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遭婆婆炫了一脸狗粮
“我来劝她。”穆寿襄神情轻松:“她不过是担心我的身子,虽生气,却也明白道理,小性子使过了,好好讲讲道理还是能听进去的。”
明仪尴尬的笑了,不晓得怎么接话,她一个做儿媳妇的,可没本事去掺和公公婆婆的事。
穆寿襄虽坐着,眼睛却一直看着骑马的江氏,明仪猜测他是想要找江氏认错了,赶紧找借口走人给他腾地方,快转弯了回头看,果然见穆寿襄走了过去,替他们牵着马,嘴里还说着什么。
“嘶~”明仪牙疼:“我是不是该把崽崽带走?那小子傻乎乎的乐,看着憨憨的。”
承乐连连摇头:“还是别了,带走怪尴尬的,走吧走吧。”
她们不管,只让人多准备一份东西,穆寿襄可能要在这里住上些日子。
如今,穆寿襄是兵马大元帅,大战在即势必要前往边关巡视的,他没待几日就出发了,江氏送他离开后情绪低落了好几天。
她和承乐一起收拾着孩子出生时要用的东西,明仪就带着锦宁在小榻上翻画册认东西,瞧江氏依旧兴致不高,明仪大胆的问道:“阿珏告诉我,父亲原是要娶二姨的,只因沉迷于母亲的美色,二姨也觉得他憨直,所以最后才成就了父亲和母亲这一桩姻缘,是不是真的?”
“那小子连这个都说?”江氏又气又羞,却没发火,反倒笑了起来:“你也敢说,不怕我恼了?”
明仪没皮没脸的笑:“母亲都说把我当闺女儿一样了,即是这样,我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坏东西。”江氏嗔骂了一句,到是很有兴趣谈一谈:“从军者能有几个油嘴滑舌的人?你父亲历来都是寡言少语的模样,少年时就一直跟着南征北战,性子都沉闷了,几十年都没变化。”
明仪干脆让锦宁自己玩去,饶有兴致的继续问:“母亲当年也是出了名的美人,石榴花一样明艳无暇,怎么会看中了沉闷的父亲呢?”
江氏认真想了想:“模样长得不错。”
“嗯...”明仪无话可说,这点和她多少有点相像了。
江氏笑起来:“逗你呢,女子嫁人,图的不就是个安稳?我虽然知道穆家历代男子最后的归宿都是马革裹尸,鲜少有夫妻白头的,可是穆家家风正派,又不许纳妾,婆婆又是出了名的慈祥和蔼,这样的家风家训,只怕多少人求而不得。
定亲之前,我让他答应我,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来,我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是撑不起穆家的,他答应了我们才定亲,这么多年,也算是言而有信,说句让你嫉妒的话,我两次生产,他都是陪着我的。”
明仪酸了:“哦。”
承乐憋不住笑出了声,江氏也不忍着了,见明仪酸了,自己反倒痛快起来。
“元帅对夫人是真的好,几十年如一日呢。”承乐也不怕江氏,寻常聊天一样:“夫人这些年过得日子,比起好些夫人来说当真是最好的了。”
1231:除非齐国皇帝是我大魏女子所出
江氏一脸得意:“可这可不是,府宅中最怕的就是婆媳不和,妯娌不睦,夫妻不顺,儿女不孝,这几样我都没遇上,自然是顺心顺意,就算偶有亲戚登门寻事,那也不过是个打发时间的乐子,比起那些妻妾争宠的人家,当真是好了太多了。”
瞅瞅这嘚瑟样儿~
“的确呢。”明仪看见秉事嬷嬷来了:“怎么了?”
嬷嬷见了礼:“三王爷来了。”
“我身子重,不想过去了,你让三哥直接过来吧。”
“是。”
嬷嬷去请三王爷,江氏带着锦宁回避,承乐也赶紧把东西都收拾好,明仪挪去了桌椅处等着。
“恭丘行醉酒闹事,纵火烧了民居。“他一进来就把折子给明仪:“萧必明特别交代,把这份折子给你看看。”
恭丘行,恭云她爹。
明仪的神情冷了下来,她活活打死了恭云,只因当时众多女眷都看见了锦宁的惨样,那群大臣才有没站出来哔哔,她并不曾处置恭丘行,毕竟恭云最多只是个行凶未遂虐打孩童的罪名,尚不到连坐家人的地步,且恭丘行也没有失当之处,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恭云所为牵连他,定有好事者跳出来。
可如今,他自己撞上来了。
怪不得萧必明特意要把折子给她看看呢,这是给她机会报仇呢。
“湘鄂水灾之际损百姓家财,与朝廷救灾善民相悖甚远,身为将领,依仗军功不可一世,必当严惩,贬做军卒吧。”
从将军到军卒,恭丘行着数十年的战功算是打了水漂。
而且,他身在南方,离了待了数十年的漠北,区区军卒,不会有人敬着他让着他,在南方能不能过好,全看他往日的待人处事。
三王爷离开后明仪出神了好一会儿才把承乐叫来:“明年一过,周玉清守丧就该结束了对不对?”
“对,周大人是去年没的,到后年四五月,丧期也就结束了。”承乐扶她去小榻上:“公主问这个做什么?”
