兄弟帮忙了,只是奴婢不明白,既如此为何不直接给唐玉娶亲,何必如此?”
“唐玉算什么东西?一无功名二无本事,凭他怎么攀得上那杨家的大门,唐可寅当时要靠着世家活命,自然是选择最有利的法子了。”
承乐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可怜那为杨氏了,要是知道了缘由,哪里还能有脸面活着?”
“这与我们不相干。”明仪没心思去多管闲事。
粮食危机暂时缓解,明仪总算是宽心了不少,嬷嬷也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江氏亲自下厨,给她熬了一盅山珍豆腐汤。
“你身子虚,喝这个最补。”江氏给她盛了满满一碗:“虽说吃着药膳,可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这个可比药膳香多了。”
明仪尝了一口就笑了:“母亲的手艺真不错,怪不得阿珏嘴巴挑的很,起初很是嫌弃我府上的吃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