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大事不妙
耳听对方没声音了,靳天宇骂完准备挂断电话再和于学贤争。
于学贤心里顾虑什么他知道。真是气死他了。他好歹同样是她的师兄怎么可能坑自己师妹。没打算让她进去帮忙做手术,只是让她在控制室观摩。
看是可以,问题你这个病例如此蹊跷,到时候突然要她帮忙怎么办。于学贤想着要慎重,万万不能随便就此答应了。不然回头难向自己女朋友和曹勇交代。
哒哒哒,走廊里传来皮鞋声,来人一步一个脚印很稳重,同时走得不慢很快。
一群人回头,见到了那枚冰冰冷冷浑身仿佛烁着幽光的人影。
“是傅医生。”冯一聪吐出这几个字后马上双手捂紧自己的嘴巴。
机器人来了。
于学贤和靳天宇皱紧眉头,两人不由自主地对起眼神:机器人来的这么快,估计今晚一样是在医院里给自己加班了。
据说傅老师最喜欢在医院里主动加班,吴院长对此最高兴,多次当众表扬。积极工作的员工对医院来说是稳赚不陪。
其他人对此却是高兴不起来的。主要都知道机器人不好应付。
于学贤在心里头骂,想着机器人来了后要拉着小师妹溜估计多了层阻碍。
被他料中了,大事不妙。
啪啪啪,拖鞋声从介入室里头跑到了门口,护士站在门口喊医生:“靳医生,方医生让你进去。”
方医生是在机房间里给患者做穿刺的医生,现在让护士跑来呼叫其他医生,只能说明一种情况:患者出事了。
现场所有医生心头一个绷紧。
电话没挂断,对面的徐医生和申医生听见了情况。
徐医生担心起来:“哎,这是穿刺没成功是不是?”
“被我猜到了,我说了他们不行的。”申医生说出自己对同学的了解度,很肯定地说,“八九成导丝要在动脉里头遭遇莫名阻力。他们不想想你之前在给患者做穿刺,股动脉两侧全穿过,说明动脉走向不顺畅的问题很大。他们大概以为你是穿刺的时候穿破导致换边,以你的经验以及现在透视定位穿刺这种穿透的可能性极低,进导丝同样是透视下进行。最大的可能是一侧股动脉闭了,不得不退出选择另一边尝试。”
“对对,所以我不是和他们说了吗?找外科。”徐医生点头大声说。
“当然,谢医生说的几点找外科做搭桥手术的利弊是存在的。”申医生突然再说起了谢同学的观点,“患者全身血管这样,是不好找不好选做桥梁的血管。是该尽可能先做PCI尝试。她现在去的内科实习,可能是刚去。因此我估计她是没见过国协的心血管内科手术,以她认为自己能做的情况来做推测自己的老师能做到。”
人家对面的老师也很厉害的,一下子能猜到这些。但谢婉莹不是认为自己比心血管内科老师强,特殊病例谁来做都不好应付,她一样。但是总得亲手试试才能知道结果。做医生最怕试都不敢试,等于放弃了。
【1382】什么情况
现场不止有医生,有患者的亲朋好友。见到这个情况,最紧张的要属周先生了。
“医生!”周先生走过来拉住靳天宇的手臂,“请你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活老张。”
“你拉着医生做什么?医生要进手术室救人的。”站在门口的护士朝家属喊话。
周先生只好慌慌张张放开自己的手。
靳天宇迅速转身进入手术室查看里头是什么情况。
李承元走出来到门口了,对傅昕恒扬了下手示意:是有情况发生。
见状,傅昕恒要尾随进去,擦过谢婉莹身边,说:“你要学习是不是?进来吧。”
傅老师开口,谢婉莹当然得应是,只是于师兄那边要怎么交代。于师兄不让她进去。
很快这个难题被傅老师一并解决了。
“你不让她进去救人吗?”傅昕恒冷冷冰冰的声音问于学贤。
估计这个机器人眼里明明白白写的是:你做带教的,有本事在病人抢救的时候带学生跑啊。
于学贤接到这个信息,简直要气炸。他早预想到了,之前溜不掉很难再溜掉的。
李承元敞开手术室的门,等他们一行人全进来。
同学被强留下,三个男生不可能让班里的女孩子孤军奋战,全掉头往回走。
见于师兄回手术室了,谢婉莹跟上,背后白大褂突然被人扯了下。回头一看,见到周先生拉着她的衣角。
“谢医生,谢专家,麻烦你——救救我朋友。”周先生可能是想起老奶奶的话了,需要求她这位谢专家。
“会没事的。”谢婉莹安抚下家属。
“谢医生说没事就没事。”老奶奶上来拉回周先生的手,说。
知道自己不能拉着医生,周先生松开手,担心到要掉眼泪了。
一行人匆匆回到手术室里头。
机房不能随便进,全走进控制室里头先看看情况。在此之前,靳天宇已经穿好了手术衣和铅服,立马进入机房支援方医生。
“进不去了。”方医生小声对靳天宇说。
据方医生回述,透视下显示穿刺成功进入桡动脉,之后导丝未到肘关节处却突发有阻力迹象。幸好方医生做事十分警醒,一面送导丝一面打醒十分精神,把速度放的很慢,操作愈发小心翼翼,一有感觉不妙立刻停止再往前送。
强送导丝会导致夹层形成的风险。经桡动脉入路导致上肢动脉夹层破裂的医疗事故常有发生。
有情况,方医生不敢轻举妄动,呼叫上级医生过来帮忙处理。夹层破裂要开刀抢救的。
因此申医生说他们完全没有推想过上回徐医生穿刺时可能存在的其它状况和原因,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有介入手术经验的心血管内科医生,不会不清楚这些潜在的风险。
同学固然很了解同学,但是不可以轻易看轻他们科室的技术能力。靳天宇的目光颇深,是想到申友焕的话有点却是说中的。真的导丝进入血管后遭遇莫名阻力,以心血管内科医生有限的技术手段很难处理。这种情况哪怕送去国陟心血管内科一样难以解决,很可能需要找外科了。
【1383】撤出