明仪扶着腰:“我愁啊,三年丧期,不用辞官回家,是那群老家伙最后的让步,新法重振纲纪,这一步必走不可,可偏偏先是周家出事,然后再是段家,如今老太君也是上了年纪的人,若是再耽误三人,这大魏能在边疆独当一面的人就更少了。”
“老太君福泽深厚,虽然上了年纪时不时有些病痛,可身子还是很硬朗的。”承乐搬着凳子坐在她跟前,替她捶着腿:“而且,现如今南方无战事,只有柔然与齐国像是搅屎棍子一样三天两头来捣乱,把他们收拾掉,大魏就没什么可烦忧的事了。”
明仪没吭声,她想的没那么简单,齐国和柔然困扰大魏百年,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收拾的。
“若是齐国能安稳三年,就三年,大魏举全国之力覆灭柔然,那中原大地,便再无敌手了。”
“三年?”承乐低头嘟囔:“齐国怎么会给大魏三年的时间,除非齐国的皇帝是我大魏女子所出,不然都别想。”
1232:公主家的小棉袄
明仪被她这话打击到了,慢慢躺下去靠着引枕,一顿瞎琢磨,结果就睡着了。
穆寿襄有总理大魏兵权的权利,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传至兵部做决定,他在路上就解决了,兵部能做的就是迅速征兵,将新兵送入各城驻地训练,再把各城驻地的青壮年挑选出来送去漠北和边关,同时,应朝堂决议,征集南方士兵二十万,备用。
政务有三王爷,军务有穆寿襄,南方由五王爷总管。
明仪突然就无所事事了。
临产的日子越发近了,明仪每日都盯着自己动来动去像是猪拱圈一样的肚子猜想自己怀的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这也太能折腾了。
她给穆珏写了信,说了自己有可能要早产的事,这事本不打算告诉他的,可是越是要生了,就越是想找他撒个娇。
九月底的漠北风沙很大,傍晚时分,城墙之外便是一片漆黑,值守的将士来回巡视着,关外不足百里处,就是柔然的大军,关内方圆百里,则是连绵不绝的大魏军营。
穆珏坐在城楼台阶上,就着火把看家书,知道他们母子俩都对自己心心念念,穆珏便越发想回去了,可是他不能,柔然还在关外虎视眈眈,他不能抛下这里不管回去。
把家书折好藏进贴身的衣服里,穆珏起身沿着城楼巡视,夜色里,柔然人打着呼哨挑衅,他们不敢靠近,却也不退,每日都要喧闹到半夜才会退去。
这是他们的战术,但凡有沉不住气的人开了城门冲出去大杀四方,那暗处躲藏的偷袭之人必然会全部冲出来。
好在这些镇守漠北的将士经多年磨砺,对他们的挑衅也可以置之不理。
在这种地方,谁冲动,谁先输。
走了几里长,阿元找了过来:“爷,元帅已经到了边关,送信过来,再过几日就到漠北了。”
“嗯,知道了。”他把桌上的文书拿起来翻看:“柔然这些日子小动作不断,一定有计划,你带人去接应元帅,以防柔然偷袭。”
阿元应声,立刻就走了。
穆珏把文书放下,家书积攒起来的喜悦也被冲淡了下去。
因为早先那些得病的牛羊,整个青州的牛羊几乎都得了病,朝廷下令所有得病的牛羊必须宰杀焚烧,可百姓舍不得,宰了之后就藏起来吃,弄得病倒无数人,连带着军中将士也病倒不少,虽有特供的粮草,可是对十几万大军来说,朝廷送来的那些酒肉不过杯水车薪。
这份文书说的,便是今日军中又有一百多人病倒的事。
军中出现传染病,这是最忌讳的事了。
穆珏坐下来,找出纸笔,给明仪回了封家书,又给兵部送了折子,请旨加送粮草,粮草不充足,大军撑不过寒冬。
晃眼就是十月初,大半夜离明仪肚子发疼,早产突然,本已经人人熟睡的公主府立刻热闹了起来,折腾了几个时辰,稳婆出来给江氏和赶来看望的几位王妃报喜。
“母女平安,恭喜夫人。”
“是女孩儿?”江氏顿时松了口气欢呼起来:“哎呀,哎呀,好好好。”
1233:不能忘了崽崽
大家都松了口气,给江氏连连道喜,跟着她一块进去看望明仪。
三王妃看过她们母女就忙着进宫,知道明仪平安产女,赵秋容总算是放心了:“今早知道姐姐早产,吓的哀家早膳都不敢吃,前些日子太医院正还来报,说是姐姐生锦宁的时候身子亏虚的厉害,后来又受了重伤,并没有彻底补起来,可能有早产的风险,哀家知道后就一直睡不着,却不想竟然这般快,姐姐如何?”
“太后放心,明仪累着了,正睡着,没有太多的事,只是身子虚,太医交代,这个月子怕是要过了寒冬才能出屋了,不然会落下病根的。”
赵秋容又是一阵心疼:“哀家得去看看姐姐才是,对了,穆家子嗣不旺,姐姐产女,那穆夫人...”
“太后放心。”三王妃笑着说:“穆家三代没出过女孩子了,那穆夫人喜欢的不行,再者明仪已经有了锦宁,还怕什么?”
赵秋容这才又宽了心:“这就好,哀家也是怕啊,大公主的例子就放在那呢。”
“穆家不看重这些,再者穆夫人是个爽快性子,知道是女孩子的时候欢喜的不得了呢。”
赵秋容连连点头:“幸好是穆夫人,这若是周夫人只怕又要哭天抹泪呢。”
她立刻吩咐了下去,第二日就亲自出宫来看望明仪。
十月的天气已经开始微凉,门窗都关着不敢透风,明仪靠在床上,被子直接捂到脖子,唯一露出来的脑袋上还戴了个宽大的抹额,她的样子还有些憔悴,瞧着在摇床边瞧孩子的众人傻乎乎的跟着笑。
“这般憔悴,必定要仔细调养身子才是。”赵秋容十分心疼她:“我已经与三王爷说过了,除夕之前都不能再让姐姐烦心,让你好好休养,把身子养起来最重要,也趁此机会好好歇歇。”
明仪累的不想说话,点了点头就当是应了。
“孩子可取名了?”赵秋容看向呼呼大睡的粉团子:“如今弘治帝这一脉里,除了大公主所出的和静与三王妃家的嘉月,便再无女孩子了,这小团子真是添喜。”
明仪这才开口:“原是取了令宜二字,穆珏说不好,就还没想呢。”
“无妨,等孩子满月了再定也是来得及的。”赵秋容替她拉了拉被子:“女孩子的名字定要取个好听才是,都说人如其名呢。”
明仪点点头,瞧着粉嫩团子,忙问道:“锦宁呢?”
