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责怪
病人要死了的话,他只能赶紧追问之前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病人其实不该收。这是李国新今晚接触病人后的想法。要收的话,收去消化内icu都好。不要死在他们外科,会难交代的。
上级医生内心里的想法,江医生是看出来的。知道这全是因为病人病情突然恶化的缘故。病人白天转院过来时生命体征尚可,没特殊情况发生所以按部就班,只等着明天全科医生来查房会诊,如今早讨论过的计划再做排脓。谁也没有料到事态突变。
江医生不可能当面去驳斥自己的上级和上级吵嘴,只能站回边上去了。最让他糟心的是,眼看郑主任被李国新给说得表情跟着焦躁。
郑主任是一块觉得这事儿有点像自己科要莫名背锅,眉头里透露出不满的气息,粗声问:“病人没醒是吗?”
“是,我回到病房的时候他已经意识不清了。他们回述说病人抽搐后唤不醒。我听完,马上说要叫神经外科的人会诊。刚好黄志磊是住院总,他们喊了黄志磊过来。黄志磊看完病人说不像是大脑出问题。现在病人这个情况也没法去做ct。”李国新说。
病人情况太危急,血压低,血红蛋白低,心率不稳,怕做ct过程中直接心跳骤停,只能等到病人病情稳定再说。
李国新继续向领导报告自己的措施:“我让黄志磊去问曹勇的意见了。输完血患者血压升上来了,但是一直没醒,不清楚真是大脑出问题。看能不能不做ct检查找点其它法子,需要不需要上点什么神经外科的药。”
怕是刚抢救来不及,会不会患者来个脑死亡?
郑主任转回头向江医生瞪个眼:这情况你收病人的时候知道不?
两个上级全怪他收的时候没有看好再收了。给同行擦屁股的活儿一般人不干的。领导想要给大学里的老师一个面子,但是干活的不是领导,下面的医生才是,有些话需要提前给领导说明白。有些活儿不是能揽下来的。
谷</span>
江医生接受着上级的一顿顿批斥。
在临床磨久了,这种事情挺多的,一出事儿领导先要追究下面的人责任,他算是见多了习惯了。知道领导是在气头上,需要找人骂骂,事后再安慰他。
江医生担心的是……转头,他看下谢婉莹。
在急诊时建议这个病人收进外科是她。江老师现在因此被骂。谢婉莹看见了心头难受,若不是江老师对她使劲儿使眼神让她别说话,她早就冲出来说了:一人做事一人当,怎能让人家为她背这个锅。
站在门口的潘世华听着里头的人说话,两只空洞的眼神逐渐恢复了焦距后,第一时间望着谢同学了。谢同学为了收他同学入外科治病,结果被责怪了。
他两道清俊的眉揪了揪:
这事儿究竟算是谁的错?
他的同学真不该收进来国协治吗?
门口响起脚步声,黄志磊拿着打完电话的手机走回到病房。
【1412】说句公道话
“曹医生说了,暂时不考虑是患者大脑里头有问题,要你们普外科尽快纠正患者现有的感染和可能存在的失血状况,需要手术的话赶紧做手术。”黄志磊给李国新通报曹勇的话。
不愧是曹勇,说话简单明了,需要手术抢救就手术抢救,根本不要去顾及会不会在手术台上死掉。反正,不送手术台更会死。
全院医生均知道曹勇这个风格的。普外一群医生们一个个唯有在心口叹下气。曹勇以为一个个均是他曹勇吗?
“怎样?需要我这个住院总帮你们联系麻醉科吗?”黄志磊重新举起手机状似打电话,随时准备出力帮忙他们这群犹豫不决的人联系手术室。电话里曹师兄说的对,这群人可能只差背后一鞭子抽。
李国新对黄志磊若是挤挤眼瞪瞪:“患者血压上来了。”
他让黄志磊去问曹勇不是让曹勇来催促他们做手术的。
“会不会是乳酸性酸中毒?”
临床上患者突发意识状态改变有多种原因,肯定不一定是大脑里头的疾病导致。像代谢性酸中毒一样可以引起患者嗜睡和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乳酸性酸中毒。正常人体乳酸很低的,1到2毫摩尔每升,达到4以上是乳酸性酸中毒。什么情况下会导致乳酸产生过多,病因常见有癫痫发作、抽搐、贫血、休克,哮喘等等。
“癫痫是不可能的,他没有癫痫病史。他抽搐只是一时,不是体温高发烧了吗?贫血休克不是他目前最典型的症状吗?不要说血压升上来了,没有纠正里头的病因,患者血压升只是暂时的。”黄志磊紧接别人说的这句话说。
说来说去,不要把锅甩给神经外。有事情要请会诊可以,但是麻烦科学点分析问题。不是神经外的病,神经外没法治。老老实实把普外科的病给治了。
病人从发作到现在的情况一路来看,确实和神经外的病种没多大关系,病人代谢性酸中毒估计是没跑了。对此主治医生不是不知道,做血气分析了,做血乳酸检查了。只是恨不得真有神经外科的问题或许可以转神经外。
谷</span>
眼看对方诚实了些没说话,黄志磊扶起眼镜转头,看看是谁刚说的乳酸性酸中毒帮他们神经外科说公道话,一眼瞧过去:哎呀,是小师妹来了。
很意外也很惊喜。
谢婉莹不是专门为神经外科说话,是认为真得需要实事求是。现在不是抱怨谁收病人的时候,或许有她的错在,可现在是抢救的时候。
她揪紧的眉没有松开。
黄志磊记起来,问她:“你今晚不是不用上班吗?为什么在这里?”