靳天宇望着患者左手上的穿刺点,眉间紧一紧,是在进一步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
PCI桡动脉医生有的选的话通常会选左手入路,左手路径到达心脏的血管走向相对于右手的路径会稍微顺一些。譬如右锁骨下动脉到主动脉弓要再经过头臂干动脉,而左边路径没有头臂干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来的。左侧血管走向是分叉较少。
基于此,方医生在可选的情况下慎重地选择了左侧上肢穿刺,再有。穿刺点选择在桡骨茎突的近端,这里桡动脉的走向较直,分支相对较少,医生操作误入分支的可能性低。
可以说,医生从开始都是异常谨慎的,知道这患者情况特殊。
控制室里头一群人望着机房里的情况,个个神情有些紧绷,想和机房里的人一样想早点弄清楚是具体的原因。
傅昕恒的眸底闪着幽幽的如同海底深的光。
李承元估计需要随时找麻醉医生过来。但是他和傅昕恒一样,内心里并不希望马上收这个患者进外科送手术室紧急手术。
外科医生想要做的手术永远是没风险的。这种急诊抢救手术,具体病因没有弄清楚开始来做,没有医生会喜欢的。死亡率太高,对家属难交代。
谢婉莹说的尽可能先做PCI是给外科探路,他们这些外科前辈没觉得被她的话冒犯到,相反,认为她很为他们外科考虑的。
只是现在如此糟糕的情况,PCI能继续做成不?能帮他们外科探路不?
老师们站在前面,几位医学生站在后排踮脚尖望风。彼此间偶尔对上眼神,不敢当着老师的面乱说话。
过了会儿,于学贤大概是认为结果太难等,看了心烦,走出控制室在门口透口气先。主要是自己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非自己专科所长。
谢婉莹是信任自己教学医院的老师和师兄的。早就听人说过靳师兄在PCI技术上是一把手,很厉害的人。只是国协没有国陟出名而已。只靠靳师兄一个人单枪匹马想要让国协的心血管内科和国陟一较高低很难。
“导丝退出来难不倒靳医生的。”介入室护士说,和一帮医生搭档已久很了解靳天宇的技术。
果然,调整了下导丝的方向后,靳天宇安全地把导丝撤了出来。
方医生见着松了口大气,遇到阻力最怕导丝头在血管里头被什么嵌顿住了,撤不出来,强拉会大出血只能叫外科剖血管。
接下来难点照样没有解决,不知道如何解决。之前做了一系列精心的筹备好似没用,导丝进入穿刺点后,送不到多远距离突然遭遇阻力。
方医生自认每个步骤小心谨慎,送导丝速度很慢,一路寻找合适手感再下手,不应该存在操作方面的错误问题。
靳天宇转头和方医生谈话,再核实刚才的具体操作过程。
方医生再次强调:“在透视下进行的,我早知道这情况,怕导丝走错路走去分支。”
【1384】悬了
不止穿刺时而已,怕错尽可能在透视下送导丝不盲插。此时导丝再被送去错误地点,真心只能是特殊的情况了。
是血管内有东西堵塞了吗?动脉闭塞的话一般发生在下肢不太可能发生在上肢。医生会推肝素,介入手术要上双抗,医生更怕的是导丝运送过程中大出血。患者紧张的话血管痉挛同样可以造成导丝卡壳的迹象,医生为此常规推维拉帕米和硝酸甘油,可以稍微缓解这样的症状。
以上两者发生的概率低。靳天宇是这样认为的。原因只能回到导丝错入分支的可能性。导丝究竟是不是走错分支光从平面透视不一定能完全看出全貌。
“你送进去的时候,阻力大到什么地步?很大吗?”靳天宇再一次问方医生,以确定是不是刚才导丝真走错了进入分支。
控制室里所有人一块在听答案。
穿入分支,阻力会增大。分支比起主干直径小,熟手的医生能感受到这种微妙手感的。所以方医生的准确回答很重要。
方医生边回忆边艰难回答:“我之前没有感觉到很大的阻力,有的话我肯定不敢硬送。”
慢慢送,一路没有遇到大阻力,说明走的路线是对的。怎么会突然错了?方医生想不明白。这导丝本该顺着大通道滑进去,路子好走嘛。在医生没有强送的情况下导丝自己走去小路?而且他看透视画面并没有显示导丝去了分支。
“要不你自己亲手试试。”方医生弄不清楚说不明白,向靳天宇提议自己试看他说的对不对。
靳天宇没动作,显然要衡量利弊。
方医生先前试过在这个地方被卡到,如果他要再接着试,必须先找明白原因下手,不然没用只会徒增风险。刚是幸运点让导丝撤出来了,再卡的话,不一定能像刚才那样幸运成功撤出导丝的。
“悬。”李承元望着手术间里的人不动是急了,对傅昕恒说,“他们有没有送到了肱动脉不好说。后面要到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更难。”
导丝从桡动脉到心脏动脉,需要经过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再到主动脉弓最终抵达主动脉窦底。这时候打造影剂确定堵塞的冠脉血管段落,需要的话再放支架。
其中肱动脉下段由尺动脉和桡动脉汇合而成,同时它是一条动脉干,等于说会由它途中发出其它血管譬如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等等。
人体心血管系统本身是个极其复杂的庞大工程,血管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于人体全身,走向交错纵横,每个人的血管地图可能是不一样的。
医生学习医学知识只能学习到人类身体构造大同的部分,小异只能是临床医生根据病例个体分析和掌控。现在这个病例的血管部分看来那个“异”的部分极其难,医生很难一下子把控住。