江氏轻声说道:“睡觉呢,你前夜生产,他也醒了,陪着我在屋外等到天亮,睡了一会儿就说看妹妹,昨夜也睡得晚,今早起了一大早来看你,吃了饭我让人哄着他再去睡一会儿。”
“哦。”明仪放心了,习惯了那小崽崽整日里黏着自己,突然见他一两个时辰不到自己跟前来,明仪还有些不习惯。
赵秋容她们也不想打扰明仪休息,瞧了孩子说了些话就走了,江氏亲自送她们出去。
承乐过来陪着,道:“已经给驸马爷去信了,驸马爷心心念念想要儿女双全,如今心愿达成,必定高兴。”
1234:夸我姑娘我也高兴
“他现在肯定很忙。”明仪打了个冷战。
承乐赶紧摸摸她的手:“好凉啊,来人,去拿两个汤婆子来。”
丫鬟立马就去了,江氏折身回来就听说她发冷,吓得赶紧进来:“愣着做什么?去请太医过来看看,好端端的怎么会发冷呢。”
她也摸了摸明仪的手,的确是个凉的,被窝里因着塞了汤婆子才稍稍热乎,细瞧之下,她鬓边还冒了冷汗。
太医是留在这里的,就在隔壁,听见江氏喊就赶紧过来的,细细的瞧了一遍才道:“公主身子虚,出了不少冷汗,汗水浸湿了衣裳才觉得冷,用热水擦擦身子,换身衣裳和被褥,多放几个汤婆子在被窝里,臣去熬些益气补血的汤药,服用两副再看。”
“好,快去吧。”江氏坐在床边:“先去烧一个地龙进来暖屋子,再去端热水来擦身子,把厚些的被褥拿出来。”
嬷嬷说道:“公主有一床熊皮褥子,用那个吧。”
明仪头皮发麻:“我虽说有些冷,可是这个时节睡熊皮褥子,会不会给我捂出痱子啊?”
“如今冷就睡那个,等你觉得睡不住了,我们再换。”江氏替她做了主,吩咐人有条不紊的准备。
午后,陆姣姣来了,听见刚睡醒的孩子哼哼,知道明仪也醒着,便笑呵呵的进了屋:“恭喜恭喜,喜得千金,快让我瞧瞧。”
“你怎么来了?不在鹿京伺候老太君,跑我这里来做什么?”明仪还是只露了个脑袋在外面,刚喝了药吃了东西,她的脸色多了几分气色,有力气和陆姣姣打趣了。
陆姣姣白了她一眼:“没良心的东西,知道你早产,老太君担心坏了,想自己来看看,我劝了一日才拦住,可她还是不放心,非要我来瞧瞧,不然,谁乐意来看你啊。”
“哟哟哟~就跟我求你一样。”明仪持续嘴欠:“快瞧瞧我姑娘,好看吧。”
陆姣姣已经瞧着:“嗯,粉粉嫩嫩,比你好看多了,唔...这双眼睛长得像你。”
“反正是我姑娘,你夸她好看我也高兴。“明仪在被子里动了动:“来来来,坐这。”
陆姣姣坐过来,上手就捏了她的鼻子一下:“你当真是要把人吓死,报信的人大喘气,说你早产,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还好后来又说了母女平安,我可是牵挂了一夜没睡呢,你可知道老太君晓得你生了个女孩儿后高兴成什么样子,难得有个嫡亲的孙女了,我来的时候正听见老太君嚷嚷,说要把自己的嫁妆都理出来,给你家姑娘呢。”
“穆家这般喜欢姑娘,我是怎么也没想到的,原以为是有了三个孙子,所以觉得女孩儿才会这么稀罕,可我看母亲的样子,似乎也不像。”
陆姣姣笑道:“穆家男子多征战沙场,只有女儿家才会留在身边给父母尽孝,你以为我们是高兴你生了个姑娘啊,是高兴等你上了年纪,身边还能有血亲骨肉陪伴,旁人家唾手可得的东西,于穆家来说求之不得呢,真羡慕你。”
1235:被嫌弃的孙周氏
“好了好了,辛苦你了,等你来年生姑娘了,我跑去看你。”明仪往下缩了缩,依旧觉得冷:“本以为是养好的了,可谁知道还是这么虚,幸而我姑娘不像崽崽那样难产,否则真能要了我的命。”
陆姣姣探了探她的额头:“你这身子总是发凉,务必要好好补补才是,本来就那么操心了,不养好不行。”
“嗯。”明仪抱住肚子上的汤婆子:“你别在我这里耽误,老太君上了年纪,家里不能缺人,如今母亲在这里照顾,就只能你陪着老太君了。”
陆姣姣觉得她太啰嗦了:“我等下回家一趟便赶着回去,放心吧,老太君还等着我回话呢,我怎么敢多留?”
她是真的忙,老太君身边不能缺人,鹿京那一大家子都要她来安排管束,当真小坐了半刻就赶着去了趟陆府,与陆相和陆夫人说了几句话,天黑之前急急忙忙的回了鹿京。
她生产没几日,便是福龄孩子的满月酒,薛夫人十分欢喜,给好些人都下了帖子,大办。
薛卓在朝堂上得力,仕途光明,为此好些人都来了,客人坐了满堂,说着闲话,自然也提到了刚刚生产的明仪身上。
“这明仪公主早产生女,那穆夫人当掌上明珠似得疼,这婆母做到这个份上,也难怪骁骑侯能放心离开。”
“穆夫人向来好名声在外,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那日我去探望,见公主气色不佳,想必也是往日里太过操心所致,听说太后娘娘亲自下了口谕,让公主好好调养身子呢。”
能到公主府探望还能见着人,身份地位都不会太低,这种场合谈论明仪能彰显身份,为此好些人都会插一嘴。
一旁,周夫人与孙周氏都没吭声,她们虽然也算是沾着点皇亲国戚,可是自明仪把姓孙的打残废之后,就再也没有登过明仪的大门,她们对灵善又不好,去了也不会有好脸色,为此干脆不登门。
如今听着其他人说,孙周氏低声碎语:“生了个丫头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穆家代代死绝,丫头都不能传宗接代了。”
周围都是人,周夫人打了她一下让她把嘴管住,可还是来不及的。
旁边的年轻妇人转过来了:“孙夫人真是好大的口气,这般看不起女子,难怪没有子女缘,你轻贱自己个儿无事,轻贱女子便有些高看自己了,公主产女是极好的事,穆夫人都欢喜的很,哪里轮的上你这个隔着三四重的外人来说三道四?”