接到黄师兄这句问话,谢婉莹愣了下,没想到师兄对她的值班表很了解。
当然了解,是曹师兄对小师妹的一举一动很了解的。黄志磊在心里说。
谢婉莹想起了今晚的介入手术,心底对着黄师兄突然有点儿虚:“嗯。”
“你嗯什么?”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黄志磊走到她面前说她,“师兄告诉你,你别乱说话,师兄研究人脑子的。你想干嘛师兄全知道。”
【1413】想抓救命稻草
谢婉莹:……
“叫你别乱说话,你干脆不说话是不是?”黄志磊服了她这条闪电式的反射弧,眼镜后的眼睛眯眯。
不是不说话,是不知从何说起,谢婉莹的目光只好望了下门口的潘同学。
刚好,陈诚然的妈妈发现儿子当医生的同学回来了,立马走到潘世华身边说:“你说过你有法子救他的,你赶紧救救他,他是你同学。你不要说话不算话。”
全屋子的人,全在听患者家属的话。
李国新望了眼江医生,打出问题:你让你的学生去给家属说过这样的话吗?
医生对患者家属说话,每句话均需要谨慎。否则一被家属抓住漏洞,病人病情出现问题后家属会抓住这点不放的。由于这样的情形存在,很多医生被患者家属咬过几口之后,好话安慰话全不敢对家属说了。
医学上常说的医生治不了病但可以要常慰藉病人,最终得到的是好心被当驴肝肺的结局,久而久之,形成了临床上一种冷漠的气息无限扩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医生是普通人,会有一样的心理反应。
导致恶性循环了。医生不敢安慰,患者和家属指责医生没人情。
看看现在是不是一样。一个医学生安慰病人和家属两句话而已,都能被家属拿出来开始控诉了。
江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心情复杂。平心而论,潘世华不过是把今天急诊医生们讨论后的希望告诉给患者,想鼓励病到抑郁的陈诚然能振作起来积极治疗。
“好了,别为难人家。”陈诚然的爸爸拉拉老婆,只看医生们的表情都知道这事儿是不可能了。
“他说过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呢?”陈诚然的妈妈跺着脚,歇斯底里地叫着。
她儿子要死了,她不过是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怜这孩子母亲看着孩子要死的悲伤和绝望。
室内室外出奇的安静。陈诚然的爸爸双手抱住自己的脑袋,他没法再对这时候的妻子说句什么话。
医生们更是默然:均清楚这患者家属脑子已经不理智了。
忽然间,一个人从人群里走出来对着陈诚然的父母说:“话是我说的,我来帮他排脓。”
意识到是谢婉莹说话时,江医生吓得连忙伸出手要去把她拽回来再给患者家属道个歉,这情况急到他想跳楼了。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普外二的人说,有坏脾气著称的谭克林带这个学生能带到自己没脾气。
四周一堆被惊吓到的抽气声,足以说明她这话将会带来多可怕的后果:病人家属快疯了个好不好。你说这个话,如果病人没有救回来,这家属会不会把你掐死。
不知前情的黄志磊是突然有点懵:小师妹什么时候和这个患者有接触了?不是普外一的病人吗?
江医生没来得及把谢婉莹拉回来。陈诚然的妈妈听见她说的话立马推开人群走到她面前,两只眼睁的大大地望着她说:“你说的是真是假?”
【1414】争着背锅
“是我说的,是我建议他收进外科。”谢婉莹坦白这个锅是自己的。管其他人如何想,反正她不可能让老师和同学给她背这个锅。
她屹立的身影如千年不化的磐石,所有人的视线包括家属的落在她身上似乎是一动不动了。
江医生去拉她的那只手不觉中抖了抖,心头又暖又是酸涩。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怕,她一个女孩子居然只想着不连累他人。莫怪有很多老师喜欢她这个学生。
与此同时,站在门口的潘世华打了个寒噤,醍醐灌顶,是猛然清醒过来了。
和患者家属说这些话的人是他,怎么能让谢同学来负责。
“阿姨。”潘世华叫声,稳步走过去,站在陈诚然的妈妈面前,他说话的声音平静又坚定,“你听诚然说过的话,全是我说的,所以你不需要找其他人负责,要找找我。我会给诚然排脓。”
再出来一个医学生说自己能负责,李国新扶高眼镜架望下江医生:今晚怎么回事?一个个学生突然变成曹勇似的了,而不是平日里只会跟在老师后面的缩头乌龟。
江医生想:莫非谢同学的毛病会传染给人的?
潘同学是不想也不会让她负责任。谢婉莹在望到潘同学站出来时立马明白潘同学的意图。而不管怎样,实事求是地说,无论谁负责都好,现在其实该做的是——转头,她对江医生表明道:“老师,患者需要排脓,能救他命的只有赶紧把里头的脏东西清出来。这本来就是外科医生的工作。”
一个学生逐字当着众位老师说这些话,分量十足,有点儿刺耳。
全场暗地里嘘的一片。
黄志磊内心里感慨:小师妹说话和曹师兄如出一辙。
谷</span>
江医生心里哎一声,现在患者的情况和今早上不一样,恶化了。早上讨论的方案不知道可能没用了。所以不是他们不想救人,而是没法救。
斟酌了下,江医生小声和她说:“不是不做,是要等待时机。这点要和家属解释清楚的。”
随便做手术哪行。
现在这个患者上手术台心功能等基础条件差成这样,是不具备马上手术的条件。曹勇是在电话那边没有看见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了以后一看,绝对是一样的意见。没有医生要送患者去死的。
这点谢婉莹必须承认老师是正确的,继续坚持早上的意见道:“不是做手术,江老师,是调整下引流管。”
她真的能行吗?现在患者这样的条件还能行?高烧不排除腹腔内脓肿破了的。江医生想。
这边李国新问起江医生了:“她是谁?”