急诊病人的时间是生命,医生不可能慢吞吞去琢磨,必须尽快搞定或是做出抉择。
【1385】不可以焦急
“他们做了多长时间?”于学贤从外面折返回来,问护士。
“快一个钟头。”护士望墙上的钟计算着说。
病人送来的时候,手术医生有提前打招呼,说这个病例难做。护士对长时间的手术早有心理准备,口气波澜不惊。
于学贤他们听完很头大。
一个钟头磨蹭到现在导丝没送到心脏,更别提后面说的装支架了。
李承元摇摇头:这个方医生肯定是不行了,不能再让他操作得换人。
让靳天宇代替方医生做,靳天宇没动作似乎是把握不大。这种情况下叫心血管内科的老主任来意义不大,老主任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年轻医生强。
傅昕恒目视手术间内,眉宇间挂起一抹沉重。
气氛很僵。手术发展态势似乎愈来愈严峻的趋向。
外头患者的亲朋好友焦急等待。
电话突然一响。
所有人望向了傅昕恒。
在无菌手术间里的靳天宇他们好像一样能听见电话响声,沉重的呼吸音隐约从手术间传到控制室。此时一点动静都可以掀起波澜。
傅昕恒举起手机放在耳朵边听。
不出意外,是徐医生打来问后续的。
“傅医生,结果怎样?”徐医生问,“PCI能做吗?手术里发生什么意外状况了?”
“再等等。”傅昕恒稳重的声色回答道。
病人要不要转心胸外科要不要做搭桥,首先是要心血管主治医生来做决定。病人现在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主治医生并没有邀请心胸外来会诊。
“如果真不能做。傅医生你在手术室的话,能看得见情况,麻烦你把准确消息传回来。我们这边会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去向主治医生提议转外科。”徐医生说道。
这样一做岂不是逼宫靳天宇他们。
家属只想着救自己家人,是顾不上医生之间会不会因此闹矛盾为这个事情生罅隙。
徐医生作为同行知道这样做很让傅昕恒为难,说:“其实最好是他们自己觉得做不下去直接邀请傅医生你过来会诊做决定。”
“所以我说了,再等等。”傅昕恒道。
谢婉莹他们在旁边听出来了,傅老师是信赖自己的医院同事的,相信自己同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现在不需要太着急。
实在无可奈何做不了的情况下,心血管内科医生肯定会放弃的,让病人转心胸外做手术。没有医生会蠢到技术达不到标的条件下磨蹭到病人死,那是医疗事故了。
病人家属的这种顾虑实际上不太需要。
电话对面再次传出申医生的声音:“我和他们说两句。”看来申医生在徐医生身边没走一路关注这个事的进展,说:“若是我的话会让谢医生试一下。”
“你给我闭嘴!”于学贤忍无可忍地爆一句。
“那是谁?”好像听见有人在骂自己,申医生嘟囔着问声。
作为靳天宇的同学,申医生不需怀疑一样是八年班的人。谢婉莹他们一帮同学意识到这点时,内心里被吓了跳。
【1386】认师妹了
冯一聪悄声问班长:“他是我们的师兄吗?”
冯同学急吼吼,是由于自己定的目标是国陟而不是国协。申医生是自己师兄的话,可以预先打声招呼了。
对于冯同学焦急到一腔情愿的心境,酷班长岳文同必须给对方脑袋上洒盆冷水,于是给了冯同学一记冰冷的目光提醒着:人家申医生根本没有提过一句师弟师妹,明明应该知道谁是师弟师妹的。
辅导员任崇达早告诉过他们了,八年班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从来不爱搞联谊,没有同学会。一个个均很傲气。
认不认他们这群师弟师妹,要看每个师兄师姐自己的心情如何的。
接到班长这记眼神,冯一聪同学闭上嘴巴不敢痴心妄想了。
对面的申医生却记起谁来了,说道:“我说我怎么觉得这个骂人的声音很熟耳,是于学贤对不对?”
这这这?谢婉莹他们几位同学心头嘣嘣嘣跳了,想着这个申医生和于师兄又会是什么关系。该不会和靳师兄一样是冤家。
“于师弟,你好啊。”申医生明亮的声音像朗朗当当的铃声打招呼。
于学贤向手机方向瞪个眼,心头骂着这个混蛋师兄。平日里没有叫过师弟,现在偏偏叫师弟,居心叵测。
傅昕恒和李承元两个不是国协八年班的,眼瞅着这样一幕闹剧,心照不宣当作看不见。至于心头是不是在笑无人得知。
国协八年班这些人算是奇葩了。一个个日常不联系,见面从不像其它医学院学生说同学情。导致一般外人全不知道这些人之间原来是这种关系。
“谢婉莹师妹。”申医生在电话里喊话谢师妹。
申医生不爱认师弟师妹,忽然如此喊她,怎叫她不像于师兄一样发毛。谢婉莹的心头咚咚如打鼓。
“莹莹小师妹。”申医生主动在电话里再改改对她的昵称。
这下子,连傅昕恒和李承元都听不下去。傅昕恒对着手机郑重地说:“她是个在学习中的学生,申医生。”
望你端正态度,老师在学生学习中如此胡侃是不端的行为。
“没有。我不是开她玩笑。我是想作为师兄鼓励鼓励她。”申医生为自己辩解。
“你是想鼓励她还是想满足你自己的好奇心!”于学贤质问,不给他糊弄过去。
“我好奇有用吗?我在南方,看不见你们这边。”申医生笑着要于师弟不要过于紧张,说,“我是觉得她既然之前在电话里说了长篇大论,应该是对这个病例有心。如果她自认为可以做到但是没做,怕她事后自己后悔。我不想看到她后悔,师兄是医生是过来人,清楚是医生都想救人。”
申医生这几句话戳中了谢婉莹的心窝口。
没错,她重生的意义是什么?她给订下自己要再次做医生的目标是什么?