“你胡说什么?”孙周氏心虚了:“我也在恭贺公主呢。”
年轻妇人冷哼:“我尚且年轻,孙夫人别觉得我耳背,你的那些话我可以一五一十听了个清清楚楚,出门在外慎言才是,那些诅咒人的话,都会应验到自己身上的。”
她说的掷地有声,孙周氏羞得满脸通红,也顾不上喝酒了,拉着周夫人狼狈离开。
年轻妇人仍旧气不过:“不下蛋的母鸡,碎嘴子,呸!”
旁边的人都只是笑了笑,并未觉得年轻妇人说的有什么不对。
1236:惹急了都会发火的
周夫人是出了名的糊涂,孙周氏更是挑事捻酸的好手,若不是依附着娘家,又是周玉清唯一的姐姐,凭孙家今时今日的地位,这样的场合她连大门都进不来,其他人也不喜欢与她来往。
只是无一不同情周玉清和灵善,向来不闹事的两口子有这么一个姐姐,若是遇上不明事理小心眼儿的,只怕稀里糊涂的就要结下多少仇怨都不晓得。
薛家的事一结束,就有人去了灵善府上,把孙周氏今日嘀咕的话告诉了灵善府上的管事大嬷嬷。
大嬷嬷还没听完就气的鼻孔冒烟:“今日九公主的孩子满月,薛家大办,那个没脑子的还敢这么说?六公主生女这是喜事,要她管?她自己找死就算了,这不是牵连我们家驸马爷嘛。”
“就因为知道她嘴上没把门,所以才来告诉嬷嬷一声,嬷嬷是三公主的身边人,可千万别让这样不知分寸的小人牵连了三公主和驸马爷才是。”
大嬷嬷连声道谢把人送了出去,正要去告诉灵善就听说她好不容易才睡着,又舍不得去打扰,思来想去,干脆去书房找周玉清。
知道孙周氏这么没分寸,周玉清傍晚还去了周府,周夫人也猜到他为什么来了,不等他说话就道:“你姐姐一直怀不上孩子,心里难免不舒坦,你别与她计较,这明仪公主历来大度,不会为了这点小事怪罪的,再者,也有三公主的情分在。”
“够了。”周玉清早把这些话听烦了:“姐姐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至今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难不成是脑子有毛病?她怀不上孩子是她的家事,她过得不痛快就要所有人都过得不痛快?谁欠她的吗?
我知道她是我姐姐,可我没管过她吗?我让她和离她听吗?她一心就想让我帮扶孙家,被人家排斥算计到这个地步还贴着上去,她自甘下贱还要带上我们,娘可知道祸从口出?
我当年突然被赐婚成了驸马仕途中断的教训还不够吗?你就不担心再有人因为你和姐姐做下的糊涂事再来参我一本?你是不是觉得我现在的位置稳固如山,无人能够撼动了?是不是觉得我有了个爵位你们就可以无法无天?
穆家为国戍边,几代人战死沙场,那是英烈,不是被无知愚蠢的妇人用来嘲弄的,我也是武将,若我哪日战死沙场了,有人笑着告诉你我死了,你和姐姐是不是会赔着笑脸说活该?”
周夫人被他直接说哭了:“不是,不是,儿啊,不是的...”
“若是灵善并非公主,这些年得让你们俩作践死,当日护国公夫人之恶,在你们身上简直变本加厉。”他火冒三丈,完全不理会周夫人的眼泪。
“灵善如今也有着身孕,我今日就把话放在这里,即便是女胎,那也是我的掌上明珠,你喜欢就去看看,不喜欢就别看别问,碍不着你的事,若是让我听见你们有一句指手画脚,我即刻将你送回苏州老家,届时儿孙都别见了。”
1237:错误的政治决策
一听要被送回老家,周夫人脸色都变了,可事情没完,周玉清冷着脸把周府伺候的人都喊来过来:“我姐姐是外嫁的女儿,自己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呢,整日往这里跑,孙家会如何想?除了教唆老夫人说些得罪人的话再无用处,她若再来,不许进门,直接轰出去。”
“她是你姐姐啊。”周夫人哭个不停:“她本就可怜,若是娘家都这么对她,那她可怎么活啊。”
周玉清不为所动:“她若回来陪你说笑打发时间我必定感激万分,可她每次回来,不是说这家的坏话就是嚼那家的舌根,活脱脱街头泼妇的模样,先前,娘哪次找灵善的茬能与她脱了干系?”