这个女学生,每一句话都像是大言不惭的,引流管不是自己在手术中留的,不清楚具体位置,怎么能重新调好引流管。患者现在离不开病房是什么仪器检查都做不了。仪器检查做不了,他们这些非之前手术医生判断不了引流管里头的情况。
这人究竟是谁?
上级没有见过谢婉莹,江医生张口向李国新介绍:“这人是大家在说的那位谢——”
【1415】不能一点努力都不做
哦,谢婉莹,是她了吗?
李国新扶起眼镜瞧瞧她,有点惊讶。在于人家传闻中说她是个学霸,怎么她今晚的表现给他感觉像是个女的愣头青。
是,有点像曹勇?
“你们过来。”那头郑主任向两个医学生招手。
大伙儿回头一瞧,领导趁没人注意的时候蹲在病人床边观察引流管了。
谢婉莹和潘世华听令走过去。
门口突然咚咚咚再跑来一个人,不会儿病房门口出现一抹高高酷酷的身影。
“班长?”见到是岳班长时,病房内的两位同学吃一惊。
班长酷酷的脸没变,可班长的双手里像老妈子搂着两件白大褂,这个画面有点儿精神分裂状。
岳文同心里是在想自己何时变成这个样的。两个同学今天穿过的工作服要扔在科室里脏衣篮里送医院洗衣房清洗消毒。救人没有白大褂怎么行。有了这个念头,他先去找两件白大褂再过来。
脸板了下,维持住酷气,走进病房将手里的白大褂给两位同学一人一件。
白大褂好比医生的铠甲一样,班长细心体贴周到为他们想到了这些。谢婉莹和潘世华接过白大褂,一面望到岳班长的硬脸不让他们说感谢话,只好速度穿上白大褂后就位。
“走。医生要救我们儿子了。”经护士提醒,陈诚然的爸爸走来拉老婆出去,不要干扰医生的工作。
陈诚然的妈妈依依不舍地望着儿子。
谷</span>
“你放心吧。人家都不怕你和你说话了。”陈诚然的爸爸说这话时,内心里回想两个年轻医生冲出来表态的场景,他这个汉子在边上看是被深深感动到了。
丈夫一说,同时想起了两个年轻医生的话,陈诚然的妈妈脑子顿然清醒,随丈夫走出病房。
护士关上门。医生要医学操作,不准外人进来。
领导看似准备亲自上手。李国新和江医生站在郑主任的对面,随时听候吩咐。
“你们觉得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准备要怎么做?”郑主任问谢婉莹。和李国新不一样,他是早认出谢婉莹了,刚听她说完马上准备听听她的具体策略。
谢同学的提议有部分道理,手术做不了,只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想法子了。为同行擦屁股是高风险,但不能一点事儿都不做。
“我觉得这个引流管的位置不是在——”谢婉莹回答完前半句,突然停住了声音。
所有人疑问她为何停嘴,再看,见一个人影越过她如护着她似的挡在她身前,和郑主任面对面。
是不让她负责任的潘同学。谢婉莹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男孩背影,心想:真不要小看班里的男生。一个个实际上都是很有男子气概的。如林昊,也是从不准她护着他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潘世华认为自己肯定是要履行诺言的。
“你想替她说?”看出他的意图,郑主任问。
有勇气是好事,问题医生这个行业讲的是技术学术,不是鲁莽的勇夫。
【1416】一根筋需要底气的
潘世华的心有些跳,他不是女学霸,自知实力有差距,但是这不妨碍他要努力地追赶上去。他白净的脸严肃地对领导点了点,道:“引流管的位置不是太浅不够位,有可能是过深,不排除在里头扭曲了,好比堵塞。”
郑主任听着他的回答,同时在回忆他是谁:这位同学的脸是有点儿印象,但是叫不出名字。
“主任,他是刚来我们科轮科实习的学生,名叫潘世华,是谢婉莹的同班同学。”见领导的目光投过来,江医生报告道。
谢同学的同学不少的,没法个个全记得。郑主任这样的领导每年能在医院所有医学生中记住一两张面孔很好了。
对于老师认不出自己的状况,潘世华如今表现沉着。他自我感觉不知不觉中被谢同学传染了那种毛病:管人家认识不认识他,他只想救人。
这是俗称一根筋的毛病了。
要患上这样的毛病不容易的。以前他患不上是没有这个底气,如今他稍微有一点点。
知道他是谁了,郑主任继续问:“引流管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吗?”
这个问题貌似很基础。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不太容易回答。如果只是用教科书里的答案来回答,估计领导会嫌弃你照本宣科。
“引流管的作用,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潘世华说着自己在临床上学习后的体会总结,“一种是给病人做治疗用的。另一种是一般术后留的,目的是让它做些预防性的工作,比如说监测有没有吻合口瘘,预防术后感染,及时发现术后的一些并发症。”
“嗯嗯。”郑主任边听边应,再问,“目前这个患者的引流管是为了什么?”