是要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去救人。她不想姥爷那样遗憾的事情再度发生。
“我想试试。”四个字吐出谢婉莹的嘴唇。
【1387】师兄反对
现场所有人的视线唰一下齐聚在她的脸。
谢同学没变过。三个男生脑海里不约而同地闪过同样一个念头。
和谢同学相处越久,班里同学越是清楚她的行为模式:只要是救人,谢同学绝对是奋不顾身。
其他老师对于她主动说出这话一样不感到意外:一根筋嘛。
只瞧瞧她站在控制室内双目对手术间内的一举一动目不转睛,眼神的专注度远超只是观摩学习的范畴了。她清澈的眼里隐隐约约早透露出随时要扑上去的念头。
申医生的话不过是把钥匙误打误撞打开了她的内心窗口。
俨然这事儿是提议的人的错。
于学贤抢过傅昕恒手里的手机,冲对面的人大骂特骂:“你知道什么!她第一天来介入室的,以前看都没看过PCI。你让她试什么?”
被骂的申医生惊讶了:“什么?她没做过PCI吗?”
原以为这个小师妹能和徐医生这样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辩论半天驳倒对方,对PCI具备深度见解,至少应该对PCI有一定的了解度,可能上过PCI的术台。哪里想到,这位小师妹居然是看都没看过手术的人。
这——?申医生的脑子里要打十万个问号出来。
“你想的太天真了。”于学贤毫不留情地训斥这个鲁莽说话的师兄。
申医生默了默:于师兄这句天真寓含的意义太深,需要深度思考。
是怎么个天真法了?高看她了,还是看低她了?
骂到对方变哑巴后,于学贤把手机丢还给傅昕恒,来回踱几步,揪着领子呼吸呼吸,歇会儿气。紧接着一个顿步,转向谢婉莹,问道:“你听明白了没有?他说的话他自己必须收回去。”
于师兄是要她把她自己的话一样收回去。这是不可能的,这事情的走向早和申师兄无关了。
“于师兄,我是没做过PCI。但是今天做的电子胃镜我一样之前没尝试过。”谢婉莹实际地和师兄分析着情况,“对于PCI,我观看过部分教学录像,对手术过程有了解。”
“两种手术能一样吗?”于学贤激动地挥舞起手,指向一玻璃之隔的介入室造影机房,“你看见没有?那样的东西能和电子胃镜一样吗?你好好看清楚了。”
是不一样,两类医学操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差异。谢婉莹肯定要承认的。
介入手术是一大类,内镜手术是一大类,完全不可放在一起同论。
具体来说,介入手术是利用x光和打造影剂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系统来施行手术,机器全名叫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x光系统从外部透视人体结构的二维平面图,医生根据二维图成像进行患者的病情分析和判断,作为实时手术操作的依据。
内镜是医生利用摄像摄影设备在人体里头进行观察以及操作,医生判断操作的依据是三维立体拍摄影像。
一个二维图像,一个三维图像,难度谁高谁低是一目了然的。初步可以看出来,介入手术的难度要比内镜高些。
【1388】被拷问
三维景观更直观,内镜医生通过三维画面反馈大脑不需要太多层思考,可以直接动手进行微调整。
介入手术医生的脑回路恐怕需要长些,透视是做不到三维透视的。血管造影机的计算机系统所做的三维图像是属于用计算机重建的图像,不是实拍画面的三维图,只能给医生做参考。可以说,介入手术相当于半盲插,三维直观视野没有只能按二维图像来。只不过比一般盲操作的医学操作好在,总算有画面做参照哪怕是二维的图,等同于如果发生错误的话补救时间能大大缩短及时调整。
不可以就此说介入手术肯定逊于内镜手术,两者有各自优缺点的。
像介入手术有内镜手术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内镜是摄像头在管腔内行走,无法从外部整体判断管道走向。
有些人体的管道直径太小长度太长,内镜达不到要求的微细直径和以及超长长度,这时候只能借助介入手术x光系统。上次支气管镜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是超长和直径小,因此PCI这样的手术需要x光系统,而不是用到内镜。
有无内镜和x光线系统结合的手术?有,ercp就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到消化肠道找到十二指肠**,再插入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x线拍片显示胰胆管。是在介入室进行的介入手术了。前提条件一样,管道不能太长太细太错综复杂。
做胸腔镜冠脉搭桥术可以,但是和传统手术一样,不是医生从人体管道内这条路径解决病因的技术,和上两者是不同的。胸腔镜和腹腔镜一样,风险太大一样需要转开胸。
技术分析到这里,实际上任何手术最主要靠的不是仪器而是手术医生。仪器缺陷的地方,必须由医生自己的技术水平来弥补,好比傍晚的内镜手术一样。
谢婉莹面对于师兄提出的质问,只是默默地望回去。
对视到她那双清如明溪的大眼睛,于学贤心头咯噔了下。
他下的论断属于用常理来推断,对她而言不一定是能成立。只因她这人有点儿特殊。
想想她在肝胆外的时候,没内镜没x光系统,和宋学霖一块照样盲操作成功。
现在最大的问题纠结点不在于是什么技术了,是——
“你认为宋医生不在,你一个人行吗?”