周夫人不停抹泪,却不敢说话了,周玉清真动怒了,她也不敢反驳。
孙周氏知道周玉清不许自己回娘家了,也是好一场大哭,却老实安分了不少,想着等他消气了,再去求求周夫人。
毕竟孙家一窝子的狗眼,她若没了周玉清这个弟弟照拂,在孙家是寸步难行。
薛府的事明仪是不知道的,她产后体虚,赵秋容亲自给三王爷下了口谕,若无天大的事,便不要去打扰她了,让她安心养着。
为此穆珏接连送回来的两封军报,三王爷都没告诉明仪。
漠北牛羊染病祸及军营已经不是旧闻,只是漠北缺医少药,军医大多擅长外伤,对传染病是毫无办法,朝廷安排了太医过去也无济于事,人太多了,两三个太医根本控制不了。
为此,针对穆珏请旨粮草的事,三王爷果断准了,现在刚刚秋收,向民间购粮运送过去也来得及,但最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不但要送粮,还要送菜送肉,为了防止腐烂,这些东西只能送青州和渭东还有陇西这三个地方筹措。
除了这件事,另一件事就是柔然袭击了穆寿襄,两军突袭一战,穆珏请旨增兵。
三王爷记得穆珏和他说的话,如今他请旨增兵,就是要一鼓作气覆灭柔然,既如此,渭东和陇西的大军必然是要援助的,可是粮草不到齐,贸然把那么多人拱上去,吃什么?
所以,把所有的事情一捋,户部的担子就重了起来,当务之急就是筹措粮草,粮仓的存粮是不够的,为此户部请款,向民间买粮,三王爷再三提醒,购粮适度,切不可将百姓的存粮一扫而空。
朝廷买粮不是小事,各处粮商都行动起来了,趁着秋收后百姓家里还有余粮,大肆收购,且价格可观,为此百姓恨不得把所有的粮食都卖了换钱。
这些事情谁都没告诉明仪,就连承乐也得了嘱咐不要让她操心没说。
十月底,天气就冷了,明仪躺在床上抱着刚喝了奶的孩子逗弄,锦宁也在一旁瞧着妹妹,在她嫩嫩的脸上亲了好几下。
出生一个月不到的孩子,若没有襁褓困着,拳打脚踢起来就连嬷嬷都抱不住,每次给她换尿布都让人满头大汗,现在被裹在襁褓里,眼睛还直勾勾的盯着明仪,小嘴一张一合的嘟囔出小奶音。
1238:以后叫妹妹乖乖
“这孩子太好动了。”明仪低头蹭蹭她:“你好皮呀是不是?”
孩子冲她吐泡泡,又看向旁边的锦宁,细细的瞧着,像是要认人一样。
锦宁被看的可开心了,兴冲冲的又去亲她,孩子不停的吐泡泡,口水沾到锦宁脸上了他也不嫌弃。
“公子也太喜欢这个妹妹了,昨日还让嬷嬷把他喜欢的布偶洗洗干净,说要送给郡主呢。”承乐在一旁收拾着,笑盈盈的接话:“再说了女孩子好动些才好呢,比那些病歪歪的好多了。”
“这倒也是。”明仪摸摸她的脸:“在我肚子里时就顽皮,你哥哥还说要打你呢。”
锦宁赶紧摇头:“不打,不打妹妹。”
这慌忙解释的小模样逗得明仪哈哈大笑,赶紧亲亲他安抚下来,他笑眯眯的仰着头给明仪亲,嫩的像个白面馒头。
“天气说冷就冷了,公子怎么把鞋子蹬掉了?”承乐拉了被子盖住锦宁的脚:“今年冷的太早了,可不能着了凉。”
明仪笑着抬头:“今年的收成不错,就算是天冷大雪,百姓也不至于饿了肚子,这又是田改的第二年,只怕收成比去年好,翻过这一年,就要开始收税了,因着田改耽误了一年,开了春,国库也该充盈了。”
“可不是,府上的小厮都说,他家里送了消息来,说是如今家里吃喝不愁了,都是朝廷田改的好处。“承乐给她换了汤婆子:“奴婢抱吧,公主还不能累着。”
明仪把孩子给她,锦宁立刻拉着被子盖在她身上,整个人扑上来压着,不让被子滑下来。
“真体贴。”明仪蹭蹭他:“你怎么那么乖呢。”
他努力抱着明仪,被夸的开开心心。
“娘亲口渴了。”
“我去拿水。”他立马跑下去,鞋子也不穿,嬷嬷把水倒好,他自己端过去,小心翼翼的举到明仪嘴边给她喝,等明仪喝好了,利索的钻进被窝抱着她:“娘亲,抱着我就不冷了。”
他烫的像个小火球,的确比汤婆子舒服多了。
“锦宁,我们商量商量,给妹妹起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明仪把汤婆子放在一旁,把他搂在怀里:“你是哥哥,你想想。”
他起先迷茫了一下,晓得明仪的意思后,就开始认认真真的想:“她要好看,听话。”
“嗯。”
“娘亲,以后喊妹妹乖乖吧,让她乖一些。”他一脸认真的和明仪商量:“我继续乖乖的,不要喊我了,让她乖一点。”
他觉得他听话是因为喊他乖乖?
明仪故意问:“那喊你什么?”