“我这个同学——”潘世华突然想起谢同学的话,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立马改口,“目前这个患者留置引流管是属于治疗用的。”
“排脓是不是?你再具体说说,引流管怎么可以排脓?”郑主任问。
引流管怎么可以排脓?领导的问题越来越蹊跷了。
排脓首先说明脓液的产生。人体发生炎症,体内细胞和入侵人体的细菌进行战斗,激烈的斗争后人体细胞批量牺牲阵亡,留下的残骸和杀死的细菌一块混着血管渗出液体等组织,共同构成的浓稠状液体故称脓液。或许,人们可以把脓液想象为战争后留下的战场画面:血流成河啊。
肉眼见到的脓液可以是白色黄色灰黄色等,见于人体体表露出来的伤口溢出,或是医生人为地给人体开个口子让体内深处的脓液流出来。医生必须让脓液流出体外的原因是,脓液里头除了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之为脓细胞以外,包含有细菌,位于体内是个感染源,会造成体内不停地复发感染,最怕最终感染散发至全身变成败血症。
搞明白了引流管要让脓液流出体外的原因,医生留的这条引流管若变成了神物似的至关重要,它通畅的话可以将感染源排出体外,让患者体内的伤口愈合。
【1417】老医生的思维
问题是,引流管只是普通的一条管子而已,不是什么神奇的具有治疗效用的物品。
要让它起作用,需要看医生的技术了,让它在可以作用的范围内起到最大作用。
引流管起作用的范围在哪呢。我们可以把引流管打比方为一条水渠,上头的水源(脓液)最好像个湖被四周牢牢包裹住,使得里头的水(脓液)不乱跑。若是脓液四处流,一条水渠一样的管子而已哪有这个吸引力把乱跑的脓液全吸到这里流出来,效果必然是打折扣去了。
要让脓液像个湖被四面包围住,说明这样脓液形成有条件,一般是在人体早期炎症的时候,此时炎症在局部,具有局限性,因为人体在得知人体被细菌细菌时,会先组织力量围住刚开始入侵人体的细菌,包括调动白细胞,在腹腔内发生的话会调动附近的大网膜等,对细菌形成一个包围圈,不让它扩散,叫做我们常见的包裹性脓肿。这样的脓肿如湖一样有个显著的特征,四面有壁。打开脓壁一个口子,接上如水渠的引流管,是医生常做的医学操作叫做切开排脓引流。
以上的说明,证实引流管是不可以随意留置的。要留需要需要有必要的指征,否则留置了没用,反而变成有害无利,毕竟引流管对于人体一样是个外来物哪怕消毒过再放置,但是放久了的话,一样会引发引流口的感染、引流管的出血、甚至引流管自己断在腹腔内都说不定。
这些是基础的外科知识了。平常医学生跟着老师操作,不会想这么多基础原理。锻炼手活儿属于做多熟能生巧,单纯背书没用。
重新来思考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变成和临床老师一样遇到疑难杂症要独自思考。现在郑主任问他们医学生的含义正是这点,如果让你做为医生自己处理的话,你的思维方式该怎样。
谷</span>
回到基础,回去再翻翻课本想原理。医生是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行业。这个学好比在学校课堂上课考试一样,不断要把过去学过的知识再拿出来温习,医学基础好比物理学定论数学公式,结合临床会发现有更新的体会,再来做临床考题。
医学基础是什么,刚说的脓液中性粒细胞这些,是生理学内容了。
你这个学生说是引流管扭曲导致脓液出不来,你没有临床处理技巧的经验积累是不是因为想到这个生理学内容的缘故。
潘世华心一想,自己不是,自己是早上看着谢同学在说的时候谢同学的目光望着患者之前的ct图片,后来同学住院后自己拿到那张片子再仔细查看,感觉谢同学想的应该是这点了。原来,谢同学的思路是像老医生一样去重新温习课本知识。
见福尔摩斯潘同学的脸上闪过对她的疑惑,谢婉莹只能眨下眼。她重生前是检验科医生,早就积累过这种临床学习复习的经验了。这同样是为什么她能在临床上比其他同期生进步快的原因。
【1418】信任同学
她的医学思维模式早有基础,算是老医生。
“怎么说?”郑主任催促,时间要抓紧。
说要排脓赶紧说出有理有据的策略来,好下决定能不能做。
潘世华重新捋下思路,望向患者引流管接的引流袋说:“没用负压瓶而是用引流袋,说明负压吸没效果不说,怕起反效果。扭曲问题或是不明问题的堵塞随随便便用负压吸不负责任和高风险的。”
潘同学这个想法和她一致但不是看到她再想出来的。这点谢婉莹最清楚,说明同学其实蛮有才华的,只是差些点拨。
“你说很可能是扭曲,他们可以试图推送旋转下管子来解决问题,以前的医生是没这么做还是不能这么做呢?”郑主任继续提出质疑。
引流管在里头打折的话可以人为将引流管旋转推送甚至往外拔出来点,这是临床外科医生处理引流管问题用的常用手法。和郑主任提出的疑问一样,为何之前的手术医生不做。
郑主任的问题是不好回答的。
现场站着的一帮子人个个陷入问题的症结处。
潘世华怕郑主任转头要去追究谢同学的责任,立马再次出声:“我知道。”无论如何,他不会让谢同学来背这个责任。
郑主任只得回过头来,问:“你真的知道?”
江医生悄悄望下谢婉莹:你不帮他说几句吗?