这道声音不是于师兄的。谢婉莹回身,目光不经意间碰撞到对面那双幽冷若是无情眼中只有事物的黑眸,差点儿心头打了个颤。
问她话的傅昕恒,视线在她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如秒针扫视过去,其苛刻绝对是不放过任何人内心深处哪怕一丁点儿在学术问题上的动摇。
只要有一点点对技术上的不确定,都能被他冰冷的眼精准地抓出来。
谢婉莹谨慎间,先闭上嘴。
傅老师不是其他人,只和你谈技术,谈的全是硬通货,所以不可以说一个字废话。
【1389】没人帮怎么办
和于师兄刚质疑的话相比,傅老师的诘问无疑更尖锐。知道她哪些事能做到哪些是做不到,瞄准了她技术缺陷的中心点,叫她几乎难以回答。
像这样的操作最好是两个人搭档。好比那晚上她和宋医生一块做,缺一不可。宋医生调节引流管负责冲洗引流,她实时配合调整患者体位,两人可以做到边摸索患者体内的具体情况边做随机应变。效果好,是由于两人皆有这个能力和才华,两个人脑互通合作,起到事半功倍的奇迹。想想若是只有他们其中一个人来做那样的操作,绝对会非常困难。摆下体位,回头搞引流管,搞不定,再重新做一遍,重重复复,不知道要搞多久才能把体位和引流对上号。
同理,现在PCI手术,医生进导丝医生同样需要凭借手感去摸索患者体内血管情况和判断导丝进入的情况,只靠x光系统的透视图不能判断到位。之前方医生说到自己的操作情况证实了这点,所以估计需要加其它手段了。
她说的自己能试试,是鉴于自己和宋医生上回搭配的经历。不需全靠透视,靠的手感摸索和体位调整来进行。
x光本身电离辐射大,医生本就该尽可能少用透视。导丝送到心脏前,如果顺利的话其实压根儿可以不用到透视。要把透视放到心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这个刀刃上,这才是这个手术的目的。
只是这个患者和那个女患者一样属于特殊疑难病例,老医生过去的经验唯恐用不上。此时更需要宋医生这样的人才和上回那样与她搭配合作。
若一个人操作的话,自己慢慢摸索或许可以达到目的,但是速度可想而知会非常之慢。
慢恰恰是不符合现阶段患者诊疗策略的要求,会致命。
慢则慢,该快必须得快。
找宋医生吗?
宋医生不在,而且宋医生是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不太可能跑来介入室帮忙她做这种事。傅老师说的对,只能先剔除宋医生的因素思考问题。
没有宋医生,谁能帮她调整?或是她来调整,其他人来进导丝?她和方医生配合吗?或是和靳师兄等其他心血管内科医生配合?
傅老师的话其实在言外之意里告诉她,其他老师早看出来,想找谁替代宋医生的位置均是不切实际的。
宋医生的才华不是方医生能具备的,恐怕靳师兄一样没有。
谢婉莹内心里是需要换口气调节下心情,准备换种想法了。
她的大脑不可能没有考虑过傅老师说的问题提出来试,计算过的大脑告诉她眼前有个人或许可以替代宋医生帮她。只是傅老师这样一提,她顾虑到了另一个问题。
她自己主动要求进去手术间里尝试,介入手术间有辐射,她愿意去承担这个职业风险,但是不代表她可以自私地拉人下水。好比靳师兄绝对不会主动开口拉她下水一样,她首先需要为对方的身体健康着想。
【1390】要面对现实
只能再想想法子,如果她单独操作的话如何缩短手术时间。
秒针在墙上的挂钟上一步步划过。
嘀嗒,嘀嗒。
如同生命在流逝。
叫人焦灼。
谢婉莹的脑子里在重新计算。
她的沉默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于学贤叹出口气,就知道是这样。
傅昕恒转回身去,浑身气息硬冷,发出的信号毫不留情地写着:想激情热血,麻烦先全盘考虑清楚再说。医生救人不是单靠热血的,靠的是大脑和技术。
严厉的傅老师在场是不一样,绝不给人乱来。谢婉莹簇着眉继续想。
奇才要找到个合适的人选与自己搭档是艰难的。
莫怪临床上向来主刀只有一个。培养医生路线图是要求医生能独立自主,最好一个人能把活儿全干了。
在很多种情况下,可能你的搭档没到位,你身为医生不能因为这样没法救人。
陶智杰是早料到这点,一直力求分开这两人。未来大佬注定要身先士卒解决疑难病症,更需要有独立而行的技术。
现在这个属于超强大佬的难题忽然放到她面前时间上是过早,属于非常不近人情的老天爷安排。
她只是个医学生,实习期未过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人说的每句话似乎全应验在眼前的医学生头上。
今晚晚饭吃得匆忙,想必一帮人没有完全吃饱。饿是饿了。难题当头,让其忍也必须忍了。
老师一样暂时想不到答案的难题,她能如何?