“崽崽。”他的小奶音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分外可爱。
明仪心都化了,瞧着他忍不住亲了两口。
“好,那以后就喊你崽崽,喊妹妹乖乖。”
“好。”
他依旧粘着明仪,夜里睡觉时也不走,贴身靠着个小火炉,明仪夜里到是没有冷醒过了,只是被死死的抱了一晚上,第二日腰疼的不行,只好让嬷嬷请了会推拿的婆子过来给她捶腰。
明仪在床上趴着,锦宁就在她头顶坐着,认真的抱着她的脑袋,瞧婆子努力揉按的样子,小脸气呼呼却不做声。
1239:毒奶公主
“儿啊。”明仪扒拉他:“你让为娘好好趴着吧,你那脚丫子都快怼我脸上了。”
锦宁栽去了一边,却又立马爬过来跪趴着抱着明仪的脑袋,婆子要给明仪疏通后脖颈,他就拉住明仪的手,一副死活都要粘着她的模样。
按完之后,明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飘飘的,结果第二天疼的她翻身都困难:“我一定是脑子犯抽,才会在坐月子的时候找罪受。”
“再有几日就熬过来了,再忍忍。”承乐端了热乎乎的牛乳过来:“喝些暖暖身子吧,这天气冷的太快了,今日好些人都穿上棉袄了。”
明仪抱着杯子喝了口,整个人都舒坦了,瞧着窗外吹落的树叶出神,锦宁在小榻上玩,脚丫子搭在引枕上,抱着奶葫芦吸得津津有味,承乐生怕他着凉,又过去把毯子盖给他,他看看承乐,小短腿一踢,‘咯咯咯’的乐起来。
“公子别闹。”承乐再次盖给他,他继续踢开,笑得根本停不下来,承乐赶紧把他抱起来,以防他躺着笑把自己呛到。
笑得差不多了,他抱着承乐喊姑姑,承乐放下他,给他把毯子盖好:“不许踢了,不然就不能吃点心了。”
“好。”他听话的坐着不乱动了。
明仪问道:“这才十月就这么冷了,不是好预兆啊,你替我去给三哥带个口信,就说今年天冷异常,一定要再三注意农田耕作一事,我记得小麦该下地了对吧,一定要做好保暖才是,不能马虎了。”
“好,奴婢等下就去三王府传话。”承乐端走牛乳,替她盖好被子:“公主歇歇吧,奴婢瞧你没睡好。”
锦宁立马跑过来:“娘亲,我哄你睡。”
他麻溜的钻进被窝抱住明仪的脑袋,明仪闷得慌,却又舍不得把他推开,只好任由他黏着自己。
等他们俩睡着了,承乐叫来嬷嬷在屋里伺候,自己赶着出了门。
三王爷正好在家里,见了承乐就先问:“明仪如何了?身子可养好了?”
“多谢王爷关怀,公主每日都好好歇着,太医说得精细的调养几个月才能彻底养起来呢。”承乐规规矩矩的站着:“因着今日天气突然冷了,公主不放心,交代奴婢提醒王爷,一定要注意农田的保暖,天色突冷,恐有大雪。”
三王爷笑道:“操心鬼,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她不必担忧这些,前几日星璇司的大臣就上折说今年有大雪,已经下发御令让各地注意囤积秸秆草灰过冬了。”
“是,那奴婢回去禀报公主。”承乐退了两步又停住:“王爷,我们家驸马爷近来可好?”
穆珏上一封家书还是明仪生产后不多久回复的,后来告诉他明仪产女的家书却至今未回复,所以她得问问。
三王爷的神情稍稍滞了一下才道:“漠北开战,军报上说一切都好。”
“啊?是,多谢王爷。”没能听到准确消息,承乐有些失落了。
等她走了,三王爷才把袖子底下盖住的那份军报露出来。
1240:老天爷开始作妖了
柔然三十万大军压境,穆珏带领十二万漠北大军力战,华凌带着陇西渭东合计二十万大军北上,这都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
三王爷问过太医院正,再三确认明仪必须静养,他才没有告诉明仪这些事,否则,又让她操心不能把月子坐好,累垮了身子就不好了。
承乐也不想明仪担心,回去后就说一起都好,让她别操心,又说三王爷已经交代工部的人把防寒防冻的事情交代下去了,趁着锦宁打岔,把话带了过去。
明仪出月前,一场大雪突如而至,一夜之间,院子里的雪积埋到了膝弯,小厮们不得不拿着铲子在院子里铲出一条道来。
明仪缩在小榻上,抱着汤婆子瞧着外面的大雪眉头紧皱,承乐坐在小杌子上带着锦宁一块烤米饼,江氏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坐在一旁笑盈盈的逗她,两个嬷嬷带着丫鬟在准备满月需要的东西。
“夫人,帖子都已经送出去了,采买的单子也写出来了,您过过目。”进来的嬷嬷拍了身上的雪,这才把一份帖子交给江氏。
江氏要把孩子放下,结果孩子刚碰到小榻就哼哼,非要被抱着,江氏只好说道:“你先放下吧,我等下再看。”
“是。”嬷嬷把帖子放下,又赶紧出去忙碌。
孩子奶声奶气的哼哼着,细细的瞧着江氏,等她抱自己抱起来了才安静,听见明仪说话,立马往她看。
“这么大的雪,不是好兆头啊。”明仪很是担心:“让人准备准备,满月酒那日着人施粥,再把咱们府上那些积年不穿的厚衣服都找出来,着人送出去给那些穷苦人家,权当积德行善了。”
嬷嬷应了,叫来小丫鬟去告诉管家嬷嬷准备着。
“公主别操心了,三王爷都说了早已经吩咐人准备下了,而且星璇司也提前告知了今年天气会很冷,想必各地官员都会提前安排的。”承乐把烤好的米饼夹起来,用裁好的纸包住放在一旁:“等下再吃哦公子,不然烫牙。”
锦宁乖乖点头,认真的看着米饼:“娘亲先吃。”
明仪扯起嘴角笑了笑,可还是忧心:“大臣办事,向来是我说十分,到了丞相便是九分,到了六部便是八分,再到各司就是七分,层层向下,便不会有人太过上心了,这么冷的天,若是没有防患于未然,田地里的庄稼冻死,那明年大魏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今年秋末大丰收,百姓家里余粮必定足够,而且也不会所有庄稼都受冻,偶尔几十户上百户的,去街上买些也是可以填补的。”承乐拿了两个米饼,撒上细细的桂花糖粉放在碟子里:“公主吃些东西吧,你早上吃的就不多。”
明仪摆摆手示意自己不饿,依旧看着窗外:“我总觉得有事要发生。”
“再有两三日你就出月子了,届时把三王爷和丞相请过来问问进展也就可以了,如今操心,也不能做什么,反倒是自己着急。”江氏把碟子朝她推了推:“吃些东西吧,这坐月子就是为了养身体呢,你反倒是瘦了,这可不好。”
1241:清梨小郡主满月啦
明仪还是摇摇头,她实在才吃不下,马上就一个月了,穆珏没有消息不说,朝中出了哪些事她也不知道,对什么都不知情的境况让她特别不安。
“呀~”
孩子奶声奶气的叫唤了一声,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明仪,明仪冲她笑了笑,伸手摸摸她的脸,她甜甜的笑起来,依旧细细瞧着明仪。
“名字你可想好了?”江氏抱的手酸,把孩子换了只手:“届时,客人是要问的。”
明仪看看孩子:“母亲觉得可有合适的名字?”