江老师似乎清楚潘同学的能力可能仅是到哪里,但是严重低估潘同学的意志力。谢婉莹不打算插这个嘴了,她要信任潘同学和她一样想救朋友那颗金子般的心。
“知道。”潘世华说,“引流管在腹腔内的长度应该是尽可能留短,选择最短路径。患者的脓肿可能比较深,导致管子放的位置只能较深。这时候只能是用大网膜把管和其它脏器隔开,不让管子靠近肠道和血管避免压迫。”
“你说的全是基本道理,并没有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对方不这样做的原因。”
“原因可能只有一个,按照患者之前拍的ct片来看,之前的主治医生怀疑拔不动管。”
现场一帮人听到这个答案,要张大嘴巴望着潘同学。
江医生的手在额头上宛如擦汗摸两下:潘同学不是谢同学,如果是有谢同学的头脑早出名了。
岳文同这个班长,似乎需要忧愁地在眉间拉起个疙瘩,心想需要怎么帮自己同班同学圆场子好。
黄志磊比较淡定,站在边上,时而摸下眼镜架,瞄着小师妹和她同学的微妙表情:嗯,这表情有点点妙,好像藏着什么秘密,先别急。
“咳咳。”郑主任清两声嗓子提醒下医学生,说话注意不要前后矛盾。
大家对他的话表示惊讶。潘世华的心里只能换口气:大家不信赖他比较信赖谢同学,他可以理解,问题他说的话是从谢同学的思路里来的。
今早上谢同学说过,这个患者的身体里可能在手术过程后有医生不可预测的因素在,导致引流管或脓肿有移位的可能性。
【1419】决定拔
这种移位不是平面移位,是三维世界里的移位。人体内本身是三维构造,各种组织脏器交错纵横,互相叠加邻靠地进行活动,健康情况下各自在既定空间内活动互不侵犯,一旦病态,可能变成互相阻碍,像城市交通一样突发交通堵塞,复杂的堵塞要疏解不可能说单在局部着手,没效果。这可能是之前的主治医生试图动下患者的引流管会遭遇到强阻力的原因。
谢同学有这个技术思维路径,所以敢直接表达出来。医生可能知道是什么缘故但是束手无策不如不说。医生说病情的时候最好携带解决方案,否则是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绝望感,好比直接对病人及其家属说等死,这反而不是一个好医生的态度。之前医院的医生是很尽心尽力了。
自己在实习中而已,和其他医学生一样本该跟着老师亦步亦趋,重复医生前辈们走过的路。潘世华没想到自己这么快,貌似要独立了。
他体会到了这是谢同学之前在走的路。没人怀疑谢同学很快会独当一面当医生,而不是如他们这群菜鸟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的摸摸索索,偶尔浑然不知自己要干嘛呢。
医学生要独立,真正成为一个医生,原来最关键的地方不是掌握本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成熟了的基本技能,而是要学会融会贯通自己能独立把技能运用在实际病例中。
爷爷。潘世华想到了希望他当医生的爷爷,心里伤感之余联想到当时谢同学知道他爷爷要病逝时那幅让所有人觉得奇怪的表情。
谢同学莫非和他一样有亲人要离世,所以和他一样有强烈地欲望去挽救临床上的生命,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信心,给亲人寄托于自己的愿望一个答案。
站在对面的谢婉莹心头凛了下,是接到刚潘同学眼角给她的那抹眼神,好像是窥到她内心藏着的秘密了。
潘世华转过脸,双目望向病床上的患者,给众人的侧颜如高山雪峰顶上的白彰显出意志,吐出了坚定的声音道:“他们拔不动的话,我能拔。”
不出他意外,四周齐聚在他脸上的目光更惊诧了。
其他医院的医生水平不及国协的医生,但绝对比医学生知识高临床经验多临床技术高。他们拔不动你一个学生怎么能拔得了。
主要是这人不是谢婉莹和宋学霖那种天才学霸。
一片叽叽咕咕声中,江医生走近学生身边想拍拍这个小伙子的肩头:算了,知道你尽力了。
“等等。”郑主任摆下手拦住江医生的动作,目光审视着没有退缩的潘同学,道,“好,你来拔。”
江医生愣住。
“主任,哪怕管子能拔得动,可能原先管子已经是拔得动的了。”李国新说出自己的顾虑。只怕拨得动一样没意义,还怕拔了是错。
“拔得动以后,要看有没有东西流出来的。”郑主任对这点早考虑到了,问他,“要不,你来拔?”
【1420】齐心协力
拔不拔得动,医生的手轻轻动动管子,马上知道结果。病人现在这个情况,连这种微细的操作都不试的话,干等奇迹自己发生,这不是医生该做的事情。
领导的意思李国新读出来了。他的眉头簇了下,确实如此。既然这个学生说他能,试一试,死马当活马医怎么不行了。他不敢,真就是想不到这个学生说能的原因。如果真是如之前患者的主治医生推断的那样管子拔不动,绝对是管子有可能在患者体内和什么东西纠缠住了。不清楚何种状态下,乱拔也拔不出来的,反而可能制造出医疗事故。
“ct片拿来。”郑主任一面指示尝试,一面是谨慎的。
患者的ct片立马被送上来让领导审阅。
接到上级让他的指示,潘世华戴上手套口罩,弯腰,眉目下的双目如弧月清亮而锐利,观察患者腹部上固定的引流管。护士给他递上了镊子和剪。需要拆掉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的两根线,引流管才能动。
ct片送来。郑主任手举片子对着病房内的日光灯,边看边和李国新讨论:“这个病灶的边界看起来不是很清晰了。片子是几天前拍的?”