“北都人姓宋的今晚不在医院值班吗?”冯一聪贴近岳班长和潘同学的耳朵边问。
作为同学,冯同学为谢同学这会儿的心境揪把心。
想救人,有点儿能力,结果被一些条件给限制住,真心叫人觉得遗憾。
“应该是不在。”岳文同道,今晚他在急诊值班,有听护士说过今晚神经外的值班医生不是宋学霖。
宋学霖如果在家的话,赶来需要半小时以上。何况他是不是现在在家难说。叫他来需要经过神经外科领导的同意,这些程序必须走完。因此宋学霖到场的时间需要再预估长些,一个钟头以上。
傅昕恒应该是盘算过这些,提出的是尖锐的现实问题,如把大尖刀。
患者等不到一个钟头,医生必须在十几分钟内下决定,继续做PCI并看到成功的希望,否则马上转外科手术避免连外科手术的机会失去。
心电监护仪上嘀嘀嘀嘀的声音,代表患者的心率血压有较大的波动显示。患者对手术的身体耐受力有限。配合手术僵硬地躺着并接受心理上的折磨,同样很损耗身体的能量。
无菌造影机房手术间里的医生似乎有听见控制室里发生的对话,决定再进行一次尝试。
方医生脑门上的汗噗嗤噗嗤地冒着,不清楚是不是穿手术衣加铅服太厚给热出来的。
【1391】医生不会顾面子的
这个患者人体内的血管情况太诡异,叫有经验的医生都捉摸不到感觉。这样的情况令他有非常不好的预感,方医生没觉得再尝试能成功。
靳天宇技术比他强,直觉应该和他一样,这样去勉强操作的风险太高了。
“要不然,我去说,他们心胸外科的人在这——”方医生心里想想,小声对靳天宇提议放弃。靳天宇若是怕丢脸,他去说。
靳天宇听完这话向他一个瞪眼,简直不敢相信他嘴里能吐出这话话。
他能碍着面子不好请外科?他靳天宇脾气躁归躁,好歹是个医生,怎可能在这种问题上去考虑自己的面子。
自己人竟然没有机器人了解他,快闷死他了。至少机器人知道回复徐医生,告诉对方不会是面子的阻碍。
外科来了能怎样。
傅昕恒在,这个机器人做事一板一眼堪称机器,更不会顾及任何人的面子。傅昕恒不插嘴不发言,唯一能解释到的原因只有一个,和他感觉一样,这样的病人送上外科手术台会死。
这才是他犹豫要不要把患者送去外科的重点。
冠脉搭桥术,像这样上年纪的病人首选应是大隐静脉,但是这个患者的大隐静脉不行了。所以他要说患者的上个主治医生徐医生工作自己没做到位怎好意思来说其他人。
一个医生对患者术后的管理工作同样有需要应尽的义务,何况这个患者是信任徐医生的病人。
患者不配合接下来的检查和治疗,你得催啊。医生要善于威逼利诱,你这些工作不做好,下次患者病发,难倒的是你自己或是你的同行,最惨的是患者自己。
好吧,全知道患者下肢静脉是不能选来做搭桥材料了。
选动脉?动脉放到动脉上衔接是比截取静脉衔接动脉好,比较原装嘛。
患者这个年纪不上七八十,是可以尝试选动脉。只是你瞧瞧现在做PCI的情况,这个上半身的动脉情况怕是一样够呛。
上半身动脉能选的,外科医生最喜欢乳内动脉。然而乳内动脉是很短的一截。不说乳内动脉是否像大隐静脉是不是能用,光是这个长度遇到疑难病例压根儿不够外科医生拿来用。
若是开胸一看,是如同三支病变的复杂病情用不了乳内动脉。这个患者这个情况恰好预估有心脏冠脉血管走向布局不好。外科做搭桥手术不排除要重新布局心脏血管分布,此时需要建立更多循环侧支,需要更多患者自身良好的长度血管做材料来用。
大隐静脉不行,乳内动脉不行,外科医生要准备上哪儿去找血管材料?
匆匆忙忙随便架设一条结束手术?搭桥不是PCI,是要把术后再狭窄的间隔期拖到十年以上。患者开胸一次风险有多高,能允许你多次开胸?胸腔镜?这样一个复杂情况的患者能做胸腔镜?先预设好最糟糕的结果来做准备吧。
小师妹谢婉莹在电话里和徐医生辩论的话句句是真理。
【1392】有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方医生,这一刻连她都不如,脑子是进水了。
方医生被瞪了两眼,不敢吱声了。
做医生是不能轻言放弃。他刚因为害怕说的话,想把病人直接推给外科处理,是不太对。
内科医生同样为病人做最优考虑,为病人奋斗到最后一刻。
控制室里的人听到无菌手术间里的话,所有人知道靳天宇再这一试可能将决定这个患者的生死。
于学贤眉头肃穆,唯有继续等待最后的一刻结果。
傅昕恒对李承元打了个手势,一看不对的话,立马打电话呼叫麻醉科医生下来。
李承元拿起手机。
谢婉莹双眼紧盯玻璃对面的手术情况,心里头的话再次涌到了喉咙口:她想试,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努力地想出法子的话。
可她的大脑现在怎么算,暂时没算到一个人的法子。
“莹莹,我来帮你做好吗?”
是谁在和她说话?恍然间,叫她感觉自己在做一场虚空的梦。因为她知道宋医生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声音。
转过头,她不确定的目光望到了说话的人:是潘同学?