“你怀胎十月忍痛生她,给她一个一辈子的称呼这件事旁人都不能替你。”江氏笑道:“再想想。”
江氏都这么说了,明仪也只好不在推脱,想了一晚上,她把孩子的名字定下来,清梨,一个很平常的名字。
她和穆珏都是起名废,想不出什么诗情画意的好名字。
孩子满月就那日,老太君特意赶了过来凑热闹,陆姣姣自然也是一道跟着过来的,公主府来了好多人,江氏是打理这些的好手,又有得力能干的嬷嬷们帮衬着,即便人多,也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府上的嬷嬷全部提前封了三十两银子做赏,就连最低等的扫地婆子都封了十两银子,为此这一日无不干劲十足。
能上花厅闲坐的,除了王妃就是诰命,六部尚书的夫人都只能凑个边边角角,其余女眷就在偏厅喝茶说话,她们都在忙,唯独主院里清清静静的。
明仪在看让承乐去文书司要来的折子,所有禀了朝廷的折子,退回之前都会交由文书司一字不落的抄录留档备用,这正好不用明仪费工夫的去打听这些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锦宁坐在小榻边边和小丫鬟一块翻手花玩,时不时的瞧瞧明仪,她眉头紧皱,心里并不愉快,剔出来了好几个地方。
承乐进来,看了她一会儿才说道:“公主,客人都到齐了,你要出去瞧瞧吗?”
“不了,就说我身子虚,吹不的风,让乳母把清梨抱出去就行了。”明仪提笔在手边写着东西,说话的时候头都没抬:“锦宁,陪着一块去玩玩吧。”
“好。”
小丫鬟立马给锦宁穿了鞋子和小斗篷,承乐领着他一块出去,只留下小丫鬟在屋里等候吩咐。
江氏抱着孩子一出来,众人都围过来瞧,刚睡醒又吃饱了肚子的娃不哭不闹,细细的瞧着围观自己的人,和锦宁一眼从小不怕生,江氏抱着她走了一圈,想着天冷会吹了风,赶紧抱回了屋里。
外面开席了,承乐也单独把明仪的饭菜端了过来,可她没空吃,小榻上已经丢了好几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她手里的笔依旧没有要停的意思。
“公主,先吃些东西吧,天冷,饭菜等一会儿就凉了。”
明仪依旧没抬头:“你去把三哥和丞相请过来,对了,还有兵部户部和工部的尚书及侍郎。”
“啊?”承乐惊了一下:“你还不能吹风呢。”
明仪这才抬头:“放下帘子就成,我有大事要与他们说,快去。”
1242:公主的火眼金睛
承乐不敢耽搁,立马出去吩咐人去请人过来,又赶紧让人把屏风挪了过来一些,放下帘子后让人多拿了一个地龙进来。
等下他们来了,必定是要开着门说话的,冷风灌进来,若是不暖和些吹着了明仪,会落下病根。
明仪催的急,为此三王爷他们很快就来了,只是晓得明仪让他们直接到卧房去,萧必明几人还是犹豫了。
“不如王爷进去就可,臣等就在屋外,这是公主府的主院,那里又是正房,臣等实在不能踏足,不合规矩啊。”
“涉及国事,就不要讲究这些了,进来。”三王爷走在前面,萧必明几人依旧是犹豫了一阵才进去,见里面已经支了屏风放下了帘子,完全看不见明仪在哪心里才稍稍松了些。
“不必见礼,都先坐吧。”明仪在里面出声,也没给他们接话的机会:“今年天气有异,大家都该感受到了,如此寒冬,只怕冬种必损,开春不见得能有多少粮食丰收,必须早做准备。
今年秋收,百姓的存粮不少,但有一件事,二十万大军开拔,总计三十多万人囤积在漠北,大雪封山之前,就要运送足够的粮草过去,只怕各地粮仓都不能供应吧。”
户部尚书赶紧说道:“是,因为大战在即,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将粮草筹措完备,所以朝廷向粮商买粮,借着他们的车队将粮食提前送往陇西,渭东及青州三处的粮仓封存,以备大军使用。”
“一帮几两银子?”
“朝廷从粮商手里收的,一帮大米一两七钱,粮商从百姓手里收的是一帮大米一两三钱。”户部尚书不敢敷衍她,摄政监国,什么玩意儿市价多少,明仪比他们清楚多了。
明仪沉默了好一会儿:“一帮米只赚四钱银子?”
户部尚书赶紧解释:“开春后,朝廷就要开始征税,他们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自己也多存一些粮食。”
“是吗?”她不信:“托粮商购粮的消息是上个月十八传出来的,而就在购粮消息放下的前两天,穆祯送了折子过来,说是突降大雪,催促冬衣,星璇司也上折说今年天气有异。
今年冬日必定难熬,那开春之后粮食收成不好,百姓必定会购粮,此时以一帮大米一两三钱买回来,等过几个月,便是几倍的价格卖出去,百姓能吃得起吗?粮商收粮,你们也想的出来。”
‘砰’一下拍桌,吓得户部尚书心里直接一个咯噔:“臣即刻通知下去,不允许粮商购粮。”
“现在还来得及吗?”明仪疾言厉色:“大雪早降,但凡有个脑子都能猜到来年的收成会受影响,这个时候谁会收手?”
天寒地冻的时节,开着屋门吹着风,户部尚书和侍郎都冒了一身的冷汗,两人都不敢说话,一颗心险些要直接跳出来。
身为户部侍郎,九驸马薛卓被明仪一提醒,才联想起来穆祯催促冬衣的事,也才明白为何那些粮商会这么积极,一时间,懊悔的恨不得扇自己两下。
1243:朝廷也可以打白条
怎么就被一群商人玩弄了呢?