“在外院拍的,两天前。”李国新刚读过病人的资料,说,“两天前和两天后,有可能情况快速恶化的。”低声说这话时他不安地摩擦掌心。
病灶边界不是很清晰,说明脓肿有可能不是处于早期阶段了。再有今晚患者突然再升高抽搐,有征兆病情可能在急速恶化,说不明白是不是脓肿破裂脓液要在腹腔扩散的缘故,将会是弥漫性腹膜炎了。
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的概率太高了。这同样是医生们今晚无比烦恼烦躁想要暴跳如雷的原因。因为死神太过分了,居然在医生来不及做什么之前搞偷袭。
几个医生说话的同时,回头再看拆完线拿着引流管准备动手的潘世华。
江医生早就站在学生身后,做好随时搭把手的姿势防止出点什么意外,叮嘱学生:“如果感觉手头的阻力太大,别硬拉。”
拉断是医疗事故了。
潘世华点头,想一想思路,他准备先调整下患者的体位,回头一看,有人抢先一步开始做这项工作了。
“你拔你的,这边的工作我来做。”双手扶握在患者的髋骨上,谢婉莹对潘同学说。
接到谢同学要他全力集中注意力在引流管抽吸上,潘世华用力点了下头。
有谢同学帮忙,如虎添翼,没人会不想要。
“我也来帮忙。”岳文同撸起袖管,走到谢同学身边,准备帮忙扶患者的双下肢。
班长加入队伍,多了股力量。人多力量大嘛,谢婉莹和潘世华自然高兴。
三个年轻人眼神对眼神,目光对目光:来吧!
此时的患者陈诚然,好像意识到有人要把他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了,眼皮子努力地挣扎下。
靠近床头的谢婉莹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微动,鼓励患者:“陈诚然,别怕,只是有点儿不舒服,撑一撑,你可以度过去了。”
【1421】动作猛一下
是谁在对他说话,在喊着他回来吗?陈诚然想,眼皮宛如要睁开条眼线。
黄志磊在小师妹说话的时候走近床边,拿起手电筒,随时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
“是醒了吗?”郑主任张望患者的脸说,感觉有点儿希望冒出来了。
李国新比较谨慎,只看操作没开始做,害怕患者是一时的回光返照,视线盯紧了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
患者的心率是有些过快的,叫医生悬起颗心。
要尽快,谢婉莹心头计算着,再不尽快怕要来不及,怕脓肿如湖溃堤。这个患者一旦弥漫性腹膜炎是无手术机会的。
其他人一样表情肃穆,集中在那条引流管上。
“班长。”谢婉莹转头对岳班长说。
收到她的指示,岳文同第一步把患者的左腿膝盖稍微弯曲,给患者做侧身姿势,两手放在患者左臀左膝盖位下,协助发力。
和班长一块,谢婉莹慢慢将患者的左侧身体向对侧微侧。幅度不能太大,太大会压迫到引流管,只是让引流管的位置尽可能再低一点有利于引流。同时间,她的手需要在患者腹部上做其它动作。她一个人怕是分不了身。
岳文同见状立马代替她来固定住患者这个姿势。
谢婉莹在心里头想:班长能来帮忙正是太好了,班长是全班人的大后盾没错。
四周围观的人见这三位同学动作过于忙碌显得好像一丝乱,心头不免担心起来:这几个人究竟行不行?
一切的结果在潘世华戴无菌手套的两只手捏住患者引流管旋拽那一下时。
江医生那瞬间心跳要冲出胸口去了。
他千万叮嘱这学生要慢要轻,结果刚那一下,对方好像速度有点猛的。
这?
太轻太缓哪能行。管子本来就有点点卡住的感觉。外科医生被称之是屠夫,可不仅仅是因为拿刀子,而且是由于下刀子狠。
外科生和内科生这点是截然不同。想想差不多斯文气质的李启安来扯,估计下手要哆嗦老半天,说是自己用力了其实用不上力不敢发力的,心不够狠嘛。敢来外科的同学,心必然是要狠些的,别看性格好像温柔不温柔的。
她谢婉莹一个女孩子被人说是温柔,外科下手一样照狠不误的。潘同学这一下,没超出她的预估。之前介入手术刚配合过一次,让她意识到潘同学下手不会是温柔派,和她说话一样比较温声温气罢了。
被惊到够呛的只能是其他人。
周围那帮人是在想那一下“猛抽”会不会患者要完蛋了。
李国新的眼睛急忙扫视监护仪上的数字:还好还好,患者心率没有瞬间给降到零去。
“拔动了,拔出多少?”郑主任提高音量问。
不要以为医生力气够大,管子绝对能拉得动拉出来。错的离谱了。管子有可能直接被拉断在患者腹腔里头去了。不懂,想想被大石头压住或是被什么遏制住的一条橡皮圈,是不是强力一拉,橡皮圈有可能没拉出来,啪一下,断掉,另一头直接缩回对面去了。
【1422】效果出来
腹腔引流管一样多是橡胶做的。橡胶本身有过于疲劳容易断裂的特性。不少医生后来改用硅胶管原因是在这里,因为橡胶管是出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了。无奈硅胶管没有橡胶管便宜,也没有橡胶管软乎和有弹性。老医生用习惯了橡胶管是不太习惯硅胶管的,再说比较软和具有弹性的管子手感较好。说来说去,用哪种管子要看医生个人的习惯。但不管是拔动哪种管子,对于医生来说没差别,绝对是个技术活。
经历过外科实习的医学生,拔管拔是拔过的,这种活儿老师们基本会给学生练手。在妇科轮科过,潘世华拔过数次引流管对于这个拔管的手感是有的,这是支持他敢用力的原因。
外科生要胆大心细。