潘世华白净斯文的脸宛如一抹清透的白月光,静静地散发出柔韧的力量。见她望过来后对她点点头,证实她耳朵没听错。
“你说什么?”冯一聪回神了,诧异地猛瞅潘同学。
这位潘同学想帮谁?想帮莹莹?莹莹班上的女学霸?没人能看懂她的操作。
潘同学若是能帮到莹莹是见鬼了。
冯一聪在心头咕哝潘同学不自量力。主动请缨要先看准自己实力。班长是班里成绩老二都不敢这样说。
岳文同作为医生家的孩子向来谨慎而行。上次他敢说帮谢同学,是由于在神经外呆过。对今天的PCI他非常陌生自然不敢说话,他不是谢同学,做不到谢同学体内如同装机了海量知识库成为医学万事通。
再说了,上次他辅助她插颅脑引流管时他几乎什么都没做,全是她一个人在做。
能和她的技术真正配合上的,水平要和她一条线上吧。
现阶段,只有宋学霖有。
岳文同给潘同学瞟去一抹意味的眼神:想同情班上这位女学霸出点力,你的心情班长可以理解,但是,老师在这里,不要班门弄斧。
潘世华的面色登时拘谨住,经班长善意提点,他注意到了一帮老师师兄望到他身上了。
于学贤、傅昕恒、李承元,三双视线锁住潘同学,目光全亮起稀奇度:这人从哪里迸出来的?
老师们师兄不认得不记得他这人,很正常。像心胸外科,他没轮过。也只有谢同学这样引人注目的医学生可以先博得其它科老师们的留意。
潘世华的心理压力陡然剧增,他白皙的美颜脸皮有点儿青白青白了。
“他是叫什么名字?”李承元转向其他人和护士问,问谁认得这个人。
护士摇头:不认得。
傅昕恒冰凉的目光里划过了道不悦:在这紧要关头上谁说句话要负全责的。别说是医学生可以乱说话乱发表意见。因为很可能影响到重要决定。
【1393】是程咬金
“他是江医生的学生。”于学贤回想起来自己今天是帮江医生带人,说,“他姓潘。”紧跟着,没能记起对方的名字。
没法,三甲医院老师带的学生太多。如果印象不深,老师很难去记住一个名不经传的学生。他是医院里的大牛更记不住。哪怕这人是自己八年班的师弟。
谢婉莹此时回忆起来,自己的大脑筛选替代宋医生的人选时向她首推潘同学。她就此向潘同学暗中瞟过去一眼。
潘同学是观察细节帝抓住了她这个小眼神,才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
“是我的缘故。”谢婉莹坦诚向所有人说道。自己的责任自己背,不能让潘同学承受其他人的质疑。
接到她这话,潘世华第一个眼前一亮,温柔的双目炯炯发光了。
谢同学开口说了,说他之前不是错觉,她给过他一个求助的眼神。
太难得了,女学霸谢同学向他求支援。能被谢同学看中可以说是证实他有一定技术实力了。
潘世华的两颊浮现出了两抹暖绯色,心头的喜悦之情浮现于表,面向谢同学一个字一个字用力用心地说:“莹莹,你不需要顾虑我是不是拉我下水。我没关系的。我是要当医生的人,和你一样只想着救人。”
潘同学是个温柔细心的人,早猜到她心头在担心什么,现在向她表态立誓不用怕找他下水。
谢婉莹心头涌起一股暖流,这同样是为什么她重生后要继续学医的原因。她知道这个行业里的人几乎全是很暖的人。
“你干什么,向她表白吗?”冯一聪急匆匆推了把潘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潘同学这脸上幸福到笑成一朵国花牡丹似的,红艳艳的。
最吃惊的要算三位师兄和老师了。
这小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程咬金?被谢婉莹承认了实力?为什么他们从未听说过这小子的名号?
扶着眼镜,于学贤踱步站在了潘同学面前,仔仔细细观察这人的五官面相:这人眉毛眼睛不像宋学霖,外貌不像,性格更是南辕北辙。
不存在张冠李戴的可能性。
“奇怪了,她觉得他能做自己的搭档?”李承元的话音里透露着满满的疑惑感,用眼神询问傅昕恒。
傅昕恒变回沉静,如块沉默的黑石头。
按理说,谢婉莹能认同其能力的人应该像宋学霖一样早出名,面前这小子貌似是默默无闻人士,叫他一样事前想错。
她的事总是出人意料。
获得同学的支持,谢婉莹走到控制台前拿起对讲器对手术间里的人说:“靳师兄,让我和潘同学帮你打前哨,我们帮你探路,你在后面再做尝试。如果可行,我们可以帮你把导丝送到冠状动脉,到时候由师兄来装支架。”
听见她这话,靳天宇转头和控制室里一帮人一样诧异不已: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潘同学?
谁都知道谢同学行,没人知道潘同学行。
“师兄,请相信我们。”谢婉莹说。
潘世华的心头砰砰两下,让他的手不禁要揪下心口的衣服。
【1394】原因在这
谢同学再次说了,相信他们两人而不是只是她一个人,再次说明她认可他的能力。
冯一聪的手在他眼睛前面挥挥,不准他这样再望着班上女学霸。
“你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他行?”靳天宇问,作为患者的主治,他不可能听一句话信任就完事。
“他能了解理解我的技术。这个只是说说不太明白,等我们两人一上手,师兄你看一眼就知道行不行了。如果不行,以师兄的目光肯定能看出来,可以喊停。”谢婉莹道。
她说的没用,会怀疑的人始终要怀疑,不如他自己亲眼目睹来判断。
嗯,她的话是够理智的,而且很抓准时间。靳天宇只是踌躇一个问题:“你们之前进过PCI手术室吗?”