若是事情真的如明仪推测一般发展,那他们可就对不起太多的百姓了。
“传旨,朝廷以一帮大米九钱银子向粮商收购,每户粮商可以用一帮大米抵明年商税一两五钱银子。”明仪让小丫鬟送出来一张纸条:“速速去办,若是开春之后有百姓饿死,本宫煮了你们。”
户部尚书一边应声,一边拿着送出来的纸条连滚带爬的赶紧走了,薛卓也赶紧跟着离开去想对策挽回损失,毕竟消息传出去已经快半个月了,只怕不止盛京周边,大魏很多地方都开始高价购粮了。
一旦开春收成不好,不管他们现在开价多高都能连本带利的赚回来,今年丰收,又有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能有多少百姓会留下足够的余粮饱腹?若是大战之际闹了饥荒,那对大魏而言就是致命一击。
而明仪说的法子,就是给商人打白条用大米来抵明年的商税,一帮大米抵一两五钱银子是极为划算的,可是这样他们就没办法收到现银,账目上能周转开的就没多少人了,再以九钱银子收粮,直接断了他们仅剩的赚钱道路。
而且,如果开春之后收成不好真的出现了饥荒,朝廷手里有粮就能调控大局,否则届时就算是有钱也要被这些粮商坑死,商人逐利,届时高价卖粮,只怕百姓卖房卖地也换不来几口吃的,如此下去必然是大片饥荒。
所以,为了让账目周转过来,粮商降价就是必然,可是已经尝到高价的百姓怎么会接受粮价降低,那卖粮的事也会遭到遏制,这个时候大方向就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户部拟对策去与粮商周旋调控。
除了朝廷,就算是皇商,却做不到承担将近半年的亏空的风险,银钱周转不开,对商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人为了几个月的大赚而孤注一掷,这些都需要户部去想对策。
明仪这一发火,越发让兵部和工部的人坐立难安。
“柔然大军压境,便是知道齐国陈兵大魏边关,他们都想趁对方袭扰大魏之际自己得了好处,好在齐国属于内政争夺,不会大举进犯,全力应对柔然是个好法子,华凌带兵北上也极妥当,只是陇西与渭东突然抽调了这么多的兵力,是否不妥?”
她没有直接说什么不好,一如往常的提问,兵部尚书赶紧说道:“征兵已经开始一个月了,新兵也送去了渭东和陇西,正好可以填补抽调兵力的不足。”
“华凌离开,那现在的渭东何人主事?”
“已经调任李勋南驻军渭东。”
“嗯,也好。”明仪也让人递了张纸条出来:“冬衣要尽快送过去,为了加快速度,可以挂牌代送东西,由他们家人把厚实的冬衣鞋子之类交付于衙门,封条后按照花名册送过去,节省朝廷财力和人力。”
兵部尚书赶紧领了条子应声,见明仪没有其他吩咐了,赶紧去安排,萧必明在一旁静静听着,像个虚心受教的学生。
1244:公主似乎不是很懂规矩
兵部的人再一走,屋里就只剩下四个人了,工部尚书与侍郎小心秉着呼吸,生怕像户部那样遭了灾。
“虽说年关将近,可工部尚书还是走一趟远差吧,你在工部挑几个人,各自分散去所有地方巡政,务必保证田间防冻做好了准备,水渠道路今年修好了不少,本宫要的是明年报喜,而不是开春便报忧。
地方事杂,只怕也顾及不到,且刚过了一个丰年,大概也没有准备着大灾,朝廷的话他们未必放在心里,可是你们得放在心里,走一趟仔细叮嘱各地,能把损失降到多低,就降到多低,知道吗?”
没挨骂,工部尚书提到嗓子眼的心落了地:“是,臣立刻就去安排。”
他也赶紧走了,纸条也没领。
只剩下三王爷与萧必明两个人了,明仪这才继续说道:“六部的事需要丞相紧盯着,这些事都不能出了差错,严寒突降,等消息传到各地只怕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得做好开春便是饥荒的准备,趁着这些日子,清点各地粮仓的存粮,给我一个总数,无论如何都要把粮食富余起来,万不得已之际,那些唯利是图的粮商也宰上几个。
另外,大魏接下来该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硬仗,先前唐可寅曾向本宫进言军功爵制,大战之际,这是可行之事,将他召回,着手参详,本宫只有两点要求,既可以鼓舞军心提升战力,又不威胁皇权。”
“是。”萧必明见了礼,等了一会儿没听见她继续说,也就告辞离开了。
出了公主府,萧必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一处院落。
国子监尚在建造,为此三王爷请来做老师的池三岳老先生还在盛京,就住在这一方小院里。
大雪天,他正在屋里煮茶看书,见萧必明来了半分不稀奇。
“老师。”萧必明规规矩矩的跪了礼,得了他的首肯才在在旁边的草垫上跪坐好。
池三岳放下书问道:“今日明仪公主出月,怎么急急忙忙的把你叫去了?”
“学生过去,再度领教了公主的筹谋大局。”萧必明言语之间是藏不住的欣喜与钦佩:“寒窗苦读十几年,入仕十几年,处事周全筹谋大局,学生终究是惭愧,公主今日,也算是力挽狂澜,将大魏的危局困在了可控范围之内。”
池三岳若有所思:“她可向太后与皇上请旨了?”
“不曾,公主刚刚出月,还不能出屋,而且,太后不问朝政,皇上尚且年幼,历来都是事后告知,公主摄政监国以来就是如此。”
“胡闹。”池三岳沉了脸色:“皇上就是皇上,摄政监国行的也不过是臣子礼数,即便是身子不适,也该进宫得了太后与皇上首肯再召集百官,私下说见就要见,这不是无视天恩吗?”
萧必明愣了一下:“学生以为,事情紧急,大概也是来不及行那些礼数,且公主如今身子不便,最后留下了三王爷,想必就是要托他入宫向太后与皇上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