同时,他对过谢同学的眼神了,谢同学的眼神在赞同他可以这样拔。
橡胶管和橡皮圈一样,有另外一个特性,弹力非常之好,如果前端被卡住,尾端用力导致看似力气用的大好像要把整条管子全拽出来了,实际上不是,医生没用大力气都会有这样的现象,管子会呼的缩回去的,头部只能轻微拽一小截出来。郑主任是老道的,听橡胶管在医生手里拔动过程中伸缩回弹的轻微声能听出些名堂。看似猛的动作实际力度很轻的,应该没拉出多少长度。
江医生稳定住情绪了,蹲下身在观察学生手里的引流管,报告给领导:“拉出大概有半指长。”
“很短。”郑主任估量着,患者这条引流管是放得深的,半指只有一厘米,拉出的长度不足为惧,最重要的是动了管子后有没有效果。没效果相当于白动,还是需要手术的话麻烦了。
“有东西出来了。”江医生说,盯着引流管的眼里闪现出兴奋的光亮,代表希望可以燃烧起来。
谷</span>
“真的吗?”接到可以期待的信息,李国新立马绕过床尾,推开江医生自己弯下腰亲自查看情况。
褐色的橡胶引流管颜色偏深,半透明,里头有东西出来的话需要医生的眼仔细辨认,可以再捏捏揉揉弹弹橡胶管,让东西滑下引流管流到和引流袋衔接的透明管子里头再观察仔细。
李国新的右手迫不及待伸出去了,放在学生拿捏引流管的下方位置,手指老练地弹管子,等东西落到透明管子和透明引流袋里头。
“怎样?”郑主任踮起脚尖的模样问他们。
“是脓液,黏稠的黄色。”李国新的语气里夹着丝复杂,这个情况相当于是说,患者脓细胞增高使得体温升高,同时估计尚未形成破脓的弥漫性腹膜炎,因为脓液能从引流管继续出来并且没有哗哗哗像打开的水龙头那样流,更有可能是余脓未排尽的原因了。不过情况是比较危急,千万别破脓。没有血液流出也非大出血的征兆。红细胞低有可能是患者全身没足够营养支持基础差的缘故。
“只要接下来可以把里头的脓液排出来,有希望可以退烧,不用再马上开刀。”李国新说。
【1423】继续
“行,你们继续试。”郑主任下令。
一帮人想着主任这个话:是让这三个小的继续试了?
应该是的。见李国新直起身,双手帮着扶患者的上半身,对这几位同学说:“来,一块帮他把脓排出来。”可见看到有点儿迹象后,他是认为这几个年轻人的法子值得试一试。
人家领导和教授到底反应是很快的。有老师撑腰壮胆,谢婉莹他们的胆子可以再放大点了。
李国新的视线在对面谢同学的手上打转了,他看得很清楚,除了这位负责拿引流管的潘同学,更重要的是对面这位当辅助的谢同学。要不然,怎么一样是旋拔管,之前有经验的医生都不认为能拔得动引流得出东西,这几位同学做的却能。
手放在患者的腹部,患者营养不良很瘦,腹部没有什么脂肪。谢婉莹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好像只隔了层薄皮,稍微一往深点探,马上可以探摸到患者腹腔内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只是摸到这些是没用的。需要的是判断和解决思维。老医生可以凭经验摸出腹腔里头是什么器官,但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难有的。这是之前主治医生和李国新均认为单靠调整引流管很难达到目标的缘故,只能选择再开刀。
隔着腹部皮肤摸到脓肿处按压,挤出脓液。这是不可能的。
脓肿在深处,硬按是按到患者其它器官上造成伤害了。
再说了,这样按法,道不定把脓肿给按破了,直接变成医疗事故。
谢婉莹是不可能直接对脓肿下手,她要做的事如同今早上她对老师们说的,要的是对患者腹腔内器官的活动秩序做出引导。千万不要按到脓肿的部位去,让患者的肠蠕动下,不要再压着那个地方了阻碍引流了。
谷</span>
李国新、郑主任和江医生三双眼睛在谢婉莹的手部动作上,他们知道,有时候医生的手法会起到魔法似的神效,因此不急着惊讶先。
黄志磊扶着眼镜片,同样踮着脚尖观察小师妹。以前听其它科的人说他小师妹越来越多神奇,他和曹师兄惋惜着没能亲眼目睹感受不深。现在看一看小师妹的表现,回头可以向曹师兄详细汇报。
一群人留意着她的手显然是忘了另一个一样很重要的角色,看效果要看引流管的。
江医生陡然记起自己的学生要盯着,转头去看潘世华。
其他人盯着谢同学,刚好给他减压。潘世华戴无菌手套的双手操作起来更稳当,一面视线紧跟谢同学的眼神动作,一面是凭着手感把引流管慢慢再拉出一段出来。紧随之,他簇紧的眉宇终于一松。
惊呼声从围观的人群中发出:“出来了,出来了!”
听见人群的叫喊,李国新和郑主任急急忙忙往回看向引流管。
江医生“哧”,嘴里头透出口气。
引流管哗,哗,哗,“脏东西”一小段一小段在引流管内往外流,期间医生的手轻弹橡胶管促使管子里的“脏污”继续往外流。
【1424】是藏在后面的大神
过程可见这个引流有多么的艰辛。
对于这点,没有回头看潘同学的黄志磊更清楚。他看见了小师妹谢婉莹额头上冒出的汗珠子。小师妹不是用力过度,因为有岳文同帮她扶着患者了。小师妹这是脑子在用尽全力。
曹师兄如果在这里,估计要再度担心小师妹精神上用力过度了。
黄志磊想了想,效仿曹师兄在小师妹后背上轻拍,给小师妹松松神经。
感觉到黄师兄给她拍背的那只手,谢婉莹不知自己怎么了,脑子里浮现出曹师兄的身影。
“不要停不要停,再拉。”李国新和郑主任连声喊话拉引流管的潘同学。
潘世华惊了下:神马意思。之前老师们不是一直叮嘱他们要谨慎吗?