心知两位师兄对他们进机房的身体有所担忧和顾虑,谢婉莹说:“我向师兄保证,不需再轻易开机。争取到目标后再开机看最终结果,避免伤害到同学以及自己和患者的身体。”
其他人听她这话的论调:什么?不用再透视了?盲送?
穿刺点很重要,最好透视下进行,确保进入桡动脉,这个人家方医生先做好了。接下来送导丝如果顺利是不太需要再经常透视。问题是这个患者不是一般病例啊。方医生透视下都送不过去,你行?
行,刚她两眼盯着手术间,靳师兄和方医生讨论时不停回放透视图,她对这个患者的血管情况有了自己的判断。若不是没人能搭把手,她早就上了。
“你觉得你能行,还需要有个人帮你忙?”靳天宇不太确定她这些话里貌似有矛盾点。
“是。”只是她一个人做不到,导丝送进的时候同时需要微调患者的上肢,否则会像方医生刚才那样哪怕在透视下会将导丝误入分支。
“你意思是我刚是送去分支了吗?”方医生听见了她的意思,质问为什么透视下看不到分支。
谷</span>
“可能血管的影像重叠了。”谢婉莹说。
如果有两段血管刚好在这个透视角度下呈现截面平行状态,平面透视出来的影像是有可能重叠的,挡住了其中一段的身影。这时候必须换体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透视,方能发现问题。
“所以我不是问了你的手感吗?”靳天宇转回头对方医生说。
导丝送进去时突然遭遇这种问题,做操作的医生是难以分身去给患者换体位的,而且估计焦头烂额中,一时想不到从另外哪个角度来做透视能看清楚问题点。此时医生自己的手感可以先起到举足轻重的判定作用,指导医生做下一步的操作。
这话说明靳天宇早考虑过同样的可能性,他原以为方医生早想明白了,没想到没有。
方医生叹出一口气,承认他们是对的,说:“如果我真是误入分支了。接下来,再试一定要全方位透视。”
全方位透视?医生脑子不用了是吧?直接和患者一块吃多点辐射。
靳天宇终于意识到他脑子真浑了,想把他轰出门去,去外头洗下脑子清醒清醒。
控制室里,有的人要差点被捅出大笑。
于学贤:“呼。”一丝无语,关键时候最怕来这样一个猪队友。
傅昕恒面无表情。
【1395】重量感
方医生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话丢大脸了,急忙闪一边去,再不说话。
小师妹的思维走向很清晰,靳天宇放心了,当机立断道:“行,你们过来。”
让两个有点儿能力的医学生探探路,他再来上,势必成功率会高些。
于学贤无奈了,这会儿他肯定是不能拦着。
谢婉莹和潘世华马上走去术前刷手。
护士帮他们穿上铅衣以及手术衣。铅衣主要保护的是人体最易受到电离辐射影响的重点部位,人体主要对射线敏感的器官有这些:甲状腺,眼晶体,乳腺以及**……因此一套防辐射服可以有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背心,铅裙,乃至铅三角裤。介入室的医务工作者在铅衣内要佩戴个人热释光剂量计,检测相关医务人员接受的辐射量,每半年会由医院送去专门机构评价这人适不适合继续进行和辐射相关的医务工作。谢婉莹他们这是临时进的手术室帮忙,就不佩戴了。
一套铅衣的重量是真的重。如果上个称,整个人应该是要重个二十来斤。
岳文同和冯一聪站在边上,为了两位穿防辐射服好比上战场的同学担心。
冯一聪抱怨潘同学:“怎么是你呢?”
莹莹不叫他这个内科生帮忙叫的外科生,叫他沮丧。
潘世华道:“我来过心血管内科学习,你和班长没有。莹莹主要考虑的是这点。”
“行了,你不用说好话安慰我和班长。”冯一聪努把嘴说,“下次莹莹肯定是叫我帮忙不是叫你。”
潘世华笑笑,望向班长。
岳文同想的是,身为班长只能眼睁睁目送两位同学去冒险,自己这个班长似乎有点儿窝囊。
“班长,我们要是不行,只能看班长你了。”谢婉莹爽快地对班长说。班长向来是全班人的大后盾。
听见她这句笑话,三个男生瞬时冻成了冰棍儿:你都不行,班长能行?
莹莹你千万别说笑话。冯一聪在心里头擦冷汗,再小心瞄瞄班长的表情。
岳文同那张如冰窖的硬脸,突然一崩,是嘴角勾起了抹笑,笑意可深了。
她的笑话是不好笑很冷,但是她善良的心意他是感受到了。
“你们去,我代替辅导员在外面等着你们。”岳文同对两个即将踏入手术间的同学点下头,表情严肃,是给同学鼓劲,同时声明自己作为作为班长会在这里撑人到底。
有班长做后盾是不一样。两位同学信心十足走向造影机房。
第一次踏入造影机房禁地,谢婉莹呼的,吸口气,调下呼吸频率。
介入手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是不太一样的。
首先是重量感,身上这套铅衣,给医生的负重感是会伴随时间的推移与时俱增的。重,会给人体全身加压。医生是普通人一样。一般人在室内环境25度的情况下,背着这二十斤重的东西会很快意识到腰酸背痛,肩膀如同挑个装满石头的重担子,紧接着是消耗能量体力消减。
体力减弱会让人体大脑的思考变钝。如方医生,应该是晚上突然被通知来做这个急诊手术,晚饭没来得及吃上术台,导致体力不支,脑子反应跟着出问题了。