李国新见他的手要停下,急忙握住他的手腕,拉着他的手再拽了把引流管。
几位同学被教授这个“猛”动作吓到了。谢婉莹他们几个不得不想着:自己那些所谓“粗鲁”的动作比起老师是小巫见大巫了。
老师动作的同时,谢婉莹把手握成拳抵在患者背部出力。后面那段长长的“脏东西”嗖嗖嗖从患者腹腔内流出来,说明橡胶管的头部终于引流的关键位上。
患者体内的罪魁祸首出来了。
一帮人全刷刷刷视线对准她,谁让她刚才那下太醒目。
没有老师们经验的其他学生这会儿总算意识到这里头谁最厉害了:真正的大神是藏在幕后的。
谷</span>
咳咳。患者的喉咙里发出两声咳嗽,若是在示意自己能透气了。
“感觉好些了吗?”郑主任拍拍患者的肩膀,既是安慰又是鼓励地说道,“要坚强些,小伙子,你快好了,一切会过去的。今晚先这样,明天看情况是否需要再给你冲管,只要里头的脓全部流出来,你会退烧的。不烧的话,会慢慢好起来的。你这个病最重要的是不能再重复感染了。”
门口外站着的患者母亲,陈诚然的妈妈似乎是听见病房里医生说的话,眼泪漱漱往下掉。这回呜呜的哭声透露的不是绝望,而是从医生的话里意识到:儿子得救了。
陈诚然的爸爸这个汉子一样仰头望着天花板掉眼泪:儿子能得救太不容易。
需要感谢医生,尤其是那两个年轻医生。
引流出来的东西要赶紧送去化验,老医生凭借肉眼判断引流物的经验,给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主任和教授走出去找家属谈话。江医生去开医嘱。观看的人全走了。黄志磊这个住院总走出去接电话。病房里只余下谢婉莹他们三位同学。
三个人静静地望着患者。
陈诚然的呼吸越来越平稳,心电监护仪上显示他的心率降下来了,恢复到比较稳当的七十几次每分。体温在下降,一切在好转中。
“他会好起来的。”谢婉莹对潘同学轻声说。
“谢谢你,莹莹。”潘世华应道,微低垂的面色有点白,神色黯然,显然同学得救让他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喜悦。
【1425】谢同学别放弃
其他两位同学心知他在担心另一个人。
铃铃,潘世华掏出放在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接听电话。
“世华,我要和你说件事。”
是潘爸的声音。潘世华的耳朵里能听得见,除了他爸爸的声音以外,背后夹杂了哭声。有他妈妈的,有他奶奶的,还有很多其他人的。
他的眼眶隐隐约约泛起了红。
“你爷爷走了。医生说他走的时间是,是在给你打电话之前一会儿。”潘爸爸艰难地告知儿子这个噩耗后,自己一样忍不住啜泣起来,“你爷爷具体走的时间,你是要当医生的,应该比我们更清楚些。”
爷爷大概是知道他今晚救到人算是个医生,可以安心地走了。
潘世华的左手捂在了额头上,双肩一抖一抖的:他没有选择赶回去见爷爷,而是留在这里把同学的命拉回来,是对是错呢。事到如今,他不知道了。
感觉自己看不下去了,会想起当年自己妈妈生病的事,岳文同走出病房去。
谢婉莹垂低的眼帘哀伤又严肃。所以说很多病更需要的是预防预防和提早发现。
“爸。我会和学校请个假,去给爷爷送终。”潘世华告诉爸爸。
“你不是说你那边有个病人很重要吗?”潘爸是理智的人,认为儿子在那边救人可能能更好地满足爷爷的心愿。
“爸,没事。我同学的病经过今晚的排脓后在转好了。过两天他再转内科做系统治疗,会好起来的。”潘世华说。
谷</span>
“是吗?”潘爸听出了儿子好像做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很是惊喜,回头对着哪个方向喊着,“爸,你听见没有?世华说他作为医生救到病人了。”
潘家现场一片哇的大哭声,每个人在激动地对过世的潘爷爷说:“爷爷,你应该听见了的,你想世华当医生,他是个医生了。”
站在门口的岳文同眼泪跟着要掉下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再对比下,他妈妈是很幸运,还能等到他当上医生。回过头,他和谢婉莹一样,望到潘同学的脸上并没有泪痕。
哪怕很哀伤,潘世华不会让自己掉一颗眼泪下来的。因为他现在站在这里对着患者呢。医生哪能当着患者的面掉眼泪,会让患者误解自己病情很重的。
爷爷要他当个医生,他一定会当个负责任的医生的。
和家里通完电话,潘世华似乎情绪平静些了,转过头对谢同学说:“莹莹,只要有机会,你千万别像我一样放弃。”
他爷爷是来不及等他当上医生。但是,他有感觉谢同学的亲人或许来得及等谢同学当上医生,谢同学会来得及救自己的亲人。
接到潘同学这句话,谢婉莹用力点了点头。她重生正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
今晚发生太多事了,大家均很累。
回到宿舍的时候是天要亮了。谢婉莹拉上被子蒙头大睡。何香瑜见她一脸疲倦问都不问了,只给她先买了早餐放在宿舍里。
第二天早上接到于师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